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精神科;群体性;发热;封闭式病房;护理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 腋窝体温(检测10min)超过37.4℃可定为发热。我科是封闭式管理的精神科男病房,于2013年12月~2014 年 1月发生一起群体性发热事件,经过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未出现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94例患者,入院时体温均正常,年龄22~48岁,于2013年12月25日出现2例发热,到2014年01月03日共出现21例。均行鼻咽部分泌物甲流、乙流病毒测试,测试排除甲型流感的可能。经积极治疗及有效护理后,多数4~5d体温降至37.3℃以下,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我院精神科封闭式病房原设有危重症、一级护理区域,二级护理区域,现加设发热区域,确保各区域均有独立的就餐、洗漱、排泄设施,不存在公共区域,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将发热患者置发热区内隔离,直至体温连续3d~37.3℃以下。发热区内进行每日两次紫外线空气消毒,30min/次,保证病室清洁通风。禁止探视住院患者。工作人员均戴口罩,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手消毒,督促病区所有患者勤洗手。对发热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单独用1:200漂白粉消毒后丢弃。所有病房每日早晚各通风30min,紫外线消毒30min。
2.2 体温监测和发热的护理 按时监测体温,每4h监测体温并记录,体温39℃时,要遵医嘱抽血做血培养,同时给予酒精擦浴或遵医嘱药物降温;如 果体温>39℃时,患者有明显畏寒,严禁物理降温,以免体温不下降反而升高,甚至诱发患者寒战导致体温过高[1],此时应请示医生给予药物降温,并观察患者出汗情况。患者高热伴大量出汗时,指导或协助其用温水擦身,及时更换干净、干燥的衣服及被褥。同时给其多饮淡盐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2.3 药物治疗 ①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bid,1颗/次。板兰根冲剂 3 次/d服用。②部分咳嗽、咳痰患者,加用头孢曲松钠和川贝枇杷膏,止咳排痰及预防肺部感染。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氯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定要看服下肚,对有呕药行为患者,服药后,应予卧床休息30min,专人看护。④支持治疗。进食差,高热,大汗者补充水电解质。⑤预防性服药。病房其他患者板兰根冲剂 3 次/d服用。
2.4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质、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饮食,督促多喝水(每日>3000ml),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精神症状致少食者给予劝食,拒食者给予鼻饲饮食或静脉补液,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份摄入。
2.5 心理护理 提供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态度和蔼,尊重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变化,向患者做好宣教:告知患者设立隔离区的原因及重要性,请其配合病区管理;讲解发热的原因、过程及其转归,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分析 ①住院患者人数密集,空气质量偏差,致患者免疫力下降;②事件对象为精神病患者,病房环境相对封闭,空气不够流通,当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极易传染、扩散;③精神病患者意志行为和感知觉障碍,同时不能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④精神病患者对身体不适耐受力强,对身体异常反应感受减弱,当进行体格检查和问诊时,容易导致主诉症状与实际病症有出入,导致医护人员错误判断,不能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控制扩散。这些增加了精神病患者群体性发热的几率。
3.2治疗护理难度大 首先病情观察难度大: 患者常不知道表达或者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躯体不适,造成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忽略。另外疾病所致,患者自制力、合作度、依从性都差,对进食、测量体温、服药、打针这些基本的治疗都不能很好配合。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去做这些基础性的护理工作。
3.3隔离难度大 除严重言行紊乱,有严重自伤、伤人毁物(或潜在自伤、伤人毁物)及扰乱医疗秩序者置于单间管理外,其余患者均实行集中管理。患者长时间受封闭式管理,活动范围狭窄,且精神病患者合作程度低,很难使其仅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活动,致使有效隔离的难度大。
3.4 护理要点 ①有效执行药物治疗是护理的重点。尤其是控制精神症状,确保患者服药到肚,才能让患者有正常的思维和言行,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②做好消毒隔离,保护未感染人群,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出独立的发热区,能解决患者的吃、喝、拉、撒、睡、洗问题未感染患者减少与传染源的接触,预防性用中药以提高易感者对病毒的免疫能力,避免继续扩散。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首先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致病情观察难度大;其次精神科工作繁琐,环境吵闹,易致护士情绪烦躁,所以要求护士要拥有良好心理素质,高度负责的态度,用耐心和仁爱之心去仔细、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④心理护理。虽然给予多种途径进行降温,但体温仍会升高,同时因发热、大量出汗、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使患者舒适度降低,患者大多会对治疗抱有怀疑态度;另外板蓝根、柴胡这类中成药气味难闻、外观似农药,精神病患者的多疑症状会使其有种被害感,甚至导致拒绝治疗。这就要求我们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要贯彻发热的全过程。发热初期要提前告诉患者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情况,使患者放心,能配合治疗。患者如出现各种不适,及时给予关心及安慰。在治疗期间,缩短巡视间隔时间,常询问患者的感受,使其有被重视感,从而拉近护患关系。分散患者注意力,可为其提供一些方法,如看电视、听音乐、看宣教材料等。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言行举止应亲切、和蔼、稳重,给患者安全感,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打消患者的疑虑、焦虑,从而将治疗护理措施更好的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盆腔炎为临床妇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盆腔炎的危害尤为严重,如果患者不及时采取治疗,可能会出现腹膜炎和败血症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感染性的休克。