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智慧课堂讲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讲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课堂讲座

第1篇: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有幸参加了我市教育局举行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本次活动以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研究、行动实践与问题解决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在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艺术、专业能力提升及职业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培训。我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分外珍惜。每天我都提前到校做好准备,每节课我都认真听讲用心记笔记,每晚我都结合所学所悟总结反思自己,每次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由衷感叹!聆听专家,感叹于他们思维的缜密敏捷,观点的新颖独特,语言的风趣丰满,知识的渊博精深,经验的丰富老到,人生的洒脱从容……

“先有认识,然后才有作为。”“高效课堂是学科课程实施中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卫东的讲座让我对新课改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及高效课堂模式有了更科学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

“‘骨’即硬朗、风骨、风气、风趣、风格,意味着承担;‘干’指自我完善、专业精进、讲究实效,意味着创新”,教育专家梁捷对“骨干”的解释让我明确了做骨干教师的方向与途径!

“‘智’就是‘日知’,每天学习一点知识;‘慧’就是‘彗心’,经常打扫心灵。智商是父母给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知识专用,智慧通用。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李进成专家的讲座《教师的智慧沟通艺术》教会了我如何智慧地表达如何有效地沟通。

“教师的成长意味着,一是慢慢长大即由青涩走向从容,二是走向成熟即由从容走向个性,三是走向智慧即由充实走向快乐与智慧”,优秀教师李波用切身经历告诉我们教师如何在教研的熔炉中成长!

四川大学教授游永恒的讲座《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方法》及《教师的职业心态与调整》既引导我们用国际视野思考中国教育,又引领我们要做一个真正优秀与幸福的语文教师!

这些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的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和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无比钦佩!他们对教育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对生活、工作、学生的独特的感悟,无不拨动着我的心弦,无不触及到我的思想!我禁不住一遍遍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现在应该怎样做?反复追问中,我在这些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的话语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第一,教师应该读书修身,读书致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习惯!读读教育经典,读读教育报刊,读读人文书籍,读读学科书籍,读读中学生写的和为中学生写的书籍,读读网络文学,“开卷有益”,语文教师应该是生活在书籍里的人,应该是“百科全书式”的人!

第二,教师应该立足课堂立足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舞台。”正如李波老师所言,“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的教师须经过磨砺,在学识、理念、修养、心理、实践等诸方面缺一不可。如果要抽出一个具体点将这些因素统领起来,课堂教学是最合适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磨砺是全方位的,因为教学素质、教学理念、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学机智、课堂调控、教学个性、教学艺术都包含在内了。毫不起眼的课堂细节中,真实反映了教师的修养。”所以立足课堂立足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诊断、改进、提高,应该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三,教师应该乐于动笔乐于写作

写作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擅长写作的老师往往能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之火、成为其动力之源。我们教师要经常自觉写工作日记教育随笔,语文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动笔写作,师生同读同写才能有效地指导引领学生,同时自己和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第四,教师应该锻炼口才智慧沟通

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谈吐是人的第二外貌。教师这个教书育人的职业更应该注重口才与谈吐。良好的口才与高超的沟通能力更有助于做好教学教育工作!我们教师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第五,教师应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米兰昆德拉在《智慧是什么》中提到:“现代的傻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具有总结能力和反思意识,时时刻刻总结反思自己,时时刻刻总结反思教学,时时刻刻总结反思教育,在总结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六,教师应该调整心态追求快乐

第2篇: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一、课堂需要有独特“智慧”的教师

1.课堂应该充满语言智慧

语言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语言智慧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智慧型课堂应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彰显。教师幽默的语言往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因为,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够缓解甚至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够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与思维的互动。

2.课堂上“尊重”的智慧

以教定学的现象应该取消,学生怎么学着方便就怎么教,也就是尊重学生,以学定教。这要归结于教育的本质:首先,教育是主动的行为;其次,教育的根本动力在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最后,未来环境的改变促使学习者未来生存必须接受智慧的教育。因而,教育必须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中传播智慧。孔凡哲教授在他的一本专著上这样写道:“一般的教师教知识,好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教智慧。”

3.应变能力智慧在课堂上的展示

课堂上有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干扰。信息技术课堂的“意外干扰”主要来自人和物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出现“意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产生新问题、出现新情况的可能性就更大;课堂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教学设备“罢工”的问题时常出现,如,“死机”、上传或提交作业时网络繁忙等问题。物的因素导致的教学意外事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得以尽量减少,人的因素引发的问题则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挥。

二、我们需要充满智慧的课堂

1.从新课标中读出智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句新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有些教师误解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学校允许调整教材,但是,大单元的调整,必须与学校管理者沟通,让学校了解教学进度,便于管理。教师调整教材时必须克服随意性,调整时遵循的是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结论还是需要尊重的。学科不同,操作也不一样。

