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

第1篇: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体育课程是传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教育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体育教学的逐步科学化,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课堂中孕育而生。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设立主题和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与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与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2.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以个人或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性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教师在授课前要积极准备素材与教学内容。教师举例高抬腿跑、车轮跑、小步跑、上坡跑、下坡跑等一些专门性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分析与判断,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实效。

2.2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为基础,通过实践,尝试解决新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3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性

探究式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新的运动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必须有自身的体验,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增强自信心、进取心与运动毅力,对自己更有信心。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体会到探索创新的甘甜。

2.4探究式学习的创新性

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学中主张创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领驭新知识是非常有利的,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常言道:熟能生巧,其“巧”就带有创新的成分,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当学生对乒乓球达到酷爱与痴迷的境界时,此时他们不仅想用自己所学的基本技能进行实践,在人们面前展示,还希望有乒乓球专业运动员打球的风采,更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技能水平与身体素质状况,可灵活运用异质分组、分层次的方法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环节

实施探究式教学法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环节,要适时地找准引入探究的时机,问题的难度适当,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一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探究的问题适度叠加,环环相扣,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让每个参与学习的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互动、尝试和体验成功,并逐渐产生对体育学习的“恋感”,上完一节课就有想上下一节课的渴望,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

3.1探究的准备

探究的准备阶段,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兴趣设计逻辑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探究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思维水平,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一致。比如:如何才能跑的更快?在这个问题后面还跟着“问题串”,即决定跑速的因素是什么?你的步频和步幅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问题吗?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自己主要的问题是步频还是步幅?发展步频与步幅可分别用什么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合理地进行练习?问题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3.2探究的过程

探究学习过程应清晰流畅,要从问题出发,通过学生们的探究学习,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基本程序是:第一步,选择和确定探究的问题;第二步,搜集与处理得到的信息;第三步,得出答案或者结论;第四步,交流与表达。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想象青蛙是怎样跳的,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玩具青蛙的跳跃方法,加上及时的引导与学生的模仿,能够比较快地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案例所反映的现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小组的分析与思考,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分析、思考,提高学生对技战术学习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与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3.3探究的讨论

探究的讨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形成了个人、学习小组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观点的异同,进行讨论总结。在这个期间,体育教师要把握整个讨论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有收有放,探究学习与运动技能教学紧密结合。

3.4探究的实践

在经过教学案例的讨论之后,体育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去模拟案例教学进行实践。同时应根据案例讨论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入到学生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体育课堂营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3.5总结评价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给予比较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不同意见与新观点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要及时地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善于发现新问题,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解除疑惑。评价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评价语言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语言应简洁明了。另外,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耳目一新,并富于幽默感,教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评价,能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法,是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对于推进体育课程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有益的,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能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4.2建议

4.2.1采用探究学习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要精选,教师要加强对学习的引导,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度”。

4.2.2探究学习的问题必须是值得探究的“真问题”乃至“问题串”,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知。为此,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教法,要读懂学生,去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

4.2.3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有益补充,教师要选取趣味性较强的一些案例,在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讲求实效,不能把它庸俗化,形式化。

第2篇: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 新课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44

运动被认为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任何生命都需要运动,由此可见运动对人类的重要性。运动不仅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注意力更加集中,减少生病,学生也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压力,健康的身体对他们更加重要,但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很多老师在体育课教学中问题百出,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很多学生也因为体育课的无聊而失去运动的兴趣,学生的身体只会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之下逐渐变为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而体育教学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对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包括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在体育竞技中的团队精神。本文立足于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解决这些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程重视不够

高中体育课不受老师和学生重视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也最为普遍的问题,对体育课缺乏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教学中很多被老师认为重点学科,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因此,占用体育课时间,这类现象较为常见,且影响较大,学生长时间不上体育课,缺乏锻炼的时间,没有体育老师的教学,学生也无法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法。第二是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敷衍了事,只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活动之后就开始自由娱乐,这就把体育课上成了晒太阳的课程,缺乏意义。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体育课不受到重视,学生对体育老师也就产生了失望的情绪,对体育锻炼也就缺乏激情,学生本就缺乏锻炼的机会,但因为体育课不受重视,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即便有了锻炼的机会,学生也不会参与,这就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以提升。

(二)教学方法单一、模式化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性,很多教学方法都是机械化地运用,体育教学大多包括三个部分,体育课刚开始时通常都是以做体操的方式进行热身,热身之后通常是慢跑十分钟,再进行自由活动。其实做体操和慢跑都属于热身,而学生自由活动不属于体育运动的项目,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学生根本没有接触到实质性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的帮助也微乎其微。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也趋向于模式化,每一次的体育课都是重复这样的教学套路,学生对体育课也就缺乏兴趣,在缺乏兴趣的前提下,学生也就不愿意再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就出现了老不认真、学生不认真的现象。

