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口腔检查的8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年满三周岁,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碍、口腔炎症、龋齿及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等症状,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本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儿童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将80例儿童以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儿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3.0~8.0岁,平均年龄为(4.3±1.6)岁,体重为:12.3~21.5kg,平均体重为(17.2±2.4)kg;观察组40例儿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1±1.7)岁,体重为:12.1~21.7kg,平均体重为(17.4±2.5)kg,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儿童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引导儿童进行常规的防龋操作和引导儿童家属按照日常的护理习惯对儿童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40例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全面体检评估口腔情况,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儿童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检查,充分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以及口腔龋齿状况。另外,护理人员还要详细向儿童家属进行询问,了解儿童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儿童龋齿产生的原因[3]。防龋操作过程护理,在防龋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采用无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对儿童口腔进行检查,在咬脱过程,需引导儿童低下头,用牙齿将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毕后半小时内不得进食水和食物,若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配合、乱动现象,护理人员还需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语言为其讲解防龋的重要性或为其播放欢快的音乐或动画片来转移其对操作不适的转移力量。并引导家属每半年带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及时发现其口腔问题。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儿童家属的健康教育,如为儿童家属发放口腔保健宣传手册或组织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等,在宣教过程中,需注意详细向家属讲解口腔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并介绍各类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儿童构成的威胁。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儿童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选择儿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采取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比如以图片、动画的形式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并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护理,龋牙的发生与儿童偏食、喜爱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饮食习惯具有密切的关联,为此,护理人员需引导家属严格控制儿童的零食量,并引导其尽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饮和垃圾食品,对儿童的偏食不良习惯习及时纠正,同时,家长还要多鼓励儿童使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水产品、鲜奶类等具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⑤引导家属做好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监督工作,由于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引导和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饭后及时漱口,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另外,家属还可以详细记录儿童的行为习惯,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应该耐心指导儿童纠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以及经护理干预后的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配合度评价标准为:完全配合: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欣然接受并积极配合;配合:儿童勉强完成防龋操作过程;不配合:儿童拒绝接受防龋操作或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哭闹现象,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总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总例数×100%,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对比观察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总配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儿童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及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对比观察组儿童(n=40)正确刷牙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n=40)正确刷牙率(72.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儿童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八所中小学近万名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参加了声势浩大的万人齐刷牙活动。如此大规模的公益宣传活动,是近年深圳市少有的,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活动还有望刷新最多人同时同场刷牙的新世界记录。这次也是深圳市有史以来首次尝试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
罗湖区政府刘影周副区长说:“通过此次万人齐刷牙活动,政府希望能够宣传爱护牙齿,正确刷牙的重要性,提高深圳市民牙齿保健意识。此次活动体现了政府对市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罗湖区为发挥特区窗口作用,为创建健康城区,提高市民健康素质所作的努力。”
作为世界及中国卓着口腔护理专家,高露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致力推广全国口腔健康教育。高露洁棕榄公司大中国地区副总裁兼总经理方宝惠说,正确洁齿是护齿的第一步,也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高露洁协助举办本次“万人齐刷牙,健康每一天”活动,正是希望向社会宣传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加强对护齿洁齿的教育,让大家都拥有洁白健康的微笑。
目前,中国的口腔卫生及保健现状仍有待改善,据调查显示,中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达
