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学习规划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6-0005-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些现实问题开始出现,其中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普遍降低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如何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使大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拓展综合素质也成为一项时代课题,不仅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着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当前,我国各高校虽然也开展了各类学习指导的实践探索,但仍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制度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的效率与效果。本文就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现状、问题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国内高校大学生学习指导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国内高校已普遍认识到大学生学习指导作为一种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2]。与欧美高校相比,虽然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开展了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学习指导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
1.1 开设学习指导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就有一些高校开设了学习指导类课程,如《大学学习学》、《大学学习导论》和《学会学习》等。2003年,中国计量学院开设了《大学生学习指导》公共选修课,并逐渐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该课程通过帮助新生了解大学、认识大学,明白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区别,进而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激发出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和渴望,使学生逐渐养成符合大学学习生活需要的自觉意识。此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一些高校也将大学生学习指导纳入了课程体系,成为一年级本科生选修课。除了课堂授课,北京大学专为大学一年级新生设计了《大学新生学习指导》网络课程,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的学习方式,适应大学的学习压力,实现高效率的主动学习。
1.2 建立学习指导机构
针对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专业选择迷茫、学业缺乏规划等现象,国内部分高校尝试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大学生学业进行指导。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通过设立专门的学业指导中心,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业指导与咨询服务。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定期举行学习指导咨询会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复旦大学成立了以辅导员个人命名的“赵强工作室”,采用面对面咨询、背对背在线辅导、个别跟踪反馈和每两周举办学业指导交流会等形式,为学生的学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指导。
1.3 实施导师制
实施本科生班导师制或专业导师制也是目前国内高校常见的大学生学习指导形式之一。担任班导师或专业导师的教师一般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能够在专业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修课科目的调整等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加深对本专业的全面认识。此外,导师也能对学生的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实现专任教师对学生学业上导学、能力上导研、人生职业规划上导航。
1.4 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已经受到了各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帮助新生完成自主化学习方式的转换、阶段性成长目标的确立和成人式社会交往的适应是新生学习指导的关键。为此,国内高校普遍针对新生设立了入学教育环节,通过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为尽快地融入大学学习生活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入学教育分为“适应”、“融入”、“体验”和“规划”4个主题。为了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高校还设立有专业导论、教授第一堂课等课程体系。
2 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指导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以不同形式对大学生的学习进行了指导[4]。有些学校开设了学习指导类选修课、专题讲座,有些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有些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还有很多学校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导师制、班导师制。虽然各高校在大学生学习指导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2.1 重视集体指导,忽视个别指导
目前对大学生学习指导还以集体指导的形式为主,忽视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的不同。一般说来,每个学生个性品质、兴趣爱好、能力倾向都会表现出差异,尽管有些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但也会有某些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然而,以现有的方式只能在比较笼统的层面上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业职业规划进行指导,缺乏针对性,因而达不到满意的指导效果。
2.2 重视入学指导,忽视其他阶段
多数学校比较重视对新生的入学指导,一般融合在入学教育中,但针对其他年级学生的指导往往被忽视。由于入学教育的时间相对集中而短暂,且缺乏连续性,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指导的要求也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由适应大学过渡到不同发展层次的需求。因此,学习指导也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在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2.3 重视开设课程,忽视其他方式
高校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多以开设选修课、讲座或报告的形式进行,课堂是学习指导的主渠道,其作用不言而喻。但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指导的受众群体比较小,达不到帮助大多数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选修课和讲座的时候有一定的随机性,有些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而选课,这样就使课程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应该创造形式多样的学习指导模式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2.4 重视学习方法,忽视全面指导
目前高校开展的学习指导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教育,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然而学习指导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还应是包括学习思想与观念、学习心理与道德、学习工具与手段、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等内容的全方位的学习指导。通过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 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指导策略探讨
综上分析,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习指导在个性化、层次化和系统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学习指导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既要保证学生覆盖面和受益面,也要重视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动机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构建。
3.1 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
虽然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目标概括起来有很多,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基本出发点。美国学者齐莫曼的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能有效弥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由于能够系统地运用学习的自我调节策略,其学习成绩一般好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而学习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主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要在社会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坚持自主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学习指导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爱”上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自主学习就无从谈起,因此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培养乐于学习的态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首要任务;(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从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自我评价等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学会学习;(3)培养学生丰富和扩展自身知识结构的意识,使学生不局限于课堂所学知识,引导他们利用校园、校外以及网络资源自主选择广泛的学习内容,拓展知识面,成为具有宽广知识基础的人。
3.2 以解决学生不同阶段发展需求为切入点
大学生学习指导应充分考虑到处于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在指导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发展和延伸。相比其他年级,大一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陌生的校园环境和大学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习和生活是指导的重点。对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在熟悉了学校环境和课程学习规律之后,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选择和想法。有的学生选择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科研训练,为今后继续深造从事专业研究工作打好基础;有的学生把大学当成锻炼的大舞台,奔波于各个学生社团和协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学生积极投身校外的各类实习,以增强自身就业的竞争力;还有的学生处于迷茫之中,不知道怎样规划大学生涯。因此,指导学生理性进行知识选择,培养专业素质能力,进行学业和职业规划是大二、大三年级指导的重点。针对大四年级则应侧重加强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尽早建立职业目标。总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层次决定了不同学生对待大学生活的态度,大学生学习指导需要有针对不同阶段需求的对策,从而使指导具有实效性。
3.3 以扩大学生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为着力点
大学生学习指导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指导每个学生充分利用自身个性特长,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学习素质,进而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要实现学习指导覆盖面和受益面的最大化,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学习指导模式和制度,构建涵盖校、院、系的三级指导平台,通过学习指导课、在线指导、班导师、专业导师、校友导师、流动导师、朋辈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加强学习指导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指导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提高覆盖面和受益面。
3.4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落脚点
高校的办学定位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而社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就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价。因此,大学生学习指导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落脚点,使大学生成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通过学习指导,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不仅要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包括知识结构、自我适应、心理健康、自主管理、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善于沟通等必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习指导真正成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薇.加强自主学习指导 提高学习能力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213-214.
