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切实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和研究,推进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进程,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教育局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查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系部主任及教学副主任
二、考核办法
各系部每天都要检查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教务处每天不定时进行两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同时,各系部把检查结果于每周五下午第八节课前上交到教务处由教务处汇总,每周一系部主任例会上公布,考核结果每月在学校大群公布,并计入千分制考核中。
三、考核内容
(一)常规教学(200分):
认真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大环节,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
备课(18分)每周1分
1.成立专门的备课小组,专业课由系部主任负责,文化课由学校推选出的学科带头人负责,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坚持认真备课,做到“六备”:备教学标准、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3.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备课要大统一,小不统一。重点、难点内
容统一,教法、学法等可不统一。
4.专兼职教师教师准时参加系部组织的集体备课,各学科备课负责人负责做好备课记录,期末上交。
检查措施:
按上报备课时间教务处每周检查做好记录,一次扣备课负责人分,二次以上扣全组组员分。
课堂教学(150分)
(1)上课严禁迟到、早退、压堂。(2分)
(2)禁止接打手机,中途退出。(2分)
(3)严禁私自串课(2分)
(4)严禁无故缺课,有临时情况,必须跟相关部门请假并及时通知教务处,安排代课事宜。(2分)
(5)认真组织课堂,学生玩手机、趴桌子等违纪现象不进行组织放任不管的每人次扣0.5分.
(6)仪表着装(1分)
(7)教师认真组织教学,不得做与课堂无关的事。(2分)
(8)每节课都要点名(1分)
(9)上课要有教案,有PPT(每样1分)
(10)
晚自习(20分)
(1)晚自习教师有事须提前窜好并告知教务处,空岗扣5分。
(2)晚自习教师要做到认真负责,明确学生出席人数,不点名一次扣
2分。
(3)晚自习教师要做到每个班级有内容,每个学生有事干,只看自习没有辅导内容一次扣5分。
(4)晚自习教师要做到全程指导学生。学生玩手机、趴桌子等不学习现象不予制止的,按照违纪学生人数扣0.5分/人。
(二)学生、家长评价(每个评价6分,共计12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每学期对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生及家长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优:85%以上6分,良:60%—84%4分,一般:59%以下2分
本考核按每月成绩最终按照比重计入千分制考核,最终解释权归教务处。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尽量满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正当合理的需要。二是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三是以个性为工作切入点,使其共性合格,个性张扬。摒弃优秀学生品行的模式化,注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四是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做学生的楷模。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等等。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校长将它融入自己的治校实践,越来越多的教师用它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一教育理念正日益得到人们更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成为新世纪教育的核心理念。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确立“学生是一切工作的重心和中心”的教育观,即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作用,重视学生潜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既是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目的和归宿。衡量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2.1传统的管理理念造成的弊端迫切要求引入人本管理思想
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是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管理者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权威,管理者与学生是“管”与“被管”的关系,管理者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控制、约束和惩罚学生。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起到过纠正学生错误倾向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带来了种种弊端:一是僵化的管理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降低了管理质量。学生敬畏管理者的威严,对管理者敬而远之,造成了管理者与学生的隔阂,缺乏沟通特别是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直接导致学生对管理行为的厌倦、抵制和逃避。管理者的一厢情愿变成了事与愿违。二是这种管理方式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强,使学生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管理者事必躬亲,高度集权,束缚住了学生的手脚,长期以往,学生便失去活力与动力,进而因为没有竞争力在走向社会后难以适应。
2.2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也要求转变管理模式
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学生表现为以下特点:
第一,部分高职生缺乏进取心。学习不刻苦努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由散漫混日子。有的得过且过,60分万岁,有的甚至经常补考。有的认为高职学习内容不重要,沉溺于交友娱乐、上网游戏“轻轻松松混文凭”。
第二,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为急功近利,精神空虚。在个人主义、唯我主义的旗帜下,部分学生只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淡漠他人、集体和社会需要。
第三,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力较差。高职学生由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提高技能方面,所以他们的违纪现象和不良习惯特别多,明知校规校纪严令禁止的,却不愿或根本不能管理约束住自己,上课迟到、睡觉,看通宵电影或迷恋网吧整夜不归,成为高职院校一部分学生经常发生的现象。
第四,心理疾病增多。据调查,20%—2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发展为自杀、犯罪等。他们因为成绩差而进入高职院校,感觉理想受挫,情绪低落,在自身成长中暴露出意志薄弱、遇挫气馁、自暴自弃、缺乏诚信等种种缺憾。
第五,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较强。高职生虽然在以上三个方面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明显差距外,但他们也有自己明显的优势。他们虽然在学习成绩方面不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但他们活跃的思维和爱动、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在大学里“暴露无疑”。高职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压力较小,在选择职业时,他们更加务实,找个工作先干着,不行以后自己当老板。所以,高职生与同等学历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被社会接纳,发展前景也较好。
以上五点,前四点表明高职学生需要通过人本管理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健康的发展,后一点表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长为实行人本管理提供了可行性。
