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战略规划;行业研究;减变速机行业;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61-02

一、行业研究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的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为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或行业投资者的投资战略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通常企业都是在微观市场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行为,容易被眼前的一些暂时发生的假象所迷惑,出现对未来的局势看不清甚至误判的情况。而行业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拨云见日,了解竞争格局和行业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出符合内外部环境的战略发展大计,赢得未来的竞争先机。

减变速机是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用于降低速度,增大扭矩的传动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宇航、交通、建筑、冶金、建材、矿山等领域。减变速机行业属于通用机械行业中的一个子行业。

二、行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减变速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研究

1.经济因素。全球经济不断回暖,主要经济体均处于回升状态,但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和经济内生动力尚未稳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不确定性依然很强,增速预计保持在2.4%~3.1%左右。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连续平稳增长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障通用机械行业的稳定发展,通用机械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而中国通用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国际产业的转移,是推动减变速机的发展。

2.政策影响因素。政策方面的积极因素有随着国家政策鼓励建材下乡政策,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和保障性租房政策缓解市场因房地产调控造成的对建材需求增长的担忧,为建材行业带来利好,而建材行业的利好直接影响了上游机械行业与减变速机行业的发展。

3.社会发展因素。国家从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延续与消费相关的刺激政策,而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促进了消费增量,使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加,增速加大,这些都促进了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有关的行业的发展,减变速行业即是其一。

4.技术进步因素。随着产业结构的更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行业未来发展的支柱,装备制造业需要全面升级,推动节能减排装备、新能源装备进入高增长轨道。

(二)减变速行业发展微观研究

1.行业发展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始,中国开始引进成套设备,具体有武汉钢铁1 700mm轧机中的通用和轧钢机减速机的引进;英国23 000kW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负荷齿轮箱的引进;30万t/a合成氨中的高速齿轮装置的引进。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有了独立制造高速重载设备的能力,比较典型的是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和郑州机械研究所等四单位联合美国费城齿轮公司引进全套高速重载齿轮设计制造技术,通过弹性变形和热变形修形等高速重载齿轮的共性技术作了突破性的研究,成功完善了理论和产品的规范制造。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独立开发低速重载设备的历程,如最大功率已达4 000kW的水泥磨传动齿轮箱的开发和制造。现在已发展到硬齿面、模块化、高精度与机电一体化的减变速机。国内的减变速机正在向中高端转移,进行进口替代。从产品结构来看,减变速机四大系列产品中,无级减速机已经进入衰退期,摆线和涡轮蜗杆减速机处于成熟期,齿轮仍处在成长期中。

2.行业规模。2007年全球工业传动行业年销售额约为250亿欧元,年均增长幅度约为2.5%,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工业传动行业实现196亿欧元销售额。中国从2003年以来,减变速机产量持续稳定增长,除了2009年因金融危机略微下滑,预计2010年达到530万台,复合增长率21.75%,而齿轮是工业传动的发展趋势,固定资产累计快速增长,销售额持续高速发展。

从行业战略群体定位分析,产品价格和技术水平成为行业内企业群体定位的两个最显著特征,形成了SEW等外资企业群、中国高速传动等全国一流企业群、东力传动等全国性企业群、星光传动等区域性企业群。减变速行业的集中度不够,前十位企业占比仅40%,SEW占有率最高,也只有11%。减变速机价值链中,减变速机生产与零部件对毛利的分割差异不大,低于配套厂和整机生产厂,原材料对毛利的分割最大,达到40%。研发的投入占总价值的1%,研发价值分布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3.行业竞争状况。从波特竞争结构分析看,减变速机产业链的上游关键零部件的制约较大,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而下游对中低端产品议价能力强,需求的影响较大;中低端减速器进入门槛低,市场对产品的技术与品质要求不高,潜在进入者较多。国内甚至国际上特定的行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配套主机厂利用自己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资源,研发出自己行业内所用的减变速机,如振华港机、太重、大起等;整体而言,减变速机具有不可替代性,是难以替代的配套,而变频器节能、稳定的变速功能正在被市场广泛接受,伺服系统模件、紧凑的特点提高了机器的灵活性,两者都成为机械减速的潜在部分替代品。

4.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减变速行业的下游行业的发展驱动着该行业的发展,其下游行业有陶瓷行业、玻璃行业、木工行业、食品饮料行业、新能源行业和节能减排行业等。国民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国际产业转移和通用机械行业发展是推动减变速机行业整体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是陶瓷、玻璃和木工行业的主要驱动因素,国民经济增长推动食品、饮料包装行业发展,国家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政策推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行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建筑陶瓷受房地产和基础投资影响大,出口价格和数量在2008年、2009年也同步上升,陶机市场基本上呈正比变化,行业集中度低,仍未进入成熟有序的竞争阶段;在玻璃行业,行业产能过剩,长期增长空间不大,平板玻璃作为建材行业的子行业,其产量与房地产投资开发力度基本上同方向变化;木工行业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传统制造业,2000―2009年随着商品房销量的上升,全国木地板产量稳步上升;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动行业的增长,食品饮料包装机械行业集中度高,业内龙头企业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提高设备技术能力,扩大市场规模;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扶持将带来能源结构的巨大变化,同时为相关上游产业创造快速成长机会,其中包括装备行业,风电、核电等电力重型机械行业的资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还有节能减排行业,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减排承诺,要求国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资源税改革,高能耗行业受很大影响,未来的固废及水务处理投入增长迅速。

从整个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来看,行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较大,首先是下游行业总体发展看好,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行业是企业未来发展应关注的重点;其次是行业集中度不高,虽然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但存在行业升级转型及进口替代的重大机遇。

(三)减变速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1.代表着传动技术发展的高效传动重载的小型化齿轮和变频、伺服变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变频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发挥了变频变速和机械变速各自的优势,增大了系统的变速比;在变频许可的时候,采用变频变速,有利于节能和效率,超过变频能力范围时,配合机械变速,从而实现变速比和控制的灵活性;在伺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伺服电动机的伺服变速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机械传动中的变速机构,只有当伺服电机的转速范围满足不了系统要求时,才通过传动装置变速。

2.优秀企业近几年引入先进设备,完善供应链,持续扩大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行业集中度加大的发展趋势。SEW通过独资与合资形式,在2001―2007年之间,先后斥资3亿欧元建成了除天津之外的另外两个制造中心(江苏和天津)和5个组装中心(广州、西安、沈阳、武汉和苏州),从而完善了供应链,同时加大了产能;形成了年产高端减速机40万台、电机30万台和变频器两万台的生产能力,目前产值国内第一;中国高速传动2007年香港上市,全球融资,融资额的90%投资于产品研发、厂房和机器的持续建设;收购与绝对控股上游零配件厂江苏宏晟。现在厂房与机器资产相比上市时的情况,增加了375%;公司的销售每年以103%的速度增长,2009年达到惊人的56亿元。

3.模块化、集约式的设计与生产,提高产能与稳定产品品质的发展趋势。这种方式有如下好处:一是集中设计和制造的这些零部件构成特有的模块组合体系,这些零部件可以完成上千万种组合,在这些组合中,客户基本能为自己的传动要求找到一种理想的解决方式;二是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可进行大规模制造,从而减少为满足客户差异化要求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三是由于可以大批量生产,零部件与产品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产品品质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得到提升;四是通过这种方式,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方式得以实现。

4.行业合作形式逐渐成型,签订合资成立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资并购成为行业内的主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中国高速传动收购上游企业江苏宏盛重工业集团,并先后与GE WIND、ALSTOM、ZF CHINA以及下游船舶企业展开合作,不但完善了上下游的供应链,还顺利进入了新兴领域,拓展了自身市场;东力传动收购上游电机厂,并与郑州机械研究所、浙江运达等企业展开合作研发与制造,强化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建设,完善了供应链;江苏泰隆与意大利布雷维尼合资生产工程用行星齿轮减速机,与哈工大合作开发高精减速机的关键技术。

总之,根据对以上个案的减变速机行业的行业研究,我们从行业宏观环境、行业微观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一具体的行业进行了全面了解,为行业内的众多企业进行发展战略规划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外部依据。

参考文献:

[1]林汉川,邱红.中小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大数据

本文提到的“大数据”一词,源于二十一世纪初,IT权威机构Gartner提出的,所谓的“大数据”,即发掘之前忽略过的数据价值,并且根据相应规律,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正确预测。大数据真正被人重视起来,是美国政府“大数据研究和开发计划”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已经将大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要探索其内在价值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大数据挖掘的研究,以网络作为媒介,探索网商交易的数据,查看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数据,为金融发展和创新提供依据,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数据挖掘,是对之前网络信息的一种搜索和分析,找寻其内在的发展规律,通过研究用户的社交圈以及兴趣爱好,发掘用户的购买动机,从而为接下来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利依据。

