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光纤资源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纤资源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在传统的ODN 网络中,跳纤施工及维护管理主要靠人工方式进行,导致跳纤错误率高,对于这些没有ID的海量“哑资源”,施工管理中存在很大问题,后期管理困难。对ODN的资源信息无法进行准确收集,不方便统一管理,只能通过现场查看光纤链路,纸质的工单和光纤标签记录链路路由信息,不利于故障的排查。目前的ODN设备光纤配线架体积大、操作复杂、接入光纤数量少,现场对光路进行调整后,必须更换纸质标签,并进行纸质的资料记录,一旦出现错误将无法查找,只能通过理顺光纤的方法来进行查看路由,对维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可能对业务造成影响,并且标签的大量更换增加了人力物力的运维成本。

二、网络解决方案

针对ODN解决方案,在可视化、工具化、运维生命周期无缝衔接具有明显优势。表现如下:

(一)可视化:网管实现分散节点的成网管理,使全网资源可视,包括端到端光纤路由连接关系管理及调度,实时显示光纤路由走向等。路径可视化,告警信息实时可知,可以快速定位业务故障问题。

(二)工具化:自动接受网管业务发放工单,并对现场跳纤施工提供支持,现场施工完成以后,iField工具实现自动回单,保证现场资源和运营商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100%对应;判断故障发生的区域,一方面极大提升了故障定位的准确率,另一方面缩短了故障定位和恢复的时长。

(三)运维生命周期无缝衔接:现场施工完成以后,iFeild工具实现自动回单,保证现场资源和运营商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100%对应,并做为下一次业务发放的校验依据,为客户提供一个自动化iODN资源维护的闭环管理流程和手段。iODN解决方案运维全景图如下:

三、实现主要功能如下

(一)导入管线资源数据。

(二)IODN可以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可以通过查看设备面板查看机柜端口信息,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减少了繁琐的书面记录,也对施工提供了方便。

(三)指导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当施工人员到现场之后,可以通过改变端口指示灯的情况使施工人员区分出需要施工的端口,不会错拔查看,造成业务中断等困扰,而且可以快速的定位端口,对施工或者处理故障提供了方便,端口指示灯可以通过常亮 快闪 慢闪等状态指导施工。

(四)打印光路由端口标签。配置完光路由之后,可以根据路由打印端口标签,而且标签在系统中是可查的,不会因为意外损坏而造成记录的标签丢失等情况,即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五)IODF可以查看端口的路由走向。在普通的ODF中,要查询整条路由走向时,需要查询繁琐的数目记录,查询各个节点的路由走向、对接关系等,查询起来比较费力,IODF可以通过查询其中一个端口,就可以显示出整条路由的走向,对查询和排除故障提供了方便。

四、智能IODF比传统ODF优越性

(一)IODF占用的面积小,但可以容纳的更多的端口。在网运用的ODF一般为6框,每框的容纳面积为72芯,IODF可以容纳更多的业务框。

(二)定位故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传统的ODF网络中,当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定位故障节点,在中间节点较多时,需要到各个节点进行排查,大量浪费了故障处理时间和人力资源,在IOND网络中,当某一段光路出现故障时,出现故障的设备端口会有告警上报,不用到现场就可以轻松定位故障局点,能够及时做出处理,缩短故障延迟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IODF可以进行指导施工,指导现场施工人员需要操作端口,避免造成插拔错误光纤;而普通ODF只能通过纸质的工单去实际施工,如果记录有误的话可能造成误拔光纤,对业务造成影响。

(四)传统的ODF需要打印大量的纸质标签,粘贴在光纤上,时间久了会造成标签模糊或者标签脱落,更改光纤的同时还要更换标签,对后期的维护和管理造成麻烦,而IODF不需要纸质标签,只需要在网管进行记录就行,这样大大节省成本和人力。

(五)IODF具有打印标签的功能,可以根据端口路由进行路由打印,不需要手动输入去进行打印标签,提高准确性,同时也简化了记录标签程序。

第2篇: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改进策略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81

[中图分类号]F272.92;G221-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1

0 引 言

文化制度的不断改革,导致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新网络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带。在媒体在竞争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拥有高素质人才才能使媒体在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方式。

1 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这些年来,国家开始关注广播电视行业的人力资源,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作具体的分析。

首先,根据统计全国各类新闻从业者的总人数已经达到70万人。在如此庞大的规模中,新闻工作者的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这其实也是整个行业的性质决定的,劳动强度大、随时接受派遣,这种强度的工作只有一些年轻的新闻工作者能够承担。其次,学历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新闻队伍的学科背景构成广泛,其队伍逐渐变成以本科为主,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人数比以前也要多。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也需要从薪酬方面考虑,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多少新闻工作者的薪酬并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的管理。

