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应急管理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管理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急管理细则

第1篇: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摘 要 2006年颁布的现行会计准则完成了与国际趋同、全面构建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新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减少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同时仍给管理层留下了盈余管理的余地。综合现行会计准则的利与弊,仍起到了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护投资者的作用。

关键字 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空间 余地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的前提下,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交易事项的确定时点的选择来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正调节,以达到平衡利润、合理避税等目的,使得企业财务业绩得以提升、解决管理层的受托责任。

按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目的不同,盈余管理的类型分为:除垢法、做大盈余法、做小盈余法、熨平法等;企业可通过关联交易、资产评估、会计政策变更等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盈余管理尽管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但还是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因此探讨现行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行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空间的减少

1.存货计价方式的减少

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属于会计估计,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可选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来计量存货的价值,现行会计准则禁止了后进先出法的使用,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符合存货流通的规律,一般都是先收到先消耗或出库;二是容易采用此方法人为的调节存货的成本,库存存货价格是很久以前的价格,不能反应实际市场价格,容易造成账面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太大。现行会计准则的这一变动,有效地减少了在存货计价方面调节资产和利润的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当企业的资产出现减值迹象,如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以及资产已经陈旧、毁坏等,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准则的出发点是要求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金额应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未来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出于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提前记录和确认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但是企业管理层经常使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公司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同时,对流动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的减值准备的转回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才能转回。[2]

3.有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

我国会计准则2006年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公允价值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的引入可以改善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弥补历史成本的缺陷。但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减少操纵空间,我国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

4.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细化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号――企业合并》强调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按照被合并方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同时不确认损益和商誉。这避免了之前亏损企业可以通过控股合并以达到扭亏为盈的局面,防范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现行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余地

1.公允价值的确定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三个层次:(1)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2)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做必要调整确定公允价值;(3)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价格的,以其他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参数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确认的第二和第三个层次上,需要根据报价做出必要调整,这其中就存在巨大的盈余管理的空间。

2.利用债务重组增加利润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现行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债务人可将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从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这将会造成债务重组的债务方的利润增大,从而当企业发生经营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有极强的动机进行债务重组从而扭亏为盈。

3.无形资产的费用化与资本化

《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规定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开发阶段支出同时满足5个条件时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从而资产化。这一规定本身意在鼓励企业多进行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由于“ 开发阶段” 与“ 研究阶段” 的界限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准确划分是一大职业判断难题, 所以现行准则起到激发企业研发投人积极性的作用的同时, 也可能被企业管理层在必要时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加以利用。[3]

4.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尽管现行会计准则禁止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但企业仍然可以通过操纵流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最常见的便是利用存货、应收账款等科目的减值来平滑利润。

参考文献:

[1]孙晓彤,斯红娟.浅析现行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3(2):72 .

第2篇: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管理 企业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修订了存货期末计价方法,改变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引入了公允价值与部分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等方法, 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反映企业价值,使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体现,进一步强化了对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这将大大降低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在市场上的信息搜索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 由于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国际间的可比性,拓宽了中国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范围与渠道。总之,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透明、完整的反映企业价值,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财务约束作用的发挥,大大改善财务管理环境。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制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企业治理结构正在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新的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表、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贴等制度,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三、新准则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费用列支和资本化等方面与国际紧密接轨,市场化程度不断凸显。新准则中有许多具体准则在具体操作中与税法上有些不同,需要财务管理部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企业实际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新准则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四、新准则对财务管理决策的影响

        首先,新准则有助于转变财务决策观念。新准则强调企业财务信息有用性和对有用性,通过确保获取企业准确的现金流量信息,反映企业真实价值。新准则重视利润表变为重视资产负债表,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被充分揭示,有利于企业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提高决策水平,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新准则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明确规定确认会计要素条件,突出企业价值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种趋同,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影响力,降低企业编制报表和应用会计信息的成本。最后,新会计准则有助于正确评价财务指标。新准则突出了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准确性,通过规范信息纰漏的各种方法,使企业掌握了财务指标的真实业绩,保证了财务决策的稳健。在存货计价方面采用“先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或者加权平均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反映企业的实际历史成本,降低了人为因素的调节,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因此,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规定,对企业财务管理也产生了影响。

       五、新的会计准则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对存货期末计价的影响

        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曾因被认为符合谨慎性原则被上市公司广泛采用。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了当期利润;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将先前较低价格的材料入账,则使当期成本费用降低,增加了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将较低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下降,增加了当期利润;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了当期利润。可见,企业可用过期末存货计价方式的改变来调节当期的利润水平。《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只能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限制了企业自主的利润调节。

        (二)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迹象判断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明确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二是明确如果不存在减值迹象,不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显然,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表明了资产减值的前提,明确了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约束了企业计提资产减值上的随意性。同时新的会计准则还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按照这一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后都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新的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新规定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体现

了我国会计准则为限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努力。

        (三)对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更加灵活  

        新的会计准则关于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定与旧准则存在着差异,一是新借款费用的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构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是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二是新的会计准则突破了旧准则中关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研究费用不能资本化的规定,明确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并允许开

发阶段支出资本化。这一规定很好的激发了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六、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净流动资金和股利决策的影响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净流动资金决策的影响

        首先,新准则对成本核算项目和方式进行完善,对于确认的资产弃置支出分期计入成本费用,避免企业的超前分配。对于企业成本分配方法的选择,由原来明确的几种方法可供选择改为企业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使得企业对成本分配方法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对财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深入分析企业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同时,新准则规定了企业财务报告的列报方式,通过强调财务报告的重要地位,使得财务信息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保证对内外部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最后,新准则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其中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规范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现行实务当中的理论空白,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

