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超声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

第1篇: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学检查的一个分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检查在各级医院,包括师以下卫生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超声诊断是卫生士官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对各专业卫生士官的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分配课时

超声诊断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的概念与原理多且复杂,教学难点较多,但教学课时较少,要在短短的几个课时内使学员完全掌握这门知识难度很大。因此,应该立足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内容与课时,最大限度地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清楚。

士官教学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是学员来自基层,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员的知识背景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 科学安排课时,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另外,考虑到学员普遍专业基础不扎实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一定时间,复习相关的解剖、病理知识,为理解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改变奠定基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超声诊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它是在动态中形成图像的同时观察图像[1]。传统的粉笔、挂图、板书、文字幻灯等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该学科抽象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特点,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而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及动画中,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静、动、图文并茂的媒体形成,多角度刺激学员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员,极大地调动了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时空观的扩展也有利于开阔学员的思维空间[3]。

平时工作中我们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及超声工作站,采集大量各系统、部位正常声像图及典型病理声像图,用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中文字部分提纲挈领,简述各系统疾病的解剖、病理、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的要点;用大量的解剖图、病理图及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给以感性表现;同时还根据教学需要插入一些动态图像及超声检查短片等。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理解及记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弃板书,用黑板绘简易图或示意图,如超声的反射、折射、多普勒频谱图、二尖瓣M型运动曲线、胆囊“WES”征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能起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用。

3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目的也不同。各专业共性的教学内容包括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应用范围、发展前景、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正常值等基本知识。临床医学和影像医学专业的学员还应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熟悉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针对不同系统疾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最优化的影像诊断。因此,我们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目的性,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更适合学员的接受能力。同时,课前还了解学员的信息,包括学过的课程及其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在学员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结构组合,明确主次。讲授的具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注意教学互动,启发思维。抓住现象的内在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注重练习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超声图像的获取与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超声医师的手法与经验。练习课的目的就是使学员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超声无辐射损伤,安全性大,学员之间可以反复多次互相练习。我们在讲解仪器的构造组成及具体操作方法后,选择一名学员作为被检查者,教员操作示范,同时讲解观察内容、正常声像图表现及具体操作手法。然后,让学员相互练习,包括选择、探头放置部位、扫查切面(纵切、横切、斜切等)、扫查方法等操作技术,教员随时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颖嘉,鲁鸿,龚渭冰.超声诊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5):317318.

第2篇: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x线、核素、超声照旧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身子骨儿检查、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较着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到最后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毕业实习阶段。

在32周的毕业实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病、高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使命,为他们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目标

通过毕业实习,明确做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疗事务工笔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机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具体要求是:

(一)影像技术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正确引导病人就医。

2.独立完成暗室技术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3.能熟练地掌握x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x线摄影及造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x线片。

4.熟悉x线特殊检查技术,包孕高仟伏摄影、软x线摄影、数字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5.知道ct、mri、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

(二)影像诊断

1.能说出影像学科的常规工作制度;

2.规范地进行x线透视操作;

3.能精确辨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颅脑五官;

4.系统的没事了x线表现和常见病的典型x线征象;并对此中常见病出现典型征象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5.具有正规书写x线透视、摄片、造影检查诊断报告的能力;

6.能说出ct、mri、dsa、介入放射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诊断原则;

7.具有初步的ct和超声诊断能力;

8.对常见病能合理选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

9.能对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与限度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职责和医德方面

1.进一步明确医学影像学科的性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重地位,从而更加热爱专业。学习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的好思惟、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平易近服务。

2.熟悉放射科的社团机构及医技人员构成、工作范围划分及基本诊疗制度。

3.熟悉放射科各级医疗事务人员,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及其没事了工作程序。

(二)影像技术

1.接诊

(1)诊室的漫衍及工作范围

(2)胶片规格及价格

(3)报告的登统及分发

(4)照片的存储和保管

2.x线照片冲洗技术

(1)暗室布局及常用器材设备

(2)胶片的开启、装片、卸片、冲洗及保管

(3)药液的配合制造和/或更换

(4)显影、中间处理、定影、水洗及干燥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5)自动洗片机的施用与维护,自动冲洗技术的优缺点。

