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

第1篇: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仓储管理实务”是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先修课程“物流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同时,又为后续的“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知识支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仓储经营管理、仓储设备操作、仓储作业组织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选址与规划、仓储作业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仓储管理信息技术、仓储的安全和特殊货物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仓库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的流程、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系统知识;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仓库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熟悉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仓储作业的设备;懂得货品的保管与养护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并对仓储成本进行分析管理;掌握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掌握仓库安全与特殊货物的管理。

2.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仓库规划与布局;会进行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能使用仓储常用设备;能组织货物进出库;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能操作运用仓储管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能进行订单处理;具有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掌握仓库安全及防范的要求;能够掌握文明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3.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诸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他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要具备仓储管理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应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通过专业教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仓储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仓储各项作业的任务内容,分析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将能力需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最终通过项目化任务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2。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

“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应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习等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介绍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图片等,以充分关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设计

(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从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出发,依据仓储作业流程,可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为仓储认知、仓库系统规划、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储业务评价六大模块项目,设计出完成每个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此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搜集的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启发、点评总结。

(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实训任务,理论学习由学生操作完成。在模拟实训室,学生按照教师演示,布置任务后可马上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出库作业可采用此法。

(4)角色扮演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不同身份角色,从角色者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可采用此法。

(5)模拟训练法。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通过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使学生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并能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促进对仓储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

2.教学手段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可重点展示学生并不能经常接触的仓储设备的图片,如货架、托盘、叉车、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并展示整个仓储作业的流程图,以便于学生理解。

(2)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为扩展课外知识,可收集仓储作业相关的音像资料用于仓储管理的教学中。如仓储与货物分拨系统演示、UPS分拣系统、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

(3)实训教学。通过仓储模拟软件,可模拟仓库入库、在库、出库的作业管理流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校外仓储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职和探索欲望。

(四)考核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但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验证。考核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来评定(占60%);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30%);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这种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的考核。

四、“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实例

第2篇: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仓储在整个物流行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商品的集散地,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的组成单元和根据地。仓库数量的建设决定了一个企业对于客户要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仓库消防安全又是仓库管理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文章以某企业仓库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层次分析,对仓库整体消防安全进行评估,并结合实例给出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

仓库管理;消防安全;灰色层次分析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统计显示,2009~2014年度快递总量(单位:万件)分别为185786.00、233892.00、367311.00、568548.00、918674.89、1395925.30。可见,快递数量呈现每年增长的趋势,而每年如此多快递的流通是以仓储为基本保障的。而快递件的包裹材料基本以塑料膜、瓦楞纸箱等为主,这些材料都属于易燃品,在如此庞大的快递数量的条件下,消防安全对于仓库的管理来说最为重要。

现阶段,从学者的研究来看,对于物流仓储安全已有一定的对策及建议。例如申秀乾等探讨了超高仓储建筑物内自动喷水装置系统的设计优化问题;李默等从建筑物自身考虑,对仓储内消防安全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李晓哲等更进一步,通过仓储的特点,对防火类别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并从整个仓储布局、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消防安全设施系统建设等方面,系统地对物流仓储消防进行了研究;宋光伟通过对于实地的调研,浅谈了物流仓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建议进行了初步地探讨。以上学者基本是对物流仓储消防安全进行了定性研究。而对于物流仓储消防安全不能单纯地对其进行定性的研究,于是,于作明通过系统思考,对于建筑物火灾安全风险评估,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系统分析了火灾成因,并指出了建筑物火灾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评估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最终给出了一套综合评价评估体系。但是,其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建筑物,并没有对物流仓储内部以及其它因素进行分析。而大多数学者的建议都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一整套的物流仓库消防安全的评价体系,也没有现实的案例。本文尝试对此研究进行补充,通过利用灰色层次分析的方法,更全面系统地对消防安全进行评估。并通过实例,运用德尔菲方法,结合灰色层次分析进行研究。

1仓库火灾风险指数法

火灾风险指数法(FireRiskIndexMethod)是一种运用模糊打分的方式给仓库火灾特性参数进行赋值,通过Delphi问卷调查,征集专家主观意见并给出合理的权重因子,然后运用数学方法求出最终的火灾风险指数。火灾风险指数法一般按下列步骤对火灾安全参数进行分级,以决定它的相对重要性:(1)确定火灾安全的决策水平(方针、目标、策略、参数和考核项目);(2)根据决策水平和火灾风险分析,描述实际影响火灾的5个决策水平的因素;(3)属性权重赋值;(4)选择评估模型。

2案例分析

以某公司为例,简要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表1中的4个火灾安全目标和14个火灾安全策略的关系和表2中的22个火灾安全重要参数,通过Delphi专家组打分,确定关系矩阵。火灾安全参数与火灾安全策略之间的关系矩阵,用矩阵C表示为:火灾总安仿真与火灾安全目标之间的关系矩阵用矩阵A表示:A=15,4,2,31根据公式W=A×B×C,计算行向量W,将W归一化得到:W=(0.0520.0640.0690.0530.0510.0390.0380.0420.0250.0550.0350.0400.0640.0680.0540.0540.0530.0430.0310.0490.0290.034)通过专家组给仓库火灾安全重要参数打分,打分标准参考Likert量表,打分矩阵为:根据专家打分及计算结果,火灾安全重要参数中的结构装配的完整能力、结构装配的隔热能力、火灾探测系统、灭火系统等对仓库火灾危险性影响很大。现针对评估情况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建议:(1)可以根据风险指数R=ni=1ΣWiPi对风险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的区域,发生火灾的危险越大,我们要对火灾风险进行消除,对仓库、仓库消防系统、仓库消防管理3个方面进行改善,达到预防火灾安全的4个目标。(2)仓库设计之初应该对各构件的完整性进行认真衡量,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火灾的发生。(3)构件要采用耐火、隔火、隔热的材料。(4)设置火灾探测系统,尽早发现火情,做好职工的疏散活动。(5)仓库内的灭火系统要定期检查,避免火灾时无法启动灭火系统带来损害。(6)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3总结

如今物流行业正在飞速崛起,特别是大型的物流仓储不断的建立,这就要求物流仓库具很高的安全级别,特别是消防安全系数,根据仓库的面积、仓库的货物类型、建筑物特性等综合考量,最大限度降低物流仓库的火灾安全隐患,综合以上研究本文给出下列建议:(1)加强仓储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仓库人员的安全意识。(2)建立一整套的仓储安全应急预案,即便遇到突况也能迅速的做出反应。(3)加强消防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定期仓储消防演练,让员工真正了解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应该如何去做。(4)杜绝一切隐患源头,定期对仓储内部可能潜在的安全隐患点进行排除。

参考文献:

[1]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148-153.

