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1 城市园林绿化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 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 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和高度人工化等特点, 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的干扰。而城市绿化在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 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门集设计规划,生态和人类学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首先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以及它们的各种生态过程,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也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绿化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2.1 城市园林绿化的系统性
在城市绿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绿化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有的城市绿化系统的多样性进行调查,对其进行分类,建立起一个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为城市绿化多样性的建设奠定基础。在城市绿化过程中,有些城市原有的自然景观因为生长的纯自然性不符合人们审美需要,所以往往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被改造成整齐划一绿化景观。但是这些自然景观往往是具有地带性特征的群落,含有丰富多样的乡土植物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关系。一旦整齐划一之后,从视觉审美的角度上来看固然有好的一方面,但是整齐划一之后其生态系统的建立就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在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最大可能地保持原有生态系统。
城市绿化中生态优先和整体优先是2个非常重要的准则。在这2个准则下,就要打破城市绿化和郊区林业分而治之的局限性, 城市和郊区的各种绿化都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在城市绿化规划的设计中要注重对自然资源和非绿化建设的利用。总之,“绿地系统应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减少城市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面, 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 改善生物群体的遗传交换条件, 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环境[1]。”
2.2 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性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和城市的主题相结合。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都有体现。以青岛为例,青岛很早就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所以青岛的城市现代化也就开始的比较早,因此青岛的建筑是中西结合的体现。这些状况就决定了青岛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依照其浓厚的东西融合风格来设计。与青岛相类似的还有其附近的威海。威海在19和20世纪之交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在20世纪初又沦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这就使得威海的建筑和整个城市都带有这种风格。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威海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也是依附于这种风格之上的。可以说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以城市风格为基础的,但是建设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新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2]”。
2.3 现代与传统结合
2.3.1 与生态学相结合。加强生态园林建设。生态园林是与传统的园林不同的一种新式园林,我国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园林建设研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生态园林的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传统的园林相比生态园林更注重园林的生态作用,具有公共性,欣赏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首先,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布置各种绿化项目。生态园林是将生态学和审美学结合起来的园林。这就要求我们对整个的园林布局要有整体上的把握,系统的将各种要素按照生态学原理的要求结合起来。
2.3.2 构建“天人合一”的绿色和谐的生态园林环境。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人类服务,这就决定了城市中的生态园林建设也要为人服务。所以,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城市,人和景观的和谐统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随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这就要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中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征和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以人为本生态环境
前言:
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有限的土地资源相对比所产生的矛盾,不仅导致了中国昂贵的地价和房价,还使一些软性需求被轻视或忽略。但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面积和居所周围景色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小区不仅要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及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还要创造出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这给建筑师和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应对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很显著的成果。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分析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而言,除了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科学的种植密度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目的,并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这才是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要担负的责任。其更关系到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适性、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因此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我国人口素质和居住环境的提高及城市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指导的是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风格及给人的整体影响,它反映的是整个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国雄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及当下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多样性。比如黄庆就将中国哲学中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到了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营造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方法.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石朝林分析了居住区景观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适应基本国情的景观设计理念:生态可持续发展 ;人文关怀 ;历史文脉;地域特色;整体规划归属感 ;审美心理。韩玉梅提出应该遵循科学开发和利用资源,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植物配置以及经济性的设计原则。邓文华则提出了设计师应该遵循认识人性、阅读大地、体验生活、聆听故事的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虽然方向不同,但无疑都很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作用及效益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逐步成熟,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提高商品房档次,使其便于营销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但在一定的投资标准下,土建方面已很难有更大的突破,唯一可能提高房屋卖点的只有外部环境的改善,所以房地产商都十分重视小区的环境建设,而环境建设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在住宅区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
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而成为那些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缓冲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行为。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3.2经济效益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
3.3生态效益
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给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几年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不断涌现。“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4.景观绿化设计中集中存在的不足
4.1 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
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 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 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 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4.2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有所失衡
许多园林工作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 在相对狭窄和零碎的绿化空间里, 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而是硬生生的加上亭台楼阁, 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 使原本不平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失衡。片面追求硬质景观, 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居住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是不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园林景观的, 应该加以注意。
4.3景观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
很多居住区的设计师缺乏创造性,直接把其他地方一些经典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照搬到本地来应用。而不考虑地域的差别和文化特色的差异。因此设计建造出来的居住区很少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4园林树种、花卉品种、园林雕塑之间的协调性差
很多居住区在进行绿化时,盲目的引进树种和花种,没有考虑到这些树种和花种的生长环境,进行园林雕塑摆放时也没考虑整体布局,和相互之间的搭配,相互之间协调性差,无法达到相互点缀,丰富居住区内空间景观,营造舒适怡人、 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的效果。
5.针对景观规划设计不足的建议
从上可以看出,当前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前文提到“以人为本”是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设计理念,但从发现的问题来看,这个设计理念并没有被很好地执行。如果这个“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不到运用,居住区中的园林景观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不仅不能给居民带来美感和愉悦情趣,反而会刺激他们产生排斥情绪和厌恶感,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园林景观设计者的足够重视。另外。景观设计中也存在抄袭、盲目追求效率等急于求成的问题。这不仅对景观设计师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会严重影响整个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进步。这不仅需要设计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需要整个行业的监督。
5.1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目前, 人们在经历了只重景观, 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 一些开发商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 开始向重视住户的参与性回归,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 富有人情味 , 居住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 炎热的夏天能乘凉, 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 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 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 直到分户入口, 都要进行园林景观绿化.