2.3严峻的竞争形势要求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3年的5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增长了253%(1998年108.36万人,2003年达382.17万人),在校生规模增长了225%(1998年340.87万人,2003年达1108.56万人),年均增长分别为28.6%和26.7%。同期,全国高职教育招生数从43万人猛增到200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加到479万人,分别增长3.7倍和3.1倍,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2.3%和42.3%,高职院校数量也猛增到908所。到2005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已达到1600万人,而其中50%是各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除去国际人才竞争因素不提,这里日益暴露了两个矛盾:一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大规模的扩招与就业的矛盾,表现为高职院校学生与自己竞争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竞争;二是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滞后的矛盾,表现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对管理形势的认识、学生特点的深入了解及有效管理方式的实施。而这两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实施人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三、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具体措施
3.1帮助学生“唤醒自我”,重树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考成绩不够理想的,又加之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社会人为地把高等职业教育列入“次等的教育”属于“二专”。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有一种自卑感。然而,高考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智力低下,也许是比较贪玩,不够努力;也许是因为相关背景不理想造成了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也许是其他原因造成了这次升学考试失误;更多的是在单一学业评价标准之下无从扬长避短而屡遭学业失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至少有八种以上,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优势智能。为此,新生进校,我们可以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消除自卑心理,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国家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的事实,从中央的人才政策以及用人单位高薪聘请高级技师的现实出发,让学生明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是大有作为的。
3.2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俄罗斯教育家曾经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任何事物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性与教育效果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辅导员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性,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而怎么样才能提升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和威性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身作则。
其次,多懂一点知识,多学一点东西,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传授给学生。
再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针对高职学生懒散、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最开始严格一点比较好,但严格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话,并且在跟学生好好说、好好交流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一定不要发火。最后,适当的时候,要和学生打成一片。
3.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成语词典》解释,即针对学习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用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就是针对学生的天资、性格、志趣等,采取不同的引导和教育方式。只有因材施教,辅导员的管理和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学生也才能最大受益。
3.4注重人文关怀,关心贫困学生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学院要千方百计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学院可为贫困学生开设入学“绿色通道”,落实助学贷款;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争取社会、企业对贫困学生的资助等。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学院应维护学生的利益,为学生争取合理的报酬。此外,在精神上、人格上,要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和尊重,防止其因自卑而变得孤僻、偏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得到高度重视。
3.5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设计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就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进行更早、更充分的准备。
四、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以我为本。即这个“人”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如果把这个“人”理解为一个人,即我自己,那么,以人为本就成为个人本位主义,从而走向了自我中心主义或唯我主义;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是中心,每个人不但不关照他人和社会,而且按照自己需要要求于社会,那就会天下大乱。所以,把“以人为本”运用于学生教育管理时,首先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生理分析
一、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现状分析
1.体育教学重视度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地进步,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格局也在不断地改变。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格外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他能上一所重点学校。于是孩子们的重心放在了学习上,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很多家长和一些学校领导认为练体育就是没出息,不务正业,所以学校的体育课都是应付了事。这些旧观念给学校体育的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不便,长此以往,体育教学便成了考试科目的附属品,虽然中考、高考都对体育成绩有严格的要求,但更多的人还是忽略体育的重要性。
2.错误的体育教学认识
尽管新课改重视体育,但是好多学生还是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标准。很多人把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混为一谈,包括一些学校领导,他们认为跑跑跳跳就够了,并没有把体育与健康联系起来,从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来深刻认识体育教学。
3.体育教育者的自身问题
