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教学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依那普利
【摘要】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E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依那普利作为对照,对120例EH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服药观察。经2周安慰剂冲洗期随机平均分组,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5mg,每日1次,服药2周末血压下降未达有效标准者增加至10mg,每日2次,疗程8周。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每日1次,服药2周末血压下降未达有效标准者增加至10mg,每日1次,疗程8周。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两组用药后2~8周的血压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非洛地平降压总有效率93.3%,显效63.3%;对照组总有效率88.3%,显效率4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洛地平服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EH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elodipin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ˉpertension.Methods 120cases with mild to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2groups,of which60cases received felodipine(5mg,qd)and60cases received enalapril(10mg,qd)for2weeks.The doses of felodipine and enalapril were increased to10mg,qd and10mg,bid respectively after2weeks’treatment if the blood pressure did not significantly decrease.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8weeks’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blood pressu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2~8weeks in both felodipine and enalapril group(P<0.05).The total reˉsponse rate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ere93.3%and63.3%respectively in the felodipine group,had88.3%and45.0%respectively in the enalapril group.The efficac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both groups had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P>0.05).Conclusion Felodipi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felodipine enalapril
非洛地平缓释剂和依那普利作为较新的降压药在基层推广使用,两者间对照观察的报道尚少。本文旨在验证以依那普利作为对照,观察和比较两类药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EH)的疗效和安全性,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治疗对象为门诊中度EH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坐位舒张压(DBP)90~109mmHg(1mmHg=0.133 kPa),收缩压(SBP)<180mmHg。经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3个月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研究前服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且不能安全停药者,共计120例。
1.2 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入选病例(未治 疗或已经治疗而停药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进入为期2周的安慰剂冲洗期,冲洗期末DBP在90~109mmHg之间的患者进入药物治疗组,他们按1∶1随机分为两组,即非洛地平组(F组)、依那普利组(E组)。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治疗前SBP、DBP、心率(HR)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见表1。F组每日早晨口服非洛地平[felodipine,商品名:波依定,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产品]5mg,2周末血压下降未达有效标准者,第3周起增至10mg每日1次。E组每日早晨口服依那普利(enalapril,常州制药厂产品)10mg,2周末血压下降未达有效标准者,第3周起增至10mg,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略)
患者进入安慰剂冲洗期后,由固定医师每2周随访1次,每次用标准水银汞柱袖带血压计测量患者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3次,以KorotkoffⅠ为SBP,以KorotkoffⅤ为DBP,检查心率和心律,调查不良反应情况。于药物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全套血脂、空腹血糖、血清电解质、血尿常规及进行心电图、X线胸部检查。每例有1份药物记录清单。
1.3 疗效判定 按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指导原则评定 [1] 。显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 降20mmHg以上;有效:DBP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ˉx±s表示,两组差异用t检验,治疗前后对照资料做配对t检验,P<0.05定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与用药前相比,两组用药后2~8周的血压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非洛地平与依那普利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的比较 (略)
2.2 降压疗效 F组降压总有效率达93.3%(56/60),显效率为63.3%(38/60);E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8.3%(53/60),显效率为45.0%(27/60)。两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服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F组降压有效者中服5mg qd者35例,服10mg,每日1次者21例;E组降压有效者中服10mg qd者24例,服10mg,每日2次者29例。
2.4 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两组用药前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清电解质、血尿常规、心电图、X线胸部检查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5 不良反应 F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率为18.3%(11/60),其中头痛5例,面部潮红/潮热3例,头昏2例,乏力1例,均在服药1周内出现,有1例症状较重,经密切观察患者可耐受。E组干咳3例,乏力2例,头痛头昏1例,面红2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二氢吡啶类的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Hotplendil实验已充分说明了非洛地平缓释片降血压的显著效果。该药口服后3~5h达峰值浓度,在患者体内的平均半衰期长达25h,故每日口服1次即可维持至少24h降压作用 [2] ,对心率、房室传导无明显影响,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和性低血压,具有良好的药物耐受性。本组结果显示非洛地平与依那普利均能使偶测血压(CBP)有效降低,两药的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洛地平降压总有效率为93.3%,显效率63.3%,治疗2周后已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至治疗8周末更明显,其有效率与刘氏等报道相似 [3~4] 。非洛地平治疗8周,降低SBP22.1 mHg、DBP14.3mmHg,降压幅度与国内外报道相似 [5~7] 。 依那普利是一种长效的非巯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稳定,对心脏结构及功能有保护作用 [8] 。本文E组降压幅度SBP20.6mmHg、DBP11.2mmHg,总有效率88.3%,与叶氏报道相似 [9] 。
本研究中非洛地平副作用多出现在用药早期,不良反应率较低,主要为头痛、面部潮红、头昏,症状轻而无须停药。E组发生干咳3例,其原因可能与缓激肽增多有关 [10] 。两组药物对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及血尿常规、心率均无明显影响。
据估计目前全国EH患者约有1亿,而人群对EH的知晓率(26.3%)、治疗率(12.1%)、控制率(2.8%)均很低 [11]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因此,对EH应当大力在基层普及治疗。本临床观察表明,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每日1次能有效降低轻中度EH患者血压,且总体耐受性良好,是治疗EH较为理想的基线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Ⅱ型抗高血压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7-9.
