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流人物范文

风流人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流人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风流人物范文

汨罗江畔,猿鹤哀鸣,一身白衣在秋风中飘零着。

你依旧是那么洒脱,只是你那一头长发被无情的秋风吹散,遮住了你那曾经满是希望的双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曾经如此的豪言壮志,可如今,你无比伤心地回望着你挚爱的祖国,回望着你的坎坷一生,你清楚地知道那些纸醉金迷的统治者早已将一个名叫屈原的冥顽之人忘到了九霄云外,此时此刻也只有这猿鹤来为自己送别……“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你只能如此叹道。回望过,你毅然回头,望着这清澈的江水,你挥一挥衣袖,仰天笑道:“罢也,罢也,生不称意,不若随江水而去,了此一生,哈哈……”一纵身,你跃入江中,岸边只留一发带飘舞……你就这样潇洒地去了,却不知时过境迁,端午因你而生,《离骚》因你而不朽,这茫茫中华大地上,已经无人不知你的名字。如此的你,不可谓不风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你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八十万曹军压境,泯不灭你的才华与胆气。面对一群庸碌无能的主和腐儒,你不屑一顾,力主吴侯迎战。于是有了周公瑾持令剑,号三军,筹粮草,驻赤壁的雄壮场面;于是有了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多计并施的千古佳话;于是有了火烧赤壁,以少胜多的脍炙典故。你英年早逝,有人说你忌贤妒才,既如此,为何玄德都言你胸怀宽广?你虽已随滚滚江水逝去,但你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却成为后世的美谈,小小的断垣赤壁因你而闻名于世。如此的你,不可谓不风流。

残阳如血,百鸟归巢。一身宋衣不合时宜地出现在元军北渡的船上。

“都回家了,可我的家在哪里?”面对着归去的百鸟,曾经豪迈的你如此叹道。回头看你身边“保护”你的元兵,你不由得一丝苦笑,“哈哈,我堂堂大宋子民,到头来竟要这几个蛮子来保护?”回想自己起兵抗元,战场杀敌,恍然就在方才,那精忠报国的斗志陡然又起,却不想船上那慑人的元旗将你拉回了无情的现实。又忆起惶恐滩头兵败逃亡的惶恐,一丝酸楚又涌上心来,想想这伶仃洋的名字,你不由得大笑起来,直惊得身后元兵弯刀出鞘,“哈哈哈,这伶仃洋不正应了老夫的一世零丁吗?哈哈……”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你大声道“好,笔墨伺候!”只见你奋笔疾书,于降书之上成诗一首,待元将看时,最后一句赫然醒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啊!”元将大惊失色地跌倒在地上,他终于明白,像文天祥这样的忠义之士是不会屈服的。你虽已殉国就义,但你的诗篇不朽,你的光辉永驻。如此的你,亦不可谓不风流。

叹阑干瀚海,慨沧海桑田,几多风流人物几多风流往事……

第2篇:风流人物范文

“书虫”——曹瑞涛

你们要是问我们班谁最爱看书,那就要数曹瑞涛啦。记得去年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正再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一课,其中有一段是说季羡林爷爷看过的书,老师便说了一些关于四大名着的知识。这一下子可惊动了曹瑞涛,他不管老师让不让他说,便说起了内容来,结果老师生气了,教训了他一顿。

“搞笑大王”——赵恒哲

一提起赵恒哲来,就会让人哭笑不得。有一次语文老师给我们让我们边写作业边听歌,我们听了后,班里顿时沸腾起来,我们慢慢着听着,突然,赵恒哲伴着音乐还跳起了舞来最后被我们和老师一起发现了,逗的我们哈哈大笑。

第3篇:风流人物范文

女兵姐妹花:不会放弃

孪生姐妹范晶瑾和范晶莹是三军女兵方队不大不小的焦点。

在阅兵训练中,姐妹俩很快意识到,“孪生姐妹”的身份并不意味着她们拥有额外的优势,想要通过天安门,无论是谁,标准只有一个,必须通过自己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去达到。

训练严格、竞争激烈,姐妹俩不仅担心自己掉队,还彼此牵挂着对方。一个雨天,方队组织室内踢腿训练。妹妹踢得满头大汗,浑身疲惫,晚上躺在床上,不禁连连说“不行了不行了”。姐姐听了,坐在床边,一边给妹妹揉腿按脚,一边轻声安慰鼓励。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这对孪生姐妹异口同声地说。

海归女职员:不要留下遗憾

2003年,张元元在国内获得大专文凭,随后赴新加坡读预科、专升本,然后又找到一份当华文教师的工作,拿着两万多元的月薪,有了新加坡的“绿卡”。但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她毅然回国,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北京才是我的家。”她说。

