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营销体系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培训创新;员工队伍建设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及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2012年3月初配合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开展全员培训,实现了培训全覆盖、考试人人过关的目标,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公司”)首批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综合验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新理念宣贯、新体系学习、新知识培训的有效培训之路,彰显了培训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深化认识,强化培训保障
2012年初,经国家电网公司批复同意,浙江公司全面展开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公司核心培训单位,服务省公司、服务电网企业、服务员工队伍建设是浙江公司培训中心的一贯宗旨。该中心深刻认识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其在培训教育积累、培训设施、培训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在浙江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集中全力,积极做好“三集五大”培训各项准备,做到层层有保障、稳步推进“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的开展。
1.政治保障,凝心聚力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启动伊始,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即同步开展了以“三集五大”建设重要意义、目标内容、实施策略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通过内部网站、宣传橱窗、信息简报等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召开月度例会、专题例会,部署“三集五大”建设任务;组织干部员工开展专题学习和讨论,了解和分析员工思想动态,使员工充分认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培训工作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确保上下同心、思想一致,全面提升培训中心员工对体系建设的认同感,将政治保障优势转化成推动“三集五大”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的强大力量。
2.队伍保障,抓住重点
为完成“三集五大”各项培训任务,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迅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培训教学、培训研究、培训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稳定等工作保障小组,重点保证“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组成了一支由各专业骨干力量组成的培训教学、培训项目研发及培训管理队伍,强化“三集五大”培训队伍保障。
3.管理保障,提升效率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全面加强“三集五大”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过程管理及培训团队管理。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及专业部室的指导下,该中心深入调研,精心编制培训方案,确保通过培训方案的实施使各类人员的素质满足新体系下的要求,使员工在思想准备、新工作流程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等方面达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在“三集五大”培训实施过程中,该中心适时了解培训学员对培训情况的反馈,每周统计各地市局培训情况及培训考核情况并反馈给省公司人力资源部;不断优化培训团队及后勤服务等工作,使各项培训管理工作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为“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提供规范的管理保障。
二、注重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
为配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2月28日浙江公司对“三集五大”培训工作作出部署,明确了各阶段培训任务和安排,提出“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人人过关”的要求。浙江公司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程,分别开展了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1.录制培训课件
“三集五大”建设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前,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安排好培训课件录制工作。为确保课件录制质量和效果,该中心精心布置培训课件录制环境,配备精干技术力量,创新运用科技手段,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三集五大”总体宣贯培训20个视频培训课件的录制、编辑等系列工作,还完成了“三集五大”专业化、标准化宣贯42个培训课件的录制,并将录制好的培训课件上传到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支持,同时向各单位配发视频光盘,为集中宣贯培训及各单位组织培训准备好视频播放等课件。
2.启动总体宣贯培训
3月5日,浙江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分别在培训中心本部及富春江分中心启动。该阶段培训共开设培训课程20门,涵盖了“三集五大”总体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和保障方案等内容,覆盖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包括“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概况、“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五大”体系建设方案、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方案、信息通信支撑系统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政治保障方案等。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分级分层开展,受培人员根据岗位分级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统一观看由浙江公司相关部室负责人主讲的视频录像。
至3月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举办了9期“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集中培训,省公司本部各部门负责人、地市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县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公司本部人员参加培训。省公司系统其他人员则通过网络学习或班组播放课件的方式参加学习。共有37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和网上考试,参考率达99.3%,考试合格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全员学习、人人过关的目标。“三集五大”体系宣贯培训期间,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总访问量达到41万余人次。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班组学习的结合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的全覆盖。
转贴于
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浙江公司全体员工进一步明确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构架、运作模式、总体实施进程和工作要求,进一步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有利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推进。
3.推进标准体系宣贯
为深入开展标准体系宣贯,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下,该中心培训师到公司有关职能部室和杭州市电力局等部门、单位开展调研,了解培训需求,为“三集五大”标准化宣贯培训等做好准备。
7月下旬,浙江公司培训中心举办了标准化骨干人员培训。浙江公司本部各部门(中心)、各直属单位、各地市局标准化专兼职人员参加了集中培训。35000余人参加了培训考试,全部过关。
“三集五大”标准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动浙江公司“三集五大”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提高公司员工执行标准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掌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活动、新内容和新要求及保障“三集五大”标准体系高效运行夯实了基础。
4.开展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
“三集五大”建设专业化培训是在总体宣贯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公司“三集五大”建设进程而开展。
从4月中旬至7月底,面向“五大”体系所覆盖岗位群的相关人员和“三集”专业管理人员,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开展了“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专业化培训54期。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基本要求等。2300多位各专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参加了集中培训。
随着“三集五大”建设工作的推进,调整到新岗位人员的专项岗位适应性培训也随即开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重点调研新成立单位的培训需求,深入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业化岗位适应性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大运行”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地调监控员岗位取证培训、220千伏变电运行值长岗位复证培训(调度业务)、省调500千伏集中监控运行人员培训;针对“大检修”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省检修分公司运维站人员检修技能培训和取证培训等;针对“大营销”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集抄、集收模式应用专项培训、大客户经理培训、台区经理培训、计量中心新进人员培训等,还开展了信息化调整培训。参加“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的人员全部通过培训考试。该中心还根据“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及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要求,及时组织培训项目开发,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满足新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通过“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浙江公司系统各单位“三集五大”体系相关人员基本掌握了专业体系建设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使“三集五大”建设形成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得到切实贯彻,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和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