2 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2.1 重人员的使用而轻培养

因为电视台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保持着原有的体制,在人事管理上,还没有建立起很好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旧的体系不注重对新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培养,他们只是一味的要求新员工按照规定完成工作目标,而忽略了新员工成长和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实现,而缺少了相关技能培训与电台文化培养的员工,其工作能力也很难得到很好的发挥,也造成了一些员工并不能胜任其所在的岗位。同时,电视台习惯用引进外来员工的方式来取代本电视台现有人员,这样做短期或许能产生不错的效果,可从长远来看,通过这种方式招来的新员工,很难培养其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忠诚度,而因此受到了冷落的员工也会心中有所不满,降低其工作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进一步激发其工作兴趣,不利于电视台的长远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规划。

2.2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非常不完善,组织之间的运作环节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人才管理中,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大部分是依靠管理者的主观意见,这对于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的积极性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工作的效率也会减低。除此之外,还有缺乏合理有效的工作规划设计,一些员工对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认识不清,不能充分发挥工作的自主性,工作形式单调,存在厌倦情绪。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造成的。

3 加强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要想改变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就需要采取一些方式改变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1 加强人力资源规划

广播电视媒体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需要合理地配置内部资源,而内部的决策也需要符合组织的发展战略。首先是目标的分解,在目标还未彻底清晰明白前,需要对整体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分解,了解自己需要完成的是哪一部分目标,再根据模块完成人才的储备。然后根据具体的需要落实到人,组织目标是为了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让员工充分了解和达成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在资源的分配上,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使每一个员工都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保证组织的协调发展。

3.2 完善招聘管理制度

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部分。在招聘中,申请材料、预备性面试、职业测试心理、背景调查、体检等,都需要加强重视。由于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媒介从业者的素养等都是需要极为重要的。在招聘规划中,不仅需要对人员的数量进行控制,还要把控人才的来源,人才的素质,制定规范选拔制度,因此,就需要完善招聘管理制度,挑选出最符合岗位要求的人。

3.3 改革用人机制

目前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是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只好引进外来的人员,这就造成了员工的忠诚度不够,专业技能的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某些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中,人员又显得冗余。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人才不愿意来,无用的人不愿意走,组织用人观念落后、机制很不健全。所以,就需要改革用人机制,抛弃原有的传统用人思想,要根据岗位的需要选取人才,避免人浮于事的情况。要建立公平的机制,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此外,还要建立和员工发展、评价机制相匹配的报酬体系,激励相应的人才创造最大的价值。

4 结 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功能和地位愈发凸显。毫无疑问,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深刻分析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需要进一步了解,并提出一些较为合理的措施不断解决,才能慢慢获得发展,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今后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要吸取其他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处,补充自己,获得更好发展,在今后竞争中才有一席之地。

第3篇: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 智能光通信配线 实时监控管理 IOCW ODF 管理数字化 维护电子化;系统管理平台

Abstract: Guangdong power grid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tellig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 wiring (IOCW)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grid changed maintenance disadvantageous situ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way, realize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fiber core resources, can accurate fault location, also can provid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function, guide the core operation, avoid misoperation, improve the maximum level cable management,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network safety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intellig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 wiring;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OCW; ODF; digital management; maintenance of electronic; system management platform

一、研究背景

随着广东电网光通信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光通信网建设形成了巨量的光纤线路资源,光纤线路资源的人工管理和维护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光纤资源信息仍然是采取人工录入的方式,这种模式很容易出现因信息记录错误、纸质标签损坏或遗失而带来大量光纤线路资源浪费。并且,人工管理模式维护效率低,业务开通周期过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据不完全统计,现广东光通信网络中光纤资源信息由于人工录入不准确而带来约15%左右的光纤端口资源浪费。举个例子:一个投资100万元的工程,由于人工管理模式不足使得15万元投资被浪费。同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每年对资源的巡检和盘查投入很高。因此,对光纤资源信息的实时监控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光通信配线系统的实时、智能化管理是技术和需求发展的必然,智能光通信配线系统的应用将改变传统方式的施工维护不利的情况,对光纤线路设施上的光跳线、光纤端口以及端口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智能性的标识,通过智能化的网管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资源信息同步化、运行维护主动化和施工操作可视化,可以彻底解决由于人工管理模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大大提高光纤线路的管理效率。

