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第1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基础部,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英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忽视理论研究、不重视教学科研、英语课堂教学中忽视隐性课程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强化科研意识、课堂教学中关注隐性课程的渗透以及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教学技能等方法。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能力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4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10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势在必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学的成败。目前,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上尚有不小的提高空间。因此,为进一步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深入分析和思考,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尝试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

一、当前阻碍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原因

(一)重实践探索,轻理论研究

在当前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却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这主要是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重视理论,甚至认为理论“没用”而造成的。事实上,作为行动的指明灯,理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爱因斯坦说,“从现象中你能看到什么,取决于你头脑里有什么理论。理论是望远镜和显微镜”。因此,如果你觉得理论“没用”,是因为你没有去用。

(二)强调“主学习”,忽视“副学习”和“附学习”

克伯屈认为,学习可分为“主学习”、“副学习”和“附学习”。“主学习”即“直接学习”,伴随它的是“副学习”(即关联学习)和“附学习”(即指有关情感、态度的学习)。在目前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了隐性课程,即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的学习。以学生学习英语课文为例,在《新视野英语教程(1)》的第三单元“Wealth.Success.or Love”中,通过学习课文学会相关词汇、句型,这是“主学习”;考虑如何更好、更快地记单词、学课文,这是“副学习”;通过学习该课文,懂得如何正确对待Wealth(财富)、Suc-cess(成功)和Love(爱),这是“附学习”。在目前的高职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会关注英语本身的学习,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关联学习和情感学习。

(三)重知识传授,轻教学理念更新

高职的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能够随着职业教学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忽视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必要性;教学方法落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观念跟不上职业教育前进的步伐。由于缺乏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一些教师意识不到及时提高自身素质、适时更新教学观念的必要性,造成了不少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要求的脱节、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的问题。

(四)专业知识中的口语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数年前的英语教学重读写而轻听说,受自身所受教育的影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的听说水平达不到当前以听说为主体的英语课堂的教学要求。具体表现在口语教学能力不强,还不同程度地使用汉语授课;有的语音、语调、语流欠缺,课堂语言单调,无法创设一种“逼真的”交际教学环境。如果不能及时创造条件进行学习充电,高职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不仅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严重阻碍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行和实施。

(五)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差

目前,不少高职英语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意识不到科研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足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一些教师则认为自己没有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工作量大,大量的教学工作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高职英语教师科研水平总体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

要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就要转变教师重实践探索、轻理论研究的局面。一方面,要让教师充分认识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例如:可以通过教案评比、说课、优质课、微课等教学活动,让教师逐渐体会到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成功,从而激发教师探索教学理论的欲望和热情: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一些激励或者奖励措施鼓励教师探索教学理论。

(二)显性课程教学和隐性课程教学并重

事实上,常被提及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及目前一些专家呼吁的“情感目标”都在强调隐性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要改变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重“主学习”、忽视“副学习”和“附学习”的状况,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了解有关“副学习”和“附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意义。例如:在上述“Wealth.Success or Love”的课文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表达的使用,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更快地记单词、学课文,要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财富、成功和爱,而不至于在现实中迷失自我。

(三)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

目前,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的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把学生的英语基础作为拒绝新教学思想的借口。要力争营造“逼真的”交际环境,让课堂变成学生操练英语的场地,而不是教师独自演讲的舞台。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选用任务驱动、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合理有效地安排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口语教学能力

培养教师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过硬的专业技能,并把这些能力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对英语教学至关重要。要特别强化教师听、说方面的技能,并不断优化口语教学能力,至少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因为语言是一个输入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的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对教师的口语教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强化口语能力,才能满足目前教学需要。

(五)重视科研,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第2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师 素养 教材 反思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040-02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有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特别是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素养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之点,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树知识新素养