[2]屈林岩.改善大学生学习指导 促进学与教的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7-49.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主动性 原因 对策
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也是其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这些年一直让我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把学习当成沉重的负担,上课迟到,不专心听课,课外很少主动看书学习。怎样才能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应关注的话题,也是高校学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了解我校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状及特点,是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基本前提之一,笔者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大学生学习主动性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7份,有效率97%。访谈学生103人,记录访谈笔记103份。为使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本文从普洱学院大一、大二两个年级中选取了8个班级的学生开展调研,调研对象涉及文科、理科、艺术等三个大类。
二.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分析
以上三项调查统计显示,在校大学生中,能够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人数所占比例极小,不到总数的33%。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有24%的学生是抄网络或抄同学的。可见,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厌学心理。这种现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改善,他们将难以顺利完成学业。
2.大学生学习自控性的分析
A.课堂学习表现
从这七项调查中可以看出,上课会玩手机的学生占33%,而不会玩手机的仅占5%;能整堂课认真听课的学生占11%,而能认真听半堂课的学生比例高达70%;对不感兴趣的学科认真学习的占11%,而认为随便学学、及格就好的学生比例高达78%。这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一般。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上课不积极,听课不认真,缺乏学习的责任心。我们必须重视该种情况的存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其教育和引导。
B.逃课情况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从调查结果看,我校不会逃课的学生占比为54%,但偶尔会和经常逃课两项合占比例高达46%。大学的管理相对中学要松散一些,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对一些自控能力弱、缺乏纪律观念的学生来说,明知逃课是违反学校规定的,但依然故意而为之。这部分学生的示范效应较大,很多学生也会跟着养成逃课的习惯。
逃课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有22%的学生是因为要做兼职,有60.6%的学生是因为想睡懒觉,有17%的学生是因为想出去外面玩,有15.4%的学生是为了打游戏。
另外,我们发现大学生在逃课期间用于自学的几乎没有,说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亟需提高。
C.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态度分析
以上三项调查表明,虽然大学生学习主动性总体水平一般,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较为正面的认识,超过71%的学生认为学习对自己很有用和用处非常大。虽然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但有47%的学生认为这反而能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学习的认识是正面的。但在把思想付诸实践时,有相当多的学生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三.讨论与建议
1.讨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学生的交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A.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高中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把考入理想大学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他们会竭尽全力为目标而奋斗。而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年,不少学生普遍存在“松一口气,歇一歇”的想法。由于没有对自己的整个大学生活及时做出相应的规划,仅把获得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当作上大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很多同学进入了“动力真空带”,产生了无所事事,什么都不想干的无聊心理。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制定出符合大学学习的计划,很多学生都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认为来大学就是混日子,混个文凭,从而造成了不求上进,学习动力不足的局面。
B.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大学的教学模式依然沿袭“满堂灌”、“一言堂”。大学教师最习惯的教学方式是注入式教学,而大学生最习惯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学习。由于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是被动学习,主动性长期受压制,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会主动学习。要想激起学生久已遗失的主动性,又谈何容易。
C.考试制度不健全
当前高校大学生中流行一种说法“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主要原因是现行考试制度主要采取闭卷考的形式,考试命题以反应学生机械记忆能力为主,使得部分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考前借同学的笔记抄抄,临时抱佛脚突击突击,也能轻松过关。如此现象的存在,导致他们认为:大学考试如此轻松,平时又何必专心听讲,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呢?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D.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并不是对所有学科都厌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某些学科,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评聘职称以考核教师科研能力为主,并具体为考核公开的数量。这导致一些教师成天埋首科研,,在教学上的投入明显不足,甚至对教学敷衍了事。另外,有的教师不注重自我提升,他们讲授的内容与技巧缺乏吸引力,更有甚者照本宣科,教法单一,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知识老化程度较严重等[1]。由于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的满意度不高,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致使他们认为所学课程是无用的,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2.对策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培养。针对调研结果,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A.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大学新生一进入大学校门,学校就应及时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了学习对于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意义所在,唤起他们内心努力学习的意识,从思想上改变上大学就是为了混个文凭的认识。这一时期,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互动,耐心引导他们做好学业规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其对学习产生稳定的、积极的动力。
B.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对所选的专业是否有兴趣,是影响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校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学生缺乏真正的专业兴趣。他们入学时所选的专业,许多是出于升学的考虑或者对专业不太了解造成了误选[2]。所以,新生入学后,学校首先应该采取开设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尽早让学生感受专业的气息,并对专业产生好感。其次,可以邀请已毕业的、学有所成的学生回校给新生作报告,让他们了解专业的性质、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及社会意义,也让他们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方面会有哪些要求。第三,加强社会实践。每年让学生有二、三周的时间去对口单位参观、见习、实习,让他们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要想干好工作,就必须在学校扎扎实实的学好专业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深入的了解,对专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学生才会知道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才能在学习上充满积极性。
C.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术水平,还应狠抓教学质量,对教学活动进行严格监管。学校可以把教学水平的高低作为教师评聘职称的指标之一。为保证该项评价的公平、公正,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相关评价制度,具体可以采用教师团队听课评分,所教班级学生对教师教学打分,以及学校抽查等方式进行。通过相关制度的执行,引导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不断改进教学技巧,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讨论、质疑答辩、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实践课教学等方法,增强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D.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环境包括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包涵的校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隐性课程”,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邀请本校和外校的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学校团委、学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生社团组织也应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还可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科研课题,举办专业技能比赛等。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才能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能够形成这种良好的环境,即使有厌学情绪的人,在其感染下,也会走上恋学、勤学的道路,转变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4]。
E改革考试制度,完善学生成绩评定管理
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而且要力求做到公正、合理。为了更加科学的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及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革考试制度势在必行。一是改变过去成绩评定注重结果评价的方式,改为注重过程考核,突出成绩评定的多元化。考试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期中或期末大考外,每个月再进行小考,小考的考核可以包括测验、讨论、答辩、作业等形式。从而扩大平时考核分所占比例,缩减期末一次判分比例,不打照顾分,不送人情分,不拉平衡调整分[5]。二是减少以考察学生死记硬背,再认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增加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的考试内容。三是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应予以淘汰,具体的淘汰规则由学校教务处联合学术委员会制定。通过淘汰制的实施,适当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永涛,吕家麟.有关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J〕.科技经济市场,2016(08).
