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典群名字范文

经典群名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典群名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典群名字

第1篇:经典群名字范文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年春晚有哪些让你瞬间碉堡的经典画面or语录?小编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1.他们说这叫“那英和那英Plus”……

话说在一起待久了,发型也会一样。作为东北老乡那姐千万别生气,俺们是真心喜欢你。

2.贾玲、瞿颖、沙溢、李菁《喜乐街》

1)反转;

2)你依然爱参加各种节目,而且是清一色的吃货节目,诸如《奔跑吧,吃货》、《今日吃法》、《谢天谢地饭来啦》;

3)我眼大嘴小鼻梁挺,腿长胳膊长S型,我的名字叫瞿颖。我有胳膊还有腿,还有鼻子也有嘴,我的名字叫贾玲。

4)我长得漂亮,一群男生前呼后拥,我特别有面子。我没心没肺,一群男生前呼后拥,找我掰腕子。

5)朋友圈里发留言,说我失恋了,有人安慰有人同情,还有起腻的。朋友圈里发留言,说我失恋了,没人安慰没人同情,一群点赞的。

Ps:目前贾玲同款毛衣成为淘宝热销款。

3.沈腾、马丽、杜晓宇《投其所好》

1)这是一个让你们家祖上都诈尸的好机会

2)你这马屁的功夫都是血液里流淌的

3)听君一席话,颠覆人生观

4)这是你人生的天梯啊!

5)领导喜欢钓鱼,我就一条一条潜到海底给他往鱼钩上挂;领导喜欢打麻将,我就把把拆听给他点炮儿;领导喜欢文玩,我就拿我太爷爷的舍利拿来给他串串儿啊!领导喜欢我……

Ps:小编想起沈腾当年拍的一部微电影《床上关系》,那也是相当不错啦。

4.冯巩、高晓攀、尤宪超、张晓斐《小棉袄》

1)你才25就谈恋爱啊!那您25干什么呢?我照顾你啊!

2)他巨蟹,我双鱼。你们海鲜市场认识的?

3)好大一坨小鲜肉啊!

4)蜀黍是我们对耗子的尊称;

5)进来的时候我还干鲜呢,出去就变水货啦。

Ps:巩大爷第30年春晚说“我想死你们啦”,期待第31年。

5.蔡明、潘长江《车展奇遇》

1)哟,这儿还蹲着一位;

2、这是车啊,我还以为谁把鞋拉这儿呢;

3、别说是黑车,挖掘机我也得坐;

4、别做鬼脸!我没做鬼脸……你长的太惊悚了;

5)我这咔咔勒胸,你是咣咣撞脸啊!

6)姐之所以嫁给你大爷,是因为那份坚不可摧、至死不渝、奋不顾身的同情。

7)这个画面让我陶醉 你再不躲开我让你报废。

Ps:当着矮人不说短,立意差了点,不过东北人也开得起玩笑,我潘叔还是蛮拼滴。

好了,俺要和家人去吃初一第一顿饺子啦,祝群里的亲们都能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2015羊年春晚10大经典语录

就像除夕夜不能没有春晚一样,春晚的吐槽也必不可少。众口难调,要让全中国的男女老少都喜欢春晚,那是比登天还难。每年的春晚,也总会诞生许多经典语录,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调侃的谈资。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羊年春晚10大经典语录。

1、 姐之所以嫁给你大爷,是因为那份坚不可摧、至死不渝、奋不顾身的同情!

2、 潘长江:这个画面让我陶醉。蔡明:你再不躲开我让你报废。

3、恶心他妈夸恶心,好恶心!

4、一颗黑心两手准备。

5、高晓攀:他巨蟹,我双鱼。冯巩:你们海鲜市场认识的?

6、A:叔叔,我是南方人,你猜我是哪儿人?B:猜不中!A:给你提示,h打头!B:湖北!A:不是!B:湖南!A:不是!B:海南!A:不是!是hu建!冯巩顿时不说话了。

7、好大一坨小鲜肉噢,没把脂肪摔出来吧?

8、进门我还崭新的,出了门我就成水货了!

第2篇:经典群名字范文

知道现在最有创意的游戏玩法吗?山寨游戏。

知道娱乐圈里最有人气的明星吗?山寨版明星。

知道现在最雷人的打招呼方式吗?“今天,你山寨了吗?”

处在这个时代,如果你还不懂什么是“山寨”,那你可真是太落伍啦!

数年前,周华健翻唱C&A的歌曲,我们奉为圣物;王菲模仿卡百利妖娆多情的声音,我们奉为歌后;周星驰东抄西借“007”的作品拍出《国产零零漆》,我们将他奉为笑星;还有小虎队散去后,一大堆的XX队跟风跟得风风火火;那英模仿苏芮取名“苏丙”闯江湖……

这些事,我们“95后”可能不知晓。不过,当后舍男生哼哈作态地模仿别人的口型时,当《十全九美》这部纯山寨电影热映时,当山寨版“周杰伦”在网络上蹿红时,当奥运期间山寨版奥运鸟巢惊现时,你是否会惊讶:那就是山寨啊!这不是剽窃吗?NO!它是模仿,而且是快乐地模仿。

山寨精神,是快乐的精神,是智慧的精神,是富有创意的精神。生活中,多一点山寨味道,就更新鲜,更富趣味。聪明的哈利・波特只有一个,我们却可以做哈里・雷特、哈里・希特、哈里・顿特……山寨里的世界很精彩,让我们一起来做山寨的孩子,快乐、创新、时尚地生活吧!

“山寨”语文课:你知道吗

“山寨”知识扫盲

一年级解释:“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等,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以强大的兼容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得消费者。

二年级解释:单从字面上看,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想起诸如水浒、土匪之类的关键词呢?就好比一群鬼鬼祟祟的人聚集到深山老林里,开了一个小作坊,专门制造官府不允许的物件。同时,为了避开官府责罚,这群人又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将品牌名综合起来:“锐步”加“耐克”就是“锐克”;“锐步”加“耐克”再加“阿迪达斯”就是“锐克达斯”。

三年级解释:当山寨文化延伸到咱们的娱乐圈时,你就会发现山寨明星浓妆艳抹一番后,虽然土到爆、雷到爆,但也沾上了熠熠星光,算得上是五光十色、热闹非凡。山寨文化的核心就是抄袭、盗版、复制粘贴。

“山寨”与“恶搞”

区别1:恶搞比起山寨更独立也更有智慧。比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就不是“山寨片”,而是恶搞精神的宗师,因为它虽然源于经典,却是以戏谑的原创姿态出现。创造者虽然借鉴了大量的流行元素,但是底盘坚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始至终思路清晰。

区别2:还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那就是恶搞是挠你的心窝子,山寨是挠你的胳肢窝。

“山寨”娱乐课:小心,雷人山寨

一款手机,能够外放,音乐声极大,而且彩光荧荧忽闪,既能拍照,又能录音,还能听收音,更别说兼备MP3、MP4功能,价格十分低廉,这就是典型的“山寨机”。而娱乐圈却充斥着更为丰富的非典型“山寨”作品,这些作品初看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细细一品,就大有不同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充斥于娱乐圈的山寨表现吧。

音乐篇:我比你更火辣

山寨表现:被推崇为新生代王子的黄晓明,推出了首张专辑《It’s Ming》。但是,我们意外地发现,原来这位帅哥也开始走山寨路线了,而被山寨化的明星便是Rain。从Rain到Ming,听起来很押韵,但是押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尾音。黄晓明瞅准了Rain在亚洲市场的超人气,看到了Rain凭的就是坏坏的笑容、健硕的胸肌和一身好舞功。唱片首发会上,唱片公司说之前选了不少封套创意,都被黄晓明一一否定。在场媒体还在猜,不知道会是什么样超炫、超有艺术范儿的封套。结果掀开幕布,就看到黄晓明半裸上身,背对观众,左肩上还有刺青。粉丝们当然惊呼性感,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黄晓明学着Rain也开始“卖肉”博话题了,黄晓明自己都说不要吝啬自己的好身材,希望能够传达出阳刚的感觉。封套、舞蹈、曲风、笑容、MV大玩韩版煽情……所有的一切,都让黄晓明的首张专辑最终成为了功能强大的山寨专辑。

山寨影响:加入一点山寨,专辑卖到火爆!