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更加丰富和完善。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另外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正确”,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均不发生差错。其次是“深入”,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进而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合理”,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再次是“巧妙”,教学突破要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语文课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理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这个“人”的因素,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理解是教育的基础,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教师的心只有与学生的心贴近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打动学生,才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来自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作为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要欣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四、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就要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就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五、注重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为人们归纳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以便对自己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凋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者相辅相成。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第3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达到上述要求的基本保证。创新的前提是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科研方法,能够针对本专业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并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热点、冷点、疑点、难点等等问题具备一定的学术敏感性,通过正确的手段分析、整理信息,获取需要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我的创造能力。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学生继续深造或更好地从事实践工作的基础。本科阶段基本科研能力的训练是研究生阶段深入进行理论研究、了解本学科理论思潮、掌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本科阶段的学习为研究生阶段打下了必备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才能在研究生阶段顺利地完成研究任务,才能更充分地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而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样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践工作提供了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从而实现在实践中创新的目的[4]。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本科生接受科研训练并从事科研活动,是本科生所应享受的基本学习权利。这种权利广泛体现在学生有权使用学校图书馆各种学习工具、学校的电子书籍和网络搜索、各种期刊杂志,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还享有学校和教师应为其提供各种科研活动的机会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机会,等等[5]。完善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框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型,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并主动去了解知识,教师转变成配角,仅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传统的风景园林教学更多地采用由老师来带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甚至是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占到绝对重要的位置。这种教育理念往往抹煞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也较为被动,缺乏热情,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被动的学习必然带来学习效率的低下,很难达到知识建构所应有的密集度的要求,因为完全靠老师讲授,毕竟授课时间有限,所涉及的知识深度亦有限。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退而成为服务者的角色,学生成为学习工作的主人,必然能够大大改进上述弊端[6]。在学生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能够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一种模式。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未知的领域;而学生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这样的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进行,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从而逐步达到“高峰体验”(CapstoneExperience)的境界。这是一种终极的目标,是对自我最大程度的认同[7]。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参与实践,从实践中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实践检验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风景园林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实践结合紧密。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只是“纸上谈兵”,只有真正地接触实际工程,才能最好地检验自我驾驭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通过把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设计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实际工程的操作过程,即所谓的“真题假做”。通过一个真实的基地,设定一些设计任务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即所谓“假题真做”;或学生通过科研课题参与到解决某一现实问题中,经历了解、分析、协调、决策的一个过程,比如某些综合性景观研究课题如小城镇综合景观或者交通要道的综合景观设计;等等[7]。

注重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置模式避免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现象,是风景园林教学中时常遇到的问题。理论课的设置忽视了课程设计的存在,不能与学生正在进行的设计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结合,导致学生上理论课时无精打采,甚至觉得无关紧要,而在做设计时却又脑子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理论课应与设计课相辅相成。理论课为设计课提供基本的理论素养同时,也有助于设计实践获得理论飞跃;而设计课为理论课的付诸实施提供了机会与实践,也为理解深奥的理论提供深入浅出的案例。事实上,应该把这样一种课程模式变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即理论课与设计课的关系如果处理恰当,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专业问题思考空间,以及深入研究专业知识的机会。充分利用设计课的授课特点,开展研究型教学。风景园林专业课授课形式历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在这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背景下,如果能适时地开展研究型的教学,将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风景园林专业授课形式自由,可以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每个阶段的草图往往都采取学生汇报、老师提问然后答辩的方式,跟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非常具有专业特点,教师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一特点进而把它变成特色,即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主题,进行师生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这个主题可以是设计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设计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无法理解或无法掌握的设计思潮,还可以是其他优秀案例或者大师作品的探讨与剖析,等等。如此,学生逐渐具备研究探索的基本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6]。成立课后学术兴趣小组。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年学校都会设置专门针对本科生的SRTP科研训练项目,该项目有专用的科研经费,由本科学生自主自由申请。前几年,对此项目申请的学生甚少;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的不断充裕和学生科研意识的逐步提高,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有参加一项SRTP的科研训练项目。该项目的自由度非常大,申请的课题亦无限制,堪称最自由、普及率最高的一97项科研活动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立项、确定研究内容,再自主寻找一位指导老师,也可以是老师组织一组学生成立科研小组从事某项课题的研究,等等,形式多样,组织自由,由学校提供经费。笔者每年都会带一期SRTP的项目,如2012年成都市最大的民生工程莫过于“北改”,学生抓住了这一热点问题,在“北改”的范围内选定了“曹家巷”这一典型的“城中村”进行深入研究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和经典案例,根据前期的理论研究,并对曹家巷某一地段进行详细的景观改造和设计,把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由于学校提供科研经费,这样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更细致地对实地进行调研,也减轻了教师在经费方面的负担。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注重新生的培养。笔者所在单位的风景园林专业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均要加试美术,作为测试学生基本的美术功底并实行淘汰制,加试成绩作为淘汰小部分美术不合格的学生的依据。实际上,笔者认为,除了美术加试外,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新生的科研能力。一年级是基础,既是专业课的基础学习,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建立科研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时期,应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的差别、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并打下一定的科研基础。学校的SRTP项目主要是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并没有明文限制一年级新生不能参加,但由于一年级新生往往对专业了解的程度和专业学习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学生在自由组合时不会选择一年级的同学,而老师在组织科研小组时也不会过多地去考虑一年级新生。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组织存在很大的空白,而一年级是建立科研思想、确定科研意识的关键时期,应该在一年级阶段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从事科研活动应做好哪些思想准备与知识准备。结合设计课实现多专业学科配合。