76。55%R,35-44岁成年人患龋率高达近63。01%R,65-74岁老人的平均失牙数更高达9。86颗R。由此可见,尽快加大关于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帮助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洁齿健齿意识,以及培养大家良好的刷牙习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每年9月20日的全国爱牙日活动,高露洁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各地牙防组织及口腔保健工作者一起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今年爱牙日以“关注牙周疾病”为主题,把“有效刷牙,预防牙周疾病”定为中心口号,号召口腔健康教育从儿童做起,共同做到爱牙,健齿,强身。本次活动中,高露洁不仅独家赞助了过万套口腔护理用品,同时也全力协助大会宣传正确的刷牙护齿方法,对提高广大市民的口腔护理意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悉,参加本次万人齐刷牙活动的万名中小学生还将在活动后参加由深圳市罗湖区教委组织的“爱牙护齿”征文比赛,内容包括对参加本次活动的感想,受到的启发以及对口腔健康的认识等。预计在十月中旬评出100名获奖者,由高露洁赞助活动奖品,各获奖的文章还有机会在深圳的主要杂志上刊登。相信这一征文比赛将承接本次万人齐刷牙活动,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口腔健康观念的认识和重视。
高露洁-棕榄是全球顶尖的消费品公司,主要提供口腔护理、个人护理、家居保养、织物护理和宠物食品5个品类的高品质消费品,销售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露洁于1991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销售覆盖中国500多个城市,销量和市场份额均遥遥领先。公司旗下着名品牌包括:高露洁、棕榄、柔丽等等。2002年高露洁荣获“中国人最喜爱的十个外国商标”称号。
【关键词】儿童;牙髓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91-02
牙髓病是指牙髓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髓炎症、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由于牙髓组织处于牙体硬组织包绕之中,只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与外界联系,牙髓急性炎症时,血管充血、渗出物积聚,导致髓腔内压力增高,使神经受压,加以炎性渗出物的刺激使疼痛极为剧烈。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患龋病乃至牙髓病的比例逐渐增高,因为牙髓病疼痛而就诊的儿童也越来越多。我作为一名口腔护理工作者就必须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完成儿童口腔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医疗效率。
传统观念里,总认为心理问题只会发生在成人身上,其实不然。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儿童也会有心理问题吗?很不幸地,答案是肯定的。我将近年来在儿童口腔科记录的1432例牙髓病患儿的心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合作程度高:能自觉配合治疗的全过程,患儿无恐惧、哭闹等表现。
合作程度中:有恐惧、哭闹等表现,但在家长和医护士人员的解释、和患儿互动、劝说下,20分钟之内能配合开始治疗的患儿。
合作程度低:有严重的恐惧、哭闹等表现,在家长和医护人员的解释、劝说下,需20分钟以上才能接受治疗或最终都无法接受治疗的患儿以及强制治疗的患儿。
1~3岁组的儿童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多很难经过解释、劝说改变成合作,多用强制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合作程度好的儿童越来越多,但是年龄的增长的同时,儿童强制治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甚至导致最终无法进行治疗。3~6岁组使用语言进行心理护理是此期的重要环节,平时能像他们的母亲一样关心他们,成为他们心理上的母亲,这样就能给治疗带来许多方便之处,应具备慈母般的心,在治疗中做到态度和蔼,动作轻柔,解释清楚,使他们减少对陌生环境、陌生面孔及各种各样的器械的惧怕心理。6~9岁组鼓励患儿其勇敢的精神,讲英雄故事,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并用儿童的语言与其说话,关心体贴他们,可以使患儿消除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9~12岁组此期小孩多是已经上学的学生,大部分只通过言语交谈就能配合治疗,他们虽有畏惧心理,但是我们通过鼓励为主,应用示范法和适应法,就能让其好好的配合治疗。
3 讨论
3.1 儿童的心理特点
3.1.1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的原因很多。医院的大环境,诊疗时的疼痛,口腔科特殊设备所发出的声音,难闻的药味,见到别的孩子在就诊时哭闹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就诊时的疼痛。所以我们在治疗前应给患儿介绍环境,器械的用途,告诉患儿怎么配合医生和护士,尽量减少不良刺激。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耐心、热情,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鼓励小孩扮演小医生、小护士,以利于儿童在游戏的同时较好的理解治疗,以降低恐惧心理。
3.1.2 依赖心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幼儿对家长(尤其是母亲)的依赖程度都很高。主要表现为认生,不愿和家长分开。故让一名家长在儿童身边有利于儿童配合完成诊疗。但对于过分溺爱孩子,表现出比孩子更紧张的家长还是请到诊室的外面等待比较好。
3.1.3 情绪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一时性、爆发性、兴趣性、真实性。儿童在治疗时一旦出现疼痛,就会出现强烈的爆发性的反应,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防止意外的发生。除了要具备轻、准、稳、快的操作技术外,还要注意随时和患儿沟通,只要孩子能坐上牙椅就要表扬他,鼓励他。我们要有母亲般的关怀,可以握住小孩的手给予轻轻的安抚。同时我们专业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位置传递准确的器械来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对于拒绝合作的儿童可让他看合作儿童的治疗,当他有一点合作的表示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以激发他的自尊心。
3.1.4 好胜心和虚荣心:儿童喜欢被表扬,被表扬后表现得非常兴奋,往往能勇于克服困难,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与儿童的交流是第一步,我们的语言中要充满爱心和童心。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向儿童传达信息,要用和蔼、亲切、友善的动作来缓解儿童紧张、恐惧的心理。除非不得已,一般不轻易进行强制治疗手段,我们不能给儿童幼小的心灵造成恐怖的治疗体验。
3.2 与儿童家长交流的重要性: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于孩子所受的疼痛,家长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特别表现在急性发作的孩子身上,有时候孩子还没有哭闹,家长(尤其是母亲)已经泪流满面了。并且儿童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非常重视家长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在与儿童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要忽略他们的家长。凡是和儿童疾病有关的诊断、治疗目的、方法、费用、预后等都要和家长说明同时告诉家长,家长的配合对儿童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表现对儿童的影响。所有的治疗都要获得家长的同意后进行。这对避免日后的医患矛盾是非常重要的。做好护患关系,在做好患儿心理工作的同时,也建立良好的护士与患者及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家长的情绪,言行会对患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故应消除家长的顾虑,增强信心,这是给患儿的心理支持。作为儿科护士,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仅要具备一般护士应具备的能力,还应有母亲一样的关怀,避免造成患儿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还需要医护人员进一步地总结经验,并对儿童牙髓病治疗的护理从心理上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及充满爱心与和谐的氛围中,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确保他们的身体康复,心灵阳光开朗!
