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队伍建设思路和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干部管理工作
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强化调研,认真疏理我院各个层面的人员情况,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区法院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有序地开展职务职级晋升及中层干部选拔等工作,使该项工作既体现公平公开公正晋升原则,又体现注重工作实绩、任人唯贤的培养方针,有效促进法院队伍建设的年轻化、知识化。
(一)配齐配强中层干部队伍
针对目前我院面临的中层干部人员不足、年龄偏大、部分部门低配的局面,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抓队伍建设,加大中层干部的选拔充实力度,通过积极完善以业绩为引导的干部晋升、选拔、考核、任用等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营造创新氛围和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去。主要工作有:
1、第二批中层助理任职期满考核工作;
2、中层副职的民主推荐选拔任用工作;
3、部分中层领导岗位调整、挂职锻炼工作;
4、制定非审判岗位科组长设置方案并予以实施;
5、研究室、监察室主任试用期满考核工作;
6、第一、二批政治协理员聘任期满考核工作;
7、法警大队设置政委工作。
(二)完成各层次干部的职级晋升
政治部将根据党组的意见、我院《法官与工作人员职务职级晋升和选任的规定》的规定以及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定各层次晋升工作实施方案:
1、与区委组织部共同完成处级干部晋升;
2、副科级晋升正科级工作;
3、科员级晋升副科级工作。
(三)初任法官遴选、助审晋升审判员、警务人员警衔晋升及高级法官的选升、晋级等工作
1、初任法官遴选。根据高院《上海法院初任法官遴选工作实施意见》和本院审判工作实际需要,政治部将于今年4月开展初任法官遴选工作,为区法院审判队伍补入新鲜血液;
2、助理审判员晋升审判员。今年7月底8月初,根据高院部署,组织干警参加高院的审判员考试,通过庭审考核、面试等程序,从助理审判员中选拔出一批德勤业精的审判员;
3、高级法官的选升工作和法官晋级工作,全年共2次。确保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
4、两年一度的独任法官续任、选任工作。
5、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警务人员警衔晋升。
(三)进行干警的岗位交流,合理调配审判资源
1、向本市中心城区8家法院进行人员配置情况的调查,撰写《关于我院人员配备调研情况报告及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2、组织青年法官轮岗;
3、对部分人员进行岗位调整;
4、开展关于我院内设机构和中层领导职数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与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共同协商增加我院内设机构和中层领导职数问题;
5、制定归档事务中心人事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在案件多、人员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审判资源,保证审判组织的良性运转。使力量组织最优化、效果产出最大化,缓解有限的审判资源与不断增加的审判任务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政治部将根据岗位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干警岗位进行了合理调整,调整过程中本着两条原则,一是加强业务庭人员配备,确保审判资源向一线倾斜,二是加大中层干部的轮岗交流力度,努力形成“交流一个人,带活一班人,走活一盘棋”的局面。
二、统筹兼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确保法院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从实际出发,制定措施,积极实践,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政治部将根据党组要求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做好人员招录工作
按照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院合理利用高院下拨的政法专项编制,在对本院年度收、结案、人均结案数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招录数,设定好招录条件,把好公务员招录关。对新进人员进行“青年成才;职业生涯规划”座谈会,鼓励其明确奋斗目标,实现阶段成长。
(二)认真做好法院人才培养工作
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岗位上进一步锻炼成长,为解决审判工作中的疑难复杂问题,为社会管理的创新而作出贡献。
建立法官助理机制,做好法官助理的选拔、任用、培训等工作,并对此项工作的推进进行调研、总结,探索完善书记员能级管理的模式,以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由本院专家型法官和部分审判业务骨干组成“导师组”,建立青年法官团队型培养模式,培养青年法官成为业务骨干和审判队伍的中坚力量,并从中培养出未来的专家型法官。
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选派年轻法官参加司法培训交流活动及赴其他单位挂职轮岗锻炼,开阔年轻法官的眼界、锤炼年轻干部的胆识、促使年轻法官脱颖而出。政治部还将一如既往的认真组织好我院在职研究生的教育学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司法考试的组织报名学习,鼓励干警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三)进行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
严格按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院、庭两级后备干部队伍,做好全院动员、推荐工作。在此基础上多渠道、多措施地加强我院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任期届满后的工作安排,并研究制定新任(第三批)中层助理的选任工作方案。将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素质,在现职岗位上工作实绩显著,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同志推荐到助理的岗位上来,形成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
三、夯实基础、落实干部考核工作
高素质的法院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院今年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院党组在审判专业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思路,即要在司法行为的专业化、规范化方面下功夫,认真探索岗位精细化建设,明确司法行为要求,不断提升法官责任心。同时加大司法业务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全院岗位技能轮训,切实提高法院干警的司法能力。确立“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把干部管理工作中各项制度的落实置于基础性地位。
(一)完善新形势下的队伍绩效评价机制
政治部进一步探索有效的队伍激励机制,通过考核的杠杆作用,引导干警在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完善审判管理和审判规范上下功夫,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
1、对年我院制定修订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予以完善;
2、结合非审判业绩考评体系软件的开发,探索和完善我院非审判岗位业绩考核方法。
(二)积极做好中层班子考核工作
建立中层干部(含政治协理员、助理)管理台帐。协助党组抓好中层领导班子的考核工作,重点把管好队伍作为硬性指标纳入考评范围,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班子考核的核心内容。继续深化我院中层干部队伍考核,通过对中层干部队伍现状分析,对近年来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制定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又有可操作性的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建立并完善中层干部管理台帐,将任务分解到年度、季度和月度,进一步明确中层干部的管理职责,切实保证全院工作能顺利有序开展。
四、拓展进取、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干部人事工作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理念、发展的思路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谋求新发展。围绕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突出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工作对策。
