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BIM技术对于构件预制的把控
1.1构件生产的精准度
一个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会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建筑构件的精准度。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构件,不论多么微小,都应当保证其精准度,否则整个建筑都有可能因为这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构件而受到影响。在进行装配工程时,工作人员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探讨,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全部包含在内,而后对每一个构件进行详尽的设计,并监督其生产过程。在生产的第一线,一定要保证构件的精准度足够高,以避免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而利用BIM技术,则能够有效的提高构件精准度,提高建设效率,有效解决这些在拼装式建筑中常见的问题。
1.2构件的运输
在运输构件的时候,相关工作者也应当加强对构件的监督与管理。相关参与人员应当对各种突发状况进行探讨,并严格控制运输路途的长短以及运输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以求能够对各种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在运输构件时出现堵车等情况时,运输人员首先要对本路路况进行了解,并快速了解周边其他路径的路况,再三对比之后选择一条最佳路线,防止发生超时送达指定场所的事情发生。对于大件物品以及易碎构件的运输,运输人员应当首先保证构件的安全,对构件进行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开始运输之前,相关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整个过程进行详尽的模拟,以求能够安全送达目的地。
1.3构件库存管理
在构件被送到指定地点之后,对构件的管理是否合理与安全,也是现在相关管理人员所关心与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在,相关工作人员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在对拼装式建筑的构件进行管理时使用BIM技术,通过BIM技术的模拟,来对构件的行程进行规划,并有效解决了在对构件进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因此,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节约了成本,并有效避免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2施工过程的管理把控
2.1构配件的生产和应用过程引起注视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时,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对构配件质量的重视程度。很多装配式建筑工程都因为相关部门忽视了构配件的质量,造成构配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损伤,无法在实际建筑中发挥其本来的作用。而在生产构配件时,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原材料的作用,提高其利用率,减少浪费。构件在实际被应用的过程,也同样应当受到工程管理人员的关注。
2.2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作为新兴产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而我国装配式建筑的设备水平远远落后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便出现了需求与供给上的不平衡。工程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对精度的要求也非常高,但是实际工作设备却难以达到工程所规定的要求。因此,在开始工程之前,相关人员一定要提前做好测量与规划工作,以弥补设备上的不足。
2.3对人才进行培养
任何工程的进行,都需要有相应的人才作为建设的保障。对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兴产业而言也同样是如此。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只有在保障工程参与人员整体素质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减少因为人为因素而为工程带来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一是留住已经培养好的人才,二是发掘有潜力的员工并对其进行培养。从参与人员素质方面来保证工程质量。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利用BIM技术进行仿真模拟
BIM技术可以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以及施工现场进行仿真模拟,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况。此外,BIM技术对施工现场的还原能力还可以应用在施工流程规划方面,帮助相关人员指定更加完善的施工流程,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的安全以及建筑物的质量。所以,BIM技术在拼接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对信息的收集、处理
施工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这有利于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更加详尽的设计,以保证施工人员对工程有着足够的了解。BIM技术对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对相似工程的建设计划以及建设进度进行了解,帮助本工程进度计划的制定。对自身建筑构件进行详尽的分析,以帮助施工人员安全进行装配施工。只有把各种信息都分析透彻,才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精准度与安全性,才能够保证建筑的质量。
4结束语
现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才刚刚起步,许多配套的功能与机制的发展还并不完善,因此有着非常辽阔的发展前景。BIM技术能够完整的模拟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若是能够将BIM技术合理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工作中,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效率与工程质量,并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吴良涛.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0):60-6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质量控制
1导言
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很多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不具备的优势,也是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十三五”期间,我国多地推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如上海市在2016年发文: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发展规划的通知》(沪建建材[2016]740号),通知要求:2016年起,上海采用比例及装配率双控手段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借鉴外国建筑行业人士的工作经验,从而不断解决我国建筑行业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良性发展。
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它对施工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施工组织能力以及图纸拆解质量等方面都要求的相对较高。该种结构及施工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大部分构件均需要预制,利用定型模板的平面作业方法替代传统的现浇结构作业方式。这种施工作业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2由于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均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可以利用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对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也将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粉尘等污染物。
2.3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较为前沿的工程技术,该建筑结构形式对前期设计质量和后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需求均比较高。
3装配式建筑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
3.1灌浆施工和构件连接管线安装问题
3.1.1灌浆施工不饱和。板墙在纵向连接的过程中灌浆施工的饱满程度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确定,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构件灌浆孔堵塞现象。通常情况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从板的最上面孔洞顺利流出就算完成灌浆施工,但真正意义上的施工完成难度非常大,因为灌浆板内部的具体情况很难了解,并且在灌浆时饱和度很难做到精准化,常常会因为加工生产构件过程中的失误或施工人员对灌浆孔清理不及时,造成灌浆孔堵塞而出现的灌浆施工不饱和现象发生。