2 田颂九,李魁,汤光,等译.维德临床用药手册.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148-149.
3 刘立新,童绥菊.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51例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5):1440.
4 姜克瑞.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2):161.
5 诸骏仁,陶萍,刘国仗,等.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1次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4):272-275.
6 Myers MG,Leenen FH,Tanner J.Differential effects of felodipine and nifedipine on24h blood pressure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Am J Hyperˉtens,1995,8(7):712-718.
7 吴振西.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64例.人民军医,1998,41(1):20-21.
8 林善锬.第五届国际ACEI及其它RAS专题讨论概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5):321-322.
9 叶丽华.依那普利单用与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比较.新药与临床,1996,15(5):321-322.
1.实习准备
在各实习基地,临床专业实习是专业教学关注的重点。临床实习的专业导师制负责和实习基地医院沟通,将实习生直接配属给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平时将学习和实习工作结合,邀请副高以上医师安排晚上、周末时间进行专业知识讲座。
2.考核制度准备
学校对学生平时实习期表现纳入总体考核成绩,总体评估采用三方调查量表进行评估。三方评估量表包括学生自我能力评估、实习基地医院评估和学校教学督导组考核评估,分制均为百分制。评估在学生实习基地撤出前、临床毕业考核时进行。
二、分析研究
1.回顾分析研究方案
采用回顾性巢式分析的方式,对试点教育改革的教学班级和未改革的教学班级,随机各从2010年至2013年毕业的临床专业本科生数据库中各抽取100例进行三方量表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不同学制三方调查表
结果不同学制的两组临床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三方调查表,结果显示虽然学生方评估两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是实习基地医院和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考核评估中,试点改革组要优于传统教学组。
3.试点改革组经费调整
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方面的改革,我们需要调整其教学经费,获得实习基地医院的支持。通过和实习单位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获得了实习基地医院的大力支持。对实习生主要的费用增加是在住宿费用上(2年实习期),其他的费用并没有较大的改变。
三、经验和存在问题
1.试点教育改革经验和成绩
经过试点改革,从目前的调查结果分析,除了学生主观性的自我评估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实习基地评估和学校教学评估两方面都是试点改革组优于传统教学组。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早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中,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要高,调动了医学实习过程中的学生方面的积极性,将知识结构的建立过程确定在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基础上;
②临床本科生的导师制度,基地教学医院的教师和实习生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个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建议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③较长时间的实习期,对各种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都较传统教学具有优势,个人的自我学习信心的建立也很重要;
④教学团队建设实现了循证医学主导式,所有的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能力培训均建立在临床问题基础上;
⑤试点改革组获得了较多的实习基地医院和大学的重视,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2.短学制医学培养制度
没有任何教学制度教育改革都是完美的,我国长期延用的是苏联的医师培养制度,欧美化的医师培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制的延长和大量专业人才的筛选淘汰,对于我国基层医疗力量依旧薄弱的现状,五年制医学生培养仍然是国家的重点,提高县域医疗力量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的关键一环。五年制医学生教学制度改革,提出循证医学主导式改革,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具有分类指导意义。
3.存在问题
通过学生谈话和实习单位本科生导师交流,教育改革后也存在以下问题:
①由于对临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校安排,实习本科生进入实习基地医院前完成的不是很全面的临床课程教育,很多需要在实习基地医院完成,对基地医院的教学队伍和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很多学生在大五需进行医学研究生考试准备,课程或实习轮转不能都安排在考试前完成“大内”、“大外”的实习,对很多临床问题依旧停留在理性知识的基础上;
③对于学制教育改革的实习生,本人的学习主动性要求更高,进入实习基地医院,相对学校本部的管理较难,对个人的学习自主性要求更高;
④对于临床实习工作,由于较长时间的专业实习,教师的信任加大后,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其医疗风险也相应提高;
⑤以往学校考核方式和制度与新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需要建立起更加及时、全面的学校督导和考核体系。
关键词:内地中职班;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自2010年9月以来,江西省部分优质中职学校接受了内地中职班的办学任务。三年来,自治区、江西省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从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班多种形式的帮助,为同学们茁壮成长、顺利成才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中职学校通过全员齐抓共管,全方位周到服务、全时段安全管理,中职班学生各方面均取得不小的进步。生活环境已经适应,思想上较为稳定,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第一批入学学生已经实现顺利毕业,办学取得较好效果。
