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建词:数字化校园;校园网;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358-02
The Question and Resolve of E-campus
JIANG Xi-jiong
(The Center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ampus, points out the general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brings forward the idea about how to construct the e-campus.
Key words: e-campus; network;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高校能培养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而数字化应用环境是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许多学校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提出了新建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在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的矛盾。如何牢牢把握数字化建设的特质,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的管理,理顺数字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建立完善的应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数字化校园的结构与特点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内外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实现校园在空间、时间上的延伸。它包括从环境、资源、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它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网络结构,实现所有学校资源的社会共享。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特点。
数字化校园各种应用服务间是一种层次性的模块化结构,也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各模块间即相互独立,又可相互融合,可以从下层提取出新的数据,产生新的应用。这种结构有利于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的扩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新的应用服务生成,有些服务也会逐渐消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结构的这种特点,使其内容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思想,促进自身的不断向前发展。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而不断深入,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的过程。国内外许多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摸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据统计分析,目前有90%以上的网络应用仅局限于基本的信息交流和学校管理,忽视了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1]。各应用服务间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数据共享,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2.1 思想观念落后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管理架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在各种内因和外应的作用力下,主动或被动地建立了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但普遍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服务”意识,其实这都是在传统教育环境下形成的思想意识。一方面造成校园数字化应用的匮乏,管理与服务不到位,网络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同时也影响了对校园数字化应用的进一步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投入的不足,无法满足校园数字化的建设的要求,又造成校园数字化不能快速有效发展,形成不良循环,影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个进程。
2.2 管理机制不能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完善的制度保证是确保数字化建设成功以及运行的前提保障。学校在建设初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基础投入上,忽视了管理体制建设,在网络建成后,没有及时建立与调整相应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在没有全局战略和方向的环境下,缺乏一个统一的论证、决策机构,而在应用系统的建设上,往往建立起各种分散的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了数据相对独立的所谓信息“孤岛”。 由于没有统一规划,造成数据重复,增加了管理成本,对系统的溶合与开发带来了诸多困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已经不是一个功能单一的“网络管理中心”或“信息管理中心”所能胜任的。网络化的管理运行模式将引发传统管理体系的深层变革,管理体系将更高效、更集约,决策将更民主、更科学,从而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2.3 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稳定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好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和保障,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技术平台上的,就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参与建设与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数字化校园的技术水平,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由于缺少自己的技术人员,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将整体规划、设计完全托付于软硬件厂商,急功近利,造成了学校的实际需求与建设项目差距较大,影响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效果,得不到用户的承认,也进一步阻碍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此外,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用户,即广大教师,学生,职员的应用能力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有些学校不注重师资培养,尽管提供了数字化的环境与技术,但使用偏少,有些教师本身都不了解数字化的本质、内容、目的, 造成了数字化建设表面很热闹,但实际却没有内容,数字化也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益;管理人才的水平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水平,多数学校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偏少,专业人才缺乏,而且待遇较低,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也不安心工作,造成管理与服务的不足。所以要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应用广泛,高效管理的数字化校园,人才的培养与建设至关重要。
2.4 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影响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如何把握网络设备、应用软件的发展方向,采用具有较好发展前途的新技术对校园数字化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Ipv6、J2EE、XML等的发展与应用,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技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部分学校缺乏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片面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和网络建设一步到位,在设备采购及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结果造成软件建设缺乏资金,应用水平跟不上,新的功能根本无法使用,这不但造成硬件系统功能上的浪费,也带来软件建设的滞后。而有的学校则化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发应用软件,但由于缺乏技术前詹性,采用落后技术,开发周期长而应用周期短,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如何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和当前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具体情况接合起来,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建设资金,建设性价比高的数字化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字校园的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及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是对校园教学、管理,服务思想与方法等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一个过程。把握数字化校园的特点,建设好一个高效的数字化校园,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需解决的问题。
3.1 转变思想,建立适应数字化建设的制度
数字化校园的实施过程,是学校思想及管理的变革过程。在建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来自于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迫切需要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然会造成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人们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利益的再分配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阻力;数字化校园这个系统工程需要引入规范的项目管理,进行持续的技术支撑,完善的培训、调动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需要有一个整体解决方案,需要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统一的权限控制;另外大量膨胀的信息流也需要有序化,对其进行科学的提取与开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秩序、政策法规和各种标准,在不断进行校园资源的数字化的同时,进行有序化管理,并形成制度。数字化校园要求我们接受应用新技术,并根据基础结构和功能重新思考和重新制定相关的制度,使学校成为数字世界中的真正的数字校园 [5]。
3.2 科学规划与设计,建设稳定高效的数字化校园
科学规划与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其重心应放在需求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论证上。首先,要从应用出发,以集成化为本质,应用为重点,服务为核心,个性化为主体。为了保证应用的长期性、持续性,扩展性,需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整体规划是指规划设计上有超前意识,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而不仅仅是着眼于眼前要实现的功能与要求,要使整体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分步实施是指实施上步步为营,以应用为核心,逐步开发应用,使系统完善程度始终与用户的阶段性需求相一致,即在数字化系统使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数字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最终达到整体设计的要求。其次,方案设计必须遵循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充性、开放性原则。另外,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做好整体规划,保证各个系统的集成协调发展,避免重复投资。在整体规划下分层次逐步扩大,使工程形成良性循环。采用成熟技术以减少风险,又能做到实施快、见效快。
3.3 高度重视建设中的标准化应用
数字化校园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应用系统,必需加强标准化在其中的应用,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强标准化建设重要性在于通过它从技术上、内容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保证数字化系统有条不紊、稳定地运行。同时, 标准化也是衡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的特点。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各个阶段与层次,有效地利用各项国际国内标准,就有了获得高质量与高效率的保证。科学采用各种标准,可以数字化校园的发展避免盲目性、重复性,避免不必要的、无代价的经济损失和劳动损失,从而提高数字化校园的经济效益。 促进数字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3.4 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建设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管理需要专业人才,各种应用系统也需要大量的既懂相关专业又能熟练应用相关工具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学校进行良好的人力资源建设,建立起专业的咨询顾问和系统的应用培训,培养大量的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运行的各种人才。数字化人力资源开发应从培育环境、调整机制入手,加强学校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培训的工作,还要着手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师资素质,特别是加快人才引进,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模,依托校内校外两个资源,培养大量实用型和高层次的适应数字化建设的人才,全方位地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同时,通过建设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外部氛围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激发创造力与积极性,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为数字化校园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 结论
抓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机会,就抓住了时展的脉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进行大胆的探索与试验。运用全新观点、全新视野加以审视,努力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符合现代教育、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校园,较快地实现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满足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名松.如何避免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误区[J].东南大学学报,2002,32:36-39.
