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窒息病人的急救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患者常因许多比较明显的诱因而突然出现高血压急症,而且多半在家中发生,这时该如何急救?深圳市心血管医院医生王萍指出,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应配备听诊器、血压表、常用降压药和硝酸甘油制剂等心血管病急救用品,有条件的还可添置氧气袋以备急救之需。一旦有人发病,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这可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高血压危象
表现:因血压骤然升高而出现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胸闷、视力障碍、意识模糊等神经症状。
急救措施:此刻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并立即采取降压措施,选用复方降压片等,还可加服利尿剂,尽量将血压降到一定水平。对意识模糊的病人要给予吸氧,其症状仍未缓解时,需及时送往附近医院急诊,同时进一步查清高血压危象的原因和诱因,防止复发。
心绞痛
表现:高血压病人如果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心绞痛,发病多因情绪波动、劳累或过度饱餐,症状为胸前区阵发性疼痛、胸闷,可放射于颈部、左上肢,重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急救措施:此时家人要马上让其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硝酸甘油1片,同时给氧。若症状不能缓解,需立即备车迅速送医院急救,以防耽误病情。
急性心肌梗塞
表现:该症状起病急,常发生剧烈的心绞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乏力甚至昏厥,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严重得多,病人有一种未曾经历的濒死样恐怖。如果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应考虑并发急性左心衰竭。
急救措施:此时家人必须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即使饮食和大小便都不要起床,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并让其服用安定、止痛、强心、止喘药等,同时呼叫救护车,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塞范围扩大,否则会发生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塞经常发生心跳骤停的险情,家人应掌握家庭常用的心跳复苏救治方法来赢得时间,以等待医生赶来救治。
脑溢血
表现:发病前夕血压常骤然升高,有明显的诱因。病人可能先有短暂的头晕、头痛、恶心、麻木、乏力等症状,也可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神志昏迷、口眼歪斜、单侧肢体瘫痪等危重症状。
急救措施:脑溢血发生后,家人迅即施救十分重要。此时,要让病人完全卧床,头部稍垫高,随后仰侧卧,以便呕吐物及时排出以免窒息,可给予吸氧。要尽快用担架将病人抬到医院急救,并避免震动。王萍强调:“特别要求少搬动病人,因为早期搬动可加重病人出血。这点需引起家人的高度注意。”
(据11.2.23《南方日报》)
心肺复苏记住ABC
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万一”。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和自然规律,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总是不经意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是时问和地点不同。当这些意外出现时,大部分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拨打120,然后焦急等待。但是目前很多地方,120急救车往往不能保证10分钟内到达事发地。
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中心主任何忠杰教授奉劝大家: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救护车的到来,学会自救互救才是一切伤病急救的开始和基础。急救是为了恢复良好的脑功能,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下只能耐受4分钟、在心肺复苏下可以延长到20分钟左右,而若能在10分钟内对严重失血、窒息、气道梗阻患者进行正确救治,可以成功避免2/5的死亡。
何教授在活动当天亲自传授了心肺复苏的ABC三部曲――
A是气道(airway):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的畅通,排除口中的堵塞物。
[关键词] 喉阻塞;急性会厌炎;气管切开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16-01
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1]。我院耳鼻喉科于1999年1月~2006年12月,以紧急气管切开术成功抢救7例因急性会厌炎而致四度喉阻塞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2~54岁,平均38岁,均于发病后8~20 h,以“咽喉痛、吞咽困难加重,突发呼吸困难”而急诊来院,就诊时为四度喉阻塞 ,均神清,5例病人手术开始时即出现窒息,意识丧失,4例曾于社区诊所就诊治疗,3例未给予治疗,自用抗生素。
1.2治疗方法
接诊后,准确诊断病情,立即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0 mg,吸氧,同时立即准备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病人呼吸困难,取舒适,可为半坐位或坐位,简化手术步骤,不予消毒、麻醉及止血,于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稍上,直接切开皮肤至肌层,快速分离颈前带状肌层达气管前筋膜,暴露气管,切开气管、撑开气管,置气管套管,开放气道后再行止血处置。5例病人在手术开始后出现呼吸骤停,立即使病人平卧,一边胸廓按压,一边继续手术,术毕,病人恢复呼吸及意识。术后给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病情平稳;会厌肿胀消退后,试堵管,拔管,治愈出院。
2结果
7例病人均抢救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恢复健康,随访无异常。
3讨论
