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的学期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

第1篇: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下面我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做到:

1、在平时工作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基础改革课程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踏实肯干,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没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按时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和同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意见。

2、在教学中,我认真对待每节课,做到课前有教案,课后有反思,课下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向45分钟要质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新课程标准,翻阅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借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4、积极参与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虚心请教老教师,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5、政治、业务学习方面

本学期,为了提高自己,坚持每月的政治学习和教研组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中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及报刊杂志,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不同的心得和体会。通过这半年来的学习,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记录每堂课的感受和感觉有缺憾的环节。根据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一年来,我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xx年9月,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省教科研论文优秀奖;在20xx年11月辅导17个学生参加区里组织的电脑绘画和电子报刊制作比赛,相信也会有很大收获的;在20xx年7月参加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成绩合格。

在教学工作中也有不足之处:

1、机器严重老化,运行速度慢,影响课堂效果。

2、学生接触的软件太少,参加活动时比较被动,像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项目一直是一个空缺。

3、两个学生一台机器的现状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工作,使自己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而言,此课程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应用上,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的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先集中时间在教室讲完理论知识,然后集中时间到机房做实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某些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能同时动手做实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学习比较排斥,在做实验的阶段无法有效地将已学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尤其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在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根据教学计划和我校现有条件,利用机房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每次上课既讲理论又做实验,利用PPT课件中的图像、动画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理论知识,应用机房计算机硬件、虚拟机和其他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了理论教学。

二、制作简明易懂且形象生动的PPT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图像、动画手段讲解网络理论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路由原理与技术等,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讲明白,必须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做到简明易懂,只讲授其中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图像和动画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动态的画面。

例如,在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时,学生对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容易理解,我就把这三种交换技术制作成动画形式,改善了教学效果。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电路、占用电路传输数据和释放电路,课件能生动地反映这三个阶段;报文交换无需建立电路,但每个数据文件作为一个报文整体进行路由寻址,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动画课件能形象地展示整个过程;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类似,将报文分成了多个数据片段(称为分组或包),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纯粹理论讲授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动画课件的教学,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三种交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现有机房,实现一体化教学,理论讲解与网络硬件实验、软件仿真实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网络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某些网络理论即使有生动形象的课件有时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如IP协议、IP地址划分和子网掩码划分、路由原理和技术、DNS和FTP原理等。这时就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我一般采取边讲理论边带着学生动手操作,如讲授传输介质时,让学生传阅实际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能够实现联网的双绞线。如在讲授IP协议配置时,我先讲完IP协议和网络掩码的概念以及IP地址的划分,然后带着学生查看当前的网络配置,并让他们自己修改一些配置。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四、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应将着重点放在实践环节,同时也不能轻视理论教学,只有两者结合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个人认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符合其教学目标。在学校硬件环境的制约下,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基本能适应本课程的教学。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

在这一年中,我担任学校的计算机专职教师。在我们学校计算机课程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跨度较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如果按照书本的课程要求开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为书本上是从四年级才开始的。为了满足低年级学生的需求,我经常到外面去找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的软件,如:金山画王、画图、益智游戏等,同时,还制订了一到六年级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使我校的计算机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还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科的内容需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同时,还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会了多边形之后,我在计算机课中就让学生来画各种多边形,在实践中来体会计算机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好处;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写日记、作文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打印他们自己的作文或直接就把他们的作文写在计算机里,并通过学校的网站来展示,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教学,学生不仅对计算机感兴趣,还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有的学生还经常上学校的网站去发表他的作品呢!

除了教计算机课外,我还担任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室的主任,负责学校的电教工作。我校因为人手不够,没有专职的打印员,我还得接学校的打印和油印工作。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都会为各种计划总结和各类试卷而忙碌,同时为了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还要制作、更新好学校的创新教育网站,做到时事、要事都能及时上网公布,还向南长教育和无锡教育投稿,一年来我校有8篇新闻报道被无锡教育网学校风采栏目审核通过并报道,大大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有时为了能及时的最新的信息,我经常要做到很晚,甚至有时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日,当在网上浏览到自己学校的网页时,心里也感到很欣慰。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校的网站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如:学校的电教管理、学生和教师的、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等,甚至还有教育常用软件的下载等。

当然,在平时的工作中肯定还会有许多的不足,我将会继续努力的做好上级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同时尽我所能的协助好其他教师的工作。在新的一年中,希望能继续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四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个班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计算机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老教师对计算机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各项考证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毕业班班打好基础及培优, 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 学习计算机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 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几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3 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 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第2篇: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专; 计算机专业学生; 网站实战能力

网站实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它可以具体分为静态网页制作、asp动态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网站建设等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站实战能力,已经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以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来探讨网站实战能力培养问题。

