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开放型经济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放型经济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放型经济规划

第1篇: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坚持开放带动,打造开放型经济重镇

1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姚庄镇立足自身实际,克服传统农业镇的局限,探索走出了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外资为重点,以台资为突破口,以县外内资为补充的开放型经济新局面,实现了传统农业镇向开放型经济重镇的跨越。

一是不断完善发展理念。姚庄镇重视发展理念的探索,注重发展理念的前瞻性,先后展开“走出姚庄看姚庄”大讨论,总结提炼了“传承文明、团结务实、开拓争先、永葆锦绣”的姚庄精神,并以此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了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开放型经济重镇的理念和目标,逐步完善了从“招商育人造环境,团结拼搏兴姚庄”到“招商聚才优环境,求新善谋建强镇”和“招商兴文促和谐,统筹发展再跨越”的三步走发展思路,从而使姚庄始终站在了开放型经济的前列。

二是不断推进接轨上海工作。姚庄镇重视发挥自身与上海接壤的区位优势,多方出击,多层次接轨,在产业转移、沿边开发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招商引资步步攀升,开放型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04年,全镇累计引进外资企业50家,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87万美元,连续四年进入嘉兴市利用外资十强镇行列。今年一季度,在发展环境日益趋紧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挥接轨上海的优势,积极盘活土地存量,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共引进外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172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2.4%和155.9%,综合考核得分列嘉兴市各乡镇第一。

三是不断强化软硬环境建设。围绕招商引资,姚庄镇突出招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重点,大力推动园区规划建设和诚信服务品牌建设。高标准规划工业功能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共投入8000多万元,完成了贯通6.3平方公里的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姚庄工业功能区已成为全县规划最好、设施最全、集聚效应最明显的工业功能区。在招商服务上,建立镇招商服务中心,严格实行招商承诺服务制度,形成了项目审批过程中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这三大服务体系,创出了诚信服务品牌,姚庄镇的开放型经济年年上一个新台阶。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姚庄镇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从而使全镇呈现城乡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

一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在传统优势农业的基础上,把发展效益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以举办姚庄“黄桃节”为载体,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出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奖励措施等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发展以黄桃、食用菌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努力拓宽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子。目前,全镇锦绣黄桃种植面积列全省第一,达到6500余亩,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鲜食黄桃生产基地之一,被省林业局命名为“浙江省黄桃之乡”,2004年进行锦绣黄桃原产地注册认证,“锦雪”牌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锦雪”黄桃成为嘉善县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称号的农产品。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1400万平方尺,列全省第二,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评为“中国蘑菇之乡”。效益农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富民强镇”。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姚庄镇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已完成城镇新区规划,并基本完成1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外环线建设。2005年,姚庄镇被列为嘉善县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农村康庄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了镇村道路硬化,今年将开通全镇10分钟三级公交交通圈。全面深化农村“双整治、双建设”活动,在全县率先实行生活垃圾桶装化集中收集处理,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姚庄镇高度重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专门拨出财力,积极安置失土农民,提供医疗、养老保险,目前姚庄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到2004年,全镇共安置失土农民2201人,并提供就业岗位410个。积极宣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镇有16058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4.73%。同时,高度关心弱势群体,全面落实低保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型现代新镇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姚庄镇始终把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进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有力地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姚庄把文明创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完成创建省级卫生镇、市级文明镇的基础上,2004年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卫生村等活动,目前全镇有县级文明村4个,市级1个,有县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1个,有省级卫生村1个,市级2个。

二是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县率先探索建立“文化示范户”和“党员家庭电教点”,目前共有20家示范户和电教点。突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这一重点,采用“以奖代补”的政策,对行政村新建文化阵地进行奖励,有效调动了各村文化阵地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全镇9个行政村中有6个村建起了灯光球场和老年活动室,建立文体队伍14支,人数达200多人。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新时期调处各类矛盾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在全市率先建立起综治司法联动中心,并在全县推广,2003年,姚庄镇获“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了机关干部联村联企联户、领导干部值班住夜和夜访、机关干部月度工作报告等制度,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特别是普遍被认为矛盾多发的征地拆迁中,全镇没有出现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局面。

第2篇: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贵州省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必须实现“四个突破”,即构建开放型经济大通道、搭建开放型经济大平台、打造开放型产业大集群、营造开放经济大环境。

走出“立体大通道”新路

要走出一条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贵州必须以关键基础设施的相互联通、顺畅转换为重点,下大力气构建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通道”。

首先要加快形成省内交通路网、省际通道、国际通道三个层次的陆上交通网络。积极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建设,向北加快推进贵阳至重庆、成都铁路通道建设,借道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借助贵广铁路营运和加快贵阳至南宁快速铁路规划建设,打造联接珠三角的交通经济大通道,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向西加快推进贵阳至长沙、贵阳至昆明客运专线建设,尽快形成东联长三角、西经云南联接东南亚的东西向大通道,进而融入向西连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

要在完善区内骨干路网、实现区内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和零公里换乘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与周边较发达区域无缝对接、通边达海的快速骨干交通运输网络,建成西南陆路重要交通枢纽。

大力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要高起点推进全省通信骨干网络建设,以通信骨干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和信息存储中心,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港”。加强三网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优化网络布局,积极引进三网融合上下游配套企业,构建三网融合企业集群。

走出“开放大平台”新路

开放平台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要高起点规划建设自由贸易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自贸园区,主要包括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贵阳航空口岸、贵阳改貌国际内陆港等。

集中力量在省级层面打造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双龙临空经济区等引领性开放平台。

积极探索建立内陆网上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形成高端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国际物流园。以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为重点,构建虚拟产业园区,着力打造虚拟开放平台。

结合产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旅游景区“5个100工程”建设,着力打造集聚性开放平台。

重点推进黔中经济区发展,依托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着力打造综合性开放平台。

争取政策支持,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试点。要依托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离岸金融。要以跨境电子商务为重点,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拓展外贸营销网络、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走出“产业大集群”新路

培育产业集群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开放合作,着力从四个方面入手。

以“五大新兴产业”为龙头,推动大数据引领新兴产业高端化。重点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应用、北斗卫星系统应用、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养生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业、新型建筑建材五大新兴产业。

以“五张名片”为重点,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支持酒、烟、茶、药、食品特色产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

以“四个一体化”为关键,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朝着高精尖、深特新方向。

以“三高服务业”为抓手,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综合性内陆“无水港”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为重点,加快金融创新,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新媒体、数字出版、建筑设计、工艺美术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走出“改革大环境”新路

