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城市文化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文化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文化艺术

第1篇: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哈尔滨;公共艺术;本土文化;发展

“公共艺术”一词对于人们已不再陌生,它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而是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公共艺术这个概念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它是什么形态,也不在于采用什么方式,最主要的是公共艺术要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表达公众精神。公共艺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诸如建筑、雕塑、绘画、摄影、书法,园林景观、公共设施等,也可以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展示艺术等。现代都市公共艺术及本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业已成为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一、以城市本土文化为底蕴,构建公共艺术的灵魂

一个地区文化艺术的长足发展,必须有自己的主流和灵魂。哈尔滨一向素有“冰城”之称,哈尔滨市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城市丰富的冰雪资源,冰雪文化成为哈尔滨城市人文地理特征的标识,形成哈尔滨市本土文化的底蕴。自1963年举办第一届冰灯游园会至今,经过40余年的磨砺与锤炼,冰雪艺术已日臻成熟,现已成为一支举世瞩目的艺术奇葩。尤其近年来,冰雪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哈尔滨市公共艺术发展的特色之路。冰雪艺术向人们传达着各种思想和理念,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它不仅体现了浓厚的北方特色,同时也展示了哈尔滨公共艺术的风采,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展现了哈尔滨的本土文化,构成哈尔滨市公共艺术的灵魂,并带动哈尔滨的经济繁荣,提升了哈尔滨在世界的知名度。

二、以风情万种的异国情调为点缀,构建丰富多彩的艺术氛围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窗口。因中东铁路而繁荣起来的哈尔滨,其版图上除了有一批原汁原味的俄式建筑外,还有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哥特式等风格的建筑。因此哈尔滨被称为“建筑艺术博物馆”。始建于1907年的圣・索非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具有典型的拜占廷式建筑风格,它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哈尔滨中央大街号称哈尔滨第一街,建于1898年,整条大街就是一条建筑艺术长廊。这条百年老街上,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0余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0余栋,代表着文艺复兴、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等多种建筑风格,因此哈尔滨亦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由此可见,哈尔滨的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除体现本土文化底蕴外,还综合了古今中外的艺术特色,它正以立足本土,汇融中西,广取博收,海纳百川的品格,对文化传统和中外艺术思潮关注、吸收、溶解、消化,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异国情调的哈尔滨城市文化艺术。

三、以朴实浓厚的生活气息为灵魂,构建人文特色的群众艺术

公共艺术创意之初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起与公众亲和、密切相融而生动的观赏模式,使观者和介入者能够在情感上产生愉悦和共鸣,从而使公共艺术成为缓解城市居民由于工作、生活的快节奏所引起的疲劳一种公众性的生活的艺术”。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更要注重其亲和力的表现。雕塑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强调雕塑作品与社会生活的融洽,强调作品与普通人生活情感的表达,从而让观者与创作者实现心灵和情感上的互通。哈尔滨的雕塑艺术家深深地领会了这一艺术精髓,沿中央大街设计并制作了许多生活小品雕塑,如“夜色多美好”、“小提琴演奏”、“街头画师”等,它们面部表情丰富,动作自然,使人们在休闲购物的同时感受轻松、愉悦,充分的体现了人文关怀。

四、以拼搏向上的乐观精神为导向,构建积极向上的艺术珍品

哈尔滨龙塔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高钢塔,是哈尔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设计与落成,体现了哈尔滨人的智慧和实力。龙塔的结构与内部设计,在展现设计的技术含量、艺术修养独具匠心的同时,更将中国人飞天的理想,通过极富现代感的钢构建筑的形式表达出来。龙塔的落成,促进了哈尔滨向国际化大城市发展的进程。

位于松花江边的“防洪纪念塔”。展现了哈尔滨人不畏艰险、拼搏向上的精神,其整体结构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塔高13米,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协调壮观。塔身浮雕描绘战胜洪水的生动历史情节。

当然,哈尔滨市乃至于全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如形式和材质比较单一,对本土文化的体现和展示不够,没有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等。但是,只要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能够充分挖掘城市本土文化底蕴,按照艺术发展的规律去发展城市公共艺术,城市本土文化将得到发展和升华,城市公共艺术将得到进步和提升,而城市形象将更加具备本土文化气息及公共艺术特质。

[参考文献]

[1]陈连富.城市雕塑环境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7.

[2] 孙振华.什么是公共艺术[J].雕塑,2002,(4).

[3] 赵海云,李道刚.漫画黑龙江[J].两岸关系,2004,(7).

[4] 王满.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空间特征[J].雕塑,2005,(2).

第2篇: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摘要:艺术设计是最直接的视觉印象,是城市形象特质的完美体现。一座城市的形象是人们通过感知城市文化和体验城市艺术展现出来的,艺术设计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各个领域也渗透于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关键词:环境艺术;公共艺术;书画;城市文明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飞速,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是这个城市科学发展及城市技术层面及城市艺术的综合产物。20世纪城市的发展机遇往往通过这个城市的交通发展、城市郊区发展以及其城市服务部门各行各业的发展详细地展现出来。在这其中,城市的艺术设计发展更加增添了这个城市的生机。

1环境艺术设计对城市创新美学中的影响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涵盖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宗教等等。它们都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努力着。一个城市的魅力也体现在这个城市的城市设计中,如此看来,一个城市的地标级的建筑更能让人们更清楚的记住这个城市,所以说一座美丽的城市正式因为拥有美丽的建筑和美丽而独具特色的城市环境空间,才能让人们更加喜爱自己生活的城市,也会努力的为这个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其他意义上来说,一个城市形象的精华往往就在于它的外部空间,展现于它的广场和公园、河流、湖泊、街道……

环境艺术离不开人、社会以及大自然,是将三者联系起来的大家庭。是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是能够激发人们情感的一种公众艺术。它将知识性、艺术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生活的城市形象更加鲜明,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为我们魅力的城市轮廓线添砖加瓦。

一座好的城市环境设计,不仅仅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相互融合,才能形成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2书画艺术与城市文化发展

城市的历史、文化、人物发展等诸多内容都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提到人们众所周知的《清明上河图》,这不仅仅是一幅书画作品,而是承载了那个特定时间的历史及其文化,从画中也能感觉到人们向往欣欣向荣的美好城市生活的景象。这也说明了,书画艺术也可以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可以代表与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

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对其城市的发展产生久远影响。一座城市的发展与这座城市的民俗的密不可分的,民俗是一切文化的源泉,民俗文化也最具地域特征,具有代表性。一幅经典的画作,一个体现当时民俗风格的摄影或录影资料,一个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的创立,一个书画艺术经纪公司的建立和成长,这些都承载着有关于这座城市发展的伟大使命。一座城市对外宣传时,最有力的名片即是这个座城市的文化,城市发展借助于书画艺术这个文化载体,带动整座城市的艺术文化和收藏的热潮,有利于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能更好地认识他们所处的这个生活圈的历史和文化。