[2]周堂春.灰色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J].工科数学,1998(2):48-52.

[3]李亮,杨俊辉.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工程项目风险综合评价[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4):121-124.

[4]李默,张峰.物流仓库火灾特点与防控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6):3-6.

[5]宋光伟.物流仓库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7):6-8.

[6]李晓哲.物流仓库消防安全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73-376,380.

[7]申秀乾,包秀华,包明辉.仓储式物流中心的消防设计与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1):8-10.

[8]梁炜麟.大型物流仓库的消防设计[J].江西建材,2015(1):22.

第3篇: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供应链融资案例分析

一、中小企业市场概况及融资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市场概况

总体来看,截至2012年底,山东省第二、三产业的80万户左右的法人企业中,按照中国银行的标准界定,符合中国银行中小企业规模标准(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至3亿元之间)的企业仅有2万多户,其中工业企业17456户,批发业1520户、零售业970户、物流业800户,这四大门类的潜在客户数量合计20740户,工业领域依然是最大的目标市场。

在工业方面,山东省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有9740户,在1-3亿元之间的企业有7716户,后者的数量庞大且企业质量更优,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应首先从这部分企业入手为宜。

在服务业方面,山东省小企业众多,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仅有3770户,在1-3亿元之间的企业有2411户,合计6181户,符合规模条件的企业数量不多,且行业集中,以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为主。另外,山东省商贸业的一个特征是专业交易市场数量多且规模大,有不少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排名领先,入驻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经营稳定,且市场管理规范。

此外,山东省产业集群数量众多,但真正形成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产品技术水平和品牌效应显著、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不多,多数是依托工农业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初级产品加工产业,上下游配套尚不完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性较差。但也有少数产业集群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集中表现为小企业贷款难,山东省小企业占全省近70万户中小企业的比例为99%,同时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GDP,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山东省企业贷款总额的23%,从这种反差就能看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融资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这种优势是传统融资模式所不具备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结合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将物流仓储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和银行三者创新且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中小企业而言,突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瓶颈,解决了传统的融资难问题;对银行而言,实现了融资模式的创新,从全新角度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物流仓储企业而言,在自己的物流传统业务之外,探索了全新的业务延伸方式,为中小企业和银行搭建了畅通的金融隧道。供应链金融立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在优化信息不对称、节约各方交易成本、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预付账款模式的成功案例分析

这种融资模式主要针对商品在采购环节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此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为:由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或者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担保,然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代中小融资企业向上游生产企业垫付货款,从而缓解企业的货款支付和资金短缺压力,之后由中小融资企业直接将销售货款支付给银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信用担保和货物监管。一般来说,物流仓储企业对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的中小融资企业的运营状况都比较了解,能偶有效防范信用担保和企业筛查的风险,同时也能有效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控制风险。

应用案例:

淄博钢铁贸易公司是一家钢铁加工和贸易兼具的企业(以下简称淄博钢贸公司),由于地域关系,淄博钢贸公司与莱芜钢铁集团一直保持着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淄博钢贸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但与上游企业莱芜钢铁相比,在其所处的供应链中还处于弱势地位,淄博钢贸公司与莱芜钢铁主要采用现款现货的方式进行结算。2010年,淄博钢贸公司由于业务扩张的原因,流动资金压力较大,无法按时向莱钢支付预付款,从而给企业日常经营造成很大影响。2010年底,淄博钢贸公司开始就此事项和淄博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淄商行”)开展洽谈。淄商行在详细考察淄博钢贸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后,与淄博当地的物流仓储企业展开合作,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就设计出了一套融资方案,具体流程如下:由物流仓储企业提供担保,并对其负责运输的货物进行监管,淄商行给予淄博钢贸公司5亿元的授信额度,并后续开展了存货质押和预付款融资等业务模式,给淄博钢贸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实现业绩增长提供了很大帮助。在获得淄商行的授信额度以后,当淄博钢贸公司需要向莱钢预付货款的时候,淄商行会将资金替淄博钢贸公司先行垫付给莱钢,或代替淄博钢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与淄商行合作以来,淄博钢贸公司的资金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增加了合作的钢厂和经营的品种,销售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上述案例成功的关键在于:首先,融资的预付账款用途是向莱钢进口原材料,淄商行的融资是直接付给莱钢,这就是在供应链的链条上借助上游生产企业的信誉为下游企业进行了融资;其次,当地物流仓储企业同意为淄博钢贸的授信额度提供担保,并对负责运输的货物进行监管,使银行可以降低借贷风险,在融资时通过第三方的物流仓储企业获得了对原材料的控制。

三、动产质押模式的成功案例分析

动产质押模式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核心环节,即日常生产经营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存货等动产作为质押物贷款的方式,将存货或仓单等动产质押给银行从而取得贷款。如有必要,上游生产企业还会与银行签订质押物的回购协议,而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提供质物监管和拍卖等一系列后续服务。

这种模式使“死”的权利凭证或物资转变为了“活”的资产,加速了动产流动,缓解了中小企业现金短缺的压力。由于动产质押的标的物具有很大的流动性,风险比较,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和上游生产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可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应用案例:

红星电器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电器销售连锁机构,2011年年初,由于应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和当年结婚人群较多,对家电的需求量猛增,红星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也遇到瓶颈,中国银行烟台分行接到红星公司的贷款申请后,结合本行的特色融资产品——“家电通宝”,经过仔细审查后,为红星公司提供了5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具体流程为,红星公司将待销售的家用电器质押给中国银行烟台分行,银行委托第三方监管公司实施仓储监管与回购担保,且红星公司实际控制人提供个人连带责任担保,银行给予红星公司授信支持,授信品种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用于红星公司购买家用电器,贷放资金不得用于国家明令禁止的投资领域和用途。该业务的特色为:(1)家用电器销售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大部分电器经销商都有融资需求,该业务的市场潜力较大。(2)家用电器具有市场需求量大,变现能力强,产品属性稳定,易于长期存放等特点,符合银行对家用电器经销商的家用电器存货进行质押。

该业务成功的关键在于:动产属于流动性很强的资产,且大多说动产的价格变动都比较频繁,银行应针对质押的动产设立价格警戒线和逐日盯市制度及价格补偿机制,银行客户经理应当随时把握、了解动产的价格变动。落实价格逐日盯市制度和跌价补偿机制,建立台帐进行登记,保证质押物的足值,并每日通知监管公司。当质押物的现时价值较放款时下降幅度超过一定比例时(如20%时),银行在当天就应通知借款人,借款人应在银行规定的时限内存入相应的保证金或提前还款。