[2] 蒋东兴,郭大勇,罗念龙,刘启新.清华大学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173-178.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景观;存在问题;重庆商务职业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是学校的窗口和形象展示区,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内涵,并感染人为之而积极奋斗。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对其校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1 校园景观概述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位于巍峨的歌乐山和连绵的缙云山之间的大学城中路81号。学校占地37.33hm2,背倚缙云神秀,远眺歌乐美景,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而过,校园依山傍水,林木葱茏。学校的校园景观设计围绕着“现代化校园、活力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校区内天然的三岔河水景资源,形成两轴、一水、分片区的景观格局。整个校园分为主入口人文展示轴、校园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校园实训区、次入口生态景观轴及河流景观带。校园内河流景观带约占校区面积的8%,在三岔河交汇处形成1个约0.8hm2的人工湖(镜湖)。校园内建筑风格简洁大方,现代感强烈,建筑颜色纯粹典雅,体现了现代商务的时代特征。
2 景观规划设计解读
2.1 教学行政及入口景观区
教学行政及入口景观区主要包括学校的东大门,入口景观水景及广场,为整个学校的景观核心区。东大门入口以对称的轴线景观来打造,采用树阵打造入口轴线的庄严感,地面采用花岗岩铺装,体现了尊崇和品质感。树阵采用银杏、香樟、法国梧桐、天竺桂等乔木,体现了强烈的仪式感,起到引领人们走进校园的作用。
2.2 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是学生生活和休憩的场所,该区域绿地的使用频率高,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密的空间。其植物的配置应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该区宜选择色彩淡雅幽静和兼具保健功能的植物。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学生生活区选择清新淡雅的玉兰,香气宜人的桂花等植物,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2.3 河流景观带
校内有天然河流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整个校区,形成占地约3.33hm2的河流景观带,作为整个校园景观的点睛之笔,肩负着师生休闲、游憩、观景的功能需求,师生可以在河畔学习、交流和思考。三岔河在校内的交汇处,人工开挖形成镜湖。镜湖的四周,配合师生对于交往空间的需求,规划了滨水休闲步道。对于三岔河河道驳岸与水体高差较大的地方,将采用大台阶把高差尽量消化掉。驳岸应结合水面的深浅设计成亲水型或观赏型驳岸,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开敞空间。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园建设比较急促,资金缺乏,采用分期建设,目前只建设完成1期工程,2期、3期工程尚未完工,因此,校园景观建设没有创造优美的环境,更没有实现营造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特色而树立该校名片的效果。校园景观没有亮点,没有体现学校作为商务院校的职业特点。
3.2 缺乏校园文化底蕴
高职院校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校园景观展示出来,校园文化景观是诠释校园历史文化的最好方式。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校园文化的深入研究,学科特点体现不足,内涵单薄、精神缺失,缺乏创新和文化底蕴。
3.3 缺乏校园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没有对整个校园进行绿化的整体规划设计,采取建设一块、设计一块、绿化一块,没有从整体着眼规划,导致校园植物景观布局凌乱,没有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造成部分绿化是“有绿化、无美化”、“有造园、无景观”的现象。
3.4 缺乏人性化设计及整体规划设计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相对于名牌大学,占地面积明显较少,在有限的空间里,往往忽视了师生对户外交流空间的需要。同时,学校在进行新校区建设时,往往没有按照最初的规划方案进行,边建边调,或是建一栋楼,设计一栋楼、建一处景观、设计一处景观,导致各个分散的子项拼凑起来,不能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4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议
4.1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高职院校的师生是校园环境的使用者,也是景观的最大受益者。因此,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满足师生对于户外交流空间的需求,尽量为师生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比如,学校的绿地应加强游憩功能,使学生更容易亲近自然。多种植高大的乔木,为师生夏季户外交流遮荫纳凉,多布置供师生休息的坐凳等,只有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师生安坐下来,进行广泛的交流。
4.2 体现商务院校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应该以突出该校的学科特色为出发点和基础。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商科为特色的学院,因此,学校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应把传统儒商文化及现代商务特征融入到园林景观要素中,着力营造一种商务个性鲜明的校园环境,以激发、启迪和教导学生,从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景观特色。
4.3 校园景观规划体现生态自然的原则
校园的景观设计应依托现有的地势条件及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自然景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境内有1条天然河流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整个校园,在规划设计河流景观带时,应该尊重生态自然的原则,尽量保持河流的原始走向,打造生态驳岸,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4.4 校园景观植物应突出本校特色
学校绿化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比如,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行道树,可以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黄桷树、小叶榕。而学生生活区可以选择清新淡雅和兼具保健功能的植物,如玉兰花、桂花等。河流景观带的岸堤上,可用垂柳和桃花间种,水岸边种植球根花卉,如美丽水鬼蕉、石蒜、葱兰等,宿根花卉如香蒲、美人蕉、鸢尾等。镜湖中可用睡莲进行点缀。
5 结语
校园环境作为师生生活的第一场所和学习的第二课堂,自然也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氛围,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灵感、激发学习热情都很有帮助。因此,对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 张巍.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2012(12)
3 戴添基.高职院校校园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广东省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园林论坛,2010(1)
4 李林.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4)
西城:新课题新认识
/谢晓
提起对数字校园的关注,西城区早在2008年就申报了北京市“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的课题。当时的认识是以信息化系统规划建设与应用为基础的,因此我们的着眼点放在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功能结构这一层面。随着课题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的启动,我们从市级项目专家培训中得到了新的、更丰富的体验。
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关注基础硬件、关注信息技术普及、关注单一应用等一般要求向一个全新的阶段迈进,以校园为载体的信息化综合应用逐步影响到学校的主流业务。在我们准备利用数字校园的契机,向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高地迈进的时候,我们迫切需要正确地把握在数字化环境下工作的新思路。可以说,数字校园发展过程正是办学理念与信息化建设思路相融合的过程。数字校园的设计需要以学校办学思想为指引,融合教育特色、改革目标、工作重心,择优选取对学校自身发展具有牵引作用的应用,达到适应学校未来发展定位的目的。
校级重点工作 当前阶段,我区参与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的实验校已经完成了全面的规划设计。我们认为,学校当前应该选取一到两个能够体现学校整体数字化建设思想的核心应用。首先,论证选取的核心应用是否能够起到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其次,梳理出该应用的基本功能框架,从功能框架出发,辐射建构以学校应用为核心的数字空间,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交换与共享。通过梳理功能需求,将信息化建设从技术层面拉回到业务实现层面,逐步组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队伍和主导人才。
