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景观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景观文化建设

第1篇: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设计; 校园环境; 教育精神; 育人之境; 文化建设

游过苏州园林的人都会有种奇妙的感受,这方寸之间的小天地竟有如此魔力,让人感觉很丰富,自然的山水草木与人文的亭台楼阁交相呼应,变化万千,空间在曲折间延伸、放大,天地之美尽收眼前。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的已超越了自然的花草树木、山石建筑构成的景色,而是一种境,这个境让人获得精神的愉悦、获得文化的气息,坐在园林里,你会感到中华文化的分子通过那些蜿蜒的小径、透过那百变的窗、趟过那映日荷塘向你飘来,那静立着的白墙青瓦长廊似乎在向你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这就是中国的意境,绝对的中国。你会有想要坐下来读书的愿望,有想要探索古老中国悠悠历史长河的愿望,会感叹这里真好,要是每天都能来这里坐坐,浸泡荷香梅韵该多好,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这就是苏州园林设计的魅力,它所呈现的精神境界是远远超于景物本身的。透过那精美的雕花木椅、花几,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对美的极致的追求,饱满的花纹、圆润的线条体现的是富足、大气,连地面的石子也是那么考究,拼出的图案表达主人祈求吉祥美好的愿望。

我在 2004 年接受四川大学附属小学西区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设计时,就在想,校园文化建设是什么? 我想一定不是写几句诗文、画几幅画、挂几块牌匾,当然更不会是豪华的装饰材料堆砌的造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基础教育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强,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我国很多中小学校纷纷着手校园文化建设,但怎样搞,都还弄不太清楚,还处于摸索中。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做点雕塑、画点壁画,把校园景色做得像花园一样漂亮,建筑很现代、很洋盘。但是,我不认为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充其量是做景色而已。于是我想起了苏州园林。

“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概念听起来并不新鲜,但做起来却很费思量。校方的理念是通过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所有环境中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接受到教育,通过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家倡导的一种教育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尤其强调“在生活中学习”,“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

我曾有过几年当中学教师的经历,我认为教育是从人的内心开始,教育是对学生心灵的感化,不是像给电脑输入数据那样简单,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学生心性的成长尤其重要,所以我就想,校园环境对于教育能起什么作用,又如何发挥作用?

首先要明白教育的实质是什么? 传授知识、育人思想、陶冶情操、健人体魄,可以用 9 个字概括: “传知识,炼能力,学做人”。那么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硬件环境又怎样体现教育的实质呢? 中国文化自古推崇“境界”,无论是建筑、书法、绘画、文学都讲究“境”的营造,“境”是一种神,一种精神,而非形式。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教育的精神。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装饰,不只是景观的设计,而需要在整体规划设计时遵循教育的精神理念,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寓教育精神于环境之中,通过环境的设计体现这种精神。环境有引导人的行为的功能、熏陶人的功能、启迪人的功能、感化人的功能,那么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功能怎样产生作用,用什么形式表达。

然后需要理清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的关系,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教育手段,具有功能性,文化不是点缀,更不是装饰; 文化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是一种生命行为,不是静态的。而环境是静止的、固定的,但是有了生命的参与,环境就能活起来,草木鱼虫能赋予环境生命的活力,人的参与能使环境具有文化的内涵,拥有精神。所以“参与”就是核心,我把人、动植物、土地、水、空间、建筑作为参与的元素进行组织,让他们动起来。

川大附小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曾培育出无数的伟人和名人,学校一直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重视传统文化,但同时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校方希望通过校园环境的设计推行他们的文化理念。我想,对这种教育精神的融化就是设计的突破点。

明确了设计思想后,我开始做设计。我以主题空间环境为主营造育人之境,每个空间环境之间又互相贯通,彼此产生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进入校园开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汉白玉塑像和一段爬满藤草的木刻铭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直是川大附小奉行的办学指导精神,所以首先要让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移步大厅,厅里原本有几根大柱,于是我因势利用,设计成几组浮雕柱,每根柱一个主题,分别体现该校的校训: 求真、从善、尚美、学活。爱因斯坦、达尔文、雨果、老子、孔子、李时珍……,他们都微笑着与你交流,诉说他们的故事。我一改他们高高在上的形式,让孩子们可以抚摸他们的脸庞,揪他们的胡子,通过这种形式告诉孩子们他们也是凡人,他们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们有思想,会思考,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大厅里靠近鱼池的位置设一架钢琴,无论是老师、学生、家长或者客人都可以在这里随心弹奏乐曲,让音乐的分子飘荡在校园的空气中,滋养每一个人。钢琴上空是一幅梵高的“星空”,让这位艺术天才的杰作去激励每一位热爱艺术创造的人。这个设计的切入点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具有无意识的引导作用,空旷的大厅中间出现一小片闪烁光彩的蓝色星空,星空的下面是一架古典钢琴静静地立着,让人产生想去弹奏的强烈愿望,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舞台,等着你去表演,只要指尖一动,顿时就会让这个安静的大厅活起来。

