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文化及其精神文化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酒文化;白酒品牌
酒在我国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有关白酒起源主要有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四种传说,我国也被公认为世界酒的故乡。我国白酒从起源就与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等密切相连,这种关联又逐渐升华为一种文化,“酒文化”便应运而生。
一、酒文化和白酒品牌的内涵
“酒文化”一词最早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提出。1987年,来自医学、酿酒、考古、文学和民族研究等领域150多位代表汇聚深圳,举行首届中国酒文化研究会,并正式成立了中华酒文化研究会,使对白酒文化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自此以后,“酒文化”则指以酒为物质载体,反映人类世代劳动成就的诸多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了物质成分的酒,也包含了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品格和行为方法,以及由此聚集起来的风俗、礼仪、意识等精神复合体。
品牌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含义——“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 而白酒品牌即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白酒的认知程度,是人们对某种白酒及其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认知。
二、酒文化对白酒品牌塑造的影响
有人说,白酒是中国的国粹,如同京剧,它是不会消亡的。中国白酒现已成
为一种文化载体,从杜康造酒至今,白酒演绎了无数传奇故事和历史典故,可以说白酒是最有文化的传统产业,这些文化对白酒品牌塑造产生着巨大影响。通过观察近些年来部分白酒品牌,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一)酒文化对白酒品牌塑造的积极影响
1、金六福酒的“福”文化
作为一个迅猛崛起的白酒品牌,金六福酒只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即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跨世纪中国著名白酒品牌”的称号。金六福品牌,为什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而稳健地发展呢?金六福酒成功的奥秘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塑造:“福”文化。众所周知,酒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科技含量低,而且又是高度人情化、情绪化的产品。金六福策划者快人一步将“福”文化牢牢占位,从1998年上市以来,金六福酒的主打产品即为金六福星级系列、福星系列、为幸福干杯系列等。从品牌名称和系列产品的创意中可看出,金六福品牌的核心价值始终围绕一个“福”字进行品牌传播和品牌体验,从个体的福,走向民族的福,最后定位于世界人民共同的福,品牌形象的塑造循序渐进,构建出金六福的“福”文化的品牌金字塔,气势一浪高过一浪。
2、孔府家酒的“家”文化
“家”也可以从小家延伸到大家,从国家延伸到地球之家,可以是实体的家,也可以是精神的家,总而言之,“家”历来是中国人的情感归属,是能让人感到温暖与亲情的地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精神上迷失了自我,渴望寻找一份心灵的慰藉,寻找一份返璞归真的心境——其最大的指向就是“家”。孔府家酒策划者恰当的引入“家”文化,使得“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一夜传遍大江南北,“家”文化则成为孔府家酒品牌塑造的核心价值所在。
3、小糊涂仙酒的“糊涂”文化
小糊涂仙酒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立足民族传统文化,赋予品牌深刻的文化内涵,“小糊涂仙”四个字实际上是中国人的一种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难得糊涂”。它向人们传达的是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小事糊涂大事聪明的酒中仙境。这一内涵与千年来中国哲贤士所倡导的人生境界一脉相承,引起了渴望成功与和谐的广大消费者的共鸣。正是由于把白酒品牌与美酒文化完美结合,凭借“大智慧”在竞争白热化的白酒市场脱颖而出,成了酒界一匹黑马,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超越老品牌的范例,演绎了中国白酒市场“难得湖涂”的一场文化大戏。
4、舍得酒的“舍得”文化
舍得酒之所以能受到广大社会精英人士的宠爱,不仅是因为其卓越的内在品质,更是因为其在酒文化的挖掘上高人一等。舍得酒定位于“中华第一文化酒”,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优势传播品牌文化,不模仿其它白酒单纯以酒文化、窖池文化等细碎、片面的文化传播方式。将以继承和弘扬中国国学文化的精髓为己任,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塑造舍得酒的高端白酒实力品牌形象。同时舍得酒中“舍得之道”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也非当今任何白酒可比,舍得酒定位于第一文化酒的胆识和气魄绝非其它品牌所能比拟。
(二)酒文化对白酒品牌塑造的消极影响
1、杜康酒的“解忧”文化
杜康酒是我国历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关杜康酒的传说也深入人心,因此杜康酒是有文化的。魏武帝曹操赋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然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却把消费者饮酒的功能定位在“解忧”上,这不得不使很多消费者对杜康酒望而却步。需要 “解忧”的多半是人生的失意者、失败者,消费者不愿把自己定位在此类型,从而影响了杜康酒的品牌塑造。所以,当白酒品牌在塑造过程中受到不正确理解时,文化对品牌的影响是负面的。
2、酒鬼酒的“鬼”文化
文化对品牌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不只发生在杜康酒身上,酒鬼酒也是如此。
酒鬼酒本是文化酒的开山鼻祖,曾提出“中国文化酒的引领者”的口号。酒鬼酒的策划者在运用酒文化塑造其品牌时提出“酒鬼喝酒鬼”,“酒鬼背酒鬼” 的口号,其实是没能对酒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正确的定位,使得酒鬼酒无法在一线品牌中长期立足。虽然酒鬼酒初期,舆论哗然,觉得其文化根基深厚。但随着消费者的好奇心消减,对“酒鬼”的形象定位、功能定位自然有所质疑。
三、正确运用酒文化的相关对策
(一)找准酒文化与白酒品牌的契合点,彰显酒的文化魅力
文化本身没有实际价值,只有将其转变为一种动力的文化力,品牌和产品才会在市场中获得联动效应,酒文化才能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正如孔府家酒的“家”文化,正是抓住人们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在精神迷失过后,渴望一种情感的归属和心灵的慰藉。而金六福酒的“福”文化也正符合中国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有很强的市场张力,才能在众多白酒品牌中脱颖而出。此外,小糊涂仙酒的“糊涂”文化和舍得酒的“舍得”文化也是通过文化力的转换,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使这种文化升华为一种市场动力,使市场认同其文化价值,从而树立其品牌地位。
(二)以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切入点,挖掘酒的文化资源
通过对名酒企业文化的比较和分析,我们逐渐认识到,文化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它具有独占性。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复制性并不矛盾,正因为其具有稀缺性、独占性,它才能在复制后,让消费者获得替代性满足的,诱使消费者自愿购买。所以,文化资源的发掘,谁先抢占了制高点,谁就占有易守难攻的位置。金六福策划者快人一步将“福”文化牢牢占位,使得金六福酒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快速稳步发展。因此,白酒行业必须展示出其最优秀的文化来吸引消费者,展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可能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吸引,既而塑造自己的白酒文化品牌。
(三)结合时代背景及主流价值取向,发挥酒文化正面效应
酒文化是有优劣好坏之分的,做酒不是只要有文化就行,通过杜康酒的“解忧”文化和酒鬼酒的“鬼”文化,以及结合很多衰退的酒类品牌,我们可以看到,酒文化必须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一种思想导向正确、审美情趣高雅、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酒文化,以“去劣存优”的手段来经营品牌,同时还要拓宽酒文化的外延,包括饮酒文化、消费时尚等。总而言之,企业在进行文化开发和品牌塑造时,除了要利用好自身酒文化外,还应充分考虑时代背景及人们的价值取向,只有在健康积极的文化基础上滋生出来的品牌才是有生命力的。
