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第1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调研目的

按照《XX市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在卫生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完善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

1.影响和制约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卫生队伍建设等。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合作医疗政策落实情况,各医疗单位优质服务开展,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寨的创建等情况。3.卫生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卫生系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纲要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如何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卫生人才及人力资源建设、如果指导创建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寨、如何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

3月19日—3月20日为调研准备阶段,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访谈提纲;3月20—4月10日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二是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4月18为成果运用阶段,一是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二是遴选优秀调研报告党组审定后,上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上旬-8月为后续工作阶段,要结合调研成果,进行对照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调研提纲

按照一、二、十(专访一家医院、两个村、十个农户)的方式进行调研。

一、医疗卫生部门:在卫生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卫生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卫生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对卫生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

二、村:对卫生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广大村民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就推进卫生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三、群众:对卫生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在对卫生系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选题

何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卫生人才及人力资源建设、如果指导创建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寨、如何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七、有关要求

1、成立领导调研领导小组。组长:XX,成员:XXX、XXX、XXX、XXX。

2、明确责任。办公室负责制定专题调研方案和提纲,各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各党支部也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第2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俯身基层,潜心耕耘。在黔贵大地上,洒下了万民农业科技专家的辛勤汗水,这些来自各部门的专家为民着想,一头扎进脱贫攻坚的最前沿。

“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r’行动”由省委组织部负责总牵头,省农委负责专家选派、产业对接、专家服务情况跟踪管理及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省科技厅负责为专家提供工作经费和科技项目支持等。2016年2月行动开展以来,首批选派的10661名农业专家分赴全省88个县(市、区),500个乡镇(农业园区管委会),组建了85支以“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农业创业者”组成的农业特色专家团开展“三农”服务。

在安顺,组建工作组54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8项,推广农业新品种27个,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24个;举办培训会131次,培养致富带头人115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633人;帮助谋思路、出点子71条;协调解决资金1200万元,协调项目33个,解决困难147个,办实事好事96件。

在黔东南州,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16个,1559名农业专家覆盖全州16个县196个乡镇。按照引导农业专家依托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服务农业、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探究农业、依托农民脱贫增收发展农业、依托问题导向引导农业,围绕发展问题谋思路,围绕项目问题争票子,围绕内力问题传经验,围绕创新问题上台阶的“四依四围”工作方法,为黔东南特色山地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在黔南州,首批选派的80名农业科技副职、226名科技特派员和1017名农业辅导员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分赴各乡镇开展“三农”服务工作。组建专家工作组12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30余项,推广农业新品种120余个,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70余个,举办农业技术座谈会(培训会)150余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万余人;协调解决资金超过2000万元,协调项目约30个,为基层办理实事或解决难题100多件。

第3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一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9.建设调研报告

10.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20**年起开始担任乡镇的主要领导,经历了镇区建设的全过程,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三纵四横的基本格局,从没计划的建设到聘请省设计院设计中长远规划,从窄小的的街道到现在的宽20米的两条共长5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鳞次栉比的商业服务区,处处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看到对全镇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从内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几年关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增长谈几点体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相关产品的需求。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使用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打通了宽32米、共长4.5公里的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万多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庄的窗口工程、中心游园工程、市场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彩砖,开挖了下水道,种植了大叶女贞,安装了路灯和无线广播,设置了垃圾箱,架起了过街彩虹,规划了斑马线。**村商业街拆旧建新,还修建了一大二小3个绿岛。在镇区中心位置投资135万元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游园。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封闭农贸市场。这些工程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大量水泥、钢材、砖等建筑材料,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年全镇拥有各类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400万元。新型城镇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200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90%和26%。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4、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业和36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铸造、刺绣、磨料、细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新型城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吸引了外部企业的青睐,纷纷洽谈入驻。

5、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17年底镇区建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宫、镇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全镇自发组织文艺剧社30多家。群众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新型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当前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XX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经济发展的必须的保证。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第4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2017年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是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文化建设, 5月下旬,县财政局与县文广新局组成联合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一、xx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素有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美誉的xx县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是著名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县。县域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8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健康的发展势态。