1课程设置

基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专业发展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先建立好学生专业基础,再逐步提高能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静态网页制作,第二学期开设动态网页制作;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flash动画设计,第二学期开设网站建设。一年级新生先接触静态网页制作,对网站建设有初步印象,从感觉开始,到课程最后,学生可以运用图片、文字、音乐、超级链接等元素制作静态网站。到第二学期,学生从html入手,学习asp动态网页制作,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增强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另外通过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论坛、留言板的编写。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flash,增强学生动画制作能力,为网站实战打下基础。第二学期综合运用知识,以开发网站为目标,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知识和能力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从感觉到知觉,从形象到抽象,由表及里,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多种教学方法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师可以将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进行多媒体广播教学,这样可以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直观,更易于理解。针对中等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于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同时,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精心备课,组织好教学内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逐步剖析,讲解其中所含知识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静态网页制作时,通过制作个人网站的案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网站制作。

(2)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穿插师生一起讨论、共同研究的形式,以提问或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根据知识的相通性和连贯性,在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学习新内容、拓展知识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asp语言的传授。

(4) 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采用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分析并完成任务,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教学,如最后的网站综合开发,学生2~3人为一小组合作开发,每人有自己的具体分工,通过合作,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课内和课外相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衔接。如上网页制作课程时,在课内讲授网页制作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课堂上的学习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课后就要布置每位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制作个人网页,在课后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疑问以及对课堂知识新的认识。此时要回到课堂做进一步的解答,于是再衔接到课内进行课堂现场展示,集体来评价和分析,指点不足,取长补短。教师对大家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总结,最后再到课外进行个人修改,挂在学校或班级网站,向家长展示,获取评价,激励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网页制作能力在不断对比、改进与借鉴中继续提高。它所具有的优点是: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应用,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与升华。

综上所述,网站实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qq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阅读电子图书,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电脑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电脑知识水平和技术理论水平。同时,维护好校园信息网络,保证畅通。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第4篇: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qq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阅读电子图书,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电脑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电脑知识水平和技术理论水平。同时,维护好校园信息网络,保证畅通。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第5篇: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关键字】教学周期 教材版本 教学活动安排 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09-02

现代社会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的社会,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应用,我们的社会就无法持续进步和发展。而作为培养现代社会各型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高校人才教育培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教十余年,教过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课、计算机网络专业课,但教得最多的还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现代办公设备方面的课程)。从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版本一年一个样,教学方式也比以前大为改观。但从所教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情况回馈来看,教学效果并不很理想,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不光自己教的学生,别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情况也都差不多,可以说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1年内有60%连一份像样的Word文档都做不出来,有的学生连安装一个简单的应用软件都不会,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绝大部分人都会上网,都能熟练的使用QQ和玩网络游戏,在工作中有什么不懂的操作能通过QQ与我这个教过他们计算机的老师联系请教,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一种无奈。

静下心来对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和总结,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教学时间和周期过短

就大专层次而言,现在的所有专业包括计算机专业为了给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让出更多的教学时间,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压缩,有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四节的课时,这对于学生学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是很不够的。而且当学生在第一、二个学期学完所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再经过两个学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习,早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忘得干干净净,以致于参加工作时做不出一个像样的Word文档,有很多学生在毕业时为找工作做一个表格形式的个人简历都做得乱七八糟,不规范。也就是因为教学时间和周期过短,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老师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有很多操作和问题都没有时间给学生讲深讲透,给学生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都只能说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一点皮毛,照本宣科,学生学不到更深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无法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精髓,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时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了。

二、教材版本过多过乱,模式不统一

自我从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来,所用教材版本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了,好像是每年都会拿到一套新版教材,有些教材里就出现过明显的常识性错误。有的一套教材两本书(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书,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书),有的三本(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书分成上下册,一本实训书),还有四本的(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一本Word,一本Excel,一本实训)。这不仅导致老师教学有点无所适从,就是学生学习也不知应该掌握哪几种Office应用软件。

三、实训、实验环节不够,上机操作安排的内容不丰富

由于我们国家的教学改革,现在的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开始接触到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当他们参加高考升入大学时,基本上是人人都能对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了,比如上网打开网页、进行网络通信(使用QQ聊天)、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等(除个别在比较偏远的农村读书的学生),但他们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中较深层次的操作(如文档的高级排版、数据的处理、幻灯片的制作等)都并不了解和熟悉。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训就应该着眼于这个基础之上而进行开设和安排,着重于学生对软件操作的强化练习和训练。现在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安排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尤其是上机实训安排,时间不够,内容也不全面,在某些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书上的操作步骤中都出现了操作错误。而且由于国家教育部规定大学生毕业必须要有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和职业技能证等证才能拿到大学专业的毕业证,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基本上都是一种应试型教学,以计算机等级过级考试内容为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又如何能使学生学到深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刚参加工作时出色地完成各种文档的排版、数据处理,做出让单位领导满意的文件来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学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从根本上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大家都知道,自计算机被发明以来发展到现在,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的第二自然科学知识了(第一自然科学知识就是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它已经不是其他科学知识的附属品,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必不可少的知识了。要想让大学生能掌握更多更全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的改革:

(一)延长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的周期,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实训的强度。不能因为专业课程的教学而削减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间和周期,应该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把它和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等同起来。

(二)要统一大学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材内容和模式,不能采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让各院校自主选择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材,应该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材像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一个统一的教材模式,这样既有利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普及,也有利于计算机等级的过级考试。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学生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操作,加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加大学生操作实训的强度,丰富学生操作实训的内容,让学生多学多练,熟能生巧。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和要进行改革的方面,我认为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解决:

(一)就大专层次的教学而言,学生一般在学习五个学期后的第六个学期都会出去实习,不会再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大专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周期可定为五个学期。根据毕业学生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在计算机应用于办公室方面的软件中,Word(文档编辑)、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这三个软件应用得最多,操作要求也最高。同时现在是网络时代,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些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像机等)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都能用到,因此,可以把这些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分配到五个学期教给学生。

(二)第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开设计算机应用的最基础的知识为主,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操作系统、技术指标、计算机病毒与安全、汉字输入方法等,这个学期的主要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建立对计算机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比如目录、文档的建立,对文件的管理等),最主要的是练习输入。现在的学生都知道如何输入汉字,绝大部分都是用的拼音输入法,但输入的速度都不快,因为拼音输入法重码多,同音字多,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打不出来,因此我认为这个学期主要应该让学生学习、练习并掌握五笔输入法,让学生多进行打字练习,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除能掌握基础知识,还能练出五笔输入法,打字的速度得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就能得到提高了。

(三)第二个学期以学习Word(文档编辑)为主。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基本上知道如何进行Word的基本操作,这个学期主要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Word功能,如图文混排、中文版式、设置背景、首字下沉、艺术字、表格处理、模板的应用、文件管理与发送等,教会学生规范的文档排版格式,而进行Word实训的内容可以用第一个学期学习的那些基本知识作为排版编辑的内容进行练习(不要像现在的教材中的上机指导书上用一些诗歌、文章进行排版练习),这样学生既能掌握Word的高级排版功能,又能温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四)第三个学期主要学习Excel(数据处理)。这个学期要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对数据处理的强大功能,让学生掌握对数据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自动筛选、高级筛选、排序、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图表等),以及与Word进行联合操作的邮件合并等高级操作,多安排一些数据实例让学生多做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能适应工作环境中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各种要求。

(五)第四个学期主要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以及网络基础知识。幻灯片广泛应用于产品演示、公司介绍、会议演讲、学术报告及课堂教学等场合,可以形象化地表达演讲者的观点和演讲的内容,而PowerPoint就是一个集文字、图形、图像、图表、声音和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演示文稿编辑制作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包括幻灯片的切换、动画效果、幻灯片中对象的动画效果,插入文字、表格、图表等),制作出生动的幻灯片,这对学生从事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开设网络基础内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能上网浏览、搜索、下载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等,提高网络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可以从容的在网上实现信息互动交流。这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第五个学期可以开设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现代办公设备的简单操作与维护课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及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一个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出去工作连计算机怎么安装,怎样简单地进行系统维护,保证计算机在工作时的可靠性都不能做到,这确实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一种悲哀。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要让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对计算机的各项技术指标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如何组装计算机,如何对系统进行维护,做到计算机小故障都能独立排除,保证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同时学习现代办公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知道如何将打印机、扫描仪、数码像机等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知道如何对办公室中计算机工作组的设定方法,实现办公室内部网络的资源共享。

第6篇: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一、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上,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 目前的大学教育模式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不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注:张尧学,吴爱华. 关于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几点看法. 计算机教育,2008,(5):3~7.)

