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焊职业培训范文

电气焊职业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焊职业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焊职业培训

第1篇:电气焊职业培训范文

莱芜市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状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679095人。其中文盲44664人,占6.58%;小学文化程度186493人,占27.46%;初中文化程度360646人,占53.11%;高中文化程度80078人,占11.7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7214人,占1.06%。

全市农业从业人员402296人,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10.11 %,小学占36.78 %,初中占47.85%,高中占5.05%,大专及以上占0.21%。

全市共有农业技术人员1313人,其中,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的585人。按职称分,高、中、初级农业技术人员分别为104人、340人和869人。

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65281人。其中,文盲占0.78%;小学文化程度占10.50%;初中文化程度占73.88%;高中文化程度占13.4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6%。

以上情况表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绝大部分农民缺乏工商、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规知识,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差,外出务工往往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合法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所以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培训基本情况

2009年以来,为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莱芜市积极开展了全民就业创业培训,通过发放“培训券”的方式,组织城乡劳动者免费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将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及其他劳动年龄内的农民作为重要群体,纳入了培训范围,取得了“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效果,走出了一条“政府买服务、群众得实惠”的就业创业培训新路子。

1、健全就业创业培训体系。为了全面做好全民就业创业培训工作,2009年初,我市制定出台了《莱芜市全民创业培训实施办法》,明确了包括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技能培训、返乡农民工技能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在内的全民就业创业培训实施计划,明确了免费培训的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财政、监察、农业、教育等部门相继联合制定了“培训券发放、定点培训机构认定管理、培训补贴标准、培训资金审核拨付”等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形成了从发放培训券、报名、开班批复、实施培训、监督检查、鉴定考核、培训资金申报、审核拨付全过程的培训体系。

2、建立凭券免费培训制度。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村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我市实行了面向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及其他有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发放培训券,凭培训券免费参加培训的制度。培训券实行实名制发放,一人一券,不能转让,当年有效。农村劳动力凭培训券自主选择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报名参加培训。培训券由定点培训机构收存,连同鉴定考核证书等资料一起作为申请培训资金的重要资料。

3、建立社会化培训体系。按照培训机构自愿申报、集中审核审查、实地现场考察、综合分析评估、向社会公示、公布的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监察、财政、教育、审计六部门对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培训设施、培训师资、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了市职业技术学院、市高级技工学校、市就业训练中心等22所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市内定点培训机构,同时,在市外认定了3家高校、职业院校作为市外定点培训机构,建立了社会化的培训体系。同时,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定点培训机构区域布局和劳动者培训需求,建立了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4、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开班申请批复制度。定点培训机构招收学员后,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送开班申请、培训计划、学员花名册,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财政局审核批复后开班培训。二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与审计、财政部门联合组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集中抽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开班申请学员信息随时随机进行电话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培训单位纠正。三是建立“考培分离”的考核制度。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准确,规定考核工作由市职业能力鉴定中心负责,本人凭身份证入场考试,经与开班申请学员信息核对无误后,入场参加理论和操作考试,防止替考现象的发生。四是健全培训实名制管理制度。在培训报名、发放培训券时,详细记录培训学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在开班申请、培训、考核、培训资金申请等各个环节均附有培训学员详细信息,并依托劳动99三版信息系统,实现培训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五是健全培训资金审核、拨付制度。定点培训机构在结业考核结束后,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审计等部门报送培训资金申请审批表、学员培训券、考核合格学员花名册、考核合格学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勤表等资料,作为审核的主要依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审核审计组,采取审核培训鉴定资料、核实培训对象等方式,对各定点培训机构申报资金的各项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印证核实,按照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数拨付培训资金,确保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

5、灵活开展培训提高质量。为保证培训质量,除要求培训机构严格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培训计划外,还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一是开展创业模拟实训。改革传统的创业培训模式,在全省率先引进全球模拟公司的创业模拟实训系统,建立了山东(莱芜)赢在起点创业实训基地,采取创业知识培训与创业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开展创业实训,提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并在基地设立了创业孵化室,免费提供电脑、互联网、电话、办公桌椅等办公条件,面向、经销、广告、信息技术、创意产品等楼宇型项目,2年内免费使用,进行创业孵化。创业指导中心为培训学员提供项目开发推介、小额贷款担保、开业手续代办、员工招聘代办、劳动保障事务、优惠政策协调落实、创业跟踪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初步建立了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三位一体”的创业实训服务模式。二是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为有效解决培训机构城乡分布不均、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不方便这一矛盾,指导有条件的定点培训机构到偏远乡镇、村设立流动培训点,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共开办电气焊、缝纫、烹饪、农业实用技术、创业培训等专业流动培训班270余个,培训学员11915人。三是开展定向培训。指导定点培训机构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式就业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紧密结合。莱城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羊里培训基地,根据九羊公司的用工需求,开设电工、电气焊、冶炼、计算机等专业,先后培训劳动力620人,全部被九羊公司招用;钢城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开设的行车工专业,先后培训行车操作工126人,较好地满足了当地钢铁生产加工和钢铁物流企业的用工需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资源较少。各类失业人员绝大多数都已通过打工、灵活就业、临时性就业等发方式实现了就业,真正处于无业状态的失业人员较少,加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执行上刚性不够,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够强。二是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中高级技能培训难度较大。劳动者只要具备了初级技能,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很难终止工作再去参加中高级技能培训或者因为人数较少,难以开展。使得培训深度、质量等都不能很好适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

