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

第1篇: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

1引言

人事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应事业单位用人信息,是对于工作人员的评价以及人事任用的重要的参考依据。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客观来讲,我们有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摆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前的难题,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积极总结发展新思路,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2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档案陈旧,更新不够及时,不能很好地反映个人的最新发展动态

很多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都存在档案陈旧,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大多单位都是存储一些职称评审,考察表以及干部任免或者说一些年度考核表等等,但是对于人才的学历、奖励以及一些培训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很少主动找其存档,一般都是工作人员自己送来档案管理人员才会按照一定的制度对于保存。然而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自己主动送档案给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单位不要求提交的,就是不必要提交的。尤其是很多人可能在职期间读了在职研究生或者获得了一些奖励,都没有及时存档。所以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过于陈旧,更新不及时现象的发生,也就导致了个人最新动态没有及时更新。

2.2存档工作规范性有待提高,档案管理技能有待提升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一定要求。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存档不及时,不仔细甚至不规范的现象,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不利于事业单位后期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一定都是档案管理专业,专业性有待提高,同时也存在部分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兼职于档案管理,实际上这是不提倡的,建议还是各司其职,事业单位也最好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为宜。建议没有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吸纳人才,招贤纳士,以满足工作需求。

2.3忽略了人事档案的人事培训工作与吸纳

很多事业单位认为人事档案管理简单,并不复杂,实际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件十分严肃也十分专业的工作,责任重大。人事档案管理关系到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应该认真严肃对待。但是现实情况中很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有的甚至都不开展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造成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普遍得不到提高,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不强,业务水平也一直上不去。部分单位也存在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的现状。

3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3.1及时更新保存档案,对人事档案进行动态管理

作为一名负责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肩负起档案管理的重任。因为单位人员的档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工作人员的档案变化而及时存档,对于一些新档案要及时补充,确保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保证个人档案状态的及时更新,这不仅仅是工作人员负责,也是对事业单位本身负责。

3.2学习档案管理先进理念,适当进行辅材料归类

事业单位要解决人事档案基础工作不扎实的局面,首先,需要提高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一是提升档案人员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人事档案工作管理的好坏,对其素质的提升是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保障。可通过与其他同类单位交流和进行培训的方式,学习人事档案管理的先进理念;二是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对人事档案做到仔细甄别和归档。其次,对多余档案进行辅助材料归类。人事档案归档并不需要人员发展的所有信息,如果把人员发展的所有信息归档势必会造成归档材料繁杂,不规范。但这些人员发展信息对了解人员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此时,应该把这些不需要归档的信息建立一份员工辅助材料档案作为备用。

3.3致力于档案管理人才培养与吸纳,加大培训力度

事业单位必须致力于人事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已有工作人员要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对于人才缺乏的单位要积极申请人才招聘,让专业性人才进入单位,促进单位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塔娜.如何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办公室业务,2016(14).

[2]李锐.浅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资讯,2015(6).

[3]庞爱思.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5(23).

[4]贾博.浅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几点问题的解决[J].民营科技,2014(11).

第2篇: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自成立以来,注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目前,全市336个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登记范围的60个,已登记238个,登记率为87%,比上年同期增加19%。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奠定工作基础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牌子,依法登记、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同时,配备2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干部专职负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事业单位公务印章的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年初出台了《**市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办法》(阿政办发〔2005〕17本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号),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守则、办事流程、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对外公开上墙、对内责任到人,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力促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一)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使全社会普遍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程序、目的、意义,提高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登记氛围,提高登记管理工作的知名度,我局开通了**市机构编制网,并利用网站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及年检工作进行网上公告。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基本知识、登记须知也在网站上进行了,这种宣传形式,具有时效长、范围大、效果好的特点。另外,每年运用报刊、专刊、政务中心窗口等宣传舆论工具,有力的推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强化培训,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质管理,自2003年以来,我局每年采取集中培训、与市委党校联合办班(讲课)、下到乡镇站所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法通则》中相关法律知识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领导干部任前培训时,均将上述内容作为必读篇目,通过培训,各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领导干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增强了法人意识,强化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力的推动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立足实际,抓住重点,创造性的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

