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规划化管理
随着越来越多大型电器设备、新型医疗设备的出现与引进,不仅大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所以如何做好医院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则俨然已经成为现如今各个医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正因如此,以下笔者结合个人从事医院设备维护的实践经验,对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展开粗浅的探讨,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广大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借鉴。
1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作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其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使用率与完好率,还有助于延长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经济效益。所以,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医疗设备、电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选购以及购入后的验收,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档案建立,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检修。
2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严格控制医疗与电器设备的选购与安装工作
在医疗与电器设备的选购上,我们必须要综合考虑社会、医院、科室、器械管理这4个方面的因素。即选购的医疗与电器设备是否真正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惠;选购的医疗与电器设备是否真正适合医疗的自身发展需求;选购的医疗与电器设备是否能够促进科室的长期发展;选购的医疗与电器设备是否“证件齐备、物美价廉”。也只有满足上述4个方面,才能够确保医疗与电器设备满足医院发展的切实需求。同时,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购买医疗设备时,从签订合同到安装设备,都要严格遵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去执行合同内容,验收医疗设备时,只有供方代表、使用科室负责人、设备科人员、医院审计部门全部在场时才能开箱验货,且一定要查验《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和与其相关的全部中文标识,查验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和合同描述一致,查验仪器设备及其附件是否有破损,查验主机、零部件数量是否与合同清单描述一致,查验仪器生产日期,安装调试后查验仪器性能、各项技术指标能否达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将其投入使用。
2.2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要想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做好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工作,为其构建相应的完善制度,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各项监督工作都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所以,医院设备的相关负责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疗设备、电器设备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之中,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首先,应该为医疗与电器设备成立专门的使用、维护、保养机构,并构建可行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各项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开展。如,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安全检查制度、设备质量控制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备件资料保管制度、值班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使每一名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都能够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防止因设备质量与安全问题而引发各种医疗事故发生;其次,医院设备科要做好计划,根据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每年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检查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防尘等是否符合要求;最后,做好医疗与电器设备日常维修记录,并要积极组织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护保养的学习培训,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2.3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巡检检查工作
一般来讲,对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巡检检查工作往往都是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这是因为,对医疗与电器设备的巡检检查与维护、保养工作往往有交叉之处且同样重要。所以,要想切实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除了拥有丰富的维修、保养经验以外,还必须要做好巡检检查工作,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产生故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电器设备所开展的巡检检查工作,主要就是对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情况等诸多内容进行的检查与校验工作。而因为从事医院后勤设备维修的技术人员相较于医院的医疗与电器设备,往往处于人员过少、工作负荷量过大的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后勤设备维修人员在检修与管理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开展巡检检查工作时,应采取抽检与电话巡检,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做好医疗与电器设备的巡检检查工作。主要可从两个方面抓起:第一,做好每日的检查工作。也就是说设备维修人员应该在下班前或者是交班前将设备的保养进行记录,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做好定期检查工作。由设备的保管人员、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共同参加定期对医疗设备、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维护措施与维修计划。
2.4为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构建健全的档案
想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离不开健全的设备档案。这是因为健全的设备档案,能够使医院在选型决策过程中更有依据,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医疗与电器设备的最佳性能。所以,应该为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构建健全的档案室,并且要经过普查,构建医疗设备、电器设备总账与科室分户账,并对其执行计算机管理,做好相应的登记、质量考核,确保账、卡与实际设备能够对号入座。同时,每一台医疗设备、电器设备的侧面都应该贴有标示牌,且标注好设备的编号以及实际使用科室的相应管理人员。针对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医疗与电器设备还应该建立专门的维修档案,对其的实际维修与保养情况进行记录,从而为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过程中提供有益的支持,也为今后设备的更新提高相应的依据。
3结语
总之,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更能够为病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环境。所以,做好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广大设备维修人员深入研究与探讨,从而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让医院的医疗与电器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丛志强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宋飞.探讨医院医疗与电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26):855.
[2]蒋元林,周耀崇,潘晓东,等.军队医院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10):127-128.
[3]于春华,于京杰,彭红.医院医疗设备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3(4):51-53.