3.1.2套管链接错位问题。在构建套装连接过程中,因为钢筋套筒的安装位置问题常常会出现偏移现象发生,一边偏移现象产生分为两种:
3.1.2.1常规部分偏移。发生这种现象时是能将钢筋洞内,控制偏移。
3.1.2.2重度非常规完全偏移。只有通过重新加工安装构件,才能控制偏移现象,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无法做到与原设计重叠,给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3.2管线或者构件预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线或者构件在预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构件预埋管发生堵塞或者脱落,从而导致预埋构件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对施工现场穿线造成阻碍。主要原因是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预埋管线连接不到位,使得管线发生堵塞,或者管线和预制构件的固定不到位,在振捣期间发生脱落或者偏移。
3.3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安装尺寸偏差问题主要表现在墙板拼接接缝处理超出规范要求,墙板、阳台板之间的接缝上下不通顺、宽窄不均,厨房、卫生间降板处标高误差等方面。
1)人员方面。与技术发展成熟、工程实践经验颇丰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目前装配式项目较少,工人实战经验偏少,预制构件安装经验和操作技能有待积累和提高。2)物料方面。构件本身质量不合格导致安装误差累加,包括构件尺寸误差的累加、构件平整度误差的累加、构件预埋件位置误差的累加。3)机械方面。缺乏实用的精度控制工具,导致墙板拼缝误差偏大,拼缝宽窄不均,与工业化建筑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吊装构件时构件晃动不易控制安装精度。
4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加强辅助工具使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中,由于大部分PC构件重量体积大,给工程吊装和安装施工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加强辅助工具使用。比如,使用转角板“L型”吊具。转角板在运输、管理、吊装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折弯和损坏现象,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转角板的质量,在吊装过程中使用“L型”吊具,把转角板吊装时所承受的张拉力转移到“L型”的吊具上,亩保证转角板的质量。又如,设置合理的平板护角。根据预制构件的型号和种类,设计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可以重复使用橡胶护角,从转角板出厂以后,就将护角套在的转角板的四角。从而减少转角板的损坏率。
4.2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很多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施工人员造成的,而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中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控制在萌芽当中,进而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监理工作。规范工程监理在施工方案审核、构建生产监督、构件出厂进场验收、样板房见证、灌浆防水等关键环节的旁站、安装风险点防护监督以及结构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工作。
4.3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应当采用射频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这两种关键技术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向绿色建造发展的进程。其中射频技术能够将构件的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在组装和生产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在验收、安装、物流、仓储、生产等环节准确的辨识出构件的信息,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问题,降低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率,从而便于及时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术,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的时候,模型的核心数据主要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数据,持续管理单个设备数据、装配体数据等,通过建模计算对构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分析其与整体的耦合度,判断出装配的合理性,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
4.4基于BIM的构件设计和施工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中,通过BIM技术应用,进行精准的三维建模,以解决结构构件之间、预埋管线之间和交错钢筋之间的相互碰撞,指导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安装以及工程验收。
4.5加强对施工人员培训
邀请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专业人士,对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施工技术培训,从而规范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或者派遣人员到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单位进行学习,把先进的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应用在施工过程中,从而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建筑和施工形式,具有施工效率高、生产周期短、节约建材、降低人工成本、施工质量较好、施工工人安全较易保证等特点,但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不断出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但是通过建筑技术人员的不断学习改进能够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合理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月霞.试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7,02:268.
关键词: 装配;工业;管理模式;层级管理
一、建筑业产业的现状
现代社会发展的就是知识经济的普及,同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必定引发了思想上的革命,对企业来说就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我国建筑业,在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新困难,包括:1.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2.建筑施工过程中扬尘、噪音等污染影响城市环境;3.建筑过程中人工成本增加(包括为减少避免安全事故而采取的措施)等。目前建筑施工必定走向工业化,即装配式。当然任何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指挥,所以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寻找与上述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作为保证顺利执行的基础。
二、建筑业企业目前的现场施工模式和对应的管理模式
1、现场施工模式,都是购入原材料在现场制作,现场检测,现场成型,简单来说就是原材料直接制作为成品。为保障现场施工的稳定顺利推进,必须有与之适应的管理模式,目前主要是以项目部为主、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施工管理是指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具体解决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关系的一种管理。
2、上述管理中各级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企业经营部负责分包单位的选择及现场施工主材的采购,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现场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组织施工。
三、上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还大多停留在粗放的管理状态,不善于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更谈不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因为施工方式的手工业化,本身就是反向制约了管理模式的发展,同时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了低工作效率,人员难于控制,质量更难以控制,信息交流困难,工作方式极为烦嗦.
2、项目经理本身承担巨大安全和质量责任,却对工程材料采购、分包单位使用缺少控制。项目经理受制于企业,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最终导致项目执行力差,甚至亏损。
综上所诉,可以简单把目前建筑业面临的问题总结为施工周期长,易受外部影响和影响外部,施工成本较高,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安全事故频发,同时管理模式落后,管理层级繁琐,执行力差。
四、什么样的承发包模式适合装配式施工要求?