区级重点工作及思路 2010年底,我们完成了“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课题的结题工作。课题的研究触动了我们,但这仅仅是我区数字校园建设的第一步。我们的设想是将课题成果推广到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去,并继续发挥科研带动建设的效力。
尽可能地调动资源支持北京市数字校园试验校的建设工作,组织系列培训课程促使更多学校关注数字校园建设。
通过课题我们设计出区县数据交换平台方案的雏形,后续基于CIF标准的数据交换平台将成为我区推进数字校园的重点项目。
深化调研区内学校信息化工作实际需求,掌握教育信息化最新态势和发展方向,以整合、提升、发展学校信息化应用为目的,探究区县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
(作者单位:北京西城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怀柔:“数字区县建设”也应成为
当前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刘振林
数字校园建设曾经是在各区县没有教育专网、只有校园网时提出的建设理念,并在部分学校中实施建设,有些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整体上来看,彼时的数字校园在网络优势的发挥上存在问题,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学校“信息孤岛”。目前,北京再次提出数字校园建设,应该在建设思想和内容上不同于以前,那么,何不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概念加以推敲呢?
数字校园建设的关注点不应仅仅限于校园。教育是一个体系,因此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该是教育的整体而非局部。网络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等教育单元联系起来,使之更加系统、科学。据此,我认为以区县为单元,整合教育需求,实施“数字区县建设”更为合理。
“数字区县建设”应成为当前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区县管理的特征较为明显,需求具有同一性。在一个区县内,教育布局、教育投入、教育规划、管理制度、领导体制、人事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相对统一,区域特征明显,能够实现教育需求的整合。另一方面,北京市各区县教育专网为区县整体规划、建设和应用提供了网络基础环境。我们需要搭建出着眼全区的教育应用平台,创设深化着眼全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在数字化建设中,我们要解除思想认识上的禁锢。首先,要反思过去,比如,信息中心的概念、数字校园建设的经验与不足等。其次,要力求理解、搞懂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就是要知道教育需要什么、要知道从事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需要什么、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什么,以需求带建设,将满足教育需求作为建设的目标。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才能敢于突破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再次,领导的认识是关键。项目资金支持只是表象。只有领导认识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了,数字化建设项目才可以通过,资金才可以到位,软硬件建设才可以完成。当然,这只是刚刚完成建设初始阶段。领导还要带头组织、管理、应用数字化教育平台,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使教育管理真正数字化,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真正信息化、现代化。
(作者单位:北京怀柔区电化教育馆)
顺义:转变观念精心筹划推进应用
/张自江
数字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数字校园的概念是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深度而发展变化的,每个人对其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数字校园建设首先是要转变观念,从观念到建设直至应用都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盲目建设,只能事倍功半。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要在应用上狠下工夫,不能只做面子工程,切忌搞攀比,要在应用的实效性、便捷性、易用性等方面全盘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顺义区中小学2003年已全部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有较为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近年来有很大提高。良好的基础设施使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得以向更深层次、更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数字校园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挖掘学校特色,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发挥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支撑作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校园。在建设实验校的过程中,我们计划取得经验后制定参考标准和规划,分步实施,逐层推进,使本区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全部建成数字校园,推进区域教育竞争力逐步提高。
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数字校园建设目标要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注重学校特色,切合学校实际。二是数字校园建设要关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三是数字校园建设要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满足数字校园可持续、生态化发展的需求。四是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研究,及时总结,以服务为核心,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应用。五是数字校园建设要坚持规范化、系统化、实用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六是要具有超前意识,关注新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北京顺义区教育信息中心)
石景山:以人为本 构建服务性数字化校园
/施为民
我区实验小学荣幸地成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围绕建设核心、方向等问题在认识上各执己见。在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组织的相关培训中,专家精辟的分析与引领,拨云见日,清晰地勾勒出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轮廓,为我们指明了设计规划的方向,澄清了萦绕心头已久的困惑。
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基础教育将直接为人的生存和成长服务,是关乎心灵的教育,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快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因此,数字校园的核心设计理念应归纳为“以人为本”。
秉承这一理念,我们认为,数字校园的设计更应该关注教师、学生以及更多关心学校发展的人群,他们的实际需求决定着建设方向,是支持数字校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完善的数字校园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核心、以数字环境为依托、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综合体系,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校园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实体学校教育教学同步,打造极具生命力的虚拟学习环境。
实验小学是我区品牌学校,在规划、设计数字校园时,始终秉承“扬长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计划在2年~3年的时间内,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环境,建成支撑教学业务和学校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实现学校95%以上的日常业务工作借助数字校园完成,积累至少一个学年的完整业务数据和资源,实现建立数字化工作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学校现有优势发展,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实验小学数字校园的设计思路可以归纳为:围绕一个核心,指向三大主题,建设四个环境。一个核心即以“扬长教育”理念为核心,三大主题即扬学生之长、扬教师之长、扬家长之长,四个环境即教科研环境、育人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
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统一规范、软硬结合、继承发展、整合创新”的十六字方针,分三阶段逐步完成:第一阶段,建平台、建规范,逐步完善数字校园基础建设;第二阶段,以课题为引领,推动数字校园的使用;第三阶段,深化应用的尺度,拓宽应用的广度,使数字校园应用逐步常态化。
经过深入的调研交流,精心规划、设计的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展现出美好的蓝图:学生在课堂、阅览室、花园中,使用着轻便的“电子书包”,手指轻轻滑过便可静静地享受数字化学习的快乐;教师使用着各式的终端设备,在信息的海洋中徜徉,时而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校园网 硬件建设 原则 内容
引言
