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信息化时代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时代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时代教育

第1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改革;创客教育

一、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被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更是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所以,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伟大使命和重要任务,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趋势和规律[1]。尽管我国高等学校针对创新教育改革上经历了持续改进、多头试点、多模式尝试的改革发展历程,但当前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尚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结构比例失衡从校内外实践课程的设计上看,在许多院校中,这类课程基本没有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围绕教育目标对其进行系统设计和理性规制。然而在教育中,这类课程恰恰是学生全面展示主体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彰显主体个性的重要平台,具有促进知能整合和内化的重要作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2.课程资源配置不当即基础性教学资源配置失衡。我国教育具有注重学科和理论教学的倾向,使得许多学校较为重视专业课程,轻视文化基础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这种功利性的学业测评,既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使学业测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二)创新教育资源提供不丰富

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且利用率低。目前,中国的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国人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并且教育资源的浪费巨大,这就需要把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从侧面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例如,打破未来学校的教育形式,推出小微学校、非出国留学等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路径。

(三)创新教育手段不多样

因受到传统教育惯性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院校的教师尚未摆脱“一张嘴、一本书、一只粉笔”的单一化教学形式,依然保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尽管这些年多媒体教学在基础教育领域和大学中广泛运用,但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只是代替在黑板上板书,并且多媒体教学在增强直观展示功能的同时也消减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催化了少数教师的惰性,在另一个方面强化了教学方式的单一性特征。

(四)创新教育评价不科学

1.学业测评标准短视而功利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学业测评过于强调就业导向。与此相关,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学业测评往往重视专业课程和课堂内教学的考核,忽视文化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以及课外学术活动成效的考核。2.评教和评学方式粗放且随意许多在高等学校评价过程中要么只重视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么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忽视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为了毕业率和合格率,一些教师乃至学校职能部门不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不能运用科学设计且符合测量学原理的方式来测评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性。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创新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重新梳理规划高校课程设置体系

加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与更新,前期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进行分步实施,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好整体建设规划以适应现代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发展的需要,进而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既解决当前高等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又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最终适应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和教育模式的转变。实现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规划高校创新教育课程设置体系需要从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不足来分析高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并给出高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施措施。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进优秀的创新课程资源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与MOOCs建设的根本目标都是为建设优质且完善教学环节的在线课程,进而推进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就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最终达到知识共享,终身学习的目的[2]。

(三)探索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来促进创新教育

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学生在家通过教师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特性就是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学,教师课堂的职责主要是讲解关键知识和引导[3]。这种模式对培养创新人才很有帮助,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Blen-dedLearning即混合式学习,是为了达到教与学的双向目标,将传统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结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需要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对传递方式进行选取并利用,以提高学习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思想[4]。混合式学习思想对促进以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渗透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四)引入大数据分析学生创新教育的成效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人类社会现实与虚拟交融形成了CPS系统,从而伴随着在信息系统中产生、记录、流转着各类信息数据,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数据革命。可以说,信息化时代使得一切人类实践活动都在网络上形成镜像化的数据信息,开启了“万物皆数”的大数据时代。在推进创新教育改革中,要充分顺应趋势并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感知和记录更大规模和更多种类的数据,并且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内在信息及核心价值,研究大数据应用与创新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科学工具来为创新教育发展提供评价反馈机制。

(五)以创客教育为突破口,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推进创新教育

创客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形式,特别适合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环境。2015年初,国务院总理提出“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的发展目标。针对我国情况,创客教育有以下优势[5]:一是个体发展方面。学生通过创客活动激发对创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团队的思维碰撞,提升其创造力、实践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二是课程改革层面。持续的创客课程建设与实施,有助于彻底解决课程结构不够灵活、与社会实践脱节、授课方法单一等现实问题,从而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效变革。三是教育系统变革层面。在创客运动的推动下,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一切社会力量将协同打造无处不在的创客空间,真正实现与互联网时代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无缝连接,最终完成真正的创新教育改革。四是国家人才战略层面。创客教育将推动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加速转型(标准化转向个性化,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培养大批实战型科技创新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创客教育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特质,即兴趣为基础、思维为跳板、实践为依托,因此,创客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对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推行创新教育是中国学子得以发展成才、报效祖国的路径,其课程体系是育人的方案和载体,是实现中国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课程建构与实施面临的状况是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信息教育呼声渐起,改革潮流正在风行。随着信息引领潮流、数据驱动学校、分析变革教育时代的来临,根据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将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融合,引进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育方式,引入大数据分析创新教育的成效,建立创新型评价反馈机制,并且将创客教育作为其突破口融入创新教育,以此为抓手想必会有助于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改革,成为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变革的下一个支点。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华国栋.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2007,(9):16-21.