以改革破除制约开放的体制机制是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内在要求。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在制定鼓励类产业目录清单、简化投资审核程序和降低门槛、简化商事登记等投资便利化方面下功夫,深入研究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抓紧建立“备案+审批”的管理新模式。在通关制度、管理模式、电子口岸和“无口港”建设等贸易便利化方面下功夫,探索建立涵盖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等部门的电子口岸,实现口岸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构建新型大通关协作机制。

同时,还应着力建立利益分享机制,通过联合开发、利益分享,鼓励技术入股参与分配,股权激励,个人收益免税,对优秀人才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激活创业人才的创造力。

着力建设人才试验区。推进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创建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企业人才落户、子女入学、薪酬待遇。

第3篇: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今天召开全县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工作暨招商队出征动员大会,主要是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全面部署安排好今年的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工作,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强攻工业的浓厚氛围。刚才,吴杰常委副县长就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讲的很好,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过去的一年,经济下行的压力相当大,占我县主导地位的矿产资源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可以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相当困难的一年。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通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培龙头、聚产业、引项目、强帮扶,全县工业和开放型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从刚刚吴县长的总结来看,我想去年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三增”。一是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新增规上企业、利税总额、外贸出口的总量位居全市“四个前列”,增速也保持了较快的势头。二是工业企业增效。特别是园区新兴产业增效明显,有力地弥补了矿产经济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更是异军突起,实现税收增长91.7%,差不多翻了一番。三是发展后劲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招大引强实现了重大进展,在引进央企、全球新能源500强企文秘站:业、全省首家民营投资的通用机场等项目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工口取得的成绩、获得的奖项,在前段时间的全县总结表彰大会上已作了表彰,刚才,我们又对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2014年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对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工口系统同志们一年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鼓舞,但问题和差距客观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主导产业规模不大、集群度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二是资源性产业低迷,实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三是支撑性大项目少,项目推进不快,发展后劲不足。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采取有力措施,争取更大作为。对今年的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工作,我主要讲四点意见。

第一,加快工业发展,核心在产业,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升级的核心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关键在工业产业升级。目前我县确定了液压机电、绿色食品、电子信息和矿产建材、新能源新材料、林产加工、品牌鞋业“3+4”特色产业发展定位,并提出了到2017年,力争打造液压机电、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四大百亿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围绕上述定位和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产业定力,将任务分解到各阶段,将目标落实到各时段,持之以恒地抓。一要在培育规模型龙头上下功夫。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是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关键。目前,我们在液压机电、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上培育了唯冠油压、海能电子等龙头企业,但相对来说,这些企业不管是规模,还是效益都偏小,不管是产品竞争力,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偏弱。为此,我们既要积极促进我县的龙头骨干企业扩产扩能,自我滚动发展壮大;也要鼓励他们采取合并、重组、上市等措施,借力发展,加快裂变式发展壮大;还要针对这些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能够延链、补链的大企业、大项目。当前,要加快推进新引进的中广核、协鑫新能源、武功山通用机场等项目建设,努力推动海能上市,唯冠油压在“新三板”挂牌,尽力打造一批企业“航母”,从而发挥这些巨型龙头企业的吸附效应,提升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效益。二要在打造高端型产品上下功夫。目前,我县园区企业的产品生产总体上还处于低端化状态,主要还是以生产零配件为主,大部分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整机产品、终端产品的生产企业还十分匮乏。为此,我们要落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型、整机型项目,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要充分发挥液压机电、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一定优势,加快推进机械类整机或部件、电子信息终端产品等项目的引进建设。三要在壮大资源型企业上功夫。我县在资源上还是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但在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做得还不够,产业的整体规模还不大。比如,__火腿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因此,要积极促进开元火腿等食品企业的发展,加快促进品牌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变。比如,固欧家居在竹制品的精深加工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我县在林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为此,要充分依托横龙林产品加工园建设,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建设力度。比如,龙脑樟、黄栀子等种植在这些年形成了一定规模,为此,要加快农区和园区的对接,加快推进江西樟乡天然冰片等项目建设。与此同时,要主动应对矿产资源价格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积极作为,帮助企业生产,尽可能稳定矿产资源的财税贡献。

第二,加快工业发展,活力在项目,必须坚持不懈地招大引强。招商引资是有效扩大生产投入,壮大经济总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一要强化招商力量。要继续坚持县四套班子领头招商,以专业招商队为主力军,选派精干力量,配强四个专业招商队和两个产业招商队,提升招商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招商战线的同志们常年在外面跑,非常辛苦,对他们在生活上要更好地关心,在工作上要更好地爱护。要充分发挥各地商会、企业协会等商业组织人脉广、信息灵通的优势,积极捕捉招商先机,增强招商引资效果。要创新招商方式,着力加强招商网站建设,创建招商微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媒介,打造集专业招商队、商会协会、招商网站、招商qq群、招商热线电话、微信平台等“六位一体”的招商信息网络。二要突出招商重点。要紧紧围绕“3+4”特色产业,扎实开展好以商招商、补链招商、延链招商。要重点瞄准世界500强、港台200大、行业20强、跨国

公司、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产业龙头企业,抓住新一轮央企入赣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国家部委、央企的对接力度,力争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柳工、厦工以及军工企业的对接洽谈中取得新的突破。要加大返乡创业的引导力度,__很多人多年在外学习经营、钻研技术、积累资金、学有所成,他们有回乡创业的愿望、有服务家乡的本领、有经商办厂的实力,是促进__发展的潜在力量,这些都是我们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必须加以好好利用。三要提高招商质量。要实行绩效考核与招商成果挂钩、优惠政策与项目质量挂钩,对专业招商队的工作经费安排、年终考核、评先评优,要与招商队的工作效果挂钩;对引进的项目,在优惠政策的兑现、用地安排等方面要与项目的投入规模、建设的序时进度、产生的经济效益挂钩。要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做到“三个坚决不搞”,即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坚决不搞,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搞,环保措施不到位的项目坚决不搞。第三,加快工业发展,支撑在园区,必须坚持不懈地完善园区平台。园区是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要坚持理念科学、功能配套、服务完备的要求不断创优园区平台。一要抓好园区规划。园区平台的发展规划,要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建设规划衔接。要结合发展条件、现实需要、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做好园区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好园区各功能和产业区块。今年要全面完成园区扩区调区工作,争取编制好清洁能源产业园规划,争取被省发改委批准为全省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二要强化园区功能配套。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一步。一方面,市政配套功能要完备,按照既建工业新城又建城市新区的要求,加快推进园区路网、管网、公租房、公交、超市商城、银行网点、餐饮宾招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服务设施要健全,针对企业的融资难、招工难、物流成本高、科技创新能力弱等难题,要大力推进银企对接等投融资平台、职业技术学校等人力资源平台、综合物流等货运中转平台等建设。三要提升园区管理水平。要加快落实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完善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发挥园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国有资金管理、土地运作、社会化融资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质量和效率。园区管委会要主动牵头,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尽快制定出台园区标准厂房管理、小微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等办法,加强和规范标准厂房管理,帮助企业解决“过桥资金”短缺等难题。要针对园区乱摆摊设点、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长效性的办法。