校园网络是指以现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的,为学校教师和广大学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宣传和其他信息交流的各类软件功能,与通过物理连接相关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相结合后所形成的综合多媒体数据处理平台。校园网络主要由校园内的局域网络和与外部因特网、教育科研网相连接的数据接口所组成,可以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电子阅览室、因特网访问、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学生管理、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功能。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于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与国内八百多所高校相连,有条件的中小学也逐步联入教育科研网,联网主机约有120万台。但是我国大多数校园网却因应用水平的低下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校园网资源,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系统的集成,提高应用水平成为学校校园网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校园网硬件建设的原则
(一) 校园网建设实施前确定明确的设计目标原则
建设校园网要经过周密的论证,许多教训是,由于缺少论证导致设计目标无法实现、应用软件匮乏、管理水平跟不上、维护费用不堪承受等等,阻碍了设想的实施。因此需要在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前确定明确的设计目标。
校园网的基本设计思想:首先要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明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及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其次,确定学校Intranet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第三是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第四,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第五,规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二)整体设计原则
校园网建设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设备的性能、价格千变万化,而校园网的应用又要受到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教师应用水平的制约。基于上述因素,校园网建设要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以满足本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逐步完善,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校园网建设切忌盲目攀比,一哄而上,避免投入后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使用价值而造成浪费。
(三)应用为主原则
校园网建设应做到培训队伍在先、建网建库同行、研发促进应用。切实做好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应用队伍、教学软件开发队伍和能保证校园网正常持续运行的软、硬件管理队伍。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教育教学软件,建设信息资源库,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使用效益。
(四)软硬并重原则
硬件、软件和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进行校园网建设的过程中,要走出“重硬轻软”的误区。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十分重视软件和资源库的建设,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各校通过开发、收集、购置等多种途径,积极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内容丰富的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应用水平,逐步形成特色。
(五)安全可靠原则
安全可靠是校园网络必须具备的条件,校园网要具有容错功能,能满足学校所在地环境、气候条件,抗干扰能力强,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整个网络系统运行可靠。另外校园网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数据受侵害和破坏,有可靠的防病毒、防雷击、防不良信息的措施。
二、校园网硬件建设的内容
(一) 学校实际需求分析
校园网的建设应该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当今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校园网规划建设的规划设想。由于校园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校园网的规划者或承建方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需求的轻重缓急和现实的可能性确定近期目标。
(二) 网络系统
校园网的网络系统设计应考虑对未来应用需求的扩展能力、重组能力以及平稳的升级性能。主干网络设备选择应考虑互操作性,主干系统应重点关注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效性和可管理性。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应严格按照设计原则、设备性能、技术标准的要求规划设计,而且要包括解决方案。校园网络的接入方式尽量采用高宽带,关键网络设备及部件的选择应详细说明并有比较依据。
(三)布线系统
布线系统包括校园网布线设计、依据、标准、选型、管理措施、检测内容等。布线系统既是校园网应用联系的桥梁,也是其发挥效用的基础,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校园网现在和将来的正常运营。该部分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并以实用性、先进性、扩充性、灵活性等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而且应当考虑未来可能增加在该系统上的应用。
(四)应用系统
校园网建设都是围绕着应用系统展开的,该系统应当是服务于教学、教研及学校管理等众多环节的综合系统。校园网综合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辅助教师教学、供网络服务、改善办公条件、开放对外窗口等。
(五)项目实施、验收
项目实施包括项目质量保障措施、实施计划、项目的组织以及工作人员的介绍等。其中,应详细说明布线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项目管理措施。项目验收包括网络功能及应用验收、布线质量验收、设备验收等,学校应制定具体的验收措施。
三、 校园网建设的注意事项
(一)要综合考虑
不同的拓扑结构方案对设备性能要求不同,投资多少也不同。根据校方的实际情况设计拓扑结构,应从突出实用的特点、设备性能要求和投资多少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二)重视校园网络管理、检修
学校可以设定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用于做好网络建设和网络更新的组织工作,制定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网络检修由网络管理员会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网络检修分为定期检修和临时检修两种。检修的项目涉及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硬件。
(三)做好校园网络的保密工作
学校应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查,选择技术过硬、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的技术人员,将不合格人员及时调离网络工作岗位。校园网所在的计算机房应实行分区控制,限制工作人员进入到与己无关的区域,外来人员进、出网络中心应进行检查和登记。
(四)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
目前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身份验证、存取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和安全协议等内容,校园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术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
四、 结语
校园网的建设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如学校规模、功能需求、资金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以功能需求、资金情况为主要的考虑方面。另外校园网在前期规划时,应该在资金、自身需求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评估。
【参考文献】
[1]高彩萍.浅谈校园网建设[A].山西建筑, 2007, 33 (20): 366-368.
[2]张帆.浅议高职学院校园网建设的若干问题[J].网络与信息,2008(1):8.
关键词:校园网;组建;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The Building of Vocational School Campus Network
Zhang Qingsong
(Hunan Qidong Vocational School,Hengyang421600,China)
Abstract: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to start discussion,focused on how to build the campus network,how to apply the campus network,how to manage the campus network,and several other issues.