山寨相似指数:

电视剧篇:我们都是好男儿

山寨表现:曾经红透半边天的动漫《网球王子》被东方卫视搬到荧屏上,期待已久的漫迷们自然抱着万分急切的心情抢先收看。不过到了最后,大半的漫迷都失望透顶,因为这部山寨剧全部由“好男儿”演出,而他们的表演又得不到粉丝们的肯定,最后只落得无数骂名。

山寨影响:“我们不要年过半百的部长,我们不要肌肉横生的不二,我们不要山坳里来的河村……”看到以上漫迷们的网上示威,你就能想象到民意是多么可怕!当经典动漫从日本来到中国,而且还要改变形式,成为真人版电视剧,这就不仅仅是要符合国情的问题了,这个山寨版注定要面对忠实粉丝的指责和排斥!但是,不得不承认,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超高,也算是成功了!

山寨相似指数:

电影篇:宝莱坞也出了个哈利・波特

山寨表现:说起哈利・波特,同学们肯定都不陌生,那个可爱而充满智慧与魔力的小男孩总是让我们羡慕不已。不过,在印度却出现了另一个哈利・波特!

就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即将上映前,一部名为《哈利・波特的恐怖喜剧》 (Hari Puttar:A Comedyof Terrors)的电影却提前上映,而且居然是印度制造,并且它的电影海报也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十分神似。炮制该片的米尔齐公司的CEO称“哈利(Hari)”在印度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字,而“波特(Puttar)”则是“儿子”的意思。他表示,该公司在2005年就注册了“HariPuttar”这个名字。据记者了解,印度版《哈利・波特》的剧情和正牌大相径庭,讲述了两个印度籍小孩在英国的一系列冒险故事,无魔幻色彩。

山寨影响:想做第二个哈利・波特,风头是出够了,不过也付出了代价,被告上法庭,还差点引起版权纠纷。

山寨相似指数:

山寨族守则

1.要有一个山寨名。这个名字一定是要模仿某位名人大家的,譬如周洁纶、李雨村。

2.手机一定要用山寨机,方便山寨人打响名声,时刻为自己做广告。

3.打扮一定要够山寨。你可以穿ADIDA、NLKE,标志越明显越好,这才会让同盟第一时间就认出你。

4.食物要吃山寨食品,“啃它鸡”也好,“哈根提斯”也罢,支持国产。山寨人,讲的就是道义!

5.热爱的明星一定是要够山寨的。总是跟随大流的明星,怎么能符合咱们山寨人的标准呢?

6.山寨人,可不是纯粹的拿来主义,我们追求的就是自己DIY。现在DIY一道食物、一件衣服、一个小礼品都是小事,说不定N年以后我们还会自己DIY一辆坦克之类的出来哦!大家拭目以待吧!

链接

国产山寨娱乐“年鉴”

1981年程琳推出首张专辑《小螺号》,因其声音太过近似邓丽君,有模仿之嫌而遭禁。

1982~1983年那英以苏丙的名字出了完全模仿苏芮的磁带,是最为典型的山寨行为。

1993~1996年周星驰通过翻拍各种经典,恶搞经典的电影语言,将无厘头文化做到了极致。

1995年 大陆第一个女子团体组合“青春美少女”,与台湾团体“红唇族”颇为类似。

2000年《将爱情进行到底》播出,疑似翻抄《爱情白皮书》。《少林足球》抄袭《骇客帝国》中基努李维斯的经典动作。

2002~2003年阿里郎组合以民族加模仿韩国组合的套路,成功上位。电视剧《青苹果乐园》抄袭《流星花园》。

2004年 《家有儿女》被指认是经典美剧《成长的烦恼》的翻版。

2005年 《超级女声》抄袭《美国偶像》之说引发讨论。

2006年 《我型我秀》被网友质疑是抄袭上年的《超级女声》。

2007年 《快乐男声》与《好男儿》互相指责对方抄袭。

第3篇:经典群名字范文

目标受众是谁?

无论是产品经理、市场营销人员,还是品牌策划人员,都会在行动之初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目标受众是谁?

同样,设计作为产品和传播的出口,整个环节中与目标用户距离最近的“幕后”人员,在设计之初,就更应该敏感地洞察我的设计目标受众是谁?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的喜好和行为习惯如何?设计不是天马行空个人意念的表达,设计师要做的是提炼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并视觉化输出(或体验输出)。

什么信息是企业主

最想传达给目标用户的?

最终的LOGO常被赋予这样那样的概念、寓意和故事,让这个图形更加考究、精致和有价值。但LOGO的图形属性本质上根本无法承载太多意义的“被赋予”。

比如苹果。《乔布斯传》里曾讲过苹果公司名称的由来。一次,乔布斯去了团结农场,在那里给格拉文施泰因(Gravenstein)苹果树剪了枝,在回洛斯阿尔托斯的路上,他和沃兹讨论了公司的名字。他们考虑过一些典型的技术词汇,比如矩阵(Matrix),比如融合了“执行”c“科技”含义在内的新词Executek;又或者“干脆用个直白又无趣的名字”,比方说个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Personal Computer Inc.)。决定名字的截止日期是第二天,最后,乔布斯提议就叫苹果电脑公司。“我那段时间正在吃水果餐”,他解释说,“我刚刚从一个苹果农场回来。这名字听上去有意思,有活力,不吓人。‘苹果’削弱了‘电脑’这个词的锐气。还有,这能让我们在电话簿上排在雅达利(曾经的电玩巨人)之前。”他告诉沃兹,如果到第二天下午还想不到更好的名字,那就用“苹果”。他们真就用了。

从这段话能看出最终苹果LOGO的设计核心也只是传达名字作为水果属性的视觉状态。网传有很多关于苹果的LOGO为何被咬了一口的故事,有人说是为了向英国数学家图灵致敬,不过苹果标志的设计师杰诺夫受访时证实这个logo与图灵无关,乔布斯也曾说:“被咬掉一口的设计,只是为了让它看起来不像樱桃。”

设计LOGO,其核心是找出品牌最想传达给用户的信息,是要找出实实在在作为创始人或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那一点或两点,想传达的越多,反而传达的越不明确。用户根本不会有兴趣去研究LOGO里隐藏的故事和寓意,简单才更有力量。