一、办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环境不适应。中职班学生从入校时到第3个月,是各种疾病易发高发期。由于时差反应以及江西持续高温酷暑、湿度大等气候差异及环境的不适应,学生中常发性疾病有:一是易患部分传染性疾病。如腹膜炎、外耳炎、水痘等疾病。二是易患部分急重症。如阑尾炎、胃穿孔等。三是易患部分气候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晕厥等病症。四是外伤频发。如膝关节损伤等。个别学校学生累计患病率甚至达到15%。五是饮食方面不适应。对当地风味饮食有个适应过程。
(2)教学实施难度大。通过对入学新生调查发现,中职班生源质量不高,文化基础不牢固、特别是语言障碍难以一时攻克,是关系到办班成败的关键问题。尽管班入班学生的入学信息均显示为初中以上学历,但从实际现状看,有的基础教育薄弱,从小未接受汉语教育,不会说甚至听不懂普通话,这给日常管理及教学计划的统一实施带来较大难度。
(3)班级管理难度大。班来自同一地区的同学容易抱成团,有时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同学之间发生矛盾。
(4)实习期间管理难。中职班学生由在校学习转向医院实习后,学生角色和学习环境发生转变,学生应该要有心理和学习方式的适应期,在此期间,容易出现不稳定因素和隐患。
二、内地中职班教育管理对策
(1)加大医疗保障支持力度,加强对学生疾病的预防。尤其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在食品的花色品种方面适合班同学的口味和习惯。
(2)加大教学支持力度。一是应开设最基础的语言课。由于缺乏语言培训教材及藏语老师,学生难以尽快突破语言关。可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专门编写各级别教材及教学实施大纲。第二年和第三年为专业学习阶段,第四年为实习顶岗阶段。二是教师及班主任的安排。挑选责任心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授课和班级管理。三是延长学制为4年。考虑到学制短,时间紧,基础差,任务重等特点,原定第一学年开设文化及医学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开设医学专业课程,第三年到医院临床实习的课程安排,值得重新考虑。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参照汉族班同专业四年学制的安排,因此,中职班学制应由“2+1”延长为“1+2+1”,第一年专门为补习语言的预科阶段。四是实行课程优化设置。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以致用,承办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适时深入到基层卫生机构,了解医疗服务内容、服务对象需求和卫生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医疗、就业等进行调研,摸清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等医疗服务项目的特点,并及时修订教学计划,针对性安排教学。
(3)加大安全教育力度。生的安全教育是中职班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要成立由校级领导、中职班学生管理小组、班主任、寝室辅导员、中职班带队教师等组成的多级管理体系。二是要健全管理制度。举办学校要在参照汉族班学生的管理制度上,制定了《中职班值班老师管理制度》《中职班一日常规》等精细的管理制度,尤其要制定学生外出、请假、安全等管理制度。三是要加强饮食卫生、心理健康以及消防安全等方面知识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果。四是加强日常养成教育。为促进班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爱国爱校的良好学风,建立良好行为习惯,要开展 “扬正气、树新风”主题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分段教育,分层实施,每位学生针对自身思想、学习、生活、守纪等方面进行总结。同学们开始学会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的发展,能自觉地听团课、上党课,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团结互助的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班风、学风得到进一步提升。
(4)加大实习就业前的管理力度。一是加强纪律和心理调适教育。应严格遵守医院的院纪院规,服从学校和实习医院的统一管理,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未经医院带教老师和学校的允许,不得擅自离医院。二是制定应急预案。学校协同医院制订维护医院和学校安全稳定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医院安全稳定的各项措施,确保正常实习秩序。三是加强协调与沟通。学校和医院要专门成立学校领导及实习医院领导组成的实习管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由学校实习科和实习医院科教科负责。实习前要开展理论、操作培训和考核,强化学生专业水平。实习期间安排要分片轮转,专人跟班管理。
【关键词】骨科临床实习 实习模式 改革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获得了飞速进步,新的设备和技术层出不穷,带动了骨科学的发展。作为医学教育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临床实习不仅是对医学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检验,更是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质量。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对于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步伐,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是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骨科临床实习面临的新形势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各国之间的频繁交流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骨科学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骨科领域曾经的一些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截瘫、骨髓炎等)也有了新的理解,临床诊治和预防的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迅速,信息的共享化程度不断提高,现有的医学资料难以及时反应医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医学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医疗市场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人们在就医方面更加自由,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临床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隐私权等,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不仅如此,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对相应的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以往的实习模式暴露出许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革,确保临床课程学习和实习的同步进行。
