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金融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国内理论综述
在国内,张军洲(1995)是最早提出区域金融这一概念的经济学家。目前,国内对区域金融的主要观点有:
一是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区域金融的大力推动。在定性和定量方面,刘仁伍(2000)研究了区域金融结构、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来自于区域金融的大力推动。谭儒勇(2000)运用OLS方法对我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能相互促进的结论。
二是金融系统的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韩廷春(2002)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和“投资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资本市场扩张对经济增长作用有限,而金融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建议发展中国家要控制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积极提升金融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区域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合作区是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齐丽娟(2005)提出,金融合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通过金融合作,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做法是通过区域金融合作,为金融的有效运行提供框架,打破区域间的金融壁垒,促进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最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是通过大型金融机构的融合,推动金融机构提高效率。在区域金融和国家整体金融方面,蒋放鸣(2006)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金融体系包括很多个功能模块,如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这些金融模块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些功能模块中,大型金融机构的融合能有效地推动金融体系地效率和效益。
五是对于区域财政补偿体系要进行规范。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韩凤芹(2007)提出,政府要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各个区域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为此,在财政政策层面,要大力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通过财政补偿机制,鼓励落后地区发展;在金融政策层面,给以落后地区政策性金融支持,对于为落后地区服务的商业性金融也给予政策支持。
对比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通过资本积累、劳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可以实现国民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对于上述实际变量会产生显著影响。一是金融资产的发展;二是金融机构的发展;三是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信息费用降低与交易费用降低,金融发展会显著影响国民储蓄水平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金融产品和金融功能。可以说,金融通过影响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
二、金融支持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高度重视金融支持的作用
金融常被人们称作经济的血液,当代的金融具备储蓄、融资、投资、交易、避险和服务等多种功能。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结算和服务非常重要。从这一点来看,只有金融业提供充足的、有效的支持,才能推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的超常规发展。可以说,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强化金融支持功能,是解决东北亚经济贸易区资本短缺的根本出路。
(二)金融机构体系要健全
金融体系的发展,体现为金融组织的多元化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实现多渠道的融资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金融业目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工具不完备,融资渠道狭小且不畅。因此,金融创新非常重要。金融创新包括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多种,通过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又快又好发展。在健全金融机构体系的过程中,应大力支持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积极配合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改革政策性金融业务运作机制;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新业务和产品创新,特别是支持和配合其处置国有不良资产。要着重研究优化东北区域金融组织体系,加快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金融机构建设。对于开发区内部壁垒,要尽量消除,要以哈尔滨为中心,建立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东北区域金融中心还包括大庆和齐齐哈尔,大力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发展,要给予哈尔滨银行更多的优惠政策,以推动其又好又快发展。着重研究设立区域产业投资基金。分别建立基础产业投资基金、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开发投资基金、支柱产业投资基金等、通过这些基金的高效运作,能够极大地推进投资环境建设和创业投资的发展。
(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以银行业间接融资模式为主,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展滞后,融资渠道狭小,区域资金动员能力严重不足。通过加强黑龙江省金融市场建设,特别是加快我省资本市场发展,不仅能大大提高资本形成能力,还能为黑龙江省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提供有效的操作平台。要正确引导信贷投向,支持东北亚经济贸易区重点产业快速发展。要将金融资源引向效率和效益更高的领域。对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广阔、有良好经济效益、信誉等级高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继续给予资金支持。
(四)改善金融环境
我行在收到《关于认真做好上半年涉农贷款情况总结的通知》后认真研读,组织人员,对我行上半年的涉农贷款进行总结,现将我行的上半年涉农贷款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行在开办至今一直把支持“三农”、现代农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作为当前涉农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加大涉农贷款投放总量,支持农产品稳产增产,为了既适应县域和农村市场上客户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情况,又有效控制风险,增加第二还款来源,我们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保证贷款、商户联保贷款和商户保证贷款等产品。服务对象主要为县域内的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经济主体。通过对这些客户发放贷款,不仅支持了他们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收入,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我行截止6月30日全部贷款结余万元,比去年新增万元。其中涉农贷款结余万元,比去年年末新增万元。