急性会厌炎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引起的急性喉梗阻,因其起病急,发展迅速,易发生意外,国内外有关死亡病例报道不少[2~3]。环甲膜切开术是在十分危急又缺乏气管切开术器械时抢救病人生命时采用的一种术式[4]。肖水芳等[2]数次遇到病人在病房楼道或急诊室候诊通道突然窒息,意识丧失,经紧急环甲膜切开后病人得以生还。但环甲膜切开是暂时性急救方法,术后48 h仍需行常规气管切开术,以免感染,形成瘢痕组织而造成喉狭窄[4]。对病人来说是两次损伤,所以,我们认为在有条件行气管切开术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紧急气管切开术,并且在临床急救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手术中争分夺秒,简化步骤是关键。常规气管切开术需在全麻或局麻下,从切口、止血、分离颈前带状肌、暴露气管、切开气管、插入气管套管、固定套管,需要15~20 min;而我们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时,不予消毒、麻醉及止血,作切口时,直接切开至肌层,手术时间需要3~5 min。呼吸道通畅后,再用油纱压迫止血,这样,缩短了手术时间,为成功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虽然术中有的病人因阻塞重,出现窒息,意识丧失,但经过积极抢救,手术成功后,病人即恢复呼吸及意识,没有一例因低氧而致脑部损伤及死亡。
术中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头后仰位置问题。头部后仰可使气管暴露表浅,便于手术进行,但后仰太甚可引起颈椎脱位、呼吸困难加重、气管位置过分上提、切口偏低;如后仰不足,则手术野暴露不清,气管位置增深,难于找寻。对于严重呼吸困难,又不能仰卧及胸腰后曲者,可以采取坐位或侧位。②止血问题。手术操作按正中线用力切至皮下,以后均采取纵行钝性剥离,一般出血不多。即使切口出血较多,但一旦切开气管,呼吸平稳后,出血常立刻减少。为了争取手术速度,一般术时出血可不急于处理,因颈前中线除颈前静脉外,无任何大血管,尤其拉钩逐渐深入,亦可起到压迫止血作用,若视野不清可用纱布压迫止血或用吸引器一面抽吸一面向深处分离,待切开气管后,多自行止血。如仍有出血,此时应找寻血管断端结扎亦不迟,目的是为了争取手术时间。③术中窒息问题。严重的呼吸困难,常会在术中窒息,多由缺氧心衰所致,应抓紧手术的进行,多数病人一经气管切开,呼吸即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有的需辅以人工呼吸。切开气管后仍无呼吸者,可由气管切口插入导管,进行口对口呼吸,同时进行心脏挤压术。但术前已有窒息的病人,决不可停止手术而行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术,必须解决呼吸道阻塞状态,否则本末倒置,无益于抢救而浪费时间。④切开后的呼吸骤停。高度呼吸困难的病人,二氧化碳蓄积,当气管切开后,骤然间氧气吸入,相对的二氧化碳骤减,没有足够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致使中枢性呼吸骤停。这时,可给予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吸入,也可采取口对口呼吸,多在短时间内恢复。由于注意到上述问题,7例病人均取得良好效果。由此,我们认为在急性会厌炎合并四度喉阻塞的急救治疗中,紧急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田勇泉,孙爱华,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3-234.
[2]肖水芳,周梁.喉气管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存在的问题[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4):242.
[3]张鲁新,董仲林,尹承江,等.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997,4(4)36.
方法:通过对住院老年病人进行噎食危险因素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111例老年病人没有发生噎食。
结论:评估老年病人噎食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加强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及护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现存或潜在危险因素的发生,制订安全饮食护理措施可有效杜绝老年病人发生噎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病人 噎食 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1-01
噎食是指进食时,食物误入气管或卡在食管第一狭窄处压迫呼吸道,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1]。老年病人由于牙齿松动或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咀嚼或吞咽功能下降,如果食物选择不合理或进食不当,易引起误咽、呛咳、烫伤、哽噎等,或因呛咳、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因此,应该加强老年病人的饮食护理,确保饮食安全。饮食护理是项重要的护理任务。[2]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区住院的老年病人111例,男性53例,女性58例,年龄49岁~97岁,平均年龄78岁,能自理22例,进食不能自理89例(鼻饲26例);脑血管意外38例,老年痴呆32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帕金森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
2 噎食的原因
2.1 衰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牙病或牙齿残缺,咀嚼能力下降,当吃大块食物特别是禽肉类食物时,不易将肉块嚼碎,常常只能囫囵吞下,这是造成噎食的最常见原因;另外,由于咽喉部感觉减退,吞咽咳嗽的反射降低,咽喉食管在生理上和形态上都出现了退行性改变等也是造成噎食的常见原因。
2.2 疾病。脑部病变如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引起吞咽反射障碍、假性球麻痹导致误吞窒息;老年痴呆病人没有饱腹感,只要病人张口,护理员就不停向病人口中塞食;多脏器慢性病变致病人体质虚弱,发生反流,噎食时没有能力咳出;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致吞咽困难。
2.3 其他。如注意力下降、吞食过快、进食过快、食物过硬或过粘、边进食边说话、精神疲惫、护理员缺乏相关知识、情绪波动引起食管痉挛等。
3 预防措施
3.1 评估噎食的危险性。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噎食的发生,并对老年人进行噎食危险性的评估,对发生噎食危险性较高的老年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健康宣教;同时告知家属及护理员;护理人员对易发生噎食的老年人应重视,每天重点交接班,做到人人知晓,班班清楚。