2.课堂上的智慧互动

许多看似错误的答案却包含着正确合理的因素。教师的简单回应,不仅可能遮蔽正确合理之处,还会压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样道理,对看似正确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追问,既可能掩盖错误、鼓励机械思维和迎合心态,又会使学生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停留于表面的“知道”,所以,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看起来是对还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解释吗?”追问可以使问题变得清晰和有层次、有条理;追问可以使学生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便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追问也可以使学生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总之,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

3.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多媒体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创设信息技术课独有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如,通过让学生体验虚拟现实场景、引入游戏环节的做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在动机。

4.深刻反思,彰显智慧

事实上,一部分教师的情况是,每天上完课后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思考,其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一部分教师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其反思层次是教学技术,这两类都是止于“技”。另一部分是教师反思技术层面之上的东西,反思教学行为后面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止于“理”。更高层次上的就是止于“德”,是教师从道德伦理的高度去思考教育的价值,进行反思和追问。教师课后的反思,不是简单地将教学方案换一种方式重述,也不是不痛不痒地“自我批评”,更非客套般地“请专家大家多多指正”,而是一种“全程式”“全景式”、有深度的以回溯为基础的理性重建。

三、智慧型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之路

1.向书本学习

一方面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及拓展性专业知识,学习跨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和学科理论水平,建立起既专又博的完整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各种教学期刊、研究报告、论著等文献资料,了解学科教学及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

2.向他人学习

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等协作团体活动,不仅参加本学科的活动,还应参加相关学科的教研活动,在参加活动中,在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二是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通过参观和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知识非常重要。四是教师可以通过采访资深的教师、名师、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向网络学习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教师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加入博客群,这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实现与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交流与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向案例学习

每一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隐藏着丰富的实践性智慧。教师要通过与其他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学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解决相应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第3篇: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一、憧憬:课程离我有多远

在开始这段旅程之前,我对个性化课程的了解仅限于手头的书籍,例如薛瑞萍主编的晨诵课程“日有所诵”,倡导用健康的语言为学生构筑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常丽华的诗词文化课程“在农历的天空下”,以农历的节气和传统的节日为主线,串起了与之相关的古诗词;蒋军晶的成长录“从课堂走向课程”,介绍了他从单篇到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理念;深圳滨海小学的德育课程“国旗下讲话”将国旗下的讲话变成课程文化,展现了全新的办学理念……这些阅读使我憧憬全新的课程设置。然而,作为农村教师,获取资源难免会受到限制,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课程建设搞得好则可,搞不好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徒劳无功。种种困惑和焦虑让我对课程建设望而却步,但始终满怀憧憬。

二、洗礼:课程头脑风暴

参加教育管理人员高级研讨班对我来说是一次机遇,或许主办方知道我们是带着问题而来的,第一周的理论培训就安排了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讲座,内容精彩纷呈,理论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真是一场头脑风暴。他们的发言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例如马在题为《坚守并创建――当代教育人的两大使命》的发言中讲到“一个学校存在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办学的质量,要聚焦课堂、坚守课堂、创新课堂”;郑万瑜的《学校发展规划与教育督导评估》中强调“要做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创造及构建能力”;冯恩洪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在他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发言中说到“校本课程的出现给学生生命潜能提供了释放的机会,给教师的特长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金辉的发言强调了在转型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在他的《转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管理》中,他认为“提供可供选择的个性化课程,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境界。要旗帜鲜明地树立好教师的新标准:上好一门基础课、指导一门选修课、开出一门研究课”。

专家的激情演说,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教育视窗。面对课程建设的挑战,作为教师,要积极应对。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指规划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它最终体现在教师的课程实践中,并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三、体验:演绎课程精彩

经过理论学习后,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对多所名校的实地考察,我着实感受到了绿色生态课程建设带来的精彩:江湾初级中学以“提兴趣、挖潜能、学方法、促思维”为课程开发核心理念,将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进行整合、丰富、优化,提炼为智慧型课程,力求用教师的教学智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激发管理者的管理才能;钟山初级中学开展“项目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建设和校本研修”研究,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办学宗旨,保障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第六中心小学的拓展型课程以“温馨趣乐园、自主共成长”为主题,采用教师走班、学生自主选课的形式,开辟“探究乐园、实践乐园、主题乐园、特色乐园”四大板块校本课程,四个板块各具特色;凉城三小以“基于三维目标统整设计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为抓手,夯实基础性课程,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以师生共进的形式带动学习。

想要课程建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就要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经过考察,我看到很多教育工作者大胆行动、小心求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好每一步,将基础性课程校本化研究和拓展型课程个性化开发建设作为工作的常态,见识到了多所名校的智慧。课程领导力扎根于学校,根植于教师,成长于课堂,教师只有以学校特色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导向,才能真正提升课堂的水平,才能真正获得课程领导力。

四、反思:走向课程,世界将大为不同

经过培训,反思一下我主持参与的省市课题研究,不论是书香校园、作业管理、故事育人、快乐集邮、人人会游泳,还是学校的防风文化、种植园、民俗画、科普实践活动、三习四步教学法,都凝结着师生的心血,闪烁着教学管理的智慧,折射着学校的文化与特色,却缺少一根串联的主线,那就是课程。如果让这些活动走向课程,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呢?

