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第1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一)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化

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了从管理到实施到研究的三级网络体系:工作网络――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咨询援助网络――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区县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分站)学校心理咨询室;科研网络――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区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

在具体实践方面,也形成了三级系统。一级系统(心理培育系统)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规划、组织、管理,由学校承担。二级系统(心理辅导系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一般性的心理困扰、初始性的心理障碍进行辅导。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师”工作站实施。三级系统(心理矫正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援助,对患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治疗。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师”工作站和医学心理治疗机构承担。三个级别的系统各自对个案进行专业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转介。

(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制度化

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组建方面,我市于2000年制订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并配套制订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2001年又制订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考核办法》。为确保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我们于2001年又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并于2007年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规程》。

为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发展,我市于1999年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2002年制订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评估方案(试行)》,2006年对该方案作了修订,正式颁布了《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2007年颁布了《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2008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2009年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成立南京市少年心理司法矫治中心的决定》。

这些政策和规章制度的颁布施行,使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学化

南京是在全国最早启动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城市之一。早在1987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就着手研制了《儿童•少年•青年心理培育纲要》,这是国内推出的首个学校心理教育的指导性蓝本。紧接着,该所又会同鼓楼区教育局编写了《完善你自己――中学生心理百题》。此后,南京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科研引领之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着。

“九五”期间,我市几十所学校汇聚在国家重点课题“大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十五”期间,我市又成功立项了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集中了八十多所中小学参与研究、实践。科研课题整合了全市学校的心育资源,使全市学校心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另外,全市建立了一批立足本市、辐射全国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有“中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儿童感统训练中心”“儿童心理剧研究中心”“情感教育研究中心”“少儿心理科学院”等。这些研究中心以一个学校为主要基地,以一批志同道合的学校为联盟,开展心理教育研究,探索心理教育特色。

从2007年起,我市由教育行政领导牵头,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启动了中小学生“学习力”研究,以多领域合作、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开掘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

从1994年起,我市开始对中小学心理教育骨干教师进行培训。2002年开始,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制度”,成立了资格认证机构,制订了培训方案,认定了培训部门的资质,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培训方案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的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课时安排和学员甄选等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市教育局还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用的专门讲义,制订了考核办法等。目前,全市已有299名教师取得了心理咨询员资格,1882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

此外,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稳定发展,我市还专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并对市级心理学科带头人进行评选。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精神。同时,为在教师通识培训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分量和专业性,我们还专门成立了由高校专家、一线优秀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以专家数据库的方式为各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咨询。

(五)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化

我市一直致力于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完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明确心理咨询室的职能。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承担对上门咨询的学生的帮助,而且要承担宣传心理健康、指导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专题性团体心理辅导、整合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等任务。二是认证心理咨询室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必须经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后持证上岗。三是评估和验收合格心理咨询室。我们制订了合格心理咨询室的试行标准,从2002年起每年进行评估和验收。2006至2007年,我们对535所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整改扩建,大大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水平。2007年我们又启动了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评估验收。迄今经过评估验收的合格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已达651个,占我市中小学总数的92%以上,并验收了47个示范心理咨询室。四是总结和交流心理咨询室工作经验。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心理学术团体举办过多次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心理咨询室建设专题论坛。

(六)心理健康教育运作品牌化

1994年,南京市教科所开通了全国第一条专为中学生提供性心理咨询与性教育的电话热线――“智慧果”。热线开通后引起了广泛、热烈而持续的反响,一时间北京的“少女课堂”和南京的“智慧果”成了当时国内青少年性教育的代表模式。

2004年,为拓展和完善“南京市中小学生谈心电话”的功能,我市整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资源,成立了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并将“陶老师”的名称和标识进行了注册。南京的广大中小学生都记住了那个伴随他们共同成长的“陶老师”。

此外,为保证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我们还参照“陶老师”的运作模式,于2006年成立了“宁教授”工作室――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网络心理咨询室。“宁教授”汇聚了在学校一线工作的10名优秀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利用网络平台专门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目前这一咨询方式运作良好,已为市内外近4000名教师及其他人群提供了服务。

同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我们也注重品牌建设,其中夫子庙小学的“我能行俱乐部”、汉中门小学的“开心超市”、南京师大附中的“学生心理协会”、孝陵卫中心小学的“校园心理短剧”、宁海中学的“亲子辅导营”、信息工程大学附小的“学习动力训练营”等都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样化

