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商务培养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多维实践教育体系; 电子商务; 创新能力;
一、引言
随着网络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开展电子商务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手段之一,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经营模式、世界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逐渐成为21世纪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之一。然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也凸显出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根据上海市劳动就业保障部门的统计,上海市“十一五”期间有20万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导致该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滞后,因此,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电子商务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正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指出:为了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等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学习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高等教育也应遵循这个规律,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才能吸收、巩固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被真正理解、掌握,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才得以养成。
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教条化
目前高校的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多是对理论的知识验证和重复,学生缺乏对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独立从事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验研究能力。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高校实验室的软、硬件投入相对滞后,学生的实验环境与实际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的实习环节流于走马观花的参观,学生前往实习的目的性并不明确,因此很难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及工作实践有深入的了解。有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设计与学生实际技术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积极性不强;设计与实际应用脱节,过于教条刻板,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积木式的技术拼凑和模仿,鲜有创新。
2.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基地项目涉及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
目前高校大部分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项目的参与者多局限于高校教师,极少有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的机会,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少参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不能以感性认识来接触与电子商务实际相关的问题,对专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上的锻炼有所欠缺。
3.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及产学研的研发中心,各自发展,互不协作
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及产学研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实践过程,然而在高校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四者之间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有时候授课教师也缺乏这方面的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三、国内外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国外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起步较早,也非常注重评估实践教学的效果。例如在专业设置和师资组成方面,美国高校大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下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侧重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授课教师专业特色浓厚,对某些课程的研究非常深入。同时,美国高校经常聘请一些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学校以兼职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这些商务人士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他们对学生在实践上的引导是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之上的,更具有说服力。美国的许多大学里,学生需要参加具体的项目进行实践学习,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合作公司的特定情况中去。如:范德尔比特大学的学生需要为商界领导提供咨询服务;MIT提倡学生通过电子商务研讨会来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并设立麻省理工斯隆电子商务奖进行奖励。
在实验室建设与实践课程方面,美国高校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许多高校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很先进,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优越的实验条件。另外,美国高校尤其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自建或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建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电子商务的实际活动,甚至是参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基地中具体的项目进行实践学习,体会电子商务的运营情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子商务公司的实际中解决相关的问题。美国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如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价策略、法律问题、在线消费行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美国高校坚持以市场为主,以基于Internet的技术、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战略制定为基础,通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结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制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竞争方式与企业战略的能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区别:
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理论教学,在国内大部分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中,理论课占据了相对较多的学分和学时比重。其次,我国开设电子商务的院校通常会结合自身的师资结构和学校背景优势来确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如理工科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文科或者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又侧重于商务管理能力的培养,与电子商务实际应用中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多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另外,许多高校也十分注重与企业界的密切合作,如美国在200多所大学中建有1000多个各种类型的大学与工业界的合作研究中心,研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和工业界,这些研究中心为大学与工业界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合作研究与创新的舞台。
四、电子商务专业多维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1.电子商务专业多维实践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明确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现状,其次要明确实践教学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更要明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实验室的模拟教学,更主要的是对真实的互联网世界的感性认知,高校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相关的各种模式及网上的各种相关资源;同时,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在教学环节上和课程设置上也要充分考虑到电子商务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了解到目前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并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引起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从实践中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此外,由国外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可以看到校企合作、教研相长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2.多维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要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一个合理、完善、高效的多维实践教育体系,该体系通过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专业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专业实践平台。通过该多维实践教育体系,可以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鼓励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拓宽就业途径。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多维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1)通过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的调研,确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改进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在创新创业思路开拓和能力培养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
①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
②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创新创业思路和实施进行拓展和引导。
(2)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有层次地设立一系列实践能力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①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思想素质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五方面内容。
第一,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包括学生申请科研课题、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技术发明、创新型实验、开放实验等活动。
第二,创业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组织参加学科类竞赛、银校杯、挑战杯竞赛、三创赛等比赛。
第四,人文素质提高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与电子商务行业相关的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如电子商务员、电子商务师等行业证书。
②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必修学分。
(3)通过校级课程内实验(实训)课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校内实践效果。
①校级课程内实验(实训)课程有实验大纲,实验课程有实验计划、实验步骤,通过教学团队对实验课程的建设,针对知识点和实践能力合理将实验分为操作型、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创新型等四类,并有配套的实验指导手册和参考实验教材。
②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是对电子商务理论的再现与应用,是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方便的体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流程和实现机制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进行商务运作的能力。
目前学校电子商务系实验室包括主干课程类实验室、技术支持类实验室和专业特色类实验室。2012年完成了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硬件设备的更新、新增软件产品的购入,为学生实验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主干课程类实验室:配有博星电子商务教学实验平台、博星电子商务开发平台,功能模拟网络财务、B2C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C2C电子商务、EDI实务,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平台应用等。此外,还有物流实验室,是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先进的物流技术为实现手段而组成的物流实验教学平台。
技术支持类实验室:包括网络实验室,主要进行局域网组网,路由技术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多媒体实验室,主要进行网页制作、3D模拟与动画设计、多媒体创作、数字图片处理等。
专业特色类实验室:模拟银行实验室,通过搭建一个仿真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操作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商业银行的汇款、信用证、托收、资金等业务流程。2011年,财政部现代金融项目“电子支付与信息安全”实验软件部署完毕,并投入使用,实验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环境实践、网络营销实践、电子支付实践、电子商务安全实践、电子商务物流实践、电子商务创业实践等。
(4)通过校外实践(专业实习)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企业真实实践活动的了解和实践能力培养。
校外实践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它是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电子商务系部针对校外实践制定了严格的校外实践教学大纲,对专业实践的性质和目的、专业实践要求、专业实践内容及形式、专业实践检查和考核、专业实践报告格式和内容都有具体的执行标准。
同时,通过与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共建,确立“Co-op”人才培养模式,即校方与实习基地共同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方法。具体实施在学生进入第三学年时,暑期启动带薪实习培养计划,根据企业提供的业务模块,实习期可以贯穿整个第三、第四学年,实习基地在与校方共同明确“Co-op”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提供电子商务专业相关岗位,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后,上岗实习,并由企业根据具体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以确保企业实践的有效性。实习结束以后,考核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在毕业以后与实习基地签约。