第3篇: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趋势

一、引言

盈余管理作为国内外会计界和经济界专家对资本市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会计信息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急速发展,许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2007年元旦开始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修订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江苏的经济一直稳定高速发展,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势必会对江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再加上江苏特殊的经济地位,非常有必要对这个地区的盈余管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反映新准则的作用。

二、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作用

(1)取消了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减少了计价方式的选择,削弱了存货成本计价中的人为影响,缩小了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2)对资产减值有了新的规定,减少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情况,减少了人为调节所带来的对企业盈余的影响。

(3)改变了合并报表的编制和会计处理的方法,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死角,减少了关联企业之间利用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的空间

(1)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2)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3)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4)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5)利用固定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三、江苏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假设2:新旧会计准则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相比降低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缩小了空间;

假设3: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呈下降的趋势;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选自沪深A股的所有江苏地区的上市公司,研究数据主要来源是53家样本公司的2005-2011的年度报告,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均来自CSMAR金融数据库,应用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6年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均值是0.007419,是这连续的六年中绝对值最低的,说明旧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太多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创造条件。新会计准则实行以后,2007年的均值是0.076924,2008年的均值是0.061392,2009年的均值是-0.042888,说明许多上市公司调低利润,整体上都是调高利润的。但是真正能证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需要对这六年的数据进行T检验。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样本数据6年的独立性检验中,只有2006年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年份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验证了假设1中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从表3中可以看出,配对样本检验的结果说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在准则实施前后存在非常的显著差异。

验证了假设2中的新旧准则下上市公司存在显著不同程度盈余管理。根据这些差异,说明新准则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反地,新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就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出柱状图,作出盈余管理程度趋势图。

四、研究结论

第一,江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根据模型计算出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表明2007年以后的数据和检验值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了江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

第二,新旧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存在显著不同的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相较于旧会计准则扩大了盈余管理程度,新会计准则没有起到如预想中的抑制作用。

第三,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的盈余管理发展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是有变化的,有一定幅度的波动,没有出现如预想的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肖家翔,李小键.盈余管理定义解读[J].财会月刊,2011,(29).

[2]郑和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方式及防范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2011,(20).

第4篇: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盈余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87-1.5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原有盈余管理行为的限制

资产减值准备冲回受到限制。所谓资产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8号――资产减值》的定义,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所说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并在当期确认为费用。因此,增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必然增加企业的当期费用减少当期利润,转回时则相反。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可以将企业的全部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重新分配,从而为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在各会计期间之间调节利润创造了可能。基于此,《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四章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尽管在目前的八项减值准备项目中,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项目仍然可以冲回,但针对于过去大量的上市公司通过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又在以后的年份里以种种理由进行转回以粉饰业绩的行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截断了上市公司这一调节利润的途径,无疑使这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失效。

存货管理变革,取消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使企业的存货流转得以真实地反映,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费用,都以客观的历史成本反映,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消除了人为调节因素。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由于存货价格前高后低,从而发出存货成本相对较低,导致当期利润偏高;同时期末存货以最早的较高的单价确定,又可使当期资产虚增;而偏高的利润又最终虚增所有者权益。这种利用后进先出法来粉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行为,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逐步推广而失效。

对企业通过合并和合并报表实现盈余管理的抑制。合并对价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将企业合并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放弃使用公允价值,这就避免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个别企业滥用公允价值和合并日进行调节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行为。目前中国企业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尽管公允价值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因此,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一夜之间实现扭亏为盈。按照新会计准则的标准,这种状况将得以改善。

扩大了合并报表范围。新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同时,新准则还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不仅包括原有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合并报表范围的扩大将使一些隐藏的或有负债显现,压缩了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空间,从而使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构成的集团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信息得到真实的反映。

二、新会计准则开放的企业盈余管理空间

全面引入公允价值,企业盈余管理弹性增强。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是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重要标志。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这两个会计准则的修订则集中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按公允价值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重组中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等方式偿还债务,其原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是作为资本公积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同时,债务人转出的非现金资产也要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处置收益。对于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全部或部分豁免,其重组收益将会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中。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出于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按公允价值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新准则规定,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以公允价值计价,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收益,从而进入利润表。与原准则非货币交易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相比,新会计准则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直接产生利润。尽管准则限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条件,但公允价值是否真实公允,商业实质在多大程度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等问题的存在都将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新的空间。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资本化与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新准则条件下,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费用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阶段分别处理。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当期计入损益,进入开发程序后,只要符合准则规定的相关条件就可以予以资本化。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对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划分时点的把握来扩大或缩小资本化或费用化的金额。另外,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第四条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新会计准则增加了允许为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产品,比如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使企业完全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计入存货价值的要求,从而计入资产负债表内,达到提高年末业绩的目的。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估计变更。《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这样企业如果想调节当年的利润情况,只要找到理由认为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或者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三、对企业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

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与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技术上的先进性是勿庸置疑的,在结构和内容上也更完整更全面。只要严格的实施新准则,许多过去惯用的利润操纵伎俩将不再有用武之地。同时,要加快制定新的具体准则,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详细的公允价值取得的技术规范,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考虑使用合理有效的估值技术,增强其可靠性。

加强对企业的外部会计监管。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外部审计,对于我国中介机构公信度较低的情况,必须加强对审计的监督:证监会和中国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借鉴海外经验,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的惩戒制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及职业道德,促使其严格遵守独立审计的最新准则和其他执业标准。同时,采用加大违法成本的办法来阻止企业的违法行为,增加操纵成本,加大处罚力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特点之一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两权分离必然导致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各方面的相互牵制和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防范会计风险,既能保障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安全完整,又能使经营者的受托责任顺利履行,并最终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使一些传统的盈余管理手段失效,同时又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操纵空间。因此,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可能被消灭,只能最大限度得到遏制。同时,相信随着新准则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推广与实行,它将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宇峰,石真强.浅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规范[J].时代金融,2006(6):134-135.