(三)缺乏对体育精神的培养

很多老师的视野局限于学生通过体育课锻炼身体,但实际上,每周一节课的体育课是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的。老师需要做的是,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教授学生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这些内容才是体育课真正的目的,而不是将视野局限于通过体育课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老师在体育课教学中缺乏对体育精神的培养,教学的目的无法实现,也难以体现教学的价值,因此高中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

二、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一)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学习和心灵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必须要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教学中对体育课予以足够的重视。但重视体育课并不是体育老师的口号,而要付诸行动,高中体育老师要能够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确保老师对体育课的教学有足够的投入。其次是老师要能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每一个班级的身体状况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最后是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树立在学生心目中比较容易亲近的形象,从而使得教学更容易开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面对比较单一、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难以提升,老师的教学价值也难以体现,因此老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体育游戏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本文仅仅介绍体育游戏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两种方法。体育游戏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一些比较有效的体育游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中更具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体育游戏的运用已经比较常见,且效果比较显著,值得高中体育老师学习借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注意体育游戏运用的准备工作和进行游戏时学生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体育游戏。自主学习法是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采用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即老师询问学生想要在体育课中做什么,那么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锻炼。自主学习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较少,需要老师考虑的是,在教学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也不能完全听取,而是要进行适当筛选。

(三)重视对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老师自身要提升对体育课的认识,即体育课不仅仅是旨在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要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案例进行教学,比如中国女排精神就可以进行教学,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则是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老师就要做到教授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告诉学生在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注意事项,从而保证学生的安全。

第3篇: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以前很少接触过拉丁舞,怎样让他们在短时间内享受到拉丁舞的乐趣?应该把恰恰恰舞作为入门的第一支舞,区别于专业学生先从伦巴舞学起教学顺序。从文化的高度来诠释拉丁舞,教拉丁舞意在传授一种文化,这样一开始就会把拉丁舞放在较高的大学课堂的平台上。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拉丁舞蹈;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在以前单一的田径类、球类教学基础上增加了拉丁舞、健身操等项目,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起来。拉丁舞包括伦巴(Rumba)、恰恰恰(ChaChaCha)、牛仔(Jive)、桑巴(Samba)、斗牛PasoDoble)五个种舞,属于体育舞蹈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舞蹈由拉丁舞和摩登舞两部分组成)。是从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引进到我国,并在我国迅速发展。首先是一些专业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然后是一些普通高校也陆续开设了体育舞蹈课。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把体育舞蹈列入体育必修课程之一,在全国普通高校试行”。

一、以拉丁舞为主的教学内容定位

笔者调查了部分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的高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他们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各有侧重。比如,北京大学的体育舞蹈公共课,第一个学期在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体育舞蹈概况、基本知识、技法、社交舞会与礼仪、学习的价值与意义等。

在实践部分学习摩登舞的华尔兹舞、拉丁舞的伦巴舞等的基础动作、基础步型、初级套路组合;学习发展身体素质(腿部力量、平衡、柔韧、协调)的内容。第二个学期讲授舞蹈风格、特点与舞蹈技术;讲解体育舞蹈的基本规则和裁判知识。在实践部分学习摩登舞的探戈舞、拉丁舞的恰恰恰舞、牛仔舞,以及进行形体与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圆。西安科技大学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也是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初级班,第二学期为提高班,各32个学时,但是具体教学内容与前者有很多不同。他们在拉丁舞方面是以牛仔舞为主,在交谊舞方面是以维也纳华尔兹和布鲁斯为主,主要讲授基本舞步型和单人组合套路,配合芭蕾舞手位和脚位。嘲从其他高校的课程大纲也都看出各校的教学内容并未统一。

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舞蹈公共课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以拉丁舞为主的定位。拉丁舞的风格特点是:活泼、欢快、诙谐、幽默等。摩登舞的风格特点是:稳重、高雅、抒情等。从风格特点看,拉丁舞比较适合2O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学生们更喜欢拉丁舞。其次,摩登舞对舞程线要求极其严格,需要较大的教室和较少的人数;拉丁舞每人有一米见方场地就能跳舞。所以拉丁舞更适合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再次,摩登舞必须是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的双人舞,而拉丁舞既可以男生和女生跳,也可以女生和女生跳,还可以单人跳,灵活多变。而选择体育舞蹈课的女生普遍多于男生,男女比例失调,正好符合拉丁舞灵活多变的特点。第四,大一的新生如果一上来就安排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共舞,教学实践中体会是,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僵硬,两人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脚,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尴尬。而拉丁舞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练习,一遍遍地重复。从生理的角度男生模仿动作的能力往往比女生慢,他们可以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重复属于自己的那一两个八拍的动作。