(5)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通过教师深入电子商务企业挂职锻炼、企业践习和教师科研项目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教师承担社会实务工作、掌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主持或参与应用研究、产品研发等,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可以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实验实训课程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能力。
五、结束语
本课题通过对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需求现状的实证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用性研究,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来系统构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多维实践教育体系,系统地将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有机整合,通过具体、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手段去完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让科学的多维实践教育体系更好地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成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年第12期
[2]罗建宏.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科教文汇.2011年第11期
[3]陈德人.创新创业型交叉学科专业的知识化探索与社会化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期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美中比较
一、前言
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突破5.5亿,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据有关统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000亿,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25000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900万人。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
中国目前有超过300所本科高校和超过700 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前景形成反差的是, 这些电子商务毕业生普遍无法直接上岗, 对口就业率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与此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熟,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层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五个方面对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试图从中得到借鉴,为我国今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简介
1. 美国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较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由工业管理研究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了电子商务学院,1999年宣布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主任Michael Shamos教授说:“如果要经营网上商务,就需要了解许多商务知识;同时还需要懂得许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否则,你可能需要雇用太多的技术人员,你自己则无法制定明智的采购计划,对建立网络一无所知,为别人所左右。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应比哈佛的MBA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匮乏”。
目前典型的提供深入电子商务教育的学校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西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等。但美国大学一般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多是作为独立的课程,或者选择在有关课程中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内容以达到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比如,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大学都设有独立的电子商务主修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是将电子商务的内容整合到其他课程中。
2. 中国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也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在尝试期,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伴随着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学者的不断研究,通过在各校以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以至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方向)等。在规范期,为适应市场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化、规模化,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13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发展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2年开始又批准了第三批、第四批等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327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其中一些高校开设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三、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 培养层次的比较
根据Harlan等人(2001)对AACSB附属的77个商学院的调查分析,美国大学提供4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课程安排,分别是理学硕士、理学学士、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从其搜集的教学计划样本来看,MBA阶段的样本数量占到了40%,其次是理学硕士阶段,两者的数量占到了总体样本的70%;在课程设置上,非技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大概为2:1。
由此可见,在教学层次上,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以MBA教育为重点。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因为国内教育界普遍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宽口径特点必须要建设在宽泛和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选择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本科4年,有助于学生搭建扎实的理论知识框架。
2. 专业设置的比较
电子商务是由多门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在专业设置方向上,国内外高校一般都有着不同的侧重。
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查到的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情况看:美国的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普遍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另外,有很多小专业一般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比如说市场营销类、信息管理类等。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是依托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学资源而开设的,其培养方向和院系的专业特点有明显的关联性。比如有计算机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则含有大量的计算机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规划、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授予的是工学学位;有经管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含有大量的经管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或管理学学位,由此形成了电子商务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偏技术和偏经管。
从科类结构看,两个国家对电子商务所属的科类基本认同,都是在经济类、管理类和计算机技术类院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课程。
3. 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各大高校各具特点。例如: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对经济管理和技术课程采取并重的态度,力图使毕业生能成为未来企业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合格的经理人、规划人、分析家和编程人员。其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商务模式,具体涉及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撮合、电子商务安全支付、分布式交易处理、定单执行、客户满意度、数据挖掘与分析。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涉及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另一方面成功地引入电子商务不仅需要了解其成本和效益,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重组、适应管理(集成传统系统与Internet前端)、供应链结构、电子化商业中的会计与审计、仲裁职能、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快速商业反应、电子商务法律、政策及规则。
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是“开发、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Intemet上从事商业活动。”课程设置中技术类核心课程包括:网络商务编程、数据库管理、通信、电子商务概论;商务类核心课程包括: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传统与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网络法律。专业选修课(任选两门):网络营销、网络伦理、电子商务中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的企业家精神、国际电子商务、数字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不断出现的技术、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整个课程设置以商务为主,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商务中的作用与地位;课程设置中的专业选修课则充分体现了商务与技术的融合,表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中与人有关的课程至少有两门:消费者行为、沟通研究或人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了解客户。
我国学者马刚等的调查发现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形成了经济、技术、管理三种取向,开设的核心理论课程分别如下:
经济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法。
技术取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引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建设、网络营销、中间件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支付与结算、多媒体技术、运筹学引论、电子商务法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
管理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网络经济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
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课程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及法学等学科。但是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层次、作用、地位缺乏内在逻辑性。许多院校仅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的有机融合。另外,课程设置中关于能够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反映出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侧重不够。
纵观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可看出其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并不能清晰地确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目标。显然,培养适合各个行业的通才,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和实用需求。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多增设一些与特定行业相关密切的课程。当然,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置多个就业方向,这些就业方向最好能够与已经确定的取向吻合,这样有利于课程的设置。
三种取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多局限于针对特定课程的验证型和认知型实验,设置了很少针对跨专业乃至跨学科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实验。
4. 师资力量
美国高校大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下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侧重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专业特色浓厚,对某些课程的研究非常深入。比如,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网络营销等课程。另外,美国高校经常聘请一些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
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在申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足够数量的、达到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计算机、通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转而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根本无法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因教师缺乏,只能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内容不合理。