(一)克服点多面广的困难,全力做好登记工作。我市事业单位多分布在基层乡镇,点多面广,给登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深入全市八乡三镇所有的基层事业单位,详细调查、摸底,掌握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了事业单位档案库,积累了基础资料。对报审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及时发证公告,确保了法人登记工作的真实性与严肃性,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部门横向联合,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在工作中,加强与各行政主管部门间的协作,明确职责,建立行政主管负责制,将各事业单位行政主管局领导列为第一责任人,把事业单位完成登记情况作为其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不积极主动办理相关手续的单位,追究部门领导及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此外,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国资、土地、房产、档案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为申请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办理相关证件,提供相关文件材料,减少事业单位申报的往来次数,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各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做好证书使用互访工作,全力推行“凭证办事”制度。为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制度,我局与相关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共同营造使用证书的“硬”环境,使法人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进入市场的“身份证”、“通行证”。我局于2002年9月开始,定期组织全市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部门开展证书使用互访活动。及时了解各单位到有关部门购买汽车、房屋产权登记、进行诉讼活动时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情况,部门间交流了经验、发现了不足、形成了共识,探索出了部门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好办法,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个别事业单位未办理法人登记,但在银行开户、办理了组织代码证,或是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同时又在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造成“双重法人”等问题,我局主动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金融等部门沟通配合,建立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今年5月,结合我市五保合一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启动,与市社保局联系,系统录入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输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已办证的事业单位,必须出具当年年检过的法人证书,通过“凭证办事”制度的强力推进,极大的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证书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强化依法登记和监督管理措施,促进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建立档案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为了使登记管理工作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我局先后筹集1.5万元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完善了档案设施,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分类方案,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区分全宗、分类、组卷的要求,整理卷内文件、编写案卷封面、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对于在材料校勘检查过程中,印章不清晰的补盖印章;缺年少月的经核实,准确地写明年月日;残损不清,字迹模糊或签发手续不完备的加以弥补和查注清楚。截至目前,已归档组卷211卷、备案197卷。此外,为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潜心钻研,结合实际编写了《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创新》的论文,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为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严把审核关,确保顺利完成年检工作。为保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建立了受理人初审、审核人复审、负责人终审的“三审制度”,重点把好“五关”。一是材料关。严格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要齐全,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并做到“三看”:一看数量,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应提交的文件要求,审查事业单位提供的材料是否俱全;二看质量,对申请登记单位提供材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严格审核,不走过场,确保登记执法的严肃性;三看时限,对已领取登记资料的单位,严格时限要求,确保登记工作在法定时间内有效进行。二是审核关。在审核中,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着重对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工作等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改;对弄虚作假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发证关。对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单位印发证书,统一编号,由领证人签字,有关资料由事业单位和我市事登局各留一份存档。四是公告关。将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的有关登记事项通过《**报》和《**市机构编制网》向社会公示,加强监督。五是收费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统一的收费标准。今年,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46个事业单位办理了设立登记,目前,我市登记率已达87%。对43个事业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及经费来源进行了变更登记。对192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度检验,年检合格率达100%。

四、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经常性的组织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法规,以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契机,结合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知识学习,强化登记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坚持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树立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

几年来,**市事业单位管理登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贯彻落实《条例》精神、领导重视、主管部门强化指导和各事业单位规范运作的结果。**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001年7月、2004年8月分别两次被评为自治区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度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支部”。

今后,**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工作,力争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夯实基础求实创新

谱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新篇章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自成立以来,注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目前,全市336个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登记范围的60个,已登记238个,登记率为87%,比上年同期增加19%。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奠定工作基础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牌子,依法登记、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同时,配备2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干部专职负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事业单位公务印章的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年初出台了《**市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办法》(阿政办发〔2005〕17号),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守则、办事流程、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对外公开上墙、对内责任到人,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力促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一)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使全社会普遍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程序、目的、意义,提高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登记氛围,提高登记管理工作的知名度,我局开通了**市机构编制网,并利用网站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及年检工作进行网上公告。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基本知识、登记须知也在网站上进行了,这种宣传形式,具有时效长、范围大、效果好的特点。另外,每年运用报刊、专刊、政务中心窗口等宣传舆论工具,有力的推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强化培训,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质管理,自2003年以来,我局每年采取集中培训、与市委党校联合办班(讲课)、下到乡镇站所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法通则》中相关法律知识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领导干部任前培训时,均将上述内容作为必读篇目,通过培训,各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领导干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增强了法人意识,强化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力的推动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立足实际,抓住重点,创造性的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

