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炼铁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铁深基坑 地下连续性围护结构 钢筋笼吊装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071-02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一地铁工程的其中一站的车间深基坑开挖工程。本地铁深车间基坑工程位于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本工程在设计时采用明挖顺做法。根据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情况。水位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的情况,经过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的共同探讨和分析之后,决定采用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结构兼作地下室外墙的二墙合一的方案,墙厚为800 mm,钢管的直径为609 mm。本工程分为两段,分别为端头井段和标准段,两段的连续墙深度不同,端头井处的开挖深度为17.3 m,而地下连续墙的深度为30 m,标准段的开挖深度为15.7 m,相应的地下连续墙的深度则为28 m。每幅地下连续墙的长度为4.4~6 m,布置形式主义有三种,分别为一字型,L字型以及Z字型,采用C35、P8水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精密的仪器对基坑变形进行实时的检测,以达到动态施工控制的目的。
2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
本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的主要施工工序为修筑导墙泥浆制备与处理槽段开挖钢筋笼制备与吊装混凝土浇筑。
2.1 导墙施工
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中,导墙起到控制平面位置、引导垂直方向、挡土以及稳定浆液面护槽的作用,通常导墙修筑在地下连续墙轴线的两侧位置,在槽段开挖之前,应先进行导墙的修筑,这样可以起到稳固地面土的作用,方便成槽施工。导墙施工的主要工序为平整场地测量定位挖槽浇筑垫层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灌混凝土拆模板并设置支撑导墙外侧回填土。如图1所示为导墙施工示意图。
在进行导墙施工时,应保证导墙的基底与土面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防止泥浆渗入到导墙的后面。导墙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在对每段导墙进行施工时,应预留一段水平钢筋作为连接钢筋,在相邻导墙施工时可通过预留的水平钢筋连接在一起。在成槽施工时,导墙是起到引导液压抓斗施工的作用,因此应确保导墙的位置、尺寸以及垂直度能够精确的满足规范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墙面与纵轴线距离之间的偏差不得超过10 mm,内外导墙间距的偏差不得超过5 mm,导墙顶面应确保水平,全长范围内的水平偏差不得超过10 mm,局部的偏差不得超过5 mm。
在导墙混凝土浇筑、内模拆除之后,应沿着纵向,在导墙沟内设置木支撑,每间隔1m设置两道,这样可以确保在导墙沟内土方回填施工时,导墙之间不产生位移。对导墙进行自然养护,当导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才可进行成槽施工。在导墙混凝土强度为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禁止重载车辆机械接近导墙,与导墙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3 m以上。
2.2 泥浆配制及使用
本工程进行配制的泥浆采用的材料为膨润土、自来水以及纯碱。应严格根据设计配合比选择泥浆材料的用量并做好配制,对于配制完成的泥浆应将其储存在半埋式砖砌泥浆池中。本工程中的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泵和软管组成。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护壁泥浆必然会与砂土、地下水以及混凝土等接触,这会使泥浆中夹杂各种杂物,遭受污染而无法在进行使用,因此当泥浆在进行一次循环使用之后,应采取措施对泥浆进行分离净化处理,将其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清除,尽可能的提高泥浆的重复使用率。虽然泥浆经过分离净化处理,但是仍然无法达到在此用于泥浆护壁的功能,这是因为泥浆在进行护壁使用终,会与地基土以及地下水接触,这不仅会消耗泥浆中的膨润土、纯碱等有效成分,而且泥浆中会夹杂各种有害离子,遭受污染的泥浆会大大减弱护壁的功能。因此泥浆在经过分析净化之后,还应采取措施对泥浆进行再生处理,以调整泥浆的性能指标,恢复泥浆的护壁作用,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施工中,应时常对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如有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性能指标时,应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调整,确保泥浆的护壁效果。
2.3 槽段开挖
本深基坑工程进行槽段开挖采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BH-12型液压抓斗和KH180 履带式起重机、50 t汽车吊配套的槽壁挖掘机。在抓斗进入导墙时应保持缓慢的速度,轻提慢放,这样可以避免对泥浆造成较大的冲击,以防止泥浆影响导墙下面、后面的土层稳定。在进行挖土时,应确保悬吊机具的钢索紧绷不松弛,钢索保持垂直紧张状态,才能保证开挖的垂直度能够精度满足要求。在进行挖槽施工时,应密切关注侧斜仪器,如果倾斜度超过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垂直度的纠正。在每段槽段成槽施工结束之后,应立即将挖槽机驶离作用槽段。
2.4 钢筋笼的吊装
在本深基坑工程中,进行钢筋笼的吊装采用的机械设备为KH180履带式起重机、50 t履带式起重机。在进行钢筋笼的吊装时,应确保钢筋笼的水平,同时主吊钩和副吊钩同时起吊,当钢筋笼起吊到一定高度之后,应缓慢的将副吊钩放松,同时继续提升主吊钩,从而使钢筋笼从水平状况转变成垂直状态,之后即可拆除副吊钩,最后根据对应的位置将钢筋笼放入槽内。如图2所示为钢筋笼吊装示意图。
在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钢筋笼吊点的布置和起吊方式,错误的吊点和起吊方式会造成钢筋笼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在钢筋笼起吊过程中,不得出现钢筋笼在地面上拖拉的问题,同时应在钢筋笼的下端绑一根拽引绳,通过人工操作拽引绳的方式以确保钢筋笼在空中能够稳定。在吊运钢筋笼的过程中,只能单独使用主吊钩进行吊运,同时应确保钢筋笼能够保持垂直的状态。
在将钢筋笼放入槽内之后,应用吊梁穿入钢筋笼最终吊环内,搁置在导墙顶面上。严格根据钢筋笼的设计位置和高程对实际钢筋笼的位置和高程进行调整,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5 浇筑墙体水下混凝土
本工程下地下连续墙体采用的材料为混凝土C35、P8水下混凝土。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开始时间应在钢筋笼入槽之后的4 h之内。混凝土的下料应采用混凝土导管,本工程中所采用的混凝土导管直径为300 mm,同时经过耐压试验确保符合要求。对于导管的拎拔拆卸采用的机械为履带吊。在进行地下连续墙水下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确保埋管的深度符合要求,通常应控制在1.5~4.0 m处。混凝土面应做好高差的控制,通常不得超过0.5 m,墙顶面混凝土面的高程应超过设计标高的0.3~ 0.5 m。水下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应对其进行养护处理。在混凝土的养护龄期达到要求之后,根据规范的规定,应对混凝土进行采样,并将试样送到试验室进行试验检测,主要检测的技术参数指标为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渗性能,符合要求才能确保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某深基坑围护施工实例,对该基坑采取地下连续墙的围护方式。系统地总结了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深基坑围护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相应施工技术要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建明.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工程施工工艺探究[J].福建建材,2013(4):30-31.