(一)积极参与我区组工干部联组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区委组织部为组工干部搭建的学习平台,积极参与,根据学习计划认真开展好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与本院工作职能、工作特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我院组工干部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党性修养、综合素质、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不断完善政治协理员制度构建
加强政治协理员的业务培训、交流。针对目前担任政治协理员的同志,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业务工作需要完成,如果同时再兼任几个部门的政治协理员,时间精力明显不足。况且,跨部门担任政治协理员,工作难以深入,效果欠佳。在人员配置上还需要适当调整,以便于更好地完善和落实该项制度,促进我院政治思想工作以及整体工作的提高。
(三)推进“非审判业绩考评管理体系”
以高院推行法官(干部)业绩档案为契机,建立我院的非审判岗位人员的业绩档案,为党组在干部任用,部门在管理工作,干警在自身努力等方面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在年终的评比表彰工作、公务员考核以及今后的晋级晋职中充分运用该系统,使全院干警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都有客观正确的反映,从而发现干部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加以关注,配套跟进培养措施,为人才的遴选与成长提供依据。
(四)积极协调解决干部职级、选配等重点问题
为着力解决制约队伍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增强队伍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治部将继续深入展开我院干警职级晋升状况调研,提出解决干警职级晋升的建议,积极与区委组织人事部门、编制部门加强沟通协商,努力解决好我院干警职级晋升、职数理顺、编制补充等问题,积极争取各方的支持,多方面、多渠道促成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成。
一是成功地拟定了《xxxx开发区教育中心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方案》;二是积极稳妥的推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拟定了《xxxx开发区教育中心教职工岗位竞聘方案》。三是及时地按要求完成其他教育人事工作,完好地服务于教育工作大局;四是如期规范办理了有关退休、聘任、安葬费、抚恤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的批复工作;五是及时完成了全区教育系统在职人员xxxx年的年度考核工作。
XX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主线,以农村教师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为动力,统筹规划,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重点工作
1、加强编制管理,充分发挥编制在教师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推动师资资源的均衡配置;
3、做好教师补充工作,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4、巩固“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不断提升师德水平;
5、努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6、继续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拟组织市级骨干教师赴农村学校开展巡回讲学;
7、切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早日成为开发区教育的主力军。
8、推进和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指导并完善义务教学校绩效工资的分配工作;实施工作。配合区人局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教职工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单位用人制度;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发展前沿和企业对水利水电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贯彻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水利类补充标准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特征,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稳定、培养、引进”思路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在教师资源中引入企业兼职教师,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目标明确、且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优秀教学团队。
(3)优化课程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认证标准和行业发展新需求,借鉴国内外高校课程改革成果,按照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群;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质教学资源。
(4)强化实践教学。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构建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加强现有固定实习基地的情况下,不断拓展新的实习基地。
(5)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初步建立实行教学团队及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度,整合课程资源与教师队伍,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武汉大学关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鼓励知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切实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行企业人员兼任班主任制等。
(6)完善教学管理。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成果,实施教学管理改革,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有利于教师静心教书、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评价办法,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2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举措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决定着专业办学质量。建设期内,学院将以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团队(包括课程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快教师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加强教学名师的培养,着力打造以教学名师引领的高水平专业团队、课程团队。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教师责任感。要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学水平是看家本领,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严以律己,教书育人,从根本上理解教学的意义。为此,要求每位教师要多听课,每个学期至少听2次课,特别要多听优秀教师的课;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理论、技术;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要求。