5. 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学形式多样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麻省理工开设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项目研究、带薪实习、课余实践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因特网服务或产品;哈佛大学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同时美国的高校一般都设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价策略、法律问题、在线消费行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则被要求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美国高校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战略制定为基础,通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结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制定新的竞争方式与企业战略的能力。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实习的学分一般只占总体学分的12%左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内电子商务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在制定电子商务培养方案时仍然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渠道不畅通,导致输出的电子商务人才较难适应社会需求。
四、总结和建议
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在培养层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美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有如下建议:
1. 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五种机构、三种类型:五种机构分别是专业电子商务公司、IT网络公司、企业的信息服务部门、咨询服务公司和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公司;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
此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地域存在关联,随信息化的进程发展而动态变化。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特别要掌握就业所辐射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情况,针对该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侧重某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更具竞争优势。
2. 定位要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的多面手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宽口径特点,很容易造成院校在培养该类学生的过程中只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一种表面堆砌,无法深入对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展开研究,技术与能力的培养没有层次性和方向性。因此,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美国相比,中国总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从本科阶段的三种教育层次来看:研究型院校侧重科研人才的培养,教学型与研究型院校侧重高级应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型院校侧重应用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这三种层次的人才互相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他们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合理梯队和人才的多样化。因此,高校应该在对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的层次问题。另外,从电子商务的培养方向来看,可以分为经管类和技术类,或细分为经济类(网络贸易与营销)、管理类(ERP、SCM、CRM)和技术类(商务网站的规划、开发与维护)。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统一的共性课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养层次、方向的特色课程,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具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3. 加强师资培训
针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各高校应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理论动态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界的电子商务专家兼任该学科某门课程的教师,这些处在电子商务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商务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掌握着电子商务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既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落后于时展,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后不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4. 改进教学模式
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教学。因此,不论哪种层次的培养都应该打破封闭式教学,实行开放式的校企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电子商务的探索期和尝试期,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都不够成熟,急需专业方面的相关指导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机会,联合企业,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挖掘研究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使知识转化成产能;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上级部门也应该为高校和企业的联姻牵线搭桥,疏通渠道,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资源有效共享的良好局面。
5. 纳入非学历认证教育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提升从业能力。与高校教育相比,非学历认证教育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企业在择人的时候也比较重视这些证书。典型的认证考试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推行的“电子商务师”系列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下设的电子商务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推出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系列认证、IBM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师认证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层次和方向,选择性地将这些认证考试纳入培养计划,采取选修的形式或者1+x(学历证+职业资格认证)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培训或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培训,进行职业定向,提高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Harlan L,Kathy H.E-Business Education at AACSB-Affiliated business Schools:a Survey of Programs and Curricula[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l(7):328-331.
[2] Subhash Durlabhji,Marcelline R Fusilier.Ferm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E-Commerce Master’s Program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2(3):169-176.
[3] 毕凌燕,牟小勇.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243-244.
[4] 李枫林,刘滔,徐静.中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8):73-75.
[5] 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29(1):189-191.
[7] 马刚,苗慧勇,张英英.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A].李洪心、李琪主编.电子商务教育、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七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C].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76-284.
[8] 王学东、李丛伟、.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6(10):59-62.
关键词:中职生;电子商务;实践
1、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根据估计,在未来10年,我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达200万人,要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社会需求。近几年来,很多中职学校均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就业脱节,学生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力较差。本文即通过分析目前中职生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中职生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以提高中职生的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2、当前中职生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电子商务专业与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如果不重视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就很难培养出既懂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又具有电子商务活动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2.2电子商务实验流于形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让学生自己到企业尤其是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参观或者学习,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很难控制实验效果。另一种是由于电子商务教师不懂如何操作实验软件,在电子商务实验课上任由学生自己试验,缺乏对实验过程的有效指导和监督。这两种实验方式都难以保证实验效果,电子商务实验流于形式。
2.3电子商务实验变成编程序或者建网站。部分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实验课就是让学生编写程序,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建商务网站。尽管这样能锻炼和培养学生构建网站的能力,但这并不是电子商务实验课的全部,毕竟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而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2.4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境滞后。作为一门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环境从硬件上来说,应当有实战训练场所、实验条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相应的硬件系统;从软件角度来说,电子商务实验室必须有严格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规范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氛围。
2.5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师资缺乏。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缺乏,很多教师过去都是计算机或者商务教师,很少有科班出身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他们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体系设置以及实践教学都是处于探索之中,由此也给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带来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2.6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和配置教学资源,建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的教学内容体系。目前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有一定的欠缺,从而影响了学生电子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
3、如何提高中职生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3.1探索建立新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方向,调整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计划,探索新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
(1) 模拟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个虚拟的电子商务模拟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全过程的系统知识。由于系统模拟的是电子商务公司真实的业务处理流程,因此,在系统中实习,就如同进入了真实的互联网环境,学生可以分别以供应商、采购商、中介、第三方认证、银行、库管员、财务人员、系统管理员、网站设计者、数据库编程员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去进行实战性的演练。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明确其未来工作的任务和方向,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2)开发实验教学。开发实验教学就是利用开发工具,针对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或者某些有意义的商业计划将其实施的过程。教学方式可以采取虚拟案例教学方式或者实际项目开发教学方式。开发实验能够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境,剖析电子商务的各个流程,创造性的构建电子商务系统平台,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开发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电子商务整体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实施、组织运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和制定可行性对策的能力,实现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目标。
(3)创业实验教学。创业实验教学是指在内部管理环境和外部商业环境中的商业项目实施教学、在这个层次的教学中,不仅要求设定电子商务项目的业务模式、经营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技术模式、资本模式等各项方案,而且还要将其实施和运营。
3.2建立校外实习训练基地。和企业合作办学,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这是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实行的办学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另一方面,实习单位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是否将来留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3.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决定了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质量。加强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使他们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具有相应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能力,反过来也能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春慧,王树进,浅析实践性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228-229。
[关键词] 高职 电子商务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实践教学模式