关键词: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模式
钢铁材料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和国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而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需要研究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积极创新钢铁生产工艺技术的流程和方法,加快设备创新,不断调整工艺技术参数,创新工艺技术模式。因此,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模式成为钢铁行业的重要项目。研究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模式不仅能够优化钢铁生产工艺技术,而且对钢铁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现阶段,我国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难度较大,创新机制不够完善,很多大型的国有钢铁企业缺乏健全的创新管理制度,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缺乏动力。我国对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程度较浅,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次,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国的钢铁生产量较大,但是钢铁生产能力过剩,钢铁生产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高附加值产品。钢铁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的问题,钢铁生产的环保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应积极创新钢铁生产工艺技术,解决原料问题和环保问题。最后,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能够有效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调整钢铁企业的产品结构,进而实现能源节约,适应市场的产品需求和绿色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十分必要。
2钢铁生产工艺技术模式
2.1炼铁工艺技术
炼铁技术主要包括非高炉炼铁技术和高炉炼铁技术,高炉炼铁技术是现代炼铁技术的主导,现代炼铁技术主要包括熔融还原法、直接还铁法和高炉炼铁这3种方法。但是,熔融还原法的生铁产量较低,大多数钢铁企业仍采用高炉炼铁技术,而且,世界上的生铁生产也主要依靠高炉生产工艺。高炉生产主要包括高压操作技术、加湿鼓风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高风温技术等。其中,高压操作技术主要指使用30kPa以上的高压炉的压力进行操作。富氧鼓风技术主要指在高炉中加入工业氧气,进而提高高炉大气鼓风的氧气浓度,加强风口燃烧,进而提高产量。加湿鼓风技术主要指向鼓风炉中加水蒸气,进而增强鼓风湿度的稳定性。高风温技术主要指在高炉借助热风将鼓风的风温加热。
2.2炼钢工艺技术
平炉炼钢技术历史较长,已经有130多年,在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出现之后,平炉炼钢技术的统治地位开始改变,并且,很多国家都已经淘汰了平炉炼钢技术。而电炉炼钢技术作为重要的炼钢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很多国家都采用电炉炼钢技术。
3钢铁生产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
3.1钢铁生产工艺的前沿技术
第一,低碳炼钢技术。在绿色环保环境下,低碳生活成为未来生活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碳炼钢技术正是低碳生活的产物。低碳炼钢技术主要采用新型原料和设备,对原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原料的浪费。具体来说,低碳炼钢技术主要包括电解技术、氢利用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存储技术等。第二,非高炉炼铁技术。非高炉炼铁技术能够改变炼铁能源结构,实现能源节约,而且,非高炉炼铁技术能够减少炼铁过程中的有害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而非高炉炼铁技术主要包括熔融还原技术、竖炉直接还原技术、混合氢技术、核氢还原技术等。第三,炼钢二次资源利用技术。二次资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技术、元件回收技术、炉渣利用技术等循环利用技术。第四,一体化控制技术。一体化控制技术主要对钢铁生产的炼钢、连铸、冷却、热处理等流程进行一体化控制。具体来说,一体化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洁净钢冶技术、连铸凝固技术、热轧控制技术、热处理技术等。第五,薄待连铸技术。薄待连铸技术主要对连铸、冷轧、热轧和特处理进行自动化控制,提高产品性能。
3.2钢铁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
首先,钢包喷射冶金工艺技术,这一技术主要研究钢包底喷粉原理,从理论上解释喷粉元件的运动规律,合理掌握元件内在关系,保证粉气流的稳定性。其次,钢包喷射技术需要对喷粉元件进行研究,探索喷粉元件磨损的对抗方法,提高喷粉元件的使用性能。再次,高品质连铸坯技术。这一技术主要研究连铸坯质量控制和连铸坯生产技术,提高微合金产品的质量。最后,热轧钢材控制技术。热轧钢材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控制技术、控制设备和控制手段的创新,进而增强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4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模式
随着钢铁生产技术的发展,钢铁生产技术正在不断改进。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主要有合作创新、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这3种模式,而且,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受到技术领域、钢铁行业发展阶段、企业管理方式、企业发展方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1炼铁工艺技术创新模式
首先,现阶段,我国的高炉炼铁技术比较成熟,技术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产量。而高炉炼铁主要依靠焦炭炼铁,具有高污染、高成本和高焦比等不足。在规模生产的过程中,钢铁生产采用破坏性技术创新,以减少焦化和污染。新的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优势,生态保护已经成为我国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现阶段,我国的炼铁工艺技术创新模式主要采用合作创新的模式,这是因为,合作创新能够实现各合作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共同研究新型的炼铁技术。另外,炼铁技术创新的资金消耗较大,单一的钢铁企业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资金需求。而合作创新能够让各合作主体共同分担创新资金,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其次,合作创新能够利用各合作主体的人力资源优势进行共同研究,缩短技术创新的周期,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而自主创新对钢铁企业的资金要求、人才要求、技术要求等各方面的要求较高,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的发展水平还无法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因此很少有企业采用自主创新的模式进行生产工艺创新。另外,模仿创新受到技术原型的限制较大,不利于技术突破。因此,大多数钢铁企业都选择合作创新的模式来进行炼铁工艺技术创新。再次,钢铁企业在创新炼铁技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能源解决技术和能源回收利用技术的创新,以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浪费现象。最后,钢铁企业在创新炼铁技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节水技术的创新,加强研究水循环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炼铁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
4.2炼钢工艺技术创新模式
我国的炼钢技术创新属于工艺创新,而工艺创新作为产品创新的前提,与产品创新相互促进。产品创新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设计,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进而根据用户要求来改进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炼钢工艺技术创新应积极重视用户的产品需求和产品要求,根据用户要求来创新炼钢工艺技术,进而生产出用户需求的钢材产品。现阶段,在用户对钢材产品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钢材企业应重视自身在生产工艺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体系,进而提高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周学凤 单位: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寿荣.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炉炼铁技术是21世纪我国钢铁界的重要任务[J].钢铁,2004(9):7-13.
近几年,山东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使得能耗不断降低,大幅度推动了山东低碳经济的发展.