(2)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虽然各专业的应用要求有所不同,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基础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是,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存在滞后现象。

(3)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不同,高校新生入学面临着学习习惯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等诸多问题。主要针对大一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课程应该在学习方式和教育方法上对新生的顺利转型有所帮助。

(4)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新生入学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地区和教育水平的差异,高校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层次差距很大,不应以同一起点和同样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考虑

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考虑了如下改革措施:

(1) 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开设低年级选修课程。

考虑到目前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低起点学习需求,我们保留了原有《计算机文化》课程的教学安排,但要求根据新的教育形势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效果;考虑到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新的学习需求,我们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一年级第二学期)尝试开设了《办公软件应用》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基础和学习需求,选修《计算机文化》和《办公软件应用》课程。

(2) 理论与实践并举,重视以应用案例开展教学,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

学生选修《办公软件应用》课程非常踊跃,一些高年级学生也选修该课程以补充自己实际应用能力的不足。该课程教学安排为2学时/周(共32课时),全部在实验室(机房)进行,一般过程为前一课时理论教学,后一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实践。每周必须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并提交实践成果或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成绩。期末完成本课程的“实验总结”。根据“抓过程得结果”的原则,每周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总结成绩综合为本课程的总评成绩,不另外组织期末考试。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我们在《办公软件应用》课程讲义中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办公软件与计算学科(办公软件在计算学科中的应用地位)、文字处理Word(书籍排版、小报排版、论文排版)、电子表格Excel(一般应用、综合应用和数据分析)、演示文稿PowerPoint(演讲与演示)、工程绘图Visio(一般知识和工程图绘制)、项目管理初步与Project、Access数据库应用、Office软件协同作业以及其他办公软件(例如Outlook个人日程安排、PDF阅读器、FlashPaper软件生成PDF文件等)。

各个部分教学内容中都包括:相关软件的背景知识、软件工具的主要功能、典型应用案例、实验要求与作业交付、相关的阅读拓展等。考虑到学生一般已经具备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老师不用讲解太具体的操作步骤,而是要通过完成实验步骤和实现实践作品来让学生熟练软件的操作与运用,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学期初对课堂教学规范做了严格要求,对旷课、迟到、请假、按时完成作业等做了相关规定,强调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完成实验作业两个平等的教学环节来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在本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在《办公软件应用》课上组织学生做了一次随堂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35人,来自本校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三个不同的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1.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1.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7.1%),以大一学生为主(如图1所示),男、女生比例为68.6%和31.4%(如图2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想了解:

(1)学生一般根据什么因素来选读本课程?

(2) 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质量有什么看法和意见?

(3)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创新的教学设计,对此学生是否认同?有多大的认同度?

1.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如下:

《办公软件应用》选修课随堂调查问卷

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请您完成以下问卷(未特别标注即为单选)调查:

(1) 你的专业是: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性别:男 女

(2) 上学期末选课时,吸引你选择本课程的最主要因素是:

教学计划要求 受课程名称的吸引,觉得有用

学长推荐,听说老师不错 无所谓,别的也选不好,随便混个学分

(3) 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之后,您觉得:

勉强,本课程内容不值得学习 一般,歪打正着,感觉还是学了点东西

不错,这门课程所介绍的知识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 很好,无论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我都喜欢

(4) 我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原因是(可多选):

内容枯燥 老师严格 作业太多 教学方法无聊

(5) 我喜欢这门课程的原因是(可多选):

内容丰富 老师严格 作业适当 教学方法新颖

(6) 我认为:

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好,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试

我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老师课堂讲一部分,学生实验实践自主学一部分,平时积累的学习成绩就是本课程的期末成绩

无所谓,都好 呵呵,不学就拿学分最好

(7) 与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程相比,我认为:

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更适合我

还是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好,更具体,更细致

无所谓,都好

(8) 最想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的调查数据经统计分析,分别报告如下。

2. 课程的主要选择因素

学校实行学分制已经多年,每学期所学课程都由学生在前一学期临近期末时自主选择。虽然学校教务部门关于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管理组织措施,任课老师对于课程教学内容也有安排和说明,但是,很多这样的内容并没有显示在网上选课系统中。另一方面,由于是新开课程,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问题“上学期末选课时,吸引你选择本课程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自己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选择课程(①)的占17.1%,受课程名称的吸引,觉得有用而选择该课程(②)的高达68.6%,因学长推荐,听说老师不错而选择该课程(③)的有8.6%,而随意选择(④)的有5.7%,如图3所示。

3. 本课程的学习感受

《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很强,所含内容丰富,在课程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感觉如何呢?

数据表明(多选项):所有学生都认为本课程值得学习。认为“歪打正着,还是学了点东西”(①)的占14.3%,认为“不错,这门课程所介绍的知识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占68.6%(②),认为“很好,无论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我都喜欢”的占17.1%(③),如图4所示。这组数据令人鼓舞。

在“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因素中:认为“内容枯燥”有7人(20.0%),嫌“老师严格”有2人(5.7%),抱怨“作业太多”的9人(25.7%),有1人指责“教学方法无聊”(2.9%)。

在“喜欢这门课程”的因素中:觉得“内容丰富”的有19人(54.3%),支持“老师严格”的5人(14.3%),认为“作业适当”的8人(22.9%),赞赏“教学方法新颖”的14人(40.0%)。

4. 是否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和测评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学生是否赞同呢?