(2)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创造条件,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合作研究,鼓励和吸引国际优秀科学家和学者到学院兼职,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3)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发挥产学研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来我校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另一方面,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分期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2.2优化课程与资源建设
课程与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集中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构成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学习的基本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
(1)整合课程体系。根据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全面开展课程建设,对现开设课程进行整合,加大力度建设实践课程,替换内容过时的课程,新增当前急需特色课程,例如水环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类等课程。
(2)建设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网络上建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的课件库,开通课件、作业提交、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功能。
(3)培育专业精品课程。积极建设精品课程,以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精品课程申报与建设,计划将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并积极改进和完善已立项的精品课程。
(4)教材更新。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新的需要,开发、编写新开课程、实习实训课程教材,是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同时对部分已过时的教材进行更新再版。
2.3强化实践教学
(1)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本专业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学院构建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包括专业基础实验、设计(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践三个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不断加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2)构建科技及竞赛活动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平台。学院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在参加竞赛、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研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系统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把队伍建设与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紧密结合,把“加强效能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突破口,着力在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加强执法队伍行为规范、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动真的、干实的,不断推进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作风能力建设,为扎实推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主要目标
(一)创新意识有增强。以打造“满意交通”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路径等方面实现自我超越,做到善于超前谋划、创新方法,做到勇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营造争先比优、奖勤罚懒的良好氛围。
(二)服务群众有实效。着眼于“三个服务”,按照“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和效能建设要求,着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和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强化制度建设,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活动的最终评价标准,积极创建“阳光交通”。
(三)作风能力有提升。加强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执行力的责任意识,着力解决“不适应、不规范、不满意”和“懒、庸、散”等问题,切实提升履职能力,树立风清气正、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
(四)交通工作有实绩。促使全体交通运输干部职工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真正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花在工作上,在完成好全年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创亮点、争特色,推动交通运输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继续保持走在全省、全市先进行列。
二、工作措施
开展以“效能建设问责问效”为主要内容的“抓队伍、强素质、促工作、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三不”问题,突出治理“松、散、懒、慢、乱”现象,加大考核评议力度,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使活动过程真正成为交通运输系统提高作风素质、密切干群关系的“试金石”,真正成为提高执行力、优化发展环境、开创工作局面的“折射镜”。
(一)狠抓工作作风转变,着力加强效能建设。
1、建立健全“五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定出台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干部交流轮岗制度》、《特邀监督员制度》、《督查制度》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等规定,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办事高效、奖惩分明的机关效能建设管理制度。
2、开展“效能建设大讨论、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四项活动。一是针对全系统效能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效能建设大讨论、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活动方案,切实做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剖析原因,查找问题,制定措施,加强督查,扎实整改。二是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在新闻媒体公布监督方式、内容,实行有奖举报,实名举报做到“件件有回复、件件有落实”。三是严格执行严禁工作日饮酒、工作时间打牌、玩游戏、公务车管理等禁令,明确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纪律要求,从严管理,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3、开展“工作人员大轮岗”活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有关规定,积极组织实施局管干部、执法人员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交流轮岗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
(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三走进”活动,着力提高服务能力。
1、走进基层站所。市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保五县三区公路运输管理所及所辖1个基础薄弱的交管站,实行联系驻点制度,每季度不少于10天深入基层站所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力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实现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2、走进服务窗口。局直有关单位、各县区交通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保1至2个交通服务窗口,每月要到联系的服务窗口办公1天,实行首席代表制度,切实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深入开展“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树立交通新形象。