优秀的白酒文化是白酒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白酒生存价值的充分体现,白酒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应积极建设酒文化,使酒文化成为有吸引力的酒文化,是能够和消费者互动的酒文化。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酒文化,赢得尊重与支持的酒文化,这将使白酒在品牌塑造中抢占上风。
参考文献:
[1]吴艳青,程永高.中国酒文化对白酒品牌塑造的影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2007.08
[2]郭五林.酒文化的四大功能分析[J].酿酒.2011.05
中国素有“酒的故乡”之称。据考证《吕氏春秋》和《世本》等较早的文献都认为酒为仪狄所造。《战国策·魏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指出了仪狄造酒的时代;《世本》认为这是造酒之始“,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但在同一本《世本》里又有杜康造酒之说,《事物纪原》也说“少康作秫酒”。张华《博物志》也有“杜康作酒”,陶潜《述酒诗》序说:“仪狄造酒,杜康润色之。”仪狄,相传为夏禹时人;杜康,也叫少康,殷商时人。后来,仪狄造酒之说渐隐,杜康造酒之说益显,遂使杜康成为酒的代称。
二、酒文化的内涵
关于“酒文化”,萧家成撰文提出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酒文化就是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总和。围绕着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特别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都属于酒文化及其相关的范围。酒文化是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影响,与其他文化现象紧密联系。
同时,中国酒文化也是一种地道的社会文化,酒不是生活必需品,却是一种特殊的饮食。“酒食所以合欢也”、“饮食男女”等等,其中“饮”便是指酒,所以在中国,“饮”与“食”同样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把这一亲和力用之于人际交往,就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酒作为中国人追求个性自由的基本需求的替代物,与政治军事、皇权社稷、世俗人情、悲欢离合、亲疏远近、喜怒哀乐、性情风度等有着密切联系。
三、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渗透
酒,可谓是中国人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东西。朋友聚会觥筹交错间,距离拉近。家人聚会中举杯盏影间,流露着默默温情。同时,各种社会风俗习惯中也离不开酒。如新人结婚,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要前去喝“喜酒”。孩子满月,其父母会大办操持一场“满月酒”,以祝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端午佳节,人们要喝雄黄酒,寓意驱邪避祸。清明重阳更是要以酒祭祖,表达对先人逝者的怀念。可见,酒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有一句俗语“无酒不成席”,可见酒的重要地位。
四、中国传统习俗中酒的文化功能
1、婚俗中约定盟誓功能
在中国人的婚嫁庆典上,无论是在中国当今社会还是传统社会中,酒是婚俗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品,甚至在许多民族的婚嫁中,自始至终都有酒的参与。酒固然有喜庆的含义,但同时酒还有约定盟誓的功能。结婚的序幕是“订婚”,许多民族订婚的俗仪,都是酒字当头,所以婚俗的帷幕就是由酒来拉开的了。例如在东北,男女双方经媒人的中介议婚后,第一步就是“喝相亲酒”。相亲酒宴上,被相的男女要出场敬酒。双方无异议时,席面上由双方的主婚人交换酒杯一饮而尽,或由媒人举杯饮尽,谓之“端盅”,以示婚约已成。而在陕西安康一带,新娘被送至男方家时,一进门,便有两个妇女向之递酒,名曰“喝迎门酒”。随后拜完天地,进入洞房,新婚夫妇双方还要共喝“交杯酒”。交杯酒是由“合卺酒”发展来的,“卺”是葫芦,一分为二成为两瓢,夫妻双方各执一瓢盛酒同饮。酒在此便是约定盟誓作用,表达了夫妻双方合二而一、不分彼此、祸福同享的决心。
2、酒的交际礼俗功能
在现代人们的交际生活中,喝酒应酬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在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中,以“酒”示仪的传统礼俗更是比比皆是,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和真挚热忱的情感。如广西瑶族的喝“三关酒”的礼俗,当有贺客来临之时,主人就在屋外组成三关,每一关都敬客人两杯酒,以示款待之诚。瑶族有喝“笑酒”的习俗,当亲朋聚饮之时,或提出笑话佐酒,或边喝边唱“笑酒歌”或者吟“笑酒词”。还有广西壮族喝“交臂酒”的礼俗,主人和客人喝酒时,要主客交臂,各饮自己所执的杯中之酒,以示情谊之深。人们推杯换盏的举动,就是互敬互让的表示,所以感情越喝越厚。
3、酒的祭祀功能
传统的汉族祭祀活动大都有三祭:春节祭、荐新祭(收获季节的农耕习俗)、清明祭,这些祭祀活动中都离不开酒的存在。以春节祭祖的习俗为例,祭祖寄托了后世子孙对祖先“水源木本”的情思和“慎终追远”的悼念。除夕前一日,家人都把“宗谱”悬挂在堂屋的北墙上,下设供桌,摆上供器、供品。贴上对联吊钱等物,作为祭祖的神坛。除夕的上午,家中老少要带着烧纸和白酒去先人的坟头烧纸奠酒,意为给逝者带去钱财、酒肉。烧完纸,奠完酒,要点上一饼爆竹,意为请先人在此“喝酒拿钱”。同时。除夕十二点除焚高香、烧大纸、供酒、奠酒的祭仪外,还要添加供饭、子孙们磕头礼拜的祭仪,酒在这里又一次充当了主祭品的角色。除祭祖的活动外,一些少数民族还有祭天地、川泽、山林、社稷、芒神、蚕神、财神、龙王爷、药王爷、牛王爷、马王爷等祭祀活动,寄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口平安的愿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那么,该如何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能让人心情愉悦,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结合铜罗经济特色,我校建立了酒文化室,重点开展“酒文化的研究”,充分与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辅以“花卉苗木的研究”“水乡古镇文化研究”等其他研究性学习,实现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铜罗的“酒文化研究”这一文化建设现已经走在全区前列。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积极参加省级课题《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环绕《整合理念下酒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的子课题开展文献研究、教材编写等工作。2012年上半年,吴江市教育局把铜罗中学校本教材《吴宫老酒》作为鲈乡风综合实践活动第二批教材,由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市推广使用,受到一致好评。
在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也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学风校风,作为一个管理者,更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并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具有梅兰竹菊的品格,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等,使师生随时随地都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感染并陶冶着每位学生的情操。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表现在外在的形式上,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才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
首先,规范文化制度。根据学校师资构成,科学规划学校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处室、各条线组成人员,完善学校组织制度;根据学校岗位工作需要,明确各处室、各条线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完善学校岗位制度;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工作的考评,完善学校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实施奖励,完善学校奖励制度;建立由行政领导、教职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队伍,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在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研究,做到“全员参与”制定制度、“灵活具体”执行制度;积极渗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对师生进行“制度意识”的培养,使刚性的制度转化为柔性的自觉行动。