关键词:电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对于电网企业而言,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建立新模式,财务管理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会计基础规范化彰显不足,需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管理,紧跟时展步伐。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在电网企业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电网企业发展中,重视集团化运作,强调集约化发展方向,在运营管理中,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融入其中,加速标准化建设,实现对财务工作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应用成熟和先进的软件控制系统,对运行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财务管理与运营的有效配合。
二、对电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不足的介绍
在电网企业的财务领域,具有针对性较强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内部标准,流程彰显特殊性,目的是切实提升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使得整个会计基础工作具有相应的依据,为整个电网的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但是,鉴于会计基础涉及较多的领域,难度系数较大,整个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和不足,尤其是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方面存在偏差,使得整个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中问题突出。
(一)存在原始凭证填写不规范和不完整的问题
对于原始凭证而言,主要针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形成的一种书面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对于原始凭证的不规范现象,其主要包含几个方面,首先,一些原始凭证来自外单位,发票漏盖发票专用章,或者是货物名称标注不清晰等。其次,相关出库单签章不全。再次,报销单填写不规范。第四,有些合同的范本存在不规范性,没有严格按照电网的统一文本进行业务操作,流程上缺失经法系统的审批,合同印章使用缺乏统一性,合同章与公章混合使用。第五,有些部门在进行报销的时候,相关依据文件没有提供,甚至出现调整不及时的情况。
(二)在债权清理问题上存在难度大和不及时的特征
在有些单位中,债权债务问题比较突出,金额巨大,不但总量大,单笔的金额也比较明显,存在挂账时间较长的问题,很多都达到5年,给整个账务清理工作造成阻碍。一旦发生长期不清理的情况,如果债权公司需要进行破产清算,抑或是长期没有结算,使得应付账款无法得以支付,形成债务问题的积压。另外,针对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很难形成较为一致的处理意见,一旦发生人员变动,就会忽视对旧账的处理,只顾眼前,在根本上增大了清理的难度。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使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不到位
在会计人员的队伍中,存在学历不高、能力有限、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这在根本上影响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执行缺乏力度。例如,对发票真假的识别,对业务本身真实程度、合法性等的判断,对核算手续齐全与否的考察,对会计科目选择科学性的分析,资产处理方式等。鉴于部分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缺陷,使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很难到位。
(四)内部控制形式化严重,造成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上诱发偏差
随着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的出台,电网单位更加注重内部控制建设,制定一些标准化的流程和环节,同时,推广信息化建设速度,切实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力度。对于内部控制体系而言,需要重视试点的设置,保证切实到位,提高其应用实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内部各自因素的限制,使得内部控制形式化严重。
(五)管理者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重要性的认识,忽视深度的重视
对于会计基础工作,很多管理者缺乏对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热情不足。在他们看来,会计基础工作就是简单的收支行为,管理的随意性较为严重,忽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严谨性,随意性较大,忽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很难发挥对会计工作的有力支持。在本质上将,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造成工作本身与相关国家和行业的法规相背离,出现政策性的不相符。
(六)缺乏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检查和监督
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虽然会定期进行检查,如财务专项稽查等,但是,很多是例行检查,缺乏检查的全面性,形式化严重,对检查工作到位规范化程度不关注,监督不到位,侥幸心理严重,没有发挥对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作用。
三、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一)重视财务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储备,在整体上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为了提升核算品质,在根本上需要借助财务人员的工作来实现,重视集约化管理,强化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整个财务队伍整体素质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需要不断提升。
(二)重视财务稽核工作的规范,强化财务监督智能
对于电网企业,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财务稽核组织体系和制度进行健全,培养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财务稽核人员,使得整个财务稽核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要提升财务稽核的实用水平,强化财务收支的监控,及时发现管理和控制中的不足,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对财务稽核中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要注重对财务稽核人员培训机制的完善,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财务稽核人员的监督水平。与此同时,应用联合检查等方式,促进稽核工作的开展,保证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强调规范性,保证财务报告的科学性,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提升业务部门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前的电网财务系统中,应用了诸多类型的软件,如ERP、财务信息系统、设备资产联动等,推广内控标准流程,推动财务与各业务系统的协同融合水平的大幅提升,为此,提供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意义重大。
(四)实现对财力集约化考核指标的深化,将其切实融入日常管理工作
深刻开展财力集约化管理,实现同业对标管理与财力集约化管理的有机融合,发挥对标管理的引导,通过激励和导向等工作,实现跨级基础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将指标进行全面考核,与日常工作相结合,重视内部典型的树立,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可比性。
(五)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创优工作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很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凸显出来,对于企业而言,需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创优活动,借助检查、评定以及创优,实现对管理问题的弥补,实现对财力集约化成果的有效巩固。电网企业要全力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创优工作,实现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落实,达到对基础工作创优达标验收的执行,与此同时,强化自我约束,始终注重评价标准的执行,确保执行效果,实现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升。
(六)强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实现对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
首先,要重视对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结合职责分离的原则,进行财务人员职责的明确,尤其是对于无法兼容的职务,要严格进行分离处理,使得整个财务系统的权限和职责相匹配的,提高流程与职责的匹配度,保证控制制度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可以结合需要,进行定期轮岗,使得财务工作岗位彰显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岗位说明性的合理编制,实现对岗位的动态管理,提升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要加强对授权制度的控制,结合公司实际,进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完善,明确业务类型、权限审批,实现预算的有效控制,重视调整,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要注重预算内资金使用的审批,对资金的支出进行良好的控制。
四、结束语
对于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其在整个电网企业中意义重大,鉴于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工作力度的执行,坚持不懈,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提升规范化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运营,引导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磊.如何提升电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100-101.
[2]王健.集团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180.