二、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情况
(一)推进农村地区网点建设情况。目前我行运用在乡下网点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合理制定机构网点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县域机构网点,延伸服务网络;并在去年加强了物理网点建设,加强网点风险管控,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二)探索创新行政村金融服务模式情况。我行贷款业务的开办对农村的金融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适度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纷纷调整信贷产品,改进营销策略,抢占市场份额。这些举措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使农村地区资金匮乏状态得到了初步缓解。我行坚持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和有序竞争,共同建立良好金融秩序,培育农村信用文化。我行还积极探索与当地政府合作的途径,如进行信用乡镇、信用村的建设,以此营造业务发展的信用环境。
三、“三农”信贷投放和结构情况
我行始终把支农贷款做为我行的发展战略,截止至20__年6月30日我行的涉农贷款结余万元,比去年年末新增万元,增幅达到%;截止至20__年6月30日我行的农户贷款为万元,比去年新增万元,增幅达到%。我行在下半年继续支持重点涉农领域情况。包括对农业研究、特色农业、农业科技创新、优良品种选育、农技推广和服务、现代种业、新型农业装备购置等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投放情况;并做好烟农的调研情况,申请符合本地的贷款品种,丰富我行的贷款。
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情况
(一)、大力推广“阳光信贷”工程。“阳光信贷”是一个惠农工程,同时也是我行信贷业务发展根本所在。我们制定了信贷人员“八不准”的纪律,客户完全不用请客送礼、找任何关系,只要符合条件,就能获得贷款,贷款除了利息没有任何其他成本。我行以高效的办理速度、严格的队伍管理、透明的信贷文化,迅速培育了一批忠实客户,以良好的口碑打造小额贷款“好借好还”的品牌形象。很多农户称银行小额贷款是“及时雨”,对能快速获得贷款表示由衷的感谢。
(二)、加强互动合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几年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迅猛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的热情。从合作社的调查情况看,无论从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前景,都有比较强的生命力,再从办社方向上看,不但寻求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着力于面向社会,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这一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引领作用。
五、下步工作要求。
一是要把支持“三农”发展尤其是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发展摆上实施快速发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位置来抓,通过继续放大“阳光信贷”效应、开发新的信贷产品、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授信范围等手段,切实扩大“三农”贷款占比。
二是要把富有竞争力的本地优势产业和项目,特别是新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涉农企业作为实现快速增长的重点支撑点来抓,采取适当扩大授信额度、简化办贷流程、提供部分优惠政策等措施,大力推进重点行业、优势项目加快发展。
三是进一步扩大涉农贷款业务开办的地域范围,还将通过扩大服务半径,在市场需求量大的支行长期派驻信贷员,向有一定需求的乡镇、村庄派遣流动信贷员,采取集中受理、集中调查、集中审批、集中发放的方式,辐射更多的农村地区。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对策分析
在我国加入国际贸易市场以后,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同步向国际开放,很多外资企业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中来,这也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面临更多的竞争,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业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创新模式的应用,才能够有效地拓展银行业务,使银行的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实现银行金融产品盈利的目的。要想实现银行业的金融产品创新,需要不断地引入先进的技术,总结先进的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客户才能够被吸引到银行投资项目中来。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产品多样化创新受到了我国群众的欢迎,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先进的金融行业发展程度,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国的金融行业也应该紧随时展的脚步,能够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向外开放以后,很多银行都不适应面对国外金融行业的竞争,导致很多银行都没有有效的措施推进银行金融业的发展,银行的产品内容过于单一,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处于劣势。不同的银行在发现这种情况以后积极地进行了创新,很多新的金融产品被研发出来并推入市场,这些新产品有效地提高了银行的利润,同时也使银行业觉醒,只有积极地投入到金融行业竞争当中,才能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国的银行金融业的基础比较薄弱,创新化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产品范围相对于国际市场中的跨国银行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在于银行的产品范围还比较小。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应力模式比较单一,很多银行单纯地通过吸纳存款来提高银行的利润。这些金融投资方法比较普遍,但是这些投资方式比较原始,并且投资收入有限也没有较大风险。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平淡的金融产品已经不受欢迎,各个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却也只围绕着不同存款年限设定不同的利率来激励存款,这些创新方式的层次比较低,导致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银行应该通过金融产品的融合,进行多元化发展,产品要符合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推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管理不规范
虽然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商业银行产品,但是由于我国的银行业发展有着与我国国情相符的业态,这也要求我国的银行业创新应该符合我国的国情。应该着重研发中间业务、负债类业务和资产类业务,对这些金融产品进行创新能够使银行资产状态得到改善,进而可以转变银行的负债结构,使银行的收益有效提升。我国原有的金融产品创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由于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对负债类产品过多的关注,造成了对资产类产品的忽视,即使有部分银行意识到了在资产类金融产品上进行创新,可是没有相应的收入高,风险低的金融产品被投入到市场当中。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中的创新产品有限,造成了银行的整体业务规模也变少,资产与负债的结构作用没有办法充分地发挥出来,导致银行的这种结构规模较小,对银行作用甚微。我国的商业银行创新产品侧重点偏激,金融产品没办法发挥有效的市场作用。