3.2 心理护理。老年人发生噎食后,就会对进食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对再次进食时易产生恐惧情绪、严重者会产生拒食意念。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安慰患者,耐心的讲明病情和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解除思想顾虑,消除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3.3 饮食的护理。
3.3.1 进食注意事项。①进食时指导患者细嚼慢咽,不催促进食慢的患者;②避免一次进食较多、鼓励少食多餐;③患者发生呛咳时要暂停进食,呼吸完全平稳后再喂食;④若患者频繁呛咳且严重者应停止进食。
3.3.2 进食。老年病人进食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或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进食:①进食能自理的老年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下床进食,尽量采取坐位,上身前倾15度;②对不便下床的老年病人或进食不能自理者,应将床头摇高,以坐位或半坐卧位进食;③卧床不能坐起者协作其采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并予适当支托;④鼻饲者进食时取坐位或半坐位,不能坐时取30度仰卧位,头稍向前屈;鼻饲液温度适中,一次管喂量不超过200ml,管喂速度尽可能缓慢。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保持原有30分钟以上,防鼻饲液反流或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并发症。痰多患者进食前充分吸痰,进食后不宜立即吸痰。
3.3.3 进食环境。保持进餐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将食物、餐具等放置老年病人容易取放的位置,护理人员在就餐时间段应加强巡视,并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老年病人进食应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集中精力;进食速度要慢,戴好义齿,细嚼慢咽;发生呛咳时应暂停进食。对于吸氧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应予暂停吸氧后才能进食,防止误咽、呛咳。
3.3.4 不能自理者进食。老年病人不能自行饮食者应予喂食,喂食时速度要慢,每匙量不宜太多,给老年病人足够时间咀嚼。嗜睡或没睡醒的老年病人不能喂水和食物。
3.4 加强护理员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员掌握:正确协助患者进食;选择合适的食物和;保持患者充分的进餐时间;喂饭时用小勺,勿训斥患者;教会护理员正确掌握简单的急救措施。一旦病人进食后、翻身或呕吐时出现剧烈咳嗽,要立即置病人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如有异物要在第一时间内去除异物。病人出现喘鸣、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面色苍白、继之变为青紫就可能发生了窒息,要立即在第一时间内去除呼吸道异物,呼叫医护人员抢救。
4 小结
通过了解老年病人发生噎食的原因,进行噎食危险因素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护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可有效防止老年病人发生噎食,杜绝饮食安全意外,确保身体健康,延长生命,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严重复合伤;急救;观察;护理
严重复合伤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致伤原因以车祸为最多,其次为坠落、砸伤、挤压伤等外伤所致的胸、腹、脑等损伤是最严重的多发性复合伤,患者病情危重, 出血量多,常伴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做为急诊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才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使病人转危为安。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0例,男性50例,女性3O例,年龄18—70岁,入院时血血压60/40mmHg一160/110mmHg,诊断为颅脑外伤20例,胸腹联合伤2O例,血气胸10例,腹外伤合并骨盆骨折10例,肝脾破裂20例,抢救成功77例,死亡3例。病人来院时基本处于休克状态,全部病人经过手术治疗,治愈77例,死亡3例。
2急救护理:
2.1病情评估严重复合伤病人入院时往往病情危重,大部分病员不能诉说病情或描述不清,接诊护士应快速对伤情的危重性作出初步的评估,如病人的一般情况、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四肢温度、伤口出血、四肢活动情况等,同时询问受伤情况,检查受伤部位,注意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等,同时尽快通知值班医生,准备实施进一步抢救【1】。病人到医院后的最初几分钟,往往决定了早期救治伤员的质量和速度,是决定伤员生死存亡和顺利康复的关键,所以急诊护士应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理。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主要措施【2】。严重复合伤病人多伴发呼吸困难和窒息,必须吸引或用手清除口腔和鼻咽部血液、分泌物和泥沙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偏向一侧,以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严重呼吸困难、呼吸心跳骤停者,给予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良好的通气与氧供。
2.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早期足量扩容是纠正休克的关键治疗。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2.3条经脉通路以保证输血输液通畅,对静脉穿刺困难者应及时静脉切开,在前3O分钟内输平衡盐液1500m1.2000ml,以保证重要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
2.4选择静脉通路时应考虑:下腹,腹部严重复合伤病人应选前上臂静脉,头,上肢或胸部外伤,可选用大隐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是任何部位创伤的首选,即可补液,又可监测循环血量。在休克代偿期,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血压正常或升高,脉搏增快,这一假象往往掩盖了病情,作为护士一定要掌握休克病人的病理、生理知识,正确观察和判断病情变化,为成功抢救病人提供良好的依据【3】。对休克病人要避免过多的搬动和检查,先处理紧急情况,待病情稳定之后再作进一步的检查, 以免贻误最佳抢救时机。
