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

第1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5(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6.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目内方育。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外国三方面。

 

12.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要点速记: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3.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理论三方面。

 

1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要点速记: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

 

1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要点速记:提速(国民素质)个性创两全。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17.简述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 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要点速记:个人经验,打破界限。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18.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要点速记:学生、社会、学科。

 

19.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1)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0.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要点速记:语(语言智力)数(逻辑—数学智力)体(身体—动觉智力)音(音乐智力)美(视觉—空间智力),一人(人际智力)两自(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要点速记:两独一发。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要点速记:开醋(促进)放盐(研究)。

 

23.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要点速记:学习过人。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2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要点速记: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25.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

要点速记:双基 +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要点速记: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要点速记:一动机四知识。

2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点速记:备上作业来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

 

29.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要点速记:三备三计划。

 

30.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要点速记: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31简述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中。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要点速记:主(主动性)抓(抓重点、难点、关键)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33.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要点速记: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3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要点速记:依自身,依内容,依目标,依学生,依媒体。

 

3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6(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37(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要点速记: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3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9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要点速记:两准一敏才持久。

 

40.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1.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要点速记: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要点速记: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3简述如何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的。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要点速记: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

 

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要点速记:环境 + 个性 + 课程。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要点速记:储数量、训方法、多练习、勤思考。

 

4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点速记: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原型)

 

46.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

(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4)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47.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要点速记:材料意义 + 新旧知识 + 心向。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8(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9(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50(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51.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要点速记: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指归因。

 

5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要点速记:马(马斯洛需要层次)里(立志教育)奥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韦纳归因)。

 

53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①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②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③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要点速记: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5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要点速记: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55.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 ~ 2 岁)。

(2)前运算阶段(2 ~ 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 ~ 11 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 ~ 16 岁)。

要点速记:感前具形。

 

56.简述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57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58.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要点速记: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59.简述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的认知特点。

(1)他们对事物的直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加容易受周围其他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3)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4)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强,善于社交。

 

60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1)婴儿期(0 ~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 6 ~ 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61简述强迫症的概念及其治疗方法。

(1)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强迫症的治疗

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②“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62.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6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64.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65.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要点速记: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

 

66.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

(2)权威阶段(5 ~ 8 岁)。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

 

6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 20 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要点速记:三水平、六阶段

 

68.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要点速记: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69.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要点速记: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70.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

(1)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71.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72.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点速记:生(研究学生)目标,导(领导核心)关系。

 

73.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74.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75.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76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77.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8.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9.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第2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随着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对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畜牧兽医专业,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通过国外的学徒制教育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中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部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外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迈入新阶段。本文就从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提供可行性建议,提高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其不断发展。

关键词:

国外;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

随着我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进国外现代学徒制,我国的职业教育各专业都受到了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影响和启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只有加强引导,从制度上不断完善,才能够使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简述国外现代学徒制度

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对职业院校、学生、企业之间建立交流桥梁和有效机制的教育模式,能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之前进行就业实习,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专业性、操作性和实践性,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就业机会,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促进学生就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我国在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学习过程中,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目的。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在国外畜牧兽医专业中取得成果,我国职业院校借鉴成功的经验,希望能够使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对教学安排事项进行有效安排,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从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角度,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一定帮助。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的培养模式

国外现代学徒制来源于传统的学徒制,通过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革,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交流。国外现代学徒制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培训,结合企业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引导,使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接下来就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介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培养模式灵活多样。

世界上职业制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在职业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定主要是以通过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职业技能在不同的岗位要求就不同,英国也在不断开发新的职业技能岗位,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这些职业技能技术岗位的开发,是为了职业院校具体的技术专业制定的,从初级到高级,实现职业技术一体化,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创造了条件,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有效掌握,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关于职业技术岗位开发方面,还设立了高级管理岗位,这样将职业技术岗位的所有层级都涵盖进去,从初级技术工人到高级技术工人,再到高级管理人员,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岗位模式下学习实践,实现学生对岗位的认识,以及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确定。比如,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度采取的是灵活教育和用户需要的方式,进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种类的技术培训,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对技术的等级进行选择,职业学校会配备不同的教师对其进行技术培训。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传统的学徒制只注重技术的培养,对专业理论知识不做讲解,认为只要培养成熟的技术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只有技术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方式。在专业技能熟练的基础上,对专业技能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要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方面能够极大地发掘人的潜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掌握的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技能实践经验。

三、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

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经过学习就可以直接就业,不会出现对专业技能操作程序不清、专业技术出现问题、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畜牧兽医专业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能够对其专业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得到实践,专业技能得到加强。通过引进国外学徒制,可以了解到,只培养技术工人的传统已经被摒弃,现在的学徒制不但重视技术,还注重理论体系的培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完善教育制度,改善教育体系,走符合我国发展的教育之路,才能够从根本上对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作用,实现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共赢。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快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制度建设。

加快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制度建设,就是要对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等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高效性。通过法律制度建设,保证畜牧兽医专业运行现代学徒制,比如,澳大利亚的《职教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结合,因此,我国可以进行立法,把国外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力地推动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通过法律合同的规定,使学生、企业、学校三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立法的规定和实施,为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主要偏向于技术,对理论教学没有加强重视,因此,很多学生在就业之后,还不懂技术操作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只是机械性地对技术操作方式进行运用,因此,立法也要加强对理论学习的规定,使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学习也能够得到教授,实现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目的。

2.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

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通过职业考试的人员,才能够就职。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不能只涉及笔试,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考试,只有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顺利就业。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是对现代学徒制在牧兽医专业方面培训质量的保证。如果失去了职业资格认证,就会使牧兽医专业的就业体系混乱,学校的专业教育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国家教育部门要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技能进行技术认证,保证牧兽医专业的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行业规范。要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目的,就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实践:第一,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着手,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开发,从企业对人才的技术要求方面入手,对人才技能进行培训,配备相应的技术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连接,不但能够极大促进就业率,还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二,对技能培训时间进行确定。对于技能的培训时间,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确定,职业院校的各专业招生也要根据其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如果招生太多,就会产生就业岗位缺失,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浪费技术人才。

3.加强牧兽医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

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职业院校的专业和相关企业联合起来,实现学校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现在很多的国家都已经采取了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政府对这种教育模式也大力推广,划拨大量的经费给予支持。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直接就业,再入职后还可继续深造,完善技能。对于我国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和企业进行接洽,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践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可以灵活处理,方便学生参与,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率,缩短培训时间。国外学徒制度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结合,不但对学徒制度的发展有上促进作用,也能够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外现代学徒制度的引入,建立起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专业性、实践性更强,提高了就业机会。在我国的职业院校现实技能教育中,学习时间一般定为3年左右,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践行,使学生明白专业技能的操作原理,以及未来就业发展的方向等。职业教学和学徒教学的结合,能够帮助技能人员实现学校与就业的转变,减少了企业进行岗前培训的程序,使学生进岗就可以直接入职,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共赢。

结束语:

国外现代学徒制已经在国外教育中取得了成功,我国的职业教育积极引进国外的现代学徒制经验,并不断改革职业教育,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利刚 段修军 周春宝 周明夏 张力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新岗,黄银云,李巨银,吴植.国外兽医专业高等教育的特色与借鉴[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03):160-162.