调查数据表明:没有人选择“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好,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试”,而绝大多数学生(32人,91.4%)选择了“我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老师课堂讲一部分,学生实验实践自主学一部分,平时积累的学习成绩就是本课程的期末成绩”(图5①),有3人(8.6%)觉得“无所谓,都好”(②),如图5所示。

5. 与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程比较

与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程进行比较,大多数学生(28人,80%)选择“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更适合我”(图6),有3人(8.6%)选择了“还是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好,更具体,更细致”,有4人(11.4%)选择了“无所谓,都好”,如图6所示。

6. 学生的“一句话”

在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本学期学习本课程的感受时,有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大学教学”,“培养兴趣,善于思考,胜于既得一切”。学生表示:本学期选这门课感觉有所收获,呵呵 / 这门课学到的知识很多 / 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 / 如果再多点新知识就更好了 / 学到了一些在平时较实用的计算机软件的用法 / 如果要更高效率地学会所需知识,真正掌握还是离不开实践 / 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机会,自己去好好操作一番,对各软件都有所了解,使用有所提高 / 还想多选几门类似的选修课

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希望:希望能加强实践部分,个别软件应更深入讲解 / 希望自己学得更好 / 内容比较多,一学期不够学 / 能否开一门课把内容继续深入下去?

自己一直以来在Office上都很孤陋寡闻啊 / 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个“Office盲”咯!非常感谢老师您 / 十分感谢老师在本学期对本课程的关注、支持和帮助!

五、后记

学生要把书读好,有赖于教师能把书教好,面对学生的期望,我们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面对着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大家都在积极思考和实践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我们也做了一些创新的设计与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初步结果。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完善相应的教学设计,出版相应的实践型教材,在积极学习其他院校先进经验的同时,努力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第7篇: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软件职业教育;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2+3+2”组织模式;过程化管理

近年来,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陆续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规范,明确指出“充分认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计算机科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IT专业中,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关注的热点。自2000年以来,我国软件职业教育的定位由知识传授改为能力培养,确立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把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作为软件IT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全面均衡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

实践教学是推动软件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的基本手段和途径。软件职业技术教育将职业技能作为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文章针对软件职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实践阶段独立化、实践内容重复过多且缺乏渐进性、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软件职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尝试,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软件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对软件职业教育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针对软件职业教育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我们总结出了“3个目标”,即课程教学以满足学期实训为目标、学期实训以满足综合实训为目标、综合实训以满足毕业实习为目标。通过设置3个目标,我们使教学环节条理化了,并明确了教学方向。

根据教学环节设置,每个阶段有对应的实训或实习,且多阶段实训或实习之间有支撑关系,即前阶段的实训实习均为后阶段的实训实习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撑。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Java技术开发方向,专科两年制)为例,我们构建了4个阶段的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的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以满足第一学期实训为目标,并为第二阶段实训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要以满足第二学期实训为目标,并为第三阶段实训和综合实训(即岗位仿真)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的专业课程要以满足第三学期实训为目标,并为第三阶段综合实训(即岗位仿真)和第四阶段毕业实习(即岗位实习)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为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以满足当前社会IT岗位需求为目标,在第三阶段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基础上,完成毕业实习(即岗位实习),为就业奠定基础。

2、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的组织模式与过程化管理

2.1 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我们围绕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这一核心,依据“2+3+2”模式进行组织实践教学。

“2”是指一个理念和一种模式。“一个理念”即课程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要始终坚持“学中做、做中学”这一理念;一种模式,即实践教学要全程采取“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优质教学实训资源,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达到职业素质与能力教育的良性持续循环。

“3”是指3个实践层次、3个目标和3种机制。“3个实践层次”即学期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训;“3个目标”即课程教学以满足学期实训为目标、学期实训以满足综合实训为目标、综合实训以满足毕业实训为目标;“3种机制”是指小助教机制、专业教师协助教学机制和实训跟踪机制,用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最后的“2”是指一种活动和一个竞赛。“一种活动”即“我的第一堂课”活动,以强化角色定位;“一个竞赛”即参加全国性、省部级和行业性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

2.2 实践教学过程化管理

针对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我们在每个学期期末均设置对应的实训实习环节。为了保障实训实习环节的实践教学质量、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过程化管理。实践环节过程化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开展“我的第一堂课”活动、3种保障机制、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参加IT技能竞赛。下面对前两项措施进行介绍。