3.普通x线摄影

第3篇: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评价

作者:葛黎新,蒋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69-01

0引言

医学物理学在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为后继课程学习打基础、教给学生科学的治学及学用转化的方法论、培养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医学物理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使医学物理学能真正有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对它进行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长期以来,在如何教给医学院校学生物理学知识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保持物理学的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加强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另一种则认为应该多讲和医学相关的实例、多讲技术应用,加强与医学的联系,向医学靠拢。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前一种观点割裂了医学和物理学的联系,没有发挥物理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后一种观点则过分强调物理学在医学中的技术层面上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担负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的基本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绝非单纯的教技术。医学物理学理论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多联系医学内容,加大诸如人体静力学、血流动力学、气体栓塞、心电图的电学原理、超声、x-cT成像等医学内容的教学力度,删减一些并非物理学基础课所必需包括的内容和实例。这种处理可以使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在形式上更具体,内容上更充实,更能激发医学院校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2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应和医学物理学理论课的教学相适应,并尽量使实验的内容与医学联系起来,如开设液体粘度测定、旋光计、比色计、x射线、用分光仪测定光波波长、人耳听觉曲线的测定、心电图仪器的技术指标测定等实验,将医学物理学贴近医学落到实处。同时,可以逐步增多演示实验的数量,将核磁共振、显微摄影、全息照相等近代物理实验内容展现给学生,以保持教学的前瞻性与先进性。

在实践中,可将医学物理学实验划分为三种,即基本实验、拓展实验和设计性实验:①基本实验: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理论与实验技能的实验,可按一般的医用物理实验教学进行。②拓展性实验:指学生完成基本的医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基本实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讨论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进一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并对实验提出改进意见。这部分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③设计性实验:指在完成以上两种实验之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自主的设计实验。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是科技创新的雏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上三种实验,其关系是逐渐递进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越来越高。

3教学方法改革

医学院校的学生,需要从物理学中汲取的营养是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考虑到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没有必要过分严格的追求物理学的严谨,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上来。医学物理学在教学中应注意多采用实验研究法、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力求最大限度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具体教学实践中,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能体现物理思维方式的知识点上。教学中需要突出动手、动脑的特点,带领学生去探索发现,主动地获得知识。医学物理学实验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把设计思想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认识自然规律和研究生物医学现象中的基本物理实验方法。

4评价方法改革

医学物理学学习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

4.1过程性评价过程评价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的观察总结,以便及时发现并预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强调教学要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在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但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确定课题、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实践活动,获得了科学研究过程的经验,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明白科学原理的由来,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这些对学生的培养都是有价值的。所以,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地看学生最终的试卷成绩,而是要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努力做出肯定。

4.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从两个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即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学生对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水平,对物理学基本思想与观点的了解程度,如能否用物理学基本知识解决问题、是否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是否领会到了物理学的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论等。在考核时应注意医学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特点,适当增大流体、超声、x线、光谱、核物理等方面的内容所占的比重。实践技能考核则是为了反映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与素养,如能否按照说明完成实验、能否通过实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能否正确处理数据、能否对实验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等。医学生需要的物理方法和思维,本着提高能力的目的,应该加大实践技能考核的比重。

第4篇: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医用物理学;混合式教学;内容模块;资源整合

1更新观念,深化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

传统意义上的混合教学往往指的是某种教学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模式,最简单和直接的理解就是将E-Learning同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混合;之后,出现了翻转课堂模式,但这一模式的实施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若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则就会在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多问题。2003年,祝智庭教授在国内首次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详细介绍[2]。十余年来,我国高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如上海交大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3]等。医用物理学同数学、化学等课程一道共同构成医学生入校以后即接触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医学生学习医学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物理学基础,为医学图像诊断、医学技术创新等提供物理学依据,因而既具有“物理学”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医学”特色。正是由于医用物理学课程具有这样的双重特性,因此无法仅通过在线学习去有效地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目前医用物理学课程的理论授课学时从120学时减少到30-40学时[4],如何根据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将“在线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用物理学课程,通过线上与线下课程的整合、问题导入与自主探究的结合、物理学基本理论与医学实践的融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2构建内容模块,促进知识融合