[3]孙伯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5:9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作为明确建筑工程施工参与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主要依据,也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参与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此外,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不仅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以及进度控制管理的依据,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能否顺利按照预期目标完成。因此,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必须明确施工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在施工合同的签订以及履行各个阶段强化控制管理,以达到工程项目建设预期目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1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1)合同文本不够完善与规范。现阶段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合同文本管理上不完善,签订的施工合同文本不够系统规范,对于合同双方的具体责任、权利以及违约后的处理措施缺乏详细的说明。甚至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签订的合同文本有失公平,对于建设单位的违约索赔等限制条款较少,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此外,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于合同文本中的风险问题认识不足,在合同文本中对于工程担保以及保险问题未给予详细的说明,因而也难以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与控制。
(2)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机构设置不全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执行管理必须依靠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来执行,如果合同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势必造成合同的审查、监管以及执行检查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制约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机构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为机构设置不全面,合同管理人员不足,岗位职责不清晰,分级管理以及相应的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造成合同管理力度不足,难以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体系。
(3)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内容系统复杂,要求合同管理人员除了必须掌握涉及到合同管理的经济、法律、财务等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建筑工程工程技术知识。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合同管理上正是缺少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教育以及项目实践锻炼,导致合同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不高,制约了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
(1)规范合同文本形式。首先合同文本的制定应当遵循《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2009版)中的相关规定,遵循公平合法、全面完备、自愿协商的原则制定合同文本,能够规范指导建筑工程承发包双方的交易行为。在具体合同内容的制定上,应该在示范文本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以及劳务分包等方面合同条款的制定,同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实际特点,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补充条款。其次,在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种类上,应该遵循构建完整的合同体系的原则,分别签订承包商与业主、承包商与分包商以及承包商与材料或机械供应商之间的合同,确保合同体系的完备齐全。第三,应该在合同文本中充分体现合同文本的实用性以及权威性,将合同文本作为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双方权利、义务协定的依据,确保合同条款得到有效执行,在合同文本制定上实现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2)完善机构设置,建立规范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以及规章制度是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的基础。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建立相应的上报制度,将工程施工期间的合同履行情况及时上报施工管理部门,以便于通过合同履行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施工各部门工作计划。其次,应该建立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沟通交底制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的与项目管理人员或者是业主单位进行沟通,使其明确合同的履行情况以便于调整工作内容,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3)构建高水平、高效率的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团队。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签约以及履行的直接操作管理者,其能力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效率,因此规范合同管理工作也必须重视对合同管理工作团队的规范化建设。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部门应该选拔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同时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相关法律以及政策的管理人员,并通过对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4)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管理。合同的履约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重点。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得到有效的履行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协调工程施工参与各方,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确保项目建设能够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定期开展合同履行评价通过动态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合同履行的最新状况,同时将履约情况与实施计划进行比较,调整施工作业计划;严格遵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对于项目建设标的、价格、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要求,并做好质保要求条款的履行管理。通过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将施工合同中的各项规定贯彻落实,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规范化管理。
(5)强化合同法律意识,做好合同索赔管理工作。为了避免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发生,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在合同签订之前,认真审核仔细推敲合同条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于涉及到违约责任划定以及违约处理等方面规定,减少合同签订之后由于条款认识因对条款的理解存在差异所造成的合同纠纷。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管理部门应该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妥善的处理各种合同变更以及合同索赔处理规定,既要确保合同的权威性与约束性,同时也要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形成规范、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体系。
结语
合同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效益。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范合同管理必须充分认识合同管理工作的动态、系统以及全过程特点,并在合同的签订以及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政策以及合同条款执行管理,确保建筑工程合同实现预期目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应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涛. 关于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的理解[J]. 科技信息. 2010(29)
[2] 连伟军,郑文峰.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关键问题的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8)
一、电子商务合同规范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传统的合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经营需要,而电子商务合同在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等方面成效显著,所以,广泛应用并且使之规范化,这是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其次,是企业规范化建设的需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所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电子商务必须规范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规范化建设保持高度一致,才不会拖后腿。
第三,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需要。有市场就有竞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刻都存在竞争,提高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加强企业电子商务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电子商务合同规范化建设的途径
(一)规范文本