CM模式。CM 是英文 Construction Management的缩写,是一种特定承发包模式和国际公认的名称。CM 模式是指 CM 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采用“Fast Track”组织方式来协调设计和进行施工管理的一种承发包模式。
另一方面在CM模式下业主除了提出业主要求,在签订合同后,工程的具体实施均由工程总承包人负责,包括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具体工作全部由工程总承包人承担。工程总承包人可以按照业主要求,具体协调参与工程的各个单位的工作进度以及工作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实施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期目标。这样大大提高总包在施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装配化施工打下基础。
五、装配化施工工程实施过程对施工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要求
1、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参与方的变化。
装配式施工对建筑企业尤其是总承包施工企业有两大要求,一是设计的要求,二是工厂化的要求。开企业转型中经济的因素,这里我主要说管理理念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设计的重视,和对工厂即工业化的重视。
(1)设计参与到管理中来。装配式建筑的难点需要更精心的前期设计,除了对原有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一定的优化要求,更包括构件拆分、生产深化设计和生产模具设计,设计管理这将是该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意见尤为重要,只有让设计参与到整个项目的管理中,才能让保证设计上的适用性。
(2)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所以工厂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是重中之重。
2、对施工过程中管理的层级的转变。
目前, 建筑企业管理机构过于庞杂, 管理职能交叉, 项目经理部作为直接管理组织, 责、权、利关系不明确, 严重制约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本该属于项目部的各项职能, 经过上属部门的层层“过滤”, 到项目经理时已所剩无几, 致使项目经理及其他项目部人员难以开展正常的工程管理, 最终导致项目亏损。
新的pc模式对施工管理的最大影响其实是管理者及其权责的变化。承包单位的主要管理参与方分为企业、项目部及预制件的工厂,其中工厂可以是企业本身自有的,也可以是企业委托的第三方,即构件的供应方。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项目部应该成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导方,因为施工过程是成品最后一道关,也是所有责任最重要的承担方,企业应该赋予项目经理部更大的权限。项目部处于公司管理体系的最末,却直接负责工程的实施。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要做到项目分权与企业集权,在合同管理上,项目部要服从企业,但是在其他管理上企业要服务项目部,企业应当提供项目工程顺利进行所必需的资源和支持。
3、项目实施过程具体的管理内容
(1)施工组织机构管理
项目经理产生后, 其项目部管理和技术人员由项目经理从公司内部人才市场招聘, 公司不得无故干涉,同时设计和工厂要服务项目经理的要求,以保证项目经理的权威性。
(2)施工队伍包括施工机械的管理
施工队伍优先选择本企业自有施工队伍,如果在工程有特殊要求或者自有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项目经理有权选择其他施工队伍。
(3)对设计和生产工厂的管理
招投标过程中,设计人员即因由项目经理选择全程陪同项目经理参与其中,所以设计人员受项目经理指导,主设计师和项目经理一起承担质量责任。工厂生产部门设驻厂设计师,督促设计生产,生产过程服务项目经理要求。
(4)对现场施工的管理
现场施工的难点在于:1.预制构件的运输工厂化预制构件运输, 由于城市高架、桥梁道路的限制,构件高大异型、重心不一,一般运输车辆不适宜装载,因此需要进行改装降低车辆装载重心高度、并设置车辆运输稳定专用固定支架;2.现场安装拼接,安装预制构件时应根据需要详细制定工作计划,由于施工现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各类构件的种类较多,一定要按部按顺完成。
(5)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因为装配式建筑涉及精度要求更高,施工工艺更高,要善于利用当前全球信息化的环境下,例如运用集设计施工于一体的EPC 模式,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推行,更好地推动了设计深化工作,建立项目全部构件模型,并进行模拟整楼拼装分析,安装模拟等。同时将集中处理,推动设计、生产的参与。
六、结束语
建筑业产业发展的新出路是装配式,是工业化,而在新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建筑思维,实施新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佟曾,王代兵。关于施工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辽宁经济》, 2013(7):84-86
1基于海尔家居的内装装配化技术体系
1.1核心理念和基础从全球倡导的住宅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看,我国传统住宅建造和装修模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由于设备管线在主体结构中进行预埋,但设备、内装与主体的使用寿命周期不同,而使得设备管线在维修的过程中会造成对主体结构的破坏,从而缩短住宅的使用寿命。因此,从我国目前提倡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出发,海尔家居内装装配化技术体系从定位上首先是明确了以支撑体和填充体分离为主导思想的SI住宅理念,并强调内装系统的部品化设计。同时伴随着SI住宅理念及相关技术和干式内装部品体系在国内的引入,也面临着技术本土化和资源本土化的研究课题,这也正是海尔家居装配式内装技术体系的核心,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SI干式内装技术体系和部品体系,以解决部分SI技术和国内规范冲突、进口部品价格高,市场接受程度低等问题。
1.2海尔家居内装装配化技术体系作为以装配式内装总承包为发展定位的海尔家居,从技术支撑层面,主要包含施工工法与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内装部品体系两块内容。施工工法与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研究和解决如何在满足我国施工验收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施工工序的协调、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成品保护以及指导具体施工工作;而内装部品体系的研究关注点主要为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优化部品使用功能,形成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标准化、系列化部品体系,以解决早期介入和影响项目前期的主体设计,为设计提品选型和设计预留条件,从而为标准化部品的应用提供条件。
1.2.1施工工法与施工质量管理体系1)施工工序与施工工法施工工序的制定(图1)是为了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为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组织施工,减少投入,加快施工进度,将项目按专业类型、铺开施工及流水施工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充分利用工作面,在空间上组织流水作业,在组织上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在管理上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在施工工艺上运用较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较成熟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在人、财、物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保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工程的全部施工任务,做到科学管理,均衡施工。而施工工法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2)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装配化内装与传统内装在施工方面的主要区别是将现场施工的工作更多转换为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的装配安装。这种方式所带来的改变使得其施工工厂化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二是物料供应的标准化,物料按每件产品、每道工序所需,进行定时、定点、定额的供应和控制;三是现场管理的规范化,现场功能区域划分明确.物料置放统一规范。