Keywords:Campus network;Formation;Information;Management
近年来,很多中职学校都组建了自己的校园网,并通过专线与Internet连通。校园网的建设,是构建现代化教育环境所必需,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现代教育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组建校园网的工作并不简单,需要对网络设备、专业技术及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校园信息化工程。构建校园网,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技术方案的设计
校园网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网络通信、资源配置、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上有良好的分层设计,使网络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校园网的技术方案设计可分以下3步进行:
(一)确定网络体系及拓扑结构
根据学校投入的资金及现有的设备和其它资源情况,确定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有利于发展扩充、性价比较高的网络方案。考虑到校园网上多媒体业务应用多,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较高,而且网上连接的节点也较多,因此主干网络应采用高速局域网技术。目前的高速局域网主要有ATM、FDDI和Fast Ethernet。虽然ATM和FDDI性能比较优越,但技术上实现都较为复杂,且价格较为昂贵。Fast Ethernet是在传统的10Mbps Ethernet网络技术上发展起来的,速率可达到100Mbps,而且目前主流产品大部分能实现10Mbps和100Mbps速率的自适应,价格也比较低廉。因此,我们推荐采用100Mbps快速以太网技术。如学校计算机台数较多,网络拓扑结构可采用星型连接。当然,若计算机台数较少,距离较远的话,则以总线型连接为宜。
(二)设备的选择与布线系统的设计
校园网的硬件设备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网络服务器;二是网络工作站;三是网卡;四是连接线。选取网络设备,首先要符合相关标准及网络协议的支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充性和可管理性;而且要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购置设备可因地制宜,在此不再赘述。网络布线系统设计应根据网络技术选型来进行,首先,布线系统设计应遵从国际(ISO/CEI11801)标准。同时,布线系统要立足开放性原则,在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全局,整体规划,并与学校现有楼宇改造布线特点相结合。新建的系统既要满足目前的需求,又要具备可扩展、可升级的能力,必须考虑将来的发展,在系统关键的设备配置中留有适当的余量,符合当前和长远的信息传输要求。
(三)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网络操作系统(Net Operation System)的选择关系到网络的应用、安全和管理。目前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Linux、Netware、Windows 2000 Server等,其中,Windows 2000是Microsoft公司耗费巨资开发的一个产品,其服务器版有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和Window 2000 Datacenter Server等三个版本。它们是由Windows 98和Windows NT4.0的优良功能融合而成,它们拥有全面的Internet应用软件服务、增强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及强大的端对端管理等性能。实际组网时你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于校园网内各子网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以适合各类应用、安全控制和管理。
二、信息资源的建设
校园网是学校展示自我的窗口,也是一条与外界信息互通的高速公路。校园网是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和中转站,为满足教育教学、教改教研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必须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开发,建立教育、教学、管理等各类信息资源库。很多中职学校教师反映,专业课的教学,教辅资料短缺是一大瓶颈,这一现状可通过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加以改变,多搜集各专业教学相关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实多媒体教学信息库。通过网络实时传输相关教学信息,为课堂教学提供最有效的辅助手段,教师备课、学生自学都会事半功倍。校园网要直接为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各级各类管理信息资源库要不断充实,不断更新。同时,通过与职成教育网、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网等各级各类网站的互通,在建设内部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扩充对外服务的数据库建设。
三、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
校园网的管理和维护要把网络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构建网络的同时,各种管理措施必须到位。学校要成立网络管理的各级组织机构,负责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的制定,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网络应用的技术培训及校园网的发展规划。各职能处室和教研组都要配备网络信息管理员,负责本室或本组信息的和管理。学校网站管理员要采取过硬的网络安全措施,为服务器设置好防火墙,安装好杀毒软件,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扫描和安全漏洞扫描,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学校要注重对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网络管理人员和普通用户的培训,这对于网络的规范使用,网络的管理维护非常重要。
关键词:校园电子商务网络
作者简介:张丽凤(1976-),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电子商务。
张金凤,女,辽宁锦州人,辽宁省凌海市谢屯初中教师。
一、校园电子商务的特征
校园电子商务从商业运作模式来看类似于一般电子商务,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商品、服务或信息的交换。但与一般电子商务相比较,校园电子商务除了具有跨时空、数字化、公开、透明等一般特征外,还有其独到的特色。
(一)优良的网络环境
高校既是知识密集的地方,也是电脑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大部分学校为了便利学生
的学习与生活人都建有内部的局域网,校园网站可以24小时全天候开放服务,而且网络使用费用很便宜、局域网将高校内大部分部门、机构、宿舍等联结起来,以达到信息资源传输与共享、提高效率、优化组合的目的。此外,高校拥有较多的先进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电子商务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稳定的消费群体
大学校园里稳定的学生、教师客户群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大学生有许多共同的兴趣和消费倾向,消费商品较单一。每年数千学生的流动又为校园电子商务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学校园里的消费群体素质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是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左右,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力军。
(三)安全的支付体系
网络安全和支付风险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两人障碍、校园网通常采用防火墙系统与互联网和外联网链接,从而保证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校园电子商务的支付系统通常采用校园“一卡通”进行小额支付,从而避免或降低了在互联网上用银行信用卡或借记卡支付出现卡号被盗的风险。
(四)方便的物流配送
师生们居住非常集中,就在那几平方公里的校园内,使物流的配送准确、及时,成本大大降低。大多数高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贫困生勤工助学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英里”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良好的信用机制
信用不足,信用体系不完善是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障碍。电子商务信用主要取决于个人信用、商家信用和社会信用等。若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就会存在各种信用危机。在校园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交易双方主要是在校师生员工和学校周边的注册商家,一旦出现违规现象,他们很快就会被暴光。故此,他们非常爱护自己的声誉,自觉培育良好的个人信用和商业信用。
二、校园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校园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认识
首先,体现在对校园电子商务理论的研究不足。由于受外界大环境影响,人们对网络教
育形式过分推崇,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校际间攀比、跟风现象严重,在教育经费不足的状况下盲目“铺路搭桥”,把网络硬件建设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造成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教育资金流失、浪费。
其次,对校园电子商务建设所需要的教育管理理念变革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校园电子商务就是更新校园管理手段。然而实践证明,仅仅是改变管理手段已经不足以应付外界环境的迅速变化,要想成功变革就必须从教育管理理念的革新开始。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维模式问题,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让人成为技术的奴隶,而应该让技术“融合”在人们的生活中,融合在师生的交互活动中,融合在整个教育系统中。
(二)电子商务.缺乏总体规划,建设中重网络设备,轻应用系统。
许多学校建立校园电子商务初期缺乏整体规划,网络建设缺乏必要的网络建设监督人员,项目公司实力较弱等导致建网质量低、网路不畅、带宽不足、访问性能差、等待时间长等。建网时不做远景考虑,不考虑网络技术发展方向,只重眼前,在设备选型上贪图便宜,结果买的产品已过时,甚至已淘汰。导致后期无法拓展,引起学校重复投资或错误投资。