目前广东电网光通信网络管理存在不足:其一,海量光纤线路资源的ODF终端还无法实现实时监控,还是采用原始的资源管理的方式来管理ODF资源及光缆。这种方式造成无法实时了解ODF使用情况及光缆纤芯的跳接关系,严重影响通信业务开通、资源维护、中断业务抢修等工作。其二,光纤资源维护时不能自动识别与采集信息,缺少智能指引,导致误操作多;其三,光纤资源进行维护时,人工录入更新数据易出现人为错误;其四,光纤资源信息需要频繁地进行盘查和整改,但人工整改后的结果无法得到固化及进行有效管理,并且纸质标签易于损坏及遗失,从而导致错误的资源信息日益累积,形成了资源管理上的恶性循环,使得现有光通信资源管理困难重重。

因此,智能光通信配线(IOCW)系统在电网的应用研究,对光纤配线架(ODF)进行高效的建设、运营与维护管理至关重要,可实现光纤配线架(ODF)资源可视化、管理数字化,施工、维护电子化。

二、系统的总体构架

系统由站点机房采集子系统、TCP/IP网络、服务器、网管终端组成。详见图1。

1)系统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前端信息采集部分和后端的信息管理部分;2)信息采集部分有:检测板、机箱管理器、机柜管理器、机房管理器、站点管理器;以硬件为主,主要完成对ODF状态信息的采集及管理;3)信息管理部分:管理平台,以软件为主,与前端信息采集设备实现交互,完成对ODF状态信息的管理以及光缆资源的管理;4)管理平台与站点管理器之间为IP通道,站点管理器与机房管理器、机房管理器与机柜管理器之间为IP通道,机柜管理器与机箱管理器、机箱管理器与检测板之间为RS485通道;5)采用IP通道的设备(站内IP设备)以IP地址加ID号定位不同设备;采用RS485总线通道设备(机柜内设备)的以485地址定位不同的设备及端口;6)每个站点需要1台站点管理器,每个通信机房需要1台机房管理器、每个ODF机柜需要1台机柜管理器,每个ODF箱需要1台机箱管理器,每个ODF盘需要1块检测板;站点管理器、机房管理器、机柜管理器配置有标准100M网口,利用站内数据网通道实现联通。

三、系统的工作原理

信息采集部分以硬件为主,主要完成对光纤配线架(ODF)状态信息的采集及管理。主要有检测板:检测ODF终端尾纤使用状态;机箱管理器:汇集ODF箱检测板信息;机柜管理器:汇集机箱管理器采集的状态数据;机房管理器:汇集机柜管理器采集的状态数据;站点管理器:数据汇总,连接管理平台。信息管理部分:管理平台,以软件为主,与前端信息采集设备实现交互,完成对ODF状态信息的管理以及管理资源的管理。

光纤配线架(ODF)目前是无源器件,通过在ODF盘中增加检测板,在ODF箱中增加汇接器,在ODF柜中增加机柜管理器,并且向上级联机房管理器和站点管理器,可以实时完成ODF资源的采集和状态监控,光纤配线架的智能化是整个系统构建的基础。

建立光缆纤芯和光纤配线架(ODF)端口的一一对应关系并维护承载的业务资源信息,并实时进行资源的实时监控,没有承载业务的ODF端口不允许插入尾纤,承载业务的端口不允许拔出尾纤,违反此规则时系统实时进行告警通知。

通过站点机房机柜机箱ODF盘端口逐级定位的方式,分别由站点管理器、机房管理器、机柜管理器、机箱管理器、检测板、尾纤套件等装置逐级采集信息达,同时监控各节点实时状态,从而达到精确定位故障点的目标,见图2。

四、系统的主要功能

系统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自动化管理,弹性提供实时光缆资源信息,准确显示光缆路由、业务纤芯跳接路由的当前现状,方便后台进行光缆业务规划。光纤配线架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对业务端口进行准确的定位,精确指导现场作业人员根据指示灯有步骤开展工作,安全、高效的完成现场作业,大大提高了维护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度。系统可以对光缆当前状态信息进行快速上报,对突发事件和操作错误告警进行及时精确的上传,对发生事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而不再需要传统的人工逐一排查,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维护效率。对数据通过导出的方式对当前业务和以往告警信息进行备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主要具有光缆信息管理功能、拓扑管理、告警实时管理、系统管理、北向接口、数据的自动导入导出等主要功能,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下面分别来介绍这几个功能:

4.1光缆信息管理功能

1)光纤所属光缆信息:可设置和查询光纤所属光缆名称(方向)、纤芯编号;2)光纤连接设备信息:如果光纤连接到设备,可设置和查询所连终端设备ID、站点、机房、机架、型号、板卡、端口;3)光纤连接ODF信息:如果连接到ODF,可设置和查询所连接ODF站点、机房、机架、ODF箱、ODF盘、ODF端子,同时可查看所连接的终端设备信息;4)光纤业务状态信息:可设置和查询光纤所承载的业务类型、方向、状态(在用、非在用)信息;5)光纤连接状态信息:如果连接到ODF,可检测查看光纤是否在连接状态。在业务开通状态,检测并记录光纤插上和拔出时间,当光纤拔出时进行告警处理;6)具备光缆工作的导航功能、并实现预占用至开通的状态切换;7)光纤信息设置和状态变化记录:可记录和查询光纤所有设置或状态变化过程,记录信息包括:时间、光缆ID、光纤ID、操作人员、信息变化内容。可按记录信息字段进行灵活的过滤查询;8)按业务、设备、光缆、ODF架选择查看光纤连接信息、状态信息。

4.2拓扑管理

1)系统主页面以拓扑图形方式显示,拓扑图可按层次或平面结构显示。2)层次结构可按站点、机房、机架不同层次显示。3)平面结构可过滤显示指定光纤全程连接关系。4) 拓扑图中以不同颜色或图标实时显示业务状态、连接状态、告警信息。光标停留在图标上2秒钟则显示相关详细信息。

4.3告警管理

1)处于在用状态的光纤发生拔出视为告警事件,告警事件信息字段有:

时间:年-月-日 时:分:秒;

来源:站点、机房、机架、ODF箱、ODF盘、ODF端子;

事件类型:告警、提示;

事件描述:光纤被拔下、光信号丢失、光信号过低( < xxdB);

2)告警管理包括实时告警显示、告警事件记录和告警事件查询,告警可进行确认、屏蔽、过滤处理。

4.4系统管理

4.4.1用户/用户组管理

1)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使用本系统;2)可添加/编辑/删除用户/用户组;3)用户分用户组管理,一个用户可属一个或多个用户组;4)账户属性有:用户名、密码、联系信息(手机、固定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所属用户组。

4.4.2权限管理

1)按用户组设置权限,权限设置主要包括:用户和用户组管理权限、可访问的设备范围及其操作类型;2)可访问设备范围可按站点、机房设置;3)操作类型有:设备管理:可添加/删除测试设备单元,设置/修改测试设备单元的参数和属性;运行控制:可设置设备运行状态(例如未开通、调试、开通、检修状态);查看结果:查看测试结果或记录信息;修改结果:修改某些测试结果或记录信息。

4.4.3备份和恢复

1)能够以手工和自动两种方式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2)系统重装或数据被破坏可用备份文件恢复。

4.5北向接口

1)系统提供北向接口供其它系统调用,北向接口采用Socket+XML方式,可获取指定机架连接状态信息,获取指定光纤连接状态、告警状态信息;

2)现有的传输网管和资源管理系统可连接到本系统北向接口,从而延伸管理到每一根光纤状态信息;

3)可从现有传输网管导入网络拓扑相关信息。

4.6数据的自动导入导出

1)可使用特定的表格格式导入新增数据,并同样实现数据的导出;2)可使用特定的表格格式自动实现数据图形化;3)可实现现场数据的核准工作。

五、系统管理平台

系统由Web客户端、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其中Web客户端采用Flex技术开发,对光纤信息进行丰富的直观图形化显示;Web服务器采用Java技术实现,完成对系统拓扑数据的构建、告警信息的监控处理等;应用服务器采用C++技术实现,高效地完成对各个站点ODF信息的实时采集和状态监控。Web客户端、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三部分具有明显的至上而下功能层次划分特性,Web客户端负责信息的展示和数据的录入编辑并实时接收Web服务器上报的资源、状态和告警信息,Web服务器负责系统所有数据的集中管理、监控和调度并完成和Web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信息的交换传递,应用服务器负责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上报给Web服务器并将Web服务器下发的设备指令转发给站点ODF采集设备。

管理平台采用B/S架构,工作人员使用通用浏览器即可以登录系统,随时掌控通信系统内光纤的运行及业务状态,同时采用平台化、模块化思维进行构建,系统集成性和扩充性良好,部署方式灵活,既支持超大规模管理容量的单机部署方式,也支持分布式安装的多级网管部署方式。

运用管理平台可以进行智能化的光纤资源管理,能够提供有效的资源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进行资源运维。相关数据可以方便导入并集中到数据库,做到资源信息准确实时,方便维护人员进行资源维护,也便于进一步查询、更新和维护。