在临床治疗中,不但要对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且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增强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为32.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3.5岁。两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均有腹部疼痛和腰骶部酸痛情况,经妇科检查,均存在子宫压痛并伴有月经失调和白带增多等症状,符合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多休息,注意皮肤和外的卫生清洁,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出血和腹胀等症状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所用方法仍应用于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护理人员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格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中对疾病有不利影响的因素等;②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等方法减轻身体的疼痛,并利用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对疾病和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患者身心的愉悦感;③对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为其制定搭配均衡的食谱,保证患者对蛋白质与钙质的吸收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
1.3观察内容和指标
利用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对疾病的熟知程度,总分为100分,≥60分为熟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情况的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观察组有9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37.5%,对照组有6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2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24例患者均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100%,对照组有18例患者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谨遵医嘱行为的情况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保持经期卫生、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结果如表1:
2.3随访时两组患者出现发热和腰痛情况的比较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术后发热;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163-02
doi:10.14033/ki.cfmr.2016.25.088
发热(post-bronchoscopy fever)为外科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通常不一定表示伴发感染,但是如果该症状未得到有效处理,除了导致患者出现寒战等症状外,还会延长手术切口愈合时间,降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甚者会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因此外科术后发热问题已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针对外科术后发热的风险因素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成为临床的当务之急。鉴于此,本研究围绕外科术后发热预防措施与对策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外科手术禁忌者、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衰竭或心脑血管重症病变者、终末期恶性肿瘤者,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临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热分为术后未发热组40例和术后发热组10例。术后发热组中男6例,女4例;病症类型:胆囊炎3例,胆道结石
2例,胰腺炎2例,阑尾炎2例,肠梗阻1例。术后未发热组中男22例,女18例;病症类型:胆囊炎15例,胆道结石12例,胰腺炎5例,阑尾炎5例,肠梗阻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符合本次研究制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要求筛选出来的50例外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处理,总结外科手术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探究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独立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用OR值和95%置信区间评价相对危险度,P
2 结果
2.1 外科术后发热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年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类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外科术后发热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为外科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P
3 讨论
外科是当前我国卫生医疗机构重要组成部分,收治的患者涵盖了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肿瘤及外伤等一系列病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为其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案[3]。然而随着外科手术应用频率的不断提升,术后发热成为困扰患者及临床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患者术后长时间处于发热状态,其诱发机体感染的概率会随之提升。加上之前往该科室就诊的患者数量较多,导致空气中诱发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多样、临床广泛存在的抗生素经验性治疗、频繁的侵入式操作及耐药菌株的客观存在,一旦因发热而诱发感染,必将给患者及临床整个治疗工作开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4]。如何从源头阻断术后发热发生渠道,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内容。
