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化媒体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248-01
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说道:“粉丝是过度的读者,其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1]粉丝文化是伴随着粉丝群体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依附于大众文化而滋生的一种文化形式。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化媒体(贴吧、论坛、微博、微信等)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粉丝在虚拟社区聚集互动。粉丝群体通过对共同的兴趣或者偶像进行交流,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议题,而且也生发了粉丝之间独有的语言风格和行为特征,这种粉丝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都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粉丝特征
(一)组织性强。粉丝群体在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内部组织松散且没有纪律性,社会化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粉丝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便利和频繁,有利于粉丝群体内部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提高。“随着粉丝团内部组织的规范化、严格化,粉丝的情感和思想也几乎转向了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2]粉丝为了达成某种群体愿望,会产生高度自觉和统一的集体行动。以亚洲当红团体EXO成员鹿晗为例,2014年鹿晗4月20日生日时,粉丝为其送上420万条评论。七夕情人节时,鹿晗的微博粉丝发起集结1314万封“微博情书”送鹿晗的活动,使该单条微博的评论量超过了1320万,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微博上最多评论的博文”的称号。鹿晗粉丝的这种高度统一的集体行为与其粉丝群体严格的组织性是分不开的。
(二)类型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的粉丝群体主要集中在娱乐圈内,以歌手、演员等演艺界名人明星为主,主要崇拜的是偶像的外形、声音或者影视作品等。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粉丝群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名人明星粉丝只是众多粉丝群体中的一种。现在各行各业的尖端人士都通过社交媒体聚集了大批粉丝,涵盖科技,传媒,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甚至于很多品牌也利用社交媒体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粉丝群体多样性正是粉丝文化发展多样性的体现,社会化媒体的高度开放和公开公平,使得各种文化百花齐放,每个人都能在社会化媒体上找到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通过彼此的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三)高度参与性。社会化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粉丝在社会化媒体上高度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互动,与以往粉丝通过传统媒体了解偶像不同,社会化媒体拉近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粉丝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了解到偶像的近况,通常偶像了某些信息,粉丝会在第一时间参与到讨论中去。其次是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加强了,粉丝不仅可以在社会化媒体上组织团体活动,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与偶像相关的东西放在社会化媒体上分享,吸引更多同类粉丝的关注,利用社会化媒体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二、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粉丝文化的传播方式
粉丝文化的传播方式随着媒体形式的变化也在相应的改变,社会化媒体上的粉丝群体能够更加积极的表达对偶像的喜爱,并随时随地的注视着偶像的信息。社会化媒体为粉丝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粉丝文化的发展。以下主要分析粉丝文化在社会化媒体的两种主要传播方式。
(一)相对传统和封闭的贴吧。贴吧是传统的粉丝聚集地,作为粉丝交流的平台,由粉丝自己信息,贴吧汇聚了各行各业不同兴趣的群体交流小组。贴吧强调粉丝的主动性,靠着对同一个主题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信息,交流互动。贴吧内粉丝之间的互动,也是出于粉丝共同的情感需求,群体有着统一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最求,这种共同的追求加强了粉丝文化的传播。虽然贴吧的话题讨论相对封闭,但是这种相对的封闭性又有助于话题深度的加深。贴吧无论是在组织线上活动还是线下活动,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粉丝文化的迅速发展。
(二)高度自由开放的微博。社会化媒体的繁荣,尤其是微博的出现,为偶像和粉丝、粉丝和粉丝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粉丝可以通过偶像的微博对偶像进行最直接的观察,而不是单纯等着传统媒体的信息来了解自己的偶像。“微博有史以来最大限度地打破了明星与粉丝之间的森严壁垒,为两者搭建起了及时的沟通管道。”[3]通过微博这种传播手段,拉近了偶像和粉丝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像以前只是远距离的崇拜。微博的即时互动深得广大粉丝喜爱,粉丝不但可以与偶像互动,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也颇为频繁,这些积极的互动推动了粉丝文化的发展。
三、社会化媒体对粉丝文化发展的利弊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企业家品牌 品牌效应
一、企业家品牌
(一)企业家品牌的内涵
企业家品牌是以企业家为依托的,一般是企业的缔造者或者是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具有
鲜明的个人色彩。学界通常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企业家品牌,一方面是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包括资本运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规划与技术创新能力等;另一方面是企业家自身拥有的个人魅力、美誉度、知名度以及社会影响力。
(二)企业家品牌的作用
(1)企业家品牌对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体现,同时也是企业家精神和思想的概括。企业家通常将自己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提炼在企业文化之中,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起着倡导、示范和鼓动的作用。企业家的精神和形象反映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但不能绝对的说所有企业家个人性格特征都是与其企业文化相吻合的。
