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第1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对策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表现上也应表现得更积极主动和自主、自愿。所以,应该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企业应该和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也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

(一)切实履行好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是企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如果自身不能发展,社会责任也无从谈起,非但没有社会责任感,承担不了责任,最后还得把企业的责任都推给社会。其实无论什么企业,经济责任是其基本责任, 就是创造经济效益,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为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经济发展。

企业家应该是按照国际标准办好企业,按照国家的规定承担责任,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有效地安置就业、创造财富、拉动经济、提供税收,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为国家创造税收,提供完善的员工福利,替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国有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增强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奠定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二)切实履行好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是企业发展之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活动应当遵循社会倡导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平等交易、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保护环境等基本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人无信不立”,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承担道德责任,表现为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利益关系要求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志自律。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群众对利益关系的必然性和调节利益关系的必要性认识得越清楚,就越能尽到自己应尽的道德责任,就越能使企业的行为具有现实性和可预见性。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的道德责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致的。企业成功的奥秘,实际上就是如何把人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把各个人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是使企业全体成员自觉地把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和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全社会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条件造成危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二、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实现和谐的前体和基础,只有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与和谐的辩证关系,树立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与社会、与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增加员工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更好地解决企业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社会事业,还要保护和修复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国有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对转变发展方式,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三、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企业要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营理念

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 树立科学发展经营理念, 倡导社会责任第一, 利益、利润第二的意识和理念。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必然要求管理者转变以往“以利为本”的经营理念, 在人与生产安全、成本、利润发生冲突的时候, 应把人的价值看作高于利润,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要真正从长远的意义来看待企业社会责任,所以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 及时化解矛盾, 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按国家规定, 依法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险。

(二)企业要将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看做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第2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一、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什么是社会责任,银行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银行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就无法鼓励银行社会责任的赞同者继续坚决的履行社会责任,也无法说服反对者改变立场。

1、什么是社会责任

银行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具体的分类,对于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在理论界有很多的解释。本文比较赞同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责任相对应,认为企业责任可以概括为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两大类,前者是企业为股东谋求利益的责任,而后者则是企业对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社区、公众、政府和员工)以及自然环境承担的责任,既包括法律上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包括道德上的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所要求的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卢代富,2001;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2007)。

2、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根据理论,银行的管理者是受托于所有者,应该惟股东的利益是从。部分管理者反对履行社会责任是因为社会责任的履行减少了银行的现金流量,降低了企业的价值,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但是,本文认为,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的增加并不矛盾,而且有正相关的关系。

首先,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在折现率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与现金流量的数额和期数有直接的关系。从数额上来看,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导致履行期的现金流量的减少,但是从长远看,社会责任履行后会带来声誉的提升,在公民责任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当公民手中的钞票变为对银行的投票时,银行的经营时间的长远和后续现金流量的增加,无疑会使企业价值不减反增。所以,管理者不应只从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履行使银行的企业价值减少,还应该看到社会责任履行后的长远利益。李正(2006)以2003年沪市的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问题。结果表明,从当期看,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公司,其价值越低;但从长期看,根据关键利益相关者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社会资本理论,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会降低企业价值。我国学者胡孝权(2004)也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创造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产生了广告效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统一的关键。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价值的增加或者股东利益的提升并不矛盾。

其次,很多实证研究也证明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价值不仅不矛盾,反而有正相关的关系。从整个社会经济来说,1980年代起,国内外大部分研究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Romen,Hayibor,1999)。Cornell和Shapiro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影响假说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认为是企业社会责任形成企业的外部形象并导致相应的外部结果。2004年Tsout Soura对500家样本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指出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发挥有力支持作用的是社会责任的充分表现。从银行业这个特定行业来看,GanySimpson和Theodo Kohers(2002)基于数据分析并对美国商业银行1993~1994年的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企业社会再投资行为排序作为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依据,同时以总资产利润率和贷款损失率评价财务绩效,也表明它们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银行业企业价值指标体系构建

1.银行业社会责任指标构建的必要性。

2006年,浦发银行了该行2005年社会责任报告,成为国内首个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2007年,建设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首份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北京银行成为首个社会责任报告的城市商业银行。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等。纵观他们的报告可以看出,部分银行的报告是作为财务报告的一小部分列示,而且报告的内容也大不相同。《WTO经济导刊》副社长,《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殷格非认为:2009年10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2009)是既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也将成为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传播和实践的重要工具。“100强”的评比也是建立在一系列指标之上,而且指标选取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侧重点。在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关注的今天,规范银行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已经迫在眉睫。

2.银行业社会责任价值指标的层次和内容。

本文认为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银行业应该有自己适合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本文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把银行的社会责任分为:内层责任,中层责任,外层责任。

(1)内层责任是指银行首先而且是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经营业绩和价值创造。企业的一切的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内部员工、消费者、政府、社会公众等的利益都是建立在企业盈利的基础之上的,它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源泉,如果没有盈利,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就成为一句空话,盈利是保证银行持续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内层责任的评价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三个指标来衡量。

