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气象服务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气象服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气象服务总结

第1篇: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气象工作政府取得新突破。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副主任、农办主任和县气象局长任副组长,民政、水利、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为农服务领导小组、县应对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和县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全县11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指出:以中央财政“三农专项”试点县为契机,力争到2016初步建立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县、乡、村三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农村的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应急减灾工作机制,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县政府目标办出台了2014年气象防灾减灾考核细则,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考核,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计分办法及考核细则,年终逗硬检查,考核结果计入各镇乡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总分。县应对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印发县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办法及县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气象服务站及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的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为农直通式气象服务。一是印发了《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进一步加大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目前全县所有乡镇均已完成了认证申请材料的上报工作。三是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根据人员变动,今年初我局对全县所有气象协理员、农村气象信息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全部纳入中国气象局农村气象信息员管理平台,并即将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四是将全县重点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型种养殖户、气象信息员等纳入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无偿为其提供重要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信息,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坚实基础。五是与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直通式”联系,签订《直通式服务协议》大户10个。六是通过电视、手机短信、QQ群、微博、微信、党政网、电子显示屏、村村通广播、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农经网等媒介,将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重点服务对象。七是统一制作和印发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县气象防灾减灾指南》10000份、《气象科普读物》3000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300余份,协调华风影视集团无偿支援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影视专题片8部用于宣传。八是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气象服务站、村农业气象服务站、镇村农业气象服务站等三个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站,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县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

(四)“三农”专项进展顺利。今年我县被列为全省“三农”专项试点县之一,已到位国家资金100万元,在蓬莱镇、回马镇、镇和现代农业园区安装了自动观测站3套、小气候观测仪2套、LED显示屏8块,在镇村安装多功能全彩显示屏1块,初步形成了县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试验示范基本框架。同时,在省、市局农气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油菜和甜橙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及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正在编制中。

(五)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为农气象服务水平。一是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在抗击“8.9”、“9.11”、”10.27”暴雨及“3.20”、“10.11”寒潮期间,我局及时各类气象信息28期,提醒种养殖户、涉农企业、专合组织等直通式服务对象采取有利措施减轻灾害损失。今年3次暴雨均未造成人员伤亡,“8.9”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239万元,“9.11”直接经济损失1162万元,“10.27”暴雨损失不明显,由于气象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今年因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创近年来的最低。今年共计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播等农用天气预报21期,农业气象专题分析报告6期,气候评价14期,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调查4次。二是认真开展区域自动气象站、山洪雨量站及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监控、维护、数据传输及疑误信息反馈等工作。今年3月底前,对全县所有区域站山洪站及土壤观测站进行了彻底清洁维护,校正了雨量,对个别站点及时更换了电池等配件,确保了数据正常传输。1~10月,我县区域自动站及山洪雨量站数据传输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四是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进行实地调研,及时撰写专题农业气象服务材料,为抗旱减灾提供了可靠依据。今年我县出现了春旱、伏旱,市、县局领导、业务人员与县农业局专家一起,深入旱情严重的隆盛镇、天保镇、镇等,实地开展调查,撰写了旱情监测报告3期。8月中旬,针对甜橙基地白飞虱严重的情况,我局与农业局专家专程实地调查,向生产企业——盛品果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企业根据我们的建议及时采取有利措施控制了病虫害的漫延,最终消灭了白飞虱,使当时濒临死亡的果树得到了重生,企业也焕发了生机。五是积极开展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工作。与县政协一起深入正在建设中的全县粮药物流园区调研,与政协委员们就全县农业生产、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开展座谈,为物流园建设出谋划策。六是加强与国土局合作,及时提供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七是加强与县应急办、防洪办、民政局合作,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及时收集上报灾情。八是与县安监、教育局通力协作,加强对农村学校的防雷安全检查,对全县所有农村学校的防雷装置进行了年度检测,整改隐患32处,避免了雷电灾害事故。

(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今年我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春、夏旱。针对旱情,我局多次深入旱区调研,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全年共开展增雨作业4次,发射WR-1增雨火箭弹12枚,有效缓解了旱情。原副县长朱俊华多次对我局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表扬。

二、存在的问题和后期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农”专项资金规模严重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很高,争着试点,更希望得到扶持资金和技术支持。

2、业务人员严重不足,分工不细,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第2篇: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一、多措并举 全面完成科技服务目标任务

主要措施:

(一)狠抓定期检测不放松。集中人力对未开展定期检测的单位和住宅小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各个击破,力争颗粒归仓。