〔2〕苗军芙.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5).
〔3〕李群.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4〕张杰.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2014(08).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f College Counsellors 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Work Under New Situation
ZHOU Haiyan
(Zhongyuan Engineering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52)
Abstract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counsellors shouldering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and mainta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it to discuss their work method and particular 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 counsellor;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work method
1 当前高校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中尤为突出。部分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闯过“独木桥”, 完成了考学这一目标,从思想上产生了懈怠,行为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他们认为毕业遥遥无期,要充分“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没有长远的规划,而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态,迟到、早退、旷课,甚至上课也心浮气躁,作业抄袭应付,考试临时突击。
1.2 部分大学生角色转变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
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学生进入大学后,要经历从填鸭式的依赖性学习到探索式的主动性求知的转变过程,没有了高中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没有了家长的叮咛与督促,大学生要自主学习,要自觉地找老师辅导,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靠自己培养,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靠自己摸索,这种落差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相对独立的生活和学习模式,茫然不知所终。
1.3 部分大学生学习基础不一,学习知难而退
许多大学生刚入学时,充满豪情壮志,拥有满腔热情,立志刻苦努力,但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有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中遇到许多问题赶不上其他同学学习的进度,但受自卑心理的驱使,碍于面子,学业中的困惑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问题越积越多,进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1.4 部分学生专业意识不清,学习思路不明
大多数新生入学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在填报志愿时就存在一定的盲从性质,入校后虽有专业教育课程,但大学生仍对本专业的就业、市场前景等问题仍然意识模糊,这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未来十分茫然。有些学生则是因为高考录取时被调剂到此专业的,对要学的专业一点不感兴趣,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5 部分大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学习动机不纯
有些大学生片面地认为,新形势下“锻炼能力”最重要,于是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学生会、进社团、忙比赛、做生意,增强社会适应力,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固然重要,但学生未能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结果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2 高校辅导员在加强学风建设中的对策
2.1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部分大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下,思想上懈怠,生活上懒散,精神上空虚消沉,对自身学习的要求降低,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部分大学生理智上知道自己应该积极进取,刻苦学习,但是没有恒心、缺乏意志力,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怕吃苦、怕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辅导员利用自己教师身份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课、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让学生充分了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强他们的紧迫感、危机感,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辅导员利用榜样的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可以给学生开书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名人撰记、伟人的成长历程、成功人士的奋斗历史等书籍,要求学生写出读书笔记与心得,并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座谈会,加强交流,以此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成功都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以此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再次,辅导员利用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许多学生在思想上对辅导员比较依赖,有问题或困惑的时候往往找辅导员倾诉。辅导员要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并通过谈话、聊天、开会、甚至郊游等机会,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生活点滴,寓教于乐,教导学生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自觉的学习习惯,努力形成“我要学生刻苦学习”到“学生要刻苦学习”的转变。
2.2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辅导员要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整体规划,辅导员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并且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人生追求,对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并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践。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对自身现状、优劣势做出详细客观的分析,对总体奋斗目标进行细化,对实现奋斗目标的方法、措施进行整理。辅导员通过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和“如何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奋斗目标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将学习生活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事可做,在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具体成长。