我们坚持对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探索,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情感、意志、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巩固。

第2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行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也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它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逐渐受到心理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多年以来,在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已初具规模。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换言之,从区域教育或整体管理角度看,学校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另外,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管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大陆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心理辅导行政,导致了学校没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其负责人没有明确的责权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孤军奋战,没有吸引广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指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组织,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教师,拟订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评估其成效,以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标。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究。因此,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总结和吸纳国内外心理辅导行政经验,并对我们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展望。从而为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实践建设奠定基础。

一、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吴增强指出:“在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作用不可忽视,美国的一些州通过立法来支持学校心理辅导。”1946年通过的《乔治—巴登法案》(The George Barden Act)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个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1957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规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这一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APA)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DPS)和国家学校心理学学会(NASP)制定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达到专业标准。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心理健康研究者提出在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center),由学校自己实施心理辅导。1970年,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率先在学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全校学生、员工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976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

基于学校心理健康计划的成功,1980年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学校心理健康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学习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种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加强了合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加快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990年,全美32个州的中小学只有178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1993年约500个。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出资在加州和马里兰州成立了校本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并且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培训、技术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校本心理辅导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校本心理健康中心快速发展,1998年已经超过了1150个,到2000年,全美45个州有1400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目前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仍在不断地发展,追求整合的学校心理辅导将仍是美国中小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或学生心理辅导室,即使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在所属的学区内也有这样的机构为学生服务。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职能形式日趋多样,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和延伸,由最初的筛选者角色,发展到修复者角色和咨询师角色,以及现在的“工程师”角色。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广泛地影响了世界各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0年马来西亚出版了由教育部编著的《学校辅导服务》,以政府的力量推进心理辅导的发展。日本学校教育法则规定,心理辅导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初级中学设立学生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辅导;设立前途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他前途辅导事项。学校均制定周全的辅导计划,包括学生、学业的辅导重点,各部门辅导活动的计划等,并建立严密的组织网络和专门的学生辅导部。在人员配置方面,以中小学教师的兼职辅导和地方心理学专家的专职咨询相结合,调动一切力量,重视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生活委员等学生干部的力量。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

在我国,与大陆相比,台湾地区与香港的心理学研究显得更加成熟,在心理学的应用上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应用,显得更加完善。

樊富珉、古怡指出,“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辅导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从小学到大学有关学生辅导工作的法规、条文,确定行政组织、人员编制和聘用、工作实施目标及要点等,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保证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刘华山曾指出:“台湾地区自1954年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过了由教育学术团体倡导到教育行政当局明令建立相应制度的过程,辅导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如今,一个从小学至大学各级学校纵向贯通的辅导体系已建立起来。在学校中,辅导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与职业选择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辅导、教学、训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在台湾地区,中小学设有辅导工作推广委员会,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执行秘书负责。委员会下设两个组织,即学生辅导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两个中心之下又分别设有生活辅导、教育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五个组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职责是收集并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举行咨询与个案会议;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心理测验;与家庭密切联系,进行家访与召开恳谈会等;设计各级辅导方案,供有关教师参考实施。

依照法令,台湾各级学校均设有辅导组织及专职辅导工作人员。各个学校辅导组织的形态,是由学校行政首长根据对辅导工作的认识、学校的设备及学生的人数而决定的。所以,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的学校,其辅导组织的类型各不相同。现以“国小”“国中”及高中辅导三级组织为例:

台湾的“国民小学”一般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全校的辅导工作。它由校长牵头,下设主任委员和执行秘书各一名,另有委员会成员3~4名,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担任。委员会细分为资料、辅导、联络和特教组,相互配合,再由各科任教师、级任教师和年级主任等共同参与,推动辅导工作的开展。

台湾“国民中学”的辅导工作也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校长牵头,下设推行计划委员会、特殊个案研讨会、就业辅导委员会和升学辅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做好自己所承担的辅导工作。辅导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为执行秘书,负责整个委员会的工作。秘书有一人,有的也有多人。执行秘书主要抓委员会下设的几个小组:行政业务组、生活辅导组、学生辅导组、职业辅导组、研究计划组和测验统计组。各年级导师参与生活、学业、职业三级活动。