(2)中层责任是指银行对密切相关者利益的考虑程度,这里指的密切相关者包括债权人、员工、政府等。银行最主要的投入就是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员工的努力对银行的盈利起关键性的作用。员工工作的效率,服务的态度直接影响银行的形象。那银行是否能按时发放工资,能否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对银行的忠诚度。债权人投入的资本是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渠道,能否按时归还利息和本金关系债权人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债权人以后是否会对本行进行再投资。对政府的基本责任就是按时按量缴税。中层责任的履行程度可以用每股贡献值来衡量。每股贡献值=(纳税额+职工费用+利息支出)/期末总股本。当然这里计算的只是企业承担的最基本的中层责任的履行情况。如果想综合评价银行中层责任的全面履行情况,可以将颜剩勇、刘庆华《企业社会责任财务指标研究》中提到的细节的指标作为参考,如:小时工资率(小时工资率=某职工月工资额/该职工月工作小时数)、工资支付率(工资支付率=已付工资总额/应付工资总额)、法定福利支付率(法定福利支付率=企业已支付的法定福利/职工工资总额的14%)、社保提取率(社保提取率=企业已提取的社会保障基金/按相关法律规定应提取的社保基金)、社保支付率(社保支付率=已付社保基金/应付社保基金)、资产纳税率(资产纳税率=企业纳税总额/平均资产总额)税款上缴率(税款上缴率=已交纳税款/应缴纳税款)。

(3)外层责任就是对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环境责任,公益责任。现在社会,承担环境责任成为任何企业不容推卸的责任。银行虽然不直接造成环境的污染,在国家倡导“低碳”大背景下,银行业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首先节能减排。电子办公减少纸张的耗用,尽量(下转第94页)(上接第86页)减少电能的耗用。这个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由企业出具节能成果书予以公示。再次就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贷款。资金是企业的血脉,银行可以通过控制企业的“血液”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这类企业的扩建,督促他们节能减排。

公益责任的承担一方面是企业做好“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它是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一种方式。公益捐赠,公益办学,公益治病等在减轻社会负担的同时,给银行起了很好的广告宣传作用。本文认为这个指标应该用公益支出占银行净利润的比例来表示。

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对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段文,晁罡,刘善仕.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邓子纲.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层竞争力影响的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02).

[4]沈洪涛,杨熠.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当代财经,2008(03).

第3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对全球气候、环境、人权、贫困等问题关注度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从企业层面来看,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中央企业积极推动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但对于如何将社会责任深入到员工实践工作中的探索,却不多见。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开展,需要每一位员工在工作岗位中的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提升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正因为如此,南方电网公司出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ABC》,更显得意义尤为重大。

仔细品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ABC》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兼顾了社会责任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前沿。本书既向读者全面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认识维度、履责价值、联合国全球契约等基本知识,也介绍了ISO 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等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

二是兼顾了电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共性和南方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特色。本书从一般企业、中央企业和电网企业三个层面对电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作了系统分析和介绍,同时还用大量篇幅对南方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作了系统梳理,并对公司内部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案例做了介绍,较好地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南方电网公司的实际、员工的工作实际紧密融合,让员工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社会责任与个人岗位工作的关系。

三是兼顾了社会责任的专业性要求和知识普及读物通俗易懂的要求。本书行文简洁、易读,将专业理论尽量以通俗的语言展现;在整体设计风格上力求图形化、结构化,将专业性较强的社会责任知识用普通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在设计细节处理上,封面设计精心融合了电力供应、经济绩效、绿色环保、社会和谐等多种元素,目录以跨页形式用输电线路将主要内容串起,都充分体现了南方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特点,让员工感到亲切、愿意去读;并且对于一些普遍关注的内容,在每页的侧栏提供延伸阅读信息,以方便员工作进一步了解。

第4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商业银行;赤道原则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10―0029―04

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提出和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越发显得重要。商业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试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论述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推动社会责任实践奠定基础。由于相关文献较多而观点雷同也较多,本文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评述。

一、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一)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与实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准确界定了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才能进行具体研究。学者们对此进行了积极探讨。

国内少数学者运用爱德华,费里曼(EdwardFreema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试图直接定义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比如,龚将军(2007)认为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商业银行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维护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政府的利益、员工的利益、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债务人的利益、社区的利益等。贾玉琪(200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应同时确保金融安全,对全社会政治经济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大多数学者关注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具体的内涵,从功能、性质和对象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崔亚鸽、袁晋芳(2005)认为从功能上看,银行除具有一般的企业责任外,还要兼顾下列特殊社会责任:一是保护银行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二是公平配置社会资金;三是保证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

受阿奇・卡罗尔(Archie Carroll)四层次理论影响,曹涌涛、王建萍(2008)认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按性质划分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经济责任不仅要求银行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且要求其同时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法律责任要求银行必须按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在法律框架内履行其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是社会尚未明确形成法律条文但被社会所期望的责任。龚将军(2007)进一步指出这四部分责任的相互关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构成商业银行的基础责任,是社会对商业银行的“硬约束”: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构成商业银行的高层次责任,是社会对商业银行的“软约束”。徐君(2008)将这四部分责任进行了类似划分,分为义务性责任与权力性责任两个层次。