四、应收账款模式的成功案例分析

该模式主要针对企业的终端环节——商品销售阶段。由于绝大多数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都存在自己的应收账款,这一模式也就从范围上非常适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中小企业将其手中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品,向银行进行融资,将自己的应收账款转变成银行的应收账款。此后核心生产企业将货款直接支付给银行。由于核心生产企业在供应链中拥有较强的实力和较好的信用,所以银行的贷款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应用案例:

山东胜利油田胜大超市是东营市第一家专业化连锁超市,也是东营地区目前门店数量最多、管理最为规范、服务覆盖面最为广泛的专业化连锁超市之一。到2011年,胜大超市已拥有门店111家,营业面积近10万平方米,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在全国快速消费品连锁零售百强排名中名列第84位。中国银行东营分行针对胜大超市的具体情况,运用其开发的中小企业融资解决工具——易兑通宝,由胜大超市供货商将供应商和胜大超市之间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并由担保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银行对供应商提供综合授信支持,授信产品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具体业务模式为:由胜大超市或东营市商商会向银行推荐经销商名单。银行对名单进行筛选,选择实力强、规模大的优质供应商叙作流动资金贷款业务,贷款额度以最近一年度供应商在超市销售结算量的一半为核定上限。供货商将与超市已产生及将要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担保,且同意在银行开立销售回款专户,接受银行监管。同时由银行准入的专业担保公司对全部授信总量提供全程全额连带责任保证。胜大超市协助我行跟踪供应商信息和供货信息,以一定方式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

通过以上操作,对银行、超市及其供应商都有好处,形成了三方共赢的模式,对银行而言,拓展了授信业务的品种和渠道,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更能够提高银行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和扩大客户群建设,带来稳定的综合收益;对超市而言,优化了超市与上游供应商的资金链条,稳定同上游供应商的关系,从而可以保障胜大超市有充足的货源;对供应商而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拓宽了供应商的融资渠道,为供应商融资需求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了供应商的产品销售。

应收账款质押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对供应商需要做好供货量的监控,对应收账款进行严加核对,并在可行的情况下寻求投资担保公司的责任担保,这些措施对于银行的风险把控至关重要。

五、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局限

(一)实施供应链融资的关键之处在于,需要获得银行信贷的中小企业必须和一家值得银行信赖的大型核心企业发生经常性的业务往来,从而使其获得类似于资格认定的信誉认可,以达到银行认可的资信评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核心企业的良好信誉及其与银行稳固的信贷关系来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中小企业也才能获得银行贷款。因此,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中小企业必须以大型企业为交易对象,且必须是处于某供应链链条当中与核心大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并具有稳定真实的交易条件,才可能通过这种融资模式获得银行融资。

(二)银行要全面推广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还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帮助和支持。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动产抵押和质押物监管以及资产变现、和价值保全货运等方面都具备独特的优势,在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物流企业不仅对初步融资后的抵质押标的物提供全程的运输和仓储、监管服务,还帮助银行提高了抵质押标的物的授信担保效率,这些都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抵质押担保业务的交易成本。因此,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要想顺利开展,离不开物流仓储行业的成熟。从目前来看,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作为比较新的一种融资解决方案,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还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真正能够借助此种模式取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在数量和比例上还比较有限。

参考文献

[1] 李茜.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探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7).

[2] 赵忠.供应链下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及防范[J].商业会计2013(1).

[3] 章雁.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风险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12(7):

第4篇: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物流专业人才的紧缺仍成为制约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物流产业中的仓储企业,其人才紧缺问题更为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与业务的开发以及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作为紧贴市场和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结合物流业对仓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

一、 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业教育带有更明显的职业化特征,更强调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针对这种特性,要根据人才的需求特性来确定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确定适当的专业口径。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教育学论文,通过对仓储企业需求调查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强调与技术应用能力或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相适应,其深度与培养高技能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相适应;不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是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 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 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是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并通过图形、图表、声音、视频资料、教师教学录像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装卸与搬运作业管理的时候,结合多媒体动画教学演示野蛮装卸造成的后果,通过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装卸与搬运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而对装卸与搬运作业全过程进行讲解,然后立即请学生对装卸与搬运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实际装卸搬运模拟操作,这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准确表达及操作。趣味教学调节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中愉快的接受教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避免枯燥无趣,还可以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以仓储管理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仓储职业岗位――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

将实际仓储工作中一系列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解,通过细化的工作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从而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例如,以仓储岗位――仓管员为例,其具体的思路为:首先根据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或行业专家对岗位所进行的分析,将仓管员岗位能力分解成两个基本任务(技能),仓储作业和叉车驾驶技术;叉车驾驶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的5个操作单元:叉车组成及工作原理;叉车基本操作、叉车直线门洞标杆行驶;叉车“S”标杆绕行;叉车“8”字绕行等。叉车驾驶任务分解时要说明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应当掌握叉车操作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根据具体的操作单元开发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学习教材及音像教学资料;最后,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使高职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某种行业或岗位所需的技能。

(三)强化校内外实训教学

强化校内实训教学。利用仓储管理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性演示和操作,然后由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训练教育学论文,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步骤中国。其最大的特点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仓储业务操作,既是培养技能型仓储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校内实训中,学校配备模拟物流管理(洛捷斯特)的仿真教学软件,将企业的仓储实际业务在实验室中模拟,模拟货物的接运、入库、装卸与搬运、货物保管与养护、出库、盘点、验收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融入了现代物流的新技术、新成果,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手、脑、口”并用,“教、学、做”合一。通过训练,学生了解货物入库作业、货物出库作业以及盘点作业等的基本程序,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业务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使理论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对专业认知的主动性,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扩大校外实训教学。高职院校要与仓储物流企业协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的开始,也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过渡和飞跃。顶岗实习具有岗位性、独立性、有偿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学生边实习,边劳动,边承担劳动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约束了学生的行为和纪律,也使学生像在职员工一样,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学生因此受到专门技能培训和适应社会锻炼。高职院校应当与仓储和物流企业间建立起互赢、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探索培养仓储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子。

(四)建设仓储类精品课程,提升课程实用性

通过建设仓储类精品课程教育学论文,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改进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模式。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是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结晶,它必然体现该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精品课建设应始终关注对课程的研究与改革,使其在理念上、内容上和手段上始终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领先地位。精品课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没有一支业务素质高、团队精神强、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必须十分注重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精品课程的质量。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仅指纸质课本,还包括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与录像、实验指导书、试题库等内容。