(一)克服点多面广的困难,全力做好登记工作。我市事业单位多分布在基层乡镇,点多面广,给登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深入全市八乡三镇所有的基层事业单位,详细调查、摸底,掌握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了事业单位档案库,积累了基础资料。对报审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及时发证公告,确保了法人登记工作的真实性与严肃性,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部门横向联合,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在工作中,加强与各行政主管部门间的协作,明确职责,建立行政主管负责制,将各事业单位行政主管局领导列为第一责任人,把事业单位完成登记情况作为其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不积极主动办理相关手续的单位,追究部门领导及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此外,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国资、土地、房产、档案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为申请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办理相关证件,提供相关文件材料,减少事业单位申报的往来次数,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各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做好证书使用互访工作,全力推行“凭证办事”制度。为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制度,我局与相关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共同营造使用证书的“硬”环境,使法人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进入市场的“身份证”、“通行证”。我局于2002年9月开始,定期组织全市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部门开展证书使用互访活动。及时了解各单位到有关部门购买汽车、房屋产权登记、进行诉讼活动时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情况,部门间交流了经验、发现了不足、形成了共识,探索出了部门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好办法,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个别事业单位未办理法人登记,但在银行开户、办理了组织代码证,或是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同时又在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造成“双重法人”等问题,我局主动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金融等部门沟通配合,建立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今年5月,结合我市五保合一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启动,与市社保局联系,系统录入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输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已办证的事业单位,必须出具当年年检过的法人证书,通过“凭证办事”制度的强力推进,极大的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证书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强化依法登记和监督管理措施,促进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建立档案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为了使登记管理工作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我局先后筹集1.5万元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完善了档案设施,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分类方案,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区分全宗、分类、组卷的要求,整理卷内文件、编写案卷封面、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对于在材料校勘检查过程中,印章不清晰的补盖印章;缺年少月的经核实,准确地写明年月日;残损不清,字迹模糊或签发手续不完备的加以弥补和查注清楚。截至目前,已归档组卷211卷、备案197卷。此外,为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潜心钻研,结合实际编写了《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创新》的论文,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为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严把审核关,确保顺利完成年检工作。为保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建立了受理人初审、审核人复审、负责人终审的“三审制度”,重点把好“五关”。一是材料关。严格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要齐全,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并做到“三看”:一看数量,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应提交的文件要求,审查事业单位提供的材料是否俱全;二看质量,对申请登记单位提供材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严格审核,不走过场,确保登记执法的严肃性;三看时限,对已领取登记资料的单位,严格时限要求,确保登记工作在法定时间内有效进行。二是审核关。在审核中,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着重对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工作等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改;对弄虚作假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发证关。对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单位印发证书,统一编号,由领证人签字,有关资料由事业单位和我市事登局各留一份存档。四是公告关。将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的有关登记事项通过《**报》和《**市机构编制网》向社会公示,加强监督。五是收费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统一的收费标准。今年,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46个事业单位办理了设立登记,目前,我市登记率已达87%。对43个事业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及经费来源进行了变更登记。对192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度检验,年检合格率达100%。

四、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经常性的组织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法规,以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契机,结合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知识学习,强化登记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坚持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树立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

第3篇: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作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事业单位则是我国各类人力资源的集聚地。在社会主义经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适当改革。所以,国内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根据自身单位和工作性质的特点,借鉴国内外事业单位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全面提升管理质量。

一、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在事业单位日常运营中,要想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形势时,需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明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才是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从而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国内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对社会上有限的人力资源配置,只有全力发挥这一群体在工作中的无限潜力和能力,才能够与当前的市场形势有机整合,并兼顾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转变工作观念,因为如今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事业单位需要的是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固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往往难易满足新的发展和新的需要。为此,事业单位应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过渡至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构建一套法制化、民主、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尊重和关爱职工,全面发挥人的价值;其二,事业单位应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关注对每位职工的任用与认识,并做好他们的学习与培训工作,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工作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事业单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为本单位的广大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生活环境。