朱文忠(2007)提出,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按对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型: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对客户的社会责任、对员工(管理层和职工)的社会责任、对供应商和小型竞争者,以及对投资者(所有权人和债权人)的社会责任。龚将军(2007)则把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对股东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金融消费者的责任、对债务人的责任、对社区的责任等六个部分。

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该指引所称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股东、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为促进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应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与慈善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1,经济责任。在遵守法律条件下,营造公平、安全、稳定的行业竞争秩序。以优质的专业经营,持续为国家、股东、员工、客户和社会公众创造经济价值。2,社会责任。以符合社会道德和公益要求的经营理念为指导,积极维护消费者、员工和社区大众的社会公共利益:提倡慈善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3,环境责任。支持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学者们还未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给出统一定义,但都突破了股东利益至上的传统观点,认为商业银行对社会的责任不仅局限于经济责任,并从不同角度清晰地提出银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在借鉴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特殊性,作进一步研究。本文认为,指引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更为合适,其综合了多方理论研究成果,准确全面地指出了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为银行社会责任的评价衡量提供了统一标准。

(二)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与发展

7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的道德银行,主要为用于环境、社会、文化和扶助贫困人口项目发放贷款,例如荷兰的特里奥多斯银行和亚洲的盂加拉乡村银行。道德银行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但是未提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概念。随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兴起,商业银行信贷项目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和引发的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关注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此后,国外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

国内最早提出银行社会责任概念的是康国华。康国华的《刍议银行的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1995)一文第一次在国内提出银行社会责任的概念,认为银行有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水平,促进企业转制,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责任。但其在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所说的银行社会责任概念是狭义的社会责任概念,主要强调的是银行作为特殊金融企业的经济责任,没有涉及到银行的环境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后,国内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研究较少。近几年,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以及绿色信贷概念的提出,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二、国外理论研究与实践

一些国际机构和国际知名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做了深入研究与实践。这些研究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金融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赤道原则”

金融业为制定本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了积极探索。2002年制定的伦敦原则和《南非金融部门》规定了金融机构在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若干原则。但其国际影响力有限,没有发展为行业性标准。2002年为解决项目融资中遇到的环境与社会问题,花旗银行、荷兰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政策基础之上建立一套项目融资中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指南

“赤道原则”,原名“格林威治原则”。2006年3月,赤道原则进行了重新修订。与原赤道原则相比,新赤道原则扩大了项目的适用范围,强调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把赤道原则由行业方法上升到行业基准的高度。赤道原则是金融业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物,是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明确化、具体化确定了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的最低行业标准。

(二)积极遵循“赤道原则”

宣布遵循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纷纷按照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经营业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将赤道原则转化为商业银行的内部行业融资指南,使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二是把赤道原则的理念全面渗透到业务发展中,把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三是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环境因素分析资料库及企业社会责任系统。

参加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除定期公布财务报告外,还要对外公布企业责任报告。对外公布企业责任报告无统一格式,但披露具体详尽。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说明;既有历史性信息,又有未来计划。以花旗银行2006企业公民报告为例,报告体系包括CEO的一封信、企业公民在华旗、可持续概览、利益相关者信函、公司简介、小规模金融、行业领先实践、社区、志愿活动、员工心声、全球金融教育、小规模金融与华旗集团基金、环境、奖励与认证十四项主要内容。此外,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还披露当年全行纸张使用、能源消耗、排污等方面的数字与指标。

三、国内理论研究与实践

国内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必要性的研究

曹涌涛、王建萍(2008)从历史和现实使命的角度阐述了商业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第一、全球企业责任运动兴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第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特殊性决定了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对社会经济影响具有特殊性,以及银行在发展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要求其更加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第三、履行社会责任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第四、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期望商业银行把经济效益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

朱文忠(2008)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具有的“辐射效应”和社会责任表现具有的“带动效应”,是商业银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表面原因。他进一步从商业时展决定论、现代公司制度本质决定论、长期股东利益论、生态环境共融论和全球化发展决定论五个方面做了深层次分析,认为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是商业银行成功的经营核心策略,有助于银行现代公司制度完善,有助于对银行股东长期利益形成有效保护,有利于为银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银行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保持良好竞争优势。

陈雁(2008)从实施赤道原则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必要性:一是实施赤道原则是与国际金融制度接轨的必然选择。我国金融业要实现与国际接轨必须要接受赤道原则,关注投资项目环境和社会责任评估。二是实施赤道原则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环境风险。商业银行把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融入到经营管理活动中,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控,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三是实施赤道原则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信贷资金与绿色产业的良好结合将拓宽银行的业务领域,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关于促进国内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的研究

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热点之一,相对于其他方面,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多。代表性的成果有,朱文忠(2006)提出构建良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观的系统工程模型:一是修改相关立法宗旨,把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明确写入法律责任内容。二是政府通过推动建立社会稽核制度、引导媒体舆论、建立社会责任指数和国家标准等措施,推动商业银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三是发挥行业管理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督导作用。四是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规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何德旭、张雪兰(2009)建议,在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实施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条件下,选用“参与+对话”机制来促使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即利益相关者参与内部治理,与全体利益相关者保持对话。具体措施是在董事会层面设立企业社会责任职能: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董事会的多样性:建立对话机制,提高利益者参与程度。

