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体育学科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学科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学科的含义

第1篇: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语言艺术;教学;汉语

引言:汉语教学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内心想法和知识的传播体,我们运用它去向大众呈现出自己不一样的智慧,那么在汉语教学过程里面,将语言变成一种艺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基于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升学生汉语能力的方法浅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汉语课堂中教学语言应用的存在问题

在教学语言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习惯与专业能力发挥的差异,总是会存在一些语言应用的问题,也导致了课堂效率的降低,下面对于汉语课堂中教学语言应用的存在问题表达一下笔者的想法。

(一)课堂语言运用单一、缺乏专业性

在课堂教学中,汉语文学非常注重课堂气氛的熏陶与老师语言的融合,但是语言运用较为单一,在教学里面缺乏专业性的表达也是必须要注重的问题。这其中主要表现在,老师运用的教学语言过于口语化、专业基本功还不够扎实,进而导致课堂缺乏一定的趣味,学生的学习态度仅仅停留在如何上课中,而不是真正的投入到自己的课堂里面。或者已经习惯了这类教学模式,把语言的学习当成任务,从而忽略的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二)教学语言过于直接、不能具备引导作用

我们要充分的体会到这一点,那就是汉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对于其他类学科来说,有些知识的讲解必须要直接到位。可是汉语的魅力之处在于:一方面我们要懂得知识的应用,而另一方面却要具备语言艺术,将学生的情怀与热情带入到学习里面。因此教学语言太过于直接,而且不能够具备一定的引导作用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所在。

(三)教学语言缺乏魅力色彩

有些时候,一节课堂是否有趣很大程度在于语言的魅力应用。在学生的眼中,如果老师的语言缺乏一定的魅力色彩,总是以学术的角度去讲解,那么也就失去的兴趣的。因此可以看出,对于不少老师来说,语言魅力的缺乏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而如何运用语言的色彩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值得思考的重点。在这其中一定要保持长期学习的态度,因为教学语言魅力的缺乏往往由于教学当中的惯性问题,进而导致了内容的平淡。

二、汉语课堂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策略

对于汉语言专业来说,虽然它与其他学科拥有相似之处,但是究其本质来说又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对于高等数学应用和一些理科专业,语言成为润色的部分,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增加。但是汉语则不同,它是一种欣赏的角度和艺术氛围的创造,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潜在兴趣,让他们热爱其中,真正的感受汉语所带来的力量与美好。因此我认为注重语言教学的应用应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保持课堂语言教学的精准性。

对于汉语教学来说,我们一定要做到先去规范课堂语言,在去进行知识的灌输。比如老师在对汉语中语法、词汇、古文、文体、写作等进行辅导时,切不可随意乱用语言,同时也要坚决排除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语句。其实语言艺术并不是形式上的组织,它是以深入教材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在保持汉语教学的准确性时,要经常的分析教材上面的应用知识,准确的把握其中的含义与教学技巧,然后通过严格的耐心去解读知识,通过逻辑性和容易被接受的模式传达给我们的学生。所以在这方面,笔者认为一定要加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功底,如果对于本身的专业掌控能力还不够,那么做不到将知识真正的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因此,提升精准性的另一面就是扩大知识面,然后再用充满魅力色彩的教学语言表达出来。

(二)把握趣味,深入教学。

我们在教学里面,最重要的是大脑,可是知识是通过嘴来传达给大家的,因此笔者认为语言是否生动有趣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部分。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开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装饰着羽毛的女帽一样。”如果说语言是一把钥匙,那么它所打来的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之门。比如在汉语文学的学习中,我们会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课文,可是不一样的文体、模式、题材,它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课文赏析很活泼生动,有的却十分充满悲伤情怀,或者是一些写实题材的课文,都存在本质的区别。教师的教学想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内容生动有趣的表达,既能够抒发作品的情怀,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其中,体会文学语言的幽默及标准。

(三)通过语言锻炼学生自身能力。

在一节课堂当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在专业水平与生活语言之间,因此不少老师容易在课堂当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锻炼学生对于汉语文学学习的自能力。其实在教学里面,总是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那就是一问一答,诸如老师提问“这倒问题的答案是A”,然后学生接下来回应“对”“是”“我明白了”,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存在的很大问题,因为语文更加需要引导,通过充满渗透性的语言去让学生自己明白这其中道理,而是放大老师的位置,让老师变成演讲者。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并不是课堂当中主导地位,而是能够辅助学生走向学的参与者,语言表达的最后目的就是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学习到汉语文化的重要之处。