[2]刘治兰.新会计准则下公司利润调节空间的变形及应对策略[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4):58-61.

第5篇: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一、引言

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与否,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关系着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经济动机,对于规范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关系

(一)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的共性

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会计政策选择,而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盈余。会计政策选择属于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目的。从长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

(二)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的差异

1.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当局的动机。如果管理当局试图通过收入确认等判断来达到明确的、事前设定好的目标的话,这种行为就应当属于盈余管理。

2.盈余管理除了采用会计方法外,也可以采用非会计方法,如安排交易发生及交易方式等,这显然超出了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

三、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

(一)融资动机下会计政策的选择

为满足融资动机,上市公司选择利于盈利的会计政策,往往进行所谓资产剥离重组并按剥离后的结果对前三年虚拟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模拟经营,达到上市目的。这是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剥离的规范性操作程序的研究明显滞后,对资产重组中涉及到的资本计价、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减值等有关损失的确认尚无明确规定。因此许多上市公司便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有效的盈余管理。

(二)规避债务契约约束动机下会计政策的选择

为达到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动机,上市公司会选择一些降低契约成本的会计政策。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债权人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在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这些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企业的经营,作为债务人的企业管理当局则会选择可增加资产或收入以及减少负债或费用的会计政策来完成上述会计数据指标和避免产生违约行为。

(三)维护管理者当局利益动机下会计政策的选择

为了维护管理着当局利益的动机,上市公司会选择利于业绩提高的会计政策。大多数企业都通过盈利来衡量管理当局的业绩,并由此计算报酬。在这种利益驱动下,管理当局必然通过会计政策选择,采取将一些费用资本化或减少预提费用等会计政策,使企业获得较高的会计收益,来提高自身报酬。如果管理者当局的报酬中包括了认股权,管理当局则会选择能平滑收益的会计政策,以保持其股票价格的稳定。

(四)避免发生政治成本动机下会计政策的选择

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对配股和暂停上市的条件做规定,上市公司为避免摘牌或取得配股资格而进行会计选择甚至会计操纵的行为。如常用的策略是集中一个会计年度提前确认损失和费用、延期确认收入,另外利用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等方法转移不良资产,获取暂时收入。

四、盈余管理动机下会计政策选择的应对措施

(一)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大多是由国有股权占据优势或控制地位所引发的,因此要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国有股减持,改变股权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其次,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再次,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最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二)深化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诱发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应付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政策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诱发因素,原因就在于市场监管沿用了计划行政型的管理体制,因此要降低甚至清除这些诱发公司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的影响,就必须继续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

(三)建立较为科学的指标控制体系

对于控制上市公司上市、配股、摘牌等行为的限定条件,不应局限于单纯依赖于某项指标,比如衡量配股资格时,不应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唯一控制参数,而应建立一个更科学的多变量的控制参数体系,并改绝对数控制为绝对数控制与相对数控制相结合。对于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也要改变以连续三年亏损作为衡量的充分条件,应结合其他一些因素结合加以判断。

(四)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对于监管者来说,会计方法选择范围和条件的规定应该严些还是应该灵活些,是一项两难选择。一方面强调会计准则的统一性,有助于减少企业操纵会计数字的机会主义行为,加强证券监管,提高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因此使企业丧失灵活的会计选择权,难以因地制宜地向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五)完善证券监管法规

第6篇: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新会计准则是在新经济形势下针对会计事务工作制定并执行的新的、更加规范的会计工作相关性准则,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内容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受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划,提高企业对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分析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正朝着国际化的水平和方向加速前进,与过去执行的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主要表现出三个明显的主要特征。首先,在会计事务重点方面,由过去的重视企业利润表转变为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高度重视,资产负债表作为反应企业财务实际状况的重要标志被提升到较高的地位。其次,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在会计具体工作准则规定方面都是依据和参考了国际会计的准则结合我国的经济实际制定的,如会计计算原则、计量属性等方面的内容规定都体现了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最后,在企业资产损失计算和成本核算办法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重大突破,这深刻的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实施,各个领域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制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许多内容与企业正在执行的经济财务管理政策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便更好地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例如,新会计准则在企业资金划分原则和方法与过去有着很大的区别,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资金划分给与企业足够的权限,并通过企业资产减值等手段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但是灵活性也为别有用心的管理人员制定损害企业利益的隐形行为提供了便利,因此,企业需要根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进。

2.对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决策方面的影响

首先,结合经济发展的势,新会计准则对过去重视利润表的做法进行了改变,将企业资产负债提高较高的位置,让企业风险完全呈现出来,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从企业资产负债的角度出发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企业管理者要立足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水平,对企业风险进行调整。其次,新会计准则也在企业资本成本管理方面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决策产生影响,新会计准则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编制报表和基本会计信息等方面存在的错误,有利于增强企业会计计算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另外,新会计准则有利于强化会计标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力,通过解决会计信息纰漏的各种办法让企业真正掌握目前发展阶段内企业实际资本成本情况。