此次研究通过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术后发热组和术后未发热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最终证实年龄、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为外科手术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P60岁者占70%,远高于术后未发热组的25%,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各项身体功能衰退现象更加明显,在创伤后血肿和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效率进一步提升,使得发热持续时间更为长久。尤其是机体免疫力的不断降低,更是直接导致患者机体丧失识别及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能力,术后发热发生概率随之提升[5]。(2)切口长度。外科所实施的手术治疗方案无论切口长度大小都将会对其身体功能带来损伤,特别是切口长度越大,则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越长,机体受到的创伤越为严重,为术后发热提供了“温床”。(3)切口类型。术后发热组患者切口类型绝大多数集中在Ⅲ型,表明该切口受到严重污染,凸显出我国卫生医疗机构在手术切口处理上未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的情形仍然较为普遍。
针对上述诱发外科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本次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预防措施及对策以供临床选择:(1)密切监测高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针对高龄的外科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在术后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果在较长时间内患者各项指标仍没有恢复或接近正常数值、手术切口未能够彻底愈合,则应及时将患者情报上报至主治医师处,组织多方专家会诊,查找并及时将病因排除[6]。(2)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发热发生率与医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具有直接关联性[7]。因此定期组织外科工作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再教育培训活动,将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管理技术传达给所有人员,促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加先进的诊疗技术,以实现缩短手术治疗时间的目的。同时科室应持续强化管理工作,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内容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惩处违规行为,以从主观思想上形成一种震慑,促使所有外科医务人员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要求。(3)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外科手术完成后视患者身体免疫情况,既往根据是否存在发热史等资料酌情考虑给予患者对症的抗生素药物以做预防性处理,而针对危重症患者无论其切口类型是否为Ⅲ型均应开展抗生素药物的预见性应用,以切实降低外科手术对于机体带来的创伤和术后发热发生率[8]。
综上所述,年龄、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为外科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密切监测高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可显著降低外科术后发热发生概率,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志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发热的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10(4):158.
[2]李丽丽,程立新.后颅窝病变开颅术治疗后患者发热的原因及其护理[J].护理杂志,2012,25(22):57-59.
[3]李永刚,张红文.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10(5):541-542.
[4]陈俊生,林文彬,林良森.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1(13):72-73.
[5]张S,朴奇彦,王永刚,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4):290-291.
[6]孙锋,陈波波,刘世涛.外科手术常见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5(19):2917-2918.
[7]何綦琪,王志平.从循证医学看泌尿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30(3):272-276.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护理
作者单位:441521随州市大洪山风景区医院
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46例采取心理结合专业综合护理,效果颇佳,现将临床资料回顾性整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1~65岁,平均49.23岁,住院时间最长14 d,最短18 h。
1.2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采用无菌真空管,无菌操作的基础上采患者5 ml非抗凝血。对于不能进行床边接种的患者,应将血液标本置于4℃环境下保存,而后检测先送检验科至省疾控中心进行。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方法
1.3.1.1 情绪疏导
本病起病多因患者被蜱虫叮咬所发,病情急骤,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不良情绪,通过在入院时,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等心理疏导之外[1],还应注意接诊态度、语气等细节问题,并详细介绍本病的病因、发展与转归,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情绪,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1.3.1.2 饮食指导
由于本病起病急,一般患者及其家属面对此种情况会手足无措,此时给予其饮食指导是必要的,一般而言,高热时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分解代谢与营养物质消耗增多的现象,此时应给与营养丰富且消化迅速的流质或半流质,要求患者少食多餐[2]。遵医嘱对于不能进食患者,予以静脉补充液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
1.3.1.3 依从性教育
指导患者遵医嘱,并告知其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尽可能减少在蜱虫密集的场所进行活动,如草地、树林等环境。如必须进入前述地区,则需穿长衣长裤且四肢紧扎,做好防范媒介传播及宿主动物的准备。
1.3.2 专业护理方法
1.3.2.1 严密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基础指标变化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等,一旦出现异动,第一时间报告主管医师进行处理。根据医嘱,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症状改善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1.3.2.2 重视基础护理