其次,培养团队精神。学校要赢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依靠整个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是积极向上、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集体。要老师们全面参与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首先必须让老师们知道这是什么,要做什么,进一步还可做什么。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层面的思考,使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共同价值观的追求上来。
再次,加强科研引领。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需要通过科研引领,使文化建设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把全体行政人员、科研骨干和教师骨干推上了科研第一线,才能进行全员推动。
三、突出师生文化建设
把校园建成师生“成长的乐园、进步的学园、温馨的家园”,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力求点点做靓,处处做精。“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会带给师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教师文化的建设,一是要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赋予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动力,让教师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让其才能得以展示。努力使青年教师早成才,培训好骨干教师第二梯队,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师徒间相互切磋,共同进步;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为他们搭建成才的平台,在吴江区第四届A级优质课评比中,由于学校重视、教师准备充分,我校四位参赛教师全部胜出。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促使每位教师都能够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关键词:魏晋名士;酒;妙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23-01
古代,酒最主要的用处是成礼,但到了魏晋就起了很大变化。魏晋的名士将酒的作用作了极大拓展。认识魏晋名士对酒的种种妙用,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社会及其中的人。
魏晋风度的形成离不开酒的影响。简单来说,酒仅仅是一种饮料,但是它很奇特。古人云"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魏晋名士对酒的妙用也是让后人惊奇的。
1.用于养生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酒乃水谷之气,辛甘性热,入心肝二经,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消积冷健胃之功效。"《本草备要》记载:"少饮则和血运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辞邪逐秽,暖内脏,行药势。"《本草纲目》也指出酒的养生价值。"酒,天之美禄也。麦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状神御寒,消愁遣兴。"曹操感叹生命的短促,对于死亡也是十分恐惧的。后来想明白了,神仙是不老不死的,然而服药石求做神仙,又常常会被药毒死,还不如喝一点好酒,穿些好看的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说文》云:"酒所以治病也"。酒不断吸引魏晋文人墨客不仅因为特殊的味蕾享受,还因为酒有着不容忽视的养生价值。陶渊明就特喜饮酒,饮酒成风是魏晋的一道风景线。先秦两汉虽然也有人知道酒的养生作用,但是普遍饮酒且增加养生功能和饮法的是从魏晋名士开始的。
2.用于创作
魏晋文化的蓬勃发展,与酒文化的空前繁荣有着一定的联系。酒能刺激神经中枢,可以把士人带入一种远离世俗烦恼和功利烦扰的迷狂空灵状态,精神上可以获得短暂的自由。酒正是灵感爆发的工具,也成了智慧和胆量的催化剂,造就了无数文学家,使他们的功绩和作品流芳百世。曹植在《与吴质书》中写道:"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东阿养育了曹植,"一杯东阿王,七步诗成章"早已家喻户晓。据传曹植偶品东阿之酒,颇感妙不可言,日渐手不释壶,酩醉方休。"得酒诗自成",诗文在酒中诞生,同时也弘扬了酒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酒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陶渊明在《饮酒?题记》中写道:"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诗文在酒中滋生,酒在诗文中获得意义。所谓:"酒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酒能助诗情,刺激创造力,丰富了诗的内容。晋文人墨客无人不诗,也无人不酒,而大量的诗文也是散发着浓烈醇厚的酒香。
3.用于交往
魏晋特殊时期流行的特殊魏晋风尚,逢场作戏,文人交际,饮酒自然必不可少。许多文人墨客时常地会聚在一起,通过杯盏的传递来寻求共事,联络感情。曹丕参与的"南皮之游",置酒雅饮;石崇召集的"金谷之会",游园宴会,赋诗叙怀,令人津津乐道。并留下了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所说的"金谷酒数"的佳话。又如王戎对同车人说:"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兰亭集序》是王羲之酒酣耳熟后的代表作。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陈绰、谢安、李光等文人墨客,在层峦叠嶂 、茂林修竹的会稽山下的兰亭聚会,修祓禊之礼,在曲水流觞中,饮酒赋诗,个个以文义冠世,写出了精妙绝伦的诗章,集结成册。王羲之酒酣后即兴执笔挥洒,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墨宝。王羲之"酒后序兰亭"的故事在好事人手中流传下来,永远流传于后世,显示了魏晋名士洒脱优雅,不拘一格的行事作风,真乃体现魏晋风度。魏晋虽是乱世,但是文人交往频繁,思想活跃,无论哲学、文学、史学、各类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密集的人际交往密不可分。
4.用于避世
魏晋时代政治变故频繁,社会动荡加剧,新旧集团的权力之争异常激烈,危机无时不在。魏晋士人朝不保夕,醉生梦死,酒酣耳热,才能已酒解忧。《晋书・阮籍传》记载:"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魏氏春秋》说他"纵酒昏酣,遗落世事"。乃真是"不与世事,酣酒为常"。还有的是仕途不顺,生活不如意,只能寄情于酒水,饮酒度日,醉生梦死。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酒是最好的慰藉品。它的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的感官刺激,使人忘记世俗烦恼,挣脱人生羁绊。刘伶曾入仕途,官居建威参军,自称为天下第一"醉鬼"。他曾在对神发誓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刘伶纵酒放达,他的酒事众人皆知,"第一酒鬼"的名号非他莫属,在他纵情喝酒的背后,更是表达了对魏晋政治的失望,用来逃避现实,沉湎于酒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之际的名士们对于专制政治的不满,对于酒的共同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因处于政局不稳的危境而不得不潜身于酒海之中,借此以保全性命和诗性感悟。客观地说,魏晋名士的饮酒,实在是借酒自放,以逃避礼教对人心的束缚,所以难得酒中之趣。魏晋时期的"金谷二十四友"与"竹林七贤"等处在同样的位置,饮酒避世实属无奈之举。
5.酒以成礼
酒在古代最正宗的作用是成礼。钟毓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说明酒在魏晋时期的礼教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古代饮酒,必须遵循的礼仪约有四个步骤:拜、祭、啐、卒爵。意思就是说喝酒之前要作出拜的动作,然后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表示敬意。在尊老爱幼方面,酒礼也有很大的作用。《乡饮酒义》说:"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意思就是说,人们参加了乡饮酒礼,就会懂得尊长养老的道理,回家后就会有尊老爱幼的行动。这真是"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悌之行立矣"。乡饮酒礼名为饮酒,其实旨在教化人们"孝悌观"。真是"无处不酒"、"无酒不成礼"。魏晋期间大量的迎送宾客,君臣欢宴,婚丧喜事,无不以酒成为礼节中的重要角色。
魏晋士人不是单纯的饮酒,更加深层次上讲,他们饮的其实是中国的酒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价值。所以我们分析魏晋名士对酒的妙用有着重大意义。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酒虽然在我国古已有之,但是一般饮用并不普及,只有到了魏晋,因名士普遍嗜酒,将酒的妙用作了很多拓展,其生命也变得流光溢彩。士人饮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魏晋时期政治严苛、社会动乱、战争惨烈的社会现实和士人特立独行、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