(二)开展推进SPD检测。九月份,中心将SPD测试仪配发检测所,并进行了检测流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的系统培训。并对各单位开展SPD检测。

(三)下大力气拓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项目,继续坚持集约化发展战略。按照省局集约化协作的要求,年内与杨凌和咸阳局就重大建设项目雷电专项技术服务签订合作协议。与榆林、延安市局细化分工、默契配合,联合确定攻关计划和技术服务方案,成立雷电防护技术服务小组,多次深入现场,协调大型和跨市区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摸点项目62个。为重大能源化工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我省防雷科技服务的整体能力和社会管理的对外形象,实现了部门利益最大化。

(四)紧盯重点工程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及时与省政府职能部门、重点项目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管委会等管理机构沟通协调,综合了解项目相关信息,获得帮助与支持。与集团化企业高层广泛开展多层面的交流互动,为防雷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集中优势力量为靖边能化园区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中煤榆林能源公司、“气化陕西”靖西三线项目、西安地铁一号线等大型重点项目提供细致专业的优质服务,并通过这些项目的示范效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防雷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五)全面提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科技含量。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气象、发改、城建、天然气、煤、石油等多个领域的28名专家组建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专家库。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中石油西南设计院、西安地铁公司等多部门技术专家进行辅导、指导,进一步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

截止目前,中心共完成项目评估报告40余份,涉及建筑、煤炭、电力、化工、天然气、石油、汽车制造等行业。

二、以“三划一动”为抓手 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一)火车头计划

为确保“火车头计划”研究领域在全国的领先性、实用性,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赴深圳、广州调研学习,了解国内外防雷领域最新动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陕西经济发展主线,最终组建两个创新团队,分别开展煤、油、气等雷电重点防护领域的防雷技术研究和雷电跟踪识别系统研究。

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方面在高校、研究院所聘请相关知名专家授课、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另一方面鼓励技术骨干针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选派大学生对火车头计划确定的关键领域开展轮岗交流。

在加快关键领域重点项目研究的同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雷电专项服务中来。为有效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装置检测、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项目带动

省局计划项目《陕西省防雷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已按计划顺利完成。2010年以来实施的《防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几年的研发与不断运行完善,使中心的业务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集成化、网络化、多元化、社会化。该系统的建成是制度、标准、流程与防雷科技服务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防雷科技服务的社会形象,且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在延安、榆林局率先推广使用该系统,效果良好。

(三)南北互动

制定2012年南北互动实施方案,组建各类技术小分队与榆林、延安等11个市县合作攻关大型重点项目,互动交流20余次;对宝鸡、咸阳局技术骨干进行SPD检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培训;为华山、淳化等提供帮扶资金。

(四)文化助推

制定干部职工学习培训计划,并编写培训提纲。继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积极参加省局廉政文化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提高精神品位。

三、全方位开展防雷减灾工作

(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中心不但重视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还注重与集团性大企业加强协调沟通,积极探索“发挥行业管理优势,拓展科技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近一年的跟踪服务与沟通协调,促成省局与延长石油(集团)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雷电防护工作的通知》文件。文件得到李良序局长重要批示:“这个做法既是服务的细化,也是社会管理的延伸,很有创新。”防雷办主任赖学强评价为:“省局直接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联合行文加强一个集团内部的雷电防护工作尚属首次,是实实在在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对加强和规范其它大型企业集团或垄断行业内部雷电防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对推动我省防雷减灾工作上新的台阶具有引领作用。”二高新区嘉天国际一层因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炸事件发生后,安监、质检、气象等部门联合成立了液化气储罐站安全评估小组,在全市开展液化气储罐站安全评估工作,确保燃气行业安全可靠运行。三中心主要领导和延长集团领导两次成立联合检查组深入一线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和工作调研,就检查调研中发现的隐患、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撰写专题报告向省局和延长集团公司领导汇报,得到双方领导的充分肯定。四举办了涉及陕西各大高校、大型小区物业公司及大型企事业等重点单位防雷安全管理培训班3期。

(二)为重点企业做好雷电监测预警专项服务

中心组织雷电预警技术人员赴延长集团所属企业、中煤榆林能源化工公司进行实地考察,针对重点企业需求,专门制定了雷电预报预警专项服务方案,以电话、电子邮箱、QQ群等方式开展气象专项服务。