1、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xx县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乡镇文化站建成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近年来,该县立足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文化服务,将组建各类文体社团、协会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县有文化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已建设农家书屋229个,文化大院229个,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建设全覆盖,并在229个行政村都配设了文化志愿者。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78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

2、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农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神。

xx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能人层出不穷。多年来,一些农村文化能人依托自家庭院或村级活动场所,自发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大院应运而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全县文化大院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县委、政府一直关注民间文化的发展,把发展群众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组建各类业余社团、协会、演出队伍,把文化大院建起来。一是整合文化资源。引导各乡镇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书屋,充实文化大院的内容。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或公用场地,通过整修粉刷,绘制文化墙,建成文化大院、活动广场。小四平村利用村中闲置的一块低洼地,平整出了1500平方米的广场,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二是整合人才资源。发挥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和建设文化大院,带起一个甚至几个村的文化活动。北屯基村的张家文化大院集中了戏曲、书法、绘画、舞蹈等各类人才,常年开展文体活动,涉及周边多个村组,吸纳聚集和涌现出了众多的文艺人才,形成了能人建大院、大院出能人的良好机制,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是不断加大投入。县财政与文化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上,顺势推动,通过政府采购集中为文化大院配发秧歌服、音箱、锣鼓镲唢呐等器材,吸引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用最简单、最普通的活动方式,让老百姓跳出健康、舞出快乐。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组织500多支,常年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农民有近5多万人。这么多的队伍于劳作之余排练节目,在节庆或农闲时进行演出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受群众欢迎。现在农村文化大院已经成为了各村村民的娱乐健身、学习休闲的好地方。我们在对xx镇的调查中,了解到该镇活跃着神鹿艺术团、中老年艺术团、喜洋洋秧歌队、火苗健身舞队、太极拳、广场健身操队、诗词协会、读书协会、农民书画院等30多支队伍,每支队伍都在50人以上。每当夜幕降临时,参加文体活动的人们,脸上洋溢出喜悦的笑容,手舞足蹈,欢声笑语,如痴如醉地享受着幸福生活,与围观欣赏的群众喝彩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xx镇的神鹿艺术团所演出的文艺节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是针对个别群众出现的封建迷信、不赡养老人、邻里不团结、赌博、酗酒等陋习和群众中涌现的文明新人新事来编排节目,所表演的内容在群众中有原型,深受群众喜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像小四平镇的小阳村、那丹伯镇屏风村、南屯基镇的张家大院在村干部和文化带头人的组织下,纷纷建起了农民秧歌队、广场舞表演队、二人转小剧团等。只要喇叭一响,男女老少齐上阵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健身舞,全村的村民都积极来参加,已经成为村里主流娱乐方式,使得各村多年来没有发生治安案件,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整个村组在一片和谐中快乐的生活着。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实施,让全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需看到,当前的农村文化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存在地区差异。在调查中,xx镇、小四平镇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拉拉河镇和三合乡,在xx镇湾龙村我们不仅看到该村有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村民活动广场,而且该村还建有健身路径和篮球场。另一方面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不平衡。我们在调查村组里是否有文体队伍的问题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比如南屯基镇、横道河镇、xx镇基本上每个村组都有2-3个民间文艺体育组织;而文化基础条件不好或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如二龙山乡、大兴镇等,一个村里只有1支文体队伍或者只停留在庭院活动中。

二是免费开放资金尚未到位,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国家要求乡镇文化站每年免费开放资金不少于5万元,应由县级配套的25%资金始终没有到位,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正常业务工作及开展活动。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村组一级的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对各乡镇村级文化设施调查中,目前现有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民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有的文化大院虽然配发了音响、乐器和服装,建设了文化大院小广场,但对于更多的农民群众需求(比如一个村有多个组有秧歌、健身舞蹈队)还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