没有文化根源的城市存活不久,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说一个国家一定不能没有文化的基础。那么由此引申到一个民族,一座城市,一个家庭无不如此。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他便成为一个没有发展潜力的民族,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不会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所以一座城市的发展了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只有将城市文化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使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好的发展下去。

3艺术与城市文明

艺术的发展是需要两个层次面相互配合产生的,第一层次面是雄厚的物质基础,其二层次面是较高的精神素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艺术是高端的、具有生命级别的。城市社会恰好为艺术提供了主、客两方面的条件。举例来说,采访人们时问道人们心中最美的城市,很多人都说出了维也纳等等,先说维也纳,他之所以有世界音乐之都之美誉,其一是其拥有非常雄厚的物质基础,其二是奥地利人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与高雅的审美水准,每年一次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便是最完美的体现。综上所述,艺术阐释了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城市文明的发展水平越高,它与艺术的关系就越密切。

首先,艺术是一种尺度,他能完完全全的区别一个城市与一个乡村。但并不是说相对落后的农村就没有艺术可言,在一些文明程度比较落后的乡村,也有属于乡村的村间文化艺术,例如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及民间手工等等。但它们本身如果脱离了乡村,大多也就失去了民间艺术文化的色彩,赋予民间艺术现代感,这样慢慢适应了城市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就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其次,艺术作为一种尺度,也能够很好的衡量出大城市与一般城市在文化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中小城市发展的重心,更多地倾向于实用性的物质文明层面,而只有积累了雄厚物力财力的大都市,才有可能去从事各种非生产性、非经营性的艺术活动。大都市文明发展水平越高,随机出现各种社会问题的几率也越大,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慢慢滴在城市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压抑、紧张、焦虑、痛苦等,人们需要通过艺术与审美获得解脱。这也成为当代大都市不再敌视“艺术与审美”的主要原因。

再次,在都市化发展飞速的今天,城市空间更加拥挤,利益冲突更加激烈,危机与矛盾更加尖锐与突出,慢慢涌现的城市问题加速的激发出当代都市人强烈的艺术与审美需要,同时也改变了艺术与城市文明的传统关系。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贵族与平民的传统边界慢慢消失。在原来社会,生活是实实在在的,艺术是非实用主义的,两者之间不可逾越。在当代都市空间,这种矛盾关系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艺术的生活化”或“生活的艺术化”。二是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都市文明实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主题与发展。以艺术与世界博览会关系为例,世博会最初叫做“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单从这个名称上看,根本没有艺术的位置。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只是在最后到了闭幕式阶段,才安排了些许简单的音乐演出。但到了第二届巴黎世博会,与第一届有很大的区别,不仅仅是主题添加内容为“农业、工业和艺术”,艺术的内容也变得为之丰富。巴黎世博会专门设立了美术品展览馆,展出了千余件的绘画作品与雕刻作品,与此同时还举办了首届世界摄影展。近些年来,世博会的文化与艺术氛围就越浓厚,随即出现的世博周边文化艺术产品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4结语

中华民族经过个个年代长时间的洗礼,迎来了美好的城市生活。毫无疑问,城市文化不单单是物质文明辉煌,也不是通过回归自然得到的解脱,而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借助城市空间,人们努力在城市文化与艺术设计中慢慢找寻的桥梁,因为只有通过“艺术与审美”,才能使城市化进程中激增的压抑、焦虑与不适应得以稀释与融解,使社会变迁中惶惶不可终日的都市人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一个和谐的城市社会,是不能只有制度与规范、而没有艺术与审美的。

参考文献:

[1] 汪德华.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最新城市规划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城市文化建设;意义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文化。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献收藏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建筑物的文化符号功能等,构成了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源动力。图书馆是贯穿于人类的城市发展史,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与城市一同发展起来的。它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彰显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培养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越高,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就越强烈,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公共图书馆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性标志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它在一个城市所发挥的文化传播作用是其它任何一个机构都无法替代的。图书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作为城市先进文化的一个标志和象征是因为它是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和图书馆的产生来看,图书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图书馆广泛而完善的保存和记载了人类活动的各种资料,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明的知识宝库,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它着眼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着力于让市民的精神世界更美好,服务于城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于城市各个阶层人民,围绕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需求、文化需要、知识需求以及各种特殊需求,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分类、精心提炼、重点辑录,为市民提供有重要价值的情报信息和科学文化,传播知识,进而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它是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贯穿整个城市发展史,承载着城市的文明积淀和记忆,它与城市的形象、人口、素质、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城市文化的主角和文明标志。

当今世界现代化城市都是文化发达的都市,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文化团体,拥有大量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和文化标志性建筑物,文化设施完备,文化产业发达。图书馆是知识公共设施,是知识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播知识、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作用。因此,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公共图书馆是市民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重要场所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学校,终身学习的场所,它能够提供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营造崇尚知识、倡导文明、选择阅读的共同意识和行为方式,其丰富的文献信息收藏为人们学习知识、了解信息、完善自我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的学习资源,使城市居民通过学习获得扮演其社会角色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使自己不断适应变革中的城市生活。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教育与学校不同,它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的目的并不限于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是注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且这种教育贯穿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一生,在学习范围上更具广泛性,在学习方式上更具灵活性,在学习内容上更具个性化。可以说,公共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学习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社会教育的最高学府,承担着提高市民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滋养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责任,影响着城市精神的凝练,推动着城市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图书馆是城市居民终身读书和继续教育的学校,在保证城市成员自由、平等的获取各种文化信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面向大众的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与学校教育相比,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智力资源服务体系,其教育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等特征,使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体现出与学校和其他教育场所不同的特征。可以说,在跨越学校、社会教育两者之间的鸿沟,在促进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不仅是学校教育之外最为主要的后继教育补充的平台,也是个人终身学习的主要服务体系,满足了城市中每一个成员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的需要,保障他们的文化和生存权利,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从面弥合城市不同群体之间的鸿沟,使城市各类群体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达到文化融合的目的,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凝聚力、竟争力和城市文化的创新力。

3.公共图书馆集聚城市文化精髓,承担文化交流和传承

公共图书馆妥善保存着珍贵的文献资料,聚集并展示记载着城市变迁历程的文献史料,体现着贯穿于人类历史长河的链条,以及从古至今发展的轨迹,它是城市文化传统得以传承的客观展示。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投资的公溢性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不仅是文献财富、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且成为人和人之间发生联系的公众空间。其次因为图书馆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建筑,本身公众空间是聚合人群的地方。所以,公共图书馆除了让市民随时能够进来读书、用书、借书以外,还应把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文化聚会、社区的公共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等等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上,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市民提供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服务场所,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文化交流需求。