(二)我国银行创新金融产品风险较高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时,缺乏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导致了风险约束机制的缺失,很多金融创新产品虽然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管控,导致这些产品受到了风险的威胁。很多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风险较高,没有办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很多金融产品在制定制度范围和创新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导致金融产品在上市时还没有相应的规范制度给予保障,这种创新模式加大了这些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给金融产品的管理带来了比较多的困难。
(三)金融产品创新乏力
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缺乏原创新,很多已经推出的金融产品都是参考西方国家的金融产品形成的,只是在细节上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微小的改变,虽然这种创新发展模式能够使我国快速追赶西方国家的金融产品种类,但是这种创新形式缺乏可持续,没有相应的创新机制作为支撑,银行的创新产品发展就会遇到瓶颈。在我国的商业政策不断开发的背景下,我国的中间类金融产品创新得到了进步,但是整体的创新发展依然比较缓慢。目前,很多国外国家都已经应用电子化的技术推出了相关产品,而我国还在探索阶段。近年来,我国已经推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是这些创新都是不可持续的,使我国的银行业创新发展缓慢。
(四)金融产品缺乏有效的整合
我国银行人员在金融产品创新研发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对客户需求的研究,造成了银行金融产品没有关注银行的知名度。或者有些银行比较关注银行知名度的创新,造成了对客户效益的忽视。这两种创新目标没有矛盾的地方,只是由于银行创新产品研发人员只重视眼前的效益,缺乏对整体发展情况的关注,只有对金融产品特点进行整合,才能够使创新金融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客户的认可,从而更加快速高效地获得市场地位。银行可以再此基础上陆续推出更加多样的金融产品,在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更多的应用新的科学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通过产品的整合,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对策分析
(一)提高我国金融产品种类数量
不同的金融产品有不同的适应人群,银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并且实现金融产品多种需求的覆盖,能够使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部分商业银行在扩大业务的过程中需要推出拳头产品,从而获得客户的认可,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银行的金融产品推出后虽然能够吸引一部分客户,但是在后续的服务过程中,不能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期望,就会导致客户对产品失去兴趣,还有可能使银行的公信力下降,客户也会因此流失,这种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对银行业务范围开展情况的了解,能够做出符合银行能力范围的金融产品,从而可以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优良的金融产品服务达到客户满意的目的。还应该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了解经济市场的发展情况,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客户争取利益,银行的创新产品不仅能够为银行带来效益,还可以给银行带来更好的声誉。
(二)提高银行金融产品科技创新程度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已经有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金融行业当中,在网络通信高度发达的新业态下,银行应该充分地利用这种平台化的效应,推出适合的金融产品,能够实现银行的快速发展。应用科技创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业务流程的错误率,并且能够提高办事效率,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成本也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降低运营成本,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提高银行的管理效率,应用现代化的通信方式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银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创新获得更多年轻用户的认可,从而可以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风险管控
银行在提高自身金融产品创新效率的同时,还应注重对风险的管控,从而可以使银行金融产品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投机性比较强的金融产品应该提前进行识别,并且应用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管控。银行也应引进专业人才对法律、金融进行有效管理,实现银行业务的全面发展,能够对银行的创新金融产品提出有效的建议,从而可以使银行金融产品当中不合理的部分得到有效控制,提高金融产品的风险管控效率。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对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范围进行规范,使银行的金融产品具有更强的合理性,确保金融产品能够实现自由发展,并且能够在法律的约束下得到有效的风险管控。银行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竞争后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势力对抗局面,所以银行应该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建立,能够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对银行的业务范围进行营销。银行还应该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在行业竞争当中通过优秀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能够在客户心中树立银行品牌良好的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经过了多年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银行应该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够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预期的金融产品,实现银行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钟曦.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模式的发展探讨[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刘洋.大资管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7.
[3]方舟.中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现状及对策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07.
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不对立,银行业主动拥抱互联网的动作愈演愈烈,从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到工商银行的“融e购”,再到最近直销银行,银行在金融互联网化上的努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直销银行作为一个金融领域的新生名词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直销银行是什么?是否就是把实体银行开设的电子银行、网络银行改头换面,“新瓶装旧酒”?