第4篇: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这次全县开放型经济会议,是春节过后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几个最重要会议之一,也是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加快形成铜鼓经济社会追赶式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会议。这几天我随谢书记在南昌参加一个省委组织的培训班,但是因为这个会议,我特意向省委组织部和谢书记请了假,我回来参会的目的就是希望全县上下都能对开放型经济引起足够重视,把今年的此项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水平、做出成效。刚才,肖晓副县长总结分析了过去一年全县的开放型经济工作,对今年全县的开放型经济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人大丁剑锋副主任和政协邱刚副主席分别宣读了相关方案,希望同志们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今年的开放型经济工作,我着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把开放型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两天看一本叫《经济深度分析》的杂志,其中有篇论文的题目是《洪武海禁:曾经是中国贫困的源头》,文章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和专家论证,认为中国文明落后于西方的开始时间,应该以洪武海禁为肇始。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打击铲除沿海倭寇之患,严禁边民从事海上贸易,文章中说道:“随着西方航海家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方大踏步地跨入了近代社会。而明朝时我们却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西方,关起门来寻找一种虚幻的安全感”。海禁的出现,束缚了国民的思维,制约了文化的交流,限制了科技的进步,成为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比当今中国,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外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主动拥抱世界的历史,从一穷二白到超英赶美,开放是主动力,是发动机。铜鼓要实现追赶发展,就必须具有宽阔的眼界,开放的境界,必须把开放型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首先,把开放型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推进“对接长株潭,崛起赣西北”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扩大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实践证明,越是开放的地方,其发展就越具活力,发展速度也越快。我县提出“对接长株潭,崛起赣西北”发展格局,目的就是要加快与发达地区在体制机制、生产力布局、资源开发利用、信贷融资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实现有效对接,着力形成以工业为主要支撑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实现与长株潭经济的一体化。去年以来,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切实调整和不断推进,我县的开放型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全县共新引进项目36个,签约资金达20.17亿元,实际进资6.5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30%,引进超亿元项目4个,占市下达任务的200%。这些生动的数据充分说明,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发展需要借助外力。没有外资的进入,工业投入将势单力薄,农业产业化发展将后继乏力,“对接长株潭,崛起赣西北”发展格局,本身就是一个以扩大开放为核心的战略,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

其次,把开放型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实现铜鼓经济社会追赶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这样说,要保持经济总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这一增量。所以,铜鼓要快速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赶上并超越兄弟先进县(市、区),必须大力实施追赶式发展战略,这是铜鼓今后几年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思路。所谓追赶式发展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掘和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先进地区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大力实施产业对接和市场对接,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力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追赶和跨越。要想真正实现追赶,必须大批量、有选择地承接先进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以及先进的理念,积极参与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才能够真正发展壮大自己。因此,没有招商引资,不能借助外力,仅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是不能实现追赶式发展的。大家对此务必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务必要从实现铜鼓追赶型式发展的高度,把开放型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力度。

第三,把开放型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深入开发铜鼓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如何实现铜鼓最有效和最大程度的开发和最快的发展,抓好招商引资是根本,铜鼓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红色资源、客家资源,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光靠铜鼓县内企业和资本很难再质量和效益上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招商引资,就是要把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本、优质管理甚至是优质人才吸引到铜鼓。

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做好今年开放型经济工作,机遇千载难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加速”上。一是经济形势加速好转。今年一月份国家出口同比增长了21%,CPI增长1.5%,PPI增长4.3%,这些数据表明,去年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夺取了全面胜利,基本实现了V字型经济复苏,这些数据同时意味着更多企业将加大投入,提升产能,寻求新的生产基地以应对市场需求。二是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去年金融危机的出现,既是一次经济发展速度的危,也是一次国家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决心和力度的机,更是一次区域产业结构的大洗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必将促进部分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三是铜鼓区位劣势加速改观。去年以来,在县委胡书记的带领下,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争取到了昌铜高速和生态经济区的立项,随着武吉高速、昌铜高速的全线贯通和生态经济区的全面完成,我们将一改过去招商引资信心不足的问题。四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速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在国家战略层面获得中央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努力在区域发展中吸引更多产业和资本进入。综合分析以上机遇,我们有理由对做好今年开放型经济工作充满信心。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工作新突破

回顾近年来全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铜鼓之所以还处在较低的层次,真正的局面还未打开,关键就是我们在有些方面还没有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新的一年,各级领导干部要力争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1、在领导带头招商上要有新突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如何,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凡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的部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认识都很到位,工作都很扎实;反之,凡是成效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领导的认识和工作没有到位。现在,对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如与已无关的思想,怕苦畏难的情绪,消极应付的态度,体现在工作上就是不敢走出去,不钻研招商引资业务,缺乏亲商、重商的热情,因而很难取得招商引资的实效。这些问题和现象在各个层次都有,但说到底,集中体现在领导身上,根子也在领导身上。要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突破,首先必须在领导带头招商上来一个大突破。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头等大事来对待,作为与本部门利益密切相关的首要工作来落实,作为为铜鼓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实事来干好。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在手上,亲自组织指挥,率先外出跑项目。主要领导关系多,情况熟,力度大,外商信任度高,跑项目容易成功,而且能够带动一般同志走出去跑项目,所以一定要发挥好带头表率作用。分管领导要扑下身子、一门心思抓招商,集中精力摸线索、寻信息、盯客商,抓好具体环节、具体项目。班子其他成员也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搜集信息、洽谈项目,形成齐心协力抓招商的良好局面。