参考文献:
[1] 杨新强,雷霆,田霞.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8-27
[2] 章魁华.口腔医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0-21
关键词:麻疹病毒;传染性;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是麻疹的流行季节,但全年均可发病。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 d至出疹后5 d都具有传染性。6个月~5岁患儿易感,但也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青少年及成年人中多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播,也可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而发病。麻疹潜伏期一般为6~18 d,平均为10 d。分前驱期:从发热至出疹,常持续3~4 d;出疹期:在发热3~4 d后出现皮疹,一般为3~5 d;恢复期:在出疹后3~4 d,持续约3~5 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等。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高。现将我科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35例麻疹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35例,男138例,女197例。年龄3个月~61岁,其中14岁111例(成人中包括3位孕妇)。
1.2患者基本情况 本组患者中,
1.3方法 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适当温度、湿度;对症治疗,高热时酌情使用少量退热剂,频繁剧咳可用祛痰、雾化吸入等,有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2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有7例小儿重症肺炎伴心衰患儿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
3护理
3.1一般护理 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可以不治而愈。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温湿度适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为止。衣被清洁,舒适。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
3.2发热的护理 处理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强行降温。尤其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保持皮肤清洁。体温在37.5℃~38.4℃可用温水擦浴降温。高热时可用小剂量退热剂。在降温过程中,注意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高温降至中、低热即可,以防发生多汗虚脱现象。加强体温监测,退热处置1 h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症出现。
3.3皮肤粘膜的护理 穿着棉质的内衣,并勤换内衣,保持床整干燥,每日用温水沐浴(忌用肥皂),小儿特别注意臀部及皮肤皱折处的护理,勤剪指甲,防指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皮疹部位可涂炉甘石洗剂,3次/d。
3.4咳嗽咳痰的护理 咳嗽剧烈,可给予口服止咳糖浆等镇咳药,服用止咳糖浆后,交代患者先不要饮水或吃东西,让药物保持在咽喉部,以达到更好的镇咳效果。如果痰多咳不出或伴支气管炎,肺炎等,可给予雾化吸入,在雾化液中加入痰溶解剂、抗生素、平喘药等,达到祛痰、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雾化后清洗面部,用清水口,尤其是用激素类雾化吸入的患者,漱口可避免激素沉积在口腔,减少鹅口疮及声嘶发生。患者一人一个雾化器,防止交叉感染。应多饮水,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3.4口、眼、耳、鼻部的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小儿用3%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2~3次/d,大人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2~3次/d。如有口腔溃疡,可用稀释的0.3%双氧水口腔护理2~3次/d,及西瓜霜喷剂喷涂口腔。饭后口,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眼部因炎性分泌物多而形成眼痂,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可用生理盐水洗净双眼,再滴入抗生素滴眼液及抗病毒滴眼液,两者交替使用,一日数次。鼻腔中也会有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要及时清洗。
3.5饮食护理 高热期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3.6监测病情 麻疹的并发症较多,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以
3.7心理护理 在麻疹高热期,体温会下降又上升,过程反复,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麻疹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安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配合治疗。
3.8做好自我防护 接触患者前,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全部采取被动免疫,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接触患者后5 d内注射都可防止发病。上班期间戴口罩,每班更换。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医疗护理前后,应按照正确的洗手法认真洗净双手。
3.9预防感染传播 室内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及开窗通风换气。保护患者家属,陪护家属做好被动免疫,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陪护期间戴口罩,接触患者后认真洗手。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都不能外出,以防将麻疹传染给别人。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患者使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2 h。
3.10健康教育 麻疹传染性较强,并发症较多,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和预后,并向家长说明隔离的重要性,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09-02
乳牙龋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口腔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龋病导致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影响牙合系统的生长发育,易使新萌出的恒牙发生龋蚀;影响语言学习期儿童的正确发育等,因此对儿童乳牙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为了解太原市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以进一步做好口腔卫生宣教,2010年对太原市1005名5岁儿童进行了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检查对象:随机抽取太原市内1005名5岁儿童,其中男553名,女452名。
问卷对象:接受口腔健康检查的5岁儿童的家长,其中79.7%为儿童的母亲,20.3%为儿童的父亲。