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欧美的直销银行是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这一经营模式下,银行的业务拓展不依赖柜台,客户主要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线上渠道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
因其业务拓展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基础,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因此能够为顾客提供比传统银行更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直销银行经受起了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的历练,已积累了成熟的商业模式,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已达9%-10%,且占比仍在不断扩大。
直销银行与实体银行的网络渠道有着本质的区别,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仅仅是实体银行传统业务在空间上的拓展,仍没有脱离实体网络。而直销银行不是简单的渠道拓展,而是从组织架构到营销策略的整个商业模式都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提供服务的工具。
直销银行的目标客户群定位和传统银行有所不同,更为细分,主要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互联网客户和工作繁忙的客户。直销银行相对传统银行有其天然的竞争优势,由于没有分支机构,无需承担大量的员工支出,直销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及更低的手续费率,以较少的运营支出即可维持良好的经营。在金融互联网化的大潮之下,直销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决定其有着广泛的前景。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内的北京银行以及民生银行在直销银行领域走在了前头,去年,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先后宣布进入直销银行领域:
2013年9月16日,民生银行公告称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资金清算与结算、信用卡业务、信用支付业务、理财业务合作、直销银行业务、信用凭证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科技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直销银行”的概念。据介绍,直销银行业务的主要依托平台为淘宝,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电子账户系统将与支付宝账户系统实现互通,民生银行为直销银行提供丰富实用并符合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客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而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将负责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大力促进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发展。
2013年9月18日,北京银行举行直销银行开通仪式,宣布在与其境外战略合作伙伴荷兰ING集团正式开通直销银行服务模式,ING下属的ING-DiBa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直销银行机构,给北京银行提供支持。但北京银行结合国情,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
目前,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已经从经营区域、产品设计、系统建设、组织架构、直销方式、客户群体等多个维度做好了充分准备,并率先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地建立了多家直销门店,拟上线推出简单、便捷、优惠的专属金融产品,未来将全面铺开此项业务。
除民生与北京银行外,包括还有多家招中小银行都在酝酿推出直销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创造更契合用户体验习惯的新金融模式。
直销银行推出恰逢其时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已经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转变。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银行谋求发展必须要进行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变革。金融机构需要顺应互联网金融的潮流,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和业务机会,以更精细化的方式提供服务和管控风险。开启直销银行服务模式,有助于商业银行积极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以更低的成本为更多的客户带来收益,有力促进金融互联网化。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呼唤着直销银行模式。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利率市场化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人民银行自2012年6月起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表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
一旦利率管制放开,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银行利润也会因此而下降,对于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直销银行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小等显著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开展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比传统银行更优惠的利率,推出费用更低廉、渠道更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赢得竞争优势、拓展差异空间带来无限可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发展直销银行又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理想,只有每个人应该拥有并实际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才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直销银行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进服务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使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使得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一个新的焦点
关键词:农信社创新发展金融危机
一、农信社创新发展面临的形势
实体经济下行,整个银行业受挫。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接轨程度越来越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金融市场或繁荣或萧条的大环境,在分享全球化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必将承受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的风险和成本。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公众信心受挫,主要市场信用萎缩,中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创,比如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业绩下滑,还本付息的能力严重下降;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农民收入及社会治安能否平稳过渡,这些都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率升高,影响业绩。另外,部分国家由于金融形势恶化出现资金需求上升供给减少的情况,从而导致我国外资流入有可能减少,这对我国银行业也有负面影响,最近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资银行股权的抛售就是最好的佐证。
二、农信社业务经营受到一定影响
“三农”大环境不容乐观。受危机影响,沿海部分中小企业倒闭或裁员,出现压缩人力成本的迹象,成批量的农民工被迫返乡,而农村经济毕竟尚欠火候,就业容纳能力有限,将失去或减少务工性工资收入;传统的种养业规模化程度低,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呈低迷徘徊趋势,化肥等农业生产成本又在增长,由此将进一步降低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务农收入;农业产业化链条脱节,产前、中、后的加工、服务、销售等渠道不畅通,粗放型农业仍占绝对主体地位;市场物价的上涨,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将增大,农民的增收空间将更加狭窄。在大环境下,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信社其业务经营及风险防控势必受到影响。
小额农贷的发展空间受限。长期以来,小额农贷以其操作简便、额度小、风险小而分散等特点,深受农户欢迎,成为农信社的“金字招牌”。但在连续增加支农投入高基数上,加之当前不景气的市场新形势,市场有效需求主体趋于饱和,其利率也远远高于行业内其他贷款,成本较高,此外民间借贷盛行等因素,导致深度推广较困难,继续加大“三农”投放难度加大,小额农贷的市场需求遭到“瓶颈”效应,形成挤压。