3、走进人民群众。市县两级交通机关干部要联系2至3名服务对象或困难职工,开展结对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增强群众观念,积极发挥机关示范带头作用。
(三)继续开展“三训三考”活动,着力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和干部管理工作,是加强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为确保巩固年目标实现,今年继续抓好“三训三考”工作。
1、狠抓“全员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要以深入开展业务培训、岗位训练和业务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营造勤奋学习、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要求干部职工熟悉交通工作的政策法规、工作程序,熟练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实现个人学历与工作能力、职称职务与业务水平的相一致。各单位(部门)要开展“每日一问、每周一练、每月一测、每季一考”岗位练兵活动,紧紧围绕本单位(部门)工作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制订练兵方案,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把短期练兵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使全体干部职工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参加岗位练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市局计划安排30%领导干部参加“调训”、40%执法人员参加“轮训”,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2、规范“干部考核”。为加强和规范局管干部管理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照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对市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要求,严格程序,严明纪律,继续开展2011年度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实行每两年一次进行大述职、大评议,建立健全长效管理考核机制。
结合“全员培训”工作要求,各单位(部门)按隶属关系认真组织开展好“考试”工作,检验学习成果,促进工作开展。年终,各单位(部门)要开展队伍建设年“考评”工作,奖优罚劣,总结经验,深入推进队伍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四)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确保做到“三个到位”。
坚持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交通运输、队伍建设、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建立三个机制:防范机制、监控机制、处置机制)、抓住三个关键(强化宣传教育、突出领导带头、严格责任追究)、确保三个到位(认识到位、排查到位、落实到位)”的总体思路,严格按照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示范单位的要求,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覆盖面,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五)切实加强“双十佳”培树,着力提升社会形象。
认真开展好“双十佳”的培养和考评工作,着力推进各单位推树典型活动深入开展。制定出台“十佳先进集体、十佳标兵”宣传方案和奖励办法,加强宣传,激励先进,努力提高“双十佳”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各单位(部门)要切实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培树工作,保护好先进典型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确保“双十佳”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开展队伍建设巩固年活动是全面落实我局各项交通目标任务的有效载体,各单位(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进一步开展队伍建设巩固年活动列入本单位(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网络、简报、宣传展板和其它媒体形式,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引导,要切实加大对局党委有关工作要求的宣传力度。要重视培养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形成广泛参与、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一、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并落实师德建设制度。
1、我校建立完善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师德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队伍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方案中有师德考核的内容、等级的确定、考核的措施、考核的程序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等内容,这样学校就能把握住队伍建设的方向。
2、我校还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按规定组织学生上课,无违规现象。学校在教师大会上多次强调不得有偿家教。在与教师签订的承诺书中也明确提到禁止有偿家教。应该说,有偿家教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师德建设列于首位,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1、强化宣传动员,认真组织学习。
(1)及时地召开了全体教师会,传达上级师德建设工作精神,明确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工作要求、步骤、达到的目标等。
(2)以不同的形式向社会宣传,引起社会的关注,让全社会来监督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设出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使全体教师都能履行好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
(3)本学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了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等,并联系实际撰写学习心得,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深化素质教育、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来探讨。
2、密切三结合教育联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本学期我校召开了“我为学校添光彩”承诺和“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演讲活动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校还向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家长、学生随时可向校长通过写信、电话、等多种形式反映问题。这一举措不仅使校长及时调控学校工作和师德建设方向,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修养,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称赞。
3、加强班级管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我校在班主任的选拔任用上,注重挑选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热情高、干劲足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集体建设,各班在本学期初制定班级目标,期中落实实施,期末评比表彰。