[2]郑旭东,陈琳,陈耀华,李振超.MOOCs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76-81.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4]郭冠平,张小宁.生态视域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5):42-46.

第2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质量

步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逐步的进入了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呈现出了信息化的特点,教育领域也是这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瞒住信息化时代的人的实际需求,所以,必须采取措施来改革教育,培养更多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资源非常有效,小班授课制度存在压力较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一直呼吁实行小班授课制度,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由于高校本身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较大,小班授课实现需要大量的资源来作为支撑。首先,需要的师资人数比较多。其次,教室的数量较少。最后,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小班授课非常重视学生的作用,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手段。所以,若是没有进行先进教学理念的树立,即便是采取了小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其效果也没有保证。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了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的主体是教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被制约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才能和天赋的,都可以在生活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自我展示。这个观点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每一个独立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才能,每个人都有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领域。其次,既然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潜力,若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到和自己天分相适应的环境,那么每个人都可能在自己的那个独特领域中获得成功。但是传统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强调每一个学生本身的个体特征,学生个性化方面的发展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教师教学的时候也对教材内容过分的重视,这也直接导致了课堂成为了知识传递的场所,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的被动,学习积极性没有真正的被激发出来,教学质量也很难真正的提高。

(三)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优质教学资源很难应用到教学中来

在以往高等教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往往过分的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知识接受起来比较的被动,考试前教师也会给学生画重点,学生的学习本质便是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世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学习资源供给、完善学校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等一系列的任务都是信息时代,高校改革必须面对的。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的管理者以及全体的师生共同的努力,希望能够早日成功的改革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信息化时代做好高等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进行高校教学体系建设的规范

在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通过网络等手段便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教师的作用已经无法完全的发挥出来。线上课程以及互联网信息的信息传递功能更加强大。现在,可汗学院已经进行了优秀教师群体的组织,免费的开发了大批的质量优秀的教学资源。这便要求在信息时代,高校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改革教学体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突出出来。首先,高校应该学会合作.资源共享不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教学内容,还能够帮助学校节约管理以及运行的成本,帮助高校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其次,需要进行完备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会给其将来能否顺利的适应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起到决定的作用。

(二)将资源作为基础,全面的改革高校教育教学

以资源为基础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包含了资源的整合和重组,教学资源也包含了教学规划设计以及技术手段支持两个方面。

1.教学规划设计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规划是其首要环节,这也是教学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需要确保专业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地区不同,特色也不同,高校应该在专业设置时也应该考虑到地区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专业和市场越契合,那么气发展空间也会越大,生命周期也会更长。其次,教材建设方面。选择教材时应该全面考虑到专业的实际需要,并且兼顾世界上这个专业发展的情况,在编写教材时需要考虑到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材编写中来,这样能够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最后,师资遴选和培养方面。在进行教师队伍的招聘和培训时,需要重视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专业水平,确保教师教学的时候,能够将自身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教师应该具有使命感以及教学责任感,只有教师真正教得好,学生才可能学得好,教师的素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的素质。

2.技术手段支持

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实施的时候,必须重视重视人性化特征的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才有保障。

(三)通过制度来对高校教育运行机制进行优化

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理论范式便是教育制度,制度的存在也给教育的正常进行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在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想要获得成功,完善的运行机制以及保障制度是其基础。首先,应该进行教育制度的优化。教育制度是不是真正的合理和有效,衡量的标准便是制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不是起到了证明的作用。改革教育制度并不意味着否定以往所有的教学制度,而是改变以往那些和现代教育发展不适应的制度,比如教师评价机制等

三、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特征的分析与思考

1.在接触媒介的行为上,时时接触各种繁杂的媒介信息已成为现今多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经调查,多数大学生在接触媒介信息的时候是有明确兴趣和目的。兴趣多已影视和娱乐内容为主;而上网目的,除了占据少部分的学习资料下载,其余大部分都被聊天、游戏以及网购所占据。大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媒体的报道,但对于所接触的网络信息容易被标题党、地域党迷惑,同时对新闻的内容断章取义,不假思索的评论而跟风起哄。

2.在接触媒介的动机上,大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性比较明确,而且能够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网络媒介。但更多的是偏向娱乐性,在媒介资源的接触还比较被动。