(2)企业家品牌对人才战略的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所以拥有充足的优秀人才,是企业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优秀的企业家是企业家品牌的人格化,对人才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往往比金钱等物质条件的诱惑力更大。比如日前有网站对大学生心中的最佳雇主做过调查,排名第一的是海尔公司,他们是被张瑞敏的个人魅力和管理才能所征服和吸引,就算薪酬比其他公司低,他们也更愿意去海尔工作。
(3)企业家品牌对企业运营的作用。企业家品牌有利于提高社会认同感,吸引战略投资;凭借企业家个人的信誉、号召力和影响力,不仅能够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同,而且还能赢得潜在的银行或股东进行战略投资,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的非常时期,企业家的个人魅力、社会影响力以及美誉度在加强内部团队凝聚力和应对外部市场挑战至关重要。此外企业家品牌能够给企业带来一种关系网络,在这关系网络中起作用的正是企业家自身拥有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
二、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企业家品牌效应形成的新趋向
(一)社会化媒体的特征
社会化媒体是以网络技术或移动设备为基础,它由传统媒体的一对多发展到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公开参与性;②互动对话性;③类聚突发性。
(二)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形成企业家品牌效应的途径
(1)品牌代言。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方式或传播途径的局限性,公众对企业家并不熟知。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近几年为本企业做品牌代言的企业家非常多,聚美优品的陈欧算是非常成功的一位,他为聚美制定的宣传语“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通过微博、电视、户外媒体的传播已经成为近年的热门话题,还在网上掀起了一阵“代言体”。
(2)互动式交流。社会化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的信息传播,实现了双向的互动式对话交流,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对话平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利用这种交流平台,展现出自己商务精英以外的被大众广泛追捧的性格特征,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企业家品牌。比如SOHO潘石屹微博粉丝量有一千多万,翻看潘石屹的微博,能让公众感觉他是一个严谨中不失幽默,既能自嘲又能调侃别人的企业家,潘石屹已经成为SOHO的一个标志。
(3)个人形象娱乐化。一种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就是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变革,社会化媒体给大众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就是全民娱乐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企业家也渐渐从商业圈一只脚踏入了娱乐圈,近期在职场招聘节目中,我们领略到企业新秀的风采,百度李彦宏、搜狐张朝阳以及360周鸿t先后参加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录制。
三、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塑造企业家品牌应注意的问题
(一)度
企业家品牌是企业品牌的一部分,企业家在塑造自己个人品牌的同时不能忘记企业的品牌形象。社会化媒体时代环境下,企业家纷纷搭便车走“娱乐化路线”,当然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企业家品牌,但却有更多的企业家低估了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力量而惨遭失败。这里就涉及一个度的问题,很多企业家为了最大化利用社会化媒体,奔波在镁光灯下,很少关注公司的内部管理,对企业家品牌的塑造起到了反作用。由于社会化媒体强大的裂变式传播,企业家曝光越多,隐私就越少,企业家品牌就越不安全。因此企业家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建立个人品牌时,一定要把握度,切忌过度曝光,避免被社会化媒体反利用。
(二)适应性
大多数企业家的特质是沉稳内敛、低调寡言,这也是公众广泛认知的商务精英形象。他们有些只适合隐藏在企业背后,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而不适应暴露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如果有些企业强推不适合的企业家出来抛头露面反而会起到负作用。有的企业家开朗幽默,面对镜头收放自如、侃侃而谈,而有些企业家不善言辞,胆怯紧张。因此企业在建立企业家品牌时要想好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家,选择的企业家是否与本企业形象相对应,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的压力。
(三)约束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众既是高度自由的,也是受约束的。企业家们如果想要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建立个人品牌,就必须谨言慎行,提高自己的行为修养。就像海尔张瑞敏所说的那样,行走于媒体界定要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在公众面前代表的是整个企业,因此企业家品牌的损害定会危及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当今社会,企业家最忌讳的就是与政治相联系,一旦企业家在公众场合谈论具有争议性的政治问题,公众对他的印象就会一落千丈,柳传志也说过在商言商,不谈政治。但是作为社会财富的制造者,企业家也不是只能谈论经济问题,随着媒体传播的变革,民生问题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企业家应该多多关心民生问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信息更加碎片化,实时化,个人化。社会化媒体与电商的奇妙结合,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让营销更实效更精准。对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数字营销电子商务探究基础上,大胆提出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对未来的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营销;移动互联;自媒体;数字营销
1 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1.1 社会化媒体营销基本含义
