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生物呼吸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呼吸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呼吸知识点

第1篇: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

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已普遍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且对某些知识已经相当熟练。熟则生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平铺直叙地教授或学生自主翻阅教材、记笔记的旧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在高三的复习课中创设情景导入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初始,就置身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思维得以充分激发,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温故”、“知新”、“提高”的复习效果。

例如,复习“细胞呼吸”中知识点细胞呼吸的类型时,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人类酿酒情景图片,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酿酒过程,引导发现在酒缸中糯米与酒曲混合后,敞开一小段时间后才密封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原因并写出细胞呼吸类型的化学方程式,而后构建探究问题情景:“根据酵母菌的呼吸类型,采用如下两个实验装置。

(1)请据图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应结论(气体溶于水忽略不计)。(用表格形式表达)

(2)在上述这个装置中,若把酵母菌改为乳酸菌,液滴移动有何变化?

通过这样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大约10分钟学生就可能初步解决本节的相关问题(细胞呼吸的类型),教师再进一步总结就可以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印象深刻,复习效果好。

二、强化知识系统,实现知识点重组和联系

高三复习课由于授课时及教学进度的限制,有时课堂容量非常大,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全面回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课堂效率也不高。复习课中可以通过设置图形、图解、图表,把相关知识纵横联系与比较,实现零散知识的集约化、系统化,加深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实现各知识点的重组。同时复习时要引领学生注重章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以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例如,对“细胞呼吸”中的细胞呼吸过程分析复习时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产物的不同,来“填一填”下面的图解。

接着组织学生以细胞呼吸的图解,进行“比一比”教学活动。学生讨论归纳并列表:需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比较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比较。课堂上随机请学生展示,结合这些表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对“细胞呼吸”中的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知识点复习,设置关系图,开展“连一连”教学活动,学生边连接边讲解(下图是学生连接关系图)。

在“细胞呼吸”一节中的细胞呼吸过程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环境因素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点容量大,又是本节的重难点知识。通过巧设示意图,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图解,并能通过图形、图解、图表把相关知识纵横联系与比较,实现知识点的再重组和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大大提高了复习的课堂效率。

三、精选例题,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让学生摆脱题海,提高复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选好习题,典型例题分析是非常有效的。典型例题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体现在信息给予方式、命题技巧、解题思路及潜在的演变方式等方面能够代表一种或一类题的解题思维特征。这种特征,对解决类似的习题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细胞呼吸”复习中选用的一道典型例题(改编):“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呼吸时测得CO2释放量及O2吸收量的变化如图(1):

图(1)

图(2)

请在一个坐标系中画出三条曲线:

1)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

2)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

3)厌氧呼吸CO2释放量曲线

学生自主作图并展示,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展示图(2)并在图标上A、B、C、D各点,提出问题:“图中A、B、C、D各点表示什么?水果的保鲜和贮藏应在图中哪一点?”这样的例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打通知识点,自我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提高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那么对于细胞呼吸相关试题学生都会迎刃而解。因此,教师不要盲目地让学生做很多试题,也不要盲目地讲评很多试题。关键是选好试题,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真正达到知识的迁移应用。这样做才能提高效率。

四、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关联在一起很容易被遗忘,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在记忆中是短寿的。所以复习课要设法调动学生来主动梳理,科学构建,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例如对“细胞呼吸”一节的知识,可引导学生采用图示、列表等综合归纳的方法将零散知识汇编为知识框架,最终形成本节的知识框架图(图3)。

图(3)

第2篇: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2-023-01

一、在课前要充分备课,给学生预留预习任务

不打无准备之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带着目的去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这样才不至于使得教学变得杂乱无章,甚至出现教师难以应对的现象。