2.5控制活动性出血开放性外伤病人,出血多、出血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病人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因此应立即止血,及时用加厚纱布加压包扎,抬高伤口以减少出血,以便于进入手术室行探查手术。对闭合伤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经过积极抗休克治疗,病人血压仍出现进行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应考虑内脏有活动性出血,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即可确诊,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送病人入手术室进行剖腹探查手术。
2.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脉搏、血压、呼吸,皮肤颜色,感觉,出血量,尿量等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同时向现场人员询问、了解致伤原因,判断有无合并伤, 以便及时处理。
2.7做好术前准备护士应及时做好配血、皮试、留置胃管、备皮、导尿等术前准备工作。在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经常使用的介入性血管插管和其他导管,加强消毒隔离,定期更换,严格处理污染物,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率,同时也要加强医务人员手的保护,养成操作前后洗手戴手套习惯,避免交叉感染。
2.8加强心理护理。意外创伤,伤势严重,又急需手术,患者易产生恐惧甚至绝望,对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和了解患者心理情况,鼓励和安慰病人,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并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因势利导的心理护理,使之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树立乐观精神,战胜疾病。同时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家属支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干扰,有利于患者救治。总之,通过对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使我真正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密切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紧急而迅速的抢救、严密细致的观察、周到细心的护理,才能使病人脱离险境,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明子.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护理论文[A].河南省护理学会糖尿病及腹膜透析护理新进展学术交流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7.
【关键词】 肺结核;大咯血;观察;急救护理
肺结核大咯血是肺科的急症之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窒息等而造成死亡,因此,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我院自2009年1月到2011年10月共收治肺结核咯血患者152例,其中24小时咯血量大于300ml[1]者56例,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51岁,并发症有失血性休克4例,窒息5例,经抢救治疗后死亡1例。
2 咯血前诱因与先兆观察
2.1 咯血诱因 本组咯血的患者都有一定的诱因:情绪激动而大咯血者13例:烈日暴晒后而大咯血者1例:异味气体刺激引起剧烈咳嗽,继而大咯血2例;繁重劳累后咯血12例;结核病灶较大合并感染而大咯血者28例。
2.2 先兆观察 多数病人在咳血前有先兆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有咽喉部发痒,咽喉部异物感或梗塞感,剧烈咳嗽,胸内发热,呼吸困难;其次有情绪异常,烦躁,紧张感,恶心,呕吐或呃逆,口干,口渴,上腹部疼痛等。其中以胸部不适感或咽喉不适为先兆表现者居多,先兆表现后出现大咯血的时间长短不一,胸内发热者多在30分钟内发生咯血,多数患者在出现先兆症状后1小时内出现大咯血。个别患者长达12小时。因此首先要了解咯血病人有无咯血先兆症状,经常询问有何不适,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一但发现先兆症状,应立即嘱咐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并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及时给予止血药物,使咯血得到早期治疗。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咯血先兆 肺结核大咯血午夜和天亮前后发生较多,夜班值班人员少,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出现大咯血会造成惊慌失措,影响抢救成功率。
3.2 充分做好抢救的准备 多数患者是在先兆症状出现后30分钟内出现咯血,因此,发现先兆咯血患者时应及时向值班医师报告,并加强观察,一方面安慰患者稳定情绪,另一方面要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抢救器械齐全,性能良好,做好血常规和测定血型,做好输液,输血的准备。
3.3 心理护理 咯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可随患者的文化素质,年龄,职业,病情的反复与否而不同。文化素质较高的患者情绪不稳定而急躁,但易接受宣传教育,自觉配合抢救治疗。初次住院患者比较麻痹大意,对先兆症状不敏感,一旦大咯出时惊慌恐惧。反复咯血的患者比较有经验,思想有准备,一旦发生咯血较镇静。年老体弱的患者多有悲观失望。因此,我们强调因人而异。首先做好安慰工作让患者镇静下来,使其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必要时对严重烦躁不安的患者给予安定10mg肌肉注射,使之镇静。
3.4 大咯血时的护理 发生患者大咯血时,应指导患者轻呼吸和轻咳嗽,不可屏气,务必将血咳出,必要时吸出气道内血液。置患者于患侧位,头低足高,一方面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将血吐出来,或轻拍患者背部协助他将血排出,另方面要向医师发生呼救,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液和使用止血药。出血量大者可以考虑输同型血。输血即可解决急性失血带来的血容量的问题,又对止血有帮助,但输血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