社会化媒体营销(Social Media),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的交互和提炼实现信息的分享和广泛而深远的传播。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商业平台,利用时下最流行的互动沟通工具,使生意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之上,企业直接跟客户互动交流,将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营销工具一般包括论坛、微博、微信、SNS社区、twitter、博客、facebook和youtube等,通过自媒体平台或者组织媒体平台进行和传播。
1.2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
1.2.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753.1亿,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数据显示,美国有80%的企业参与社会化营销,facebook正准备把5亿用户转变为在线购物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应该把关系当作一笔重要的生意来做,越来越重视通过社会化媒体与潜在消费者互动,搭建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社会化营销。
1.2.2社会化媒体营销主要特征
(1)移动性与及时性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媒体的综合性平台,企业社交、社会化电子商务等新兴社会化媒体平台不断崛起,而附身于手机媒体上的移动社交工具便有了移动性的特点。社交媒体的及时提醒服务,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及时接收,具有及时性特点。
(2)服务性与个性化
社会化媒体带给用户是全方位的服务体验,用户可以转发、评论、随意@,并且以社交关系为基础,消息开放,社会化营销是一种对话式的营销,它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就是:互动。所以要结合具体用户的行为特点,有个性化针对性开展。
(3)自媒体化与整合性
自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知识,从而提供一种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和分享自身经历和新闻的途径,即个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向他人传播。社会化媒体可以广泛分享用户体验,做到以个人为起点的传播。社会化媒体整合了各种社交工具的应用,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移动互联数字营销
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是数字营销趋势,在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移动互联也相应推动商业价值变现以及许多新生事物的发展等。
2.1 推动数字化“超媒体”出现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三个层次,最底层以产品为中心,其次以平台为中心,而最高层则是以社区为中心。每隔一百年,媒体就会发生一次变革,上一百年被定义为大众媒体的百年,而在下一百年里,信息将不仅是被推销给人们,而且是在人们所处的无数个链接中被分享,所以基于关系的“信任推荐”将是未来网络营销的圣杯。社会化媒体、社区网络建立的是关系搜索引擎,而移动互联则推动数字化“超媒体”的出现。它不仅解构了传统媒体,还重构了当代的媒体环境。
2.2 催生O2O商业模式
O2O就是生活消费领域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即Offline to Online的离线商务模式(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AlexRampell在2010年首次提出O2O概念时指出: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O2O商务规模至少是目前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规模的10倍以上。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未来的十年,无论是线下的零售企业,还是线上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虚实互动的O2O新商业模式”引领下,将出现新商业时代的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革命。
2.3 变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
在终端、应用、平台、管道等要素的轮番驱动下,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根据Gartner的报告,到2015年,企业的网络销售有一半是通过社会化网络和移动产生,预计到2015年,人们通过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花费将达300亿美金。企业应该明白,移动互联和社会化媒体提供了一个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的渠道,可以让他们直接接触到潜在或现有客户,直接跟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聆听他们的声音,把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在社会化媒体主流化的时代,需要把传播力转化为营销力,将虚拟的ID过滤为真实的个体,以实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
3 未来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过去的十年是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十年,而未来则将属于移动互联网,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00个亿。网民从个人电脑到移动端的迁移带动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
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人与媒体、信息的创造传播模式,社会化的变革正在改变着营销环境。自媒体时代正在降临,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平台,通过人际传播的社会化营销逐渐瓦解旧有的营销格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足以改变每一个人和世界各行各业的行为方式。数字营销已经成为整个营销传播领域的主要趋势,未来营销和传播显现出数字化趋势。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让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打造全新数字营销平台,无疑将在数字营销的市场中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2013.02.05
[2]社会化媒体营销,网络营销,企博网.2012.10.26.
[3]李高广.吕廷杰: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国广播网2013.10.20.
[5]胡世良、钮钢、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社会化分享格局暂稳,微博平台将持续火热
根据bShare 4月份的数据显示,QQ空间、腾讯微博仍然独占鳌头稳居冠亚宝座,新浪微博、人人网分别位居三、四名优势明显,自上月搜狐微博成功超越开心网位居第五之后,在本月表现依然出色排名暂时未收到影响,当月的社会化媒体十大平台排名格局与3月保持一致,由此可见,微博类平台依然有成长的势头,SNS社区类平台继续保持不温不火的状态,社会化媒体十大平台排名整体格局呈现出暂时稳定的趋势。
bShare是一家专业的社会化分享按钮提供商,目前有12万多家网站正在使用,有126家的合作平台。bShare的统计方式是以中国互联网站及网民使用bshare分享按钮的总统计资料来计算,总统计网站月pv数接近60亿。统计时间为2012年4/1-4/30