1.战略政策打头阵
山东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致力于“山东生态省建设”,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这一规划为经济社会低碳、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2.能源产业“领”
①清洁可再生能源。山东省的太阳能和风能比较丰富,它们作为可再生能源,同样也是零碳能源。通过产业链的扩张、提升和科技的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融入山东经济脉络、促进山东新能源发展的低碳之路。山东省同时注重风能源建设,在威海、烟台、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等沿海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场,并逐步向浅近海域发展海上风电项目,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②清洁煤炭。山东煤炭行业勇于创新,大力实施“绿色管理”战略,以循环为主、节能为本、绿色先行,打造循环低碳产业,推进山东节能减排的发展,使资源采出率最大化,废物排出减少化,促进废弃资源再利用,大力发展了煤炭行业的非煤产业。国家能源和环境保护司指出:2010年,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利用工业固体废物5290.1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9%;利用废气203.9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8.1%;利用废水1286.1万吨,年均增长14.5%。实现销售收入357亿元,年均增长13.6%;税金24.3亿元,年均增长14.4%;利润37亿元,年均增长18%。
③核电。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2009年底,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举行隆重开工仪式,此后核电厂的建设在经济指标上显示出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燃料费、运行费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3.地市“试比高”
①德州市2010年开始大力推行“建设生态德州”的战略目标,走科技先导、结构优化、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基础。2005年德州被授予“中国太阳城”称号,以太阳能为龙头,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清洁能源研发和生产基地;同时,循环经济也得到大力发展,引导不同企业、产业之间建立资源、废物、能量相互转换关系,形成了“低消耗、高产出,低排放、高效益,大循环、可持续”的生态集约型工业模式。
②淄博市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实行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对区域能耗进行总量控制,评估和审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情况,实施重点装备改造工程。通过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2008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7.0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1.27%,名列山东省第一。
③2010年5月,荣成作为山东首个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城市揭牌。其在新能源利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碳汇渔业、低碳交通、建筑节能、森林碳汇、低碳服务业、低碳生活方式八个方面进行集成应用和示范,为山东低碳城市建设提供范本。
④菏泽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低碳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以“低碳经济”打造新的发展优势。2010年6月,成立了山东首家,也是中国第一家“碳经营交易所”,从事省内和国内企业节余碳排放量指标的交易。
4.三大产业“竞风流”
第一产业:山东陵县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低碳技术成为小麦节水增产的秘密武器。采用抗旱型种子包衣剂拌种技术,使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农业转变;山东的平邑有着较大的牧场,通过对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引导畜牧业向规模化、生态化的低碳畜牧业方向转型。
第二产业:山东省低碳住宅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山东省已经有26个项目、780多万平方米住宅被列为全国节能环保型康居示范工程,并且山东省在2009年完成了近60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钢铁冶金业正在研究“新一代富氢低碳全氧炼铁新工艺技术”,以走出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强的低碳炼铁新工艺技术路线,实现钢铁冶炼业的转型。
第三产业:旅游业本身具备一定的低碳产业性质,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基础。2011年,山东省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以旅游目的地系统、网络营销系统、社交平台为工具,推出电子导游、信息化自助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等一系列低碳、便捷化旅游,实现了旅游的低碳化。济南、青岛、烟台、泰安、威海等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正借助信息化手段,快速打造国际化的“低碳旅游文化名城”。
二、结束语
【关键词】钢铁业 隐含碳 减排对策
一、中国钢铁业隐含碳排放现状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工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素来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但同时它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耗基础上的,并且伴随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自从1996年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约为6.37亿吨,2011年约为6.85亿吨,约比上年增长了7.5,2012年约为7.23亿吨,到2013年我国钢产量达到7.79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8.5%。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82269.8万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9.5%,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增幅为2001年以来最低,,比2013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生产生铁69141.51万吨,同比下降3.45%,生产粗钢80382.26万吨,同比下降2.33%,生产钢材112349.52万吨,同比增长0.56%;平均日产粗钢220.23万吨。随着钢铁产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趋势也不曾减弱。在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电力系统和建材行业,居全国第三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都在增加,其中钢铁业二氧化碳排放所占比重甚高,从2002年开始,每年钢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达5亿吨以上,根据IPCC碳排放系数估算,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5亿吨,2010年碳排放量约为9.01亿吨,约占全球的12%左右,2011年约为9.64亿吨,而2012年碳排放量达到了10十亿吨以上,约为10.02亿吨,2013年约为10.53亿吨。从2012年开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家,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29%。目前全球每年增加碳排放的65%来自中国。从钢铁业最近几年的碳排放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碳排放总量都在增加,且增加幅度相差不大,这说明我国钢铁行业的碳减排措施仍未达到预期的功效。降低钢铁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中国钢铁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也是我国钢铁冶金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国民经济实现低碳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严要求。
二、中国钢铁业隐含碳排放源头分析
(一)矿床开采过程中碳排放