[2]曾妍.国外现代学徒制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启示[J].社科纵横,2015,(06):161-163.

[3]欧阳琼,丁日佳.国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人才,2012,(08):278-279.

第3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理论和观点供历史教师借鉴参考,正逐步转变着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教师是课程的指导者、开发者和实施者”而不是“接受者、操作者和控制者”。从而必将对自身惯有的教学理念、方式及模式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目前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解释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或发现疑难、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

三、历史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

1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而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要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上述两个观点实际上否定了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当前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

(2)教育部制订的普高《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探究历史问题,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当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而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可见,“问题-探究”教学的实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仍然不可忽视,而且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设计出指向性明确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对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兴奋感和自信感。其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加强调,有良好功底和能力素质与学生对教师的积极配合是不可缺少的实施条件。

3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历史高考《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分析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等四方面能力,都充分体现在高考试卷中,尤其是历史阐释能力一般占试题50%左右。体现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指导思想,也说明以能力立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而“问题-探究”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

四、“问题-探究”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范例

笔者以人民版《历史》必修I《伟大的》为例对“问题―探究”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示课题和课标要求,对学生自学做总的指导,然后学生用5分钟时间进行阅读分析教材和发现问题。

范例:这一阶段教学中,多媒体屏幕打出幻灯片:

①落实有关日军侵华和中国人民抗战的基本知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等。②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原因:分析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原因、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等。③学会进行知识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对比: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比较、两次中日战争成败的比较、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

第二阶段:出示若干个题号,由若干名学生自由选择答题(题目基本涉及教材内容,以重新落实基本知识为目的),这一阶段大致需要15分钟。

范例:在进行《伟大的》教学中笔者列出了8个问题,由多媒体屏幕显示。比如说分析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原因;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局部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列举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斗争;等等。

第三阶段:由学生互相提问和解答,在学生提不出问题后由教师出题(题目以分析比较等综合能力为主,旨在挖掘教材),这一阶段大致需要20分钟。

范例:许多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互相提问和解答,并由教师进行纠正完善。比如“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在哪些方面有区别?并说明两者关系。”“为什么历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一成一败?并说说其不同的影响?”“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第四阶段:通过小结和课堂练习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大约需要5分钟。

五、对“问题-探究”模式的反思

1 影响实施的因素

影响“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直接的影响有:

(1)讨论的问题

首先问题要富有启发性、有探索价值,其次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性,实际上最重要的原则是讨论的问题应能反映真正的疑问。

(2)教师因素

新课程改革并不是要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肯定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平等主体,具有“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的教学思维。

(3)学生因素

学生必须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与教师协同合作,课堂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倾听他人观念并进行理性的思辨。

(4)师生关系因素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自由提问、发表意见的民主课堂气氛提供客观条件。

2 成效与反思

“问题-探究”教学转变了学生自初中以来固有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面之一。在对学生的谈话中笔者了解到,学生普遍认同这一模式,“能迫使我仔细阅读教材,重视对书中知识的理性思考”“能使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听课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等等。

但是仍有几个问题还需要反思:

(1)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无论是什么模式,高考命题无论怎样强调能力,都离不开考查“双基”。因此,一定程度上传统教学模式如“传递一接受”模式更能有效提高考试成绩。

第4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德育功能;优化

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是“先成人,后成才”。一个人只有明确自身的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后,他身上的才华才能够用在正确的地方。对一个人来说,品德的优劣就是一串数字的首字符,附加的才华是首字符后的数列,道德为零,不管才华有多少都只是零,没有任何价值。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衍生出的以培养受教育者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为目的的活动。良好的思想品德会让人拥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操。在古代的教育中,代表德育的“礼”是“六艺”之首。中国自古是注重道德修养和礼仪廉耻的国家。中国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始终排在第一位。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思想道德的修养对教育来说是重中之重。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过多的接触到了国内国际混杂的思想潮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埋下了隐患。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使得新一代的青年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中说一不二,物质世界的富足加重了精神世界的空虚。长此以往会养成他们骄纵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优化德育功能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有些高中政治老师在课堂中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有的老师虽知晓德育教育对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追求高得分率和学生的阶段性成绩,对德育教育知识只是敷衍地一带而过,并没有认真将德育教育融合进政治教学中。还有些老师因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太长,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很困难。

(二)空洞抽象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老师对德育教育的传导只是停留在不断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上,导致学生仅仅对道德停留在基本的认识层面。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思想上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常常会出现多元的价值观,因此,老师要在教学中授予学生判断是非黑白的能力,将部分学生扭曲的价值观纠正过来。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性格会很叛逆,老师的空洞的教学不仅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三)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我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归根到底没有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现行的教育体制依旧是应试教育为主,老师和学生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在这个大背景下,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为来年的招生打好基础,只有牺牲素质教育成全应试教育,以追求高升学率。学生素质的好坏不能决定是否能够升学,分数才是硬道理。如此一来,学生只有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如何高效得分上,不得不忽略自设的道德建设。

三、优化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

政治老师要充分全面地了解教材内容,进一步挖掘内容中的思想,将政治思想融入德育教学中,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现在高中的政治教材中融入了许多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的内容,为老师开展德育教育做好了铺垫。教师在日常备课过程中,可以对教材的主体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着重挖掘教材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共通点,拓展教学思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德育教育的中心思想,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二)拓展教材的主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中政治课程同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联系,结合时展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老师在政治教学中要随时关注社会的发展状况,将课堂和实际相结合,在主干知识上扩展时事新闻,丰富课堂的内容,调节沉闷的学习氛围。