3.在媒介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大学生使用最多的还是通过百度文库、中国知网搜索和下载期刊论文等。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具备利用基本的媒介工具,即掌握了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工具,他们懂得主动选择媒介信息来进行学习并能顺利找到资源解决问题,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是对于资源利用上,借用别人观点的多,自己创新的少,过于急功近利,存在急躁情绪。

4.大学生能够自发地对媒介内容进行思考,一部分大学生意识到了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但仍有一半的大学生误将媒介传播内容当作客观现实。这样不假思索的在自媒体网站发表主观言论,对网络环境不能自觉抵制。大学生对媒介的表述和建构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此外,大学生对媒介道德没有明确的认知,对媒介传播的低俗信息没有较高的自我抵御能力。由于大学生缺乏较强的自律意识,虽然他们对滥用媒介信息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但是在学习中滥用媒介信息的现象在大学校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盐城地区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存在诸多不足。可见对现在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同时实施系统的媒介教育已到紧要关头。在我国推广媒介素养教育以及提高和培养大众的媒介素养的大好环境下,我国高校必须要切实推进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以及扩大发展网络媒介素养师资水平和力量。另外,媒介素养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协调,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网络信息的法律法规,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志安,沈国麟.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与简评[J].新闻记者,2004(5).

[2]陈龙.媒介批评论[M].苏州:苏州出版社,2005(6).

[4]鲍海波,杨洁,王喜严.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新闻记者,2004(5).

[5]陈燕子.对高校学生传媒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河北省四所高校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第3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 高职 学生工作 班主任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自上世纪末起,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2到2012年这10年间,高校毕业生由145万增长到了大约680万,而2014年毕业生人数更是将超过700万。但是,学生人数的急剧上涨,高校的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人数却没有相应的增加,这直接就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量的极大增加,工作难度增大。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获取,信息交流的途径多元化,便捷化。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对于学生的管理与教育,面临着很多新的变化与挑战,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由于学生本身的特点,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了。

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尤其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实现信息交流。大学生群体是人群中知识程度较高,最易接受新技术影响的群体,可以说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就现阶段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底下玩手机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呈现出普遍化。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网络的出现,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都是90后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过度呵护,使得这一代的学生与80后,70后的学生相比较,自我意识增强,自我中心思想严重。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能便捷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扩大自己知识面,,但是浅阅读文化现象使得高职学生在便捷获取信息的同时却没有深一层次的思考与借鉴,使得学生信息的掌握都趋于表层化。社会思想多元化发展对于网络时代生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冲击尤为严重,对于学校的教育不在全盘接受,在遇到自己质疑的地方会发出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就现阶段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底下玩手机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呈现出普遍化。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网络的出现,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可以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在信息时代下网络交流极度便捷,90后学生自我意思强烈的新形势下将会遇到跟以往不同的一些问题。

二、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多年的办学实践使得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也出台了许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但是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面临着一些值得思考的新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教育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转型期,尤其是现在的90后大学生叛逆心理非常重,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经常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专心玩手机。在这样的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管理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如果仍旧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管理,效果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比如说学生的出勤,在严格的考勤制度约束下,学生可能按时上课,但是经常是老师在上面讲课,而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的现象现在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已经普遍化了。那在这样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考虑的一个新问题了。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作为大学生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三、信息时代中班主任工作的应对

班级作为高校组织工作的基本组成单元,对班级的管理,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学工作落实。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时代中社会各种信息学生都能快捷获取,各种社会思潮学生都会接触到,智能手机终端的出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网络与游戏。只有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抛弃落后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要做好高职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近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德育工作,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抓好班级工作来实现。现在是信息网络时代,师生的交流除了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交流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等新终端在沟通与交流上面的作用,倡导学生文明使用网络工具,利用新媒体来辅助实现班级管理与教育。采用QQ群,微信,微博等多种网络交流的形式,能让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真实念头,让学生人人都有发言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多种交流方式的采用,能够让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及时了解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思维方式。那就可以更有的放矢的展开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让学生都畅所欲言,参与到班级管理与班级活动中。

四、结论

信息时代中网络广泛渗透使得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学生的管理关键一环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采用多种交流沟通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来开展德育工作。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更好的进行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文博. “90 后” 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 钦州学院学报, 2010, 25(004): 44-46.