一、大数据挖掘在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信用体系是目前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对实现金融业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挖掘在信用体系中,可以对用户的信贷评级进行分析,对用户相关金融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可以正确评价用户信用等级,为金融行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关于大数据挖掘在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利用大数据挖掘对用户信息进行收集,帮助信贷员获取客户的信用资料,从而让信贷员对客户的信贷评级进行评价,最后决定是否可以进行借贷。大数据发掘主要通过互联网信息,对用户的生活信息,例如购物情况、消费标准、消费方向、投资情况、资产多少、消费水平等进行信息收集,获取较为详尽的用户信息,这样一来,金融行业可以更好对用户借贷风险进行评估,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第二,大数据挖掘对于金融企业发展来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金融企业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对风险进行及时预警,降低金融风险影响,促进企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目标。就拿“陆金所”来说,该金融企业的发展是利用P2P网络信贷交易平台,对用户能够进行很好的信贷风险评估,并且通过大数据挖掘,建立了风险控制模型,保证企业在进行金融借贷时,可以很好控制风险。大数据挖掘在促进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金融企业对一些企业的资金借贷,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使企业获得了发展资金,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除了“陆金所”之外,第三方支付也具备了小额信贷功能,例如支付宝、财付通、淘宝、京东等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对客户的消费信息进行搜素记录,获取用户的资信数据,并对用户消费水平进行预估,实现相应的数据收集。这样一来,第三方支付可以实现对一些信用等级较高的用户提供小额贷款,刺激消费,同时也使第三方支付获取较多的经济效益。就拿京东商城推出的“京东白条”来说,是综合用户的交易信息以及等级,可以对用户提供小额贷款。例如进行iphone6的“白条交易”,每个月的信用还贷为450元,一共分为十二期,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的消费,也实现了京东商城的经济效益提升。

二、基于互联网融资领域中的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领域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支付宝支付平台的余额宝,就是一种十分典型的融资手段,用户通过将余额存入余额宝中,每天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而支付宝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利用余额宝中的资金进行投资,获取更大的回报。这种“余额宝”的融资方式,降低了融资门槛,不限制用户金额,可以获取更多用户的资金,提高了金融行业资金周转效率和使用效率,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平台的融资模式以及供应链的融资模式,都是当下互联网融资领域中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些融资模式,主要是以“大数据”为发展基础的。

(一)电子商务平台的融资模式研究

本文对电子商务平台融资模式的研究,主要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例。阿里巴巴是当下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同时也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用户在阿里巴巴购物网进行购物时,购物平台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交易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分析,可以更好了解用户消费动态和消费趋势,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大量交易信息也形成了大数据金融平台,可以对一些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对一些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就阿里巴巴购物网而言,国内主要以阿里巴巴购物网旗下的“淘宝网”为主要研究案例。淘宝网是目前交易额最大的购物网站,其包含了海量的企业信息以及个人信息,企业信息中包括了企业商品的销售情况以及产品的性能、用户对产品的评价、企业的资产信息等内容;个人信息则包括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向、消费趋势、消费水平等内容。淘宝网可以将底层数据信息进行反馈,将交易数据、评价信息、货运信息反馈给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平台。这样一来,阿里巴巴金融在对网上信贷申请人的资料进行审核时,可以对相关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实现金融发展目标。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在进行支付时,主要通过“支付宝”这种第三方支付手段来完成的,而支付宝也由传统的支付手段转变成现在的“存、贷、汇”三大核心业务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借助了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数据发展基础,使支付宝从资金周转的支付手段转变为综合功能的金融平台,由原来的存款――支付,转变成现在的存款――支付――贷款――融资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电子商务平台的融资发展模式。

(二)供应链的融资模式研究

供应链的融资发展模式以京东为主要代表,它与阿里巴巴金融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供应链融资模式以实力较强的企业为主导,通过“大数据”提供信息,以担保的方式获取融资。供应链的融资模式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融资的金额较小,获取资金的速度较快,且融资风险较小;第二,融资效率较高,可以短时间内进行资金融合,将资金快速提供给所需企业;第三,由于金额小的原因,加上利用B2P网络融资方式,获取资金的成本较低;第四,借贷灵活方便,通过大数据提供的信息,可以短时间内对借贷用户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实现资金借贷目的。这种供应链的融资模式,主要针对于企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可以方便地为企业发展进行融资,以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京东商城利用供应链的融资模式获得了巨大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保证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上下游产业链稳定,为苏宁电器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产品供应,使苏宁电器、以B2P为主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京东商城获得了较快发展,跻身于国内顶尖行列。

京东商城的发展,主要以苏宁电器作为依靠。回顾京东商城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京东商城的创办,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实现苏宁电器的网络销售,以电子商务平台促进苏宁电器的发展。但就当下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数据挖掘,使京东商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京东商城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例如供应商获得的评价信息、结算系统信息、票据处理信息等内容,可以更好地掌握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并且对供应商的信用等级进行有效评价,对融资风险进行更好的控制。之后,京东商城将这些信息进行反馈,苏宁电器根据这些信息,与商业银行进行协商,对供应商提供相应的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等服务,帮助供应商获得发展资金,更好地进行生产发展,也使苏宁电器和京东商城获得稳定的上下游产业供应。

三、资本市场中大数据挖掘的作用分析

资本市场的发展,关系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坏,把握资本市场的发展动向,是投资者获取收益的重要保障。但资本市场交易过程中,风险较大,金融信息变幻莫测,想要把握资本市场发展动态,十分困难。但随着大数据发掘的出现,通过对资本市场信息的把握,预估资本市场风险,进行合理有效投资,可以确保用户投资获得收益和回报。大数据挖掘对资本市场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投资组合方面,大数据挖掘的作用显得极为突出。大数据可以获取大量信息,给交易者提供较为准确和及时的预测,交易者以此作为依据,想要获取收益并不难。资本市场中,交易需求变化反映了准确的交易信息以及趋势预测,准确的交易信息又是进行风险控制的有力保障。所以,大数据挖掘应用于资本市场中,可以帮助交易者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实现交易者的经济效益目标。

本文对资本市场中大数据挖掘作用的研究和分析,主要以互联网信息进行分析,具体表现案例为网络信息资源。例如交易者在进行股市投资时,网上会有大量关于股市的信息,哪只股票形势利好、哪只股票涨停,这些信息都将影响到交易者的投资选择。除此之外,关于股市信息在一些微博的公众号上,会有详尽的体现。一些专家在公众微博会自己的看法,对股价的走势进行有效的预测,为用户提供一些信息,帮助用户进行投资决策。同时,大数据挖掘还可以对资本市场的一些资本交易进行数据收集,用户通过查看以往的资本市场变化趋势,进行风险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风险。总之,大数据挖掘在资本市场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尤以高频交易和算法交易为典型的应用方法。

四、互联网金融保险行业利用大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保险业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保险既可以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又是一种可以获取较大收益的投资。但是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之外,人们的观念意识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当下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保险业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数据挖掘,促进自身发展,是保险业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

“大数据”下,保险业可以对一些用户信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保险业发展客户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分析,保险业可以了解到一些人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对信息进行区分整合,发展潜在客户,有利于保险的销售。同时,保险业发展过程中,“骗保”的事例屡见不鲜,这对保险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大数据挖掘,可以对高风险用户进行风险数据挖掘,并根据实际消费能力和经济实力,进行差异化的定价决策,促进保险业发展。例如车保,保险业可以搜集用户的驾车习惯,分析用户可能出现的理赔原因,并就造成的相应损失,进行保险费用定价。同时,要注意“骗保”行为,将疑似欺诈和高风险保单进行区分,避免保险欺诈事件发生。

五、结束语

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巨大冲击,针对于这种形势,坚持与时俱进,转变发展观念,是当下金融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注重信息运用,把握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以实现行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昭华.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电子世界,2014-03-15:192-193

第3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转型

在当今国际贸易全球化,国内贸易纵深化的大背景下,贸易已经成为准入门槛低、竞争充分的行业。传统的贸易型企业至少面临来自议价能力受限、外部需求萎靡,国内竞争激烈等方面的威胁。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如何发挥已有优势,向上下游延伸,逐步转型至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运营商,是值得探讨的一个战略问题。