大厅的天棚原本是普通矿棉板,与主题柱不协调,但我又不想拆了做什么复杂的造型,于是我把一部分矿棉板取下,用浮雕板替换。这些浮雕板不是装饰性的图案,我把一些人类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和一些代表文化图形做成浮雕板,按类别进行组合,形成几个不同的主题区域,与柱子相呼应。孩子们可以躺在大厅的地板上,听着美妙的乐曲,仰望过去的历史文化,猜想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幻想着自己的未来世界。大厅边上是鱼池,我把鱼池延伸进大厅里面,铺上玻璃,人就可以站在鱼池上面,可以一览无遗,孩子们可以趴在地上观察小鱼的生活,近距离追踪小鱼、进入它们的世界。室外部分的鱼池上搭了一些木栈道,孩子们可以趴到宽阔的木栈道上逗乌龟,捞蝌蚪、喂小鱼……满足孩子喜欢与自然生物亲密接触的天性,满足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操场边的花园设计为户外情景教室。这里原本是一片开阔的绿地,学校的校长希望孩子们能在这里尽情嬉戏,还可以读书,所以不希望只是一个花园而已。我想起儿时常与小朋友躺在山坡上草丛里捉蛐蛐、斗草根,绕着池塘抓蜻蜓,爬树,掏鸟窝,坐在竹子上看小人书、聊天,快乐得很。我就想是否也可以给小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让他们与自然亲密接触,让生命向自然靠近,在自由的活动中获得快乐,使他们的心性自然而健康。有起伏草坪缓坡伸入蜿蜒的浅水池塘,池塘边稀稀落落摆放一些圆石,一块菜地等待他们去种植,一片竹林隔离校外街道的喧嚣,几棵大树挺立在后坡上,一条小路进入一蓬曲折的花架廊下,那是一个安静的读书去处。这条花廊的地面用卵石拼了一些数字和公式,让孩子们去猜、去想; 几十根廊柱上面是孩子们的艺术创造,那是他们用纯真的心绘出的五彩世界,这足够让他们去憧憬和畅想了。

整个情景教室没有故作姿态的痕迹,没有严肃的说教,就是一个能让孩子们开心、放松、尽情释放天性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打滚儿,可以把心爱的小兔放在这里玩耍,可以在池塘里养自己的小鱼、小乌龟,他们还可以在这里种上一棵自己的树,每天给它浇水。孩童是在玩耍游戏中成长的,在玩耍过程中自然会获得一些课堂教学所不能给予的知识和能力,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不仅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了解一些知识,还在玩耍中学会协作、学会互相帮助,学会解决困难,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坚强。

通过川大附小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我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一点一滴地融入到设计的每个细节之中,使每一处的设计都巧妙地体现育人的功能,赋予校园环境实质性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说教和养眼。人与景是一体的、互动的,没有人的参与和融入,景也就是个自然之物,有了人的参与和融入,景便活了起来,也就有了思想,便成了境。

第2篇: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管理;路径研究

在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氛围,并且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在校园的整体建设管理中,校园文化的感染力与氛围都与对学生的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所以,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管理学生。

一、在教育管理中校园文化与学生管理存在的重要价值

(一)在教育管理中学生管理存在的价值。

只有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才能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若想使教务工作合理有序进行就要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只有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有序、科学地开展,才能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更加和谐。学生管理是教育体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各部门间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合理有效的校园文化管理可以使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

(二)在教育管理中校园管理存在的价值。

校园文化在我国的校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对人情和对崇高理想以及健全人格的孜孜追求。在我国教育管理体系中校园管理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几方面。

1.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每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都与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教育资源有着引导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2.良好的校园文化是精神和氛围的集中体现。

学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将全校师生的力量凝结在一起,将学校的形象展示给社会,并且提高学校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健康素质,使学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发展。

3.校园文化反映一所学校综合实力。

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强弱与校园文化有紧密的联系。校园文化管理越好,学校的综合实力会更强。校园文化的创新精神与凝聚力越强,校园文化的实际竞争力也会越强。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还可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我国目前校园文化对学生管理不当的具体情况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目前我国受到升学率与追求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还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管理部门的重视。在我国的校园管理中,大部分的教育管理单位以及校园的领导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只是把制定严格规章制度条例当成政教处、班主任以及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方式,并把这当成是学校的校园文化管理,但是通过这种约束性强、校纪严明的方式进行的校园文化管理,实质上不利于校园文化的更大开发与实践。在校园文化的开展过程中,造成了校园管理的很大阻碍。第一,在学生与教师两者之间,存在着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相互的对峙,在这种对峙关系中,两者的冲突会愈演愈烈,导致和睦的师生关系也因此变得疏远。第二,校园中的广播电台以及校园办刊不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出学校文化的具体形式,但一定的范围内,校园的广播电台和报刊都成了传播新闻的主要媒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文化的科学、有效管理。与此同时,在对于学生的管理中,缺少软文化和必要的文化管理,都使校园管理的体系存在着很大的体制性不足和缺陷,学校花费巨资开展的校园文化也未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现象。

三、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校园文化的管理要把人作为开展各项主体活动的重要方针。由此可见,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中重要的精神财产,并且对学校学生的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管理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在校园文化管理中,学校可以重点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在校园内设置文明标语以及名人的画像等等,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全面发展。要为全校师生创建舒适、安心、幽静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其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的素养和人文精神,也为学生的创造提供了合理的文化气氛。合理的校园文化管理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培养价值,并且使学生充分认为自身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应该遵守校园的相关规定,服从校园的正确管理。因此,科学合理的校园管理对学生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

(一)将校园的文化气氛活跃起来。

校园文化要营造出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的具体活动和极具文化创新价值的文化课题。全面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将德智体美劳全面落实在教育的实践中,并且要切实实践到校园的教育体系中。处理要完成好第一堂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全方位多角度把第二课堂的价值展现出来。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文化活动完美融合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还可以借助朗诵诗歌的比赛、校园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并且将校园文化创建理念深入到校园师生的心中,另外,学生还要主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更广阔的天空中开展自己的视野。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要充分结合校园的实际文化,把学校打造成综合竞争能力强的教育单位。