首先,教师在备课前要读熟读透教材,全面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其次教师需要以教学大纲为辅助,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找出教学的难点,最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基础情况为基准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制作相应的导学案。这样才能让教学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一中“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为“了解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掌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简述化能合成作用。”教学的重点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学难点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给学生预留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在课堂上多进行提问,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应当多提问,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避免学生上课开小差走神等现象的发生。课堂上多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培养学生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堂问题的对象是学生,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以学生的基础情况为依据,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把握问题的难度,防止问题过易或过难。在高中生物课堂问题的设计时,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为目的,采取梯度设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去设计问题。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中“细胞增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梯度设置问题“什么是细胞周期?包括几个阶段?”“在分裂间期,细胞内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意义?”“高等植物分裂期,细胞内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什么异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有丝分裂的知识点,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改下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存在各种不足之处,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效率的提高。因而要加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生物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生活中的许多点点滴滴都与生物有着一定的联系。许多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往往是一味的去灌输知识,让学生去简单的记忆教材中的知识点,这样会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学更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设计相应的情境,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融于情境中,这样不但能够使生物课堂变得活跃富有生气,还有利于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细胞的癌变”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导入问题“教师:我们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使老师联想到人的寿命,人类有没有食物链上的天敌?却有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疾病。出示有关近年来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数据,请学生观察并回答,在2002年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什么?学生:癌症。教师:导入:癌是什么?癌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问:什么是癌? 学生进行讨论回答。”

四、及时地进行课堂反馈,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及时进行课堂反馈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环节之一。要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就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反馈。及时地进行课堂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掌握较差的部分进行相应的强化教学。课堂反馈的形式有多种,教师可以以布置随堂作业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还可以以让学生填写课堂反馈表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教师在布置随堂作业时应当与该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该节课的重点难点紧密结合,多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水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什么?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与线粒体的什么结构有关?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2870KJ能量,其中储存于AIP中1161 KJ,其余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是多大?”“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产生的化合物是什么?”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当堂所学的知识点加强巩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丁丽娟.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陕西教育(教

学版)》,2012年03期.

[2] 孙淑静.新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学生数理

化(学研版)》,2012年02期.

第3篇: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微课堂 设计应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将所要教授的内容通过微视频方式播放给学生,不仅能直观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实验技巧及各种生物演化过程,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实现高效教学。

一、积极遵循微课程设计原则是关键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课程的教学价值,以及更有效地实现生物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程的时候要积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习水平,遵循微课程设计原则,多角度出发,力求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微课程。那么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呢?首先,短时课程原则。就微课程而言,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微”,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微课程的应用能切实将传统生物教学时间和内容浓缩,少了花哨的教学设计,更清晰地将知识点显现出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高中生较小学生而言,自控力、注意力都要更强一些,却无法完全保证在45分钟的课堂内保持精神集中而不分神,因此,需要教师人为控制教学时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点,不仅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还能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现教学效率提升。其次,内容单一原则。从学生认知特点来看,每次学习少量而单一的知识有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同时可以清楚地知道,微课程的优势是“微”,正是这一优势限制了生物教学内容。由此种种可见,在微课程教学时,教师要积极遵循内容单一原则,即一个微课程只讲授一个相关知识点,即使某些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也不要将其放在一个微课程中,以避免欲速则不达。最后,趣味性原则。打破课程中只有文字、符号的枯燥教课方式,积极在微课程中引入动画、图片和风趣幽默的语言等,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进而实现教学效率提升。

二、合理开展微课程制作过程是保障

良好的微课程制作过程是提升生物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微课程教学价值的必要措施。首先,对课程进行分析。即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微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哪些?知识点应如何分布和设计?如何借助微课程达成教学预设?等等,从而合理选出课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的是课题教学一定要细化,最好10分钟以内讲清一个知识点,以突出重点。其次,微课程设计。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学习指导时要以选题为依据,并制定一份相应的课程导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式。根据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来看,微课程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生物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录制方式,具体录制方式有:教师讲课式、PPT播放式、课件讲解式等。教案的编写与普通教学方案有所不同,微课程的课堂教学教案主要体现的是教师讲解过程,即力求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详略有度的生物知识。然后,收集材料与视频制作。对于前者,教师要结合微课程特点,并多选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元素,以增强微课程的生动性。对于后者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原创和利用已有课件进行改造。最后,微课程录制。在录制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光线选择,如果需要用到屏幕录制软件,则要注意对麦克风的使用,以保证录制声音的清晰度。在录制讲解时,教师还要注意看镜头,确保与摄像头进行眼神交流。