农村信贷市场供需不对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户信贷需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规模化种养、“公司+基地+农户”联合组织、专业合作社组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链条化生产和消费类新兴产业的贷款需求逐步增长,小额农贷在量上不能满足其需求,农业专合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等新兴组织的发展又不成气候,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结构失衡、市场前景、经营效益等诸多问题目前尚不能定论,尚不成型,加之抵押物缺失、有效担保不足和需求大额化、风险不确定等,易形成贷款需求方的“贷款难”与农信社的“惜贷、惧贷”现象,造成借贷双方供需矛盾突出。
市场竞争热化升温。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纵深化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及其小额农贷产品的推出,农业银行重返基层农村市场及其“惠农卡”的面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雨后春笋”般兴起,农信社“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已被打破,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同时,受贷款资金使用限于市内的监管政策影响,农信社内部竞争相互渗透交织,客户资源尤其是优质客户已十分稀缺。市场份额的差异折射出“渠道”策略,同杯“分羹”的生存风暴愈演愈烈。
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趋势下,农信社与客户的议价能力明显降低。一是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下调。二是资本市场不景气导致资金回流到银行存款,并且储蓄存款定期化特征显著。三是自去年9月以来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累计下降幅度高于同期存款利率0.27个百分点,而且自10月22日起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30%,这些调整将直接对银行利差产生不利影响。实体经济运行下行,“惜贷”、“惧贷”现象难免出现,信贷规模究竟有多大呈现出不确定性。整个银行业,又尤其是“以贷为本”、中间业务乏力、盈利途径单一的农信社,将面临净息差收窄和资产质量恶化的双重压力,盈利能力将直面拷问。
三、农信社创新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1、坚定信心是前提。在面对重重压力和困难的同时,我们首先要坚定信心,在劣势中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主观方面,农信社因农而生,根植于农,网点多,辐射广,地域和人缘优势无可比拟;专项央行票据资金的兑付,大量的不良贷款和挂帐亏损得到置换,历史包袱得以减轻;农信银、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ATM等现代化科技的支付体系及设备的建立健全,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县域性法人机制灵活运转,有一支熟悉农村金融业务的信合队伍,信贷审批程序快捷、简便等,让农信社优势尤在。客观方面,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平衡较快发展的深层因素和基本条件没有变,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监会从“十个方面”调整“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监管政策,国家对“三农”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等,这些在时间、空间、政策、市场上,都将给农信社带来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一、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
1.融资更加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普遍性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我国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中小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式,这将对中小企业筹资、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另外,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我国金融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将进一步规范。因此,企业在金融市场将处于公平竞争地位,只能凭借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与持续高速的增长获得资金,而这些恰恰都是中小企业的弱势。
2.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现有的财务管理观念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我国及世界的产业结构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必定会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运动的方向及规模,而且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冲击不同,面临的机遇也不同。资产素质较差的中小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而有实力的中小企业为了强化其竞争优势,将会对企业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或产业转型,甚至采取并购、重组等方式实施外部扩张。原来的一些陈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要求,这将迫使中小企业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3.企业的财务控制与监督形同虚设。财务控制是现代控制论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和人员素质较低,导致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二、解决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建议
第一,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和家族集资,但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资金有限,使得经营者无法获得稳定的追加资金,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国外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其次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另外,政府的资金支持也是国外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方式,一般占小企业外来资金的10%左右,主要有税收优惠、贷款援助、风险投资和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但我国的经济状况、社会环境与国外不同,应结合我国国情对其先进的经济政策和管理理念进行借鉴。其一,企业要改变自己的状况,要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整个行业发展、公司行业地位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行业融资环境和国家融资政策,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重视资金周转,加速资金积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信息透明度。其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如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尽快出台有差别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贷款操作程序,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探索通过动产抵押、权利质押、联保贷款等方式增加信贷投入;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降低和分散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如降低税率,为创业的中小企业或吸收下岗工人、农民工达到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减免所得税等,使中小企业真正得到支持,增加内部积累资金。同时应设立一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资助和法律援助。
第二,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管理意识,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往往同时兼任经理之职,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集中于一人。而且,许多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还未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企业法定代表人应树立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更新观念,强化管理。