结语:在教学中,想要真正的提升课堂语言艺术能力,需要的不仅仅是把自己变成一名演说家,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意义。当教育者把课本当成一部作品去完成时,他也就懂得了语言应用的真正价值,那就是让语言充满艺术的灵动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肖慧.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2]刘年喜.关于实施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第2篇: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古诗文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诗文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从《诗经》汉赋到魏晋遗风,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音,这些绚烂夺目的文化瑰宝足以让每个人神醉;从屈原、陶渊明到李白、杜甫,从韩愈、柳宗元到苏轼、欧阳修……,这些响亮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能背诵浅易诗文60篇左右,规定在高中阶段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蒙古族高中课程标准汉语教材已于2010年全部完成编写投入使用,作为蒙古族高中汉语教材的一名编写者和责任编辑,笔者承担的是高中段汉语教材和阅读中的古诗文编写任务。本文拟就本套教材中的古诗文编写体例、理念及教学建议作浅要介绍。

一、高中汉语古诗文的编写体例

在本套蒙古族高中汉语教材中,古诗文的设置分别包括课内篇目和课外古诗词背诵两种形式。第六单元课内篇目分别为每册2篇古文、3首古诗词;全套教材共编有古文10篇、古诗词15首(第六册没有古文和古诗词)。课外古诗词背诵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设置上与课内篇目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每册安排10首,全套教材共50首。整套高中汉语新课标教材,古文共10篇,古诗词共65首。

在篇目的编写方式上,笔者参阅了人教版藏族地区的汉语教材、延边教育出版社的朝鲜族汉语教材,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往年编写的蒙古族汉语教材以及各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在吸取各类教材精华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了原有各类教材的编写方式,无论是课内篇目、课外古诗词背诵,还是阅读中的篇目,均是按照文学发展史的顺序进行编写。这样编写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一条文学发展“史”的红线做牵引,按照时间段进行分块学习。比如,在高中汉语第一册教材和阅读中,所选的课内篇目全为先秦两汉魏晋时期的经典篇目,与此相对应,在课外古诗词的背诵及阅读篇目的选定上,与课内篇目对应、补充。

当然,对于这种编写方式有利也有弊,我们也考虑过、探讨过,按照文学发展史的方式进行编写,对于学生形成“史”的概念颇有益处,但众所周知,离我们年代越久远的文字越是晦涩难懂,在其他各版教材中,先秦时期的古诗文基本安排到了高二或高三阶段。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弊端,我们在选文上尽量选取既易懂又经典的篇目,同时在古诗文后附有作者的简介和译文。这种古诗文的编写方式,是否完全适合学生和老师的“胃口”,还得在学习、教学中去。为此,我们教材编辑部在对老师的培训、调研中尤其注意这一点,多方面征求学生、老师的意见,同时也为我们下一套教材的编写积累宝贵意见。

二、高中汉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编好教材是前提,这是我们编写者的责任;用好教材是关键,这是教师的责任。教材的真正价值需要在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体现,再好的教材,也不能代替老师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针对我们古诗文的编写体例与方式,在此笔者想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

在现在的高考中,汉语文科目试题涉及的古诗文很少,一些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在“唯分数论”的思想下,甚至认为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编写、印刷60多篇古诗文,还不如干脆抛弃。再者就是MHK民族汉考(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也对现在汉语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虽然在高考中没有直接考查古诗文,但在其他的科目,如历史、地理、政治中多多少少会涉及一些古诗文的知识,《汉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提高汉语的基本素养,提升文化品位,我国的古诗文不就是最好的资源吗?