二、构建人力资源选拔任用体系

事业单位在正常的运行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工作人员,为人力资源注入新鲜血液,为整个工作团队带来生机与活力。因此,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全国的公务员考试来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可通过一些外聘手段招聘部分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与发展性。为确保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高效性,需构建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选拔任用和培训开发体系,全面发挥人的作用。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职工和工作岗位的相匹配是选拔人才的重点,需科学合理的发现、选拔与运用人才,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和用当其时,进而形成促进优秀人才充分施展个人才能与脱颖而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局面。另外,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开发工作,培训是促使人力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本单位提高组织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关键过程,更是能够真正发挥人才力量的有效途径。所以,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需构建这样一套管理机制,即开发培训-工作实践-工作考核-评价总结-积极改进。采用这样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能够有效培育出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各类人才,并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以及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进行专业或管理方面深造,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事业单位发展为整体素质较高的工作团队。

三、建立完善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事业单位中,职工工作主动性的高低既取决于单位是否制定有激励机制,也取决于激励的相对程度与绝对程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建立和完善一套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为此,事业单位需做好量化工作,针对具体工作出示明确目标,将工作尽量量化。事业单位可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对如何衡量管理是否达到标准程度提供合理而精准的尺度,进而对职工的整体考核与管理工作评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评估,即事业单位加强对职工在工作中具体成效的衡量,对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相互比较,了解职工在具体岗位上的表现和工作效果,为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而且绩效考核机制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范围较广的基本工作,要想真正做好对职工工作情况的评估和考核,应将多项工作整合起来一起思考,包括发展建设和管理,以此进行统一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另外,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做到赏罚分明,制定一套详细的、全面的奖赏和惩罚细则。对于在工作表现突出的职工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表现消极、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则应给予恰当的处罚,做到公正严明。以此在单位内树立良好的工作风气,真正调动整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并形成一种人人主动的竞争氛围。

四、结语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针对当今的社会发展局势和经济形势,从更新管理理念、构建选拔任用和培训开发体系以及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多个方面切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全力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与价值。

(作者单位为威海市文登区建筑工程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张琼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02):270-271.

第4篇: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经营类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平衡计分卡属于一种新型的战略管理和评价工具,可以有机结合组织战略和绩效。本文对于平衡计分卡理论进行论述,首先论述了平衡计分卡概念和作用,随后对于平衡计分卡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对于事业单位的平衡计分卡的步骤和指标体系设计进行讨论,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平衡计分卡在经营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当中的应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和作用

1.1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卡普兰教授首先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的概念,通过全方位和多维度的平衡指标考核体系,针对企业的发展维度,分解为财务和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等四个角度。在每个维度当中,都设置了具体的目标、指标、行动方案,利用完整的体系,促进组织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这四个具体的维度可以做到相互依存和支持以及影响,缺一不可。

1.2平衡计分卡的作用

事业单位需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优质公益服务,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具体发展目标,并将目标逐渐分解,得以更好地实施,进行有效的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单位应避免短期效益和长期利益发生冲突,通过结合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协调内外部关系。克服事业单位重定性,轻定量的情况,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2.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实施的必要性

当今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体制开始效仿企业,利用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但是事业单位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非物质产品,由于大多数产品难以量化,或者无法用货币计量,所以对事业单位业绩的考核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将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进行改变。

政府对公务员,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都有一套成熟的考核体系和培训体系,唯独对事业单位特别是经营类事业单位却没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经营类事业单位如何在双重目标现状下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的统一是管理的难点与重点

当前经营性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只是套用公务员模式通过年终思想工作总结方面,通过自评和互评以及上级参评的方式,从而定义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这种形式的参评都是定性的形式,自身数据依据缺乏定量,导致绩效考核应有的激励作用不能发挥。

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定量指标,往往比较单一,由于没有利润目标,大多选择产值作为定量指标。一个产值指标核定一个部门全年业绩,而依托于政府的事业单位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业绩指标的达成受客观因素影响非常大,政府一项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影响整个事业单位当年的业绩。因此更需要多维度考量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

平衡计分卡利用财务、客户及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等各个方面的维度,例如通过学习成长的方式,可以将个人目标进行实现。将各种相关的有效指标进行涵盖,避免上述缺点,使事业挝欢嘀啬勘甑靡允迪帧

3.平衡计分卡和事业单位应用的关系

3.1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共性

在管理的角度出发,他们都希望将人力资源质量进行提高,单纯是在从有效利用的角度出发,划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为四个具体的维度,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事业单位的考核具备一定的有效性。

3.2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区别

从领导的角度,主要考虑的就是领导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还包括平时的工作态度,以这三点为基础,构建出基本的印象框架。主要指标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创造性等等。