通过半年多来大规模、多专业、高要求的“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发挥了其在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人才支撑、传播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浙江公司员工在思想准备、新体系模式导入、工作标准的实施、新工作流程的运行、专业技术力量的保障上达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
三、创新方式,彰显培训特色
在浙江公司的部署和指导下,该公司培训中心结合“三集五大”培训实际,打造了集网络化、可视化、集中培训、班组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结合、多种途径学习的培训新模式,丰富了培训载体,为员工在岗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1.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各阶段、各项培训中,一方面组织各单位骨干人员参加培训中心的集中培训,加强对管理及专业骨干人员的重点培训,使他们回单位后做好其他员工的培训辅导和重点、难点知识传授;同时,各单位组织其他人员通过公司远程网络平台进行自学或班组播放课件的形式开展学习,并参加统一的网络考试。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高培训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使网络培训成为员工学习的大课堂。这种将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省公司层面培训与各地市局培训的有效结合。
2.宣贯培训与专业化培训相结合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在组织“三集五大”新理念、新体系、新标准宣贯、做好“三集五大”宣贯的全员学习和普及推广的同时,按照“三集五大”建设进程,及时启动专项化培训,组织“三集五大”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了解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及“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新体系要求、新流程规范,快速适应新要求,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理论宣贯全员培训与专业人员按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做到“三集五大”建设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的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3.专家指导与培训师讲解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总体宣贯、标准体系宣贯中,浙江公司20多位部室领导和专家担任了培训主讲,他们以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对“三集五大”体系的学习和理解深刻地诠释和宣贯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理念、标准、规范等,为浙江公司员工开启了精彩的培训课程。同时,浙江公司相关专家还与该公司培训中心培训师共同承担了“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任务。集优质培训资源和力量,分层、分类开展“三集五大”培训工作,实现了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保障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4.培训学习与考核过关相结合
在组织各专业骨干人员集中培训、其他员工参加网上学习及班组学习的基础上,浙江公司培训中心编制了各专业考试题库。在每项培训结束前组织考试,并要求人人通过培训考核关,以此检验受培人员的培训成效,检验培训知识的掌握程度,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打下基础。
由于营销托管涉及的面很广,运作体系也非常复杂,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两种营销托管的模式。
医药行业发展到今天,很多以招商为主导的营销模式面临着转型的困惑和阻碍。长期的惯性招商思路和几个电话就解决业绩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还有,很多企业由于产品线混乱,营销队伍的层级和素质混乱,导致各种模式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平衡。
由于中小医药企业自身难以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开始寻求外部的智慧和力量,以求突破和改变。
北大纵横医药管理咨询团队做过一个医药营销项目,由于第一期项目做得让企业很满意,于是企业老板商讨能不能让我们的团队持续的服务,直到营销转型和变革成功, 并期望最终获得理想的营销业绩。
由于我们队企业的产品和团队很有信心,加之之前有成熟的营销方案,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沟通后,我们决定帮企业走过未来的艰途。
于是确定了营销托管的项目运作思路。在第一个合作的财年,这个项目达到了企业的业绩要求,同时也为企业通过一年的灌输和指导建立了一个较强的营销队伍。
这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第三方运用团队的智慧、能力和资源对委托方营销体系运作全部或者部分进行接管,确定接管的策略、思路和管理,并且,营销托管团队成员有一定的决策权或者重要建议权,而且,在企业人员能力和素质不能匹配时,还有担任企业的部分职位,发挥这个职位的权责。
这种管理模式可能是医药专业的商业公司,也就是商业公司托管制药企业的整个营销或部分产品,制药企业仅作好产品生产即可;可能是医药管理咨询公司,运用专业的管理咨询团队对企业营销体系进行决策权管理(医药管理咨询公司基本不涉及财权)。
无论上述那种方式,收益都会和绩效挂钩。
商业托管在产品上面运用的较多。比如某个产品企业花了很长时间也难以做大,而一些商业公司本身有较强的市场能力和销售能力,而且有现现成的网络和渠道。这样,双方在某产品上就行形成合作意向,由商业公司做市场和销售,负责全国的产品发展事宜。
也有商业公司托管整个制药营销的。
笔者史立臣以前认识一个制药企业的老板,本身是做研发出身,对市场和销售存在短板,而且,这个老板身体不好,难以四处奔走,加之产品就6个,连续多年销售额在2000多万,还搞得这个老板身心疲惫。一次我们在一起喝茶,约了几个商业的老板,大家在一起聊的时候,就确定了其中一家商业托管这家制药企业全部销售的事宜,三年目标是3000万,4000万,5000万.
本案例中,制药企业负责产品质量,提供合格产品,底价结算。商业公司负责物流、市场和销售。
现在这个案例还在进行中,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销售额已经达到了8000多万,而且,制药企业和商业企业双方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合作还是满愉快的。
商业托管在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市场,尤其是医药行业发展到今天的情况,很多中心制药企业与其在营销上垂死挣扎,还不如转而做成生产厂家,做生产和OEM。
但是商业托管存在风险,需要前期和运作中期好好的把控,更主要的要看商业企业老板的秉性,和诚信的老板合作才是正道。
医药管理咨询公司托管也是现在运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模式。
管理咨询公司由于有较强的医药营销管理能力,对医药行业研究的也很透,所以在做营销托管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
医药管理咨询公司托管营销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需要先通过营销管理咨询项目对整个企业进行透彻的了解,并进行管理提升和体系重建,这是医药管理咨询营销托管相对于商业托管再时间上欠缺的地方。
管理咨询公司的营销托管是全面接管并主持合作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在之前的营销管理方案基础上深化营销组织变革,构建营销管理体系,打造销售精英团队,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管理咨询公司的营销托管基本有6项工作内容。1、销售目标达成;2、营销体系建设;3、营销组织变革;4、推广体系建设;5、培训体系建设;6、营销团队建设。
由于管理咨询公司是真正的第三方,和企业内部人员没有利益纠葛,,管理咨询公司营销托管团队可以真正的为企业的业绩和发展考虑。而且,在合作结束后,企业可以全面接收一个较好的营销体系和营销团队,因为是项目合作,没有其他的纠纷。
**烟草经过二年努力,尤其是2009年通过实施“管理年”活动,明显提升了基础管理水平,初步建立起“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运行基础、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绩效考核为保证”的企业管理体系,形成了重点工作申报、督察考评、督察通报的企业管理方式。但面对“走在行业前面,展现一流水平,全面建设现代烟草”和发展提升深化**烟草“三大战略”的要求,还存在基础不牢、落实制度不到位、考核不严格、责任追究不彻底等问题。为此,市局(公司)党组在实施“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结合《**烟草商业系统“走在行业前面,展现一流水平,全面建设现代烟草”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要求及年度工作重点,将2010年确定为“管理提升年”,重点是提高执行力,即提高各项岗位标准履行职能的到位率、完成工作任务的准确率和效率,以此促进标准的完善和整体工作的协调推进。为确保“管理提升年”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管理提升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全系统经过二年努力,基础管理成效明显,但与先进单位、一流水平还有不少差距,因此我们要围绕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开展工作:
一是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体系运行不够顺畅、管理流程不够优化、执行力还不强、考核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二是预算管理因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完善的程序、规范的流程,带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尚未形成硬约束,成本控制缺乏动力。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创新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还需加快;各信息系统之间还缺乏相应的整合,利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全系统网建工作与“创一流、上水平”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货源供应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品牌培育实施细则有待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五是物流中心要继续探索精益物流管理,解决在较高水平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六是全系统市场服务部、各分公司物流中转站的现场6S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是涉烟违法犯罪活动仍然较为严重,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督的长效机制和日常监管体系。
八是规范、科学、高效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九是全系统队伍整体素质与行业形势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增强生机与活力。
十是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努力促进全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管理提升年”的主要工作目标
市局党组确定2010年为“管理提升年”,着重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工作目标。
(一)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6S管理为抓手,全面整合预算管理、对标管理、基层单位创优、行政执法示范点建设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基础管理上水平。