对于患者的皮肤护理,做到及时更换污染床单,以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定时给予患者进行翻身,操作轻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声,开窗通风,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遵医嘱每日行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1.3.2.3 加强对症护理
对于高热患者应鼓励其多饮水,体温高于39℃时应给予物理冷敷头部或擦浴,或应用退热药物,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昏迷的患者遵医嘱留置导尿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导尿,尿道口擦洗1次/d,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及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定时更换集尿袋,准确记录尿量,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从而从根本上杜绝泌尿系感染。
1.4 观察指标
于入院时、出院前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情绪各评估一次,以及观察疗效。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前后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比较
患者在入院时,大多存在抑郁、焦虑情绪(89.13%和93.47%),经过悉心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情绪为54.35%,焦虑情绪为56.5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46例患者中治愈4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3例,死亡1例,临床治愈率为91.30%。
3 讨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属于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的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蜱传疾病,临床多称之为无形体病[3],一般而言其潜伏期为1~2周,症状多为持续性高热、全身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呕吐、厌食、腹泻等,偶或咳嗽、咽痛,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治疗带来一定影响[4]。因此,针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现今医护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
本研究针对患者由于突被蜱虫咬伤导致发热等临床症状的焦虑、抑郁心理,在专业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综合干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效果显著,结果发现:经过上述综合护理干预,以及随着症状的不断改善,患者在入院时,大多存在的抑郁、焦虑情绪,减弱明显,临床治愈率为91.30%提示:情绪与症状存在正相关性,而综合护理干预有益于病情转归,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刘蔚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2009,12(6):90-91.
[2] 张志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体会,2011,13(7):184-185.
【关键词】 发热;隔离区;护理
2009年全世界爆发甲型流感疫情,我国部分地区疫情也日益严重,为防止疫情传入部队,损伤广大官兵身体健康,我院领导决定设立发热隔离区,凡院
内出现可疑发热病号均送入诊治,直至体温正常且无传染性后方可解除隔离。我院官兵学员多为青壮年,多无严重的基础病,只要在治疗的同时精心护理,可有效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出现。2009年9月至12月,我院门诊部对280人次的发热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均痊愈解除隔离,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0人次均为男性,年龄18~22岁,平均20.5岁。其中低热(37 ℃~38 ℃)140例,中度发热(38 ℃~39 ℃)80例,高热39 ℃以上20例。
1.2 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为主,若伴有细菌感染因个人情况予头孢菌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辅以退热、补液等对症处理。
1.3 结果 280人次发热患者均痊愈解除隔离。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新时代的部队官兵学员多为独生子女,性格较脆弱,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由于在部队院内实施封闭式管理,大部分人员对甲型流感的情况了解不足,因此我们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谈,耐心地介绍甲型流感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告诉他们其实甲型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样,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很快就能康复,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地接受一切治疗及配合护理[1]。
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们对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经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女性55例,其中17~55岁49例
2结果
本组患者52例病情稳定;8例病情反复。
3护理干预
3.1发热护理:发热往往提示SLE病情处于活动期,本组有6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为驰张热。发热高峰期值于中午时出现,持续2~3h,于次日清晨,体温自行降至正常,发热期间,体温高于39℃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忌酒精擦拭。因酒精擦拭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充血损伤,并发感染。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一般选用消炎痛栓剂直肠给药50mg/次。并密切观察退烧时伴随症状。告诉患者多饮水,可避免因大量出汗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更换衣裤、被套、避免着凉,体温正常后每4h检测1次。
3.2关节护理:本组有80%的患者出现了关节疼痛或者肌肉酸痛。在急性活动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关节功能位置,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废用性萎缩。病情进一步控制后,指导患者适当活动,以不引起疼痛和疲劳为原则,对于维持改善肌力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3.3皮肤护理:约80%的患者有皮肤损害及水肿性丘斑,要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由于化学品中含有化学药剂和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可诱发该疾病,故应告诫患者慎用化装品、清洁剂并严防阳光暴晒。对指、趾、鼻尖、耳垂等部位广泛小动脉炎合并雷诺氏现象的患者、冬季注意保暖,用温水洗手以免肢体末梢冻伤和坏死。