在舞种的选择与安排上,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取把拉丁舞中的恰恰恰作为第一个舞蹈训练,这是因为恰恰恰欢快活泼,音乐旋律快,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愿望。若按常规的教学顺序是把伦巴舞放在第一个,目的是学舞先练基本功,因为伦巴舞是拉丁舞五种舞蹈的基础。以前也曾尝试过,结果学生们长时间进入不了舞蹈状态,有些学生尤其是男生会中途而退。因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们在迈进校门之前,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过拉丁舞,对于他们来说拉丁舞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基本上是一切从零开始。2O岁以后的身体一开始就训练基本功会让他们感受不到拉丁舞的乐趣,学生们的真正兴趣是“要跳舞”,要享受跳舞的乐趣。普通高校的拉丁舞课首先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他们引上喜爱之路。因此,前期拉丁舞课的重点应放在“跳舞”上,不管胳膊腿儿是否伸直了,也不管姿势摆的是否标准到位了,先跳起来,在以后的课程中再逐渐加入基本功。圈在内容上,除了教授各种舞蹈基本技术、讲解基本知识外,笔者还注重以下几方面知识的传授:第一、乐理知识的传授。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听不懂音乐根本无法跳好舞蹈。第二、提高舞蹈艺术欣赏水平。拉丁舞不能简单看成是一项肢体运动,而是一种文化,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第三、了解拉丁舞竞赛知识和规则。拉丁舞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了解竞赛知识有两个作用:一是看比赛时能更好地欣赏比赛,看得明白;二是有比赛机会时能用上。第四、教会学生舞会礼仪、礼节、礼貌和服装化妆的基本知识。第五、从拉丁舞蹈角度教给学生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气质品德知识。旧在时间的选择上,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每个学期约有32学时左右,有的学校安排一个学年,有的学校只安排—个学期。笔者认为安排两个学期是最理想的,第一学期是初级班,第二学期相应巩固提高,更有利于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如果只安排一个学期,多数学生刚刚入门课程就结束了,根本形成不了肌肉记忆。

二、拉丁舞课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拉丁舞意在传授一种文化。拉丁舞不只是技术、技巧,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从文化的高度来诠释拉丁舞,这样一开始就会把拉丁舞放在较高的大学课堂的平台上,有区别于社会上一些商业教舞者,避免只教技术不教文化、只带领学生跳舞不传授理论知识的现象发生。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同一舞蹈在不同音乐伴奏下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思想。比如说,恰恰恰表现的是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戏耍,活泼而欢快;伦巴则表达了人浪漫而抒情的一面;牛仔舞表现的是人诙谐幽默的一面,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而改变单一的模仿。让学生懂得虽然我们只是业余的,虽然我们没有专业的跳得好,但我们是有文化、有素质的大学生,有能力把拉丁舞蹈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把舞蹈课堂从一定程上转变成了解拉美文化的一种途径,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舞蹈的本身,从而使单一的舞蹈教育变成即健体又开拓知识的多元化教学。

2.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授个新的动作时,先把这个动作完整的演示一遍,让学生对这个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放慢速度分解示范,从正面、背面、两个侧面进行示范,示范、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跳,一般重复20遍~30遍后,大部分学生即可基本掌握该动作。然后,教师重点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纠正,并示范正确动作,再让学生练习直至正确动作稳定为止。最后才是双人合作练习。

3.适应舞蹈需要的准备活动。拉丁舞课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节奏感强的、容易使学生兴奋的音乐,教师带领大家踏着节拍跳基本舞步。实践说明,这样的准备活动更容易让学生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快速兴奋起来,可以有效地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加快收缩速度,起到良好的作用。

4.基本技术和铜牌套路相结合。基本功是拉丁舞的根基,练舞不练功,终生一场空。我国已经获得赛冠军的选手去英国拜大师学习,大师还是教基本技术,可见基本技术的重要性。教学中要结合套路教学和练习,重点落在基本技术学习上。我们认为铜牌套路是全世界顶级专家们集大成的结果之一,初学者学习应从铜牌套路起始,符合人们学习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对高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年凡是追求花样的学生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忘记,而踏实练基本技术的学生现在还能跳得很好。

5.充分利用有效手段和工具。多媒体是一种“认知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它欣赏到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激发他们要求学习和进步的欲望、感受到比赛或表演的现场气氛、直观地看到选手和演员穿的舞蹈服装,从服装上区分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不仅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而且可以反复观看学习。有条件时,可采取摄像技术,把教师或学生的舞蹈动作摄下来,反复播放或慢速播放,重点观看动作细节。镜子是学习舞蹈的传统工具,充分利用这个传统工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6注重音乐的讲解,用好音乐。拉丁舞在教学中音乐和舞步始终同时进行。一般情况下舞步教会以后就要带领学生辨析音乐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和音乐节奏相吻合。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节奏和内涵,是课堂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初学时还会有一个现象:慢动作技术能跳出来,一旦要跟音乐一起跳时就跳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只有重复达到一定次数,才会产生肌肉记忆。慢动作跳舞时是边想边跳,跟音乐时没有大脑思考的时间,技术要领就做不出来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先慢速做1O遍,再中速做10遍,最后跟音乐l0遍。如果3次跳得都一样说明已经产生了肌肉记忆。