施其武、邵兵(2006)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增强风险约束,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市场机制,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优化问题银行退出通道;强化保障制度,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改进激励手段,对履行社会责任的银行在业务发展上给与支持:完善调节功能,多种方式引导银行承担社会责任,

唐斌、赵洁和薛成容(2009)主要对国内金融机构如何推行赤道原则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引导和监督管理:在保持发展的前提下考虑环保问题,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赤道原则的推广实施,借鉴国际经验,坚持循序渐进的推广原则,立足国情,采用“适当偏离”的原则。二是金融机构应逐步完善内部相关体制机制: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并以之作为经营管理指导,加快内部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完善风险定义,加强风险管理,各利益相关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黄苏华(2009)研究了我国A股银行业板块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鼓励商业银行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将信息披露纳入法制化轨道,尽快完善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立法体系,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应定量化、加强第三方审计,逐步趋同于财务报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发挥社会各界监督作用。

总体来看,虽然具体建议不同,但学者都一致认为促进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不可能由单一力量承担,应该由政府部门、银行自身、社会力量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但学者对各种力量的具体作用机制如何尚未形成一致意见,也未深入分析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部分学者提出促进国内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具体措施应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与我国当前具体国情相符。

(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实践

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实践还是相对滞后,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至今,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之前,是我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国内没有一家银行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只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了一些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这一阶段还停留在以公司慈善为特征的时期。第二阶段是从2006年到2008年,是我国商业银

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6月23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公开了我国银行业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同年九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了《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引入社会责任机制,大推动了上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2007年4月9日,上海银监局公布了我国首部由地方银行监管机构的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指引文件《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同年十月兴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与此同时。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也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交通银行于2007年8月28日成立了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这是我国所有上市公司中第一家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显示出商业银行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了深刻理解。第三阶段是从2009年至今,是我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正规化发展阶段,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走人标准化正规化。

绿色信贷是与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控制自身的信贷活动,对信贷对象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使其符合国家的环境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对污染企业和项目限制贷款额度收取高额贷款利息、对环境友好产业和项目积极提供贷款支持等。绿色信贷政策是由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于2007年7月30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其目的是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丰富,而绿色信贷仅仅涉及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责任,绿色信贷绝不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说,推行绿色信贷是公众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较初级阶段的要求,商业银行要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任重道远。从最终目的和现实意义来讲,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都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其它相关研究

此外,一些学者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某一地区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问题,比如李继军(2008)对湖南金融业践行社会责任现状特点及约束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谌争勇(2009)对益阳市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相关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华立群和朱蓓(2009)在创建中国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在采用利益相关者模型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特点,确定了员工、股东、顾客、竞争者、政府和社区六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二级指标,同时提出用层级分析法赋予每个指标权重,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更好地评价银行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综合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及实践相对滞后,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一些学者直接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没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具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不能较好说明问题:二是研究多是仅进行规范性分析,而未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三是研究角度单一,鲜有学者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评估指标以及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四是社会责任的实践缺乏理论支持。笔者认为,应在借鉴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观点系统化,构建起整体性的理论框架。理论的发展将为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龚将军,《我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贾玉琪,《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7,

第5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价值相关性 影响因素

近几年,随着公众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越来越多,相关的文章和著作层出不穷。笔者在阅读大量国内相关文献后将国内现有研究归纳为以下5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必要性研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和模式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价值相关性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一、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必要性研究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工具。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研究常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及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联系在一起。此处忽略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仅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综述。

杨熠、沈洪涛(2008)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企业全体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资源配置。朱金生(2012)认为企业履行了哪些社会责任,履行效果怎样都是企业自身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非常关心的问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不仅能增进外界对企业的了解,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也有助于企业不断完善和改进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李姝、曹蕊(2010)以理论为基础,提出企业为缓解冲突、降低成本有必要加大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着显著影响。张会芹(2010)、尹林(2010)、李诗田(2010)的研究都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合法性驱动行为。王敬勇(2010)进一步提出:严格实施安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治理结构,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制度等措施,增加企业合法性压力,提高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袁蕴、牟涛(2007)研究指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增强企业的责任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廉春慧、唐婉虹(2010)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

二、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截至目前,有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颇多。阳秋林(2002)选取五家公司,通过其2000年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总体水平较低,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黎精明(2004)研究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是“理论上急需,实务上空白”。陈玉清、马丽丽(2005)研究发现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关注,资本市场对此信息的需求性不强。沈洪涛、金婷婷(2006)通过调查分析指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信息披露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李正、向锐(2007)在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642家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后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的分散披露形式阶段,信息披露以描述性方法为主。杨亚娥、刘建红(2006)通过48家上市公司2000-2003年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披露形式单一、缺乏独立报告意识,信息披露的连续性和可比性较差,定性信息多、定量信息少等问题。王鲁璐、金建(2009)在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总结时也认同杨亚娥的研究成果。温素彬、方苑(2008)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已开始关注其自身的社会责任,但相关信息披露仍然很少。辛斌明(2010)认为我国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中存在披露动力不足,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问题。李姝、曹蕊(2010)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总体水平仍比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行业之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刘长翠、孔晓婷(2006)以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公司社会贡献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态度非常消极,披露内容仍停留在自发原始阶段,既不规范也不完整,实际披露时主要采用非会计基础型。