(三)加大防雷科普宣传力度 全面提升公众防雷减灾意识

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编撰《陕西省雷电防护工作2011年年报》,编印的《陕西省防雷中心》画册被省图书馆馆藏。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各项科普宣传活动。中心新浪官方微博在“陕西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前十名中位列第八;中心设计的陕气气象科普LOGO获一等奖;针对油、气、煤等行业,制作了时长45秒的防雷减灾公益宣传片在电视台滚动播出。

今年,中心在陕西日报、中国气象报、华商报、西安晚报等主流媒体刊稿达146篇,创历年同类宣传之最。

先后深入7个市县区进行雷灾调查鉴定工作,适时向群众宣讲防雷科普知识,发送防雷科普宣传品。

(四)不断完善防雷检测业务质量监督体系

向受检单位发放《防雷安全隐患整改意见》, 通过现场填写《陕西省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质量征询表》、电话回访及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检测所的检测质量、服务态度、客户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受检单位综合满意率为98.5%。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创先争优学雷锋 感恩回馈献爱心

以创先争优、三问三解和学雷锋活动为契机,重点开展了“龙年送温暖”系列活动。春节前赴省回归研究会儿童村、三八妇女节前往长安区王寺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六一儿童节前夕,全体职工捐款13000元,为蓝田山区小学购置办公用品和学生学习、文体用具。

(二)进一步规范落实制度流程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认真梳理廉政风险防控事项,全面排查防雷领域廉政隐患,不断修改完善防控流程,全方位防控各个领域的风险。

一修订了《陕西省防雷中心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和《岗位职责手册》,从严要求防雷从业人员,强化服务意识,按标准和规范开展工作。二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和政(事)务公开、财务管理和物资采购“三项制度”。三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本地化工作,制订了中心《廉政风险管理工作手册》,目前共执行廉政风险防控单60个。四利用“车辆GPS管理系统平台”对中心车辆全程“天眼”监控。

(三)加强安全工作 喜迎党的十胜利召开

中心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为组长亲自部署安全工作,分管副主任督促检查。一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二重大节假日前夕,中心分管领导带队对中心所有车辆、办公场所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落实整改;三“十”期间中心领导班子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第3篇: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一开始从队长们面试组队、登记立项、定活动主题、拟实践方案等忙碌的身影中就看出了组织一次“三下乡”活动确实是不容易。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的队长组织我们开会,协调分配好我们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勤组负责准备三下乡的物质物品,安排后勤工作;宣传组负责设计宣传海报、宣传单,准备摄影机等设备;支教组负责组织支教人员,准备课堂教案;调研组负责设计调研问卷和访问稿。从井然有序的安排工作,理解大度的服从领导,有条不紊的完成任务中我看出了一个团结友爱,和谐温馨的团队是没有什么可以难倒的。当每次看着实践任务一点点的顺利完成,活动目标一点点的靠近成功时,我脸上都会洋溢着同一种微笑:那就是我们准备得很充分,我们的团结值得肯定。多一次实践,多一种体验。这一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的第一次结队远行的社交实践活动,它让我体验到了一群大学生靠自己努力和智慧共同成功地完成一次有意义的大型活动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也让我体验到了初次在外集体独立生存生活的酸甜苦辣,从洗米、买菜到做饭、做菜,这一步步看似既简单又熟悉的程序,刚开始觉得没什么,可等到动手了才知道要真正做好一顿饭一桌好菜真的不容易,这种切身的感受是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温室生活所体验不到的。这次实践活动给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一抹有价值的亮丽色彩。相信这次实践活动经历将会是我大学生活中一份不可或缺的珍藏。

二、多一次实践,多一份友谊

7月15日那天早上,迎着蒙蒙细雨,我们XX志愿者服务队有序地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XX市三坑镇XX村便是我们的实践目的地。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队高举“发扬尊老爱幼美德,共筑新农村‘中国梦’”的活动主题分别在当地有为地进行开展了有关孤寡老人生活现状的调研活动和丰富六小儿童暑期生活的支教活动。在这短短的一周里,我跟其他的队员一起认真地调研,一起细心地支教,一起尝试做饭,一起聚餐吃饭,一起打地铺睡觉,一起与小朋友们玩课间游戏,我们在一起奋斗着付出着,也一起快乐着收获着。纵使期间有许多我们的“第一次”:第一次煮饭、第一次打地铺、第一次上讲台讲课、第一次吃没下盐的菜……但我们却在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中成长着成熟者。虽然我们有时肩负着不同的分工任务和工作,但我们每天却都这样互帮互助团结一气地走了过来,在实践中快乐,在快乐中实践,每一天我们都有不一样的欢声笑语。我很庆幸参加了这次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很高兴加入了“三叶草”志愿者服务队这个大家庭,我很快乐拥有了这一群能一起流汗一起分享甘苦的好队友,我也很幸福能拥有这份珍贵的团队友谊与回忆。真心感谢这次实践活动带给我另一份不一样的友情。