3.4口腔护理:SLE会影响黏膜病变,表现为糜烂、溃疡和红肿。黏膜病变的加重往往提示病情的活动程度,此时要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用软毛牙刷刷牙,漱口可以小苏打盐水以预防霉菌感染,已有霉菌感染时,可用制霉菌素涂抹。有口腔溃疡者,除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外,要在饭前、饭后30Min给予冰硼散或西瓜霜喷洒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3.5用药护理: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最有效的药物,其应用半随整个治疗过程,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的观察,以及时间把握减药时机。要注意观察其副作用。在患者服用激素过程中,密切监测其血糖和尿糖指标,有无感染、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根据病情需要补充氯化钾、钙剂、维生素D等,另外除严格按医嘱用药,还要使患者所处的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
3.6饮食护理:应进食优脂蛋白、低盐、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物。SLE患者50%以上出现肾损害,大量蛋白质从尿中流失,造成低蛋白血症。因此必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与鱼等优质蛋白质,摄入量要适当,因为过量反而加重肾脏负担。SLE患者多数服用激素,造成脂肪代谢障碍形成高脂血症,故应进低脂饮食,同时激素可影响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使糖的代谢发生紊乱,严重者可形成糖尿病,故而限制糖的摄入量。应尽量避免进食引起过敏的刺激性食物,如海产品、芹菜、无花果、香菇、豆芽等食物。多食香蕉、橙子、西红柿等含钾丰富的水果蔬菜,但肾功能衰竭、血钾高的患者则不宜进食以上含钾的食物。
3.7心理护理:SLE病程长,病情反复,经济负担重;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体态和容颜的改变,对患者的生活及婚育有影响,因此患者情绪低落。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并积极帮助其消除心理冲突。及时向患者耐心讲解SLE的错误认识和恐惧心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8并发症护理: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40%的患者有不同的脏器受损,对于出现精神异常的患者,要加强患者安全措施,减少刺激;抽搐时不可强压肢体,以免骨折;要防止舌咬伤,及时吸痰、吸氧,遵医嘱立即应用镇定剂。对于脏器受损的患者,除了及时做好常规工作外,要经常注意患者精神状况,脉搏、血压、血液出入量、尿量以及有无尿闭等。本组有7例发生肺部感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均好转出院。
3.9健康指导:要重视SLE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知道SLE疾病知识,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长期应用激素者,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要指导患者积极避免各类感染的发生。注意清洁卫生、勤换内裤,减少泌尿道感染的机会。即使出现小伤口,以不可掉以轻心,以减少伤口感染。SLE疾病的缓解于发生有交替进行的规律,病情复发,及早就医,应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做复查。SLE活动期1~3个月一次,稳定期半年一次,到一年一次,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对于育龄女性患者,一定在医生的长期随访中,通过小剂量激素的使用是的病情得以控制。但我们要让患者正确认识妊娠与SLE疾病之前的利害关系,使患者知道在妊娠过程中,应经常做有效的血液化验和良好的产科护理,绝大多数SLE患者都能成功。
4讨论
护理干预是护士为促进患者康复,改变患者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对SLE入院患者实行专科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通过护理干预,不仅能缓解病情还可以帮助患者掌握SLE疾病知识,有效的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和护理方法,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和个人减少经剂负担,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病情稳定即治疗起到的重要作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颂卿. 就糖皮质激素问题对SLE病人的健康教育探讨. 实用护理杂志,2001,12(17):47
[2]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0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基本要素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心理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对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随着整体护理、心身护理、系统化护理、个体化护理等现代护理观念、护理模式的相继提出,其核心是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为其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心理护理的意义不容小觑,那么护士应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即启动临床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护士、患者、心理学理论及技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四个成分。
1以心理学理论、技术为指导
临床心理护理的实施是否具有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者能否较好地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即建立于清晰概念的临床心理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只有较系统地掌握心理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护士,才能较准确地把握患者心理反应的一般规律;才能较深入地分析患者心理失衡的个体原因;才能准确评估患者心理问题的主要性质、反应强度及其危害程度;才能正确的选择心理护理对策等。临床心理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为临床护士普遍掌握和应用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指导实践,才能充分展现心理护理的最大价值。
2正确评估患者心理问题,选择合适的护理对策
提及"患者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临床护士会迅速的反应出"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描述负性情绪反应的词汇。其实,负性情绪反应只是"患者心理问题"的表征,而不是"患者心理问题"的全部。就如同"发热"是疾病的表象,只能反应疾病的一个侧面。