公共图书馆不仅以大量的信息资源成为知识的宝库,而且是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以此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图书馆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人们在这里与古今圣贤对话。图书馆是城市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的重要资源基础,人们在这里回忆城市发展脉络,感受城市精神和文化。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图书馆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日常交流和文化休闲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开展文化娱乐,交流思想,信息,讨论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休闲娱乐、陶冶身心的同时,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新的文化关系。图书馆还可以经常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举办主题座谈会、各类培训班、书展、书评征文、新书推介及猜谜等灵活多样的各种活动,将读者吸引到有意义的活动中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人们进行思想上的对话与碰撞,培育高尚的生活情趣,从而搭建起市民关注公共事务、探讨公共话题、沟通思想、互相交往的共享空间,促进公共文化氛围和公共理性思维的形成,培育良好的公共精神,宣传先进文化,塑造公众形象,营造出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4.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公共图书馆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其服务宗旨应当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为基础,通过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和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用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占领精神文明的主阵地,使图书馆成为市民的文化艺术中心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及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就应当在藏书建设上重视思想政治读物系统全面的收藏,将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知识性强,反映时代潮流的书刊提供给给读者,提高公众文化娱乐的品位和质量;在服务方向上坚持公共性和公益性,重视提高读者普及率、书刊流通率;在宣传上要以积极的态度把信息传输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专题报告、展览、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

与此同时,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图书借阅是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式,公民文化修养的提高也主要靠读书来实现。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图书馆藏书与日俱增,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日益丰富,同时也加大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难度;而读者素质的日益提高,亦使满足读者需求的难度增大。这些都将把图书馆读者服务和读者教育引向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双向选择,增加了文献传递的自觉性,使图书馆在实施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大大增强。培养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能力,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服务于社会发展,满足广大市民对信息和知识需求的文化服务场所,应确定服务方针和策略,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学习功能。要实现“创建学习型城市”总目标,首先必须从学习开始,要学习必从读书开始,要读书就离不开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的作用,使其从多领域、多层面向广大读者宣传当今社会热点,扩大知识面。图书馆作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还应该有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图书馆或专门的阅览室,为残疾人服务的图书馆设施。要有合理的馆藏,合适的藏书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读物以及计算机等等。藏书量要能满足市民的需要,要注意突出城市特色、地方特色。以人性化服务为基础,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其宗旨是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对人们知识储备和认识的提高,相应的具备丰富知识的人们创造了城市文化,丰富了城市文化,因此图书馆对城市文化的促进和提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总之,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都不能缺少图书馆的参与。

参考文献

[1]李泽文.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7)

[2]戴成英.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7)

第4篇: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品牌营销

1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艺术设计一词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工业革命的崛起迅速改变了人类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使得人类由农业手工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以城市为核心的商品经济蓬勃地发展起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艺术设计作为沟通人、产品、环境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也由此发展起来。以强大的经济为支柱的英国在艺术设计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名家辈出,如罗斯金、米拉斯、亨特、约瑟芬•帕克斯顿等。英国的艺术设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形成了装饰主义、构成主义、欧普技术、后现代主义等艺术风格。由艺术设计演绎出的美学风格形成的文化积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之后由创意连结产业,并通过科技协助、智慧财产的形成及运用,逐渐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领域高度推崇个体的创造性,只有设计者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够将创新理念以作品的形式体现出来,也才能设计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可以说艺术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上游,有了核心艺术创作才会有文化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并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TonyBlair)提出“CoolBritain”,期望以“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带动经济的发展,日本、韩国也喊出了“设计救国”的口号。

2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营销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是工业化城市的产物,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又进一步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以上海为例,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2.4万亿元,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4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近6%,成为上海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企业与企业竞争,国家与国家竞争,同时,城市与城市也在竞争。有竞争就有营销,企业进行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而城市品牌营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城市营销是获取资源的唯一手段,城市品牌营销在城市发挥和转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文化创意产业是塑造城市形象,推广城市品牌的最佳推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底蕴,使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更加鲜明。城市知名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使得城市间的竞争越发的激烈,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消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传承城市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品牌建设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文化,以娱乐的精神来传播文化,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将山水景色、传统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中,从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使城市形象走向更精彩、更传奇的明天。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3.1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建立完善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当今,城市品牌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工具,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城市品牌竞争力,实现城市发展和转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对提升城市品牌竞争力的意义,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深度挖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搭建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运动等特色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古民居、古建筑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保护,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各类行业的主体引导作用,分主题、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各种资源对接活动,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梳理与共享,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增强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园区内企业与全国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深度交流和有效合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管理者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大量民间资本注入到文化创意行业,鼓励更多创意工坊、专家学者、社会精英及有识之士参与文化创意工作,共建专业化、标准化的文创产业链生态系统,调查周边环境以及周边业态情况,进行文化创意艺术设计的跨界整合,建立“商与文”的模式,制造当地文化名片,打造特色街道、特色城市。

3.2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要启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计划。高校要针对创意文化产业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将前沿的文化理念和技术引用到教学当中,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配备专业实践所需的实验室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以促进学生学习行业所需的前沿技能,让学生有不断练习高级技能的条件。高校要加强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报等校园媒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课内外实践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加强对知名文化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建立校企对接、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职业院校的教师完成教授,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及技能则由企业师傅进行培训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既实现了针对企业需求、需要,定向培养、输送专业人才,提供专业创新支撑,也为学院学生的实习、就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举办文化创意大赛,通过作品征集、人才聚集、业务交流、项目对接、全媒体传播来推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发现和培养新的创意设计人才,为创意设计人才成长和创意设计产品走向市场搭建服务平台。

3.3以品牌为载体发展优势企业,实施产业集群化策略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尚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如法制建设还不完善,产业附加值偏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效应明显,因此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和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结合,并与演艺、影视、游戏等行业合作打造全产业链,积极创新文化领域的管理方式,全方位构建文化产业支撑体系,积极谋划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园区生态体系建设,突出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拉动等,激发文化产业市场活力,促进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项目,强化创意经济时代融合发展理念,促进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动漫影视、新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休闲、时尚服务、建筑装潢、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等特色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增强城市的软实力。

4结语

在当前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下,如何使自己的城市摆脱千城一面的尴尬,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城市品牌营销是城市品牌塑造的必由之路。城市管理者要完善政府支持机制,重视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借鉴韩国将学校教育、短期培训、国际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分阶段、有目的地培养文化人才,并根据本土经济的发展水平,大胆改革设计出符合本土经济,具有民族特点民族传统的艺术作品,不仅支持现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提升壮大,还将扶持新办或新引进文化创意企业加快发展,利用媒体的力量,与重点目标城市媒体交换城市形象宣传资源,打响城市品牌,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潘雷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史蕾琦,王燕茹.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营销的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08).