(五)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

高职教育是培养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其突出特点是通过学习和技能训练,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考评学生成绩时就应带着工作实际问题来进行,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高职院校应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考评指标,可以包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各章节的摘要求融通。

三、 结束语

仓储业的发展亟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要牢牢把握市场和产业需求,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建设精品课程、改变考评方式等手段全面提升仓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玲;李怀湘;刘亚梅.《仓储管理》精品课建设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

[2]朱虹.仓储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初探[J],中国储运,2005(1)

[3]吴立鸿.仓储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7(8)

[4]王贵生.谈高职高专《仓储实务》课程教学的方法[J],网络财富(理论探讨),2009(10)

[5]陈斌;沈邦仪;王海船.高职院校创新性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第5篇: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物流;实践教学,仓储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物流迅速兴起,这加剧了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直接面对市场需求,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机构,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将直接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因此,现在的高职院校几乎都在研究、探索、强调实践教学。然而,实践教学受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经费投入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的内容,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薄弱环节。现代仓储管理是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紧俏人才,在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加快《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工作探索与改革显得迫切且重要。

为此,笔者于2013年8月份开始在广东省六所高职院校,就《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及老师进行了一次有关该课程实践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清楚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及老师对实践教学的看法、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学生的动手能力、师资队伍的状况,分析其原因与特点,以便进一步探索、改革《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争取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发展、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发放情况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二、三年级学生及在校专职教师。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此课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在顶岗实习对仓储岗位的技能、素质要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专职物流教师基本上也会对这门专业核心有一定的了解与接触。发放问卷的院校均为高职,有民办与公办性质,2011级与2012级共546位物流专业学生和21名科任教师参与了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4.50%,说明了调查数据的可靠性。问卷发放的方式是堂上发放,单独答题,当场回收。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内容一般有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师资、实践内容、实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1 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内容不清晰

在本次《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调查中,关于“是否了解这门课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反馈,有45%的学生选择“一般”,而“了解”与“较了解”两项合计仅占8.5%,“不了解”与“很不了解”分别占到15%与31.5%,同时,在“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技能要求是否匹配”的调查上,有由此可见大家普遍反映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内容不清晰。

2.2 实践教学课时与实训场地安排不合理

调查显示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高校都开设了仓储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回答“课时少”的占52.8%,回答“不多不少”与“不清楚”的分别占12.4%与19.2%。实践教学学时太少,致使教学内容太少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大多数依靠专职教师来完成导致学生就业还需要企业的二次培训。而学校的实训场地太过单一与实训场地有限,也导致学生的实践内容无法多样化地进行,有504.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实训条件一般,27.2%认为很差,11%认为较好,7.3认为很好,而认为很差的则有27.2%。本次调查访问的几所高职院校,几乎每所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校内实训室,同时和校外的相关企业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所起的作用却不大,学生能够真正在学校实训室或企业实训的机会是极少的。大部分企业只能够供学生参观学习,甚至有的甚至只是简单的挂实训基地的牌子而已。

2.3 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实践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在“是否接触过基于行动导向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查中,选择“全都没有接触过”的占到了52.7%。在另外一个相关调查“学习仓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选择“课堂接受理论教学”占到了61.3,两者基本上是相吻合的,说明了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在“课程实践考核方式”的调查中,有47.2%的同学选择了“实践操作”考核。

2.4 实践教学师资的配置不合理

合格的实践教学师资与配置足够的实训器材、合理的实训场地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而调查显示,《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大多数是学校的专职教师来完成,有73%的学生希望由“企业有实操经验的一线管理人员”来完成,只有11%的学生选择了“大学专职教师”,选择“大学老师与企业一线人员共同来完成”与选择“无所谓”分别占到12%与4%。同时在“该课程老师的实践能力水平”的评价上,39.2%的同学选择了“一般”,17.4%选择了“较差”,11.5%选择了“差”,三项合计是68.1%,与73%的学生希望“一线管理人员”来完成实践教学是相符合的。

3.对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3.1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

原有的教学内容过于偏重课堂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必须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原则,重新制定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章节设置,分解为若干模块[1],每一模块根据岗位及企业仓储业务运作流程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建立适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仓储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基于此,仓储管理实物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1:仓储管理的基础:仓储管理岗位职责的认知、仓储设施设备的认知。

模块2:货物入库管理:入库前的准备、货物接运、货物检验、验收中异常问题的处理、入库交接手续的办理、入库货物信息的处理。

模块3:货物在库管理:储位的规划管理、仓库5S的实施、消防安全管理。

模块4:货物出库管理:出库前的准备、出库交接手续办理、出库异常问题处理、出库货物信息处理。

模块5:仓储的绩效考核管理:作业时间与仓储成本之间的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实施。

3.2 实践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实践内容没有模块化,还是分散在各个章节里,编制教学计划时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进度,同时安排了大量的常规理论教学。而调查也显示理论学时过多导致实践学时偏少,不够用、实践内容过少及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占大多数。因此,在仓储管理实务这门实操性、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实物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现代技术整合教学方法,开拓多种途径完善教学场地,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在调查中关于“对完成仓储管理实务这门课程实践教学地点安排”有高达61.8%的学生选择了在“企业公司仓库现场”,也充分说明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对实践教学多么重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受到经费限制没能在实训设施设备、软件配置等软硬件上有比较充足的资金投入,也直接导致在校内的实训室只能进行简单的、某个环节业务的模拟,根本没有办法跟企业的真实运作情况相比拟,因此造成仓储人才进入企业要二次培训也在所难免。要解决实践教学中场所的问题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方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满足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高职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同时寻找途径与企业合作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其中基于工学结合的“共建共享”式的校企合作基地[2],将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该模式的运作基础是,学校办学基础雄厚,企业管理水平高,能保障资金、技术、设备、技术和师资的持续投入。校企双方根据现在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素质要求共同建立教学小组,为物流、仓储人才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毕业后能快速上岗,适应企业的要求,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

3.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立的探索

从问卷调查反应的师资情况来看,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队伍过于年轻化,职称偏低。此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也不合理,大多数物流专业教师并不是物流管理专业出身,大多数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换过来的,特别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比较欠缺,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因此构建高职物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称。要改变现有的状况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外出进修,组织任课教师到技术先进的物流作业现场参观实践,将最新的作业流程、设备和技术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具先进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可以采取聘任校外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在社会上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到校内兼职,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有效实施工学结合实践课程的教学。