三、多一次实践,多一份了解

第4篇: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关键词:决策气象;气象灾害;情况分析

决策气象是地方政府制定规划、组织防灾、应对气象变化等决策时提供的服务,涉及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等特点[1]。决策气象在自然灾害防御、突发事件应对中日益凸显出重要作用。

1台风决策气象

台风是作为主要气象灾害,为国民带来巨大损失,台风的的决策气象对于有效开展防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台风决策气象是当台风来临时,向决策部门提供灾害预警信息,并给出影响评估及救灾建议,为部署减灾提供依据的行为,对于保障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意义重大。

1.1内容构成

气象灾害决策的质量体现在内容上,要将气象部门的意见陈述给决策部门,在精确表达决策意图的同时,科学准确地帮助决策者了解关键点。台风决策包含台风实况、最新动态、预警信息、防灾建议,能够为决策部门部署应急措施奠定决策信息。决策气象以文字形式,表现了台风监测服务、台风登陆情况、台风消亡状况等。在不同时期,决策气象的需求存在差异,决策气象的内容各有侧重。台风登陆前,以跟踪动向为主,台风移动趋势是重点。决策以传递信息为主,内容清晰。在决策汇报中,将图表与文字进行融合,将关键信息传递给决策部门,通过路径示意图、风雨预报图、卫星云图等动画形式,反映台风的动态情况。台风决策气象中,要给出最新动态,指明受影响区域,并提出防御建议,台风影响加重,决策气象上升至重要报告层面,包括台风造成的灾害程度、后期的持续救灾建议,在台风结束后,对整体情况做出评估,为灾后救援提供依据。

1.2决策气象建议

1.2.1把握时机由于台风具有不确定性,防灾减灾具有确定性,在气象决策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时机,在恰当时间提供台风预报信息,做好防灾减灾的参谋。分析探讨台风生成的关键点,包括登陆信息、实况影响、影响评估等内容,台风生成过程中相关部门均能了解信息。为保证台风预测的准确率,对于登陆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要结合防灾减灾需求进行预报误差的分析,以提醒相关部门关注台风出现的可能,针对预测难度较大的情况进行区域预报,提供滚动预测信息,台风影响评估报告进行及时的报送,对整体影响进行全面地评估,为台风防御提供依据。1.2.2分阶段进行服务根据台风的特点进行针对,在台风所处的不同时期,对气象决策的需求也各有侧重,台风登陆前关注动向及影响,以防御为重点;台风登陆后关注风雨影响的持续时间以及灾害影响程度,救灾工作也提上日程;台风结束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以及类似灾害发生的预期进行评估,工作重点是灾后重建。气象决策的最终效果由用户来评判,加强用户沟通,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形式,增强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是气象决策的有效途径。1.2.3开展精细化评估为提供防台风决策的关键是预测准确,在实际中往往更关注台风造成的风雨影响及灾害。精细化的评估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宏观和微观的评估成果,增强台风决策气象的针对性,减轻减灾的成本,增加气象服务效益。台风决策要充分收集数字模型等地理信息,研究台风影响的敏感性,确定台风灾害的指标体系。从台风承灾体的脆弱性进行研究,从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入手,构建精细化的灾害影响模型。考虑到台风灾害多发于东南沿海,相关省份的致灾环境、承灾体易损性对于预评估模型的构建至关重要,基础工作能够为决策气象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减灾气象的实际成效。

2暴雨决策气象

随着暴雨天气频率的增加,公众对决策气象的要求日益提高,总结决策气象的经验尤为重要。就降水过程的天气实况、环流特征、气象预报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决策气象的经验。根据决策气象的实际案例,针对性地提出决策气象的措施。暴雨的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总量大,唯有相关部门提早部署,严密监视,才能为防汛决策以及防灾自救做好准备。