一、贸易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贸易通常指进出口贸易及国内贸易。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游供应商往往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实施扩张,寻求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和垄断权。下游零售商和最终用户则千方百计谋求与上游供应商直接成交以缓解成本上升、利润缩水的压力。居于供应链中端的贸易公司的盈利空间遭受严重挤压,甚至被淘汰出局。以铁矿石为例:多年来,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供应被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几家寡头垄断,他们任意破坏沿用已久的长协定价机制,联手主导现货价格和航运价格。贸易商既往的议价能力和稳定供货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在整个产业链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在市场环境及操作模式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的环境下,为了能够保有竞争力,并且保持继续开拓,获取利润,传统贸易型企业必须转型,构建新的贸易模式,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而构建并延伸价值链,转型成为供应链管理运营商,就成为当今具有规模、资金和销售渠道优势的贸易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供应链管理的本质

现代意义的供应链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和起点,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链式结构,各环节由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建立起紧密但形式各异的联系,体现高效与协调。围绕上述相关核心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服务水平实现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制成产成品再到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有效运作。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思维观(system thinking)和“流”思维观(flow thinking),对供应链中一切活动的优化要以整体最优为目标,对各个环节的运作管理必须像小河流水般顺畅。本质上,供应链管理整合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供应与需求管理[1]。其精髓在于,供应链的整合已经不再是原始的单个企业之间交易契约型关系,关键节点落在了战略联盟的高度协同。供应链管理运营商与产业链上的其它生产、销售、消费企业,形成伙伴型合作关系。这种运营模式,便是贸易企业转型后要达到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有效组织与传统买卖的最大区别在于,随着价值链的延伸,它的获利形式已发生很大变化,它不再局限于某一产品,而是某一行业整体或行业以外的东西,追求的不是每一节点的获利,而是整体的价值体现。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达125万亿元,每1个单位的GDP大约需要3.2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2],降低这一成本的潜力巨大。而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行业的高端服务,不仅显著降低了物流环节成本,还以多项增值服务来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并从中分享了整体利润。

企业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较大规模的贸易型企业一般都有基本的物流业务作为支撑,诸如运输、配送和仓储等。较大规模的传统贸易型企业在转型供应链管理运营商这个方向上,具有三大天然优势:一是具备规模化效应,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基础,这就形成了市场基础;二是具备专业化的运营能力,对经营行业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具备较强的研判能力和风险规避水平;三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的提升,产生了业务扩张的需求。但既然求变,那么该类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样面临需要克服的困难。在整合供应链的过程中,主要会遇到几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首先,局限于自身经营的贸易品种产业链条,难于吸引外部新客户。传统的贸易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客户资源,经过大浪淘沙的筛选,形成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同时致力于扩大传统的主营贸易品种,但在发展的同时由于缺少开拓,在转型过程中,便难以迅速的形成新的客户资源,这成为转型的障碍。其次,既要扩大网络布局,又受限于资金实力,在轻资产运营和重资产运营之间难以协调。

再次,人才短板问题在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企业的转型必然需要有新的思维模式运作,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贡献息息相关,在传统贸易模式下的公司人员组成,思想较为固化,企业的转型能否顺利的实现,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而这是传统贸易型企业所欠缺的。

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针对前文所提到的传统贸易型企业的发展障碍和瓶颈,均需要寻找相应的解决途径,而首要明确的是,不同于一般物流企业的转型,贸易型企业应当先从“深度”入手取得突破,再进行“广度”的扩张。也就是先从经营品种的上下游供应链整合开始建立体系,再逐步扩张到其它类型客户的供应链整合。具体到实际的转型过程,需内外结合,合理组织,打破发展瓶颈。

1.建立信息化平台,解决供应链企业间信息交互问题

以国内上市的供应链管理运营商怡亚通为例,其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内联网与外联网两部分,内联网主要是联系集团内部各个事业部、子公司等,实现订单、信息的实时沟通,提高营运效率;外联网则实现公司与外部客户的联系,为上下游提供信息传递,简化订单在供应链上的传递时间[3]。通过平台的建立,能够及时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缩短响应市场的时间,提高服务速度。信息化平台是解决供应链条节点多而散的关键所在,也是降低和控制交易成本的必要条件。基于这个平台,贸易型企业可以将已有的上下游客户信息融合,并据此迅速做出响应,取得1+1>2的效果。

2.转变价值导向,以客户需求为第一优先。

传统的贸易企业利润来源于贸易品种的买卖价差,因此在与上下游企业交易时常是以对手的身份进行议价。而要做供应链整合运营商,在这个价值导向上要作出转变,即将客户的价值置于企业价值之上。供应链一体化可以认为是服务于上下游产业链客户的整体技术体系,为客户群建立起供应链上的无缝连接,帮助客户实现产购销渠道无障碍,减少他们的业务管理成本。通过将供应链的价值转化为顾客价值,才能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价值实现的效率和质量,促成更为频繁的交易,建立起更为长久的关系。

3.完善人才机制,突破扩张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束缚

在绝大部分行业里,人才资源都是企业能否保持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服务的高级阶段,放到全球体系下看也仍属于新兴产业的一种,国内的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转型过程中,随着客户群体的增加、服务环节的增多,人才的配备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除了完善招聘、考核制度之外,还需要在培养人才梯队方面付出更多努力,稳定管理层队伍,重视中青年骨干的培养,以及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提供适合的平台让骨干有更多专业进修机会,奠定理论基础,累积实际经验。

4.引入优质战略合作伙伴和投资者

如前所述,供应链最终是要实现企业间成为合作伙伴的共生互利关系,因此贸易型企业应通过转型契机,将合作的上下游企业从交易对手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般情况下的整合,一家运营商要面对多家供应商与下游客户,选择哪一家作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则需要仔细考量。在日本的供应链整合运营商经营中,其做法是任何一种上游材料它只选择一家供应商,建立战略关系,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协助运作整体体系,当供应商的品质有问题的时候,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放弃合作重新选择另一家。当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没有竞争力的时候,他们会派相关的人员到其供应商工厂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并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换言之,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整合运营商不但对伙伴企业的经营情况深入了解,也取得了定价调价的一部分主动权,可以更加灵活的应对市场,二者的关系走向协同,形成供应链体系的良性循环。

网点的覆盖是供应链管理运营商需要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如同怡亚通那样布点全国4大营运中心和32个城市物流配送点的物流网络,不是一时一刻能达成的。贸易型企业从“深度”入手整合的初期可以采取跟随策略,根据经营品种的产销路线以轻资产的方式布点。而达到向“广度”转变的时候,可以考虑引入优质战略合作伙伴和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借助他人资金和已经成型的网络渠道以及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为我所用,逐步将轻资产布点的方式转向重资产,从立足本市本省转向布点区域乃至全国,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广泛的营销网络,共享利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融入供应链金融体系

在传统的贸易融资中,金融机构只针对单一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据此做出是否授信的决策,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提供综合的财务金融服务,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4],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创新解决方案。它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能够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集成管理。供应链金融通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了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贸易型企业一般都有长期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渊源,应在整合供应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产品提升对资金流的运作能力。

总体而言,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供应链运营管理是更先进的服务业态。从客户需求出发,提出从原料采购到批发销售的全程解决方案,然后通过物流、商流、资金流完成组织实施,一体化程度高,盈利节点较多,客户稳定性高,而具备一定规模的贸易型企业具备转型的天然优势,是值得积极推进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2004

[2]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第4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动因:模式: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3-0020-04

一、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供应链理论日渐流行。供应链是指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把产品运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被看作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被形象地称为供应链。这个链条集成了产品设计和开发、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制造和分销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集中了原材料生产供应商、半成品或零部件加工商、运输商、最终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等各类经济活动主体。供应链理论将企业的经营看作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主张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将竞争战略理论实用化。供应链金融从资金流角度上将供应链节点上的参与主体联系在一起,搭建了新型的战略合作关系。研究金融与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之道,既是解决中小企业困境、实现“供应链”共赢的要求,也是金融企业进行业务创新、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日益受到市场的关注。

二、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动因

中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群体,对经济增长贡献具有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规模的限制,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的一大困境,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处于不利地位,其根源在于中小企业信用的先天性缺陷和先天性规模小,缺乏同大企业相比的信贷融资所必须的信息优势,金融机构的结构调整并不能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的信用水平,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不利地位。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指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都愿意通过合作和协同运营,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成本的最小化和价值增值的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信用缺陷的途径不能单纯从其内部治理结构人手,还应从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分工合作体系上,从大企业在信贷市场的信息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缺位,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信贷能力。基于解决这种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个主体上找原因,应从整条供应链出发来寻找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1999年深圳发展银行个别分行在当地开展业务时进行了供应链金融的探索与尝试。在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了“1+N”的融资模式,“1+N”中的1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高端企业,构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安全港”:N是指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即利用供应链产业集群的伴生网络关系,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务之中,并开展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营销。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又提出“供应链金融”这个品牌产品,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式,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通俗地说,就是银行通过借助与中小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或者以两者之间的业务合同为担保,同时,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参与来共同分担贷款风险,帮助银行控制中小企业的贷款去向,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有效地控制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通过这样的金融支持,银行加强了其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拥有了相应稳定的企业客户,经营风险随之降低,经营效益获得提高。