分享量:网民使用bShare分享工具(包含网站按钮、书签、一键通)产生的分享成功次数。
回流量:内容被分享到社会化媒体后,网民点击分享链接返回到该分享页面的的次数。
分享量占比:本月内,某一社会化媒体的总分享量,除以所有社会化媒体的总分享量的百分比。
分享/回流比:本月内,某一社会化媒体中的总分享链接被点击次数除以总分享量的百分比。(来源:199IT)
《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营销 企业
一、社会化媒体的概述
“社会化媒体”来源于英文“ Social Media”一词,2007年最早出现在一本叫做《What is Social Media》的电子书,作者Antony Mayfield给出了社会化媒体的定义: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信息、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是社会化的沟通方式,其本质是将作为物理媒介的互联网变成作为个人媒体的互联网,将口耳相传的信息传递形式搬移到网络上,模糊了媒体与传媒者、受众之间的区别,实现了媒体与个人的有机结合。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媒体概念,是一个集合了多种功能的在线生活平台,更是一个足以代替真实感知的超级媒体。社会化媒体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
社会化媒体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网站中,有五个是社会化媒体,尤其以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网站风靡全球,风行一时。目前Facebook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7.5亿人,Twitter用户数已超过3亿,YouTube每周视频观看量为30亿次,而在我国,2011年上半年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用户数量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社会化媒体正从虚拟走向现实,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通过整合维基、论坛、播客、微博、博客及其他内容社区和社交网络等早已为人耳熟能详的已成型的工具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工具包,社会化媒体已成为具有极大社会参与性的新型在线媒体,它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信息、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是社会化的沟通方式,其本质是将作为物理媒介的互联网,将口耳相传的信息传递形式搬移到网络上,模糊了媒体与传媒者、受众之间的区别,实现了媒体与个人的有机结合。
二、社会化媒体的特性
Antony Mayfield认为社会化媒体创造了新的内容创作和传播方式,赋予了每个人创作并传播内容的能力,并将其归纳为六大特征。
第一,公开:社会公众可以免费参与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并通过这些平台分享、评论和反馈信息。除了受保护的内容,人们可以毫无障碍地公开享受到社会化媒体所带来的好处。如使用“粉丝”量较大的或公共微博传播或某种商品信息,关注此微博的消费群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免费得知。对商品感兴趣的微博用户,还会以分享、评论等功能告知其他潜在的消费者。
第二,参与:社会化媒体具有极高的参与度,通过激发用户主动地分享和反馈信息,可以使受众和传播者的身份发生相互转化。比如在京东商城购物后,商家会鼓励消费者“晒”出自己购买的商品,并将用户反馈的这些信息放到网站首页,让自己的商品有更强的可信度。这样以来,消费者便成了传播者。
第三,交流:社会化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媒体到用户”的单向传播的定势,使媒体和用户之间产生了双向的互动和交流。如在微博某种商品信息后,商家主动向消费者询问使用感受或提供话题,形成一个交流氛围。在与用户的交流过程中,如果有公众人物或影响力大的微博用户加入,将会起到一个二次宣传的效果。
第四,对话: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的双向性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产生了一种双向特质的对话。例如商家通过微博、贴吧、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或更新关于产品或服务的信息,消费者可以即时对信息进行浏览,评论甚至转发和分享,与此同时,这些社会化媒体所自带的即时通讯工具可以使商家和消费者之间轻松地进行快速有效的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是语音的,或者是视频的。这种双向特质的对话使社会化新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在信息对话过程中的单向性所带来的弊端。
第五,社区化:社会化媒体使具有共同兴趣的受众聚集在一起充分的交流,形成了一个个有共同话题和内容的社区,如电影、音乐、摄影等等。社区化使得传播者的受众群体较小,但是更加具体。这些消费者往往具有更高的专业性,也有更强的购买力。认清受众群体的社区性,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传播效果。
第六,连通性:在社会化媒体中,通过链接,多种媒体在极大程度上被联通和融合到了一起。例如在微博营销的传播过程中,如果话题被用户激烈讨论,形成一个舆论热点,那么带有商品信息的某个话题将不会止于微博这个平台。他会被电视、网络、报刊等多元素的媒体竞相刊登或出版,从而在社会范围内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社会化媒体对当下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让每一个人成为了网络社会的真正主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中用户的从属地位,彻底释放了网民的创造潜能,通过主体间内在的深层高质量联系,实现了信息的高效有序分享,使媒体的社会价值倍增。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社会化媒体来获取信息,仅以微博为例,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网民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而来自移动终端的微博比例从15.5%上升到38%,微博专用应用超过800款,网站链接和分享合作网站超过1万家,每秒产生的微博数超过800条,每天带来的流量超过3000万。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购买优惠券,进行秒杀,参与团购等活动,同时,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社会化电子购物圈,共同分享关于购物的经历,推荐自己认为好的产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了现在的主动传播甚至是内容的创造者。无形中产生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为当下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2012年8月15日,中国三大电商――京东商城、苏宁、国美的大家电产品价格战在网上商城开锣。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关注,甚至有的消费者彻夜未眠守候在电脑前,等待促销时间的到来,以便拍下自己心仪的产品。这种现象出现在产品种类丰富的当下社会来说,是多么的匪夷所思。由京东一手策划的“价格战”,其事先经过周密的公关战,主要是以微博营销的方式展开。价格战消息的前一天,京东创始人刘伟强咄咄逼人地在新浪微博上向苏宁了挑战书,苏宁、国美负责人也在微博上陆续接招。三大电商之间的网上论战被网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传播着,显然,这是一场以社会化媒体为媒介进行的网络营销。在这里,消费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三大电商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在博得眼球的同时,也提高了各自的销售额,扩大了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