1.2.2干式内装部品体系部品作为住宅可装配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从研究角度主要分为三块内容:第一是部品内部空间布局的优化;第二是部品与主体的接口问题,第三是部品技术性能的保证与提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主要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出不同系列的部品。1)整体厨房整体厨房是海尔家居的传统优势产品,且整体厨房关于布局的研究和成果已经很多,因此从市场应用角度,其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为如何结合我国的主流消费群体开发出通过功能布局来满足使用需求和通过材料配置来体现成本控制的系列化产品(图2、3)。2)整体卫浴整体卫浴在日本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部品,在国内也已经有厂家生产,但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中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对于定位为内装总承包商的海尔家居,其关注点一方面是基于国内市场的反馈信息,如:墙板材质不能体现档次、门高较低等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良,同时,针对整体卫浴存在的尺寸空间小的问题,将卫生间干湿分离的理念引入到研究中,以扩大整体卫浴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是从技术层面将整体卫浴的设计预留条件、与建筑的连接接口进行分析研究,以使整体卫浴前期介入设计并为其进行空间及接口的预留提供可能。3)整体收纳整体收纳在内装施工中属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部品,大部分组件都可以在工厂生产加工,现场拼装即可。对于海尔家居,整体收纳主要关注点为:第一,根据目标人群收纳习惯和被收纳物品特征确定不同部位收纳模块的重点收藏对象,如:玄关收纳适合收藏常用的如鞋、雨伞等物品,阳台适合收纳使用率较低的过季鞋子等。然后依据每个模块的重点收纳对象的标准尺寸,确定一系列基本模块的尺寸系列,并通过这些不同尺寸系列的基本模块的组合来形成多样化的整体模块,以解决标准化模块和多样化需求的矛盾,同时实现对非标准化尺寸空间的适应性。同时,为了满足内装预算较低要求项目的收纳需求,引入了极简收纳模式(图4),该种收纳模式是以主体预留墙体凹进部分的空间做为收纳空间的侧板,只需在最外侧设置门板和内部隔板即可达到收纳的要求,不但降低了收纳的成本,也减少了侧板安装所耗费的时间精力。4)墙面、吊顶及地面系统墙面、吊顶及地面系统是实现SI主体、内装、管线分离设计理念的重要载体,目前常用的为树脂螺栓贴面墙系统、轻钢龙骨吊顶系统及地脚螺栓架空地板系统。但考虑到目前树脂螺栓、地脚螺栓等部品需要进口,价格高;且六面体架空对空间的占用和层高的增加等因素造成的市场接受度低,本研究的关注点为:第一,将可实现六面体架空的墙面、地面和吊顶系统进行技术梳理,明确各类系统的构造组成、技术优势、适用范围、经济指标、设计预留条件等;第二,通过寻找可国产化的能实现SI理念的低成本部品,如低空间龙骨,并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如局部架空以减少层高的增加来实现内装、管线与主体的分离,同时降低成本,增加市场接受度。5)智能家居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和通讯、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人们对家居的要求早已不只是物理空间,更为关注的是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居家环境,智能家居的概念由此提出。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家居安防、家居通信、家居节能、家居消防以及家居控制。通过对日本成熟的智能家居的调研,国内的智能家居在产品和配置方式还缺乏体系化。为了规范智能家居的配置情况,提高海尔家居在此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本研究的关注点主要为在注重实用、设置合理、经济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居住对象、不同建设标准的住宅合理配置智能化系统,使智能家居建设按不同的功能设定、技术含量、经济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从而明确住宅套内智能化的建设标准,并重点关注了智能家居5部分25个子系统(图5)的设计、施工、验收要点,典型户型示例及智能家居与其它专业、部品的接口等。6)白电系统白电(指可替代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系统历来是海尔集团的传统优势产品,基于海尔家居作为内装总承包商的战略定位,本部分研究的关注点为如何将海尔传统优势—白电产品,有机融合到精装修总包工程中,主要解决的是白电系统与内装工程的一体化问题,并结合精装市场需求,形成基于成本控制的典型配置方案以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
2实践与总结
【关键词】园林施工工程项目;协调;配合
1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审美观念的革新,园林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园林工程项目也层出不穷。因为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面向的大多为生命体,因而,追求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协调美。园林施工工程项目实施的基本方法和实施过程与其他施工项目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就需探索其规律和特性。
2 园林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实施
园林施工项目实施的基本任务是保障施工项目的进度与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的产生及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把实施管理活动的任务转换成确实的目标进行控制,再以被管理活动的目标为中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完成园林施工工程项目的目标任务。
2.1 园林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
确保园林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跟上计划的进度是施工工程项目实施的首要任务之一。园林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即在计划的工期内,按照其特点与施工方法的要求,制定出严密的施工进度规划,且要严格根据施工计划的进度进行施工,若发现偏差,需及时纠正分析其对整个园林工程工期的影响,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1]。
2.1.1 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
园林施工工程项目进度实施方法有规划、控制与协调三种,规划主要是制定工程施工进度的计划,控制即监督实际施工的进度,在出现偏差时采取必要的调整手段,而协调则是指疏通与优化和施工进度相关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因此得出,规划、控制与协调是自由组建,彼此相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
2.1.2 园林工程项目的措施
园林施工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措施主要有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即从组织方面,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如安排施工人员、分配施工设备、制定施工技术等;而技术措施即从技术方面,安排施工作业进行,如优化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方案、网络设计的利用和提高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等。
2.2 园林工程项目的质量
确保园林施工工程项目依照质量规则完成是其质量实施的首要任务之一。园林施工工程项目质量实施需依从已规划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在园林工程施工现场遵从严谨的施工规则进行工程施工,且进行质量检测。园林的施工质量影响着园林工程项目的实施,也是园林施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而,园林施工企业管理需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原则,把质量管理融合于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2]。
而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下面列就出园林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所包括的六道工序:土方工程的建筑施工:在进行园林工程建筑施工中,其首要实施的对象即为土方工程。修筑园林建设、装置园林设施、平整园林场地、挖池塘筑假山、设置线路管道、装杆铺路等均需采用土方工程。园林供电工程的建筑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分为合理选择分布电路的设计、安装及来源,园林内部的各项照明用电的设置布局及安装方式,还有园林整体供电系统所采用的安全技术方法的设立与保障等工作。有效确保排水修筑工程与防水修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借助装配式模式进行园林建筑工程施工:在进行园林工程建设当中,许多园林内的建筑设施、构件及一些景观构建中,运用装配式结构进行景观建设。 园林的装饰修筑工程施工:其内容主要分为门窗设计工程、花饰雕琢工程、面板采样工程、玻璃工程、抹灰吊顶工程、隔断分层工程等。钢筋混凝土的修筑工程施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现代科技技术及先进材料层出不穷,现代园林工程的修筑也需应时代需求改革创新。因此,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已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充分体现,主要分为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及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其采用的操作技术要求与设备、方法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园林建筑的工程施工质量需由辛勤合格的园林工来保障,建筑施工的管理者应大力调动园林工对园林修筑护理工作的热情,使其发挥灵巧的技术来保障园林工程的质量。如可以设置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相互督促、团结合作,使员工积极自主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3]。
3 园林施工工程项目中的绿化工程管理方法
3.1 确保植物有效的生长