目前,体育教育者不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地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着不规范教学的问题。有的教师教案书写不规范,教学内容不全面,课程目标不明确,这样会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些教师授课讲解不清楚,示范不到位,动作的要领不清楚,还有些不注重自我形象的,只顾完成教学目标,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4.体育设置不完整
一个学校,想要学生有好的体育素质,必须要有好的体育设备,比如场地、体育器材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建新校区,建立新的标准操场,购置先进的体育器材,这是体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是仍然有一些学校经费紧张,难以保证体育设施的完备。由于场地、器材的陈旧和缺乏,导致体育无法正常授课,造成运动量小,不能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
二、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五个基本原则
1.可训练原则
可训练原则是指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可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某些积极的适应性的改变。其生理学基础是:生物机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
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和适应的,人的生理功能一方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体有氧功能系统及乳酸供能系统。另一方面还受营养、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体育锻炼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与后天可训练性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先天的遗传因素规定了人体生理功能发展的可能性范围,但是后天训练却可以充分挖掘人体全部的遗传潜力,教育者应该根据运动员的遗传特征选择适合他的项目及训练方法,使训练和被训练者的遗传特征相吻合,进而使人体各器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可逆性原则
可逆性原则是指当训练中止后,应激过程的中止而使已增强的生理功能逐步减弱。其特点是:可逆性不仅在长期中止运动后有所表现,即使在短时间停止运动也会有明显的表现。
积极适应过程是训练使体质增强的生理本质,如果运动技能长时间中止练习,则已掌握的运动技能会逐渐生疏,最终不能完成。业余运动应该注意全年训练计划的科学安排,坚持全年训练并注意其训练的周期及节奏。因此,在教学与训练上注意保持经常持续性,不应该中止训练,避免运动技能因训练中断而消退下降。
3.全面身体锻炼性原则
体育课和训练的任务之一在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以及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各器官功能,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影响各有侧重,锻炼的内容也是力求全面多样,使人体的各个器官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应该给予身体各器官系统以全面影响,使人的各个器官承受一定的负荷。但是,教育者不能将全面身体训练与发展学生的专项能力对立起来。全面身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应该合理地搭配,并根据年龄、季节以及竞赛等进行合理地安排。首先,注意年龄因素,年龄越小,全面身体训练所占的比重应该越大,儿童少年时期各器官系统都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应该注意给各器官系统以全面影响;其次,注意训练因素,训练水平越低,开始训练的时间应越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教练可以逐渐地加大专项训练的强度,但是不能忽视身体全面训练;再次,注意季节因素,一般来讲,除了冰雪等冬季竞赛项目外,大多数运动项目冬季竞赛少,由于冬季气候严寒,所以应该适宜地增大一些全面身体训练;最后,要注意竞赛因素,在竞赛时期,为了强化已经建立的专项运动动力定型、保持训练的强度而减少总负荷量,适当减少全面身体训练比重而加强专项训练的内容。
4.循序渐进和超负荷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地循序渐进,既不可急于求成,又不能停滞不前。生理基础是生物机能对刺激的适应规律、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规律、复杂的条件反射只能建立在简单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理变化在教学与训练影响下产生较强的适应性,是在多次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适应过程,因此运动技能的训练必须遵循以上循序渐进的原则。
超负荷是指运动训练的负荷超过以往的常量负荷。其生理基础是能量代谢的超代偿规律、神经生理学的刺激强度规律等。它能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只有逐渐使运动训练的负荷增加才能使训练能在超负荷状态下持续进行,但是这种超负荷应该是成周期性地逐步增加,即在一个周期的训练高峰后紧接着应该有一个训练强度和负荷较低的阶段,使逐渐增加的超负荷刺激伴随着恢复和适应。
5.专门性原则
专门性原则是指训练内容与运动项目的体能要求应该保持一致性。其生理学基础为任何训练负荷对人体所产生的应激,往往作用于机体某特定系统或部分,而较少影响其他系统部分。生物机体刺激反应适应过强刺激将不能产生良好适应,甚至可能导致损伤,太弱的刺激可能会大幅度地延长适应的发生过程。只有在生理范围内适宜的刺激才能加快体育训练的适应过程。
总之,在新时代新的课改之下,我们要大力宣传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要增强体质,还要自己主动参与体育,掌握新的技能知识,贯彻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体育教育者也应该加强素质培养,建设体育设施,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享受体育,爱上体育,做一个充满阳光活力的青年。
三、小结
随着时代迅速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只有完善好体育教学这一课程,提高体育教育者和学生的体育意识,建立好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加强社会各界人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到全民健康。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本质是有目的地经过多次身体练习给人体器官系统一定程度上的生理负荷刺激,它与身体练习性质、强度、数量和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上述几个原则的生理分析显示,体育教学与训练应该减少盲目地训练,遵循生理原则增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能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也是在为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步标,华 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陈永清,郝盛发,陆如祥.运动生理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责任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1-0095-03
一、引言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过去的40多年里,研究者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有不同的侧重点。Holec[1]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能力;在徐锦芬[2]的研究中,自主学习能力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规划、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校过程的监控与评估;林莉兰[3]认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由学习者自我管理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心理和自主学习行为过程的三维构念。然而,不论研究者们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侧重哪一方面,其核心始终是学习者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4]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来自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个性、动机等,以及外部的社会因素,如文化因素、教师作用等的影响。江庆心[5]认为教师的介入是提高学习者自主性必要且重要的前提条件。郭继荣、戴伟栋[6]认为教师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三个因素之一,培养并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努力。正如Esch[7]所说的那样,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就是(教师)要促进学习者至少能暂时性地为自己的部分学习行为甚至全部学习行为负责。