"患者的心理问题",指其心理状况不佳,轻者有心理偏差,重者有心理失衡或危机。"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为所有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共有;就如同"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为各科疾病所共有一样。患者负性情绪状态的表述,类似患者阳性体征的报告,但负性情绪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同时心里问题也不能作为心里的诊断,两者只能作为疾病与心里诊断的判断依据。
在疾病面前,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一些负性情绪,那么作为护理人员许亚萍给以心里护理指导,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具体的什么时间或者症状下我们需要什么护理方式。通过临床经验来分析,一些患者"发热"症状并不是全是病理的原因,更不需要不需要进行物理降温。如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术后的3d内,体温会比正常人体温高0.5℃时,属于正常的术后反映,患者由于机体创伤会吸热所导致的发热现象。如果体温持续增高时,可以不强制性的降温措施,当体温大于39℃时,需要采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或其他强制性降温措施,特别注意冰袋降温的选择,感染性患者所引起的发热不宜采用。所以,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并热的发热处理不能盲目的进行,要综合患者的病情和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实现科学的疾病诊治方法。由此在疾病诊治过程中,要有清晰的思路,对于病患者的症状进行合理的判断,根据科学规律的诊治标准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显而易见"焦虑"的症状,在临床上也是有性质差异的,护理人员应该考虑病患的周围环境、机体内环境、心里健康等因素所造成的,这并不是患者的"心理问题",所以要综合分析患者焦虑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选择合理的、科学的干预措施。
由此对于并热的心里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①正确的确定患者的心里反映性质、反映强度。②心理反应的表现是负性的主要原因,排除疾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③最后综合评估心理反应的具体表现原因,从而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3]。
护理人员仔细的观察病儿的心里问题,有助于护士清晰的掌握不良情绪的整体性,避免由于描述不清引起的遗漏心理现象。合理的、科学的分析患者的不良心理的原因,要通过多方免得综合评估,从患者自身、环境、疾病因素、护理人员自身等方面着手分析,从而实施心里护理对策,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个性化的护理对策。同时可以针对个体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素质,调剂日护理方法,充分的利用患者的内在潜力,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有效认知水平。
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否获得明显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能否给与主动积极的配合,使其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那么,护士就要扮演好自己的多重角色功能:
3.1照顾者 护士的工作目的,就是给予患者全面的高质量的服务,帮助患者康复以及一些有益于健康的作用,从多方面协助患者度过一段时间。
3.2教育者 护理人员要充分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树立来年更好的护士形象,在护理工作中,通过多途径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促进个体在恢复过程中学会自我护理、保护的技能,加快患者康复的时间。并且通过有效的教育,对于今后类似的疾病有较强的预后意义。
3.3协调者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的医疗护理照顾是一个整体性的,需要多方面的人员互相配合才能够完成。在这个合作性的团队中,需要联系并协调与之有关人员及机构的相互关系,以保证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能有序、高效地进行,赢得患者和家属的放心、满意。
4具有健康向上的职业心态
护士在职业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扮演着,因此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在专业的护理知识,同时也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和工作态度。护士的工作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心里状态,在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下,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服务。要尊重患者的隐私,不以患者的身份和地位来评判一个患者的护理需要和给予,早护理工作中,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认识和期望不断提高,对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施技巧,使心理护理的对策有针对性,持之以恒地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实现科学、艺术和爱心的结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儿 ;高热惊厥; 治疗; 护理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of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WANG You-fang
(Hanchuan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Hanchuan 4316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of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MethodsIn 2011 January to 2013 December, 30 cases of pediatric emergency were febrile convulsion,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analysis. ResultsAll the 30 cases of febrile convulsions in children patients had effective health care effect, eventually recovered, 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ConclusionThe medical staff must seize every minute and second to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only panic, try to shorten the time of anoxia, avoid permanent brain damage.