第4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作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会员、英国皇家特许废料管理师学会CIWM会员、英国皇家特许建筑技术师学会CIAT会员及CIAT亚洲中心委员会委员,刘镇在专业设计领域具备丰富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10多年国内外产品与可持续设计决策及项目管理工作经验。曾任职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两年、英国拉夫堡大学教师四年。其后获英国拉夫堡大学土木及建筑工程学院全额博士研究奖学金,并于2014年取得该大学博士学位。

此外,刘镇还是Andrew Baldwin教授(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曾任英国拉夫堡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第四任院长、创新建设和工程研究中心总监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地政学院院长,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杰出会员,现为重庆大学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在英国的关门博士弟子。曾获全球建筑建造信息化领域英文核心期刊常务副主编、国际科学与技术期刊主编特邀担任该两份期刊论文评审。刘镇为国际钢铁协会(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后更名为World Steel Association)所研发的基于真实钢铁厂的虚拟现实钢铁厂和数字教育在线游戏这一项目曾连续获得2004年“欧洲学术软件奖”和2006年英国皇家工程学院教育创新奖。为全球建筑设计和商业咨询公司所开发的交互性模型和数字化模拟内容的英国曼彻斯特Ancoats区中心区域信息模型项目为其赢得了2006年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师协会奖。

除在专业领域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外,刘镇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也颇有造诣。曾为拉夫堡大学召开的国际BIM学术研讨会作主题学术演讲,在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作主题学术讲座。至今,刘镇荣获了英国各建筑相关学会及组织所颁发的8项BIM培训证书。12月5日,刘镇在重庆召开的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中国西部区第十一届会员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上作特邀主题演讲“英国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对中国建造产业的影响”。

留学生:你觉得英国在建筑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刘镇:诺曼・福斯特所成立的Foster and Partners是全球第一的建筑设计公司,在中国上海也有分公司。我在读博期间,有幸采访过这家公司的合伙人。通过接触我发现他们对整个流程化设计都有一个很精确的控制。每一道工序流程、每一个设计细节,他们都抓得很紧。并且他们对我们所强调的建筑设计里面“知识的可循环利用性”已经管理得很好了,就是会把上一个项目所做的知识信息用到下一个项目中去或者存储起来。他们的这种信息管理是我博士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我认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一个方面。

留学生:你为国际钢铁协会所研发的一个项目曾连续夺得两项大奖。能谈谈该项目的设计吗?

刘镇:其实帮助国际钢铁协会获得的这些奖项,我们只是用技术的手段帮助他们实现了一个在他们当时看来是无法实现的项目。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钢铁厂它是多么的混乱、多么的肮脏。甚至有些钢铁专业的博士生他自己都从来没去过钢铁厂。所以,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要把钢铁厂三维虚拟化(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用在线的方式使没有去过钢铁厂的人都能够体会到钢铁厂的环境、钢铁加工的流程。这个游戏上线的时候,因为中国的几大钢铁公司都派出了员工加入到这个游戏的竞赛中,所以他们也是这个游戏的一部分。

留学生:你个人对可持续设计有什么看法?

刘镇:关于可持续设计我必须要强调一下,我在华南理工大学做过一个讲座,当时我说可持续设计在(国内)名词概念上有一些混淆,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它清晰化一下。可持续设计 是一个很广的层面,它包括三层:第一层绿色设计、第二层生态设计、第三层可持续设计。当你回看这三个词时,会发现有些杂志,甚至是设计期刊会把它们三个混淆而论,其实这是错误的。绿色设计只解决单一问题,如材料、能源和减费;强调你用的材质或材料是不是可循环、是不是环保、是不是对生态环境危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生态设计解决一系列的关键环境影响因素,如材料选择、能耗、可回收和耐久性,在这个层面又加入了我们所说的“生命周期”里面的所有阶段对以上环境因素影响的考量及成本,质量和外观需求。可持续设计加入了一个社会层面(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它是和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留学生:你能简单谈一下你眼中的英国教育吗?

刘镇:其实我之前在香港理工大学做副研究员的时候也有教过香港学生。然后我在拉夫堡大学任教期间,就拿香港学生和英国学生作了一个比较。香港学生也是用英文上课的,他们很喜欢揪老师的毛病、挑战权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言论。而英国学生,如果你给他们一个方向的话,他们也会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不会那么顶真,还是会非常的有礼貌。所以在这一层来说,英国学生还是比较好的,这也可能与英国比较轻松的社会氛围有关。

此外,英国教育体系在教育本科学生时,以拉夫堡大学为例,它会要求我在上每一门课时都要有一个很书面性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质量保证”。因为学校认为老师一定要有这个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确保自己的教学是符合大纲、符合学生需要的。这也意味着每一堂课,我都要对自己的东西进行评估。我在批改学生的课程作业或者考试作业的时候,也必须提出这样一个体系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必须要告诉学生他哪些地方错了、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需要改进,并且在旁边还要写出“我建议你……去改善”。我觉得这个点很好,它是以如何改善学生做得不足的地方为目的的(因为对与错有的时候只不过想法不同而已)。

留学生:你认为未来的设计人员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刘镇:现在已经是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了,设计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生存下去,如何以传统艺术与设计理念去和电脑技术抗争。但是我个人觉得不管怎么样你头脑中的想法、你的Idea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电脑科技不管如何发展,它永远代替不了你大脑中的艺术创造力。电脑只会按照程序的流程来运行,它不会以一种知识沉淀、文化修养的方式去建造一个Idea,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设计人员是无法被替代的。

留学生:你在产品设计方面,对自己的工作有哪些要求?