三、科学应用微课程生物教学是根本

高中生物包括各种各拥闹识结构、知识类型及或详细或抽象的知识点,而且随着学生所上年级增加,知识点难度随之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感到困难,进而降低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为此,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充分利用微课程,合理加入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从而达到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目的。如“细胞的呼吸”这一课,教师主要讲解的内容就是柠檬酸的循环过程,因为这一过程经历变化的环节较多,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以动画方式,将柠檬酸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融入新课之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微课程,让学生看完本节课讲述的知识内容,然后提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并让学生试着想一下细胞是怎样呼吸的,以此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光看课本,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的,这时,教师就要再次播放有氧呼吸中的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过程内容的微视频,如果学生还无法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补充讲解,直到学生将这一知识点完全理解内化。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考能力,同时它的出现切实帮助教师管理课堂和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总而言之,对生物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程模型设计,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的微课程,教师还要认真分析和探究,只有这样,高中生物教学水平才会有实质性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34-01

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生物知识,基于此,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过渡较为平缓。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依据新的大纲要求,调整教学方法和途径,积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研究合适的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因此,广大生物教师应积极研究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高学生兴趣,引导独立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过去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注重书本知识的直接讲解,通常是把知识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同时为了赶进度,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较难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普遍失去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影响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启发式教学遵循新课标精神,要求高中生物课堂分清教学活动的主次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的理解和观点把握。积极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对生物知识和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会的表现。高中生物知识点琐碎复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将每个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忽略了给学生时间让其独立思考,结果出现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题,但老师一讲解就能恍然大悟”的现象。有些教师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学生本身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殊不知,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这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学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呼吸作用”时,生物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琢磨,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点。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运用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生物毕竟是一门理科类的科目,难免会有一些专业术语让人难以理解。如果生物教师一直使用呆板、沉闷、机械的语言为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会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高中生物课程时间紧,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生物知识,生物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生物教师要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将不易理解的生物知识,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生物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编一些生物知识口诀,以方便学生记忆。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中,有一节是“细胞的增值”,讲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生物教师就可以编成口诀,如“两消两现一散乱(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丝牵点排赤道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点裂丝牵向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变成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两消两现新壁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新的细胞壁出现)”。这样一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就能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些口诀的点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三、构建实物模型,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生物关于概念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较为烦琐,知识点或者生物实验较为抽象。如果仅仅以生物教师口头教学的方法为主,那么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生物新知识。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生物教学要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启发式教学效率。例如,教授必修一“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性模型时,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生物膜模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磷脂双分子层”,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膜的结构,更加了解糖蛋白和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上的分布。在学习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时,学生很难想象沃森和克里克创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这时,生物教师可以利用曲别针、泡沫塑料、纸片、牙签、橡皮泥等常用物品,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这样,就能让学生透彻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提高生物课程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生物课程作为高中理科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高考成绩的提升意义较大。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师的新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引入启发式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兴趣、引导独立思考,运用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实物模型、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邹小红.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2014(15).

[2]孙艳娟.巧用多种启发教学法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苑教育,2013(03).

第5篇: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1.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知识。

2.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

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和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

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3.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4.正确的学习方法

类比法。生物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等。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从实验中观察认识问题的方法。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应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中去,培养自己勤动手、勤思考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要善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6篇: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学校目前正在进行“目标教学”教学模式课的改革,把目标教学划分为“定标—示标—施标—测标—归标—固标”六步来操作。

1. 定标

此过程在课前进行,其目的是确定目标,编写导学案。确定学习目标(目标的建构)要综合考虑:①国家课程标准、省教学要求、省考试说明;②学生的实际;③教材内容;④知识点;⑤能力点;⑥重点、难点、易错点;⑦考点、考题;⑧情感、态度、价值观。

2. 示标

此过程是课中最初展示,其目的是展示目标,导航教学。课始于目标展示,应用目标导航学习过程。目标可以集中展示,也可以分散呈现。

3. 施标

课堂中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其目的是围绕目标组织活动。师生的活动都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师的活动时间不得超过2/3,同学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3。