3.4 实践教学考核的探索

教学效果需要合适的考核方式来评价。考核方式应该根据专业课程的培养素质、能力与培养目标来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实务性、操作性比较强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除了用传统的笔试考试中设置案例分析来考核,还可以要求学生采取仓储成本调研、仓库调研报告等方式考核,也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仓储作业的流程模拟实操来考核,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综合式的考核方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应倾向于实操考核,或者加大这一方面的分值,同时,考核的过程企业也应该参与进来,因为企业更清楚是怎么发挥人才的作用,所以由学生、教师、企业共同来参与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过程考核体系更加重要,这也是要探索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4.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改革在本校应用情况

4.1 实践教学方式方面

本人针对仓储管理进出库流程操作内容的学习,安排了学生到广州益力多饮品有限公司及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仓库参观实习。在现场由企业管理人员讲解作业流程,比之前在教室单纯听专业老师讲解作业流程要直观得多,学生们对此赞不绝口,期望有更多这样实地学习的机会。

4.2 师资力量方面

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聘请校外的物流专家进校举办讲座。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经验丰富,对很多问题都有针对性的研究,对学生的解答非常到位,学生对此很钦佩,美中不足,普遍反应由于专家工作繁忙业务缠身讲座时间还是过短。

4.3 实践教学考核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对于仓储管理实务的考核计划是理论加实践技能考核,但是由于实训设备及场地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个计划落空,最终还是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这是本次课题的一个缺陷,同时也是高职物流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5.结语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不再单纯地培养理论水平高的学生,而是以培养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考核、师资队伍建立等多方面的支持,学校要联合企业一起构建双赢人才培养平台,专任老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提高自身的实践课程教学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飞速发展的物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班奕.《仓储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59-61.

[2]冯雪萍.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8(5):192-193.

[3]吴彩霞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3):32-39.

[4]吴红姣.基于CTC教学模式的高职物流专业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02):144.

[5]刘晨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169.

基金项目: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13JG11)。

第6篇: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 工学交替 岗课证融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62-02

经济要发展,物流要先行;物流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到2009年,全国有2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招收硕士生、280多所本科院校招收本科生、近730所高职高专院校招收专科生和1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突破88万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约35万人。而目前大多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研究背景及目的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批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2009年―2011年我国物流业振兴发展的10大任务、9项重点工程和9项政策措施。其中“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9项政策措施之一。2009年5月29日,教育部教高函[2009]13号《教育部关于报送的函》,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了2009―2011年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推进措施。这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了良好的前景。但物流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如何培养,才能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就业呢?成一个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本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就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我们进行就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培养目标定位。

1.1就业岗位分析

我们通过对江苏省内50多家物流企业相关人员的调研,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业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等,使得我们对物流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有了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物流岗位主要分布于仓储与配送服务、物流运输服务两个领域。

仓储与配送服务领域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仓储与配送中心客户服务、配载作业、理货作业、商品分类与养护、配送线路优化等内容;就来的主要岗位有物流业务主管、采购员、单证员、仓管员、理货员、配载员及客服人员等工作岗位。

物流运输服务领域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运输企业客户服务、集装箱运输组织与多式联运管理、车辆技术管理、运输市场开发及运输现场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主要就业岗位有运输业务主管、调度员、计划员、理货员、运输业务员及客房服务员等工作岗位。

就江苏省内物流企业调查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理货员、配载员及客服人员等较多。

1.2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物流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调查,可以看出,物流企业岗位工作有有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具有物流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力。如热爱本职岗位,乐于奉献,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和业务谈判能力。

(2)职业通用素质能力。如具备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和对现代物理设备的操作能力;具备进行物流服务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客户服务管理的能力;能运用物流专业术语、习惯用语、常用口语,进行基本的商务沟通。

(3)仓储与配送服务领域基本工作能力。如能按照客户要求制定物理配送方案,编制送货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能进行货物的验收入库,能根据货物性质进行堆垛、拆垛作业的能力;能进行订单处理、货物盘点、流通加工、数据信息分析,熟练操作仓储、配送软件,并能对常见的各类问题进行处理的能力;能按客户的订单进行备货、分拣、配载、送货等操作;具有使用和维护装卸搬运机械、计量器具、保管、养护检验、监控、分拣、包装等设备的能力。

(4)物流运输服务领域基本工作能力。如能根据货物的特性选择运输方式,制定运输方案和计划的能力;具有货物装卸搬运的基本操作;具有运用各种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则,签订运输合同的能力;具有进行各种货物运价的洽谈和利息结算的能力;具有审核各种运输单证的能力。

物流企业岗位工作实行岗位证书准入制,目前我国在物流工作领域推行的证书主要物流师、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和单证员等。岗位证书准入的推行,明确了岗位工作能力,也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提供有力抓手。

1.3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江苏高职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立通、服务江苏、辐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区域的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有事业心、责任心,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既能够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等基层管理工作,又具备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熟练进行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并组织实施物流方案,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现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体制与人才目标的要求,严重脱节,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形成学业无岗、企业招聘无人的窘境,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课程的体系重构势在必行。

2“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通过和合作单位、校外实习基地、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的多轮探讨,结合物流师等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构建了“三循环”工学交替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所谓“三循环”,是指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渐递进的基本认知规律,依次完成技能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过程。通过职业基础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职业角色体验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轮岗实训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物流企业顶岗实习的“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所谓“工学交替”,是指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结合、合作育人,即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作,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弥补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真正达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三循环”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分两个层面,一是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首先安排的“职业角色体验”,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职业氛围,培养职业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安排的“轮岗实训”,是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轮岗实训加以运用,为后续的毕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打下基础;最后安排的毕业顶岗实习,以管理、改善现行方案实证式案例分析来完成毕业论文,并和学生的就业密切结合,实现高度的融合。

第二个层面是在校内的生产型实训基地进行,按照企业采购、仓储、运输、配送、销售、盘点、补货等业务流程,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岗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岗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轮岗实训,将课程教学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

3课程体系的构建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把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专业课程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设计的课程开发思路。

从本质上讲,物流具有从属性、派生性和服务性的显著特点,这就决定了物流服务提供商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物流服务质量决定了物流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一般而言,物流市场的调研和开发活动是物流服务提供的前提条件,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是核心,物流服务质量的检查与反馈是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动力,物流服务的统计、核算与效益分析是保障物流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围绕岗位工作项目(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化、分方向”的设计思路,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解为“职业基础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分仓储与配送服务和物流运输服务方向)+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四个相对衔接、交替上升的模块,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基础模块主要开设:“思政基础”、“思政概论”、“实用英语”、“办公自动化”、“体育”、“军事理论”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思想品质、公共基础类课程;