台湾的高级中学辅导工作组织,依照台湾“教育部”1979年公布的《高级中学法》而设置。学校的辅导工作由专设的机构——辅导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校长兼主任委员,作为全校辅导工作的总负责人。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训导、总务、实习辅导及图书馆等处室主任,主任教官,主任辅导教师,教学、训育、管理、卫生、实习、就业等组长,各科教师代表若干名及辅导教师。辅导工作委员会设置专任辅导教师,以每15个班设置1人为原则,由校长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并由校长从辅导教师中选一人为主任辅导教师,负责规划、协调全校学生辅导工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展望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一个围绕着组织目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开放多维的有机的整体系统。一般来说,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法规制度、人员构成、物质因素。与行政组织一样,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也是由以上六大要素构成。鉴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经验,结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的最根本目标是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实施对学校辅导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具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校心理辅导室来说,各自均有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心理辅导行政需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规范、系统的组织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第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

在机构组织的建设上,可以采用“三级工作网络”的组织体系。在“一级工作机构”中,由教育局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该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及考核工作;在“二级工作机构”中,各学区辅导中心、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在“三级工作机构”中,由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与实施。

第三,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

权责体系是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心理辅导室的核心地位和权责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们认为应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部门来设置,使之成为一个与教务处、政教处、科教处、总务处并列的处室。换句话说,心理辅导室主任可以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这样做,有助于学校心理辅导室参与到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师生心理环境的创设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心理辅导行政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制度的建设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性文件,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评估方案等;(2)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如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文件;(3)评估考核性文件,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体系等。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关键是要引导、鼓励和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和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理念和技能外,更要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效能感,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培训途径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结合,如相互听课、评课、个案研讨、学术沙龙等。

第六,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

第3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进一步营造校园心理教育氛围,加强学生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科学地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按照市 “关于开展第四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相关通知精神要求,对我区2021年心理健康宣传月的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2021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

二、活动主题:心向阳光 健康成长

三、活动目的:

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理念为主导,通过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宣传心理健康核心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心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养育观,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四、活动内容;

1. 积极参与“两个一”

宣传月期间,各校要组织学生和老师积极参加区级活动。

1)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将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原创心理海报设计大赛,拟先行在各校园学生中广泛开展,再择优推荐上报辅导中心集中参评。(具体细则见“区心理教师群” 通知)

2)教研室将在5月初面向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提升专业技能的课例研讨活动。

2、认真完成“四个一”

1)区中小学校每个班级在传月期间,开设一节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或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研室将在5月初通过庐阳区心理健康教师群给各校推送一节小学和中学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供老师们参考。

2) 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传。各校要营造校园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校园公众号、校报校刊、橱窗等宣传。宣传月结束后上报相关宣传的图片资料等。

3)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向,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4)各校组织召开一次专题家长讲座,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健康知识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子女心理健康。

3、6月下旬,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将对宣传月工作进行总结。

五、相关要求:

1、各校园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2宣传月结束后,请各校负责的老师及时将学校开展活动的材料上报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庐阳区团队、教研室

                      庐阳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2021.4.21

附件

 

2021年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安排一览表

报送单位:庐阳区教体局团队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贾莉 3637090099

序号

时间

地点

主题

形式

对象

1

4月26—5月24

区心理辅导中心

“生命教育”原创心理海报设计大赛

评选心理海报设计优秀作品

全区

中小学生

2

5.8

红星小学

新秀展示课

授课+课例研讨

全区

心理教师

 

 

 

 

 

 

备注:

1.各项活动须确定活动主题,讲座类活动须确定授课人及授课主题。

第4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区域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有效地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市教育局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个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即以区域推进为中心,以课题研究和常态实施为主线,以统筹规划、先行试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为途径,全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健康发展。

一、找准教研立足点,宏观指导,多维促研,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教研是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常态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实践中,我市推行“联片教研、网上教研、校本教研”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使心理教研活动在教研培训中心的宏观指导下,实现了城乡融合、虚实结合、内外联合,多维度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1.抓好联片教研――协作中求均衡

几年的探索,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制。但我们深知,这个体制是纵向的,要真正实现“区域性推进”还需要一个横向的支撑点。尤其是针对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寻找一个能促进各校之间协作共享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联片教研“优化一个,带动一片”的教研优势,成为我们首先倡导的教研模式。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各联谊校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研讨活动,大力创新联谊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做到每次活动有专题,有课例,有研讨,有反思,有指导。每次联谊活动,教研员都积极参与,及时总结联谊校的优秀经验向全市推广。联片教研极大地提高了集体教研的成效,也缩小了城乡学校间的差距,确保了区域推进沿着均衡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行。