我国矿床的开采方式有两种: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目前主要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在露天开采工艺中,主要的碳排放源自采掘和运输设备以及爆破技术器材。露天开采的主要作业方式有间断式、连续式、半连续式。在这三种作业方式中,采掘和运输所用设备不同,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产生碳排放。另外,岩石炸药、铵油炸药等也相继在露天开采爆破技术上得到应用,这些炸药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含碳、硫等污染性气体,使得矿床周围环境恶化。在地下开采工艺中,主要的碳排放源自采矿方法、凿岩装运两个方面。在这些地下采矿方法中,大多用到爆破技术,其可能产生的碳排放不言而喻。而在凿岩装运上,设备的机械化是其产生碳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选别作业中产生的碳气体
开采出来的铁矿石经粉碎后进入选别作业,使其中有用的矿物和脉石分离,或使各种有用矿物彼此分离。在选别方式中,主要有两大类,即物理选和化学选。其中物理选包括拣选、重选、电选、浮选、磁选。在物理选方式中,电选、磁选会需要电力支撑,对电的消耗,会间接产生碳排放。而在化学选中经常要用到萃取剂、浸取剂等使之与矿石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
(三)产品运输途中产生的碳
这里所指的产品是指钢铁冶炼所需的所有材料以及成型钢材产品。钢铁冶炼不仅需要铁矿石原料还需要燃料,在钢铁厂冶炼之前,这些材料都需要从各地运往冶炼厂,路途有远有近,因钢铁厂的位置而定。另外,在钢铁厂冶炼出各种钢铁产品后,会将其运往所需地方,不论运输工具是汽车或是游轮等等,在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这增加了温室效应。钢铁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企业每生产1吨钢,厂内运输量将高达5吨。钢铁企业物流实现方式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辊道、行车、台车和皮带运输等。其中,公路运输占比通常在20%以上,部分中小企业公路运输的占比超过70%。公路运输产生的扬尘,重载货运卡车排放的尾气都会造成污染,一些厂区内,道路路面未硬化处理、散落的物料未及时清理,运输造成的污染更加严重。对于燃料煤炭来说,随着我国煤炭产业主要产区的西移,商品煤的平均运输距离已超过580km,并还在逐渐延长,随着新疆自治区煤炭的大量外运,商品煤运输距离还在加大。
(四)进入高炉冶炼以前所产生的碳排放
铁矿石并不是运往钢铁冶炼厂后就可直接进入高炉冶炼,在此之前还需进行两部分作业。一是进行炼焦煤焦化,二是铁矿石烧结球团。在对炼焦煤焦化前,要对原煤进行清洗,原煤作为燃料,相比较氢气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等,污染是最严重的。它含碳、硫、磷等燃烧后生成有污染气体的元素,直接作为燃料供应进行燃烧,产生的危害特别大。提前进行原煤清洗,可以消除部分污染物,能够更清洁高效使用。原煤先集中进行洗选洁净化和均质化后,留下灰分、硫分等污染物,再分散供应市场。此后再进行炼焦,而炼焦释放的污染物也是焦化厂区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在焦化过程中产生的碳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扩散到周围环境中,造成污染。
(五)炼钢、连铸、轧钢过程中碳排放
进入高炉流程以后,主要是炼钢、连铸、轧钢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碳污染主要是由于电力的使用所间接引起。钢铁业高炉流程以后主要靠火电厂供电来进行作业,而在我国,84%的火力发电燃烧煤炭,燃煤污染物排放严重,大量粉尘、碳、硫等气体。
三、中国钢铁业低碳策略
(一)引进低碳采矿设备和技术
随着矿业开采规模的扩大,对采矿设备的要求也越加严格。然而不管是露天采矿还是地下采矿,其采矿过程中,因其设备或是技术因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可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成为惯例。因此,引进低碳采矿设备和技术成为绿色采矿的一个新途径。国外露天采矿设备逐渐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如大吨位矿用电动轮汽车、电铲斗容、低孔径牙轮钻机钻孔,露天矿大型设备单机载计算机实时监控等等。对于地下采矿设备,实现装备的无轨化、液压化、自动化、微型化、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二)多采用拣选、重选、浮选方式,减少电选、磁选和化学选使用
为了减少碳排放,在选别作业中应多采用拣选、重选、浮选方式,而相应减少电选、磁选和化学选。拣选方式主要是用于丢除废石,它包括手选和机械拣选。手选是人工拣选,消耗劳动量大,效率低。在这里主要建议采用机械拣选,可以采用光拣选、电性拣选和磁性拣等。重选主要是利用矿石在介质中颗粒比重的不同进行选别,它可以在其他选别方式使用之前对矿石进行预选。这种选别方式成本低、污染少,适合贫矿、细矿的拣选。浮选通常指泡沫浮选,它是指利用各种矿物原料颗粒表面对水的润湿性(疏水性或亲水性)的差异进行选别。它能用于选别各种矿物原料,适用性强,污染小。对于电选、磁选方式,在处理量小颗粒物时,应该尽量少用。化学选分离效果好,成本高,污染大,应努力研制生物化学法,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三)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产品运输量
我国钢铁工业总的布局特点是,大型钢铁厂比较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或沿海消费区,中小型钢铁企业布局比较分散,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5】。由于煤炭和铁矿石是钢铁行业生产的两大必备原料,钢铁业冶炼厂的建设也与这两种原料的产地息息相关。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布局,按其离原料、燃料产地及消费地区的关系,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及靠近铁矿石基地又靠近煤炭基地,如本刚、攀钢等;靠近铁矿石基地,如鞍钢、马钢等,靠近煤炭基地,如太钢、唐钢、抚钢等;位于交通枢纽,接近消费中心,如首钢、武钢等;远离原料产地,位于消费中心,如上海宝钢、天津各钢厂等。从这五种类型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选址存在不足,无法兼顾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地区,造成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运输途中,产生了大量运输废气。又原材料运输占总运输量的73~83,故应将钢铁企业的地址选在靠近原料产地,减少运输路程,即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又可以减少碳排放。
(四)积极研发“非涉碳”冶金技术
铁矿石从开采到最终轧制成各类钢材产品,需要的不仅仅是原铁矿石,还需要多种辅助材料,煤、焦、水、电、气等。例如在烧结过程中,需要将矿粉、溶剂、燃料按一定比例进行烧结,焦粉、煤粉这些含碳物质的使用,经过燃烧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在冶炼过程中,尽量减少碳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碳排放,积极研发“非涉碳”冶金技术也就成了钢铁业冶金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使用清洁能源冶金可以有效控制碳排放。清洁能源运行可与含碳能源共同运行,也可组成独立制度运行,独立运行的清洁能源钢铁生产系统一般具有高速反应与运行的特征,它可以进行多次能源的高效转化和运行,与含碳能源共同运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外,基本上无二氧化碳排放。例如利用风能冶金、太阳能冶金等,完全不涉及碳材料的使用和产生碳的化学反应,从根本上杜绝了二氧化碳的产生。
(五)积极采用清洁能源发电,减少煤炭源电的使用
在钢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电力的使用不可避免,而且耗电量大。一般钢铁企业所使用的电力大多来源煤炭发电,这从间接上增加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要想减少碳排放,也可以从减少使用煤炭发电这一点出发,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减少碳排放。目前,清洁能源的种类很多,有太阳能、风能等。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较为有利。太阳能能源丰富,免费试用,不需运输,无污染。而生物质能是化废为宝,在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可以利用其中的有机废弃物来发电反过来供钢铁的冶炼。这样即可以减少煤炭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为钢铁业减少冶炼成本。
在清洁能源研究与应用方面,氢还原研究早已开始,如日本焦炉煤气重整后制成高氢含量的煤气输入高炉,加速还原铁矿石等;欧洲也开始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炉研究;韩国POSCO研究院还开展核能制氢氢还原的前沿研究等。鞍钢鲅鱼圈从风能发电供生活用电供轧钢用电供冶炼用电的研究正逐步按计划进行。多家高校、研究院开展氢冶金实验研究。另外,除了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外,在钢铁的生产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利用转炉蒸汽、轧钢加热炉蒸汽和烧结余热等进行发电,确保能源高效回收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李然.国内外钢铁业发展低碳经济探讨[J].山西冶金,2011(34).
[2]刘文权.低碳炼铁技术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1(I).
[3] 卫星.我国发展非高炉炼铁技术前景光明[J].上海金属,2009(3).