二、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着实习模式与实际要求不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医学院校的扩招使得临床教学的资源变得日益紧张,医疗市场的就业形式发生了巨大地变化,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剧,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了考研深造,占据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对于临床实习有心无力。同时,资源的紧缺也使得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操作时,更加困难,影响了临床实习教学的效率。因此,对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切实提升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是势在必行的,需要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实习教学制度
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带教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于临床实习的参与程度,而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临床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和教学医院要加强与带教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实习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要对相应的教学制度进行完善。首先,要实行主治医师带教责任制,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分配到每一位主治医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保证临床教学的质量;其次,要健全教学查房制度,通过临床查房的方式,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现场指导学生对伤者的症状、临床特征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设备,如X射线检查、CT检查等,对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并编制相应的治疗方案,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程度。
2.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临床实习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临床实习任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式以及临床检验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首先,学生虽然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和临床教学中,熟练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对于疾病也有了相当地认识,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描述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但是毕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必须经过临床实际操作的检验,才能使其对于疾病有一个真正清晰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通过临床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融会贯通,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加强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教师必须切实遵循相应的纪律和规范,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医德医风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高度的责任心
医疗卫生行业属于特殊的行业,在对病人的抢救过程中,高度的责任心直接关系着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医者父母心并不仅仅是一句空话,更是一种责任。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处处为患者着想,切实处理好医患关系。
(2)严谨的态度
在医疗方面,一个微小到微不足道的失误,也许就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例如,在对病人进行接骨时,如果没有将断骨对其,在愈合后可能影响病人的活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病人的愈合,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在医学上要坚持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3)尊重他人
医疗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对于病人的治疗需要多个科室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主治医师应该尊重他人的工作,加强与各个科室方面的配合,确保病人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疗。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存在相应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出现了新的问题和要求,需要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对经验进行总结,对实习教学的模式进行完善,加强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医院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利,邵鸿生,王斌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85-87.