3.5 大咯血时窒息的抢救 当大咯血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咯血不畅,咯出的血有血块或坏死组织时就想到是窒息先兆,出现情绪紧张,面色灰暗发绀,喷射的出血突然中止,呼吸变得浅促就应当想到窒息的发生,这时应当迅速通畅呼吸道,清除呼吸道阻塞的血块或坏死组织块,迅速抱住患者上身至床缘,保持头低足高位,拍患者背部帮助将血块或坏死组织排出体外,清醒的患者嘱其张口,将手指伸入口腔内将堵塞鼻咽的血块取出来,神志不清的患者用开口器将患者张口,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深部血块堵塞时,立即用吸引器或纤支镜清除深部气管淤血或血块,同时给予大流量吸氧4-6升/分。并应用止血药和呼吸兴奋剂。休克者可快速补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输全血;呼吸功能衰竭时加用呼吸机。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指征,咯血的量,颜色,性质等,并做好护理记录。窒息解除之后应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体温,脉膊,呼吸,血压及心律,因为窒息造成较长时间的缺血,容易出现脑水肿,心力衰竭,只有通过密切观察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处理,才能使患者全面康复。
4 做好基础护理
4.1 大咳血时禁食,待咳血停止后给予温凉的流质饮食,食量由少逐渐增加,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消化道的通畅,防止便秘。
4.2 口腔护理 病人因咯血,易产生口臭,影响食欲。保持口腔的清洁,早晚刷牙各一次,每日用漱口液漱口3-4次,防止口腔及呼吸道的感染。
5 结果
本组患者有4例出现休克,5例出现窒息,1例死亡。由于事前抢救准备充分,都得到及时的抢救,取得较好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4例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资料、紧急处理措施、接诊分诊情况、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急诊昏迷患者中,41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0.1%,其中急诊过程中死亡15例(7.4%),急诊1h内死亡8例(3.92%),分诊正确187例,正确率为91.7%。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为:血压异常、消化道出血、缺氧、少尿或无尿、高热等,比较各死亡因素的构成比(P
结论:急诊昏迷病人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正确的接诊分诊、及时有效的抢救处理是降低急诊昏迷患者伤残程度和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急诊 昏迷病人 接诊分诊 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4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89-01
在急诊科中,昏迷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它具有病因复杂、病死率高、病情危重等特点,常常还会涉及到多病种、多学科[1]。昏迷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意识丧失,或伴有病态性反射活动,感知力丧失。对于急诊昏迷患者,常常是病情危重、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所以必须要抓紧时间给予正确有效的抢救,最大程度地挽回患者生命,减少伤残和死亡的发生率[2]。急诊科接诊分诊及急救护理的及时性、有效性、正确性,将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康复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急诊昏迷患者的接诊分诊、急救护理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现进行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4例急诊昏迷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118例,女86例,年龄在15~87岁,平均(65.2±2.3)岁。所有患者均由120救护车辆或家属送至急诊科,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轻度昏迷30例,中度昏迷85例,重度昏迷69例;有亲属陪送172例,无陪送32例;有明确病史156例,无明确病史48例。
1.2 方法。对该组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紧急处理措施、接诊分诊情况、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抢救措施、抢救治疗方案、原发病、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相关数据以t检验、卡方检验为主,P
2 结果
204例昏迷患者中,41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0.1%,其中急诊过程中死亡15例(7.4%),急诊1h内死亡8例(3.92%),分诊正确187例,正确率为91.7%。本组病例的昏迷病因主要为颅脑外伤、酒精中毒、脑血管意外、中毒。导致昏迷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为:血压异常、消化道出血、缺氧、少尿或无尿、高热,比较各死亡因素的构成比(P
3 讨论
昏迷,是人体高级神经活动受到极度抑制的一种状态,是无法唤醒的无意识状态,昏迷患者对内部需求、外部刺激均无反应,其临床呈现睡眠状态,患者对除了由疼痛刺激引起的偶尔、肢体屈伸及睁眼以外的外部刺激,均无正常反应[3]。昏迷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到影响,其投射功能被阻断,无法使大脑皮质保持兴奋状态,或者大脑皮质受到大面积损害所造成的[4]。造成昏迷的因素多种多样,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来,我科室收治的急诊昏迷病人的病因主要是颅脑外伤、酒精中毒、脑血管意外、中毒等。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压异常、消化道出血、缺氧、少尿或无尿、高热等。
急诊昏迷病人的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在本组的204例研究对象中,死亡41例,总病死率为20.1%,其中急诊过程中死亡15例(7.4%),急诊1h内死亡8例(3.92%)。大部分患者的死亡原因是病情危重,但部分患者的病情在急诊时尚未严重到无法救治,如部分中毒、窒息等患者。此时抓紧抢救时间,还是有很大的存活可能性的。要抓住急诊昏迷病人的抢救时机,必须要在接诊过程中抓紧时间,争分夺秒,为抢救医生、专科医生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由于急诊医生工作繁忙,所以无法长时间进行临床观察、采集完整病史,加之急诊检测条件相对有限,所以大量的观察工作都需要护士来完成,故急诊护士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在第一时间的急诊昏迷患者抢救中,护士的作用可能比医生更为重要。