一是签订有效合同。切实掌握住缔约资格、履行能力、缔约要件缺失等环节,避免在根本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如无权人订立的合同、单位内部不具备签约资格的职能部门对外订立的合同、不具有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主体订立的合同等等。二是严谨合同文字。严谨是合同的命脉,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就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愿。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三是清晰明确地表述合同条款。如果合同内容不全面、不完整,不明确,有缺陷、有漏洞、前后矛盾等,就会造成具体执行时的困难。故而要形成统一标准、达成共识,避免纠纷。同时要对其进行周密的预计和详细的规定,同时在条款里真实、明晰而准确地表述。
(二)规范制度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明确合同管理的工作流程,在管理过程中抓住“四个环节”,将合同管理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企业的实力,实现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行。二是重视合同文本分析及合同变更管理
合同文本分析着重两个部分,第一是合同的合法性。包括: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法》和其他各种法律的要求。第二是合同的完备性分析。包括合同涉及的问题是否全面、合同用词是否准确等等。三是建立电子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给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合同在签订、履行乃至终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既是现有合同的总结,又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
(三)规范流程
操作程序是执行的依据,程序科学合理,工作才会有条有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合同愿景才能够顺利实现。故而要在合同签署、合同履行、合同关闭三个环节制定详尽周密的工作流程,才可以保证在操作和执行过程中不出偏差和纰漏。
1、合同签署阶段
一是加强资信审查。首先要对合作单位进行资信调查,对重大合同可委托中介机构或律师进行,确保合同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其次要对合同主体方提供的资信资料要进行核实,向对方当地工商部门进行咨询,必须要时可亲自到对方进行调查。再次要求对方提供的资信复印件必须加盖单位公章,有法人签字,身份证复印件必须有本人签字。二是严守合同签署流程。严格按照合同签订流程进行签署,必须做到先签合同后施工。对于重要重大合同,可咨询外聘律师,力求合同条款约定严密。对于违约、争议解决、质量保证、法院管辖等重要条款要约定清晰,明确责任。规定合同会签部门必须写清会签者意见、会签日期,否则退回主办单位。
2、合同履行阶段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为防止合同签署后,束之高阁的现象,在实践过程,洪荆处采用动态管理的办法,采取定期不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一般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一个月检查一次,要求合同主办部门两周进行一次检查。二是严把结算环节。为杜绝合同履行过程中不按合同约定进度付款甚至付款随意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合同管理部门严格审查,不按合同约定结算,坚决不予签字放行。三是加强资料管理。严格执行工程资料保证金条款,工程资料不交齐,一律不予签字确认,各项资料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归档保存。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经常加强合同履行检查,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内容变动较大的,如超标的20%以上,要及时履行合同变更手续,避免合同漏洞。
3、合同关闭阶段
一是加强教育力度及时提醒。在合同关闭流程中,个别合同主办单位对合同关闭重视不够,主要是对合同关闭的意义认识不清,没有意识到合同关闭是合同管理流程控制中,最后一次弥补过失、拾遗补阙的机会,关键要加强教育,提高合同管理部门和人员的素质。二是与质量保证条款挂钩。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合同主办单位,合同关闭不及时,导致合同长期无法形成闭环管理,不利于提高合同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可以与质量保修条款挂钩,合同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合同主办部门在合同未闭时不能办理质保金结算手续。三是及时归档,加强考核。合同关闭后,要及时归档,对不能按时关闭合同的单位和负责人进行考核,将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严格奖惩兑现。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011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社区中的400例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随访模式进行干预,并以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作为门诊评估依据,对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专业知识水平、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患者的指标变化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模式管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社区随访;评估门诊;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93-02
[作者简介] 杨红杰(1980-),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全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是社区慢病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1]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糖尿病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糖尿病的防治非常依赖于治疗经验与专业知识水平,因此,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与综合医院内分泌科结合,并由社区医生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实施。为探讨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该研究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社区中的4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社区中的400例糖尿病患者,均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综合医院确诊,满足1999年WHO编制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181例男性,219例女性,患者年龄31~86岁,平均(52.3±7.6)岁,103例患者的学历超过高中,189例患者学历是高中或者是高小,108例患者学历没有超过小学3年级,患者病程1~29年,平均(16.8±2.8)年。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在干预实施前,需要专门针对研究对象进行该探究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方法等多个方面的详细说明。调查问卷[2]属于自行设计,调查内容主要针对患者对于糖尿病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
1.2.2随访记录 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血压、运动次数、身高、主食以及用药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尿微量清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进行检测,并在患者的健康档案与转诊手册[3]中进行详细记录。
1.2.3干预方案 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开展的前提下,实施健康教育与宣传活动;并在糖尿病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与社区卫生医院签订管理合同[4];制定健康档案,并定期安排患者到综合医院门诊复查,以完善治疗方案。社区随访保持1月1次的频率,针对患者运动与饮食进行干预,为患者构建健康档案与自我管理方案[5]。开办专业讲座,为患者提供一系列服务如家庭病床、转诊、咨询以及导医等,要求患者详细填写自我管理方案中的信息,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相关记录资料进行对比与研究。
1.3统计方法
①定性资料:分类整理患者的原始记录,并进行归纳总结;②定量资料:对录入员进行专业培训,以完善数据资料的录入,并通过逻辑与数据清理查找错误,保障数据资料的正确性。使用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使用χ2。
2结果
2.1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专业知识了解程度比较
对该院治疗的4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患者的遵医率比较
通过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中实施后,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干预前后患者指标变化比较
干预前后,患者的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受到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控制难度较高,大大增加了社会与患者家庭的负担。糖尿病主要是患者的代谢紊乱[6],引起的血管病变,只有严格控制住患者的糖尿病,才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该探究过程中,随机抽取4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随访模式进行干预,并以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作为门诊评估依据,对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治疗方法的了解度从原来的61.25%上升到83%;而干预前,患者的按时用药、适当运动、饮食合理分别为68%、57.5%、61%,干预后分别上升至91.75%、75.5%、79.5%。与陈燕情[7]等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 陈应军,傅汉菁.全科医生-专家团队管理社区糖尿病模式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10(2):330-331.
[2] 王豫.护理程序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4,18(9):1399-1401.
[3] 汤春红,韩昌绍,范凯建,等.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现况调查及对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的借鉴[J].中国全科医学,2014,38(19):2255-2258.
[4] 吴春香,李锐,马建红.某区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20(4):276-281.
[5] 曾庆红.对社区内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4,24(6):89-90.
[6] 吴义如.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联合家庭保健员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2):382-383.