刘镇:产品设计包括的层面比较广,像日用消费品、工业品等都是产品的一部分。如果是面向未来的话,我们一般认为最前沿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产品设计。也就是说,产品设计的层次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如平面)或是具体的产品构建上,它是基于信息化主导的、内容定义的产品设计。

以日常家用电器为例,在设计家庭用户体验和中央智能(我们所说的智能家庭、智能大楼等)相互对接的一些信息化家电产品时,设计师必须要以人为中心,以解决个人家庭问题为导向,创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

留学生:你个人是如何看待“跨界”这一现象的?

第5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农村初中 语文 教学手段 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村教学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有不少农村初中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何有效的运用好这些教学设备,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是当前中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1 教学手段现代化基础

(1)社会发展基础

19世纪末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巨大的入学压力;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与老化周期缩短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涨的民主运动对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为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

(2)科学发展基础

心理学家Trechler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

(3)技术基础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①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使传统阶段教育向现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可能;②引起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促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③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的效率。

2 教学手段现代化策略

(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从辩证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多长于知识的传授、长于智力发展,而短于品德、情感、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往,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教师应当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协调。所以,应对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出科学的分析,对应当或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做出硬性规定,要求教师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在需要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要求教师尽可能使用传统教学手段。

(2)制定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政策

国家应当从宏观政策方面,在政策导向、投资规划、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项目检查等方面发挥政策性、权威性的指导作用。

①建立一个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政策保障体系。

②制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管理制度,对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中的资金投放、项目选择、进展情况、岗位编制、质量效益等方面按照制度、准则进行具体管理,使得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够落到实处。

③采用国家资助、社会赞助与学校出资相结合的策略,多方筹资以解决资金问题。

3 教师技术培训

教师在是否乐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效果如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能动作用。

故应当开展对现行教师、师范学校学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培训工作,使教师懂得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准则,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

(1)组织理论学习:要求教师进修有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开展教学演示: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演示,使教师通过使用演示来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

(3)组织教学观访:组织教师参观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较为先进的学校,通过观访提高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识与使用水平。

(4)开展科技活动:组织教师参观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展览会,传递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新情报与信息。

(5)开展研制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自制、检修讲习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制作水平、维护水平。

4 加强微观管理

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微观管理也是更好地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1)建立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管理制度,学校、地区乃至国家应当对现有的教学硬件、软件进行整理、分类、登记、注册,且层层上报,建立一个大型的关于现有教学硬件与软件的网络信息系统。

(2)建立现代化教学手段设备的互借、租赁制度,扩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频率、地域范围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中都存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率低下的问题。

(3)审核课程内容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域限,界定课程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范围。

5 解决思想障碍

(1)使全体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化,它的发展又经历了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几个阶段,其发展的基本取向是向现代化的更高层次迈进。

(2)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许多人脑中还是一个概念,此外,还要克服定势思维,摈弃传统教学中形成的行为陋习。现在在相当多的教师中仍然存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再加一块黑板就可以“打天下”的习惯,存在对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定势认识,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头脑中没有一席之地。

第6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阅读教学 发展趋势 对策 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73-02

现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和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网络资源变得更加丰富,这也为我们在网上进行阅读提供了方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育进行整合,一步步地实现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育方式等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特别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课程,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科技发展成果,也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信息化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新特征

在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网络阅读占据了大多数的阅读空间,网络阅读既有自己的先进特点,又可以弥补传统阅读模式的不足之处,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因为每位学生的个人经历和审美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对阅读资料的选择会有很大差别,网络上拥有大量的阅读资料,可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化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个体分析向群体交往转型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可以足不出户就得到外面世界的情况,借助网络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特别是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面对屏幕,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样就可以消除心理障碍,排除那些庸俗的利益关系,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更接近心灵,更接近学术,更接近自然。