回顾自己的参观体验,我对我的课程研究和华东师大附属小学的课题研究作了一下对比,如下图所示:

经过对比和反思,我认为,上海市虹口区因时、因地、因校、因人而异的课程设置特色鲜明、生机勃勃,而一哄而上的应景工程、面子工程、雷同工程,往往奄奄一息。如果把我们学校的特色活动课程化,让这些活动真正地走向课堂,将会给师生带来更多的财富,给学校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

五、构想:让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

提升课程领导力,是梦想、探索,是发现、革新,更是机遇和挑战。我认为,课程建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对课程的领导,应该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要讲科学、重调研,要倾听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开发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例如,本学期我们就根据师生座谈会上的建议,采取了一、二年级教师走班,三至六年级学生选班的编排形式,一、二年级每学期每班由4位教师走班,每个班每月参加同一个项目的活动,一学期每个学生能学4门有趣的课程。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选择三门最喜欢的课程,然后学校汇总、调剂,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感兴趣的项目中活动,从而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我希望,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上,城乡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团队整合,差异互补,让团队合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团队文化辐射教师群体,共研、共建、共享,让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今后,我们打算举行校际之间的联谊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师生外出参观学习。同时,邀请专业人士和社会名家为学校师生开讲座,借助社会资源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课程内涵。

第4篇: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一、明确改革理念,让教师心中有理想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及感染力和感召力;要有独特的品位和智慧及博学广闻的内涵;要有独到的理解和整合教材能力;要有独到的教学灵感和教学设计能力。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我们以“育个性的孩子,塑智慧的教师”为课改目标;以“让每一名孩子的童年成为一段精彩的故事,让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成为一次智慧的旅程”为课改追求;以“激情孕育课堂感情,开放激发课堂活力,探究培养学生灵气”为课改主旋律。激励教师用充满智慧的教育,培育自主、个性、快乐、成长的学生,真正使老师更智慧,学生更自主,从而为“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的高效课堂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二、定义课堂模式,让老师实践有标准

纵观成功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都是先定义模式,然后在模式的规范和指引下展开教学,既“先入格,再出格”,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基于这一点,我校于2012年秋季学期成立了由各学科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课改小组,在反思、借鉴、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斟酌和研讨,并通过课堂实践,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分学科制定出了东街小学高效课堂模式。分别为:语文“四步阅读教学法”教学模式、数学“122”教学模式、英语“四环节”教学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与这些教学模式同时跟进的还有各学科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如语文学科《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研究》、《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生本课堂与学生能力生成研究》;数学学科《“先思后导,互动双赢”教学模式的研究》、《生本课堂中小学生自我管理策略的研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有效预习”教学策略的研究》;英语学科《生本教育背景下前置作业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环境下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材策略研究》等。这些教科研课题的介入,不仅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模式更具多元化,而且为我校高效课堂的打造注入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三、实践高效模式,在课堂转型中提升质量

我们通过聚焦教师专业成长,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学习阅读,聚焦集体备课与作业设计,聚焦活动开展(教师论坛、沙龙研讨、教育叙事、说课比赛、学科赛课)等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高效课堂实践过程中,我们用模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明确高效课堂要以高效“导学案”、高效“前置作业”、高效自主学习、高效小组合作、高效集体备课做支撑,并分学科制定了高效课堂方案、实施计划、推进计划和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采用“学名师、听讲座、写反思、办研讨、抓展示”等办法,开展40岁以下教师“人人上一节精品课”系列活动,使更多的教师在活动中历练技能,历练中激发活力,在实践中突破难点,激发教师课改热情,使课堂焕发新鲜活力。首先由名优教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分学科上“高效课堂示范课”;然后由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分学科上“高效课堂研讨课”; 最后,在学习研讨,反复锤炼、综合实践的基础上,由年轻教师分学科上“高效课堂展示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复合化”学习与发展。鼓励学生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把教室真正打造成学生快乐学习、自我展示的平台。

第5篇: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智慧;生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28-03

引 言

英语语法课听了很多,但给本人留下深刻印象、感触最深的是一所名校的一位老师所授关于名词性从句的一节课。他以猜谜的方式进行本节语法课的导入。他是这样描绘的:“There is an important thing in this small box. It can be smooth when it is in the water, and it can make your dirty hands clean.” 聪明的学生们立即回答是“soap”(肥皂)。随后,教师又向学生发问:“Can you guess the reason why I mention soap in this class?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 Reading the part Grammar and Usage on P8 may help you.”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后,很快就有人举手回答:“I think ‘soap’ are the first letters of the four types of the Noun Clause——Subject Clause, Object Clause, Appositive Clause and Predicative Clause.”学生正确的回答和积极的参与,表明了授课教师成功地、智慧地引导学生进入了本节课的语法学习,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的。