有教学条件的老师要将现代化技术融进教学中。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短视频,老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设立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氛围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在讨论中越来越高涨,这就为老师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优化德育形式,使德育教育多元化

德育教育最终是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针对某一个社会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列举出可能的后续发展情况和解决方案,将方案在全班交流之后让学生讨论后评估各种方案的利弊并阐明理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价值观的正误,提升价值的判断能力。

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育仅仅是教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德育教育却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纠正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建立开放的德育模式

封闭型的道德教育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新时代要求学校建立开放的道德教育模式。学生在学校中接触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品德教育。老师要常与家长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量隔绝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造成的恶劣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的优劣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导向,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要承担起建设和发展国家的重任,在思想道德上不能有任何偏差。德育教育广泛存在于生活和学习中,政治课本的每一个章节中都能发现它的身影。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老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时展的特征,与时俱进,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引导学生树立的正确价值导向,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准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一、私立高等教育的各种模式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私立高等教育。但是其数量规模、质量水平、地位作用、发展过程、存在方式等等均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合理地、科学地划分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有必要先来考察一下已有的一些划分方法。

耶鲁大学的RogerL.Geiger教授的划分方法是最为著名的。他依据私立高等教育招生数与整个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将其划分为大众型(私立比例为70%左右)、平行型(私立比例为50%左右)、边缘型(私立比例很小)等三种模式。这种方法已逐渐为比较高等教育界人士所接受,确实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各国私立高等教育的一些数量特征。然而这一划分方法之局限性与不科学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缺陷有三:第一,这一划分方法所得出的三种类型无法涵盖世界各国的私立高等教育。众所周知,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是十分发达的。可是按照这种方法就无法划分。所以RogerL.Geiger教授本人也不得不加以特别声明,“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当属于又一种模式”。第二,这一划分方法的依据,信息过于模糊。不言而喻,各国高等教育招生总数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加以认真比较研究的数据。因为各国招生总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差别很大,而且意义殊属重要。怎么能够不顾这一点而去奢谈什么私立高等教育招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呢?例如,印度和印尼的私立高等教育的招生比例虽然很高,但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并不十分发达,仍然处于高等教育少数化的发展阶段,怎么能够说它们与日本、菲律宾、韩国等一样,也都属于大众型模式呢?第三,这一划分方法在划分的依据和划分的结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断档,因而有些结论是推导不出来的。例如,说平行型的典型特征是“公、私立高等教育的招生数基本相当(各占50%左右)”,“两者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几乎一样”,“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与公立的并无多大差别”等等。殊不知由于公、私立高等教育的招生比例是一个相对数,它们之间很可能此消彼长,至于它们的增长速度之一快一慢更是难以避免的。在许多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的某一时期都可能出现“二者的比例基本相当(各占50%左右)”的情况,但却未必同时兼有另外两个特征。反之亦然。

另一种比较流行的划分方法,是根据政府与私立高等教育的关系,把各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划分为自治型、控制型、放任自流型、不即不离型等4种模式。这一划分方法亦有以偏概全的毛病,因为上列4种模式只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在具体的私立高等高等院校与政府之间所表现出来的4种不同关系,可是各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往往是由各种不同的私立高等院校组成的,而许多国家政府对各种私立院校的态度并非都是一致的,因此,不能仅仅用其中的一种关系模式去概括某一个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的全貌。

有人认为可以根据私立高等教育与所处经济环境的关系,把各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划分为发达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和不发达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两种模式。其实所谓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划分的。尽管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私立高等教育模式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诸如人口的多少、经济结构的不同、文化传统的差异、高等教育历史沿革的特殊性等等,均对一个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划分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不能仅仅依据经济发展情况,而必须主要地依据私立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情况,只有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至于根据私立高等教育自身的各种特征来进行划分,则又有许多种划分方法。例如:根据经费来源之不同,划分出完全自筹型、部分公助型、完全公助型等三种模式;根据功能之不同,划分出研究型、普通教育型、职业教育型等三种模式;根据地位与作用之不同,划分出骨干型、主力型、补充型等三种模式……上述就经费来源不同划分的三种类型和就功能不同划分的三种类型也都是针对不同的私立高等院校而言的,因此用它们来概括某一个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也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就地位与作用之不同而划分出骨干型、主力型、补充型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方法,有可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某一个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部分特征,但这种划分方法所依据的仍然是一种相对的标准,即私立高等教育与公立高等教育的结构比例。显然,它也是完全随着公立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私立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水平,因而,也就无法单独对不同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比较。

那么,合理的科学的划分方法又该是怎样的呢?本文认为有必要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划分依据和标准。首先,要有数量规模方面的划分依据。主要看私立高等教育的招生情况,但不能以占公、私立院校招生数的比例为标准,而必须以占适龄人口的比例为标准。超过10%的为大众型,不足3%的为少数型,占3%-10%的为中间型。确定这一划分标准的理由是:如果一个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招生数能够超过适龄人口的10%,加上公立高等教育,全国高等教育的招生数势必超过适龄人口的15%,从而符合了马丁特罗的著名的划分标准;而招生数不足适龄人口3%的私立教育,终归是一种满足少数人需要的教育。这一划分标准将使得不同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第二,要有层次水平方面的依据。主要看私立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情况,但必须以国际通行的学位水准为标准。可以暂订有权授予学士学位或学士以上学位的私立院校占普通全日制私立院校总数之50%以上的为高重心型,占30%-50%为双向型,不足30%的为低重心型。第三,要有地位作用方面的依据。主要看私立院校所占的一些比重,但必须同时兼顾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的标准。可以暂订私立院校学生数占公、私立院校总数的比例达到50%左右或者更高,同时在国家一流水平的大学中,私立院校所占的比例也达到50%左右或者更高,可称为骨干型;私立院校学生数占公、私立院校总数的比例达到50%左右或者更高,但在国家一流水平的大学中,私立院校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可称为主力型;其他的则一律称为补充型。第四,要有发展条件方面的依据,主要看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情况,但要广泛联系高等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占整个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以及私立高等教育经费中来自公共资金的比重等各项指标。可以暂订高等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25%左右或超过25%,私立高等教育经费占整个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超过30%,私立高等教育经费中来自公共资金的比重超过30%,可称之为重视型;高等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低于15%,私立高等教育经费占整个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低于30%,私立高等教育经费中来自公共资金的比重不足20%,可称之为忽视型;其他的为过渡型。