3.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判断标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也会对企业现有的财务问题价值判断标准产生影响。首先,在企业财务负债现象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负债信息的地位得到提升,这样有利于企业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漏洞进行改进,采取措施确保企业财务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利于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其次,在新会计准则企业取消了过去的会计事务中的配比原则,促使企业会计工作理念由过去的利润目标导向转变为企业资产负债观念导向,促进企业收益信息表的信息完善,进一步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方面产生的影响

1.对存货利润产生影响

在过去的会计准则下,当存货价格处在上升时期企业将会用最高的价格对存货进行入账,使得当期成本的费用上升,减少当前存货的利润,而当存货价格处在下降期时用下降基准价格入账,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在新会计准则下,用当前的最低价格代替过去的最高价格,在存货期末计价上采用先进先出的方法,当存货的价格出现下降趋势的时候,运用后进先出的办法将相对较低的价格入账,尽量的减少当期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

2.对企业流动性资金变化方面的影响

首先,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流动性资金利用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流动资金的使用安排要按照企业管理和相关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是想过去那样凭借经验随意进行安排,增加了企业在资产控制方面的科学性。其次,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要根据企业的负债率、资金周转量以及企业收支情况等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状况要更加精确、更加具体。

3.对企业盈利表现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利表现的重点不再是利润率,而是通过企业潜在利益和企业损失两个主要对企业是否盈利进行考量,并且将基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潜在利益也计入到企业的总资产中,丰富了企业利润的内涵。这样不仅增加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而且能够拓宽了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

第7篇: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 合理; 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人们不仅关注建筑的优劣程度,还要对其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出要求。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在其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技术设计的深化阶段都始终贯穿着合理性这一理念。工业社会以来,建筑发展构成了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因。但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又使之成为当代能源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建筑发展的可持续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建筑设计合理性的原则

建筑设计合理性除了建筑空间组织、结构设置、能源与资源利用、技术组织跟建筑循环再利用外,还要改善建筑体形系数、降低层高、改进建筑材料保温性能和气密性等节能降耗措施等方面进行合理性的原则和方法。注重合理性的建筑设计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

1.1建筑设计师在建设实践中应注意立体地开发用地空间,发掘城市地上及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益;结合旧城改造,拆旧建新,提高城市容量;在建筑空间的构筑中,还应积极采用轻、薄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以少占建筑空间。建筑设计中还应注意结合废水净化、雨水收集,设置循环用水和分质用水系统,并积极采用各类节水设施、设备,有效地控制用水量。现在城市、建筑发展与土地资源总体供求矛盾已经是当今环境危机的突出问题之一。

1.2在建筑设计理念中建筑设计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经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当前多种技术体系并存的现实首先是与地域经济差异相对应的。另外技术设置要做到切实可行、经济有效,就必须从地域经济的客观条件出发,与人们的实际消费需求相适宜。如今,“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气候”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1.3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个方面。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使用。主要表现为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结构构件、照明设施、管道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从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将建筑的循环再利用与添建、新建相结合,形成建筑发展的动态循环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维护,对于提高建筑的合理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合理进行建筑结构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的合理性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均匀性,而高层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均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中央核心与周边结构的刚度协调均匀

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中央核心与周边结构的刚度协调均匀能保证主体结构的刚度协调均匀,保证主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以避免高层建筑在地震或风的扭矩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扭转变形,从而引起结构或非结构构件的破坏。

2.2沿竖向断面、构成变化均匀

主体结构的层剪切刚度不要突变,这种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以避免因薄弱层的破坏而引起的结构整体破坏,尤以强震区的高层建筑结构需特别注意。

2.3同一主轴方向各片抗侧力结构刚度均匀

保证同一主轴方向各片抗侧力结构刚度的均匀能有效避免在主体结构的布置中设置一、二片刚度特别大而延性较差的结构,如长窄的实体剪力墙。此时,即使结构仍满足对称性和刚度的要求,但由于这个别结构刚度巨大,地震发生时,将首先吸收极大的能量,应力特别集中,容易首先招致破坏,从而引起整体结构的破坏。同一主轴方向的各片抗侧力结构刚度均匀,水平荷载作用下应力分布将比较均匀,有利于结构抗震延性的实现。

2.4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变形特性比较相近

实际中,高层建筑结构都是三维的,实际的地震作用、风荷载具有任意的方向性,高层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比较均匀,就能具有比较良好的抗震、抗风性。

3.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因素

建筑设计合理性是在“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要求下,用较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或在相同劳动消耗下,获取最佳使用效果。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建筑设计达到适用性、经济型、艺术性的协调统一。自从人类开始进行建筑活动以来,经济条件就表现出强烈的制约作用,无论是任何一种建筑都离不开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而这两项资源又离不开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建筑也不得不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从建筑设计工作实践来看,影响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3.1设计思想陈旧设计中的错、漏、补,使工程造价出现“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这主要是由于有些建筑设计师知识更新慢,不了解飞速发展的建筑科技的最新趋势,设计理念落后,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更是缺乏认识。选用过时的材料和设备。有的则是设计中的错误在施工过程中才暴露出来,只能进行变更、修改、补充设计,有的甚至发生事故,造成返工或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3.2华而不实的建筑创作,忽视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现在某些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只是一味贪大求洋,片面追求新、奇、特与豪华高档,而不考虑建筑的适用与经济。一时间,模仿国外的“欧陆风情”等建筑以及“符号”、“架子”、“锐角”、“玻璃幕墙”等标志成为一种时尚。“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在崇洋的风气中已经被渐渐忽视了,甚至国内的设计师们已经不敢理直气壮地宣扬“适用、经济、美观”。