第5篇: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家庭文化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本届艺术节将在前两届的基础上拓展创新,以“文明成都幸福家”为主题,多方面展示近年来我市家庭文化建设和城市文明创建取得的丰硕成果,全方位展现我市城乡家庭及广大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主要活动内容有:开幕式、廉政文化进家庭知识竞赛、家庭才艺展、美术书法摄影展、家庭体育运动展示、家庭幸福感言征集、百姓故事大王PK赛、少儿系列活动、亲子讲座、“我家阳台最漂亮”评选、优秀典型表彰和闭幕式。

真正零门槛

家庭才艺作品火热征集令

有才艺,你就来!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即将来临之际,由成都市妇联主办、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和成都紫博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家庭才艺大赛”以零门槛的形式,面向所有成都家庭征集才艺作品。

8月20日至9月9日期间,只要上传家庭才艺视频作品,就有机会获得参与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线下舞台表演的机会,同时还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

无论你是二人世界的小两口,还是三口之家、四世同堂,甚至是和同事、朋友以及邻居们组成的“大家庭”,都可以来参加本次家庭才艺PK赛。

高富帅?白富美?华丽的舞姿?高亢的歌喉?这些统统不需要!只要你爱聚光灯,只要你享受喝彩,只要你敢秀,无论是歌舞、小品、曲艺,还是杂技、魔术等都可以,本次大赛统统接招!现在,就牵上家人的手,带上你的家庭宣言,为家而战吧!

所有上传的视频作品由网络投票评选出的前24名,将进入9月中旬的线下比赛,通过现场PK,由专家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优秀奖18名。一、二、三等奖将分别获得现金1000元、800元和500元的奖励,18个优秀家庭将获得300元的超级大礼包。

我与我的城市我与我的家

幸福感言征集令

为迎接“家庭文化艺术节”盛大开幕,成都市妇联主办、《成都女报》协办的“我与我的城市我与我的家”幸福感言征集暨感悟幸福家庭评选活动,现已正式开启。

对城市,对家庭,对情感,对伦理,对亲子,说出你的幸福感言。优秀的成都家庭感言都将被刊载于本报,并最终收集成册,广为传播,引领这个城市睿智的精神生活。

本次“家庭文化艺术节”,成都十大“睿智成都·感悟生活”幸福家庭将在评选后诞生,展现蓉城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第6篇: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成本;成本管理;成本文化;核心竞争力

我公司现阶段的产品老化,主打机器的市场占有率下降,新产品虽稳步上升,但不足以弥补主要产品市场萎缩所带来的负面冲击,虽新产品不断推出,可仍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初期阶段,形成支柱产品需要一段时间,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在市场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公司销售水平会有一定的波动,如何平稳渡过这一公司业绩的波动阶段?

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公司需要有三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平稳过渡:(一)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推出新产品,为公司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二)加大销售力度,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新产品的营销,寻找新的利润点;(三)加强内部管理,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向内部管理要利润。

鉴于产品研发需要一个过程,而市场营销在一定意义上讲具有不可控因素,因此,作为最直接的,也最可控的内部成本管理,理所当然的需要承担公司过渡时期的历史重任,而本文结合我公司实际,从成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长足发展的保障出发,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与现代成本管理的理念的比较,探讨公司各成本环节上成本控制方法,力求加强公司的内部成本管理,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寻求一个新的利润支撑点,希望通过实际运作将成本管理制度在公司形成一种成本习惯,沉淀成一种企业特有的成本文化。

一、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家就是做两件事,一是营销,二是削减成本,其他都可以不做”。成本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中,大部分企业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增加收入上。的确,开源是企业创收最传统和直接的方式,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面对未知的市场,开源的代价也是惊人的,并且伴随着的巨大的不确定性。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在产品上,其间更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多变的被市场接受的过程,最终才能转化成实际的利润。且不论短期内投入与产出的悬殊比,最终能否在这场负多胜少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更是一个最大的未知数。尤其在成熟市场中,每挤占一分的市场份额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减少成本所需要面对的是比未知市场确定的多的企业内部环境,确定自身企业的状况比起确定一个市场的状况偏差率要低的多,因此对症下药而却收效甚微的情况也会小很多。而更重要的是,在成本控制这个过程中企业几乎不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因素,减少成本所需要的投入也远低于增加收入所需的投入,更何况两者的投入差本身就会导致一部分利润增加。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只要有好的成本就可以做好企业,而只是强调成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非比寻常,企业要获得好的发展不能只靠开源一条腿走路,节流也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有效保障。

二、传统成本管理误区与现代成本管理理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一味地减少企业支出、降低企业成本为目的,以企业是否节约作为成本管理好坏的依据,强调的是节约和节省,这是一种以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现代成本管理更强调的是成本与效益兼顾的原则,成本节约只是一种成本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总的来说,现代成本管理理念从成本管理范围、目的及方法等方面突破了传统成本的固有模式,从实质重于形式出发,更加理性的从宏观去把握问题。

1、传统成本管理强调的是节约与节省,并将其作为成本管理的目的,力求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可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成本不断降低的目标已是“水中月,镜中花”,从成本数量经济模型上分析,成本不断降低也是有限的,当成本节约到一个临界点后,不但不能使成本降低,反而会使成本升高的危险。因此,现代成本管理要求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企业要从效益的角度去决定成本的升降,以效益为中心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现代成本管理强调的是成本与效益兼顾,在效益水平最高化前提下力求成本节约,成本节约已只是成本管理的一种手段。

2、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只是限制在了产品制造环节,一提到成本管理大多数人认为只是财务部门与生产部门的事情,而现代成本管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成本管理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将成本管理工作延伸到技术、采购、生产、销售、售后、财务等企业运营的每一环节,强调的是一种全局观念,树立的是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

3、传统成本管理在理论上早已提出建立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在内的成本管理体系,实务中却往往只强调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成本分析等事中与事后管理,而现代成本管理在事中与事后管理基础上,更突出了事前的预测与决策,强调了成本成本避免,达到成本预防的目的。

4、传统成本管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现代成本管理强调了人作为企业的资本、财富,是成本管理的主体,重视了人的智力因素与主观创造能力,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三、融合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我公司属于先进制造型企业,由于公司自动化水平高,导致近年来生产成本中制造费用所占比例较高,客户对公司产品也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为此,快速地、高质量生产出差异化产品使得公司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也为公司成本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管理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

融合传统成本管理与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结合我公司实际,充分发挥公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角度对企业价值链条上的采购环节、技术设计环节、生产制造环节、物流环节、销售环节、售后服务环节及其它环节等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方法分析,合理控制产品成本,优化成本,全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保持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公司创造利润,为公司发展奠定基础。