组织好班主任培训系列活动,通过探讨德育理念、交流工作经验、观摩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理论等多种形式,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实行班主任例会,选取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交流研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的班主任,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上予以优先考虑,以鼓励先进。
4、典型引路,带动群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利用身边的师德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等手段来鼓励、激发、引导全体教师,重视师德修养,提高人格魅力。我校教师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的践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学习了运城市师范附属小学的焦云竹老师,她只是一个农村学校的民办教师,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自修高中文化课程和教育类书籍,1987年,她取得了县教师进修校毕业证和稷山师范毕业证。在教学实践中,她除了教语文,还学会了弹琴,教学生唱歌、跳舞、排练文艺节目。1984年,在全县“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研教改活动中,她的个人经验材料在全县推广,同时上报国家教委给予肯定。
新疆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已有一定基础,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将教学督导工作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出台制度,建立机构,配备人员,划拨经费,提供工作条件,努力推进督导工作。在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方面,多数高等学校在本校离退休教授中遴选师德优良、教学水平高、富有教学与管理经验且身体健康者组成精干的督导队伍,面向全校开展工作,向校领导负责;有的高等学校则组建了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督导队伍,督导队伍成员中一部分是已经离退休并有高级职称、富有教学经验且身体健康的老教师,另一部分是各教学院系有高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领导或教师;还有一些高等学校,既在校内离退休教授中遴选督导队伍成员,也从校外聘请少数有声望的专家承担督导工作。可以说,自治区高等学校在建设教学督导队伍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创新督导队伍建设模式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多年来各级政府对教育开展的督导实践为改进高等学校的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参照和借鉴。“我国当代教育督导制度,作为一项教育管理制度在教育法规中得到确认,是以《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86〕69号文)为起点。……我国教育督导的范围目前主要是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
目前,我区县级及其以上政府均设有教育督导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纳入行政机构编制;其人员一部分选自中等学校和小学中职称、资历、声望、水平较高的教师,另一部分出自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干部。教育督导机构在监督促进党和政府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地方政府建设教育督导队伍的丰富实践为高等学校改进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模式提供了借鉴。2012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教育督导条例》为创新高等学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模式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教育督导条例》明确规定:“对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各级各类教育实施教育督导,适用本条例。”并对承担教育督导工作任务的督学提出了任职条件,规定应具备六项条件并经教育督导机构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教育督导条例》的颁布为改进高等学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高等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包括督导人员的选聘应当符合这个条例的规定。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公众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强烈要求,成为创新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模式的重要动力。如前所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教师队伍创新能力不足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困扰区内高校的难题,亦是新疆高等学校为社会所诟病的软肋,更是政府急切希望高校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所在。只要是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利的举措,学校的师生员工必定会鼎力支持,政府和社会公众也容易理解。创新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模式,以高质量的督导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添力加油,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定能够得到高等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强力支持。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改进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高等学校为主导,建设吸收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督导工作队伍,遴选高素质教学督导人员,提高督导工作的绩效和公信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校内外相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学督导队伍,首先要改变只面向高校内部选聘督导人员的习惯性做法。时下新疆多数高等学校实行的督导人选由校内人员自愿申请、有请即准、选人面窄、敷衍凑数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迅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必须吸纳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外校和社会上符合条件人员进入督导队伍,保持督导队伍活力,提高督导工作公信力,增强督导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这种模式并不需要增加人员编制,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设有教研性质的机构,可从该机构中遴选人员进入高等学校的教学督导队伍,代表政府承担问责任务;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状况理当拥有评价的权利,应该参与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可从高校学生亲属、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其他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等聘请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高校教学督导队伍,校外人员在教学督导队伍中所占比例不应少于三分之一。要尽力畅通让一流教师和管理干部入选高等学校教学督导队伍的渠道,坚决避免二三流人才敷衍凑数成为督导队伍主力的不正常现象,让一流的督导队伍创立一流的督导工作质量,促使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入健康科学的轨道。一要明确教学督导队伍准入门槛与任职要求,确保思想道德品质优秀、作风公道正派、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群众认可度高、热心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身体健康的人员入选督导队伍;二要完善督导人员选聘与退出制度,由高校人事部门牵头,会同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商提出选聘督导人员的范围和条件,公告,采用自愿申请、单位推荐、教师或学生推荐、学生亲属推荐等多种方法产生拟选用人员方案,报高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由高校校长颁发聘书,每年一聘,可以续聘;三要明确高等学校是建设校内外相结合督导队伍的责任主体,教学督导队伍建设规划、遴选办法、工作制度、督导队伍中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日常管理与考核等事项均由高校决定并负责实施。