2.抓好网上教研――交流中求互补

我市早在2004年底就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站包括政策导向、理论导航、心育广角、心育载体、团体辅导、个别辅导、课程资源等近十个栏目。

为保证网上教研的顺畅、实用,我们一是加强网站的组织建设,建立网上教研规范。制定了《荣成市心理健康教育网上教研实施方案》,并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了一批有责任心、有热情的网站编辑,参与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二是加强网站的应用建设,维护网上教研秩序。为推广学校的经验和做法,我们特别设置了“心育广角”栏目,鼓励、指导各学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负责人及时上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供各学校学习和借鉴;为防止有教师抄袭别人文章,专门设置了检举BQQ;不定期抽查网上教研工作,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腾讯通采访的形式,收集教师对网上教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网上教研在虚拟中求实,在操作中求真,在规范中求新,让网上教研真正成为一线老师沟通交流、经验共享的工作平台。

3.抓好校本教研――内化中求提升

校本教研的最大优势是以校为本,因地制宜,因需而研,有针对性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但以校为本,不代表教研部门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应站在区域推进的角度对学校进行方向的引领、过程的指导以及效果的评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着重抓两个重点:

一是内容上的宏观调控。我们在心理网站和研修平台上专门设立一个校本教研栏目,有规划、有文字和音像的教研内容,学校可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另外我们还开通网络应急通道,对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方面的困惑和需要进行及时地沟通答复。

二是过程中的督导引领。每个学期教研员都会根据学校的要求,为一线教师开设专题心理讲座、与教师以对话交流的形式进行专题教研活动、与教师共同听课、评课等。

二、找准实施核心点,由浅入深,强化应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和探索。实践中,我们不懈追求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实施,并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分别进行了内容的开发、课堂模式的构建以及活动载体的拓展,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开发课程资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督导考核评估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和老师因缺少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资源作支撑,使心理辅导活动课陷入低效、盲目、无序的状态。为改变这一工作状态,保证心理辅导活动课能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我们组织部分心理骨干教师联合攻关,为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各学段开发构建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整个资源包共包含453个活动方案近百万字。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选取内容进行操作。

在使用课程资源包的过程中,我们还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包。我们将各年级的最佳方案逐一上传至心理辅导活动课专题网上研修平台上,指导心理健康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后反思与教研,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包的修改完善工作。这一举措有效推动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开设心理活动课,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一直是我们在基础研究中着力探索的领域。创新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结构是:提出问题、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置情境,方法迁移;澄清认识,理解升华四环节结构。几年来,实验教师以此模式执教的优质课多人次在国家、省级获奖。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的专家对我们所确立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7年,我们将一线教师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集结成教师辅导用书――《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指导用书》、《中学班级心理辅导指导用书》,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3.丰富课程内涵,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渠道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着力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团队活动等学校日常工作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关注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通过信箱、咨询电话、心理日记、面对面咨询等形式,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补救。三是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我们以学校为主体,联合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无止境。对于我们来说,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更多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还有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面对。相信,只要沿着既定的方向去努力,去探索,去实践,就一定会迎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同时,我们也真切地希望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化推进能送给学生阳光般的心境,能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当前我国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僵化

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是从幼稚到成熟的一个蜕变时期,因此,其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往往没有能力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且他们又急于长大,想脱离家长的管教,往往在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难管教,因为他们处于青春期,性格叛逆。而由于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所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比之前的多太多,因此这时候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随着各类教育模式的改进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并不断进行改进。目前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虽列入了教学范围之内,但是教育模式已经变得日益僵化。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起到解决小孩子心理问题的作用,只是把这门课程当作课业重担下的一节娱乐教育课。虽然并不反对娱乐教育,但是在这节课上所做的娱乐游戏和心理健康教育并无太大关联,这显然是不妥的。而且在上心理健康课时,老师并没有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主,只是为学生教授书本上所发生的案例,让学生听过之后一笑了之,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