5.1管理平台组网

1)智能光通信配线(IOCW)系统管理平台采用B/S架构,由服务器、数据库、客户端组成,见图4;

2)服务器有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负责处理采集来的数据;

3)用户通过Web页面访问服务器实现业务操作处理,B/S架构支持多客户端同时访问操作。

5.2站点内组网

1)变电站内统一由站点管理器处理信息;站点管理器安装在本站1号机房1号ODF柜,见图5;

2)站点管理器支持最多同时接入6个机房的业务数据;

3)站点管理器通过IP城域数据网与管理中心互联;

4)站点管理器与6个机房的机房管理器通过10/100M网线或者10/100M光纤互联;站点管理器机房接入端口与机房号一一对应。(例如:1号机房必须接入站点管理器1端口)

六、结语

随着广东电网光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光纤维护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智能光通信配线(IOCW)系统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光缆及光纤配线架(ODF)端口监控管理盲区问题,极大的提高的光缆管理水平,有效的保障了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的安全生产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Ratish JPunnoose, Richard S. Tseng, Stanley Wang, Pavel V. Nikitin, T.E. Schlesinger, and Daniel D. Stancil, Communications Resources Management for Advanced Telematics Applications, in 2001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akland(CA)USA - August 25-29, 2001

[2] The communications resources planning tool Schwartz, J.; Comparetto, G; Marshall;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03. MILCOM 2003. IEEE, Volume: 1, 13-16 Oct, 2003

[3]周鸿喜,刘军,姜辉.通信光缆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电力系统通信, 2011

[4]卢燕,丁铁骑,王发强. 具有网管功能的新一代智能光配线架.电信技术,2003

[5]李廷会, 覃雄派. 智能光纤配线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第4篇: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FTTX接入方式;OLT;ONU;资源管理;自动检查

1 现有主流FTTX接入方式宽带业务开通方式介绍

1.1 接入方式分类

FTTX网场景分两大场景:FTTB(光纤到楼)和FTTH(光纤到户)

其中FTTB分为FTTB+LAN和FTTB+AD;FTTH分为薄覆盖和全覆盖。网络拓扑图如下:

FTTB:ONU设备安装到用户楼栋,最后一段通过双绞线(FTTB +AD)或五类线(FTTB+LAN)进入用户房间。

图1 FTTB接入网络图

FTTH:ONU设备安装到用户房间,用户终端设备直接接入ONU。

图2 FTTH接入网络图

1.2 开通流程介绍

图3

用户到营业厅受理宽带业务后,如果用户地址具备光纤接入能力,MBOSS系统将走如下流程为用户开通。其中,涉及本文的关键点为‘配FTTX资源’环节和FTTX软交换施工以及OLT网管施工环节。

开通流程具体说明:

配FTTX资源:服务开通系统(SPS)通过资源申请接口,向资源管理系统(GIS)给用户订单配置相应的OLT和ONU资源,SPS系统保留GIS系统返回的相关光设备参数。

FTTX软交换施工以及OLT网管施工:SPS系统将从GIS申请到的相关光设备参数发送到INAS,后者经过转换组合,形成施工指令,分别送SS完成语音业务施工,送DTS、OLT、EMS等设备完成到光设备的施工。

1.3 开通流程存在问题

从以上施工过程可以看出,如果资源管理系统(GIS)存放的相关网管资料不准确或者存在缺漏,将导致后续服务开通系统(SPS)向软交换或OLT网管施工失败。通过对FTTX业务开展初期的接口施工异常施工单的统计分析,发现40%以上的施工异常单报错信息都为‘施工送给接口的工单数据缺少非空信息项’,即是说INAS送软交换或OLT施工指令中必须获取的字段,在GIS并没有录入。

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历史存量资料不完整:在系统支撑FTTX业务自动放号之前,已有在资源系统导入某些OLT、ONU设备资料,当时的导入缺乏规范,资源关键字段缺漏较多。

(2)OLT、ONU设备参数众多,设备厂家对施工必填参数前期没有准确定义;后续明确定义后,资源管理系统的导入界面并没有自动进行严格的录入资料核查,以致局方工程人员批量导入某些设备及其端口时,容易出现缺漏的情况。

2 光设备参数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案

由于此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光进铜退的工作顺利开展,甚至某些用户订单多次退单重新受理,几天后仍然无法正常送到外线施工,必须及时有效的解决。

本文作者利用个人相关专业知识,联合局方资源管理人员以及设备管理人员,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2.1 整理规范