5.2尽快制定“园林小区”标准、制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绿地率。
可以以评促建,营造景观优美的园林小区。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常常存在使用绿化覆盖率作为绿地率进行商业炒作和广告宣传的情况。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在住宅小区规划报批和施工验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绿地率。
5.3加大培养懂生态、建筑、园林、植物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园林工程人才。
以此培养和提高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才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水平,从而使其创造出的人居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5.4加大培养生态园林工程监理的综合型人才,提高工程监理力度。
根据生态园林工程的生物学特点、要求,所培养的工程人员具备:生物学知识背景,应该懂得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土壤以及植物分类、植物栽培等学科的理论,能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品种的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造价,有效地督促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快速健康的发展。
结语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够对居民的工作及生活影响重大,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的绿化质量和景观设计情况。但由于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所以设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实际要求灵活变通,不断创新, 不拘泥于前人的成见。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和建设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居住环境,满足时展的需要。参 考 文 献:
(1)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 [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2)王华.居住社区中的邻里交往与空间环境分析[ J] .建筑知识, 2004 ,3 .
(3)张超逸.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技术.园林景观资讯2009.5
(4)张晓磊.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5) .
(5) 赵肖丹. 生态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11) .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原则;艺术手法;效益
植物配置造景,就是应用绿色植物来创造优美的景观,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本身形态、线条、色彩、季相、叶花形、色、枝形等表现出景观自然形态美的效果。园林设计师、景观师将绿色植物进行规划、设计、配置、创造出美丽、动人的艺术景点,使之成为风景优美,生态平衡,和谐自然的美丽环境。
一、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基于此,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必须根据园林建设本身的需求,必须严格遵循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加大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可靠保障。
1、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对住宅所在地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包括植物结构、地形、地貌等,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的成本投入,还能使园林绿化工作具备更加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另外,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也应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以便使设计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内容。
2、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可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使居住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实现统筹规划、景为人用的设计目标,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都能够从中受益。
3、创新原则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的规划设计一样,只有在继承现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突出自身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创新也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除了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他们能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合理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对有关主题和风格进行创新体现,力求将本地的文化、民情、习俗等内容与园林景观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建材的选择上,也应尽量选择那些生态环保的园林景观构成材料。
4、环境结合原则
植物景观最初表现在园林中,更多的是满足人们欣赏植物形式美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然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更为重视绿色植物所产生的效应。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工业、农业、汽车、等等;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有毒气体、噪音等到处都在污染着环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改善环境,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景观规划设计,已是扩展到更广更深的领域。将园林植物景观引入建设环境之中,设计创造出一个适合人们生态要求的优美园林景观。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归根结底是对绿色植物的规划、设计、配置和种植,利用绿色植物,以绿色植物为主体,将绿色植物作为主景设计,使绿色植物成为最具有生命力的规划设计因素,为城市创造出一个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的优美园林设计景观。
1、加强对比和衬托艺术手法的应用,形成整体的均衡协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植物的特征与形态,形成花形花色对比、姿态高低对比、叶形叶色对比,完美体现艺术构思、有效衬托植物景观。对于树从的配置与组合,尤其要注意其相互间的协调性,最适宜地办法就是将姿色形态差异不大的树种进行组合,另外,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比较合适的是体型大小的对比、水平面与垂直对比、色彩明暗对比。对于不同的植物,其形态姿势各个相同,比如:松树,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动态美,又如杜英,其形态规整,体现出一种静态美。因此,配置植物时,追求的是植物与植物以及景观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和谐,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季节变化,形成相互之间的平衡状态。