上述各项划分依据和标准,相互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紧密的联系。它们各自都可以比较确定地描述私立高等教育的某一方面情况,而把这些不同的划分依据和标准组织成为一个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完整地把握各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异同点,更加明确它们之多重特征所决定的特定坐标点,进而也就有可能归纳出私立高等教育的多种多样的模式。我们可以把上述划分依据及与之对应的各种类型列成下表:

划分依据各种类型数量规模大众型中间型少数型层次水平高重心型双向型低重心型地位作用骨干型主力型补充型发展条件重视型过渡型忽视型

现在就让我们对照上表找几个国家来实际验证一下。这里不妨以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印尼等国家作为例证。根据我们的划分方法,从数量规模来看,美国不再像RogerL.Geiger教授所说的那样,是“不好归入任何一种类型的特殊类型”,而是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一样属于大众型,因为这些国家私立院校的招生数均已超过适龄青年的10%。反之,印度和印尼则不属于大众型,而属于中间型。因为尽管两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比例分别高达80%和90%以上,但是公、私立高等教育招生数合起来只不过占适龄青年的7%-9%左右。从层次水平看,美国、韩国属于高重心型,日本、印度属于双向型,菲律宾、印尼属于低重心型。从地位作用看,美国、韩属于骨干型,日本、菲律宾、印度、印尼属于主力型。从发展条件看,美国、印度属于重视型,日本、韩国属于过渡型,菲律宾、印尼属于忽视型。

分别归纳之,则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为:大众型+高重心型+骨干型+重视型。这说明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比较成熟,条件较好,今后发展可能比较平稳。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为:大众型+双向型+主力型+过渡型。这说明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比较成熟,但条件尚不理想,今后或有进一步改善的希望。韩国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为:大众型+高重心型+骨干型+过渡型。这说明韩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比较成熟,但条件一般,今后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尚不明显。菲律宾的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为:大众型+低重心型+主力型+忽视型。这说明菲律宾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比较不成熟,条件差,今后的进取任务还很艰巨,困难很大。印度的私立高等教育模式为:中间型+双向型+主力型+重视型,说明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有其成功的经验的,但条件方面确实已经力不从心,今后面临的任务是稳定规模,调整结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印尼的私立高等教育模式为:中间型+低重心型+主力型+忽视型。这说明印尼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时期,条件差,承担的任务过重,今后尤须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谋求新的进步。

那么,说到我们国家的民办高等教育,又该如何对号入座呢?显然我们国家现有的民办高等教育是典型的少数型+低重心型+补充型+忽视型,这说明我们国家的民办高等教育还刚刚起步,经验不足,条件很差,今后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但进一步的发展目标还只能以争取早日实现中间型+低重心型+补充型+过渡型的模式为宜,而不应当盲目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发展模式。

二、各种模式私立高等教育的不同作用

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是对私立高等教育复杂结构的一种概括。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的发挥,即其实际作用,则会反过来影响着结构的变化,导致模式的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对高等教育的作用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对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私立高等教育模式加深认识,作出正确的评价。

我们应当承认,与公立高等教育相比,私立高等教育是有其消极作用的,其一,私立高等院校不属于公共机构。作为一种民间组织,它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办学宗旨、办学思想、运行机制与经营方式,不像公立高等教育那样能够步伐一致地为国家培养特定规格的专门人才。许多国家都对私立高等教育的这种消极作用有所警觉,并努力消除或限制之。其二,私立高等教育独立自主、各行其是,难免冲击国家的人才培养规划,容易造成部分专业大学毕业生过剩的浪费现象。其三,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过快,可能与公立高等教育争师资、争生源、争经费,影响或降低公立高等教育的水平。英国私立古老大学的优先地位,就使得英国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水平很难提高。其四,私立高等教育易于滋生一部分“学店”和“文凭工厂”之类的滥竽充数、牟取暴利的办学机构,可能扰乱和影响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文凭信誉。其五,私立高等教育可能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对私立高等教育的资助给国家经济建设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且严重地挤占了普通教育的经费。此外,许多效益不好的私立高等学校往往因过分迎合劳动力市场的暂时性需求,过分追求时尚和投学生之所好,而导致短期行为,不利于形成好的学校环境与提高教育质量。还有,私立高等学校自筹经费办学,往往过分依赖校友会或教会的支持以及来自企业界有关部门的资助,使得学术核心不容易抵制外界压力之瓦解作用,可能造成不同学科之间待遇差别过于悬殊,教师心理失衡而影响校园的安定。

然而,与公立高等教育相比,私立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又是十分突出的;有些甚至是公立高等教育所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不能不看到私立高等教育作出的许许多多令人瞩目的贡献。兹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①产生了近代大学。近代大学起源于12世纪末,最早便是以私立高等学校的形式问世的。近代大学之词源系拉丁文之UNIVERSITA一词,指的是“行会”、“社团”、“公会”等联合体,根本没有教育机构或学校的意思,这与古代的大学之明确命名为学园、学校等有着微妙的区别。这也就是说,近代的大学作为建立在理智兴趣基础上的教师和学生的自发性的联合体,已经具有超越于当时之教会与政府的理想与目的的独立社会价值。尽管“教皇和皇帝通过给大学颁发特许状,通过慷概地给予大学捐赠和特权来企图加以控制”,但大学的存在与运转从根本上说,仍有赖于它自己所特有的一些性质与格式,如特定的人员构成、学术标准、学科专业的组织形式、课程考试、学位制度等。所有这一切也都超越了当时之教会与政府的组织与规范能力。显然,当时并没有预见到创办近代大学的历史意义,因此,近代大学始生之初,决不可能是官办的、有计划设置的机构。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上看,它都只能是一项源起于民间的伟大创举。

②创立了研究生教育制度。内战前后的几十年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国土和人口大大增加,工厂商业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贵族化的高等教育不能不受到时代的冷落,赠地学院的产生与发展开拓了以应用技术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广阔前景。然而,这并没有成为美国新高等教育的统一格式。1876年成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德国大学注重科学研究的经验,独辟蹊径,为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开设专门课程和实验,正式培养研究生,并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公开与广为流行的“重术轻学”的思潮相抗衡。它宣告了现代研究生教育制度的诞生,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③衍生了二年制的初级学院。19世纪后半叶,美国高中数量增长迅猛,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强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想出了一个在保证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招收更多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的办法,于1892年首创把芝加哥大学分成为二级学院:大学一、二年级称作基础学院,三、四年级称作大学学院。后来又分别改称作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这种办法很快为其他一些公、私立院校所仿效。