(二)加快以“厚德至善”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队伍建设。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并与绩效考核和督察考评有机结合,形成过程有监督、结果有检查、违反必追究的内部管理机制,保证制度执行到位,实现内部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四)以“市场营销上水平”为目标推进“创商业品牌”战略、“优秀分公司创建”、“标准店建设”等工作的实施,全面构建面向消费者的营销体系。
(五)以“优质、高效、低成本”为目标,认真贯彻行业物流标准,全面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努力形成规范高效的物流运行体系。
(六)以“提高打假破网能力、加强优秀县级局建设、提升市场监管效率”为目标全面推进卷烟打假长效机制建设、市场日常监管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监管上水平。
三、“管理提升年”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和目标,结合各单位、各部门2010年重点工作,“管理提升年”的主要工作及措施如下:
(一)加快科技创新,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使之成为“管理提升年”的重要措施。
1、由市局(公司)企业管理处牵头,采取内审的方式,按照“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过程有识别、流程有描述、操作有文件、过程有记录、痕迹可追溯”的要求对全系统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标准进行检查。对执行到位的规定要再优化,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对执行不到位的规定,则要认真分析原因,是主观原因的,则要追究责任,维护体系的严肃性;是制度设计不合理的,则要按流程进行修订,但要按程序进行审批、,使体系更具有科学性。
2、市局(公司)信息中心、溧阳市局(分公司)要加快服务保障信息系统试点工作,要在试点中认真总结,并充分征求和听取其他单位、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功能,确保试点成功;同时要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标准所确定的流程、标准和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不能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发挥服务保障信息系统在经营管理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3、市局(公司)企业管理处要与信息中心、办公室紧密配合,在进一步梳理流程和标准的基础上,应用统一门户创新成果,按照省局部署,在统一门户信息系统上,加快研发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绩效考核系统,让每位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要求、岗位职责、流程和未完成工作的提示一目了然,促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各单位、各部门要按市局(公司)贯标办公室要求认真制定2010年质量目标,组织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内审工作,保证本单位、本部门体系正常运行;市局(公司)贯标办公室要加强对内审员培训,选取体系运行中的难点和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同时要按管理者代表要求每年组织二次审核,配合最高管理者每年组织一次全系统管理评审,并将审核、管理评审的结果计入绩效考核之中,追究工作不到位员工的责任。
(二)整合内部专卖监督管理、财务审计和纪检监察的监督方式,结合督察考评和绩效考核,形成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确保规定执行到位、工作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并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促进全系统基础管理上水平。
1、由市局(公司)专卖监督管理处牵头,根据“规范是生命线”和“内部监管上水平、创一流”的要求,充分利用财务审计和纪检监察的力量,进一步完善内部专卖监督管理体系,并将监管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及时与奖惩挂钩。
2、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各单位要把预算管理作为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由市局(公司)财务管理处牵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规范程序,加强预算管理执行过程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硬约束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必须与对标管理有机结合,将对标管理体现到预算编制、审核与批准、执行与控制、监督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对标的定额标准与导向作用,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现预算的精细化,持续改进提升预算编制的方式与水平,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强化对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
3、由市局(公司)监察处牵头,建立、完善惩防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明确监督对象,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点环节,深化“七个方面监督”的措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配合做好领导班子考核、创建“四好班子”情况检查等工作,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形式,促进内部监督上水平;配合市局(公司)办公室大力推进办事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将权力运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保证职工的监督权。
4、由**审计派驻办牵头,积极推进财务监管机制创新,审计监督要从严格执行财经法律、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向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专项审计、动态监管资金等方面转变,将财务管理过程与结果全部纳入监督之中。
5、发挥市局(公司)客户投诉中心在规范经营和提高服务水平上的作用,利用服务保障信息系统创新成果,整合市场走访、电话调查、投诉咨询等形式和渠道,快速响应,对经营管理和市场监管进行有效监督。
(三)加快以“厚德至善”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
1、由市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处牵头,各单位、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在充分征求不同层面员工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厚德至善”的企业文化文本,经市局(公司)局长经理室批准后下发。
2、市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处要制定企业文化宣贯培训计划,挖掘企业文化典型案例,编写生动的企业文化宣讲材料,认真组织宣贯培训;各单位绩效考核办公室要将企业文化宣贯工作作为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考核,确保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显化于表。
3、市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处要在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和推进“厚德至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员工手册》,使之与岗位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明示承诺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推动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的融合,真正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健全的标准体系、顺畅的信息传递和严格的绩效管理”的企业行为规范体系。
4、由市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处(政工处)和工会共同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围绕“厚德至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一系列活动,积极打造企业文化载体,促进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市局(公司)主要围绕文化中心建设,县级局主要围绕文化室建设,保证企业文化“进班子、进岗位、进工作流程、进管理制度”。
5、市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处要按“厚德至善”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为**烟草持续健康发展不断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四)以“市场营销上水平”为主要目标,“优秀分公司创建”、“优秀呼叫中心建设”、“标准店建设”为抓手,全面构建面向消费者的营销体系。
1、市局(公司)营销中心要以“优秀分公司创建”、“优秀呼叫中心建设”、“标准店建设”为抓手,以提升网建软实力为目标,按照“突出行业特色、坚持现代标准、构建完整体系”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不断优化营销模式、完善运行机制、改进营销管理、强化客户服务、增强协同能力,努力构建面向消费者的营销体系。
2、由市局(公司)营销中心牵头,修订和完善品牌培育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品牌引入、培育、退出机制;完善按“订单组织货源”的方式,健全卷烟计划制定、采购、入库、验收等流程,并上升为管理标准。
3、由市局(公司)营销中心牵头,以规范为前提,计划、销量、利税为目标,提升经营能力为核心,按照“市场需求基本满足、零售户有所选择、零售价格保持稳定、社会库存基本合理、供求关系稍紧平衡”的要求,建立起保证经济良好运行的监管体系。
(五)以“优质、高效、低成本”为主要目标,行业物流标准为抓手,努力形成规范高效的物流运行体系。
1、市局(公司)物流中心要以6S管理提升为抓手、提高员工综合素养为核心、成本控制为目标,全面提升物流中心现场管理水平;
2、市局(公司)企业管理处和物流中心要以国家局即将批准立项的《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现场管理规范》创新项目研发为契机,积极吸取先进单位管理经验,尤其是烟草工业企业物流现场管理先进经验,按照“业务流程再造、信息技术提升、物流资源整合、供应链过程优化”的要求建立起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保证分拣、配送优质、高效、低成本运行。
3、2010年各单位物流中转站、市场服务部要全面推行6S管理,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六)全系统专卖部门要以“打假破网、基层建设、内部监督”为核心,“提高打假破网能力、加强优秀县级局建设、提升市场监管效率”为目标,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市场监管效率。
1、由市局(公司)专卖监督管理处牵头,按照“有假烟必有网络、有网络必有大要案”的打假破网理念、“追实刑、追主刑、追重刑”的办案工作理念,抓住“端窝点、断源头、破网络抓主犯”市场监控重点,树立“经营案件”观念,加强情报体系建设,努力建立起卷烟打假破网的长效机制。
2、由市局(公司)专卖监督管理处牵头,注重市场准入,严格执行合理布局规定;加强零售户教育,强化依法经营观念;制订详细市场监管方案,注重过程监管,将市场走访与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卷烟市场日常监管体系。
3、由市局(公司)专卖监督管理处牵头,各单位和法规处积极参与和配合,将优秀县级局建设与依法行政示范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实行三分离,强化执法监督考核机制建设,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建立起依法行政监督体系,提高执法水平。