2、在招商引资质量上要有新突破。从去年情况看,招商引资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引进了一些项目,但仍然存在着项目偏小、层次偏低、聚集度不高等问题。今年我们要着力在提高引资质量上狠下功夫。今年我们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有两个特点,一是责任更加重大。每个乡镇场招商的任务都必须达到3000万元,并且要求引进投资超亿元的项目4个,可以说这个任务是比较重的,也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压力。二是定位更加准确。在认真把握经济发展形势和县内外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在不放弃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同时,侧重紧盯长株潭等周边发达地区。如何寻求招商引资质量上的突破,我认为必须着重下好三个方面的功夫。一是要坚持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工业是财富之母,是就业之基,是财税之源,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初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我们确立了招商引资的导向和具体要求。当前,要充分依托我县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着重引进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较高、带动性强的工业项目。二是要坚持引进大项目为主。综观近几年引进的项目,从数量上看,确实不少,但真正拿得出手的没有几个。因此,新的一年,各招商办、招商小分队、招商责任单位要紧盯大项目,着力引进一大批投资额超千万、甚至是超亿元的大项目。三是要坚持项目进园区为主。工业园区始终是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去年我们抢抓机遇,提出了建设工业园区的目标,今年我们要在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入户园区,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的项目聚集度,着力形成一批产业群。

3、在招商思路上要有新突破。各地各部门都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努力寻求适合自身的招商方式。总结以往招商的实践,我认为,以下五种方式要继续坚持:一是关系招商。各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纵向、横向的各种关系,发现招商线索,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活动。二是驻点招商。今年,我们将继续在长株潭和沿海发达地区设立开展驻点招商,长期驻扎,长招不懈。三是专业招商。继续设立招商小分队,选出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同志外出招商,了解外地企业的投资意向、投资方向、投资能力等各种情况,进一步捕捉信息,寻找机会。四是以商引商。要加强对已经来铜鼓投资和已建立关系的客商的联系,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帮助我们宣传推广铜鼓,这样招商更容易成功。我们要坚信,只要突破一个客商,就能带来一批客商;只要引进一个项目,就能落户一批项目。五是网上招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利用网络招商必将成为一种高效、低廉、快捷的招商方式。因此,我要充分利用我们的政府信息网及其他网络资源,为招商引资服务。招商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抓好落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实实在在开展招商活动,每种招商方式都能取得成功。

三、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着力营造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当前,要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紧密联系开放型经济发展实际,以“创业服务年”和“机关作风整治月”活动开展为契机,着力解决作风不实、落实不力、服务不优等突出问题,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明确责任,一抓到底。要把开放型经济的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员、落实到项目、落实到资金。要把对外招商的主要责任落实到各招商小分队和招商责任单位,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对一些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客商,要安排精干力量进行定向跟踪联系,确保项目谈得成、落得下、建得好。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对开放型经济的服务责任,要主动提供服务,积极发挥作用。以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已任,互相配合,密切协作,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做到该办的事要畅通、难办的事要疏通、有矛盾的事要融通。

二、优化服务,一刻不松。项目服务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要进一步强化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品牌的意识,始终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来抓。在大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紧紧围绕“机关作风整治月”和“创业服务年”等活动,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客商的投资经营和衣食住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更周到的服务,不断增创我县扩大开放的竞争优势。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各单位要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统一性和透明性,努力营造一个守信誉、重公平的良好环境。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坚决纠正“与企争利”的行为,对与本地本单位的政策措施,一定要全面兑现,不打折扣。

第5篇: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河南省;外部环境;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025-03

一、外部环境变化综述

综观外部环境结构,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考验。在应对得当的前提下,我国仍然可以争取到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分析内部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落实惠农政策等方面营造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在国家继续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开放和创新,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环境下,中部大省河南省如何抢抓机遇,应对发展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其地形丰富,地域辽阔,因此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而在我国的建设当中,河南省也凭借其经济优势做了不少的贡献,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我国重点经济发展区域的开发基地。从所占地理位置上处于我国纵横陆路交通系统交汇处,是周边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同时,也是相继我国发展“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后的又一个新起之修。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粗放型发展的影响,经济难以得到快速可持续的进步,尤其是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不能很好的利用。开放型经济是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下,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就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国,而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经济活力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市场变得更为活跃,大大补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为我国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开放型经济模式是不可逆转的,甚至说是需要更加普及和发展的,所以,河南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尊重开放型的经济模式,认识开放型经济的优势,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好这些优势,以转型促发展,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经济整体进步的和谐统一。

二、河南省第一产业发展形式分析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第一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河南的主要经济之一,在农业经济发展当中,河南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有着十分大的优势,河南有着非常广泛的农业基础。所以,农业是河南发展所不能放下的一环,更要加强农业方面的投入,使农业优势得到更多的体现。对于第一产业,我们当前主要分为农(粮食种植)、林、牧、渔几个方面,因此要全面发展河南省的第一产业,必须对其整体考量,从农林牧渔几个方面分析,力求第一产业的全面进步。

(一)粮食种植经济情况分析

在以往,粮食种植是最主要的农业形势,而河南农业的发达主要也是体现在粮食种植的发达上,从先秦到明清再到今天,河南的粮食种植业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我国当前有着对粮食种植的补助,而且粮食的种植技术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开放型的经济模式下,种植业是难以获得市场的,或者说它难以成为一个经济支撑点。在国外,粮食的种植已经与商业挂钩,开始了商品粮的种植形式,因此,在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其受到的冲击也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在粮食种植业方面,河南应该改变以往那种小型种植的模式,而发展商品粮种植。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个体承包商品粮用地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可以促成其合作种植,多个农户联合进行承包,并联合管理,公平收益等,这样既能解决经费问题,又能解决商品粮模式的问题。

(二)林业经济发展分析

相对于粮食种植业来说,林业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能带动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对于全省的意义重大。河南省地势多样,有平原,更有山地和盆地,豫南山地和盆地的面积较多,因此这是发展林业的巨大优势。第一产业转型发展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契机,提供了产业链延伸和广阔的消费市场。首先,开放型经济使市场空前的扩大,林业需要市场才能发展,而这种市场的扩大化正符合了这一要求,使河南省林业的发展有了市场的保证;其次,由于经济的开放,交通变得更为便利,林业发展的运输是较为麻烦的,这种更为便利的交通成为了其发展的助力;最后,我国经济在开放型经济模式下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建工程逐渐增多,因此林业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河南省当前林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小,发展不够完善,管理不科学,随着林业的进步,有可能造成乱砍滥伐、不合理买卖等问题,要着重地关注绿色发展的问题,可以在林业发展的规划上加入绿色发展的条文,使林业能够为河南的第一产业带来更为持续的支持。在绿色发展上,可以借鉴巴西的林业发展措施,提前规划好要出卖的林区,避免同一地区的树木一次性卖出造成荒芜的问题,而且其在树木卖掉之前,有计划地预先种植,使当地林业能保持发展的可持续。