电子商务将主导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主导地位促使了电子商务得到了高速发展,随之带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有关专家初步估计,未来中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社会的需求量。高职院校是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摇篮。但面对电子商务这样一个新型交叉学科,理论体系尚不完整、实际运作还在不断的摸索与发展,实践教育则变得尤为重要。怎样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接触实践,培养出企业欢迎、行业适用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当前摆在电子商务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普通校内实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专业需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很好解决了该问题。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较难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因
1.专业就业特点。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平衡性,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及进展程度的不同,企业对电子商务岗位设置的不明确性致使企业对招聘到的电子商务人才不知如何设置,同时高职电子商务所培养的人才定位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一线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首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时比较分散。每个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这种现象就使得该专业在寻求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较难;其次,在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的一些内部资料、信息,同时学生又很难尽快的进入角色,适应企业的各种制度,这就使得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教学体制。教学体制的死板也使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很难进展。我们所制定得教学计划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制定,这样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立即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当学校每一届学生的教学计划制定好了之后,很难再进行调整,更不用说修改,整个教学计划跟不上企业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变化,这样使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很难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更难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3.企业利益。由于高职培养的人才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一线岗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人才量较少,因此他们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跟学校进行合作,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精力和财力到社会上进行招聘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一般不愿意跟学校进行合作。
4.学校与企业的沟通纽带。目前学校如何跟企业合作?如何将企业引入学院?企业又如何跟学院合作?如何进行高职人才的培养?如何为本企业培养出自己需要的、满足自己要求的人才,两者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合作的对象?中间缺乏一个沟通纽带、交流平台。这也是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较难进展的原因之一。
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1.建立相对灵活的教学体制。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重视。高职院校的领导尽可能的多去企业参观,调研,多与企业进行交流,随时的掌握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以及企业本身的需求,以便为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其次,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套灵活的教学体制。高职院校的学生从一进入校门就必须与企业合作,让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预定员工,同时在制定每一届学生的教学计划时,与企业共同制定;将企业的一些课程,一些方案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教学计划在进展的过程中是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制定;将以传统学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实践内容,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实训,同时在进行过程中也可以随时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调整,真正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行业需求变化而变化,最终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的符合企业的需求。最后,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政策体制。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些鼓励政策,鼓励、调动高职院校所有的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同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2.制定相对明确的责任与义务。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套明确的制度,在此制度中必须明确规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方的责任与义务,这样使我们在开展过程中三方都能够按照规定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真正的调动三方的积极性。
三、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注意的事项
1.如何选择企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面向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一线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得高职院校在寻找合作企业得过程中必须选择电子商务服务商或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等这样一些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如阿里巴巴,慧聪网,淘宝等这样的一些电子商务服务或平台提供商。依据我们目前的调研结果分析,目前我们国家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还主要是借助于这些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电子商务业务的,而且这些中小企业在开展的过程中又缺乏专业的人才,同时这些电子商务服务或平台提供商又为了留住客户,他们会为帮助会员企业提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使他们的会员企业能够顺利的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2.如何进行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质上就是使双方能够达到“双赢”,所谓的“双赢”即高职院校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能够为本身及会员企业找到适合于企业的员工。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达到“双赢”,首先,学校必须给予灵活的政策体制,使企业能够参与学院教学体制的改革;其次,企业必须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确定员工的岗位及能力要求,进而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及相应的培养方案;最后,学校与企业的方案进行整合,使我们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都有企业参与,并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成为企业的员工或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如新生一进校,就由企业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进而使学生成为企业的预定员工,在将企业的课程与学校的课程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可以让企业的员工进入学校授课或让企业的人员参与到整个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在实训教学中将企业的项目拿到实训中或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实习,使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气氛,最后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企业评价验收是否成为企业正式员工的依据。
四、结束语
尽管我国电子商务应用近年来初见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起步阶段。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需进一步完善,解决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尤其需要重视起来。截至2005年4月,已有275所普通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学生达数十万人,其中,每年有十万学生毕业,如何将这数十万学生变成企业所需的人才,是电子商务急需研究的课题。很多教育专家提出要让企业人才走进高校,要大力推进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但效果不是很明显。面对这样的困境,从事电子商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坐以待毙,应该开动脑筋,拓展思路,尽己所能,对现在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俞林: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
[3]吴波郝春梅李俭: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 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3)
[4]李卓群:电子商务模拟实践教学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05S)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实践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在经济与商务活动中得到了迅猛的推广,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和无限的商业机遇,孕含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商业利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为了应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高校普遍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或课程。然而,电子商务具有深刻内涵、具有系统性、社会性和发展性,是不断发展演进的新事物和新系统,对高校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社会需要各个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因此电子商务教学也要因时而宜,因人而宜,其根本的发展方向是高等院校电子商务的专业教育。然而我国的电子商务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清晰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对电子商务及其教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系统性的认识,仍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各大、专院校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多年的电子商务教学工作与研究,当今的电子商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矛盾。
一、教与学的矛盾
当前,各个高校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系统性,没有明确把握好电子商务的概念以及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定位,缺乏一条贯穿教学的主线。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大多直接用其他专业的教材,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进行简单的拼凑,缺乏针对性;二是将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商务、管理方面的课程简单的揉合在一起,尚缺乏系统的有机组合;三是虽然有一些专业的电子商务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大多重复性比较严重,案例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
其次,在教师授课方面,大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授课的情况仍然是以教师说教为主,学生主要以听为主。然而,电子商务是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网络营销、项目管理等课程组成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复杂多变性,单一的书本说教方式将所有的电子商务行为固化,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此外,由于大多数教师是非电子商务专业出身,本身也很少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操作与管理,极大限制了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案例、课程实习指导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指导。
最后,在学生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正确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目前进入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很多基础知识比较薄,没有完整地学习和掌握应有的知识,阻碍了顺畅的学习。同时,由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必然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与实践的矛盾
当前电子商务教学重于书本而疏于实务,缺乏与时俱进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教学及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提供相应的实验环境与条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各项技能训练,甚至进行电子商务科研与开发工作。但是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较为滞后,软、硬件条件均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
1.明确教学定位,合理设置课程