1.2心理健康教育配备设施不完善

一项教育工作的进行,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看其软硬件设施配备是否完善,这对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硬件设施就是上课所需的电脑、多媒体等科技类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因为当前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学校及老师家长都不够重视的局面,所以在各种配备上不够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老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学校的心理老师并不是心理学出身的专业老师,而是学校使用美术、音乐等老师进行代替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要求老师对学生有亲和力就够了,对老师专业能力要求不大。这样做虽对学校有利,节省了招聘老师的资金,但不能使孩子们得到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不利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尤其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和其他发达欧美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别。欧美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这一方面较为重视,所以对师资的投入配备非常到位,所使用的老师都是心理学专业出身的老师,且老师所使用的心理课教学方式都是较为先进且适合现在学生心理状况的。因为只有老师有很强的专业性,才会不断去探究当代学生的心理问题,制定出适合不同个性学生最佳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而且在大多学校中缺乏心理健康室的设置,在上小学或初中的孩童,往往处于青春期的过渡时期,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们学习上、生活中发生一些事情可能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学生也就无法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

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当

因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只停留在给学生发一本相关书籍,开学设置几节心理健康课,之后的心理健康课程可能被其他语、数、外科目所取代。且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单一、僵硬,没有使用符合当代学生心理所发生的问题而设置的课程,而是一味按照授课老师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讲述。这样的做法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也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在大多学校采用的只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课下进行吸收的教学模式,且所教内容大多是当前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让学生在需要参加考试的目的下学习知识,这样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这门课。

1.4心理辅导对象定位不准确

因为当前没有专业系统的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大多数学校就算设立了心理健康课也不能准确的定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学校把学生的心理辅导对象单一定位为学生在交往能力上的不足和学习生活上的缺陷,往往忽略了学生内心所面临的压力或困难。不能准确定位心理健康辅导对象,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依然会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且从小学时代就落下的心理障碍,在之后的发展中可能会成为他生活的绊脚石。

2解决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2.1改进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

不断学习先进欧美国家的教育经验,引进其国家先进的心理健康课教育模式,但不可照搬照抄,摸索出适合我国学生现状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首先,对于心理健康课老师的配备要使用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专业老师,其次,老师最好是亲和力较强,这样才可以跟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老师在教学期间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学习不同地方的心理课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

2.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

首先国家、社会、学校等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其发展投入资金支持,尤其要进行对口资金扶持,明确其款项是为了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所用,避免学校乱用款项的现象。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专项款为学生配备齐全的现代多媒体器材,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导师。学校也要尽量招收学历较高的心理专业老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也可对欧美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进行借鉴,引进其先进的教学模式。

2.3提升心理健康教学师资配备力量

对于小学心理健康课老师的招聘,可以不是全职的心理健康讲师,可以是兼职类的心理咨询医生。因为小学心理健康课占所学内容并不是很多,故招聘全职老师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且招收兼职类的心理咨询医生也会比老师更加专业。心理专业老师只是有理论上的能力,从大学校园一走出来就又进入校园当老师,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没有见过太多的病人,其能力没有心理咨询医生强。心理咨询医生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见过许多的病人,对每一类病人都有准确的分析与定位,知道该用何种治疗方式。而小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问题无非是处于青春叛逆期,学习压力大,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障碍等,这些问题在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就见过许多,有了案例也就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学生这类问题。同时使用兼职类心理咨询医生进行授课,为学生讲述的大多是真实案例,不会完全照搬书本,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学校在招聘老师时,要提高招收老师的质量,从而带动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为其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

2.4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其内容不应拘泥于课本。因为现在大多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更加敏感、更加感兴趣,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才可以使学生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且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作业量大,往往他们就会把这堂课当作作业完成课,这样就丧失了这节课设置的目的,为这节课所付出的资源就浪费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把课本内容与生活中所发生的实例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与知识有关的小游戏,还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排演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情景短剧。在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时,最好不要布置书面式的,可以为学生布置具有实践性的。因为只有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才可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印象,让学生自身真正地融入课堂,在这个过程中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沉重枯燥的课业增添乐趣。

2.5关注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素质

在现在的报道中我们总会看到在某些幼儿园或者小学中频频出现老师虐待学生的事件。往往这些老师都是存在心理问题的,这样的老师即使不对学生造成伤害,教授出来的学生性格也并不是健全的。俗话说“跟什么人,学什么事”,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是这个道理。在上学期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比家长对学生的影响还要大,因为学生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与老师和同学接触的时间比与家长接触时间更长。老师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到学生。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如果老师有任何的暴力语言或暴力行为都可能得到学生的模仿,甚至给有些胆子小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课程,老师一定要是心理健康的,这样他在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所拿出的解决方案才是正确的,不会引导孩子走入歧途。