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

早期的LOGO设计者喜欢用手绘图案、名字,甚至创始人的头像作为LOGO,后来为了便于传播、应用和记忆,LOGO慢慢简化,有的只是单纯取用字母或是简单的字母变形。这样的好处是容易传播和识别,但也容易撞车。独特性也是LOGO设计上一个重要的思考维度。在设计之初,要先看看所属行业的知名企业的LOGO都有哪些表现形式(不知名也要多看看)。不然,当LOGO得到了别人的关注之后,设计容易被强加上正面或负面的故事。

图形还是文字

总体来说,主流的LOGO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强化某个符号,让符号图形与企业产生强关联。比如苹果、奔驰、大众、家乐福这类LOGO。另一种是直接用企业名称作为LOGO,比如可口可乐、三星、H&M、无印良品等等。

最初设计思考和判断的标准是:这一时期的企业主是更需要清晰直接地传达清楚自己是谁,还是更希望强化自己与某些“意向”的关联。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时,企业决策者的喜好也要在设计前期考虑进去。

辅助图形

在应对实际复杂场景环境时,需要有延展性的元素来“协助”LOGO完成品牌的强化和传达,于是辅助图形应运而生。

有些品牌直接取用LOGO的局部作为辅助图形,有些则设计新的辅助图形来支撑LOGO的延展应用。比如LV,除了本身经典的LV字母组合以外,还设计了由圆圈包围的四叶花卉和凹面菱形内包四角星的图案,既作为支撑LV品牌的辅助元素,也孕育了LV经典的图案元素,百年历史成为经典。再如Burberry,当提到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LOGO,还是它的格子花纹?也许它经典的格子花纹已经深深烙印在它的品牌之中了。大部分奢侈品都在放大和突出他们的LOGO,但Burberry还是可以通过格子花纹来强化自身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

切分展示的好处

打动用户的LOGO可能是设计层面的“美与丑”,但LOGO的决策者们更希望看到LOGO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于是现阶段的LOGO提案和展示过程中标准制图的部分就会被放大展示,以表达设计师对LOGO设计上细节的追求,苹果的LOGO标准制图就曾被网络疯传。

延展与易用

在LOGO设计时就把易用性考虑在内会减少使用时的不少麻烦,但也有超级复杂的LOGO。不能说复杂的LOGO就一定有错,但其延展的优秀与否,就要考验设计师的功力了。比如联合利华,它设计精美却无比复杂的LOGO里,包含有太阳、基因、蜜蜂、手、花朵、发丝、棕榈树、汤匙、调味酱、碗、调味料、鱼、火花、小鸟、循环、嘴唇、冰淇淋、茶、微粒、冰冻、浪花、水滴、容器、衣物、心这许许多多的元素,每种元素都有自己不同的含义,可用户真的知道这么多吗?或者说用户真的在意这么多被赋予的寓意吗?所以,如果必须设计这样一款复杂的LOGO,在设计时就一定要考虑清楚易用性,毕竟在极小或是实体的制作过程中复杂就会带来很多隐性问题。

避免歧义与理解偏差

避免歧义和理解偏差是LOGO设计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考环节。因为设计师一旦投入到设计过程中就容易关注比例、平衡、用色等细节层面,而忽略对整体形状的理解。避免这一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设计刚有雏形的时候就请团队或是更多的成员一起参与进来,看看整体是否有理解偏差。包括在起名阶段也要避免谐音、谐意的歧义偏差出现。早点发现隐性歧义好过其后被大家恶搞吐槽。

创始人价值

有时候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首先是建立在对创始人的认可的基础之上,所以很多品牌的LOGO就是用创始人的相关元素来做延展和设计,比如老干妈,还有知名的肯德基爷爷。

不过,虽然都是创始人的头像,但设计行业领先一步的美国很早就知道延展、统一和便捷的使用对LOGO的影响,所以他们更倾向简化头像,变成固定的矢量插画和潘通(pantone)色号。这样即便在全球各地,也可以避免LOGO应用上的执行风险。但不见得所有的企业都喜欢把自己的创始人展示给用户或消费者。有些企业就把创始人手写的名字直接用作LOGO,比如4A圈的黄埔军校奥美的LOGO等。此外,创始人本身的价值也是创作LOGO过程中不能忽略的一部分。你目前设计的LOGO有没有什么可以挖掘这家企业创始人的故事,如果有,不妨试试这个方向。

移动设备下的思考

第4篇:经典群名字范文

    紫禁城是中国着名的宫殿建筑群,蕴涵着深奥的哲学思想。而“紫禁城”这个名字自古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就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建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正中”,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太平天子当中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紫”有紫气东来之意,为帝王、高贵、祥瑞之象征。“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这种奇特的数字现象和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认识有关。古人认为“9”是数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间最大的,所以必须用对应的“9”。“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

    故宫里建筑的名称,大都含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太和殿等,这些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了传统的儒家理念。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名字也和中国古哲学经典《易经》有关。《周易》说,“乾”象征“天”,代表“男”;“坤”象征“地”,代表“女”;中间的“泰”意为“平安、畅通”,整个意思即为“天地交泰”,暗示帝后关系和谐,再加上“清正”“宁静”,寄寓着皇宫生活美好和谐的愿望。

第5篇:经典群名字范文

香水是个古老的行业,最早和制药有关,外用内服皆可。直到1810年法国颁布行业规定之前,制香和制药在流程上还没分道扬镳。而即使在香水作为商品流通起来之后,也是作为奢侈品供应给少数人:香水和高级定制一样,一度是被法国视为国家财产的东西。

而香水瓶,在弗朗索瓦・科蒂于1904年左右开始向大众推销他的香水之前,长得也基本都是药房里的药水瓶的模样。

科蒂和当时的珠宝设计师合作,建立了新的行业规则,自此香水瓶成为极其重要的营销元素。而香奈儿在推出著名的5号香水时,摈弃了华丽的维多利亚设计风格的水晶瓶,采用干干净净的工业玻璃作为香水瓶的原材料。

大多数香水的消费者对这些知之不多,但他们很容易想起电影《香水》,很多人都忘不了男主角格雷诺耶冰冷又透明的眼神,以及他手中那瓶浸染着26名少女生命的神奇液体。影片的最后,格雷诺耶消失了,就像香水挥发在空气中,只留下那只被遗弃在路边的香水瓶,证明他曾经存在过。

这恰好契合了流传在香水设计界的那句经典谚语:香水瓶是香水的骨骼,撑整瓶香。

从事了20年香水包装设计的Kevin Marshall一谈到这部电影就难以掩饰对它的喜爱。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把这部片子拿出来重温一下。“我喜欢这种矛盾综合体的感觉,感性的香水和暴烈的谋杀案。它完全反映出人们对香水那种富于激情,同时又仿佛着魔般的体验。”他还跟这部电影里的主演之一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成了朋友,同样也是因为香水。