7.两支舞交叉教学的方法。所谓交叉教法就是,当学生第一支舞掌握了最简单的组合后,便交叉教授第二支舞。这样做可使学生每次课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兴趣。比如从欢快活泼的恰恰恰转到缓慢抒情的伦巴让人感觉很舒服,再从伦巴转到恰恰恰让人感觉很痛快。

8.创建学习合作小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以8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得快的带领学得慢的,跳得好帮助跳得差的,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过程中,帮人者和学习者都能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

三、运用以上方法后收到的实效

第4篇: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7-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也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改革的实践情况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增加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 增加互动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互动教学是指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来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口能力,以加强学生的主关能动性。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学生自身的情感特征与能否成功的学好一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习动机较高,兴趣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要比那些没有学习动机,兴趣度不大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的多。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兴趣度,是学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学习礼貌用语’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给每组的每个同学都安排一个角色,来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一组模拟商城购物的情境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桌子,上面摆好各种小商品,使同学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随后,让一组的两个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在下面当观众。首先,顾客走到售货员的面前,售货员会说您好,请问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吗?顾客可以回答,我想买一个发卡,您能帮我推荐一个吗?经过短暂的挑选与对话后,当顾客选完发卡的时候,售货员说:很高兴为您服务,欢迎下次再来。顾客接着回答说,谢谢您的帮助,再见。待场景模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下面的观众进行互相讨论,看看他们的礼貌用语使用是否得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样一来,进行角色模拟的学生在模拟中学会了礼貌用语,而观看的同学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礼貌用语的印象。

二、采取新型教学方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数字故事教学法,它将动画、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元素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口头故得可视化,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动画的内容,更容易被动画的效果所吸引,从而更容易从故事中获取知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来下载一些自己需要的素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使用多种软件来对数字故事进行编辑,例如powerpoint、premiere、Flash等软件都可以帮助教师很好的完成数字故事的制作。在制作数字动画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确定主题、编辑文本、收集素材、编辑整合这四项原则,以制作出生动的数字故事。

例如在制作‘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一课程的数字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结合‘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篇课文的内容,确定如‘地震来时不要慌’这样的故事主题。随后即可以编写故事的文本并收集素材,在编辑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时间设定为地震来临前到地震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而人物和地点分别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屋子里面。随后教师可在网上收集像卫生间之类的一些能够有效躲避地震伤害的空间和容易造成伤害的举动之类的素材。随后配上音乐,音乐的选择应该适合场景的发生,例如地震来临之前,可以配上轻松舒缓的音乐,而地震来临的时候,应该立即更换为紧张激烈的音乐音效,最后利用powpoint等办公软件将这些素材和音乐音效整合起来,以达到生动的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吸引。

三、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程目标来看,品德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基本的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全部来源于生活,使学生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会素材中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与教材内容上发生共鸣,引发学生的体验。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会面临着离开自己生活学习六年的学校,而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许多学生都会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着一种不舍之情,这时我们在讲授‘我的成长足迹’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在小学六年来的这一段时间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难忘的事情,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一件件事情列举出来,例如从学前班升入一年级时的感受、人生中第一次当值周生的经历、入少先队时的激动之情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学生在自己的小学学习阶段所经历过的,自己完全能体会其中的感情,从而使增加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品德与社会课程又是一门以学生日常生活为研究的课程,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在美国流行这样的一句话,我听了,然后我忘了、我看了,随后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才真正的懂了。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校园当中,而是应该使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接触社会,以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体验这个社会,来认识社会,并且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了解社会,感恩于社会,最终做到回报社会。

例如在在讲到‘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附近的社区,在走进社区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同学提出此次去社区活动的要求,看看社区内有什么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能变得更好的。在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后,同学们纷纷回到了老师的身边,这时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他们在这段时间内都为社区做了些什么事情,有些同学会说:我们扶行动不方便的老爷爷老奶奶上楼,有些同学则会说:我们把社区地上的垃圾捡了起来,扔到了垃圾箱,使地面变干净了,还有些同学会说:我们把运动器械擦干净了,不会弄脏锻炼的人的衣服了。从此可以看出,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改善了社区的环境,而且还学会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学会了对老人的尊重,学会了对环境的保护,真正使学生的品德从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五、结束语

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该将最贴近学生平时生活的内容带入到课程当中,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采用故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使课程的内容能够更加形象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与接受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进而有效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导学互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36