Key words:Children;Febrile convulsion; Treatment;Nursing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来势凶猛,发病率高。其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发生全身性或局限性、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数分钟,2/3患儿易复发。该病病情十分危重,且起病非常急,如果没有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医护措施,就会使患儿的脑部出现缺氧性损伤,更有甚者会使小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所以应当不断对小儿发热惊厥的救治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改进、完善,确保患儿生命健康。我院自2010年以来,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30例,因处理及时,护理得当,全部患儿均顺利康复。现将我们的急诊救护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发热惊厥患儿30例,其中男性患儿有16例,女性患儿14例,其年龄1岁以内11人,1~3岁12人,3岁以上8人;有6例患儿在24小时内惊厥发生2次,有3例患儿在24h内惊厥发生3次甚至4 次,其余24例患儿在24h内惊厥1次。
1.2 临床症状30例患儿均在一段时间的发热后,突然丧失意识,眼球固定上翻或是斜视,头往后方仰、四肢或是面部的肌肉群出现阵挛性和强直性抽搐,由120送来我院,或者由儿科输液室转至抢救室。惊厥发作时,有20例患儿的体温高于39.0℃,1例患儿的体温在37.9~38.4℃,9例患儿的体温在38.5~39.0℃。
1.3 方法
1.3.1 保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如果小儿出现惊厥,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抢救,置入包有纱布的压舌板,防止患儿咬伤自己的舌头,并打开患儿气道,必要时可使用开口器打开紧闭的牙关,若患儿出现舌后坠,可使用舌钳将舌拉出,置入口咽通气道或气管插管,以防止患儿出现窒息。
1.3.2 保持患儿头部偏于一边清除患儿口中的唾液、痰液等异物清除,以避免引起误吸,造成肺部感染。
1.3.3 止痉镇静是终止患儿惊厥症状最快的方法。使用地西泮来对患儿的惊厥症状进行控制,因其可静脉用药,起效快,单次的应用剂量应根据小儿体质量控制在每千克0.05~0.1mg,同时加入5%的葡萄糖进行滴注。当患儿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控制,应根据患儿体质量使其口服每千克3~5mg的苯巴比妥,口服2~3次/d。用药一直到患儿体温恢复正常,避免复发。
1.3.4 采取降温尽快采取降温措施,使患儿的体温降低,高热惊厥的患儿发热是导致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所以在保证患儿生命安全之后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给予降温药物,以防止惊厥症状的再次发作,反复发作的惊厥将给患儿带来许多的远期并发症。
1.3.5 纠正电解质紊乱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高热惊厥患儿与血清钠关系密切,原因是高热惊厥身体处于应激状念,交感神经兴奋而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而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是受副交感神经抑制的,结果ADH分泌增加导致低钠血症。因此,在常规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时,必须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1-2]。
1.4 护理措施
1.4.1一般护理保持救治环境的安静,光线适宜,避免不良刺激;小儿发热时给予减少包被衣物,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给予温水擦洗,保持小儿皮肤的清洁。注意口腔护理,可使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合并肺炎的患儿定时给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口腔分泌物较多时给予清洁或者负压吸痰;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若再次出现惊厥症状立即给予处理,监测患儿体温,心率,血压,尿量变化,是否出现新的并发症。
1.4.2 健康指导向小儿家长做好健康教育,讲解小儿惊厥时的家庭及院外急救的简单方法,以及医院的治疗方法,以取得家长的配合,避免惊厥再次发生,或发生时家长的惊慌失措,以便更好地配合抢救,告之患儿家属患儿发热期间需给予清淡饮食,多饮水,进食蔬菜水果。
2 结果
所有30例小儿发热惊厥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医护效果,最终痊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小儿发热惊厥最多数原因为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最为常见[3] ,通过对高热惊厥患儿的大量随访发现,发热惊厥长时间发作或多次复发会造成脑缺血缺氧,对脑细胞造成不同程度损害,导致癫痫、智力低下和行为障碍等[4]因此对高热惊厥患儿合理的急诊救治与护理,避免惊厥症状复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长期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同时对于患儿高热进行早期干预,避免出现惊厥状态,则有待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蒋鸿鑫,阮净.血清钠浓度和发热惊厥的关系[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6,23(3):163.