因此,可以说,供应链金融是在物流金融基础上的创新,它在物流金融基础上将融资从商品销售阶段延伸到采购和生产阶段。供应链融资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与核心企业打交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种融资模式可以让核心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解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提高其谈判地位:可以让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到客户资源、拓展服务范围,最终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让商业银行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稳定结算性存款。可见它让多方参与者都获得利益最大化。并形成了信誉链。

三、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结合中小企业运营管理周期的特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相应有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三种。

(一)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动产质押是商业银行以借款人的自有货物作为质押物,向借款人发放授信贷款的业务。该模式主要是以动产质押贷款的方式,将中小企业的存货、仓单、商品合格证等动产质押给银行而取得贷款。动产质押模式将“死”物资或权利凭证向“活”的资产转换,加速动产的流动,缓解了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短缺的压力,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提高中小企业的运营能力。

(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简单的说,就是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在该模式中,作为债务企业的核心大企业,由于具有较好的资信实力,并且与银行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因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中小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其也要承担相应的偿还责任。

(三)保兑仓融资模式

保兑仓融资模式,也称为“厂商银”业务,是基于上下游和商品提货权的一种供应链金融业务,该业务主要是通过生产商、经销商、仓库和银行的四方签署合作协议而开展的特定业务模式,银行承兑汇票是该模式下的主要产品和金融工具。这种业务模式,实现了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和供应商的批量销售,为处于供应链结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有效解决了其全额购货的资金困境,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大为降低。

融资模式有区别于传统融资方式是供应链金融的显著特点。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准入评价。不是孤立地对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的进行评估,重点是在于它对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性、地位的研究,以及与核心企业既往的交易记录。供应链金融也区别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它充分利用供应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

即主要是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并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此外其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把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不仅引入了核心企业的信用,进行信用捆绑,而且也引入了物流企业的合作,承担监管货物的责任。其具体与传统融资方式的区别见下表所示。

四、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目前,供应链金融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小企业受信中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中小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且供应链金融参与者众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产业、技术领域,其运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供应链自身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参与者众多而内生的混乱和不确定因素,供应链由于参与者众多,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混乱和不确定成为市场的主要特征,需求波动加剧,产品与技术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引入竞争性产品使生命周期更加难以预测,受到销售促进、季节性刺激和再订货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易产生大量的混乱。另一方面是供应链风险的自发扩散。由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其影响会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的影响,

二是运营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要提供多样化服务,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同时企业各部门考虑重点不同,也会给银行的工作带来各种阻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和服务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希望能增加销量,决策部门则要求保证现金流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则希望能保证安全性。这就要求银行要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在扩大供应链金融运营范围,提供各种服务过程中自然放大了各种风险隐患。

三是企业信用风险。针对银行信用风险及企业的诚信往往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数据等方面,可能对银行采取虚假或不实信息的行为,使银行无法获得真实数据,难以有效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供应链金融的主办或开户银行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也就难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从而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这将使其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或服务方案。

因此,在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注意做好以下风险防范工作:

一是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主办银行要时刻关注供应链运作情况,掌握供应链企业的内部薄弱点,观测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临界值时必须发出预警信号,减少意外并维持连贯性的资金周转,增加资金运作弹性,确保目标供应链良好有效的循环。同时,银行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信用模型和数据库,对供应链的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信用值,进行评级、授信、物流资质考评和关联客户相互监管等管理方法,变过去的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

二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链群。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要不断优选,重点在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信等产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良好、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若干行业进行优选。要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电话调查等多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制度性地评估供应链成员企业。要引导核心企业在选择成员企业的过程中,将信用度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对各加盟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对潜在的不良成员要及时予以淘汰,保证企业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和谐发展。

三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在产品和服务方案设计中要从核心企业人手,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对上游的原料供货商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等产品,对下游的经销商着重提供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编织供应链融资网络。体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要结合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积极研发服务新品,提供管理、营销、现金管理、重组企业供应链、供应链融资等一系列的创新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四是建立供应链建设保障机制。要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供应链金融要选择一个强大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并与之合作,物流公司可为供应链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帮助银行监控物流和企业动产,达到银行控制货权的目的。企业的应收款指定账户开在银行,付款企业配合银行将采购款汇入指定账户。银行在给整个供应链融资和服务的过程中也会掌握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息,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可以通过订立各项契约维系平等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关系,为供应链运营提供强制性的实施规则。同时将企业间原有的关联交易外化为契约交易,尽量避免摩擦,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第5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协同管理

引言

新经济体制下房地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是,要主动迎接新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要解决在房地产业的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如何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利益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有必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新分析来自全球范围的竞争和挑战、行业发展趋势等外部环境,深刻剖析自身优势与不足,寻求新的发展。新形势下供应链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战略机会,供应链的在竞争中的优势直接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供应链管理引入到房地产企业是很好的方法。

但是房地产开发过程及其复杂,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施工企业、金融机构、业主都参与到项目开发中来,整个开发过程涉及的相关企业很多,这就对房地产开发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对于房地产企业中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管理进行分析。

1 房地产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所谓供应链是指供应链管理包括贯穿于整个渠道来管理供应与需求、 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分销,以及向客户交货整个过程中物流和信息流所构成的价值链[1]。供应链管理则是指通过前馈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房地产业是前导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强、产业链长,具有很强的前后连锁性,所以完全可以将供应链管理应用进来。房地产开发是个很多方面公司都要参与的系统过程,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主体之一,它只是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供应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物业管理都是和房地产企业有紧密的关链。

基于房地产的特点和房地产业的独特发展模式, 房地产业应建立以开发商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见图 1)。

从图 1中可以看出, 房地产企业供应链是以房地产企业为核心企业, 设计商、 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金融机构作为上游企业为房地产开发提供条件,消费者是企业商品的购买者,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属于下游企业[2]。房地产开发过程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战线长,周期长,涉及面比较广,这些特点都给房地产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协作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而对于供应链这种链式结构而言,问题将可能像瘟疫一样在生产网络中传播。 例如, 由于材料供应商供应滞后,工程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不能按期建成, 业主原定的开业计划或相关政策就会相应被打乱了;设计商延迟交予设计方案或是设计方案出现错误都会造成工程进度的延误等等。 可见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由于供应链应用的协作问题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功,所以,对于房地产企业基于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的研究很是必要。

2 房地产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再局限于之前的横向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进入企业中,形成链式体系,各相关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但是实践表明,房地产企业和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弊端。图2给出房地产企业供应链角度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它们存在于多个环节。房地产开发是个多环节参与的过程,需要各相关企业合作无间共同来完成项目,这就需要各企业之间的协同管理。目前房地产供应链存在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

1、供应链各个环节工作存在着不协调性;

例如,前期准备问题:供应商与施工企业之间由于订单错误或者订单信息不确定,导致工程不能正常开工;导致的工程设计问题:主要发生在工程设计、技术人员接点上,包括对所需资料的长久搜索、不正确的文件、对设计变化审批的延期等待等等;施工方面的问题:由于前面环节的设计和材料供应商所产生的问题,造成工程不能正常施工,造成了质量问题和工期延误等,从而房地产企业对业主也产生了所开发的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和工期延误等问题。

2、缺乏整体性的供应链运行评价与激励机制[3]

只局限于具体部门的激励制度割裂了供应链运作的整体性,片面追求部门利益导致物流、信息流的扭曲与失真。部门自身的利益追求常常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在企业之间,各成员不愿意与他人共享信息,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争取供应链的最大利益。

3、缺乏支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

我国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过程,工期长、参与方多、资金消耗量大,这就要求各方协作能力强,加强合作,才能更好的协作共同来完成项目开发,但是由于计算机水平低,协作信息系统得不到支承,因此房地产开发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是整个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世界发达国家建筑行业信息化起步较早,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已较为成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粗放经营的行业,长期以来管理和技术手段都相对落后。如何加快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已成为摆在中国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严峻问题[4]。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在不断完善企业生产管理的同时,更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对建筑工程的咨询、设计、施工、物料、设备、劳动力供应以及竣工后的“售后服务”等这一供应链出发,进行全面优化,即实施房地产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以改善同参与方的合作关系,增强市场竞争力。

3房地产基于供应链的协同管理

房地产企业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协调和相互努力。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通过企业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一种网络式联合体,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得到最终成功的项目。

房地产企业内部供应链协同总体模型如图3所示,由以下模型给出:

(1)房地产企业内部供应链协同模型构架的基础是价值,各种价值活动构成价值网。建筑施工企业的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各项活动,它们是企业施工对委托方有价值的产品基石。

(2)协同就是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一致的目标。市场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使房地产企业供应链上各相关企业之间协同的必要性和重共性日益凸现,但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往往会破坏这种协同关系。为了稳固和强化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就有必要通过供应链方式结成战略协同组织。

(3)由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以房地产企业为核心企业,设计商、 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金融机构作为上游企业为房地产开发提供条件,消费者是企业商品的购买者,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属于下游企业。各企业之间形成了链式结构,供应链结构就是通过各企业的协作使其房地产开发过程成功完成,减少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4)企业活动涉及两部分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工程的设计、建造、审核及其转移给业主方和后期服务的各种活动[5];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财务,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行业范围内的职能以相互支持。

4结论

随着供应链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深入,供应链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防止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可能给供应链管理的增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将这些过程中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将协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各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保证供应链上物流的正常流动,从而提高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林玲玲,供应链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成,供应链不确定性因素对合作关系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刘新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价值工程,62-64,2008.1.