1、采购成本。公司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与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技术设计成本。一种产品的成本在设计阶段已基本定型,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引入成本理念,合理控制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设计费用,将成本管理部门与设计部门密切配合,在客户对产品满意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合理控制成本。其次,公司应该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链状联盟,及时把握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提供给客户满意产品;

3、生产制造成本。公司可以适当引入作业成本管理理念,通过作业对资源的消耗过程、产品对作业和资源消耗过程的成本动因分析,判别作业和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效率,识别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消除无效的或不增值作业;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调动员工积极主动性,发挥主人翁精神,提倡节约。

4、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在公司供应链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物流成本包括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其内容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等。要充分保证价值链各环节的高效连接,在保证客户价值需求的情况下,追求物流成本最小。

5、销售成本。销售成本主要是在销售环节发生的,销售环节联结客户,是企业价值链节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及时反馈客户对产品需求,把握时场,满足客户最大化的满意度。

6、售后服务成本。售后服务成本是在满足客户一定价值需求情况下的最小服务成本。服务服务成本与消费者购买成正比,企业支出的服务成本越大,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就越多,方便和满足客户程度就越大。为了增强竞争力,公司越来越重视对客户的服务,服务成本已成为企业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售后服务成本管理,在客户满意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合理控制成本。

7、其他成本。主要指一些服务性的管理部门成本,在保证公司生产管理正常运营上,合理控制这些部门费用,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成本管理在公司生产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无处不在,成本管理就是在公司内部管理中,在公司正常运行细微处创造利润,加强成本管理,不仅要求我们要完善成本制度,使成本管理制度化,在公司成本制度的引领下去规范成本管理,更重要的要以人为本,发挥公司员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成本利润。

四、升华成本管理制度,树立成本文化意识

第7篇: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798艺术区;旅游吸引物;文化旅游;中外游客;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3-0057-06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的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18联合厂的电子工业厂区所在地。该联合厂由798等数个工厂组成,建于1951年。1989年,工厂由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工人大批下岗,各厂均出租部分闲置厂房以渡难关。

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的隋建国教授租用了798工厂空置厂房作为雕塑车间。这一举动后来被认为是798艺术区发展的伊始。此后,陆续有一些艺术家进驻。

2002年,中外艺术家进入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段。他们在此创建自己的艺术工作室,推动了798艺术区在短时期内的迅速形成。2003年798艺术区举办了以“再造798”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规模空前,从此,798艺术区声名鹊起。2003年年底,土地所有者七星集团开始在798艺术区周边展开拆迁行动,希望把土地卖给地产商,以解决企业自身下岗、退休工人的安置问题。200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朝阳区委、区政府,市区两级的人大、政协,以及规划等部门陆续到798参观、视察、调研,而后决定保留798艺术区。

2003年以后,到798艺术区参观、访问、观摩、学习、交流、购买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对到北京的中外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日益成为了北京市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北京被美国《新闻周刊》入选为“世界上最有风格的12个首都”之一,而798艺术区的存在和发展是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夫人纳黛特・希拉克参观798艺术区之后,把这里称为中国正在苏醒的标志;2006年,798艺术区被国家正式评为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2007年,798艺术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根据有关报道,美国CNN最新调查显示,798艺术区已经成为外国人到北京的第二目的地,在此之前,798艺术区已经被外国旅游者列为仅次于长城、故宫的第三个必须前往的景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考察2008年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时,也慕名专程前往798参观。现在,通过官方渠道要求在2008年安排参观798的奥运代表团就有30多个。2007年5月1日,世界著名的西班牙富拉剧团在798艺术区举行实验戏剧《帝国》的全球首演。

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废弃工厂区,在没有经过旅游开发规划部门预先设计的情况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了外国旅游者的热门景点,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笔者基于这一现象,对798艺术区进行了相关的考察。这一考察集中在对到访798地区的中外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市场中需求者的动机和偏好的了解,来考察798艺术区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所在。我们希望以此来探究这一地区是如何成为目前这个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的,很显然,它所成功的一般特征,应该对国内旅游吸引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方法

我们在考察798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意义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问卷设计阶段,笔者除实地调研考察,从各种途径搜集与访问者需求动机及偏好相关的信息外,还特别参考了2005年9月北京市旅游局撰写的《“798艺术区”调研报告》中与访问者需求动机与偏好之相关题项。

正式调查发放的《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主体,共涉及了16道与访问者需求动机及偏好相关的问题;第二部分为个人信息,共计6道题。

正式调查采用以实地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2007年3月底至4月初,调研小组针对798艺术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具有不同消费能力的中外访问者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此项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80.55%;其中,针对中国访问者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率为80.00%;针对外国访问者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为81.33%。通过推断798艺术区中外访问者所占比例的置信区间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中外访问者样本所占比例的允许误差为8.04%,即798艺术区的中国访问者占49.89%-65.97%,外国访问者占50.11%-34.03%(推断过程见附录)。

关于798艺术区访问者需求动机与偏好的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被访问者总体中,19.31%为艺术工作者,34.48%为艺术爱好者,46.21%为一般访问者。其中,在中国访问者中,48.81%为一般访问者,27.38%为艺术爱好者,23.81%为艺术工作者;在国外访问者中,42.62%为一般访问者,44.26%为艺术爱好者,13.12%为艺术工作者。

三、对中外游客的基本分析

1、关于中外游客到访798的动机与偏好

在调查中,我们使用了到访798艺术区的目的、对798艺术形式的偏好和看中哪些798艺术区的特质等几个选项,来主要考察中外游客的动机与偏好的情况。由于这部分我们使用了多项选择,因此,我们主要用一般的比例分析方法来说明中外访问者被调查的情况。

中外游客到访798艺术区的目的参见表2。

在表2中,中国访问者和外国访问者访问798艺术区的目的基本一致,均为参观访问、观摩学习、交流沟通以及购买艺术品等。

然而进一步的细分和归纳汇总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外艺术工作者都以观摩学习和交流沟通为最主要的访问目的,但他们各有偏重,外国艺术工作者注重观摩学习,中国艺术工作者更注重交流沟通。在一般访问者中,中国访问者主要体现为一般性的观赏,其他比例均较低,而外国一般访问者在各种选项中的比例则相对平均,可见,外国访问者不仅仅注重一般性的观赏,他们更热衷于各种体验活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各类别访问者的购买艺术品比例均高于中国访问者。

当进一步探究中外访问者对798艺术形式的偏好时,我们发现,798艺术区的设计对中外访问者最具有吸引力(51.03%),其次分别是绘画(41.38%)、雕塑(34,48%)、摄影(28.28%)、行为艺术 (22.07%)、其他(15.86)。在中外访问者的对比中,除了对摄影这一艺术形式的关注度存在较大差异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图1)。