2.1暴雨决策气象情况

首先,开展会商研判,实时联动气象局与气象台及周边地区进行联防会商,依托各个部门开展会商分析,进行多方面的研判、滚动提供预报信息,在关键时刻加密会商预报结论,与防汛指挥部开展信息服务,及时提供防御重点的信息,以实施联动保障。其次,按需改进决策信息,从气候背景、决策需求、社会敏感度等问题出发,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及时调整决策气象的内容与角度,不断改进决策气象的实际工作,制作出准确科学的决策产品。此外,还要提高气象信息化的水平,在暴雨天气出现后,梳理雨量分布并且制定图表模板,不断完善决策气象的平台,快速进行图像布局,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加强气象资源的共享程度,推进各个地区雨情信息的获取性,提升暴雨灾害效率。

2.2改善决策气象的建议

决策气象除提供暴雨天气特点、定时和定量天气预报的气象信息外,还应包括有针对性的防御建议。气象影响涉及各行各业,决策气象受到知识局限性,对于气象行业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知识的局限性导致决策建议存在偏差,甚至出现适得其反,因此要从暴雨实际灾情出发,收集和分析暴雨灾害天气过程特点、受灾地区的城市布局、人口经济状况等,总结出易受暴雨灾害影响的地域。针对已出现过的暴雨灾情提出防御建议,为防灾减灾的部署提供参考价值。在暴雨的应对过程中,应提早部署,严密监视,加强会商研判,采取递进式、渐进式、跟进式的决策方式[2],及时提供快速准确的预报产品,充分发挥决策气象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为防汛决策部署打下基础,在突发天气过程中,决策气象服务要改善墨守成规的现状,及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服务的针对性,提高决策气象的质量和效益,以便为防汛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要开展分阶段的决策服务,提供服务产品,根据决策部门在暴雨发生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调整决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增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还要分析暴雨的影响,提供细致权威的防御救灾建议,准确提示是决策气象的最好体现,也是决策部门提供应急措施的基础。灾前要熟悉暴雨状况,关注风雨影响,就灾害防御提出决策建议。灾后对暴雨的整体影响进行客观的灾害评估,为开展救援提供科学支撑。此外,还要制定和完善决策服务的产品模板,提高暴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暴雨决策气象服务是复杂的过程,要求气象部门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处置程序,预先编制产品模板,开展演练[3],在暴雨灾害来临时迅速反应,为有效决策争取时间。结束语随着社会进步,决策气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如何提高决策气象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对从事决策气象的经验以及问题进行分析,从建立支撑平台,完善协调机制入手,研究不同气象灾害的规律和差异,为不断提高决策气象的敏感性提出建议。要从气候背景、决策服务需求、社会敏感度等出发,提高决策气象的预见性,适时调整决策内容,不断改进决策气象工作,制作科学易懂的决策产品,促进我国气象减灾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宏义.关于重大灾害性天气决策服务问题的探讨[J].浙江气象,2008,29(3):25-27

[2]张京英,陈金敏,刘英杰,等.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机制分析[J].气象科学,2010,30(3):407-413.

第5篇: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气象产品生成后,如何最快让用户感知,气象短信所具有的覆盖面广、传送及时是其它服务方式无法比拟的。强化宣传,增加受众对气象短信的认知是短信用户数攀升的重要条件,2011年5月开展气象短信订制业务以来,共在赤水市14个乡镇、3个办事处制作外墙宣传订制气象短信标语200m2,通过手机短信向用户发送气象短信推广信息5万余条,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依托社会资源,构建短信发展平台赤水气象短信业务发展较早,但早期主要是以公益气象服务为主,虽然社会效益显著,但如何把在做好公益气象服务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反哺气象事业成为我们新的发展方向。自2011年9月开展手机短信订制业务以来,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合作、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利共赢,使手机短信气象服务发展成为气象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通过协作,把气象短信业务纳入网络运营商业务范围,由运营商来进行营销规划,2011年10月以来,气象短信发展势头迅猛。