2、运用植物背景的协调性,形成一种调和韵律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避免景观的单调性,注意调和景观背景,一般而言,比较适合作为背景的植物多为乔木类,根据这一点,要对植物进行分层配置,其顺序一般为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植物花色花期的配置,构成更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通常情况下,前景树要低于背景树,植物密度要适宜,最佳的配置就是构成绿色屏障,加强衬托作用。所谓韵律的协调,就是要做到高低搭配,此起彼伏,空间变换,避免布局呆板,形成节奏韵律感。其中,最容易体现植物韵律感的地带就是狭长形地带以及道路的两旁。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产生的效益
1、生态效益
城市园林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
产生生态效益。从某种角度讲,园林植物总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城市的绿地量,而城市的绿地量决定生态效益的大小。因此,园林植物的配置形成的植物群落,有效地增加了植物的数量与层次,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了城市环境,从而达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2、社会效益
所谓社会效益,一方面包涵了通过各项社会文体活动的开展,吸引各地游客,另一方面还包涵了符合了生态园林的特点,使得城市建设回归自然,也是人们走入自然的第一课堂。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教育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引导人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强化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意识,同时,也启迪了人们的智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和谐的社会文化。
3、经济效益
现阶段在我国园林植物养护方面,已经投入了过多的财力、人力及物力。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进行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增强城市园林的稳定性,还能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恢复能力。同时,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能够对成本投入及后期维护费用进行极大降低,同时还可以将树叶转化为植物原料,促使物质与能源进行合理循环利用,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4、观赏效益
丰富多样的植物,构成了植物群落的层次性,提高了植物的透视率,创造了更加优美的观赏效果,可以说,植物群落比植物个体更具有观赏价值。处于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其多样的姿态,构成了多彩的群落,营造了优美的环境,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求,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都得到舒展,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水平的提高对园林美观、绿化效果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实现预期目标,设计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充分掌握设计要点,在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充分发挥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现植物配置的最高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园林景观工程建设项目的生态效应,促进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常云;;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年02期
[2]曹军辉;;浅析我国城市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
[3]张燕;田红云;;浅谈园林规划与植物配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年S1期
[4]任清凤;吴大群;;从人居环境角度谈景观设计和场地规划[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张鹏;;生态园林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中关村创新园为例谈“里林”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关键词:园林;发展;特征
1 农业时代世界园林的特征
农业时代的园林特征综合体现在园林景观艺术中,这个时候的景观和风景同意,是在视觉审美层面上的,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山水”景观,所以,设计园林就是再设计美丽的田园和风景。这种园林的享受者自然是少部分的贵族,所以,创作地是围墙中的园和院。园林的大小也自然根据财力的厚薄的不同而不同。审美标准差异的出现和把重现景观美当成理念,园林风格的空间差异出现的原因是古代农业活动对大自然的适应以及地球上自然景观的空间分异。其中有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以及形式美的西方园林。但是不管有多大的差异,都以唯美为特点。凡尔赛宫和圆明园的出现几乎在同一时代,就具有这一典型的特点。
2 工业时代世界园林的特征
工业革命的爆发让社会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工人阶级,一个身心再生的空间是在城市里集居的人们的迫切需求。园林专业的设计对象是休闲绿地以及公园。设计不再是仅仅为了美,更是为了让市民的身心再生而设计,舒展的牧场式风景是可以将这种身心再生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园林空间。水、草地、树丛和起伏的地形召唤着人们身心的溶入与参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园式景观。这一时期职业园林设计师的出现是工业时代在园林专业发展历史上的重大突破,工业时代职业园林设计师的代表人物是Olmsted(美国园林之父),从这个时期开始,职业园林设计师才真正的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为社会服务,同时为生活和事业而创作设计,不再是少数贵族的附庸。自此,园林真正的作为一门学科在世界最高学府中出现,而且还是美国城市规划设计的摇篮以及母体。在这个时期的美国园林定位,给世界园林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职业园林设计师成为人们居住环境的创造者和规划设计师,艺匠和园丁不再是园林师的职业。
3 后工业时代世界园林的特征
在二战后,尤其是后工业时代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城市就像大地机体上不断扩展漫延的恶性肿瘤,迅速增长扩展。绿地和公园已经不能起到改善城市的环境的作用,对城市的恐惧又加上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通讯和交通的迅速发展不断加剧了郊区化的恶性发展,严重威胁自然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不断消失,大地景观被破坏的支离破碎,与此同时,也威胁了人类自身的延续和生存。所以,某一群体的身心再生和健康不再是园林专业服务的对象,园林专业的服务对象的变化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延续和生存。对于水平生态过程的探究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不断深入,景观格局和水平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线,探索几个生态系统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与空间格局,包括物种流,干扰的扩散,物质流动等,而且还用一个基本的模式来改变和分析景观,发展了以这个模式为基础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因此,在后工业时代指挥家和协调者是景观规划师的作用,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景观生态学、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以及人类生态学是景观规划师的指导思想,景观综合体是景观规划师设计创作和研究的对象,其它物种和人类是景观规划师服务的对象。格局的完整性、文化多样性、连续性和生物多样性及含意以及景观生态过程是其评价的标准,这种可持续景观是设计师所设计创作的人居环境。
4 现代世界园林的特征