在创新和学习方面,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都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将自我进行提升和完善,完善和开展其他维度可以具备不断的动力源泉,通过不断培训,将其业务及能力进行提高,使员工可以具备很高的工作热情,得到群众的认可。主要指标包括员工的培训率和员工的主动性以及科研成果等等。

4.事业单位平衡计分卡实施步骤

对于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调查和采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条件,实现系统和全面地深入分析,这些获得的信息资料在确定组织总体战略的过程中,都是可靠的依据。确定组织远景和战略,这样就可以为每个部门设立具有针对性的业绩衡量指标,确保其远景和战略的完成可以得到有效保证。组织战略和计划,建立财务、顾客、内部业务等具体的目标,保证每个季度的绩效考核目标更好的实施。

4.1设计事业单位的平衡计分卡体系指标

和企业比较,事业单位首要目标通常不是利润,重点在于完成其社会使命。财务指标并不能反映事业单位的组织使命能否完成,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长期性使命,使其作为最高的目标,对其成功与否进行衡量。在客户的角度出发,因此顾客的质量和社会评价效果等方面的指标都要得到重视,例如包括客户的满意度和客户的忠诚度以及顾客的关系等等。

第5篇: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

一 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

1.应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

对人力资源认识不足反映在以下两部分:一是重视物和财,忽略了人。如有些领导对物质资源的投资很大方,而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却少得可怜。虽然说要“以人为本”,但在实践中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他们的眼中,真正看重的是资金、厂房和设备。而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却是想“少花钱或不花钱而多办事”;二是对高等级人才的重视,忽视一般人才。在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的眼里,只要出了重大科研成绩,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才是单位最需要的人才;而认为普通职员,即使态度再端正,工作再努力,对单位发展也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思想会流露在工作和交谈之中,严重影响职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有严重浪费现象

长期的计划经济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影响很大。首先,事业单位缺少适应市场经济与事业单位所特有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样就严重挫伤了事业单位职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部分事业单位中,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或实行“一刀切”的办法,使许多有用的人才提前离岗退休,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最后,是有些领导因为个人原因,利用手中权力将有用人才控制在手里,不给他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人为原因造成人力资源中人才的浪费。

二 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对策

1.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要分清事业单位的传统陈旧思想,排除人力资源管理中陈旧的思想和方法,鼓励独立创新;二要重视以人为本,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优效环境,引入激励和保障机制;三要重视对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的关心,实行弹性机制及以人才为中心的监督管理;四要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以个人能力来决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为人才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竞争的平台,努力创建造就人才、发展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生活环境。在制订人事制度的同时,必须从职员的角度出发,在坚持政策原则和不影响单位利益的前提下,满足职员的合理愿望。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层应继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工作实践中贯彻公平公正的管理思想,必须彻底放弃陈旧传统观念,尽快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2.健全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一改革涉及我国事业单位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需要谨慎行事。单位改革不仅需要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当事主体的支持,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制订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势在必行。首先,建立科学化的考核体系和人力资源配置体制;其次,建立全面性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以此激励机制来激发职员对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图强的创造精神,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最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工资改革,它是实现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成败的关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确立,是一个较完整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的支持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

3.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职员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是事业单位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过程。因此,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对职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建立开发培训、实践、考核、总结评价、分配为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充分调动职员学习的积极性。

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要以提高职员的工作能力和单位效益为宗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根据本单位中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绩效科学地评估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公共人力资源的特点,贯彻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改变课程设置,注重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有效结合,同时强调专业技术培训与人文精神熏陶,注重对职员个潜能的开发,引进先进的人格拓展训练方法。

(3)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方式,长期培训与短期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按人力资源的层次要求,积极组织职工素质与技能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以能力建设为中心,拓宽人才培训和教育途径,加大关键岗位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使事业单位成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多的优秀团队。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优化的创新策略[J].学术交流,2007(7)

[2]万洪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J].出版科学,2004(6)

第6篇: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一、调研课目及分工

(一)新形势下加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量化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

调研重点:地区公务员队伍现状,完善地区公务员制度的意见,加强地区公务员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的意见,落实地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量化考核实施意见情况,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调研提纲:①单位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专业、性别等各方面的结构情况。②单位超编、混岗、超职数配备的情况,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③单位落实地区两个考核办法的情况,是否召开了动员会,是否成立了考核机构,是否制定考核细则和量化标准等。④科级以下干部年度考核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