(二)将学校的文化约束与道德限制相互融合。

在校园的规范制度的创建中,要尽量减弱命令式的强硬的规定,并且要把学校的文化约束和道德约束两者相互融合在一起。借助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教风,使教育者与管理者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交流氛围,师生之间不再存在针锋相对的关系,而是在同一个目标的努力之下,更好地达成和平共处的关系,进而使学校制度性较强的管理转变为人文的管理。与此同时,要在学校原本的资源的根本上,把资源进行合理的归整,并且把校园报刊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提升校园广播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贡献。

(三)合理运用网络的多媒体科技。

在校园文化的管理中,要最大限度发挥出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价值,可以运用微信、微博等多媒体科技对学生展开多项的教育活动,并且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行为状态,要多创造一些具体实际价值与积极意义的网络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网络平台上发挥自己的自身价值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对于学生的行为也有着相对的制约与管理作用。若想使学生真正服从校园的管理,校园文化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发展态势制定合理的校园文化管理,使学生可以真正理解规范自身的行为语言,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树岩.以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管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4,2

[2]陈义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姜海滨,姚远.论高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4]王雷雷.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高职学生管理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

第3篇: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不应当也不一定是由学校或者班主任给学生的建设,这种建设还应当惠及奋战在一线的广大班主任。事实上,广大班主任需要的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奖励,他们更希望如同给学生提供“精神关怀”一样,社会、上级主管领导以及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给他们适当的精神关怀。创建和谐、稳定、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有助于班主任的成长。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探讨,主要还是指在学生方面的建设。但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为学生创建适合于本班的文化氛围,在创建班级 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给予他们的精神关怀。

那么何谓“精神关怀”?“精神关怀”(pastoral care)一词来自英国,原指牧区的牧师或主教给予教区的教民的关心和帮助①。唐云增教授等人认为这一词很好地表达了教育者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情绪的关注,其从主要方面表达了班主任劳动的性质,主张吸收这个术语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生活实际运用。而大多数教师认为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的精神关怀应当主要包括:关心、理解、尊重、信任。

班主任要给学生以精神关怀,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给班主任以精神关怀?毕竟班主任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更能体会教育的艰辛与困难,“累”是广大班主任共同的感受。即使在提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今天,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很多学校在进行班主任专业化探索时,主要的还是班主任的工作,而学生的自主管理却因种种原因还没有完全实现。班主任仍然是奋斗在一线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身体还是思想上,他们都有很多困扰与困惑,同样也需要精神关怀。

但是,长期奋斗在一线的他们却只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做着辛苦却可能没有人承认的工作,班主任们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在他们的班主任津贴中加多少钱,或者在他们的履历中多一份炫耀的资本,而是需要社会、上级主管领导以及学校通过为班主任创建的校园文化,给予班主任更多的精神关怀,从而促进班主任的成长。物质并不是对班主任奖励的唯一手段。必须创建一个使广大班主任能安心、舒心工作的文化氛围,这就是对班主任的精神关怀。而这种精神关怀,应当通过创建和谐、稳定、优良的校园文化来实现。

一、社会及上级领导要为班主任成长提供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社会、上级主管领导、学校在评价班主任工作时,主要还是以班级的中考或者高考成绩来衡量,结果班主任不得不跟着这根指挥棒转。忽视了教育基本规律的评价,带来的势必是广大班主任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高强度的工作量,有的甚至无法承受。很多教师不愿做、不想当班主任,即使是班主任津贴提得再高。

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不能再实行下去。如何为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制定新型的评价方式?

1、班主任工作评价应当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全面性、激励性及可操作性

通过建立新型的评价方式,引导广大班主任到实现德育目标上来,而且评价要全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队伍,如上级主管领导、学校、年级组、班主任、家长、学生的评价体系。而这样的体系,应当是激励班主任能够更舒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并且操作性要强,分解指标,尽可能的做到量化考核。

2、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每一个时代,班主任的工作都不一样,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也不应一样。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盲从的一代,他们独立自主性与个性都很强,当然不管是哪个时代,要求学生创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是不会过时的。因而,评价班主任工作时,除了要评价其班会工作、教育活动、文体卫生、学生成绩、家校联系、评比获奖之外,还应当适当考虑教育科研能力、工作效果,如学生毕业后的情况观察(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及学生反馈评价等。并且这些评价指标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纠正与增删,与时俱进。

在这方面,广西柳江县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初步建立起了以班主任专业化资格等级评审为核心的新型班主任评价体系,并且把班主任等级定级升格为政府行为,通过班主任专业化资格等级来制定班主任的评价体系②。这对广大班主任来说是改变以往以成绩来论英雄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构建和谐校园,全员参与教育管理,创建有助于班主任成长的环境

和谐的校园,将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但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工作仍然是学校工作中最基层最辛苦的,教师普遍不愿做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对班主任的种种要求,无论什么事情,首先想到就是交给班主任,甚至在科任教师课上发生的问题,本来科任教师可以自行解决的,也要班主任出面完成。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在学校中班主任津贴比普通教师有所提高(当然这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承认和具体体现),班主任就应该去做这些事情。一旦班主任不能及时处理,就对其进行苛责,或者干脆对学生放任自流。

但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级,班级管理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全体教师共同协作进行管理。班主任迫切需要同事的理解和尊重,也迫切希望各科任教师能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而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科任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如设立副班主任,给予副班主任相应的待遇,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中学中实行班主任轮换制,让每个科任教师都能得到当班主任的机会。

这样,形成了全员参与管理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每一个教师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班主任交流平台,让经验型班主任成长为专家型、专业型班主任