[2] 郑芝玲.“品德与社会”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变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160-162

[3] 朱红.浅谈品德与社会教育[J].科技世界.2014(21)225

[4] 梁思存.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多彩课堂[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04-105

第5篇: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1.衡水学院体育系, 河北衡水053000;2.衡水学院教务处, 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文章以衡水学院为例,开展传统武术在地方高校体育类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和利用的专项研究,调查发现传统武术在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程度偏低,主要存在一线教师欠缺传统武术纳入地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意识;重武术融入体育课程的形式,忽视武术精神实质;重传统武术的“拿来”,缺乏与时俱进和创新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课程决策的自主权,强化体育专业师资自身对传统武术等的学习与领悟以及多元化培养体育专业师资从事传统武术的教学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 传统武术 校本课程 资源开发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85—02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SZ141141。

作者简介:1.杨文龙(1978~),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传统武术是中国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重要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之一。传统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身心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中华民族传承的个人防卫活动[1],其以其独特的内容体系,多样的形式赢得中华儿女及世界人民的厚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真正掌握民间传统体育技法及精髓的人越来越少,其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积极推进文化传播,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2]

1 存在问题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衡水学院2014-2015 学年学习体育课(含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 的1000 名大学生, 深入访谈10 名体育教师, 调查发现传统武术在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中开发和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师欠缺传统武术纳入地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意识

通过对衡水学院体育课授课教师访谈, 发现一线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将传统武术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识。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武术只是明间艺人的技能,不是体育大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传统武术已经过时了, 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国际化如美国、韩国等体育技能”,还有的教师则表示“国家和学校规定了教学大纲,上面没有传统武术,我上课要根据大纲上”、“传统武术学习后,没有就业前景,我们上课要根据学生就业需要选择好就业的内容”等。诸如此类的种种访谈表明,一线体育教师普遍缺乏对传统武术等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和利用的意识。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一线体育教师对传统武术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 最为主要的是一线体育教师缺乏课程决策和参与的主动权,即只完成上课等课程实施的教学任务,缺少对课程内容的规范性、科学性、文化传承性等的思考和决定权,所以导致一线体育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旁观者, 缺乏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动力和积极性。

1.2 重传统武术融入体育课程的形式,忽视武术精神实质

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发现, 衡水学院体育类校本课程中将传统武术纳入其中的比例较低, 仅占当学年体育类课程的10.32%,而已将传统武术纳入体育课程中,调查发现传统武术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形式大于内容。调查显示,大学生学过如深州形意拳等传统武术部分套路的占10.32%,而了解传统武术精神或者懂得传统武术套路礼仪的仅占1.2%。这表明传统武术与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融入度并不高, 并仅重视传统武术技术形式,忽视了对大学生传统武术精神、情感、礼仪等的培养。在访谈中调查也发现半数以上体育老师对武术精神表达的比较含糊。通过分析其原因, 主要在于一线体育专业教师对传统武术的不了解,不精通,而教师的非专业势必影响其从事专业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1.3 重传统武术的“拿来”,缺乏与时俱进和创新

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发现, 在衡水学院融入传统武术的体育校本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多为教师示范———学生观摩———学生模范———教师指导, 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而对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上,绝大多数的体育专业教师仅仅是将传统武术如深州形意拳部分套路再现给学生, 让学生模仿学习, 几乎没有对传统武术与现代结合的创意式武术套路的教学与练习, 这在当前无助于国家强化创新创意人才培养。此外,经访谈发现,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无缘外出培训传统武术等方面内容。由此可见,传统武术融入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之路举步维艰。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创新人才培养意识; 其次, 体育专业教师对传统武术认识和理解深度不足;再次,学校及相关管理者缺乏对体育专业教师进行传统武术的培养机制。

2 建议

2.1 提高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课程决策的自主权

作为宏观的地方政府及高校管理者,需要逐步简政放权,不断激发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教师的课程决策的自主权, 让一线体育教师享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意识和乐趣。主要通过地方政府出台系列规范地方高校教学的制度, 形成保障地方高校一线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机制, 并持续不断的督促地方高校贯彻落实; 身为地方高校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 通过高校内部制度、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还原一线体育教师课程实施主人的地位。此外,作为二级学院管理者更需要充分调研,通过物质或精神激励,切实抓好专业教研活动、专业特色活动、听评课及说课等,强化本专业教师课程决策自主权。

2.2 强化体育专业师资自身对传统武术等的学习与领悟作为地方高校一线体育专业教师, 更需要明确自身为课程实施的主人,需要自身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一方面,可以凭借自身兴趣,利用节假日参加专门的传统武术培训班或参与网络培训;另一方面,多研读传统武术专著书籍、期刊文献等;此外,如条件允许可以走访调研传统武术发源地如深州意行拳的传人进行武术交流与切磋等。只有一线教师自身全身心投入于传统武术的学习, 才能逐步提升自身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和理解。