企业以质量求生存,同样,气象短信的质量也是发展用户的关键之所在,而这个质量则主要包涵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气象信息预报的准确性再一次成为公众最为重视的指标,毕竟一切气象信息服务脱离准确性就失去意义。二是气象短信的内容编辑,预报人员平时要注意提高自身素养,通过经常阅读文学、散文等书籍,提高短信的组织编写水平;要阅读气象科普、农业等书籍扩大知识面,了解气象灾害与农林业及群众生活的关系;更要多学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预报有天气灾害可能发生时,及时做好灾害预警及防范知识的宣传,否则不能真正达到指导防灾减灾的功能。预报人员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善感悟,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气象短信。加强气象短信编辑气象信息服务,从服务链条上包括需求分析、信息收集、产品制作、产品等,如何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在一条短信内,即要涵盖自身预报内容,又要让用户感觉信息量很大,对短信编辑业者而言要求就更高。气象知识的普及性在天气预报出来后,应该先进行构思、策划,然后再动手编辑,并对短信内容反复推敲,仔细检查,务必使其文字精炼、准确、生动、活泼,并适时加入24节气知识、气象谚语等,丰富气象短信内容。注重气象短信的知识性、趣味性气象短信的提示语必须贴近生活,来自生活,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多一些本地方言也未尝不可,这样才能使短信显得“人性化”。气象短信的公益性要充分利用气象短信接收覆盖面广、信息及时的特点,把它作为气象宣传的主阵地。比如每年的气象日主题、5.12防灾减灾日主题等,相信每一位阅读者都会有所收益。丰富短信信息量随着3G时代的到来,气象短信将不再是简单的文字信息,与众不同的气象彩信在今后几年内必将成为短信群体的生力军,如何编辑更加人性化界面,放入更大信息量,如卫星去图、气象谚语、气象科普知识等,让气象信息也“时尚”起来,集实用性和娱乐性予一身,正是当下年轻群体所追逐的,气象短信服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立不同的客户群体深入调研不同服务群体对气象预报信息的不同需求,想客户之所想,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产品,在订制时根据需求建立不同的服务短信平台数据库,开展更具个性化的气象短信业务。如根据工作、生活性质不同驾驶员更关心出行天气、林业人员更关心高温天气、老年人更注重健康提示、农民朋友更关心近期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等,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编辑指令短信就可获取专业服务。更具专业的服务必将为气象短信的发展带来更具发展的前景,也必将对气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预报人员在岗学习,增强气象服务责任感赤水天气预报短信内容由工作人员自行制作,这说明气象部门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同时,也给气象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如何报准报好天气预报,成为我们气象短信业务发展的关键。作为基层预报人员平时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自身理论功底;要加强与上级气象台站和邻县预报人员的交流学习,善于聆听和总结;对每一次过程出现前和出现后,要加强预报预警服务,总结服务经验,完善服务手段;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把工作当事业来做,在岗爱岗。强化气象信息的和管理只有对气象灾害性天气高度敏感,才能充分利用气象短信这个受众面最广的媒介传播气象信息,使短信在最佳的服务有效期内发挥作用,使服务效果引起相关部门和老百姓的足够重视,将各方面的防范措施及时准备到位,从而提高防灾减灾效果。当然,这种敏感性是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前提,只有充分认识给百姓提供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才不会让每次的天气预报预警随便发送,才会充分利用资源,使气象短信为民众提高防范和应对重大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能力做出贡献。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众对气象信息了解渠道不断增多,QQ、微博、各类网站等均可轻松获得气象预报信息,气象主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非法传播气象信息的行为严格进行执法,促使媒体合法、规范、有序地开展气象信息传播活动,这即是保障气象部门本身权益,同时,打击非法传播气象信息行为也是净化环境,强化部门形象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宇 翁玲 单位:贵州省赤水市气象局

第6篇: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总结改革开放30a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国家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气象服务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气象服务也从提供简单的气象信息服务,转变为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生产力[2]。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越来越多的需求,中央、省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手段层出不穷,气象服务产品种类繁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县级气象部门作为最基本的气象服务单位,作为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执行单位,其气象服务却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高度要求:服务产品单一、被动服务、无针对性等。本文通过阐述县级气象服务现状,分析基层气象服务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改进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思路和措施。

1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1.1 县级预报准确率无保障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的生命线,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而保证预报准确率是做好公共气象服务的前提。县级气象部门由于缺乏专业预报人才,无法对省、市级指导预报进行正确的本地化订正,因而县级预报准确率一直是顺利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难点。

1.2 公共气象服务人员欠缺主动服务意识

大部分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仍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并没有同政府机构、县直单位达成气象服务协议,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唯有天气已经产生变化,并且对政府机构的活动及安排产生不利影响时,气象部门才会接到询问天气情况的电话或通知。如果气象部门能与政府机构有良好的沟通,第一时间知晓各类活动或安排的具体时间,才能真正提前、准确、主动地做好决策气象服务,为其他工作的开展赢得良好的基础。

1.3 气象服务方式过于单一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交流方式的拓展,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已充斥于大街小巷,而网络微博以其参与人群的广泛化、互动方式的创新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各类商家第一时间抓住商机,政府各职能部门也相继开通实名微博,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也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开通微博气象服务,构建于社会公众沟通互动的新平台。然而,大部分县级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仍局限于电话、手机短信及预警机等固有服务手段,无独立网页、无实名微博,即使开通了微博的县级气象部门,其中大部内容单一,粉丝寥寥。