对策建议

1、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按照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要求和我市就业创业工作的需求,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农村劳动者全部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范围,发放培训券,组织他们免费参加就就业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本着规范调整、优化提高的工作思路,在继续开展初级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对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开展中、高级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培训层次,更好地发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

2、进一步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对各定点培训机构进行绩效考评,在此基础上,健全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机制,适时补充符合条件、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培训机构和专业,有计划地淘汰培训数量少、培训质量差、社会反映差的培训机构,优化培训机构数量和专业结构。认定一批能够具备开展中级工和高级工培训条件的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具有初级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参加中高级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第2篇:电气焊职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2-0057-03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特别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内容,并能彰显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本文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为例,对如何建设好民办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进行探索。

一、民办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以服务人才培养为宗旨,建设内容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尽可能建设覆盖面广、功能齐全,实训设备利用率较高,能够相辅相成,具有“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训基地。

(一)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本着应用性和实践性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以工学交替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能力等级的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设置实训功能区域,安排实训内容。

(二)效益最大化原则

教育具有商业和公益的双重属性,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效补充,就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利用民间资源和资金,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的商业盈利转变成社会公共产品”[1]。当前,民办教育首先要生存下来,而后才是谋求发展,而制约民办院校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资金。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力求产生最大“效益”,即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经济性、实用性、软硬兼顾,共性和特色兼顾的原则。

(三)多功能性原则

汽车实训基地本着“开放性、生产性、示范性”的原则,在功能上具备教学、培训、生产和科研的“四位一体”功能:学生实训和师资培训,即对内满足学生实训,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对外具有区域性人才培养服务和师资培训功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即对内服务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对外具有服务区域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功能;生产经营,具有市场化运作模式和企业生产的能力,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科研,为学生创新训练提供和创造基础条件,也为教师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奠定物质基础。

(四)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在管理方面,实训基地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2],以学校师资力量为依托,学校宏观控制,产业部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创新运行体制,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通过创新运行管理体制,形成以“产”促“学”,以“产”创造效益,保持基地可持续性发展。

二、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分析

(一)建设目标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实训基地采取“生产性”建设模式。在建设理念上实现“三结合、八对接”: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教学过程和劳动、生产工作过程对接,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标准、规格对接,教学内容和职业典型工作过程、职业资格对接,实训条件和企业生产条件对接,实训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对接,课程考核和企业作业规范对接,课程内容和项目实训室对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3]。在结构和功能上实现“四位一体”,即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于一体。

(二)建设内容

汽车实训基地建设充分考虑符合职业岗位情景,基础技能平台共用,循序渐进培养,强化实用技术,体现能力本位等特征,在区域规划、室内布置、设备配置、技术标准等彰显“教、学、做”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深入浅出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和文化。

组织结构。建有汽车技能实训中心、汽车技能和培训认证中心、汽车维修中心。汽车技能实训中心主要满足课程内实验、演示和实训,技能模块专门化实训,技能培训,教具制作,科研开发等功能;汽车技能培训和认证中心主要是开展校内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拓展服务兄弟院校、社会人员,企业和行业的业务;汽车维修中心以一类汽车维修企业建设标准,对内承担实训和实习,提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岗位和环境,积累生产案例用于教学,对外服务社会开展汽车维修生产,创造效益。

学习层次。一是汽车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与机电等其他专业共享CAD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金工实训室(电气焊和气体保护焊)、钳工实训室、液压和气动实训室,以服务《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等课程实验实训。二是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建有汽车发动机工艺实训室、汽车底盘工艺实训室、汽车电器检测实训室、汽车现代技术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涂装实训室,以服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结构原理与检修》、《汽车钣金工艺技术》等课程技能实训。三是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建有维修车间、整车维修实训室、汽车商务实训室、考工实训室,以满足《汽车维修与质量管理》、《汽车营销实务》等课程实验实训以及职前培训、职业技能认定等需要。四是汽车技术研发平台,建有汽车教具制作室、汽车应用技术研发室,为学生创新和教师科研创造条件。