园林绿化景观主要是由生长在园林中的各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的存活率也包括在工程质量审查的重要指标内。在进行园林绿化修筑工程施工中,园林的管理人员应极其重视植物的选取和种植。园林内所选取栽植的植物必须保证可以适应本地的湿度条件、光照条件和气候条件等,且应与园林的整体景观布局效果相符相呈。园林在栽植植物的过程中,应注意浇水、施肥及移栽等小细节,尤其是一些稀有植物的栽植时,更需受到管理人员高度的重视。因为园林绿化质量的保障,是通过提高园林中各类植物的成活率来体现的[4]。
3.2 园林图纸设计工程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验收依据是工程的全景设计方案,其设计方案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全部景观效果。因此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工作,首先需重视园林的图纸设计,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设计图纸评定,不仅需要工程管理部门的倾力配合,还需邀请城市的环保、策划及建设管理等政府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对设计图纸进行的审核,且需对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如经济、生态、地形及自然条件展开精确的预测及分析,依据各项园林设施的具体分布及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需求,综合检测工程的设计图纸。最后运用科学与合理的手段进行图纸设计,从而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优质与美观。
3.3 园林绿化工程的护理
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室外的、巨大的施工项目,不可避免会受到人为或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完工对外开放后可能遭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会影响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若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对园林遭受到的破坏进行及时的维护和管理,园林的整体质量便会持续减弱。为保障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长久美观及牢固,园林管理人员就需加强对质量管理制度及方案的创设与控制[5]。
4 结束语
园林施工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施工工程在目标管理这一基本方案下,把其进度、绿化及质量等均纳入系统的管理,这样可以促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其社会效益也随之提高。随着我国城市园林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也极其重要。加强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设立合理、明确的工作目标,并设计出一套科学的、实用的园林工程质量管理章程。进而进行园林施工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推广,促使其在行业内被普遍认同。
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模块的人员配置,合理安排、知人善用。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还需加强有关园林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及实施措施的研讨分析,积极自主地对现代园林工程质量的制约体系进行创新改革。依时展及园林业的创新需求,尽最大努力为城市创建出符合当今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注重人文景观的高水平与高品位的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许国庆.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及管理过程[J].现代园艺.2009(05).
[2]邓鹏.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要素与控制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3]张勇.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2).
关键词:全要素;绿色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quality, progress, cost. However, from the " green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 ISO140001 and on the green construction in the literature is not hard to see, especi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personnel manage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ll elements of the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n personne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three big essential factors to improve quality, schedule and cost, equal status, the six elements are treated equally, common management. That is to say,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three elements, the three elements from previous management into six elements of management, namely: quality management, schedule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is improves to some extent on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in management.
Key words:; total factor;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成本要素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调整、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来将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目标之中。一般情况下,一个施工项目要经历投标时的投标成本预测、开工前的成本预算、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完工后的成本汇总与分析、成本控制的总结及评价等五个过程。
目前在既有条件下应用某些绿色施工技术,会增大资金的投入,增加了建筑成本,比如无声振捣技术、采光屋顶太阳能利用及光伏发电综合施工技术、玻璃幕墙太阳能利用施工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在前期需要购买相关设备或者采取特殊措施,则较大幅度的提高了一次性的投入和建筑成本。但是,也有的绿色施工技术能够产生节约的效果,比如短钢筋头再利用技术、浇筑后利用剩余混凝土的节材技术、土石方挖填平衡施工技术、就地取材的采购办法等,这些技术又充分利用了资源,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做好绿色施工的成本管理,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全面的控制。
2.质量要素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对于工程项目质量所进行的指挥活动、协调工作和控制管理等。根据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观点,它一般是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部分组成的。由于绿色施工中会采用一些新型的绿色建材或者新式的绿色设施、设备等,这些直接关系到最终所形成项目的质量。因其本身被打上了绿色环保的烙印,那么相对于以往的材料和设备来说,在质量上势必会又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其原材料是再生的、可回收的,也可能是其在功能上进行了改进(如降噪、减排等对环境的影响)。值得强调的是,绿色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必须保证建筑产品满足建筑性能和质量的基础上,不能盲目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环保材料或设备。
绿色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周全详细的质量策划。在开工之前,依照业主要求、企业规划、项目实情等,合理的确定项目管理的质量目标(包括总目标与具体的目标),编制符合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规程、质量责任体系以及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等。
(2)强化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若无特殊规定,则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程序的相关文件,实时动态的监控项目质量,确保质量处于可控状态内。其中有两方面值得一提,第一,重点把好材料质量关,所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并进行严格的材料验收,特别是绿色建材和绿色环保设备务必需要考察其各方面的性能与指标,以确保能满足质量要求。第二,重视关键部位、关键节点。比如:地基、地下室、首层、屋面、卫生间等部位,不显眼或不常过人的部位,隐蔽工程,以及采用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进行实时监控。