1.2 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龋病诊断标准》,采用室内自然光线,使用口腔常规检查器械(口镜、探针)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
问卷调查对接受了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父母口腔健康知识及观念等。
1.3 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检查
太原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6.1%,男76.7%,女75.4%,男女无差异(表1)。
太原市5岁儿童乳牙龋均为4.01,男4.04,女3.98,男女无差异。在患龋儿童中,有2颗龋坏牙齿的儿童最多,占5岁受检儿童的12.4%,随着龋齿数的增加,人数分布逐渐减少(图1)。
龋齿好发的牙位依次为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乳中切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一乳磨牙(表2)。
太原市5岁儿童所患龋齿中龋失补构成比如图2所示,有85.2%的龋齿未充填。
2.2 口腔问卷调查
2.2.1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
本次调查显示,太原市5岁儿童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有63.5%,50.0%的5岁儿童每天刷牙,其中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占23.6%,4.0%的儿童不刷牙。
有60.1%的5岁儿童家长知道含氟牙膏,知道含氟牙膏的家长中29.7%认为含氟牙膏对牙齿有益处。
2.2.2 儿童饮食习惯
太原市5岁儿童每天进食含糖食品(包括加糖牛奶、甜点、糖果、糖水、碳酸饮料和含糖果汁)的儿童为52.0%。经常在睡前进食含糖食品的儿童为6.1%。39.9%的家长报告自己的孩子从不在睡前进食含糖食品。
2.2.3 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
绝大部分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持积极态度,认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显示,有60.8%的家长知道窝沟封闭的防龋作用。81.1%的儿童家长知道乳牙坏了应该治疗。
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来源途径主要有电视/广播(54.1%),报刊/杂志(64.9%),家人/朋友(39.2%),只有2.0%的儿童家长从孕妇学校获得过口腔保健知识。
3 讨论
3.1 我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达76.1%,比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10.1%,龋均高0.51,但未充填龋齿比全国低11.5%。表明我市儿童及家长对乳牙龋齿的预防不够,但发生龋坏后治疗意识较强。
3.2 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所以自幼儿半岁左右第一颗乳牙萌出起,家长就应该开始幼儿的口腔卫生保健。其中帮助孩子刷牙最重要,不仅对保持乳牙健康很重要,而且有益于儿童从小养成刷牙习惯。幼儿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因此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对幼儿乳牙健康十分重要。我市儿童3岁前刷牙者超过50%,比全国儿童比例高。
糖具有致龋性,进食含糖食品的频率增加,特别是在睡觉前进食含糖食品,患龋危险性增高。我市5岁儿童睡前进食甜食比例较少,对预防龋齿的观念较好。
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家长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口腔健康的态度与5岁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密切相关。家庭收入水平高、家长受教育程度高、家长对自我口腔护理作用的认同程度高的儿童更有可能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每天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儿童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与家长知道含氟牙膏和认为含氟牙膏对牙齿有益呈正相关。
龋病多因素分析显示5岁儿童乳牙的患病状况与睡前进食含糖食品、开始刷牙的时间和家长对孩子的口腔清洁护理相关。有睡前进食含糖食品习惯、开始刷牙时间在三岁以后的儿童患乳牙龋风险高。有家长帮助刷牙并检查刷牙效果的孩子患龋风险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牙的关注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加强乳牙龋病预防的宣传,推广窝沟封闭在乳牙上的应用,提高人们对乳牙保健的意识,减少龋病的发生,一旦发现龋齿及早治疗,减少因龋失牙的发生,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观察;体会
作者单位:034000山西省忻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王宏); 太原市传染病医院重肝科(蔚淑玉)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16 和肠道病毒71 型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水疱为特征的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1]。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 易发生死亡2]。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般6~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68例,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现将该病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儿,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7个月~9岁,其中发病年龄7岁6例。临床诊断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标准。68例均见手足口皮疹(占100%),51例患儿伴发热,并发症以肺炎居多,重症患儿2例,无危重患儿,病程为7~14 d。所有患儿均置隔离病房,给予抗病毒、退热等治疗。重症患儿给予降颅压、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经合理治疗,精心护理,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51例发热(72.21%),其中,低热(37.5~38℃)32例,中等发热(38.1~39℃)15例,高热(39.1~40℃)4例,发热持续3~5 d。无发热病例17 例(27.79%)。
1.2.2 皮疹为本病的突出表现,68例病例均出现了皮疹, 其特征为:①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丘疱疹、大小为1~4 mm, 周围绕以红晕。②分布:手掌、脚底均有或多或少的小水疱,56例在臀部、肛周有丘疱疹,其中有6例主要表现为臀部丘疱疹而来就诊。③出疹顺序:61例先自手足,后至臀部, 再至其他部位,7例先自臀部后至手足, 再至其他部位。
1.2.3 口腔黏膜病变,65例有口腔黏膜病变,几乎与皮疹同时出现, 或者在皮疹出现的24 h内出现,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小水疱、溃疡、饮食受限。病变主要分布在唇、齿龈、舌面、咽部、硬腭、颊黏膜, 初起为小水疱,1~
2 d后破溃成溃疡。
1.3 实验室检查
68例病例行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加。
1.4 治疗与转归