运行机制。汽车技能实训中心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列出实验、实训和实习项目、计划、工艺标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制定实训项目工艺文件(指导书)。汽车技能培训和认证中心根据汽车维修企业、运输行业和劳动部门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标准,建立理论考评试题库,建立技能考核标准以及培训和考核方法;汽车维修中心参照一类汽车维修企业建设完善企业化运作和市场运行体制,建设支撑教学、实训和实习的服务体系。

三、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后期建设和发展目标

学校对汽车实训基地后期发展也做了研究和规划,并确定了发展目标。前期,完全依靠自己投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为引企入校作准备。前期以服务办学为主,以生产经营为辅,后期服务办学和生产经营两条腿走路,重点发展生产和经营,以期推动服务办学。后期的建设模式:一是学校投资基础建设,企业投入设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施订单人才培养;二是引企入校,或投资办厂,或投入生产项目订单、技术,建立校内企业实习和就业基地;三是引入战略经营者,盘活资产,设备保值和增值,扩大生产规模和效益。

四、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保障

(一)建设“双师型”团队

第一,引进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能工巧匠,或聘请经验丰富、技能水平较高的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团队。第二,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或参加技术培训,鼓励教师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第三,在政策上实行“双师”上岗优待,鼓励教师深入实训基地指导实训、搞生产和科研开发,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实训基地不仅要有健全的实验、实训和实习项目、教材、计划、工艺标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等教学文件,而且要根据行业和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规范的培训项目和内容,制定考核认证方法,企业生产流程、工艺标准、生产计划,服务和推动人才培养。

(三)建设创新管理模式

汽车实训基地定性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开放,应进一步完善学校宏观控制、产业部门独立经营的管理模式。在岗位具体、责任明确、制度规范、分配合理、公平竞争、奖罚有据的基础上,把“科学、精细、实效”贯穿于各项制度中。在用人上,选用既具有企业经营经验和理念,又懂得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思想品德好、专业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人带领团队。

参考文献:

[1]陈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2):48-50.

[2]张翠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1):57-59.

[3]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C].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2011-06-08.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Intramural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of 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Specialty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Case of Jiang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O Dong-wei, WANG Gong

(Jiang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ngzhou Jiangsu 225101, China)

第3篇:电气焊职业培训范文

为全面深化我区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大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夯实城乡消防工作基础,提高全区社会化火灾防控水平,结合全区实际,现就做好年消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大力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

(一)强化政府责任制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市“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社会治安综合质量及创建文明城市等内容。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消防安全领导组织工作机制,逐级签订《年度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部署、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对各有关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有关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本行业、本系统消防工作进行检查考评。严格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各级对依法报请挂牌督办、停产停业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并组织相关部门督促整改。

(二)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工作会商、执法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落实消防监管责任;加强消防安全源头控制,相关行政审批部门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相关行政许可证照。适时组织联合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依法查处或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并视情依法暂扣或吊销相关许可证照,形成消防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作用,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

(三)强化单位主体责任落实。继续推动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题责任,深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结合单位实际定期开展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员工的“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四个能力”。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九小场所”中人员密集场所“四个能力”建设全部达标。完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系统,督促“四个能力”达标的单位全面建立“三项申报备案”制度(即消防安全自评申报备案、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变更申报备案、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申报备案),巩固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成果,推动社会单位自觉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价制度,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季度、其他单位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消防安全检查评估。

(四)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网格定位、领导定点、全员定责”,区政府为“大网格”,各镇、办事处为“中网格”,各行政村和社区为“小网格”,明确各“网格”的监管责任人、监管职责和任务,各级各部门一级抓一级,分包各网格,对网格中的社会单位和下级网格消防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监管,督导工作落实。上半年区政府根据辖区实际,及时制定建立“网格”的监管责任人、监管职责和任务。年内全区重点镇、中心镇和经济发达镇要因地制宜建立消防组织,其他镇确定消防管理部门和专管人员,并明确、落实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二、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进一步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

(一)完善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各镇、办事处和工业园区要加强对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评估结果的应用,及时修订完成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并加大落实力度,要科学编制和严格落实城乡消防规划,年内要按照与区政府签订的《年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完成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车辆、消防装备等各项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任务。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市政消火栓,没有消火栓的道路要增建补建,损坏的要责成有关部门进行维修,并督促市政部门加强对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公共消防水源的管理和维护;旧城拆迁改造或城市新区开发,要同步建设市政消火栓、消防站;各地要充分利用城区的天然水源,重点加强取水码头等取水设施的建设工作。各镇消防规划要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镇驻地市政消火栓建设应达到规划要求。落实城乡公共消火栓的维护资金和养护责任,及时增建、补建、维护修缮,保证能正常使用。