2.2.1 开展“我的第一堂课”活动

针对大一新生对IT缺乏认识的现状,在开学第一周,学校组织专业负责人开展“我的第一堂课”活动,重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计划进行讲解,对之后两年的学习路径进行统一规划,强调学生尽早调整角色与定位,及时纠正学生对IT职业的认识误区,引导学生培养学习IT的兴趣,建议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2 “3种机制”保障

如前文所述,“3种机制”是指小助教机制、专业教师协助实训教学机制和实训跟踪机制。3种机制用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课程环节采用“助班+小助教”机制。新生第一学期伊始,学院应为每个班级配备助班和小助教,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根据个人特点定好自己的方向,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

学期实训环节采用学期负责教师协助实训工程师教学机制。通过协助教学,建立与企业实训工程师的沟通通道,及时把握教学动态。为达到协助教学目的,完成协助教学任务,协助教师应定期到实训场所跟踪教学。协助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掌握外聘教师的教学进度,协助实训工程师做好教学考勤,了解和反馈实训工程师、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给出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环节采用专业负责教师和班主任全程跟踪机制。实训实习前,专业负责教师与实训机构进行联系沟通,并要求实训机构在实训教学前提供实训大纲、实施方案和实训指导书;实训教学过程中由实训管理人员和实训工程师考核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及时反馈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必要的话对学生进行中期考核和总结;实训教学结束后需要提供实训作品、学生考勤表及成绩、项目评审成绩和实训总结等实训资料。

3、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

我们以两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Java技术开发方向)为例,对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根据社会需求,我们对Java技术开发方向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调研和岗位培养定位,在设置的课程体系结构中嵌入实践教学体系,并给出了对应的实践教学路径。

3.1 实践能力需求与定位

职业岗位能力调研要实事求是,做到实践教学方案切实可行。以国内IT市场需求为调研目的,设计详细的调研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通过调研分析得出IT市场岗位及能力素质需求,为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和教学计划的执行提供依据。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访问等多种形式对15所IT机构的岗位需求和能力需求进行调研,明确IT企业岗位群的划分与职业能力要求。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其职业岗位定位为底层(低端)技能型服务人才,即“软件蓝领”,如初(中)级程序员、软件测试员、软件运维人员等。我们还对10所省内大专院校软件专业的设置和专业改革作了深度调研,汲取部分高校软件专业建设的宝贵经验,通过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管理模式的横向比对,理清了职业教育主要模式。

3.2 实践教学过程设置

依据IT实践能力需求及定位,我们设置了Java技术开发方向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遵循分层原则来设定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结构分4层:素质层、支撑层、核心层和实践层。实践教学设置在实践层。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其课程体系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课程体系结构采用“3+1”模式,即第1.3学期主要学习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第4学期进行毕业实习。

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采用“3+1+1”模式,即第1-3学期期末分别设置为期2周的学期实训,第3学期末2周的学期实训之后设置为期4周的综合实训,第4学期设置为期13周的毕业实习。学期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引入IT企业优质教学资源,由企业实训工程师负责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尽快进入实战角色,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3 实践教学路径

根据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设置,实践教学路径设置为3个层次的实训实习,即学期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训,通过3个目标条理化3个层次的实训实习教学环节,明确实训实习教学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与学习路径如图3所示。

4、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围绕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这一核心,依据“2+3+2”模式进行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1-2012年连续两年参加全国软件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并获得二等奖1个,区域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获得2011年度校级实践教学创新创优奖励,学生毕业率达97%以上,专升本率达到80%以上。

第8篇: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基于此,我国各高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时都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实践环节,希望以此加强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自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问题,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在计算机人才供需两旺的情况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其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高校教育和企业要求不匹配,由此造成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难以胜任企业工作需求,进而出现毕业生难以就业,企业适用人才难求的局面!

这种局面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的位置,传统的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注重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课程设置陈旧,设施落后,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相对不足。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计算机专业教育就应该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力。

2现状

实践性教学是指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

置的教学环节。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

基础实验属于基础性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方法、计算机常用软硬件的熟练使用、编程与设计等。

课程设计属于提高性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训练,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实现,从而实现一个小型综合性系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

实习一般分为专业认识实习、操作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他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特色、不同年级学生专业需要开设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系统理解本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整个本科阶段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通常都设置基础实验,学生在基础实验中按照教学内容,分章节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但由于各章节相对独立,学生验证的只是一个个独立章节的知识,而不能从总体上掌握课程内容,更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应用问题。

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这些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基础实验环节。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基础实验验证所学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设计的时间通常为一周,设置在学期末进行;设计内容主要针对课程独立进行,常见的方式是由教师命题,学生自由选题,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实现,从而实现一个小型综合性系统。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相关性较强,实现一个系统常常需要几门课程的综合知识。而课程设计往往是随课程学期进行的,相关课程被安排在不同学期,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充分领会和掌握相关知识而导致时间浪费,达不到预期要求,效果不甚理想。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重视。但由于实践教学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仅被看作是一种辅教学,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这种目标定位造成了目前实践教学重实践结果,轻实践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的状况。