另外,由于缺乏校园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现在市场上所谓的“校园网”多是一些厂商基于先进硬件提出的设备解决方案,没有完善的应用系统,不能很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教育部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在2005年前必须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许多高校在规划建设阶段,缺乏总体思想戴在有限的财力下影响了总体规划,舍得硬件设备的投入,应用投资不舍得投入。硬件平台建成后,由于后续资金、观念、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使得校园网没有成为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的先进工具,只是作为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的一般性工具,特别是成为某些人炒股、上网聊天和网上游戏的工具,未能达到校园网建设的真正目的。
(三)缺乏对校园电子商务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
校园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教育形式必须有新的文化理念作支撑,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必须有既懂IT技术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方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且这类人才应该产生于网络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队伍中。但是,由于网络和软件开发人员是目前行业重点争夺的人才,在待遇不能与社会公司相比的情况下,各级学校普遍存在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人员严重不足的局面。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影响与制约,目前这类人才非常稀少,成为校园电子商务应用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校园电子商务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
网络时代构筑起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响着大学生的情感、思想和心理。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并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开放性,难免产生许多令人忧虑的负面影响。网络管理已成为校园电子商务管理的重要课题。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对网络内容控制不够。目前在部分学校校园网管理上出现混乱、无序现象,造成设备损害、线路不畅等失控行为时有发生。二是网络安全性能差。如IP地址被盗用、独享资源被设为共享、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和传播、主服务器受攻击等。因此,建立可靠的安全系统已处在校园电子商务建设的重要位置。
三、校园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分析
(一)做好校园电子商务建设的调研及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
校园电子商务建设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其应用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校园电子商务前应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校园电子商务应用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各院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校园电子商务建设目标,保证建设方案的先进性、拓展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校园电子商务建设方案对整个校园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涉及校园电子商务的布局、结构、带宽、整体规划、一期工程规模、安全性、扩充性、技术标准、设备选型、可实现的功能等等,关系到整个网络的性能,因此,学校要认真研究,依照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校园电子商务建设的技术规范和统一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加以修改、完善,并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校园网专家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本学校实际的电子商务建设方案。
(二)采取有吸引力的价格策略,提高网上购物的信誉度和满意度。
虽然商家采用各种手段来减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但价格在消费心理上仍占一席之地。网络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促销费用,使产品价格下降成为现实,而网上销售可以省却中间商,顾客可以直接向生产者订货,从而也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支出,这也是网络营销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调查统计数字表明,大学生上网进行网上购物的原因中出于节约费用目的的占27.3%,60.7%的同学所能接受的网上购物交易费用在商品价格的2.5%左右。这说明在校大学生消费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对网上购物的价格较为敏感。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价格策略,以吸引大学生消费者。
商家的声誉是建立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的,所以商家始终要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根据我们调查,在没有购物经历的同学中,50%认为网上消费不安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商家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信誉度,增加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满意度。
(三)建立完整的客户资料库。
无论何种商务方式.只有建立完整的客户资料库,才能以客户为中心安排业务流程。处处为顾客着想,创建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使该种商务方式拥有无穷魅力。校园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建立类似会员制的环境来主动联络顾客。任何人都可以在校园电子商务网站上注册登记为会员。每个会员的资料以及平时买卖商品的数据记录将储存
至相应的数据库内。以有会员感兴趣的商品,网站将自动通过E-mail通知。显然不断增加的顾客名单,E-mail地址和其过去的购买行为都成了校园电子商务极其重要的无形财富。
(四)利用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社会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未来世界商务模式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其前景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应该如何发展这种新型的经济形式,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直接面向社会来做,国内很少有成功者。其中有许多困难还没有克服,例如社会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很不够、物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社会信用制度不够健全等。由于发展校园电子商务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所以可以利用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社会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校园电子商务模式探析》杜江萍.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
关键词:中学校园;规划重点;设计前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学校园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及教育部门也在不断的加大我国教育的投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就要不断改进中学校园的建设,使之与其相对应。目前的许多中学校园都面临着扩建校区的问题,为使中学校园的建设符合现代校园要求,在未进行中学校园改进时,要先行做好校园的规划设计,以确保中学校园的设计能够符合新时代的中学教育。
1现阶段中学校园的规划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都有所改变,但是,现阶段许多的中学校园建设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其一,盲目扩大规模,过分攀比,没有注重校园土地的利用;其二,校园的规划设计过于表面化,没有落到实处;其三,对于校园内的区域环境、人文因素考虑不周全;其四,建筑的标准普遍过高,没有考虑到经济的合理利用等等情况。这些情形都对中学校园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建设中学校园的规划重点
2.1重视指导思想的确立
第一,校园是育人的载体,是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场所。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中学校园的建设要带有积极的、知识性强的风格,让校园成为一个有趣的室外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打造多样化的教学空间。第二,重视校园环境的感染力。在新阶段的校园建设中,要打破传统建设校园的思维,不能过分的追求规模化,而要追求寓教于景的校园建设。学校是固定的育人场所,在建设中需要有景观元素,这种景观元素不是固定的、单一的,但是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意味,并且让人看了能够感觉到朝气,起到带给人们启迪的作用。另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统一的设计目标,在立意上要新颖,要切合校内实际,使学生行走在校园中能够从环境中得到启示,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第三,简洁明了。在中学校园的建设中,要凸显出时代的气息,校园环境要以清新、自然、优雅、怡人为佳,与此同时加入现代化的建筑设计语言,以新颖的构思展现出时代的新风格。第四,凸出特色性设计。主要是指在建设过程中有效的利用校园内的地形,进行树木、花朵的种植,让校园看起来有活力,不似以往那么单调、枯燥。第五,景观设计。校园的建设要增加绿色植被的种植,以期减少学生及教师的压力,让人们能够在校园中得到放松;除此之外,绿色植被以及花朵的点缀会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空间,在表现上要更加注重自然美及意境美,让校园中充满活力。
2.2制定规划的原则
首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心情,使人的身心得到休养,利用校内原本的地形或植被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打造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空间。其次,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就是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学区、宿舍区、教师休息区等等的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地形来确定,在不影响学校绿化建设的同时,要以学校的整体绿化方案为依据,进行学校的建设。最后,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文化艺术的融合。自古以来,水源是形成环境和文化的重要因素,环境依托水源而得到发展,水源为环境提供了养料。因此,在中学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意境的建设,对于人文景观的建设要符合校内的环境。