2.3 以日常事务管理为依托,监督学生自立学习的效果
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监督。
首先,严格考勤制度,纠正学生旷课等不良行为。通过课堂考勤,早、晚自习的检查,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对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较多、补考较多的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并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困境。
其次,建立奖惩机制,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辅导员要将学生学习的效果纳入奖惩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实记载,在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学生推优入党、学生干部选拔等方面充分体现。这种做法既检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调动了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又使各类评优评先有据可依,减轻了学生常规管理的工作量。
再次,严肃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辅导员要通过班会、学生干部会议,论坛、网络等平台,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诚信考试为荣,违纪作弊为耻”,引导学生杜绝作弊、违纪等不良现象。以考风检验学风,以学风促进考风,形成二者的良性循环。
2.4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营造学生自强学习的氛围
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大亮点,以丰富第二课堂为载体,营造学生自强学习的氛围,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首先,以竞赛促学风,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术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求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学术竞赛,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课余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能力。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在一个集体内可以起到营造良好学风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术竞赛活动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课堂。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学生可以在过程中对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等品质进行深刻领悟和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帮助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以社会实践促学风,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认知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又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寓教育于实践的有效形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积极探索和总结社会实践与择业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就业相结合的经验,从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这是优良学风的又一重要措施。
再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高雅清新、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各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全面构建和谐校园,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增强全体学生自我锻炼和创新意识。如利用校友、企业家等资源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讲座,以“企业家眼中的人才观”为题,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指导学生在校的学习。
2.5 以人文关爱理念为纽带,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气质
蔡松吴苗凡金聪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革新,新型网络技术Wi-Fi诞生,传统通讯工具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上网载体,为网民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学生作为追求时尚与新兴事物的代表性群体,对Wi-Fi上网的接受程度以及使用率极高。本项目以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半结构式访谈,分析校园Wi-Fi上网对大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探究相关解决方法与应对策略,为高校校园Wi-Fi管理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校园Wi-Fi;学习影响
0引言
Wi-Fi成为手机上网的最主要接入方式。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手机在上网设备中的使用率高达83.4%,首次超过传统PC设备。Wi-Fi相比传统手机上网方式更受手机网民偏爱,成为手机网民首选接入方式,占比55.3%,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这一态势,主要源于Wi-Fi没有流量限制且稳定性强,能极大满足用户的网络需求。
手机网民的学历水平相对较高。我国网民结构中,20-29岁年龄段的青年人占比最大,其中20%以上是大专及本科学历学生。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对网络运用熟练,对Wi-Fi上网颇为青睐。
本文以校园Wi-Fi上网对大学生学习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更合理的校园Wi-Fi管理办法,为校园移动网络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建议与意见。本次调查共发放325份问卷,问卷有效率为85%,即有效问卷共276份。
1校园Wi-Fi覆盖情况分析
空间上集中覆盖。根据调查,滨江6所高校并未在空间上实现校园Wi-Fi的全覆盖,覆盖区域几乎都在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等固定场所。此外,校园Wi-Fi都不对外开放,均采取身份权限识别机制,以保证在校师生正常登录使用。
时间上无限覆盖。滨江6所高校基本实现校园Wi-Fi的24小时开放,但开放也是相对的,部分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校园Wi-Fi的管理采取一些限制性的手段,如上课期间,学校会控制校园Wi-Fi网速和信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Wi-Fi的时间覆盖率。
2大学生校园Wi-Fi使用现状分析
2.1校园Wi-Fi的主要使用群体分析
低年级学生成为校园Wi-Fi的主要使用群体。据调查,校园Wi-Fi的使用人群主要为大一和大二的在校学生,占比71.01%,其中35.87%的学生是在课堂上使用校园Wi-Fi上网的;大三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占比7.61%,大四学生更少,仅1.81%。导致这一现象原因有:
首先,学生自我约束能力逐渐增强。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约束,也没有了漫天飞舞的作业和试卷,整个人就会放松下来,自我约束能力也就不强。而随着年级及年龄的增长,自我约束能力也随之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课堂上使用校园Wi-Fi上网的频率也就减少。
其次,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增强。读四年的本科学生,大三要开始考虑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设计与答辩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与规划;而读三年的专科生则要考虑实习与就业,压力更大。因此,大三大四学生更重视课堂教育以及课余时间的利用,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
2.2大学生使用校园Wi-Fi时长与上网地点分析
校园Wi-Fi的使用时长与学生的专业类型无直接联系。校园Wi-Fi网速较快,信号稳定且可免费使用,因此深受在校师生的欢迎与青睐。调查显示,63.41%的学生使用校园Wi-Fi时长平均每天达2小时以上,仅36.59%的学生使用校园Wi-Fi时长少于2小时。各专业学生所占比例相当,学生使用Wi-Fi的时长与专业类型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校园Wi-Fi的使用时长与性别无关。滨江高校使用校园Wi-Fi的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0.36%和49.64%,使用时长小于2小时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19.93%、22.10%,使用时长大于2小时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0.36%、49.64%。各时段男女比例都很接近,无明显差异,因此校园Wi-Fi使用时长与性别没有必然联系。
学生使用Wi-Fi的地点较集中。51.23%受访者都选择在教学区使用校园Wi-Fi,教学区成为Wi-Fi消费的主要阵地。由于大部分学校校园Wi-Fi都只覆盖了教育区、图书馆等学生学习区域,并未在休闲区域内实现网速信号优良的Wi-Fi配置。受校园Wi-Fi空间覆盖范围的影响,学生除了上课期间在教室使用校园Wi-Fi以外,在课余时间也大都会选择教室作为Wi-Fi使用阵地,毕竟在休闲区域内没有校园Wi-Fi,即使有校园Wi-Fi,信号不稳定,网速也较差。
2.3大学生使用Wi-Fi上网的动机分析
2.3.1娱乐心理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使用校园Wi-Fi上网,主要是因为觉得老师讲课内容颇为枯燥,想找些事情做以娱乐心情、打发无聊时光。他们主要选择玩手机游戏、登陆社交门户网站及聊天工具、看视频、看小说。调查数据显示,这一现象在高校教育中颇为普遍,该人群所占比例竟达到65.01%
2.3.2求知心理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正处于求知黄金阶段的大学生需求,发达的互联网络信息包罗万象。无论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遇到问题时,即可连接高速快捷的校园Wi-Fi,通过手机搜索引擎获取相应信息。调查显示,搜索引擎在学生校园Wi-Fi应用中占比15.24%,说明传统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高校课堂也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网络相融合,随时更新信息,才能达到知识有效传播的效果。
2.3.3求新心理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群体,而互联网所具有的即时性和和高速性信息,能满足他们的求新心理。调查发现,浏览新闻资讯在校园Wi-Fi上网应用内容中占比19.75%,仅次于社交聊天。
3校园Wi-Fi对大学生学习影响分析
3.1校园Wi-Fi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综合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校园Wi-Fi的合理利用确实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少好处。
(1)校园Wi-Fi的设置使校园内学习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许多学校图书馆学习资源可能只允许学校内网访问、下载并共享,也有一些文献资源网站在校内网访问时才能免费分享资源。当参加各类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学生都需要大量
参考文献,校园Wi-Fi的设置则为学习资源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2)校园Wi-Fi促进了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当老师、同学都不方便面对面交流时,利用校园Wi-Fi进行网上学习交流,降低了交流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3)校园Wi-Fi的合理使用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下转第252页)(上接第130页)课堂学习知识。手机搜索引擎随着各大品牌手机搜索APP的推出、手机浏览器等多渠道推广,逐渐为学生所青睐。手机搜索引擎在大学生校园Wi-Fi上网应用中占比15.24%,学生在校使用搜索引擎主要用来查询与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3.2校园Wi-Fi对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
校园Wi-Fi虽然利益无穷,但上网犹如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果相关管理者不能合理配置与管理校园Wi-Fi,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尽的麻烦与消极影响。
综合所有消极影响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具体表现如下:
(1)调查中,17.03%的学生反映校园Wi-Fi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却降低抬头率,导致听课效率大打折扣。部分学生来教室上课的理由是教室里有免费Wi-Fi可蹭,而不是真正为了听课。为此,有些高校的老师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采取了强制性手段——上交手机或者是屏蔽整个教学区的信号等。然而这些做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妥当。
(2)若教室校园Wi-Fi信号好网速快,部分同学则会联网,做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降低学习效率;然而教室Wi-Fi网络信号不好,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对于需要网络课堂教学的老师来说,网络是必不可少的,若教室只有宽带,而没有校园Wi-Fi,则无法使学生进行现场资源的查找与共享,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项大的挑战。
(3)当校园Wi-Fi网速太慢或信号不稳定,而又急需用时,会致使学生心情烦躁,丧失耐心及热情。
4相关建议
4.1对管理者的建议
管理者须详细了解校园Wi-Fi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优化Wi-Fi配置与管理,以提供更完善的网络服务,为贯彻落实网络课堂教育提供坚实基础。具体建议如下:
(1)管理者可开拓出适合大学生的个性Wi-Fi使用方案套餐。根据大学生使用Wi-Fi动力,使用时间分布,管理者可开拓不同的使用方案套餐。例如使用的时间控制,访问限制,地域限制,提供不同方案套餐,在帮助大学生学习的同时为其提供休闲娱乐的无线。另外从无线费用的角度出发,在免费使用时限的基础上,适当收取无线使用费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无线滥用的现象。
(2)结合教务课程需要,在固定教学区配置信号优网速佳的校园Wi-Fi,而在非需区域则不配置校园Wi-Fi但配置校园宽带。从无线定点配置的角度,配置适合不同学习场合的无线,结合课程老师的意见,控制学生无线使用,但切莫采取强制性的不合理措施。
4.2对学生的建议
作为学生,应该清楚认识到校园Wi-Fi对自己的利与弊,正确合理地安排时间,合理利用学校提供的Wi-Fi网络资源,切莫沉溺于网络,荒废学业。与此同时,做好人生规划,为为未来的职业道路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宫小淇,高娃,李晨光.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调查及对研究[J].学园,2013(34).
[2]缪红燕,刘相臣,吴祥辉.TAM模型视野下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学术探索,2014(2).
[3]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7).