三是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文化人才。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泛,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有的乡村开展活动,也只是平时组织农民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或三五个人搭个土台子,唱一唱戏,农民在劳作之余从事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调查中发现,与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大、参与热情高相比,农村文化培训工作尚未跟上,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素质不高、成员年龄老化等现象在许多乡镇存在。尽管现在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已配备了乐器、音响、灯光、电脑等文化设备器材,但由于缺乏懂得使用专业人才,而使这些文化设备器材闲置。另外大部分的文化带头人专业素质低下,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可提供的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针对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统筹城乡文化,积极推进城乡互动。一是要推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快推进落后乡镇村级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一些群众基础好、建设积极性高、符合项目建设场地要求的村组作为重点示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点。建设内容包括一个标准的小广场、一个文艺舞台、一栋公共服务楼、组建一支或多支农民文艺队伍和健身队伍。二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薄弱乡村组建文艺组织扶持力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壮大农村文化大院文化队伍。三是加快推进村级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

2、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参与度高了、主动性强了,工作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切实发挥好村级文化公共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民俗和各种文化节等节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竞赛活动,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县文化广播站、文化馆、艺术团和民间文艺团体的传、帮、带的作用,深入农村与农民观众同台演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样的演出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演出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农民在娱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五好家庭、文明户、模范夫妻等文明创建活动,用农民亲身经历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促进文明新风进万家,这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既增强了活动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5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展观,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努力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学习调研、检查分析、整改落实各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健全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各个阶段的实施方案

县委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本单位于2009年10月12日接着召开本单位成员会议,认真讨论和研究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事宜。10月15日召开单位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传达县委动员大会精神,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结方案,成立县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张思耿主席担任,副组长由周旭才副主席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足够人员专门负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工作。根据博委发〔2009〕19号文件,我们制定了《xx县科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每个阶段的

活动内容和要求,我们还制定出《xx县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实施意见》、《xx县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的实施意见》、《xx县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我们按照已定方案有序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调研活动有效开展

1、领导带头学习,亲自辅导,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科协积极组织,周密安排,单位虽然党员人数不多,但领导带头学习,亲自辅导报告,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每次学习,领导必须亲自主持,每周单位都要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并规定自学内容,这一阶段,县科协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学习达10次足有5天时间。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及其根本方法等,同时还认真学习有关领导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活精神。通过这阶段的学习,单位全体党员认真做好笔记,完成学习心得体会文章6篇,各位党员学习认真,精神焕发,工作热情高,机关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着力解决科普惠农问题。

学习调研阶段,县科协根据收

集到的征求意见,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到乡镇农村进行科普调研,深入到农户和专业户家庭了解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的掌握程度,撰写了《xx县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在科普工作中,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农村实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去年我们分别在龙溪镇、湖镇镇举办了五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技术水平,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我们主动争取市科协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科普惠农方面的活动,极力推荐科普惠农项目,将柏塘镇光华食品有限公司科普惠农项目申报到市科协,并送省科协参加评审,得到科普惠农项目的资金帮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县科协还积极配合县人事局认真做好惠州市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我们深入各乡镇农村挖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认真做好相关材料组织和报送工作,经过市级评审,县科协送评的23名农村技术员有22人评上了农村技术高级职称。

3、主题实践活动和“四民”活动并举

第6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提纲:

调研前的计划

一、调研时间

国庆节

二、调研地点

松江

三、调研方式

1、资料查询

2、问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3、面对面问答

五、调研对象

外来从业人员

1、资金收入

2、工作时长

3、收入组成

4、社会保障

5、住房情况

6、生活质量

六、调研范围

1、上海松江。

七、调研目的

1、外来人员的生活

2、国家政策如何对待外来人员

3、外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八、调研资料

上海市对外来人员的政策

调研报告的写作思路及分析

一、调研前的准备

对在调研的时候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解决

二、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所得资料的整理与分类

进行分类、鉴别、筛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四、资料分析

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应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应简明、准确,条理分明,也可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

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条分析缕,有事这有依据,抓住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给人印象深刻,提醒世人或领导注意。

五、对此事的意见和建议

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

1、确立自己的观点、看法,但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

2、实事求是,不夸张、不隐瞒实情,如实将调查到的情况写出来,注意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3、重点在于客观分析,在掌握的事实基础上分析,透过揭示其本质、规律。