英语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他们能否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责任观。一方面,“自主性强的教师才能教出自主性强的学生”[8],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的分内之事,即教师的教学责任往往是受其所持的责任观制约。
本研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编定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责任观调查问卷,然后对师范生进行调查,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责任观如何?2.不同年级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和教学责任观是否存在差异?3.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责任观的相关关系如何?其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责任观是否有预测力?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某重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学生学习了相关的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情景模拟实践课程)。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其中,一年级51份、二年级59份、三年级60份。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责任观调查表》作为研究工具。这个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个人信息、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责任观。除第一部分外,第二、第三部分都是选择题,采用利克特五分计量。
第二部分,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采用林莉兰[3]基于三维构念编制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问卷包括学习者自我管理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心理和自主学习行为三个因子。本问卷经过预调查的内在一致性检验,剔除第27题,保留37个题项,信度为0.930。第三部分,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责任观调查借用zgür Yldrm编制的问卷,问卷包含基本职责和课堂责任两个因子,本问卷经过预调查的因子分析后剔除了第13题,保留12个题项,信度为0.795。将这两个问卷合并,总信度为0.930。用SPSS22.0对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1.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责任观总体水平
分析结果显示,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总水平均值为3.5130。各因子均值的排序依次为自主学习心理(Mean=4.1050;SD=0.49084)、自我管理学习能力(Mean=3.4622;SD=0.57334)、自主学习行为(Mean=3.2241;SD=0.60748);教学责任观总水平均值为3.9985,两个因子的均值分别为课堂责任4.1176(SD=0.51317)、基本职责3.8318(SD=0.52998)。
2.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责任观差异比较
对不同年级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责任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责任观的概率值分别为0.113和0.164,均超过0.05,表明数据满足单因素方差检验的方差齐性条件;单因素方差检验的相关结果表明,不同年级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0.790)及教学责任观(p=0.483)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平均值分布图来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呈V字形分布,即二年级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最低;在教学责任观上,师范生的水平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则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责任观的相关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的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均小于1,表明各变量数据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三个因子均与教学责任观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是自主学习能力(0.370)、自我管理学习能力(0.365)、自主学习行为(0.351)、自主学习心理(0.316)。
4.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其教学责任观的预测力
将与教学责任观呈显著相关的三个变量:自我管理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行为、自主学习心理作为自变量,教学责任观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进入法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1)。表1教学责任观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RR2Adjusted R2R2FFBTSig.10.3650.1330.1280.13325.764***25.764***0.275.0760.00020.4020.1620.1520.02916.096***5.706*0.1462.3890.01830.4290.1840.1690.02212.452***4.491*0.0192.1190.036注:*p
三、讨论
(一)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中等偏上,教学责任观已渐形成
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各因子的均值排序依次为自主学习心理、自主管理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行为,这说明,尽管英语师范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想法,但是自主学习行为还不能与自主学习心理同一步调,可见,将想法付诸行动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当英语师范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教师的责任时,他们认为教学中的诸多事宜都应该由教师负责,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等涉及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事宜,原因也许正如土耳其师范生认为的那样,这些方面需要专业的知识,教师比学生拥有更多方法与技巧方面的知识,知道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学什么、怎样学才能学得更好;在课堂上,教师知道怎样引入话题、怎样帮助学生为学习做准备,知道怎样安排活动;而学生很难判断学习内容、材料的好坏,他们不懂如何界定目标,不懂选择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绝大部分的话语权。[9]