2.6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设立专业研究机构

不同专业领域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立研究机构。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人的性格、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新闻所报道的小学生沉迷于游戏等不良现象。应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当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为学校老师的教学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指导,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6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双向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8-0014-02

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和新思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倡导人本性和民主性,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其教育理念和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与新课程改革是一致的,也为教师适应和实施新课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两者在教育实践中是可以融合和互动的。因此,探讨和实践高中新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高中新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统一部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有心理健康的内容,方案也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的一定的空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是可以实现的。我市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实施方案,占两个学分,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了《乌鲁木齐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乌鲁木齐普通高中新课程心理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设心理健康课程,在高二和高三年级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和讲座。

2.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高中新课程的课程实施办法,应将高中心理健康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模块课程。

必修课程应包含六个教学模块,即学习辅导、自我探索辅导、情绪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异往辅导、生涯规划辅导,这部分内容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相吻合。

选修模块包含六个教学模块,即青春期性教育、安全自护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网络的合理利用和预防网瘾教育、健康卫生行为的养成教育,是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存发展而设计,是对必修课程的有益扩展和补充。

3.以校为本,确定具体目标,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课程体系的整体要求为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规范、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起着指导性作用。学校应结合整体目标要求,立足学校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确立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学生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并制定适合本校的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中有计划、有行动、有实效,强化实施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活动、感悟和体验中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构建双向互动机制,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要认清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积极探索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管理机制

地方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从新课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出发,构建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层级管理、稳步实施、督导结合、整体联动的有效机制,推动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推动新课程教育观念的形成。

2.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培训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全方位的参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都是重要的“点”,只有增强各点的辐射作用才能形成联动网络。在学校领导培训、中层领导的各类培训中应加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和方法的培训,在学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班主任培训中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全方位培训机制的建立,对提高教师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机制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新思路,新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新探索,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带动下科学发展。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发展和实施、如何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好作用等问题需要探究。因此,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机制。我市已经构建了科技规划课题、教育规划课题、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科研体系,形成了新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科研机制,尤其是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带动了各学科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积极性。

4.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是高中新课程提出的具体目标,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等都能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我市开展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心理游园会、校园心理剧展演等活动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环境,实现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靠教师,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换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必然会使教师压力增大,影响其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个人要重视心理的自我调节,避免对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

同时,课程改革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助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能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合作与尊重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动态下相互依托,互相提升,二者互动机制的形成将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稿件编号:0906270001)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蒋薇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

[2]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10.

[3]蔡建家. 新课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5)

[4]王潇南.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改的关系[J]. 当代教育科学,2005,(8)

[5]刘岸英.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冲突的理性分析与调适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14).

[6]潘涌.论课程新理念与教师角色转换[J].中国教育学刊,2003,(4).

[7]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8]叶一舵.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第7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就业抗挫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就业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抗挫能力有两方面的构成要素:(1)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人们以自己明确的目的,善于通过理性的思考,以达到维持心理平衡,能动地支配行为的能力。(2)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一个人受挫后的自制力、适应性、灵敏性的综合表现。

受过专业训练的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遵照团体动力学和群体心理学等原理,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运用团体辅导的技巧,指导学生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职校生的就业抗挫能力,最终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国内外善于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团体心理辅导起步早,发展快,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和家庭,覆盖面相当广。而我国团体心理辅导起步较晚,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是近些年发展迅速,尤其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领域,理论研究涉及范围颇广,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上未形成系统。团体心理辅导如今最活跃的地方仍是高校,研究对象也多是面对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近年来涉及的领域开始逐渐增多,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我成长、人际交往、情绪抑郁等主要领域,开始向网络依赖等崭新领域尝试探索,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涉猎的领域有自我概念、厌学心理、自信、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动机等领域,但多数还是偏向于发展性团体,治疗性团体辅导因为对团队领导者的要求比较高,数量还是较少,有些职业学校开设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上则主要针对新生适应、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另外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模式较为单一,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性进行论证较少,发现针对职校生的挫折教育系统研究较少,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抗挫能力特别是就业抗挫的实践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水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二、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理论基础

(1)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学理论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它研究团体的形成与发展、团体内部人际关系及对其他团体的反应、团体与个体的关系、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冲突、领导作用、团体行为等。