(二)以“史”为线,夯实基础

古诗文的教学中,在学生形成“史”的概念的同时,教师要适时拓展,充分利用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篇目以及阅读中的篇目,让学生含英咀华,能充分了解这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扩充知识面。诵读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能力的最好方法和最佳方式,且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单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诵读的意义了。

第3篇: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学科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体育学科能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体育学科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学科能力 体育教学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关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讨论焦点逐渐从对体育的功能和教学目标的主次转移到对“体育学科特性”的认识和研究上来。体育教学应同其他学科一样,培养体育学科应培养的能力,明确什么是体育学科能力,并将其具体化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已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对有关体育学科能力的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的研究情况做扼要综述。

一、体育学科能力的概念研究

对于体育学科能力的先行研究并不多见,所以关于体育学科能力的概念,国内几位学者见仁见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毛振明(1996)在《析“体育学科能力”及培养》一文中,从学科能力的含义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出发,认为体育学科能力是在体育学科中最适合发展也必须发展的独自的能力构造,是为了使体能和技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性的“体育实践能力”。但这个时候他还未能对体育学科能力提出明确的概念。随后毛振明(1999)在其发表的《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一书中明确了体育学科的概念,认为体育学科能力是一种可以被称为“体育实践能力”的能力结构,是学生终身从事身体锻炼和运动娱乐时应具备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庞标琛(2000)认为,“体育学科能力是指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及技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赵子建(2004)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体育学科能力的概念,认为体育学科能力是体育学科本身具有的最适合发展也必须发展的客体特征结构,主体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才能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的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多数学者都是从体育学科的特性和学科能力的含义角度来给体育学科能力下定义的,学者们都认为体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但是具体是包含了哪些要素,学者们持有不同的理解,在界定体育学科能力内涵时,大家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

二、体育学科能力的具体内容研究

王伯英(1990)对体育学科能力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体育学科能力由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五种基本成分组成,其主题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王占春(1994)认为体育学科能力包括获得知识的能力、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能力、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制定身体锻炼的健身计划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及社会交往的能力、和自我锻炼、自我调整、自我评价的能力。毛振明(1999)认为体育实践能力包括从事运动的能力、体育锻炼能力、体育娱乐能力和体育观赏能力。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不难看出,学者们虽然在体育学科能力具体内容的提法和归纳上表现出很大差异,但实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归纳到体能、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的范畴。但是,由于学者们在体育学科能力的概念上的认识有所不同,所以在确定体育学科能力的具体内容时还是有较大的差别。

三、体育学科能力评价研究

庞标琛(2000)通过模糊集合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体育学科能力评价的数学模型。彭小伟(2015)阐明了体育学科能力评价的设计原理,提出了以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与体育健身原理运用表现为主体的体育学科能力测评的内容框架,并认为在实施体育学科能力测评工作时,还应结合具体的测试环境与学段要求,制订测评指标和标准。

四、小结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体育学科能力的研究还不是很活跃,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体育学科能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些研究已成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体育学科能力的前提。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努力研究和探索,(一)体育学科能力的提出和讨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概念和内容结构上却一直不明确,在概念上,学者们的角度基本是一致的,在内容结构的确定上,很多学者还是没有说清是按照何种依据划分的;(二)研究多局限于我国的体育学科研究,缺少和国外的对比研究;(三)由于在概念和内容上的不明确,怎样才算是达到了具有体育学科能力,因此体育学科能力的评价体系也尚未形成;(四)不同学段应具备不同的体育学科能力,在体育学科能力的划分上还缺乏相关系统研究。

我国对于体育学科能力的探讨时间不长,体育学科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学科目标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目前我国体育学科能力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体育学科能力的理论体系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学者们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研究将会从更多的角度展开,相信体育学科能力的研究会不断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析“体育学科能力”及培养[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9(1):25-30.

[2] 毛振明等.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庞标琛,郭邦士.高师学生体育学科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4):32-34.

[4] 赵子建,许瑞勋.体育学科能力研究的哲学思辨[J].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24-26.