1.4 开展专项服务能力不足

在现代化气象的发展路途中,县级气象部门的人才素质逐渐提高,整体业务水平稳定增加,但是仍然达不到专岗专业专人的对口要求。随着气象部门与国土、林业、农业等社会职能部门的有效合作、“两个体系”工作的有序推展,县级气象部门的专业人才缺口仍然存在,农业气象人才的缺失导致农气预报产品没有专业性、针对性,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推进“两个体系”的稳定发展。

2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建议

2.1 切实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

气象预报准确率作为气象工作的生命线,是提升气象服务科技含量和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工作的基础,进而建立完善的预报预警系统、专业预报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的重中之重。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同时要加大对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完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加强天气过程的总结和技术交流,支持预报人员参加省市级轮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预报队伍的专业素养,进而保证预报准确率。

2.2 积极运用网站、微博等网络工具优势

在这个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站、微博等网络工具以其快捷、高效的信息优势,拥有了极其广泛的使用者。在微博爆炸式发展的2011年,我国各地气象部门相继开通气象服务实名微博,但是大部县级气象部门并没有看清及发挥出微博在气象服务中的优势。

如何能让气象热点成为人们每天的牵挂,必须得让气象信息变得更准确、更贴心、更美,气象服务者不仅得具备扎实的气象专业知识,更得注重加强自己在文学方面的修养,保持高度的服务敏感性,还要充分了解百姓需求,以需求牵引服务,避免以预报结论简单替代服务产品,进而体现“气象服务、以人为本”的气象服务精神,在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成功塑造气象部门的形象。

2.3 针对性地扩展公共气象服务人才的范畴

人才是服务的支撑,服务是人才的发挥。知识复合、长于应用、合作与创新的新气象人才是做好公共气象服务的关键。成功的气象服务产品需要有扎实文学功底的气象人才,需要有社会服务感知度的气象人才,需要与社会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进而开发、创新的气象人才。在县级气象部门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能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扩展公共气象服务人才范畴是对领导班子用人、举人的挑战。

2.4 与社会各职能部门共谋发展契机

在国家对气象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气象高度关注的今天,气象部门迎来了气象现代化发展的良好契机。随着气象与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等各职能部门的合作,气象事业已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多个行业中,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防灾减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发展基于服务,服务带来发展,县级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及现状限制了本地气象事业与社会职能部门的有效合作,唯有加强专项服务能力,有力、有效地服务于地质灾害、农业生产、水利建设、林业病虫害等,才能提高县级气象部门于政府部门及社会大众中的认知度及重要性,进而创造气象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3 结论与讨论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

3.1 面向决策

不断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敏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

3.2 面向民生

不断丰富有地域特色的服务产品,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公众气象服务质量。

3.3 面向生产

提高专项服务能力,拓展专业服务领域,做精细地、专业地气象服务。

3.4 面向“三农”

提高农村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关键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基础

一、引言

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将有助于政府和公众对其形成全面并充分的认识,以引起有关气象部门的关注,并采取有效政策以及方法促进国内气象服务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二、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的目的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与国计民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气象服务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事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天气预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气象服务也从辅的被动的气象信息服务逐步转变成为主动性的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趋利避害,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效益。因此,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对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气象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气象服务效益研究情况

我国是个多灾重灾的国家,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直接经济损失,据统计,20世纪50~60年代每年约390亿元人民币,70年代每年约520亿元,80年代每年约620亿元,90年代的灾害损失显著增加, 20世纪90年代全球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比50年代高出10倍。

关于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我国在70年代后期才开始研究,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在这方面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八十年代,原国家气象局在专家的理论研讨的基础上,开始有组织的进行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工作。中国气象局于1994年组织了全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课题的研究工作。这是在总结80年代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其工作重点是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总体而系统的研究与评估。2006年以来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所采用的方法,与90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通过对国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学习和借鉴,目前采取评估的方法更加追求客观性和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气象基础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和壮大,气象信息和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渐成气候。

随着气象科学与社会和经济方方面面的不断交互,气象管理与服务,特别是气象灾害预防、服务效益评价等方面的专著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不断出现。2007年,张继权等出版了《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数量化方法及其应用》一书,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和风险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概念框架与风险评价普适模型。