Marshall现在是Marc Rosen设计公司的创意总监。这家在香水设计界颇具名气的公司专门从事香水包装设计。出自Marshall和公司创始人Marc Rosen之手的香水瓶几乎每一个都刻着大有来头的Logo:Karl Lagerfeld,、Jill Stuart、伊丽莎白・雅顿等等,并7次获得香水行业的奥斯卡大奖FiFi Award。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香水包装设计师的重要性。尽管他们不像调香师那样亲自调制香水,但当你走进百货商店,面对柜台上琳琅满目的各式香水,是这群人让你在还没闻到香味之前,把手伸向了其中某一个瓶子。“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先被瓶子吸引,再去闻里头的香味。香水包装应该成为一款香水无声的推销员。好的香水瓶设计会从一堆瓶子里跳出来,对你说:‘闻我吧!’”Marc Rosen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秘诀就在于要千方百计通过这个小瓶子上的每一个细节来传递信息,让瓶子超越其功能性而成为一种完整的美的体验。这些细节既包括材质、造型,又包括香水的名字、包装盒,甚至包括瓶子里液体的颜色和小小的瓶塞。

香水包装绝对不是一个玻璃瓶那么简单,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被誉为“活着的传奇”的香水包装设计师Pierre Dinand实际是学建筑出身。他曾说这一知识背景令他受益匪浅:“一个香水瓶其实就类似于一幢小房子,我就是这么开始设计的。” 一般一款香水从开发到上市至少要经历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了解“香水语言”,并把它转译成“设计语言”始终是香水包装设计的第一步。但很多时候香水包装设计师并不一定能闻到香水。因为许多品牌的香水调制工作和包装设计工作几乎是同时展开的。有的甚至在设计师的灵光乍现下先有了名字和瓶子。Marc Jacobs 2010年推出的男士香水“BANG”就是如此。Marc Jacobs本人先想出了这样一个富有冲击力的名字。设计师为了忠实体现这个名字的寓意,竟然在工作室里用锤子敲打钢板,再利用数字技术把扭曲的钢板造型绘制成电脑图纸交给厂商。最后才有了这瓶充满“力量”的香水。Marc Jacobs似乎是文字游戏玩上了瘾,2011年这款香水又出了全新版本,名字就叫“BANG BANG”。

但即使不能闻到香水,设计师也需要同调香师团队和品牌设计师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灵感来源和香料成分。“我们要获取第一手的体验。”Marshall说。

但更多时候,设计师拿到的只是一堆企划书和市场调研表,关于这款香水的目标消费群体、价位、品牌历史等等。在Marc Rosen看来,这些“客观事实”比个人体验本身更能帮助设计师看清方向,取得更大范围的市场反响。“每个人对香水的体验都是极其个人化的,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作为设计师,你不可能去迎合某种情感体验,而是应该从品牌角度出发去总体把握这个市场。”Marc Rosen解释道。

接下来,最关键的步骤来了―把之前所获得的所有信息融入到那个瓶子里去。

事实上任何香水瓶都可以被简单分为瓶身和瓶盖两部分,万变不离其宗。Marc Rosen这时候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们:你只能在两者之中选其一作为亮点。“香水瓶太小巧了,如果设计了一个很夸张的瓶身,配上一个更加显眼的瓶盖,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让整个香水瓶变得很平庸。”Rosen说。

他自己就是这一理念的最佳实践者。1982年,Rosen受邀为Karl Lagerfeld设计一款香水包装。他的灵感来自于这一品牌T台秀上的道具―扇子。这让他想起了18世纪的欧洲,贵妇们用扇子半遮着脸庞的那种妩媚和柔美。他为这款香水设计了一个形状繁复的扇形瓶身。为了不掩盖瓶身的特点,Rosen选择让瓶塞“尽量消失”。他设计了一个金属小方块,直接贴在瓶子顶部,中间没有任何衔接。一开始连生产瓶子的厂家都觉得他疯了。但这一设计帮助他获得了当年的FiFi奖。

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这一定律还广泛被诸如Marc Jacobs Daisy等香水所采纳。只不过不同的是,Marc Jacobs把亮点放在了由三朵雏菊组成的瓶盖上,而瓶身则采取了较为简洁的线条以免喧宾夺主。

由于香水易挥发的特性,目前大部分香水瓶都采用玻璃材质。但这可不是我们理解中的“玻璃瓶”那么简单。为了增强玻璃本身的纯净度和光泽感,一只香水瓶可能要经历反复几次烧制工序。宝格丽为了让沁蓝香水瓶达到通透,就在1400度高温烧制之后,再次回炉。

但这并不代表设计师们就停止了材质上的创新和探索。Rosen自己就在尝试一种可以让玻璃看起来近似水晶一般闪亮的特殊工艺,而Pierre Dinand甚至从自家的旧大众牌汽车标志上找到了灵感。他将镀锌材料运用到玻璃表面,让玻璃瓶瞬间拥有了金属质感和外观,效果却比真正用全金属来制作要好得多。

有时候设计师需要做好准备应对所有可能,一点都不亚于科学实验。一次,他将一种高尔夫球内部的树脂材料运用到香水瓶边缘处,营造透亮的效果。然而这种材料却会同香水液体发生化学反应而染上颜色。最终,Dinand只好在这种树脂材料表面再涂上一层密封物质,防止香水接触。

的确,香水液体的颜色也是包装设计师们必须留意的部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五彩缤纷的香水颜色都是依靠技术处理,在香水中添加成份而刻意“设计”的结果。然而香水的颜色选择也颇有玄机。它不仅能凸显品牌定位,还能唤起消费者的情感。

金色一向是奢华的象征,也因此被广泛用在定位高端、主打奢华概念的香水中间。Dior“真我”香水(J’adore)不仅有着如太阳一般耀眼的金色液体,还用非洲部落象征女性地位的金色颈环缠绕住瓶身,甚至不惜把经过镀金处理的细小金色亮片融进香水里,让“真我”变成了一款能在肌肤上留下“金色痕迹”的香水。这瓶将金色发挥到极致的香水曾在1999年上市时创造过在伦敦著名百货Selfridges每分钟卖出一瓶的纪录。历经13年,它仍然是Dior的明星产品。2010年,这款香水还推出过高级定制活动,每一个购买者都可以在瓶身上刻上名字―当然还是金色的。

如果是针对大众化或者年轻市场,粉红、浅绿等轻快明亮的颜色则成为首选。Marc Rosen为Jill Stuart设计的香水瓶带着浓浓的复古范儿,这能让人们想起Stuart设计的古着(Vintage)风时装。他最终选择了浅粉色作为这款香水的颜色。“它让整瓶香水看起来有一种摩登的感觉。”Rosen说。为了增强复古效果,Rosen选择了瓶塞而非喷头。后者多半被运用在走年轻或大众化路线的香水当中。Anna Sui甚至把经典的洋娃娃香水颜色凑成了一个系列―蓝白粉紫银五种。毕竟,香水也算一种时尚产品,而我们没法不苛求一个时尚产品的颜色必须好看。品牌想的是:出一个系列,必有一款适合你。

其实,当你在柜台上扫视一圈,下意识里你就决定了哪几瓶是你想拿起来仔细研究的。“香水包装要引发的反应很多时候是一种潜意识的东西。对于香水包装来说,它只会引起一种非黑即白的反应―‘我喜欢这个’,或者,‘我讨厌这个’。”

Rosen觉得聪明的做法是,充分统摄每个细节元素去表达一个统一的讯息。这时候,你可能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名字。对于香水这样东西来说,这个名字背后最好有一段故事可供人遐思,生动地表达情感,让更多人心向往之。