关键词: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管理模式;合同化
近年来,随着建设领域的市场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项目管理变得急功近利,建设领域的“三重三轻”现象日益凸现,即重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管理轻项目档案管理;重档案验收前突击整理轻项目建设中对档案的过程管理;重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轻对项目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上述现象导致项目档案管理中通常采取的“源头控制”、“全过程管理”等措施因缺乏约束力而收效甚微。因此,亟须创新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模式,提升档案部门“话语权”,加大对项目档案管控力度,补上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短板”。笔者经过多年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和探索,认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项目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 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即在合同条款中明确项目档案的质量要求、管理职责、违约责任,通过履行合同条款实现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机制。笔者认为,合同化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因如下:
1.1 从法定依据分析。《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第4.2款明确规定“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协议时,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提交相应项目文件以及所提交文件的整理、归档责任”。[1]另外,由于合同是联系业主和参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合同履行的过程,项目档案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通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来实现。因此,通过强化合同管理来实现项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具有法定依据。[2]
1.2 从业务需求分析。项目档案作为项目建设的历史见证,业主和参建单位都期望进行规范化管理,便于日后查考利用。但由于一些参建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项目档案科学管理的需要,需要建设单位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而建设单位档案部门由于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在项目档案管理中事必躬亲,需要参建单位担负起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责任,双方互补性强,容易对合同中的档案管理条款达成共识。
1.3 从预期效果分析。建设项目的合同涵盖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环保、地质勘测等种类,涉及所有参建单位,覆盖所有建设环节,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每一份档案资料均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的履行实现无缝管理。不会导致无主档案或责任缺失的情况发生,有利于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和有效管理。同时,因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有效规避传统管理模式缺乏管控手段的弊端,预期效果明显。
2 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2.1 规范招标文件,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打好基础。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因多数招标文件很少涉及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导致在合同中增加档案管理条款时,遭到合同乙方的抵制。为此,经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和协调,在项目招标书中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投标方需对档案管理条款进行点对点应答,作为中标单位签订合同的依据,避免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为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2.2 固化参建单位职责,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合同作为固化签约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载体,合同约定的内容直接影响项目档案管理的效果,因此,合同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措施有力,又要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权责明晰,又要赏罚分明,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2.1 质量要求。为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合同条款应对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验收、归档工作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①项目档案载体及字迹材料要求;②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③项目档案的整理规范;④项目档案的验收内容及评分细则;⑤项目档案的归档要求。
2.2.2 管理职责。合同条款在确定参建单位的管理职责时,应总分结合,职责明晰,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项目档案管理网络,便于参建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由于监理单位负责对项目进行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在监理合同中明确并落实监理单位在项目档案工作中的监管职责,是实现对文件材料实时监控和全过程管理的关键所在。[3]具体来讲,建设单位负责前期依据性文件及竣工验收后形成的各类文件的收集和整理,勘察设计单位负责勘察设计文件的收集整理,施工单位负责竣工技术文件的收集和整理,供货单位负责设备随机资料、安装调试、软件研发、功能测试等文件的收集和整理,监理单位除负责监理文件的收集整理外,负责汇总各单位移交的归档文件,并编制移交清册。
2.2.3 违约责任。为提高参建单位对项目档案的重视程度,合同应设立档案质量保证金条款。根据投资规模,保证金的比例一般占合同额的0.5%~3%,如果验收时档案综合评定分数在90分以上(含90分),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全额退还档案质保金;如果档案评定分数在60分~90分之间(含60分),则扣除档案质量保证金的30%并要求限期整改;若档案评定分数在60分以下,则没收全部档案质保金,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聘请专业档案服务机构进行整理的经费。
2.3 强化项目法人管理义务,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的法人代表,是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核心,对整个项目档案工作负有组织、协调和指导的总体责任。除做好本身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外,还要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环保、供货等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培训、检查等,合同条款应明确项目法人的权利义务:
①审阅监理周报,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应通过监理周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②编制项目档案管理手册,将有关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编制成册,通过多种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提高项目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技能。③邀请行业主管机关档案部门或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项目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加强过程管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④组织项目档案竣工验收。根据合同条款中档案验收评分细则,对项目档案的组织管理情况、齐全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编目整理情况、安全保管情况逐项打分,确定档案验收等级。
2.4 严格落实质量保证金支付会签制度,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提供管控手段。为增强档案质量保证金的管控效果,笔者所在单位采取了质保金支付会签制度,即向参建单位支付档案质量保证金,应履行项目主管部门、财务部门、档案部门三方会签制度,只有三方全部签字同意,方可进行款项支付。[4]档案质量保证金是项目档案管理实践中摸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参建单位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参建人员的档案意识,提升档案部门在项目建设中的话语权,提升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让合同化管理模式切实取得成效,真正体现出传统管理模式不具有的法律约束力、经济管控力等优势,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3.1 加强沟通协调。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同很多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在取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建设流程的再造,例如:在项目招标书的编制中增加档案部门会审职责,在合同签订中增加档案部门会签环节,在竣工验收中强化档案部门的组织管理职责,在档案质保金支付中赋予档案部门“一票否决权”,提高档案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话语权,以增强管控手段的有效性。
3.2 完善配套制度。单纯采用合同控制建设工程档案质量,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必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项目档案业务规范,[5]在项目档案的形成、收集、积累、整理、验收、移交归档等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增加管理的合法性,做到规范、有序,为合同化管理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3.3 量化考核指标。在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中应改变“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大锅饭”考评机制,完善正向激励措施,量化考核指标。例如:将项目档案验收结果作为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加(减)分项目,90分以上增加1分,60分以下扣除1分,有利于相关人员尽职尽责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3.4 推行项目档案管理后评价。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应积极推行项目档案管理后评价制度,在竣工验收后审视各个工作环节和做法的利弊得失,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作业模式,确保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制的运行活力。同时,将项目档案管理后评价同合同争议解决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管控分歧和解决争议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逐步优化、完善合同条款,促使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日臻完善。
结论:实践证明,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档案部门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话语权,通过合同管理强化项目档案管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管控有力,为项目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参考文献:
[1]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S].
[2]刘海波.合同管理强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做法[J].中国档案,2010(9):50~51.
[3]裴岚.浅议企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J].云南档案,2008(3):25~26.