四、基于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营销建议
当代消费者早已对以传统媒体为载体的见缝插针的营销模式及漫天的企业推销宣传深恶痛绝,而社会化媒体营销新模式的出现毋庸置疑地给消费者和企业打了一剂兴奋药,为从根本上转变媒体营销的窘境带来了新的希望。消费者惊喜地发现,在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中,他们从以前单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了传播宣传的主体,这也是社会化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根本方面。面对这一机遇,企业该如何利用好社会化媒体呢?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企业要主动学会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主动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比强迫他们接受品牌的信息要重要得多,社会化媒体为企业提供了这样一种和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机会,可以让自己的产品更接近消费者的要求。一个企业可以比竞争对手做出更好的产品,但是在消费者面前,再好的产品也是有改进余地的。
第二,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消费者会利用社会化媒体搜索和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服务或商品的信息,并且通过社会化媒体分享自己在这一消费过程中的经验,利用社会化媒体自带的即时通讯工具与他人进行互动度极高的讨论。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运用社会媒体就某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与他们进行适度的讨论,从而引导消费者加入到对话中来,这是企业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时可以使用的策略。
第三,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品牌与形象。在传统媒体主导的营销模式中,消费者往往记住的是某一产品的品牌形象而对生产包装这一产品的企业知之甚少。与之迥然不同的是,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不但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明,而且通过互动式的讨论和沟通,产品或服务背后的企业形象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熟知。他们甚至可以直接运用社会化媒体与企业的员工或老板进行双向的沟通,从而对产品服务甚至企业有着更深刻的了解。社会化媒体的放大镜作用更让各种有损产品及企业形象的行为无所遁形。因此,企业不仅要使自己适应社会化媒体所带来的新的市场环境,运用这些平台去更好地宣传推销自己,而且要更加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树立受消费者亲睐的企业品牌与形象。
综上所述,当下企业应积极融入到社会化媒体的环境中来,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互动优势和传播平台,形成本企业极具特色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结合传统的营销手段,从而扩大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兴通: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斯科特: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和公关[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奎而曼:社会化媒体改变世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 菲利普・科特勒:Marking Management[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薛雯雯:浅谈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2).
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建立微博
相比与过去传统电视平面媒体,社会化媒体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它强调多种角色在一起所产生社交关系,涵盖了所有能实施内容共同创造、信息双向传播的网络媒体。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的代表,但绝非全部,电商企业除了可以在新浪、腾讯等平台建立企业微博以外,还可以在人人网、开心网等SNS社区开通公共主页。
但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多数电商往往因为对社会化媒体认识的局限性而将其等同于微博或者人人网,处于这种错误认识层面的电商不太会注意目标受众在互联网上的分布,更不在乎他们的话题言论,“独角戏”式分享使得他们与用户隔岸相看。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病毒营销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通过转发分享内容,使得企业信息迅速裂变,并形成大范围的病毒式传播。虽然病毒营销是电商惯用的手法,但也绝非适用于所有的电商.京东商城敢利用“西红柿门”病毒式传播其生鲜频道上线的消息,是因为京东拥有控制病毒传播方向的能力,多数电商企业并不能奢望类似事件炒作一夜成名。
病毒传播是社会化媒体裂变速度的具体表现,是内容和效率的综合阐述,进入这个误区的电商只能看到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表面,并不能深入本质,并且阻碍其营销思路,不能产生长尾效应。因此,作为电商时代的创新发展的企业,必须及时的认识到这一误区,避免企业营销成本的花费。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广而告之
讯:摘要:我们经常认为社交媒体主要盛行于西方国家,但自上周我的亚洲和东欧之行后发现,它已经走向全球化,且在不同地方,它的平台、商业模式和前景也有很大不同。
虽然以西方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在过去四年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它最近在亚洲的兴起更加引人关注。然而,就像MySpace、Facebook、Twitter以及正在起步的Pinterest(目前正呈指数发展)的发展轨迹一样,一旦用户数接近于实际的极限值,该社交媒体的发展将变得非常缓慢,而这一现象目前在亚洲尤其明显。
/zt/mtyx/) 该报告从各方面深入剖析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包括:社会化媒体营销概述、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社会化媒体工具、社会化电子商务、SoLoMo模式下的投资机会等等。现此报告征订活动已经开始!