3.3工程技术与经济观念相分离 有些建筑设计师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并不差。但是他们缺乏经济观念,导致设计思想保守,认为降低投资成本是业主的事,是财务人员的职责,与己无关。有的不进行方案比较和优化.拿单一方案一画了事。有的虽作比较也只是注重立面造型而不注重经济方面的分析比较。这样以来。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就很难做到。

3.4闭门造车的设计过程 现在很多工程中,建筑设计师对工程前期的研究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建筑策划的概念,缺乏可行性研究,埋头专注于方案设计,使得设计中的一些问题直到施工阶段才暴露出来。

3.5相关政府部门对设计的审查、监督不到位 有关主管部门对设计图纸审查,大都注重技术性而忽视经济合理性,甚至个别地方领导不听取专家意见,仅凭一张效果图和个人的喜好就决定,造成好多工程建成后既不适用又不经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误导作用。

4.结束语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方案构思、还是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都贯穿着合理性的理念。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建立宏观的合理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总结各项合理性措施,在达到建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达到合理性与艺术性的统。

参考文献:

[1]吴珂:谈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合理性体现[J].现代商业,2008,(23):273

第8篇: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2.006

1引言

2016年11月3日,普华永道两年一度的全球家族企业调研报告,其中对家族企业经济影响的调研显示,85.4%的中国内地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所吸纳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65%,对中国的GDP贡献超过60%。同样,早在福布斯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民营上市家族企业共884家,占全部A股民营上市企业的49.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现存的家族企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盈余管理逐步走入绝大部分企业的视野之中,企业内部管理层出于自身或企业目的,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情况下,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借此使得企业管理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因此,本文结合家族企业以及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简单的探讨家族企业盈余管理的选择及其动机。

2文献回顾

盈余管理指企业管理层在不违背会计准则情况下,对企业会计政策进行自主选择以及对外财务报告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使得自身或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就盈余管理的主体以及动机而言,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高管的报酬形式有关Nagar(2003)。同样,Warfield(2005)则认为企业CEO、CFO往往会为了自身薪酬、前途或声望等切身利益进而对企业进行特定的盈余管理,并在企业所有者、债券人等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害其权益。马畅(2010)认为盈余管理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即契约动机、资本动机以及监管动机。就盈余管理的模式而言,Roychowdhury(2006)认为企业通常以两种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其一是通过会计应计项目,其二则是凭借真实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刘小丽(2011)同样认为企业盈余管理活动往往基于报表层次以及交易层次,即通过会计政策等的选择亦或真实存在的交易来进行。对于家族企业盈余管理而言,许静静(2011)认为家族企业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结合,往往由家族成员承担企业管理职能,所以家族企业会较少的由于薪酬等个人私利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同样,就算家族企业聘请外部人员担任企业高管,由于家族企业往往由企业建立之初便开始参与经营管理,因此相对而言可以较为有效的识别企业高管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操控了财务报告chen(2005)。不仅如此,盈余活动一旦被发现,不仅会使该企业的形象在市场一落千丈,并会在一定程度给家族其他产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家族企业有可能拒绝盈余管理(Federica等,2013)。相反,外国学者Prencipe(2008)认为现存的家族企业由于较大部分是家族成员控股,因此会与随后进入的小股东产生一定的冲突行为。由于中小股东的存在,家族企业为了维护确保自身利益,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王俊秋,2008)。对于家族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来看,Mizik(2010)提出交易层次盈余管理即通过安排真实的交易事项来改变企业利润以及现金流,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企业价值。林永坚(2013)同样认为交易层次盈余管理往往会由于企业当期报表的美化而损害企业未来的市场价值,一般企业高管可能由于私利或当期企业筹资等需要而选择该盈余管理模式,但是家族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使企业持续在市场上获利,因此可能较少的选择交易层次模式,而是偏向于报表层次的盈余管理。

3家族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一般而言,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源于契约动机、资本动机、迎合监管以及其他动机。其中,契约动机主要由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契约关系以及企业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债务关系所引发;资本动机则包括企业IPO目的以及配股目的;迎合监管主要包括避免停牌以及平滑利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其他动机则主要源于规避税务、降低企业各方面成本等。但就家族企业而言,所有权与经营权较为集中,管理结构模式的不同也会造成盈余管理动机和模式的不同。

3.1契约动机

一般而言,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制度,企业所有者会聘请专业人士来进行企业管理,与此同时,也会以企业经营业绩为指标来衡量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以及薪酬水平。因此,企业高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盈余管理来达到个人私利的目的;与此同时,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进行各类企业活动以支撑企业的发展,而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外部融资。作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营水平则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衡量还款能力以及是否续贷的标准,因此,企业也可能由于外部融资压力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更有学者研究表明,企业贷款比例以及还款压力与盈余管理意愿呈显著正相关。作为家族企业,两权分离水平较低,往往由家族成员(企业所有者)占据企业管理者的职位,因此其往往以家族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盈余管理。所以,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家族企业通过各种手段粉饰财报进行盈余管理往往是源于以获得外部资金为目的的债务契约动机而非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契约动机。