当我们在谈论到某位优秀班主任时,相信大多数赞扬最多的还是谈到这个班主任有经验、有方法。诚然,经验与方法是一个班主任所必须的,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班主任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说这样的班主任还处于班主任的初始状态。

因为在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践过程中,固然很多班主任都有很多好方法、好点子,但这些方法、点子需要由实践升华为理论,这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要义,即班主任专业化重在建设,在建设中不断成长,然后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而这些实践上升为理论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光有优秀案例是不够的,只有不断的交流,才能将各位班主任的创新案例不断挖掘出来,发现其在专业化建设中由实践发展出来的共性,进而升华为理论。

广西柳江县实验高中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室,将班主任工作上升到了理论研究的高度,同时也为广大班主任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也是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创举。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班主任充分展示个人丰采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一个班集体能否成为优秀班集体,最关键的是看班主任在这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但是班主任作用的发挥,除了班主任本身的威信外,还应该包括班主任管理工作以外的东西。班主任不应该是一个只知道工作的机器,他也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通过教育管理以外的东西来增进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班主任之间的比赛,如教育案例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这样既可以增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又可以展示班主任的风采。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让班主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充分展示班主任的个人魅力。

综上所述,如同学生需要精神关怀一样,班主任同样也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精神关怀,他们也需要得到关心、理解、尊重、信任。通过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班主任能以更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能够在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注释:

第4篇: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88-02

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和重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人的塑造来影响企业,它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以文化辐射为手段,在人与组织的互动关系中,共同实现人的价值和企业利益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员工的管理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的作用,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和环节当中。

1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性

1.1理论背景的关联性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斯科特(R.Scott)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从事事务性工作,更要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人性化。在之后的理论研究当中,美国学者通过对日本经济现象和企业组织的研究发现,这些企业当中存在着一种以人为本和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扎根于企业管理实践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许多企业开始推行人本管理方式,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核心位置,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努力让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产生良性互动。

1.2核心理念的相似性

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视为工具不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的本位作用,通过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力和水平,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与人力资源管理类似,企业文化以理念和价值观为主体,以人为作用对象,探索群体价值观对个体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并且,企业文化的研究又是建立在对人与人、人与岗位、人与组织关系的基础上的,这点与人力资源不谋而合。所以,虽然在表现形式各有特点,但两者都以企业人为研究对象,以人作为管理核心,强调以人为本。

1.3功能目标的一致性

随着市场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之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作用是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可以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提供全面支持。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之间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无数企业战略管理案例表明,企业战略只有立足于企业文化,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并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目标都是通过引导、激励、控制等手段,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

2.1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塑造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具有组织特色的文化氛围。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员工的主管部门,是连接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潜移默化的将企业文化融入到面试、入职、培训和员工关系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挖掘人的潜力,支持和鼓励全体成员参与企业管理,使企业上下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和谐氛围,让员工把企业看作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载体,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2.2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系统支持

与企业文化管理大多停留在战略和理念层面不同,优秀的企业都具备一套成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模式,并成功落实到执行和操作的层面。人力资源管理从人员的招聘录用、学习培训、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对员工进行系统管理。借助于相对成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将企业文化的精神理念、制度要求和行为规范有机的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之中。此外,两者面向的对象都是企业全体员工。所以,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给企业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支撑,简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消除可能的障碍。

2.3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制度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包含招聘制度、培训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等一系列体系和制度,并与员工切身利益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在一定制度空间内,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相通的,具有匹配性,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创建和培育,以及在文化作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关键作用。规范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可以帮助员工快速了解公司文化,并且成功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

3企业文化导向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3.1人力资源规划要与企业核心理念紧密结合

人力资源规划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是各个模块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因而意义重大。作为企业管理战略规划内容之一,人力资源规划要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把企业的愿景、使命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和根本政策,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正确方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人力资源本身。只有紧密结合企业核心理念,人力资源规划才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且反映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要义,帮助企业文化的落地和生长。

3.2将企业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招聘过程当中

在招聘录用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招聘渠道,完善面试方法,以保证企业招收认同并适合本企业文化的人。在招聘信息的过程中,特别是针对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结合企业愿景、使命及核心价值观进行准确的设计和阐述,避免模糊不清。在面试过程中,除了对技能素质的考核,还应当通过分析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点及价值观念,与岗位要求和标准对照,淘汰不合格的人,最终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并适合企业需求的人员。

3.3立足于企业文化进行员工的培训和开发

培训的主要目的,除了提高员工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运用企业文化去整合引导员工的价值理念,让员工从内心认可并接受企业文化,并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指导自身行为。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专业岗位技能,更重要的是将企业核心理念、价值观主动灌输和传达给员工。在培训模式和方法上,要改变生搬硬套的模式,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方法,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培训活动中自然的传达给员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3.4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体现和落实企业文化

首先,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上,要充分融入和渗透企业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使绩效考核的体系结构与企业文化的核心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在绩效考核内容上,除了对个人和部门业绩完成指标的量化考核,还应该将企业文化的理念要求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按照德能勤绩等多个方面标准对员工进行评价和考核。此外,绩效考核只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和规范,所以需要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促进员工个人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向企业价值理念和要求看齐。