(2)社会学习理论

人们通常是通过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所以团体辅导可以为各种适应不良的成员提供多个可模仿的榜样,以帮助他们改变不适应的行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为职校生就业挫折教育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和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

(3)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2.实践依据

作为长期从事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教工作者,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就业受挫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抽取了学校部分班级,对学生进行就业抗挫能力水平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看法。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经常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是在对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采用了各个主题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后心理健康教师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了测试,结合有关班主任和部分家长的访问情况来看,团体心理辅导这种方式对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抗挫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

三、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的研究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上的可行性、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团体心理辅导整体方案、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团体心理辅导操作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在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上的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文献研究资料,完成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梳理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两份调查问卷,分别是《职校生就业挫折状况调查问卷》和《职校生就业挫折应对方式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学生在就业抗挫能力的特点,以及面对挫折选择应对方式的情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2.建立课题研究QQ群,搭建交流共享平台。

在课题研究人员QQ群,把研究计划等课题研究的资料共享,将调查问卷的设计在QQ群里充分征求意见。

3.收集学生受挫个案,提高学生抗挫能力。

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担当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收集大量学生遇到挫折的真实案例,通过咨询老师的帮助,使学生迅速找到应对挫折的方式,从而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抗挫能力,完成个案后对咨询记录进行整理,并定期进行案例分析,找到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的方法。

4.撰写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应用教学实际。

在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前先讨论方案的基本框架结构,按照“导入――活动――体验――总结”模式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完成多个方案的设计工作,主要有:“游戏破冰,成员互识”、“理想现实,分享焦虑”、“职业兴趣 自我探索”、“模拟招聘 自我认识”、“穿越生死 突破自我”等,并在心理课和心理委员培训中加以实践,最后将方案总结成册。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虹、郑小东主编.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郭韶敏.谈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及其心理辅导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3).

第8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依托特定的心理学理论,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活动或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有效适应社会和发展健全人格的一种辅导形式。它被公认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正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我校参加了贵阳市教科所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贵阳实验区子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研究。作为实验校,学校以课题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为重点,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探索与实践。

一、得其法

对于多数实验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非常陌生的。理论缺乏是课题研究起步阶段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做到有始有终,理论学习是起步的关键。为此,学校邀请专家进校园引领课题研究。如邀请了贵阳实验区课题负责人雷颖善老师对我校实验教师进行开题培训;选派数十名骨干教师听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专家申继亮教授的“心理教育与教师素质”专题讲座;利用暑假组织实验教师在教科所听取中央教科所心理学博士张彩云的“如何评价一节心理活动课”“心理活动课的特点、操作、评价”等讲座。暑假,我校又组织部,分实验教师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听取了华东师大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教授及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范亦铮老师的主题报告“走过春夏秋冬――教师职业生涯心理”,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还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一线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交流、沟通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互动、专题讨论和参观考察中,实验教师初步了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学校班团队会的区别,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环节有了初步的认知,树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强调“活动”,重视“体验”效果的新理念。不少实验教师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当即表示很想回学校一试身手,上一节这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有效探索活动课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力学笃行

实验教师集体学习吴增强老师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拟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要点的二级评价体系,并由学校的两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冯建波、张家静老师率先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讨课。教师通过观课一议课后,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了全新的感悟,实验教师开始上“翻版课”“教研课”“展示课”。

学校将全体实验教师分组,分为四人或五人一组,首先上“一课多上多研”翻版课。第一轮结束后问题很多,尤其是教师容易把心理活动课上成德育活动课、心理健康课,不清楚德育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区别;还有教师生搬硬套别人的课,设定的主题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又组织实验教师研讨,反思自己上的课,讨论下一步如何改进,由此开展了第二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践。

由于时间冲突,我们根据教学地点把实验教师分成中北和瑞北两个校区,按校区分小组上课,互相听课、评课。改进后的活动课要求主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困惑,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活动观察等方法发现学生的需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从而找到最适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的活动目标和贴近学生生活、立意新、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第二轮“一课一人上,多人研”研究课由此拉开序幕。通过“学习一研究一实践一反思一总结”螺旋上升的循环研究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方案得到逐步修改和完善。教师们通过集体探讨得出了如下一些心得体会: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否成功,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关键,在方案设计和活动实施中要倡导体验式学习,倡导活动化、生活化,倡导学生学习与分享。第二轮实践结束后,教师感言收获颇丰,提高很大。我们的教师做到了力学笃行,这些研究实践对他们的蜕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三省吾身