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经多年的探索和改进,实行了一种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专题训练。该模式主要从课程群组织规划、课程群实践管理以及实践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实践。这种模式兼顾课程间的连续性和应用性,从实际应用考虑制定实践方案,针对性强,组织合理,教学效果明显。

3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

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将相关课程尽可能安排在同一学期或相邻学期,保证学生在融会贯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时,由相关课程的多位老师同时指导,实践时间通常是2~4周,保证学生在知识连贯性、指导多元化、时间充分的条件下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技能。

3.1课程群组织规划

课程群组织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充分考虑课程的连续性和应用性:

(1) 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等语言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C、Java、C#语言的系统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语言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由相关课程的老师集体指导,保证理论和编程提高的有效性。

(2) 将“数据库原理”、“高级数据库编程”等数据库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数据库应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具体数据库平台的应用技术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数据库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数据库的应用能力。由两门课程的老师集体指导,设计、实现一个基于特定平台的实用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3) 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信息系统案例”、“软件项目管理”等工程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软件测试、信息系统案例软件项目管理等实用类课程的应用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软件工程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软件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能力。由相关课程的老师集体指导,严格按照软件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等几个步骤来规划、设计、实现一个软件系统,并书写相关文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

(4) 将“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概论”、“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程序设计”等硬件应用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计算机硬件接口和嵌入式应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硬件编程的应用技术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硬件应用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嵌入式应用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能力。本课程群集中实践可以针对嵌入式硬件实现,也可针对微机硬件接口实现。

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专题训练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目的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分类化、实践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储备值。考虑到此时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需要,也可将四个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或者和企业定制、企业实训课程进行学分置换,方便校企合作。

3.2课程群实践管理

以下从实践组织,实践管理,实践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 实践组织

专题训练的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以及课程内容给出,并公布于校园网。实践之初,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选题难度自行选题并组成开发团队小组。实践过程中,学生统一在专业实验室集中实践,由相关课程的多名教师带队指导,每天都有教师值班答疑。集中进行专业训练既方便学生讨论、交流、答疑,又方便指导教师充分地把握实践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

(2) 实践管理

专业实验室全天开放,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晚上可以加班加点,专心设计项目。

研发阶段模拟软件企业的研发流程。研发时,每个学生研发小组安排组长一人。组长组织成员进行项目调研、模块划分与任务分工、接口的确定、进度的监督与协调、集成测试等。

实践期间安排不定期抽检和中期检查环节。指导教师按照专题训练最初制定的任务要求及日程安排检查实践进展,针对学生研发过程、研发进度、研发难题及研发组织等给予监督与指导,一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抽检和中期检查结果以文档形式留存,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

实践期间及时进行项目总结。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将同组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当天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这样就能够做到日日有收获,天天有提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战水平和组织经验,小组项目小结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开发结束后整理写入实习报告。

(3) 实践设计

实践任务采用项目驱动,实践题目一般是指导教师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或使用某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案例。这样,学生在校内既可进行初步的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专题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答疑式讲座。由于专题训练集合了相关的几门课程,有的课程是以前学过的,学生会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任务的基本原理以及后续的应用技术,指导教师在专题训练之初会采用答疑讲座的方式,详细介绍任务的基本原理、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开发规范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阶段是案例分析。针对专题训练给出的项目题目,提取几个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软件系统生产的基本过程、方法及开发技术。

第三阶段是实际研发。让学生自己动手综合运用前面指导老师所讲到的知识,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开发任务。

3.3课程群实践验收

专题训练最终成果包括系统软件、系统技术文档以及用户操作手册。

考核是检验实践成果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对于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考核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虑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内容。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实行分阶段考核,各阶段成绩综合在一起构成最终集中实践成绩。成绩由平时表现、中期检查(抽检)、实践答辩和实践报告四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10%,中期检查(抽检)占总成绩10%,实践答辩占总成绩40%,实践报告占总成绩40%,汇总后总成绩以等级表示。

中期检点考察其开发进度,内容包括调研程度、开发平台及环境的选取是否合理、需求分析是否充分,开发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延迟等。

答辩重点考察软件功能、实现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界面友好性等。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适当加分。答辩流程为组长汇报软件的设计思想、主要技术、任务分工等情况,并演示软件,指导教师提问各位成员所设计的模块。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确定这个组的等级,按照工作量大小再确定组内各成员的等级。

实践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上交,重点考察其规范程度,文档是否齐全,书写是否认真等。

4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不容质疑。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基础实验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实践环节。经过实践证明,将主干课程集合成群,按课程群设计集中实践,并辅以严格的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综合技能普遍提高,实践效果明显,保证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臣. 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1):17-18.