参考文献:
[1] 朱肱《酒经》,中华书局,2011年8月版
关键词:高档葡萄酒体验营销
一、体验与体验营销
《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提出,体验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是某个人本身心智状态与那些策划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而体验营销则是以产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给消费者提供某种体验的市场营销。
伯恩特·施密特在他所著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种体验,把这五种体验作为对顾客体验进行管理的战略模块。它是营销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对企业营销的方式和与营销理念进行重新的设计与定义。与传统营销相比,体验营销更强调消费者的参与,更注重为消费者创造感性价值,更关注消费者的感觉、感受。
二、高档葡萄酒体验营销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葡萄酒的消费行列。纵然葡萄酒的适量饮用有益健康,如能够防治多种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具有养颜美容的作用,但很多的消费者选择葡萄酒并非仅仅出于健康之故,而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体验与满足。尤其是高档葡萄酒,其目标消费者是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愿意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讲求生活品质。对他们而言,作为舶来品的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酒,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意味,意味着一种氛围、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甚至一种身份与地位。在葡萄酒中的消费中,他们会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正是这种体验与感受驱使他们成为葡萄酒的爱好者、葡萄酒文化的追随与传播者、企业的忠实消费者。因而对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的体验已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而能否为目标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体验则是决定其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高档葡萄酒的体验营销策略
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可以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实施体验营销策略:
(一)感官体验策略
感官体验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促使消费者产生美学的愉悦、兴奋、美丽与满足。感官体验是基础体验,企业靠感官体验来吸引消费者。高档葡萄酒经营者主要从视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来打造感官体验。
视觉体验:经营者应从消费者可视的一切元素着手来打造视觉体验。目前国内的高档葡萄酒主要采用商场专柜、星级酒店、酒吧、专卖店及直销等方式进行销售,同时辅以一定的宣传手段,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因而葡萄酒的外包装、柜台、店面、经营者网站及宣传资料的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如其外包装的造型、所选的材质、包装容量的大小、酒标图案与色彩的设计,均应体现产品的特点与品质;而柜台的设计除了用材外,还要考虑柜台的形状、灯光等方面,店面应考虑装修的风格、设施的陈列及装饰物的选择。所有这些均应与目标消费者的审美观念相契合,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味觉和嗅觉体验:葡萄酒这种产品与白酒、啤酒的豪饮文化不同,葡萄酒的消费讲究的是品饮,即小口地喝、慢慢地品、细细地体会,通过味觉和嗅觉仔细地进行辨认。其品尝与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通过感官的鉴赏,消费者能够知道酒的品质、风格、酿造原料的品种与产地。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开辟一块产品鉴赏专地,由富有经验的品酒师示范品酒的动作,教会消费者如何通过感觉来体会不同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前来品尝产品,学习产品知识,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
此外,以葡萄酒专卖店、酒吧为主要经营渠道的经营者还可在店堂内播放目标消费者喜欢的音乐,与其产品的陈列、店面的设计等其他方面共同营造出目标消费者喜欢的或浪漫、或轻松、或具有其他情调的氛围,以增强消费者的体验。
(二)情感体验策略
情感体验是指通过激发消费者内在的感情和情绪,触动顾客的内心情感,创造出顾客的喜好进而使顾客对某种品牌产生强烈的偏好;情感体验是消费者内心的感情体验,企业靠情感体验来打动消费者。情感体验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来实现的,沟通方式包括广告、促销、营销人员及公关等。与中低档产品不同,高档葡萄酒的目标消费者在付出高价购买产品的同时,对服务及其他方面同时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关注他们所购买的产品,也在意购买的过程,他们希望在这过程中能够得到尊重与关怀,这种尊重与关怀主要通过营销人员来体现的。因而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沟通中不仅要传递产品、企业信息,还要传递情感信息,让葡萄酒成为企业传递情感的媒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激励,调动起他们对顾客的热情与真诚,使他掌握与顾客沟通的技巧,熟练服务顾客的技能,从而与顾客建立起高质量的情感,并能有效地进行维护。
(三)思考体验策略
思考体验指诉求于智力让顾客获得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思考体验是用知识、逻辑给消费者以心智的启迪,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服消费者。从葡萄酒的诞生到现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关葡萄酒的知识、技术不断发展丰富,国外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葡萄酒知识与文化,从葡萄品种与种植地的选择、葡萄的种植、采摘、加工酿造工艺,到葡萄酒消费用餐的搭配、相关的礼仪、高档葡萄酒品鉴、高档葡萄酒投资与收藏等,这些形成了葡萄酒的独特味道与品饮文化。葡萄酒进入中国较晚,虽然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葡萄酒消费的行列,但葡萄酒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陌生的,他们对葡萄酒的知识知之甚少,高档葡萄酒消费者也不例外,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也只是具备基本知识而已,远谈不上了解和掌握葡萄酒文化。而他们在消费葡萄酒的过程中追求的则是其文化,他们希望通过这种产品的消费来享受这种文化、体现这种文化,如果他们不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葡萄酒对他们的意义则大打折扣。因而他们渴望通过知识的掌握和文化的了解来真正体验葡萄酒为其生活带来的变化。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应针对消费者的知识状况用多种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如在经营场所定期开展葡萄酒鉴赏培训,在目标消费者经常出入的场合如高级酒店、俱乐部开品酒会、经理培训班开设葡萄知识培训课程等,在企业的网站、相关的媒体开辟葡萄酒专栏进行广为宣传。
(四)行动体验策略
行动体验则通过提高人们的生理体验、展示做事情的其他方式和另一种生活方式来丰富顾客的生活,其重
点在于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消费者注意、理解和记忆的选择性,具有丰富内容的葡萄酒文化,仅通过宣传与培训对很多消费者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企业可通过举办各种各样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参与,通过他们的参与,为其带来更多的感性认识,以此来增强其切身体验,从而培养其对葡萄酒及企业产品的兴趣。高档葡萄酒中大多是在酒庄生产的,经营者可在葡萄酒庄园举办游览活动、组织葡萄酒沙龙等,另外还可举办富有趣味的各种比赛与游戏活动,如品酒比赛、调酒比赛、葡萄酒知识有奖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将各种体验融在一起,同时向消费者展示葡萄酒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葡萄酒知识,体验葡萄酒文化,消费经营者的产品。
(五)关联体验策略