从异常施工单分析情况看,资料缺漏主要发生在OLT和ONU设备及其端口,所以针对OLT和ONU设备梳理出如下资源录入规范:

OLT设备:OLT的所属机房、网管IP地、所属SS母局、数据上行方式字段必填,不能为空。

OLT端口:BAS IP、NAS槽位、NAS端口、VPI、SVLAN字段必填。

ONU设备:

FTTB:ONU网管IP、语音业务IP、MGID/EID、MAC地址字段必填。

FTTH:上联设备端口、所属OLT、所属PON口、上联设备、语音业务IP字段必填。

2.2 建立数据库自动任务

定时对资源管理系统(GIS)存放OLT、ONU相关资源参数的库表进行扫描,将不符合以上必填规则的资源信息生成报表,发送至资源中心进行整改。

存储过程编写思路:

1)GIS将OLT设备存放在表:dev_olt,OLT端口存放在表:dev_olt_port,ONU设备存放在表:opt_ocf,根据这三张表的字段建立资料异常表,加入异常说明字段。

例如-建立OLT设备资料异常表:

Create table xhtemp_dev_olt_err as select t.*,'OLT的所属机房为空' err_reason from rmhz.dev_olt t where t.roomid is null ;

2)再分别参照以上必填条件,将不满足条件的数据插入资料异常表。

例如-将ONU设备FTTH所属OLT为空数据插入ONU设备资料异常表:

Insert into xhtemp_opt_ocf_err select f.*,'FTTH 所属OLT 为空'err_reason from rmhz.opt_ocf f where f.ocftype=9 and f.Nm_Accesstype =2 and f.Oltid is null;

3)存储过程每日执行,可获取到全量的OLT、ONU资源资料异常数据,提交资源中心有计划的进行整改。自动任务建立配置如下图所示:

图4

其中关键点:

what值――配置需要执行的存储过程名称;

间隔:下一次执行时间,’ trunc(sysdate+1)+6/24’代表每日6点执行。

3 总结

通过本方案,光设备字段非空规范定义明确后,相关检查工作固化在数据库存储过程中,系统自动执行,资源管理部门可直接获取到异常数据,有计划的进行整改,整改效果一目了然。从实际效果看,采用此方法修补相关设备非空必填字段后,缺少非空字段的施工报错占比由原来的40%以上降低到5%以内。但本方案属于查漏补缺的事后修补动作,虽然通过自动任务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取得的效果明显,资源管理系统应考虑从源头控制异常资源数据的出现。

【参考文献】

第5篇: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 有线电视网络 资源管理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己经受到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者的广泛关注。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针对有线电视网络涉及数据的特点---量大且与地图的关系十分的密切,利用GIS来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不切为一种不错的方法。基于GIS的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管理能力,他能以一种直观、全面、准确的方式显示有线电视网络的拓扑关系。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网络设备的地理位置、运行状况、故障情况等进行管理,并能进行更有效的网络规划和网络设计。现在全国各有线电视台纷纷建立自己的GIS系统,用于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

在有线电视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可供各部门共享使用的GIS,对有线电视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它利用了GIS的集成二次开发方式,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下,将GIS功能嵌人其中。此系统的使用现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对领导的分析决策工作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系统功能分析

基于有线电视GIS能对网络设备信息进行编辑、存储与管理和进行空间查询与分析的网络管理系统,其实现的主要功能为:

1:1完成对地物实体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录人、编辑、管理功能;

1:2实现对用户的故障点定位和故障追溯功能;

1:3网络设备的统计分析功能,实现按地区域时间范围对设备的统计功能,并支持数据的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提供设备的详细信息;

1:4通过台局域网,在各部门间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

2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分为三层,采用数据集中管理的方式,将用户界面、业务处理、数据操作相分离,这有利于数据集中管理和业务的灵活配置。

2:2功能模块设计

我们从有线电视系统对网络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和全面性,将系统分为七个子系统。系统的子系统可进一步细化为11个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可分为两类,其中基础模块是系统的通用功能部件,业务模块是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业务的特点实现的,这种方式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2: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共涉及两种数据类型:

一是描述地物空间结构、布局的空间数据;二是描述地物基本信息的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库记录图元的空间信息及基本属性;属性数据库主要存储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的地理特征信息和描述信息。

在Titan GIS中,我们利于了Titan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包--TOSA(Titan for Oracle Spatial Access)组件来实现我们对空间对象的存储、查询、更新、显示、分析等功能,它以