由此可见,无论中国访问者,还是外国访问者,在对798艺术区艺术表现形式的认同感上是基本一致的。

那么,798艺术区的哪些特质为中外访问者所看中呢?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外访问者所看重798艺术区的特质依次为:文化氛围(70.34%)、艺术价值(52.41%)、建筑风格(34.48%)、商业开发价值(17.93%)、历史价值(14.48%)、知名程度(11.03%),以及地理位置(5.52%),且中外访问者没有明显差别。

综上所述,吸引中外访问者的主要特征是798艺术区的文化艺术体验与感受。

2、关于中外游客对798信息的获取途径

我们的调查显示,亲朋好友是中外访问者公认的最主要的信息来源途径;旅游中介组织(包括旅行社)则极少成为中外访问者获取798艺术区相关信息的来源途径;中国访问者较多从电视广播这一途径获取798艺术区的信息,而外国访问者较多通过报刊杂志获取相关信息(表3)。

通过中外访问者对798艺术区信息的获取方式上,我们不难看出,798艺术区作为旅游吸引物是在不为旅游经销商所知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到访的游客属于散客旅游群体。

3、关于中外游客在798的逗留时间与消费

我们利用交叉量表的分析方法,对中外访问者在798艺术区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支出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结论是:中外访问者在798艺术区停留时间大体相同,主要集中在2-5小时,相比之下,艺术工作者比一般访问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平均停留时间稍长一些。对于798艺术区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的自发形成的文化艺术区来说,这已足能证明798艺术区的吸引力及其未来发展潜力。而在消费支出方面,中国访问者在798艺术区的消费支出以0-300元居多,平均花费760.60元;外国访问者的消费支出以100-300元居多,平均花费844.03元。可见,798艺术区的访问者具有消费能力强的特点,外国访问者比中国访问者的平均消费能力略强一些。我们曾经在2004年对北京市高端休闲旅游市场研究时,对高端旅游市场的平均花费作过定义,即一个游客每人每天平均花费在500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者,可以被认定为高端休闲旅游消费人群。而这里我们对照着这个定义,访问798艺术区的中外游客在平均半天的逗留时间里,每人的平均花费均超过了这一水平。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能够提供游客充分自由体验的旅游景点,往往是游客的消费支出更高。

4、关于中外游客对798的总体满意度评价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我们采用了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的分析方法。

为了准确地了解中国访问者与外国访问者对798艺术区的总体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我们首先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均值的t检验,结果分析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说明了中国访问者和外国访问者对798艺术区的总体满意度的均值分别为3.55和3.62,二者样本均值存在着差距。

表5列出了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F=0.586,显著性概率P=0.445>0.05,所以,可以得出假设方差相等成立,即两个总体的方差相同;此时,均值差的显著性概率P=0.446>0.05,所以,我们认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两个组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中国访问者和外国访问者在总体满意度上没有明显差异;同时说明,样本问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是由样本造成的。

在确定了中外访问者在总体满意度评价没有明显差异的前提下,我们从交通条件、停车区域、环境状况、卫生条件、规划布局、艺术表达形式和宣传推广力度7大方面来测算访问者的感知评价。

图2表示了访问者感知评价的平均值折线图。平均值代表了样本总体的平均态度,总的来说,访问者对环境状况(3.66分)、规划布局(3.64分)和艺术表达形式(3.99分)的感知评价均高于总体满意度,最高为艺术表达形式;而对交通条件(3.39分)、停车区域(3.28分)、卫生条件(3.37分)以及宣传推广力度(2.88分)的感知评价均低于总体满意度,最低为宣传推广力度。这说明,当旅游吸引物能够为游客提供出足够的特殊体验和环境氛围时,即使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营销,访问者仍然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

为了找出影响访问者对798艺术区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我们又以交通条件、停车区域、环境状况、卫生条件、规划布局、艺术表达形式以及宣传推广力度为解释变量;以访问者对798艺术区的总体满意度为被解释变量,在检验数据满足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上,运用SPSS12.0软件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6、表7和表8所示。

表6是描述统计量,可以得出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从这部分结果看出:相关系数R=0.799,判定系数R2=0.639,表示因变量“总体满意度”有63.9%可以由自变量“感知评价(7个方面)”来解释;调整的判定系数R2=0.621,回归估计的标准差=0.360,可以看出此回归的拟合优度还不是很高,这也说明多选解释变量还不是很全面。

表7是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多元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这部分结果显示:统计量F=34.673,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说明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是明显的,因变量“总体满意度”与自变量“感知评价(7个方面)”之间确有线性回归关系。

表8是回归系数分析,可以得出多元回归模型系数的显著性。从这部分结果可以看出:艺术表达形式的检验统计量t=5.837,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宣传推广力度的检验统计量t=4.827,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环境状况的检验统计量t=3.116,显著性概率值P=0.002<0.05;交通条件的检验统计量t=2.964,显著性概率值P=0.004<0.05。由此证明,艺术表达形式、宣传推广力度、环境状况以及交通条件对访问者总体满意度有着显著性的线性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访问者对798艺术区的总体满意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总体满意度=0.230×艺术表达形式+0.157×宣传推广力度+0.141×环境状况+0.122×交通条件。

在上面的方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表达形式对中外游客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影响最大,其影响因子为0.230。由此可以看出,798艺术区的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和内涵决定了798艺术区对游客的吸引 力,如果能够很好地保留这个艺术区的创意氛围和自由空间,该艺术区的文化旅游价值就能够得到旅游访问者的认可。

四、我们的结论及引申的问题

798艺术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如何被转化为艺术区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附带产品,就是它成为了城市文化旅游的资源,成为了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关键的问题是,它是一个市场自然生成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规划的结果。

实际上,类似798艺术区的现象在国外并不罕见。以美国纽约为例,20世纪40年代,美国纽约休斯敦街的南端有一个无人居住的废弃工业厂房仓库区,被称为Loft,一批贫穷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因为缴纳不起市区住房的昂贵租金,纷纷入住这里开办工作室,开始了他们自由的现代艺术创作。从此,Loft成为了现代艺术的一种符号,也被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后来这里被人称为“SOHO”区,全称为“South ofHouston Street”,SOHO已成为纽约美国现代艺术的发源地。同时,由于SOHO区的形成,各种艺术、文化、媒体很快驻守当地,接着,购物人潮及观光客大批涌来,自此,这一萧条的城市街区显现出了勃勃生机。美国纽约的SOHO区也是一个并没有进行规划而自发形成的旅游吸引物。