(二)师范教育的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从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责任观的均值来看,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英语师范生并不认为教师应该包揽教学中的所有事宜,即还有一部分责任是他们乐意与学生共同承担的。从理论上讲,三年级师范生应该更倾向于与学生共同分担教学的责任,即他们的教学责任观的得分应该比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低,因为他们所学习的教育教学课程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即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共同分担哪怕是涉及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责任。然而,本研究中,不同年级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课堂教学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结果却表明,学校为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相关课程与培训没能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责任观,也没有提高师范生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或者说,学会怎样教英语并不能改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责任观。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现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英语师范生大多依赖教师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安排和监控,部分学生没有自主探索有关知识的习惯,没有掌握自我监控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没有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他们很有可能认为学生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而不愿意和学生分担教学责任。
国外研究认为,教师倾向于“用自己被教的方式来教学生”[10],师范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所经历的各种教育活动体验,对其在未来职业生活中将秉持何种教育理念、选择何种教育行为具有重要影响。[11]因此,师范院校的教师应该重视师范生学习方法的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采取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将自主学习方法与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帮助和引导师范生积累自主学习的经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养成乐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唤醒并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教学责任观。
四、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师范生具有中等偏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已初步形成教学责任观,能以教学目标完整、精准、高效地实现为己任。然而,要让师范生能在未来的教学中创设更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师范院校及教师教育者应该加强学习策略指导,积极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师范生明白,教学目标、课程知识、考试分数等只是构成教学过程的暂时性事件,而提升教学的本体价值,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是教师应该做的分内之事。
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徐锦芬.课外合作学习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5):39-43
[3]林莉兰.基于三维构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编制与检验[J].外语界,2013(4):73-80.
[4]Benson P.,Reinders H. Beyo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1.
[5]江庆心.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J].外语界,2006(2):10-15
[6]郭继荣,戴伟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评价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1(6):79-87.
[7]Esch E. 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methods [C].Pemberton R,et al.Taking control: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C].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6:35-48.
[8]Kumaravadivelu B. 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 [J]. TESOL Quarterly,2001(35):537-557.
[9] zgür Yldrm.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views of teacher and student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8(33):211-226.
1、精细化管理既要精细化更要效率化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教学常规的几个基本环节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使教学过程常规化,标准化、精细化。
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内外辅导、考试评价和教研培训等八个方面的教学常规从内容到形式、从操作到评价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对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可是,如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本校的系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时,如果不对《指导意见》进认真分析和把握,势必会盲目追求“细致入微”,“巨细无遗”地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一步步细化,直到操作层面不能细化为止,甚至随意制造工作环节。这样细化的制度可能会对教师的学校生活的全时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迫使教师忙于基本层面环节的重复、机械操作,而没有更多再创造的空间和自我管理发展的需要,从而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的发挥,不可能真正获得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效。
精细化管理强调效率,注重精细化和效率化的有机结合。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有意义,才能实施长久。我认为,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我们要科学、冷静地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一个“细”字,关注教学常规的细节规范与要求,使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做到具有操作性;同时又要突出一个“精”字,即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关注基本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做到简繁得当,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2、精细化管理既要规范化更要科学化
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强调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细、精致、精深、细密,但又要力戒反对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有的学校不考虑学校师生和教学实际,盲目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甚至照搬他校的管理制度。这种不切合学校实际的模式化教学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弊端。
也有的学校容易将教学精细化管理程序化,把各个教学常规环节分解为如流水线般精细的统一程序,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的对象——教师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这种不关注教学规律的教学精细化管理,即使学校对教学管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感到身心疲惫,结果却可能是“事倍功半”。