④发展了各种各样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最早也是以私立职业学校的形式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人们的心目中,私立职业学校更多地属于“职业”,而较少地属于“学校”。因此,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即使开放如美国也不把私立职业学校的学生归到大学生队伍中去,不承认其具备申请政府设立之发给高等院校的学生的各种奖、助学金及贷款的资格。随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与内容的更新,私立职业学校的社会价值越来越明显。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高等教育法案,1972年又颁发了这个法案的修正案,正式允许这类学校的学生申请政府的有关资助与贷款。至此,私立职业学校终于被看成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⑤创办了科学园区。科学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一项新生事物,最早创办于美国。4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Terman)为创办斯坦福工业园(StanfordIndustrialPark)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美国东部更以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为重点,形成了波士顿科研中心。如今,这一创举已经逐渐为世界许多国家所仿效。

除了上述在世界高教发展史上所作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贡献外,私立高等教育对许多国家与地区的高等教育以及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发挥了或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诸如,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筹措了大量的来自民间的资金,减轻了国家的经费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坚持了学术自由与办学自主性,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并发展了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大学;保证了高等教育从少数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乃至普及化阶段的成功过渡;为经济部门尤其是中小企业输送了大量适用人才;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多种服务功能的需求等等。

综上可见,私立高等教育虽然有其消极作用,但是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面我们以美国和日本这两个私立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私立高等教育是如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两个经济大国,在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方面均获得了其他许多国家难以企及的成功。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方面,美国已同欧洲具有优秀高等教育传统的国家不相上下,日本也正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美、日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实与这两个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成熟发达有极大关系。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为数甚多的私立高等学校均与公立高等学校相辅相成,共同承担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历史使命。当然,两国的历史背景不同,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也不一样。因此,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两国公、私立高等教育所突出扮演的角色又是大不相同的,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已打下了相当基础。当时私立大学发展的主要倾向受欧洲名牌大学之重视学术水平的传统的影响,注重于学术研究与科学实验。由于坚持自己选定的目标,敢于与公立大学重术轻学的风气相抗衡,哈佛、哥伦比亚、斯坦福等一批私立大学终于建成了世界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对美国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也使得美国的公立高等教育可以腾出身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培养工农业生产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日本的情况与美国有很大不同。19世纪下半叶,日本的资本主义基础还相当薄弱,因此,开始时日本采取了主要由国家兴办高等教育的政策。1880年,明治政府就把48.99%的文教经费拨给东京大学。而日本的私立高等学校却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惨淡经营,在公立高等学校所无能为力或不愿过多涉足的领域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毕业生成为私营企业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私立高等教育的成长壮大使得日本整个高等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满足了国家进一步工业化的要求。本世纪60年代以来,美、日两国的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人员,这使得两国的两年制高等学校大量涌现。在美国及时办起了1000多所社区学院,绝大多数为州立,只有2%左右属于私立。而美国的私立高等学校仍主要集中在4年制综合大学和各种学院这一基本类型上。日本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主要是由私立高等教育来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大约有90%的女子大学和85%的短期大学是私立的。

以上说明,像美国与日本这样大规模发展私立高等教育,非但不会与公立高等教育发生冲突或互相牵扯,形成低水平重复办学的局面,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降低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与效益;相反,却更有助于两国分别不同情况,从不同的侧面去充分发挥私立高等教育之独立自主、灵活机动,和公立高等教育之目标专注、步伐整齐的优势,长短配合,互为补充,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生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6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案主陈某,现就读于某中学初三,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不错,在班级里可以考到前十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只是案主性格比较内向。案主从初一开始玩电脑。在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十分在意孩子玩电脑这件事,觉得孩子玩儿电脑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然而,案主却越来越迷恋网络,甚至不愿与同学师长,亲朋好友过多交流,还出现了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成绩退步等等现象。等到有一天,案主陈某向父母宣布不去上学了,父母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案主说自己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忍无可忍,认为去学校读书学习都是没有作用的事情,因此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不管案主父母怎么劝说,从那一刻起,案主表现出所有网瘾孩子的特点:第一,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而且大部分是晚上。第二,不管父母采取什么措施都阻挡不了孩子上网的决心,断网后情绪烦躁或者大发脾气,乱扔东西那是常有的事情。第三,除了在网络上用QQ和一些朋友联络外,简直成了“宅男”,整天足不出户,与父母的交流少之又少,与同学师长的交往几乎为零,作业不再完成,学校也不去了,整天呆在家里,与电脑为伴。与此同时,为了让案主陈某重返学校,案主爸爸妈妈已经想尽了办法,请老师上门劝说,找他的同学来引导他,但是所有这些招数都不怎么奏效,案主依旧我行我素,沉溺于网络世界。更加令案主父母痛心的是,案主陈某和父母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差,由于父亲比较强硬,忍不住总要骂他几句,每一次案主陈某都非常不满意,所以,父子之间的对话几乎为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在其中周旋。

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简述

1,萨提亚模式的特点

萨提亚模式是一种心灵体验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她帮助我们认识,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都值得尊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2,萨提亚模式的内涵

萨提亚模式是关于:⑴“我自己”:内在和谐、做自己的主人;⑵“我”与“另一个人”:关系和睦;⑶“我”所处的人际系统(家庭或组织):社会和谐、家庭或组织成员之间和谐、协作、有凝聚力等的学问。萨提亚模式把深邃广博的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建立起一座桥梁,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到萨提亚温暖而有力的心理支持,达致全新的生命境界。

三,萨提亚冰山理论概述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自己的人生就会改变!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四,萨提亚治疗模式之于案主陈某网络成瘾问题解决的应用即案主问题与原生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关系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网络成瘾很多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时间照顾孩子,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很多青少年不愿意将心里想法和困惑告诉家长,从而青少年选择了上微博、

博客等网络渠道宣泄自己的情绪,在MSN,QQ等聊天环境下和更多的网络朋友谈自己的心情及想法,从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亲人,因此,青少年更青睐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更愿意相信网络这个环境,因此家长应当及时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避免网络成瘾。