参加实验区的抽签,接受“评好课”检查。“评好课”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课题研究情况,反思学校的研究过程。活动以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实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中不做旁观者、教练员,积极做探索者、研究者,整体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尽管以点带面的抽查不能代表学校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我们对专家的意见仍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针对部分教师出现的问题,学校通过教师座谈,广泛征求意见,重新修订了管理方案,加强了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实施、学生参与程度、积极性、效果等方面的学术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教师在“一课多上多研”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多次反省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是我们破茧而出必不可少的一步。

四、完美蜕变

为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情况、形成性评价体系及“一课多上多研”情况进行总结,我校组织全校实验教师举行了课题研究现场报告会,要求每一位教师制作课件,回顾和陈述自己的研究历程,重点讲述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的思考、做法、感悟及团队给予自己的帮助,为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研究团队在“学习、实践、交流、反思”中不断成长。事实证明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从最初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茫然、青涩发展到了现在的深人理解、运用自如。其间采用的“一人一课多上多研”“多人同课异构”均是值得推广的实践研究方法;配合课题研究开展的“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评比活动则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翻版课”“教研课”“展示课”“评好课”等途径和手段使课题的研究更加注重实效性、研究性、本土性,使每一位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得到提升。我们付出并快乐地收获着!我们在得其法,力学笃行,三省吾身之后完美地蜕变了!

第9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谐校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版),本文主要探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活动体验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初步构建“六结合”的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心育课程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心育与德育相结合、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关注学生与关注教师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相结合。“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八个方面(组织、任务、原则、内容、措施、方法、策略、途径)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

一、以科研课题引领教育实践,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学化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一种共识,学校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可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全方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作为工作重点。

二、精心制定活动组织实施方案,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规范化

(一)组织与机构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心育教研组;设立心理辅导活动室,具体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教学、咨询、科普工作。

(二)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1]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三)原则与内容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措施与方法

1. 主要措施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1]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分期分批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对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要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1]

2. 基本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实际上包括三类,“心理暗示法”“环境陶冶法”“行为训练法”属于预防性的教育方法;“认知领悟法”“行为矫正法”属于心理障碍的矫治方法;“案例分析法”则属于研究方法。这些都是心理辅导员的“常规武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辅导员还应掌握更多更深的方法,如“代币法”“系统脱敏法”等等,这样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以多样形式传递心育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元化

(一)心理课程中普及

高中宜作为选修课程,初中作为必修课程,小学可作为“学校课程”独立开设,也可纳入校本课程之中。课程的内容各不相同,小学侧重心理素质训练,初中、高中侧重心理健康指导。心理健康课的任课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二)心理咨询中矫正

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三)心育活动中训练

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可分为“校级活动”“班级活动”“自发活动”三大种活动,可开展宣心委员培训活动、心育班会活动、心灵感悟读书活动、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结合文体开展有益身心活动等。应当从校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具有本校、本班特色的,能给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活动。

(四)各科教学中渗透

其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寻找各科知识中的心理教育对应点,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第二种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渗透;第三种是通过班主任工作渗透,正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负强化其不良习惯。这样,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各科的教学活动当中,收到“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的效果。

(五)教师心育中突破

教师的情绪与人格对学生构成直接的影响,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则,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搞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制度化、系统化、经常化,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坚持专家讲座与自学相结合、集中辅导与同行研讨相结合、书本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让教师们远离抱怨,不让负面情绪导致工作拖拉、工作倦怠、责任意识淡薄,应改善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体验家庭的幸福生活。

(六)家庭教育中延伸

各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都应开办家长心理教育学校、办家长报、建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们传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们懂得,孩子出现的新行为中哪些是正常的,应欣然接受的;哪些是异常的,应该怎样去配合学校和心理医生去矫治。同时,引导家长在家庭中端正对孩子的期望,为学生进行心理减负。家长心理教育学校可专门组成讲师团,既可以由专家主讲,也可由心理咨询教师主讲,还可由有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的家长讲。

“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虽经十年多的研究与探索,但也只是初步的尝试。此外,“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的构建主要着眼于城市学校和农村中心校。由于条件限制,其他学校在具体操作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适当地增删一些内容。总之,对于教学模式的选用,教师应由没有教学模式进入到有教学模式,由掌握运用现成的教学模式到走出模式,取得教学上的自由,最终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利民. 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基[J]. 人民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