[2] 黄传河,黄建中,吴黎兵.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7(22):87-89.

[3] 黄贤英,李玉桃. 构建面向岗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1):175-177.

[4] 郑光勇,徐雨明,眭仁武.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J]. 大众科技,2006(7):146-147,149.

[5] 万臣,谢芳,胡泉.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1):33-36.

The Exploration and Realization on Centralized Practical Mode Based on Course Group

LU Ying, TANG Xiao-jun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China)

第9篇:计算机的学期总结范文

二、计算机教室要有必要的防火、防潮、防盗、防高温、防强光、防尘、防静电设施,机房内严禁吸烟,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维修、保养工具和软件。上网的计算机要安装杀毒软件,以防病毒的侵入。

三、要建立机房工作日志,及时捕捉电脑运行状况信息,要建立故障计算机档案,记载每台故障计算机维修等情况。

四、要做好系统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要严控外来磁盘和光盘的使用,上网的机房要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重要文件和软件要有备份。

五、学生上机要实行对号入座,课间不得擅自离开、互换座位,有问题举手示意。要督促学生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卫生,严禁携带食品、饮料等进入机房,要求学生按上机操作规程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设置、设置密码;严禁私自携带光盘、软盘、优盘进入机房,严禁在任何计算机上私自安装卸载、修改计算机程序。

六、计算机教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一般教师须经本部门领导同意后按要求使用计算机房,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计算机,下班时,要关好门窗,关闭设备电源、电灯、窗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七、上机期间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如机器故障、网络故障、病毒现象等应及时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对因未按规定要求造成计算机及设备损坏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照价赔偿。

八、每天学生放学后值日生认真打扫卫生,做到地面、黑板、电脑桌“三净”。

九、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调入调出时,要及时做好设备清点和有关帐目等交接手续。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二)

一、计算机教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由计算机教室管理员负责,上机人员应支持管理员工作。

二、进人计算机教室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关于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进入计算机室前要洗手换鞋或穿鞋套。

四、不准携带任何食品、饮料进入计算机教室,注意保持室内清洁。

五、进入计算机教室要轻声慢步,按位就坐,不得喧哗。打闹和到处走动,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

六、必须在教师或管理员允许的条件下才可以开启计算机。

七、使用机房设备要注意安全,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注意爱护机房的设备,凡有损坏,照价赔偿;如发观机器有异常现象请及时通知管理员,禁止擅自拆,装硬件。

八、不得将各种软件和任何介质的游戏带入室内,杜绝游戏。一经发观,立即没收,并予以相应处罚。

九、计算机编号,指定学生上机使用。

十、离开计算机教室前请将机器恢复到开机状态,不准直接关机。

十一、禁止对计算机的系统软件进行删改,不得传播病毒。攻击性程序以及有不健康内容的文件

十二、在公共服务器上,为每个同学开设的空间,用于存放重要文件或作业。如有特殊要求请与管理员联系。

十三、计算机教室内的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检修。未经许可,一律不准带出机房。

十四、机房内特别注意防火和安全用电,合理布置消防器材,教师和管理人员要会正确使用。

十五、最后离开教室的教师或管理员要负责关闭电源,关好窗、锁好门。

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三)

1、计算机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教学设施,计算机教室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场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保养能力。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2、计算机室要有必要的防火、防潮、防盗、防高温、防强光、防尘、防静电设施,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维修、保养工具和软件。上网的计算机要安装杀毒软盘件,以防病毒的侵入,机房内严禁吸烟。

3、每学期要填写“机房财产登记表”学期结束要将机器损耗、维修情况上报学校。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设施,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帐。文件、教学资料、软件和财产档案要及时整理归档。要严格验货、损坏赔偿、报废审批手续,做到帐据齐全,帐物相符。

4、要建立工作日志或周志,要建立计算机档案,记载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等情况。学期初有工作计划,学期末有工作总结。

5、要做好系统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雨季和假期要定时开机;要严控外来磁盘和光盘的使用,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重要文件和软件要有备份。

6、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入室前要穿拖鞋或鞋套;学生上机要实行对号入座,课间不得擅自离开、互换座位,有问题举手示意。要督促学生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卫生,严禁携带书包、零食、饮料、茶水等进入机房,要求学生按上机操作规程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设置、设置密码;严禁私自携带光盘、软盘、优盘进入机房,严禁在任何计算机上私自安装缺载、修改计算机程序。学生离开计算机室时,要检查设备,填写使用记录,学生离开计算机室后,要做好设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