四、“管理提升年”实施的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管理提升年”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市局(公司)成立“管理提升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管理提升年”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考核。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各单位、各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管理提升年”工作的领导。
五、“管理提升年”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发动阶段(2010年2月至3月)
1、对“管理年”活动进行总结,认真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2、制定并下发《**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关于“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工作方案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管理提升年”的具体提升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于2010年2月底前上报市局(公司)企业管理处(格式见附表);
3、召开了“管理提升年”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提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0年3月至12月)
1、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管理提升年”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2、各单位绩效考核办公室要将“管理提升年”的各项工作按时间进度列入当月重点工作进行考核;
3、市局(公司)企业管理处每季度要对“管理提升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一次督察,并将督察结果以督察通报的形式向全系统通报。
(三)总结阶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
1、各单位绩效考核办公室要对本单位“管理提升年”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回头看”和总结,并将总结情况及时上报市局(公司)企业管理处。
2、市局(公司)企业管理处要结合全年综合考核对“管理提升年”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
3、召开“管理提升年”总结大会,总结和推广经验,制定推广“管理提升年”取得成果的方案,并表彰先进。
六、“管理提升年”的工作要求
(一)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实施“管理提升年”的重要意义。
烟草行业面临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的挑战,唯有走专卖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道路,坚持做精做强主业、共同发展、规范发展的方针,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才能应对挑战。为此国家局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就是“卷烟上水平”。“卷烟上水平”是推进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是促进烟草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
“卷烟上水平”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基础管理上水平上。**烟草经过开展“管理年”活动,解决了建立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监督体系等制度方面的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制度和机制执行到位,因此市局(公司)党组认真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在实施“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及时确定2010年为“管理提升年”,决定通过实施“管理提升年”各项工作,努力提升全系统的执行力,全面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
(二)加强领导,统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将“管理提升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与2010年的重点工作统筹安排,并将“管理提升年”的工作要求和措施作为“创一流、上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通过扎扎实实开展“管理提升年”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全系统的执行力和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1、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产品线齐全、实力雄厚的整体方案解决商;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毛利率持续增长。
即将登陆创业板的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宁软件”,300253)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业务的领先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医疗软件研究开发、销售与技术服务,面向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市场。公司在2009年国内医疗卫生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位列同行业第一名。
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凭借公司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快速增长。2008-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1701.87万元、2616.26万元、3534.6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12%。
受益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
公司是一家以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并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软件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我国仍处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IDC的研究,2009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IT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为20.3亿元,较2008年增长23.7%,预计2014年将达到66.4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7%。
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未来面临以下驱动力:1、新医改催生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需求;2、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有助于改善医疗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发挥区域医疗的整合优势,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场空间超30亿;3、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驱动医院信息化投资,未来几年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将逐步在医院普及,驱动的投资将是几十亿级别;4、乡镇医院及农村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仍非常落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新农合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医疗信息化市场有望出现较快增长。相信在这四大驱动因素下,公司凭借其领先地位,将持续维持快速增长势头。
领先的行业地位
卫宁软件在医疗卫生软件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行业地位,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位列IDC“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十大供应商”第一名。
公司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复合型人才的储备优势,这一竞争优势保证了公司在拥有先进技术的同时,可以通过不断扩大产品线以及维持创新能力来应对多变的市场。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在2007年国内首届IHE医疗信息系统互连测试中,成为唯一通过测试的国内医疗软件企业;在2008年、2009年测试中又成为通过项目数量最多的医疗软件公司。显示了公司技术研发实力的雄厚。目前,公司的产品线涵盖了医院信息系统、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内的整个医疗卫生领域,能够提供完整的医疗卫生行业IT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同行业中拥有产品线最齐全的公司之一。
毛利率持续增长
我国在基础软件领域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大部分市场被国外产品所占据,国内基础软件厂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不利局面。当前,在我国建设创新型信息技术产业的有利形势下,国产基础软件厂商应如何把握机遇,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如何提供相应技术支持与维护服务,推动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化?
基础软件产业化瓶颈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业的蓬勃兴起带动系统软件产业迅猛发展。微软英特尔联盟很好地适应了“一台机器,一颗CPU,一套软件”的垂直型产业发展模式,迅速发展壮大。微软通过“与硬件捆绑”,实现了每台PC都装有Windows系统的梦想。
近年来,苹果公司借助软件服务网络化的趋势成功地推出了APP Store的运营模式,其核心是将苹果的iOS系统化整为零,嵌入到iMac、iPod touch、iPhone和iPad中,配以新颖的运营方式,使互联网成为软件开发、部署与运行的平台。此举打破了原有产业发展格局,也使苹果的业务实现了爆炸性增长。
我国基础软件产业化离不开两条路径:一是军用,即应国防所需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这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水平,强调专业化以适应现代战争中愈加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二是民用,体现出大规模工业化发展背景,这条路一直是国产基础软件厂商的软肋,在这一市场,我国基础软件企业长期面临着Wintel格局和开源软件两头挤压。
国产基础软件要实现产业化突破,首先在观念上要改变。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提出:中国曾有非常先进的四大发明,但是为什么牛顿式的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诞生?这是中国学术界讨论了半个世纪没有结果的“李约瑟问题”。
其实,“李约瑟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从概念上来讲,这本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但人们往往误认为拥有“科学技术”就拥有“生产力”。我们经常以我们有四大发明而“骄傲”,却很少有人为它为什么没有化为生产力而“反思”。
面对火药发明的科技成果,我们用它来做节日庆典的“礼炮”,外国人则用它来做侵略的“枪炮”,获取财富;面对指南针发明的科技成果,我们用它来“看风水”,外国人却用它来做航海工具,开拓新航线,发展海外贸易。显然,我们检验科技成果是否有用的标准与国外不同,并没有将生产力作为其衡量标准。