2.学校的评价体系单一

(1)学校环境单调压抑、竞争激烈。

学校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学习竞争使学生成天学习紧张,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交流、倾诉、和被理解。学生一旦一旦沉迷于网络,他们就放弃了对人生追求。

(2)学校的课外活动不丰富。

一些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成天学习,生活极其枯燥乏味。为满足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他们找到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那就是上网。在网上,他们喜欢找网友诉说,发泄情感,放松自己。

3.社会成长环境

网络信息量大,设计网络游戏的人针对玩家的心理,设置带有刺激性的、挑战性的游戏,很容易使青少年上瘾。同时,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但一些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网吧经营者在利益的诱惑下,对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等大开绿灯。此外盗版游戏、光盘、复制品众多且价格低廉,也为青少年的购买降低了门槛。另外,完善的社会保护和救助机制的缺乏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会联合医院和学校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患有网瘾综合症的青少年进行免费药物治疗和心理矫正,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尚处于空白。

4.青少年心理需求的极端表现

一些微博,博客都流行不断的“吐槽”这种现象正符合了青少年叛逆的心理特征,他们更愿意相信来自网络的“吐槽”。网络的自由化和匿名化特征使得青少年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是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良好平台,这是一种强烈的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愿望,因此有的青少年能很好的在网络上吸收知识表达自我,而有的青少年由于习惯性等原因极端的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案例一、案例三都体现了这一点。

五,案例成果评述及追踪

第7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合作;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双方的通力合作,而家园合作共育的模式结合了两个中心力量来关心幼儿的成长状况。因此,在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应利用家长资源,构建合作共育式的家园模式,使家长转变教育态度。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实现对幼儿的多方位教育,推动幼儿的茁壮成长。

1.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环境与家长的社会价值观、思想意识等,都会对幼儿的品性、行为习惯等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家园合作共育理念的指引下,家长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地位,能够帮助家长自觉优化自身的思想,纠正不良行为,时刻维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对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正面引导,切实发挥出榜样和模范作用。在进行家园合作共育工作过程中,也会促进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的密切联系,便于家长主动、及时地将自身在幼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幼儿教师展开沟通,用以调整家庭教育的方法,进一步构筑家园信赖关系,共同培育幼儿的良好个性、习惯、道德,促使幼儿成为品学兼优的人。(2)有助于推动家园合作共育的统一家园合作共育能够为家长提供更多和幼儿教师与幼儿园平等对话的机会,实现了由以往的幼儿教师主导家园互动,朝着家园教育经验共享、家园共育座谈会等形式的方向发展,有效优化了家长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为了达成家园合作共育的目标,幼儿园也要依照自身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意识、有计划性地适当增加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的机会,以创设形形、内容各异的活动方式,引导家长体验和开展幼儿教育,使家长、幼儿园、幼儿教师三方之间形成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新局面。在促成幼儿园教育向家庭教育方向延伸,突破各自教育领域内存在的局限性之时,使家园合作共育模式的延续性、互补性得到充分发挥,令幼儿能够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向更为理想的方向获得全方位发展,真正推动家园教育中的目标、内容等方面的统一。