[5] 王伯英等.中学生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体育[M].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

第4篇: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策略

一、正视现当代初中体育教学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阳光学习,健康学习的一种保障,老师应该正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习不应该只是知识教学,应该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实践。在现行教学理念下,要求认清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当代体育教学,学生的热情不高,于是一些教师从开始就轻视这门学科,没有明确体育学科的真正意义,还有一些老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换过来,还一直以为体育就是一门自由活动的学科。其实不然,体育教学是实行阳光教学,劳逸结合教学的关键学科,一方面需要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终生锻炼的长远目标;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在繁琐的知识力理论课堂中抽身出来,实现真正的劳逸结合,让锻炼成为一种减轻压力,放松的方式。

二、重视提升学生体育课堂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是各个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和责任,也是教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当代初中体育教学,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需要引起各个阶层的重视。老师方面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课是否丰富,有意义;学校方面,应该不断完善体育学科需要的器材,设备,为体育课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体育课和所有学科一样,需要老师用心对待。想要提升学生的体育课堂的主动性,体育老师就得重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多组织集体活动,集体活动的参与不仅是班级凝聚力加强,还可以使整个课堂看上去更加活跃有趣,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睦相处。反之,如果让学生各自活动,学生三三两两,各玩各的,很容易就失去体育课堂的意义。老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在短暂的热身运动之后,来一场跳长绳比赛,或者玩丢手绢等等,都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身体和思维的作用。当学生逐步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后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想下节体育课应该玩什么游戏,让学生在创新中主动参与体育课堂。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是增加体育课堂主动性的一个有效对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学期末才会有一次或两次的测试。这样的方式是不对,学生平时的训练没有跟上,测试就达不到效果,所以老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学生不同项目的能力评价。老师可以一周组织一次项目的评比活动,每次活动分两次结构评比,从个人,从小组。初中阶段的学生会有那么一点好胜心理,老师合理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在每周一次评比的激发下,再加上平时有效的训练积累,一定可以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最后,一定要在第一名,第二名以及第三名的学生或小组,予以鼓励和肯定的奖项,奖项可以是小礼物,也可以是小承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惊喜对学生而言可以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三)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

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所以老师在针对不同身体情况的学生应该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标准。适当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但过于苛刻的要求则会让学生的心灵远离课堂,是上课成为煎熬,所以老师要牢牢的把握这个度。体育老师可以在第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告知学生们一个体育课的流程,然后让学生们来一个身体测试,对不同身体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换言之就是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氛围,基础型和进阶型,这样的标注每半个月或是一个月更新一此,可以有效的反应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有用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学习中。

第5篇: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健康;健身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差异较大,显得有些混乱,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认识非常肤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没有理解体育与健康教育概念的涵义以及改革课程的目标和意义,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今天,显得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

一、体育课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没有检查出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身体健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匀称,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这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的能力。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同时,体育锻炼还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具有一定好处的。体育课,则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有组织有条理的进行合理的体育运动。学生通过体育课不但进行了对身体有促进作用的运动,更在教师的指导下,避免了过度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二、如何使高校体育回归健身

1.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健身方案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健身理论来制订学生的健身方案,本着从健身者个人兴趣出发的原则,制订适合个人的健身计划,逐步培养健身的良好习惯。根据目前国内大学生健身的现状,大学男生可以从事的健身项目有:走跑类,如散步、跑步、足球、篮球;徒手类,如游泳、气功、健身操;器械类,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排等。大学女生可以从事的健身项目有:走跑类,如散步、跑步;有氧类,如健美操、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保健类,如太极拳、棋类运动等。

2.教师要驾驭综合学科知识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含义已远远超出单个学科的范畴,突破单纯的生物医学框架,扩大到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方式等社会领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体育教师要担当起健康教育的角色,不但要有扎实的体育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较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医学、保健知识和预防知识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精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都是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知识、学科、学习过程的兴趣的必备条件。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越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多方面的知识和以往的生活、工作经验来分析判断处理问题;善于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善于归纳总结,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健康的知识。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重视关键期教育,对学生不良的健康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这样,健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3.调整教学内容,建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竞技体育项目。体育课的教材也是按照竞技体育的分类来编排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各个项目的动作要领、重点、难点逐一讲解、练习。对竞技项目动作要求过细。学生学习的竞技项目不少,但是真正把它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去运用、实践的很少。学生总体上感觉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没趣,特别是对生理感受很强烈的某些教材,如短跑、中长跑等教材具有强烈的惧怕感和反感。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将技术动作按照竞技体育的要求,抠得过死。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建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教学内容,降低竞技项目的难度和深度,重视教学内容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把竞技项目作为锻炼身体的各种手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享用一生。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第6篇: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教学;途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11-01