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进行明确定位本校电子商务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而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和范围,设置教学课程。面对电子商务人才供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学校一定要在定位上突出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后,就需要围绕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认真研究并把握电子商务的本质和内涵,才能对电子商务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认识,进而根据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划分教学内容与模块,合理设置课程,整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重复、冲突和遗漏的现象。接下来就是要规范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加强电子商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电子商务的理论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在规范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系统编写并更新电子商务专业教材,适应电子商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2.改进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路人,应突破传统框框,努力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的执教理念,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所教的课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实用性,然后自编讲义,确定精讲的重点内容,删除课程中枯燥且没有实用性的部分,这样不仅能对教学内容娴熟,更能讲解的透彻,让学生容易接受,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为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高校应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由于短期的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针对性不强,并且各高校都有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高校之间采取有力措施,互派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或者派教师到电子商务科研机构和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不容忽视。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技术等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典型手段。因此,高校应加强为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师也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课程的设置要求,积极采用并充分利用这些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能够显著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教学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求知欲望,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利用同一要求进行教学,必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
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报告来培养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通过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进而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有条件的话,在平时的教学和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并且为学生构建展示的平台,积极开展技能比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自觉性。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电子商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和管理水平高的商务人才,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经济与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从而能够满足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商务活动,能够模拟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具体运作形式,因此实验室是电子商务教学的必备条件。电子商务实验室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是指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等设施,软件是指开发和引进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所需的各种软件和模拟系统。同时为了增强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学校自建或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建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实践基地,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电子商务的实际活动,体会电子商务的运营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许多课程都需要依托实验来进行教学,都需要让学生实际操作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比如,讲述电子商务中的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证书的申请与运用,即使教师讲授得再详细,学生也不一定能很清楚。但是,如果让学生能在实验室设计一个防火墙软件,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攻击,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防火墙技术,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数字认证、网上税收、网上商检等也都需要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些实际商务活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总之,在当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时代,从事在电子商务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学校主导下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促进电子商务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绮萍,张涛,王慧.电子商务课程设置与社会适应性研究[J].职教论坛,2005,(24):44.
旅游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商务活动方式,其增长势头、应用范围和产生的交易数量已不可忽视,这也要求现代旅游企业关注、认识、利用和研究这种为旅游业创造崭新发展趋势的机遇。一般来说,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连接到互联网旅游企业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实现全流程的网上交易;将旅游企业的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成为真正的网络型企业。在第一阶段中,旅游需要的大多是懂信息技术的技术类人才。而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多数正处在第二、第三阶段,原来那些仅具有技术背景的人才,不具备旅游学相关理论,或仅懂旅游业务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旅游企业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需求。因此,旅游企业对旅游类人才比以往有了新的更高的需求,将从单纯的技术型网站建设维护人才向复合型的商务型人才转换。旅游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又对旅游企业各部门以及旅游市场的运作有一定了解的高技能旅游复合型人才,该类人才将随着旅游电子商务业的迅速发展而受重用。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旅游教育必须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旅游教育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无疑是最好的体现。而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知识尚未普及,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上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因此,积极培养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及时开展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开发的研究及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2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开发现状
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一系列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现阶段,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点缀型”,将原有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略加修改,点缀个别几门电子商务课程;另一种是“拼盘型”,旅游管理课程、计算机课程和电子商务课程的简单组合,这样的课程结构根本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
为了实现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教育主要由旅游类院、系开办的旅游电子商务专业,或在旅游相关专业开设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由于两者生源数量的差距,后者更有利于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普及。而旅游相关专业学生虽然旅游理论基础较好,但计算机基础及网络应用能力较差,因此,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开发中,要根据旅游相关专业学生的特点,避开较深的技术问题,紧紧结合旅游类管理的工作实际,培养学生从事旅游电子商务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及运用网络工具从事旅游电子商务的能力,以及发现旅游商业机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为旅游类高职院校找到一条合理的人才培养途径,为旅游相关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3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开发与实践
在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开发过程中,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针对不同的市场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突出各自的特色。但是,在保持各校多样性的同时,应该强调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的统一性。
3.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结合各自院、系的优势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细分,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从而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范围。旅游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旅游商贸活动,电子技术只是手段,要有扎实的旅游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操作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旅游商务活动的能力。
3.2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在制定旅游电子商务教学计划时,要依托市场,通过“修订—实践—再修订—再实践”的动态过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趋合理,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化,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并把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
3.3规范课程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在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在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多数高校在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或偏重于技术,或明显偏向经济类,旅游类内容只是充当点缀,学生接受到的知识自然也就是片面的,脱离了旅游电子商务的本意。
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内容要坚持按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重视旅游和商务管理知识与相关的技术的复合性,如在教学中增加旅游信息编辑、网络市场调研等内容,可以很好地综合学生的旅游相关知识与网络信息编辑技术能力。强化课程内容改革,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等手段,增强学生知识结构的外向性,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养。
3.4注重实践教学
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更迫切地需要全面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到目前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国内真正实现网上交易,网上业务处理、网上支付的旅游企业很少,所以旅游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因此,学院依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可以有选择性地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运用能力,通过Internet对典型的旅游电子商务公司网站的运作及设计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适应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需要。(2)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旅游网站,规划设计其电子商务模式及系统,在校园网上开展旅游商务活动,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基本开发技能和实际运作。(3)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到旅游企业、饭店或政府的旅游信息管理部门,对在线旅游活动、旅游电子商务各环节的操作过程在相关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对旅游产品在线营销的相关问题分析及提出解决方案建议,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将成为学生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4)建立旅游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学生进行旅游电子商务模拟、旅游业务模拟、网络营销模拟,使学生了解旅游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以及操作的流程,是解决旅游电子商务实践环节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保障。
3.5加强专业教材开发
旅游电子商务教材的开发要立足于既有理论广度和深度,要详细介绍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细节和流程,又能提升学生在旅游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能满足旅游企业的一线人才需要。
3.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旅游电子商务的老师多数从计算机及其它专业转而讲授旅游电子商务相关课程,懂技术的不懂旅游,懂旅游的又不能兼顾技术,根本无法胜任旅游电子商务的教学。因此,鼓励教师接受培训、进修,让教师参与到旅游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增加教学案例来源,把握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科研带动教学,建立广泛的学术合作、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学术研究,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通过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将树立一个新的观念,即旅游电子商务作为公共课程走进旅游相关专业的课堂,把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及培养学生现代商业意识放到重要位置,为实现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普及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忠阳.旅游电子商务实务[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7.