第4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 科学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不再是《科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已成为现在《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作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准确地表达概念、叙述规律、交流讨论心得等方面还存在着困难,尤其是在口头回答问题时如何做到准确性、系统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兼顾方面。更是顾此失彼、漏洞百出。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更为普遍。笔者结合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力求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的依据、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以及从学科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的依据

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信息时代的竞争。但有许多象牙塔里走出来的高材生,不擅长语言表达,无法与人交流沟通。这种问题的出现是不是反映了我们当前教育的某些弱点?诚然,在素质教育呼声高涨的今天,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为了避免出现人才的这种“短路效应”,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有必要给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我们都知道,“想得清楚的人才会说得清楚,说得清楚的人必定想得清楚”。所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其语言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是其中的一种智能。同时加德纳提出,语言是一种“卓越的人类智力”,它是人类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人类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记录,表达强烈的情感,以歌唱的形式表现音乐,这些都使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口头语言(即平常所指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说”)的使用使我们的祖先从具体思维转向形象思维,而口头表达观点是一项重要的元认知方面的训练,因为我们通常在倾听自己讲述或阅读自己所写的东西的时候,获得对自己真正想法的深刻洞察。说、听、读、写是语言智力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社会实践中非常重要,以至于大多数国家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化测验中都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说、听、读、写这四个方面是人终身学习的基本因素。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二、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

1 家庭因素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这包括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家庭的藏书量以及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兴趣。

2 学校因素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但由于相关的配套改革滞后,时下仍是“应试教育”在唱主角,学校抓的更多的是如何应试,而对学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忽视了,造成语言表达的困难,如数学、科学等理科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三、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有效途径的策略

学校教育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上下应共同营造“人人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普通话是教师职业语言,会讲普通话是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校内还是校外,教师都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坚强后盾,起到学生的表率作用。由于家庭因素有其特殊性,需要全社会关注以及家庭各成员的共同努力,这里就不再阐述。

1 规范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起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流畅的表达,抑扬顿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还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为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教学时运用丰富的文字语言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是可取的,但应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

2 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中起创设环境作用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彻底摒弃“师道尊严”、“知识权威”的角色定位意识,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表达、勤于表达、乐于表达。

3 讨论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有加强促进作用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各主题的学习中。科学探究中强调小组讨论,强调培养人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与人交流能分享智慧,与人讨论能取长补短,其中的争论能培养思辨能力,总结发言能培养归纳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列表等综合处理,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如学习《燃烧和灭火》时,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后,提问:“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能着火燃烧?”有的同学可能回答是“要有充足的氧气”。有的同学回答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教师及时指出物质还应是“可燃物”,并强调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体现了语言的完整性和知识的全面性。

其次还应在讨论交流中关注语言的逻辑性。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利于发展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四组实验探究后组织学生进行如下讨论:(1)上述反应中若不塞紧橡皮塞或不系小气球,结果会怎样?对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注意什么?(2)铁生锈,质量增大。怎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3)蜡烛燃烧,质量减少。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结果?(5)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交流发言中老师要不时对语言的逻辑性做补充,使学生的语言有条有理,富有逻辑性,而不是杂乱无章。