3.2资本动机

当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发展遭遇瓶颈时,上市往往是最好的选择,企业上市往往能迅速吸收社会资本,扩大企业规模及市场影响力。但是,IPO条件的苛刻以及上市后的信息披露往往对企业而言较为不利,就我国目前而言,除了严苛的流程审核以外,企业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满足三年持续盈利且净利润及现金净流量达到一定数额等条件方能获准上市,因此对企业而言,适当的盈余管理调增利润则成为顺利获取募股资格的有效手段。对于家族企业而言,虽然上市可能作为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但是一旦上市又会失去对于企业的部分控制权,市场上其他股东的进入往往也会对家族成员的权力进行稀释与分解,因此,上市之后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角力也成了其盈余管理的有效动机。不仅如此,当企业上市之后,家族成员出于家族整体利益考虑,一般不会出售自己的所持股份,因而无法因为股价上涨而获取利润。因此,适度调整企业对外财报,获取较大部分的现金分红也逐步发展成了部分家族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3.3迎合监管

对于已上市的家族企业而言,据目前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证交所会对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进行特殊处理。一般而言,企业如若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其股票交易将会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等特殊处理,其证券简称前会被冠以ST字样,导致市场投资者对其失去正常预期,造成公司股价下跌。不仅如此,倘若下一年度其财务状况并未好转且连续亏损,证交所则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并向证监会提出停止其股票上市的建议,借此来进一步保护市场投资者。因此,上市公司可能会在经营状况较差的年度借助盈余管理等手段来维持公司的股票交易,使企业对外财报符合监管要求。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核心,理所当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监管,特别是对于在某些年度有明显的巨额盈利或亏损的上市公司而言,从市场上的社会公众到政府监管部门,都会对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调查,从而使得企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所以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在某一年度高额获利时,适当的进行盈余管理来平滑利润不仅没有降低真实收益,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税款以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或监管。

3.4其他动机

除了契约动机、资本动机以及迎合监管外,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还有规避税务、减少政治成本、获取优惠政策等其他动机。对于我国目前税法而言,由于考虑到不同企业的不同现实情况,因而给予了企业相应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部分自主选择变更权,加上各种税率优惠政策的实施,而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有机会利用税法体系现存的漏洞,通过对于企业盈余的调整来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使得企业对外公布的利润总额处于税率临界点以内,以此来规避企业税务。尤其对于非上市家族企业而言,由于监管等方面并不严苛,所以更有可能其利用盈余管理来规避税务,降低企业成本。除此之外,一般而言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于某些行业或企业所给予的相应优惠政策有着明确的实体规模亦或财务规模上的限制,企业如果超过既定范围,可能就会失去一定政策所给予的优惠甚至可能会面临相应的制约,进而会对企业下阶段的生产经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企业也有动机通过一定程度上的盈余管理,使得对外公布的财报信息处于对企业有利的临界点,既减少了相应的政治成本,又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相应的政策优惠。

4家族企业盈余管理模式选择分析

一般而言,盈余管理分为报表层次盈余管理以及交易层次盈余管理,前者是通过对会计应计项目以及对会计政策等的改变来进行盈余调节,后者则是通过安排真实的交易来进行盈余调节。

对于报表层次而言,企业会利用提前或递延确认收入、提前或递延确认费用等会计政策的变更,以及调整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等会计估计变更等方式来对本期利润进行操纵。企业通过对收入确定时点以及费用确认时点的调整,将以后期间的收入人为提前到本期确认,将本期所发生的费用在下一会计年度进行确认;同时,对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率或折旧年限以及残值进行调整,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减值损失,坏账准备的计提与转回,都是在报表层次来调节企业盈余的常见模式。而对于交易层次而言,企业则会通过操控生产和销售、通过关联方的转让收购以及租赁等方式操控盈余来误导企业股东或其他报表使用者。就操控生产销售而言,企业不仅通过加大生产量,降低产品的固定成本,使得分摊在每一单位商品上的固定成本降低,以此欺诈性的提高企业毛利率,美化财务报表,也会在期末等时间段放松其销售政策,信用政策,以此在短期内大量提升企业销售收入,通过牺牲以后年度收益来美化本年利润;就关联方交易而言,双方通过协商拟定相应的交易价格,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存货等进行明显偏离市价的转让,以此来调节企业的营业收入。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报表层次盈余管理并不影响其现金流量,但正因为如此,也会使得企业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成本利润存在大量不对等,进而会导致上市的家族企业财报容易被社会公众以及有关部门发现,进而影响企业整体在资本市场的信誉以及影响

力,所以一般而言上市的家族企业会较少使用报表层

次盈余管理而更多的通过安排真实的交易来操控盈余。就交易层次的盈余管理而言,虽然该模式相对而言更有隐蔽性,家族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关联交易等真实的交易活动进行盈余调节而不易被外部察觉,但是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交易模式以及交易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如通过安排加大生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虽然报表上会使得企业毛利率有所提高,但从长远来看,则会使得企业存货大量积压,各种因存货增多而产生的管理费仓储费逐步偏高,同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量时可能会产生比往年更高的减值准备。因此,对于非上市家族企业而言,考虑到企业未来长远的持续健康发展,且其会计信息也无需对外公布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报表层次的盈余管理模式。总体而言,盈余管理或多或少会多企业价值产生一定的损害,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家族企业更会在权衡利弊得失的情况下对于盈余管理的模式进行一定的选择。