2.1知识点模块

所谓知识点模块,是指以模块化的方式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物理学内容呈现出来,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每一个模块,并且能举一反三。教学中,我们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基础模块分为普通物理的力、电、光、原子物理等内容模块,包含大学物理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专业模块是根据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的需要所设置的模块,分为医学影像物理学模块和医用电子学模块,内容包括X射线、磁共振、核医学、超声、电路基础、半导体器件和放大器的基本原理、集成运算放大器、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通过模块构建,既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

2.2物理学思维方法模块

教学中,我们经由思维方法模块建立起经典物理学知识与当代医学问题的“医-理”融合,具体分为四个主要环节。以“超声”模块的教学为例:一是通过线上课程,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用大量的视频与图片展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这样的教学导入来引发学生思维动机;二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为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三是通过超声模块的实验教学,以实证式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以此进一步激发其思维活力;四是通过学生课后搜集相关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反思,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2.3医学的物理问题模块

解决学生不喜欢、听不懂物理课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与“医”相结合[5]。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问题探究”将知识模块与思维模块串联起来,我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以“心电图”部分的教学为例:课前,让学生收集临床心电图资料,思考“心电图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课中,教师从电偶极子这个物理模型出发,讲授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瞬时心电向量、空间心电向量环、平面心电向量环、心电导联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与自我探究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课后,我们主要是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并设计其他物理规律的验证实验方案,从而提升对知识的掌握与思维的培养。

3优化教学环节,促进资源整合

3.1课堂教学资源

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是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我们一是在处理和加工教材的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呈现。1999年,我们就尝试编写出版了《医学物理学基础》教材,突出与强化了“医学”特色;二是在活化和优化师生、生生的互动上下功夫,努力激发蕴含在学生中的探究欲望进而在动态教学中生成资源。我们的“医学物理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课题也被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三是在建设和实践案例式教学资源上下功夫,努力完善在“医-理”融合中的问题导向,进而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深化资源。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同年出版了《医学物理学学习指导》,我们参编了人体的生物电场、原子核和放射性等章节的编写工作,为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实验实训资源

在实验教学的设计环节,我们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设计了必做实验模块和开放式实验模块。必做实验模块包括:液体粘滞度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心电图机的使用、超声诊断仪的使用、旋光仪的使用、窗口技术。此外,适度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实验项目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比如:MCT-D1激光模拟实验仪的使用、非正常眼的模拟与矫正、用扫场法观察核磁共振并测量旋磁比、X-CT计算机模拟实验——图象重建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等。

3.3网络学习资源

医用物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既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既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主动学习,又要为师生的教与学创设情境化的问题空间。多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自主开发的系列网络学习资源,在省部级课件大赛中多次获奖;同时,我们借助学校的网络资源平台,精心制作了适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理论授课20学时的《医用物理学》课件,适合麻醉学专业理论授课29学时的《医用物理学》课件,以及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论授课26学时的《普通物理》课件,上传到平台供师生学习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第5篇: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摘要】 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力争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影像物理 教学 策略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的支柱。现代医学影像学不但以其高技术和工程化的鲜明特点展示了它自身在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所具有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以其日益深入的影像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的影像革新技术,迅速扩展的临床应用领域,使相关专业的教学人员愈益感到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医学影像物理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内容是医学影像仪器设备所涉及的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医学影像诊断中的物理现象,其任务是为学生深刻理解医学影像的物理原理与成像过程,评价、控制医学影像质量,分析、挖掘医学影像蕴藏的生物信息提供必要的物理学知识,给后继课的学生及将来所从事的医学影像工作打好基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理工知识非常薄弱的医学生有较大收获,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和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实践,分几方面谈谈。

1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 汇集多门学科,内容抽象复杂。四大影像技术溶合了物理学、数学、电子学、计算机、 生物学和医学等多门学科。授课对象是未来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医学生在物理、数学、电子等学科的基础很薄弱。但医学影像物理学中要涉及到许多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讲授XCT、MRI、彩超成像原理时要遇到δ函数、卷积、自相关函数等工程数学知识。核磁共振原理及成像原理一章中, 涉及到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物理,磁矩、角动量、进动、梯度磁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高频脉冲、频谱分析、调制解调、A/ D、D/ A、滤波、显像、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均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