[4]李金峰.项目文档管理纳入合同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档案时空,2012(8):25~26.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近几年,国家交通施工领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关键前进机会,城市化历程突飞猛进,东北老工业地区及西部大开发变革推进策略的推行,投资制度的革新等,均给交通施工领域的进步供应了开阔的范围。在交通施工企业全面迎来广阔建筑市场机遇的同时,当下环节,施工单位往往出现如此的尴尬:比如交通施工领域竞争渐趋白炽化,中标价格渐趋走低,这一领域早已处在微利时期;并且有的施工单位依旧借助以前粗放型的监管形式,即使能够中标,最终的收益也是很少,有的甚至亏损。因此,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关于工程管理的工作尤为重要,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
1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当今公路工程管理体系的发端理应在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实现之后,在二十世纪之初渐趋兴起的进行各类运营的整体性公司及科学监管思想,给公路工程管理体系逐步进步供应了优良的基础。在1911年的时候,素有“科学监管之父”的美国学者泰罗出版了《科学监管原理》这本书,拿有效下发明确项目量当做准则来付出工人的劳动所得,且依据这当做前提,研究了很多公路工程管理方法。同一年,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逊首次构设出完整的规范化管理体制。随着数理统计学、高等数学、运筹学里面很多有效的数量措施渐趋被普遍引入当今本钱监管里面,且伴随把电脑当做主体的信息解决科技的快速推进,也大致符合了大家对本钱资料加以迅速解决的要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战略监管思想渐趋运用至公路工程管理里面,渐趋变成战略本钱思想,GarethR.Jones及CharlesW.l.Hill第三版《战略与管理》、MichaelA.Hitt等编著的第四版《战略监管—竞争与全球化》均对战略衡量及把控加以阐述,公司借助构设合理的战略监管衡量及把控体系,第一时间回馈、研究、衡量、快速回应,且另外展开人员鼓励的接连动态的历程,意图为提升公司的竞争态势。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公路工程管理的实施,更加需要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式来执行,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提升管理效率。
2实现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措施
依照施工当场的现实状况,有效计划施工场地的安排,为缩减额外开支、减少支出营造机会;依照本身的科技优势,有效彰显监管者的高涨热情,尽量拓展本钱把控的领域。在安全及质量方面。管理人员要认真根据项目科技要求及安全运作章程做事,缩减抑或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将各类损失缩减至最低状况。同时,机械监管也非常重要,要依照项目的要求,有效、恰当地挑选机械,合理彰显机械的作用;要有效地处理施工位置,从而提升机械当场的运用率,缩减机械费本钱;按时对机械进行保养,确保其有效运转,为进度快速推进打下基础。针对一定要外租的机械设施,必须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材料管理在公路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购买材料要根据“质量优、价钱低、输送短”的要求,所运材料必须精准计量,搞好验收工作,尽可能地缩减购买历程里的监管耗费。依照施工当场的进度要求,有效实施材料的运用规划,防止待料停工情况出现;领用材料要从严把控,按时进行盘点,时刻把握现实耗费及项目进度的比对信息;针对周转材料要第一时间收回、处理,运用结束第一时间清场,如此有助于周转运用及缩减租赁花销。规范化的管理还要在行政监管处着手。管理过程中要缩减监管部门,防止出现吃闲饭的,缩减不需要的工资性开支;把控项目费等各类非生产性支出的数目。用于行政办公的相关资产,必须登记运用,预防流失抑或毁坏。最后还要科学化的对财务方面进行管理,财务单位是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关键组织部门,重点是借助审核各类花费的开支,调节处理款项,构建各类协作录入,联系经理部对诸单位本钱实施状况加以审核及督查,对项目加以全面的本钱研究,且第一时间回馈至决策机构,从而便于运用合理举措处理工程成本的误差。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中,要实现对施工场地监管加以优化,强化施工场地安全监管。针对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而言,场地监管属于他进行生产运营行为的根基。与之同步,它也属于单位全面监管行为里最关键的组合内容。自某一角度来考虑,场地监管优化状况,显示了单位的监管能力,也属于施工单位生产运营构建的整体体现。所以施工单位理应在内严抓场地,在外紧盯市场,借助市场推动场地,依托场地确保市场,且在这一前提下,逐步优化场地监管。优化场地监管一定要根据经济利益要求、恰当有效要求及准则化合理化要求。唯有如此,才可以自本质上提升施工场地的生产质量及工作实效,从而获得监管效益,进一步构建起某一合理而正规的场地作业环境,最后实现科学化的公路工程管理。而强化施工场地安全监管,即工程部确立安全带来效益的思想,有效避免并防止或许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则是对安全情况频发地段进行监控,缩减或防止出现安全问题;要从严实施奖罚措施,让所有职员时刻具有安全思想,自根源上除掉不安全的相关因素。
3结束语
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是当前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从财务、安全、施工、材料等多个方面展开针对性的管理,结合施工环境与经济条件,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控制成本,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注意强化施工历程里的合同监管,搞好合同监管的守及攻,构建科技档案,对合同实施现状加以动态研究,依照研究情况运用合理科学的举措。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电所;电力营销;问题;策略
供电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生产、传输电能产品的主要场所。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供电所也要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供电所市场营销是扩大供电所营销范围,惠及更多人群的重要过程。在当前形势下,人民对供电所的服务质量、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由于人们对电力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供电所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用户。在新时期供电所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对电能产品营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以提高供电所营销服务水平。
一、供电所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电所隶属于服务型行业,是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电能产品的主要场所,电能又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在新时期,供电所不断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服务水平进行提升,对整个营销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当前供电所营销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营销服务水平低。在传统的供电所管理过程中,对电力营销流程的管理不够高效及时,在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注重检查、审批、审核等工作,导致供电所发展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出现浪费,而且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企业的服务水平较低。例如某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流程改造之前,其流程是首先让电力客户填写相关的申请表,然后让供电所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按照具体的流程对各项业务进行办理,然后再将办理的业务提交给上级部门检查,等到检查合格之后供电所再与客户签订用电合同、办理相关手续,然后企业要安排技术人员到指定地点安装计量组装表,并且进行通电,将用户的资料计入系统中,便于进行后续管理。第二,营销人员水平不高。供电所职工人员的家庭环境、学历、工作经验、技能手段等直接影响了营销服务水平,由于供电营销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部门成员的相互合作,但是由于供电所成员的结构比较复杂,有的职工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对营销管理水平产生影响。第三,缺乏竞争意识。电力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电力行业在我国一直处于垄断地位,长期安逸的环境使得供电企业缺乏了足够的竞争意识,在营销理念、营销手段上没有及时创新,供电企业从业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也比较薄弱,不利于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供电所市场营销规范化管理策略