回国工作后不久,她所在的企业通知女民兵方队招收队员,张元元没来得及跟父母商量,就报了名,脱产参加训练。她的同事曾经不解:“把半年多时间用在练走路上,值得吗?”从小对她疼爱有加的父母也担心她吃不消,她却觉得参加阅兵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赶不上一次的宝贵机会。

几个月训练下来,张元元已经磨破了好几双皮鞋,但是从枪线、手线到脚形和出腿的爆发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既然来了,就不要留下遗憾。”张元元相信自己可以坚持到底。

女博士踢正步走过天安门,唐甜是第一个。

重庆姑娘唐甜是三军女兵方队一中队队员,流行病学与统计学专业博士生,全体受阅官兵中的最高学历者。

对于这位26岁的姑娘来说,“走路”的难度堪比考研。头不正,腰不挺……“没想到单一项军姿的要求就如此多!浑身关节像散了架一样,好累啊……”爱哭的唐甜常常一边训练一边悄悄抹泪。

第4篇:风流人物范文

搞笑大王——赵恒哲

说起我们班的赵恒哲,真让人哭笑不得,上次,我们语文老师让我们边写作业边听歌,我们听了高兴极了。一开始,我们听的是《天路》,到了后来我们觉得不好听,便换成了《美了美了》这首歌,没想到赵恒哲还跳起了舞来,结果被我们和老师看见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书虫”曹瑞涛

我们班最爱看书的是曹瑞涛,他无论上什么课,他都看书,也不问问老师同意不同意,每次语文老师提到课外知识时,他都会积极举手,除非他不知道的话,他才不举手。

第5篇:风流人物范文

读《论语》与读《孟子》,感受迥然有别。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在人们眼里是一个“至圣先师、蔼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陈说自己的为政之道,故尔常常踔厉风发、意态亢昂,有时甚至带有火气,言辞犀利,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尽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为争霸天下,莫不纷纷采取功利主义的攻伐之术,以为孟子的“仁政治国方略“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太慢而不肯采纳,但在孟子义正辞严的强大思想攻势下,不能不一时心悦诚服。而孟子并不为了让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屈尊阿附,他无意于取媚讨欢,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处,陷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们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顾左右而言他。每读书至这样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叹: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过于勇,而他的嫡传弟子孟轲,其勇较之于子路则更胜一筹。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书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阔的窝囊相,让人“不足观,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寻出半点窝囊的影子吗?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种样子,肯定会怒发冲冠,大骂子孙不肖的。孟子实在是为后辈文人树立了刚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让剑客游侠武装专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记载,一次,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正好派人对孟子说:“寡人本应去拜访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风吹,如果你能来朝,我可以接见你。孟子一听这话,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说:“刚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见王。第二天,孟子却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说:“你昨天托辞有病,今天却去吊丧,这样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以臣子的身份公然与君王较劲,没有一身的正气、骨气、胆气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话说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男人,谁怕谁呀!又有一次,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一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样端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装睡,那人很不高兴,孟子就坦率地教训他:对一个年长的老头子应该懂得礼数!在孟子看来,一些峨冠博带的君王,只不过是贪财、好色的草包蠢货,或者是率兽食人的,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英雄气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数,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盘接受,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遗世独立,傲岸宏达,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汉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宋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第6篇:风流人物范文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流人物独领。从平民百姓到真才学子,风流人物数不胜数。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风流人物在世界的典籍中被腐蚀,抹杀。但那些用汗水和心血铸成的诗篇永留人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禁让我想起了留下精华的书轼。他为宋代的文学谱了一支优美的曲,他使文学的天空中那微弱的星星变得夺目。

书轼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受到父亲书询的教导。年纪轻轻便考中了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外郎。只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员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被贬病死于常州。

在风雨徘徊之际,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渐渐淡去,只留下不朽的诗篇和无限的悲哀。

他的诗无时无刻不在我耳边回旋,充满了对国家的幻想和对怀才不遇的悲愤。他是一代文学的英雄和才子。他的散文名列唐宋家之中;他的画留下了“胸有成竹”的典故;他的书法更是在当时位列“四大家”之中。这样一个完美的玉石却被置之不理,有谁不被风雨所折服,那越便是一位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倒下的标志。

第7篇:风流人物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精髓;资源;活动;评价

一、概念界定

关于“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些描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语文课就应该上出“语文味儿”,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从课程实施的方略来讲,“综合性学习”在于融通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多方面的联系。总地来说,“综合性学习”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归宿的。