关键词:中外医学;医学教育;教育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89-02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化逐步成为当今世界高等医学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其中教育模式就是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表现形式。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方法,包括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评价等,而医学教育即是教育模式下的一个分支。
一、美国医学教育的特点
在西方,美国的医学教育可以说很具有典型性,有着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美国医学院校有独立录取学生的资格,一般学习时间为四年。培训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和有关医院的收入以及其他机构的捐助,少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学生毕业后要进行大概5年的医师培训。美国的学生可以早早地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许多医学类高校在大学的第一年就会让学生了解、接触病人,锻炼与病人交流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解病人、帮助病人的思维。而且,不同学年的学生与病人交流的内容是不同的,由浅入深,从简单到详细地了解病史,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等到毕业时,每位学生可以自如地应对各种病人,顺利地完成采集、指导、检查和治疗等各项内容,为进入医师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美国在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方面,采用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手法,增加学生对各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此外,标准化病人在美国的教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学生可以深刻地了解病人的病情。所谓标准化病人,就是学生在实践学习时可以把经过培训的正常人或者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当作模拟对象。除此之外,美国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各种危急事件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医学生在危急时刻可以临危不乱地处理大小事件。
在教学方法上,美国医学院的教师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往往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由学生主动地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进行交流总结。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德国医学教育的特点
德国的医学教育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德国,本科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结业时间,6~10年不等。如今,在课程改革中,德国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教学态度的培训,培养过世界上许多的医学精英人才。德国的医学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毕业前,学校会安排一年的实习时间,实习合格后才能毕业。实习内容十分全面,包括内科和外科以及自主选择的科目。
德国的医学专业实行定额报名,高中毕业生需要参加医学生的入学考试。医学院学制为期6年,分为4个教学阶段,共参加4次全国统一考试。在教学中,实行教、考分离,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制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即能把学生的各项应对能力培养出来。毕业后是否成为临床医师,不重视是否获得学位,而是通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拿到毕业证书之后再进行两年的临床培训,获得实习证明的人才可以申请开业许可证,最后才能成为合格医生,真正地给病人进行治疗。
三、国内医学教育的特点
我国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志愿的不同,各个医学生就读的学年有所不同,有三年制高职专科、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或者八年制本博连读。大专文凭的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后可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继续学习,通过考试后,即可取得更高一级学位的医学研究生。
目前,我国的医学专业学习年限长短不一。所以,对于短学制来说,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对人文社会、政治等素质类等学科的学习较少,使学生的发展空间被限制,即使通过更高一级的考试,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原有的学历水平。
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本科生由于专业思想不明确、自身定位不准、压力较多及受到临床带教教师的影响等,容易在实习期间出现不良情绪,影响实习效果,导致实习效果不好,不能达到实习的目的。临床实习生缺乏法律方面的知识,导致医疗纠纷事件发生频繁。毕业后,从业岗位类似,导致社会不公现象增加。
四、毕业后的医学教育
国外有一套完整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而且医院为年轻的住院医师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由于国外时间相对宽松,有自由的空间,使得住院医师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每周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大查房,由培训中的住院医师轮流完成,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锻炼机会。
例如,美国医学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它们是连续的。住院医师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其培训时间有很大的区别,培训时间长的话,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有明显的专业优势,确保医生这一行业拥有较高的质量。
对比我国,虽然也有不少医院相应地开展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模式单一等。
五、总结和启示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这就要求我国的医学教育成果必须达到国际医学教育的最低标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应积极汲取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更加合理化。基于已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医学教育中,国外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结合自身的医疗体系和工作环境,使医学生尽早地进入临床,提供丰富有力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符合医学生的培养要求。目前,我国也有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大力提倡、支持新入学的医学生较早地接触临床,保障学生早早锻炼,熟能生巧,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方面,作为学校要做好支持工作,利用图书馆以及媒体等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发方式,不能一味地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而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刚进入学校学习的初期就接触病人,对医疗程序的早期接触可以增强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以及医学生的责任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熟练操作,避免出现医疗事故。在扎实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行医道德的培养,包括对患者权利的维护以及对病人的关爱和无私奉献精神。
弘扬思想,教育为先。仅注重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是不够的,应当从改革基础医学教育开始。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医疗体系的实际情况,创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制度体系,在借鉴前人教育的方法上结合国外的教育手段,弥补自身教育的不足,开展一条属于自己发展医学教育的道路,为医学事业更好、更快、更完善地发展,铺出一条笔直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郑少燕,杨棉华,杨苗等.国际化医学教育改革的尝试[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5-6.
[2]陈小红.日、韩、澳、新、法、英、美各国高校入学制度比较[J].民办教育研究,2005,(6):99-102.
[3]黄子杰,吴胤歆.国外医学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医学教育学制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573-573.
[4]王国斌.浅谈中医师徒教育模式[J].吉林中医药,2009,29(1):18-19.
[5]廖晓羽,林慧光.清代医学教育形式举要[J].中医药文化,2011,(3):34-35.
[6]侯海曼.浅谈美国基于医院的医学教育及中美差异[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2,2(1):47-49.
[7]李春香,田茂友.弘扬循证医学思想改革基础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6,5(7):617.