三、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与模式研究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常存在两方面问题:披露什么和怎么披露。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我国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方面,顾兆峰(1997)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归纳为,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所得、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参与公益事业活动等五个方面。葛家澎、林志军(2001)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应包括诸如环境保护、雇员培训、安置就业、医疗保障、反对种族歧视、企业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或所作贡献等方面。阳秋林(2005)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除应包括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中的社会积累率和社会贡献率外,还应包括企业在生态环境、社会福利、人力资源、向消费者提品和维修服务、践行诚实信用商业道德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李正、向锐(2007)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划分为六大类十七小类。辛斌明(2010)将这一内容更加细分为六大类二十二小类。张萍、单晓鹏(2010)认为,企业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

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方面,宋献中(1992)在其出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中提出了简单模式、中级模式和高级模式等三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模式。郝美彦、王冬芳(2004)则认为企业应根据社会责任信息内容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披露方式。阳秋林(2005)指出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要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赵文娟、阳秋林(2005)进一步提出在传统会计报表中添加社会责任信息新项目,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列示的披露模式。张楚堂、邢英(2009)也主张将现有财务报告进行一定改造后,同时反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黎精明(2004)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说明企业可以通过诸如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公司网站等形式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胡承德(2009)总结目前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常见模式有文字叙述模式、依附传统报告披露模式、独立披露模式等三种模式。周虹(2010)认为,我国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中小型企业运用简易一些的模式,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以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四、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价值相关性研究

近几年,虽然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增加较快,但目前尚未形成广泛认同的结论。宋献中、龚明晓(2007)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年报中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和公共关系价值不大。沈洪涛(2005)选取1997-2003年所有非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者互为因果、彼此影响、互相促进。高洁(2009)基于16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也表明:自愿社会责任报告的所有样本公司在整个事件窗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为正。但是,施平(2010)的研究却显示,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中,绝大部分公司的年度累计异常收益率为负。江炎骏(2010)以我国290家上市公司的465份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市场反应不显著,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是影响市场反应的关键因素。温素彬、方苑(2008)借助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模型对2003-2007年沪深46家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当期财务绩效有不好的影响;长期来看,有良好影响。陈玉清、马丽丽(2005)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指标体系,并实证检验出: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市场价值的相关性不强。王帆(2008)以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传递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反应不灵敏,社会责任信息并不能完全通过股价反映出来。曹兵(2011)针对2011年沪深1 933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并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会增加企业价值。

五、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针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吕立伟(2006)通过对295家违规被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得出,公司董事会规模及结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专家董事的人数及比重的增加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李正(2006)运用OLS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出:上市公司规模越大、财务状况越好,越有可能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行业相关性,重污染行业倾向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李姝、曹蕊(2010)认为成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成本越大的公司,管理者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动机越强烈。姜涛、王怀明(2012)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的组织结构、行为和激励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但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不产生显著影响。辛斌明(2010)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财务业绩、独立董事比例均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各类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意识滞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缺乏规范性,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不足等。

六、 总论

经过多年研究,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应清楚,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初探阶段,较多研究仍停留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考证及披露内容和模式的探讨,深层次的内容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4,(9):22-25.

2.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55-58.

3.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4.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10):36-43.

5.阳秋林.架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0,(2):59-62.

6.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J].会计研究,2007,(2):45―49.

7.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07,(3):9-16.

8.王帆.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08.

第6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经营绩效 民营上市公司 实证研究

前一段时间,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和苹果公司中国市场售后服务双重标准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再一次将企业社会责任推上了风口浪尖。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有大量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可能是由于:第一,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衡量方法有差异;第二,非财务指标的衡量和运用存在一定困难;第三,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数据库缺乏,由此造成样本选择、评价指标、控制变量等存在差异。由于国情不同,国内学者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研究较少,这为本文对浙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了空间。

一、研究假设与实证设计

1.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本文所选取的是沪深A股浙江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主要考察了2008―2011年的浙江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样本。在剔除了影响统计的相关样本后,最后得到了80家浙江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320条样本数据。

2.研究假设。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分析,从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出发,在研究中作出以下三项假设:

假设l: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

假设2:民营企业履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

具体的子假设包括:(1)民营企业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2)民营企业履行对职工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3)民营企业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4)民营企业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5)民营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6)民营企业履行对环境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7)民营企业履行对公众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8)民营企业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

假设3:企业履行当期社会责任与后期经营绩效正相关。

3.指标选择与变量设计。

因变量:总资产收益率(Y,ROA,净利润/资产总额)。

自变量:每股收益(GD,每股收益,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工资薪酬支付率(ZG,工资薪酬支付率,应付职工薪酬/营业收入)、是否通过IS0 9000认证(XFZ,是否通过IS0 9000认证,通过取值为l,未通过取值为0)、流动比率(ZQR,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与应付账款比率(GYS,货币资金与应付账款比率,货币资金/应付账款)、是否通过环保IS0 14000认证(HJ,是否通过环保IS0 14000认证,通过取值为1,未通过取值为0)、社会捐赠率(SHGY,社会捐赠率社会捐赠支出/营业收入)和资产税费率(ZF,资产税费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总资产)。