3.1 接诊分诊。正确的分诊能让患者在第一时间送至专科进行抢救,或得到专科医生的紧急处理,从而让患者得到更多的抢救时间。在本次研究中,分诊正确率为91.7%,昏迷病因复杂多样。要做到分诊正确,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常见昏迷病的特征和表现,如中毒、脑血管意外等。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症表现,如面色、气味、呼吸、皮肤温度、颜色、湿度等[5]。③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关键时刻能果断、正确地做出决定。
3.2 急救措施。①快速对昏迷患者进行安置,同时简要地向陪送者了解患者的病史,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查看有无外伤出血,掌握患者的昏迷程度等,快速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告知相应的专科医生。②保证患者呼吸稳定、呼吸道通畅。在本组病例中,伴有呼吸障碍者占据了36%,在接诊过程中,首先要开放气道,进行氧疗、吸痰处理。针对严重呼吸障碍者(如呼吸很弱、明显紫绀),要立刻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同时告知医生。本组病例中的12例窒息患者,在得到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吸痰处理后,有11例抢救成功,死亡1例为80岁老年患者,是由于长时间缺氧导致室颤死亡。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要加快补液,并抽血配血,保证患者血压循环的稳定。④严密关注患者的血氧、呼吸、心率、血压等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⑤确保所有急救用物(如急救仪器、物品、药品等)状态的完备性,定期维护和检查。⑥熟练掌握抢救操作流程,积极配合医生操作,例如深静脉置管术、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等。同时熟悉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比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从而确保抢救的顺利实施。⑦在转运、搬动患者前,要全面预计到这一过程中的危险性。在本组病例中,就有2例昏迷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搬动导致了心源性猝死。
综上所述,在急症昏迷病人的接诊分诊和急救护理中,护士发挥着重要作用,急诊护士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急救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熟练地配合急诊医生、专科医生进行抢救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昏迷患者的成功抢救,并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孙小玲.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0):53
[2] 叶锦山,王顺旺.浅议急诊昏迷病人的诊治思路[J].医药前沿,2012,02(9):331-332
[3] 王晓荔.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43-44
口腔颌面血液供应丰富,组织结构复杂,是呼吸道、消化道入口处,与颅腔毗邻,所以颌面部外伤常并发出血、休克及颅脑损伤等并发症,如损伤严重时还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救治及护理,可提高救治率。现将我院98例口腔颌面创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男66例,女3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0岁,其中青壮年占60%,损伤情况,软组织损伤16例,面部挫伤并上下颌骨骨折65例,鼻骨骨折15例,颧骨骨折并颅脑损伤2例。
急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损伤后易出血,组织水肿移位或舌根后坠,分泌物堵塞等均可造成呼吸道梗阻,如处理不及时,可出现窒息死亡。因此,预防窒息,建立良好的呼吸道是处理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关键[1]。应随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内出血及裂伤应及时处理。如舌根后坠可行舌体固定,声门部有血块等异物堵塞者,应立即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气管插管,出现吸入性窒息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防治肺部并发症,保证通气通畅。
2.及时有效的止血
①迅速止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出血部位较深者,结扎血管或缝扎止血,或用填塞的方法止血,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可临时用手压迫颈动脉或颈外动脉,注射止血药物,必要时结扎颈动脉。②补充血容量,对严重失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液体的输入,纠正血容量不足,恢复组织灌注,对创伤性休克,可用药物恢复和维持血压,可加压输血、输液。为抢救治疗及实施麻醉提供保障。③观察有无合并颅脑损伤,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以免延误颅脑损伤的救治。本组有2例颧骨骨折患者,次日发现患者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喷射性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及时报告医师,经行CT检查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及时给予处理。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耳漏,如发生此种情况切不可用液体冲洗和棉球堵塞,以免逆行感染入颅内。④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循环稳定,连续监测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护 理
1.心理护理