第9篇:应急管理细则范文

【摘要】

目的: 研究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阻塞介入治疗不孕症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方法: 女性不孕症患者290例,年龄23~38岁,确诊为两侧或单侧输卵管的狭窄、粘连或闭塞,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利用微导丝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疏通和治疗输卵管的狭窄、阻塞或粘连病变. 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 结果: 插管成功率为92%,再通成功率为89.6%,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1 a随访怀孕138例(47.5%). 结论: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一种微创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再通术;不育,女(雌)性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selective salpingography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obstruction of fallopian tube in infertilitas feminis and discuss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290 patients with fallopian tube obstruction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ir ages ranged from 23 to 38 years old. Selective salpingography were performed using catheter combined with antiinflammation agents. After ope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periodical fallopian tube affusion. RESULTS: The rate of properly performed catheter and recanalization was 92% and 89.6% respectively. During one year of the followup, 138 cases (138/290, 47.5%) were pregnant. CONCLUSION: Selective salpingography and fallopian tube recan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to treat tubal infertility.

【Keywords】 fallopian tube, obstruction; recanalization; infertility female

0引言

女性不孕的原因很多,有生殖器官先天性发育异常,排卵障碍,免疫和输卵管因素等. 在诸多因素中,输卵管阻塞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输卵管因素所致的不孕已上升为女性不孕的首位,在美国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1]. 输卵管阻塞占所有病因的25%[2],而且由于多种因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是不孕症常见的诊治难题. 由于输卵管痉挛、粘液栓阻塞等原因,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有高达30%~40%的假阳性. 虽然腹腔镜、剖腹探查术有助于确定输卵管是否真正阻塞,但其技术复杂,创伤大,不宜广泛应用. 我们采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的介入方法诊治输卵管性不孕,为临床更好的开展微创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婚后1~7 a不孕患者290例,其中原发性不孕120例,继发性不孕170例,年龄23~38(平均30)岁,不孕年限2~7(平均4) a. 采用意大利MECALL公司生产的SUPERIX 164型65 KW数字胃肠机,再通器具由同轴导管及导丝组成. 选用8F,5F,3F同轴导管及0.018“J”形导丝,顶端柔软,不会对输卵管内膜造成损伤. 术前准备: 施术病例需月经干净后3~7 d, 白带化验正常者,会备皮, 碘过敏试验,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 生理盐水等. 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术中尽量避免患者过于紧张,以消除输卵管痉挛.

1.2方法造影及治疗可一次进行. 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手术区并铺无菌巾. 扩阴器显示宫颈后以20 mL/L碘酒,750 mL/L乙醇消毒,钳夹宫颈下唇或上唇,牵拉固定. 探测子宫腔深度及子宫方位,然后将中心操作杆,用8F,5F和3F导管同轴配套插入宫颈口,透视下将5F导管置于宫腔内,由5F导管向宫腔内灌注10 g/L利多卡因10 mL,并施加一定压力维持2 min;随之行常规造影检查,根据患者碘过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造影剂,缓慢推注造影剂,显示子宫角的位置、形态,输卵管阻塞的部位及程度. 发现输卵管有梗阻,即将5F导管头插至子宫角输卵管开口处,注入造影剂3 mL行输卵管造影检查. 如造影剂能顺利从伞端弥散至盆腔内,则说明该侧输卵管已疏通,不必再行再通术. 为了保障通畅,先向该输卵管内加压注入生理盐水10 mL,然后再灌注治疗药液(含庆大霉素12万u,糜蛋白酶4000~8000 u,地塞米松5 mg)10 mL. 如行输卵管造影检查后见造影剂滞留在输卵管内,且患者感到同侧下腹痛,说明该侧输卵管梗阻较重,须行再通术治疗. 先将3F导管及0.018“J”形导丝插入峡部近端,在阻塞部位将导丝轻柔缓慢地推进,通过阻塞部位时常有轻微突破感,如遇阻力很大时则不必强行再通,以免引起输卵管穿孔,退出导丝,向3F导管内注入20 g/L利多卡因2 mL并维持2 min,待患者腹痛减轻后,再次行输卵管造影检查. 如造影剂能弥散至盆腔内说明疏通成功,即按以上治疗程序进行. 如第二次输卵管造影检查后造影剂仍不能顺利进入盆腔内,则将0.018“J”形导丝缓慢捻转插向输卵管远端,微导丝沿输卵管缓慢推送、抽拉导丝几次, 直至导丝头受阻不能前进为止. 退出导丝,注入造影剂3 mL,行输卵管造影,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 对远端输卵管阻塞,先在局部注入20 g/L利多卡因2 mL,然后加压注入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使输卵管通畅. 术后抗感染治疗2 wk,再通术后,每侧输卵管用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 mg溶于等渗盐水40 mL进行维持通液. 通液治疗持续3 mo经周期,2次/mo.