第三,针对自身特点,强化财务控制制度。具体而言:一要提高认识,把强化财务控制制度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二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如固定资产投资时应考虑投资完成后流动资金的需求,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再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以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心中有数,否则,极易造成现金收支失衡,资金困难。三要加强财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产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并定期检查盘点,堵塞漏洞,保护资产的安全。四要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及时清理库存物资,避免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并以科学的方法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要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评定,并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避免死账、呆账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国刚. 进入 21世纪的中国金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当前,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发展的如火如荼,各级政府的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都在关注供应链金融。公司在这个领域已经布局探索了多年,并于2019年制定并开始实施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方案。金融科技是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条件,公司的发展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开发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结合近期本人在营销“商票宝”过程中的体会,我想谈一谈对当前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加快金融科技建设。我们做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依托核心企业来服务核心企业产业链上的客户,解决产业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共同推动产业链上企业的发展共赢。要做好、做大供应链金融,我们必须要构建上下游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动态把握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建立与实体企业之间更加稳定紧密的关系。要想搭建这样稳定紧密的关系,我们必须依靠金融科技。然而,技术上的突破需要长时间的布局搭建,非一朝一夕,更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且无法在短时间收获成效。因此,建议公司通过股权合作、技术入股等各种方式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平台的搭建,抢抓业务发展机遇。
二、搭建开放的平台。供应链金融要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建立一种金融生态,这个生态里面有核心企业、产业链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这个生态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生态越繁荣,对我们越有利。因此,我们的平台不应仅限于内部业务操作使用,而应该是对外开放的。当前,公司面临着客户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冲击等危机,公司急需要通过自建平台来融入互联网发展的大潮,公司搭建的平台不仅仅是服务于供应链金融,也服务于公司全局,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搭建开放的平台,一是可以扩大线上获客渠道,提高公司知名度,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可以充分深挖存量客户资源,增加客户粘性;三是可以和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合作,掌握同行发展状况,提高战略研判能力;四是可以更好发挥公司金融牌照优势,提升客户质量,实现协同发展。
三、平台业务方向探究。根据目前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公司业务开展的情况,可以探索开展以下三类业务。
(一)区块链供应链债权融资服务。该类业务是市场最广阔,最有发展潜力的业务,公司应当重点推进。该业务是将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结合,运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多方共识等特点,把企业贸易过程中的赊销行为产生的应收账款,转换为一种可拆分、可流转、可持有到期、可融资的数字债权凭证,为核心企业的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转让、融资及管理的服务。目前,国内区块链供应链债权融资知名平台有中企云链“云信”、众安科技“众企安链”、联易融科技等。北京金控集团依托旗下“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小微金服平台),联合海淀区政府、微芯研究院等单位,于2020年2月7日正式上线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可以从两个方向拓展该业务:一是围绕公航旅集团上下游客户、公司战略客户开展业务,将原有的业务迁移到平台上,进而达到批量化操作;二是和省政府相关部门、各市州政府对接,推动建立政府确权中心,构建政企合作共赢的关系,进一步稳固公司覆盖全省的金融服务体系基础。
(二)互联网票据融资。票据作为一种具备包括无因性、要式性、返还性等特殊性质的有价证券,其本身自带融资功能,并且具有适合于进行结构化、相对安全的特点,成为了目前广受追捧的热点资产。国家持续大力支持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我国2020年票据业务量达148万亿元,较上年增逾12%。票据市场前景广阔,各路资本纷纷加快布局,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有京东科技“京票秒贴”、同城票据网、微票宝等平台。开展互联网票据融资业务,一方面要依靠有吸引力的产品,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去拓展市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21世纪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了高科技的优势,谁能抢先让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谁就拥有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国际竞争的优先权。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当前的情况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一方面是科研开发、科技水平连年下降。据世界经济论坛1997年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报告,1994年中国科技水平要素的排名为第23位,1995年为第27位,1996年为第28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产业化迟缓,科技成果的推广率低下。根据有关资料,我国目前每年省部级以上水平的科技成果大约有3万多项,每年产生的专利约为7万项,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和专有技术的实施率都仅为10%。例如,我国的863计划,虽然已经应用的成果占鉴定成果的38%,但真正形成商品的只占10%,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只占2.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如此之低,除了科技体制不适应市场以外,缺乏转化资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外科技投入的比例一般是1:10:100,即如果研究费用为1,那么转化费用则为10,生产销售费用为100,而我国的科技投入比例大约是1:0.5:100,转化费用太低。
转化费用如此之低,主要就是缺少风险投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投资也有限,而且风险投资也不能由政府来充当投资主体。国外的实践证明,以民间资金为主体,由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的风险投资,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任何科技成果,只要研发人员能向风险投资公司证明你的产品质量、市场前景以及盈利能力,风险投资公司在经过有关专家的调查和咨询以后,就会通过给予研发人员一定的股份,立即进行投资开发。如果项目开发成功,研发人员和风险投资公司会获得巨额利润。如果项目开发失败,研发人员就会分文无获。而对风险投资公司来说,一个项目的失败并无多大的影响,因为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不是单个项目,而是进行投资组合。一般来讲,平均投资10个项目,只要成功两个,就会获得高于其他投资的收益率。
在我国,建立这样一种风险投资机制,能使我国的科研面向市场,克服过去那种科研与市场脱节的现象。我国当前十分注重开发高新技术,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金融支持则重视不够,因此,对风险投资进行研究和探讨,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迫在眉睫。一旦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比翼齐飞,我们就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需要,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迎接国际风险资本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带入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使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的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开放只是时间问题,而在金融市场中,最具生命力的就是风险投资,这也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发端于19世纪末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风险投资在西方国家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风险投资的收益更高,获利机会更多,因此,西方风险资本纷纷进入发展中国家。
到目前为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风险资本主要有:一是亚洲战略投资公司,成立于1993年。该投资公司管理的两个主要基金分别是1994年募集的中国汽车设备基金,金额为1.58亿美元,另一个为1994年募集的啤酒联盟基金,金额为1.3亿美元。亚洲战略投资公司的投资规模通常为1000万到1500万美元。二是Bessemer亚洲控股公司,成立于1991年,在上海、香港有分支机构。该公司资金额达10亿美元,最小投资规模为500万美元,最大为1亿美元。三是CMGMAHOH中国投资管理公司,成立于1997年,管理一个募集于1998年的中国投资基金,基金金额为2000万美元。该公司最小和最大投资规模为500万美元和1200万美元。四是太平洋技术投资公司(PTV),成立于1993年,是IDG的下属公司,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分支机构。PTV中国基金募集于1994年,基金金额5000万美元。PTV的最大和最小投资规模为250万美元和10万美元。