[4] 曹京慧.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技来[J].炼铁,2010(5).
[5]徐匡迪.钢铁工业的循环经济与自主创新[J].山东冶金,2006(28).
[6]刘晖,薛俊.钢铁工业与低碳经济[J].冶金管理,2010(01).
[7]尹改,罗毅.钢铁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2004.
[8]金亚飚.钢铁工业污水回用方式和提高回用率的探讨[J].工业水处理, 2009(01).
[9]程君,姬飞.浅论钢铁企业与循环经济[J].2006.
涟钢100tRH炉生产W600无取向硅钢的实践
加热炉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塑烧板除尘技术在热连轧精轧除尘系统中的应用
涟钢配加FMG粉的研究应用
我国发现遏制肿瘤生长的有效代谢物
六高炉高压操作实践
高炉精料技术
板卷样的超低碳分析
600t/d麦尔兹石灰窑的工艺改进与效果
目前常用脱硫精炼渣
比例液压技术在2#步进梁改进中的应用
我国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任务
转炉倾动控制系统优化与改进
水电阻在锤破机高压电机软起动中的应用
接触与非接触式引伸计自动测定冷轧薄板断后伸长率的结果比较
低碳经济——中国的必然选择
炼焦用煤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与研究
高炉大型化
煤质工业分析仪快速分析煤焦
CSP线铁素体轧制与奥氏体轧制钢板的组织性能比较
汽车钢板生产工艺发展趋势
浅析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电网中Z形接地变压器
ICP-AES法测定钼铁中杂质元素Si、P、Cu
结晶器水泵轴承发热故障分析与处理
马钢含锌尘泥脱锌转底炉成功点火烘炉
窄带钢三点差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冷轧板厂检查机组1#张力辊减速机故障分析与改进
翻车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快速诊断、排除与预防
PGP-300P玻璃鳞片防腐涂料在炼铁高炉渣处理烟囱内壁的应用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自动给料机
氨压机组振动故障技术攻关与处理
涟钢2250热轧板厂CVC辊形曲线的分析与设计
双切剪夹送辊联轴器损坏原因分析及改进
涟钢2200m3高炉开铁口机改造方案分析
提高喷煤比的关键技术
热轧均热炉焦炉煤气加压机的变频改造
梅钢3200m3高炉干法除尘系统投用
斑迹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升降台升降系统改造设计
屑状钢样中氮的分析实验
THYROMAT技术在125/32t行车主卷控制中的应用
宝钢开发出冷轧带钢多功能检测系统
冷轧板夹杂与氧化铁皮压入的形成原因研究及形貌辨析
涟钢吨钢新水消耗分析及降耗对策
微波加热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焦化配煤自动控制系统
高炉渣处理综述及螺旋法水渣处理工艺的应用
我国钢材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
影响耐材制品加热永久线变化检测数据的主因分析
马钢与美国联合电钢公司签订合作项目
涟钢CSP生产线的液压活套控制系统
涟钢30000Nm3/h制氧机组系统规划中的几个特点
我国能源安全的对策
顽强拼搏闯关争变的五十年
“烧结机头氨法烟气脱硫系统”在柳钢应用成功
单片机遥控轧机液压换辊换槽装置
构建高效、安全的企业网络
一、科学合理分解各项指标,力求保证措施到位。
年初,根据公司工作会、常任制党代表会、职代会及钢司发[2005]4号文件有关精神,我厂严格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层层分解各项责任制指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印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攻关挖潜增效指标的通知》和《烧结厂2005年挖潜增效主要保证措施》(烧厂发[2005]8号),对各项责任制指标按照工序成本核算的原理,横向分解到科室,纵向分解到工段、班组、岗位和个人,并制订印发了《关于下达烧结厂财务预算的通知》(烧厂发[2005]2号)、《2005年烧结厂提质增量攻关实施方案》(烧厂发[2005]19号),明确了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责任到人、考核到人,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诚信”,开拓创新,深化“保铁”理念,确保生产经营取得新突破。
炼铁高炉“一大带五小”生产格局形成后,生产一直较为稳顺,生铁产量稳步提高,给我厂提出了质和量上更高的要求。为全面提高我厂全体员工的“保铁”意识,将“诚信”理念落到实处,我厂加大了教育力度,利用工作会、先代会、形势报告会、厂务公开栏等各种形式大力宣讲“诚信保铁”,将打造“诚信烧结”作为今年我厂完成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保持清醒头脑,紧紧围绕“保铁”这一核心来开展工作,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炼铁、一切服从炼铁、一切服务炼铁的诚信意识。从严制订及落实各项保铁措施,及时处理反馈炼铁及各部门对烧结厂提出的意见,分析处理我厂发生的各类影响炼铁生产的事故,努力提高产品实物质量,降低返矿率,提高成品率,确保高炉炉况稳顺,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烧结产能,使“诚信”二字落在实处,确保了生产经营的稳顺和健康发展。
一是在工艺控制上严格按章办事,工艺纪律进一步强化。
针对炼铁产量大幅升高,供矿问题矛盾突出的现状,我厂进一步细化了对工艺纪律和能源管理的责任考核。及时分析通报各类工艺违规事故,责任到人,考核到人。要求主管科室牵头,各工段自查自纠,加强工艺纪律整顿,强化工艺技术点检,稳定生产过程,努力改善入炉矿质量,加强生产协调组织,稳定水碳,稳定烧结过程,坚定不移地推行低水、低碳、厚料层烧结工艺,无条件地满足高炉对烧结矿和球团矿的需求,为炼铁高炉的稳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产品实物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对炼铁生产的零影响。
二是强化设备管理,合理安排计划检修,确保烧结产能进一步释放。
今年制约烧结厂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是进入工序限制环节(产量供不应求)后如何有效提高作业率、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尽可能满足炼铁质和量的需求。对此,我厂不等不靠,努力从自身挖掘潜能,对影响生产的关键环节两机(烧结机、翻车机)、两炉(2×8m2竖炉)、两仓(高料仓、成品仓)、两场(中和场、块矿场)及关键设备(主抽风机、圆筒、振动筛、翻车机、三烧进出料系统等)从严管理,制订了周密的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点巡检管理制度、计划检修管理考核办法、物资管理及考核办法、“四项费用”管理办法,明确了设备维修系统区域及职责范围划分,进一步强化了设备管理责任。抓住有利时机合理安排计划外检修,努力缩短事故抢修时间,落实点巡检职责,从严管理,加大隐患自查整改力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维修系统人员工作积极性。要求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尽快全面掌握设备控制与操作、维护知识,加强设备隐患、故障排查力度。加强备件与各类物资的管理,提高备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降低检修、抢修、故障排除的时间,提高设备作业率。一季度,未发生一起大设备事故,设备作业率达95.57%,尤其是3月份40m2烧结机作业率超过97%,130m2、180m2烧结机作业率超95%,创历史最好水平,有力地保障了生产的稳顺进行。
由于措施得力,在全厂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烧结矿产量达111,6823吨,球团矿17,6865吨,产量连破历史最好记录。烧结矿合格率92.02%,球团矿合格率96.97%,碱度稳定率89.66%,烧结矿品位稳定率97.67%,确保了炼铁高炉对烧结矿质和量的需求。
三、从严管理,狠抓落实,攻关挖潜工作扎实有效。
2005年,涟钢生产规模历史性地跨上400万吨铁的台阶,通过对全年生产经营综合计划的分析,我厂将攻关挖潜的目标锁定在提质增量上,印发了《烧结厂提质增量攻关实施方案》(烧厂发[2005]19号),明确了攻关时间、目标、组织机构、攻关措施和责任考核办法,在保证烧结矿、球团矿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挖掘烧结矿、球团矿产能成为实现全年成本降低额目标又一新的亮点。从强化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提高竖炉、烧结机利用系数入手,广泛宣传发动,狠抓内部管理,加强设备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加大奖励考核力度,充分调动了全厂员工提质增量的积极性。制订了《2005年烧结厂污泥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烧厂发[2005]21号),重点抓好转炉污泥的应用工作。充分利用球团、二烧、三烧、中和场、备料工段的污泥利用项目,力争全年转炉污泥利用率达95%。切实加强对瓦斯灰、除尘灰和粗污泥的管理,积极研究和开发大高炉瓦斯泥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据统计,一季度累计配加转炉污泥16825吨,综合利废总量达51292t。及时合理调整配矿结构,加强了中和料场料堆取样检测工作,预配料取得了良好效果。
3月份,我厂加大攻关挖潜力度,大力开展对标挖潜工作。瞄准公司的目标,瞄准全国先进水平,通过强化管理考核,优化工艺操作与控制,严格原料进厂、出厂全过程管理,把好原料结算关,实施优化配矿,实现了节能降耗攻关工作的稳步提高,其中:含铁原料及熔剂降成本553.777万元。
四、创新管理,从严治企,形成规范的绩效考核模式。