4. 测标

设计问题,检测目标。检测目标要经过检测、反馈、矫正三个环节,检测形式可分为:①提问检测。通过启发提问,同学回答、反馈,及时矫正学习中的问题;②读、议检测。让同学读书、议论、反馈学习信息,及时矫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③书面练习检测。教师巡视,或学生上黑板练习,反馈学习信息,及时矫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④反馈检测。通过操作实践、游戏表演,反馈学习信息,及时矫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检测学习目标,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能及时矫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目标达成度。

5. 归标

反思过程,回归目标,即知识小结。小结应做到:①对照目标,抓住目标达成度小结(目标结构);②抓住知识点和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考点、考题小结;③抓住知识规律小结(知识结构);④抓住学习方法小结(方法结构);⑤抓住思想教育点小结;⑥抓住能力点小结;⑦小结的语言必须简短、精练、准确。

6. 固标

设计练习,巩固目标。巩固练习应做到:①围绕目标设计问题检测;②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考点、考题设计问题;③注重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④兼顾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六标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及评析

1. “六标教学法” 应用案例

最近听了我校高一年级毛老师的一节《细胞呼吸》(苏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现将这节课的过程简单实录如下。

(1)展示学习目标(示标):教师进入课堂的首要任务是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首先了解本节课的任务。毛老师给出的本节课的知识学习目标是:①说明细胞呼吸的本质和过程;②说出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这两个目标是课前备课组根据教学内容及江苏省新课程教学要求共同讨论后确定的(课前的这项工作叫做定标)。

(2)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施标):这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这个过程毛老师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的。

【教学环节一】有氧呼吸的本质和过程

多媒体展示:

阅读课本第71页,思考下列问题(围绕有氧呼吸的本质及过程设置的问题):

A. 复习线粒体各结构的名称,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哪些结构中?其功能是什么?

B.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什么?说出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反应场所及释放能量情况。

C. 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并用箭头标出各反应物中O元素的去向?总反应式中的能量能否改成ATP,为什么?

D. 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选派代表依次回答多媒体展示的问题,有不足之处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加以补充。

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同学们回答的问题,对上述4个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分析、延伸、拓展等。教师总结结束后,又提出了几个问题(测标):

a. O2是第几阶段参与反应的?

b. 水是第几阶段参与反应的?生成水又是哪个阶段?

c. 生成物H2O中的O来自C6H12O6还是O2?

d. 反应条件中的酶是一种酶还是多种酶?

e. 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多少能量?能量的去向如何?哪个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练习巩固(固标):通过学案上的针对性习题加以巩固。由于学科要求,生物学科的所有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堂内完成,课后不得布置作业,因此学案上的习题也必须在课堂内解决。毛老师对学案上针对练习的处理是采用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由小组组长召集小组内讨论,由某一小组报答案,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最后老师再公布答案的方式。

【教学环节二】无氧呼吸的本质和过程

思考问题:

A. 刘翔在训练时常会在第二天早上肌肉发酸,为什么?

B. 苹果贮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散发出来?

多媒体展示:

阅读课本第72~73页,思考下列问题:

A. 说出无氧呼吸过程两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反应场所及释放能量情况。

B. 写出无氧呼吸2个总反应式,并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哪些生物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哪些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 总结无氧呼吸的概念。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选派代表依次回答多媒体展示的问题,有不足之处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加以补充。

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同学们回答的问题,对上述3个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分析、延伸、拓展等。

老师总结完相关知识后,提出一个讨论问题(测标):

为什么有的生物无氧呼吸产生C2H5OH 和CO2,而有的生物无氧呼吸产生C3H6O3呢?