控制变量:年度变量(ND,年度变量,对2008年至2011年,分别赋值为0~3)、企业规模(GM,企业规模,企业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及所属行业(HY,所属行业,制造业为1,其他行业为0)。

4.模型构建。根据前文提出的假设和设计的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β0+β1×GD +β2×ZG +β3×XFZ +β4×ZQR

+β5×GYS +β6×HJ+β7×SHGY +β8×ZF

+β9×ND +β10×GM +β11×HY +ε

其中,Y为因变量,代表企业经营绩效;β0为常数项,ε为随机干扰项,β1~β11是回归系数;GD为自变量,代表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ZG为自变量,代表企业对职工的社会责任;XFZ为自变量,代表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ZQR为自变量,代表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GYS为自变量,代表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HJ为自变量,代表企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SHGY为自变量,代表企业对社会公益的社会责任;ZF为自变量,代表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GM为控制变量,代表企业规模;ND为控制变量,代表所属年度;HY为控制变量,代表所属行业。以上指标计算公式见前述指标选择与变量设计。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限于篇幅,本文有关统计和分析的数据表略,编者注)。我们先运用SPSS 21.0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总资产收益率最小值为-0.203 1,最大值为0.447 6,标准差为0.068 5;资产税费率最小值为-0.046 6,最大值为0.112 6,标准差为0.020 4,说明这些数据的波动较小,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基本每股收益最小值为-1.0,最大值为5.9,标准差为0.580 4;流动比率最小值为0.453 6,最大值为5.671 4,标准差为0.797 5;货币资金与应付账款比率最小值为0.237 8,最大值为26.443 5,标准差为4.098 7,说明这些数据的波动较大,分布比较发散。

在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指标中,资产税费率最小值为负值,原因可能是企业得到了政府的补助或税收优惠。工资薪酬支付率最小值为0.000 1,最大值为0.359 5,说明不同公司的薪酬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货币资金与应付账款比率的大幅波动说明了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履行存在着很大差异。社会捐赠率最小值为0,最大值也仅为0.044 6,均值0.000 9,标准差0.002 7,说明浙江民营上市公司对社会公益事业所履行的责任状况不是很好,投入的资金很少,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一分钱投入,从全部8项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来看,社会捐赠率也是最差的。

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资产收益率与基本每股收益、流动比率、是否通过环保IS0 14000认证、资产税费率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总资产收益率与是否通过IS0 9000认证、社会捐赠率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控制变量中,年度变量与工资薪酬支付率、资产税费率、企业规模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年度变量与流动比率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企业规模与基本每股收益、是否通过IS0 9000认证、是否通过环保IS0 14000认证、资产税费率、年度变量、所属行业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所属行业与总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是否通过环保IS0 14000认证、企业规模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所属行业与是否通过IS0 9000认证、货币资金与应付账款比率、社会捐赠率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总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调整R方的值为0.744,达到了0.7的判断标准,说明该回归模型对总资产收益率的解释度较好,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的正相关性基本获得支持,验证了假设1的结论。基本每股收益与总资产收益率相关性显著且为正,说明企业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验证了子假设1。流动比率与总资产收益率相关性显著且为正,说明企业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验证了子假设4。工资薪酬支付率、是否通过ISO 9000认证、货币资金与应付账款比率与总资产收益率相关性不明显,不支持子假设2、子假设3和子假设5。社会捐赠率与总资产收益率存在负相关性,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支持子假设7。资产税费率与总资产收益率存在正相关性,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支持子假设8。是否通过ISO 14000认证与总资产收益率相关性显著且为负,否定了子假设6的结论。上述所有结果验证了假设2的结论。

4.后期经营绩效指标多元回归分析。为了验证假设3,本文采用2008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后期总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进行模型回归分析(实证图表省略,作者)。实证结果表明,2008年社会责任指标对2009年经营绩效回归的总体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009(小于0.01),因变量总资产收益率和所有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基本每股收益、工资薪酬支付率、是否通过ISO 14000认证T检的概率值都小于0.05,说明总资产收益率与基本每股收益、工资薪酬支付率、是否通过ISO 14000认证显著相关。2008年社会责任指标对2010年经营绩效回归的总体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014(大于0.0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本每股收益、工资薪酬支付率、社会捐赠率T检的概率值都小于0.05,说明总资产收益率与基本每股收益、工资薪酬支付率、社会捐赠率显著相关。2008年社会责任指标对2011年经营绩效回归的总体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46(大于0.0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所有社会责任指标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无效。这也说明,虽然履行当期社会责任对后期经营绩效有影响,但是其影响是在不断减弱的。上述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3的结论。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提升经营绩效有着积极作用。此外,公司规模和行业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关系存在某种程度的影响。