[4]CNNIC.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8).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指导
近年来,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不少企业裁员减薪,压缩招聘计划,改以招聘实习生,种种现状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好,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学生对母校的评价和认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模式刻不容缓。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的对象不能仅限于毕业生,而应面对所有的学生,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在大学一年级开展就业理论培养。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主要应该有所学专业与职业发展方向、职业指导理论、社会职业和人才市场的基本知识、了解专业知识及职业适应范围,掌握大学阶段专业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课堂讲授和德育课程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大学二年级的就业指导要结合专业学习阶段来进行,这时公共基础课即将结束,开始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此时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十分重要,这时应在大一阶段学习就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的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性格特征,了解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适应范围,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初步定位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初步拟出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
大学三年级就业指导应引导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学习政府最新的就业政策,调整就业期望值,在课堂上进行实战演练,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毕业生准备自荐材料,做好求职应聘的准备;帮助其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为大学生零距离走向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
(一)注重就业能力培养。实践证明,学生的能力素质状况对求职结果有直接和显著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较弱确实是现实的状况和不争的事实。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一是要加强大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高度的责任感、说服他人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这八条能力也是衡量大学生择业竞争的标准之一。二是要加强大学生求职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积极参与竞争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果断决策的能力。”
(二)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毕业生提供的发展空间和展现才华的舞台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出现多元化的态势。其中,大学生创业备受关注。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通过传统的就业渠道谋取就业发展,而是依靠自身的学识智慧、科技发明、专利成果,在社会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创办自己经济实体,它能够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必须对创业教育准确定位,充分认识创业对能力与品质的各种要求,对创业的难度有足够的认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立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立的开发和开展各种创业活动,大到开创新的行业、创办一个公司和企业,小到提出一个“点子”或新想法、新设计,这些都应当纳入创业观念教育的范畴。
三、坚持以职业生涯的探索和规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就业指导工作成功的前提是学生有主动性,想学并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而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以技巧性的指导和心态辅导为主,不能改变学生缺乏清晰的求职目标这一问题,学生总是漫无目的地学习,更有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指导老师进行就业方面的交流。因此,激发学生参与就业指导的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关键前提。
从学生成才的角度看,就业指导的目的不应是提高就业率,而是把职业生涯规划融人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职业目标的确定及准备就业过程中不断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质量。
1.学习动机较纯正,专业思想不稳固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对就业局势的粗略感知,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纯正,但因学生所学专业多有其父母选择,并非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学生入校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思想不够稳固。虽然学院在学生入学后就开始积极进行专业教育,但专业思想稳固不是一蹴而就,所以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习目的模糊迷茫,这些大学生学习风气较为涣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风建设。
2.学习目标较明确,学业规划不系统大学是专业教育,也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必经的职业教育。虽然文科专业学生就业时专业限制较少,但总体来说,学生学习目标较为明确,短期目标一般为通过努力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长期目标则为大学期间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取计算机、健康管理类专业等相关等级证书。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年轻有朝气,但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学业规划和职业理想脱节,自我发展计划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符等现象。虽然学校开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学生不够重视,认为职业规划与他们在校生相距甚远,在学业规划上多存在随波逐流的现象。
3.学习态度较端正,自我约束能力差经过调研和座谈发现学生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但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习惯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约束下的被动学习,进入大学突然面对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时间显得无所适从、漫无目的,进而表现为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足和能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差。如因惰性等因素干扰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够多,只学自己认为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科,上网、参加活动等占据大多数课余时间,上课时个别学生有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的现象,更有甚者因过度追求玩乐而无法完成学业。
4.学习主动性较强,学习方法不灵活在调研中发现,学生普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总体能够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习惯于中学阶段被监管的学习模式,在相对宽松自主的大学生活里,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更容易放松自己,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意识,在考试的压力下能够积极复习,但平时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由于大学学习方法与高中有所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与考试课相比,学生则较为轻视考查课,而不能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认真学习考查课内容。
二、加强管理类专业学风建设工作的对策
1.加强专业教育,稳固学生专业思想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是促进学风建设的必要手段。专业思想稳固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培养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经常组织专家、教授、名师报告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使学生把握社会生活对专业的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热爱所学专业,同时提高学业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自律性、自制力等方面的培养。稳定的专业思想以使学生在学分制背景下的自由度受到相对限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职业相关教育,使学生注重学业规划大学的专业教育与学生的未来就业息息相关。用人单位在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关注毕业生的整体能力素质,尤其注重学生的可迁移技能。但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满足于教材和课堂知识,忽视动手能力和其它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籍和参加社会实践,缺乏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学业生涯规划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为自己做好学业规划,协助学校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实现大学生从半强迫性质的“要我学”到自觉自愿的“我要学”的转变,由“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转变,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成为自己人生的设计者、领导者和管理者。
关键词 大一新生 课余生活 生活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统计分析
针对大一新生的现今课余生活状况,对本学院的新生的课余生活方式、安排及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出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改善并提高大一新生的课余生活质量,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开创良好的开端。
从调数据来看,本院大一新生对自己课余缺乏系统的计划与安排,生活较为散漫,对自己课余生活的满意程度很低。而且大部分学生不重视课业学习。总的来说,大部分大一新生处于课余生活不安排或者处于随心所欲的状态,课余生活比较杂乱、盲目,没有明确的计划和奋斗方向。
主要原因在于步入大学之前,学生一直都有家长严厉的监督管理以及学校严格地规章制度约束,几乎所有的时间任务都是由老师、家长安排好的,学生只需要按照命令执行,缺乏自主思考和支配能力。并且步入大学之前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生活一直较为紧张,一旦进入大学,脱离了家长的管理控制,没有了巨大的压力,更没有人再替自己安排日常生活,就会变的放任自由,迷惘,学习生活盲目,没有规律,更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与动力。
2解决建议
(1)学校应经常举办一些关于大学生活的讲座,以此来启发并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思考及合理支配能力。只有提高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才会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有规律,进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2)开展更为丰富的课余生活。在开展课余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兴趣爱好,要让学生们学习到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一些社会经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交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这样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就会有更少的学生觉得生活空虚无聊。
(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导员经常对大一新生的学习目标与人生规划指导,让新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新生认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进而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4)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班级或者院系内部对组织一些学术类以及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竞赛类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课业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并提高学生学习课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宝,昊晓燕.高职院校学生课余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65-73.