在整节课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利用语境进行语法教学,给出同一个句子,要求学生用名词性从句的四种句式进行转换,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学生归纳、观察、分析等各种能力。从学生的课堂反应看,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语法课,教师课前预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节课预先的教学设计凝聚了教师的智慧。他在实际课堂操作中,注意对各环节的调控及教学步骤的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都能够体现得淋漓尽致。智慧地设计本节语法课的导入是教学智慧的展现,事先反复的推敲、打磨也生成更多教学智慧。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考虑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对课堂突发问题的灵活处理等无处不体现出教师的创新与智慧。下面就教学智慧的生成发表一己之见。

一、教学智慧的种类

(一)课前精心预设

课前精心设计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精心预设是把握好课堂、体现教学机智的必备条件。许多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透彻地理解与把握教材,能充分地了解与研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与选择教学方法,精心策划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将创新与智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并在课堂操作中加以完善和发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体现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教学智慧得以提升。

(二)课堂动态生成

任凭事先如何周密地设计,在课堂操作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非预设性的问题”,这时,教师如果缺乏足够的心理或知识准备,就难于做出较迅速的正确应对去打破教学僵局。这要求教师“急中生智”亦即教学智慧。如何智慧地处理课堂上非预设性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

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陈桂生先生(2005)提出了课堂应急的对策: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生歪打正着、对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然而,如何在课堂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灵活而得体地处理与解决,需要每位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与智慧。

二、教学智慧的生成

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关注课堂预设,也要关注课堂生成,关注教师个人的原有经验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新经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由此可见,新课标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不断谋求自我专业化发展、在从原本平凡的教师成为不凡的优秀教师(郭玉霞,2012)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教学机智及智慧将不断积累与沉淀,为最终打造出智慧型教师提供好的平台。本人认为,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促使自我生成教学智慧。

(一)善于反思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反思使教师长智慧。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和反思。在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能对今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反思可以从大处着手,在备课时挖掘自我的独创性,用一些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学科能力,如作为英语教师,自我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否过关;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否到位;处理教材时能否吃透教学内容,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出教材的内涵,做到深入浅出,将教学艺术化、高效化。

反思也需要从小处着手,落实到细节。如能否对要讲的内容都烂熟于心,进行内化提升,循循善诱,使学生心领神会,促使学生自主建构,产生感悟;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灵活,是否兼顾到课堂上的生成。在批改作业方面,是否进行激励性的反馈,注重批改作业的方法与效果,注重作业的质量并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后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该用固定的笔记本记录下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如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尚需改进之处,课堂上一些细节的处理等。在授课过程中,哪些教学环节的实施未按课前预设进行以及改变的理由;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课堂生成的“亮点”以及其出现的背景;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巧设悬念;是否通过精彩的置疑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等。反思可以是每节课后,也可以是对整个单元教学、甚至是对教材每个模块教学的反思。

(二)多渠道学习

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资讯发达的时代,“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是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话者,面对新课程的要求,相应的也会产生一些担心和困惑。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学习的渠道很多,如积极参加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参与在线教育、网络学习;参与教研活动;听名师讲课与专家讲座;研读有关外语教学的书籍、期刊杂志(也可研读相关的高校期刊如《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加强教师甚至跨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提倡经验互享等。新的教学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通过多渠道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累经验,突破创新,提高能力,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为教学智慧的积累与生成做好铺垫。

教师通过种种途径加强学习,可以很好地为自我教学智慧的生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本人曾经随堂听过本校特级教师一节课,她在课堂上进行了英语作文限时训练、给了学生5分钟进行写作,之后将部分学生作品用投影展示,并进行点评。被展示的学生作品大都写了一大段,但有一个学生只写了一句话,引起哄堂大笑。老师是这样处理的,“As we know, he is not good at English. But here, we can see this sentence is quite right, and his handwriting is very clear .All of you should learn from him about this.”。老师的处理很灵活,展示出她的教学智慧以及对学生的爱护。该课对工作不久的我触动很大,我既为她的教学机智所折服,也为她对学生的宽容所打动。她在无形中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快速的反应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展示了自我的教学机智。这节课也为我后来教学智慧的养成提供了一个良好样板。

(三)勇于尝试

教学智慧是教师发展成为本学科专家、饱学之士的必备条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教学智慧的体现提供了平台。只有广读、不断地积累,提升自我的学科素养及人文素养,才能在课前预设以及课堂上处理意外情况时生成教学智慧。教师只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并抓住机会,根据班级的实际勇于尝试与实践,必能促使自我教学智慧的生成。