由于电能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十分大,所以要保障电力输送的稳定以及安全,避免出现用电安全事故。做好营销管理是现代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任务,供电所人员必须要转变市场和营销管理的观念,供电所要积极加强对所有职工的培养和教育,创新营销手段,提高企业营销服务水平。
(一)增加客户对电力的了解,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电力商品是一种单向输出的商品,人们对电力产品的认知还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使用上,而且人们对发电、供电、维修服务等过程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很容易导致供电所与客户之间的矛盾。对此,供电所应该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通过丰富的宣传方式、生动的图画以及简单易懂的讲解,吸引客户进行学习,对电力产品有更多了解,拉近供电所与客户的关系,培养与客户的感情。
(二)建立营销技术服务管理系统
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在供电所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完善的营销技术管理系统,将责权利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供电所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应该要相互协调工作,推广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三)提高工作效率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应该要对电力营销过程中的一些业务进行整合,使得一些业务可以同时执行,有效地缩短业务执行的时间,提高电力营销流程管理效率。例如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业扩流程工作人员和施工单位可以同时到现场进行勘察,两个部门都可以对勘察数据进行共享,从而减少分别勘察带来的时间和成本浪费,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新营销管理机制
在供电所营销过程中,应该要不断规范营销管理机制,为市场营销做好保障。第一,建立完整的营销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将电力营销经营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水平,用经济化手段促进营销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第二,规范电力管理,对电费、电价、维修费用等进行规范,让员工在进行营销管理的时候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服务。第三,加强内外部监督管理,健全投诉机制。为了提高营销水平,及时对电力营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应该要不断完善内外监督机制,开通客户投诉渠道,对于客户投诉的问题、投诉的事件要及时处理,并且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作出调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是供电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在供电所营销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营销理念的改变,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怀栋.供电所规范化营销管理的几点体会[J].电子制作,2013(17)
【关键词】 高校; 收费; 规范化管理
一、加强高校收费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
1999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1 071所,在校生413.4万人,校均
3 860人。2009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高校2 305所,在校生2 144.7万人,校均9 305人。对比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扩大了2.15倍,在校学生数扩大了5.19倍,校均人数扩大了2.42倍。我国的高等学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飞跃。而要维持并发展,需要巨大的教育投入,在这样的背景下,非义务教育收费成了我国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非义务教育收费增加的要求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后来,教育部又总结为“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九个渠道,其中非义务教育收费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根据200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见表1)分析可知,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总投入由1999年708.7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 210.24亿元,扩大了5.94倍,学杂费收入由1999年的120.7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 418.13亿元,扩大了11.74倍,学杂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由1999年的17.04%上升到2008年的33.68%,学杂费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学杂费收入对高校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加强收费规范化管理,确保学杂费的及时足额到账,对保障高校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收费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规范收费是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收费工作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满足高校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目前高校收费工作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1.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
目前部分高校还存在未能严格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与备案制度,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一些学校依法收费观念淡薄,将本该由学校支付的费用转嫁给学生,如录取费、证书费等;不经价格主管部门的许可而以代办费名义的收费或违背自愿原则强制收费等。按照规定,高校收费未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或省级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无权设立收费项目及提高收费标准。但是,部分高校还存在未经审批,就立项收费或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问题。这些做法加大了学生及其家庭的负担,违反收费政策,扰乱经济秩序,同时也损害了高校的社会形象。
2.收费管理体制不健全,收费管理力度较薄弱
高校收费管理体制一般包括:设立收费管理组织机构,配置收费管理人员,制定收费管理制度、方法与流程等。当前,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收费变为常规性的工作,收费工作量大、面广、时间跨度长。这就需要有一套健全的收费管理体制,但现在部分高校财务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收费科室,对收费、票据等实行专门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对完备的收费管理制度、办法、流程等,造成收费管理力度相对较薄弱的局面。
3.票据使用混乱
有的高校在进行收费时,不按规定使用票据,财政票据、校内收据、税务发票等票据使用混乱,有的高校甚至自行从社会上购买非法票据或非法印制票据使用,逃避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这就造成高校收入的流失、小金库等现象的出现。在收费过程中,票据的使用混乱,成为隐藏、截留和转移学校收入的源头。
4.学生缴费观念不强,欠费现象严重
高校收费工作中,学费已成为最主要的收费项目,并且已经成为高校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经费来源,有的高校学费收入已占经费总数的80%以上,而学生欠费现象严重是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难题,影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高校学生欠费的原因,一方面是特困生数量增加,无力缴付费用;另一方面是有些学生缴费意识不强,加之不交学费未及时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故意拖延交费。