【关键词】医教协同 中医药人才培养 路径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但要完成在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目标,仍需加大力度对医学教育中显露的诸多问题进行改革。首先,医学教育体系需要进行优化,打破学制学位多轨并存的现状;其次,临床医师的专业化和临床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规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刻不容缓;再次,不断完善医学人才的教育机制,建设符合国情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制度。
2014年,国家教育部、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在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总体路线。《意见》明确指出了要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即“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贯穿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并在培养内容与方式上突出强调“三个结合”,一是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二是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相结合,三是专业素质与医德素养相结合,明确指出了我们所培养的新型临床医学人才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
提高临床医学人才素质。根据医学教育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需要经过系统的院校教育和规范的毕业后继续教育。“5+3”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医教相长,是医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其中院校医学教育以培养合格医学毕业生为目标,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毕业后教育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阶段,前者主要以养成独立、规范地处理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的临床能力为目标,后者则注重进一步提高专科水平和临床诊治能力,两者衔接,通过实践训练以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
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当前,我国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加大,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解决,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比不均、基层医疗服务发展面临困境。为了更好的解决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迫切需要组建一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务人员队伍。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加强医教协同,努力建设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人民群众可以依赖的临床医师队伍,既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建设惠及全民健康的医疗卫生体系、完成医改目标,也是提高医学教育水平、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移植于前苏联的院校培养模式,二是传统师传徒习的师承培养模式。院校培养是我国现阶段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模式,我国现有的绝大部分中医药人才都是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以基本建立了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师承教育模式和学校教育模式相互交叉、互补并存,形成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
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历了从理论培养向能力提升,进而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程。教育改革涉及观念转变、内容和方法改革、学制调整等诸多方面。新世纪以来,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率先在一部分中医药院校中试点系统化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先后建立了一批中医药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验区。纵观全局,最显著的特点是人才培养机制越来越灵活,长期一成不变的局面不复存在,社会变革与制度改革深入其中,并逐渐融入社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大体系之中。
回顾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历史,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变化不大,始终未突破传统的“学校”、“师承”二元模式。与同时期西方医学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相比,中医药教育发展相对较缓慢,也直接导致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为了应对中医药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实现中医药高等教育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同步发展,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中医药培养人才之路
近些年,我国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不断借鉴现代医学教育成功的做法,在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的学科特点,不仅注重中医药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亦兼顾文化素质的培养,尤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2015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中医药人才“5+3”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通知》明确了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原则上不得报考;同时在临床培训方面,规定临床能力训练需在指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实际的培训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3个月。这一《通知》是对之前的《意见》的进一步补充,为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模式应该以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为发展目标,坚持走改革创新道路,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和卫生政策调整的要求,以更好地体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融合中医与现代医学教育、大学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目前,我国中医执业医师中大多未接受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框架下,推进我国医院规范化培训和中医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医药自身特点,单独制订出台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基地等方面都与其他医疗专业的规范化培训不同。在多项措施共同推进下,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动“医教协同”,有助于突破以往的高等中医药院系人才培养局限,将医学临床教育融入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可形成“学校”“临床”“师承”三位一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中确实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很多问题依旧存在,尤其饱受诟病的是,在过去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虽然经过多年的专业院校培养,拥有高学历、深基础,但临床实践能力较差,以至于很多医院都不放心让他们“独当一面”。以医教协同为指导,深化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开展“学校”“临床”“师承”三位一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硕士学习期间深入临床,通过中医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有助于培养更专业的高等中医药人才。