风险投资是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国外风险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虽然有利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它还控制了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知识技术。当然,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问题还不是很严重,如果一个行业的核心技术被外方控制,那么我国的企业则仅仅成为外方的打工仔,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我国风险投资的建设步伐。
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才刚刚开始起步,根本无力与外国实力庞大的风险资本进行竞争,所以,在我国风险投资的起步阶段,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
一是税收的优惠。例如美国长期资本收益所得税由1970年的49%降至1980年的20%,这一措施的实施,使美国的风险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每年46%的幅度激增。我国虽然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许多优惠措施,而对风险投资机构并没有税收优惠。因此,当前必须制定有关措施,减免风险投资的税收。
二是为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提供政府补助。如加拿大安大略省鼓励和风险投资的发展,对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个人入股者给予投资总额30%的补助金。政府向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无偿提供资金,一方面分担了风险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对民间投资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我国政府对风险投资者的这种补助,几乎还是空白,需大力发展。
三是尽快建立政府担保机制。通过政府担保,国家可以运用杠杆原理,用少量的资金投入,带动大量的资金投向风险企业。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设立了信用担保机构,如英国于1981年开始实施信贷担保计划,银行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如果风险企业不能偿还贷款,贸工部将以2.5%的年息偿还债务的70%。借鉴和建立我国的信用担保制度,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是一项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最后,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技术创新者和风险投资者的利益。
3适应居民投资多元化的需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完善
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这些风险投资主要的仍是政府的财政资金。例如,成立于1992年的江苏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1998年总资产约1.5亿人民币,其投资者和直属领导都是江苏省财政厅。1992年成立的广东省科技创业投资公司,1998年总资产为5.8亿人民币,其投资者和直属领导都是广东省科委。1993年成立的浙江省科技投资公司,1998年总资产约6000万人民币,浙江省科委投资58%,浙江省财政厅投资42%,直属领导是浙江省科
委。成立于1998年的深圳高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总资产约为7亿人民币,深圳市财政投资占5%,其他法人企业占50%,直属领导是深圳市科委。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风险投资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渠道窄;二是直属政府部门管理,政府行为色彩浓厚;三是相对于国外的风险资本来讲,资金规模小,业务发展缓慢。一方面是政府财政资金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是居民的储蓄存款节节攀升。建立风险投资,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不仅有利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同时也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作为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应该是银行信贷,证券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呼应的市场。在企业的发育期,银行不愿意贷款,也不可能进行股市融资,因此需要有风险投资。当企业进入青春期以后,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扩大规模。当企业完全成熟以后,企业就可以进入股市,进一步壮大规模。同时,在进入股市以后,风险资本就可以功成身退,把股权转让给社会公众股东,自己则获得风险投资收益。
我国现在的金额融市场中,最苍白的就是风险投资。当然,由单个居民来参与风险投资,则是每个公民无法承受的。国外的经验是组建风险投资基金,即公众把资金交给风险投资公司,由风险投资公司来进行风险投资。我国当前也组建了不少风险投资公司,但这些政府的风险投资公司实际上没有多大的风险可言。要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当前,我们可以考虑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开展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试点。在风险投资基金启动时期,为发动更广泛的资金参与,可由财政调拨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基金的部分发起资金,再挑选具有一定财力、人力和公信力较强的公司作为基金的主要发起人。为适应风险投资的特点,基金应采取私募的方式,对象可以是个人、企业、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另外,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市场,一旦发生剧烈的波动,可赎回的开放型基金投资者会撤走资金,而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一般需三至七年时间,因此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目前应主要采取封闭型的经营方式。
最后,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应采取契约型的组织形式,无需组成一个法人实体,这样资金进出较为自由。投资者是信托契约的当事人,不参与决策管理,投资者、管理人员、托管人之间形成一种权责明确的信托关系。
【关键词】企业年金基金;国债;银行存款
1.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分析
企业年金源于自由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属于雇主自愿建立的员工福利计划。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附加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其在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呈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政府介入企业年金领域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1.1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简介
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该方案中第一次提到了企业年金。随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4年1月6日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同年2月2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联合中国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颁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范了企业年金基金的具体操作行为。2005年8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共37家,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已全面启动。
1.2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现状不容乐观,投资渠道不合理、投资效益不佳与投资风险并存。根据现有法规,企业年金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投资性保险产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得高于基金净资产的30%。其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20%。在企业年金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年金的发展速度缓慢,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低,这也就影响了企业年金的发展规模,再加上国家对企业年金的投资做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限制了企业年金基金的发展规模与投资效益。
1.2.1 企业年金基金发展规模小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0年底,企业年金基金总量为191.9亿元。截至2004年3月底,基金结余 492.8亿元,而2003年底美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已达到9.057万亿美元。到2005年底,年金规模680亿元。2006年6月企业年金规模新增110亿元,达到690亿元。截至2006年底,全国企业年金规模900多亿元。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年金的发展虽有强劲势头,但是总体发展规模还是不尽如人意。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年金总量是很低的。