1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国的电子商务活动越来越活跃,微博营销由于其高效双向互动并且多数注册微博用户受教育程度高、地处富裕地区、对互联网新产品兴趣大以及可支配的收入相对较高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中的重要模式。衡量评估微博营销绩效大小是运营微博营销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企业微博营销绩效理论进行了综述。
2企业微博营销的营销学理论
2.1企业微博营销
赵洁(2011)指出企业微博营销就是企业运用微博客这样的自媒体平台,进行包括企业产品营销,公关营销等一系列的企业营销,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胡为夕(2011)则指出,企业微博营销是企业把微博作为整体营销战略里的一个新工具,把有价值的信息在企业微博上,然后与其用户进行对话沟通并建立高度信任的关系以达到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的行为。惠平平(2011)也指出企业微博营销就是企业把微博客作为企业建立长期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开展包括用户有兴趣的信息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使得用户成为企业微博的追随者,进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其追随者的高效双向互动。郑娜(2010)认为企业微博营销实质是以Web2.0为基础构建一个双向互动平台,企业利用这个平台向用户企业的信息来达到企业的营销目的。
上述四种阐述都指出了企业微博营销的本质就是企业把微博客这个互联网新产品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一个新的平台,通过推送信息与粉丝建立高效互动的平台,最终实现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传播等功能的营销行为。
2.2企业微博营销的营销学理论
微博营销的营销学理论可从四个方面分类总结:
2.2.1营销组合理论
Robert F.Lauterborn(1990)提出了4C理论,市场营销组合被该理论设置成下面四个因素:顾客、方便、成本、和交流沟通(Consumer、Convenience、Cost和Communication),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导向放在第一位是4C理论和其他营销组合理论的共同特征。4C理论是营销理论的又一次飞跃,因为它以顾客为导向,而不是以产品导向(产品导向是4P营销理论的中心导向)。基于此,Don E. Schuhz又提出了4R营销理论,该理论把市场营销组合重新设置为:关联(Relevancy),即最大程度提高消费者忠诚度以及促进企业和用户一体化;关系(Relation),即建立与消费者用户发展长期关系市场营销的理念;反映(Respond),即企业时刻关注消费者用户的一切动向并及时作出反应;回报(Return),即树立把对消费者用户的回报设置为企业全部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的理念。此后4S营销理论又出现,该理论认为市场营销组合的因素包含:满意(satisfaction),即企业的首要准则是消费者的满意;速度(speed),即要最大程度提高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服务(service),即企业要满足消费者全部需求;诚意(sincerity),即企业满足消费者用户的需求时要有极大的诚意。4S营销理论后的4V营销理论则又提出四个组合因素:“差异化(Variation)”,即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用户的有形服务(如产品质量)以及无形服务(如售后服务)等的独特性;“附加价值(Value)”,即不仅重视提供给消费者的有形服务价值,也重视像售后服务这样的无形服务的价值;“功能化(Versatility)”,即对于不同的消费者用户区别对待,不再使用相同功能组合的产品;“共鸣(Vibration)”,即用尽一切手段使得信任与价值观等的共鸣发生在企业与消费者用户之间。
如上所述,市场营销理论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其提供需求方式从提供一致性需求向独特性需求转化。企业市场营销理念越来越注重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用户之间高度双向互动和推送信息的价值,并且消费者需求导向是所有企业树立市场营销理念的目标点。而微博客的许多优势如即时性等形成了微博营销的病毒式营销功能,而这刚好填补了了传统营销手段的空白区。
2.2.2病毒式营销理论
KennethE.Clow.认为病毒式营销本质上是口碑式营销,企业运用这种营销时是通过电子邮件这个互联网工具向消费者用户发送企业的广告,收到广告的消费者再向该消费者的个人圈子推送广告,通过这样连续传播就形成了病毒式营销。
病毒式营销与病毒传播扩散不同之处就是传播的内容不同,前者是信息,后者是病毒,两者相同之处就是传播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向多个个体传播,这多个个体再向多个的N次方个体传播。信息传播的媒介除了电子邮件还有快速发展的社会化媒体(包括微博),KennethE.Clow.的概念中传播工具虽然有局限性,但是指出了病毒式营销的最重要特点:网络和用户的口碑传播是其依赖的工具。与此同时,病毒式营销的重要性也被重要的消费者行为模型所印证,如在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AISAS模型(由日本企业电通公司提出)把消费者行为依次经历的五个环节设置成: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发兴趣)―Seareh(实施搜寻)―Action(实施购买)―Share(与其他消费者用户共享),Share这个环节在此模型中发挥了为延续消费者行为提供动力的作用,它为病毒式营销提供了传播发散的持续动力。
微博客可以对病毒式营销的运营进行最佳的注释,第一,运用微博营销的企业在其微博上可以推送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与品牌形象等信息,其追随者收到信息后,可以加深用户理解企业文化价值等;第二,企业信息的传播运用微博的诸多功能特别是转发功能可以形成最佳的病毒式传播功效,转发评论微博信息的次数越多,企业的注册标志就会互联网上出现越多,企业的形象也会在用户中得到加强,微博客极大地加强了病毒式营销的效果,同时也加强了AISAS模型。
2.2.3湿营销理论