教学督导队伍的人数应根据学生和学科专业数量确定,一般每500—800名学生配备1位督导人员;高校应该保障并适时提高教学督导人员的待遇,按照不低于校内中层机构正职人员津贴的标准确定督导人员的报酬。要加强对已选定的教学督导人员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方予聘任。这种校内外人员相结合组成的教学督导队伍,较之以往多数高等学校教学督导队伍成员均来自于校内的状况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扩大了高等学校选聘教学督导人员的范围,有利于高校教学督导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优秀人才做督导,优秀督导促教学”局面的形成;二是能够及时将政府和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建议吸收到教学督导实践中,促使高校出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与社会实际需要相吻合;三是增加了高校与社会联系、交流、合作的渠道,有利于高等学校开门办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产品化工程;科技队伍;配置模式
产品化工程要求逐步构建型号与产品并重的科研生产体系,形成一套满足型号高强度研制交付需求的、适应未来产业化发展要求的组织、研制和经营新模式。转变传统的基于“任务驱动”的科研生产方式及科技队伍配置模式,适应型号研制任务加重和客户需求转变。
一、产品化工程对于型号研制科技队伍建设的要求
根据产品化工程要求,采取以专业产品选用和系统集成创新为核心,以型号研制项目管理为主体的模式。建立与型号研制并行的专业化的产品开发队伍,系统规划队伍发展通道和配套机制建设,加强项目管理,提升资源调配能力。
二、基于研发产出活动的专业化队伍配置思路
1、明晰型号线和技术资源线的配置关系,实现产品开发与型号项目队伍分离。突出型号线的产出,突出技术资源线的专业。型号线对产出和质量负责,而技术资源线对技术积累和人员培养负责。型号研制按项目方式运作,实行人员配的矩阵管理。对于基础成熟公共平台的型号,采用“弱矩阵”项目管理模式,将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的资源线科技人员从型号项目队伍分离出来。对于新研的、技术复杂的型号,可采用“强矩阵”项目管理模式,配置完整的型号项目队伍,并按型号研制阶段动态调整人员配置。
2、区别管理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实现技术预研与产品开发队伍相对分离。技术开发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以及部分无产品平台的定制项目的技术开发,强调组织自主研究并掌握业界的成熟技术,构建技术平台,发现新的技术增长点;建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划,形成核心技术以主动引导客户,并在技术上领先竞争对手,同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以技术研究或承接技术攻关作为资金或利润来源;为核心产品提前提供成熟可靠的技术。
产品开发主要包括平台开发、内部共享模块及平台产品开发。产品开发强调立足于市场需求,要求准确、快速、低成本和高质量;以成熟技术和平台快速、低成本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在周期、成本和可靠性以及可生产性和可保障性上领先对手,在市场和财务指标上构建核心竞争力。
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的任务目标不同,技术开发着眼于技术和原理研究,而产品开发着眼于客户需求和产品质量。科技队伍建设鼓励加强技术预研和通用产品开发队伍配置,避免大部分科技人员在解决型号具体问题投入经历多,在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将缺乏内在动力,从事通用产品、共用模块研制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3、提高验证测试工作专业化,实现验证测试队伍与型号项目队伍相对分离。组建专职队伍,转变设计人员研发、设计与测试全程参与的职责分配模式,从重复性、程序化的测试工作中抽离出来;组建面向产品的,而非面向型号的测试队伍,强化测试设备的通用化、测试方法规范化、测试功能集成化。加强测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对测试技术和方法研究工作的时间精力,转变开发设计人员更注重于产品本身设计,忽视测试系统设计的问题。
三、科技队伍职责定位和通道建设
1.科技队伍职责定位。新模式改变了型号系统、分系统与产品研制的接口和责任关系,从型号队伍中释放单机型号设计人员并集约配置,重新调整验证测试工作的活动分配,各支队伍主要职责如下。
型号项目队伍的主要职责是以型号产品为核心开展的工作内容,根据客户的需求,确定型号技术指标,完成跨产品或跨领域集成的总体方案设计,分解任务指标、参与技术方案评审、产品验收和交付。
产品开发队伍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新产品开发、更新换代产品研发和引进产品的国产化,并进行成熟度培育,并负责管理产品的核心技术,组织制定产品技术方案;按不同产品层次将发明、创新、研究和开发取得的技术成果、试验品转化为质量可靠、可稳定重复的货架式产品;根据型号研制任务要求,从技术货架上选取成熟技术,准确、快速、低成本地形成产品,并承担产品型号规划、新产品开发、产品成熟度提升等相关工作,为无共享产品或模块的新项目定制产品,组织开展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预研队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探索、研究与攻关,负责新产品发展路径规划及其应用技术开发,以形成技术和产品储备;依托重大背景型号项目,从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课题研究,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工作。
验证测试队伍的主要职责是主要负责测试与验证的工具、样例和环境开发,承担型号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装配、测试、集成测试技术及故障诊断等工作,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技术参数、发现潜在质量问题。
2.科技队伍通道建设。基于专业化的队伍配置模式,人才发展通道以产品研发为主线,通道共设为六级,产品开发队伍由产品总设计师、产品副总设计师、产品主任设计师、产品副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设计师构成,并划定职位晋升发展和队伍间人员流动规则。产品开发队伍新入职设计人员,需要熟悉技术方案和产品性能,优先从事产品测试工作,期满后再承担产品开发设计岗位;产品副总设计师原则上要求具有型号主任设计师或主任工艺师任职经历。产品开发队伍也是型号项目队伍总体设计师和主任设计师的主要人才输入来源,型号主任设计师和型号指挥原则上要求具有产品副主任设计师任职经历。
四、推进科技队伍分类配置实践的核心任务
1.强化任职资格管理,构建基于专业的发展通道。以任职资格体系建设为基础,系统地构建技术队伍发展通道。强调以专业为主线,以加强专业或产品领域人才的培养、储备和选拔为导向。通过明确各职层的关键活动、任职条件,对科技人员进行等级认证和分级聘任,体现研制工作的层次性。明确个人发展的职位经历要求,形成跨队伍的流动规则,强化系统级工程师的培养,为队伍配置奠定基础。
2.基于产品工程流程重组,推动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模式转变。结合产品工程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优化,以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稳步推进型号项目队伍与产品队伍分离,梳理并明晰型号研制中的产品技术方案决策、协调和状态控制的责任,新技术、新产品在项目中应用的审定责任,产品平台建设责任等。以薪酬导向为手段,逐步建立起导向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价值贡献的薪酬激励机制,鼓励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型号设计人员更多地从事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本投入。
3.明确责任,完善评价与考核体系导向作用。根据型号项目管理责任,明确项目管理在总体和分系统集成研制、产品选用的职责与权力范围。强化项目经济责任,增强人力资源使用责任意识。引导型号项目关注重点的转移,将从目前的事无巨细转变为重点关注型号系统平台建设。根据产品供应单位的责任调整,进一步明确产品交付责任、产品质量责任、产品保障责任。建立对产品供应单位各技术资源部门的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强化技术资源部门关注平台建设和知识积累,提升技术和产品成熟度;关注提高专职从事技术开发人员比例,提升科技人员任职资格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周辉.产品研发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71-177.