Marshall和Jacobs曾经想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香水品牌。Jacobs的一个朋友无意间同他聊起了上海这座城市。“我被上海这座城市的摩登与古老并存深深吸引了。”Jacobs说,“市中心还是老城区,但被新建的摩天大楼所包围。”

他们立即决定用“Shanghai”这个名字来命名这款香水。“上海曾经被称作‘东方巴黎’,给人一种神秘又遥远的感觉。这是打造一个香水品牌故事的绝佳素材。”Marshall说。东方元素也渗透在这款香水的包装当中。顶部的杆子寓意着码头的挑夫,底下瓶身则类似扁担两端的水桶。象征东方传统文化的红色和摩登的金属色碰撞在一起,上半部是流动的液体,下半部看起来则像是固体,体现了矛盾统一的主基调。这一罕见的设计同样在2004年获得了FiFi奖。

或许正如Marshall所说,东方题材与生俱来的那种神秘感和张力,在香水设计当中被普遍运用。最有名的要属Dinand为YSL设计的“鸦片”(Opium)香水。这款香水的灵感来自于品牌创始人伊夫・圣罗兰在中国之行中收藏的一只鼻烟壶。他希望有一瓶香水外观像鼻烟壶一般华丽,味道则如里面装着的鸦片那样令人上瘾。

Dinand花了很长时间设计这款作品,以至于当它上市时,欧莱雅的主管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他根本把这件事忘了。Dinand同样采用了经典的红色,也是罂粟花的颜色。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香水的外包装,看起来很像中式的漆盒,上面还坠着精致的流苏。“如今很多大牌设计的香水都采用那种最平庸的纸质包装盒,我认为这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在很多免税店里,香水是被放在包装盒中展示的。包装盒是香水整体设计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前端的接触点。要给人一种打开礼物般惊喜的感觉。”Marc Rosen评价说。

以上所有这些原则,大概只有一个品牌有勇气说不―香奈儿。从1920年布香水界永恒的经典香奈儿5号之后,它们就一直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离“传统”太远。当年,香奈儿5号依靠简洁到类似药瓶的设计让它反而在众多造型繁复的香水瓶中脱颖而出。这个向来擅长做减法的品牌,在之后一个多世纪的潮流变换中只对瓶身做了8次微调,瓶盖缩小了2毫米,或是Logo上下错开8毫米。最大的一次改动是1924年将瓶盖边缘设计成钻石切割面。“我想香奈儿是一个特例,它们从来不找外面的设计师合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设计它的香水瓶我觉得反而挺容易的。”Marc Rosen 说。

但缩小瓶盖或者极简的瓶身设计反而衬托出“CHANEL”这个Logo本身的地位。尤其适合那些疯狂收集任何带有“双C”标志物件的狂热者们。而香奈儿显然有资本这么做。

除了香奈儿之外,Gucci还曾经推出过一款可以放进钱包里随身携带的香水,看起来只有一支唇膏那么大小。重点在于,这一系列还附赠3个空玻璃瓶,上面印有Gucci的Logo,人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大瓶香水罐进去,就变成另外3支“Gucci”香水了。几乎所有时尚大牌都力图在香水包装设计里彰显自己的品牌特点。没错,Vivienne Westwood当然把经典的“王冠和球”Logo放在了它的Jouy de boudoir香水瓶盖上。宝格丽Aqua香水如鹅卵石般圆润的造型其实是源自该品牌在珠宝方面久负盛名的“蛋形切割法”。当然Burberry也把经典格纹刻上了香水瓶。

第6篇:经典群名字范文

类型:高级成衣

创始人:古琦欧•古琦(guccio gucci)

注册地:意大利佛罗伦萨(1923年)

设计师:1923年―1989年,古琦欧•古琦;1989年-1992年,Richard Mbertson(理查德•兰伯森),时装设计兼创意指导;1990年-1991年,Dawn Mello(唐•梅洛),美国籍设计师;1994年,Tom Ford(汤姆•福特)

品类:服装、皮包、皮鞋、手表、家饰品、宠物用品、丝巾与领带,1975年,成立古驰香水部,推出香水产品。

目标消费群:上层社会妇女、影星

故事:

在90年代品牌转型的风潮中,最成功同时也最具话题性的非意大利Gucci莫属!Gucci历史起源很早,约在19世纪末期,创办人Guccio Gucci就开始接触时尚,而与许多品牌一样,Gucci也曾历经一段低潮期,但是在设计师Tom Ford与总裁Domenico De Sole两人的通力合作下,终将Gucci拉回国际主流,达到巅峰。Gucci以“身份与财富的象征”的品牌形象,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宠儿,一向被商界人士垂青,时尚之余不失高雅。早在1906年,Guccio Gucci即以他的名字开始制作优良的皮件,之后并大胆地把名字缩写印在商品上,因为具有独特的设计与精湛质量,Gucci很快就大受欢迎。1937年,Gucci首次出现源于马衔与马蹬的马衔炼设计,接下来更因世界大战、物料短缺的情况,进而设计出以竹节替代皮革手把的提包,至今仍堪称经典。50年代,原为固定马鞍用的直条纹帆布饰带被应用在配件装饰,并注册为商标,而著名的双G花纹也在同一时期设计出来;1967年,Gucci推出印花丝巾,让Gucci的发展趋于成熟,连第一夫人贾姬都爱不释手。

第7篇:经典群名字范文

[关键词]影视音乐;经典;创作;流韵

自从有声影视技术发明后,音乐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其增光添彩,而且使音乐本身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来到广大观众的耳边,进入广大观众的内心深处,创造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一、影视音乐的经典范例

在音乐流域,影视音乐是一个重要的门类;在当今时代,影视音乐也是一个最具有时效的传播渠道。当然,影视音乐也是音乐指向人心的重要媒介。

影视音乐成功的表现包括:器乐的感染性与声乐的流布。

器乐的感染性是指影视音乐作为影视作品本身的构成对影视作品承担任务的完成和作用的发挥,如烘托气氛、深化主题、强化情感、帮助塑造场景和人物形象等具体任务的完成较为出色,从而无愧于其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感染性方面,影视中的声乐同样也应达到这一要求。不过,影视声乐的成功更多体现为广泛的流布性,也就是不仅能在观众群体中流传开来,成为流行元素,而且对于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观赏到影视作品的群体来说,不会因为没有观看过这一原因而削减其影响力。甚至会凭借声乐的魅力扩大自己的观众群体。

自然,流行可能是一时的流行,而某些影视声乐即影视歌曲却会流行相当久一直成为永恒的经典。毕竟。相对于器乐作品来说,声乐作品即歌曲有着超越器乐作品的费解和专业基础要求之外的更加确切的直接性而有着更大的受众群体。

经典的影视音乐会在很久以后令人回味起影视作品的情节、人物甚至经典的场景与场面。

诚如一些老电影电视剧中的歌曲就带有明显的这样的特征。

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艳阳天》;《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金粉世家》主题歌《暗香》;电视剧《画皮》插曲《画心》;港版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陈真》《上海滩》,等等。无论从上述的任何角度来讲,这些影视歌曲都算得上是绝对的经典。