参考文献

[1]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第5篇: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把“文化传承创新”界定为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教育的文化传承,重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主要体现在育人活动中。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浸润、渗透、教化具有高职特质的专门人才。农业高等职院校在承担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重任的同时,还要塑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发展中形成的学校精神、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是精神、风格、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仅左右着学校的办学和教学,还决定着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昌吉农业学校,创办于1959年,已有54年的建校历史,学院占地面积2800000平方米,各类在校生一万余人,下设13个分院,有以涉农为主的13个大类45个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从建筑风格、植物种植、地被草坪等景观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学院采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各教学环节,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文化;通过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为文化育人搭建了平台科技服务;通过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实现了文化的传播,创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学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院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1.一产园区为“文化育人”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产园区是在政府主导下,由我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农业科技推广单位、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联合体,目前有成员单位61家。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长单位,园区实行理事会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及成果的共建共享,为“文化育人”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2.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的建立为校企文化对接创新了机制和体制

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的融入主要体现在校企文化的对接,首先要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将所服务的行业、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感受工业文化。为适应自治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学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昌吉回族自治州畜牧局、畜牧龙头企业共同创建了“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办学模式。入会企业达56家,并按专业方向成立了动物防疫与检疫理事分会等9个理事会分会,涵盖了自治区养殖业的整个产业链,覆盖全疆14个地州。与理事会成员单位开展“订单”培养,相继成立了“金牛班”“泰昆班”等30余个订单班,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理解、消化、吸收了行业企业文化,把管理理念和工程案例融入教材和课堂,高起点接受行业企业文化。

3.引企入校、入企办学,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和实训基地,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学各环节

学院引进喜多粒食品有限公司,校企共同投资兴建食品加工实训中心,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学生全程参与中心的食品加工、质量检测、市场营销等生产环节,与麦趣尔集团共建了食品检测实训室等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按真实场景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职业文化氛围,严格职业训练,培育优秀企业精神。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授课,通过企业人才请入,接受文化熏陶,入企业实践锻炼,直接接受企业文化,养成认真从业、勤恳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等优秀文化品质,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文化,提高了学院“职业化”程度和人才培养水平。

4.“双师”队伍建设建立了校企文化的纽带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359人,专兼比1∶0.88。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10人,占30.6%。每个专业均有1名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人,1~3名来自企业的骨干教师,每年有30余人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实现了双重文化育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显著提升,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学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共有10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2004年以来,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位居自治区高校前列,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5.科技服务,通过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学院通过教学服务农业生产、科技带动农民致富,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扩大。与沙湾县乌兰乌苏镇签订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协议,每年选派技术在专家农忙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给农民各类技术,农闲时,举办各种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每年安排400~500名学生参加防疫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农牧民好评;组织教师以科技特派员身份,通过科技承包、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为农民增收服务,在服务的同时实现了校园文化、农业文化的传播。

6.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开展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育人搭建了平台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现拥有各类社团54个,其中精品社团17个,自治区优秀协会3个,参与社团活动的在校大学生超过2500人,开展了各类提高学生素质的专项活动,极大地繁荣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对校园文化整体设计不足,顶层设计和目标不够明确。在建设中重基本建设,轻精神营造;重行政管理,轻制度文化。

2.特色不够鲜明,没有突出农业特色和职业特色

学院建校54年,没有深挖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积淀,提炼农业产业的文化特征和要素,植物的文化内涵和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结合人文和历史不够,对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展示和表现不足,缺乏职业特色。

3.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学院校园面貌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自治区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缺少教学主楼、实训场地、学生公寓、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硬件等基础设施。

4.景观环境文化建设形式单一,没有突出农业职院院校校园环境特色

学院经过国家示范院校评估和建设,配置了部分休闲设施、标识指引设施等,但相对学院的学生和教职工人数,设施单一,数量较少,如林荫道两边缺少休闲座椅,各环境空间缺少三级标识、电子显示屏幕,缺少具有农业特色和标志性的景观雕塑小品,不能满足师生对校园环境的需求。昌吉校区校园景观中只有2001年度引进以色列旱区农业技术,建造的设施农业特色的温室大棚,景观开放性不足,缺乏田园气息和农耕特色,未能创造出与基地特点相适应的环境空间。

三、建议

(1)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整体规划,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既要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又要适合长远规划;既要保证局部效果,又要兼顾生态环境,整体布局,实现文化、艺术、科学的完美结合。重视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应建立党、政、工、团、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生为一体的管理机制,统筹考虑各个层次和各要素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建立廉政文化机制,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

(2)认真总结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积淀,提炼农业产业的文化特征和要素,融入农业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加强与行业合作,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做好行业企业文化宣传,开展具有行业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理解、消化、吸收行业企业文化;按真实场景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职业文化氛围,如在校园内的各种标语、园林小品、视觉传媒等环境布局和设置应与职业信息息息相关,形成有职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3)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6篇: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音乐校园文化素养艺术形式校园文化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涵。一个学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好比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气质与品质。对外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学校形象,对内则可体现出奋进与和谐的工作氛围。所以,营造健康的人文化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有着自己独特魅力,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不可多得的载体。

一、以音乐作为主体,体现校园文化

校歌是一首代表学校特色与精神内涵的歌曲。歌曲是音乐表现的一种形式,通常指有伴奏或无伴奏的声乐作品。因为歌曲有着歌词和音乐随着时间的延续得以一同展现的特点,所以一首令人满意的校歌,一定是歌词和曲调的完美结合。歌曲体裁大体上包括抒情歌曲、叙事歌曲、歌舞歌曲、劳动歌曲等基本类型。纵观许多学校的校歌,很多都是列队体裁和抒情体裁的,听上去有些进行曲的风格。这种风格旋律激昂,催人奋进,所以特别适合进行校歌创作。如果以学校历史文化为内容,则可采取叙事加抒情的体裁。总之,校歌应该最大程度地通过一首歌曲艺术的展现学校精神,体现校园文化。