2.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1)家长的角色定位家长通常会很关心幼儿的教育和成长,在和幼儿代家庭教育教师展开交流与配合方面也表现得极为主动,对于幼儿园定期举办的家长会、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都能做到积极参加。但是仍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在家是由家长看管的,那么到了幼儿园就应该归幼儿教师管理,在幼儿园的表现与教育工作显得不够关心。这类家长在和幼儿园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属于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旁观者,并非真正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家长在家园合作共育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幼儿学习中的见证人,更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家长应主动参与到家园合作共育进行的相关活动中,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情绪状态等,全身心地参与到幼儿教育的规划与管理中,为幼儿园今后的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科学的建议,而不能只是被动地观察。(2)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幼儿教师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同样是受过专业培训的,是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充足的知识储备的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思想,对幼儿的知识教学、生活技能培训等展开高效的教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承担了多方面的责任,在幼儿的教育中要负责知识、正确三观的传授,在幼儿的生活中要引导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以及和其他幼儿相处中容易产生的矛盾、在游戏中可能存在的意外危险事故等情况。在和家长的互动中,同样要为家庭和幼儿园负责。家园合作共育模式中,教师需要同时站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角度,考虑到双方各自的要求,为双方搭建合作的桥梁,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共同以灵活的姿态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家长和幼儿园都是家园合作共育中的主体,双方在合作中分工明确、互惠互利,各自履行自身的职责,使幼儿教育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3.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的途径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陪伴幼儿的时间越久,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越大。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幼儿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缺少与家长的交流和对家园合作共育模式的探索,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这种情况,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加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往往能深化幼儿的教育价值,适时和家长展开适当的沟通,发挥出语言的魅力,在高效的沟通技巧的引导下,向家长传递家园合作共育的理念。通过先扬后抑的委婉方式,和家长站在相同的位置思考幼儿的教育问题,为家长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正确的幼儿教育方法,进而辅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成长的个性,认知幼儿的不足。也能够和家长共同纠正幼儿的错误,获得彼此的理解与支持,推动家园合作共育主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所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推动家园合作共育模式实施的重要因素。(2)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教师,决定了家庭教育在家园合作共育中的重要地位。家长要灵活运用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提升对家园合作共育的领悟水平。可通过阅读书籍、观看教学视频、咨询教育专家等手段,转变自己的家教理念。依据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反思和更新自身的教育手段,主动探究多样化的家园合作共育模式。对于幼儿园来讲,可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实现对家长教育思想的转变。幼儿园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座谈会,可帮助家长探讨和发现新的家教方法,在家长间互帮互助、优势互补的氛围中,提升家长的教育知识水平。或者开展网络教育平台,鼓励家长订阅或关注相关的服务及公众号等,为家长随时随地展开家教知识学习提供便捷的服务平台,为优化家园合作共育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3)引导家长参与到教学中家长缺乏共同教育的观念,和传统教育模式有着密切联系。我国以往的教育模式一般以教师为主,幼儿和家长通常处于被动的状态。随着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展的潮流,必然不会久远。若想真正走出当前幼儿园教学的困境,需要幼儿教师敢于大胆创新,对传统教育去粗取精,冲破不合理的教育框架,使自身教育的各个层面都得到改进。要想让家长也能重视幼儿的发展,需要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制度,明确家长在教育中的责任。幼儿教师应该做到对家长在幼儿教学中的角色作用予以明确的认知,进而让家长认识到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意义,才能使家长配合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协调配合是家园合作共育的源泉,幼儿教师要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在开展教学设计的同时,也要将家长的工作分配好,帮助家园合作共育模式的全面实施。(4)丰富家园互动的渠道第一,为了发挥幼儿园民主科学治理的“全民教育服务”理念,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中,幼儿园可考虑组织或设置家长工作委员会,以班级为单位推荐优秀的家长作为工作代表,加入委员会中。每位家长代表都要认真听取幼儿园对于教育工作的安排、要求、发展计划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定期举办与幼儿教育经验、卫生保健知识、交通安全常识等各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家长对于幼儿园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达成幼儿民主管理和家园合作共育的目标。第二,要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每天的入园和放学是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换观点的最好时期。在此期间,家长可经过幼儿教师认识到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还有机会和其他家长一同讨论教育方法等。幼儿教师通过和家长的互动,也能了解和发现解决幼儿问题的途径,有利于消除和家长之间产生的误会或隔阂。第三,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提高办园质量。为了确保家园合作共育的服务能力,打造精品名园,幼儿园可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设计在线调查问卷,内容可包含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幼儿教师、班级工作、家庭教育方面,目标在于询问家长的建议,使家长在回答问题时也能对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幼儿教师的工作责任感等有所了解,明确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评价。回收完问卷之后,可通过线上或线下张贴“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作出相应的反馈,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推动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使用互联网搭建即时交流平台。幼儿园可继续使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让教师引导家长利用这一平台实现家园合作共育。平台可以借助社交软件、公众号、论坛、BBS、IRS等的力量,在平台中包含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关的信息,如特色活动宣传、班级公示板、幼儿教育常识、先进教育经验、幼儿精彩瞬间等,让所有家长、幼儿教师都能整合和开辟有关的专题,做到对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和学习表现以及活动情况实时掌握,且保持定期的信息内容更新,使家长、教师都能了解到幼儿在园内活动的进展情况和班级的最新动态等。(5)举办内容丰富的活动家园合作共育模式下的活动,通常以幼儿园为主办方,家长和幼儿作为参加者的亲子类活动,这些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便是让每位家长都能陪伴幼儿,加深家长和幼儿间的亲情。互动活动需要定期举办以联络感情,家长到园内后还能询问幼儿教师幼儿最近的表现,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或者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幼儿园教育起到监督的作用。幼儿教师可作为引导者,带领家长参观幼儿园的每日工作,为家长介绍幼儿园内的各种情况,比如办学设施、课程安排、规章制度等。家长也能在切身观察和幼儿教师讲解的帮助下,了解到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理解幼儿园各位工作者的辛苦,也有利于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家园合作共育模式的开展与推广。例如,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可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在一个月内根据家长的空闲情况,自由组织亲子活动。可考虑安排文艺表演,让家长看到幼儿特长训练的情况,或安排亲子艺术活动,让家长陪伴幼儿进行绘画、手工艺制作等实现感情的加深,还可让家长依照自身的职业,轮流开展职业演讲,使幼儿了解职业特点,提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除了线下活动以外,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还可通过互联网举办线上活动。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幼儿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助力家园沟通,帮助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可组建社交软件群组,邀请家长参加视频会议,为其讲解幼儿在家的注意事项等。或者使用公众号、朋友圈等转发与幼儿教育有关的知识,举办线上才艺比赛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能传播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文化知识。

4.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模式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大突破。需要幼儿园转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将家长引入共同的教育环境中,提升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以促进该模式的实施。通过家庭的指导和幼儿园的专业性教育,使幼儿接受更加健康的教育,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幼儿以更好的状态走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

参考文献

[1]陈凤,闫佳怡,王楠,冯萌.幼儿园托班家园合作的支持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1(48).

第8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 英语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的理论逐渐对我国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李玉梅2009)。作为一种语言,更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以满足工作中、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需要。在英语的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也是不容小觑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日益重要。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主,使我们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以及实际运动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行、自主性和创新性(张秋慧2010)。教育部2004年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说明了大学英语教学应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该说明中,我们也可以明确看出教学中心的转变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注重。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相关背景

教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什么是自主学习各执一词,由此出现了诸多同义词,如“独立学习”、“语言意识”、“自我导学”等。他们对于自主学习有着各自的侧重点。

(一)国外研究人员的观点

Holec最早把自主定义为“一种担负起自己学习责任的能力”。他认为,学习者自主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负责对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1]。Benson等人则把自主学习归纳为五个方面:(1)学习者的学习依靠自己;(2)拥有一套应用于指导自我学习的技能;(3)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却被单调而重复的教育方式所抑制的能力;(4)用于承担自身学习的责任;(5)具有决定自身学习方向的权利(25-63)[2]。Nunan则承认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能够确定自己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可以说是自主学习者”[3]。此外,也有别的学者提出了他们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Dickinson 就是其中一员。他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他解释说,态度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怎人,能力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决策和反思[4]。

(二)国内研究人员的观点

除了国外学者对自主学习有其见解外,国内的束定芳认为自主学习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1)态度,学习者资源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即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投身于学习2)能力,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3)环境,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5]。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主体认识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见解。(黄瑞红2009)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种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改进。曾经以教师为主,慢慢得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网络也在日趋完善。在校的学生不断的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各种学习或者娱乐,学生与教师或者与课堂的距离也就比以前远了点,于是学生在这样一种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一)中心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的英语自主学习,可以说是一种网络教学。基于构建理论的网络教学是一种淡化教而突出学的教学模式,它提倡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采取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式,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系统,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在教师指导和监控下的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6]。教学模式的转变,说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作用更加显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比传统的范围更为宽广,学生的自主能力就更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能得到激发,因此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就会比以往的传统英语教学更为显著。

(二)影响因素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学生自身的方面。首先,学生本身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过多的依赖教师与课堂,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参与性便不断降低;其次,传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阻碍了英语水平的提高[7];第三,一些学生学习的动机仅仅是为了考试或者“考证”,于是忽视了语言的运用,造成了自主学习不能持之以恒。2)从高校和教师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与环境、教材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此外,有些大学教师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基本采用讲解式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培养以及有效的监督(王丽 2010)。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我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的一定程度的抑制与发挥。