2.民营企业履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1)民营企业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民营企业注重对股东权益的保护,较好地实现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2)民营企业履行对职工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无法确定,可能是民营企业还没有将人力资源转化成竞争优势。(3)民营企业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4)民营企业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说明民营企业履约意识较强,信用水平较高,筹资能力较强。(5)民营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6)民营企业履行对环境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民营企业环保支出在短期加重了企业财务负担。(7)民营企业履行对公众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民营企业对外捐赠比例太低,公益意识有待提高。(8)民营企业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政府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所起作用尚不明显。

3.民营企业履行当期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后期经营绩效,但其效应是不断减弱的,说明民营企业履行当期社会责任主要有助于提升当期经营绩效。

(二)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研究结论表明,从总体上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从长远的视角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对企业经营绩效有促进作用,企业自身也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形象,提升企业价值和销售业绩。因此,企业应当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纳入长期发展规划,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积极行动,不断提升履责水平。研究结论表明,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当期经营绩效,由于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因此民营企业有必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要履行好对股东、债权人的社会责任。研究结论还表明,民营企业履行对环境的责任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但这并不表明企业可以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也可从中受益,比如企业做到依法纳税、诚信经营、保护环境、不随意裁员和减薪等等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能为企业自身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强化责任,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应切实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对利益相关者的激励机制,比如实施管理层持股激励管理层,通过职工持股、职位提升等方式激励职工,实施债转股激励债权人等。全社会要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和体系,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对消极和错误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惩罚,提高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

4.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保护、信用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营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环境。同时加强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媒体报道、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社会公众等的约束监督作用,促进企业正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金硕元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生、经济师;汤勤芳为上海财经大学税务学硕士生)

参考文献

[1] GRAVES S B,WADDOCK S A.A look at the financial-social performance nexus when quality of management is held consta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alue-Based Management,1999(1).

[2] Jennifer Griffin,John Mahon. Painting a portrait: a reply[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1).

[3] Maria de-los-Angeles Gil-Estallo,Fernando Giner-de-laFuente,Carles Griqul-Miguela. Benchmark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thin spanish companies[J].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2009(2).

[4] SIMPSON W G,KOHERS T. The link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2(35).

[5] 姜俊.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动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J].上海: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6).

[6] 乔海曙,谭明.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沙: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6).

[7] 宋建波,盛春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大连:财经问题研究,2012(8).

第7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大学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商贸经济》(月刊)杂志社主编。

借助于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全新理念带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工业基础尚显薄弱,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法律、道德观念还比较淡薄,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把握。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应当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而应当是一种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中国企业正在实践社会责任的路上不断探索。

基于我们所做的CSR在中国的推进及其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从目前中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现状、推进社会责任的动力及推进机制来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不只关系到企业自身,还需要政府、法律法规、供应链伙伴和客户、同行业企业、非政府组织的大力支持。其中,政府和法律法规起到较大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应主要借助三大途径:公众媒体宣传、政府政策调控和法律法规的颁布。

完善社会CSR推进环境

在企业界大力推广和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知识,让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OECD公司治理结构原则、跨国企业“生产守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概念深入人心,让国际劳工公约、SA8000等国际通用规则得到广泛认同。

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应主要借助三大途径:一是公众媒体的宣传,藉此普及观念和规则;二是政府政策的调控,藉此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试点推进、典型树立和集中规制;三是法律法规的颁布,藉此在时机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推动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的普及。

强化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推广性的同时,着力提高相关部门的执法能力(主要是执法的专业性)和执法力度。完善听证制度,提高公民知情权。

利用政府在宣传媒体方面的优势,在全社会倡导关心慈善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崇尚具有良好商业道德的行为,构筑一个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体系。同时,通过加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典型的报道,使公众明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公众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

按企业规模,政府应确立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侧重方向:“抓小放大”,完善招商引资前置审批与后期监督。

提升企业CSR推进意识

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政府还应当确立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侧重方向。

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应当“抓小放大”。中小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方面总体并不逊于大型企业,只是在“节能减排技术”、“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能力不足。以条件初步具备、推行意愿较强的中小企业为试点,通过优惠政策、技术支持等手段,补偿中小企业的能力不足。

鉴于外资中小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差的现实,政府应当在招商引资前置审批过程中强化鉴别和筛选,并在引资完成后,强化跟踪、监督和强制退出机制。

启用社会优势资源,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使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

政府为主导,行业商会、中介机构、员工,四位一体。

构建多元化CSR推进体系

在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企业愿意得到非政府组织的帮助或参加非政府组织主办的社会责任宣传活动。因此,政府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监督推进体系,必须要从完善行规、加强组织化程度入手,强化行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对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提升非政府组织的意识和观念。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企业正面宣传”和“提供多元化服务”方面的能力不足。这是政府在引导非政府组织建立和完善方面的主要方向。为配合专业化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政府应着力打造一批中介评价机构。

员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内在动力的源泉。各级政府应依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广大员工维权的通道,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并借助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形成有效的市场监督。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各方利益相关者缺乏对CSR的了解和利益制衡机制的运用经验,导致我国尚未形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督机制。为此,政府除了向广大企业大力宣传CSR观念之外,还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提升员工的维权意识、企业的竞争意识、供应链的互制关系、行业协会的同业标准,进而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合力推动机制。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着手,出台产业政策,降低推进成本,建立协调机制和沟通平台,关注国际变化,建立预警机制。