关联体验包含了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的很多方面,但超越了个人情感、个性,并使个人与理想自我、他人或是文化产生关联,从而建立对某种品牌的偏好,同时让使用该品牌的人们形成一个特定群体。关联体验是前述几种体验的综合与升华,是消费者忠诚的重要来源。关联体验的形成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在高档葡萄酒的目标消费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各界知名人士,他们的需求很多是个性化的需求。如有的消费者是葡萄酒文化的热爱者,他们追求有葡萄酒相伴的生活方式;有的消费者是葡萄酒的收藏者,他们将葡萄酒作为一项有价值的投资;有的消费者将葡萄酒作为交际的媒介,希望通过葡萄酒能够结识更多的事业上、生活中的朋友;还有消费者将葡萄酒作为一种标志,标志着他的生活品味、身份与社会地位。高档葡萄酒的经营者可通过多方式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如开展俱乐部营销,对俱乐部会员的资格进行限定,将俱乐部打造成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会员之间进行深度沟通的平台;开发适合投资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前来投资;与其他行业具有共同目标消费群体的知名品牌开展合作营销,共同分享客户资源,共同提供互补的优质服务等。通过这些营销方式的开展,企业可在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将葡萄酒知识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品牌内涵传递给消费者,获得他们的理解,并在其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让其愿意选择和消费该品牌,成为品牌的传播者,并为此而感到荣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设计;文化设计
1. 文化——
“文化”是一个被极度泛化的词,很对事物和现象都会被冠上“文化”作为标签。比如“音乐文化”“快餐文化”“酒文化”“亚文化”……文化从一个更深厚的高度被拉扯下来,成为一个普通的生活流行现象的概括。在我们现今生活中,“文化”并不成其为文化。而文化设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实现对设计的拓展,也是对文化的重新注解。
真实的文化,集结于各种形态的艺术门类,渗透着不同的思想宗教传统,深植于文明体内部,有一定的稳固性和传承性。也是因为这种隐性的存在方式,使得文化往往不能通过自身现身说法。而在发展快速而浮躁的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更加陷入被动和边缘化。而文化内里的艺术美感和人文情怀有宣泄表达自己的需求,现实社会中的心灵也在呼唤一种更为雅致古典的审美和更加深厚的人文关怀。文化就必须找到一个载体,文化设计的产生就来自于文化与设计的碰撞。
2. 设计——
设计,凝聚着实际功能和审美功能,并总是用创意进行画龙点睛,总是可以使得我们的产品、活动、品牌等等脱颖而出。不管是平面、包装、广告、环艺、装饰,甚至是一个名称、一个概念,设计从来都不满足于具体的感官体验,在内在意蕴的追求上也一直不曾松懈。
根据艾布拉姆斯教授的四要素说法,在设计这一既植根于艺术又必须满足市场的创造中,其四个角度——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自身所代表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要求与期待。我们可以粗浅地对照下:
其一,设计需要反映世界的现状与匮乏,我们需要时效性和互补性。设计如果是作为产业中的一部分,那么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我们的设计是在物质与心灵层面都能满足大众的需要的。我们需要共鸣他们所拥有的特征和审美取向,我们还需要提供他们所欠缺但正在渴望的部分,也就是提供吸引力。
其二,设计需要体现创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他的天赋、他的创作力、他的专业背景。这种需要来自设计者的自我追求与设计的符号化品牌化的双重角度。
其三,设计需要在作品本身突出美感和价值观。具体产物在体现自身使用价值之外,还需要艺术性的更高层次的被消费,以及一种价值观的传达。
其四,设计如果能更充分地考虑到受众的认可,甚至将受众迎接到设计的一环中来,必然在我们这个张扬个性且张扬受众地位的时代引发更充分的发展。
3. 文化设计 > 文化 + 设计
设计,是把形式美感应用到生活中的再创作。文化与设计的关联类似于一种内在与形式,传统与创新的结构。更准确的说,文化是一个传承性历史性的内容,设计则是不断在跨越创新的创作手法和形式。首先,正如文学的内涵需要精神力量和艺术形式一样,设计也同样凝聚着思想性、美感和想象力。文化设计也是这样一个层次结构,那么在其内在中,我们也不能仅仅靠感官美感与创意背后的想象力,我们必然需要一个内在精神驱动力。
文化,是设计的内在背景。我们的人生需要养分,而文化则正是设计的智慧土壤,让设计者和设计本身能够立身在大地上,摆脱空洞浮躁,背后有更深刻的东西支撑,也能更丰富地实现自身的意义,取得更广泛和更持久的接受效果。
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言,文化自身更为抽象,需要现实的载体。设计这一链接物质与精神、串联生活与艺术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设计能承载文化,在现实中又能更好地推广、影响和辐射生活。而其所能达到的效果也因为自身与具体生活的关联往往可以更细致更深刻。
如果文化是通常理解的及其宏观广阔的一幅巨制图画,那么设计可以通过一点点渗透,形成一个个拼图的小片,将世界的切片,一点点试图完善。王夫之说过一句话,“行而后知有道”。行前之道是那个正在传承的文化背景传统,行就是去践行文化设计的过程,而其后的过程则是新的设计成果。行前之道如同理念世界,行后之道则是对理念设计的承载模仿。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历史,文化设计指向的是我们的未来。然而这两者,就在这种互相缠绕中,彼此推进彼此成全。而文化设计本身对当下以及以后的我们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4. 祝福与挑战
事实上,我们缺乏与渴望的就是一种传统和创新力。这两点,一个带给我们生存的安全感,另一个带给我们生存的方向感。现实中,我们传统的缺失,让人生的审美性意义性显得苍白迷茫,符号的象征性被弱化,我们快要被淹没在符号本身形成的海洋中。而创造力的匮乏,让生命显得更加干涩围困。工业化产品的大潮下,我们的人生很容易就陷入庸常化。我们要追求自己生命的不凡,追求美好。世界也只有不断颠覆自身延展才会不断带来幸福与美。
文化与设计的碰撞,带来的,是对两者彼此的救赎,也是对文化设计四个主体——世界、作者作品、读者——的救赎。我们没有必要去夸张,误会文化设计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事实上,它只能在自己的视域和范畴内去带动一些改变,而我们要做的,则是在这两者的祝福下,坚定地投入每个此刻的努力。
文化设计在我看来,是对文化、设计以及这个主题各个环节参与者的一次祝福与挑战,其盎然的生机与不竭的美感,正吸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关键词]五粮液 品牌战略 发展战略 区域竞争
一、五粮液酒的品牌价值与品牌战略
随着国家对酒类市场的整治,中国白酒市场正在走向品牌集中化、消费品质理性化的市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白酒行业竞争中,五粮液集团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这一成功离不开其品牌战略的成功运用,在刚刚揭晓的“2006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报告”中,五粮液的品牌以358.26亿的价值居食品行业第一位。自1915年五粮液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至今,五粮液先后在世界各地的博览会上共获得金奖39枚;1995年,五粮液在“第十三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再获金奖,铸造了“八十年金牌不倒”的辉煌。
2004年,五粮液集团提出著名的“1+9+8”品牌金字塔结构模型。他们在抓住成名酒“五粮液”的同时又系统研制开发了9个全国性名牌,包括“五粮春”、“五粮醇”、“金六福”、“浏阳河”等;8个区域性名牌几十种不同档次、不同口味,是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系列产品。推行1+9+8战略,从整体上提高了五粮液品牌的知名度。
实施品牌战略来扩大内需的发展思路为五粮液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研究五粮液品牌战略的成功之道有重要的意义,在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品牌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历史以及对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满足等巨大无形价值构成了组织竞争对手进入同类市场的强有力壁垒。五粮液80年金牌不倒的品牌成功经验也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二、五粮液品牌战略的成功经验
1.五粮液决策层不断总结,锐意开拓,品牌战略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集团公司上层领导,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善谋善断。王国春董事长总结为“深化质量管理的六个一战略”,所谓“六个一”,就是一个支柱:创质量优先的企业精神;一个中心:以质量管理为管理的中心;一个重点:抓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质量;一个特色:适应行业和企业的质量控制系统;一个转变:从认识市场到一切为了用户;一个飞跃:企业发展十年跨越三级跳。在正确的思路指引下,五粮液不仅适应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还通过观察市场变化,果断创新品牌,积极开拓市场,使得五粮液这个百年品牌产生了“百亿级”裂变。