学生回答:细胞内酶的类型不同。

练习巩固(固标):形式同上。

【教学环节三】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多媒体展示(需要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比较。

教师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选派代表依次回答多媒体展示的问题,有不足之处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加以补充。

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同学们回答的内容,将表格内容展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延伸、拓展等。

练习巩固(固标):形式同上。

【教学环节四】教师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归标)

2. 对本节课的评析与反思

(1)学习目标的制定是教师备课的关键内容,目标是方向,学习目标就是老师自己要知道,通过这节课的教,我们准备让学生了解什么,了解到什么样程度。目标制定不正确或不准确,我们的教学目的性就不强或有偏差,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定标是教学的关键。毛老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是准确的。

(2)示标过程就是展示学习目标的过程,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知道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哪些,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目标可以集中展示,也可以分散呈现。本节课采用的是集中展示、分步实施的方式。

(3)施标过程是课堂的主体内容,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4)本节课的测标形式应该说是多样的,有提问检测、书面练习检测和反馈检测等形式。通过不同形式的测标使得课堂形式丰富多样,学生不容易疲劳。这样检测学习目标,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能及时矫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目标达成度。

第7篇: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减肥经历:无论当初的决心多么坚决,最终还是会屈服于美食的诱惑?据英国媒体报道,牛津大学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最新研究证实,一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能通过促进食欲使我们发胖。换言之,正是因为人体内携带这种“贪吃基因”,使得人们的节食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种名为FTO的等位基因最早发现于2007年,它定位在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上,有分别来自父母的各一个副本。调查显示,多达14%的英国人两个FTO基因副本均出现变异。跟没有变异副本的人相比,他们的肥胖风险增加了70%,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0%。有49%的英国人携带一个FTO基因变异副本,他们患肥胖的可能性跟正常人相比要多30%,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则多了25%。科研人员认为,FTO是一种与肥胖有关的最普遍的基因。

据英国医学会研究理事罗杰・考克斯介绍,这一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仅仅锻炼或节食来对付肥胖并不奏效。科研人员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者其它方法“关闭”这种基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减肥反弹问题。

手机影响心理健康

“喂,喂,你说什么?信号不好,听不见!”类似的场景无论在电视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常见。研究发现,手机对现代人的影响超过钱包,手机丢了,大多数人不到一小时就会发现,而钱包丢了,可能一两天才会发现。日前,某杂志撰文指出,手机不仅拿在手里,也可能“长”在心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少人老是听到手机在响,掏出手机看,却并没有来电或短信。这是一种“手机幻听症”,在高级白领、媒体人员以及销售业务人员中很常见。长时间的幻听,会使人过度紧张,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症状较轻者,不妨养成睡觉前关机的习惯,用健康的方式使用手机,更好地缓解压力。情况严重者,则应该考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早睡早起 有助成功戒烟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比“百灵鸟”(喜欢早起的人)更容易吸烟上瘾,而且戒烟难度更大。

研究人员对23000多对双胞胎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夜猫子”成为瘾君子的可能性比“百灵鸟”更大,吸烟上瘾后戒烟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产生尼古丁依赖症。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可能是,由于尼古丁会让吸烟者在夜晚保持清醒状态,因此“夜猫子”更可能用吸烟来提神。另一种可能是,“夜猫子”更可能去酒吧和餐馆等吸烟环境,这也增加了他们吸烟上瘾和戒烟难的可能性。另外,“夜猫子”寻求上瘾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其大脑中的多巴胺和类鸦片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夜猫子”要想彻底戒烟,最好改变“睡眠模式”,严格早睡早起,这必然会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

电脑族常吃黄花菜可预防电脑脸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而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

国外儿科医生新近发现,人的笑容与铁质有关联。研究资料显示,凡是面带微笑、眼球灵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婴儿,其体内的铁贮存多数正常;相反,面孔严肃、呆板,或1小时内仅发笑1~2次的宝宝,血中铁含量可能不足。因此,要把缺少笑容作为体内缺铁的一个早期警报。

人们都知道菠菜富含铁,其实,黄花菜中所含的铁是菠菜的几十倍。古人曾给黄花菜(金针菜)起名叫忘忧、疗愁,这足以说明黄花菜的功效。在我国的徐州,有道传统名菜“软炸黄花菜”,用黄花菜做主料,因外以鸡蛋糊裹炸,食之软嫩而得名,最适合“电脑族”们吃。