四、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对学生本身的忽略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就是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教授,殊不知恰恰是由于教师过于详尽的讲解使许多学生形成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堂的心理,缺乏必要的学习主动行和自觉性,无法养成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当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后,老师的适当讲解便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兴趣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探究,从而能够达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师生间交流时间的缩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及其信息网络的普遍使用,学生与老师之间接触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花在电脑上的时间比例却越来越多。此时此刻,倘若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只会将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而不会去真正意义上的去利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因此,老师培养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越来越紧迫。

(三)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教会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在走出大学校门后能够继续有效地学习,能够为他们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自主学习,不仅仅是指书本上的内容学习,也包括书本以外的各种知识与技能。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经验,从某种程度上更适合解决传统意义上的问题,但是却不一定能够解决时下所产生的问题。所以大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五、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培养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在影响学习策略的诸多因素中,动机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Oxford Nyikos 1989)。若想更高效率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则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动机着手。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某一方面的动机,从而从培养该动机的方面出发,真正的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只有通过老师的合理指引,学生才会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倡导个性化学习,从而对学生以后甚至终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前提基础。

(三)锻炼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营造网络英语学习环境,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课外自学中心及辅导中心以及开展系列讲座、英语角等课外英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顺利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魅力所在。

除了从学生自身方面考虑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学校和老师等方面。

(四)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从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来看,高校中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状况不如人意,如网络速度慢,需要较长时间谅解网络;其次有些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匮乏,对硬件操作非常不熟练,常常出现课堂任务无法完成的状况;另外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缺乏,课堂上比较松散、效率低、机械地完成课后练习题;对网络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班级人数较多,不能很好的进行监管,只能针对一部分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很难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学校可以加强硬件等方面的投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如网络自主学习课堂的设置,或者实行小班化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六、总结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现在的教学模式逐渐在改进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日益重要。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每位大学生都有很强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所以教师需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改善硬件环境,合理地安排教学,在老师合理的指导下,使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想着更加成功的方向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Benson P, Voller P.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Long man, 1997

[2]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3

[4]Nunan D.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M].TESOL Quarterly, 1995:133-158

[5]程前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信息化教学.2009.24:137-138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第9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1 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体系逐渐被推广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也不断丰富完善。但是,从总体来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建筑施工事业的发展,施工管理工作在内容上以及质量上都存在缺陷,体现在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建筑施工管理内容不够全面,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滞后,质量监管部门的职责没有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质量标准和国际接轨差距甚远,安全意识淡漠等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不断的寻找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策略,不断扩充管理工作新模式,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和管理学手段,通过简洁高效、全面有效的动态管理,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保证安全。从而推动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简述

项目管理法是属于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分支,运用项目管理法对建设工程进行管理,将会对建设工程的整体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工程进行项目管理的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正确合理的运用项目管理法可以非常显著的提高管理效果。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的就是使项目取得成功,它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全方位、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立项时所要求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等目标。在建设工程中,施工管理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落实施工任务,签订承包合同;进行开工前的各项业务准备和现场施工条件的准备,促成工程开工;进行施工中的经常性准备工作;按计划组织综合施工,进行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和全面协调;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平面管理,合理利用空间,保证良好的施工条件;组织工程的交工验收等。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并对各个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部在接到施工任务时,都会对各个目标进行初步的规划,以便在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各个目标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最初的规划目标。不难发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部行为的本质就是要运用项目管理的原理以及科学的方法来降低工程的成本,从而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由此可以看出,建设工程领域涉及的项目管理方法,就是在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基础之上,对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并合理的利用各类资源,提高建设工程的工作效率,保证建设工程各个工序顺利有序展开,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高质量的完成建设工程并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它的主要目标有质量目标、工期目标、造价目标和安全目标等,它的对象是建设工程的本身,它的具体操作主体是项目部。

3 如何运用项目管理方法

如何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对待的。科学合理的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应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要明确项目的负责人

要想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能够有序的展开,首先必须要明确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要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安全和效益负责。因而,项目负责人必须要具备有良好的素质,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同时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知识。

3.2要建立管理队伍

建设工程的项目负责人确定之后,就需要以项目负责人为中心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备类似项目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定期组织培训。在该机构之中,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划分出各个职能部门,不同的职能部门要配备符合岗位要求的专职人员,项目经理通过不同的职能部门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有序展开,并对工程的各个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

3.3要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为了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有序展开,就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严格执行。要对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明确分工,规范各部门的管理行为,防止职能部门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随意性。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注重可行性,配套建立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和奖罚体系来确保制度能够切实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升劳动效率,确保实现工程项目的各个目标,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具体管理措施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行为进行管理时,应当注重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在采取具体措施的同时要以项目经理部为主体,以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和安全这几大目标来开展。当前,运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具体管控措施有以下几种:

4.1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实际的管理工作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实时的管控,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能够符合合同和设计要求。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应当以人为核心并以预防为主,在项目形成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应当对影响项目质量的人、机械、材料、施工工艺和环境等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进行阶段性的验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使相关质量问题在工程初期就得以解决,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控制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除了从源头抓起,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之外,必须提高计划的应用水平,全面实施网络计划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上水平,从而生产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产品,打造精品工程。

4.2工期控制

建设工程管理工期控制,是指通过制定相应的进度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施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工期一直处于受控状态。一个科学合理的工期计划可以有效的对建设工程的进度进行控制,并加以分析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差异是常有的事,要定期及时地检查,掌握实际情况,分析进度超前或推后的原因,研究对策和措施,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在建设工程的具体管理过程之中,应当统筹兼顾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把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同工期控制相结合,确保其一直处于最优化状态。

4.3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之中的造价控制,是指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使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的达到企业的经济目的的管理行为。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有计划的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协调项目所需要的人材机等各个方面资源的投入,并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使得建设方能够用一个合理的投资方式来对建设项目工程进行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应当贯穿于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并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探索性的实现各阶段预期的投资目标。

4.4安全文明控制

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要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安全体系后各部门要适时安全检查,发现隐患时,应及时补救。当前,建设工程的安全文明目标主要倡导的是“五无一创建”。即无重大的交通事故、无重大的工伤事故、无重大的火灾情况和无大型的设备事故,创建一个安全的文明施工作业现场。在这个过程之中,要以人员的安全为第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做到奖罚分明并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文明控制。

5 项目管理的创新

工程项目的管理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施工管理创新需从观念、技术及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观念创新,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内在要求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管理方案的不断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