[2] 王玉斌.构筑平台,创新方法,探索大学生课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1-4.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1 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含义
科技、信息、能源是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随着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当代社会对人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挑战,而信息素养就是信息化社会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
2 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2.1 问卷设计及调查对象
我国教育者也认识到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的国情,一些研究人员和学者也进行了探讨,发表了许多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和书籍,这对我国信息素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国民信息素养意识。
为提升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寻找途径和策略,2012年9月笔者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刚入学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本次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份,回收率为96.43%。本文针对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并针对调查结果为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2.2 调查结果统计
2.2.1 城乡教育现状
接受本次调查的同学中有78名是男同学,占总人数的28.89%,192人是女同学,占总人数的71.11%。接受本次调查的同学男女性别比约为2:5。
对学生的家庭居住地进行调查,居住在城镇的同学占总人数的44.44%,居住在农村的占55.56%,通过该项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同学的比例较高,说明当前农村的教育质量也是较好的,进入大学学习已经不是少数人的梦想,而且农村人们的教育意识也提高了。
2.2.2 学习的动力及目标
对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进行调查发现,有52.22%的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就业的压力;有36.67%的同学希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17.04%的同学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家庭的期望;还有4.07%的同学的动力来源于成家立业等方面的压力。在本题中,有12.22%的同学选择了多个答案,这些同学意识到了来自于多方面的压力。
通过本题的测试可以看出,有88.89%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自己当前所处形式进行分析,能够正视毕业时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只有4.07%的同学是出于家庭的压力而学习,这些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对学生目前是否有自己的规划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制定了短期规划的占46.67%;有长远规划的占43.70%;还有9.63%的同学没有任何规划。
通过本题的测试可以看出,有90.37%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都有所规划,具有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的同学比例接近于1:1,在教学中,只有所有的人目标明确,并坚定不移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社会才能进步,教师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正确引导。
2.2.3 学生信息技术掌握情况
我国从2000年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并针对中小学生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及培养目标,也就是说每位同学在步入大学之前都接受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但调查结果却显示:有7.30%的同学反映是在进入大学阶段才学习信息基础课程的,而且对学生使用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情况进行调查显示,有11.48%的同学能够熟练的操作操作系统及浏览器,85.56%的同学会简单的操作,有近3%的同学反映不会使用操作系统或者浏览器;有38.15%的同学不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有61.85%的同学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通过这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小学虽然已经普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和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教学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还需要加强这些内容的学习与训练。
2.2.4 对学校图书馆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本项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学校的图书馆利用率不高,有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没有去过或者很少去图书馆,但学生去图书馆的学习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有41.11%的同学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习重点,32.22%的同学有意了解非专业知识,想拓宽知识面,但也有超过15%的同学去图书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应对这部分同学采取措施进行引导。
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进行调查,有54.81%的同学反映是通过互联网、电视或者广播来获得信息的,12.96%的同学通过去阅览室获取信息,4.81%的同学是通过与老师、同学等人进行交流来获取信息,27.42%的同学没有对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行说明,本项调查数据虽然不全,但从目前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同学是通过互联网等先进设备来获取信息的,这也说明,大部分同学都具有对现代先进的电子设备操作的能力。
2.2.5 对所查找信息的准确度进行调查
对学生使用网络查找信息的准确性进行调查,有90.37%的同学能够不同程度的对所要查找的信息所属范围进行定位,并能够提取出比较准确的关键词进行查找;对学生是否能从一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快速搜索出所需的信息进行调查,有75.93%的同学反映大多数时候能够很快的找到;但也有24.07%的同学反映很少能找到或者根本就找不到需要的信息,通过此项调查可以看出,我省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还是较高的,但对于所收集到的信息的整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很多同学对收集到的信息不进行任何的处理,说明大学生信息整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再者大学生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和时效性的判断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培养。
2.2.6 对学生大学期间所提升的素质情况进行调查
所有的同学都认为在大学期间提高了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如自己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73.33%的同学认为自己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在此项调查中,我们重点调查的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素质能力的一个考察方面,只有50.74%的同学反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相对于高中来说有所提高。
3 对我国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笔者对提高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3.1 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
国外各大学都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哪所大学制定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我国教育部应根据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特色,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制定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标准。
3.2 建立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在我国中小学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重视程度不够,应加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使国民尽早提高信息素养意识。
我国各大学虽然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部分学校也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学生毕业时也往往能够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但这只是知识层面的考核,在学生的综合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各高校应调整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授课内容,提高实践方面的讲授学时及考核力度;二是,授课计划中应增加其它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对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进行强化;三是,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种综合性教育,任课教师在其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应注意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改变传统的借阅模式,建立视听阅览室、电子信息资料室、光盘检索室及互联网资源检索室等全新的开放式图书馆和阅览室。
协调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园广播等之间的关系、优化资源,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提供获取信息的途径。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当今电子产品的发展及使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营造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呼吁政府、社会加大对校园周围宾馆、饭店、网吧、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监管力度,保持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
3.4 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部门应组织教师加强关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课题的研究力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优秀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建设工作,以供学生学习使用,通过课题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截至2012年12月底,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通过前面的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具有网络和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先进的电子设备等进行学习,并将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加入考核成绩中,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班主任艺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学风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同其他非艺术专业相比,在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专业特点,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具有多样性。