(3)循序渐进的质量改进。施工条件和环境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管理团队的管理经验与能力也在随之提高,所以通过不断整合项目资源,改善施工条件,优化施工或管理方法,尤其是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深入了解,来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质量目标,不断提高施工各阶段中可交付的建筑产品的质量以及最终的产品质量。
总之,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不但要监督控制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确保硬件质量(包括土建工程质量、安装工程质量等),还要严格把关对于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程的软件质量(包括完善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好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目标。
3.进度要素
关键词: 建筑电气 施工质量 控制措施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的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智能建筑大楼的出现,使得电气施工成为高级民用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中存在重建筑、轻安装的不良现象,使得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成为目前建筑质量的隐患。因此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进行科学管理。
2. 建筑电气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建筑结构的防雷与接地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在建筑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构造钢筋或钢结构等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使得在保证建筑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保证防雷要求。因此,合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金属导体作为防雷设备是防雷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①屋面结构与接闪器
现代建筑大量运用新颖的薄壳、双曲面网架等,屋面不再是简单的平屋面和坡屋面,进行防雷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按照《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除在屋顶外沿和突出部位等易受雷击处设置防雷设备外,将屋面结构金属作为防雷设备也是一种必要的措施。
普通屋面结构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其受力钢筋由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组成,配筋较密,接点较多,且屋面板钢筋均与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通路。因此,当运用建筑自身的钢筋或钢结构作为接闪器时,在结构钢筋连接的关键部位进行焊接,即可满足形成通路的要求。
②利用墙、柱主筋作为建筑的防雷引下线
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规定,防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程度为圆钢筋直径的6倍。各类建筑的柱中钢筋的连接形式通常为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筋作搭接钢筋。
③接地装置的处理
建筑物地基作为基础接地装置的要求。接地装置应在地面50cm以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或采取绝缘保护措施。
2.2电气管线的预埋与结构布置
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有明敷与暗敷。明敷是将管线安装于墙壁、顶棚的表面,对结构影响不大,而暗敷则完全不同。暗敷中,电气管线的预埋是建筑安装工程中的重要部分。电气预埋管线的特点是根数多,平面布置复杂,特别是在墙体中的垂直预埋管线和在楼板中的水平预埋管线由于削弱了结构构件截面,对结构构成一定影响。
①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敷设
当垂直预埋管线埋设于在钢筋混凝土柱或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时,敷设方法相对简单,仅需将线路套管改为钢管,并与结构钢筋绑扎固定,防止在浇筑振捣混凝土时偏位。由于电气管线直径较小,对混凝土墙、柱影响不大,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但是,当管线垂直埋设于砌体墙体中时,埋设方式相对复杂,这也是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矛盾较多的地方。
②水平预埋管线在结构楼板中的埋设
预制装配式楼盖包括预制双向预应力大楼板和预制预应力空心板,通常使用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虽然按板的受力钢筋种类分有冷拔低碳钢丝、冷轧带肋钢筋等区别,但板的截面形式及受力钢筋排布形式基本相同。在预制板楼盖中布置管线需要预先向结构专业了解预制板的布置方式使管线沿预制板中圆孔或板缝布置。当管线沿板缝布置时,由于通常板缝宽度为20-30mm,预埋管线会导致灌缝难以密实,可与结构专业商量采取40-50mm板缝,在板缝中附加一根φ12钢筋加以解决。
随着混凝土材料变化和施工技术的进步,现浇混凝土楼盖成本逐步降低,施工工艺逐步简化,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电气管线在现浇板中的平面布置方式较为灵活,但应注意不宜将管线在现浇板内交叉,也不可并排布置,同时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第5.1.9条中指出: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电线管最大外径不宜超过1/3板厚。这是由于现浇板的板厚一般为80~150 mm,管线对混凝土截面的削弱比较大,而且通长的管线会在混凝土板内造成薄弱带,处理不慎就会引起混凝土板开裂,或留下工程隐患。
2.3健全和完善技术措施及管理手段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建筑与安装业迅猛发展,对高级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智能大楼的出现,使得电气安装工程成为高级民用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少数承包单位缺乏必要的以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只图工程进度不顾工程质量,特别是重建筑、轻安装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健全强有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使承包电气工程质量粗糙低劣的情况得到根本的解决,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工程质量事故,关键还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施工现场技术及质量管理水平。
3. 小结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前一定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资料:
[1]周峰鹿,王生云.浅谈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5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项目管理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而地球的可用土地资源是有限的,简单来说,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人口密集和城市用地有限这一矛盾。人口集中的同时,社会的生产、经济、金融也相对集中起来,从而促进了交通、技术、材料以及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我国自2005年起规定: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以及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及综合建筑为高层建筑。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纯的建造高层建筑已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追求集标志性、建设性、可塑造性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要求、高品质的建筑,这必然要求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比普通建筑的施工要更专业、更系统、更规范。
1 概述