一、体育教师创新能力体系

1.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是评价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基本内容,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能力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考核的全过程,也可能理解为教师对教学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过程。它要求体育教师充分了解教学点的具体材料,解析材料间内在联系,确保课堂讲授内容的科学合理,富有思想深度;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选择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优化重组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体系。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具体体现在制定课程计划、动作示范、教学材料和方法应用、纠正错误、处理紧急情况、教学设施的使用、成绩考核等。

2.学科创新能力

学科创新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要在分析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使用科学方法,寻找和发现体育教育客观规律,再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使某些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起到指导实践作用的能力。学科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在体育教师学科创新中,体育学科科研能力作用突出。体育科研可使教师以科学的眼光审视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处理能力,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居于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核心地位。

3.教学活动组织和管理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和管理能力应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获取体育教育理论知识,逐步形成和发展专业能力,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使之成为职业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将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动员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完成教育活动,以巧妙的设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此能力与前述的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二,由于体育教师身份特殊,常需组织校园文体活动,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又体现在对文体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二、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

1.不断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体育教师必须不断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一是实现长期以来“标准件”式教育观念向网络信息时代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二是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三是从教师的“一言堂”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转变;四是从简单的知识讲授向以学生为重要参与主体,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此外,体育教师的培训机构要积极转变观念,对当前体育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着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贯彻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提升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2.建立体育教师的主体教育模式

提升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应以主体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建立在主体教育模式之上。要激励体育教师自身主体意识,使其发挥出主体作用。只有体育教师有热情和创新精神和意识,才可为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把教育重点从以传授为主转移到以自主学习为主;把教育形式从集体学习转移到自我教育;把教育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3.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设置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应调整学科内容,优化技能知识,学科工具的比例构成,要突破科学和文化类别界限,高屋建瓴的将课程涉及内容融合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的内容,并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合理设置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使课程具有目的性和灵活性,反映不同层次要求,打破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单一、僵化和封闭的状况。

4.完善体育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

在多门课程选修模式下,培训机构将应学课程以“菜单”的形式列出,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选取。教师培训机构应改变“你来我训”式传统教育理念和依赖“政策性保护”的被动工作局面。要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主导,高校自主、学生自觉地配合的培训管理制度。由短期培训需求为基础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模式,转变为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具有长远计划性的教育和培训模式。

三、总结

高校体育教师培训进修不应流于形式而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自我学习,自主学习为途径,实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扬等.如何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03):183-184

第7篇: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了《学校体育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设计编排双语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提出构想和建议,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笔者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进行构想。

1设计编排教材内容

双语教学一般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的教材,如果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很难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没有《学校体育学》英文原版教材,只有相关内容的零散的英文书籍。《学校体育学》双语教学的教材可采用李祥主编的《学校体育学》,结合相关的英文书籍IntroductiontoPhysicalEduca—tion,Fitness,and Soprt,FoundationsofPhysicalEducationandSoprt等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例如:可以以学校体育教学和学校课外体育为中心进行相关内容的编排,分别从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发展学生的体能;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竞赛;体育教师等方面讲述u。力求做到知识比较全面、自成体系,不仅符合课时的要求,而且在逻辑上保持连贯性,有利于学生把前后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学科双语知识体系。

2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的双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否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学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采用以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这里主要从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对《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设想

2.1鼓励学生互问互答、相互讨论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互问互答是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形成轻松的教学氛围。《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学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例如:在对“体育”概念理解时,英语有几种说法:“身体的教育”(theeduac—tion()fthephysica1)和“通过身体的教育”(theeducationthroughthephysica1),前者强调体育的本质,后者强调体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体育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刘知识的应用,锻炼学生用外语表述的能力。

2.2合理采用读书指导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语言需要运用,学科外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在班级授课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讲解以外,更要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安排英语问题,如关于体育时尚的话题gymnastim oncrages(峭壁上的体操、攀岩),bungjee---sportsofthe bravery(蹦极——勇敢者的运动)等,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相关英语资料,用英语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给他们提供了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的锻炼机会。

2.3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灵活采用实习作业法

在《学校体育学》的教授过程中,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学生学习体育课教学这一章节时,可以借鉴国外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上好一节体育实践课。《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学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实践课的双语教学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英语运用能力,如在组织整队刚。,可用口令rest(稍息)、attention(立正)、uptoright(向右看齐)等。