4、讲求实效,贵在及时。

调研报告范文(一)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㈡重点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区形成了以农业镇、商贸镇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两镇发展概况如下:

1、××镇

××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粮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发展传统相枣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甜瓜产业,2005年已形成了4万多亩的种植规模。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环路等镇区主要道路;大力实施××镇防氟改水工程,使7个行政村2、2万人用上了符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60%以上。

2、××镇

二、我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

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管理不严格,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情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

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人员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编制,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长期难以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镇,虽然被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镇,但是,没有配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省级改革试点镇也只是一顶空帽子。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区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调研报告范文(二)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是省委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一项重大决策,县委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行动起来,竭尽全力,联系群众,为民富民,保持稳定,立足长远,促发展,建和谐。根据县委安排,我们XX县中学科级干部一行X人,先后两次去XXXX乡XX城X组,调查了解农户情况,现将了解到的情况形成报告。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咨询乡镇村组领导、走访农户、实地查看、发放宣传资料,翻阅村组档案等形式进行。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县委组织部分配给XX中学的XX户农民。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

1、农户对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的看法: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2、不满意的问题:有些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严重,如去年的洋葱。小额贷款困难。

3、最关心的事是:惠农政策和子女上学问题。

4、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

5、最希望村里发展的产业: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6、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多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以增加经济收入。

7、对村干部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调查研究,谋划一条带动村民实实在在早日发家致富脱贫的道路

8、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要求:要用真心换真情,立足长远,切切实实为联系村户增收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及早帮助谋划联系村帮扶户发展路子,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四、农户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

五、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不同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技术引领、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形式,从实际出发,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注重“造血式”。实行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转换经营方式、扩大规模种植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第7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情况的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全县人民的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维护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为了充分发挥委员界别优势,更好地围绕深化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根据县政协常委会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和省政协《关于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的安排意见》精神,近日,县政协组织部分教育、文化、卫生界委员,先后深入县人民医院、李二堡镇中心卫生院、核桃庄乡里长村卫生室等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就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就进一步促进医改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统一安排,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主线,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医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41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29个,村级卫生室、医疗点52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个,民营医院7个,个体诊所、医务室49个。机构改革中上级编制部门核定我县卫生系统岗位906个,其中县人民医院岗位300个,县中医院岗位150个,县二医院岗位31个,乡镇卫生院岗位总量425个,现有职工889人,其中同工同酬401人。

(一)

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医改工作启动后,我县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县、乡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设备得到逐步改善。在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综合能力建设的同时,投资3160万元完成了松树、转导、李二堡、巴州等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和职工生活用房建设。为29个乡镇卫生院配发了价值约1300余万元的小型救护车、电脑、DR数字影像系统等医疗设备,极大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落后问题。拟投资15508万元的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总投资2100万元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业务楼建设项目、核桃庄等3个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项目、峡门等18个乡镇卫生院的职工生活用房建设项目、32个村卫生室的扩建项目在2014年全面实施。

(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水平。采取县级医院到省内外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到县级医院、乡村医生和妇幼保健员到乡镇卫生院派员学习培训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各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县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仅2013年,县级医院选送63名业务骨干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解放军205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垂杨柳医院进行学习培训,乡镇卫生院选派85人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636名乡村医生和妇幼保健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业务培训。二是开展对口帮扶,提升服务能力。通过解放军205医院、**市中心医院、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外三级医院派专家到我县县乡医疗机构开展对口帮扶,县级医院选派医务人员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三是通过组建“医联体”、建立双向转诊流程、开展“家庭医生团队式医疗服务”、实施“先住院后结账”服务模式等,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创建县域内“优质、方便、快捷”医疗服务体系。四是加强村级卫生室管理,采取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履行行政、人员、业务、药械和财务“五统一”管理,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提高了村级医疗服务水平。五是吸引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使社会资本成为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我县现有博爱、仁德等7家民营医院。

(三)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并逐步完善。全县城镇居民实际参保18408人,参保率99.4%;新农合实际参合336628人,参合率达99.5%。城乡居民医保在三、二、一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付标准分别提高到70%、80%、90%。坚持医疗保险周转金和医疗救助资金预付制度,通过“金保工程”建设,实现了省内异地医疗费用及时结算。同时,开展了以临床路径管理为主的按病种控费、付费方式,完善了监控管理机制。