[2]李振聪。小儿高热惊厥与血清钠浓度12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6,07,36(13):1345.
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11350例输血病例中,发生非溶血输血反应6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55%,其中发热反应34例(0.30%),过敏反应27例(0.24%)。
结论:本院临床输血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根据临床输血的反应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输血 不良反应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20-02
临床输血可用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及弥补其他血液成分的不足,已成为急救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输血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为了解临床输血常见不良反应,探讨改善输血护理的方法,以便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对我院输血病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我院输血病例档案,共11350例。其中男6958例,女4392例,年龄3~87岁,平均年龄47.1岁。输注全血256例,悬浮红细胞5481例,血浆4668例,机采血小板945例,大量输血(输血量≤2000毫升)326例。输血原因主要为外科创伤、急诊科、妇产科等病例,以手术输血为主。
1.2 研究方法。根据收集到的病例、输血类型、不良反应记录等材料,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
1.3 判断标准。发热反应:输血前无发热,输血过程中2h内体温升高1℃以上(体温≥38℃),且伴有发热症状。
过敏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潮红、寻麻疹、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溶血反应:溶血性发热、寒战、高热、腰背剧痛等,确诊应通过化验室试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在11350例输血病例中,共有62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55%。其中发热反应34例,发热发生率为0.30%;过敏反应27例,过敏发生率为0.24%。不同血液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以后,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了以原来的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并发症、细菌污染反应等类型[1,2]。国外综合报告输血反应发生率为2%~10%[1],而本院病例中输血反应率不足1%,其原因可能是:①输血前预防性用药掩盖了比较轻的输血不良反应;②输血反应有早发和迟发之分,早发反应是在输血时或输血后24h内发生反应,迟发则在输血24h后,甚至十几天到几十天才发病,所以迟发的不良反应常常不被认为是因输血而引起的反应;③一些非常轻微的不良反应没有被当值护士记录下来。
在不同成分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统计结果中,全血最高(2.34%),其次是机采血小板(1.27%),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比例较低(分别为0.53%和0.32%),这与文献[3]的研究结果数量上有出入,但输血成分比例分布情况相近。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发热反应发生率0.34%,过敏反应0.24%,比例均较文献[1]报告的低(分别为2%~10%和3%),但考虑到前述原因,结果仍为正常。输全血患者的发热反应发生率(1.56%)较过敏反应发生率(0.39%)高,与文献[3]结果一致。输全血发热反应发生率高主要是因为全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引起的免疫性反应[1]。由于这个原因,输去除白细胞的成分血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3]。
由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笔者就如何做好护理工作进行以下一些分析和探讨:
首先,为了保证输血准确无误,每次进行输血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三查”、“八对”的要求去做。“三查”――分别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核对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和剂量。取血时护士应与血库人员进行“三查”、“八对”,输血前再与另一个护士进行“三查”、“八对”。
其次,输血时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输血常识和要求,并且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觉。遇到不良反应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①有发热反应时,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减慢滴数来减轻症状;反应较重者,暂停输血,而以生理盐水输入保持静脉通路,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隔30min测量一次体温,直至病情稳定;立即通知医生,对症处理,护士对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措施,发寒战者给予保暖处理;尊医嘱给予适当药物治疗。②发生过敏反应时,对反应较轻的患者,可减慢滴数进行观察;反应较重者,立即停止输血,输生理盐水保持通路,并通知医生;尊医嘱皮下注射抗过敏药和激素等;对呼吸困难的病人给予输氧,病人严重喉头水肿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对循环系统衰竭的病人给予抗休克治疗;保留剩余血液送化验室检验。
最后,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①清除可能引起发热反应的致热源,如严格管理血液制品、代用品和输血用具;输血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②对有过敏病史的患者,在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③控制献血者血液质量,如不选择有过敏史的献血者,建议献血者在献血前4h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而以清淡饮食或糖水为宜。
参考文献
[1] 李京.临床输血与检验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