职业通用能力模块主要开设:“现代物流基础”、“物流市场开发与调研”、“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统计”、“物流法律法规”、“采购管理实务”、“物流仿真技术”、“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物流管理实务”和“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其中职业主干课程为“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物流管理实务”和“供应链管理”3门;

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分为仓储与配送服务、物流运输服务2个方向。

仓储与配送方向主要开设:“仓储机械技术”、 “条码技术与应用”、“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和“商品养护实务”等课程,其中职业核心课程为“条码技术与应用”、“仓储管理实务”和“配送管理实务”;

物流运输方向主要开设:“运输机械技术”、“运输组织技术”、“运输管理实务”、“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和“运输保险”等课程,其中职业核心课程为“运输组织技术”、“运输管理实务”和“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我们还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 “商务应用文”、“国际货运实务”、“报关与保检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经济法概论”、等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如“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主干课程与职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工作任务分析,采用课证融合或校企合作,体现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通过工学交替,达到物流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教书育人,把学生综合素质贯彻始终,努力培养复合型、高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和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理实一体,让学生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以实现高度岗课证的高度融合。

(本文为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课题“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2008年交通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2007A15)的研究成果之一;2007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结合,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JY07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商业经济,2008,(9).

第7篇: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

沃尔玛、丰田、联合利华等世界500强公司的成功经验证实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价值。而供应链管理的开展要依靠高素质的供应链人才。2017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培养多层次供应链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设置供应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供应链专业人才。为顺应趋势,国内众多高校开设了供应链管理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掌握生产计划、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和分销管理等技能。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供应链管理人才所具有的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推动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是由易木科技公司开发的面向供应链管理技能学习者的实训软件。基于“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

1供应链管理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目前课程的教授过于强调理论。在学时分配方面,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学时较少。针对实践环节的教学,教师往往是通过课堂讨论和演示的方式进行,容易脱离实际,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供应链管理的要领[1-2]。

1.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要包括供应链系统的类型与特征、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评价、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策略、供应链企业运作的绩效评价与供应链风险管理等知识点。这些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供应链管理学科前沿的企业案例和数据比较有限,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氛围不强,影响了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

1.3考核方式单一

国内供应链管理课程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3]。目前课程考核方式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往往比较大。考试的题目大多数源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平时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基于此,近年高校老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如基于建构主义教学[4]、基于教学质量国际标准的教学[5]、基于BOPPPS模型应用的教学[6]和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教学[7]等理念。以上的教学理念都是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但是鲜有学者从供应链沙盘模拟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通过让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模拟各种类型的供应链运作,体验供应链的运营,从而完成供应链课程中重点知识的学习。通过使用该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丰富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基于“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开展教学改革的目的

2.1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供应管理课程中使用该平台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辅助教师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拘泥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提升教学效果

“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展示了一家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运营管理过程。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分组,让学生进行供应链运营管理岗位的角色扮演。以情景模拟为依托的角色扮演形式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其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使用该平台参加“全国供应链大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供应链管理师赛”和“川流杯”等学科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3基于“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的教学改革方案

首先任课教师应明确进行供应链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即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要明晰改革的思路。课程安排共64学时,在讲授完供应链管理教材内容后,增加“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的学时安排。教师可安排32学时的理论学时,32学时的实践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中安排4个学时进行啤酒游戏的实验,24学时进行“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的实训。具体的实训学时安排见表1。“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具有多角色、数据真实、系统系及易操作等特点,如图1所示。实战平台提供两种模式,分别是个人练习模式和小组竞赛模式。平台主体功能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案例分析、竞赛过程、竞赛管理和竞赛看板,其中竞赛过程界面为主要的操作界面。供应链管理覆盖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五个领域:需求、计划、物流、供应和逆向物流。借助实战平台开展沙盘模拟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教材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以案例为依托,使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更具系统性和操作性。在该实训平台中,学生4-5人一组,分别扮演企业供应链总监、营销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经理和物流经理的角色,通过工厂仓库选址建设、市场投标、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生产计划、物流仓储计划和融资贷款等活动对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进行整合,其目标是通过供应链管理的运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技能体现的是整合的、严谨周密的思维。为了实现整个实战过程更加贴合实际,平台设计了9大规则体系,包括破产规则、中标规则、贷款规则、采购规则、生产规则、违约规则、配送规则、折旧规则、计费规则。下面以采购计划为例进行说明。采购经理要采购原材料,以满足工厂生产所需,体现了物流管理5R中的“适时”、“适量”和“适价”原则。适时适量即是把合理数量原料准时采购回来,既不能过于提前也不能延误,既不过量也不能过少。过于提前或过量采购会占用账户有限的资金,如若延误或过少采购则会造成不能按时履约的后果,运营的企业会被扣信用分和罚款。采购经理也要考虑到适价的因素,如选择独家供应商则有较低的价格和最高发货优先级,但是存在较高的缺货风险;如选择战略供应商则可选择多家供应商,从而降低缺货的风险;如选择订单响应天数短的,可缩短订货提前期,但是价格较高;如选择订单响应天数长的,则提前期较长,价格会较低。另外平台还设置了供货量阶梯价格,即向同一供应商累积采购的数量达到一定量时,可获得供应商给予的额外折扣。可见,采购经理的角色需要在众多因素中进行权衡和选择,运筹帷幄。实战平台根据准时交货率、市场占有率、净资产和库存周转率这四项评分指标评定最终的成绩。教师可以对每项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行设置。非单一的评分指标要求学生要供应链进行全面统筹,通盘谋划还要注重团队协作。在实战模拟环节,教师负责竞赛,根据学生的进度设置比赛模式。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竞赛看板”界面实时关注所有参赛队伍的业绩,比较团队之间的差距,从而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此外实战平台还提供了多元化的数据图表分析功能,比赛结束后师生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团队收入支出分析、市场经营分析、生产采购分析和仓储配送分析数据报表。教师在该环节要总结每组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不断改进供应链运营方案。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可以组织1~2次的实战模拟作为考核赛,并撰写实训报告进行总结。实训报告内容可以包括实验目的、实训操作步骤、实训结果、实训分析与总结以及实训收获等。考核赛的排名成绩和实训报告成绩计入个人课程总成绩。

4结语

基于“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开展供应链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的一种积极探索。从综合层面上来看,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能力、供应链整体运营规划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从业务层面上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采购计划能力、库存控制与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易木供应链时代实战平台”较为完善,操作易上手,覆盖内容全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增加学习趣味,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为实现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应适当增加实践学时的安排,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熟悉系统,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得失,收集更多前沿的供应链案例和数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竞赛,通过体验、反思、归纳和应用四个步骤逐步提升学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基于企业调研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21(4):171-173.