(二)强化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各镇、办事处和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工作机制、应急联动机制和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大力发展企事业单位、镇专职消防队伍,强化联训联勤机制建设。年内,重点镇、中心镇和经济发达镇要结合实际,建成专(兼)职消防队,并达到“一镇一队一车”的标准。逐步依托镇专(兼)职消防队发展消防应急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社会化消防应急救援机制。

(三)夯实农村社区消防工作基础。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消防工作的通知》和省地方标准《城市社区及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进一步依托综治、安监等机构加强农村、社区消防组织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配合机制,积极开展群防群治,确保社区、农村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年内,90%以上村庄达到“六个一”标准、9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五个一”标准,形成“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力量整合、条块结合、管理到位”的基层消防工作格局。

(四)加强装备和人员的后勤保障能力。各镇、办事处和工业园区要将消防装备建设保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匹配的消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地方财政等部门应积极支持,逐步增加装备维持性经费和装备更新经费,确保消防装备能够及时进行维护、补充。在消防执勤力量与安全保卫勤务不相适应、现役编制无法增加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合同制消防员数量,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最大程度发挥消防部队保卫地方经济建设的职能作用。按照消防大队现役执法人员和消防文员总数不少于10人的标准,配齐消防文员的数量,从保障消防文员的合法权益出发,将消防文员的工资福利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确保消防文员的年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并全面落实消防文员的社会保险等待遇。

(五)积极创新消防监管服务机制。区公安分局要督促公安机关建立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和“365消防服务中心”,即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行政许可办理、警务公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消防服务中心,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逐步破解消防监督执法力量不足的瓶颈性问题,此项工作要于上半年完成建设。进一步加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我评估制度,发展消防安全评估机构。修订完善单位消防安全评价标准,推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分级分类和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鼓励引导高层住宅、人员密集场所、办公楼、综合楼等建筑物配置必要的救生缓降器、逃生滑道、逃生梯、自救呼吸器等逃生辅助装置;新建高层建筑应当分户设置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老年公寓、寄宿制学校、幼儿园等特殊场所的每个房间应设置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

(六)全力做好党的十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全面打赢“清剿火患”战役,做好“两节”、“两会”等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工作。部署开展以高层和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等消防安全高危场所及城乡结合部、城市老街区、集生产储存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场所、“城中村”等薄弱环节为重点,集中整治重大火灾隐患;继续加强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党的“十”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

三、广泛开展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公众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一)推进社会消防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联合有关部门部署开展家庭、社区、学校、人员密集场所、单位消防宣传教育五个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对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消防安全教育,启动“十万行动计划”。督促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全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课外实践基地评选,督促中小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逃生自救演练,实施“家庭消防安全计划”,开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系列活动。

(二)开展社会消防安全培训。贯彻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各镇、办事处和工业园区要督促有关部门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职业培训、普法教育、义务教育内容。组织开展镇长、村干部消防安全培训,完成两年轮训一遍的目标。督促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电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参加消防安全培训。

(三)强化社会化消防宣传。完善消防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引导消防志愿者参与消防宣传培训、查改身边火灾隐患等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固定栏目、大型户外视频、楼宇电视、出租车显示屏、公交车电子屏幕等加强消防公益宣传。继续开展“优秀社区消防工作者”、“优秀消防志愿者”、“优秀消防科普工作者”等评选工作。

四、扎实开展“四大建设”,着力增强消防工作可持续发展实力

(一)加快推进信息化应用建设。以一体化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推广部署为核心,全面推进各级指挥中心及通信室的升级改造,大(中)队全部完成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各镇、办事处和工业园区配齐各类应急通信装备,完善350M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和电台配备,并配备“动中通”、“静中通”或便携式卫星移动站。加强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和社会公众服务平台的应用管理,提高基层应用管理水平。加强各级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应用维护及网络安全保障。

(二)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消防执法工作量化指标体系,充分利用执法办案场所规范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大力推进火灾调查工作,配齐配强火灾调查人员、技术装备和现场勘验车辆,推行基层指挥员兼任火灾调查员实施火灾调查简易程序机制。进一步指导公安派出所规范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九小场所”、农村、社区等单位的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消防产品监督管理,适时会同质监、工商等部门开展消防产品质量联合整治行动。规范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工作,推动落实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消防审核验收终身负责制,探索建立消防设计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分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