将“5+3”模式确立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探索长学制中医学教育改革,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诊断水平。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尤其适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截至2015年,在我国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2%的乡镇卫生院和6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由此可见,未来在我国仍需要大批基层中医药人才,采取“5+3”长学制人才培养为主、辅以“3+2”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面向农村与社区需要,培养一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使中医药人才培养更能适应基层中医药卫生事业的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随着近些年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与保健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也受到更多人的认可。在预防保健与科学养老等领域出现了中医药技能型人才空缺,对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人才缺口,调整专业方向,合理优化教育资源,加大对中医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解决学生就业、满足社会需求产生积极效应。
在今后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中医药高等教育应以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推进“学校”“临床”“师承”三位一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形式,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同时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体系有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标准化、制度化,有助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满足人民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对中医药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也有积极意义。
因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是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类病人,他们的心理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甚至有时会经历亲人的生离死别。护理人员要做好对各类病人的心理安慰,做好对亲人别离之痛的疏导,就必须要理解他人,关怀他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着良好的人文素质,要具备宽容、豁达、博爱的胸怀,才能为病人提供有感情、有内涵、有爱心的护理,人们称护理人员为“白衣天使”就是对其人文素养的最佳赞赏,护理人员有有“天使”一般的心灵。护理人员大都是在医疗单位的工作,而医疗单位是一个特殊的单位,需要经常处理一些突发的紧急事故,比如病情恶化、车祸营救、紧急手术等等,护理人员要随时待命,时刻准备参与病人的护理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能还没出发自己先累到了。
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维系病人的生命与健康,责任重大,因此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护理人员素质教育中最关键的一项。要加强专业护理技能的培养,对于一些常见的内外科护理、药物调制、紧急护理措施以及病人情绪稳定疏导方法等,一定要纯熟于心,娴熟操作。现在我国的护理人员大多数是女士,而女士一般是胆小怕事。护理工作要面对各种情况,车祸抢救、重症监护等等,场面一般较为血腥或者难以入目;有时还要面对亲人间的生离死别,失声痛哭也是一些女士受不了的。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素质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处乱不惊,冷静处理伤者,疏导病人及亲人的情绪。
在高职护理教育专业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体系,涉及诸多内容,需要多方面配合协调,才能取得素质教育的成功。
(一)制定健全的素质教育制度。制定健全的素质教育制度,包括制定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制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规范教学、考核活动的行动指南。
(二)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护理专业学员的综合能力,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配合才能有成效。因此,高职教育机构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经验交流会,或者选派精英教师参加必要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
(三)深化与医疗单位的合作。护理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通过课堂的学习效果有限,要积极的与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深化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护理学员去医疗单位参与实践,并聘请有关医疗专家走进课堂与护理学员进行交流
(四)组织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具体是指,以护理专业的学员为主体,围绕每节课程的内容展开互动讨论,由教师和有关医疗专家从旁进行引导。可以发挥护理学员的主管积极性,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思考、解决过程,是提高护理学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1.1我国医院药学发展阶段与现状:
我国医院药学发展历程遵循调剂、制剂、临床药学三个阶段,其中,调剂、制剂阶段医院药学工作是以药品本身为核心开展的,以保障制剂效用、药剂制作速率为主要目的,对我国医院药学科研、业务技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模式仍存在于部分地方医院。调剂、制剂医院药学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即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药剂科调剂、制剂是医院的重要创收项目。当下,调剂、制剂医院药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大规模、集中化药剂生产的需要,严重阻碍了药品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此外,“以药养医”不利于激发医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药学事业的发展。新医改以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为短期目标,以“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格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为长远目标,调剂、制剂模式医院药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2临床药学发展阻碍:
临床药学发展时间较短,固有配剂、制剂模式仍为当下医院药学主流模式,医院药师队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与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不相适应。传统观念认为,医生其主要职责为开具处方,药师主要工作为配药、发放药品,药师参与临床工作阻碍重重。药学教育仍相对落后,相关仪器设备、技术储备不足,教学不能满足临床实践需要。
2我国医院药学适应“新医改”的必要性
2.1医院药房竞争加剧:
“新医改”扩大了医疗保险的内容,包括药品名录、覆盖人群、定点医院数量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比例报销制度、药品市场经济制度、全国医疗保险信息制度的推行,削弱了医院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医院药学积极转变服务模式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发展。
2.2药品管理专业性加强:
药剂科需不断提升自身管理、信息指导、技术支持、行政能力,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管理、医疗保健水平。此外,现代药学发展迅速,新的药品与药学技术层出不穷,不合理用药现象逐渐增多,改进医院药学模式有助于规范药品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2.3适应“患者”获取信息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大众对医院药学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人民大众提供药学服务,特别是信息指导服务,是医院药学的重要工作内容。
3“新医改”下我国医院药学发展方向