人们对园林和绿地要求不再是以前的亭廊榭舫、诗情画意、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和以建筑为主要元素的园林,对园林的欣赏不再是在一个被封闭的空间里摹仿大自然的园林,变成喜欢用植物造景,万紫千红、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人工自然景观,对园林的追求变为自然流畅、简洁开阔,有利于人们健康和生存的园林成为人们对园林的新的要求。时代和社会在不断发展,现在世界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视觉美为主的古典园林一定会被一个以生态为主导的生态园林替代。
利用现代科技创造设计的人工的自然是创造设计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生态环境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重建自然与人有机、和谐、统一是生态园林的要求。现在出现的生态园林,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了反应,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从依赖自然到利用自然,后来发展为破坏自然到意识到保护自然,最终人工再现自然如此曲折又漫长的发展道路。
5 结语
总而言之,乡土气息以及地方色彩是园林设计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园林绿地有利于使人类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有利,象征着人类的文明以及进步。确立生态园林是人类发展对环境认识的一个飞跃,生态园林的确立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世代延续得到保证,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的最根本的发展出路是生态园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城市规划;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园林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1、我国园林风格的概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兴建园林的国家之一,园林艺术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创作,中国园林无论在单体设计,群体组合,总体布局,空间处理,建筑与园林环境的结合等方面,都有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成熟经验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我国的山水园林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关于“中国园林”张家翼先生是这样定义的:“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中国园林的分类,按性质常被分为四大基本——类型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私家园林以及遍布祖国大地的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园林。
2、我国园林风格的发展背景
元建大都后,城内外渐有私园构筑,明清时兴建日盛,成为明清北京宅园。明清宅园的园主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富裕的经济条件。即使是在野政客,也多和当朝政治息息相关。宅园的设计思想,除了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而建造“城市山林”外,还追求气派,以显示政治地位。这和江南宅园追求超凡脱俗的意境有明显的不同。
宅园布局受四合院建筑和宫苑影响,园林空间划分数量少而面积大,常用中轴对称布局。如恭王府的主要空间划分不过五六个,花园的布局有明显的轴线贯穿。
园林以得水为贵,宅园的选址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明代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是私人别业集聚之区,至清代大部分改为宫苑;以后高梁河水系的积水潭、后海一带,私人宅园逐渐增多。城内宅园缺乏水源,一般仅挖小池,以所得土方堆土山,体量也不大,常摹拟大山的余脉或小丘。叠石亦多为小品,偶得奇石就独立特置供欣赏。
3、我国江南园林风格的特点
通过对杭州园林具体艺术手法的分析研究,挖掘其自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归纳为四种艺术精神群体,自然人文和追求意境的精神,着眼于继续基础上的发展。
江南的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在用地有限缺乏真山真水的环境之中,通过“写意”的手法再现自然山水,把大自然的美景模拟,缩小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巧,风格素雅。
二、园林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居住环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便是改造自然,创造集中的人居环境的做法。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京城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如何才能将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的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仅仅是高人们休憩、娱乐、观赏的场所,而必须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现实。园林,在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景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1、将园林设计运用到景观规划中,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现在所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属于“大园林”的概念,出发点是建立在保护、建设和完善大城市的共识之上,其归宿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环境。生态园林城市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和共生。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习惯。
2、以人为本是21世纪城市规划的主旋律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与行为特征,尊重人格善解人性。园林设计的“以人为本”,就是要随着现代环境运用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景观环境内容,其要点是要从人类的生理感受出发,根据自然界的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创造令人舒适的环境。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肩颈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三、建设园林城市的措施与对策
1、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
生态保护首先是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应加强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滞沙,防御风沙,减低噪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都市公园式绿色建设最多、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措施。
2、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是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3、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高绿地中的绿量
在城市不用性质的用地中进行植物配置,应根据用地性质、建筑物的功能和营造景观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合理选择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及树种,力求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是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达到既绿化美化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方,叶枫.创建深圳城市中心区“活的绿色自然博物馆”—莲花山公园总体规划思想,中国园林.2003.6—13.