第6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港口企业;物流金融;业务;企业竞争力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及发展

物流金融属于两种领域的交叉学科,既具有物流的概念,同时具有金融的概念,其主体部分有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客户。通常情况下,从物流企业的视角来讲,物流金融就是企业在业务发展的需求上与金融机构互相合作,面向客户提供的包含贸易资源、物流资金等供应链服务。该项服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企业的物流与金融相融合所形成的物流服务、融资集成等是该项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整体概念上来讲,物流金融是将企业运行中的物资作为管理目标,在管控物资的过程中向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

物流金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出现在国际上,从而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所需的不同物流金融服务,促进了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的物流金融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发展,其中,环渤海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物流金融业务发展速度较快,许多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为不少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了物流金融服务,同时带动了自身业务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机构业务风险指数,实现了三方合作、三方共赢的发展目标。

二、港口企业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现阶段,港口企业物流金融模式也从一开始的简易模式演变成包含复杂环节的模式。笔者立足当前港口企业物流金融的难易层次,逐次展开下文的分析。

1.仓单质押

作为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基础形式,仓单质押主要是说物流货物发出企业方将货物放置于港口企业,凭借港口企业确定的单子申请贷款。然后,金融机构要对这批货物进行合理评估,根据评估得出的结果来确定贷款额。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授权港口企业对作为质押物的货物进行管理,并且根据管理需求向货物发出企业收取报酬。在仓单质押业务中,要根据质押物管理决定实施动态还是静态。两种模式区别是静态仓单质押下,提货人需要凭借金融机构的签字来提货;动态仓单质押相对来说,要求较高一些。

2.未来货权质押

该业务模式完成货物采购之后,依靠采购合作凭证申请融资,凭借贷款支付资金,接收到银行通知之后,供货商便派发货物,并负责将货物送至港口企业,港口企业接手管理货物,凭借银行给出的通知监管货物的提取,形成固定的融资模式。与上文所说的仓单质押相比,该业务模式资金注入时间较早,避免了企业陷入资金瓶颈当中,给予了企业在没有货权时能够顺利完成融资,为货物交易赢得最大化利益,减少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

3.信用共同体

该业务模式较上文两种业务模式有很大进步,它实现了金融机构、港口和中小企业多方合作的目标,并且可以按照合作要求和原则组成信用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模式当中,港口企业将成为货物贸易的中心,并且与许多企业建立起长期和谐的贸易合作关系。作为供应链中心的港口企业需要具备全面的货物管理及风险控制能力,保证信用共同体的合作顺利进行,在共同推动下改善融资环境、贷款难度等问题。在信用共同体业务模式的带动下解决申请贷款及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为企业争取更多贷款优惠。

4.统一授信

港口企业本身作为担保人,为一些融资困难的企业担保,银行根据作为担保人的港口企业的经营情况、整体实力来决定是否贷款给该企业。港口企业成功获得贷款之后,将对申请贷款企业的融资及偿债情况仔细审查,为融资需求企业提供授信业务。统一授信业务模式要求作为担保方的港口企业本身具有较好信誉和贷款实力,并且有较多授信业务经验,能够独立处理授信业务中遇到的种种沟通、融资、洽商问题,并且有能力多好质押物监管工作。

5.供应链金融物流

该模式是几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最高级表现,其实质是港口企业与金融机构互相合作,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或者供应链关键时刻,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顺利渡过融资难关,并且将金融理念贯穿业务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在该模式中,港口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较为合理的物流金融模式,为有不同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所需金融服务,制定更针对性的金融问题解决方案,保证港口货物贸易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发展,并防止供应链业务中带来较多融资风险。

三、港口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分析

1.港口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基础

首先,当前我国港口企业许多都是拥有非凡实力及发展前景的大规模企业,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发展空间,这些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运营资质,在展开各项业务时所带来的风险较少;其次,港口企业作为物流供应链中的核心,在承接各项金融业务方面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业已面向全方位、综合体的供应链模式发展,可以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更便捷、集中的物流金融服务;再次,物流供应链的起始端就是港口企业,整个货物流程要经过很长一个流程,只有从港口企业入手着手管理,才可以为物流金融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

2.港口企业物流开展金融业务的迫切性

首先,可以增加港口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从港口的发展历程来看,由原始的运输货物、保存货源到后来的基于信息技术支撑的物联网港口供应链,港口经过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物流、一体化、虚拟链的特点。港口业务的展开及升级能够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和运行功能,推动港口企业合作共赢目标的实现;其次,强化港口企业的运营能力。很少有港口企业在处理物流金融业务时拥有充分的供应链支撑,在经营过程中所收获的盈利却不多。众多港口企业的运营模式还比较单调,也缺乏丰富的收入渠道,港口必须要深入挖掘自身优势,通过优化业务模式改变自身经营情势,增强自身竞争力。

3.港口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优势

笔者认为港口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能够有效降低银行风险。面对负责的金融环境,银行在进行业务时不得不加强业务风险防范,并由此建立保证银行自身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申请贷款的企业也会更加谨慎审查。而港口企业的资金多数为不动产,且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增值,此外,港口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无形不动资产,且展开业务的风险性较小,成为了金融机构债务人的不二选择。第二,拥有客户资源及完整的评价体系。港口企业经历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拥有大量忠诚稳定的客户资源,而广大客户需要一个能够起衔结作用的平台来帮助他们更好实现融资。因此,港口企业此时此刻可以凭借自身客户源广、安全性强、业务经验丰富的优势发挥强大的枢纽作用。第三,以最少资金成功获取贷款。银行面向企业授信时会考虑到企业是否具有偿债能力、是否有质押物、是否有处理金融业务困境的能力及企业的发展趋势等。港口企业本身偿债能力比较良好,通常综合实力较强,日常经营模式比较稳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此外,港口企业在供应链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贷款机率较大、还款能力俱佳,发展空间相当大。由此可见,港口企业具有一定贷款优势,且成本规模不需要很大。

4.港口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控

从港口物流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入手,在业务过程当中,需要重点防范如下几方面,从细节做起进行风险防范。

内部风险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需要构建合理的管理体制,做好物流金融业务流程设计,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机会进行业务培训;外部市场风险方面,要建立合理完整的企业质押物检测体系,借助于多种途径深入市场进行了解,对了解到的信息加以整合,归纳成不同类别的货物档案,并且提高企业质押物的审查水平,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的评估系统,对外界所有风险进行规避防范;安全风险方面,港口企业要保证质押物不被损坏,才可以为企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不仅要从仓库管理着手,还要严把货物出入关,对每一批输入的货物进行单据审核,强化货物管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等;环境风险方面。尽管当前港口企业发展环境已经渐渐趋于稳定,因此,在政策保护下港口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较低,根据国家政策指导做好风险防范,就可以避免业务往来带来的风险。面对国际大环境,企业可以选择科学合理推出安全性高的产品,或者业务之前签订贸易合同等来规避业务往来中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方面。法律环境下的物流金融业务同时会带来很多风险,对此,港口企业应该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来规避风险,可以选择在制定合同时明确本次交易的重点内容,尽量将风险系数较高部分的管理责任归于合作方,包括理赔环节等。此外,要雇用专业、有经验的法律顾问辅助港口企业规避风险;信用风险方面。港口企业应面向合作企业制定一些标准,根据标准对企业的整体实力进行评估,深入了解合作企业的信誉程度及企业质押物变现能力等。