2.从被动的吸收转化为主动的拓展

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将人类从古至今获得的经验和技能灌输给学生,但是网络阅读更倾向于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当下的问题来不断推进社会的整体进步。这种探索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使以往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变成自主式的学习模式。

3.大众文本开始深入人心

以往的语文阅读课堂,教材中的文章多以经典为主,老师的授课也是以经典或者传统文化为主,就算是推荐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章,也多以经典为主。但是自从引入网络资源之后,网络上的内容多数都是大众化的,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对当前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也额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格调。

4.从强调积累向突出创新转型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积累,通过不断的累积和实践来增长知识,而现代教育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所以,借助网络阅读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学会自己消化知识,举一反三,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5.从慢慢品味到迅速选择的转型

传统的文本阅读需要的是品味,细嚼慢咽,慢慢体会。而网络阅读更像是吃快餐,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适合自己的东西,所以,在网络阅读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只有有了准确的判断能力,学生才可以在自主学习中,迅速在网络上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加以阅读和了解。

二、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与语文阅读教学的不和谐之处

1.依旧过于强调教师主体地位,满堂灌现象严重

我们之所以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就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强调老师的主题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这种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很多老师在教课过程中,确实利用了信息化的网络多媒体等设备,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让学生来参与到课堂中来,还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虽然从网上找到许多资料来配合讲解,但是学生还是不能主动地去接受这些知识。现在网上有很多优秀的课件可供下载和使用,很多老师就从网上下载这些课件,也不进行修改和借鉴,直接就拿到课堂上去给学生看,按照课件的内容来讲,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那些课件适合别人的学生,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的学生,如果不加修改的乱用,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2.信息技术流于表面,内在内容缺乏逻辑性

学生学习一天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目前很多老师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确实思维活跃,掌握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先进设备,但是也因为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导致没有在网上搜到好的课件就无法进行教学了。还有一些老师在运用课件的时候,不能突出课堂主题,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长一场流水账,不能遵循学生的记忆规律来进行授课,导致学生不能抓住重点,摸不着头脑。比如我见过的一位老师,他在教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时候,先给出了很多的紫藤萝的照片,然后介绍了一些生物学上对于紫藤萝的解释,再引入宗璞这个人的个人信息,还介绍了她的几篇代表作,包括《红豆》、《野葫芦》等,这些内容就占据了十几篇的幻灯片,半节课的时间上都耗费在了这些知识上,内容是很新颖,但是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了。接下来在讲解文章写作手段的时候,学生已经不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进来了。这种行为让学生摆脱了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又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教学的怪圈中。

3.信息技术较为直观化、图像化,相对削弱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语文阅读的魅力在于对文字和语句的感知,我们的课本上选取的文章都是经典的作品,需要仔细地体会和深入地了解,但是一些老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自己体会的过程,忽略了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给学生输入一个又一个文学人物形象,使同学再阅读文章的时候,头脑中已经对这个形象挥之不去,很难再摆脱老师给他们的人物形象了。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头脑中只有统一的一个哈姆雷特形象,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削弱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4.忽略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综合运用了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之后,很多老师忽略了师生或者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对课件过于依赖,忽略了学生的课堂需求,还是没有将学生真正地带进课堂知识中来,还有老师课上知识简单地照着课件念,不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也忽略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这些都不是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的做法。

三、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思考

1.在阅读教学中还原学生主体性

我们要时刻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内容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我们更应该借此机会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最后一课》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一些背景资料,包括作者都德的生平和代表作,还有这篇文章的背景,普法战争的大概情况等。学生之后自己动手去找资料,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信息,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2.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内容生动性

当代多媒体技术在进入语文教学领域之后,将图像、声音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展现给学生,它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上展现一些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比如,我们在上朱自清《春》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将课件配上关于春天的曲子,放一些美丽的春景图,在进行教学时,学生不但能在课本上读到春天,还能眼睛看到春天,耳朵听到春天,通过多个感官的刺激,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从而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所描绘的形象。

3.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师生交流性

我们已经知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交流,我们才知道学生想到了什么,在困惑什么,什么还没有理解。在信息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应该追求师生的交流。我们要在课堂上适当地设置问题来给师生之间一些交流的机会。这些问题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网络设备,比如图文结合的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用过多的图画来干扰学生的主观思路。

4.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形式创造性

语文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我们需要通过对头脑中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所读内容,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这种心智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藤野先生的外貌进行想象和刻画,可以对藤野先生进行模仿和演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藤野先生和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些独立的思考,不仅使学生对本文有一个更好地认识,还培养了学生勇于发现,勤于思考的阅读习惯。