(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10月起全县乡、村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12月起县人民医院实行药品和一般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2012年12月县中医院、二医院实行药品和一般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乡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均达到100%,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90%。自2011年12月执行药品网上统一集中采购以来,截止今年2月底,已在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及一般医用耗材10857.6万元,其中基本药物4519.6万元,配送率达86.91%。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一是加大政府医改投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5元提高到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4类44项。二是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29640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管理并进行健康检查,完成体检23910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达到24601人和8577人。发现的642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建立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41.3万份,建档率达95%。三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在电视媒体开办专题栏目、制作宣传栏文化墙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防病意识。

(六)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人民医院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2011年全面完成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从改革人事制度,实施全员聘用;加强学科建设,发展特色科室;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为我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调研中了解到,医改后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医院药品总收入比例、门诊和住院每人次药品费用明显下降,公立医院开始回归公益性质。2013年县中医院、二医院借鉴县人民医院试点改革经验,根据《民和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制定了岗位设置方案和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此项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医疗岗位不能满足需求。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群众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县乡医疗机构就诊及住院患者逐年增加,现有的医疗岗位已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需求和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

(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县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骨干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医人才匮乏,致危急重患者因县级医院救治能力不足、得不到有效诊治转至省级医院就诊。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队伍在结构、数量和技术上还未达标,医务人才缺乏,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难以取得群众信赖。尤其是村医素质普遍较低,服务能力不强,县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财政补偿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县乡医疗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由于我县属国定贫困县,县级财政保障能力薄弱,在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药品零差率补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

(四)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化建设因成本高,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难度较大,尤其是村级卫生室联网仅为20%,严重制约县域内“优质、方便、快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三、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全县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

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我县实际足额定编,并以实用为核心放宽人才引进门槛,研究出台留住人才的机制和政策。二是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夯实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加大医院学科建设和医务人员及村医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快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跨地区、跨机构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二)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配送和政府补助补偿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保障广大患者用药需要,减轻群众负担,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加快网上采购的药品配送速度,缩短药品配送周期,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需要。

第8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谈到创业,不少人认为,开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厂才是创业,外可以赢得社会认同,内可以获得成就感,其实不然。开发高科技产业是创业,开办小厂小店也是创业;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创业,重返乡村养殖种植也是创业。更何况,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创业的机遇更多,创业的条件更好。安徽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到凤阳县小岗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大学生创业大有可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选择在农村基层创业成为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自XX年以来,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人数共1159人。从学历构成来看:本科以上学历214人,占创业总人数的18.5%;大专学历511人,占创业总人数的44.1%;中专学历434人,占创业总人数的37.4%。从专业分布来看,到农村创业的主要是农科、医科以及师范这三类毕业生:其中农科类毕业生共53人,占创业总人数的4.5%;师范类毕业生共302人,占创业总人数的26.1%;医科类毕业生共106人,占创业总人数的9.1%。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由省、市统一安排,通过招录乡镇公务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的形式,选拔了一大批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自1999年以来,我市把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吸引各类人才、培养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和建设高素质队伍的战略举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在乡镇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的情况下,每年尽量拿出有限的空编用于高校生选拔。截止XX年,我市共选拔399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前三批有142名高校毕业生已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除3人直接录用到区县直机关外,其余139人全部录用在乡镇机关。

第9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南县统计信息化的现状

县级统计局是政府统计的基层单位,是政府统计部门与企业、公民联系的纽带,是采集统计数据的第一线。因此,县级统计信息化是整个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沿,也是信息建设的关健所在。

1、省、市、县重视统计工作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湘政发[XX]8号和《进一步加强工作意见》(湘政发[XX]8号精神,以及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益政发[XX]15号),省、市两级政府明确指出要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统计专网建设,实现省、市、县网络线路开通,乡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要逐步实现联网直报。乡镇微机配备经费按省、市、县分级负责的原则负担。县人民政府对统计工作有关要求也进一步明确。