Titan GIS定义的地图文件和地图定义文件实现对空间对象的管理。属性信息则通过Titan GIS提供的开放式数据库互连机制(ODBC)实现与外部数据库Orzcle接口,两类数据利用TitanGIS内部标识的关键字进行连接。每条记录可以通过该关键字确定与对应地物的连接关系。

3主要模块功能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针对有线电视行业的特点,实现了如设备路由追溯功能、光纤路由跟踪功能、电平计算功能、业务统计功能等。

3.1设备路由追溯模块

该功能主要实现上至站点机房,下至楼层放大器之间的任意设备的上、下行路径追溯功能;或是这期间任意两设备之间连通路由的查询。

例如:我们利用此项功能,查询一个光机的下行路由,便可从图上直观的得到此光机所覆盖的楼放(楼栋放大器)范围,并可以统计表中详细地查询出光机(光接收机)与楼放以及它们之间所经设备的详细信息,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光节点的覆盖范围。对于维修人员,此功能的意义尤其重大,通过查询某一故障设备的下行路由,便可迅速得到故障设备的影响范围;通过对用户报障楼放上行路由的查询,便可以迅速找出几条故障楼放上行路由的交汇处,即发生故障的设备处。

3.2光纤路由跟踪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光纤编号查询此光纤所经过的光缆路径,并在电子地图上高亮闪烁显示此条路径,弹出统计表详细显示此光线所在的光缆管色纤谱以它所经过光缆的编号、芯数、长度、起点、终点等信息。

利用此项功能我们可以对分支由前端机房到光机之间光信号传输路径进行跟踪,这对于前端机房对信号传输监控方面意义重大。

3.3电平计算模块

此功能模块主要实现对分支器输入电平、主输出电平和支口输出电平或楼放输入电平的查询,并列表显示由光机到所查分支器或楼放之间所经器件与电缆的衰减量。

利用此项功能我们可以达到辅助设计的目的。对于有线电视设计工作(或称支、干线设计),工作人员需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知道最终得到的楼放电平或分支器电平是否符合有线电视系统标准要求。利用GIS系统,模拟真实设计线路,将设备或线揽在电子地图中进行录人,利用电平计算功能查询分支器或楼放的电平,即可知道此段线路设计是否合理,从而达到辅助设计的功能。

3.4业务统计模块

该模块主要完成按时间/片区/区域(短形/圆形)对设备或线缆、管道等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这项功能对于有线电视业务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例如:我们需要统计某小区中,投入使用的电缆支线共有多少;或者我们需要知道某一片区内,有线网络共用到了多少个光机,它们分别是什么型号的;或者我们要了解一下在某一时间段内,共建设了多少公里的有线网络地下管道,分别是什么管材的等等。

结论

利用了GIS的集成二次开发方式,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下,建立起了一个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网络资源数据的输入、编辑、存储与管理功能,并实现了空间查询与分析、图形输出与交互操作的功能。此系统为有线电视管理部门的管理、规划设计、运行维护、资产管理等业务提供了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也相应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性能稳定可靠,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的安全计算机操作过程。

参考文献:

第6篇: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有线电视网络;数据库存;资源管理

1.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信息可视化技术,它由地理学、制图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计算机学、数据库技术等学科综合发展而来。在有线电视领域中,绝大多数数据都包含有地理信息部分,如用户分布、放大器的位置、线路的走向等。建设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GIS系统即把有线网络中的管线、设备的空间位置和非空间的属性信号(各器件的电性能指标、管井类别、权属、走向等)及用户数据信息与GIS有机结合,将地下大量不易见、不可见的有线电视管线数据可视化,进行数据的动态管理,完成从前端设备到用户端的双向网,并对网络进行设计、维护与管理,包括网络设计、数据录入、数据维护、统计、查询及路由分析等,实时对工作流程、网络资产(静态、动态)的管理,最终实现该系统与设备监控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其它相关系统的无缝集成,为相关系统提供可视化服务,组成完整的广电网络运营支撑平台。

2.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有线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有线电视运营管理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有线电视传输网的建设、改造和维护,以满足迅猛增多的有线电视用户及增值业务需求,随着电视传输网络线路的成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依靠传统模式对有线电视资源和用户进行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海量资源管理的需要,然而,大部分有线电视运营管理部门对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仍停留在原来的被动、手工及效率低下的水平上,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规划的被动性:由于有线电视运营部门与市政规划、建设部门缺乏沟通,导致在城市住宅及建筑建设时,有线电视配套工程没有及时跟上。总是等到住宅及建筑设施已经投入使用后,才着手有线电视工程的建设,有线电视工程规划被动,直接影响了有线电视运营单位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2)图纸管理方面:在计算机管理盛行的时代,大部分有线电视运营部门仍然采用保存施工图纸、光缆资料的档案管理方式。工程资料只能手工检索。手工绘制图纸费时费力、标准不统一、修改繁琐。手工绘制图纸产生大量的文本档案,不利于保管、更新、查阅,且易于损坏、遗失。