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宽带薪酬,区间浮动”的原则,制订并印发了《烧结厂岗效工资管理办法》(烧厂发[2005]9号),以工作分析为基础,以岗位工资为主体,以组织的整体效益和岗位的工作绩效作为分配依据,充分体现岗位价值、劳动价值和市场价值。对岗位按管理类、技术类、生产操作(维护类)进行划分,进行分序列管理,对工资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员工个人的岗位工资实行动态管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并严格与本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制挂钩。制订并下发了《2005年烧结厂经济责任制实施办法》(烧厂发[2005]13号),加强内部分配管理,合理确定各工段、科室之间的分配关系,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以量化考核为主、定性评价考核为辅的原则,对全厂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均分为否决指标和挂钩指标两部分,所有单位及科室均以成本为中心,采取成本“分档否决”的经济责任制模式。将成本指标、安全环保、质量、能源、三大费用、作业率、绩效考核、诚信保铁等各项工作均纳入考核体系,同时加大了单项奖总额,加大了效益奖提奖比例,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厂党委印发了《烧结厂2005年班组经济核算责任考核办法》(烧党发[2005]4号),着力于“诚信保铁”大局,注重内部系统优化,大力实施全员节能降耗,为全面改善经济技术指标、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强化全员绩效管理,印发了《烧结厂2005年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烧厂发[2005]4号)、《烧结厂关键岗位实施尾数淘汰竞争上岗管理办法》(烧厂发[2005]5号)、《烧结厂基层管理人员考核评价及激励约束办法》(烧厂发[2005]11号)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全员绩效考核管理,真正发挥全员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形成了全员动态竞争的良性循环。在绩效管理上,积极探索适应我厂实际和发展要求的新路子,严格执行公司绩效管理有关要求,对全厂员工进行按岗位分序列分线排名,并及时张榜公布,在月度排名的基础上,季度、半年度、年度进行综合排名并实行相应考核。要求各工段、科室根据员工的岗位性质、岗位特点制定考核指标和核定额度,根据员工完成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工作难度、工作环境、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所起的作用等关键指标正确评价员工,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量化指标,用数据、业绩、事实和结果说话,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定到个人,考核结果公开,并在当月工资中体现。经过一个季度的实施与完善,目前我厂全员绩效管理已逐步走上正轨。
五、全员参与,精心组织,技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005年烧结厂技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原料场二期工程改造和实现280m2烧结机工程节点。一方面要确保公司提质增量,实现产钢425万吨、产铁400万吨、热轧薄板250万吨目标,烧结厂要确保产能实现最大化,生产组织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技改建设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新老系统交错等困难,确保原料场二期工程和280m2烧结机工程按期投产,技改与生产再度交织,困难重重。为此,我厂要求各职能科室和工段要积极配合烧结项目部工作,抽调一批精干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充实项目部工作,确保全员参与,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截止3月份止,原料场二期工程已顺利实现工程节点,280m2烧结机工程场地平基完成总量的60%,挡土墙、主厂房桩基均实现工程节点,成品仓月底已投入生产,部分设备采购、监制计划已完成,预计4月上旬可完成场地平基和主厂房桩基工程。
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由于市场原因,进厂大宗原材料质和量均得不到很好的保证,烧结用含铁原料不仅品种多、成份很不稳定,有些品种不能满足烧结的要求,导致烧结矿化学成份波动大,物理质量也很难满足高炉的需要。烧结用熔剂不仅量保不住,造成频繁变料,而且几家供货单位质量水平不一致,给稳定烧结矿质量带来很大困难。在外部影响较大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高炉的需要。如:降低产量,加大成本投入,加强进厂原材料质量把关,提前制订应对措施,加强内部工艺控制,稳定烧结过程,加强员工的责任心,杜绝事故的发生等等。球团用含铁原料同样存在成份不稳定、杂物多、粒度达不到要求,给竖炉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制约了产能的发挥,造成球团一季度欠产严重,特别是炉内结块处理非常困难,处理的时间很长,我们针对一季度球团的生产召开了几次分析会,制订了措施,希望公司能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烧结用原材料质量的基本稳定,为烧结提质增产创造条件。
关键词钢铁产业;生态设计;政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7-0162-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26
产业生态化发展能够有效缓解钢铁工业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通过把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有机有效地联系起来,使之对环境容量的占用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促进各个产业之间的有效关联、相互耦合和循环共生,使得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推进钢铁产业生态化设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念下钢铁工业生态园区设计、评价与模式构建成效明显[2-6];钢铁制造流程的本质、功能与钢厂未来发展模式得到了深入系统的研究[7]。本文在梳理我国钢铁产业现状及“十二五”钢铁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设计钢铁产业生态化方案,尝试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化政策体系,以推动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我国钢铁产业现状与节能减排压力
1.1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年产3.5亿t增加到6.3亿t,年均增长12.2%。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达到7万亿元;钢铁工业资产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总计达到6.2万亿元,为家电、机械、建筑、汽车、造船等行业提供了加工原料,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十一五”期间,煤气回收利用及蓄热式燃烧、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大型企业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能源管理中心,有效促进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这期间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 272万t、炼钢产能7 224万t。2010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有了全面显著的改善,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 kg标准煤、二氧化硫排放量1.63 kg、耗新水量4.1 m3,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42.4%和52.3%。
与此同时,对钢铁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能源、环境、原材料约束增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有待提高,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优化。烧结脱硫尚未普及,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普及率较低,SO2、CO2减排任务艰巨。
1.2钢铁产业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综合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t。我国粗钢需求量最高峰将可能出现在2015-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t,