1.2 学生的畏难情绪。医科院校的学生由于中学物理基础较差,学习属于物理范畴一类的课程常有畏难情绪。大部分学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在预习、听课、复习、习题等多个学习环节上与教师配合的力度打了较大的折扣,大大增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

1.3 师资力量要求高。《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医用物理教研室的老师承担。但是《医用物理学》和《医学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是公共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物理学、信息学和医学之间交叉和融合的学科。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物理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

2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在已有条件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设立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2.1 要恰当地把握教材的深度,讲解尽可能的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避开复杂的数学推理。如:在“XCT原理”的“图像重建数学原理”一节中, 从狄拉克函数和卷积算法的引入, 到图像重建的付里叶变换法和滤波反投影法, 整个成像过程我们尽可能运用图解法取代繁杂的积分运算及变化过程。 如果用傅立叶变换讲CT 、MR I 成像原理, 难度很大, 因为学生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有限。我们摸索出了如何讲解CT 、MR I 成像原理的方法, 即联立方程法和反投影法。这两种方法不用复杂的高等数学, 学生能够听得明白,能够很好掌握CT 、MR I 成像原理。MR I 成像原理中用到的傅立叶变换、磁矩、角动量、进动、梯度磁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高频脉冲、频谱分析、调制解调、A/ D、D/ A、滤波、显像、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是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教学策略。对课程教学中必须具备而学生又一无所知的数学、物理、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用通俗易懂的定性分析给学生补课,以达到在保持课程内容基本不被割裂的前提下,绕开难度大的系统数学推导,确保学生能定性地理解授课内容的目的。

2.2 应用多媒体系统。根据生理学观点,人获取的外界事物信息80%~90%是通过眼睛输入的,用直观的图象反映的信息更易为人所接受。多媒体课件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陌生的医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直观,生动具体的图象再现。如自旋核的旋进,讲解时以陀螺的运动为例一边图示一边推导,使抽象的公式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在“MRI成像原理”一章中,我们用FLASH将原子核受激励,驰豫等重点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我们还下载了大量的医学影像照片,小电影等供学生学习参考。

2.3 注重实验实习。实验是本学科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 如果只讲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今后的应用。开设实验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由于实验设备昂贵,具有放射性,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可以建立一套计算机仿真物理实验教学系统,如建立局域网,安装运行仿真物理实验软件《大学物理仿真实验210FOR INDOWS》,该软件包含20多个物理实验项目, 可选取其中部分相关实验如: 核磁共振实验、GM 计数管和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塞曼效应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等。由于经费、技术等原因,目前我校尚未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为了弥补不足,我们与医院影像科室的联合, 多次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实习,请超声、CT、核磁共振、SPECT等临床诊断教师及技术人员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诊断等,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4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正如前面所述,医学影像物理学是门综合学科,也是一门新型学科。许多知识与技术对教师也是崭新课题。为了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抓紧学习,更新知识。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进行短期培训,到研究机构、大学、医院学习或深入实际工作一段时间,以便更好的胜任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

2.5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必须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才能释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小结

对《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泽宝. 医学影像物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第6篇: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核医学科;青年教师;带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44-01

核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现论的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和创新,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医学科的青年教师,不仅是自身的知识基础,更需要培养实践的能力,对青年教师的带教学习也是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带教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培养青年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因而现在核医学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成为疾病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1核医学科管理

核医学以其专业种类多、工作范围广、技术更新快和投入产出多为特点,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水平和技术进步,在现代化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核医学与其他影像技术(CT、MRI、DSA、超声等等)在成像原理、提供信息和结果解释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充分认识核医学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潜力以及其自身的特殊性,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核医学科室的管理工作。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实现管理的重要组织保证。核医学科的组织建设原则上应根据医院的等级规模,考虑到科室的专业特性、承担的工作任务、发展趋势和各地具体情况等诸因素来确定。要求有利于放射诊断、超声、核医学有机结合,有利于科室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诊断治疗和工作效率。核医学科的科室单元上由医疗组、影像组、标记分析组和功能组四个单元构成,各单元组由医师、技师及其他辅助人员组成。根据所担负的任务和不同的专业分工,每个单元设立医师组长、技术组长、各实验室组长,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以科主任为核心,科核心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协助科主任完成相关业务工作的实施与管理。