2、统计基层,基础情况

从县统计局看,县统计局在职人员16人,平均年龄42岁,统计师2人,懂统计与计算机复合型人员不超过一半,现有微机13台,笔记本1台,人平0.8台,针式打印机3台,激光打印机1台,局内全部联接internet网。

从乡镇看,全县12个乡镇,统计人员暂为经管系统编制,县政府、编委正就统计人员定编定员问题进行研讨中,就乡镇微机配备事情,经费由省、市、县按3千、2千、2千比例已经到位,对乡镇统计站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已进行政府采购中,5月底可以全部配备到基层。

从企业事业部门看,向统计局有报表报送任务的单位317家,其中规模企业41家,商业37家,房地产建筑22家,服务业17家,县部门95%都拥有电脑,八成接入宽带,统计人员基本由财务室或办公室兼,持有统计上岗证不足20%,企业单位统计人员由会计兼,电脑接宽带情况只有90%,但统计上岗证持有约有30%。

从信息化交换信息情况看,县对市基本实行电子化办公,通过市级内网“ftp”进行数据传输,企业部门中除规模工业企业德盛纺织、德兴纺织、汇源麻业、湖南拓普进行联网直报外,其他均进行电话、传真、报表等纸介进行传输。县统计局对县域经济数据及主要经济指标主要通过统计年鉴、南县经济数据月度卡、南县调研分析向外传送,在XX年底,县统计局建立了南县统计信息网,县局的有关工作及统计数据在网站上向外公布。

二、制约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因素

1、信息化意识不强

有不少的干部与公众对统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部分单位领导对统计信息产生、传递、服务、作用认识模糊,对计算机使用仅停留在文件打印上,认为信息化是高新技术,还不知如何着手来抓信息化,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投入有限

统计部门的本身业务经费就有限,如果从有限经费中挤的话,也是非常少的,所以在设备更新、网络升级、网站更新上都难以跟上社会发展。

3、统计软件更新较快

现在县级在处理统计数据使用sarp系统,有的使用的foxpoe系统,一套表制度的epras,普查版本的apras,再到抽样调查各类新程序,县统计局的统计专业人员使用起来尚需摸索中求发展,更别谈乡镇、部门、事业单位了。在对报表单位布置工作时,月季、年报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总,统计软件的快速更新使得报表单位也有些应接不暇。

4、统计信息网管理落后

南县统计信息网还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少、更新慢、数据少、统计分析、调研报告少、版面也不美观,点击率十分低,网站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对外宣传,公布的作用。

5、专业人员缺乏

县统计人员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有5人,特别是懂统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少。懂计算机的人员也只是停留在简单操作计算机、录入、汇总操作上,而网络技术的方面几乎空白,精通业务与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统计网终化建设成败。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与对策

对于我县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应立足实际,充分挖掘有利条件,实行扬长避短,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力度。

1、要以省、市、县《关于切实加强统计工作通知》文件出台为契机,大力宣传统计信息建设的重要意义

利用好各种宣传工具,特别是南县统计信息网普及统计信息化知识,宣传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让公众了解统计信息化工作,支持统计信息化工作,参与到统计信息化工作来。

2、办好南县统计信息网,构建互动开发的信息平台

统计信息网是统计信息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发挥统计服务功能,展示统计工作成果的阵地和窗品,在丰富网站内容、美化网站版面的情况下,更好的考虑谁在观看我们的网站?用户需要了解哪些统计内容,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开放式服务格局,为社会公众提供网上服务。发掘和捕捉企业、部门和公众需求,推动统计业务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3、大力度进行统计信息化硬件建设

统计局的电脑设备是最多、最好的,因为计算机就是工作人员的工具,报表录入计算汇总都离不开,只有有了先进设备,先进系统,工作效率才能提上去,才能让统计工作者既“勤奋”又“聪明”地工作。

4、加强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信息化建设,人是关健,有了设备和系统,还需要操作员,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培训班,对在职工作者进行充电,针对网终技术空白,更要找时间找机会让操作者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造就一批精英统计员,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5、采用分步分块策略推行联网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