发热的51例患儿,有明显的咽腔充血, 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 中毒症状重, 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皮肤丘疱疹,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擦,口腔内水疱、溃疡涂敷双料喉风散。所有患儿均置隔离病房,给予抗病毒、退热等治疗。重症患儿给予降颅压、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经合理治疗,精心护理,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
2 临床观察
因为该病少数病例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 易发生死亡。因此严密的病情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2.1 观察体温变化,包括入院时,降温处理后。
2.2 神智情况 观察是否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2.3 呼吸系统 观察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是否口唇紫绀,是否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及肺部音。
2.4 神经系统 观察精神状态,是否头痛,呕吐,抽搐,肌张力下降,脑膜刺激征等。
2.5 循环系统 观察是否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肝肿大,血压升高或降低。如出现以上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出相应的处理。
3 护理体会
3.1 发热护理
体温在38.5℃者,应适当降温。降温的方法有:戴冰帽、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大血管处置冰袋、必要时行亚低温治疗等。护士应增加测量体温的频次,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及时向医生报告, 并做好药物及物理降温后的记录, 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3]。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或水和氯醛灌肠等。
3.2 口腔及饮食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交替喂饮温开水和淡盐水,能配合的患儿可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流涎的患儿给予使用颈围以保持颈部及前胸清洁干燥。对于口腔溃疡疼痛剧烈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同时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或者给予双料喉风散局部涂抹,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手足口病患儿在感染病毒后,过度疲劳和营养不良等因素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儿应当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因发热,口腔疱疹溃疡疼痛,食欲较差不愿进食者,给予温凉、可口、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喂养过程中注意卫生,以防发生感染性腹泻。
3.3 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因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故不需要特殊护理, 但要保持皮肤卫生,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 衣着应舒适、柔软, 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 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选择柔软舒适的棉织品尿布4]。手足部疱疹未破溃时可予以0.25%炉甘石洗剂,若手足部疱疹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3.4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多是独生子女,加上之前国内曾有死亡病例的报道,患儿家属大多比较紧张和恐慌,医护人员要给予患儿及其家属相关的心理疏导,以便得到患儿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由于患儿处于陌生且被隔离的状态境,以及疾病带来的疼痛,容易恐惧焦躁和烦哭不止。在护理过程中,态度和蔼,爱护关心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于较大的患儿,可耐心地给予解释,争取配合治疗,鼓励多进食,争取早日康复。
3.5 消毒隔离
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喷雾消毒。病室内拖把专用,并进行标记,使用后先用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再用清水涮干净,置于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 后悬挂晾干备用。粪便用两倍量10%~20%的漂白粉乳液混匀,作用2 h后倾倒。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皮疹感染。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已结痂处应让其自行脱落,不能强行撕脱。
3.6 健康教育
3.6.1 留观期间的健康教育 留观期间以不同的形式如发放书面材料、小讲课、示范等进行健康宣教指导, 其内容包括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及措施, 饮食指导、如何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等。
3.6.2 出院指导 告知患儿家长,预防足口病主要在于切断传染源,发现患者立即隔离,同时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尤其是加强幼儿园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流行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应向患儿家长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知识,教会家长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做好个人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烧伤均要洗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在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4 小结
经过精心观察治疗和科学合理的护理以及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 本组68例手足口病患儿均康复出院, 预后良好, 且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例。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夏秋季多见,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本病一般呈自限性, 但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治疗不及时出现死亡。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配合临床药物治疗, 加强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健康教育, 同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可有效的遏止疾病的发展和流行5]。
参 考 文 献
[1] 朱录清,董伟,程铮.手足口病33例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4):271272.
[2] 粱煊芝,王学清.重症手足口病23例临床分析.小儿急救学, 2002,9(2):116.
[3] 祖大玲,张祝娟,董玉萍.72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安徽医学,2008, 29(4):370.