第5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成人英语 课堂教学 语言交流能力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成人学习外语大都习惯于在课堂上依赖教师,这是因为成人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词汇少,特别是英语语法知识薄弱,导致他们往往只重听讲而少于参与。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特别注意教学态度。成人学生年龄大,已在社会上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社会经历,甚至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言行应谦虚谨慎,尊重他们,谆谆善诱。课堂上切忌严厉批评,站在相互平等的位置,同志式地善意提出建议或希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每个人都开口,都爱开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多说多练。

在提高口语的基础上,为尽快恢复成人的英语语法知识,针对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five kinds of simple sentences)都用简单易懂的单词一一举例说明,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并牢记,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所熟悉的词汇到黑板上造句举例,教师当场改正错误。对课文中出现的长难句,在本科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为教学重点给予分析及做出各种译法,从中选出最佳译法;而在成人班的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理解句子的中文意思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用来讲解各种时态的构成及用法。例如,一般过去时态(the past indefinite tense)与现在完成时态(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的区别。特别是当课文文中前后出现以上两种时态的时候,应作为教学重点详细加以比较。当成人班学生彻底理解并掌握英语语法时态构成、各种基本句型的含义及用法之后,在做中译英简单句的翻译练习时速度明显加快,往往教师一点即透,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二、注重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成人学生学习外语最难得是记不住英语单词。针对这一情况,在学习初期,教师应多领读单词,多念几遍加深印象有助于增强英语单词记忆。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在教室中着重强调分析英语单词的构成。如wards这一词是副词,意思是“向……”由这一词可以构成如下的单词:upwards(向上),downwards(向下),forwards(向前),backwards(向后),leftwards(向左),rightwards(向右),eastwards(向东),westwards(向西),southwards(向南),northwards(向北)。一个单词变出了几个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去联想,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集体智慧,你说一个,我说一个,学生积极性很高,课上发言自由,十分活跃,教师及时纠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学到了英语知识,也达到了感情的交流。对某些单词用法的例句,不要太多,不要面面俱到,重点一个例句,顶多两个例句,适可而止,以免分散记忆单词的精力。例句力求简单明了,尽量使用简单易懂常见常用的词汇,最好不要再例句中出现新的没有学过的词汇。例句内容的趣味性不应忽视,使例句畅通无阻,很自然地进入学生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

在讲解课文之时,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让学生把英语句子译成中文,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积极性。较难翻译的句子,应安排几名学生翻译,达到准确译出原文的含义为止,教师应起到纠正和补充的作用。因为成人学生年龄大,记忆力较差,因此新课讲解完毕,教师一定要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以增强学生记忆。

三、逐步从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变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科室我们没有类似母语学习的自然环境和练习机会,为了给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教师应在课堂上或课后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谈,鼓励学生用英语去表达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特别是令人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问及教师的自然情况,这时我会很自然地用英语回答并给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这样,学生见到老师会很自然地使用英语交谈,不管说得对或错都能开口说英语,从中得到提高。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满足语言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向运用能力转化,知识便会成为沉重僵死的行囊。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做的,不是告诉学生们有关语言的知识,而是要使他们会使用语言。学生掌握语言的程度怎样,归根到底要看他如何熟练地运用语言,而不是看他懂得多少有关这种语言的知识。要成功搞好成人英语课堂教学,就必须使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能力有机结合,使其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第6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一、 选题正确的科研能兴校

   目前中学教育科研多以课题形式展开,选择课题是一个方向性的大问题。不能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科研没有生命力,没有深刻理论导入的科研缺乏吸引力,不能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科研不易引起共鸣。因此,当面对教育实践中大量纷繁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将其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和重要理论进行相互比较,才能从中选择并抽象出科研课题,使实际问题上升到可以进行理性思考的高度,才有望在投入辛勤的研究之后,产生有效的变革措施及预期的效果。