3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的教学形式

根据我国高等体育院系的现状,现阶段比较适合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的教学形式。过渡性双语教学(trar~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指开始前有一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以免学生一进校就接受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仍是逐渐走向沉浸式教学,即完全用英语进行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设想《学校体育学》课程如何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的教学形式。

3.1以英语为主的授课形式

在《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英语进述为主、以母语讲述为辅的教学形式,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外语的学科知识内容。教师通过采用“英语+母语”的过渡性双语教学形式,可以使外语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当学生理解容易时,则加大外语讲述的成分;当学生理解困难时,则适当地用母语补充解释,并用图表等方式辅助说明。

3.2扩充词汇,辨析词义,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科外语中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对于初学的学生,必须要求记住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并以此形成外语知识体系的基础。《学校体育学》课程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时,可预先把学科知识内容印给学生,并附上生词注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除此以外,为进一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教会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技巧。英语的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汇具有一定的关联,可采用类比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gymnastics(体操、体能训练),gymnasium(体育馆、健身房),gymnast(体操运动员)几个词都由gym(体操)变换而来,采用类比记忆法,可以使学生迅速扩大专业词汇量,减轻学习的难度,促进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学科专业词汇的学习中,需注意词义的辨析。有些术语的含义不同于相近的词,应尽可能准确运用。例如:体育一词有多种英文可以表达(gym,physicalculture,physiacleducation,physicaltraining,sports),gym侧重“体操”,physiaclculture侧重“身体文化”,physiacldeuaction侧重“体育教育、体育”,physiacltrain-ing侧重“体能训练”,soprts侧重“竞技运动”。教师应对学生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辨析词义,在阅读英文书籍时注意对词义的把握。

3.3传授句式,专业句型

除了专业词汇外,学科专业句型也是一大难点,学习外语专业知识,要尽可能地使学生使用标准的外语习惯表达、写作和思考。在《学校体育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英语中常用句式和表达方式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教授学生一些固定句式的方法,通过重复和强调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学科外语在表述上的一些习惯用法。例如:论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时,可以用这种句式:therelationshipof+学校体育+to+健康教育,相应的还有论述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等。

4设计灵活新颖的考核方式

《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书籍、用合乎英语习惯的方式来表述学科知识的能力,书面表达更能反映学生对学科外语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学校体育学》课程“过渡性双语教学”考试中,应着重通过对写作能力的考查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学科英语知识的能力。期中可通过论述题形式综合考察学生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和外语写作专业短文的能力,对学生写作的评价则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专业英语的表达水平两个方面加以;期末测试应通过试卷形式,检查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掌情况、词汇量的大小和准确回答问题的能力;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考核的目的是使大多数学生可以使用专业英语写作一定长度的短文,可以用英语较为流畅地表达专业知识内容。

5建议

(1)国外有些关于学校体育理论的原版书籍,其内容与我国的《学校体育学》相比有较大的出入。开展《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学关键要有英文版的教材,建议有实力的高校应组织人力、物力,编译、出版《学校体育学》的英文版教材。

(2)为尽’陕解决《学校体育学》课程双语教师的问题,建议通过进修培养现有的《学校体育学》的任课教师,提高其英语水平或者通过高薪面向社会招聘这方面的教师。

第8篇: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字面上关注身体方面的锻炼,也要注重思维上的锻炼。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会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学生也不会对教授的内容进行质疑,也就无法得知教师传授知识的意义,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知识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只知道表面不懂其深层次的含义,只会令学生对体育知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要将身体锻炼和思维锻炼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冲刺跳远和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授规范动作前先对学生讲解做这个动作的意义,它运用到了身体的哪个部位,是哪个部位在发生作用,哪块肌肉用劲较大可以使跨越更长等。这样从原理开始解说学习这个动作的意义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使学生更简洁地区分冲刺和立定的区别,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朝着标准动作不断努力去完善。在过程中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慢慢引导学生思考,避免一股脑儿教授的情况,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改变体育学科重体不重脑的倾向。