Tom Hayes在其著作《湿营销:最有破坏性的营销革命》中首次提出湿营销:在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社会化媒体中,逐渐形成许多内部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程度信任性的群体,企业运用高效双向互动的对话等方式取得这些群体的信任后引导他们成为企业的关注者,并引导关注者主动传播企业的信息,以达到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的诸多营销行为。Clay Shirky认为各种社会化媒体中的互相关注以及双向互动对话不是建立在规则制度基础上,而是靠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与兴趣联系在一起(也即互联网世界是湿的)。企业进行湿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获得用户主动积极的口碑式传播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而微博等各种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准确地解释了湿营销理念,在微博世界中,运用微博的企业推送的信息在被关注者收到后传播发送会产生病毒式扩散的效果。微博的转发与评论功能为建立用户间以及用户与企业间的高效互动机制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微博的这种属性特点和湿营销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2.2.4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Don E. Schultz(20世纪90年代)等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企业在信息前,应该先把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全部的市场营销行为有关的所有传播行为一体化,然后在此一体化基础上把企业的信息优化整合为统一的模式对外。许多学者分角度给予了阐述:如特伦奇?希姆普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是将企业实行的面对用户的全部传播方案制定一个计划。唐?舒尔茨把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看作是对企业品牌传播计划实施连续四个步骤的完整过程:设置、优化整合、行动和评估;美国广告公司协会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是企业要注重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用户间的高效双向互动与交流机制,企业要充分运用全部传播资源为之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对传播信息的要求尤其是对传播目标的精准性越来越高,即有潜在需求的用户群能直接收到企业的信息,在企业运营的微博上可以很好地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来满足企业的这个需求:首先,企业把不同的诸多官方微博(如技术微博和销售咨询微博等),企业各个管理层的微博与企业员工的微博等转化为成“一种语调”对企业关注者推送信息;其次,综合运用企业微博和其他传统媒体,来发挥传播影响效果,例如,充分利用微博信息的及时性把微博和官方网站官方博客同时运用起来。
此外,网络外部性理论也是微博营销的一个理论来源,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者用户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受其他消费者用户对该种产品需求影响支配,也即随着消费者用户对某产品需求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这一特征又加剧了消费者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加。微博的发展充分地验证了网络外部性,以新浪微博为例,2011年4月注册用户不到1亿,截止2014年12月,微博用户规模已达2.49亿。
3企业微博营销绩效理论
各种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强调的是在企业与消费者用户间建立高效的长期双向互动关系,因此企业在评估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绩效时,不仅要观察如市场增长率,销售收入等常用的指标,而且还要看到企业微博与消费者用户间的双向互动质量高低即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大小以及是否建立积极地可持续发展关系。衡量这些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绩效需要我们对这些双向互动质量进行量化,但很难找到一个精确的量化指标来衡量这种双向的沟通效果和长期关系。目前学术界对包括微博营销在内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绩效的衡量尚没有统一的概念。
学术界对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绩效度量综述如下:胡为夕(2011)指出:基于微博营销注重与用户建立长期互动关系,评估度量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绩效通常用投资回报率(ROI),也有些企业用微博营销的应用效果来度量评估微博营销绩效。Jason Falls(2008)指出:度量双向互动质量与度量社会化媒体营销ROI(投资回报率)是同一个问题。Tamar Weinberg(2009)认为企业运营社会化媒体营销时很难度量评估ROI,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效果没有办法立即测量出来,因为在线交流互动的质量无法用数值来衡量;而且多种营销策略同时运用时更难以判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带来新顾客的数量。同时他认为以下5个指标可以估算投资回报率:(1)到达率;(2)访问频率和流量;(3)影响力;(4)转化率和交易率;(5)持续性。Chris Murdough(2009)认为衡量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是相当不成熟的,并提出了一个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前者有用户讨论的中心内容及用户评论的看法等,后者有关注者数量、评论和转发数量、参加促销活动的关注者数量、下载企业产品运用薄的数量等。Richard Pentin(2010)认为消费者用户被社会化媒体通过四个连续阶段影响:Awareness(关注)-Appreciation(理解)-Action(行动)-Advocacy(提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可依据不同特征分别确定每个阶段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关键指标,该模型不足之处是划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阶段不全面。唐兴通(2011)设计了包括网络流量、追随者参加比例、双向互动度、品牌信息曝光比例等众多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绩效评价指标。DCCI的《中国社会化营销蓝皮书》(2012)提出了“关注者双向互动质量”与“运用关注者关系度”两个概念,前者指微博营销等活动中社会化媒体与关注者、关注者与关注者之间的互动的质量高低;后者指在微博营销等活动中社会化媒体使用真实的关注者关系网络的程度。