(三)牧业渔业经济

牧业和渔业在河南的发展还较为欠缺,由于受传统种植业和地理环境影响,没有重视到牧业和渔业的发展优势。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牧业和渔业的加工品是有着极大市场份额的。首先,要重视此方面的发展,对牧业和渔业的发展进行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例如派遣专业人员到合适发展牧渔的地区进行专门的指导,帮助其了解牧渔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对牧业和渔业产品的经营进行一些税收优惠;其次,对于牧渔产业,政府可以先创办一些模范企业,为其广泛的发展提供经验,也为牧渔业的普及打下基础;最后,牧渔业是十分依赖市场的,牧渔业的发展要与市场紧密挂钩,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避免因产品滞销造成经济损失,在与经济市场挂钩这一点上,各地可以利用一些“贸易保护”的措施,通过政府或者相关单位,将牧渔业与半成品加工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加工业者获得更优惠的牧渔资源,也使牧渔业者拥有更为稳定的市场。牧业和渔业是第一产业下的新型经济增长点,转型发展时期,这种经济产品多、附加值价高的产业有着其发展的必然优势,因此,河南省的第一产业发展要着重关注牧业和渔业的发展,为牧业渔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环境,从而带动河南省第一产业经济的全面进步。

三、河南省第二产业发展形式分析

我国正处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的时期,而工业也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开放型经济模式之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业资源,例如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原材料资源等,促使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所以,河南要想获得真正现代化的进步,发展第二产业是其核心问题。

(一)轻工业的对外经营

轻工业是在第二产业发展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为其与农业的关系密切,受农业支持较大,例如纺织、食品、肉蛋奶生产加工等。河南依赖于其农业优势和地域环境优势在轻工业的发展上较为快速,而轻工业也成为了河南一些地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在发展当中,河南轻工业主要是对内经营的,市场局限在河南省内,对外经营的份额较小。伴随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运输交通便利和商品流动性增强,河南的轻工业必须要抓住省外甚至国外市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首先,河南省轻工业规模亟需扩大,小作坊、小工厂是没有竞争力的,要发展企业联合,发展大型轻工业集团;其次,要打造品牌,轻工业“走出去”利于市场的扩大,但是只有产品有了良好的口碑,这种“走出去”才能有市场竞争力,对外发展才有意义,需要在质量、宣传上做功夫,打造专业品牌;最后,要寻求合作,竞争与合作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主题,轻工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合作伙伴,轻工集团要建立普遍的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市场建立长久关系,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二)重工业的着重发展

重工业是工业的重心,也是大部分行业的基础,一个地区的重工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其整体水平。重工业数量少、类型缺失是河南省工业经济一直以来的问题。开放型经济为河南重工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首先,要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使得招商引资变得更为便利,而招商引资建设重工业也是一条捷径,能在无基础的前提下实现快速的发展,河南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自身重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其次,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河南实际情况来说,发展重工业面临的税务问题较多,而且流程较为复杂,这使得其重工业发展获益较少,愿意从事重工业的人也较少,所以河南重工业要想获得大的进步,政策支持是离不开的;最后,要进行有效的工业发展指导,为重工业者引领道路,避免工业发展的畸形。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新型竞争力之一,对经济发展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大,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是当前河南经济发展要着重注意的一个方面。河南省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是处于落后状态的,其起步较晚,而且基础薄弱,难以得到快速的建设。首先,要加大高新技术的科研投入,从经济上支持高新技术的开发,改善科研环境,为高新技术的研发打下基础,还要进行高新技术发展模式的改善,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为自身的发展助力;其次要不断向京津地区进行学习,从这些先进地区吸取发展的经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其发展成果,避免发展的弯路;最后,要注意高新技术产业与农业、工业的结合,努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最快、最大化地发挥高新技术的优势,并通过其促进河南经济的增长,然后再以经济助推高新技术的进步,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效果。

四、河南省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形式分析

河南地处温带,四季分明,而且地形多样,因此有着各种各样的自然风光,这是其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另外,河南有开封、洛阳等古都城市,历史旅游开发便利,其更是我国的主要战场(大别山等地),抗战纪念旅游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优势。旅游业对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开放型经济之下,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在旅游上的花费也越来越多,河南省更应依托自身优势,重视发展旅游业。首先,其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河南旅游景点丰富、类型多样,因此可以设置一些“一条龙”旅游路线,在优惠招揽客人的基础上,增加各个地区的旅游数量,使旅游经济的发展有更多游客的支持,促进旅游的兴旺;其次,要发展旅游服务,增强服务质量,多方面为游客考虑,使其安全、舒心地完成旅游,打造旅游服务品牌,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服务是旅游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这也是旅游质量提升较为便利的方面,因此河南要紧抓服务,创造良好的服务口碑;最后,要大力开发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附属产业,相关行业将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蓬勃发展,要认清这一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使其能更有质量、更具特色,为河南旅游增添更多的亮点和精彩,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五、结语

现在我国经济面临这“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河南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作为经济大省的河南,必须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根据自身优势,找到发展的最优方案,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把加快经济机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出任务,积极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

参考文献:

[1] 范况生.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河南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1,(2).

[2] 李雅莉.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政策建议[J].人民论坛,2011,(32).

[3] 胡宝臣.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4] 吴磊.经济增长与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1).