2.五粮液品牌战略以2000年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酒文化作为两大立足点
做了五粮液20年“掌门人”的王国春不止一次地提到:“五粮液的优势,在于有2000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我们的酒有个性,任何人模仿不了,做不出来。”五粮液酒的前身是明朝宜宾“温德丰”糟坊酿的杂粮酒,其特有的“陈氏秘方”使得五粮液成为我国浓香型酒的典型代表,而2000年的历史积淀铸就了五粮液这一闻名遐迩的品牌。
中国的酒文化已有数千年的传承和渊源,“国兴则酒产畅茂,酒味香醇;国衰则酒产凋敝,酒味苦涩。”酒杯里浓缩了文化的精髓,辉映着时代的嬗变。中华文化起源于孔孟,孔孟之道的核心在中庸。五粮液,深谙中庸之道。首先体现在酒味中,采集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高梁五种粮食之精华的五粮液,味觉层次全面丰富,五粮液还把“中庸”之道贯穿于其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当中,而与五粮液的前期酿造相呼应的,还有世界领先的勾兑工艺。“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一品牌文化与先进的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化和谐共融,五粮液的酒文化也是品牌战略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
3.五粮液坚持把质量为本、诚信经营作为立厂之本,品牌的竞争之基,发展之源
集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生产经营观,视质量为五粮液品牌的生命线,集团员工人人深知“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从而万众一心,自觉维护自己的品牌。上个世纪80年代,五粮液就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已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网络体系,从而树立了为消费者而生而长,先消费者之忧而忧、后消费者之乐而乐的优质服务形象。
五粮液品牌能够赢得消费者信赖另一重要原因是“诚信”二字。五粮液长期以来遵循诚心经营原则,在“诚信碑”的鞭策下,职工和各级经销商坚守诚信、杜绝假冒,确保生产出厂的不同层次、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每一瓶酒在同类产品中质量是最好的,价格是最合适的,消费者购买是最值得的。在全国市场竞争力调查中,五粮液多次囊括全部项目第一名。
4.通过品牌延伸战略来实现品牌竞争力的提高
浓香型白酒的大流行,使五粮液不仅在白酒高端市场占据了半壁河山,其家族品牌也迅速抢占各个档次的细分市场。在品牌经营上,五粮液搭建了科学完备的品牌体系,2004年适时地推出了“1+9+8”的品牌战略。
“1+9+8”的品牌战略的主要内容是:1是打造五粮液成为世界品牌,9个全国性品牌是要使全国的消费者都能接受五粮液酒的文化和品质,而8个区域品牌是为配合8个销售片区而设的。五粮液系列酒各司其位,分别占据不同的细分市场,“一地一牌,一牌一色”。品牌个性清晰明确,差异定位,相互关系协调。“玉酒”引领东北片区,百家宴挺进华北,而京酒、浏阳河、圣酒等,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亲和力,流通上又与当地经销商的大力合作,故能在细分市场上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品类细分是在“没有坏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确保五粮液没有不良的品牌负资产,它使五粮液的品牌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优化。
5.五粮液品牌竞争的法宝――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品牌的创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五粮液把历史感与现代感相结合通过企业形象全方位的展示来支撑品牌形象,塑造了一个实力雄厚、充满活力和现代色彩的“酿酒帝国”,其气势在中国白酒界还无出其右。整体传播做到立意高远、万众瞩目。2003年,五粮液以1.2亿元获得全年的19点报时,通过精准的媒介策划,实际获得了中央台近2亿元的广告组合回报,为旗下多个产品提供了全国性的优势媒介支持,给市场以强大信心。
五粮液在进行产品宣传时,一直秉承着“新一代成功人士的必饮品”这一中心,坚持不断地向消费者灌输,久而久之,这种强势概念在消费者心中便定格下来,五粮液在消费者心中已占了首位!有力地塑造了五粮液的品牌声誉,培养和引导了老、中、青三代高档消费者。
五粮液的崛起有一个很特殊的背景,当时我国白酒企业普遍不景气。五粮液在这种不利的大环境下仍能保持强劲势头实属不易。五粮液的品牌战略一直立足于寻找到消费者新的兴奋点和保持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敏锐观察、持久坚持、创新变革。五粮液品牌战略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三、五粮液品牌战略的进一步发展
白酒是中国酒的代表,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五粮液是中国白酒中的大王,这也是我们的共识;那么对于五粮液下一步的发展,就顺理成章的推出――五粮液要成为世界的五粮液,最终香飘天下。
笔者认为,全球化品牌是适应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段。因此,为了能够尽快占领全球市场,企业要打破国家界限在全球建立一种统一的形象,做到在各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是相同的,使用相同的战略原则,这样才能使产品传播的更快、更容易。
要培养国际知名品牌,就要具有全球视野的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可借鉴国内市场的品牌战略的经验,针对性地开发满足世界不同地区人群口味的产品,在国际上系统地规范地运作品牌和推广我们中国的酒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赢得国际市场。“吾国泱泱,酿我五粮”气势颇为恢宏,更高的境界该是“乘风破浪,笑傲西洋”了。“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五粮液已起航,争取运用其成功的品牌战略,早日成为世界“酒王”。
参考文献:
[1]品瑶赵东阳著:《五粮液品牌战略的成功之道》[N],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2月第13卷第1期
[2]张世贤著:《品牌战略》[M],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
[3]周叔莲著:《 论五粮液品牌的地位及其经验和意义》[N],《改革与发展》,1994年4月
[4]黄见著:《战略性品牌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一、 廊腰缦回,钩心斗角——结构法命题
原创试题1: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知识结构图中所空缺的内容。
设计创意:本题利用四则短小精练的材料,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了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背景的知识网络,把抽象的理论体系具体化为我国的政策制度,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及其内在联系的把握。本题材料间接、结构清晰、形式活泼、难度适中而综合性强。
立意导向:本题探索以“过程与方法”为中心的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同时,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展开,凸显命题的价值引导作用,引领学生体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依法治国方略;③科教兴国战略或人才强国战略;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⑤普及义务教育。
二、 扬善贬恶,明辨事理——对比法命题
原创试题2:让生命的阳光,驱逐命运的阴霾。
【悲情重现】2011年10月13日,2岁女童小悦悦被车撞倒后两度碾压。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甲:也难怪路人,如果出手相救,被别人诬赖上了怎么办?
乙:面对活生生的小生命,怎能不出手相救?见死不救,问心有愧啊!
【真情对比】2011年7月2日,吴菊萍奋不顾身地接住了一个从10楼坠落的2岁女童,而自己的手臂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舆论盛赞吴菊萍是“最美妈妈”。
(1)面对甲、乙的观点,请你作出选择,并结合实际情景,运用相关道德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命运。从中,你感悟到该如何承担关爱生命的责任?