2结果

290例患者中,双侧输卵管阻塞260例(89.6%),其中180例伴伞端积水;单侧输卵管阻塞21例(0.7%),其中14例伞端扩张积水,输卵管通而不畅9例. 对290例共559条输卵管进行插管,534条插管成功(92%). 插管失败的原因多是因为子宫腔有严重粘连或宫腔变形所致(图1). 有5条输卵管原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阻塞,但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通畅,对539条间质部及峡部阻塞的输卵管进行再通术,483条再通成功(89.6%). 290例559条输卵管均使用导丝和加大液压后使499条输卵管通畅成功,特别是输卵管伞端轻度积水者可加大液压使输卵管盲端破裂而使之通畅,术后随访未发现阴道大量出血,但阴道少量出血8例、轻度盆腔炎2例,术后有腹痛、恶心或呕吐15例,经休息后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 13例术后隔日再来作输卵管再通术,畅通良好. 术后1 a通过电话、信函随访,统计妊娠者及未妊娠者290例中,宫内受孕138例(47.5%),宫外孕5例(1.7%);再通成功的499条输卵管中有9条再次阻塞,另有3条原近端阻塞,复查显示伞端积水(图2). 对于未妊娠者一般1 a后复查输卵管造影,并与术前结果比较,了解管腔再阻塞的情况.

3讨论

3.1诊断效果首先,应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即将导管经宫颈直接插入输卵管开口处注入造影剂,可有效地克服肌肉痉挛的阻力,消除了普通子宫输卵管造影出现的高达30%~40%的假阳性率. 其次,选择性输卵管造影能使造影剂充分均匀地充盈输卵管管腔,清晰准确显示阻塞细节,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

3.2治疗效果输卵管梗阻的病变包括输卵管腔纤维性闭塞,输卵管慢性炎性改变、结节性输卵管峡炎、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还有一部分输卵管内粘液性栓等.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由于造影剂对管腔的冲洗,使粘液崩解、膜状粘连分开. 此外,注射的再通液对输卵管起治疗作用. 如上述措施不能再通,说明粘连较重,可用导丝或气囊分解粘连,使输卵管恢复通畅. 结果显示成功率为85%~92%,术后6~12 mo妊娠率为47.5%.

3.3影响因素提高输卵管再通率、纠正输卵管功能障碍、恢复管腔完全通畅是提高疗效和妊娠率的关键. 由于输卵管各段结构及粗细差异很大,间质部及峡部近端短而直,肌壁较厚. 因此,梗阻位于近侧端,导丝路径短易于操作,成功率高. 而位于峡部远端的输卵管迂曲、柔软、动度大,导丝不易通过,加之该处肌层薄弱,操作不当易造成穿孔,成功率随之降低.

3.4并发症疼痛性并发症:由手法操作引起,采用不同类型的导管所引起疼痛感不同. 轻度盆腔疼痛与宫颈操作和注射造影剂后的子宫与输卵管扩张有关. 炎症性并发症: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时炎症并发症较少见,本组病例中2例有盆区隐痛. Thurmond[3]报道在366例中仅出现1例(0.3%),表现为盆区疼痛和发热,感染的发生是原有病变的再活动,近端阻塞输卵管的再通,可能会使一个有潜在感染的输卵管段得到开放. 因此,做介入治疗前应常规检查并治疗盆腔感染. 输卵管妊娠:再通术后的发生率约为1.7%. 有研究再通术后宫外孕,发现输卵管妊娠均在壶腹部,远离再通部位,提示除输卵管近端梗阻外其远端也有病变,从而导致了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再次梗阻:妊娠多发生于术后6~12 mo,若12 mo后仍未怀孕,应考虑再次梗阻.

输卵管阻塞介入治疗的再通率随着设备与插管技术的改进而逐步提高, Thurmond[3]报道的200例患者术后观察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再通率为76%~95%,术后1 a宫内妊娠率超过50%;448例患者术后再通率为91.07%,术后半年时间以上妊娠率为30.69%,均为正常宫内妊娠[4]. 本组宫内受孕47.5%(138/290),与文献报道30.69%~50%相符. 有统计结果显示,输卵管阻塞显微外科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性变化很大,波动在3%~20%[3]. Pinto等 [5]报道再通成功后的31次妊娠中,5次为异位妊娠,均位于输卵管壶腹部,远离插管的部位,系因输卵管远端病变,而不是近端插管部位损伤的结果. 而输卵管显微外科手术重建或子宫输卵管再植入术后患者的妊娠率为35.9%~50.6%[6]. 由此可见,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与显微外科术后的妊娠率相仿. Capitanio等[7]认为对于大多数患者,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不亚于甚至优于腹腔镜及显微外科. 介入治疗时选择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药物配伍经导管灌注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疗效有所提高. 本组病例未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原发不孕、再阻塞、以及有除输卵管阻塞以外的不孕症原因. 经阴道宫颈插管治疗输卵管阻塞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最先进方法[6],认为透视导向下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技术比腹腔镜、输卵管显微外科术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花费少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3].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再通率高,患者易接受治疗,一般医院可以开展,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介入治疗技术. 如将此技术用于非手术性节育方面,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赖尽忠,李荣秀,陈路宁,等. 改制同轴法微导管选择性输卵管再通术[J]. 四川医学, 2006,27(9):960-961. [2] 李红,李志英. 输卵管再通术联合腹腔手术治疗中远端输卵管阻塞[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39(1):48-49.

[3] Thurmond AS. Selective salpingography and fallopian tube recanalization[J]. AJR, 1991,156(1):33.

[4] Thurmond AS, Rosch J. Nonsurgical fallopian tube recanalization for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J]. Radiology, 1990,174(2):371.

[5] Pinto AB, Hovsepian DM, wattanakamtorukuls, et al. Pregnanag outcomes after fallopian tabe recunalization: oilbased versus watersoluble contrast agents[J]. Vasc Interv Radiol, 2003, 14(1):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