2.3 多元化培养体育专业师资从事传统武术的教学素质

作为学校各级管理者, 需要为一线体育教师开展传统武术的校本体育课程创设条件, 要切实保障体育专业从事传统武术教学的师资素质及培养。首先,学校和二级学院需要从制度上肯定和鼓励传统武术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尝试;其次,建立从学校管理层到一线教师的传统武术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实施机构及培训机构;再次,从物力到财力全力支持体育专业教师从事传统武术的外出学习、观摩、考察、参会等,并将部分传统武术传承人请进来为我校学生上课等, 多渠道多元化的探索提升我校体育专业师资从事传统武术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本课题组以衡水学院为例, 开展传统武术在地方高校体育类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调查研究,梳理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些建议和建议。虽然在将传统武术纳入高校教学的实践之路上前进了一步, 但是后期仍然需要深入探索传统武术纳入地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教学实施体系及评价方案。

参考文献:

第6篇: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慕课;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研究型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164-02

1概述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系统的开发,更关注系统层面的设计,以达到更高效更广泛的应用目的。基于以上背景,培养具备软硬件层面协同开发设计能力的人才是很急迫的任务。作为设计中的中间桥梁,软件的体系结构能帮助软件工程人员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认识。因此,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成为软件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合理的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工程相关应用能够高效可行实践的重要前提。高校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软件体系结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向学生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依据相关设计风格及指导具体软件开发,并通过评价机制对开发工作进行相关评价。

2现状分析

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教学效果不理想: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总结,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2.1知识点分散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软件体系结构课程学习明确以下思路:通过软件体系结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深入理解软件工程中构件及软件重用等重要概念;通过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理解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明确软件设计中不同风格的特点,为大型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打下基础;能够对件的体系结构进行合理评估,并分析相关风险。以上内容相对来说和新技术结合不紧密,知识连续性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2.2教学手段单一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法授依赖幻灯片,讲解从某种程度变成了幻灯片的播放。该课程内容涉及的专业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与当前流行的开发语言的课程相比,学生在课堂讲授部分进行的互动有限。传统的作业、问答形式在目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显得效果薄弱。学生遇到问题首先往往不是自己思考,普遍依赖互联网的广阔资源寻找答案,缺乏有效训练。

2.3课程实践薄弱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中的实验环节一般涉及对具体开发项目的UML图的绘制,从而分析体系结构,以上过程其重点还是软件工程相关的训练。由于缺乏与最新技术的衔接,该实践课程设计脱离了软件体系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软件体系结构课程在教、学、实践等方面,都达不到与时俱进的标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起不到积极的影响,也难以达到对研究型学习的启发作用。综上所述,需要积极思考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方案,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发现诸多问题。

3改革方案

针对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现状的全面的分析,提出相应改革方案:

3.1知识点到知识网的扩展

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软件的解决方案,往往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学习,需要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避免背书型的知识学习,需体现理工科专业课程的灵活和实用性,使得课内容更为丰富,更与时俱进。

1)软件质量属性相关课程内容中增加SQL注入技术。无论在软件开发中,还是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考虑SQL注入都是有效抵御攻击的重要部分。

2)学习OSATE工具的安装和使用。该工具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发的开源软件,基于Eclipse框架,包含文本、XML和图形编辑器以及众多分析工具,对理解和分析体系结构语言有很重要的作用。

3)学习和分析Hadoop架构,有助于软件体系结构知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和理解。

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以上相关知识的介绍,既结合先进技术,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丰富的教学手段的辅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填鸭式的被动学习。

1)提问+回顾。软件体系结构课程集中了方法和应用,教学手段应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结合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所以以上教学方法,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情况,同时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案例+讨论。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最终都应该服务于应用,所以大量实践案例的引入是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消除高科技融入教学时产生的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上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候讨论基本问题。既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新资讯,又能正确使用该资源辅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3.3丰富实践环节

丰富教学实践环节目的是为了避免培养应试型的学生:即着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善于考试,却不善于动手。通过增加实验环节的时间,训练学生综合各类专业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层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兼顾设计和实现层面的贯通性人才。

研究型实验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具备较强动手能力,还需要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具备与时俱进的科研敏锐度、开阔的视野等才能探索有价值的研究型实验。

第7篇: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35-04

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已渐成体系,但仍存在一些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何构建并完善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及其重要性