二、问题的发现

综合性学习到底该如何把握“语文”这个度?它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理应姓“语”,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虽惊喜地发现,不少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同时却忽视了“语文”的本色,把综合性学习活动变成了“文艺表演”“歌唱比赛”甚至其他学科的活动,“语文味”充其量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花絮。如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它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而不是历史学科的、或者政治学科的、或者班团队活动的“学习”?千古风流人物,以其具有的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等等价值和意义,不是同样可以放在相关的学科中来开展活动?那么,体现“语文”属性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换句话说,怎样体现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综合呢?就在“话说”上!“话说”,是一种讲述,是以“说话人”的口吻来叙述故事,比如“话说长江”。因此,它应该是具有语文味的、故事性的、人文色彩的、诗意的叙事。也就是要把“千古风流人物”放在一种故事的状态里进行演绎。这就有别于“历史”说、“政治”说、或者“班团队活动”中的说了。我们来分析上面的案例:

“有的班级召开主题诗歌朗诵会”,诗歌朗诵不是“话说”,因为它不是在“讲述”;“有的班级排演风流人物大聚会的课本剧”,课本剧也不是“话说”,而是“戏说”;“有的班级展开‘时势与英雄’的辩论”,辩论同样不是“话说”,“话说”要求心平气和、委婉亲切,“辩论”则言辞犀利、慷慨急促了。而且这里还混淆了“ 风流人物”与“英雄”的概念(人物、风流人物、英雄,不是等同的。;秦皇、汉武,是“风流人物”,但不是“英雄”;董承瑞、王进喜是“英雄”,但不是“风流人物”……即令所说“风流人物”,也是要文治武功、风雅洒脱、英俊杰出。并且,我们这个民族,“英雄”还有性别,即男性,说“英雄气短”、“英雄难过美人关”即是;谈到女性,则只能是“女中豪杰”、“女英雄”、“巾帼英雄”;而且,还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时势与英雄”,涉及“英雄史观”,则偏重于“政治说、历史说”的范畴了;“有的在同学中开展‘中学生心目中的风流人物排行榜’主题调查”,更不是“话说”,因为它的落脚点在“调查”。这里,必须强调保持两个一致性,即“综合性学习”教育目标与语文课程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综合性学习”教育目标与“综合性学习”教育内容的一致性。而上述四个“有的”,都背离了作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两个一致性相对立。看来,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误区,以为,只要是“活动”就是“综合”,只要是“小组”就是“合作”,只要是冠以“综合性学习”之名就是“语文”了!而“自主……”“自由……”“自行……”的三主,似乎有了“自主学习”的体现,但如果“自主”的要求不明确,就极有可能流于放任。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衷和精髓。无独有偶,这样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让很多老师走入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常此以往,对我们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学生影响很大。为此,我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意在提高综合性学习的质量。

三、回归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精髓的实践途径

(一)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内容不限于语文课本,不限于语文学科,而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兼顾各门知识的综合,其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第8篇:风流人物范文

关键词:豪放 词调 音律 标点断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式的大家。因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因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因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因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此外(同时),其绘画简劲掀舞,新奇有致;其文艺理论,见解独到,自成一家。广博的学识,盖世的才华,使苏轼尽管步入词坛较晚,却能在短短几年间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自己的词学天赋,正如他在《与鲜于子骏》中所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不仅如此,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豪放、旷达、婉丽,并且开创了豪放词派,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中国词学史。

明代张綖称:“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又据《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中说:“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这些说法,极大地昭示了苏轼开创“豪放词”的意义。由于旷达直率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由于正道直行、不阿谀谄媚的君子人格,苏轼被卷入政治纷争的漩涡之中,既不见容于推行变法的新党,又不见谅于尽废新法的旧党,经历了两度“在朝——外任——贬逐”,可谓宦海沉浮,屡经挫折,失意之极。政治上的极度失意,使他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想法,滋生了浓重的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他最终没有被打击、磨难击倒,乐观旷远、豁达开阔的胸怀和人生态度,使他在面对祖国雄伟江山的时候,油然而生豪迈激昂的情绪,创作了不少使人心神为之一振的千古名篇。

在苏轼众多豪放词篇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赤壁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该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即词人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开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表达了一种超然的人生哲理、一种历史观。词人站在江边,看着那江水滔滔东流,不禁想到:古往今来有多少风流人物,有多少盛衰兴亡,都在这江水的滚滚奔流中消失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地点、人物。尽管沧海桑田、世迁,尽管浪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尽管什么都不存在了,但故垒还在。犹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说的那样,如今剩下的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了。也就是说,尽管周郎已逝,但是当年的往事、周郎的丰功伟业,至今还感动着、激励着人们。“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对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的描写。就这样,词一开篇,就描写浩荡江流,风起浪涌,境界阔达,气势雄壮,创造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为“风流人物”的出场创设了环境气氛。然后笔触转到着重写人,对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周瑜进行描写和歌颂。首先,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来写风流倜傥、潇洒英俊的周瑜,得到了“国色”的美人,进而表现其爱情、家庭的甜蜜、美好、幸福。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孙策和周瑜是当时的英雄人物,大乔小乔是东吴最有名的美女;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堪称美女配英雄的佳话。试想,天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然后,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来写儒雅从容、成竹在胸的周瑜,“谈笑间”就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应该看到,周瑜年轻有为,美人江山兼得,是何等的春风得意啊!然而,苏轼写赤壁怀古,凭吊周郎当年所建立的功业是他主要的目的吗?

