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范文

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范文

青少年网游成瘾是当下家长和学校最为头疼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颇有洪水猛兽之势。从前两年北京发生的网吧失火造成十多名中小学生死亡的严重事件,到最近一位大学生选择自杀,用生命的代价告诫弟弟戒除网瘾,青少年迷恋网络的问题已经俨然和一样残害着人的身心。

本来,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在网上实践甚至娱乐,是正当的学生生活内容之一,但一旦偏移到网络游戏,甚至上瘾成癖,沉溺网游,就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学习成绩下降,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但来自成人的严厉封堵、禁止限制似乎也未能有太大的效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上网越来越便捷,可以随时随地,方式多样。而且即便是孩子,也是有着个人意志的个体生命,无法强迫和控制。尤其是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更是“你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禁止学生上网,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网络成了当下父母子女之间最大的代沟,最深的矛盾。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会沉溺于网络?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 现在青少年的生活压力的确很大,无论是学习、家庭、就业还是工作等等,每一项都似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青少年身上。因此他们很容易在网游中得到暂时的放松与麻痹,也就容易对网游产生依赖,即“网瘾”。

二、 青少年的精神空间过于空虚,对现实生活不满或现实生活太过舒适,因此便在网游中发泄,造成上网成瘾。

目前,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家长和学校,对此都没有真正有效的办法,全社会都在谨慎的摸索中。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是一味地禁止、封堵?还是象大禹治水一样地疏导?影片《戒除网瘾》正是以“网络时代下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这一重大课题为主题,以如何看待和使用网络,如何进行网络教育为主线,给人们提供了一道极具思想性的精神大餐,同时也必将引发人们对当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深入思考

第2篇: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范文

摘要: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形式。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因此,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有了自主性,就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决定自己英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从而进行高效的学习。然而,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初中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低。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成长学习经历(农村出生长大),主要从家庭因素方面分析了导致农村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对策

一、导致农村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家庭因素

1.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英语教育理念

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英语教育理念,重养轻教,认为自己只需管孩子的吃、穿、住、用,而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所以在农村学校里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一部分家长总在请求老师说“老师,麻烦您了,我们都没什么文化,对英语更是一窍不通,以后孩子的英语学习就全靠您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另一部分学习出问题的孩子家长则会对老师说“我们花了钱送孩子到学校来,孩子怎么学成这样?你们老师是怎么教的啊?”个别家长甚至把孩子回家看电视,挑吃挑穿的毛病等,也提出要老师严加管教,而自己却不肯主动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从而形成了学校五天的教育,被家庭两天的放纵所抵消的现象。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又怎么严格要求自己,自主学习英语呢?

2.家里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

不像城市家长,大部分农村家长要忙于农务等,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最多就问一句“作业做好了没有?”一听到作业没做好,不是打就是骂,根本不去了解孩子作业没做好的原因,更谈不上去分析根源、辅导孩子的学业。另一部分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是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的,而他们的教育方法不当,迁就的多,管教的少,使孩子的玩性大发,而不能静下心学习,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的甚至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

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不宽裕,不能为孩子提供复读机、磁带等英语学习所需要的辅助设备,更不能像城市家庭那样请老师辅导孩子的英语学习。因此,即使孩子有自主学习英语的愿望也没条件去实现。而另一部分家庭条件相对好的家长,则只顾打扑克、搓麻将等,当孩子英语学习碰到困难向他们请教时,他们要么匆匆应付了事,要么干脆直接叫孩子自己去想,这样严重挫伤了孩子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农村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不重视

眼下许多农村家长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简单地以为日常生活中又用不到英语,学了英语也没用。因此,他们在家只管孩子语文和数学的学习,根本不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家长的不重视导致孩子英语学习的无所谓,更不可能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

二、应对的策略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孤掌难鸣”。然而农村中学的学生居住比较分散,家长很少来学校,所以学校更应该主动和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一方面使家长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使家长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家长主动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每个学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帮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而使家长主动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让家长在家培养孩子提前预习、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的英语学习习惯。

2.引导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自孩子呱呱坠地,就生活在父母身边,与父母接触最多,父母的言行举止都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父母的良好工作生活习惯,会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产生好的影响,反之则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使家长明白自己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等,引导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只顾打扑克、搓麻将等,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同时,家长也不要一听到作业没做好或考试成绩不好,不是打就是骂,而应该给予耐心的指导,为孩子构建轻松舒心的家庭氛围。

3.让家长帮助孩子制订英语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制订英语学习计划是培养孩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英语的学习计划最好在家长的建议下让孩子自己制订,家长监督执行。计划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计划上具体地注明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样的英语学习任务,诱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认真做好英语的预习和复习,并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等。这样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如果孩子计划完成的好,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例如有的孩子爱看电视或玩电脑,家长就可以适量的让孩子看看电视,玩玩电脑,让他们做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长此以往,孩子不仅能培养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结论:网络时代下的21世纪,英语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能力已成为一种必备技能。我们又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很好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家庭教育在孩子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是最根本、最持久的作用,甚至能够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轨迹。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引领孩子确立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愿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有自己的立足和发展之地。(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3篇: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方言流失 语言教育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在社会交际中,人们更多地选择说普通话而非方言,方言大量流失,引起了人们的忧思。人们在各种交际情境下不愿说、不习惯说、不会说方言,方言流失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时代下社会群体对普通话的共同需求