1.2.2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渠道有限
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不仅数量少而且风险大。目前国内对企业年金投资限制较多,如只能投资于国内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且都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使得资产配置发挥作用的领域有限,投资回报率很低。。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年金可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但只有金融机构托管的企业年金才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
1.2.3 其他限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的因素
①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相关政策存在漏洞及监管体制的缺陷②投资运营的制度建设滞后③税收优惠不足。
1.3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必要性
为了保障和提高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国家积极鼓励企业为职工设立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因此,个人企业年金账户中,基金数量的多少以及基金投资的效益,都会影响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有效运营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对政府带来的压力。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有效投资运营有多方面的必要性。
1.3.1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需求
我国的企业年金是一种实行完全积累制的养老金制度,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高达80-90%,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如此高的替代率必将难以为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将现行的替代率降至60%左右,即达到维持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退休人员若想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则需要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一一企业年金的补充。决定企业年金替代率的关键因素有: 投资收益率、缴费年限、积累年限和个人账户缴费率。
1.3.2 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互动发展
从国外的成熟经验来看,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与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共生和互动的关系。实现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需要健全的金融市场为其提供安全、有效的投资环境;同样,允许企业年金进行金融投资也会对证券市场成长和成熟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对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完善
随着政府对企业年金建设的不断重视,人们对企业年金的认知程度不断加大,对企业年金的实际投资收益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作用,逐步提高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提出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相关完善建议。
2.1 逐步扩宽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
根据《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至基金、金融债等产品,以提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投资运营能力。
2.1.1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
根据现有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定期存款、国债和金融债等固定收益产品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50%。但限于开户等原因,目前企业年金只能投资于交易所债券市场。
2.1.2 购买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一般利率较高,是可以获取较高收益的投资工具。但目前在我国几乎是企业年金投资的。我国对发行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的规定条件十分严格,发行主体通常都是效益好和信誉高的企业和银行,且一般都有担保,因此风险也是较小的。目前债券品种少、发行规模小和流通性差,这种状况导致企业缺乏长期资金来源。因此,目前不适合企业年金基金的介入。
2.1.3 进行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如高科技、生物、新材料等进行投资,通过经营市场前景好、收益高的项目以取得增值,。二是对国家基础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如能源、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进行投资。这些项目期限长,回报较高,可与企业年金长期性资金的特点相匹配。
2.1.4 实物投资
实物投资具有投资回收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流动性差等特点,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通货膨胀风险,因此是企业年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之一。
2.1.5 直接贷款
可以向经济效益好、偿还能力强、信誉高并能提供足够担保的企业提供直接贷款。贷款利率较高,且它的资产担保又保证了到期可收回贷款,故这种方式符合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原则,可使企业年金基金得到有效的保值增值,同时还可以缓解企业年金资金短缺的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2.1.6 海外投资
海外投资是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基金常用的一种投资方式。可以将适当比例的基金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和信誉很高的大型跨国公司债券等。
2.2 对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相关建议
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是任何一项基金投资必须考虑的问题。企业年金是一种延期支付的福利,基金采用个人账户完全积累的模式,因此基金的流动性要求较低,适宜于进行中、长期投资。基本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与一般的投资基金相比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一些,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因此与基本养老保险相比,年金基金的抗风险能力需更强,对投资收益的需求也更强。
2.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企业年金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出台《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对基金管理机构的资质条件、基金投资方向和比例限制以及基金投资监管等方面做出规范。此外,还应对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税收优惠、企业年金提取的最高比例、基金运营的信息披露原则等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以尽可能减少恶性操作,提高年金基金的收益率。
2.2.2 加快金融领域调整、改革和监管的步伐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的经验,注重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加快证券市场避险工具的引入,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监管,为日后巨额年金资产的进入奠定基础。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前者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对后者的资金来源、市场结构、管列水平、运作效率及金融创新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改善后者的投资者结构,促进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3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机构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国外的实践已经证明,私营的企业年金投资模式比公营模式的投资效率更高。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投资机构更关注公司的业绩并建立了问责制,风险管理水平更高。而由于经营者的垄断地位,公营模式难以在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下工夫,会出现公共决策失误、寻租和腐败等政府失灵行为,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年金投资领域,通过公平竞争实现年金基金投资收益最大化,使受益人退休时的给付最大化,以充分提高退休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