设计创意:本题选取两则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一正一反、一善一恶,通过观点辨析题的形式,从道德和生命的角度切入,引领学生辨清是非,扬善贬恶,其中包含着对当今社会部分公民“道德滑坡”现象的谴责,力图体现“小角度、大视野”的命题思想,进而引导学生确立对待他人生命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立意导向:本题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考查学生的“比较性学习法”,要求学生在异类材料的比较中获得共性知识。在能力立意上,把学生置身于实际情景,考查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辨析能力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确立善待他人生命的态度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参考答案:(1)反对甲的观点(或支持乙的观点)。团结友善、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我们必须出手相救。在救人之前,我们可以先找好证人,或用手机拍下照片,以避免被诬赖。(2)要珍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三、 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分析法命题
原创试题3: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开展了一次“弘扬中华文化,坚守精神家园”的小论坛(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小聪:看我们绍兴,地方文化放异彩。“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等历史典故激励着绍兴人不断开拓创新。绍兴民营企业进军文化产业,如:乡土情怀的农家乐,酒乡飘出的酒文化,文化历史名城走出的旅游之路,推动了绍兴经济的发展。
小明:我们家乡的文化发展很快。我爸爸说,他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只能通过听广播来了解世界。现在,我们的时代不同了,电视电影、报纸杂志、图书馆、网络,渠道很多;国产动漫、美国大片、日韩小说,看得眼花缭乱!
小强:但是,现在也存在一些问题,网络造谣、盗版之事还在发生,低俗文化还有市场。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来解决。
(1)“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共同孕育了绍兴地区的哪一精神?任选一个典故,说说其精神内涵。
(2)微博内容中,同学们谈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哪些好处?
(3)综合微博内容,你能提炼出哪些加强文化建设的金点子?
设计创意:笔者刻意避开纯理论性考查文化建设的命题角度,剪取绍兴乡土文化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创设对话情境,尝试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国家大事与学生身边事结合起来,拉近国家政策与学生的距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逻辑思维,引领学生认识胆剑精神,理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法与途径,既呈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活的生活元素,又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随着市场产品同质化加深,营销手段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如何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独特的营销优势,将文化融入企业营销已经成为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比文化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阐述文化营销的特点。进而从企业营销中实际采用的文化营销方式与案例,来分析文化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企业文化营销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营销;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18-02
一、文化营销及其特点
关于文化营销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有着各式各样的观点,主要观点:一是营销中的文化适应性。该观点的重点在于对目标市场的环境适应,目的是减少或防止与异域文化的冲突,将文化融入当地的营销。二是文化产品营销。该观点的重点在于对文化产品在推广阶段的营销方式,正确把握推广所进行的阶段。例如,在为一地旅游业发展而进行的运用歌舞、传说等进行的审美文化营销,知识文化营销,精神文化营销,娱乐文化营销等多种方式把握市场需求机会,赢得消费者的方式。三是文化与营销的融合,认为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企业通过有意识的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综合以上观点总结出:文化营销是市场营销的方式之一,是以消费群体的文化为导向,使消费者在选择与消费的过程中,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产品或企业文化带来的文化需求的满足,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获得目标市场。其核心就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寻求他们所需要追求的价值观,以此作为建立本身企业文化的根底,将文化赋予某些物质,来引起消费者对该文化的认可。
通过对文化营销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营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文化营销具有独特性。一种文化的构成是受到特定环境下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它不仅具有传承性,还体现出了“路径依赖”的特点。框架环境的差异,就会决定相应的文化内涵和行为方式不同。譬如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导致在不同文化生长的人们对审美观、价值取向不一样,从而就会导致他们的行为方式不一样。同样,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地理生长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也就不一样。独特的企业制度和环境也将创造出一个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不同的企业选择和内部员工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差异化。
二是文化营销的战略性。营销文化的战略性是通过文化的作用来决定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表明,个体或组织的行为受到其价值观的支配。用文化作为整个企业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使得企业的营销活动决定于这种文化所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由于价值观是一个长久性的存在,所以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力就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企业营销的过程中决定了企业整体营销活动风格的选择。
三是文化营销的长久性。文化的内涵具有一种长期的相对稳定性,文化是长时间逐步积累起来的群体意识,所以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企业特点也会表现出长期稳定性的特点。将营销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使竞争力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各类新兴的营销方式的共同点就是去追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文化营销与其他的营销方式有所不同,是其他营销方式所不具备的。它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发现并且去建立一种产品与顾客在某些方面上产生的共鸣。文化营销更加注重追求长久性、人情味和艺术性,来体现自己企业的个性,从而使企业的营销方式走上差异化、个性化的道路。
采用“4P”的营销策略分别对文化营销与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如下图:
二、我国文化营销现状及其问题
(一)企业文化营销的现状
在中国加入WTO后,需要在异国他乡进行跨文化的营销,中国企业对这方面却缺少经验,然而许多外企进入中国,融入本土文化,获得竞争优势,如宝洁、可口可乐、百胜等大公司,他们都针对中国不一样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对自己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有了全新的规划,从而来适应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经过多年的历练和学习之后,许多中国企业在开创自身独立品牌和追求特色品牌效应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除了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设计和包装外,还需要注意到产品的二次开发,如包装和商标中的独特文化优势。很多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来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国企都成功建立自己的文化营销模式,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和企业文化,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本国的产品,例如:华为、海尔、联想等,在各自的文化营销中附加了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族精神,更具有亲和力,更为国人所接受。