二、影视音乐经典的创造

1955年,为电影《祖国的花朵》量身定做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取得了巨大成功,曲作者刘炽和词作者乔羽或许当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样一首歌曲竟然会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依旧在流传不衰,甚至许多人都已经忘却了电影的名字,歌曲却已经走向了世界,被编入音乐教材。可见,音乐本身不仅具有电影的附属地位,甚至可以具有很强的张力和独立于电影之外的生存能力和辐射能力。毕竟音乐自身在电影电视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了。虽然电影歌曲就是为电影而创作的,为电影服务的。

这一特例的出现说明,影视音乐也会具有非凡的影响和扩散力,但就艺术创造本身不可避免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正如影视音乐这一名词中的影视二字就是强调了影视音乐与影视之间的依存关系。《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成功事实上就是对影视音乐的创作规律高度认可并尊重的结果。虽然,影视作品本身可能会由于这样那样的缺陷而被歌曲本身的光环所笼罩,音乐却不能避开影视作品的客观需求和其自身特质并为之所统帅。与这首插曲相搭配的是孩子们到北海公园里划船的场景,歌词中恰恰就包含了小船、波浪、白塔、绿树红墙、凉爽的风这些画面中原本就有的一切景物。此情此景、声情并茂、音画合一,高度和谐。加上歌词朗朗上口、曲调优美、旋律顺畅、节奏舒缓、基调平和而充满阳光,堪称完美。

歌曲的词与曲虽已经年累月,风格依旧清新、依然明快,意境依然撩人心弦,甚至会牵动每个人儿时记忆深处的快乐,充满童真和童趣的幸福的过往。因此,这首歌曲的成功堪称典范,给后人的相关创作以深刻的启迪和影响,何况作为一首儿歌,对所有的人包括影视音乐人的影响无比深远。

还如电视连续剧《我的娜塔莎》主题歌《爱的人》,曲调悠扬、节奏张弛有度、旋律结合了军旅和清纯,铁血与柔情高度统一,主唱沙宝亮满含深情与忧郁的嗓音特质,将人们带入战火纷飞的时代,一对跨国情侣由彼此的隔阂到思想的默契、战斗的激情、爱情的温柔与缠绵,爱别离的痛苦与怨愤,郁结的凄苦,对幸福的渴盼,对长相厮守的追求,各种能调动观众眼泪的元素几乎无所不包。与《让我们荡起双桨》巨大不同的就是,《爱的人》不仅会让人们记住这样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会让人们记住这样一部电视连续剧《我的娜塔莎》。所以,甚至可以说,《爱的人》比《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影视音乐更具出色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意境的造就也离不开词作者祖阔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高超的艺术敏感和操控能力。

一首歌曲的成功不仅是歌词好就万事大吉,还有旋律、节奏、配器等一系列的工作。《爱的人》曲作者王晓锋如果不是对于战争的残酷与爱情的跌宕起伏有着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对于乐器的精熟,对配器的掌控,恐怕也难以通过对不同风格音乐素材的处理达到如此感人的效果。

可以说,《爱的人》完全具备经典的特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一定会成为影视音乐的经典。

三、影视音乐经典的形成条件

影视音乐本身不是经典,只是为打造经典服务。但若能中规中矩地进行一丝不苟的艺术创作,影视音乐本身完全可以成为影视音乐的经典。

经典的形成是需要一系列条件的。

首先,符合影视作品要求。

严格来说,影视音乐不是专门的音乐题材或门类,只是影视作品的发展和需求才催生了服从影视作品并专门为影视作品服务的音乐创作。也没有专门的影视音乐人,多数影视音乐作品创作者都有各自的专业领域,或器乐、或声乐,只是涉足影视行业而已。所以,影视音乐作品根本就是为影视作品而生的,其创作就必须围绕影视作品在格调、色调、意境、情感表达、形象塑造等方面的需求来进行,要为影视作品增色,这样的辅助作用也就是影视音乐的存在对影视作品的意义所在。

第二,符合音乐创造规律。

影视音乐作为音乐的存在也是不能避开的基本事实。所以创作影视音乐当然不能脱离开音乐创作自身的规律。假如过多强调音乐的现代性而表现出重金属、荒诞离奇、魔幻甚至恐怖狞厉的色彩过于浓厚,就会在实际上脱离开音乐本身愉悦大众的初衷,陷入迎合少部分人低级趣味的境地,不用说打造经典,恐怕连为影视作品服务这一基本的功能都难以实现。再说,经典不是想打造就可以打造得成的。所以,创作者还必须老老实实从基本的音乐创作做起,首先围绕影视作品对音乐主题、风格等方面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影视作品才是正道。

第三,符合观众审美要求。

就影视音乐作品而言,服从和服务于影视作品本身最终极的目的还是为了针对观众的审美诉求的满足,要达到尽可能完美地将故事更多更丰富地传达给观众以更多的信息,也可以进一步说就是为了征服观众。所以,观众的审美习惯理应得到尊重,观众的审美倾向也不能被忽视。一些带有全球经典性质的影视音乐作品就同时得到东西方观众的共同喜爱。就如《卡萨布兰卡》《我心永恒》《低声倾诉》。负面的例子也有,那就是《山楂树之恋》插曲被指抄袭实质上就是音乐家无视观众审美感受闭门造车的恶果。

第四,具有可传播性。

影视音乐作品为影视作品服务的属性实际可称为音乐的视觉性,《让我们荡起双桨》《爱的人》都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不像有些作品给人的感觉很单薄,虚空不落实地,而是有种唯美的听觉视觉混成的倾向。这样,音乐借助视觉的力量将会给观众留下更多更深刻的感受,无形中增加了传播的力度。

影视音乐作品符合音乐审美的特点就是可欣赏性,通俗的说法叫做好听。上文所述都是好听的音乐作品。好听才会传播得开,就像美食人人爱吃,虽然众口难调,却也有精品。

影视音乐作品的可传播性另一个方面就是需要具有可传的特点。比如旋律可以吟唱,歌词可以传唱。在好看好听的基础上,影视音乐作品如果再好唱,那就几乎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碍它的传播了。

四、影视音乐经典的成功之道

透过已经成为经典的影视音乐作品我们大体可以看出影视音乐经典的成功之道:

成功的影视音乐经典需要好的影视作品。在好题材、好演员、好导演的羽翼下,产生好的影视作品是必然的。好的影视作品会是比较成功的影视作品。好的影视作品也有催生影视音乐经典的较大可能。

成功的影视音乐经典需要好音乐人,也就是素养深厚、态度端正的音乐人。很难想象一个根本不懂音乐的人如何去创造音乐经典。有专业的音乐教育背景,有身后的艺术积淀,有良好的艺术能力,才有打造影视音乐经典的潜力。就如著名的音乐人三宝、《紫》的作曲李戈,还有上文提及的乔羽、刘炽。沙宝亮虽然只是半路出家,却有天生一副好嗓子,也有认真的态度,还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并且一直都在努力学习。他演唱的《爱的人》对于音调高低、节奏快慢、尾音长短都控制得恰到好处,颇有大家风范。当然,歌曲本身的基础是重要的方面,但也不能否认演唱者沙宝亮的杰出贡献。否则的话,还不如到街上找一个卖菜的小贩更加直接。实际上,器乐需要专业人士,影视歌曲也是如此。