四、结语

作为国家贸易物流的集中、转运中心,以及社会运输网络的核心枢纽中心,港口企业的业务功能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增加,从简单的“货物运输点”升级为“物流网络中心”,除了进行有形货物的运输和管理之外,港口企业还被定位成集信息技术、金融业务、物流集散于一体的物流主体。基于此,港口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是港口企业自身发展所需,也是社会金融发展所需,港口企业必须要构建该业务风险防范体系,保证企业盈利的同时健康持续发展。

第7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电商金融以P2P网络为基础、电商平台为载体提供金融服务。电商金融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互联网支付货币、互联网信贷、供应链金融、预售订单融资、跨界合作金融、账户预存款、支付工具、移动支付等。电商金融主要提以自己的网络平台为依托,改变传统金融的运作方式,使得传统金融业务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从而提高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同时,电商金融拓展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解决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利用,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小微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电商金融;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信贷

一、电商金融的发展背景

电子商务开始于20世纪末,依托互联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兴起和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发展中逐步组建了一个商务生态系统,物流、营销中介、金融、信息技术等产业纷纷参与进来积极承担相应角色、并从中获益,这是企业扩大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倒逼了金融行业的结构转型,同时使得企业经营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目前,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中新型经济模式和分支,为推动区域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有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电商金融的参与要素

电商金融主要有大数据、电商平台、资金需求方、资金提供方四个参与要素。首先,就拿淘宝、京东和苏宁易购作类比,发现电商平台利用长期经营积累下来的客户信息做数据分析,将自身网络内电子商务活动的数据等进行汇集处理,分析出客户的购物习惯、偏好等,以此再进行进一步的精准营销,进行产品的推荐。其次,电商平台利用自身掌握的大数据信息对客户进行筛选,挑选出信用等级较高、信誉较好、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资金实力较为充裕的客户,挑选出优质的资金需求方进行债务担保,确保电商金融的整个环节风险可控。电商平台在电子商务的流程中发挥金融监管者的职责,监督平台的资金的运行状况和流动状况,确保整个电商金融的正常安全运行。再次,电商金融的资金需求方不仅包括电商平台的客户,也包括其他的资金需求者。对于电商平台客户,电商运营商通过之前的信用记录作为保障,透支一定额度的信用资金,比如:淘宝花呗、P2P贷款等。在债券的运用方面,电商平台可以依托自身的掌握的信息,把电商平台发放的信用贷款分等级打包抵押给银行、基金、信托等第三方资金运用机构,从而在资本市场收回资金,补充电商平台的流动性,平滑和带动整个电商金融的发展。最后,电商金融中的资金提供方可以是电商平台本身,比如:淘宝的蚂蚁金服,也可以是第三方资金提供者,包括:银行、小贷公司、互联网理财吸纳的资金等。比如,小贷公司把自己收集起来的资金放到电商平台进行放款,获取利息收益,同时小贷公司也可以利用电商平台作为中介,自己进行P2P贷款。

三、电商金融的涉足领域

1.互联网支付货币目前,互联网支付货币发展迅速。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货币依托电商平台而存在,在平台内部流转,这类货币主要有网络游戏币以及这种平台充值。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部分电子支付逐渐脱离电商平台的限制,成为独立的电子支付方式,这类电子货币主要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2.互联网信贷互联网信贷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逐渐兴起。互联网信贷利用电商平台积累的消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出优质的信贷客户。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在网上完成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各个流程,包括了解各类贷款的申请条件,准备申请材料,递交贷款申请,发放贷款以及贷后跟踪等。

3.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极大地缩短了供应链的环节,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电商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方面的服务,这些客户的供应商利用互联网信贷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供应链的上下游,加速了产品流转的速度,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

4.预售订单融资预售订单融资是随着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来的。预售订单融资是指货物供应商可以拿着预售订单向银行、小贷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商平台经过互联网收集预售信息、为卖家集采一个大定单,卖家拿到预售定单后,可凭定单向银行或者第三方融资平台融资。

5.跨界合作金融电商金融跨界合作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降低了传统金融行业的高收费行为。

6.账户预存款账户预存款是指电商平台客户为了方便使用,在电商平台的预存款账户中存入一定的资金,这样交易发生时可以直接划扣。预存款账户的沉淀资金成为电商平台资金的重要来源,为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加速了电商平台的资金运转。7.支付工具支付宝是典型的支付工具,目前支付宝不仅作为淘宝的主要支付工具,也成为其他电商平台的主要支付工具。目前,支付宝不仅承载着支付功能,还开拓了更多的服务,如转账、缴费、还贷、保险、理财等,丰富了电子支付工具的运用。8.移动支付2015年移动网购用户增长63.5%,远远超过了电脑用户者。“微信红包”、“滴滴打车”等产品也促进了移动客户端的使用。许多电商平台的移动支付都有优惠,比如滴滴打车消费后都会赠送优惠券,刺激下次消费。移动支付的爆发式增长,意味着未来移动商务将在生活消费的更多层次和领域中被运用。

四、电商金融面临的风险及挑战

首先,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虚拟性,交易双方不需要见面,所有交易都在线上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容易造成的风险的难以把控,滋生风险问题。目前的电商平台大多数属于非金融公司,没有金融牌照,所以不在转筒金融的监管范围内,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也不能接入电商平台,这对于核实和监督交易者身份、交易信息等难度加大。其次,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信息只能被少数金融机构所用,电商平台掌握不了客户的征信信息,这容易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可能发生资金安全性问题。最后,目前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都是基于传统金融活动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暂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法律对互联网金融准入、交易、主体身份认证、电子合同有效性确认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滞后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在正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范和法律体系,逐渐引领互联网金融走上有法可依的正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五、电商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金融变革。传统金融行业只有有效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才能促进传统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防止金融脱媒现象的发生。同时,互联网金融可以为每一个顾客精准画像,追踪每一个顾客的来源、购物路径、搜索、收藏等行为,分析顾客购买商品的关联性、重复性和周期性等,为顾客进行精准化的商品推荐和个性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低效率的大众营销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精准营销。其次,电商金融加快与传统产业融合发。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农产品的网上推销,降低农产品滞销行为,平滑和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促进交互购物体验的发展,比如O2O购物模式使得线上线下相融合,共同推进新的购物体验。互联网金融的最终状态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共同促进,彼此互补,形成一个循环有序的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环境。再次,互联网金融推动新兴服务业态的出现。金融电商云服务的发展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及时分析客户需求,面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云计算降低了网络支付的开发成本、节约了互联网金融的扩建成本。最后,电商金融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无界限性,方便低成本地向海外市场进军,走向国际全球市场。电商金融简化境内电子商务企业海外上市审批流程和境外直接投资登记手续,鼓励电子商务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

[2]黄倚嘉.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研究.

第8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中国专业市场自1978年始走了30的年高速发展之路,2012年底全国专业市场超10万家,2008年随着欧美金融风暴的发生,整体进入了新的调整与升级周期。三十年快速发展后恰逢难得的行业调整期,打造以“实体市场运营+商业地产开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供应链系统管理”为代表的第五代展贸型专业市场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结合本人多年的专业市场操盘与研究所见,拟从行业发展趋势与产业机遇两个层面观察第五代展贸型市场的发展必然。

一、中国专业市场行业发展五大趋势

(一)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专业化由于发达国家的流通业发展相对成熟,市场环境比较稳定,交易行为也较为规范,不同的商品已形成不同的流通规律。如:工业品主要通过;小商品和日用生活品主要通过超市和连锁店;粮食主要通过期货和仓单交易,等等。因此,国外专业市场仅经营农副产品、水产品、鲜活产品,如蔬菜、水果、海鲜、花卉、肉类等,而没有类似我国的工业品消费专业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地位显著上升。自2002年以来,我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中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所占比重,无论是在市场数量,还是在成交额、摊位数、营业面积上,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专业市场则逐年上升,市场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2011年,我国交易额亿元以上专业市场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为5075个、333.4万个、2.62亿平方米和82017.2亿元,占全部亿元市场的比重为73.1%、65.1%、77.5%和80.3%。而综合市场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分别只占全部亿元市场的26.9%、34.9%、22.5%和19.7%。

(二)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二:规模化

随着发达国家零售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加大,作为上游环节的商业批发商不得不与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相适应,出现了批发商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顺应这种趋势,近年来美国商业批发商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8年,美国商业批发商销售额44108亿美元,占比72%,比2002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生产商设立的销售分支机构和办事处的销售额仅占28%。在美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中批发商的数量都不多,一般在50家左右,每个批发商的经营规模都很大,

能够为数量众多的超市、连锁店、中小零售商以及食品企业提供品种齐全、大批量的商品。中国加入WTO以来,面对来自外资批发企业进入和零售业挤压的压力,我国专业市场进入加速调整和改造提升时期,许多大型市场纷纷进行交易升级和管理、经营方式创新,使专业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近年来的整顿、改造,专业市场增速虽然有所放慢,但市场的总体规模继续扩大。