我校先后确立的《"读启式"教学的实验研究》、《新课程的教学实验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验研究》等课题,既新颖、前沿,又贴近我校的实际,为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办学思想的实施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教师全员全程参与的科研能兴校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措施,均要经由教师才能作用于受教育的对象,教育对象的发展,是各方面教育功能整合的结果,因而只有通过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才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教育科研既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更是一种激发教师自主学习、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学习模式,因而教师全员全程参与教育科研,对教师的发展就显得尤其必要。

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有全员参与同一课题研究、全员分别参与若干不同课题研究或两者并存等多种形式。我校同时开展的各个课题除注意类别分布的均衡性和滚动发展的连续性外,还坚持中学教育科研要以课堂为中介的思想,每一时期均确立一个以现代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的主打课题。这不但使教师全员全程参与同一课题研究有了可能,也使教辅人员从协助的角度参与科研有了可能。

   我们已经形成了激励、组织、督促、调控、指导教师及教辅人员全员投入教育科研的运作机制和操作路线。大量的研究任务是落实到学科组的,即使是落实到个人的任务,也是以学科组全体人员的多次反复研究的成果为背景来完成的。这种突出学科特点、将教研与科研结合的方式,推动了各学科科研群体的活动。

   在教育科研中的各种体验(茫然、艰辛、愉悦等)激活了教师们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创造性思考,使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受到深深的触动。所营造的学习氛围、探究氛围、合作氛围、变革氛围,又进一步激发了骨干研究人员自主探索的欲望和热情,催促和裹夹着主动性较差的人员融入主流,使教师全员全程参与教育科研逐步地落到实处。

三、 产生校本理论的科研能兴校

   关于教育理论,叶澜教授有很精辟的分析①。一般说教育理论,通常指的是以文字形式存在、脱离产生主体、为较大群体所共有的普通形态。教育理论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它存在于个体之内,是一种私我的形态,被称作个人理论。教师个人实践的改革,是通过个人理论的改造来实现的,个人实践又反过来丰富着个人理论。本文所说的校本理论,是指处于以上两者之间、以文字或舆论形式存在于本校范围之内的一种共识。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应有相应类型的校本理论作指导。

   有关教学的理论,应能指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与学的方法、教与学的评价的改革,应能更新、充实教学常规或制度。我们通过全校研究,构建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先由元认知理论演绎教学模式框架,再由教学经验的归纳形成对框架的说明,然后再在运用与反思中检验、改善模式并提出实施原则。由于元认知教学模式这一校本理论的中介作用,使对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培养广泛渗透于各学科日常教学之中。我们选择“创新教学模块”,作为解决创新教学的“抓手”。通过创新教学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以及创新教学模块内涵界定、特征分析、教育价值估计、设计投放策略等研究,把创新教育的若干理论具体化为教学操作指导,使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于学科教学。我们研究以能力立意命制试题,理顺了能力类别、整理了对能力考查的认识、创设了多维命题细目表,解决了能力立意命题和能力立意试卷的命制技术,最后以考试规范成形的校本理论,有效地改变了以前命题制卷、评阅归档的随意性。

由于选择的是离实践较近的教育理论,而且是教师自己由理论演绎、由实践归纳,并在演绎与归纳的循环深化中形成的校本理论,因而校本理论的形成、优化过程,就是校本理论的运用、推广过程,就是教师个人理论与个人实践相互作用、内化与外显交替产生的过程,就是以实践促进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指导实践并及时促成常规化的过程,就是学校教育文化积淀与更新的过程。

四、开放的科研能兴校

   任何一个系统,只有开放,才能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教育科研的开放,存在于教育与社会之间,存在于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及上级行政部门之间,存在于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于学科科学与教育科学、元教育科学之间,还存在于个人与自我之间。其开放的形式主要是信息交换,以吸纳、辐射、反思的方式进行。吸纳是他向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科研方法、学习他人经验;反思是我向学习,又反思自己科研的所得所失,将自我实践逐层抽象,以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反过去指导教育行为;辐射不但是我向学习过程,还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激励手段,因为要辐射,必须对自我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因为已经辐射了,必须不断再有新作为、新思考。

第7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教学;科研;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17-02