如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导致学生不能自觉地规划学习部署,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自我监控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运用学习策略;对基础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失去了对基础课学习的积极;入学成绩低,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足等,这些都成为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因素。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具有自己突出的个性特征,如想象力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稍差,喜欢我行我素、标新立异,更加追求个性,很容易产生困惑情绪,作为班主任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一旦失去控制,可能导致有害行为的发生。因此,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合乎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有着良好学风和班风的班集体及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团支部,是摆在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一、积极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指大学生如何进行就业的一种设计,而是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全过程的一种设计,是对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乃至大学毕业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设计。
中学阶段目标是考上大学,但在大学阶段却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学习有所放松,发展方向和目标反而更模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明白在每个年级应该学什么、怎样努力,然后进行自我塑造,制定相应的读书计划,学习计划,社会实践计划等,丰富和充实自我,使自己快速地从懵懂的学生向真正的设计师转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写学业生涯规划书
组织同学们填写学业生涯规划书,鼓励学生设置个人学习目标,使其学习目标明确,克服其盲目性。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程序可总结为:大学个人学目标的制定――目标实施方案――效果的阶段性评价――调整方案――制定新的目标,我结合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了大学4年个人生涯规划指导,对毕业后想直接找工作的学生,我指导他们要把专业课和计算机学好,平时多去图书馆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同时鼓励他们大学四年要注重自己自信、执着、团队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培养;对想考公务员的学生,指导他们要注重自己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服务素质、法律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对想考研究生的同学,指导他们要认真学好英语和专业课,争取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上要注意积累关于园林植物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和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世园会设计大赛等。
2.写周记和月记
通过指导填写日新计划,让他们完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知和自我了解的过程,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大学生时间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即目标原则。
通过周记的写作,我发现了很多隐藏在学生背后的故事,很多学生在周记中都能把自己的心事和想法写在周记上,现在“周记”已经成为我和学生心灵沟通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像一条纽带,将老师和学生的心融合在一起,它更像一座桥梁,架起我和学生之间的友谊,他们会把我不知道的班级事情真诚的写在周记上,便于我及时发现班级问题。每次我都认真阅读学生写的周记,对于在周记中表现出消级情绪的同学,我会发短信去鼓励,对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会教会他们应如何面对挫折,他们也因为我的鼓励表现出十足的信心去迎接挑战。
3.主题班会的开展
作为一个专业教师,我充分有效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对学生进行长期的专业引导。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这三四年的时间中,我分时段、分学期开展专业教育主题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地认真做好专业前景与发展的引导,不断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资源,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毕业生来班举办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主题班会的开展,一方面,密切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特别是最近举行的“读大学,读什么”主题班会的开展,同学们从读大学必先读大师,读图书馆,读同学,人生规划,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不可一业多专、不可只专一业,勤工俭学、搞好人际关系和如何学会说话等九个方面进行讨论和演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并据此确定未来的职业。
4.面对面约谈
作为班主任,经常利用去学生寝室、参加学生活动等机会与他们交流专业学习方法、技巧和专业的前景,使他们明确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优势、培养目标等,帮助他们提高专业认识、树立专业信心,有效实施他们成长全过程的专业引导,真正起到潜移默化。在和他们的约谈中,我充分了解到了每个人在学习上,生活上和人际交往上的迷茫和困惑,对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对迷茫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于后进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使他们从自卑心理中走过来,变后进为先进。通过约谈,我让他们讲述自己的优缺点,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了解,同时我也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他们把我当作朋友,尽情地和我分享他们上大学以来的喜怒哀乐。
二、强化优良学风示范班建设与团支部建设
为了创造优良学风,必须认真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坚持民主评议制度,增强班干部的约束机制,并激励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十分注重加强班干部的队伍建设,指导他们去开展和组织工作,根据班会和活动性质的不同,让不同的班委具体来负责,其它班委来协助完成,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努力,培养出一批职责明确、工作热情、人缘好、威信高、有独立处事能力的得力班干部。在加强班级管理力度的同时,我让班委进一步推进班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步伐。目前逐步地完善班级的博客建设,建立了班级QQ群,把我们班的各项活动、各种经历,有条理、有系统地公布到网上,班级凝聚力不断上升,全班同学紧密团结,共同进步。
为了更进一步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我加强了学生生活的最小也是最重要的单位――宿舍的管理,充分发挥了宿舍长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号召他们为塑造宿舍集体学习风气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而努力,要争当文明卫生宿舍。同时通过每个宿舍轮流组织策划主题班会的方法来形成他们争、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气氛。同时鼓励同学们建立学习互助对子,彼此互相监督,让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同学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也能提高同学们的互助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友谊,形成互助对子。
针对同学对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疑惑,我邀请我院艺术设计大四学生柳林(班长,英语六级成绩508分,今年以排名第8的成绩成为唯一一个被保送的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给他们举办了一个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这次交流会,使同学们明白了如何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如何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的学习和如何学好英语,如何进行英语四六级的备考等很多问题,也打消了他们对艺术设计类学生保研很难的畏惧,让他们明白了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鼓励班里学生经常去西安美术学院参观美术作品和最新设计作品,从而开阔视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以促进自己专业的进步。在每次看完设计作品展回来后,抽出时间来发表自己对参观设计作品展的观后感想和看法,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此外,要求同学们加强和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在如何学好英语和高数方面进行交流,多交一些外专业的朋友,全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团支部建设,召开了“我践行五个文明工程”主题班会,我们班团支部提出了打造“阳光・心语”爱心工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感恩、感动、感受、感谢”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倡导和谐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求善、求美人文精神的培养。如为艾仁刚(白血病患者)组织捐款,带领同学下乡实践、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贫困儿童捐钱捐物等,同时积极动员班内团员申请村助理职务。现今我班有村助理两名,曾多次组织班内成员进村实践学习,至今班内所有成员都有下乡经历。目前,我们班又再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团支部”。
三、结语
总之,在高校班级管理中,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教师投入很多时间,必须时时关注各位同学的情况,及时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必须事事关心每一位同学,及时向每一位同学提供最大能力的帮助。这样的工作是需要耐心、细心、热心和爱心的,是需要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所以,专业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有专业教师带着满腔的感情投身班主任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为培养人才搭建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薛莉.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因素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