*

负责科室:公务员管理科牵头,各科室配合。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岗位设置进展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加强意见和建议方面的调研

调研重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重点就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公开招聘、聘后管理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调研提纲:①本单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展及基本情况。②岗位设置管理的人员实施范围如何界定才符合本行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严格在核定事业编制范围内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或岗位总量应该以什么为依据)。③为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础性作用,人事部门应制定哪些相应的配套人事管理政策?④结合本行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

负责科室:公务员管理科牵头,各科室配合。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思考

调研重点:地区高校毕业就业状况,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统一规范的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结合地区部分企业招不上工作人员,而地区高校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实际,提出对策和建议。

调研提纲:①目前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分专业就业情况(包括已签约人数、比例;准备升学人数、比例;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比例;下一步毕业生就业意向方式分化情况)。②目前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心态;面对金融危机给毕业生和就业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③目前为止,尤其是“就业指导月”期间,县(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情况:活动方式,数量,效果评价,特色活动。就业困难学生情况:类型、人数和所占比例,开展帮扶工作情况。④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哪些愿望?⑤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⑥政府促进就业做了哪些工作?⑦促进就业有哪些困难?

*

负责科室:人才中心

(四)着力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加强培训工作

调研重点:主要就当前地区干部队伍现状,加强培训工作的措施、方法、途径进行调研,提出对策和建议。

调研提纲:①如何评价地区近年来的干部培训工作?您认为地区干部培训工作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有何改进对策?②在改进干部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方面,您有何建议?③请联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谈谈在培训内容方面,你们有什么需求?④请您谈谈未来五年内,在对本系统的干部(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面有何设想?⑤为了有效解决干部培训中经常出现的“工学矛盾”,有必要改革和完善干部培训管理制度,在这方面您有何建议?⑥在与地委党校合作开展干部培训方面,您有何建议?

*

负责科室:培训科、考试中心

(五)围绕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智力引进”工作

调研重点:主要就配合组织实施“长三角地区海外人才新疆行”活动,推进“智力引进”工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调研提纲:①20*年以来所执行引智项目(包括聘请外国专家项目和出国培训项目)的成效。②选派乡镇干部赴港培训后作用发挥情况。③选派农村实用人才参加设施农业培训后作用发挥情况。④在引智工作方面需要地区支持的领域和项目。⑤县(市)、各单位在引智工作方面的经费配套情况、做法和经验。⑥通过引智部门选派的非教育系统出国留学人员和中长期出国培训人员作用发挥情况。⑦“智力引进”一批适合我地区的内地省市成熟的品种、技术等引智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情况。⑧当前地区引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对地区引智工作的意见、建议。

*

负责科室:引智办、办公室

二、调研方式

调研方式主要采取下县市对口调研,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分析研究,找准问题,提出对策。

三、调研时间安排

调研时间从3月31日开始到4月30日结束。具体实践要求为:

1、3月31日至4月10日为下县市调研时间,4月15日召开座谈会。

2、4月13日至4月24日为撰写调研报告时间。调研结束后,各调研组,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剖析有关问题,按时形成有针对性和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3、4月28日,召开会议,交流调研成果。

4、4月30日前,将调研报告交地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四、调研要求

(一)各科室要充分认识这次调研活动的重要意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调研活动,找准和梳理出影响和制约人事人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下一步的检查分析和整改落实打下基础。

(二)各调研专题的负责部门负责本专题调研报告的起草工作,并负责专题调研方案的制定和协调联络工作。2009年4月20日前完成专题调研报告的初稿。

第7篇: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一、着力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各企事业单位要聘请调解能力强、社会威信高、群众基础好的同志为调委会组成人员,同时注重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的合理配比。巩固壮大车间、班组、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起反应灵敏、汇报准确、覆盖面广的多层次信息网络。充分调动广大调解员、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有其责、有其为、有其奖”。行业性纠纷矛盾集中、突出的企事业单位可探索建立专业化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网络建设的覆盖面。

规范调解组织建设。各企事业单位要以深化领导层思想认识为突破口,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做好调解组织的人员和物质保障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做到人员公示、制度上墙、保障到位、运作规范。