(二)我国企业文化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营销实践中,因为营销理论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有限,所以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大概总结为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文化营销缺乏理论指导。由于文化的含义非常宽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使得文化营销没能达成统一的认识,加上一些错误的营销实践案例和理论,与真正文化营销中的文化概念背道而驰。广大的消费者不愿接受,从而走向失败。在同质化产品越来越明显的当下,要把一个个性化的,有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是赢得属于自己市场的关键。
二是文化营销缺乏与消费者紧密联系。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为顾客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就要用某些有效的方式来与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减少顾客的流失。许多企业在文化营销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本企业的营销回报,将消费者的利益弃之不顾。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以自我的价值观念的标准,与消费者价值观念不相符,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消费人群。
三是文化营销策略缺乏创新。在中国,许多行业最常用的竞争手段就是运用价格战,为了追求获得市场份额,价格战和促销战似乎成了我国大多数企业唯一的营销方法。在产品文化营销中由于大多数公司只追求表面形式的文化,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缺乏个性和创新,照本宣科的搬过来,导致了我国的山寨企业、山寨产品泛滥,似乎山寨文化成了企业的核心文化,让消费者们对企业逐步丧失信心,削弱了行业竞争。
三、企业文化营销的实施策略
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项目,首先需要对该企业的文化进行剖析。通过具体的剖析能够有效营造文化和提高文化渗透力。同时还需要整合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从产品定位、市场细分、产品包装、外观设计、促销计划、企业服务、品牌战略等多个方面都要注入企业自身的文化因素,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营销的基础组合从四个部分组成:品牌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与促销策略。只有合理的、全方位的运作这四个部分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文化营销战略目标,体现企业的文化及核心竞争力。
(一)品牌文化营销策略
文化营销的品牌策略是把产品所拥有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品牌中去,使文化成为自己品牌的标志,建立起一个优秀的文化品牌,它能增强品牌溢价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忠诚度。实施品牌文化营销需要设计品牌的名称和标志,强调品牌文化的民族内涵,对品牌进行独特的文化定位以及塑造个性的品牌文化。 在汽车领域,美国、德国、日本无疑是当今世界在汽车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三个国家,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汽车品牌比如美国的福特、别克、凯迪拉克;德国的大众、奥迪、奔驰、宝马;日本的日产、丰田、本田。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应以为傲的汽车公司,每一个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汽车文化:美国车讲究彪悍、良好的爆发力,德国车讲究安全、大气、稳重,日本车则是节能、舒适。依靠着自己本国造车业的本质特点,各大品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汽车文化、企业文化。
(二)产品文化营销策略
企业在文化营销中实施产品策略,就是让产品作为一个载体,传输自身的企业文化。随着人们对精神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产品不仅仅只是用来满足其物质功能,还要求他们拥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人文精神。所以企业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在市场定位、产品设计、产品包装等一系列方面中渗入自己企业本身的文化理念,结合当时代的特色、消费者需求来进行创作,从而更好的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相吻合,例如,杏花村汾酒,一句“水禾精华,厚德载物,清香至尊”的广告语,将中国历史悠久的白酒文化与杏花村汾酒相结合,恰当的体现出了杏花村汾酒的“清,香,醇”,符合国人一贯的对白酒的文化期待。让自己的产品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从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来达到提升自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三)定价文化营销策略
现如今企业都根据自己的经营战略和价格策略,以及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来选择适用于自己不同的定价方法。在实践中最多的就是“成本导向定价法”,比较常见的“竞争导向定价法”,文化营销的定价策略建议用“需求导向定价法”,它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差异感作为自己定价的依据,通过收集消费者群体对某商品价值的主观判断,再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值产生认知感,形成一种相对于企业有利的状态,再综合考虑该商品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来制定自己的价格。这是一种智慧并且有效的定价方法,会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价格,因为这些定价就来自于大众心理,控制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在定价方面,企业就有了话语权。例如苹果手机就是运用需求导向定价法的成功典范。
(四)促销文化营销策略
促销实际上是企业说服、沟通顾客或社会公众的过程。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从而打动顾客、控制顾客。肯德基在文化营销方式上采用的本土化战略,很好的适应了中国内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并且将中国人传统食材与西式快餐相结合,推陈出新,洞察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并将挑战转化为自己相对于同种行业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总之,文化营销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重点在于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发掘或创造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与营销相结合。在进行企业文化营销的过程中,首先要搞清楚文化营销的概念,目的和方式方法,有目的性,系统的,有规划的进行应用。在进行文化营销的过程中要注重提炼产品的差异化功能,提升品牌价值,使该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其他产品所不具有的,不易被模仿的价值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党利,郗芙蓉.文化营销的概念及其实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1月第11卷第1期(95).
[2] 孙乐增.文化营销的若干问题略论[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第6期(82).
[3] 鲁强,庄爱玲,余伟萍.白酒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中旬刊)(112).
[4] 仇立.论肯德基的跨文化营销及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4卷第6期(146).
[5] 张先洪.企业产品 文化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5期(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