(四)高校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全面真实了解高校收入状况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已逐步进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时代,高校及外部利益相关者要全面真实了解高校的经济活动情况,对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执行的是1998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只对实际收到的学杂费进行账务处理、报表反映,对应收总额和欠费金额不予账务处理和报表反映,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高校的收入情况,管理漏洞大。很显然,该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高校发展的需要。
2009年财政部拟定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即将执行。新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变化是会计核算基础引用了权责发生制,对学费收入,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很多学者都建议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对学杂费予以确认,通过扩大“应收账款”科目核算范围、增加“应收学费”科目等方法实现对学杂费收入的全面真实核算与报表反映,提高对学杂费的管理水平,满足高校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全面真实了解高校收入状况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将对收费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收费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否则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高校收费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收费管理体制,创建良好的财务环境
收费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学生、学院、学校等多方利益,社会影响大。做好收费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收费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收费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收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按照收费许可和备案制度进行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规范票据管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杜绝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私设小金库等乱收费行为的发生。各高校要制定收费管理制度和收费流程,做好收费政策的宣传工作,创建良好的财务环境,让全校的师生员工自觉遵守,保证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收费行为
高校纪检、监察、审计、财务部门应对校内收费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有超标准收费、自设收费项目及扩大范围收费的,对向师生收费不开具票据或不使用合法票据的以及所收费用不及时上缴、私设“小金库”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严肃查处。此外,还要增强广大师生对收费工作的监督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检举揭发乱收费行为,使各种违法收费行为得到及时制止与查处。对屡禁不止、持续进行乱收费的单位及个人要坚决从重从严处理。
(三)积极拓宽收入渠道,实现良性循环
收入的增加,对高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要加大对高校的投入,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办学收入、扩大捐赠收入、积极加强银校等各方合作等,积极拓宽收入渠道,增加收入,缓解经费不足对高校发展的制约。当资金有了保障,高校也会更加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不必冒险进行乱收费,从而实现高校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部门沟通合作,提高综合信息化管理水平,重视流程控制
做好收费工作离不开教务、学工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录取人数、专业、学籍的变动、住宿、催费、清费等信息与工作都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与配合。加强沟通合作,协调好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规范业务操作、简化流程,是做好收费工作的前提保证。
高校可以通过开发涵盖收费、招生、学籍、清费、毕业证书的发放、住宿等部门相关收费职能的网络综合收费管理系统的建设,达到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内部控制水平、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实现各职能部门间的监督与制约、提高效益、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综合收费管理系统的建设还要考虑与财务账务系统的衔接,要满足财务核算对收费数据的要求。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强和银行的合作,简化交费手续,方便学生交费。
(五)规范高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
高校为在校学生提供由学生自愿选择的服务并收取相应的服务性收费,高校向校外人员或单位提供服务的,也可收取相应的服务性费用。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自愿和非营利性原则,即时发生即时收取,不得与学费合并统一收取,严禁强制服务或只收费不服务。为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在自愿的前提下,高校可以为提供服务的单位代收代付相关费用。高校不得强行统一收取代收费,也不得在学生缴纳学费时合并收取,并应及时据实结算、多退少补,不得在代办收费中加收任何费用。如高校学生公寓内床上用品和日用品等由学生自主采购,不得强行统一配备。
(六)重点部门,重点控制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教育需求的增加,目前高校的继续教育市场非常红火,从成人教育、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MPA、MBA到各类培训班等各种层次,应有尽有,而且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许多高校仅成教学历教育在籍学生就达一万多人,各类硕士层面的高端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这些办学形式不仅规模大,而且常常以合作办学的形式存在,经济往来量大复杂,办学周期长短不一,方式灵活,不易管理。若管理不当,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很大的风险。高校可通过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强化预算、实行学校财务统一领导下的会计委派制、提高内控水平等手段加强对相关部门的重点管理和控制,加强监督,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七)重视对欠费的管理工作
目前,高校的欠费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武汉某高校的校园网上公布该校2008年学生欠费合计达2 700余万元,其中已毕业学生2 399人欠款
1 487余万元,在校生4 005人欠款
1 216余万元,数额之庞大,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发展。
欠费分恶意欠费和非恶意欠费。恶意欠费是指有交费能力,却故意拖欠不交的行为。非恶意欠费是指缺乏交费能力,而无法交费的行为。
我国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向受教育者收取学杂费,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及其家庭承担部分教育成本,体现了谁收益谁负担的公平原则。尤其依照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国家无法承担对高等教育的全部投入,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必需的。高校首先要做好收费的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及社会对交纳学杂费的思想认识水平。建立催费制度,尽力杜绝恶意欠费的发生。在恶意欠费情况严重的高校可在建立催费制度的同时,对收费工作完成好的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建立奖励制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资金的到位率,保证高校的发展。对贫困学生,要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减等配套措施,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故意拖欠、通知后恶意不交费的学生和服务对象应当按照合作合同或校内规章制度实施催缴或一定的处罚措施,以警示其违规行为。
【参考文献】
[1] 2000―2010中国统计年鉴[EB/OL].
http://stats.省略/tjsj/ndsj.
[2] 王守军.我国高等学校收费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
[3] 李雄平.高等学校收入的分类及规范化管理[J].会计之友,2010(10).
[4] 刘经纬.财政资金收支制度改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