2.3正确处理校园规划与人文历史间的关系
中学校园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面貌,同时也是学校治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的体现。中学校园建设过程中要避免片面性问题的存在,要重视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保护历史遗产,给人们带来完整的视觉享受。中学校园的建设要对学校的教学宗旨进行深刻理解,在建设时要注重传承与创新,不断发掘中学校园内的文化元素,让学校的独特的语言同学校的土地空间有机的结合,在尊重原始地形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中学校园。
2.4把握校园户外空间尺寸
合适的尺度能够完美的展现出建设造型。中学校园的空间尺度应该与学生和教师的心灵感应相通;人为的空间设计是为更好的服务人类,为了更好的适应师生的日常生活,要结合其所需的精神文化来进行建设。合理的利用围合空间、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来建设出有层次、轴线分明的校园,让校园的文化和校园的建设更加人性化。
3中学校园规划的设计方案
3.1校内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中学学校的校内设计要将功能区和教学区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整体的建设布局中,可以采取传统四合院式的建筑布局,形成庭院式的校内中心广场,中心广场的设计是整个学校设计的重心。学校的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地势平整,因此,校内得到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顺序即校园入口广场、教学楼的底部、中心广场等形成层次分明的开放式空间排序。
3.2交通规划设计
中学学校的建筑多采用围合式的建筑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学习、运动需求。主要的设计方案如下:第一,在校园建筑的各设计一个主次出口,并且与之配套的需设一个6米宽的环形消防车道路,中间的部分为步行广场;第二,可以加宽校园的主干道,即在主入口处加10米左右的道路直通主建筑,减少校园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交互影响;第三,在建设中可以将功能区与环路相接,并且环路内部则以步行交通为主,进而达到方便车辆和师生出行的目的。
3.3教学楼的设计规划
对于教学楼来说,可以根据教学楼的主体结构,分层次进行设计,例如:教学楼的主体为5层,其中包括局部2层、一共设置30间教室,二层可以设为多功能报告厅,直接与室外相连,办公区域则设在一、二层的架空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分配;教室间可以通过走廊相连,让整个教学区都能够连接起来;实验室则尽量设计在教学楼的两端,方便处理试验中产生的废物垃圾;这种局部庭院的建筑方法,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的共享,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
4中学校园建筑的主要趋势
4.1立体化校园
立体化的校园建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校园用地立体化,即在建设过程中对校园的土地利用要更加合理;另外是绿化立体化,即校园内的植被种植要符合地势的走势,种植不同的绿色植物,避免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
4.2信息化校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大信息技术的使用,,并在教学过程中也导入信息技术,例如:远程教育、对媒体教学等方式。
4.3绿色化校园
我国的校园建设都使用的是传统能源,例如:煤、油等等,不仅污染过大还是不可再生能源,使得能源消耗量过大。因此,在今后的校园建设中,要注重新能源的使用,既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又能够减轻生态压力。
4.4智能化校园
智能化的校园设备有助于提高工作运行效率。为了响应节约型原则,在校园建设中实现信息与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逐步实现自动化办公,这对于提高工作运行十分有利。
5结束语
中学校区规划建设大致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学校建设的规模上,学校建设的类别上。学校建设的区域布局有所不同,但是,在中学校区的整体规划上要始终遵守合理布局校区的规律,与此同时,要对中学校区的建设适当加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通过设计手法表现出来,以达到相互统一的目的,建设立体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中学校园。
作者:黎雪茵 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谭魏.浅谈新时代体现绿色人文关怀的学校建筑设计———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谈校园绿色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关键词:农业院校;校园绿化;专业教学;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9302
1引言
校园绿化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校园绿化,对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优化学习环境,强化育人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虚拟仿真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然而园林专业的课程实践性都很强,校园绿地就成为了园林专业学生的练兵场,从校园规划、树木栽植、养护管理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学生全程参与,既可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又减少了校园绿化管理成本,同时也锻造了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现就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校园绿化理念、模式及成效探讨如下。
2创新管理思路
2.1出发点
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5个需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校园绿化养护质量提升的需要;“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实施的需要;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2.2管理机构及职能划分
(1)学院办公室:发挥整体规划、综合协调、档案管理优势,负责校园规划、费用管理、监督检查、验收等。
(2)总务处:发挥后勤集团资源整合优势,负责校园绿化的具体实施。
(3)园林专业团队:发挥技术和团队优势,负责校园绿地的日常养护管理。
2.3建设目标
使校园绿地成为园林专业的实训基地,营造工学结合的真实场景,形成“教、学、做、产、用”五效合一的产业链条。
3管理成效
3.1工学结合课改效果显著
绿化部门提供树木、花卉生产项目和教学实训基地,绿化工人辅助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现场指导;专业教师为校园绿化提供大部分绿化所需花卉和苗木、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养护的技术指导。通过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
3.2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显著提升
教师需要进行课程设计,以树木、花卉产品生产作为学习任务,通过产品质量与任务量作为评价指标来提高学生能动性,形成“教、学、做、产”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收到课程改革成效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掌握市场相关行业动态信息的能力,为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奠定基础。
3.3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在相关课程开设过程中,通过使用环节考核、过程考核、态度考核、任务量考核、质量考核等手段,既考查独立操作技能,又考查团队合作能力;既强调专业技能的提高,又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最终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园林专业毕业生连续3年就业率超过95%。
3.4资源充分整合,节省绿化成本
(1)通过“教、学、做、产、用”的产业链条,将学生生产产品直接用于绿化,降低绿化用树木、花卉的购置成本。
(2)通过课堂与绿化基地的学习场景的转换,学生在绿地上操作相关技能,大大降低用工成本。
(3)将专业建设投入的相应园林机械及设备使用在校园绿化上,降低绿化专业设备成本,节省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
(4)将办公室、总务处和专业团队的管理优势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充分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
3.5校园绿化质量提档升级
校园绿化受到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省高校后勤绿化专业委员会、牡丹江市政府等部门评选为“花园式单位”、“绿化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专家誉为“最适合学生读书的地方”,并正在申报3A级景区建设单位。
4打造可持续发展力
学院以“做强示范, 做响品牌,做出特色”为长远发展目标,在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内涵的同时,结合学院实际,立足生态型校园建设不动摇,与周边的自然山水相融,通过采用野生花卉和山林植物进行绿化,义务绿化学院周边沿江带和滩涂地,结合观光农业区、高尔夫球训练场和3A级景区等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5创新之处
5.1管理创新
院长办公室、总务处和园林专业团队三方共管,各司其责,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加团队协作力,促进社会和谐。
5.2理念创新
借自然之势,定位绿化建设理念,结合绿色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回馈社会。
5.3模式创新
“教、学、做、产、用”多赢,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办学成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结语
农业院校的校园绿化要符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和党的“十”厉行节约的号召,坚持与学校整体规划相吻合,以建设生态型园林校园为目标,以与专业教学结合为过程,以降低绿化成本为实效,力求创新,突出特色,使校园绿化回归自然,全力打造生态型园林校园,实现校园绿化与教学改革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杜兴臣,周淑香,王崇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花卉生产技术”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181~182.