我有这样一位同事,他去听别的老师上Sporting events这一单元课时,觉得课件做的很美观,就拷贝来用。但在自己实际授课时,他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就临时作了教学方法上的调整,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点击鼠标呈现图片,让学生跟读与背诵,而是要求学生进行对子活动,一个表演并借助于英文讲解,一个猜测并说出该运动项目的名称。这样的灵活处理,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也很好地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曾经在一节课上也差点闹出笑话,想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时,口误说成了WC,引起学生的暴笑,甚至有学生故意喊着“厕所,厕所”,场面很是尴尬。我当场抛出一个话题,“Who says WC only means Water Closet? What else can it mean? I can give you an example ,such as “World Cup” Actually, WC can be short form for many things. Now ,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or work in small groups. If you really don’t know, you may surf the internet after class.”在第二天英语课堂上,学生给出了各式答案,如WC可指世界锦标赛(World Championship);WC可指武术中的咏春拳(Wing Chun);WC还可以是魔兽争霸(War craft); WC还可以是臭名昭著的华青帮(Wah Ching); 在物理学领域,WC是Water Column,是水压单位等。整体而言,本人还是比较成功地应付了该突发事件,这也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教学智慧的重要性及平时广泛阅读与积累的必要性。

总之,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失败,但失败可能孕育着成功,为自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搭建了良好平台。英语课堂上出现突发事件较其它学科更难以应付,原因在于教师要能用英语快速、简洁而准确地处理,能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明白。可见,教学智慧的生成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马克斯·范梅南)

教书育人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决定了教师除了具备扎实而广博的知识外,品德上还要具备善良、爱心、公正、责任等。教师要具备宽容与大度,要能理解与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帮助并激励学生。教育中没有了关爱、热爱,教师便就没有了教育激情,没有了教育能力提升的动力,也就无教学智慧可言。马克斯·范梅南的话说明了爱护、关心学生是多么重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的心情,时刻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一切,才能促使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范梅南(2001)认为:只有当教育者的眼睛和耳朵以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方式去搜寻孩子的潜力——这个孩子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教育机智才起作用。教育智慧是爱者的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作为教师,对学生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的关注,对他们的宽容,这种浓厚的情意是教师教育智慧生长的最坚实的沃土。一个拥有教学机智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生存与成长。教育机智就是给予学生浓浓的爱、时刻关注、聆听他们的心声,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智慧行动。

教学智慧意义重大,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学智慧,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就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让学生接受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有利于人的智慧的发展,不良的教育条件有可能限制和压抑人的智慧的发展,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人”。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智慧型的教师。成就精彩课堂,关键在于提升教师修养(程红兵, 2010)。教师要不断钻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此外,还要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素养,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真正成为智慧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再谈“课堂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5,(6).

[2]郭玉霞.教学智慧:从平凡到不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3](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译者)李树英.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6篇: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一、“山海文化”的提出

从担任南沙小学校长开始,我就致力于打造学校特色,寻求学校的文化变革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于是,我们抓住发展的契机,开始走上特色办学的道路。

特色办学的口号不能凭空想象,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和本校实际。我校地处珠江出海口,背靠高山,面朝大海,倚山临海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给人以启发:面对高山,方懂攀登,才知高山仰止,也知生活磨炼,艰辛与希望交织;面对大海,方懂浩瀚,才知波澜壮阔,也知人生起伏,包容与快乐交集。因此,我校提出了“山海文化”的教育品牌,确定了“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办学理念。

二、“山海文化”的教育内涵

1.“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办学理念

南沙小学的教育是教授大智慧,如大山般以深厚的德育精髓培养健康的生命、智慧的头脑、道德的灵魂;如大海般以宽广的胸怀容养万物,激发生命活力,充实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

2.“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让生活更美好,幸福需要教育,教育带来幸福。我校旨在以教育促进发展,以智慧引领幸福,让学生在获得教育的同时感悟幸福,受益终身,成为幸福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3.“美德如山,智慧如海”的育人目标

“责任如山,宽容如海”的学校管理,旨在培养学生能如高山般坚定不移,如大海般兼容并包;“厚德如山,自强如海”的学校精神,旨在培养学生能承载山之厚德,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攀高峰。

4.独具“山海”特色的“一训三风”

“一训三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校训:博学求真,明德至善;博学乃成业之基,求真乃求学之道,明德乃修身之本,至善乃幸福之源。校风:品比山高,心比海阔,寓意全体师生有比山高的德行,比海阔的胸襟。教风:立山之德,扬海之智;即树立高山般的师德,凝聚大海般的智慧。学风:养山之德,展海之智;即培养高山般的德行,展现大海般的才智。