我国多数医院为公立医院,虽然在“新医改”形势下,不得不加入到卫生经济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中,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主体,自负盈亏,但作为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承担社会责任。
3.1注重中医药药学研究:
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开发中医药是挖掘中医药潜力、提高中医药应用效果、保障中医药应用安全的必要措施,也是医院发展拥有自身特色药学服务的重要突破口。
3.2注重科研与创新:
医院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药学制剂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医院临床环境为医院药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开展循证制剂提供了便利,医院药学开展制剂研究可充分发挥临床优势。对已被证实疗效独特、疗效显著但尚未被制剂的古方进行研究,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用高等优点,有利于提升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帮助医院在“新医改”中占据有利地位。
4小结
疫情防控期间初中老师教学工作计划1
一、成立返校复学后教学指挥机构
1、成立以xxx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xxx为副组长的返校复学教学领导小组,全面安排部署复学前后的各项教学准备和复学后监督检查工作。
2、成立初三复学备考专班。专班负责召开初三班主任视频会议、全体教师视频会议、复学准备会议、复学调度会议,逐一汇报在线教学、复学准备、复学实践等工作。优先、充分保障初三教学时间;集中商讨、学习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定目标、压担子、强措施、明责任,务必较高质量做好毕业年级复习备考工作。
3、成立初二初一教学工作专班。专班负责召开初二初一班主任和教师教学工作衔接会议,全面做好各项复学准备工作,持续推进各学科教学。
二、把握教学进度,摸清教学质量状况。
1、学校教务处及时在工作群中县教研室每周统一的周教学进度。教务处教研处随时关注和跟踪各级部各学科在线教学进度。
2、以级部为单位及时征询各学科任课教师在线学习效果,征集线上教学听课人数、听课质量、作业、在线检测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各位老师对下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
三、制定好各级部各学科教学衔接计划。
各级部、各学科组组长及各学科任课教师3月26日前完成本级部本学科的教学衔接计划。各位老师深入分析在线授课以来的短板和不足,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衔接计划,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四、上好返校复学第一课。
1、由各班班主任负责上好复学第一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复学后的思想教育,加强严格教学管理,进一步培养或恢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关注学生复学后的心理情绪、学习习惯方面的变化。给学生算算时间账、明确学习任务,努力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紧张有序的良好学习状态。
2、总结在线学习各项数据,对居家学习时间、作业质量等情况进行阶段性公示;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比奖励。给每一位学生压担子、强责任,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提高复学后的学习质量。
3、继续利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教科书”,让每一位同学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开启迟到的新学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五、集中时间,做好学情摸排工作。
1、组织好学生返校复学后的开学考试暨学业检测工作。为准确把握两个多月来的线上教学质量,开学后第二天立即进行返校复学学业检测考试。以级部为单位统一组织,开学前五天根据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制定好试卷,开学前印制完毕。
2、做好开学学业检测考试试卷分析和讲评工作。发现问题,摸清底细,科学制定复学后的教学计划、个性化辅导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复学后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3、集中检查学生作业。复学前两周,利用好早晚自习、饭后及周末等课余时间,统一是收交、检查学生近两个多月的各项作业,认真摸清学生作业的完成的真实情况,分析各类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好个别辅导、交流。对有能力而偷懒耍滑头的严肃批评,限期完成。
六、做好复学后教学衔接工作。
1、前两周做好在线学习内容的梳理复习工作。各学科利用两周的时间对在线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复习,对基础知识、重点问题进行复习强化,查缺补漏,巩固好学习内容。
2、复学后加强对尖子生和学困生的关注力度。提高尖子生的拓展拔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对学困生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巩固,尽快补上落下来的功课。
3、复学后第三周,有计划做好新授课的教学工作,随讲随练,稳扎稳打,做到速度与质量兼顾,比较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4、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发挥好学习小组的帮带作用。复学后,老师们的工作一定是非常忙碌的,发挥好各班级学习小组的作用是很好的选择。建立竞争机制,把学生动员起来,相互监督、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七、坚持向教研要成绩。
1、复学前复学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学科组长会议,研究商讨部署复学后的教研工作。加强复学后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2、各学科组召开学科组会议,确定本学科、本年级的教研活动计划,坚持好“半天”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备质量。
3、各学科充分挖掘疫情防控素材与本学科相关联的内容,研究好、利用好相关素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疫情防控期间初中老师教学工作计划2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病措施,保障我县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2019年传染病疫情及防控工作计划。
一、做好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继续做好传染病信息审核、管理和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培训,提高全县传染病信息管理质量,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达100%,传染病网络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完整率力争达到100%。继续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及时做好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二、科学、规范处置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与教育等部门沟通协作,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防控和应急水平。积极筹办好中心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卫生应急人员实战能力。
三、开展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继续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提高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水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日常检测工作,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保障医疗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落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进一步清理、充实、更新中心应急物资,建立物资消耗、领取台帐。规范应急物资管理,落实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库房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完善物资领用记录、报废记录等工作记录,为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物资保障。
五、强化培训演练,推进队伍建设。
在建立和完善各类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基础上,强化培训演练,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理论基础水平,丰富知识技能储备。强化应急演练,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