今天,我们身处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传递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满足于固有的空间。现代社会下使用普通话的情境越来越多,这种对共同语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上升,从一开始由国家机关单位出台的强制规定、要求变为自发――不说普通话就无法沟通。即便方言在任何发展的历史阶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书面语或者其他方言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着,但这种变化是细微的缓慢的,而今天,社会的发展加速或者说放大了这一进程,我们难免显得惊慌失措,我们耳熟能详生动亲切的方言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在很多的交际情境之前,我们张口又合上,把方言咽了回去,重新整理出珠圆玉润的普通话。今天我们随时可以参与天南海北的谈论,面对面倾听学者教授的最新讲座,点击名人偶像的微博转发评论――这一系列行为活动的实现都借助于普通话。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网络扩大我们的生活领域,全球文化资源共享,也为方言的集中、消磨、再生提供了场所,加速了语言的发展更新。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会有不同的变异,形成各自的风格,我们不能视语言为身份的特征,但是语言的差异一定会影响到人们的主观判断,说话时遣词造句的习惯、字调语气,总是会带有非常明显的个人差异。从这一层面来说,这也是人们放弃说方言的原因――方言,是“不够大雅的土语”,凡是带有土气的东西,一旦被人们意识到,总是想要尽力摆脱的,“我们区别占优势的或主导的语言,是征服者或其他方面处于有利地位的人群所使用的,和占劣势的语言,是被征服的人民所说的,或者像在美国一样,是地位低微的外来移民所说的”,“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劣势语言特别显著地向优势语言借用。”在城市化进程中,这种由“劣势”语言向“优势”语言靠拢的例子非常普遍,“它们注意避免家乡话的形式,用旁的不致引起误会或惹人笑话的形式来代替”,这个代替更多的就落到了普通话的身上。尤其在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捷,南北交流融合无时不在,以普通话作为交流媒介的同时,这种交流所构建的语言环境,使得身处其间的每一个人都会更倾向于选择通行的最具核心地位的共同语作为唯一的中介,“标准语的威信不断提高,对周围方言的影响也就愈加扩大范围,愈加深入透彻”。从另一面来说,无可否认,无论人们以什么样的原因背井离乡,听闻到与自身所使用的语言完全不同的时候,总是在不断提醒自己“外来者”的身份,这种时候,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动或被动中吸收当地语言,或是带着强烈的排斥感选择普通话,虽然这两者并不冲突,但在大力推行普通话的今天,人们大都会带着主人的身份愉快地选择后者。布龙菲尔德在论述方言间的借用时曾提到:“标准语引导人们摆脱区域性的和地点性的方言。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教育的普及,它所接近的群众阶层也就越来越广泛。社会地位提高的人把它当作自己的成年语言,并且只把这种语言传递给子女们:它变成越来越多的上层居民的家乡话了”。相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可见,这种由于“居住其中的重要人物或者优越的地理环境,变成了经常的宗教仪式或政治聚会或贸易来往的场合”的中心市镇也同时是一个言语中心。每个中心都在一定的地区内受到模仿、推广。同样,现代共同语,产生于一个基础方言之上,这个“基础方言”必然是具有权威的、政治地位、经济文化水平高于其余的核心地位的。一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无可争议地替代了受地区局限的类型,并随时间的推移取得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今天“无方言族”的出现和存在,足够向我们证明今天共同语传播的深刻透彻,已在年龄流段上覆盖了某些个言语中心的独特性。

三、语言教育的错误导向

从教育方面来看,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会引导人们对语言的差异做出选择、判断。方言在一定时期内流失严重,可以归咎于这三者的错误导向。社会提供了语言交流的场所,选用什么语言进行交流应该是很自然的表现,“语言的使用应当是自由的,顺其自然的,顺其自然的变化带来的是语言的自然丰富和健康发展。”然而,当与之相应的社会教育走进另一个极端,必然会作用于人们的语言行为。一味放大事物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在无形中牵制人们的关注力,干扰判断,使人们因为错误的认识而不断在交际中放弃方言。《中国青年报》相关文章里引述了钱乃荣教授的观点,“许多年前,受‘汉语规范化就是要用普通话’这一观念影响,许多人的脑子里形成了方言与普通话绝对对立的观念。而一些‘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的标语,也让老百姓觉得说方言是不文明的”。现代社会下,这样的教育无可厚非,却又画蛇添足。在语言的沿流里,被需要的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语言才是行得通的语言,实践自会告知一切。布龙菲尔德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告知我们:“在语言教育的一切方面,最主要的是不要忘掉时间的意义”。在学校教育方面,更权威地影响了我们对待共同语和方言的态度。在学校接受普通话的系统学习并能熟练使用普通话是学校语言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学生的课余生活应该远远比这丰富得多,认识方言生动的表达形式、学习各大方言特点的比较认识都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层次设计成推动学习兴趣的有利手段,如在对幼儿的语言启蒙教育中,多种语言形式并存,方言语词表达方式、方言童谣等作为促使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以方言为对照,找到差异性,从而加深对两者的认识等。但事实上,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这些语言传播的年轻群体已然不会或已明显减少了谈论方言的机会,这样的举措无疑是一种缺失。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一开始就有决定孩子语言教育取向的权利,但是基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从众、认为方言土气、无意义等对方言认识不足的观点使家长毫不质疑地放弃了方言,殊不知是放弃了一项基本的能力。与此同时,对孩子实施的普通话教育往往又是不规范、带有明显地方色彩的。语言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使用语言的经历证明,学习及熟练使用普通话与说方言之间并不冲突,而对方言的偏见,定会带来不可预想的文化缺失。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择优淘劣。随着人们交流交际需要的扩大,方言分歧必然要让步于民族语言的统一,这是语言发展的自然趋势,充分认识方言流失的原因,理解推普及方言存在的意义,为语言文化的发展传承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