2020年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民兵组织建设政策规定,着眼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规模调整转型,按照统筹规划、建用一致、突出重点的思路,以深化“模块化编组,积木式组合”编组方法为抓手,着力优化结构布局,编实建强重点分队,规范组织程序,不断强化基层建设,积极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提高民兵组织建设质量,增强全x民兵战斗力。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解决全x四类应急队伍建设,即:反恐维稳分队,由民兵应急大队担任,13x人;抗洪抢险分队(2个),由工兵连和舟桥分队担任,170人;森林扑火分队,由林业局组建担任,xx人;抗击冰雪分队,由x镇、x镇和x各组建30人担任,共90人。各分队要确保干部齐备、专业对口、装备配套,保证人员在位率、出动率和装备器材配套率。
(二)加强人民武装部和民兵营连建设。基层武装部和民兵营连是民兵组织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基层人民武装工作和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x军〔xxxx〕x号)精神,民兵营连建设按照《xx基层民兵营连正规化建设标准》抓好落实,下大力巩固乡镇武装部机构,配齐、配强专职武装干部和民兵骨干。x人武部将结合组织整顿情况对各单位进行检查。
(三)加强民兵信息网建设。各乡镇、各单位在严格落实规定基础上,在辖区范围内合理设置民兵信息网点,培养选拔素质高、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的人员从事民兵信息收集工作,保障全x民兵信息网畅通。
(四)加强民兵组织整顿与征兵工作结合。一是明确民兵编组条件。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3x岁以下选定参加专业技术分队和对口专业分队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他18周岁至3x周岁符合编组条件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二是提高编兵“三率”水平。民兵出入队比例要控制在10%以内,预编民兵专业对口率、转业退伍军人比例和经训率要分别达到8x%、x0%和90%以上。三是加强平时征兵准备。征兵难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加强平时征兵准备尤为关键。各单位要切实把“一季征兵、四季准备”落到实处,结合民兵组织整顿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入调查摸底,掌握本单位应征青年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为征兵工作打好基础。四是抓好民兵组织实力统计、预备役登记和兵役登记工作。要深入村屯、厂矿和企事业单位,认真清理核对有关数据,要在普遍登记的基础上,指定专职人员,采取多种措施,着力解决信息不准确、人员底数不清问题,为编组工作和兵员动员打牢基础。
三、实施步骤
(一)筹划准备阶段(x月10日至1x日)。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文件精神,组织基层武装部长参加业务培训,掌握规定要求,组建领导机构,开展宣传教育,组织调查摸底,制定本级方案,部署安排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x月16日至30日)。全面贯彻落实民兵整组工作方案,各级领导和专武干部要深入村屯,全面细致地展开工作,认真进行政治审查,把握好出入转队人员比例,搞好思想教育与人员集中点验,组织入队宣誓,确定参训对象等工作;x人武部将深入基层进行检查指导,及时纠正偏差,推广经验做法。各单位组织整顿方案计划、各分队编组落实情况和整组总结务于x月2x日前报x武装部。
(三)检查验收阶段(x月1日至10日)。各单位将民兵编组情况、退伍军人登记和民兵组织实力按规定要求上报,组织集结点验演练,做好迎接上级“成建制拉动、全要素点验”的整组检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x民兵组织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针对民兵组织要求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入领会上级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方案,周密组织部署,协调有关单位密切配合,集中时间、人员和精力,严格按照程序、内容和要求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
关键词:“S-ESE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2
The Major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der "S-ESE" Talent Training Mode
Tao Jin
(Ans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Anshun561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atient was given the current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xisting problems,the actual situation.its institutional.Around the patient's"s-ese"talent training,analyzing the current professorship colleges and technical and specialized computer applications,with"s-ese"a pattern of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patient the truth from a target location,professional staff in the realm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epen the practice of reform in our hospital tremendously to the present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gives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S-ES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Major
专业建设是根据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以相应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育为媒介,以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为目标,把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建设工作。加强专业建设,创建高职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创办一流院校的基础,因此加强专业建设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评估的核心内容,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创办一流院校的基础,对于高职院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相关专业建设应当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是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关键。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在近几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出现了一批新兴专业。如何将这些专业建设好,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每一个职业教育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S-ESE”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S-ESE”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顾名宇副教授围绕我院“加强内涵建设与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学发展观”而提出来的新课题。“S-ESE”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内容,并通过学校与社会之间循环往复地共同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从而培养出合格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S-ESE”模式中S(student)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ES(enterprise、school)是体现根据行业、企业用人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计划;SE(school、enterprise)是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取学校与企业之间三层螺旋递进循环教学方式,培养出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应能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服务。“S-ESE”模式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校与企业双方有机结合,建立互联互动的合作机制,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共谋发展。实施“S-ESE”模式:一是要突出“学生”这一个主体;二是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过程”三个要素,即学校与企业(社会)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计划”;三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学校和企业之间“三层(了解层、理解层、掌握层)螺旋递进循环教学模式”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四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抓好五个环节的工作,即是要抓好制定标准、建立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评价等五个环节的工作。因此,从内涵上讲,“S-ESE”模式也可称为“一三三五”人才培养模式或称“三共同、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该说是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最广泛的专业之一,同时也是开设的最烂的一个专业之一。为什么呢?原因有二:其一,因为很多院校对专业定位很模糊,不够准确,没有对当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预测,就开设此专业;其二,由干高职学生起点低,难以在宽广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有所成就,在毕业时不能进入相应行业的专业岗位上工作,而只能进入一些非技能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随着计算机行业就业岗位对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有的培养体系已不能满足行业及岗位的需求。