【关键词】腮腺炎;脑膜脑炎;炎;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心肌炎、胰腺炎、乳腺炎、炎、卵巢炎、关节炎等症状。人群中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而近年来成人病例有明显增多趋势,且并发症多,对护理要求更高。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我科于2012年5月18日收治一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炎的病人,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整体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2岁,未婚,因“发热5天,左侧腮腺肿大2天,头痛伴双侧肿痛半天”入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8℃,当时予降温退热处理效果不明显。2天前发现左侧腮腺肿大,边缘不清,触痛(+),腮腺管口红肿,今晨头痛明显,并喷射性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双侧肿痛,来我院就诊。发病前曾有腮腺炎病人接触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急性病面容,左侧腮腺肿大明显,以耳垂为中心,向后、向下发展,咽部充血,脑膜刺激征弱阳性;测T39.5℃,P92次/分,R22次/分,BP125/80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0%,血淀粉酶544U/L,尿淀粉酶1023U/L,腮腺炎病毒抗体(+),彩超提示双侧炎、鞘膜积液,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炎。入院后给予①呼吸道隔离;②遵医嘱给予头孢孟多脂、利巴韦林、甘露醇、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药物抗炎、抗病毒、降颅压及激素等支持对症处理;③给予冰袋冷敷降温处理;④给予口腔、饮食、心理护理等。经过14天的精心治疗及护理,病人康复出院。
2护理
2.1严格消毒隔离按呼吸道隔离病人处理,指导病人及陪探视人员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次数。与病人接触应采取二级防护,接触后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注意病房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开窗2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定时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地面消毒。保持病室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温度在22℃-24℃,湿度50%-60%。病人的鼻、咽、口腔分泌物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倒人下水道或焚烧,病人的日常用品单独使用。正确送检相关检查标本,病人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教育[2],在执行各项检查操作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2.2高热护理高热时指导病人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500ml。体温>38.5℃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时建议小剂量使用,以免急剧退热致虚脱;实施物理降温时可用乙醇或温水擦拭体表大血管处,或用冰块、冰袋冷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者给予冷盐水灌肠。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及时记录。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汗湿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大量出汗时为防止脱水,遵医嘱给予补液治疗。
2.3饮食护理由于腮腺肿痛影响病人张口咀嚼,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无刺激性的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如牛奶、汤类、果汁等,温度适宜,少食多餐;忌食用酸、甜、干硬、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增加疼痛;病人拒食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2.4口腔护理因高热及腮腺肿大,每日口腔护理2-3次;注意观察口腔黏膜变化,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盐水或漱口液漱口,预防细菌感染;口腔黏膜有糜烂或溃疡时,可局部涂抗生素稀释液以免引起化脓性腮腺炎;口角干裂者,涂石蜡油或润唇膏。
2.5腮腺肿痛的护理为减轻腮腺肿痛,给予局部冷敷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及疼痛;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3],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或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以减轻局部症状。
2.6心理护理因病人隔离治疗,对住院环境的陌生,以及对疾病的不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及孤独感,加强心理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人员要加倍关心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向病人讲解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情绪状态。多与病人沟通交流,给予安慰鼓励,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减轻焦虑、紧张心理。同时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介绍病人病情,让家长了解疾病进展、治疗方案和预后,使其产生安全感,能够理解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7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7.1并发炎的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肿大消退情况,以及鞘膜积液和阴囊皮肤水肿变化等情况,若病情加重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主动关心病人,询问病人感受。急性期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肿痛明显时给予棉垫及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协助病人洗漱,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局部间歇冷敷可减轻疼痛,但禁用冰敷,以免引起萎缩[4]。恢复期指导病人适量活动。
2.7.2并发脑膜炎的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头痛、呕吐状况及脑膜刺激征,有无抽搐,询问病人感受。遵医嘱给予降颅压处理,使用甘露醇时注意输液速度,尽量使用大静脉快速滴入,>100滴/min,并防止药物渗漏。保持病房清洁,光线柔和,减少刺激,各种治疗护理工作集中进行,防止诱发抽搐。若病人烦躁不安时加强防护措施,必要时给镇静剂,避免碰伤、跌伤或其他意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2.8健康指导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房间要通风换气,保持清洁。冬春季节少到公共场所,尤其是集中室内活动,防止传染疾病。按时接种疫苗,规律生活,注意营养,若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得了腮腺炎不要到处活动,隔离治疗,以防传播他人。
3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较强,我们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实施标准预防,减少或阻止疾病的传播。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病情的密切观察、药物治疗的配合、饮食的指导及并发症的正确护理,对疾病的早日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腮腺炎病人并发症多,症状重,加之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恢复,我们在病人住院期间要及时地做好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7.