[2]汪晓莉.经管类本科专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6):86-88.

[3]王恒.基于“易木科技”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西部皮革,2019(9):34-35.

[4]李巍巍,唐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J].物流科技,2009(8).

[5]朱晓敏,韩盼盼.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储运,2018(11):121-123.

[6]徐兴兵.BOPPPS在供应链管理混合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物流科技,2020(12).

[7]王蔚.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研究[J].大学:教学与教育,2021(5):76-79.

第8篇: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融通仓;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1 选题背景

1.1 融通仓服务升级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支持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融通仓,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内容的创新,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支持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根据数据以及相关新闻显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增加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调整、贡献财税、扩大就业以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已超过3 000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占利税的40%,创造75%的就业机会,占出口总额的60%。然而,却存在着融资难的突出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升级融通仓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支持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1.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模式研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现代化社会的今天,卖方市场正向买方市场转变,顾客对产品要求呈现多样化、定制化、高质量化,对服务要求专业化、标准化,对物流要求及时化、信息化;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在企业生产中,物流成本是除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项目。所以如何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成本、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提高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效率、满足顾客要求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的课题。融通仓,作为中小企业资金融资的一种手段,也是中小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一环。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思考,研究如何降低融通仓服务的成本,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是其面临的新课题。

1.3 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模式是适应新环境的选择

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的全球化,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有来自国内市场的企业,更严峻是来自国外具有先进技术和充裕资金的强大企业。Martin Christopher教授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及中小企业,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提升企业实力和竞争力。融通仓,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新型服务,连接着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其切实可行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构建是适应新环境的选择。

2 融通仓的含义及模式介绍

2.1 融通仓的含义

根据字面上意思来解释,融是指金融,通指物质流通,仓指物质仓储。融通仓(finance,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e,FTW)最初由罗齐和朱道立(2001年)提出,朱道立、石代伦和陈祥峰(2004年)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融通仓的理论框架;是融、通、仓三者的集成、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所以融通仓是一种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结合起来的创新,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以及这些服务的互动与组合。有效合理地开展融通仓业务不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其解决融资问题,同时也能拓宽银行服务对象范围,扩大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提高银行资金运作效率;此外,也能给物流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客户,扩大物流服务的品种和规模,提高收益等。

2.2 融通仓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的模式多种多样, 但是归结起来只有二种基本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进一步创新, 选择适合本企业和服务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

2.2.1 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贷款,是制造企业把商品存储在物流企业仓库中,物流企业向银行开具仓单,银行根据仓单向制造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物流企业代为监管商品,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放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如图1所示。

首先,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利用仓单质押向银行贷款,可以解决企业经营融资问题,争取更多的流动资金周转,达到实现经营规模扩大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可以增加放贷机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因为有了仓单所代表的货物作为抵押,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

2.2.2 统一授信模式。统一授信就是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银行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监控的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的风险。如图2所示。

3 基于供应链的融通仓模式

非供应链环境下的融通仓模式(仓单质押和统一授信)仅仅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以物流和资金流作为连接三方的系统。其缺点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系统的牢固性不够,以及系统缺乏市场竞争力。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本文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构建了4种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企业的融通仓模式。

3.1 委托模式及其运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的委托模式与融通仓质押担保融资模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委托模式是从供应链的视角研究融通仓的具体运作。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委托模式中将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和用户纳入到融通仓模式中,从整体上去追求供应链利益的最大化。其模式如图3所示。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委托模式的具体应用如下:

(1)批发商向经销商下达订单。

(2)经销商接到批发商的采购订单后,就需要及时向中小企业发出采购需求计划,并与中小企业签订采购合同。

(3)中小企业在于下游客户签订采购合同后,就需按计划履行合约,就应该着手从供应商处采购。此时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就需要采取融资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

(4)商业银行根据中小型融资企业提出的融资申请,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对货物进行监管、对供应商及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货物价值的鉴定、货物的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功能。

(5)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对供应商及中小企业的评估情况,发出四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的请求,要求四方签订合作协议,并规定协议的具体内容: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垫压采购物料部分或全部货款,将货物运送至第三方物流企业指定仓库进行监管,并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同时规定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开立回收货款账户。

(6)协议签订后,供应商根据要求发货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7)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对货物的掌握情况,传递货物监管信息给商业银行。

(8)商业银行根据收到的信息,垫付货款给供应商。

(9)原材料经贸易商简单加工之后,经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发起四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下游客户、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并签订四方协议书。并规定具体内容: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下游客户将货款汇到指定银行账户等。

(10)产成品的物流服务。

(11)货物销售。

(12)货物资金回收。

(13)将资金汇至指定账户。

(14)商业银行根据货款收到情况,将实际情况反馈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15)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收到的商业银行信息,放弃对其它原材料的监管,并解除合同。

3.2 保兑仓模式及其运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保兑仓模式与融通仓保兑仓模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从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出发,为了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具有资金优势的供应商承诺回购销售给融资企业而没有被利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以及下游客户保证订单的有效性,减少坏单,减少融资企业库存占用大量资金,从而减少融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保兑仓模式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委托模式一致,具体的运作也差不多,仅仅是四方合作协议不同。委托模式下四方签订的是委托协议,而保兑仓模式下还签订保兑仓协议。具体的模式在此就不重复画图。保兑仓模式的具体运用和委托模式类似,不在赘述。

3.3 统一授信模式及其运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统一授信模式与融通仓统一授信模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从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出发。其模式图如下图所示。从提升整个供应链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供应商、中小企业、经销商、批发商需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此模式中商业银行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定的信用,允许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具体的运用和之前的委托模式类似,此处不在赘述。

3.4 联盟模式及其运用

融通仓的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关系,为中小型融资企业提供融资。具体的模式如下。图的下面依然供应商、中小企业、净销售以及批发商组成的供应链的一部分,上半部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组成的战略联盟。在这个联盟里,即提供资金服务,又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其具体的应用也和之前的其他模式的运用类似,此处不在赘述。