第6篇: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江阴;利用外资;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一、江阴利用外资现状

2013年,江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0个,完成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2亿美元,增长5.2%;完成到位注册外资8.1亿美元,增长4.6%,首次突破8亿美元大关。其中,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 2.4亿美元,增长23.9%,先进制造业到位注册外资 3.9亿美元,增长34.1%。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外资重大项目 13个。

二、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至2013年,江阴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50亿美元,在江苏省县级市一直名列前茅。江阴大量引进和利用外资,不仅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和对外贸易的竞争力,还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增长,对增加社会就业也有积极作用。跨国公司为了利用江阴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较低的环境规制成本和优惠的土地政策,主要将资本投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因此资源导向型和成本导向型是多数跨国公司早期对江阴的主要投资形式。虽然也有部分跨国公司投资高端产业,但投向的也是该产业的低端生产环节。这些外资在江阴开放型经济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比如环境污染问题和打压本土企业发展问题等。近几年江阴利用外资规模增长放缓,在2012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江阴要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外资结构,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

三、利用外资的路径选择

1.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实行价值链招商

要根据江阴不同地区的产业规划确立主导产业从而进行招商引资,在做大主导产业的规模的同时实行价值链招商。一要跟踪已经进入的外资企业,研究这家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并制定相应政策吸引它们来江阴投资。二要研究本地区主导产业的价值链情况,通过引进本地缺失的生产环节来完善江阴的产业配套环境。

目前政府在规划招商引资时,缺乏全局考量的意识而往往只把眼光局限在本地,在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时只考察本地的投资环境。但事实上不能把配套半径等同于行政区域,配套半径内产业基础也是本地重要的投资环境,要意识到现代产业发展专业化和分工细化的趋势,在招商选资时要站在周边地区同一产业的发展高度进行规划。

2.加强产业规划,推动外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提升的过程中,要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长远规划,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外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新产业建立、成长和价值链攀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承接产业的国际转移。

(1)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建立新兴产业

要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实现新产业的从无到有。新产业的建立离不开国际资本,我国新兴产业的建立要抓住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提供的机遇,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引进外资、主动吸引产业国际转移。如今新兴产业已经逐步由创新竞争阶段转向成本竞争阶段,国际产业转移大量进入中国是因为中国提供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廉价劳动力禀赋优势。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为新产业的建立提供市场条件,江阴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抓住这样的机遇。

(2)通过产业聚集,促进产业价值链攀升

当代国际分工的主流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价值链分工或者产品内分工,国际产业转移也表现为生产环节的转移而非整个产业的转移。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在国际产业转移中首先被转移,因此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实际上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因此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下,江阴要以生产要素优势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产业链的特定环节, 以便有机会进入高科技产业。

产业聚集是实现以价值链攀升为特征的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是跨国公司节约成本的重要来源。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上下游协调成本和运输成本,强化该地区产业发展优势,从而吸引上下游环节中价值链较高端的环节进入该地区,形成集聚效应的良性循环,进而使该地区的全球竞争力得到提升。

在江阴,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工业园区,因此江阴要发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聚集效应,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通过集约开发、创新服务形成产业聚集。

(3)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 实现外资与本土企业融合发展

本土企业能否竞提升竞争力融入外资企业的产业链,是通过产业聚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为配套外资企业的进入,本土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竞争力才有机会和能力去配套。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本土民营企业才能为外资企业配套。为实现价值链的攀升,本土企业要不断创新生产环节的配套方式,提高配套能力,以便有机会与跨国公司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外资企业的进入为本土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新产业进而实现本土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江阴在吸引外资流入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外向配套产业,不断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要不断降低产业集聚区的配套成本,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只有本土企业提升竞争力,才能更好解决外生型经济所带来的高度依赖外资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要培育本土企业,积极发展本地配套产业,使本土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外资与本土企业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少辉,蔡国栋.外向型经济[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6.

[2]王绍熙,王寿椿.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8.

[3]杨圣明,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11).

第7篇: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河南 开放型经济 比较优势

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现状分析

河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稳步上升,但产业分布不够合理,外资依存度偏低。据2009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河南省第一产业在利用外资方面仅占总量的3.34%,这一数字虽然略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利用外资1.58%的水平,但一般发展中国家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第一产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在5%以上,这一数字体现出河南在第一产业直接利用外资方面投资明显不占有优势。可观的是,河南省第二产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外商产业直接投资的76.94%,仅制造业就占到45.3%,和全国的第二产业平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68.93%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的一般规律来看,第二产业是外商直接投资活动最频繁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部门,相比较而言,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略显不足且内部存在不平衡。从第三产业总产值比重与全国相比而言,河南省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部投资21.72%的比例略显不足,低于全国31.07%的水平,相差约10个百分点。特别是和全国产业外资依存度相比,河南省的外资依存度一直偏低,1985年到2008年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与实际GDP的比重最高年份为1994年的1.65%,次高年份为2008年的1.53%。而全国外资依存度这两年分别为4.89%和2.76%,可见,河南省吸引外资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也表明河南省在吸引外资方面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河南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贸易结构仍需优化。1985年到2008年间,和全国相比,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年份2006年达43.62%,而河南省外贸依存度最高年份2008年只有5.84%,和全国相比差距较大。河南外贸依存度在改革开放以来与全国的差距呈震荡拉大趋势,1985年,河南外贸依存度为全国的11.78%,到2008年为13.98%。但在1991年高达24.46%,可以看出,全国的外贸依存度随改革开放以来具有阶段性的变动,但河南省总体上比较稳定,说明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受改革开放政策的阶段性影响较小。从对外贸易结构来看,一般贸易占河南省较大比重,不论是进出口还是出口,一般贸易的比重均在74%以上,而加工贸易比例相对较低,这与全国的情况不太一致。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是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中的重点,而且依靠贸易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产业体系,但河南省的加工贸易只占贸易16.8%。另外,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比重均大于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而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出口比重较高,说明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河南省的集体企业相对活跃,而外商投资企业不够活跃。

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及比较优势

劳动力资源优势。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数量居前,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河南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近80%,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全省42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推算,2005年河南省农民工总规模占全省农村从业人数的近32%;再据国务院研究室的调查,2004年河南省外出农民工数量超1000万人,占全部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半,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承接产业转移区位优势。河南省具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河南省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另一方面,在国际产业转移快速发展的今天,河南省所处的位置正是承东启西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具有推进工业化、实现结构转型的内在要求。河南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95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20.0%,重工业增长18.8%,轻、重工业比例为31.069.0,产品销售率98.3%。河南实现了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结构性转型。河南省市场潜力巨大,自然资源丰富,工业水平不断提高,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