预防医学为医学研究生提供的方法学课程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其中流行病学包括现场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等分支学科;统计学又包括:医学统计学,科研设计,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统计软件等内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科学(包括临床、基础、护理、口腔、法医和其他各医学专业)的重要公共课程。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各个学科的数据处理中,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利用流行病学知识促进学科发展。在目前新兴的“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发展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也是其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及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需要,重新审视并强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国内外知名高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选择国际上在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领先的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埃默里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所名校,同时抽取国内知名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医学院校,通过各院校研究生教育网页上公布的研究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了解各院校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和特点。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1.课程设置。国内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主要由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软件应用等相关课程构成。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指定了医学统计学和(或)医学科研方法为必修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则可以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若干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习,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必修课程主要为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多数专业不指定必修的方法学课程但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预防医学课程。其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①开设课程数量多:如耶鲁大学仅公卫学院就为医学研究生开设了41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兴趣自由选课。而中国各大学院校平均开设课程门数仅为12.5门,提示我们研究生教育课程资源比较匮乏。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层次安排不同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每学年可在4个学期向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流行病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分子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心血管流行病学、艾滋病流行病学等42门课程,涵盖了30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分成5个水平,并赋予不同的学分。③课程内容丰富,重视前沿性和创新性:美国研究生教学的内容非常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如埃默里大学开设的现代非参数回归方法、公共卫生数据的空间分析、贝叶斯方法等前沿性方法学课程,这在国内医学院校中还很少见。④各医学学科研究生课程选择无明显专业限制:美国大部分高校把生物统计作为公共卫生教育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覆盖了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并与流行病学形成充分的交叉。如哈佛大学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公共学院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⑤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课程设置模式:美国一直走在医学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的前沿,如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专业采取“双途径”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遗传统计和生物统计两种培养途径之一。

2.课程实施。国内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院校开设的课程虽达到一定数量,但是列入非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课程非常少,平均仅5门课程。大多数研究生对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开设情况不了解,仅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选课,导致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较少被非预防医学研究生所选修。在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实施方法上,我国研究生教育者们也开始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知识体系的条理清楚、系统性强,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忽视了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很难在课堂上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形式有两种,一种由教师主讲,学生看文献、做实验,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另一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加以指导。美国医学院校多采用小组讨论、专题报告、PBL教学等授课方法,并且非常重视讨论课的开设,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基础课程讨论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3。在讨论课中,学生在阅读指定的资料后进行评论,教师只做引导性的发言和提问,并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意见发表看法,课后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主题的作业或论文。此外,美国各高校还非常重视学生课堂知识的实践,如华盛顿大学的生物统计学有一半的课程在计算机实验室开课,让学生用实际的数据去验证相关统计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教材方面,国内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教学多采用统一编写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而美国各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很少有制式教材,导师们更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创新性的专著,找出问题拿到课堂讨论。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管理。国外高校课程管理比国内严格,主要表现在:①课程信息公开化程度更大。学校提供课程资源网站,公开授课的教师名单及其讲授的课程内容、时间、整个课程计划和考核要求。近几年来,国内高校的课程信息公开有了很大进步,但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范围还有很大的距离,往往仅限于开课的信息或基本教学内容。②对教学质量监控更严格。在美国,学院的教学主管部门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和所有听课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各学院的教学评估系统基本相似,对教师的评估分为4级,即优、良、中、不合格。不合格的教师,下学期可能会被取消授课资格。③考核方法灵活多样,考核成绩是根据到课率、课堂或课外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定,而不会只凭期末成绩定优劣。而国内课程考核虽然也多数采用依据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确定,但是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

三、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

与国外著名高校相比,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①课程数量偏少,课程内容陈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比较缺乏。②学时数偏低,课程学期分布较集中,多设置在第一学年。由于时间限制,教师授课时很难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都讲深讲透。③课程设置层次性不强,部分课程深度不够,内容与本科生课程重复,如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课程内容存在相互简单重叠,但在某些知识领域又存在教学真空。④教授形式单一,多采用大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及文献阅读报告等活动开展得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应用型学科,就研究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需要而言,最重要的是具备有关的科研思维和策略,以及从实际工作出发自行设计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而现行的课程体系较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调整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综合评价等方法学课程规定为医学研究生修满学分所必须的限定选修课。同时研究生课程必须打破统一的模式,适应当前多元化的学位类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研究生提供个性化和弹性化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同时增加跨学科课程以供选择,开阔医学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培养质量。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能更好的应用这些科研方法,培养更好的沟通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再次,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让学生参与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资料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SPSS、SAS等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是将医学专业和计算机紧密相连的课程,应该进行机房授课或学生自带电脑上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此外,应对不同专业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教学内容,如对临床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搜集、整理和分析临床科研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疾病的病因,探索应用新的治疗方法与技术等的能力。最后,增加前沿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新的课程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将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相结合,保持课程的先进性,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如举办前沿性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等,以增进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思想,使研究生充分了解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难点、重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术创新。此外,改革考核制度,注重综合能力。对于研究生学业表现的量化评价不应停留在仅靠课程考试的低层次上,而应该由课程学分、科研成就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组成,而后者根据学生在讨论课、实践课和学术报告等的表现评分,以减少应试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要注意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强化预防医学教育,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继续强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教学地位,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医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发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4.