张雅:钢铁产业生态化设计与政策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7期2011年12月15日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加大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企业,并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提高冶金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鼓励各地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行业现役烧结(球团)设备要全部采用高效除尘器,加强工艺过程除尘设施建设。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对钢铁等行业进行重点防控。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地区分解任务指标,降低钢铁企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用水量,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淘汰400 m3及以下高炉(不含铸造铁)、30 t及以下转炉和电炉。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焦炉干熄焦率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8%,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低于580 kg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量低于4.0 m3,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9%,吨钢化学需氧量下降7%,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7%以上。实现上述节能减排目标,钢铁产业面临巨大压力,必须推进钢铁产业生态化设计,从生产全流程推进节能减排。
关键词:化学课堂;环保教育
现行的化学课本没有专门的章节讲述环境问题,但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接下来,笔者结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案例,来谈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精心准备实验,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课本里,特别说明了Cl2的制取必须在密闭的环境下完成,这是因为Cl2具有较强的毒性。在Cl2、SO2、浓H2SO4、HNO3等实验中,特别是分组比对实验中,如果学生没有处理好实验尾气,而把它直接排放进入空气,就会污染实验室内的空气,危害实验者的健康。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改进实验装置等。如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NO时,教师可以把实验步骤改为把1ml左右的稀硝酸加入放有一小块铜丝的试管中,然后立即用带有两根导管(一根导管中间用一橡皮管连接,在橡皮管上夹一个止水夹;另一根导气管橡皮管上夹一个止水夹的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此时,生成的无色气体是一氧化氮NO。继续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让空气进入,可看到无色的气体一氧化氮NO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打开止水夹,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气体则通过导管,进入NaOH溶液中。这样一来,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钠。这个实验改进的灵感来源于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智慧结晶,而这一改进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也纷纷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步骤和过程,并设定了几种方案,最后经过师生讨论,选定一个最优方案。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
二、联系化工生产工艺,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
在教学制硝酸、硫酸、水泥以及冶炼钢铁等化工生产的内容时,教师都可以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接触法制硫酸
接触法制硫酸的实验会产生SO2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甚至会引起支气管炎、气管炎等上呼吸系统的疾病。在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中,就有4000多人死于与SO2有关的有害气体中。此外,SO2还会造成土壤、湖泊、河流的酸化,致使植物及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不仅让可以学生了解到各类有毒气体的危害,而且意识到有效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净化有毒气体的必要性。如在溶解SO2的实验中,笔者使用氨水来完成实验,可生成亚硫酸铵,制成生产氮肥的原料。这样一来,就能变废为宝,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充分利用了原料,同时还能进一步向学生阐明:从化学角度来观察,世上的任何物质都是“宝”,只有暂时未被利用的物质,没有不能利用的“废物”,一个工厂的“废物”可能是另一个工厂的宝贵原料。
2.制水泥
在工业生产水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其危害众所周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所有的工地全部停止施工,周边工厂全部停业,就是为了降低粉尘的污染。现在,大多数水泥厂都安装了除尘装置,回收粉尘、粉煤灰、煤渣,然后利用回收废料混合制成建筑用的墙砖,实现了废物的高效利用,减少了普通黏土砖的使用,保护了土地资源,改善了环境。
3.炼铁和炼钢
在炼铁的过程中,高炉煤气内含有粉尘和一氧化碳CO等有害物质。一氧化碳CO被人体吸入后,会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可能导致人的神经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损伤人们的身体,甚至导致人死亡。因此,在高炉煤气排空前,必须先除尘,回收一氧化碳CO气体。此外,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含有氧化铁粉尘和高浓度的一氧化碳CO,所以必须净化、回收与综合利用,以防止其排入空气,污染环境。如回收的氧化铁可以运用于炼钢,富含高热值的一氧化碳CO可作为化工原料或燃料。
三、结合当前环境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成为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引起了第二次环保浪潮。化学作为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高考化学就非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与石油、煤化工等相关的环境问题出现率高达95%以上。如2014年高考化学试卷有一道选择题就考查了臭氧层被破坏的问题。随着高考新方案的改革逐步推进,化学这类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考试中的比重会越来越重,所以教师有必要把这类知识引入课堂,向学生普及。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CO2等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它到达地面,然后大量吸收后,地面长波又反射回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目前,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所以人们必须采用新措施来控制温室效应的生成,致力于削减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找到新的可替代能源,并且加大植树造林的面积,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能有效吸收短波紫外线,过滤掉99%以上的紫外线,护佑着地表各种生物的繁衍和生长,而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就是氯氟烃。世界各国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为控制和淘汰破坏臭氧层的氟物质,各国都鼓励人们使用无氟冰霜、代氯致冷剂等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地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慢慢愈合。3.酸雨现在,国际上公认,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降雪、浓雾统称为酸雨。其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它会造成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及林木的生长;②它流入河流湖泊,会使沿线地表酸化,污染水源,危害渔业生产;③它会腐蚀建筑物、金属材料、文物等;④它会影响人体健康。
四、结合新闻时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心新闻时事,了解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解决方案。如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教师可以借这则新闻,向学生介绍哪些危险品会爆炸,其危害是什么等,从而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环保意识,是当今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丽.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低碳文明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梁春妹.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3]曾懋华,李美兰.化学教育对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J].化学教育,2013,(2).