2培养核医学科青年教师的带教体会

2.1坚持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教师们妥善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身的水平不断提高。新分配的教师实施岗前培洲,有计划地完成教育理论班的培训,切实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支持教师完成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的学习,积极参加国内访问学者的学习及助教进修班等的学习,以及攻读定向研究生及在职研究生。校内组织听课、观摩教学、科研讲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市教委领导的肯定。

2.2建立青年教师考核评估体系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带教学习,要对他们的学习和进修效果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估,可以把实践学习的情况与评估的指标挂钩,从而激励他们自身的潜能。同时考核评估指标要经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核审,力争让每个青年教师都能受益,不管是带教学习的过程,还是考核评估的过程,都需要一个客观、公正和公平的评估体系。

2.3严格教学环节管理通过对核医学科青年教师的带教过程进行督导监管,不能让这种形式流于表面,不能仅仅只是让青年教师处于学习者的角色,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核医学科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这样学习起来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带教教师要将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反馈给他们,才能真正起到带教的良好效果。

2.4鼓励支持科研创新在进行核医学科青年教师带教的过程中,要让他们结合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才能让他们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进行完善,同时要鼓励他们进行科研创新,从带教的过程中创新自身的知识点,将这些课题在实践中进行解决,从而使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5注重对有利于养成智慧品质的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比如伦理道德、心理健康和思维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十分重要。因为伦理规范行为,性格左右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必须注重掌握技能性知识,比如外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必须注重与本专业相关和延伸性知识的学习。其中,理念性、观念性知识的学习是带有方向性的,是第一位的。如果只有本专业知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不可能的,并且只站在本学科的角度去理解和判断问题往往是片面的。

3结论

通过对我科的青年教师的能力的培养,他们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些成果正是他们医学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这种带教方式是青年教师自我提升的一种非常重要并值得广泛推荐的方法,能够确保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前途。

参考文献

[1]彭美玉,张文光,施红,等.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01).

[2]宋敏.论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J].中医教育,2009(02).

第7篇: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1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

即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一种高效率、无胶片化影像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环境中对医学影像数据实施数字化管理的专业化综合系统,能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送和管理[1]。

2传统教学方式特点

2.1各类影像分支学科单独讲授,课程之间关联和融合性表现各异,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获得单种的影像诊断方法,缺乏各种影像方法的纵横比较。

2.2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讲述了各类影像的基本理论、模式化的影像学特征,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对实际的病例,选择哪种影像手段、如何综合分析各类影像结果仍使学生感到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各类影像的特点(如超声、X线、CT、MR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和解剖学信息,放疗侧重于治疗,而核医学更侧重于观察病变的功能、代谢等等),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各类影像学资料,紧密结合临床得出合理的判断,是促进学生从课堂顺利过度到实习节段,从实习节段过渡到临床首先需要培养的能力。

2.3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角,学生是被动的。部分课堂与临床分离、图像与患者分离、同一种病症影像手段相分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依赖、被动的学习习惯,影响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3 实施方法与效果

3.1 系统建立PACS教学系统由我院PACS系统和影像多媒体教室组成,全院影像资料包括CR、DR、CT、MR、DSA、数字胃肠、乳腺DR、超声、病理、内镜、ECT全部覆盖。硬件组成:超大容量服务器及数据备份服务器各一台,高级工作站一台,多媒体投影系统10套(其中DICOM接口一套),标准配置电脑35台以及扩音系统等。软件支持:GD-PACS医学影像浏览、诊断报告系统及自动阅卷等。

3.2 系统操作方法 教师在主机上操作和控制多媒体教室内其它所有的电脑,当教师进行典型病例讲解时,通过操控,其他电脑的屏幕显示与主机保持一致,学生在有限的权限内对图像进行操作。教师让学生自行阅片,解除权限的限制,学生可以浏览PACS系统内所有的图像,方便了师生的互动及归纳总结。 教师应用PACS系统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学生对知识、阅片能力的掌握情况。