健全基础台帐。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部署工作,研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政治业务学习,有关会议、学习、活动等情况要作详细记录。调解工作年度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年度有总结。调处的矛盾纠纷要登记在册,制作调解协议的要形成规范的调解卷宗。

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每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元旦、春节、5月份和9月份及其他重大活动期间要做好重点排查,各调解委员会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企业改制、劳资纠纷、医患纠纷、拆迁纠纷等行业性、区域性矛盾纠纷进行专项排查,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调解。广大人民调解员要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主动及时地调解多发性、易激化纠纷,积极介入热点、难点纠纷和群体性纠纷的调解工作,努力减少和消除由此引发的、“民转刑”案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更好地发挥企事业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着力加强人民调解能力建设

着力加强调解能力建设,扎实提高发现、预防、控制、化解和处置矛盾纠纷必须具备的各种本领,要具备处置复合性纠纷、群体性纠纷、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加强人民调解员的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民调干部的政治理论、法律知识、调解实务、岗位技能等综合素质。按照分级负责、分批实施的方法,实行学习班集中短训与培训基地定期脱产参训相结合的形式,对各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的调解人员轮训一次。年内区司法局将组织企事业民调干部集中培训,并选送部分调解骨干至法院培训基地参加不少于20个工作日的脱产培训实习。各调解组织要定期组织自我培训,每年的政治业务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工作日,重点学习《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及调解工作常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市有关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民调干部的调解技能和调解本领,使调解人员达到“四懂”(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懂调解技巧)、“四会”(会预防、会调查、会调解、会制作调解文书),具有善于调解疏导能力、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法律适用能力、调查事实的能力、协调各方的能力。

加强调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各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要在社会矛盾纠纷涉及的各个行业、领域大力培养发展专业调解员,特别要在社会纠纷多发的交通、建设、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行业或部门首先发展专业调解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素质、较高调解能力的调解专家。

加强调查研究。广大调解干部要积极撰写调研文章,理性思考,系统提炼,着力把握矛盾纠纷特点和规律,及时总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对新时期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驾驭能力。

加强对调解工作的宣传。为配合*区政府对20*至20*三年来的民调工作的总结表彰,区司法局将通过电台报纸等多种渠道,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专题宣传活动,各调解组织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并报送人民调解成功案例和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通过宣扬先进典型事迹,进一步弘扬正气,营造调解光荣、防激化有功的良好氛围。

三、着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第8篇: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为做好*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安徽省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以及《黟县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暂行规定》(黟发[*]23号)等精神,现就*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范围和对象

全县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的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二、考核等次及优秀比例的确定

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四个等次。

考核标准按照《关于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黟人字[2002]55号)执行。各单位优秀比例控制在实际参加考核人数的13%以内,对*年度受到上级主管部门与政府人事部门联合表彰的先进单位,其单位优秀比例可适当提高,但最多不得超过15%。县委、县政府目标管理、招商引资、人口与计划生育、等考核规定中对优秀比例和考核等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按县委组织部黟组干字[2007]8号文件,对在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含不是班子成员的科级干部)年度考核中评定等次为“优秀”的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在*年年度考核中定为优秀,且不占单位优秀指标,被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在*年年度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

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等次,考核小组要认真核实情况,准确把握,并按规定审核。

三、考核程序

(一)个人总结。被考核人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年度书面总结,重点是履行职责的工作实绩,并填写《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登记表》(样表见附件1、附件2)。

(二)述职与测评。中层以上干部要求在全体人员会议上进行述职,其他人员交书面述职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测评。

(三)提出考核等次。根据测评结果,由所在科、股、室主管领导写出评鉴意见,提出考核初步等次,单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对主管领导写出的评鉴意见和提出的考核等次进行审核,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四)对考核拟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要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个工作日,对反映的问题,单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应进行核实,经认真核定确认不符合优秀等次条件的人员,应重新确定考核等次。

(五)部门负责人签署考核意见并最后确定考核等次。

(六)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样式见附件3、附件4)。

(七)被考核人签署意见,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和提出申诉。

四、考核要求

(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考核程序进行;

(二)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要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凡是认真履行《黟县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暂行规定》第三条所列行为,成绩显著的,在年度考核评优时优先;凡是有《黟县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暂行规定》第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考核等次按《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一)、(二)款确定。

(三)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扩大考核层面。直接面向群众的窗口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人员,必要时可面向社会,在一定范围内接受直接服务对象的评议。