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探索、反馈、调整,形成符合规律又不缺乏教学个性风格的基本教学规范。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形成符合学校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切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师生及教学基础特点,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探讨确定本校教学常规基本环节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尊重教学本质,重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形成既务实又符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根据教学基本环节的要求,抓关键,促发展,鼓励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精细化管理评价既要制度化更要人性化
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师生在有效的教学时空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县的《教学常规检查评估细则》从三个部分十四个方面对教学常规的评估作了具体规定,这对各校的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督促作用。但我们也不排除,有的学校把教学管理更多的是为了迎合上级的评估而管理,根据《评估细则》逐条机械应对,这样就会导致本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评价的格式化。
精细化管理更多体现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反馈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学校的教学常规评价需要制度化,只有评价制度化才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方向性与规范性。但制度化不等于苛求教师过多的细节要求和过多的量化考核。检查评价时要就重避轻,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倾向。如果片面强调教学常规评价的过细、过实,以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刚性管理”手段,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将会导致教师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不利于教学管理各环节的落实。
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包括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在教学常规评价制度化的同时,体现人性化。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可承受度。学校教学常规评价要尽可能简单化。我县中小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本身就有着沉重的教学任务,管理和教学都需要兼顾,需要他们付出超过常人的时间和精力,评价简单化可减轻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学常规的一些评价指标的达标线要适当降低,尽可能做到量化与体谅相结合,精细与模糊相统一,避免造成教师对精细化管理的畏难情绪和抵触行为。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还要在强调规范、制度的同时,重视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绝不是仅靠制度评价或行政手段就可以获得的,而需要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推行教学精细化管理中,教学管理者要善于通过人性化的评价,努力取得教师主观上的认同,客观上的积极配合。
当然,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不是说没有原则的放任或回归粗放式管理。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规范与引导,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变成教师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今学期,教研室根据教育局“创强提质改课堂”的工作思路,结合《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下称《教学管理细则》),采取先深入课堂听课后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的方式,对各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反馈如下:
一、教学管理方面
【工作亮点】多数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和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基本杜绝了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
【存在问题】大部分学校教务处没有设置《教学日志》;
课程表不规范,非考试科目依然有随意改变及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此情况,小学分教点尤其突出;教学工作量化标准执行不够到位。
【整改建议】严格按照粤教基[XX]56号文及《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细则》第一至第五条,并加强督查。按要求规范“三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座位表),并张贴到教室;各镇中心小学要加大对村级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督促及检查的力度,规范村级学校管理及教学行为。
二、教学工作方面
(一)计划
【工作亮点】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能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和教学质量要求,体现教学工作的内容、进程、措施与方法等,并交县教研室备案。
【存在问题】
1.教学计划不规范,个别学校教学计划没有行事历表,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与对策。任课教师的学科计划不完整,没有教学进度表,没有学期的教学知识体系、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没有学情分析等。
2.部分学校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整改建议】落实《教学管理细则》第八条。下学期开始,按照教研室下发的规范格式拟定教学计划。各学校要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分步落实,力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备课
【工作亮点】
1.大部分学校能按常规要求,认真备课。备课都能以教案(或教学设计)和二次备课等两种形式呈现。
2.教案(或教学设计)格式规范,突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个人备课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教法、备教学媒体、备教学过程。
3.年轻教师手写稿教案格式规范,书写认真。
4.注重教学反思,既有课堂教后反思,也有专题反思。
5.个别教师二次备课详细认真,注重资料的补充,重视作业设计,注重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丰富了备课内容。
【存在问题】
1.部分学校对集体备课不够重视,集体备课只停留在口头上,缺乏有效的监管。未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缺乏对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深层次的研讨。
2.老师备“作业设计”的不多(普遍性),多数教案在作业设计这个环节上都是简单应付或没有这个环节。
3.个别学校教师教案空缺较多,甚至出现没有教案上课的严重教学事故,有的以电子课件代替教案(或教学设计),个别教师备课与上课相脱节。
4.英语、语文的口语课、作文课、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等几乎没有教案。
5.个别老师打印的教案未见二次修改,未形成自己的个案。
6.部分教学反思注重数量但缺乏针对性。
7.部分学校教务处对备课的检查缺少记录。
【整改建议】
1.端正认识,明确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2.备课时要做好作业设计这一环节,要求作业注重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后练习是教材重点和难点的集中体现,也是考试出题的主要依据之一,作业设计要备课后练习。
3.要充分利用权威资料进行备课,切实提高备课的针对性。