截至2011年底,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5075个,比入世初期的2000年增加1988个;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分别为333.4万个、2.62亿平方米,年成交额82017亿元,分别比入世初期增长1.57倍、3.17倍和场结合的一种产物。

5.23倍。

(三)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三: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的批发市场发展已比较成熟,一般规模庞大,实行拍卖制交易方式,进行电子化结算,场内设施先进,配有冷藏冷冻仓库及物流中心,管理规则完备,综合配套服务完善,辐射面广,控制“上家”和“下家”的能力很强,而且高度依赖信息技术,使批发市场的运行高效而且交易成本低。

如法国巴黎的伦吉斯农产品市场、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花卉市场,品牌知名度高,辐射半径不仅横跨欧盟,而且延伸到亚洲和美洲地区。其中,荷兰的花卉市场都装置了多个电子拍卖钟,各拍卖大钟每小时可达成1500宗交易。每宗交易成交后,电脑开出账单,买方按账单到交款台提现付款。

由于与各交通点联网,鲜花拍卖行出售的鲜花和观赏植物,都可以在当天晚上或者第二天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花店里。

电子商务与传统市场融合化。信息、网络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兴起,并没有取代传统的专业市场,而是通过与传统专业市场的相互融合,把有形市场的发展与无形市场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形成一种集产品信息交换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产品交付中心于一体的新型专业市场。电子集市(e-marketplace)就是电子商务与传统专业市目前,国际最典型的e-arketplace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市场借助行业网站,以会员制的方式发展公用的电子商务平台,让供应商与采购商同时上网洽谈、交易;另一种是以传统的供应链为基础而搭建的私有化电子集市,也就是专业市场自建网站,为市场内的客户和相关企业提供新的信息交易平台。这是目前比较完善的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模式。

中国小商品批发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是采用“批发市场+B2B”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上,商户大多都是“家庭作坊”,加入第三方B2B电子交易平台,通过中文、英文网店与国外客商交流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阿里巴巴、中国商品交易中心、8848、中国饰品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等也就成为了中国小商品批发的主要B2B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聚了一定的人气及用户群体。

电子商务环境下批发市场的集中化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批发市场之间,交易向条件好的规范化的批发市场集中;在批发市场内部,交易向有优势的经销商集中。

1.大户集中:电子商务引入批发市场使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大为提高,市场之间的比较更清晰,采购者可以容易地选择商品质量、价格和服务最优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差的市场难以生存,其经营者会向好的市场转移,同类产品市场呈现集中化趋势。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者离市场的远近越来越成为次要的因素,第三方物流的发达使货物的运送成本下降,具有发达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市场优势凸现。

2.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趋势:随着电子商务在批发市场运用的深化,一部分批发市场“蒸发”了,悄然退出市场;一部分批发市场“升级”了从有形市场变为无形市场;还有一部分批发市场发生“异化”,使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模式。

对绝大多数市场来说,在组织创新上,当前最易采取的形式是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这可以充分利用有形市场的优势,创办网上市场,搭建网上交易平台,为市场经营者建立网上商铺,进行网上商品宣传,引导经营者开展网上交易,实行与现货交易井行的电子商务模式。

3.市场虚拟化趋势:批发市场组织创新的高级形式是虚拟化,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转变最后导致市场的虚拟化。

这种转变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商品批发市场的组织形式,使市场从拥有大片土地和建筑物的物理市场变成虚拟市场。这种改变将使市场的投资成本下降,但交易的范围则大大扩展,交易费用降低。未来大多数原料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应该是虚拟市场,现有的占地上百亩、人流如潮的交易市场将完全改变面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电子商务中心、一个大型的产品展示厅(每年开几次新产品展销会)和必要的物流设施。

(四)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四:品牌全球化市场品牌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外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商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和品牌农产品,把市场逐步发展成全球农产品采购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实现了“买全球,卖球”。

(五)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五:产业集群化

按照专业市场在流通中的地位划分,可分为产地型市场、销地型市场和集散型市场三种。

产地型批发市场是专业市场发展的趋势。产地型市场以当地生产基地作依托,凭借商品成本低、花色品种丰富及更新快的优势,实行产销一体化。

集散地市场发挥资讯、交通和服务的优势,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

销地型市场和集散型市场由于主要依靠大城市、大的消费群体或交通枢纽发展起来,没有当地产业支撑,经营成本较高,在地理交通优势弱化和零售业态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往往会逐步走向萎缩。由无品牌、低档次的交易平台,向商品品牌的集聚地转变,打造和创新出新的产品和品牌,市场自身也得到了改造和升级。

由于专业市场与上游制造业和下游消费者联系比较紧密,许多地方专业市场开始向生产和消费领域延伸,即吸引生产企业入驻市场或建立与市场配套的加工园区,同时,由完全的批发业务向批零兼营转变,不断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因此,许多地区销地型和集散型市场呈现出向产地型市场转型,依托强大的产业支撑获得持续发展。

柯桥市场的影响力:绍兴柯桥市场是全国甚至全球最大的布市场,这里的产品一开始并不是来自全国各地,而是主要来自绍兴本地。绍兴有数千家织布企业,年织布30多亿米。随着柯桥市场的发展壮大,市场成为本地数千家织布企业总的销售窗口,绍兴的纺织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

义乌市场影响力:以前,义乌本身没有什么工业,所经营的产品都是来自温州、广东、福建等地,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义乌利用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向工业扩展,引发小商品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重构。

由小商品集散中心向小商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方向发展,促进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许多产品逐渐转向本地生产。义乌向周边地区支付加工费10多亿元。义乌市场上销售的商品,30%来自本地,30%来自全省其他地区,30%来自国内其他省份,10%来自境外。

规模经济不仅体现在生产上,还体现在营销、物流、运输、融资和研发等多方面。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年流量超过200亿元的辐射全球的流通产业集群内几乎全是小企业,义乌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只有区区不到10家,最大规模为2亿多元,大大小小“生产线”上下来的商品,都通过小商品城吞吐一空。通过小商品城的经济集聚――扩散效应,义乌小商品城在义乌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枢纽的作用。

二、批发市场转型方向

1.批发市场向零售市场转型。这种观点得到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也确实有很多的批发市场已经开始这样尝试。例如,杭州、石狮、武汉等地的服装批发市场开始重视零售业务,将批发市场内的门店打造成样板店,有的甚至打出“批发价零售”的口号,以应对大型零售商场带来的竞争压力。

2.批发市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这种观点也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可,因为批发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物流功能,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强化和提升,并应用现代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其进行改造,将之整合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进行流通加工等。

3.批发市场向综合型的贸易中心转型。这种观点认为大型批发市场应利用自身在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中心”这样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贸易场所。

4.批发市场由贸易型商业向服务型商业转型。这是借鉴日本批发业的经验,认为批发商应以为零售商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己任,向“零售支持型”服务提供商转型,这也是对现代营销理念――以顾客为中心的最好应用。作为批发市场则是为其租户提供更多专业服务而不仅仅是交易场所。

5.不同类型的批发市场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如产地型的批发市场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规模越做越大,功能越做越复杂、形式越做越多样,最终向会展型、生态旅游型的产科研、展销游等综合基地发展;另一个是规模越做越小,功能越做越专一,形式越做越单纯,直至演化为一个小小的交易所,仅保存批发市场的商流和信息流功能;集散地型和销地型的批发市场则分别向物流配送中心和大型连锁超市转型。

综合我国批发市场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我们认为我国专业市场的转型方向是:现代采购中心与展贸中心向结合的展贸型专业市场。

因为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市场已有的基础设施和软件资源,使转型的成本尽可能降低,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批发市场的物流、信息流、商流功能,使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得以升级和深化,以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

展贸型专业市场:市场经营形态由原来的现场、现货、现金交易的传统批发市场经营形态转变为集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批发经营形态。采购中心化能提供以物流配送服务为核心的综合化商业服务,除了传统批发市场所具有的商品集散、信息、价格形成、融资等功能外,还具有现代会展、电子商务、娱乐休闲等功能。

展贸型专业市场是以商品展示为主,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一种“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形态的批发市场。它以展为主,以贸为辅,以展带贸。现代展贸中心只保留了现代采购中心的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的功能,将批发市场的规模缩小为商务写字楼形式,突出发挥批发市场信息的功能。

第9篇: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2.山东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基金课题“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山东省家庭农场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XSKC002)的资助。

【摘要】本文联系协同理论,重点分析了物流产业的协同机理,并探讨了电子商务、快递业在物流产业运行体系中的协同模型.主要从物流产业协同的影响因素,物流产业协同的总体架构,物流产业协同的效应三个方面剖析了物流业与协同理论的多方面联系。最后,通过物流产业快递业务与电子商务协同模型的建立,将物流业各环节的业务与协同理论对应起来,为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协同化提供可能.