(四)把国家公务员学习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情况列为考核内容。根据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关于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考核的通知》(黟人字[*]173号)文件,列入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考核的对象中未参加考核或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年度考核不定等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时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五、几类特殊情况人员的考核

(一)提前离岗人员,不参加年度考核,计算考核年限。

(二)下列人员不参加年度考核,不计算考核年限。

1、非单位派出,但经单位同意外出学习的人员,超过半年的;

2、年度内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或事假连续超过三个月的;

3、年度内已办理退(离)休手续的。

(三)下列人员参加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

1、选拔到农村基层工作锻炼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考核情况作为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参考依据。

2、新录用在试用期内的人员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考核情况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3、对于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对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只进行年度考核,暂不写评语,不定等次,待审查结束有结论后再定。经审查,没有问题的,根据本人表现补定考核等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从受处分的当年起,按规定进行考核,不补定立案审查期间的年度考核等次。

(四)下列情况人员,考核处理办法是:

1、新调入、转任的人员,由其调入的现工作单位进行考核,并在年度考核中确定等次。其调入前的有关情况,由原单位提供。

2、挂职锻炼的人员,由挂职单位提供材料,原单位负责考核并确定等次。

3、单位派出学习、培训人员,由派出单位了解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确定考核等次。

第9篇: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党务政工 干部队伍 建设策略

1.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1.1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

当前很多的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干部选拔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究其主要的原因是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相应的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工人才大都是来自高校的非思政专业的,因此在政治教育和政治基础理论上的能力较弱,不具有专业性,加上进入岗位后没有认真地加强学习,这样就使得整个企事业的党务政工队伍建设工作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安排岗位时,也没有考虑到党政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将一些文化素质不高,能力较弱的人安排到思政岗位上,对整个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1.2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思想政治工作对整个人才培养机制的专业性和延续性有较高的要求,企事业单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人才梯度培养方面没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加上员工的人动频繁,这样使得整个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也越来越被放大。同时,企事业单位没有对整个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专业的培训,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理念和素质也没有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陷入了停滞的局面,影响了整个企事业党委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1.3考核奖惩机制不科学

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进程中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能够帮助整个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然而,企事业单位对于思政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的完善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的党务政工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消极工作思想,这样对整个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进步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企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也应该积极适应时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但是由于党务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使得整个企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不明显,消弱了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动力,不利于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策略

2.1改进干部选拔程序,提升整体实力

改进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选拔程序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提升整体思想政治工作实力,因此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管理。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要提高党务政工干部人员的选拨门槛。是整个企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好坏的主导因素。提高选拔干部的门槛,能够保障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呈现出高素质,高专业的状态,进而推动整个的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公开整个选拔过程中的透明流程。企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上要具有公平公正的性质,切实按照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来进行思政工作人员的引进和分配,保障整个思政工作专业性和实效性。

2.2完善奖惩评估体系,增强工作效率

考核奖惩机制的完善对整个企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进程中完善奖惩评估体系,能够增强整个思政工作的效率,推动企事业思政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进程中,将具体的工作细节和工作内容纳入到考核评估中来,让干部人员能够意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在整个工作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其次,企事业单位要保障考核奖惩评估程序的落实。奖惩评估体系的建立是前提,但是能否得到真正实施才是最为关键的。企事业单位应该对党务政工干部进行季度或者年度的评估工作,并设置相应的指标,对没有达到指标的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对指标完成优秀的人员应该给予奖励,确保整个奖惩评估体系的开展效果。

2.3强化干部培训工作,增强政治教育

为了推动企事业单位整体思政工作的进步,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上应该强化干部培训工作,增强政治教育。强化干部的培训工作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紧抓思政专业培训。企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推动整个思政工作的发展,应该定期组织党务政工干部进行专业的思想政治培训工作,加深员工对政治理论和专业素质的了解和掌握,并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为思政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二是,坚持在职教育工作。企事业单位应该鼓励党务政工干部在工作中积极进行学习,对一些工作流程中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想上级部门反映,并积极请教资历深的党务政工干部,在这些前辈的指引还教育下,将整个思政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自己在思政工作中要积极总结经验,完善各项思政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将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更好地为思政工作进行服务。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加强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企事业单位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思政工作人员的选拔、培训到评估上,作好各项管理工作,进而推动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