[2]李璐芳.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对策研究[EB/OL].万方数据,2007.
[3]李傲霜.加强旅游电子商务教育的探索[J].北方经贸,2005(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电子商务专业 “政行企校”合作 X形需求矩阵模型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ical function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of each participant, extracting the core resources and demand from, thus building a X shape demand matrix model for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re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mode innovation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oper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lectronic commerce major;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operation
1 “政行企校”四方典型职能、资源和需求分析
1.1 县(区)政府电子商务主管职能部门
典型职能: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牵头组织重大课题调研,研究提出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统筹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电子商务运行态势;对电子商务企业实施服务、扶持和培育,推动传统企业电商转型升级;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电子商务园区的管理服务和业务指导,推进产学研结合;协调推进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资源分析:政策法规(扶持政策);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资金;电商企业(园区)奖励基金和培育基金;产学研专项基金;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就业平台;就业培训基金;本地区的电子商务运行数据;课题经费;调研经费。
需求分析:外请智库参与研究政策法规、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完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调研、数据摸查、课题研究、电商普及培训、就业培训、电商咨询服务;电商培育基地。
1.2 县(区)电子商务协会
典型职能:倡议与制定行业规范;提供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服务;举办讲座、座谈、培训、联谊等各类活动;宣传推广、信息交流;与学校携手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资源分析: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讲座、座谈、培训、联谊等各类活动;人才需求信息。
需求分析:监管人力;信息渠道;人才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电子商务人才标准的制定;就业辅导教师。
1.3 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典型职能、需求和资源分析
典型职能:以优质产品(或服务)为依托,确立电商战略,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组建电商团队,创建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培训、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完善供应链,产品创新,质量创优,成本控制,物流通顺,客服优化。
资源分析:产品;资金;实战讲师;实战案例。
需求分析:融资需求;采购需求;员工招聘; 政府各项扶持政策;外聘智库完善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文化、提升品牌形象、绩效管理提升;员工培训和团队文化养成。
1.4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典型职能、需求和资源分析
典型职能:根据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调查,制定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完善项目型、实战型课程标准和n程体系;建设和完善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软硬件设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双师型电子商务教学团队和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项目化任务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科研课题研究。
资源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软硬件设施;教材;校内实训基地;电子商务教学团队;科研课题研究团队;培训讲师;智囊团;就业人才储备库。
需求分析:区域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运行数据;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企业真实产品、资金、项目、任务;科研课题立项资金;社会培训招生。
2 “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矩阵分析
根据以上典型职能及资源和需求分析,去除与四方合作无关的资源和需求后,笔者绘制了“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X型矩阵图(图1),据此分析各方需求与资源间的关联性。
观察“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矩阵,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在四方合作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关度最大,主要相关项目包括学生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企业培训顾问、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行业协会之间的相关度次之,主要关联项是教师为行业协会做讲师、顾问,协会提供企业信息,场地与教学资源共享等。学校与政府之间联系较弱,主要通过学校专家为政府顾问智囊、课题调研等发生关联。
3 “政行企校”合作创新模式
“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矩阵分析的结论为我们指出了“政行企校”合作的三个核心关联点:教学团队的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课程、学生实习和就业。因此,“政行企校”合作创新模式应重点关注三个核心关联点的建设,根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补齐短板,发挥强项,融合创新。
(1)四方联动建设开放型的课程体系是“政行企校”合作创新的核心任务。“政行企校”合作创新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开放型的优质电商课程体系,应当尽快建立区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联盟,将政府官员、协会骨干、学校教师、企业能手联合在一起,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牵线搭桥,深入了解企业对电商人才的技能和能力需求,合理安排招生计划,兼顾在校生培养和社会培训,通过校企共建的基于真实任务的企业实战课程体系,将课堂扩展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一线,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
(2)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是“政行企校”合作创新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的提高,可以在电子商务课题调研、政策制定、企业战略、团队文化和品牌文化等诸多方面帮助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从而使区域的电商经济整体向前发展。应当建立起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定期在政府、协会、企业挂职的制度,使高职电子商务教师的政策水平,企业资源、实战能力均得到全面锻炼,从而能更好地担负起科研和企业服务的任务。
(3)重视高职电子商务学生实习管理,提高就业水平。“政行企校”合作最紧密的关联点是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应当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学生实习实训中的计划、引导和扶持作用,在及时汇总区域内电商就业需求信息的同时,用好用足国家、省、市的就业保障和就业扶持政策,对接收实习生和毕业生的电商企业进行包括补贴、奖励等各种激励政策,提高用人企业接收应届生的积极性,减轻企业负担。
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构筑“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合作互赢新模式的“政行企校”合作,可以形成“目斯餐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的“政行企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带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产学研合作及政策环境支持等方面的优化与提升,全面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互联网诞生以后,电子商务凭借其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好势头,取得了20.8万亿元的交易额,网络零售总额也达到了3.88万亿元。电子商务产业的高速发展给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市场上却出现了“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企业找到不合适的人才”的矛盾场景。这种情景不得不使高校和企业深思。通过分析自身优劣势,达成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素养,培养新时代电子商务新型专业人才。
一、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的优势是拥有理论知识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前景,高校利用其优势资源也在不懈地努力做着改变。比如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理论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实践环节。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购买了电子商务模拟软件、网络营销和物流工程等模拟软件,通过软件模拟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电子商务大赛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巩固,增强其专业技能。每个学期带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或请著名企业家进课堂进行演讲,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虽然高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对于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高校还是不能很好的定位。培养的学生虽然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知识面,但实践性不强,因此就业力不强。