798地区原有资源的特性,就在于它的艺术功能和文化氛围,以及它所保持相对淳朴的建筑风格和开放格局,让游人能够在其艺术的表达中自由自在地徜徉,来体验它的艺术魅力。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旅游现象。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文化旅游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解释。从民族学角度来看,文化旅游可以定义为“基于需求一种全新的深层次文化经历,无论是在审美、知识、情感还是心理方面都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Reisinger,1994:24)。而从人类学角度来看,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中心或旅游吸引物,让当地人表演的一些宗教仪式、典礼或舞蹈,文化旅游的更丰富含义在于这些活动与许多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传统习俗密切相关,也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Fridgen,1996)。玛萨森(Mathieson)和沃(Wall,1982)认为文化包含了行为的条件及其产生的结果。

第8篇: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文化的关系,或者也可以说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总的来看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有三个主要的关系:一、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二、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三、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单是看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的关系的话,从界定双方含义的外延来看,公共艺术是被包含在城市景观中的。[1]公共艺术在其实体对空间的占有、或围合或点缀上,其形态和规模大的可以是群体性或单体的雕塑、壁画或装置性作品构成的园区、亭台、广场,甚至就是建筑体本身;小些的可以是经过精心创意制作的一组水体装置、一片绿荫与儿条座倚、一个候车亭与几个电话亭、一盏路灯与几个垃圾箱,甚至是一组社区单位的指示牌等。它们可随时给予游者、行人、情侣、老人、儿童以观赏、休息、交流、嬉戏之满足。如果从俞孔坚对景观的定义来看,城市景观应该是城市中具有视觉审美的风景,是城市中人类生活的空间和环境,是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是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所以城市景观包括了城市中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其中也包括了公共艺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有机的组成部分。

[2]《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社会学卷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那么我们感受到的城市景观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应该是城市景观文化的一部分。城市景观文化同时包括城市景观,城市景观教育,城市景观科学,城市景观文学,城市景观批判等。同样作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该被纳入到城市景观文化这个整体里。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公共艺术文化可以包括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科学,公共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文学,共公艺术批判等。所以公共艺术文化和作为产品的公共艺术也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公共艺术文化应该是属于城市景观文化范畴中的。所以也可以说明城市景观文化是整体,公共艺术是局部。

公共艺术表象下的城市景观文化内涵。公共艺术是现象,城市景观文化是本质。当然,公共艺术的本质并不是唯一的,城市景观文化是公共艺术的本质体的本质之一。即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有人认为对于艺术,从精神层面可以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还有人认为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由此看来,文化与艺术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文化是一种内涵,艺术是一种表象。公共艺术最大的属性便是它的艺术性,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文化的碰撞必然离不开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所以,我们还可以认为,城市景观文化是一种内涵,公共艺术是一种表象。公共艺术可以是许多文化的表象,其中包括城市景观文化。可以想象一个脱离了城市文化内涵的公共艺术作品,它只会是一个空壳。这让我想起了现在流行于各个城市的大型不锈钢雕塑,同一样式的雕饰作品竟然可以出现在几个城市。

另外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文化的现象,城市景观文化是公共艺术的本质体里的本质之一。城市景观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园林,建筑,文学,摄影等。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是对立与统一的。城市景观文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艺术,反过来公共艺术又影响和创造了一部分城市景观文化。城市景观文化的文化属性与公共艺术的艺术属性的不同使得两者走向对立面,但是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文化又是不可分割的,城市景观文化是整体,公共艺术是局部。城市景观文化是本质,公共艺术是现象。这说明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既有对立面又有统一面。公共艺术的创作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决定了公共艺术,城市景观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创作,同时,一些新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为城市景观文化添砖加瓦,又影响和创造了一部分城市景观文化。公共艺术作品即来自于文化,又影响和创造了新的文化。例如大型纪实雕塑《深圳人的一天》,它的创作的来源就是深圳的文化(一座具有独特意义的城市),包括深圳的城市景观文化(相关教育、科学、文学、批判、公共参与等)。《深圳人的一天》的创作具有很高的公共参与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城市景观文化。也就是说这个作品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一定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有它的必然性,是不可复制的。同时,这个作品所带来的影响包括各种媒体、专家的评论,对教学、科学研究的影响,对公共参与艺术创作的影响等,就是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影响。它的出现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景点,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城市景观文化。

“五羊石像”作为广州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以及连同雕塑本身和围绕雕塑形成的相关的教育、科学、文学、批判等组成的公共艺术文化,共同成为整个广州城市景观文化的一部分。“五羊石像”同时又是作为内涵的广州文化的艺术表象。它是广州城市景观文化的现象,广州城市景观文化是它的本质体的本质之一。广州的文化决定了“五羊石像”的创作,广州城市景观文化(相关的教育,科学,文学,批判等)也在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五羊石像”的创作。可想而知,假如一位对广州的文化毫无了解,又没在受到相关的广州城市景观文化影响的人,创造出这样的作品的概率应该很小。这个创造于1959年的公共艺术作品显然也创造了新的广州城市景观文化。并且这种新的城市景观文化又将决定未来的公共艺术的创作。

第9篇:城市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 城市景观雕塑;文化与艺术;发展传播

【中图分类号】 J3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202-2

一、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雕塑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和立体造型艺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它的范围也在不断地进行延伸,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结果。21世纪各艺术专业学科之间越来越强调融合,雕塑艺术也从简单的造型设计发展到了空间的设计,并且加入了很多环境意识,多种多样的艺术语言使得雕塑建立了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尤其伴随着众多艺术院校开设的雕塑课程,使得雕塑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广场、公园、街道甚至是高速路旁,随处可见展现着不同造型的雕塑艺术,它已深刻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处空间。

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城市中的景观雕塑都具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和标志意义。比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世界闻名;布鲁塞尔的著名标志是撒尿的小男孩铜像;还有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和罗马的标志“大皮拖里纳母狼”青铜雕像等等。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好的高品质的雕塑作品也比比皆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属于世界的,充分考虑并发掘出不同民族的地域特征,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征等进行研究,设计提炼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形象,更具民族性的东西,也会越让人们感到归属感和地域的自豪感。

据《中国建设报》的报道,于2001年的粗略统计,我国全国的城市雕塑作品总数已近高达两万座,中国国内城市的雕塑建设已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再根据北京规划委员会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2004年在北京的城市雕塑就共有1836座,一直到2012年增长到2505座。而深圳在2012年的统计数据数共有543个城市雕塑点。于是现在很多媒体进行大胆的估计,在我国的城市雕塑,正以每年一万座的速度增长着。

这些数字是惊人的,可以说全世界的人们旅游和观赏的冲动首当其冲之一的理由就是为了这些著名的城市雕塑。这些城市雕塑作品,屹立于公共场所之中。不仅在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中,起到了缓解城市面貌呆板、单一的作用,而且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中起到增加平衡和增添美感的作用。在我们日益忙碌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城市雕塑已经成为我们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城市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征。