为什么中国缺乏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因为缺少一套规范框架下可度量的科学技术体系,这也是过去人们常讲的“发展软件,三分靠技术”的原因所在。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即便有互联网、云计算这样的产业浪潮,人们同样可能与机遇失之交臂。
只有从产品、知识、营销体系全面推进,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衡量标准的创新体系,才能发挥制度创新的力量,推动公司各业务单元成为产业化的主力军。
产业化创新体系的构成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出发点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简单地说就是建设效益高、成本低,这也是我们做基础软件研发和产业化的初衷。那么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分水岭是什么?是对知识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策划和精确度量。
软件和信息服务是智力密集型产业,随着技术的升级、管理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产业化的成功不再是单靠哪一种因素就能达成,是需要融合科技成果、生产力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集成创新。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 D. Hall)于1969年提出了研究系统工程的“霍尔结构”,借助该理论中的“三轴法”,中标软件提出了以“知识(业务需求)、产品(科技成果)和营销(生产力)”为核心要素的基础软件产业化创新体系。知识、产品和营销分别代表基础软件产业化的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互动,形成推动产业化的良性循环。产品(科技成果)和营销(生产力)结合,形成以生产力度量为指标提升产品研发和服务解决方案,解决从产品到市场收益的问题;产品(科技成果)和知识(业务需求)结合,形成业务需求指导下的技术和产品推广思路,使战略目标更为清晰;知识(业务需求)与营销(生产力)结合,改进总体架构设计,推动业务发展模式变革。
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要从“哲学层面”走向“操作层面”,从“总体规划”走向“WBS(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结构)实施”。要将技术和产品变成产业化成果,必须审时度势,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解决产业化问题的切入点。具体到工作层面,不论规划、执行还是项目管理,各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要抓住可执行、可考核的东西。建立一套满足“工作推进、合作共赢、市场开拓、资本运作”需要的工作推进机制,这样才符合组织行为的基本准则。
产品维(科技成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包括立项论证方案设计、产品研发、产品适配、定型维护和更新换代等关键环节。
知识维(业务需求)推动基础软件产业化始终与应用服务相结合,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逐层递进。数据指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信息指数据所表示的内涵;知识是以各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智慧指知识的集合与智力的综合。
营销维(生产力)以营和销为立足点,“营”强调自顶向下的顶层设计,“销”强调真抓实干。具体体现在通过评估客户需求,找准细分市场和定位,制订营销计划,改善传播渠道和媒介,建立客户信任,最终提高客户满意度。
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创新体系建设为统领,以科技成果产业化方法来指导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提供。产业化创新体系中的“体”,是与产业化过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规范等内容的建设;产业化创新体系中的“系”,是辅助产业化的工程架构思想、创新方法和行业知识库。
在创新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融合已有科技成果和广大市场人员的聪明才智,整合营销资源,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并以此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知识维:推动行业知识管理与国产基础软件结合,通过在医疗、政务、能源(电力)、教育等行业积累知识,以咨询规划和运维为切入点推动国产基础软件在重大行业中的示范应用,组织公司培训宣贯ITSS服务标准,提升运用企业架构(TOGAF/FEA)和创新方法(TRIZ)的水平。
营销维:在思想上,要贯彻三点。第一强调“他用必先自用,用行动打动客户”,即通过实实在在的应用向客户传递产品价值;第二强调“利他又利己”,即始终将客户的关切和利益放在首位;第三须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即只有占领客户心智,才能占领市场。在实施方面则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金字塔理论、COMBI传播方法、PDCA项目管理方法等,并将之灵活运用于营销之中。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实训体系;高职人才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发展现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大部分已经构建起校内专业实训室,校外以校企合作单位为基础的顶岗实习。在这种体系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思路主要是在校内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理论,通过校内专业实训室模拟连锁企业信息化系统,商业策划营销,客户服务等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连锁企业经营技能,最后在校外连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实际经营经验,巩固并提升各项能力,进而使学生具备一定连锁企业经营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整个实训体系是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建设中,通过不断实践、特别是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中逐步构建起来。在最初的运用时期,相对于纯粹的理论教学,融入了模拟经营、软件操作,实体企业实践的实训体系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使了各项专业技能掌握度的提高,但随着商业零售发展的变革,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变化,现有的实训体系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二、不足之处
(一)校内实训室结构单一
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主要有两个基本大类。第一类是机房,通过软件模拟连锁经营整个流程,或者细化某一环节,比如仓储物流,门店开发。大部分学校现阶段多使用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来进行实训,能很好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之处。但这种软件系统与真实企业所用内部系统存在一定差距,最大的不足表现在数据都是虚构,不能反映现实经济运行现状。第二类是仿真经营环境,通过教室内部设计布置,构建一个仿真经营环境,大部分以超市货架,收银机为主。这类实训室能让学生动手实操,掌握收银机,门店布局,商品陈列,商品促销等技能,但如果仅限于模拟超市就显得过于单一。
(二)实训体系缺乏对综合经营能力的培养
连锁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需要各类经营管理知识,如金融、会计、营销、物流、英语等,目前现有的连锁专业实训体系更注重“专”,突出连锁经营特色,而在“广”上面就略显薄弱了。连锁企业融资,门店财务报表制作,营销方案设计,物流路线规划,商业接待口语等技能的培养大部分只能依托课堂理论教学,无法通过现有实训室去开展。因此造成学生岗位基础技能十分扎实,但一旦面对管理岗位中需处理的各类问题时缺乏方法、技能和经验。
(三)校园商业环境利用度不高
校园是一个小型商业环境,大部分学校习惯于交给社会商业机构去满足师生对商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今后从事零售业,服务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则在努力寻找社会实习实践的机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如能利用校园商业环境鼓励连锁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校园师生,对提高学生就业力、创新力都具有极大积极效应。现阶段,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在学习阶段大胆创业,也积极提供一系列支持,但在具体操作上仍需设计和完善。
(四)校外顶岗实习不够多样性
校外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学生双方反映,校外顶岗实习一方面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带来大量可塑的人才。不过在实践过程中,顶岗实习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性,主要包括实习单位业态单一性,多为超市或大型物流企业;岗位单一,多为基层岗位,轮岗机会少;工作内容单一,多为重复性工作,操作简单。这些单一性往往会影响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对专业发展前景产生负面印象。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结合自身教学需求开发实训软件
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软件使用上,要以直接购买转变为结合自我需求的软件开发,当然这里首先要选择一个软件公司进行合作。至于实训内容开发则可以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连锁企业合作,运用真实数据开发软件,突出与现实经济的融合;二是结合今后学生就业区域,开发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软件;三是与其他相关专业互融互通,如连锁企业财务软件,连锁企业营销软件等。无论何种方式,关键是在现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开发实用性软件。
(二)贴合本专业特色的校园零售环境构建
校园零售环境构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校园商业向学生开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开展开店,营销,策划等工作,获得商业零售活动经验,提升商业经营管理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商业活动竞赛,培训学生商业经营技能。其实,很多学校都开展过创业大赛,但只局限在构思阶段。今后应开展更多具体的商业活动竞赛,如门店布局设计大赛,节假日促销方案大赛等,将具体经营活动也融入到大赛中,鼓励学生行动起来,实践自己所学。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多业态、全方位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一直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础,未来应更加深入,全面的进行。在顶岗实习上,校企合作要实现几个方向的改革。首先,合作企业要实现多业态,多类型,不再局限于超市、物流企业,多与便利店、专业店等创新型业态合作。其次,岗位多样性,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多岗位轮岗实习;再次,内容丰富性,不再局限于基础操作,鼓励学生参与促销方案设计类策划性工作内容;最后,专业教师与企业实习指导人员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顶岗实习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效果。
作者:王青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5中国连锁经营年鉴》[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6.