[2]杜兴臣,周淑香,徐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与模式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一、项目目标
2008-2012年,集中解决全省需要而尚未供暖或供暖条件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校取暖问题。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师生饮用水、食堂和餐厅、卫生厕所等生活设施短缺问题,使得项目学校做到安全取暖,生活设施功能完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寄宿能力显著增强。
二、实施范围
本项目在全省农村(含县城和市辖区所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农村单设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
2008年项目重点在规模较大、供暖矛盾较突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
三、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以供暖设施设备为主,兼顾学生食堂及餐厅、厕所、饮水、厨具等。根据各地所处地域及取暖期长短的差异,关中、陕北及陕南高寒地区以改造取暖设施为主,陕南其它地区以改造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为主。具体包括:
(一)建筑工程部分,主要包括:
1、锅炉房、开水房及浴室。根据实际需要建设锅炉房、开水房,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同时建设浴室。
2、食堂及餐厅。建设安全、卫生的厨房和整洁、宽敞的餐厅。
3、厕所。要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建成干净、卫生、环保型厕所,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建设“卫生厕所+沼气系统”模式的生态厕所。
(二)设备设施部分,主要包括:
1、取暖设备。根据供暖模式不同,设备包括大、中、小型锅炉及其配套管网、空调设备及设施。
2、饮水设备。包含生活用水设备和饮用水设备(茶水炉)。
3、食堂灶具。包含厨房用具及餐厅桌椅。
四、项目遴选条件
(一)项目学校必须是教育部门举办的农村单设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必须是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中保留的学校。原则上一个乡镇重点支持建设改造一所初中和一所中心小学。
(二)项目学校应有较大的供暖需求,应该具备基本的寄宿条件,应具有较大的办学规模。单设初中现有规模一般应在900人以上,小学规模原则上应在400人以上。
(三)2008年项目必须具备开工条件,且在2009年秋季开学前能够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凡列入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的项目学校,不得报建宿舍、食堂、厕所内容;列入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项目不得报建厨房、厕所内容。
五、规划编制要求
各地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人口分布和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对全县(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作进一步审核,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编制项目学校建设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中。项目规划要贯彻国家关于节能减排和环保的有关要求,建设生态校园、卫生校园、绿色校园。
(一)整体规划,分年实施。各地在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本方案确定的实施范围和原则编制整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2008年原则上每县规划编报1-2所初中和1-2所中心小学。2009-2010年,结合总体目标任务,按照分年实施的原则,科学编制分年度项目规划。所需资金按照平均每所初中80万元、小学50万元的额度控制。同时积极鼓励市、县(区)投入资金改造辖区中小学校生活设施条件。
(二)突出重点,合理规划。重点应解决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严重不足,兼顾师生饮用开水、学生食堂条件较差、学生厕所安全卫生等生活设施短缺问题。在优先选择最急需改造学生取暖设施的同时,对农村学校急需改造的饮水、生活用房等也要纳入项目统筹考虑。
(三)统筹兼顾,避免浪费。各地应统筹考虑各类资源,对于已有取暖设备可以满足需求,或生活用房总量达到或者超过国家标准但取暖设备陈旧的学校,在规划工程建设时,首先通过改造取暖设施、调整生活用房解决。本项目要与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民生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建设计划相衔接。
(四)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对于项目学校已有的锅炉设施,应按照质量监督部门的鉴定意见,对不合格的坚决进行淘汰或列入改造范围。对于无取暖设施的寄宿制学校(指小学寄宿生占在校生数35%、初中占50%以上的学校),建议采用锅炉、市政集中供暖、空调取暖等方式。各地选择的取暖设施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以及取暖设备生产厂商,均需达到国家认定的相关资质。
(五)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造价,杜绝不切实际的扩大项目投资,保证项目不留资金缺口,建一所,成一所。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中省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建设内容范围之内的各种支出,不得用于修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严禁将项目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挪作他用。
六、项目申报、审核,立项程序
(一)各县(区)教育、财政部门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遴选符合条件的项目学校制订项目规划文本和规划表,上报市级教育和财政部门。
(二)各市教育、财政部门对县(区)制订的规划文本及规划表审核汇总后,联合上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三)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组织有关方面专家,按照规划严谨、效益明显等原则进行评审论证,建立全省项目库,择优遴选项目下达建设项目和资金预算。
七、项目实施和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责任。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组成相应项目管理机构,聘请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加强项目实施的指导和资金监管。市、县(区)教育、财政部门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对学校建设规划、项目进度、建设质量等负主要责任,保障项目资金安全,专款专用。
(二)严格规划管理,实行责任追究。
各级有关部门和项目学校必须认真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学校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计划,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对随意变更项目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影响整体项目进度以及造成国家投资浪费等现象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三)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合理使用。
项目资金集中在县级管理,统一纳入财政专户,封闭运行。按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按照“奖补结合”的方式,对工程进度快、效果好的地方,在经费分配上给予倾斜支持。凡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设备,应纳入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确保设备质量。
(四)加强建筑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项目管理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坚决杜绝“三无”工程和“三边”工程。所有建筑工程必需达到抗震设防标准要求,严禁由于造价过低造成工程质量不高的问题发生。建设项目竣工后,由县级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