二、城市景观雕塑蕴含的文化层面

雕塑作品从古至今在人类发展和文明史上都留下了光辉印记。一座出色的雕塑作品,可以成为这座城市最具有吸引力的标志和这座城市精神面貌和文化发展的代言与象征。就曾有位美国城市规划专家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各个城市中已然新兴了一大批城市雕塑,它们代表了城市公共环境的内涵,因此公共性是景观雕塑实现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拿成都这座城市来说,合宜的气候既适合旅游更加适合人们居住,是一座融汇文化、历史、现代、时尚等代名词于一身的大都市。而该市的雕塑种类繁多,在城市中的显要地域闪烁着光芒,让人们时刻领会着城市的文化底蕴、精神气质,同时感受着历史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追求。如武侯祠塑立着刘备、诸葛亮及其一些文臣武将的塑像;天府广场上的雕像、文化公园中的十二桥烈士头像、浣花溪公园里的诗歌浮雕大道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雕像等,都体现着成都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它们在颂扬着历史人物,也在展现着当代杰出人物,既缅怀先人又弘扬时代精神,是一种时代的朝气和精神气概,是一种品格的象征与文化传承的写照,反映了这座城市在不同时代的各种文化特征。

当然景观雕塑的文化层面不止这些,在宗教方面,西方的基督教以及东方的佛教等都是利用雕塑的形式来传播教义的。这种功能在史前图腾就已经开始了,那时的人们认为这样古怪的东西能带来好运驱走灾难。随后历代的统治者们就将这种功能发扬光大,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造宏伟的雕塑与建筑。但这也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非凡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如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的雕像,都是那么的宏伟而威严,显示出无比的震慑力来,而矗立于世界各地的庙宇、石窟和神殿等,也都体现着人类的文化财富,凝聚着创建者们的无穷智慧与艺术才华。

可以说城市雕塑正是城市中人文关怀与境界最完美的体现。城市中的雕塑汲取最显著的人文特征加以修饰和美化,渲染和提炼,终将城市文化得以凸显出来。

三、城市景观雕塑具备的艺术特征

人类在不断创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着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欧美一些国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环境意识化”,第一次将人类和生存空间的关系提到了首位。而且近年来,很多艺术家开始注重环保创作,利用绿色植物直接作为原材料进行处理,像这些“绿色雕塑”在一些园林中已开始应用,摆放在公园、绿地等地方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种植物景观雕塑的色彩、形体等方面体现了自然之美,再以适当的尺度和配比,按照四季气候不同变化对其进行裁剪设计,进而保持了景色的协调性。植物景观雕塑这种与四季景色匹配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也为人类生存空间增添了更宽阔的视觉美感。

在我们中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出现城市雕塑,但大多都属于纪念意义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90年代开始我国雕塑艺术才真正进入审美的领域。其实中国拥有着许多独特的艺术历史遗产,这些都是博大精深的宝贵财富,作为国内的艺术家们应该要继承和发展雕塑艺术的风格,中西合璧,艺术交融,艺术再造才是城市雕塑艺术的本质要求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如我国近几年创作的景观雕塑“世纪之门”。它的基座是由五本书的具象形态组成的,表达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与传承。主体的部分是用立交桥的抽象夸张手法建造的,从而呼应了主体世纪之门。同时雕塑的顶端又以具象的车轮来表达我国整体发展速度之迅猛。整个雕塑由具象与抽象手法相结合,既有稳重的一面同时又配以动感的效果,使得整个雕塑雄伟而又富有生气。

所以说城市景观雕塑的艺术特征是有别于室内雕塑或是架上雕塑的,它是一个新的某种观念的表达,它必须具备着高度的公众性,也必须符合公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不光能带给人们以美感,同时给人们美得倾诉,让人们360度的欣赏,感受着最纯美的思想风韵和人文精神。调动人们的心绪,触动最新的视觉,启迪大众的思想。

四、景观雕塑文化与艺术的发展走向

大众的审美、文化素质和艺术的修养都直接影响着城市中景观雕塑的审美效果。既然这些雕塑是伫立于城市之中,并以广泛繁杂的社会人流为背景,那么就必须考虑民众对于雕塑艺术的接受能力。因为公众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介入,导致了景观雕塑的创作主体范围也开始扩大,艺术家个体作用在逐渐削弱。所以在对于城市景观雕塑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与艺术发展的规划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与最广大人们群众形成互动的审美效应,把多元化的审美方式带到景观雕塑的创作当中,实现大众文化与艺术文化的融合。只有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整体文化素质都得以提高,才能营造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公共艺术欣赏群体。也只有这样,雕塑艺术的终极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一座优秀的景观雕塑,可以成为城市中最醒目的标志,它会始终汇聚着文化和人们的真善美,给人启迪和鼓舞以及美的触动和艺术的熏陶。

其次,一座城市凝聚了人类自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其中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城市中雕塑无论如何的增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生态景观的设计。公共景观、城市雕塑融入着自然的气息和浓郁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灵性与韵味。因此城市景观雕塑要服从周边的环境,恰当而和谐的进行布局设计,就地取材,降低造价,有效利用材料自身的属性美感。从而使雕塑与环境之间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交融与互动。如近些年西湖景观雕塑展就举办的比较成功,它们着力注重于周围环境的结合,每一件作品都和环境产生了联系,形成了一幅幅完整的和谐画面。

可以说城市中的雕塑能够折射出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放映历史进程和变迁。雕塑艺术作为追溯城市发展史的文明承载者,是城市灵魂的铸就者和思想者,进而与城市血脉相连,息息相关。而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景观雕塑作品可以说是数量多、精品少,既雷同又缺乏个性特征。不但没有起到美化装饰环境的作用,反而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视觉垃圾。要想创造出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就必须弄清自己身处何样的位置和文化语境,深刻研究城市历史发展状况,再结合本民族的艺术创作特点,不要简单的照搬国外模式。艺术是一个民族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各个国家之间要互相影响、互相借鉴,杜绝艺术的复制与照搬。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保存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和突出的特征,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被物化了的象征、精神的凝聚,赋予和寄托了人们的怀念、憧憬和创造的力量。当这种公共的艺术营造出来更加舒适美观的公众生存空间,让城市不再变为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堡,而变成心灵可以休憩的场所。这时我们就会强烈的认识到,城市雕塑艺术带给人们生存环境的积极作用是多么的大,同时也展示着城市的品味和人类的追求。尤其是近年来各个城市逐步尝试用低碳材料运用到雕塑的设计当中,艺术家们运用独特的创造力和熟练的制作技法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品,使人们重新开始认识自然。利用可持续生态景观设计既能够保护环境、节约生产成本,又体现了创新意义、新的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越来越多的创新发展方式最终使得城市景观雕塑向着更宽更广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2]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