优化全方位CSR推进机制

为推动广大中小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可考虑吸引广大行业协会、社会团体、龙头企业、国际组织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基金,在一定范围内帮助企业弥补推进成本。

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应当循序渐进;在推行高标准的同时,一定要同步出台促进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相关产业政策;并依据产业的经济属性和市场结构不同,形成CSR在不同产业间的梯度推进。

政府可以考虑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与树立自主知识产权和打造民族品牌的政策措施合力推进,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贸易摩擦、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经济政策和外贸政策合力推进,实现共赢。

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引导、政策优惠、法律规制和舆论宣传是企业界公认的最有效的CSR推进手段。但近九成的企业感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政策供给。因此,政府应首先在宏观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社会环境;再在中观层面强化舆论宣传、制定有效的优惠政策;最后在微观层面鼓励企业自主承担社会责任。

第8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 相关性 实际控制人

一、引言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却日益凸显,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也愈加感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1997年,美国国际化标准组织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CEPAA)推出了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这是第一个社会责任道德标准。2000年全球契约计划正式启动,要求各企业在各自的影响范围内遵守、支持以及实施一套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贪污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之后关于社会责任的实践层出不穷。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社会责任概念之后,我国也积极响应社会责任实践活动。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和经贸委联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强调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规范引导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2008年5月上交所也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鼓励上市公司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同时,企业开始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自2006年国家电网了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各企业纷纷效仿。到2011年,已有471家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往往会牺牲社会责任而单纯地追逐利润的增长,从而做出危害社会利益的行为。从三鹿奶粉事件到最近的瘦肉精、染色馒头,商家在高利润动机的驱使下,将社会的利益弃置一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并且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质量不同,对于企业价值各方面的影响也不同。为了增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只有从企业内部价值增长的角度入手,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何影响企业价值增长,如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那么不管是出于一种责任还是其对于企业本身就有一种价值增长作用,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履行社会责任,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地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2006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选择以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为基础的企业价值指标,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二、文献综述

第9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营销

一、何为社会责任营销

进入21世纪以来,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不断高涨,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哪些以及对其经营有何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研究焦点。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站在自身角度上理解的社会利益,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和社会环境的责任。由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重视,相应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哲学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发展到社会营销观念。营销观念要协调和平衡好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引出社会责任营销的概念。社会责任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媒体和广告来宣传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增加企业美誉度,提升社会群体对企业的信赖以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企业在产品生产及流通的各个环节,注意履行社会责任和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以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

二、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各国贸易的刚性制度约束,许多跨国公司都要求它的合作伙伴必须通过CSR评估和审核,由此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是统一的,进行社会责任营销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不仅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且能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经营业绩。

三、当前企业营销的社会责任现状

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状况仍处于低级阶段,媒体中经常报道的诸如黑煤窑事件、恶意拖欠工资、“黑心棉”、“瘦身钢筋”及瘦肉精事件等等,从反面说明我国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利益,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他们的整体营销和品牌形象。

也有一些社会责任观念强的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社会责任营销,例如农夫山泉的“阳光工程”,以“每卖一瓶水就捐一分钱”的形式,从销售额中提取费用支持公益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8年王老吉为抗震救灾带头捐款,此举动为品牌树立了良好形象,促进王老吉销售额大增;百事公司的“母亲水窖”也是成功社会责任营销的典范;等等。这些优秀企业的成功营销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推动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建议

1.企业应认识自身差距,严格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当前我国企业与国际大企业在社会责任营销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国际大企业已经发展了“社会责任报告”,如英国石油公司已经有15年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历史,全球首个社会责任认证体系SA8000标准目前已在欧美多数国家强制推行。而我国还没有制定出符合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当前仅有少数先进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进行国际化,面对欧美国家不断设置的贸易壁垒,大多数中小企业被隔在门槛之外,失去竞争力。面对这些差距,中国企业只有真正负起社会责任,根据不同行业差异性特征制定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2.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化

我国现阶段各项规章制度还不不是很健全,部分企业并未把社会责任营销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之中,没有真正关心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生产假产品、排污不达标、虚假社会责任营销等拉大旗扯虎皮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行为严重损坏了企业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既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依靠企业自身社会责任的内化,让企业明白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蜕变”,由“经济人”转向社会人。

企业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而是切实保障企业员工、消费者和社会环境的利益;三是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并自觉接受媒体监督。企业只有做到了以上三点基础工作,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责任营销,实现企业、人和环境和谐相处。

3.借助政府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

履行社会责任单靠企业的自觉意识是不够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加以约束和推进。首先应借助监督和指导,借助政府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的培训,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理念,与国际接轨,引导社会各界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次,借由政府管理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化和制度化,以保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落实到实处;第三,政府加大宣传力度,能帮助企业社会责任营销营造良好氛围。

结语: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企业积极地进行社会责任营销不仅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和进步,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社会责任营销时,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不足并注重社会责任的内化,严格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同时借助政府部门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静娟.论企业营销与企业社会责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1):2.

[2]杜在娟.现代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社会责任营销[J]. 中国商贸,2011,(2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