好音乐需要好传播载体。影视作品本身虽说是一个不错的传播渠道,但也有诸多不利之处。诚如我国每年都有千以万计的影视作品问世,加上大成本、大制作的、什么引进大片之类的冲击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影视作品本身具有一定被雪藏的风险。影视音乐作品如果没有其他的渠道,可能会一同被埋没,丧失问世的机会,更不用说成为经典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以儿歌的渠道路子越走越宽,《低声倾诉》借助电影《教父》的成功享誉全球,《爱的人》借助《我的娜塔莎》热播、借助沙宝亮的知名度,大概也会走得越来越好。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被观众逐渐认可最终传播开来的过程。当今,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大众媒体了,许多影视作品都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大概也可以给影视音乐作品一点启示吧。

四、结语

影视音乐是一个流动的创造和审美欣赏过程。成为经典的影视音乐作品都有其过人之处、感人之处、动人之处、授于观众之心而传于观众之口,即使双向的互动与交流沟通,也是音乐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必然。当今的时代呼唤经典,但只有以寻常心来进行音乐艺术创造,有好的态度,服务于影视作品,服务于广大受众,寻常的作品也会逐渐变得不寻常,乃至成为流韵中的经典,成为永恒和不朽。

[参考文献]

第8篇:经典群名字范文

4月19日,上海车展开幕前夜,在别克“为梦想 尽情向前”的品牌活动现场,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叶永明揭开了全新Riviera别克“未来”概念车的面纱,这是继2007年“Riviera别克未来”、2009年“别克商务概念车”、2011年“Envision 别克愿景”后,上海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主导设计的第四款别克全球概念车。

尽管该款概念车并不会量产,但施弘表示,“这台概念车会深度影响下一代君越、君威的造型,以及选择性的核心技术的应用”。

Riviera一开始并不是产品的名字,最早出现在1949年的Roadmaster Riviera代表了别克的高端车型,一直到1963年第一辆以“Riviera”命名的量产车才诞生。从1963年到1999年的36年间,定位“私人豪华座驾”的Riviera共推出过8代产品,销售超过112万台。

Reviera从来没有引进中国市场,且目前别克已经停产这款车型。2007年,上海通用汽车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共同研发设计了别克Riviera概念车,让这个经典车型再度焕发光彩。五年来,别克全新一代车型均从这款概念车中汲取设计元素。

而此次打造全新Riviera别克“未来”概念车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中美合资方克服了文化差异,对未来别克在市场、造型设计和研发的方向上达成了共识。

记者:这次车展推出的全新Riviera别克“未来”概念车颠覆了以前的设计语言,又给别克家族特征找到了新的方向,此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这款“未来”概念车对别克品牌的意义在哪里?

施弘:Riviera在别克的历史中是很经典的,一共有过九辆Riviera,包括2007年泛亚主导研发的别克概念车Riviera。这台概念车实际上是用Riviera这个名字在中国推出的第二台概念车。所以我们叫它全新Riviera。

这台概念车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解决了全球别克在市场、造型设计和研发的方向性问题。比如说,造型到底是往“极致运动”还是“优雅流畅”的方向去发展,我们现在是以概念车的方式,从造型到技术为未来五年定调。

2007年泛亚主导研发的别克概念车Riviera其实也是定调的作用,因为中美文化差异大,合资双方要达成共识是有难度的。尽管上海通用和外方的合作几乎可以称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典范,但我们也有争论。过去我们用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4S合作理念( “Study”学习理解、 “SGM First”以SGM的利益为先、 “Standardization”规范行为、 “Spring”灵活务实),但是一台车的技术和造型没有这么简单就能够定下来,要把未来的东西在当下阐释清楚,需要很多的沟通与尝试。不过,这种成效是明显的,2007年的Reivera概念车诞生后,现在的君越、君威、英朗XT、凯越、商务车、SUV都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记者:一般来讲,别克在北美的定位和在中国本土不一样,为什么不弄两套设计语言,国内一套,北美一套?

施弘:一个品牌的精神与产品基因是一致的。别克品牌已经有110年的历史,从别克诞生之初,它对品质、设计、技术的追求与创举,以及突破、创新、进取的精神便成为别克品牌的精髓与DNA延续至今。

的确,别克北美的车型体系相对我们来说更加经典、老成一点,因为在北美别克消费人群的年龄都在五六十岁,明显高于中国。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君威、君威GS、Verano(在中国市场为英朗GT)、昂科拉在北美市场的推出,别克在北美的车主年龄群有了明显的下降,他们也在进入新的年轻化的细分市场。而在中国,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别克消费群体年龄层在不断拓宽。比如,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时候,财富集中在年轻人手上,他们成了别克的首批车主,所以那个时候别克的车主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现在,这批车主进入了40岁,成为了别克的优秀客户,使产品线总体的平均年龄又上升了一点。

另外,这台概念车还肩负重要的调研意义。我们会通过上海车展、广州车展这些重要的展示平台,做一些消费者调研。有时候大家对一台已经计划量产的车型提意见不太积极,但对这样一款车的态度就不同了。

车展结束以后,这台概念车马上要运往北美做调研,通过调研,把诉求理清楚。

坦白说,这台别克“未来”概念车会深度影响下一代君越、君威的造型,以及选择性的核心技术的应用。

记者:描绘一下别克的产品型谱。

施弘:别克已经形成了三条产品线,一个是别克起家的高档舒适车型,它肩负着提升品牌档次的使命,以先进科技、动力平顺、舒适宁静为主要特性;另外一个是高档轿跑车型,它丰富了品牌的联想,在动力、操控性上进行提升;最后是包括昂科雷、昂科拉在内的高档SUV车型,拓宽了别克品牌的外延。

记者:2013年,别克营销方式有哪些变化?

第9篇:经典群名字范文

[关键词]英美电影;片名;转译;概译

在中西方电影文化相互传播的过程中,电影翻译的质量好坏则直接关系到受众对电影主题的理解。作为首先扣动观众心弦的电影片名,它的翻译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影的票房成绩和观众的心理期待,优秀的译名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理,促使观众进入影院去探知究竟,同时还综合概述了电影主题和文化艺术,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去体验不同的文化语境。虽然英美电影片名的类型繁复多样,仍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人名作为片名,或者是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片名,如英文电影Forrest Gump等;或者是把人名与描述词汇相结合,如Lawrence of Arabia等。

一、电影片名的功能

片名的目的在于精炼概括出电影的故事情节,凝练电影主题,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和想象思维。因此,电影片名的功能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导视功能”,电影片名就相当于一张名片的作用,在花样百出的电影广告宣传中,片名总是最惹人眼球,位于海报的突出位置,便于观众粗略了解影片的类型和情感基调,同时也实现了宣传的功能;其二“导审功能”,通过生动且优美的语言词汇为观众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影片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特性;其三“导唤功能”,抓住观众的心理期待和情感体验,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从而提升影片票房成绩。在这三个功能中,前面两个功能都是为“导唤功能”服务的,无论是片名的审美特性还是文化价值,最终都是为了促使观众去影院消费,实现商业利益。正因为电影片名受到这三个功能的共同影响,所以片名往往都是言简意赅,且精炼简洁,再加上人们的注意力本身就很短暂,所以只有短小精悍的电影片名才能被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就记住。片名的翻译要求新颖且独特,只要符合影片内容,实现了电影的审美性、文化性以及商业性就达到了片名的功能。普通的人名只要运用于电影中营造的特定文化背景,那么人名也在无形之中增添了特殊的文化身份。纵观英美人名类影视作品,虽然同样作为代表女性的人名,但Jane Eyre就是影视文学中构建的经典人物形象,是一个拥有坚毅性格且独立的女教师;Madam Curie则是科学领域中令人赞赏的女科学家;Milan是动画电影中拥有率真性格的女性英雄形象。从中无疑可以看出,以人名为电影片名不仅强化了人物的银幕形象,且适用于各种不同题材的电影,它简洁凝练,与西方传统的简明审美观念相一致,能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信息,且综合概述了影片的基本信息,激发观众探求欲望的同时激发观众进入影院才能一探究竟的奇妙心理感受。