3.3 教学效果我院PACS系统所建立的影像教学图片库包含了CR、DR、CT、MR、DSA、数字胃肠、乳腺DR、超声、病理、内镜、ECT的典型图片5000多例,涵盖了影像学中各个系统、部位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典型病例,大大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图片质量非常清晰,学生可直接在多媒体实验室直接访问服务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和读片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学生及相关教师的一致好评。

4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

4.1学习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传统的实验课采用观片灯读片,先由教师逐一讲解,然后学生分组轮换阅片。由于时间和图片资料的限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片数量少,而且受环境影响大,如:学生读片时相互干扰,受个人视力、阅读距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多数人不能不能完全认识和理解图片,造成实验课质量及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不高,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3]。

既往的教学片搜集耗费了教研室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原胶片模式影像教学资料利用率较为有限。一张胶片只能在一个教学场所使用,而且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传统胶

片的有效保存期限在20年以内,且随着阅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而缩短[4]。PACS系统运用之后,影像学教研室教师可直接在工作站上,通过平时收集、病例查询功能能直接获取所需的图像,操作简捷、方便[5]。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典型病例传给学生,带教老师只需对典型病例特征进行讲解,学生即可在各自的终端电脑前进行阅片。同时,利用PACS系统具有完备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如:窗宽与窗位、添加定位线、缩放、旋转及标注与测量(大小、面积,CT值)、MPR、VR重建。学生可将图像调至最佳状态、双屏或三屏显示、前后对比,亲自感受并学习书写报告,提高自己对所见病变的诊断及认知水平,反复练习书写报告的能力[6]。利用PACS系统,老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疾病的异同点,对某些疾病的演变进行动态观察、前后对比,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例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肝Ca的疾病发展过程。使学生形成比较影像学概念[7]。对于图像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从中查询出本院高年资医生审核后的最终诊断描述、诊断结果及病理结果。

4.2数字原始图像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

4.3特殊检查方法的优越性

对于影像中的动态检查如:胃肠造影、超声检查及各种介入手术治疗等,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一副或多副图像常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PACS系统运用后,学生能见到动态操作过程及动态图像而加深认识,比如食道造影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动态、能动的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4 “诱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PACS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开展“诱导式”教学方法: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PACS网络上的图片自学,分析讨论,查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知识内容,全方位了解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这种传统与现代教学结合起来的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形式。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影像学资料,既能掌握某一部分病变的共同体征,又能掌握其不同的特点及独特性(即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道理,以及(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优势)[8]。

4.5 PACS为解决临床教学与法律不匹配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采用PACS后,影像资料可以共享,患者的胶片归属权不影响PACS内图像的存储和调阅。在使用资料时,可以隐去患者基本信息,从而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在临床教学中,实训基地的模拟人可较好地解决临床学习与患者隐私权的矛盾,而PACS既能解决图像共享问题,又能提供最直接的影像资料平台[9]。

4.6 学习方式多样化

PACS系统根据DICOM标准以扩展到医学影像学图像领域,同一患者的近期医学影像图像皆可在局域网内每一台PC机上调出,同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使远程影像教学成为现实,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7 实现了“无纸化”的考试

通过PACS系统,建立了《医学影像学》传统题和影像图片的题库,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使得学生负担减轻,理论与读片合二为一。②方法新颖,学生容易接受。③考试的内容更加完善。④教师出题和阅卷的负担明显减轻,PACS系统中的软件会自动阅卷,生成评分。⑤节约了大量的纸张,使得成本明显减低 [10]。

第8篇: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68例脑出血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住院号为单号)和对照组(住院号为双号),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护理外,还采取有计划适当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在脑出血并发便秘、坠机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