4.认真备好各类课型的课,力争做到每个课时都有教案。口语课、作文课、习题课、实验课、评讲课等正好是我们的教学弱点,因此,此类课型的备课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重视这类课型的教学设计。
5.加强对课标的学习、研读,加强对教材的解读。
6.要强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有针对性。
各校教务处要针对上述的整改建议,组织好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纠正存在问题。教务处更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教师的备课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
(三)上课
【工作亮点】
1.教师严格按课程表上课,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大部分学校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维持课堂教学纪律,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2.大部分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对教材把握准确,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味道,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教具、学具的使用;注意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
【存在问题】
1.课前三分钟候课制度落实不到位;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以“先学后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高效教学模式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2.在新课改背景下,部分老师仍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对课改抱看、等、拖的态度;或者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东施效颦”的现象。
【整改建议】各校根据实际,按照《教学管理细则》第十三至二十条的规定,制定学校上课纪律。教研室做好指导和引领工作,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工作亮点】
1.教师布置作业的种类比较全面,有听写本、写字本、读书卡、日记、同步练习、作文本、课后练习本等。从作业的种类可以看出老师们重视基础积累,(文科)重视阅读与写作,(理科)重视记忆与理解。尤其需要提出的是大部分教师重视课后练习的布置与批改,说明教师重视课本,重视回归教材。
2.大部分教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全批全改,适当穿插面批。
3.大部分教师对作业设置适量、适度,批改作业使用等级评价,有激励性评语。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老师能及时跟进,甚至做到二次、三次批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
【存在问题】
1.对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没有限期追交。
2.个别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未能做到精批细改,出现“一页一勾”的批改现象,对作业错误之处没有明确、统一的符号指出,不便于学生找出错误,予以订正,更没有鼓励性评语。
3.作文批改比较粗略,只有分数或等级评分,缺少眉批、旁批,缺少激励性的评语,把作文批改作为指导学生作文的途径的意识不强。
4.部分学校的学生作业欠整洁、书写欠规范,格式欠统一;机械性作业(如:抄写生字、词语)偏多,思维性作业过少;个别老师批改作业评价还未用等级制。
【整改建议】
1.各校严格按照《教学管理细则》的二十一条至二十七条规范作业布置和批改。
2.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对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对学困生多采用面批形式。平时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英语科作业布置应书面语与口头语相结合。
(五)听课
【工作亮点】
1.到本学期期中试后,大部分受检老师听课节数都有10左右;大部分学校的行政领导,尤其业务领导的听课节数已在15节以上。到11月20日止,教师最多听课达18节,行政领导最多听课达34节,
2.个别老师的听课记录规范,书写端正,能作出中肯评价和评语,体现了听课的高质量。同时,听课的学科、类型、形式丰富,有文、理学科课,有新授课、复习课,有推门听课、随堂听课等。
【存在问题】
1.部分老师注重教学过程的记录,不太重视听课评价,缺少眉评和总评。
2.个别学校的领导听课节数在5-6节以下,从听课节数检查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学校抓质量的决心和行动,也看出我们抓质量的言行是否一致。
【整改建议】
1.既重视听课的意识,又重视专业的引领。既重视听课的数量,又重视听课的质量。学校行政领导(特别是校长)务必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各镇中心小学还要经常深入村级学校听课。
2.听课记录要认真,详细,特别是要记录自己的听课反思和评价。
3.各校教务处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让听课成为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整体提升**学校中小学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校长和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武教发[2006]22号、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学校实际,谈三点作法。
一、抓文件学习
十月十八日中心学校召开全体成员及中小学校长会议,王铭琪校长传达“大金会议”精神,领学教育局关于《**市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方案》和《**市中学任课教师业务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将文件复印到各校。要求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并展开讨论,将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位教师,使之提高认识,从思想上有根本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并重;以人为本
学校是进行教学的主要根据地,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工作的成效,则取决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要想对教和学这两方面实行有效控制,取得良好效益,就一定要对教和学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1 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现状
1.1 教学管理中缺乏全面性,重教不重学。只有老师的学校进行不了教学,只有学生的学校也进行不了教学,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以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相结合。据调查,部分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教师的管理,从备课、上课,到辅导、作业,再到成绩考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细则规定非常细,老师工作也非常认真的执行,但是是工作成效却不见提高,其原因就是忽略了对学生的“学”的管理。
1.2 依分数来判断优否。现在,除了大学及以上的教育是学分制,其他阶段的教育还是传统的学分管理。众所周知,对小学生来说分数是评定学业成绩的重要标准,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的主要标准。在笔者对新课程改的学校的调查和了解,发现仍然有不少学校管理中以分数来判优否,即学生考试的分数高,那就是优秀的学生;教师所教的班级成绩好,那这个老师就是优秀教师。在这种制度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变成了只追求高分数的机器;而教师发挥不了自己的个性,形成不了特有的风格,教师的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
1.3 重制度搞形式主义。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缺乏民主,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特点制定的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是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保障作用。但是,不少学校的领导们重视形式主义,将各种门类的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并配备一些所谓的量化评分,甚至是经济制裁。管理过程缺乏民主,制度不规范,随意性太,“人治”成份多,领导变成教师和学生的监工,管理变成了检查教案、检查听课、检查作业批改,从而教师就被迫应付,学生学习没有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得到很好地深化和推进。