5.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学科开放性

网络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不只引入经典的文章作为讲解范本,还可以引入一些精美的时文,科普读物,新闻周刊等内容,让学生接受更多种类的文章,这有助于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提高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对各种文体和资料都有新的认识。

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老师们需要谨慎进行,在课程设计上要仔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己的内化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给课堂教学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第7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信息化时代的特点,结合新课改理念分析了职校《电工基础》教学效率低的现状,并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职校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停留于现状。这其中也包括不少电工基础教师,他们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法,以个人为中心,完全占据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成为欣赏其表演的观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低下,长此以往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极为不利。笔者认为《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方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现笔者将对此展开相关探究。

1 实施快乐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电子类专业课程。对广大中职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不少学生在初中时数、理、化基础特别差,进入中职后又没有树立学好专业的思想,在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面对如此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毫无激情,认为钻研教学法对中职生没有任何价值。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电工基础教师完全无视新课改理念的存在,仍然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钳制。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引进快乐教学法。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中职生文化基础差,而电工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分析,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要注重实践教学,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譬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的内涵较为深刻,不易理解,很多学生对定律中“阻碍”两字理解肤浅,因此不能灵活运用该定律。对此,我抛弃了传统的理论分析法,运用实验教学法,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思考问题、探索楞次定律的内在意蕴,我则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适时点拨,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热情高涨,并深刻理解了楞次定律。可见实验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发挥出理论式教学难以想象的优势,不但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第二、教学过程须从“唯本”转向“百科”。目前很多教师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仅是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完全脱节。这种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引向死胡同,将严重阻碍其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实践能力对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性人才,对于电子专业尤为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是注重分析书本知识,“纸上谈兵”,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提高,这和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完全背离的。因此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注重把教材中的内容和实践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样就能获得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譬如在分析“正弦交流电”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时,我用一句话概括了蕴含其中的规律:“感压压在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你在驱赶鸭子时,鸭子总是在大家的前面。通过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解释,既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电感性电路中”电压要比电流超前,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实施情感幽默教学法

很多教师认为《电工基础》是一门理科性的专业课程,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须把问题阐述清楚即可。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实施新课改理念的今天是完全行不通的。当今学生,尤其是中职生对教师的语言都有较高的要求,希望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富有吸引力。因此,广大电工基础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幽默的谈吐、风趣的语言调动自身的情绪,以此感染学生。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往往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从内心佩服教师、信赖教师,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譬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时,我运用比喻的手法对该定律进行阐述:在阳光照射的淤泥塘中,当你一脚踩上去,稍微硬一点的地方会阻碍你沉下去,而当你沉下去之后,你想拔出你的双腿,可是泥塘中的淤泥又会阻碍你拔出双腿。通过这种比喻的方式不但能把楞次定律阐述得尤为形象深刻,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深刻理解定律的内涵。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充满感情,用丰富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教育学角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须具备一定的情感,才能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令学生从内心接纳教师,从而令其主动探求知识。因此,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面带微笑,在课堂上和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蕴含着对他们的希望和期待。其实很多学生就是从教师的期盼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起来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热情,能令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令其更为深刻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长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既可让他们认真探索理论知识,又能与其进行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这二者融为一体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把教学活动由最初简单的趣味性转化为充满热情的知识探索。一旦达到这个境界将会令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极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只要师生之间真正地形成了一种信任、和谐、愉悦的关系,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3 实施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把声音、图像、动画、文字融为一体,形象直观,极富动感。运用于电工基础教学中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尤其是处理一些重点及难点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但能把问题阐述得清晰明了,更能通过极富动态的演示画面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则根据新课改理念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一些简单直观的知识点我则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而对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我则制作flsah、PowerPoint课件,通过动态的画面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还可运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制作相关教学资料,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广大中职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因为不少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的过程中就是因为抽象思维能力欠缺,从而导致理解问题不够透彻,而多媒体教学完全能弥补这一不足。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势弥补中职生思维上的缺陷,大力开展教学,定能获得良好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广大电工基础教师能根据新课改理念,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以上教学策略,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与多媒体;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工作已经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已逐步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对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英语教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定位及教师的素质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上。但对于如何实现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下面以初中英语教师为例,探讨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1. 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认知心理学派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是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合作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构”意识,重视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强调将信息和网络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为“自主建构”学习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支持自主探索、情境创设、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既有利于知识技能训练,又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2. 网络教学对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挑战 网络教学不仅营造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学内容互选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师生互教互学的良好教学氛围,而且由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和选取丰富多彩并可真实再现,使得师生之间变得更和谐和融洽。因此,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迎接网络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2.1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视听设备,把语法、词汇、语篇分析等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被动接受者,也不是知识的被灌输对象。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双向互动,开展协作学习。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也将更多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改变。 网络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精通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以便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作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行为角色,从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从家长式训导者,变为组织者、管理者、启发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协助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教学中的学习者。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网络教学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同时,教师还应成为教学信息的加工者和生成者。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2.3 网络教学中教师能力结构变化。 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伴随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能力结构必将发生变化。为了顺利地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能力结构。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新能力结构应该是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具备有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自己操作教学媒体的技术能力上,而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各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项能力的提高都有助于其它能力的增强。