[2]徐平.传染病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8,6(10B):2612.
【关键词】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观察与护理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亚裔发病率最高。目前,KD的病因、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该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损害(CAL)、心脏病变和末稍动脉病变,严重都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内血栓,进而至动脉瘤破裂、动脉栓塞引起致残或致死,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 。现就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延边医院收治1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川崎病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9岁,其中小于5岁18例,大于或等于5岁12例。患儿持续性高热达5~14 d,体温在39℃~41℃之间,均有杨梅舌,口咽黏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双侧眼结膜充血,躯干荨麻疹样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2]。30例患儿心脏彩超显示有3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入院后经及时诊断,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平均住院天数7~9天。
1.2 方法 本组病例入院确诊后即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3例采用2 g/(kg・d)×1疗法;27例采用1/(kg・d)×2疗法,同时联合阿斯匹林治疗,急性期:阿斯匹林:口服30~50 mg/(kg・d),热退后:口服10~30mg/(kg・d),抗生素用于继发感染。结合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疗效判断 本组患儿经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治疗2~3天后体温全部正常;3~7 天后皮肤和黏膜损害恢复正常,各项免疫指标恢复正常;全部好转出院。
2 护理措施及体会
2.1 心理护理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多为高热,体温在39℃以上,加上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疼痛,不易进食,故患儿精神委靡、哭闹、烦躁不安,进而使家长产生焦虑、烦躁,甚至言语冲突而产生医疗纠纷。因此,根据家长的理解程度,通过耐心解释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疾病过程、治疗效果、预后并多与家长交流,如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应向家长说明此药的重要性,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应用,可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使家长正确对待并配合治疗。在护理患儿时应动作轻稳,语言柔和,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了解每个患儿的心理反应,重视患儿的感受与需求,及时安慰患儿,给予情感支持。
2.2 高热护理 患儿多有高热,体温常达39℃~40℃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精神萎靡、口唇干裂,部分患儿易发生高热惊厥,为防止惊厥的发生,应予患儿卧床休息,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每4 h测体温1次,必要时2 h测1次,体温在38.5℃ 以上者采用松解衣服、给予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若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处理后每3O分钟测体温一次,直至降到正常需及时控制体温。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对出汗较多者使用温水擦身,更换内衣裤,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受凉,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对饮水量不足者汇报医生,及时由脉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3 饮食护理 由于高热,口腔黏膜干燥,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上口腔糜烂,患儿多有厌食、进食困难的表现,为保证机体营养的需要,应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及喜爱的食品制作可口、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以温凉为宜,避免过热、过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4 皮肤黏膜的护理 川崎病患儿典型症状为口唇皲裂、破溃出血,双眼球结膜充血,发红,指趾端脱皮等导致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受损害,故易发感染,针对这些症状,做好相应的对症护理。(1)口腔护理: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咽部黏膜充血,严重者口腔黏膜糜烂,小溃疡、唇皲裂,每日口腔护理2次~3次,动作轻柔;漱口液选用l%~2%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鼓励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增加食欲,防止继发感染:唇干裂者可涂消毒石蜡油。(2)皮肤护理:患儿皮肤出现广泛硬性水肿、红斑时,应协助家属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修剪指甲,告之勿搔抓皮肤,每日用清水擦洗身体皮肤2次,并保持清洁干燥,衣服应柔软、干净、平整,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皮肤,肛周发红者可涂锌氧油软膏。恢复期指(趾)端等处出现膜样蜕皮时,告诫患儿及家属不要强力撕拉,让其自然脱落,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全身皮疹所致皮肤瘙痒者,可根据医嘱给予复方锌洗剂外涂。(3)双眼球结膜充血明显的患儿,叮嘱患儿不要用手揉擦眼,保证用眼卫生。
2.5 用药观察和护理 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对抗血管炎症和抗血小板凝集。临床上常用阿司匹林口服和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具有抗感染、抗凝血作用,可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同时用丙种球蛋白,可进一步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3]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是可引起药物性溃疡,为减少阿司匹林对胃黏膜刺激,给予肠溶制剂且饭后服药,亦可将其溶解于少量温开水中饮服。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大便的色量及性质:有无变态反应及中毒反应如哮喘、头痛、眩晕、耳呜等症状,反应严重者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护理:丙种球蛋白溶液为血液制品,易被污染且容易引起变态反应。输注过程中一定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前认真检查质量,开启后立即使用,未用完要废弃,注射时只能用5%葡萄糖液或药厂配带的液体稀释后单独静脉滴注。严格控制液体滴速,一般在开始输注的0.5 h内液速为5-10滴/min,0.5 h后液速为l5滴20滴/min,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最好。大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但仍需注意观察,一旦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可减慢输液速度或暂停输液:如症状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荨麻疹等,立即停药,给予输氧、保暖,配合医师予抗过敏治疗。