校歌的表演一般采用独唱或合唱的形式。合唱分为小合唱和大合唱。小合唱较为灵活,可以表现各种风格的内容,大合唱则更有益于表现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表演形式安排,可根据校歌特点和演出需要灵活选用。

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可以由多人参加且经济投入较少,所以是音乐活动中最好和最容易的普及形式。建立校园合唱艺术团,可以使学校的诸多文化内容通过合唱的方式艺术的展现。同时,艺术团成员可以分散或集中的排演不同的节目。例如,除了排演合唱曲目外还可以演出音乐小品或校园音乐剧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作品,从中展现校园文化。校园合唱团还可以为学校大型文艺演出提供最优秀的演员,满足学校文艺活动的需要。

在学校的广大师生中有许多各类乐器演奏的能手,但在以往的校园音乐演出中往往由于演出形式单调,实力单薄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所以,把这些器乐演奏者组合起来,按照所演奏乐器的类型组成不同编制的小乐队。这样不但提高了演出实力,在形式上也符合现代音乐发展潮流,使校园音乐演出更具魅力,也使器乐演奏校园文化特点的作品更加到位。

乐队按照所奏乐器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第一,木管类,其中包括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等常见乐器。第二,铜管类,其中包括圆号、小号、长号、短号等常见乐器。第三,弦乐类,其中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二胡等常见乐器。第四,弹拨和键盘类,其中包括钢琴、电钢琴、吉他、电贝司和琵琶等常见乐器。第五,打击类,其中包括小鼓、花鼓、大锣等常见乐器。这些常见的不同器乐,可以编制成四种不同风格的小乐队进行演出,它们是民族乐队、管弦乐队、混合乐队和电声乐队。目前,也在不少校园音乐文化中得到发展,是一支成长较快的音乐力量。

校园音乐鉴赏、创作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个团体由专门负责音乐教学的教师及喜爱音乐创作和对音乐有独特审美能力的人员组成,具备改编或创作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还可以以符合校园音乐审美的健康取向规范校园音乐发展。

在这个团队里,需要若干具有指挥才能的同志来担任合唱或乐队演出时的指挥。首先,指挥在合唱团或乐队中是艺术指导者,负责合唱或演奏整体艺术的训练、表演、学习;其次,是整个团体的最高组织者,合唱团和乐队的建立、管理和建设都是指挥所需要关心的。因此,指挥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和工作能力。所以,优秀的指挥人员将对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起重要推动作用。

最后,在这一团体里需要有音乐创作和改编方面的人才。在创作中结合学校自身,定期创作有本校文化特色的符合学校发展宣传需要的校园音乐作品,并把作品提供给校园演出团体进行排演,以达到音乐为校园文化服务的最理想状态。

二、以音乐为背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展现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除了音乐形式还体现在许多其他艺术形式上,如美术中的雕塑。在校园中展现最多的是一些属于美术范畴的景观造型艺术,其中最常见的是假山景观和喷泉景观。这些景观常常加以背景音乐,体现良好的展示效果。背景音乐的选取有一些讲究。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配不同的景观展示不同的艺术气质,所以背景音乐与景观内容相辅相成。景观背景音乐大致划分为古典型、抒情型和轻音乐型三大类。现代景观音乐特别是喷泉音乐讲究声、光、电一体化效果。喷泉水体变换与音乐起伏趋于一致,给人们最完美的情绪感受。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若干特色景观,如果通过反复实验给每个景观都配上最适合的特色背景音乐,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温馨典雅的校园自然环境,体现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和青春靓丽的精神面貌。

在校园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音乐的应该在课间操时段。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学校在课间操施行方面经历了体育广播体操向大众健美操等多方面的改变。我认为,做操比舞蹈的运动规律性更强,节拍节奏卡的更稳,更容易掌握。我们在大众舞蹈中都可以用不同的区长进行,所以在课间做操也可以不局限在某个单一的曲子里。只要是符合做操节拍与节奏的曲子都可以选用。校园课间操音乐的变换,给学校校园文化增添了活泼的因素。

三、提高音乐素养,实现音乐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提高音乐素养是实现音乐为校园文化建设所必须的环节。提高音乐素养,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具有音乐表演的能力,而是着重培养校园内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常识和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在校园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主要通过下面两方面的途径:

1.培养听觉审美能力。通俗点讲,就是学会欣赏音乐。尽可能多地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分析不同音乐的特点。在反复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同时,获得自己的审美体验。随着日积月累,形成欣赏分析音乐作品的爱好,在音乐中陶冶情操,这样就可以真正从身边的校园音乐中品味出校园文化艺术。

第7篇: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

[作者简介]张富强,男,1968年5月出生,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从事思政教学及研究工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高职院校全体师生为主体,在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着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高职院校在生存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和积淀的结果,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它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观念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育人功能,优化育人环境,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紧迫性

我国高职教育于上世纪的80年代开始新的发展,当时的高职教育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其主要功能是在职培训,其学校也往往是成人院校,业余大学等。到了90年代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院校,它无论在教学目标、学生来源、教学方式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都与过去的成人高校有了区别。这时,职业教育才走上真正的探索之路。由于职业院校历史短,而且没有太多的本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学校文化积淀就明显的不足,而由于学校整体处于探索之中,又造成高职院校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定数,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运行环节探索的全力投入,使文化建设在不自觉中退居到可有可无的地位,从而造成职业院校文化基础的普遍薄弱。其校园文化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现象:

一是办学经费紧张,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大部分高职院校是贷款征地建房、负债办学。在办学经费紧张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首先保证办学的基本建设和教学条件,而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明显落后。有的学校缺少规范的规章制度,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像样的活动场所,没有阅报栏、宣传窗、广播网等宣传工具;有的学校虽有一定的校园文化建设,但投入明显不足,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二是校园建筑虽新,但景观文化少。大部分高职院校是1999年之后建立的,新校园由于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布局科学合理,校园内的教学楼、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办公楼、学生公寓以及学校大门等教学、生活建筑物具有强烈的现代化气息,能充分体现建筑文化,一看到建筑物就能了解它的功能和用途。但新校园在景观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曲径喷泉、小桥流水、名人雕塑、草坪大树等人文景观要么太少,要么人工痕迹太浓。

三是教师组成复杂、观念差异较大。高职院校的特点之一是新教师多,组成成分复杂,主要有四大来源:一是原中职学校教师,二是科研企事业单位转入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本科院校调入的高职称教师,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教师的经历、学历、职称、以前工作的环境不一致,思想观念、人文素质的差异较大,而相互之间的了解、磨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对高职院校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四是办学时间短、文化积淀少。由于高职院校起步晚,建校时间短,缺少高职院校特有的文化积淀。尽管有的学校前身是中职学校,有相当长的办学历史,有过很丰富的校园文化。但学校升格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人才质量等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校园文化已不再适应,有的甚至可能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新建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明显欠缺。

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规模和效益的竞争日趋激烈,当下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的时候,学校无法从长计议,大投入地进行文化建设,竞争的压力也使学校无法顾及文化建设。上述现象的存在,使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更加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载体文化等多个方面。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浅层面的校园文化。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内容:校园景观建设;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包括教学场所、校园网、文体设施、活动中心、宣传舆论阵地、图书馆等的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内各种规章制度、师生行为守则、学校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等,是中间层面的校园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我们要通过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来形成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广大师生的行为,使学院内任何人办任何事均有章可循,形成一种“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依法治校”的良好局面。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校风学风和文化氛围等,是深层面的校园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始终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加强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建设。形成、完善和坚持学院办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四)、校园载体文化建设

载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现,离开了一定的载体,校园文化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复存在。所以,在发展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各类载体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类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载体文化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标识类载体(如校徽等);书刊类载体(如校报、校刊);活动类载体(如各种文体活动)。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重在建设

正如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一样,校园文化也重在建设。仅仅在口头上、文件上重视校园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实实在在地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抓起,从基础性的工作做起,有时还得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首先要求我们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加强校园基础设施,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娱乐、休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以环境育人。其次要重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制定一大批规章制度,行为准则、要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再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注意凝炼和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风、学风、教风、校训,办学院理念等。最后,在校园载体文化方面,既要规范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体现出行为美,又要广泛开展各类有益师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

(二)、实出个性特征

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独具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个性。特色是一所高校的名片,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成功的标志,也是大学的魅力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学者预言,21世纪的中国高校将是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将成为未来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特点在于校园文化的独特性、难模仿性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高校间的质量竞争、人才竞争、资源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早已不是争一时之优劣、究一事之长短的竞争,而是立足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的竞争、特色的竞争、整体实力的竞争。打造教育品牌、彰显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特色校园文化的打造和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精神、制度、载体等多个文化层面上,特色、个性的形成,已成为各高校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也是各高校打造教育品牌、塑造独特形象、形成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突出个性”的建设方针,创造出具有学校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精神、风格、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有生机和活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形成,一是应基于对学校自身的认识和了解。对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学校类型、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学科特点、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校风学风、历史传统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找到特点和优势所在,在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方能进行特色建设。二是校园文化的个性要从学校发展建设的历史中去提炼,从师生员工的活动中去发掘,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去创造和实现,对于那些已经被实践检验而显有成效的校园特色文化要及时地归纳总结和升华,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突出“职业”特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贴近经济,面向社会,服务企业;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特色是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建设有职业特色校园文化,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为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校园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大力建设学生技能实训基地、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高质量的实际操作训练,通过感受、模仿、实验、以及发明、创造等,逐渐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着追求。同时,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并结合专业,统筹开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风采大赛、科技设计制作竞赛、计算机应用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职业学院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四)、立足整体推进

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模式,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意义上讲,校园文化建设重在“造势”。“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意思是要从整体上推进、在全局上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一是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德育、素质教育工作与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校的发展,与校风建设、学风建设以及教风建设,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二是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工作机制。从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的整体发展规划,以达到持续的整体功效,并制定年度校园文化建设计划,不断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制度和评比奖励制度,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事业发展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评估。

(五)、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

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的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重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忽视了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未能发挥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忽视了师生员工的同步发展;也有些院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延伸等等。所有这些现象,均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决克服这些“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以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进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做出高职院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继红、刘社欣 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6

2、 李飞鸿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建设途径[J],〈科技信息〉2007/05

3、华鸣 高职院校制度缺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J],〈职教论坛〉2005/04(下)

第8篇: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 建设途径

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在师生的创造中不断成熟、完善,而当其一旦定型,将会对学校的改革、发展、人才培养等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反作用于师生,对其精神面貌、价值取向、道德品质、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

独立学院是在20世纪末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集母体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及社会民营机制于一体,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普通高校。但是,由于其建校历史相对较短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遇到许多困难,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改革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其办学优势,充分传承母体高校的优良校园文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培育出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将是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建校历史短,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历史积淀。

独立学院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办学实体,至今多数有独立的校区。独立学院由于建校时间短,无法捕捉到具有陈年往事的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缺乏母体高校的历史厚重感。另外,独立学院在这十几年办学历程中,将主要用于解决招生、就业、师资等方面的即时性问题,以及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与评估,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很难集中精力进行系统的思考、研究和规划,其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浅层面水平,未能深入探索。