关键词:城市;植物;景观;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87-1
当前中国城市的景观是照着自然化,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生态基础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和很多的自然因素有关系,如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城市物流等等。面对中国未来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设现代的景观园林
植物是园林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园林景观要素,能使城市景观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富于四季的变化。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应用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有着降尘、降噪、生产氧气的作用,利用不同的物种在空间上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最终形成乔灌草的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达到生态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2 城市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并且要结合和保护着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力资源以及民俗风情,创造有地方特色的绿地规划,地方特色越是浓厚,就会越给游客留下印象,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当地的原材料,当地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建设绿色的景观大道和绿色的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及别墅小区,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地方特色。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绿地需求。保证城市系统的开发,保证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适地适树,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益,增加植物生态多样性。
3 社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1世纪是一个注意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的注重绿化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着我们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色为主的园林建设主要由花草树木的种植来实现,如有的小区引进南方的树种,更有的小区以花、果树为主,不但绿化,到了秋天还会有果实,并采用了一些健身器材,成了老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甚至以一些坐凳作背景,通过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起到点景的作用。通过巧妙的运用植物的形体,线条,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加上灯光的点缀,利用各种植物季的变化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图,来体现植物造景的秘密,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也要符合生态原则,缺少了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既要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又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还要创造不同水准的艺术景观,要有观赏性,还有健康性。
4 结语
当前各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是人性化、森林化、多样化,而我们设计的中心还是以人为基础,考虑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创建出更贴近自然,更人性的生态景观。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5-142.
[2] 南希.植物景观设计[M].卓丽环,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2;81-83.
[3] 刘曼.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77.
[4] 金克镇.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可持续[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
[5] 郝寿义.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一个基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的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
[6] 徐人良,陈小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
[7] 郭尧.浅谈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方法[J].科技资讯,2010,(24).
[8] 李永雄,温墨缘.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与技术管理[J].中国园林,2010,(09).