在世界各国的大都市中,具有现代城市象征的摩天大楼毅然矗立。很显然在当今人类建筑活动的趋势和潮流中,高层建筑已是首屈一指。它造福于大众,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但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经济、环境、安全等多方面问题。由于高层建筑有其特有的功能意义,它的技术与管理有着特定要求。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外形高耸,结构繁琐,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等等。其中造价高、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是高层建筑的显著特点,不可避免的是季节性施工(雨期施工、冬期施工),给施工增加很大的难度。因此,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最基本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全年时间,掌握各季节的施工特点,合理安排施工,有效组织施工。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1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多是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施工,施工范围狭小导致施工难度系数很大。另外,高层建筑的基础比较深,因此,在基础施工时,施工方法选择得是否得当对工期与工程造价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高层建筑在基础施工期间,不仅要考虑到基础深是否会对邻近建筑物以及地下管道等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其基础本身混凝土体量大、整体性要求高的特点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高层建筑的基础在整个房屋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造价约占土建总造价的20-30%,工期约占总工期的30-40%,因此是整个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基础施工技术的桩基础方面,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方桩、钢管桩、预应力混凝管桩三类。施工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打桩设备与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如今,人们对建筑施工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混凝土灌注桩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取得了很大发展。
2.2 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大致可分为三大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结构施工技术方面,已形成一系列成套工艺,包括大模板、装配式大板、滑升模板和爬升模板,并且,以钢结构为基础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材料以混凝土或钢材为主,因此,细致的研究混凝土的现浇工艺、及配套工业化模板、合理选择并使用机械设备以及充分利用商品化和工厂化的建筑产品都是相当重要的。在结构施工技术中,解决好在高空作业时的垂直运输是最突出的问题。高层建筑属于一种特殊的建筑模式,其自身的最大特点是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能够对结构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
3 施工项目的管理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日益迅速,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由于高层建筑的诸多特点,如繁重的工程量,复杂的建筑结构,繁琐的施工项目等,自然会给建筑施工加大难度。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套系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建设工期甚至能够制约施工成本。
3.1 设计和施工要紧密配合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必须高度精确、完整,要将协调性、系统性与有效性相结合,一旦确定,在工程施工之前,要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学习、探讨、研究,进而指定最终建筑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使用原材料配件、运用施工工艺技术、配备管理施工人员等方面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
3.2 施工组织安排
高层建筑工程要求精确施工设计,严格施工管理,对施工组织工作的要求也十分严密。例如:科技、管理及施工人员应经考核后持证进场,各施工人员都要严格按照岗位要求进行操作;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等也要经检验合格进场,各个配套工程要与施工相协调,确保合理的施工进度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组织应紧密协调、相互促进,严格质量标准与检查。
高层建筑正处于大规模的发展阶段,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技术层见叠出。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自然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工作尤为重要,并且要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完善管理体系,使得施工组织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发挥其重要职能。
3.3 施工准备
建筑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是重中之重。准备内容包括:收集建筑施工信息,预备施工内容,其包含组织准备、技术准备、施工预算等。施工准备不仅是完成施工目标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顺利进行施工的根本保证。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完整、全面贯彻《建筑法》,确保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每道工序,各工程部分要责任到人,严把质量关。
3.4 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是完成高层建筑的重要保障之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应该树立以质量生存的思想观念,做到认真负责、保持细致谨慎,坚持以人为本,以最优质的施工技术管理建设每座建筑。
首先,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和推广高科技的施工技术。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以及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并能够加快工程进度。
其次,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以便于实现工程目标,所以应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完善施工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管理水平能够决定人才的质量,施工组织人员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管理者应对施工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引进人才,储备优秀人才。
最后,管理者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共同进步,在管理中应是善于总结经验,开辟一条既适应组织发展又顺应市场的规范之路。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高楼林立,比比皆是。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诸多特点,则要求施工技术高,项目管理严等,所以,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方面受到高度重视也是必然。这就要求施工组织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从各方面严把施工质量关,更应注重将建筑、结构、技术、管理相统一,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品质。总之,完成一项工程,需要施工组织、技术与管理有效配合,相互促进,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相信高层建筑会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吕西林.高层建筑结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肖祯雁、赫中营.关于超高层建筑的优劣势分析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
[3]尹军.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M].北京化工业出版社,2006
[4]赵志缙、赵帆.高层建筑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宗仁.高层建筑施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李冬瑾.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过程控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关键词:工业建筑;防腐蚀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我国工业建筑的腐蚀损失非常严重。因此,工业建筑防腐蚀施工技术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技术课题。
一、工厂建筑防腐蚀工程设计的必要性