【关键词】护理干预 减少 脑出血 并发症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初发时需绝对卧床休息。病后患者多伴有偏瘫,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极易出现便秘、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挽救生命,而且延伸到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1]是护理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有计划适时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将2007年11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发病2-10h 入院。实验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发病3-12h入院。两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诊断是通过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相似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1选择两位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善于沟通和交流的主管护师为责任护士各分管一组患者,责任护士不上夜班,休班时由辅助护士担任,辅助护士为工龄五年以上的护师。2 实验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制定计划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制定可行的健康教育,包括脑出血的基本知识、饮食原则、并发症、预防措施及重要性。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知识。20-30分钟/每天,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3便秘的预防,由责任护士讲解预防和解除便秘的基本知识,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香蕉。示教预防便秘的腹部按摩方法。4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由责任护士制定瘫痪肢体功能锻炼计划,帮助患者完成功能锻炼,前期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顺利康复的前提。如仰卧或侧卧时头抬高15-30°,下肢膝关节屈曲足与小腿90°,按摩,定期变换,每2-3小时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患者自行功能锻炼。5语言训练,由责任护士和康复医生一起制定语言功能训练计划。通过口型由单音节字开始训练患者,如“啊、呀”,有效后可采取简单的提问以加强记忆。

3 评价标准 便秘的判断按《基础护理学》标准[2];压疮按《护理学基础》标准[3];坠机性肺炎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胸透结果确定;下肢静脉血栓按多普勒超声或深静脉造影确定。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t检验及x2检验。两组患者便秘、压疮、坠机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见(表1),实验组无压疮和坠机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1例,便秘发生8例;对照组坠机性肺炎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便秘14例,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

二 讨论

由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使其肠蠕动减慢,进食量少,极易出现便秘。由于绝对卧床,导致痰液粘稠,痰液易积聚,支气管纤维运动减弱,咳嗽反射减弱,易出现坠机性肺炎。由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瘫痪,收缩无力,加之脑出血应用脱水药物,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4]。

责任护士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制定出科学、系统的、可行的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对重点、难点问题反复制导。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护士做好翻身、拍背、肢体活动、语言训练、调整饮食等。从此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比较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珍珍.陈莲好.便秘与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相关性及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721-1722

[2] 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2

[3] 姜安丽.新版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3

第9篇: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

痹痛一证,古即有之,多属现代医学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脉管炎、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骨质增生病等范畴,临床极为多见。因其发病率高,对患者的体质、功能影响较大,变证兼症又较多,笔者应用温经通络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温阳活络通胸痹

本法适用于胸阳不振,瘀血阻络之胸痹,胸闷时痛,畏寒肢冷,心悸气短,舌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有结代,治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法。多见于老年性冠心病,常用药物有附子、川芎、黄芪、党参、丹参、桃仁、麦冬、陈皮、栝蒌、炙甘草。

胸痹乃胸阳失运,心脉痹阻所致,而年老者阳气已虚,故当以温阳益气治本,活血通络祛邪,是故临证施治,甚忌伤阳损气,以避邪恋不去之弊,临床亦常用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丸、心宝、丹参片之类。

温经活络疗脉痹

本法适用于虚寒性脉痹,下肢痠胀冷痛,喜暖畏寒,甚则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肢节坏死、脱落、舌暗,脉沉缓。治以温经活络,散寒止痛法,常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下肢动脉硬化症等,常用药物有附子、细辛、桂枝、牛膝、川椒、乳香、红花、熟地、鸡血藤、海风藤、地龙、炙甘草。

温肾通瘀克骨痹

本法适用于肾虚血瘀型骨痹,腰膝痠痛,头晕目眩,逢寒易作,遇劳则重,喜寒喜按,甚则功能受限,舌淡暗,脉沉弦,治以温补肝肾,活血化瘀,多见于老年性骨质增生病。常用药物有杜仲、川断、牛膝、补骨脂、天麻、陈皮、威灵仙、附子、炒白芍、炙甘草。

骨痹多由肝肾不足、瘀痰阻络而致,故临证常用温补合通络之法,亦常选用壮骨关节丸、金匮肾气丸、腰肾膏等药物。

温经通络除痛痹

本法适用于寒邪盛阳气虚之痛痹,四肢关节疼痛,形寒肢冷,甚则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舌淡,脉沉紧,治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法,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氏病等,常用药物有附子、细辛、地龙、全蝎、秦艽、防风、麻黄、海风藤、鸡血藤、乳香、当归、炙甘草。

痛痹乃寒凝经络、气血不畅所致,故治疗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法,临证亦常用雷公藤片,尪痹冲剂、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手法配合药离子超声波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