5.别具一格的校徽和校歌

我校校徽以圆形为基础,图案中有青山和大海,山间红色小圆如太阳,象征南沙小学像一轮红日冉冉上升,也象征着学生在山海的哺育下勇攀高峰、勇立潮头。我校结合山海文化精神,让全体师生参与校歌的创作,每逢升旗仪式及重大活动时全校师生齐唱校歌,音乐的旋律与学校的山海文化和谐为一,鼓励学生将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

三、“山海文化”的灵魂与境界

我校的“山海文化”既注重历史积淀,又融入现代元素,既关注本土文化,又结合外部文化,既有物质文化,又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个性和多元中走向了特色化。在特色化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内外结合,自主创新,以山海文化为特色,在校园、管理、德育、教师、学生、课程、课堂、评价八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中,融合山海的温度、气度、高度、风度、厚度、宽度、深度、广度筑就了独特的内涵。

1.温度:“仁山慧海,涵养生命”的山海校园

第一,校园环境是学校的文化之根,构成了学校的显性文化,起到传达教育理念的作用。在打造校园环境方面,我校将山海文化与校训“博学求真,明德至善”相融合,并以此为楼道命名,将环形办公楼命名为“至善楼”,将两栋教学楼命名为“明德楼”和“求真楼”,寄意师生能明德求真,将综合教学楼命名为“博学楼”,寄意师生能像山海般博大精深,追求渊博的学问。

第二,打造富有特色的墙壁文化。在教学楼外墙设计浮雕群,体现“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山海情怀;报告厅、会议室挂有全体教师对校园文化的理解的语句;楼梯、墙壁上挂有展示学生才华的美术和书法作品;独具特色的“海文化长廊”与“山文化长廊”更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内涵。此外,学校还设有明德读书吧,让学生在亲切的环境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第三,我校还设计了明德阁,这里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塑像、名人事迹及山海文化的介绍,激励师生“品比山高,心比海阔”。在每个班级设有“书山学海”展示台、“山海之星”光荣榜、“山海心声”留言角等栏目,让学生根据主题自行设计版面,彰显个性。

2.气度:“责任如山,宽容如海”的山海管理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山海式的管理具有海的气度、山的厚重,我校实施“刚性如山,柔情似水”的管理制度,既有原则上的“刚”性,又有人文上的“柔”性。在学生管理中,主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在教师管理中,倡导“人性管理,理解欣赏”,旨在让教师幸福起来,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学校管理中,注重“互动联盟,交流互促”,从而形成家校社互动、校际联盟、体教结合的强大合力。

3.高度:“大爱如山,博爱如海”的山海德育

我校的德育主张“大爱如山,博爱如海”:用智慧之爱温暖学生,用平等之爱尊重学生,用信任之爱激励学生,用高尚的德育鼓舞学生。同时,构建“熏陶―感悟―体验”德育模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科文化情境中的道德渗透、日常文化情境中的道德规训、主题文化情境中的道德凝聚和班队文化情境中的道德建构,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践行道德,以促进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形成。

4.风度:“立山之德,扬海之智”的山海教师

在“立山之德,扬海之智”理念的指引下使教师拥有大海般的风度,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热情、亲切、体贴;多激励,不训斥;多看优点,少找缺点;多为学生成长谋划,少追求急功近利;多关心后进学生,少求全责备。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为教师开辟了终身学习的途径,即学历进修、校本培训、校际交流、专家讲座、名师指导、外出学习等。从磨炼“教学基本功”到锤炼“教学策略”再到提炼“教学思想”,对教师的培养从夯实基础到专业化发展,铺出一条外环(教学基本功)、中环(教学策略)、内环(教学思想)三环相扣的教师成长“环形大道”。

5.宽度:“海阔天空,张扬个性”的山海课程

我校的山海课程以“海阔天空,张扬个性”为原则,依次设置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三大类,结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来确定课程体系的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并进一步架构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1)基本课程

我校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以国家必修课程、广州市地方课程为核心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书法等基础课程,每周23至25课时。

(2)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分为主题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活动拓展课程。主题拓展:通过德育主题教育、书香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学科拓展: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开发了校本教材《仁・智》和《明德露华》。《仁・智》将山海文化与礼仪、美德、智慧教育相融合,内设“经典选诵、拓展阅读、学习指导、互动讨论、言行一致、活动天地”六个栏目,旨在让学生深刻认识“仁”与“智”,提高道德与人文素养;《明德露华》涵盖了心理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审美观教育、人际交向教育等内容,内设“身边的事”等板块,传递山海精神,感悟山海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探究课程