颌面部损伤多为突发意外伤,伤后面部出血,疼痛、肿胀,颌骨骨折多塌陷、畸形、容貌改变和张口受限,咬合紊乱,功能受损,患者恐惧、紧张、情绪低落,对手术有恐惧感,担心术后伤口疼痛和手术失败等,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耐心细致地给予解释,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其特点和治愈效果,使他们解除心理顾虑,积极地接受、配合手术治疗。
2.疼痛护理
伤口疼痛常给受伤者带来躯体折磨和精神痛苦,首先要注意倾听患者对疼痛的诉说,观察其非语言表达对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作出准确评估。其次,积极采取局部冷敷、半卧位等医疗措施缓解疼痛带来的痛苦。另外,还可以通过听音乐、读报纸、看电视等辅助措施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必要时可辅助止痛药物。
3.口腔护理
口腔颌面部外伤,特别是颌骨骨折,口内牙齿的结扎固定和钢丝、夹板固定等致使患者张口困难,运动受限,失去了口腔的机械性自洁作用,加上创口分泌物排泄到口腔、唾液的蓄积、食物残渣的滞留以及组织缺损都可使患者的口腔不洁加重,容易造成口腔感染。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避免口腔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愈合。对张口有困难者可用冲洗、行口腔护理每日3~5次。
4.饮食护理
颌面部损伤,造成颌骨骨折,伤口疼痛及咬合错乱,局部疼痛,这类病员张口受限,给进食带来一定困难,为了促进伤口愈合,应采取多餐制,给予患者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流质饮食。对伤情较重,口腔内有伤口,不宜经口腔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法,颌间结扎的病人,可用注射器注入法[2],将注射器的部连接10 cm~15 cm长的乳胶管,消毒后备用,操作时将乳胶管塞入病人的牙间隙或磨牙后的空隙进入口腔,然后由护士或病人自己一手捏紧乳胶管口腔外部分,以控制每一口进食量,另一手推动注射器活塞,将食物压入口内,注意推动的力量不可过猛,以免病人来不及吞咽或量过多而引起呛咳。
5.功能锻炼
下颌固定二周后逐渐开始行开闭口、前伸运动、侧方运动训练。训练的强度和频率,依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对训练的耐受性决定。同时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力求动静结合,早期以固定为主,晚期以活动为主,中间期则二者交替。这样才能促进骨折愈合与功能的早期恢复。
6.出院指导
嘱病人增强安全意识,防止再次受伤,根据恢复情况,继续软食饮食1~3个月,以免咀嚼或咬力过度而致下颌骨移位,影响咬合功能。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的清淡食物,戒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为患者提供各种信息,如接受整容手术,植入义齿的信息,调节患者的期望值,使其在心理上感到需要“健康重建”,主动恢复病人病前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室的甲状腺癌病人共4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其年龄在18~75岁之间,平均为42岁。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病情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病人在住院后医护人员应该热情对待,耐心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和制度,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病人的病情。同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年龄的病人对其讲解有关甲状腺癌的有关知识,多鼓励病人,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人的配合。此外,还应该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为其介绍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
1.2.2术后护理
(1)护理采取颈丛麻醉或局麻的病人在术后可以立即采取半卧位;进行全麻意识尚未清醒的病人应该把头偏向一侧,采取去枕平卧位,避免因误吸入呕吐物而导致窒息。手术完成后的24h内应该避免颈项的过量活动,同时保持颈部水平,防止后仰或前屈过度,延迟伤口的愈合速度。(2)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手术后的1~2天医护人员应该严密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其瞳孔、意识、发音和精神等,评估病人是否出现音调降低或呛咳等症状[2]。同时还应该密切监测其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的情况,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然后准确做好记录。注意应该特别留意病人的呼吸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通知医生采取处理措施。(3)引流管的护理病人的床旁应该放有急救物品,包括气管切开包、氧气筒、拆线缝合包等。通常情况下病人在术后24h内约引流出30~120mL液体,并且其颜色由深红逐渐变为红色。待引流液低于10mL时,可以拔除引流管。但是要格外注意确保引流管通畅,防止其阻塞引起病人颈部积血、积液,压迫气管导致窒息的发生。(4)并发症的观察护理①呼吸困难和窒息的护理: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呼吸困难和窒息,并且其多在术后48小时内发生[3]。这主要因为手术时止血不彻底,导致切口出血从而压迫气管;或者是采取全麻时进行气管插管引起病人喉头水肿,进而分泌大量液体堵塞呼吸道;如果病人出现发绀、进行性呼吸困难,切口大量渗血时要立即通知医生采取处理措施。可以适当雾化吸入100ml生理盐水,同时加5mg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以及8万U庆大霉素,其目的是稀释痰液,湿化气道,避免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可以气管切术。②甲状腺危象:若术前准备不足,没有积极处理甲亢,很可能会发生甲状腺危象。当病人出现烦躁、体温在40℃以上、脉率>120次/min并且大汗甚至昏迷时,此时要积极降温,或者进行灌肠[4]。(5)饮食护理嘱咐病人多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和适量脂肪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钠盐摄入量要适中,禁止喝酒吸烟,喝咖啡和浓茶,禁食过于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禁食油炸类食品。多食能够增加机体免疫力、抗甲状腺癌作用的食物,例如油菜、大红枣、海带、紫菜、蘑菇、香菇、山药、荔枝等。同时注意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量,因为病人如果食用过多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病人腹泻。会加重患者腹泻。