结合苏轼写作该词的背景、心情、环境,仔细体会整首词,不难明白,作者以包举有力、凌云健举的笔力,把无限的流水和有限的人生交织在一起,抒发的感慨却是十分的隐约深沉,隐含着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慨叹;而对周瑜的赞颂,却意在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深沉感慨。苏轼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的第二名,可见其才气;他给朝廷上了很多篇策论,提了很多的治国方略、建议,可见其抱负、理想。但是他却屡经挫折,九死一生后被贬官黄州,自然也就触景生情、怀古伤今。在他看来,周郎的娶美妻、建功业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进而也就悲慨自己年近半百却壮志难酬、功业难成!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的沉重、精神的苦闷之深远沉郁。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未因此而颓然倒下。有着豁达开阔胸怀的苏轼,清醒地认识到,“千古风流人物”都被大浪淘尽,消逝得无踪无迹,那么个人的荣辱穷达、起落坎坷、得失成败又何足悲叹呢?在该词中,掩盖不住的是他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迫切期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

第9篇:风流人物范文

一、开展《综合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上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脚踏一方土”时,就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积极性。课前要求学生去收集歌颂土地的诗歌,查找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故事、自古以来保卫土地的民族战争,封疆域国的统治者。特别是学习中提到的“沧海桑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并且了解“寸金桥”的由来。学生围绕着我提出的要求,纷纷去查阅书籍,收集资料。有的几个人合伙,你完成“沧海桑田”,我负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承包“寸金桥”;有的独立搜集、查找。三年来,学生觉得《综合性学习》很有趣,能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由于有兴趣,学生又能亲自实践,求知的愿望也随之而产生。因此,学生就能主动去探究,在活动中无意识地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展这样的活动,更能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勤劳的传统美德。农村的留守学生,由于长期荫蔽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下,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事不占手,电视剧天天守,意不遂就乱吼,不给钱脚不走”的坏习惯。他们的见识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而增长,他们的知识也不是随着阅历的丰富而丰富,他们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比较肤浅。但,他们的个性却特别明显,特长更是各具神色。然而,个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特别是“90”后的中学生,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情操陶冶,唯有通过人多种多样的主体活动,践行、体验才能慢慢形成,在长期的活动中得以巩固和完善。

再则,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综合性活动主张教学走出课堂,鼓励学生走上社会,为学生的个性养成提供有利条件,为学生的特长提供锻炼的舞台。通过语文综合性活动,不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巩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三、 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指导活动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仅靠课本规定的内容,这点狭窄的空间传授学生知识,对于聪明、活泼、好动的“90”后,对于培养祖国未来的社会人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令他们乏味的。长期的“教师教,学生的学”这种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降低了教师的活动指导能力。

由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能力。所以,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例如:我在开展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时,是这样知指导的:一、安排学生课外搜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二、搜集千古传颂的诗词;三、了解千古以来最感人的故事;四、学唱歌颂千古风流人物的歌曲;五、举办“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题会。在这个主题活动会上,具体过程我又是这样安排的:1、教师作开场白;2、学生畅说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3、学生吟诵千古诗词;4、学生讲令自己感动的故事;5、师生共同欣赏岳飞的《还我河山》;6、学生唱歌颂千古风流人物的歌曲;7、教师教唱岳飞的《满江红》;8、揭示风流人物的含义。活动中,教师要想把主题会顺利的开展下去,就得把握时间,按照活动设计的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把持好广度和深度,临时还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学生手上的资源,注重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达到游刃有余。

由此可见,教师要开展好综合性活动,不但自己要查阅很多资料,补冲自身知识的不足,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丰富了教师讲课的舞台。

四、 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使人实现社会化。《综合性学习》恰恰超越了书本学习和知识学习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又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学语文、用语文机会。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历练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更有利于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参与和了解,促使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在测试中的分值占有一定比例

凡是期终的检测试卷里,综合性知识的分值一般都在8分―15分之间。题目多样,形式灵活,直击要点,分值不少。如果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就把握不好答题的要点。作答时只能东拉西扯,乱斗一通。因此,教学中别轻易放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因为学生的成绩就是靠一分、几分积累起来的。长期的日积月累就会堆积成山。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认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骑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