4 案例分析

UPS联盟模式的运用——成功解决东南亚中小企业与沃尔玛之间的资金问题。

2001年5月,UPS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first international bank),将其改造成为UPS金融公司(UPS Capital)。从此之后,UPS就可以做代收货款、存货抵押的业务。作为物流业务的增值服务,UPS提供的融通仓服务,成功解决了沃尔玛与东南亚中小出口商的资金问题,并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2003年,因为资金的问题,沃尔玛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分公司无法从供应商取货,因为沃尔玛之前的应付账款拖欠太久,且短时间内又无法支付,这样就形成了两难的局面:沃尔玛无法得到自己所需的货物,而供应商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货款。此时,沃尔玛借助强大的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UPS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在两周内垫付沃尔玛拖欠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的一半,但前提条件是拦下了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这样,中小型出口商得到及时的现金流,沃尔玛得到及时的货物供应,UPS则从中得到可观的收入。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就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联盟模式的成功运用。

5 现实意义

5.1 服务内容升级,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一方面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物流业务量大幅下降,国内生产消费双双下降;另一方面买方市场的形成,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而且,客户服务是物流企业的核心。所以,为了满足客户要求以及增加业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基本功能已远远不够,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要实现物流客户服务的增值,需要不断进行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是当前物流服务创新的一大亮点,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融通仓服务,尤其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服务,升级服务内容,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5.2 实现利益共享,增强供应链竞争力

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如何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是供应链中的企业正在思考的难题。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服务,有效降低成本、缩短产品流通时间,提升产品流通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实现利益共享并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5.3 协助银行拓展服务领域,有效减弱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也迫使各商业银行寻求服务内容的创新。融通仓是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有利手段。然而,我国的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服务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经营活动,所以对动产质押物的仓储、监管等就得依赖第三方实施。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商业银行外包职能范围以外或不擅长的业务,从而拓展服务领域,有效分散风险。尤其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业务,特别是融通仓保兑仓模式的实施,将极大地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5.4 有效解决供应链的资金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介入,让中小企业成功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缓解应付账款拖延状况,减轻上游供应链的资金压力,进而有效解决供应链的资金问题,更好地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

6 总 结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模式目前在我国物流企业中没有具体的运用,但可以作为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向,效仿UPS的成功案列,针对企业中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模式下的服务,为我国物流业的服务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奕. 工信部:中小企业未现倒闭潮融资难问题突出[EB/OL]. (2011-07-22)[2012-09-13]. http://.com/a/20110722/001099.htm.

[2] 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等. 融通仓的由来、概念和发展[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1):103-106.

[3] 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等. 融通仓系统结构研究[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2):134-137.

[4] 祁洪祥. 基于供应链的融通仓业务模式研究[J]. 现代物流,2010,32(11):61-64.

第9篇:仓储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物流人才的支撑,在我国,物流人才被列为12种紧缺人才之一,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高校是为社会提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在培养物流人才、推动物流业发展,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我国在2001年才开始增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设立时间较短,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师资匮乏、课程体系不合理、特色不突出等,严重影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可见,针对物流学科的特性,进行特色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意义重大。

1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国外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依据物流管理的主要职能,主要课程有:物流战略、供应链管理、仓储规划、运输规划、配送系统、操作系统设计等,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窄,能力弱,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急需改革与创新。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在遵循管理学科的主干课程体系的同时,还应该体现专业特色,建立特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塔里木大学为例,2014年5月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宽口径、厚基础”的改革和创新。其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以管理学科大类课程为基础,加大基础课程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统计学、成本会计、计量经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课时,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规划设计等方面打好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物流学、仓储、运输、配送、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同时加入一定的自然学科课程,使文科、 理科、工科相互交叉,相互结合,拓宽物流管理专业口径。因物流管理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决策软件系统知识和实际设备操作能力,后期课程设置注重专业教育和应用教育,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特色课程的学习,依据当时本地方对物流人才能力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按特定的方向进行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期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物流实践、物流工具操作与物流规划方法等的学习和应用。

2教学方法创新

2.1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参观教学相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应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建设核心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调动网络资源,进行视频教学,利用各类辅助教案或网络视频,并结合实地参观教学。在仓库、物流设备、配送中心等内容讲解中使用实物图片;在物流运作、物流系统、供应链运作等内容讲解中使用视频辅助教学;在条形码、管道、设备、仓库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边参观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随时与物流管理人员进行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以达到直观、深刻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感性认知。

2.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

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资源库,要精选国内外物流领域经典案例,更要开发本地区案例。讲授物流管理课程的讲师应该到本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实地考察或挂职锻炼,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出高质量的、实用性强的本土物流案例,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注重案例讨论的设计,提升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效果。案例讨论部分在设计上要参考该专业学生的人数、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参与度和综合素质等。灵活组织案例讨论,可以结合案例随堂进行自由讨论,也可以事先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提前将案例发放给学生或小组,在课下准备,上课时抽选部分学生展示案例讨论结果。

2.3依托科技活动,注重研究型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规划能力,因此,在该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能力。研究型教学就是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依据学术前沿拟定研究课题,学生通过查文献和实地调研,完成课程论文或研究报告。在实施研究型教学时形式多样:传统的研究型教学,通过指导课学生程结课论文来增强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活动,通过国家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实体建立模拟基地,以及邀请企业家和创业者举办学术讲座等科技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快速提高;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课题,例如塔里(下转第66页)(上接第48页)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在组建“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团队制度,初步已经实行,教师重大课题聘用学生,让部分学生参与助研,接触到前沿学术动态,培育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4应用“教师主讲+企业经理参讲 ”教学模式

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由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等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进行主讲,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体系。同时,可以联系当地的企业,带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并聘请当地有代表性的企业家、经理人进入课堂,给学生讲实际企业运行中的物流相关知识的应用,以及企业中现实发生的案例,增加学生对企业实践的了解和物流知识的应用能力。

2.5运用实验模拟教学

实验模拟教学能够模拟物流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物流流程,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物流专业课程都可运用实验模拟教学,例如供应链管理课程,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供应链综合模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来模拟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为了保证物流管理专业能够实现实验模拟教学,应提高物流实验室的配备,建设实用型特色物流实验室。物流实验室至少要配备物流教学系统、物流影视、物流设备、实训手册、实战推演课件、实验教学计划、操作单据、运作案例等方案。

2.6建立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

高校应在相应的区域内,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和本地方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注重实践教学,把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纳入培养方案中,按比例设置课外实践的必修学分,实行“课内学分+课外学分”。与本地方的特色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本科教育的过程中,有机会把所学的物流管理相关知识,真正地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达到提高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