3. 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网络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在新的环境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发展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结合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1 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推进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为了有效地改善教与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多数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满堂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有的教师平时对多媒体技术研究较少,在优秀课评比、示范课时,被动地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将计算机搬进课堂进行一些“整合性”的演示,而且多数也是语言点的多媒体演示,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只是花架子,只有教师在课堂尽量多的讲授,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最低,这部分教师认为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既费精力又费时,上课时教师可以不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自己事先备好的教案上,是教师最易实施的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的更新,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已由教学活动中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逐渐演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设计者转变。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双向互动,开展协作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比如说,教师事先准备好讲授的材料,以多媒体方式将之呈现出来,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等手段来进行课程设计,既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究学习,以帮助、指导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建构。

3.2 重新构建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对知识拥有程度的意识和对自身发展的态度决定了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水平。网络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核心知识和技能: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流技能、专业知识、教学推理与决策技能、环境知识。为顺利实施的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教师要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技能。具有通识性教学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掌握学科教学理论,包括语言学习理论、外语学习理论、教学法理论等。了解有西方文化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会教学反思、合作与探究。具有教学技巧、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等。

3.3 夯实信息技术基础,提高英语教师素养。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其目的就是优化英语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理解在信息时代中信息的意义,具有比较全面的、高层次的信息的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等等,还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同时,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能力,了解课件制作流程,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和一些相关创作软件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地完成高质量课件的制作;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进行知识的“充电”,通过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增强自身信息素养,或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学习以及与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学习,来满足专业、自身以及学生三方面信息的需求变化;英语教师还要创新教学评价,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科学研究,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教育科学,深入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避免滥用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3.4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发展环境。 学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发展环境,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支持系统,为广大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想空间。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各学校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师教育文化。此外,教师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友善的相处,学校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鼓励教师发展的政策,互动的师生交流和相互理解等,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尽力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在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构建和谐发展环境。比如:创造条件,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对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9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发展 学生主体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我们的学生会对教育教学的逐步改革和深入探索体会得更加深切。每个教育者也就是我们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传播者和体验者,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分量和角色就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体验者,要适时地调整课程设置,认真钻研信息化的硬件设备与所授课程的软件的结合,体验的同时要把课程的教学设计最优化,使信息化的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传播者,要将课程改革深入人心,使优秀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桥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思考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使之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里程碑。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目标,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又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改革必然会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探索和实践成为教师科研的新方向,对教育信息化的现实思考与未来期待,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育信息化是应逐步探索,不能奢望一蹴而就

国家对教育有长远的规划和要求,而每个学校、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情况都完全不同,他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相应的硬件设备的配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有的学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于这样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脚步是快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探索教育信息化的课程设计与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对于那些艰苦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国家也在逐步加大相关的政策和财政投入,使教育公平能够惠及全体学生。但是,教育信息化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现在有的学校只有实验室,或者只有多媒体教室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这样的硬件基础对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教学的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教学效果。

所以,每个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根据学校、班级和自身的特点与学生共同学习,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研究利用现阶段的教育设备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方法。只有逐步地研究、逐步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快有慢,有缓有急,但这都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不断地努力,相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一定会为教学发展和课程设计服务。

二、教育信息化应以发展为主线,改变课堂的单一教育教学环境

教育教学环境与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不可分割的,教育信息化逐步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使教育教学环境有了明显的信息化趋势的变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可以说只要学生想学习,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使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可能。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课题之一,教学的模式、学生的学习环境的改变,为信息化的前行铺就了硬件设备的保障,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化。

课堂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逐步变化的课堂是以发展为主线的。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国家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在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后,不仅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甚至回家后,还可以与同学、教师共同学习。这样的改变对学生来说是建立了全方位的“学习圈”,让学生逐步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在课堂、学校、图书馆和家里学习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交互式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模式,变单一课堂为多维互动,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自主学习,使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充分融合。

三、教育信息化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