秋天出生的孩子更易食物过敏

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秋天出生的孩子发生食物过敏危险更大。

芬兰奥卢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出生于芬兰东南部的近6000名儿童。研究发现,在母亲子宫内11周时正值4~5月份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几率为11%。而母亲怀孕11周时候正好是12月或1月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发病率只有6%。

研究人员对研究期间花粉水平进行分析发现,4~5月份正是桦树和赤杨花粉的高峰期。早期研究已发现,孕期接触花粉会增加孩子食物过敏危险。研究人员发现, 4~5月份母亲妊娠11周的时候接触花粉最多,孩子发生牛奶和鸡蛋过敏的危险,比母亲妊娠11周时为12月到1月的孩子高3倍。

减慢呼吸有助缓解疼痛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慢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感。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两组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研究,其中一组为受到慢性疼痛困扰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另一组为健康女性作为对照。

实验过程中,这些女性在呼吸正常和呼吸速度减半状态下,其手掌分别受到适度的热脉冲的冲击。每一次热脉冲之后,研究人员都会记录下她们报告的掌部疼痛感程度以及情绪的变化等参数。结果发现,对于健康女性来说,当减慢呼吸时,她们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也随之降低。而对于患病一组的女性来说,整体上的作用不很明显,但那些情绪相对乐观的患者,也能借助减慢呼吸缓解其疼痛感。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解释为何瑜珈等一些活动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烤肉酱汁能减少致癌物质

肉类在烤、煎、炸等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蓄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腌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发现腌过的肉高温烧烤后,所含杂环胺比未经腌制的低40%以上。经过对多种调料的测试发现,用孜然、咖喱、迷迭香腌过的肉,高温烹调后产生的致癌物最少。这是因为,烤肉酱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热的时候首先吸收热量,可以保护中间的肉块不会骤然受到高温,从而减少了致癌物质产生的机会。另外,烤肉酱中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是阻碍致癌物质产生的原因。这些食品配料本身均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也有益于预防高温加热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建议在烧烤、煎炸肉类前,放些调料腌半小时,不仅味道好,还可减少致癌物产生。

“边吃边K”有伤胃健康

第8篇: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在生物学科复习中,对于遇到相近知识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归纳相近知识点,通过展开联想,找出知识点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对易混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比如:对于食物链与食物网、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导管与筛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消化与吸收、动脉与静脉、近视与远视、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反射与反射弧等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让他们自主复习,并设计相对应的复习巩固题,让他们自主练习。这样自主归纳复习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为基础较差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落实和达成复习目标。

二、通过对知识点整合 采用图表归类复习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类复习,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准确把握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复习质量。“图表”复习具有形象直观,变复杂为简明特点,通过填充表格,小组交流形式把握类别,明确其特点,既节省时间,又增强实效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比满堂灌的效果有明显优势。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表格形式进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穿插巩固。

通过“表格”整合,形成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在对比复习中强化了易错点和易混点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对知识点的整合采用识图对比复习

采用识图对比复习,将知识体系相近的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真体会、准确理解,这样更加完整,深刻形成知识体系。这符合复习课中的认知发展规律,将直观地观察到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最终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例如:对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可以通过下图直观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

通过以上识图对比复习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同点:植物、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植物特有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学生会记忆深刻,理解更加准确。

再如:青霉和曲霉的区别:

通过以上识图对比复习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同点: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不同点:青霉:颜色:青绿色。菌丝:呈扫帚状,曲霉:颜色:黄、黑、褐或绿色。学生对照图形,加以理解和区分,提高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利用整合手段进行实验复习

对于生物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复习课中,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总结与归纳,能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当然,实验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对于简单易于操作的实验,可以进行整合,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做几个不同类型的实验,然后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生物实验复习,将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可以恢复学生对以往实验课的回忆,又可以让学生在另一种学习氛围中对以往知识进行复习。例如:将《观察植物细胞》《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实验,将实验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然后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这也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有效手段。

第9篇:生物呼吸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生物;细胞知识模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73-03