因操作不严、管理不善,或受周围环境影响导致建筑腐蚀,或因工业建筑或构筑物在腐蚀性介质作用下侵蚀频繁, 往往达不到其应有的使用年限。如盐酸、硫酸、碱和盐等介质,致使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到很大的破坏,存在非常多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对设备和厂房建筑产生强烈的腐蚀破坏作用,严重的会使地基、基础及上部承重构件损坏,造成厂房下沉、墙身开裂,甚至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构件的承载力,危及结构安全,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必要的还要进行加固。因此有必要从选材和防护措施上、结构构造上考虑侵蚀性介质的影响,按照相应规范进行设计,以保证建筑物和构筑物应有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应从结构布置上、结构构件选型上及结构构造方面采取有利于防止腐蚀的措施,设计应因地制宜,除了考虑到防腐措施外,还应和工艺、设备、通风、排水等专业一起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只有多方面配合协作才能减少和避免厂房建筑结构的腐蚀。
二、工业建筑的防腐蚀工程设计
1、防腐工程的合理布置和设防
防腐蚀工程首先是防止自身不受腐蚀,同时还要防止流失的腐蚀介质腐蚀其它建筑物。防腐蚀工程的布置和设防,应以生产实际为依据。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生产工艺资料,周密考虑防腐蚀设计方案,才能有效地防止腐蚀损失。
防腐蚀工程造价很高,工业建筑的防腐蚀范围,以重点保护受腐蚀部位为原则,不应任意扩大防护范围。
2、正确选择耐腐蚀材料
防腐蚀工程设计,首要的是正确选用耐腐蚀材料。设计人员应熟悉各种耐腐蚀材料的技术性能和特点。材料耐腐蚀性是相对的,任何材料都有其耐腐蚀特性,没有全能的耐腐蚀材料,只有对防腐蚀工程和耐腐蚀材料性能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和 灵活运用耐腐蚀材料,保证工程质量。在防腐蚀工程中,由于选材不当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是屡见不鲜的,设计人员应予以重视。
3、防腐蚀工程的抗渗性和整体性
在防腐蚀工程设计中,不仅要求考虑耐蚀性,还应妥善地处理工程的整体性和防渗性,否则不能保证防腐蚀工程的使用效果。如仅使用衬砌耐蚀块材或水玻璃耐酸混凝土做防腐层,不能可靠地保证不渗漏,必须考虑设置防渗隔离层,才能保证防腐工程的可靠性,一般都采用沥青、玻璃钢和橡胶材料做防渗隔离层。
建筑物本身设置的变形缝或沉降缝部位,有管线或设备穿过楼面,槽罐上设置的各种管道出口、人孔等,这些部位的节点和缝,都是防腐蚀的薄弱点,应做妥善的防腐处理,否则也不能保证防腐工程的使用效果。
4、编制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在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建设实践中,各工业部门的设计单位,如化工、冶金、电子等部门,一般都有本系统的防腐蚀设计资料和标准图集,承担本系统不同规模的 防腐蚀工程设计任务。为系 统总结各设计单位的经验,经过几年工作,国家组织编制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J46一82),于1983年颁发,这是国内第一本完整的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内容较全面,在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中起了指导作用。近年来,新的耐腐蚀材料和防腐蚀技术不断出现,对国外引进技术做了许多消化移植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了一些经验交流和推J“会议,对一些成熟的 和行之有效的技术,应及时地充实到国家统一的规范之中。为此,国家对《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正进行修编工作。
三、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结构构造
1、选择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屋架和屋面大梁宜选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但不应采用块体拼装的后长法构件;重级、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腐蚀性等级为强腐蚀、中等腐蚀时,柱截面宜采用实腹式, 不应采用腹板开孔的工字形。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措施有:控制构件的裂缝开裂宽度, 增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限制构件的最小截面,加强构件节点和预埋件的保护处理等。
3、构件防腐蚀的重点之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构件的横向裂缝宽度对耐久性有一定的影响, 宽度过大将导致钢筋的锈蚀。在不同腐蚀性气体和不同相对湿度作用下,构件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对钢筋锈蚀基本无影响;腐蚀性等级为弱腐蚀且处于室内的一般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0.3mm。
4、限制构件的最小截面。厂房框架柱的宽度宜大于400mm,主梁的宽度宜选用300mm以上,现浇屋面板的厚度应大于70mm。对装配式构件及构件之间的连接要科学,如大型屋面板与屋架或梁的连接节点、屋架与柱的节点,这些属于保证结 构整体性的重要构件,可以用混土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包裹。另外,为保证钢筋混凝土板上、梁上与孔洞的距离、刚度及保护措施,限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伸入承重砖 墙内的最小支承长度以及合理选择钢结构、木结构断面和节点形式等也是其重 要组成部分。
5、根据我国当前情况, 防腐蚀厂房的结构形式以采用钢筋混凝土为宜,而且要使结构布置简单划一,构件断面规格简化。现浇式框架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耐久性较好,但井式楼盖等对排除侵蚀性介质和敷设防护层工作十分不利。从各构件的耐久性角度来说,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要比钢筋混凝土构件更具有优越性,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高、密实性好、抗裂性好, 但也存在不利之处,即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采用高强钢材,其对腐蚀较敏感,在高应力工作下,易出现混凝土裂缝,容易产生腐蚀,这样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要比钢筋混凝土构件腐蚀严重。
四、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的施工技术
1、建立专业化的防腐蚀施工队伍
国内大规模的工业建筑防腐蚀施工,始于50年代,是建设从苏联引进的防腐蚀工程。7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大工程,有防腐蚀工程的大项目。在建筑这些工程时,施工队伍每次都是从无到有。即:从开始抽调人员,组织队伍,出国考察,培训施工 队伍,直至进行施工,交工验收。建设了不少优质工程,但施工队伍都未保留下来。防腐蚀工程施工,专业性很强,因此必须建立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才能形成有我国自己的防腐蚀施工技术。
2、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
在防腐蚀工程施工中,应该总结经验,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国外引进 的 防腐蚀工程施工中,可以看到国外很注重施工机具的小改小革。先进的机具,可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我国应该注意机具的改革、定型及配套,特别应该注意消化移植国外的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最重要的。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应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如材质检验制度、隐蔽工程中间验收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等,以及施工人员的自检和专检制度。在质量检验手段方面,应注意研究和引进简易和非破损检验方法。
3、提高社队企业施工技术水平
由于很多高质量的大型防腐蚀工程施工队伍解体和消失,目前国内每年数千万元的防腐蚀工程量都由乡镇社队企业施工。这些施工队伍,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但这支力量在防腐蚀战线上十分活跃,在常年施工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建立了专业性的防腐蚀工程公司,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的看来,技术力量还是薄弱的。近年来,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和培训班,起了一定作用,但这些企业还需在技术管理方面不断完善,向正规化的防腐蚀建设队伍发展。
4、编制工业建筑防腐蚀施工规范
为保证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各单位都有一些企业性的施工规程、规范或操作要点等。80年代后,国内的防腐蚀施工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防腐蚀工程施工技术水平,1986年对国家 标准(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一82、TJZ12一76进行了全面修编。现已完成报批稿,还编制了(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这些规范的颁发执行,将更好地、更有效地保证防腐蚀工程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建筑防腐蚀技术的综合性很强,与科研、设计、施工和使用管理等各方面有关。因此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发挥工业建筑防腐蚀工 程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蓉. 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J]. 中外建筑, 2003(3):12-13.
[2] 宋章树. 大跨重载工业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J]. 工业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