(二)主体有“缺陷”,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合力。

党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制约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其一,独立学院的党政领导多为母体高校委派,他们的治校理念和管理模式深受母体高校的影响,导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模仿多于创新。其二,独立学院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高校,少部分为自主招聘教师和外聘教师。母体高校教师既承担母体高校教学科研任务,又承担独立学院教学任务,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很难兼顾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自主招聘和外聘教师,与独立学院主要是中短期的聘用关系,归属感不强。因而,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三,独立学院的生源多为富裕家庭的独生子女,自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较差,导致优良学风、校风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

(三)目标定位不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思考。

在独立学院建校之初,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缺乏战略思考。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追求规模大、科技新、景观奇,很少考虑人文内涵;制度文化建设则照搬或模仿母体高校,在实际符合程度或执行力方面缺乏论证;精神文化建设上形式多于内容,多为“喊口号”,少有实际行动。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的属性,决定其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后起之秀,其文化建设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更必须在传承与创新中摆脱困境,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传承。

在办学之初,学院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多为母体高校委派,师资则与母体高校共享,使得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具有了客观的可行性。

1.选择性移植母体高校物质文化元素,增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硬件设施条件、建筑的格调及自然景观设计等,它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生活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独立学院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对母体高校的传承,它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有目的性地选择。比如,标志性建筑、文化长廊、景观风格等能代表母体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元素,它们既是母体高校校史的见证,又是学校风格的体现,将它们移植到独立学院,既可以增强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又能为师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氛围。

2.批判性继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完善独立学院制度文化体系。

制度文化是指维持校园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系列规范和习惯文化,包括校园文化活动中成文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规范和条例、各种学生行为准则和要求。[1]它对学校的整体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母体高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的,它具有规范化、稳定性。而独立学院建校历史短,制度文化在同类型高校中无借鉴之处,因此选择传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是必然之路。在传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差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批判性继承,扬长避短,从而使独立学院的制度文化彰显自身的特色。

3.互动性吸收母体高校精神文化,提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于拥有崭新的物质环境、全新的人文环境的独立学院而言,最缺乏的就是深度的精神文化。对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传承可以使母体高校的历史传统与人文精神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使师生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互动流,吸收母体高校精神文化。对学生而言,可以组织独立学院学生参与到母体高校的学术讲座、科技文艺活动、社团活动中来,通过活动载体,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熏陶;对教师而言,可以组织独立学院自聘教师参与到母体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环节中来,通过听课、试教比武、学术交流、共组科研团队等方式,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洗礼。

第9篇: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是伴随学校产生的一种亚文化,是对学校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反映,是为学校实现其育人等各项职能服务的。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地,以寻求新型校园生活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文化。而广义的文化包括以校园为载体的全部存在内容。而目前的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关注,成为广大学校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言:

校园文化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核心和灵魂,完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招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高速发展的背后自然而然地存在许多隐患,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无法打好根基,这定会埋下“祸根”,对卫生职业院校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将其打回原形。再者,世界文化不断融合,趋于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校园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地,自然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卫生职业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然后再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以谋求一条属于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

一、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的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迄今为止,我国卫生职业技术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少卫生职业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很好的历史沉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在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卫生职业学院都忽视或者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校园文化建设明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会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现对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如下: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大多追求高速发展,大力扩建校园面积旨在吸收更多的生源,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程度欠缺,把校园文化浅显地理解为校园自然景观建设和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从而使得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效果脱节,职业院校内严重缺少学术气氛,更谈不上自身的职业特色的建立等。所以,我们需要认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一项促进学校发展地重要工作来抓。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应该说,卫生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应该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以及步骤,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是卫生职业院校现有地校园文化建设毫无章法可言,东拼西凑,散乱无章,既无领导分管也无长期规划,完全处于一种“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尴尬状态。因此,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 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建设战略

据调查,有数据表明,当前在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中,本应该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校园文化建设迟迟未得到足够重视。往往存在注重形式、急于求成一阵风,一味追求学生数量等问题,这些都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严重制约着卫生职业院校长期的可持续地发展。可以说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战略是目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新道路的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其中对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的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环境和办学风格的整体外显,属于影响学生发展和学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卫生职业院校要想尽早解决遗留在发展道路上的隐患,建立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必须马上扭转观念,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思考探究,以谋求一条适合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卫生职业院校必须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完善自身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众所周知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投入是否充足及时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由于教学、科研、基建等需要都属于“硬件”,学校往往比较舍得大资金投入;而校园文化建设则被看成“软件”,往往不舍得进行投入,因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既注重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同时也注重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力争达到平衡。

(二)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尚未建立或者不够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好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师生的行为才能得以规范,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才能得以建立。要建立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三方面的工作,以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适用于卫生职业院校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校园人的言行,帮助其井然有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浓郁卫生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统一师生思想,增加其凝聚力,促进师生自我约束,推进学校的自我发展。

(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根茎。更是一所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特色的内在表现。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风格、历史传统、发展历程和人文精神等,对于校园的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当成是一项需要长期任务坚持下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以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培育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帮助其成才。开展丰富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真正出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举办就业讲座、经验讲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有利于他们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与稳健发展。

结语:

现阶段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势并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沉淀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卫生职业院校要在吸收借鉴普通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充满生机活力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系,真正形成符合卫生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需要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斯为肩职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4)

[2] 许晟.略论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及其实施方案[J]教育与职业, 2007(06):94-95

[3] 张群生,梁金凤.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8,(2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