探究课程是将专题探究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宽学生的视野,目前正在实施的是“海洋科技”与“机器人”两项内容。在“海洋科技”方面,结合地方水乡特色与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合作,共同开发了船文化校本实践教材《巨轮启航》,通过介绍我国船舶的演变,共同展望未来船舶的发展。在“机器人”探究方面,以“创意机器人智能交通”设计制作为主,学生的作品在“第三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6.厚度:“养山之德,展海之智”的山海学生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融合山海文化,结合“尊重感恩、诚信明礼、责任梦想”三个阶段性主题,提出了“十二个一”成长计划,编制了《绽放仁智・幸福之花》成长手册,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领他们感悟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

在成长计划的指导下,我校倾力培养“养山之德,展海之智”的山海学子,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面对挫折,发扬学校“厚德如山,自强如海”的精神,承载山之厚德,弘扬海之自强;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提升自我,拥有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展现自我,在人生舞台上尽情而自信地展现自己。

7.深度:“慧海育人,智慧课堂”的山海课堂

特色课堂应是具有哲学深度的课堂,我校在“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构建智慧课堂,我们追求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堂,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智慧课堂教育有两个核心。一是让教师拥有“教学的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情境创设的智慧、激活潜能的智慧、语言艺术的智慧、角色转换的智慧、随机应变的智慧;二是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智慧”:自主、合作、探究。

智慧课堂教育有五大策略。第一,情感交融:教师正确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耐心倾听,与学生一起探讨,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第二,引导争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适当争辩,启发他们深入理解问题,碰出智慧火花。第三,设计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科学探究:智慧生成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合作体验的理念。第五,唤醒智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生成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融合。

8.广度:“仁智合一,幸福成长”的山海评价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我校的评价改革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及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实行的“仁智合一”山海评价,这一评价方式能体现评价的广度,着眼学生的成长,旨在培养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评价体系,推出“山海之星”评选活动,分为明礼之星、友爱之星、智慧之星、好学之星、进步之星、自强之星、服务之星,每个“山海之星”的推选都有基本的评价标准,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日常行为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第7篇: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关键词:课题研究 科研型教师 实践 反思

在教育局工作的指引下,在教科所有关领导的指导下,我校开始了课题研究,而我也有幸成了课题研究之路上的一名新兵。回顾几年来所走过的科研之路,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但我认准了一个理,那就是认真去做,大胆实践,就会有收获。

一.专家引路,理论提升。

走近课题研究,才发现做研究型教师并不简单。这条路要走向哪个方向,这条路究竟怎么走,开始有点手足无措。就在这时,市教科所组织我们这些课题负责人听专家讲座,并对我们进行了课题研究有关方面的指导,通过讲座,我觉得课题的研究在我的头脑中清晰了很多,讲座从怎样确立课题、课题的题目、课题论证、课题的申报和立项、课题的研究等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我收获很大,对课题研究也有了深入和透彻的理解。一次次地指导让我领略了专家的风采,知识的渊博,人格的魅力,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于是,在专家的指引下,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在网络中阅读大量的书籍。我作为课题组成员兼组长,除自己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外,并倡导课题组成员从阅读起步,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点燃教师的智慧火花。就这样,我爱上了课题研究,因为它让我有了深度。

二.执著追求,努力打拼。

为了课题研究的成功,我废寝忘食,每天午饭时间都是在微机室的电脑前度过的,边吃边在网上浏览,生怕浪费每一分钟。就是凭着这份执着的精神,带领小组成员执著追求,努力打拼。我们的第一个小课题研究经市教体局教科所有关专家评审,终于结题。而这成功背后的辛苦只有我们最懂。在这段时间里,我时刻被感动着,领导的悉心指导,小组成员的团结互助,同伴间的关怀,我们对这份工作的执著与热爱……一点一滴都让我备感珍惜。

在课题研究中,我真的成长了。从08年我们的小课题研究结题后,有很多老师向我请教小课题研究的经验,我毫不保留的给了他们,也从他们的课题研究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又参与了多个小课题的研究,也都经专家评审后结题了。

三.不断反思,收获智慧。

“小学与初中学段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是我们课题组的一个研究课题,针对课题研究的方向,我们教研组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反思每一节课堂教学情况,每次的教学都要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小问题进行思考。反思的主题要围绕自己研究的主题进行,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进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在年级组推广。在此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与初中学段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这一策略通过推广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另外,每周的反思都有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定的骨干教师评议和探讨,通过有关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我感觉自己的反思能力提高了,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逐步增强了,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也就不会有创造。一名教师如果不断地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并寻根究底地思考,就会不断地产生新思想。我们在教学实验中进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堂,使我们找到了研究的乐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研究,我发现工作越来越省劲了,也使我体会到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也更加体会到了研究型教师的快乐。我更多的感受是课题研究磨练了我的信心和意志,课题研究厚实了我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

第8篇: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但也应当看到,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