一、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各种途径的开拓,从高职院校教学硬件、教师自身修养、学历学位、教学方法、课程教材等方面进行很多探讨,也取得一些积极成果和实践。

1、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育大词典》里面明确指出教学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一般能力是指教学活动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学能力主要由基本素养(主要是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水平(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设计能力(目标分析、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策略制定和教学评价)、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设计思想、步骤传递教学,并实时的监控、调整、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这样定义教学能力内涵基本上包括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师个人、学生个体和学院各种规章制度等,不仅指出了教学能力的组成部分,而且深化了教学能力的分解目标。陈锁庆(2009年)指出在工学结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能力缺陷,分析教师提高自身的方法能力、亲和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教学能力对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李茹(2010年)基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视角,对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进行阐述,分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针对性、层次性、复合性等基本培养策略,指出职业道德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研究能力、面向社会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共同构成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李永兰(2012年)认为高职教师是指教学质量的核心资源,然后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视角对高职教师教训能力进行分析,她认为从教育学的角度,教学能力主要分为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而从心理学角度,教训能力则包括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

2、教学能力的提高途径

有的学者对教学能力提高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学习环境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要要求教师教育和领导成为优质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构建他人导向式与自导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微型学习为学习形式,开展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赵雪梅认为通过培养“多能合一”型(教学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实践指导能力)高职教师,对促进高职教育及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邹时高认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需要吃透学情,以利因材施教和赤吃透教材的知识标准,以利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吃透社会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文付宁认为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教学设计能力、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合理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实践、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李森借鉴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内涵、目标和理论基础,指出我国高职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角色向导游、策划师、组评价者角色转换,并注重学生教材、环境和合作因素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李红认为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实践中可以通过教产融合、研修结合、引评一体等方式培养高职教师教学硬实力,通过师德教育、信仰教育、激励机制和以为为本管理模式培养高职教师教学软实力。方修建则认为在工学结合新的教学模式下,探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和质量意识,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吴富喜认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并创新需要五个基本条件:教学理念、教师水平、师生关系、课堂管理、教学方法,以期提升高职课堂教学效果,最终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金秀岩认为现代高职院校只有具备开创性的组织教学能力、熟练的知识运用能力、对本学科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文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多媒体等方面出发,从每个方面的较高要求条件进行定性的探讨与评价,提出较为理论上所谓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另一方面,有缺乏与之融合贯通这些方面的支点。每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个人条件差别变化较大,所以只有通过可操作性途径,并能落实到教师的教学的各个方面们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一个途径:毕业学生顶岗实习资料的分析、总结为教学案例素材等,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课堂效果和教学能力,这也一是当前高职教师所需要的。

3、科研能力提高途径

成焱霞探讨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科研高职科研工作但对于提升学校水平、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的建议: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业务学习;学校层面的引导与支持力度政策;建立教师科研基金投入;建立科研信息库和培养教研室科研团队。覃兵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现状、总结出原因,并对其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改善科研条件,创造科研气氛;创新科研管理机制,规范科研行为;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强化教师科研自觉意识。李胜利也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院校对科研工作重要型不断提高;创新科研管理模式改革;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注重教师自身学历和学位的提升;促进科研能力提高的激励措施;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郭长胜论述了当前高职院校科研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分析科研之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提高科研能力的途径:加强科研工作意识,端正科学研究态度;减轻教师教学量,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加大成果奖励,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建立科研帮扶体系建设,提供较高科研平台;强化校企合作,首先成果转化;注重学校交流,重视校校科研合作。叶宁通过问卷调查,对宁夏高职院校科研能力低下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转变观念,明确定位,提高科研意识;组织专家讲学,设立课题,促使教师亲身实践;定期指导,相互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径文献分析,除了在外在的研究平台、经费投入受限、高职教学模式外,大都提到了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团队建设都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科研意识除自身的学历、文化、交流外,很大一部分需要靠自己知识积累形成后,才能具有一定科研洞察力,才能自身形成科研研究问题,最终获得可立项,进而转化一些成科研成果,提高院校的科研能力;科研团队建设也需要各个成员在各个专业方向上有所积累,有所发现,这样才能形成梯级不同以及对较深科研研究问题进行较为深入探讨研究,形成较高层次的科研成果。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实习顶岗,可以看到现在企业所从事当前工作成果总结,所积累的专业方向所解决的问题的程度,实习生毕业定岗材料汇集了不同区域的行业动态信息,而这些信息正是教师所需要的最基础资料,通过这些信息的不断积累,形成专业、行业的最新动态,对于提高教师科研洞察力非常重要。所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对这些毕业实习学生资料进行挖掘、分析与总结。