2.6 心脏损害的观察与护理 川崎病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入院后应密切观察患儿面色、精神状态,监测心率、心律、心音,发现异常报告医生,要定期做心电图、心脏彩色B超,超声心动图及血心肌酶检查,了解心脏损害情况。若出现心脏损害,嘱患儿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免发生心功能不全。
2.7 健康教育 川崎病病程长,少数可并发心肌损害,家长极为紧张、担忧。我们向家长讲解该疾病的知识,告知家长此病只要积极治疗、护理,大多数可以治愈不留后遗症,解除家长的精神压力,指导家长护理患儿的一些知识,对较大的儿童给予安慰、鼓励,患儿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同时注意卧床休息配合治疗,解除其恐惧心理。在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指导家长按医嘱予患儿坚持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保证患儿的休息与活动,饮食与营养,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小板、血沉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每隔6~12个月复查1次,有冠状动脉扩张者须长期随访,至少每半年做1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直至冠状动脉扩张消失。并强调按期复查的重要性。
3 讨论
川崎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病毒感染或链球菌感染及变态反应有关[4]。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以减少猝死和冠状动脉瘤后遗症[5]。本病预后良好,多为白限性病程,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成为我国儿童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关心患儿的生活和心理需要,帮助家属照顾好患儿,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准确掌握用药知识及原则,并观察用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患儿心脏受损进展,每3~6个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时监测心脏情况,并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以利于患儿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镰田之川子,陈淑英.新编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50.
[2]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671.
[3] 原小平,林奇惠,杨国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与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5。17(2):32.
关键词 小儿肾病综合征 护理观察 患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33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小儿肾病综合征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4岁,平均6~7岁。单纯性肾病24例,肾炎性肾病3例。本组经规范糖皮质激素治疗及精心护理,临床治愈16例,耐药8例,无效2例,1例因合并疱疹病毒性脑膜炎而死亡。
护 理
加强临床护理,预防控制各种感染。①肾病患儿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体内免疫球蛋白不断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并发各种感染,因此,应做好临床护理,对其实施保护性隔离,将肾病患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开安置;重视病房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1~2次,采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1次;物体表面、地面实行湿式清扫1~2次,遇污染及时消毒。②常用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及体温计固定专用,使用后体温计置于消毒液中浸泡消毒。③限制陪护人数。避免患儿到公共场所,必须外出检查时应戴口罩。④医务人员操作前后须洗手或手消毒。工作人员患感染性疾病不能进入病室。⑤加强皮肤护理。由于患儿高度水肿皮肤张力增加,皮下血循环不良,加之长期使用激素,皮肤容易受损而继发感染,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内衣[2],穿着舒适。经常保持床铺整洁,对危重,绝对卧床患儿勤翻身、多按摩,臀部和四肢受压部位垫棉圈,或用气垫床,防止发生褥疮。男孩阴囊水肿,可用无菌棉垫或丁字带托起,每日用温水轻擦皮肤,如有皮肤破损可涂抹0.5%碘伏,预防感染。⑥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注给药,因组织水肿使药液吸收不良,易在局部滞留形成脓肿,或注射后药液自针孔外渗,造成局部糜烂或感染。⑦静脉穿刺尽量1次成功,需多次静脉输液时可采用留置针,减少皮肤损伤引起感染。⑧做好口腔护理,督促患儿多用温开水漱口,有口腔黏膜溃疡时,可用2%~4%硼酸水,核黄素口服,预防控制感染。
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患儿须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合理饮食,减轻水肿。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尿量的变化,水肿期间每日测量腹围、体重、严格记录出入量,及时留取送检尿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标本,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①糖皮质激素是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的首选药物,护士应按照医嘱规范用药,严格掌握激素给药剂量、时间,送药到口。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激素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如库欣综合征、高血压、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等,遵医嘱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以免患儿发生手足搐搦症,若血压升高,可适当给利尿剂或降压。②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尿量变化,遵医嘱给予补钾。③抗凝疗法既可改善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又可改善患儿对激素的效应,应用肝素过程中注意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心理护理:小儿患病住院对患儿本人及家长都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3]。应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
做好出院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提供健康咨询。告知家长及患儿坚持长期正确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性,切忌随意减量、停药,预防接种需在病情完全缓解且停用糖皮质激素3个月后才能进行[2],学龄儿童病情缓解后可上学,但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定期门诊复查。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