1.3效果评定
运用我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出院时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
1.4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病人采取全面高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程度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关键词:大咯血;诊断;急救
【中图分类号】R4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80-01
引言
咯血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根据患者咯血量多少,分为痰中带血、小量咯血、中量咯血和大咯血。每日出血量>500mL的为大咯血。大咯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在短时间内较为准确地判断出血部位及原发病因,为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尤为重要。本文就11例大咯血的诊断及急救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接诊的11例大咯血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例,女7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50.3岁。其中,肺结核引发的大咯血4例,肺部肿瘤引发的大咯血2例,肺挫伤导致大咯血2例,支气管扩张导致大咯血2例,肺脓肿引发的大咯血1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对咯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着重注意一下几点:①咯血与呕血诊断;②导致出血的病变性质;③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出血;④出血量评估;⑤当前是否活动性出血。
病史、出血前症状、出血方式、血的颜色、血的混有物、酸碱度、出血后症状有助于咯血与呕血诊断。病史、伴随症状有助于判断是什么性质的病变导致出血。根据患者的体征可与初步诊断是上呼吸道还是下呼吸道出血,如鼻腔分泌物带血提示为上呼吸道出血。如出血量多,颜色鲜红,则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1.2.2 急救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一般治疗及止血治疗。即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给以生命机能支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防止继续出血。
大咯血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搬动。少说话,谢绝探视,避免用力咳嗽。同时给予相应的镇静、镇咳药物治疗[1] 。积极补充血容量与吸氧。垂体后叶素5u加入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液20~40mL中缓慢静脉注入(15~20min注毕)。然后以l0~20u于5%葡萄糖液500mL静脉点滴维持,随咯血量减少逐渐减量,至咯血停止后2~3天停药。3例止血药物无效患者予以介入止血治疗[2] 。采用0.01%肾上腺素3~5mL滴入出血局部止血。2例大咯血窒息患者立即给予引流、气管插管、持续高流量给氧、止血、补充血容量、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如下:
4例既往结核病史患者近期伴有发热,消瘦、咳嗽,诊断因空洞性肺结核导致大咯血。2例男性长期吸烟同时伴有声音嘶哑、呛痰、体重减轻诊断和肺部肿瘤。
肺挫伤导致大咯血2例,患者1―2周内胸部挫伤。肺脓肿引发的大咯血1例,患者胸膜出现摩擦音,伴有发热、痰恶臭。支气管扩张导致大咯血患者2例,患者长期咳嗽、大量咳痰。其中,4例出现窒息。
2.2 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急救成功9例(81.82%),2例(18.18%)死亡。9例急救成功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原发疾病的治疗。
3 讨论
1次咯血量超过100ml,或24h内咯血量超过600ml以上者为大咯血。临床上对咯血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不要过分拘泥于咯血量的多少,而应当结合病人的营养状况、面色、脉搏、呼吸、血压以及有否发绀等,进行综合判断。
在咯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需根据患者的病史、出血前症状、出血方式、血的颜色、血的混有物、酸碱度、出血后症状等进行判断。大咯血患者一般有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病史。出血前一般咽喉发痒、咳嗽;咳出鲜红血或痰中带血且为碱性。而呕血患者一般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胃癌病史。出血前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出食物为酸性残渣、胃液,偶为鲜红色。
本研究中,3例患者有既往结核病史,同时近期伴有发热,消瘦、咳嗽,诊断因空洞性肺结核导致大咯血。2例男性患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上,长期吸烟同时伴有声音嘶哑、呛痰、体重减轻诊断肺部肿瘤。2例患者1―2周内胸部挫伤,诊断因肺挫伤导致大咯血。1例患者胸膜出现摩擦音,伴有发热、痰恶臭,肺脓肿引发的大咯血。支气管扩张导致大咯血2例,患者长期咳嗽、大量咳痰。急救时需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同时针对病因予以对症治疗,防止继续出血。11例患者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搬动,持续吸氧,给予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3] 。垂体后叶素可以很好的收缩血管,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临床用药时需控制输液速度,速度快会导致病人头痛、心悸、胸闷、腹痛等不良反应。止血药物无效患者予以0.01%肾上腺素3~5mL滴入出血部位,予以介入止血治疗。
总之,大咯血的急救处理临床上首先要快速诊断出血部位及原发病因,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洪艳杰 .大咯血的急救与药物治疗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 2014,13:319-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