1.4 教学管理上重表层管理。据了解,现在的大部分小学的教学管理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重复工作上,如:对课程表的重新安排,组织考试,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处理教学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能使教学工作正常运转。虽然现在学校也都不断提倡教师进行一些课题开发和教学研究,但往往只是研究教师应该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如何更好的把教材的内容讲给学生听,这样的教学研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而且教学手段落后,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因循守旧,使教师觉得没有必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进,甚至觉得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多余,很多小学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
2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对教学管理中的某些观念进行再认识。新课程改革,何为新?首先得新观念新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使命的教学及其管理改革不仅是停留在浅层的方法与制度的革新,更是从观念转变。
2.1 教师方面。教学首先是教师的教,所以新课程改革中首先要很清楚新的教师观是什么。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在教学中进行管理,在管理中进行教学,教师并不是单纯的教。而且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就需要教师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
为了“关注自我更新”,构建具备自己特色的专业知识结构,笔者认为教师在现有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应掌握以下几种基本功: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基本功
2.2 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一节课讲的满满的,忽视了学生也是教学的参与者,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参与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所运行的不再只是文本和教科书,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要蕴涵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最根本、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之源,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学校是学生素质培养发展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渠道,提高教学质量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为此,在教学管理中应优化教学要素、注重过程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要素
1、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行教师全员聘任、量化考核和奖惩制度,以激励教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建立健全教师的业务档案和考核制度,并以有关制度作为对教师的聘任评职、安排工作和实施奖惩的依据。
2、人人树立质量意识。“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我们每一个桂花人都要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认识到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都要互相勉励,树立坚定的信心。
3、培训师资,整体提高。首先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师德教育。教师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实施爱心教育,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加强责任制。其次,加大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培训教师。主要是校本培训,桂花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形式,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形成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结合考察培训,专家辅导等,在探讨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再者,改革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体制等。针对现目前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容易产生分化的特点,勇于创新,大胆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对学生实行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分类指导虽然增大了组织教学的难度,但对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学校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抓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不定期分年级召开家长座谈会,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取得家长配合,采取有效性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注重过程管理
抓过程管理,使教学质量提升有保障。质量是在过程中产生的,只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提升才有保障。
1、抓教学制度的建立。教学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学校首先制订了《教学工作考核条例》,内容包括教学“六认真”常规要求及考评细则,教学质量奖惩细则,教研工作奖惩细则等。这些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地约束和促进了教师自觉有效地自我管理。
2、抓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要深入教学一线,以身示范,做好表率,经常深入班级、深入课堂听课,落实好推门听课制度,学校统一要求:各年级蹲点领导每学期必须听本年级教师的课1-2节,听完课后,检查教师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逐步使教师做到以教学水平高为荣,以成为教学能手而自豪。不断地优化教学质量。
3、教学“六认真”常规检查。教学检查采取集中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期集中检查4次,包括教案、作业批改、听课记录、单元检测等,每次按学科年级分组,每组由学校行政人员具体牵头负责实施。各组每次将检查总结以书面形式交教导处统一进行总结。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差的批评,限期整改。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优秀教案展评活动,提高备课质量。每学月蹲点领导、年级组长随机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抽查,若发现有违教学常规,违背全市教师队伍“十不准”要求之规定者,按学校考核条例进行处理,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通报批评,确保教学工作各环节落到实处。
4、抓辅导。针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底子薄弱的现状,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利用好早、中、晚自习时间,课余时间,对差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要求做到有差生辅导计划、辅导教案及辅导记录。学校在期中、期末进行两次检查。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成绩的全面、稳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