[2]金岳龙,袁慧,姚应水,等.L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2):168-170.

[3]张凯,李恬,马军,等.美国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病案,2011,12(8):52-53.

[4]李亚敏,陈俊国.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26-127.

[5]张国良.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浅议[J].国医论坛,2012,27(3):53.

[6]牟素华,胡启托,覃思.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中流行病学教学实践的探索[J].湖北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26(4):65-67.

[7]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68-69.

第8篇: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PBL 计算机审计 高职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传统审计方法受到了巨大挑战,计算机审计成为变革传统审计思路和方法的出路所在。审计署于1998年提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并开始筹备金审工程,打开了我国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序幕。目前既懂计算机又懂审计的人才缺口较大,高校承担起系统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的重任,开始设置计算机审计课程。但是,计算机审计教学基本上采用简单的案例教学法,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均有不足。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我国最早是1986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引进PBL的。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这些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计算机审计课程与医学有着相似性——医学是找出病人的病症所在;计算机审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审计寻找会计信息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企业症结所在,所以如何利用PBL教学法来提高计算机审计的理论以及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是一个崭新的、值得探讨的课题。

基于PBL的计算机审计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研究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师以计算机审计课程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将课程单元重点内容融入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

2.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审计工作领域中可能遭遇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3.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将学生编成工作小组,课程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法的教学;学生能通过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根据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学习。

5.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这样逐步建立计算机审计的学习体系,使得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PBL教学思路的设计:第一,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企业资料等,然后编写教案,结合教案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预习教材,预习计算机审计课程相关章节的操作方法。第二,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预习计算机审计的操作方法,查找相关资料。第三,课下分组进行讨论,充分利用企业实际背景和计算机审计知识,学习小组尝试自行解决相关问题。第四,课上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小组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学习情景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引进到全面实施,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逐一解决修正。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的PBL教学模式。在高职实施PBL有着一定的困难,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方面

由于PBL要求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如果按照国外模式须6-7人一组,且每组都有一位带教老师。与传统教学相比,一个班级(通常由30多人组成,根据学校不同,有些院校每班人数可达40-50人)被拆分为几个小组,教师需求数量显然高出几倍。而我们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同时也是从事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从而保证了教改中需要的师资方面的问题,保证教改的进行。

2.教学条件方面

试行和推广PBL教学模式,为保证教学效果,必须扩大图书馆藏书量,添置必要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及电子工具等。我系有自己专门的实验实训楼,保证了计算机审计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3.教材方面

现在的高职院校大都沿用编排体系适用于传统教学体系及方法的教材。若重新编写教材,教师不愿舍弃大量内容或打乱旧的体系。所以说,存在着重新编写教材的问题。而我院会计系教师根据PBL教学法已经编写出适用于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审计教材,并且准备在本学年使用一版后,再做修改,并在明年正式出版。

4.教学思路方面

第9篇: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

一、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化学创造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造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应从培养创造意识开始,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同时要培养学生创造的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质。

2.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多让学生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比如:开展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以及各种社会问题调查等课外活动。

3.鼓励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因为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有关知识以其结构为根据的。著名的美国认识心理学家西蒙认为:“任何一个专家的知识量差不多都要达到5万-10万个组块。”他还根据实验推算,任何一个专家要获得知识都不得少于10年。他认为:“直觉实际上是一种再认识,一个人只有对非常熟悉的东西才会有直觉。通常所说的科学上的偶然发现,对专家来说都不是偶然的,是他利用了已有知识认识了当前的情景。”他强调:“无论物理直觉还是化学直觉,都是以广泛细致的物理、化学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各方面的知识,就没直觉。”

4.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和猜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当然,猜想之后,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作出证明,即使学生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时,教师只能加以引导,绝对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积极性。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长期以来,受“知识本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完成教学中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得出教案中预定的答案。因此,教师行为及其变化在课堂上体现得很充分,学生是否达到目标,得到发展,不得而知。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是观众。这种教师行为变化代替学生行为变化的做法,使学生失去了借以培养能力、挖掘内在潜力、主动发展的机会。

1.树立学生主体观

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必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态度。当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气氛中学习时,他可以在展开思维时无需处于防御状态,能够保持心里的“自由”,能够充分表现自己思想的火花而无需压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时,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中,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对学生的每一次的进步和发现都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2.诱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一种求知的欲望,教师诱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例如,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化学的成就和所提供的大量物质,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以此培养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过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才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创造一种吸引学生学习的情境与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优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是教育的助产师,我们应把学生从被接受的位置上解放出来,把舞台还给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