参考文献:

[1].叶 宁.宁夏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73-74.

[2].赵雪梅 高可智.多能合一型高职教育教学发展能力路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2):124-126.

[3].陈锁庆.高职工学结合背景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9):32-33.

[4].李 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成与培养策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2):21-24.

[5].李永兰.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126-128.

[6].李 森.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对高职教师教学的工作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288-290.

[7]杨在宝 张 杰 薛春丽等.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29):77-78.

[8].成焱霞.对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J].北京高等电力专科学校学报,2012,(04):47-48.

[9].覃 兵 莫明琪 唐 巧.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能力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0,(15):31-34.

[10].李胜利.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7):130-132.

[11].邹时高.高职教学注意三个吃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19):64-66.

第8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渗透式、听力教学、技能培养

1、背景

高等师范院校以面向中小学教育为主,以培养专业化教师为目标。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关。2003年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需要的理想型专业化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还应将这些语言技能熟练结合教学技能,出色驾驭教学过程。

目前,湖北省高校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依据各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能够参与的教学技能类课程大致为两学期、4课时左右的英语教学法课程。单靠一门课程、一至两个学期的学习来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输送能够站上讲台的称职的英语老师还远远不够。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乃至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研习期间,可以将自身英语水平能力或科研能力,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将英语教学技能提高到专业化的程度。

2、师范生缺乏听力教学技能的原因

2.1高校教学理论课程设置少、针对性弱

师范生的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培养口径过窄,要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拓宽专业口径,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师范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教育理论课程设置较少,且与对英语专业各项教学技能培养相关性不强。

2.2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少、多为形式化

听力技能本身相较于说、读、写技能,是技能掌握的难点之一。本来学生的听力水平普遍不高,高校教师在听力课上又只注重听力语言技能培养,低年级实践课程比例设置仅为1周,高年级实践比例也不多。能用于听力专项教学技能实践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走形式化路线,得不到重视。

2.3高校教师纯语言技能教学

在高校英语专业低年级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教师会延续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根据课程计划对学生进行更为细化的听说读写的全面综合训练。在教师教学过程前后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仍旧把听力课当做语言技能课,没有思考过在听力课上能学到哪些教学技能。张正东教授在《外语教学技巧新论》一书中曾经谈到听的两性技能:听既是语言技能,又是教学方法/技巧、手段。因此我们不能误解英语教学中的技能,光看重它们的知识属性,忘记它们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

3、解决办法

3.1渗透式教学技能培养

怎样培养出专业化的教师呢?不可否定,这需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完成、来完善,把学生A2.0培养到学生A3.0的阶段,像一个可以不断更新的程序,没有最好,只有做到不断地更好、再好一些。把丰富的师范生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

根据1992年9月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规定: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个部分。对高校在校师范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此规定涵盖了任何一个专业领域的高校师范生所需的教学基本技能。是否可以将规定细化,将基础教学技能渗透进专业语言技能教学中来呢?在教学评价中以培养用得上的学生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之一。在专业语言教学过程中深入渗透、落实基本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质量。

3.2加重听力实践学时比例

大部分英语专业听力教师给学生上课时通常采用播放听力材料,讲解听力关键词、难句等,核对答案这样一个流程。在听力实践课程资源的筛选和加工过程中,应当考虑这样一些因素:这些实践课程承载了什么样的教学技能信息;传递给师范生哪些具体的听力教学知识;对提高听力教学技能有什么帮助;当这种实践课程的设置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向理想型专业教师发展时,课程设置才最具有教学价值。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加大听力教学技能实践比例的培养模式,让师范生得到更多实训操作。