2.让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高中体育在教学中本就有许许多多的变化,种类也较多,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式也要更加多样化。如,对学生个性方面的考虑,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找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行动较为迟缓的学生,体育教师就可以将他们混插在灵活性中等的学生中间,组织一些可以锻炼学生灵活性的游戏,如“贴膏药”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观察他人的动向,由此控制自己的走向,在短距离奔跑中可以锻炼自身行动的灵活度。又比如,针对爆发力强但持久度不够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来增加奔跑的持久度。长时间的静坐或慢跑都是锻炼意志力的好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诱导他们进行意志力比赛,在反复创新比赛方式中学生的意志力也在缓慢地增强,持久度也随之增加。

3.建立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体育教学不仅是身体锻炼,也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对体育知识的教学一般都选择在教室内进行,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程就是一门可以通过锻炼来放松身心的学科,所以,枯燥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比赛、竞争。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将问题全权交给学生,不干预其探讨,采取答案不公开的形式进行比赛,得出最佳答案可由教师公布。另一种竞赛方式就是让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去机房上机,打开事先设定好的比赛规则和内容,让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解答或演示。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学生也可以在合作竞赛中增加自身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的宽度。

第9篇:体育学科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 问题 有效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也被予以高度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的体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高尚情操,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培B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

体育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平时养成的体育方面的修养。对大多数人而言,小学阶段是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1.1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1)参加体育活动的爱好与兴趣。通过体育活动主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且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确定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项目。(2)体育知识。在体育活动中穿插体育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基本规则,增加学生对体育人文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常识以及对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

1.2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主要有体育锻炼技能与自我技能评价能力。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两种以上的体育技能,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养。自我技能评价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拥有自我认知能力,在多种体育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1.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运动素质、健康素质两大方面。运动素质主要是指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让自己拥有体育活动的能力。健康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2目前我国小学体育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够重视体育教育

早在1982年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心理素养、个性发展以及身体素质。尽管近年来我国教育部一直致力于素质教学的深化改革,不断增加教学、教育支持,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对体育不够重视。很多学校对学生体育学科的安排并不合理。此外,很多体育课堂被语文、数学等学科占据,这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体育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缺乏体育技能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2师资力量有不完善

体育教师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他们是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例如:体育课的教学、学校早操的安排、运用等基础训练以及学校各项比赛的组织等,这些活动都是体育教师的工作范畴。目前,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数量较少。在体育教学方面,很多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体育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的比例失调,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正常需求。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中小学中每位体育教师一周的工作量为12~14课时,工作时间为8h。然而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数量较少,因此很多体育教师课时数量远远大于规定的标准。

(2)缺乏专业知识。运动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它贯穿着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然而运动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是双向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给身体带来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影响是不可控的,轻微的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严重的运动损伤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导致学生死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科学教学方法,缺乏对运动强度的评估能力,给学生带来了潜在的伤病隐患。

2.3硬件设施相对缺乏

硬件设施主要是指活动场地以及活动器材。硬件设施是开展体育教育的物质保障。一些大城市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体育教学设施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地方在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不大,学生运动场地面积相对较小、运动器材配备不完善。硬件设施的缺乏使体育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因此在很多学校,体育课程还是早操内容为主,这也使小学体育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缺少趣味性,最终导致学生缺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3提高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每个学科来说,师资力量都起到关键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同样如此,在很多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数量比例达到了1:400左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1:350,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刻不容缓。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增加体育教师数量。增加体育教师数量可以让师生数量达到合适的比例,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其次,在招聘体育教师的过程中,要保障招收门槛,保障每位体育教师都拥有专业的知识水平。

3.2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能避免体育运动中不必要的损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实践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通过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理解体育教育的优点及其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

(2)坚持以人为本。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于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强度方面不能一概而论,不能采取强制性教育,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体育强度应该循序渐进地增加,体育内容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3.3增加硬件设施建设

(1)运动面积。学校应该保留一定的户外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2)场地、器材。活动场地与活动器材也是户外活动环境的硬性指标。在场地建设方面应该减少化学成分的使用,避免给学生身体健康带来隐患,活动器材的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实际年龄与活动需求。(3)营造绿色氛围。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空间,学校应该保证植被绿化率,为学生营造绿色的体育活动空间。

4结语

总之,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小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首先应该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清晰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法途径,并对当前小学体育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劳逸结合,以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惠彩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5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