四、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理论基础

1.气象服务效益产生的基础

气象服务如果要产生效益必须具备以下基础: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相关的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1.1服务对象系统的气象可控性

任何开放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由于某些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有着紧密的相互作用,适当改变某些条件有可能对系统的状态产生影响,从而起到控制系统状态的作用。系统的这种可以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来实现状态控制的性质称为“系统的可控性”。

1.2气象制约关系的可测性

气象对系统的制约关系的可测性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可以获知(实测或推测得到)气象对某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要想实现气象对具体的服务对象系统状态的有效气象控制,首先必须掌握气象因子对该系统的制约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得知的。

1.3气象控制因子的可测性

为了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在掌握了气象条件对用户该系统的制约关系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找出利用这种制约规律,所以必须适时提供的气象因子。这种专门为实行有效气象控制而提供的气象因子我们称之为气象控制因子。

1.4气象服务效益的特点

详尽地考察气象服务效益的特征,是我们从质上与量上科学认识气象服务效益的前提。气象服务效益是一个由多元效益组成的有机系统,它具有多元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等多种特征。

2.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是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主要表现在他没有论述什么条件下产品表现为商品及创造商品的劳动表现为价值,这一缺陷使他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上陷入了难以解脱的困境。

2.1气象服务的价值

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性劳动。气象服务活动的过程就是通过获取必要的源信息,经过有针对性的加工制作后,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信息。,气象信息和气象科技作为构成客观世界的要素,由于它们都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属性,一旦这种属性同人的主体需求发生联系,气象信息和气象科技就具有了价值,气象服务也就有了价值。

2.2气象服务的使用价值特性

气象服务作为一种信息服务,它的使用价值表现出与物质形态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的形态和特征。气象服务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商品,更容易受到时间的影响。物质产品的无形磨损更多的表现为相对使用价值的减少,但绝对使用价值变化不大;而气象服务的无形磨损则往往表现为使用价值的完全丧失。

五、结论

第8篇: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积极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防灾减灾等作了大量的气象服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 围绕农业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

务工作

我市是暴雨、大风、霜冻、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各种灾害性天气都直接威胁着千家万户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局气象服务工作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的服务思想。每监测到灾害性天气(如强降雨过程等)将影响我市,我局都提前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汇报,通过电视台、电台、手机短信等形式灾害性天气预报,提醒人们做好防御准备。如达预警信号标准的灾害性天气,我们还及时通过电视台预警信号。

二、加强防雷减灾管理工作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条例》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我们在做好对新建房屋防雷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等行政许可的同时,还对各种建(构筑物)和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质生产、贮存场所及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检测。其中对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质生产、贮存场所及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半年检测一次,对不合格的防雷设施责令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三、 彻实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气象工作的最基本工作,气象观测数据反映出当前的天气情况及天气发展趋势,为天气预报工作提供基本气象资料,也为后人研究气象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因此,每一个观测人员都认真对待每一个气象数据,上半年测报工作杜绝了错情,很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四、抓好人工增雨

上半年我市出现秋冬春连旱,我局大力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工作,多次进行增雨作业,有力的缓解了旱情。

第9篇:气象服务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经济,服务发展的工作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方法步骤

1、广发发动,安排部署。一是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二是动员部署,搞好宣传发动,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品牌创建的内涵和特征,增强工作争一流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机关效能。

2、全面争创,扎实推进。一是上报方案,确定创建的品牌项目。2013年度创建的重点服务品牌为96121——气象服务声讯热线。二是组织争创,狠抓落实,认真开展好“争创服务品牌”活动。三是检查督促,采取日常考核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等措施进行检查督促,增强服务效果。

3、考核评选,总结提高。在认真进行创建活动总结的基础上,向市优化办申报“十佳服务品牌”。

三、品牌目标

1、总体要求。有鲜明的品牌名称、有更高的服务标准、有完善的保障机制、有全新的服务理念、有良好社会影响。

2、2013年度重点服务品牌96121­——气象服务声讯热线的具体要求。方便、快捷、准确地使广大群众在第一时间通过固定电话和手机了解到市气象台最新的气象信息,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利避害,科学安排生产和生活。气象信息每小时更新一次,提供最新的天气预报,通过拨打“96121”可以查询本市24小时天气预报,3到7天预报,全国和全省各大主要城市天气预报等。针对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们的需要,从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专业服务等多个层面提供以天气预报为主导的各类预报产品,深刻地体现了气象部门以人为本和为民服务的根本理念。

四、几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