3.3加大“国培”力度,拓宽置换项目区域

教育部2001年颁布《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技能基本要求(试行)》,其要求指出,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是三年级,长短课时结合。而70后、80后科班出身的在校小学教师自身在小学学习阶段中是没有接受英语基础教育的,通常在初中一年级开始接触英语,绝大部分甚至到高中都没有上过正规的听力课。相当一部分小学英语教师没有达到大学英语本科学历,并且二线城市以下的城市小学英语教师师资不足,常由一个老师兼任几个年级的英语课,甚至于由其它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就更加薄弱了,语文教师、数学教师兼任英语教师的例子屡见不鲜。

鉴于此,国家明确指导方针,理清发展思路。在近几年加大了“国培”(国家培训教师计划)力度,并拓宽置换项目区域。让更多中小学教师受惠,能够有计划的实施高质量的教师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师范生能有机会顶岗实习,在顶岗学校结合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过程,也给顶岗学校带去了新鲜活力。我们期待“国培”项目能够拓展的更宽,步子迈得再大些。

3.4开拓相关竞赛,提供更多实践平台

国家每年组织高师技能大赛,湖北省在近两年开展了高师技能大赛。湖北省2011年的竞赛活动是由湖北省教育厅委托湖北高校师范联盟举办,全省开设有师范专业的24所本专科院校选派选手参加了本次竞赛,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平台得到了拓宽。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必将进一步提高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师范专业的发展和改革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4、小结

教师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大师范生英语听力教学技能培养、构建渗透专业语言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理想型的专业化教师值得我们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式国,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徐继存等,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

3.邹为诚,《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2008

第9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一、在英语课堂上,针对不同内容,设计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曾在五年级讲了一节有关校园生活的阅读课,并成功的实施了激励性教学评价,使课堂效果倍增。首先,通过教学活动,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西方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不同,来增长学生知识,开拓眼界。其次,我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一起去happy school ,看哪一组先到,先到者奖励文具标志一个。以去学校作为竞争机制,与本节课内容贴近,分组比赛的竞争机制,可以使原本沉闷的阅读课气氛活跃一些。紧接着,根据授课阶段的不同,我不断的运用竞争奖励机制,促使学生大胆思索,不断运用语言去表达。如,用外国学校的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英国学校的校园,并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然后与同桌合作交流讨论自己的校园生活,最终能独立介绍并进行演讲。这时同学和老师开始针对发言的内容发表各自的见解,或认同赞扬,或现场提问,或发表补充性建议,整个交流的过程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评价活动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成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教书和育人并举。当然,优秀的演讲者也可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现场表扬,获得学具奖励。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这堂课的评价设置中,我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并站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角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因此,在真实、生动的课堂中,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与主题衔接自然的激励措施,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掌握、思维训练、技能提高等,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模式,是我在评价教学探索中的收获。

二、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以“评学”为重点,突出“以学论教”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重要关注点。通过“评教”这一手段来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例如在教阅读课时,学生可以评评老师在范读中的语音、语调、语气好在哪里,或者哪些句子需要调整才会更好,在老师的板书设计中是否重难点突出,书写清晰合理,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设计板书?你会考虑哪些问题?为什么这样设计?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老师的组织调控作用如何?你有哪些更好的点子?……在评教中大多数学生都会主动开启思索的大门、主动询问、集思广益,坦诚大胆的表述,师生共勉进步。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新课程强调: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因此要关注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如 在五年级一节新授对话课——物品归属一课中,我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物品归属的表达及谈话对象变化带来人称转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习惯,激励语言的使用:You are wonderful! I agree with you! …… 即肯定了学生的思维——欣赏美的事物,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也在不断的激励中倡导学生“勇往直前”,不断突破自己。慢慢的,在老师同学的共同欣赏下,许多同学会拥有小小的成就感。会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这门学科中来。本节课我的教学评价还采用了优美的图片,在一边教学,一边思考中,我发现学生对活生生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的愿望,于是,在后期我也采用拍照、合影的方式,实现本节课的评价。随着评价方式的不断变化,吸引着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