受益于我国时序性差异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战略具有时序性差异,这一差别一方面体现在沿海与内陆省份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战略是在1978年后,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推进的,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3年10月《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和2009年9月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通过,中国的开发开放战略的区域布局基本完成。作为中部省份的河南,虽然在此之前一直未能享受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优惠,但现在正值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时候,东部地区经过30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具有优势,河南省将迎来推进结构升级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政策建议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河南省已经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的现象,这虽然增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就业压力,也使河南省农民工二次转移的复杂性相对增加,但可喜的是,这也从客观上为河南省供给了众多的熟练劳动力,从而有利于河南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政策扶持,营建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的环境,更能为河南省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河南应该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各地区而言都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对于河南省而言具有特殊的含义。河南省是一个粮食生产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省,也是新时期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肩负着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总产量连续突破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三次大关,占全国粮食生产总产量的1/10。由于资源瓶颈的约束,过于强调工业化必然会对河南的粮食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调整产业结构不应以牺牲农业生产为代价,而是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其核心在于两点:一是依托传统农业生产优势和农业生产特点实现工业化,拓展价值链条,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和粮食深加工业;二是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的良好机制,包括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

增强吸引外资的针对性。从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三次变动来看,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升幅过大,相对地使第三产业的实际比重下降,造成产业结构偏差日益突出。纵向观察,外商直接投资中对河南省第一、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已有所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则相对减小;但从横向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与河南当前的产业结构不相协调。因此,应该引导外商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相对转移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倾向,这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变化的现实要求。虽然利用外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吸引外资以弥补国内资金的缺口和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现代化,但是由于外资在进入东道国的过程中都有技术保护的倾向,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一篮子要素的转移,针对河南省产业升级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应该有针对性地吸引外资,提高我省食品加工业等涉农产业的竞争力。

第8篇: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河南; 对外贸易。

一、对外贸易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 一)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原经济区是在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增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的新形势下,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要求。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粮食优势、基础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 二) 对外贸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性。

作为内陆地区的河南,在运输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对外贸易平台的构筑成为河南融入全球经济的突破口,开放带入是发展的必然路径。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就筑造起了这样一个平台,它确定了强化核心,拓展外延; 提升两轴,对接周边; 贯通东西,服务全局的总体发展态势,有助于实现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对外开放又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途径,这首先表现在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上。1937年,英国学者罗伯特逊首先发起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专门论述,并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源于要素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是贸易产生的基础,通过国际贸易促进贸易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能过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获得增长。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增加世界贸易总量,而且可以加速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使贸易参与国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都得到提高,使先进国家的技术和人力资本的资源能够逐级传递和扩散到落后国家,从而产生“外溢效应”,正是通过这种要素的外溢效应,一个国家或地区才实现了产业升级。

顺应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大趋势,就是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和技术交流。抓住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使中原经济区全力融入全球发展的新格局。

二、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河南的对外贸易发展全面地反映了中原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河南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不管是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较落后,对外贸易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问题。

( 一) 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自中国加入 wto 以来,河南外贸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在最近 5 年时间里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创新高,年均递增 29. 3%。河南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对外贸易发展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三低”,即外贸依存度低、出口总量低、出口商品层面低。目前,河南省进出口仅占全国总量的0. 6%,外资占5. 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不足1 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是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2010 年,河南出口总值为 177. 9 亿美元,在 gdp 中的比重仅为 5. 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0. 6%,过低的外贸依存度说明河南尚未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尚未利用外部资源为本地经济发展助力。

( 二) 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出口产品位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按照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处于产业链两端研发和销售服务环节的产业利润均在 20% 以上,而中低端的加工生产环节仅有 5%的利润,河南目前出口的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据海关统计,2010 年河南省出口前十的商品分别是: 人发制品、橡胶轮胎、服装及衣着附件、钢材、铝及铝材、未锻造铜、银及银制品、蔬菜、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陶瓷产品等,这些产品基本上都属于初级产品,甚至有很大比重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同时,河南省的外贸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低价格的数量扩张,在出口商品数量增长的同时,很多商品的价格却在下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贫困式出口”特征明显。

二是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的发展严重滞后。在河南省出口结构中,工业品的对外贸易一直是河南省的主要创汇来源,而服务贸易的出口创汇非常之少。在河南的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的服务产品居多,旅游业和国际劳务输出是主要的出口创汇项目,而金融、保险、信息技术、通信等新兴领域服务出口极少,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发展滞后,一方面要进口发达国家新兴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又依赖传统服务产品出口获取外汇,平衡国际收支。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和国际劳务输出有了快速发展,但总规模还很小。这种不合理的服务产品结构,导致国际竞争力较弱。

三是进出口市场过渡集中于传统贸易市场。2010年,河南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为 26. 6亿美元、23. 2 亿美元和 15. 8 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 36. 9%。主要进口商品中,铁矿砂、铅矿砂、氧化铝等绝大部分来自于澳大利亚和美国; 主要出口商品中,人发制品、非合金铝、精炼铅、橡胶轮胎等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市场依赖程度也很高。进出口市场过渡集中于美国、欧盟、东盟三大贸易伙伴,在遇见这些地区的经济波动时,对外贸易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四是投资环境较差,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河南的投资环境条件虽有所改善,有的地市基础设施条件仍比较薄弱,普遍存在着重引进、轻管理,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的现象,交通、通讯、能源、市政公用事业、接待设施等都还不能满足扩大开放的需要,有些地方和部门法制观念淡薄,乱罚款、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

第一,健全内陆开放型政策环境,建立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首先要营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要加快向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转型,营造公平竞争、进出自由的市场环境,健全、完善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功能区,如保税港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试验区,实施政策倾斜,构建开放型文化,形成自觉接受国际准则、国际惯例的社会意识,提高河南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其次是在硬环境方面,逐步扩大基础设施和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加快完善涉外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改善产业配套条件。推进电子口岸建设,解决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瓶颈制约。打造郑州高速物流网,降低物流成本。在航空港建设、国际航线开辟等改善市场环境的关键举措上,实施必要的前期补贴; 三是打破地区封锁,着力拓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空间,加强中原经济区内的合作,聚合优势,增强中原经济区的辐射能力。

第二,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提高河南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十二五”时期是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期,对外贸易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进一步创新产业承接的思路,引导产业链与产业网络整体转移,尤其是要与世界 500 强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对接,弥补河南战略支撑产业的短板链条,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引进产业的层次。首先,承接产业转移应与我省产业优势相结合。其次,要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现有的工业园区,建立健全以资金融通、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对转移项目实行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发挥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承接战略新兴产业的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本地企业强化与大型企业集团的配套协作能力,使迁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河南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充分发挥引进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

第三,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承载力。“十二五”时期,河南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根据比较优势选准、抓好若干个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打造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作为加快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同时,凡被认定为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园区,要作为今后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优先推荐单位,并由相关单位对园区实行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平台。