(二)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引入新的血液,新的人才。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虽然理论知识系统、扎实,但实践能力差,不能直接投入工作,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不愿在人才培养上增加投入。另外,企业需要熟悉公司业务和企业发展方向的专业人才,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比较全面、笼统,不能具体到某一个面和方向上,因此在招聘人才时,企业招不到适合公司发展的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高校学生就业难、企业人才招聘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和企业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沟通和合作。高校不能准确定位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不愿多付出精力、想直接从市场招聘合适的专业人才。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即校企合作。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校企合作也要与时俱进,紧赶时代潮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下面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出建议和策略,以期为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一)高校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重视校企合作
电子商务的一个特点是其发展的高速性,高校培养的人才要能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就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发展接轨。其次,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高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精英到学校兼职,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带入到高校的实践教学中。最后,高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都要重视校企合作,并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得以发扬和光大。
(二)企业高度配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
拥有高质量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企业高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实施校企合作,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企业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校企合作,在合作中积极主动、抓住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高校也要抓住机会,为企业提供最大的利益,激发企业的合作责任意识,尽可能多地教授给学生最实用、先进的电子商务专业技术。
(三)适应社会发展,高校与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物流学等于一体的范围比较广泛的交叉型学科。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理论体系较为全面、系统,但实践性较差。因此,要求高校与企业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达成深度合作。在这里,笔者主要从学生的培养方向上论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首先高校根据学生的生源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师资力量的科研背景、资源拟定培养计划,企业根据人才需求计划、企业优势和资源也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接着,企业和高校根据双方优势资源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共同培养。目前,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培养方向主要集中在大数据应用技术、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营销和物流工程等方面。具体选择哪一个方向还要根据高校特点和企业资源。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根据学生特点和任课教师的研究背景初步与北京慧科在大数据应用、互联网营销两个方向达成意向。经过多方论证:大数据应用更偏向编程技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互联网营销从难易程度层面来讲面向的学生层次更多一些,最后在互联网营销方向达成意向。这个专业未来三年人才缺口较大,预计将达到445.7万。
根据上面论述的三方面的建议,高校和企业积极配合,根据学生特点、高校资源和企业优势找准培养方向,就能达成高校、企业和高质量电子商务人才三方面的“三赢“。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校企合作是互联网时代培养高质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1]王小蕾,卓翔之,纪曼.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经济,2016(03).
[2]袁基瑜,于静.企业电子商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6(01).
关键词: 通识教育;电子商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3-0022-04
E-business Teaching under General Education
Zhao Weidong
Software School, Fudan University 200433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gener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some problems of e-business teaching under general education are firstly analyzed. Then, how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 e-business teaching is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General Education; Electronic Business; Education
1引言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又称为普通教育和通才教育。自19世纪初 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之应用于大学教育之后,世界一些著名大学的学者开始热衷进行研究[1]。通识教育不仅是针对专业教育而言的,更是一种教育观[2],通识教育中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是不矛盾的,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更重要的是,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性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它也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
通识教育的本质是反对过细的专业划分,强调学科综合,目的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电子商务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与通识教育的内涵是一致的。首先,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方法也兼有多个学科的特点,这与通识教育跨学科的特点是一致的。其次,电子商务课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学习中,同学可以锻炼口才、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在课程中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手段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2国内外通识教育简况
美国哈佛大学是通识教育最早的发源地和试验场,很早就推行了选修制度,1951年开始正式实施通识教育计划,20世纪70年代推出了针对所有本科生的“核心课程”计划,2004年推出了更加强调多学科融合的“哈佛学院课程”取代已有的核心课程。我国的通识教育开展得比较晚,由于受功利主义思维和重专业轻基础的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通识教育在国内开展得并不顺利。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由北京大学提出了“淡化专业,加强基础”的通识教育原则[3]。90年代末,复旦大学按照学科大类构建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课程板块,扩大了学生的选课自[4]。除了上述两所大学以外,全国的其他著名高校也在近些年实施了通识教育计划。
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通与专的关系问题。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来看,此前过多地强调了专的问题而忽略了通才的培养,导致人才知识结构的不合理[5]。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多种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专才式教育中,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虽然在专业知识上可能很精通,但知识面和能力往往有局限,一旦应用领域发生变化,很难胜任其他方面的工作。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因为通识教育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适用于各个领域,利用通识教育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专业学习。通识教育也是专业教育的延伸,通识教育为专业人才提供了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在强调通识教育时还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识教育不仅意味着知识的广博,更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离开专业培养的通识教育只能是空谈,因为通识教育毕竟不能取代专业学习。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基础学习,以通识教育为平台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
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多学科综合性与突出各个学科重点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学中学生多种技能的培养都值得思考。
3通识教育与电子商务教学
在电子商务教学中,通与专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两者不是矛盾的,要处理好通与专的关系,就必须做到通、专兼顾。首先,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要以案例为中心,通过案例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情境,让没有电子商务基础的学生也能理解教学内容。其次,电子商务课程也应该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第三,通识教育不是没有重点的综合,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方向和职业发展,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第四,电子商务课程应当注意自身内容与其他专业的结合,帮助同学在电子商务与自身学科的结合领域找到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既要注重综合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科重点,既要把握整体教学,也要做到个性培养。