[9] 汪菊渊.我国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1992,(01).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艺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theme of the garden and cultural meaning and express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urre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me and culture in the relevant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comments,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words: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ar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主题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作品才是优秀的、可传承的设计作品。园林景观的空间是有限的,而所能表达的精神空问却是无限的。它通过规划设计者对自然事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或情感的寄托,使观赏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受、去想象,从而产生共鸣,感悟到景观所蕴含的情感、观念,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同时,园林景观所体现出的主题与文化并非具体景象,它往往是含蓄的,表达的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不可穷尽的想象空间。中国传统的造园理论已经道出了一个真谛,那就是造园过程中主题、文化与园林景观的不解之缘。在现代园林中,文化建园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文就主题与文化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表现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1 主题与文化对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正如人们总结园林是以有植物并可以提供游憩为特征,主要由积淀了如历史、文化等诸多信息内容的不同风景单元及其有机组合为主要构成形式的所谓理想的生活境域。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是要满足园林本身的功能性需要,还承载着表达文化的职责。
观赏者对园林景观的欣赏通常分3个阶段:观――品――悟。“观”主要表现为观赏者对园林中感性存在的整体景象的直观把握,这一阶段,园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进一步深化,还需要“品”。“品”则是观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感情等,运用联想、移情、思维等心理活动,去扩充、丰富园林景象,领略、开拓园林意境的过程。但园林欣赏的最高境界还在于“悟”。如果说“观”和“品”是感知的,是想象、是体验、是移情,那么“悟”就是理解、是思索、是品味,是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哲学思考,从而获得对园林意义深层的把握,引导观赏者达到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来烘托主题,并通过主题来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2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方法
2.2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方法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在造园艺术中有所体现。中国传统园林在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自我发展,无论是从最初萌芽时期的囿,到秦汉时期的苑,魏晋六朝时期的自然山水园林,唐宋时代的文人园林,还是清代移山缩地的写意园林阶段,“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所遵循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造就出以“天人合一”为主题的园林景观。中国传统园林似泼墨山水,浑然天成、幽远空灵。如“杭州西湖十景”,从南宋流传至今,在7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西湖始终作为最具有自然山水美的园林景观典范。明清两代的很多江南私家园林,其审美特点亦是“接近自然”。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园林强调的是“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的一种象征。更重诗话情趣,意境创造,“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也是中国传统造园的一大特色,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 。中国传统园林综合运用各种元素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把人们凭感官感觉到的物质空问升华成为对人们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用意境来表达特有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粹所在。古人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的品格精神。此外,人们还将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造园者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景观之中,使得园林景观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
2.3 现代园林景观作品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方法
在多元化的今天,随着园林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造同手法的传承和创新,强有力的推动了现代园林的发展,中西方园林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为现代园林的大融合奠定了基础,使现代园林朝着适合时代精神的方向发展。其特点是要不断满足时代需求,彰显时代特色。
现代园林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上都有极大的拓展。现代园林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乃至对生活的理解等方面继承了传统文化遗产并汲取其精髓,同时,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探索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的主题与文化当中,为“现代”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增添了更加广泛的内容。
归纳起来讲,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对于主题与文化的表达应该遵循以下3条原则:首先是要人性化。当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人性化园林空间的塑造,要更加注重考虑景观使用者的感受,使主题形式与文化内涵更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行为和心理,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其次是要多样化。现代园林是开放型与外向型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为现代园林注入了新鲜的创作元素。同时,园林所处大环境的差异也是园林创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元素之一。园林创作应不流于程式化,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园林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特质尤为重要;其二三是要富于自然精神。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应刻意地生搬硬套地创造主题,而应在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模仿自然或者是在对自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自然,重视生态效应与可持续发展,创作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新型园林景观,使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的表达更加富于自然精神。
3 当今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主题与文化的有关问题