1.电力供需矛盾风险控制手段要有效控制电力供需矛盾风险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改革电价,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减少居民的用电;二是加强用电需求管理,提倡用电者避开高峰用电,做好有序用电;三是合理分配电力建设资金,优化电网结构。
2.大用户直购电风险控制手段一是争取足够大的电力市场,加大力度培养营销人员的公关能力,提高与用户、地区供电公司沟通协调的能力。二是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用优质的服务来吸引顾客。三是加大电网投资力度,用可靠的电力产品、优质的服务吸引顾客。
3.电网企业竞争对手风险控制手段一是及时做好用电宣传工作,将绿色电力能源作为消费者首选。二是创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努力扩大品牌市场。三是努力获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取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4.电网调度运行风险控制手段一是增强无功管理,让电网运行处于最合理且节约状态,以此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线损。二是电网运行方式安排要合理,要为顾客提供可靠、优质、安全的电力产品就需要时刻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三是加强调度值班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为了保证调度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加强调度人员业务素质,避免发生“误调度”事件。
5.居民阶梯电价实施风险控制手段在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时首先需要把用电宣传工作做好,让电力消费者充分了解电价改革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以此增强消费者节约用电、科学用电、合理用电的意识。其次要广泛征求不同顾客的意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划分阶梯电价的档次和范围,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二、构建供电企业“大风险”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的营销风险受上级电力企业的影响较大,同时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由于电网公司的垂直管理、区域供电体制的原因,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平泉分公司管理层提出了一个构建供电企业“大风险”管理体系的设想,建立起从国网公司到省公司再到市、县公司,分层管理。
1.构建县级供电企业“大风险”管理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首先要确保坚持试点先行,通过试点进行经验的积累。坚持制度、流程、标准先行,确保制度的落实。对于过渡期,不要冒险,确保方案的稳妥以及“大冒险”管理体系的落实。
(2)方法。一是进行资料收集。要按照提前制定的信息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制定科学的建设思路。二是要进行专题调研。首先要制定专门的调研方案,组织相应的电力营销人员对电力营销风险进行专门调研,并且确定调研的内容需具备代表性,调研的范围要在合理之内。三是要做好制度与标准建设,严格落实企业的各项制度和标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四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共享达到风险控制。五是要试点先行。对于选做试点的单位,首先完善各项制度,积极推进“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六是全面推广。对试点单位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对于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对于优秀和可以采取的地方推广到其他单位。七是效益评估。对于采用“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其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风险控制分析华晓东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对于基层供电企业,如何根据风险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现有的控制手段,最大效益进行评估。
2.建立县级供电企业营销风险控制体系
在“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之前,应收集各方面资料,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控制手段,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控制手段、建立什么样的内控体系,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收集准确的信息,只有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得到了保障,才能有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二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制度的执行者和管理者有着明确的告知。三是要积极改善内外部环境,做好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公关工作。四是要借助其他技术力量,如计算机网络,加强业务风险管理。
(1)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电力营销各项业务活动中。营销风险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确保企业营销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正确对待营销风险的客观性和可控性。使营销人员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遇到的事情不怕困难,具有自身防备风险的意识。
(2)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企业风险控制组织架构。县级供电企业营销风险控制体系需要将风险管理各项要求与各环节电力营销工作相融合,并且还需要符合电力企业“大风险”这个管理建设体系。为了防止县级供电企业中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就需要鼓励营销管理人员担任双重职位,这样就有利于执行和制定风险的决策。
3.内部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要控制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就要满足各项规程规定的要求,且需要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保持战略高度一致。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平泉分公司为了使电力营销风险控制达到最佳效果,在制定相关措施时,根据分析抓住主要矛盾,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措施。一是营销业务各环节标准建设工作的开展。为了避免出现互相扯皮、管理空位的现象,各个岗位营销人员的职责就需要明确规定好,其工作进展的流程、制度以及标准也需要梳理清楚。二是在进行电力营销内控审批及汇报时,需要明确规定汇报的流程、内容和周期,其中内控审批的条件和程序也需要细化好。三是电力营销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电力营销内控审计的内容、方法和对象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研究,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四是建立和完善电力营销内控相关的考核评价与问责制度。其薪酬的多少需要与各营销人员风险管理落实情况相联系,其责任需要追究到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按照谁负责谁主管及“四不放过”的原则。五是电力营销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该不间断、全过程的监测电力营销风险,电力营销风险还需要科学的预测,其预警信息也需要及时。要更好地掌握电力营销风险就需要对风险事件的发展完全掌控,这样才能及时处理。
4.建立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模块就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其建立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能够查询到历史数据,在查询过程中可以根据几个不同的条件进行查询。二是营销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在信息系统中真实的记录风险事件,包括风险发生的原因、时间、损失程度以及控制措施等信息。三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智能分析的作用。四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备报表的作用,营销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做出不同类型的报表模板。五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风险预警的作用,根据对历史数据进行的分析,对发生概率比较高的风险进行预警。为了更好地控制电力营销风险,进一步提高营销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出现错报、瞒报和漏报等不良现象,需要加强电力营销管理人员系统应用培训,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营销管理人员习惯且熟练的使用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平泉分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及时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控制各种风险。
三、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控制的评价
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最终评价是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电力营销风险控制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将起始指定的控制目标和所得到的风险控制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得到两者相差的程度,其风险控制的效果就是由相差的程度反映出来的。结合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平泉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影响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评价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防范措施是否站在一个全而的高度制定,各风险点之间的联系是否注意到了。二是所有风险是否都纳入了风险控制的范围,电力营销全过程风险是否进行了全面识别。三是在制定风险控制0标时是否切合实际。四是在进行风险事件数据的收集时,其数据的来源是否真实与完整,风险决策的基础是否可以仅仅由这些数据所决定。五是所有营销风险因素是否按照定量分析的原则进行量化。
四、总结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企业入驻中国,它们的到来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生存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并且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面临此情形,国内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学习、创新,打造自己独特的,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好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管理是其有序展开经营活动的前提,认真探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及发展创新,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以期帮助企业认清发展形势,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发展之地。