3.1通识教育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问题是课程内容安排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涉及到过多专业的问题,如信息安全技术、网站开发,等,这些内容可能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较适合,但其他专业的同学就往往难以理解。在有限的课时中涉及太多的专业细节不能体现电子商务的学科综合性。另一方面,一些电子商务课程似乎内容丰富,表面上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没有重点的综合只能让学生浅尝辄止。因此课程内容的专与泛需要很好地平衡。
3.2把通识教育思想贯穿到电子商务教学中
下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分析通识教育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思路。
(1) 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综合了很多领域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战略、电子供应链、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移动商务、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法律和商务智能等[6]。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教学单元。这些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有上述学科的基础和综合讲授的能力,利用开设讲座、课程实践、课堂讨论和研究型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是由电子商务多学科相关性决定的,案例分析是学习电子商务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需要从各个角度分析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情况,不同学科的学生除了要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外,还要学会从其他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案例分析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的综合,更体现在思想的综合。单个人的见解总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通过创业计划书等小组形式完成项目,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即电子商务教学中“通”的部分。另一方面,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专业划分过细的教育体制,通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取消专业,而是为了促进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对于电子商务课程而言,虽然它是一门综合学科,但是选择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兴趣方向,教师可以鼓励同学对本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情况,这可以说是电子商务教学内容中“专”的部分。事实证明,交叉学科经常能产生创新点,在知识综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新的研究方向,这里的“专”已经不局限于已有的专业,而是学生思维的创新。
(2) 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公选课的特点是课时少、知识量大,短短的课时无法讲授所有知识点。参加公共选修课的同学来自不同专业,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能对电子商务支付、信息安全和网站开发等内容感兴趣,企业管理专业的同学可能倾向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注意“通”的部分外,还需要为不同的同学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即“专”的部分。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一直致力于鼓励教师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课堂参与者,并把创新的想法投入实践。电子商务中有很多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结合其专业,对一些题目进行深入探讨,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或者对不同兴趣方向的同学布置不同的课外阅读材料或不同的课程项目,鼓励他们通过电子商务的学习选择一定的专业方向。也可以为不同职业规划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中遇到将来职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
(3) 专业学习
开展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通识教育课程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电子商务课程可以起到综合性平台的作用,提供学生各个不同领域的最新应用情况,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明确学习的目的,例如某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了解到商务智能是电子商务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通过课程的学习他了解到了商务智能应用的巨大市场前景,他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相关课程或者进入商务智能公司进行实习;对于没有选择专业的低年级学生而言,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在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从而选择相应的专业继续深造。在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相对于专业知识,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引起高校更多的重视。单一的思维模式往往会束缚想象力,多学科的思维方法常常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电子商务课程不仅带给学生在本专业中实用的知识,更能提供给学生一个知识融合的平台,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扩展思维。一般说来,理工科学生习惯于逻辑思维,而文科学生主要习惯于形象思维。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就没有明确的文理界线,既有计算与分析,也有丰富的案例与讨论,这有利于发展理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等形象思维, 对文科学生则有利于培养他们定量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多学科思维方式的养成对学科中的创新十分有益的。
(4) 能力培养
大学的知识可以分为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为主的学术性知识和以各类工科、法律、医学为主的应用性知识。有的学者提出在通识教育中应该以讲授学术性知识为主,尽量少开设应用为主的课程。这种观点有利于帮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终身教育体制,毕业后的学生很难有时间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他们希望在校期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应用性知识。
在通识教育中,学术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并不矛盾,它们可以统一归结为对能力的培养[7]。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是有悖于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宗旨。在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组织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有不同职业规划的同学也需要在课堂中锻炼各种“专”的能力,在布置各种课程作业时,教师应当给与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如打算锻炼开发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开发校园网上交易平台;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合适的题目研究,最终形成论文;对网络创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模拟项目,制定相应的计划;对项目管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担任小组的项目组长,对项目进行规划并监督项目的实施。除了实践能力以外,团队协作意识、学术道德意识都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小组完成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某个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能力。课程论文的写作可以培养同学的基本学术道德,有关电子商务的文章随处可见,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身边的电子商务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
综上所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都要注意处理好通与专的关系,通作为专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知识的平台,促进对专的学习;另一方面,专是通的目的,通是为专服务的,只有经过专的实践才能深化了对通的理解。
4结论
在通识教育的大环境下,高等院校中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是符合通识教育要求的,但国内大学通识教育和国外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与专的关系是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也要处理好通与专的关系,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到通、专兼顾。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杨莉,孙海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72-76.
[2] 张寿松.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10):12-14
[3]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59-62
[4] 秦绍德.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5) :18-21
[5] 王纬.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浅析[J].教学研究,2006,29(5):12-15.
[6] 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 Ronald C.Floyd. A model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C]. Proceedings of the 5th confer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CM Press. 2004.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