表演这种形式在许多课堂上均可以见到,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模式,不管需要与否,都让学生表演一番,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兴趣盎然,其实质却是完全抛开了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任务。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船长》的时候,让学生表演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船上的人们逃生的情景,由于学生不能体验到在生死关头的严肃、紧张,在朗读哈尔威船长、奥克勒福大副的话时故作大人的口吻,引来下面学生一片哈哈大笑。教师本来是想让学生体验在生死关头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但教师的精心预设期望达到的效果却在同学的哈哈大笑中荡然无存。

现象二:泛滥的文本拓展――深度语文

拓展探究在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得到高度重视,几乎已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许多教师在此环节中费尽心思,力求创新,或是进行同类作品迁移阅读,或是抓住课文的某一点进行创造性阅读,或是利用课文引出话题进行讨论辩论……这种探索活跃了课堂,活跃了学生思维,但有时会让人感到这种活跃背后隐含着贫乏和肤浅,缺乏内涵与深度,似乎远离了语文。

有效的拓展文本会给学生带来更深的体验,会有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围绕“亲人”一词进行拓展,引入多媒体课件的树根,由树根说到有血缘关系的人,说到非典战斗中身先士卒的钟南山、热衷于公益事业的成龙,引入海湾战争的图片,50年前抗美援朝的影片,至此,窦老师带着学生从拓展的文本中感悟了亲人的含义,把亲人的含义推向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与窦老师相比,有的老师的拓展文本纯粹是为了拓展而拓展,不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而是为了教学的需要。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螳螂捕蝉》这一课时,引入了多个文本进行对比阅读,但都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其结果是让学生坠入一头雾水之中:老师究竟要把我们引向哪里?

原因分析:

1.语文意识淡薄,课程目标迷失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2.盲目跟风,拿来主义

随着新课程的春风吹遍大地,在基层的走出去的老师多了,基层学校请进名师来校授课、讲座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多,再加上杂志、录像以及各级各类培训,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根植于每一位教师心中,但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做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许多老师还是找不到感觉,摸不准方向,甚至有的老师连教材都解读不透,不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看到或听到一节好课,有些老师就不加咀嚼的拿来用了,不管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不管是否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想而知教学效果怎样了。还有些教师出去听课以后,觉得一些老师的教学语言很有风格,很有个性,于是认为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我回去以后也可以模仿着用,于是乎,就像工厂批量生产一样,程式化的语言“遍地开花”了。

3.底气不足,缺乏智慧

第9篇:智慧课堂讲座范文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解决课堂教学要学哪些知识及学到什么程度的,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事实证明,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到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

教学目标全面: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既有知识、智能应达到的水平,也有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考核标准。教学目标具体:对识记、理解、运用等行为要求要有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评定标准,具备考查性。教学目标明确:表述要准确、简明。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就是要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找准基本技能的训练点,着力使学生形成多种能力。第三,要抓住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点,着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为优化教学内容,我们在课堂评价标准中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1.教学内容要统观全局、分清层次、有详有略,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结构。2.要挖掘教材中知识之间的横向与纵向间的有机联系,按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安排知识内容。3.深度和广度确立适度,把深度、广度、难度控制在学生可接收的范围内。4.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师要统观全局,恰当地确定重点,做到讲解时抓住重点,提问时体现重点,讨论时落实重点,练习时紧扣重点,小结时不忘重点,板书时突出重点,课堂结束总结时再现重点。这样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为优化课堂结构要求教师做到:1.优化导入。使导入起到激发兴趣、引起注意、启发思考、接触课题的作用。2.优化提问。要内容具体、目标明确、表达简明、时机恰当。忌随意设问、深浅失度、思维无序、集体回答。3.优化讲授知识。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教法要有启发性、多样性,语言要严谨、有感染力。讲授的知识要体现出“精”“准”“透”。4.优化讨论。讨论要紧紧围绕问题,保证讨论时间,尊重学生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适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观点独特”,不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

四、优化常态课

学校教学活动更多的是立足于常态课,有效的课堂应是常态课堂。常态课堂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状态下的随意课,“常态课既是朴实的,也是精彩的。”常态课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融入教者的智慧,在课堂上显示出教者的创造性、灵活性,由此上出的常态课不但生气勃勃,更应是灵活的、可行的、科学的、高效的。这也给新时代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校着力开展了“一听、二讲、三计、四课”活动。一听,即开展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活动。二讲即开展领导讲座、教师讲坛活动。通过领导讲座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教师讲坛交流好的实践做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三计即每学期开展一次导语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活动。四课即上好领导引路课、名优教师示范课、教研组长研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五、一反思――写教学反思

反思是生成教学智慧的不竭源泉。反思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反思使教师专业生活富有思想和智慧,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师的人生不断走向辉煌。

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又是一些性格迥异、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成长中的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常发生,有时候让你生气,有时候让你措手不及,常导致教育、教学方法的偏轨,留下深思、自责。这时候应把发生的事情记下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告诫自己日后的行为。这种反思起着自我检讨、自我督促、自我完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