该蓝皮书同时也指出企业在运用社会化媒体营销时应该最大程度使用“关注者双向互动质量”与“运用关注者关系度”这两个指导原则,以达到关注者与关注者、社会化媒体与关注者之间高效互动,达到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原创新话题,也更加着重强调度量评估微博营销等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时可选用社交对话质量作为关键指标。王睿(2012)认为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度量指标可分为短期指标(包括信息推送、追随者行为和销售额变动幅度等)、中期指标(包括用户忠诚度、被搜索引擎排名情况以及媒体曝光度等)和长期指标(包括追随者收入状况和企业品牌无形资产等),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是大量的短期指标的集中表现,同时指出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微博营销活动是由众多的短期营销活动构成,只有少数企业的微博营销活动处于中期指标阶段,达到长期指标阶段的企业更少。
Donna L. Hoffman(2010)进一步指出,在微博营销等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消费者是生产和运用在线内容的源动力,该源动力包括联系(connections),生产(creation),运用(consumption)和掌控(control),这几个动力不断循环反复,驱动消费者持续使用各种社会化媒体工具。
在灾难报道中,媒体的报道能力固然重要,不过其前提是:不能有违新闻伦理。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面对伤亡现场,媒体不能一味满足新闻的好奇心,不能过度放纵媒体的私心,决不能通过消费灾难来博取眼球。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效果,不顾伦理禁忌,将灾难现场的血腥、恐怖乃至暴力细节不加遮挡地呈现出来,刺激公众的神经。
有媒体借口道,干干净净的东西公众不关注,人们的眼睛是嗜血的,贪婪的;我若不血腥和刺激,别家媒体也会不择手段,大干快上的;传统媒体不出位,新媒体即会出位。大家纷纷博出位,僭越伦理底线。于是灾难报道陷入恶性循环。结果媒体在灾难报道中,不但不能释放正能量,担负其应尽的公共责任,守护社会良知,反而会对社会和公众构成二次伤害。媒体这种反向作用,一旦成了公害,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在灾难面前,媒体须要谨言慎行,守住新闻操守。
(张涛甫/《环球时报》)
社会化媒体传播中的社会风险规制
新闻生产变革引发传播范式嬗变,利益主体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使得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碎片化传播引发的社会化风险包括共识难以达成、官民话语对立、社会信任降低和虚假新闻横行。
社会化媒体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监管。政府要适应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社会化媒体的管理。政府规制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可以从三个视角切入:制度建设,积极完善社会化媒体发展的监管制度;技术创新,推动政府监管过程中社会化媒体技术应用;文化培育,注重培育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公众理性表达的自律文化。
社会化媒体健康发展需要推动媒体变革。传统媒体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积极向全媒体转型,借助社会化媒体实现自我的发展。媒体机构要根据社会化媒体传播范式的嬗变,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新闻生产规范与流程,通过培训提升从业者的社会化媒体运用能力,推动从业者的职业伦理建设。
社会化媒体健康发展需要提升公民媒介素养。对于公民而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媒介使用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消费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受众也要为其传播的内容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需要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黄俊华/《新闻知识》)
国内报业融合发展的着眼点
内容为王是生命力。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通过新媒体的形态把自己的内容优势融入新的舆论场,在新的传播格局中保持自己主流媒体的王者地位,把内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互联网思维是着眼点。以用户为中心和注重互动性是网络媒体互联网思维的具体体现。新兴媒体更加适应新时期受众接受信息的需求,讲求即时性和互动性,这种以受众为中心、以信息送达为目标的思维和运作方式值得传统媒体借鉴学习。生产新媒体内容,要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宣传模式和话语风格,同时要多搭建平台吸引受众自主生产内容,把网友自产的内容“为我所用”,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协同发展是大方向。在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共同促进。比如发展新兴媒体不一定非要另起炉灶,完全可以做到现有人力、技术等各种资源共享共用。在搭建新媒体的技术平台时,也完全可以兼顾传统媒体技术系统的改造升级,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赵兵、郝彦鹏、贾伟/《新闻战线》)
在自媒体上守住媒体人的“底线”
自媒体拓展了媒体人的视野,延伸了新闻生产的渠道,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但它归根结底依然是个工具。这就要求媒体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媒体,对新媒体和新技术有敬畏之心,不能人为物役,滥用自媒体及其代表的话语权。
遗憾的是,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炫耀个人形象的窗口,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宣泄不满的平台,还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打造成公关工具,与一些公司企业相互勾结,成为非法牟利、造谣生事、打击竞争对手的“黑媒体”。
媒体人凭借自己的媒体平台,掌握着采访和报道的工具,打造了人际关系的网络,影响着社会舆论的走向。在自媒体上,媒体人的一言一行即使不代表所在的媒体,也代表着媒体从业人员的形象,影响到外界对媒体行业素养和品格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