二、英美人名类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审美性,且给受众带来原汁原味的视听感受。因此,直译法也常常用于人名类的英美电影片名的汉译中,没有任何语言修饰的片名往往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名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上,而很多的英美电影是根据名著改编而来,所以在片名的拟定中就沿袭了原著主人公的名字,例如电影Emma、Anna Karenina等就是分别根据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和俄国著名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进行影像化的改编,这些世界著名的文学小说对中国读者群来说耳熟能详。当英国电影Emma于1997年上映的时候,并进入我国电影市场后,市面上就根据这部影片内容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片名翻译,其译为《芳心爱漫游》,这一片名基本上就道出了影片的故事内容,并暗示了女主人公喜欢帮人牵线做媒,但是这个译名则在很大程度上缺失了经典名著对影片的宣传作用,因为从表面上看这个片名,很难让人联想起在简·奥斯汀笔下曾经塑造过名叫“艾玛”的女性形象。另一个片名的翻译来自于台湾,且进一步丰富了片名的内容,采用描述性的词汇进行加工创作,且明确指出了故事的最终结局。而内地版本的翻译则采用了直译法,直接把原片名Emma译为《艾玛》,从某种意义上这种简单明了的片名翻译能激发观众对影片的期待,试图去挖掘影片是采用何种手段去塑造这一经典的文学形象。另一部经典电影Anna Karenina的片名翻译也各有不同的效果,来自于香港和台湾的翻译都在原著情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加工,从而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来处理原片名,因此,译名分别为《爱比恋更冷》和《浮生一世情》。从这两个译名的翻译效果来看,虽然在翻译中充分发挥了想象的作用,而且也突出了影片主要讲述的是爱情主题,但站在对原著忠实的程度来说,同样让国内观众很难从译名中联想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令人赞叹的文学作品。另外,这两个片名具有广泛的运用性,可以笼统地概括出爱情悲剧的影片,而不是仅仅针对安娜·卡列尼娜这位女性形象。因此,要有效发挥电影片名的导唤功能,翻译者应该采用直译法对原名进行直接的转换,这样才能在国内观众群中掀起狂烈的追捧热潮,提升票房的号召力,从而实现电影的商业利益。

(二)转译法

由于英美观众对于一些英美电影中的主人公名字都很熟悉,但我国观众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性,所以对于英美文化中的特殊人名并不完全熟悉,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应该采用转译法来巧妙地转换片名,主要体现在保留电影主人公的身份特征,而缩减一些陌生且繁杂的人名。例如经典电影Cleopatra就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为题,音译为克利奥帕特拉,这一人物是埃及王朝的女王,但中国观众并不是十分了解这个人名,且难以接受名字背后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因此,翻译者在处理这个片名的时候就采用了转译法,把这个陌生的人物名字省略,且对人物的身份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概括,译为《埃及艳后》,显得简洁且生动形象。美国电影Evita也是以女性人名作为片名,音译为艾维塔,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在阿根廷人民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她是贝隆的妻子。人们对于她的认识更多是政治色彩,她是政治上的一位闪耀的女性人物,而且她的婚姻也注定她成为阿根廷的第一夫人,所以对原片名的翻译中应该突出主人公的身份特征,或许提到艾维塔这个人名很少有人知晓,但提到贝隆夫人会让人肃然起敬,因此译名则转换为《贝隆夫人》更具影响力。另一部美国电影Bonnie and Clyde是一部犯罪类型的影片,它的创作也是根据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改编而来的,电影片名包含了两个人名,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期,Bonnie Parker和Clyde Barrow疯狂抢占银行钱财,但最后被警方当场击杀了,这一事例成为美国轰动一时的新闻。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对这两个人名并不十分了解,如果只根据原名翻译,就无法让观众体会到犯罪类型电影的刺激感,因此,通过转译法可以译为《雌雄大盗》,则更能突出影片的题材,且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概译法

有很多的英美电影片名把男女主人的人名作为电影片名,例如好莱坞电影Forrest Gump、Thelma&Louise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主人公的人名并不曾在历史文化或文学作品中出现过,所以采用直译法并不符合片名的规范要求,且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翻译者在处理这一类电影片名翻译的时候,应该突破音译或者直译等策略的制约,而应是在充分理解影片主题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简洁的词语综合概括剧情,这种翻译称为概译法,且往往能起到独特的审美体验。以美国电影Somersby为例,影片汇集了朱迪·福斯特和理查·基尔两大主演,其译名采用了概译法把它综合概括为《似是故人来》;台译名则译为《男儿本色》,从这两个译名出发,对原名的翻译都采用了概译法,且继续深入加工,与直译人名相对比,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但从中选取一个最恰当的译名应该是港译名,《似是故人来》显得意蕴无穷,其中一个“似“字就生动概括出男主人公孤身在外七年的现状,不仅符合文化性和审美性的翻译要求,而且与中国观众的语言审美保持一致,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另外一部美国电影Forrest Gump的译名一直被翻译界连连赞叹,影片进入我国的电影市场后就有内地译名和港台译名之分,且无论是哪一种译名都被称为成功的人名翻译。在对Forrest Gump的片名翻译中,翻译者主要借鉴了香港早期的电影名《阿飞正传》,因此,译名的前两个字主要是根据“Gump”音译而来,这样的处理就极大缩减了西方人名的繁杂性,而译名的后两个字“正传”则表明了影片主要围绕“阿甘”这一主人公展开故事叙述,反映了影片是人物传记的题材。除此之外,这个译名在实际的翻译中还充分关照了现实的因素,由于这部影片是由美国同名的畅销书改编而来,所以在影片还没有放映前,观众已经对“阿甘”的传奇故事具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电影片名的选定也与书名保持一致,在无形之中就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度。而在我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知是从公映后并获得了诸多奖项的情况下才开始受到观众的青睐,也就是说观众在欣赏这部影片之前是不了解相关信息的,因此,翻译者在实际的翻译中也受到电影人物的影响力和观众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的人名类电影片名的翻译并不适合采用直译,而是借助概译法的作用弥补片名的文化信息。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电影市场迈向了繁荣的发展时期,且英美电影也不断被引入我国,国内观众可以借助各种传播媒介欣赏国外电影,使电影翻译备受大众的关注。其中电影片名翻译质量的好坏显得尤为突出,它同时要兼顾文化性、美学性以及商业性等方面,因此,翻译者可以根据英美人名类电影片名的不同,分别采用直译法、转译法和概译法来传递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董海雅.小议人名类英美电影片名的汉译[J].电影评介,2008(20).

[2] 黄秀红.英语电影片名中译的文化意象重构与审美意义[J].电影评介,2006(0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