三、当前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在2002年建立的,主要以培养当代信息科学技术型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教学目标。本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8人,助教7人,年龄在36―40岁的7人,35岁以下10人,而17人中就有9人是坐行政班,在专业建设的思考方面时间相对较少。基本上是中级和初级职称,高级职称很少,师资年龄结构非常年轻化。而本专业2010级新生中高职生43人,中职生192人,生源质量普遍低下。
(二)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专业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做得不够,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计算机应用之间的融合不够,专业建设的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学院进一步的扶持、建设与发展。
师资力量已成为制约本专业发展的“瓶颈”,具有领军作用的专业带头人及国内知名学者紧缺,专业梯队尚未形成,科研的整体水平薄弱,科研促进教学的成效不明显;专业建设缺乏政策导向,评估、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师资的数量和整体结构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教学需要和专业建设及发展的需要。
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实训室开放不够,实训开出率有待提高,实践系列教材或教学资料建设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实训技术人员队伍总体素质尚不能适本专业不断发展的要求,结构不尽合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对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一)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针对安顺地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为企业提供初、中级人才,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确保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如何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对教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都非常认真,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导致专业的建设很难发展,其一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是一支非常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刚参加工作几年就面临结婚生子,生活上的琐事耗费其精力的大部分;其二部分教师是新引进的大学本科生,对于知识更新有着清晰的认识,但实践教学经验往往不足;其三部分教师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无形当中对教学加大了难度;其四年轻教师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加之班主任等方面的繁杂工作使得师资队伍建设困难重重。但是面对这些问题,还是有一些办法来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注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灵魂,是专业师资中的特殊成员。专业带头人对整个专业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专业的筹备开始,专业带头人都要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如果把专业比喻成一辆汽车的话,专业带头人就相当于驾驶员,所以谈到专业师资建设就必须首先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骨干教师就是本专业的实施者,非常关键,有好的方案,领导力也很强,但是执行、实施的力度不够,专业建设就很难开展下去。
2.对师资建设要有持续性。计算机类课程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并且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首先要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对现有师资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由系里面制定一份包含近期、远期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进行合理规划,保证队伍建设的连贯性和全面性。
3.专业师资建设要有稳定性和针对性。专业教学要求同一名教师应该在相近或者相似的同类课程中任教,而不是一个学期教授硬件而另一个学期教授软件,这对教师的经验积累以及业务能力的提高会有不利的影响,实践中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首先应当将现有师资根据所任课程进行归类,并针对不同的类别进行建设,归类的依据就是专业课程设置。按照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一般来说教学计划中会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技能课)三个类别。不同的课程类别,对师资的要求不同;不同学科,教学目的、要求、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一样,因而决定师资队伍建设应当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学规律。
(三)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来打造教学团队,同时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包含很多内容,相对于其他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所以课程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与课程相配套的教材更新也需要非常及时。计算机相关专业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设。1.定期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对于已经不能代表当今计算机最新技术而且对就业没有帮助的课程停开,而对新出现的而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要及时更新补充到教学计划中来。2.组织专业力量自行或者与其他高校相关专业联合编写适合专业需要的教材,由于高职教育在近几年发展得非常快,所以大批新兴的计算机专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适合于高职教育的教材。因此要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大力推进精品课程的团队建设,从而组织优秀的教育教学团队开发适合本专业需要的教材。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根据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充分应用“S-ESE”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共同、三循环”。传统的培养方案早已不能适应于目前的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制订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专门成立了由教学管理人员、行业专家、校内“双师型”教师所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在每届新生入校前,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充分考虑了行业的最新需求,以及最新的工作岗位要求,使得经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更有具有针对性。
(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该以专业群进行专业建设。计算机专业群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制作等专业组成,该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提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攻目标,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水平,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办出精品专业,用最小的代价、最优的效果创建新专业。概括起来说,就是“资源共享、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灵活发展”。
计算机专业群进行专业建设,很多资源可以共享。还可以考虑申报新专业来充实,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该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观点,不断加强专业兼职专家库的建设,同时积极与行业联系,将学生送至企业进行除顶岗实习外的短期项目综合实训。学生走出去了,既拓宽了视野,又仿真了实际工作环境。同时希望学院对本专业进一步加大投资,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
五、小结
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应该充分运用我院“S-ESE”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安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多方面考虑,突出我系本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精品专业,在国家“十二五”发展的大环境中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秦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3
[2]叶健华,明小波.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4
[3]明小波,叶健华,韩礼国.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陈利军,武俊琢.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2008,1
[5]杨桦.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与定位[J].科技经济市场,2008,11
[6]崔奎勇,史娟.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J].2009,4
[7]郑伦川.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8]陈良政.析高职技术基础课程及其开发[J].职教论坛,2004
[9]谷群广.论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3
[10]金川.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