第四,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对外贸易空间。首先要构建对外开放重要通道和平台。借助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的机遇,发挥现有铁路、公路干线的作用,改善对外开放的区位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同时,要加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建设综合保税区。发挥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作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支撑和集聚发展等能力,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区域合作。[5]其次,加强与主要经济区合作。目前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正在寻求产业转移,要加强与之深层次合作,促进区域间资源的无障碍流动,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区域协作模式。最后,还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除了与欧美、东盟等传统市场的国际合作外,还要积极开拓中东、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寻找合作的基础。

第五,借助对外贸易,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是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利用国际市场、国外资源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一是政府方面要加强宏观指导,统筹研究制订境外投资的总体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完善鼓励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在财政、税收、外汇、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做好系统化工作并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二是在投资的方向上,以短缺资源开发、优势产业、产能过剩产业为重点,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目的地,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形成产业结构内外互补、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的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品牌的跨国公司。三是在要素市场上,要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比较优势,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市场和领域,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工程队伍,提高外派劳务人员档次,改善外派劳务结构,抓好外派劳务基地县、专业基地、培训中心建设,改善外派劳务结构。

第六,更新发展观念,切实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改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形成以技术、人才为主要要素,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外贸发展方式,这为我们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展对外贸易明确了方向。从发展方式来看,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粗放投入来实现的,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营销网络。在国际价值链中仍属于低端的粗放式外贸,增长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增长的基础也比较薄弱。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外需求市场严重萎缩,使传统的外贸发展方式陷入困局,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和创新体系,这首先是应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保证对外贸易发展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这策,这样才能保证外贸发展方式由主要是追求速度的增长方式转变到速度与效益协调推进的发展方式,即从过去片面注重数量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性能、档次和附加值上来,由市场结构集中转向多元化市场上来,由以商品贸易为主转向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上来,由贸易方式单一转向多种贸易方式平衡发展上来。

参考文献:

[1]喻新安。 建设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j]。 中州学刊,2010,( 05) .

[2]殷建勇。 河南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 12) .

[3]李明福。 金融危机下针对河南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j]。 中国商贸,2009,( 11) .

第9篇:开放型经济规划范文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我们应当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富民强镇",力争"两个率先"目标,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从桥林镇的实际来看,桥林镇位于浦口区西南部,由原桥林镇、兰花乡、陡岗乡三个乡镇合并而成,东临长江,南连乌江镇,西与星甸镇接壤,绕城公路,宁乌公路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全镇镇域面积119.7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1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尤其是合并前桥林、陡岗两乡镇经济都很薄弱,都是南京市重点帮扶乡镇,其合并可谓是"南南结合",归纳起来是农业无特色,工业无规模,城镇无面貌,财政无根基。近年来,全镇上下由于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进步。如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农业总产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实现工业总产值4.8亿元,比上年增长59.9%;实现建筑业产值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实现财政收入5530万元,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比上年增长8%。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与周边地区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形势发展逼人,如何实现新发展,我认为:

一要立足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从桥林镇实际出发,要围绕"三沿"战略(沿江发展特水养殖,沿路发展立体种植,沿山发展经济林果),采取典型带动、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措施,促使农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形成"四个一万一个五千"农业产业雏形:即特色养殖一万亩,鲜食玉米一万亩,速生意杨一万亩,苗木花卉一万亩,各类牧草5千亩。从而促进全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二要立足开放型经济,加快工业的增效提速。农村的出路在于工业化,要想加快发展,必须在开放型经济上有所作为,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工业经济的总抓手紧抓不放。近三年由于我们狠抓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连结硕果,年年有突破。2001年,全镇实现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现利用外资182万美元,在原江浦县名列前茅。2002年,全镇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148万美元,实现利用外资248万美元,全面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由于开放型经济的新突破带来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是发展速度加快。工业产值2000年增长6.4%,2001年增长42.5%,2002年增长42.5%,2003年增长50.2%。两年时间翻一番。二是企业健康发展。销售、利税、增加值的增幅均高于产值增幅,全镇无一家企业亏损。三是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十分明显,规模企业产值占总量85%以上。四是形成两大板块、比翼齐飞的格局。原陡岗和桥林工业园在三年后旗鼓相当,经济总量突破10亿元。

三要立足载体培育,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农民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发展小城镇也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桥林是一个千年古镇,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创建市级新型小城镇不仅是建设山南中心镇、富裕农民的需要,更是培育载体、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2001年,从编制规划入手,本着"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2002年,我们围绕创建实施方案,又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2003年元月份,高标准通过市级新型小城镇验收。

工业园区作为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经济的载体,同时也是招商引资的窗口。2002年,桥林镇投入资金40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500亩的"五通一平",目前已引进20多家企业,其中4家在建,3家已投产。桥林工业园被列为市级重点工业园。

四要立足强本固基,加快财政收入的增长。1999年,两乡镇合并财政收入相加仅有1000多万元,是名副其实的财政穷镇。镇党委、政府意识到桥林要加快发展必须克服"财政瓶颈"制约,全镇上下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牢固树立财税意识和财政根基观念,采取三个针对性措施:一是借鸡下蛋、借船下海。全镇共吸引各类企业近80家来镇注册,其中规模企业10家,产生的税收占全镇财政收入50%以上。二是发展落户企业,提高地方企业贡献份额。三是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推动桥林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要立足后发优势,加快社会事业带来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全镇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灰色化道路63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投入500万元新建教育、文化综合大楼;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完成江河堤达标工程;投入600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的投入,极大改善了全镇人民生活、生产、工作条件,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作为桥林镇党委、政府来说,开创新局面,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抢抓沿江开发机遇,着力构筑四大平台加快发展:

一是构筑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加快工业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业园区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基地,是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平台,更是桥林镇实现工业强镇、富民强镇的希望所在。今年将在一期500亩工程基础上,完成园区二期1500亩工程。同时充分利用三桥开工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在谈、在建项目的整体推进,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是构筑基地发展平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建设双垅1.5万亩鲜食玉米生产基地,竹叶湖冲、红旗山等8000亩花卉、苗木、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推动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版权所有

三是构筑城镇发展平台,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小城镇建设顺利通过市级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对宁乌路两侧进行城市化改造,实行市场化运作,结合工业园区扩容,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镇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左右,城镇人口达2万人左右。通过城镇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第三产业化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