【关键词】协同理论;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协同模型

一、引言

物流产业在现代社会中,因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一直是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行业。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以阿里巴巴集团为首的电商兴起,电子商务这一新行业在中国大地的蓬勃发展,也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物流产业作为电子商务各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更加引起学术界对物流产业运行体系的研究热情。现代物流业不但实现了电子商务的顺利运行,同时为信息、商业以及资金等正常的流通提供了保证。在现代物流业中,该产业的各个功能要素构成了物流业运行体系这一有机整体,各要素在体系的运作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协同运作,将协同理论应用于现代物流系统,就是要使物流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协调配合,协同运作,通过系统内不同子系统之间由竞争到合作直至最终协调的白组织过程,使物流各环节协同一致,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二、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最早出现是在1971年,当时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家哈肯提出了协同论的观点。该理论用于研究系统中无同定联系的要素在动态条件下与外界的物质或能量交换,进而使系统演变为一个更加适应内外条件和运行的新组合。该组合所形成的新结构可以保证系统在四维空间与功能上的协调,并由无序向有序演化。

对于协同理论,通俗讲就是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量变引起系统整体的质变,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同作用的外部表现就是系统整体的质变。

三、物流产业的协同机理

1.物流产业

物流产业,以物品的流动为中心,实现商品、货物的完整输送,以海路、陆路或航空等交通方式为基础设施、依靠多种运输工具完成物品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以路程最短、运输工具成本最低做最佳选择标准,同时兼顾物品的完整性等质量保证,以及花费时间最短,投放准确,整体服务最优的一体化流程。这其中还包括包装、仓储、运输、配送、后期服务等多个工作领域或行业的联合与合作。

2.物流产业协同的影响因素

(1)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的关税保护政策,国际汇率的波动,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同商品的进…口贸易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国家能否提供良好经济环境是物流贸易顺利的实现还必须依靠国家。经济全球化,行业竞争的加剧对每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都带来了挑战,只有不断提升本国综合国力,增强本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才能使本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确保国家经济能够稳定地发展。对于物流产业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内物流在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以及技术升级等方面依然有待改进。

对于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充分利用物流节点重点城市、其他行业基地或综合性枢纽的已有设施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规划,从专业性和综合性两个方面建设区域物流产业,最终建立起支撑现代物流的高效平台。将物流产业所在地或者所在区域的城市作为建设重心,着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对连接机场、铁路、公路和港口等枢纽路网的建设,对于物流仓库、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场所的建设;此外,对于物流信息网络,物流运输工具、物流装卸搬运器械、物流信息处理设备等等相关设施,都要形成详细的建设规划。上述工作对于构建不同层级的物流企业群体,奠定物流产业供应链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2)物流专业人才与相关政策

现代物流还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进行支持,物流产业需要加速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充分利用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引进物流专门人才,突出科技比较优势,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仅依靠市场不足以更好的发展物流产业,在依靠市场的同时还要同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能够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投资,完善产业发展所需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支持物流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推动银企合作,规范信用担保、优惠税收缴纳,稳定汇率,为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政府通过制定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现代物流业多方面的有机融合;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企业、中介机构以及个人违约行为的惩戒机制;通过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中介机构,创造适宜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环境,规范现代物流的标准化系统。

(3)物流信息技术

要保证物流体系的形成,物流信息的通畅和信息的及时性是其关键性因素,而支撑物流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则是物流技术。因此,为了给不同级别的物流企业创造交流、学习平台,必须建立起现代物流体系的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应及时更新客户信息或企业的服务信息,对物流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链进行精细化划分,全面提升物流产业集群的配套水平。与此同时,要以企业本身为中心,相应加快产品销售市场、信息服务、交通运输市场等第三方物流产业链的行业发展。如此一来,物流产业才能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上精细化的物流体系资源与服务产业分工,最终实现物流产业链一体化建设。

现代物流体系的完整性还体现在构建综合性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就是建立企业物流网站。这样就能保证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所有服务客户的需求和信息,也是综合性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职能。在这个综合物流网络平台上,各参与方不但可以或及时接收自己的物流信息,查询相关货物运输线路情况和对包裹的追踪信息,对物流配送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还可以提供给客户实时的货物和订单追踪。对于现代的物流体系,要想推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建立起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加强过程信息监管管理,建立起物流企业的仓储、智能运输以及配送信息网络。

3.物流产业协同的总体架构

物流产业的协同,包括了物流产业内的协同,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物流产业管理机制、监管机构之间的协同与沟通。此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等相互间的协同。

通过物流产业中功能型与集成型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在小尺度上生成有序的技术、环境、信息、资源、组织、以及业务的协同;通过国民经济产业间协同,在大尺度上生成广泛意义上的有序功能结构,以在物流系统中获得更高的协同度。

对于协同主体,则以物流产业与客户作为主体。通过研究国民经济大环境、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环境、各产业与物流的资源协同程度、信息化设备协同有效性、协同技术的应用程度以及各企业生产运营中所的物流协同程度等协同,建立起物流产业与各产业的协同发展关系。

4.物流产业协同的效应

(1)物流企业内部的协同

以信息共享为协作平台,建立起满足市场多方面需求的运作形式,实现各方协作与共赢。通过建设有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建立物流公共信息支撑平台,打造出物流行业信息化协作的平台,同时打破各运输区域界限,打破各物流企业的运输短板,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的多方联运,进而使各物流企业在满足物流需求方面形成更加紧密的互动与联系。通过多种资源的协同运用,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也建立起了协作双赢的物流运作新模式。 物流专业化效应。随着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趋势的增强,加上物流市场本身的需求,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中专业化效应的显现越发明显。因此,将发展专项物流作为一种竞争策略,必定能够凸显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整合传统服务,创新专业化服务,会给予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专业化,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专业化。

外部经济效应。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同一行业之间企业的协同合作可以使该行业享受到外部经济带来的多种益处,利于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一行业的协同合作可以将与本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新思路、新技能等资源实现共享,资源的共享可以为整个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同时也有助于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等思想的传播,利于企业科研创新能力的增强。 (2)供应链节点的协同 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将各企业所在的供应链节点联系起来,同时实现供应链的上下游系统的信息化,上游企业节点物流的生产、采购模块的开发以及下游企业节点在供应链系统的一体化,这种上下游一体发展的效应会扩散到供应链体系的各节点。此外,针对共同的客户服务对象,系统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可以依据客户的需求和反映,协调相互间的行动与合作,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行业伙伴关系。从供应链系统运作的角度看,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既避免或者减少了各节点间业务运作时间上的延误以及物流资源的浪费,又可以达到供应链的效益增值日的,进而提高各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供应链性能的整体优化。

(3)区域经济的协同

对于区域经济来讲,良好经济生态的形成离不开物流系统合理、高效的运行。其一,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使物流业的需求获得大幅增长,比如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物流服务人员的需求等,而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经济结构的优劣还决定着物流业发展的水平、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在区域经济中的变动直接影响着物流供给的结构变动;其二,物流业也为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保障,在确保区域中各企业间产品流通的顺畅以及服务的及时性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物流行业参与的区域经济,是不可能有长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在发展上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四、电子商务物流中协同模型的建立

电子商务的良好运行与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撑,物流可以说是电子商务运作过程各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信息流、资金流等得以顺畅流通的根本保障。

通过上述物流产业协同机理的分析,系统供应链的协同将供应链上不同级别的各环节企业联合起来,运用协同机制、协同技术结合信息共享,从系统的全局出发,在宏观上调控各企业内、外部运作,使其协调发展。如此一来,不但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还可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各方共赢的日标。

对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企业的协同建模进行分析,建立电子商务、快递业的协同模型如下:

五、结束语

随着时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一轮科技创新观念已经成为共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完善了物流网络环境,使得依靠网络交易方式运行的电子商务实现了自身业务的飞速增长。物流产业不但是电子商务独有的成本优势的可靠保证,也是与物流产业有联系的其他行业在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中的快递业务在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运行效率低下、公共资源浪费、商家与物流企业间协同度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将协同理论与物流行业结合,探索电子商务与物流业间的协同模型,建立起电子商务与商品流通体系的协同运行体系,会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这一朝阳行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l].SamCole. Synergy and congestion in the tourist destinaCion life ciycle [J]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 1128-1140

[2]陈宗浩,李刚浅谈协同理论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0,4,21- 22

[3]赵素巧基于协同理论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5,11-13

[4]杜波应急物流协同决策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6,18-2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