关键词:
市场营销管理;创新;企业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观念狭隘守旧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思维以及处理市场活动的观念,是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市场要导向的经营指导思想;人们常认为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相关产品的销售,但是市场营销不单单指销售。当前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普遍存在过于强调销售业绩,忽视消费者的感受,忽视产品的差异化服务和品牌建设,强调销售部门对企业发展壮大的作用,忽视其与企业内其它各部门的协调作业和紧密联系。在当前的市场营销观念中,销售只是营销的实践和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操作,市场营销是销售行为的指导思想,同时销售也可以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
(二)企业市场营销和其他部门脱节
市场营销企业基于环境、竞争对手、当前相关政策、消费者、企业自身财务状况、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研发与生产能力等分析,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而制定,它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而在产品上体现,最终捕获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营销是基于消费者和企业所处的相关内外部环境的有机系统,其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一环,与企业的其它各部门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但国内很多企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市场营销和企业其它各部分割,单独的拟定相关营销计划,结果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全局战略的落实,影响到相关产品的销售战术方案的执行,影响企业销售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忽视网络营销体系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也颠覆了企业与顾客的交往模式,网络销售、网络营销也越来越普及;忽视网络营销体系建设,只是机械传统的关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只会让企业丧失相关的顾客群体,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市场营销要善于分析消费者的特征、习惯、努力和消费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消费者的获得,进而获得市场青睐,从而实现企业壮大、发展目标。
(四)创新能力欠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持续前进的关键要素,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撑。创新能力,是企业独特的,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难以替代,具有延展性和价值性,可以让企业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或组织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捕捉市场信息,并提供消费者认为是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服务,优于竞争对手更好的创造顾客所需要的价值,从而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只是企业创新力的一个方面,当前面临激励的市场竞争,企业唯有积极打造自身营销创新力,才能更好的应对来自竞争者和市场的挑战。
(五)市场营销管理中顾客服务体系创新存在不足
企业要想生存、壮大、持续发展,必须获得市场的青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市场最终是由消费者确定,而非企业。当前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忽视顾客服务体系的创新,漠视消费者的建议和需求,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很多都是顾客投诉上门才出面解决,有甚者根本不解决。很多企业对于产品售后服务,只是简单的委托给某系维修单位,没有把顾客服务体系纳入企业正规的营销体系中去,企业的资金预算中也没顾客售后服务体系费用的支出,一系列的顾客服务培训和经费也很欠缺,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售后服务质量。顾客的服务不是说产品售出就算完事,企业品牌口碑的打造,很多都是依靠产品支撑,产品不光只是质量有保障就行了,营销观念中,产品的售后服务,获得顾客的好评和称赞,并最终获得老顾客的推荐,让企业的品牌深入顾客心理,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只有把顾客服务体系纳入企业全局的营销体系中,在服务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减少顾客的流失,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六)企业缺乏相关的营销战略
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形成和维持竞争优势,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中的关键方面,做好了企业的营销战略就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使命、愿景、战略目标,还能帮助企业科学的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帮助企业更好的制定战略决策,评估、选择、实施战略方案,有效控制战略绩效,明确企业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营销战略,那就可能导致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迷失方向,因此国内企业务必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一)需要树立产品、服务质量竞争为主,价格竞争为辅的现代营销理念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企业必须具有权变思维,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对此,企业要想在角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位,就必须做好营销策略的创新。短期内,企业间产品的竞争可能靠“价格战”能够获得一批顾客的青睐,但是长期来看,“价格战”得来的顾客群体十分不稳定,倘若竞争对手改良了技术,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推向市场给予更低的售价,那现有的顾客群势必流失;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科学的营销战略,所推向市场的产品必须质量过硬,同时相关的顾客服务体系也要建设完善。竞争的白热化,让消费者面临了更多的选择,要减少顾客的流失,企业就需要创新营销策略,让消费者减少选择,甚者缺少选择,从而让他们忠于自己企业的产品;在竞争中,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明确竞争对手是自己的取代者,因此一定要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防止被取代。市场的确立是消费者确定,所以营销的核心务必做好:以顾客为本,尊重顾客的建议、感受,换位思考为顾客着想。在新时期,营销战略需要满足顾客需求,在制定战略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工作,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使其感受到最佳;还要建立和顾客的联系互动机制,强化和顾客交流,反馈,注重顾客体验,让顾客满意,提高顾客忠诚度,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
(二)尽快构建基于市场为导向营销网络体系
营销网络的构建,能够加快产品的流通,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网络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推广渠道之一。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网络营销理念,同时企业内各个部门和员工也需要服务于公司市场营销战略,要为企业抢占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不是想当然,也不是左脑使然,必须坚持市场为导向,了解或掌握消费者需求而制定,营销战略制定好以后再依据企业内各个部门的职责来分配到部门,在分配到员工个人层面,提高营销战略执行力。此外,还需要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淘汰过时的营销渠道,引入新的营销模式,时刻保持权变思维,不断开拓顾客群体,打造多角度、多层次的营销网络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拓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企业网络营销体系建设中,需要坚守职业道德,不能急功近利,做违法经营之事,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要坚持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
(三)打造专业、正规、富有活力的知识化、创新型营销队伍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实质是企业拥有的人才之间的竞争,出色、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首先需要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明确企业的优劣势,正确识别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在结合企业整体的使命、目标、策略,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最终才能制定出有关的营销战略。在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也是需要依靠一支出色、富有激情、知识化创新团队去执行、去落实;最后营销战略过程中的控制与评价也都是相关的营销专业人才去完成。可见,知识化创新型营销队伍的打造,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是多么的重要。市场营销最根本的就是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而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去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营销决策执行过程中,也需要相关的销售人员与顾客交流、沟通,相关的顾客服务体系,也都是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去完成。营销战略的落实,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营销队伍做执行,否则相关的战略只能被束之高阁,无法实现;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总,然后追踪分析,找到计划和实施的差距产生原因,并且及时调整方案或者寻找新的机会。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执行销售任务的蓝图,是考核销售管理者水平的体现,也是构建企业销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专业、知识化创新营销队伍的打造,需要相关成员责任心明确,同时富有团队协作、进取、不畏困难、善于学习的优良品质,能够正确引导顾客消费观念,并且灵活把营销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目标;营销目标越准确,相关营销团队想出的办法才越具体,在营销战略落实的过程中,才更可控。因此,企业为了制定和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就需要有意识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当然也可以采用外部招聘渠道引入出色的营销人才,从而扩充企业营销人才队伍。