[4]陈军,顾娟红,薛良.低碳时代绿色化学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5]杨林霞,汪丰云,王晓锋.低碳经济与化学教育[J].广东化工,2010,(11).
[6]丁佩佩,陈红梅,王利军.构建低碳绿色基础化学实验室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3).
[7]丁国华,刘峥.“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4).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经济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的转变时期,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了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发展的步伐,培养新的战略性的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有效的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发展低碳产业,倡导人们开展绿色生活及生活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资源压力、能源压力、环境压力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传统的以消耗能源、效率低产出效果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探讨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下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是实现节能减排及促进我国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低碳经济产生及其内涵
1.低碳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指在坚持正确发展观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使得产业实现转型发展,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更加科学有效的提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消耗能源的依赖程度,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从而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低碳经济重视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是人类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后出现的又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这一概念在2003年第一次由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之后随着世界变暖及各类经济及自然灾害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认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致共识。当今时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呼声,是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新型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2.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其本质在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但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创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当前各国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的不同,每个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案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传统经济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对于如何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对原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转型发展,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二、低碳经济对产业转型的促进作用分析
所谓产业结构的转型及优化,是指产业结构内部逐渐向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及高级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模式从原有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从产品的低附加值向产品的高附加值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本要求就是低能耗、低污染和高效率。所以,低碳经济首先对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做到碳排放量的降低,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要实现低碳经济需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做到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减少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从而减少各个产业在碳排放方面的总量,从而有效控制碳排放量。要实行这些目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如在工业结构发展方面要向节能降碳的方向发展,进行技术更新,淘汰传统的高能耗的技术,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积极使用绿色能源,开展绿色制造,促进经济循环发展。通过引入对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效率高的技术,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低碳产业角度来看,要限制高耗能的产业发展,转向低碳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发展转型,提高低碳产业比重而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例,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有效控制碳排放水平。如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如风能、水能、太阳能产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信息网络及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增加森林碳汇,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从而促进和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然要求。在全球重视和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下,要积极促进我国实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好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1.打造适合我国发展需求的低碳产业链
当前我国产业链在价值分布方面主要面向资源型企业,而低碳经济则需要发送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要缩短在能源、汽车、钢铁、化工、建材等高消耗、高碳产业所发展起来的产业链条,将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进行“低碳化”发展;其次是要调整高碳产业的结构,通过发展逐步使得高碳产业尤其“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降低,而促进两端产业及产品的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如向前端延伸发展,重视生态设计,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而向后端延伸发展,则重视品牌及销售网络的发展,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得到更好的延伸和发展,从而逐渐走向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2.减少高碳产业的高能源消耗状况,促进低能源消耗方向的转型发展
现阶段,我国还是处于发展工业化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钢铁产业、船舶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及建材、石化为代表的重化工业还处于较快的增长发展时期,而这些产业确实高能耗、高碳排放量的产业。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逾越工业化的发展历史阶段,因此要大幅度的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是行不通的。所以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就需要提高重化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的革新挖潜,降低这些产业的能耗比重,实施产业转型,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要实现上述行业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就需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重视资源的节约使用,淘汰落后的技术,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实现产业的转型发展,重视资源节约及生态保护,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技术及产能,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实施规模生产,实现产业集聚效应,从而有效降低发展成本,建立生态发展产业园区。根据我国在《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方面的要求,积极应用最新的技术及设备设施,促进炼铁、炼钢及水泥生产的能源效率;大力淘汰低效的电机,积极引入调频技术及调峰技术等先进的工业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要重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对资源的占有及消耗;积极促进和开发和这些行业有关的多个领域的低能耗技术等等。
3.大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主要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建筑节能产业、循环经济、资源回收产业、节能材料等等,这些都是有着较高发展预期的朝阳企业,有着很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同时也是新时期新型低碳产业,具有清洁生产的特征,有的则是可再生能源,能够替代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从而使得低碳经济有实现路径和可能,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创新发展,促进低碳技术体系的完善,有效的调整低碳产业结构,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4.积极开发和应用
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如太阳能产业、水能产品、风能产业、海洋产业等,以及一些新能源产业,还有传统能源如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如油气资源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应用,另外还要开发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埋存技术,从而更好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些方面需要涉及电力、建筑、冶金、化工等多个领域和部门。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些国家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始进行技术方面的研发,逐渐开发出一些世界领先的技术及产品,有些国家的产品及技术已经成为世界低排放能源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因此,我国也需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多方力量积极进行相关低碳技术研发,给予积极的技术资金支持,促进新型高效低碳技术的研发水平及速度的提高。
5.建立排放交易市场机制
通过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如果不引入市场机制,单单依靠某个企业和个人是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因此要建立碳交易市场,引入投资资本,进行科学的环境容量划分,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权进行有效规定,构建新型的碳资产的资本类型,使得碳市场能够有效建立,为碳资产的市场定价及自由流通提供可能。从欧盟发展来看,在总量控制及排放交易体系方面发展较为成熟,非常重视碳定价的促进作用,从而为保环保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易市场。实施排放交易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成本,从而促进减排目前的实现,而恰当的总量控制及排放交易计划能够有效激发企业的积极作为,同时又为企业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动力和权利,从而丰富减排的途径。因此,我国需要构建一个由碳排放在内的排放权市场,从而使得各种资源及信息能够通过这一市场平台进行价格的自由调节,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俩规范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买卖双方为了寻找项目而产生的相关成本,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方面的定价权。
6.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体系
在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实现结构升级换代方面还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从而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创建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欧盟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政策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较为灵活的市场机制及法律体系,很多发展计划和目标有着很强的法律约束力。因此我国也需要对相关的能源、环保、资源等进行法律方面的制度完善及相关内容的充实和修改,如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等,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进行立法及修改和完善,并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
7.建立淘汰机制,促进能源改造
对于传统的落后技术,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污的技术及设备设施,要坚决予以关停,限期进行技术整改和更新,尤其是第二产业需要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并构建相应的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及企业要积极进行沟通和协调,促进高效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能源改造工程,要加快推进燃煤锅炉的改造力度,大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积极推动热电联产,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积极发展和应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使其逐渐代替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从而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改造工程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节能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需要对目前的经济及产业解耦股进行升级换代,发现低碳高技术含量产业,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确保产业结构更快的实行转型发展,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旧的耗能产业及企业的淘汰机制的执行,坚决关闭一批能耗高的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能源改造,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丞,张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规制强度区间界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J].管理现代化,2017(01).
[2]王晓.产业转型升级与大学生就业:一个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