3.1 片面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主题与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园林景观建设程度如何,环境美化程度如何,已经成为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体现。出门漫步或出差或旅游,就会看到一片片新建的草坪,一条条完工的景观大道,一座座相继落成的城市广场。这些确实给城市增添了不少景点,也让许多人大开了眼界,却也拉大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原因就在于盲目追求建设档次,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些园林景观的建设,较少考虑车流量的多少而一味追求六车道的视觉刺激,较少顾及城市广场的休闲游憩功能而一味追求大片草坪的绿色效果。广场上少了遮荫的大树,游园里少了休息的座椅,见到的只是色块的华美,铺装的昂贵,罗马柱的繁华,没有表现出其应该具备的实用功能和担负的文化职责。
3.2 忽视了主题与环境的融合和统一
不同性质与不同功能要求的园林,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布局特点。然而,一些园林景观作品忽视了主题与环境的融合和统一,盲目地追求“与众不同”的简单创新,忽略了场所的环境特性和功能要求,使得景观所反映出的主题与文化有失水准。如果设计没有顾及景点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统一,忽视了物质载体所要表达的精神文化,显得很不协调,也背离了自然精神。
3.3 处处是主题而导致的主题缺失
正如我们的先辈们注重诗画的情趣一样,不同的诗句体现的是不一样的心境,不同的园林景观作品应该体现不一样的心境。有些园林景观作品,附庸风雅,过于注重诗话情趣,强调文化的传播,主题设计太多,使“移步换景”变为“移步换境”。观赏者前一步还感受古人怀才不遇心境的哀伤,下一步就跨入了开拓进取的时代浪潮;前一步还在体现中国江南的小桥流水,下一步就步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繁华,前一个雕塑还是“太白醉酒”,下一处便闪烁着“科技之光”。这类园林景观作品,观赏者往往由于景观主题繁杂,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零乱而放弃了对于景观主题与文化的探寻和挖掘。
3.4 主题所表现的文化品味有失高雅
如同所有的艺术鉴赏一样,园林景观作品鉴赏亦如此。有些园景使人感到端庄而华丽,有些使人感到舒适而恬静,还有些使人感到清冷而宁静。景物虽相像,但趣味却不同,这正是注入景中之情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可以说,凡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从大的结构布局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融进了作者的审美追求,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灌注了他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真切感受和认识,但是部分景观作品在有意或无意间营造出了“拙”点,“昧俗”而有失高雅。
景观雕塑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中画龙点睛的一笔,承载着历史也体现了当下的人文精神,常作为一张个性名片去展示景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应该标识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承载起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的对接,描绘出一个城市的时代追求,凝聚起一个城市的精神,展示出一个城市的品位。笔者所在的城市有许多雕塑,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令人费解,看后使人不知所云。许多县城人口处都有雕塑,其中一些或“搞怪抽象”预示科技,或“一手擎天”让人想到权利,或“双手捧金”向人展示财富等,都不能给人美好的联想和情趣高雅的艺术享受。
4 结束语
只有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才会被时代接受和认可。基于上述创造园林景观的最终目的是用造景来烘托主题,以主题来彰显文化的思路,造就优秀园林景观作品的必要条件,就应该是具备突出主题和深刻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作品,它所传导的文化应被大众欣赏并接受。只有园林景观所体现的文化和社会对所在地园林文化的普遍需求相结合,园林景观作品才可被时代认可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之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10,(08).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和城市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新要求。创作出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还可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回顾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发展的历史,从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出发,指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应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上进行全面的革新,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能为同类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 of urbanization, improve people's lifestyl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Create a reason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odern city, not onl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to watch, but also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rban ecologica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urban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hree aspects, points out that the trend of the modern urban landscap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at the simpl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he area of contact, and on this basis, further proposed comprehensive reform Discussion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in the futur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urban landscape design discussed designed for the same city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Keywords: urban gardens; landscape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s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品味和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市容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和城市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新要求。创作出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还可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回顾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发展的历史,从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出发,指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应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上进行全面的革新,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能为同类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