一、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是一种能有效地组织和表达知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工具。它最早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Novak与Gowin提出,并在1984年出版的《Learning How to Learn》一书中正式提出定义,他们认为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清晰形象地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图解。目前,概念图作为科学课程中概念教与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是盛行于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国家的一种教学形式,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使用概念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过程以及知识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学习,建构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概念图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整理知识要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有效地减少遗忘的发生。对于学生而言,构建概念图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既能促使他们对旧知识进行整合,又能构建新的知识网络,达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繁杂的信息中梳理出关键信息的目的,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知识。

二、《分子与细胞》知识模块的重新构建

生物学中的总体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学生常常会感到茫无头绪,不得要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记忆的知识概念、知识结构、知识联系较多,例如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概念、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概念、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概念等概念意思相近、关系交错,极易混淆。如何使学生准确而有效地掌握众多知识概念、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在各种情境中灵活应用以解决问题,一直是困扰师生教与学的难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模块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生物体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将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按照细胞的分子、系统、细胞能量的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四个层次重新归纳划分板块,让学生从基本结构上了解细胞,从基本功能和基本活动上认识细胞作用和活动规律,并系统地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主要任务,既是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同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细胞的分子模块中,从分子角度讲述细胞组成的元素与化合物,此外,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节也是从分子层次上讲述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因此,将位于书中第二章的“组成细胞的分子”与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两个章节内容整合为“细胞的分子层次”一大版块,再根据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三个知识板块结合概念图进行具体讲述。利用概念图讲述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间的划分标准及各自的元素组成、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主要内容及各自的功能、水分子以及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在细胞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如图1)。通过概念图构架的细胞知识概念更加简洁、且明确体现出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在细胞的系统层次部分设计的概念图中,根据自然界中生物是由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共同构成了整体的生物系统,按照有无生命系统归结分为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两大类。在生命系统中,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利用对比记忆的方式,讲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制备方法、主要成分、功能,细胞质和细胞核包含的成分;在非生命系统中则涉及到病毒、无机环境等相关的知识概念(如图2)。因此,通过概念图展示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明确生命系统中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组成及其各自的功能。

依据《分子与细胞》细胞能量的供应和利用知识模块设计概念图(如图3),主题线索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能量,只有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生物化学反应才能获得所需要的能量(即ATP)。在该板块中将ATP所涉及的较多知识点进行逻辑建构,包括ATP的化学结构、来源、最终来源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对较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掌握ATP分子结构的基础之上,清楚ATP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进行,继而比对两种呼吸方式的主要场所、不同阶段以及不同产物;ATP最终来源是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其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继而明确各阶段发生的场所和产物。通过网络状的概念图,将《分子与细胞》细胞能量的供应和利用部分复杂的知识点系统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记忆难度,更好地展示出概念图辅助理解和记忆的作用与效果。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概念图设计中(如图4),“细胞的生命历程层次”位处本册书中的最后一章内容,教师在利用概念图教学策略讲解此部分知识时,根据一学期的锻炼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绘制简单易懂的网状概念图,还可以向学生列举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衰老的例子,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达到教学目的。在参与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等知识概念,可进一步对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清晰明确的概念图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将所涉及的知识点全面整合,形成教学知识网络、明确教学阶段安排、减轻备课压力、提升授课效果。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知识模块运用概念图辅助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细胞知识网络,拓展学生对细胞知识的记忆容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概念图教学帮助学生对细胞的知识概念、知识结构、知识联系等形成系统的逻辑结构,促进学生对细胞知识点的记忆和整合。第三,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认知差异,学生对细胞概念、结构等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鼓励学生自主绘制细胞知识概念图,通过交流与讨论、成果展示等共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概念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准确掌握知识的核心概念,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有效利用概念图进行高中生物细胞知识教学,对学生建构有序的细胞知识结构体系、加深学生对细胞知识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均有很好的帮助。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概念图教学策略,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尽量避免过多使用评价或者评价不及时给学生学习造成的倦怠感,解决概念图教学策略与课时不匹配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偏好冲突等问题,充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概念图作为一种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我国中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许荣良.概念图及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1).

[2]顾娟.概念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3]李红.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的知识体系解读[J].生物学教学,2007,(09).

[4]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5]廖如春,窦玉敏.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