(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的成长,最终是依靠出色的人才完成。市场竞争激烈,很大程度体现在产品的竞争上(产品的质量、性能、外型、品质、服务等);要想企业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市场,那就必须得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质量,性能,提高产品功能,同时改进产品设计,加快技术的革新,开发新产品。此外,在产品技术方面要大胆吸收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创新,使其成为己用。另外,还可以在顾客服务体系建设上打造创新型服务,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顾客的个性发展需求,赢得顾客的好评,构建自己企业的品牌,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口碑,加深消费者印象,增强顾客的忠诚度,从而帮助企业站稳市场。
作者:王硕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桂新满.现代营销观念及其应用研究[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3(05)
[2]冯朝霞.新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战略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3]姚洁;龚子柱.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创新问题的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05)
[4]何英杰.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8)
摘要:通过对“大建设”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当前电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重点在于着眼于有效解决问题,加快实施“大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基建管理质量和效益,并明确了“大建设”体系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电网;大建设;体系
作者简介:温玉杰(1962-),男,辽宁大连人,大连供电公司金州供电分公司营销科,助理工程师。(辽宁 大连 116100)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04-01
“五大”体系中的“大建设”体系建设就是规范电网公司系统的建设管理职能,统一电网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加强建设项目过程管理及参建队伍管理,强化设计评审、参建队伍招标、结算监督等关键环节管控,全面提升电网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公司系统设计、施工、监理队伍专业管理,提升队伍建设能力和水平。“大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
一、当前电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对于电网企业而言,电网建设是为推动提供物质基础的重要生产经营环节。当前电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如下:
1.项目前期与过程衔接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项目的建设难度和管理风险
项目前期包括规划、土地、环评、水保、压矿等可研核准所需的组件,这些组件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前期办理的难易程度和费用高低。目前,由于项目前期与工程前期之间缺乏协调沟通,导致工程严重受阻、工程费用大幅提高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某供电公司的一项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联网工程就是项目前期与工程前期衔接不畅的典型案例。该工程2007年取得核准,2008年开工,共有8条220千伏新建线路。2008年开工后,有5条线路按计划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剩余3条线路由于线路路径不同无法实施。2009年剩余3条线路重新启动,结果发现部分路径土地性质已发生变化,相应手续无法办理,项目再次搁置。后经多方努力,直到2010年底剩余工程才陆续开工,目前完成其中1条线路建设,另2条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土地等已发生重大变化,原来可研批件已经无法使用。因此,工程在开工后又重新办理规划手续。因为规划调整在工程初步设计之后,所以导致规划变化引起工程方案变化,而方案变化又引起工程投资的重大变化,从而给工程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风险。由于项目前期和工程前期交叉影响工程建设的项目很多,此类问题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2.对照智能电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设计单位的综合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设计单位普遍存在专业配置不全、高素质设计人才偏少及设计人员对规程标准理解深度不够、掌握尺度不准等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具体表现为部分变电站土方平衡设计与实际偏差大。设计单位内部沟通总结机制不健全,导致相同问题重复发生,工程设计细节漏洞较多。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
3.对于铁路、交通、林业、土地等共性问题缺乏统一协调,电网公司对外协调的整体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目前,供电企业对管辖范围内涉及铁路、交通、林业、土地等部门的业务都是各自联系,具体问题具体研究。这难免使得各单位办理上述业务随意性较强、赔偿标准不一致。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建设项目增多、投资加大,赔偿标准更显现出逐年上升的不利势头。
4.专业化管理体系、标准已经,但受制于专业人员短缺,导致专业化管理水平依然不高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已经了“三横五纵”标准管理体系。体系的旨在提高基建管理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然而目前,各单位虽已按照国网公司要求组建了业主项目部,但由于基建管理专业人员偏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被动地处于业务繁忙、分身乏术的状态,疏于对改善专业化管理的深度思考,从而限制了各单位电网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着眼于有效解决问题,加快实施“大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基建管理质量和效益
面对构建科学的“大建设”管理体系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抓住机遇,着眼于有效解决当前电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加快实施“大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基建管理质量和效益。
1.实施“大建设”方案,彻底解决项目前期与工程前期衔接问题
“大建设”方案实施后,在地市公司层面将原发展计划部管理的项目前期和基建部管理的过程前期进行有效地整合。项目前期仍由发展计划部管理,但具体工作由基建部(也叫项目管理中心)前期工作人员办理。
“大建设”方案实施后,将具体项目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前期管理责任制考核,这样有助于提高前期办事人员的责任心,也有助于形成地市级供电公司在前期管理上与地方政府之间一致对外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市级供电公司的前期协调力度;另外,专业化的前期管理也会促进各项费用标准的统一。通过“大建设”体系的实施会有效地破解前期衔接不畅的问题。前期问题解决后,项目的计划性也随之加强,由于前期问题带来的管理难度和管理风险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大建设”体系实施会有效地提高供电企业电网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2.实施“大建设”方案,逐步提升设计单位的综合能力
“大建设”方案实施后,省公司基建部设技术经济处负责工程设计的专业化管理。在省电力公司成立设计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履行设计监理工作,负责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
专业化管理队伍和技术研发队伍的组建将在提高设计单位能力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通过设计专业化管理加强设计通病的分析和治理力度,继续完善和推广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图工作,促进各设计单位业务水平的提升。制订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加大激励约束机制的应用,促进各设计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大培训力度,在努力提高各设计单位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统筹全部资源,帮助能力水平相对较差的设计单位尽快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设计单位能力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工程设计的优质率,有利于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
3.实施“大建设”方案,促成统一协调和各级专业协调的格局
“大建设”方案实施后,在省公司基建部增加针对铁路、交通、林业、土地等前期问题的统一协调职能,在省公司层面上依托各相关单位统一协调上述问题。另外,通过“大建设”体系的构建,市公司层面形成了专业化的前期协调队伍,县公司层面也增加了前期协调职能。
通过“大建设”体系的构建,供电公司将在基建对外协调上形成全方位立体的协调机制,结合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机制,将改变以往各公司分别协调难度大的局面。其效益主要表现在:整合了供电公司的有效资源,省公司统一组织各单位与政府有关部门谈判,以取得最大的效益与效率;通过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机制的实施和各级前期协调体制的建立,将从根本上解决不同电压等级项目上各级政府利益不对称的问题,有效提高电网建设的效率与效益。
4.实施“大建设”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专业化管理
“大建设”方案实施后,在市公司成立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管理中心作为基建部的补充,与基建部合署办公,共同负责所辖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管理中心的成立为基建部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破解了一直以来困扰基建部人员短缺、无法真正实现专业化管理的难题。
三、“大建设”体系实施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为保证“大建设”体系的顺利实施,降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完成建设的安全目标和工程质量指标,使“大建设”体系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树立“公转”意识,切实保证方案实施的效果
“大建设”体系的建立对于供电公司系统来说是一次自上而下的业务范围、流程重新梳理和再造的过程。尤其是涉及部分业务重新划分和部分机构定位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每名干部员工应以大局为出发点,牢固树立“公转”意识,切实避免为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而牺牲大局利益的情况发生,使“大建设”方案真正落实到位,确保方案实施,提高供电公司电网建设管理质量与效益。
2.确保员工队伍稳定,切实完成全年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