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现代城市社会、政治、 经济与文化的反映,同时也代表了快速发展的城市文明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时,设计者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设计理念:第一,区域设计,即在很大的区域尺度上设计、 梳理园林景观的水系、 山脉、绿地系统、 交通、城市;第二,城市设计,即设计界定城市形态的公共空间、 开放空间、 绿地、 水系等;第三,风景旅游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第四,自然地,如湿地、森林的设计;第五,综合地产的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第六,校园、 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第七,花园、 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总之,设计者要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成本,满足城市人的需求,将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把自然、功能、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现代城市社会、政治、 经济与文化的反映,也是现代城市文明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建设走园林化之路,园林化建设以生态与文化为主题,是各地城市实践与探索形成的共识。随着社会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剧增,人流、 能流、 物流高度集中,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对人类生存影响日趋严重,成为人们密切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建设生态化城市成为城市园林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搞好园林建设才能够使人们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目前,城市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将园林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使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均衡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理念;不断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引入先进园林景观建设的施工工艺,增加了园林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现代气息;节约园林的探索与推广使城市生态化建设得到保障。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新趋势
关键词:小区;环境设计;原则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已经从有房住、住得宽敞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向具有良好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过渡。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生存环境,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文化更高领域推进。人们渴望新鲜的空气、绿树红花,渴望有一块让孩子们自由奔跑的阳光地带,一片能让老人们安心晨练的净土,一个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缓解快节奏城市压力的“家园”。本文提出了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原则,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原则
1.1整体性原则
作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整体性是第一重要的。因此,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应将多元的景观环境要素加以综合,强调整体环境意识和观念,把居住景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实现人――建筑――环境的协调发展。
1.2可持续性原则
居住小区不仅应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而且,必须从历史传统、文化习惯等人文因素考虑,使构成景观诸因素,为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环境,以满足因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1.3尊重地域文化原则
“传统”与“民族化”、“现代化”和“世界文化趋同性”一直困扰着建筑及
景观规划等领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文化,同样,就小区
规划设计来讲,小区所在的区位决定了规划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规划师在具
体设计方案时,必须从小区所在的地理区位条件出发,充分处理好这两者(实体因素、精神性因素)的关系,使小区景观环境既能满足居民居住、生活、休息、交往等物质性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居民的舒适、亲切、具有认同感、地域感的心理情结。
1.4宜人景观尺度原则
尺度是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近年来,现代主义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在发达国
家城市表现的最为显著,即不再强调大尺度的城市景观,而是主张创造宜人、有
情趣的城市环境空间,同样,要使居住小区的景观易于被居民接受,在心理上拉
近与观赏者的距离,就要求景观尺度适宜。
1.5可识别性原则
可识别性是指使用者对环境形象具有可以辨认性。具有可识别性的清晰、明
了的环境形象易于被使用者识别、理解与记忆,并可以促进使用者美好的情感体
验。在空间实体上,特征鲜明的环境形象是可识别的基础。
1.6无障碍化原则
在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儿童是小区景观环境使用率最高的人群。2011年我国
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己率先步入人口老龄化,如何满足
更多的老龄人口的活动需要,给老年人、儿童创造足够多的活动空间,如何创造
易于老年人、儿童使用的景观环境是每个景观规划师所不能忽视的。让残疾人和
正常居民一样得到公平、平等的生活待遇,就要求我们的无障碍设计不能只停留
在表面形式上,一定要做深、做细,如小区人行道,绿地,娱乐处,住宅入口等
坡道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残疾人使用道路系统。
1.7居民参与原则
通过各种方式集中居民有关环境设计方面的意见作为设计依据,可以使居住者更多地参与环境设计和建设自我空间,这对于环境维护、保证居住环境设计的丰富多彩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环境创造,吸引居民参与公共活动,增强居民参与意识,加强人际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亲切感和热爱。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前景展望
伴随住宅建设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国内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水
平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今后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会越来越体现自己的个性。概括的讲,总体上将呈现以下趋势:
2.1生态化
新阶段的园林景观――生态园林景观将逐步取代主题景观进入住宅小区。
首先,2l世纪的住宅向着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园林景观首
先是在设计观念上强调“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建筑、人、环境”相结合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其次,充分考虑功能第一的原则。景观是为人居服务的、供人使用享受的,
而不是让人参观、为人展示的。因此,居住小区景观环境中草坪可让人休息,林
中可散步,水溪可亲近,它不单纯追求大片中央绿地,而更强调推窗见绿、出门
观景、进园闻香的自然生态环境,真正营造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自
然境界。
最后,生态园林景观充分体现了外部景观与内部景观的有机融合、大环境与
小区环境的有机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的“三融”标准,从而造就生态背景下的良好人居环境。
2.2个性化
单纯为做景观而做景观,不顾具体环境,盲目设计了很多不实际的小桥、流
水、凉亭、假山、廊柱、花坛、绿地等,或过多地使用瓷砖、花岗岩铺地、花坛
等只会造成园林景观的雷同化。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特色树种,非要
把南方的棕榈树移植到北方,就有点牵强了。
2.3自然化
在居住小区建设方面,目前呈现出日益精细化与复杂化的倾向。但越来越多
光滑石材的选用让人们在雨、雪天感到很不方便;对外立面的过分追求使居住小
区向豪华与复杂化发展⋯⋯这使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质朴的居住环境。
因此,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要贯彻“尊重自然”的理念,充分利用和发
挥自然的优势,让自然的本原的东西发挥作用,做到人、住宅与自然环境、社会
环境之间的巧妙融合。
2.4人本化
注重人的生活体验,空间环境满足人的活动要求;生态环境有益于人的生理
健康;视觉环境让人感觉身心愉悦;人文环境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形成一种绿意
盎然、自然和谐、经典高尚的居住环境。
2.5文化
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底蕴,强调文化、艺术在绿化、水体、铺地、小品上的
应用,加强整个环境空间的观赏及视觉效果。运用现代风格的造景手法,揉合地
区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创建高品质的、文化氛围浓厚、健康积极的景观环境,
提升小区的区域影响力及潜在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