(3)网络资源管理方面。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中的设备器材越来越多,分布区域越来越广,各设备的参数、各节点的指标等难以了解、管理,给维护工作带来不便,地址信息不准确造成用户安装、迁移、报停、维修不及时。

(4)网络运营方面:平能及早时地对具体区域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如网络覆盖率、用户数、入网率、欠费率等),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5)用户收费管理方面:用户地址不详细、不准确,给用户收费和欠费催缴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地址和用户名不符造成少数用户只看电视不缴费,收视维护费收不到。

3.有线电视GIS系统

3.1 系统结构

每个城市或地区的有线电视系统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对有线电视GIS的开发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功能需求,制定可行方案,并精心选择GIS软件开发商进行合作,建设本地有线电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招远有线电视地理信息系统采用Client /Server网络结构,服务器端采用MapInfo Professional、Windows NT Server服务器软件,数据平台为Oracle8I,开发的有线电视GIS系统软件为后台,客户端基于MapInfo Runtime、Mapx5.0和有线电视GIS系统实现所有的操作,整个有线电视GIS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3.2 系统组成

招远CATV-GIS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由有线电视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编辑、器材管理、用户管理等4个模块组成,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城市电子地图与光缆物理网络结合起来,对机房内的各种设备和路由上的各种设备进行可视化的管理,通过对网络的分析,将网络资源准确、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为用户管理提供科学、有力的工具。

地理信息资源管理主要用于网络设备、线缆、建筑物等的属性录入、具备查询、定位、统计分析和输出等功能,编辑系统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基础地理信息的编辑工作,器材管理主要用于仓库对器材库存量及出入库信息的管理,用户管理主要用于开户安装、迁移、报停、收费等信息管理。

3.3 系统的功能

(1)图形的导入导出和打印功能

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局部图形到AutoCAD图形的导出,图形按比例精确打印,亦可局部图形模糊打印。

(2)操作窗口

分全图放大、全图缩小、局部放大、局部缩小、按片区放大、漫游、全图显示、指定比例尺、窗口存为图片文件、恢复上次窗口范围等。对图形数据(点、线、面)和属性数据孤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大多可借鉴CAD和通用数据库中的成熟技术。利用有线电视GIS对多种数据格式的支持功能,使数据在不同GIS平台及CAD平台可以共享。

(3)图层操作

有线电视网络中的设备分图层显示功能可以实现某一图层隐藏、显示,隐藏所有图层和显示所有图层,可以根据指定权限对具体图层进行修改。

(4)查询定位

实现较强的查询检索功能,既可查询所选择图形的属性,又可根据属性的数据特点建立查询条件,自动选择所需图形。若干个用户位于地理信息中心以外,各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查询分析工作,但没有编辑修改的权限,以确保信息资料的准确性。

万能查询、坐标定位、设备定位、道路定位、地址定位。输入设备编号,

能查出设备在地图上的准确位置,输入地址、道路名称可以直接在地图上定位,而输入用户地址,可准确地将用户定位。

(5)统计分析功能

①业务统计分析功能:能统计和分析各个业务图层信息,可以全部统计各个业务图层,可以按照时间段统计,也可按照自己选定的区域进行统计,也可自己组合时间和片区进行统计分析。既可进行单一条件统计,又可进行多因素复合条件统计,同时以饼图、直方图、拆线图等多种分析形式表达出来。

②路由查询:对设备的上行和下行都能查询,也可精确查找两个设备之间的详细路由。

③对光纤进行跟踪:输入前端机房法兰盘号或光纤号,可以对光纤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跟踪、

4.有线电视GIS技术的应用

4.1 工程图纸管理

对辖区内的所有已建网络图纸进行管理,实现图纸的建立、更新、查询及共享管理。提供对图纸的分幅、合幅、图幅的自动、半自动及手动接边各图幅校正变换等功能,用户可方便地在图纸中提取所需图纸和相关信息。用户可根据编号、时间、设计人员、工程名称、地理范围等任意条件进行查询和打印。设计图纸时直接在地图上用鼠标沿路由走向画线,提示栏中显示所设计路由和即时总长度、末次线段所代表长度。

4.2 辅助工程设计

将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规划、设计纳入以国土测绘部门为基准的城市统一的局部绝对坐标系,这样,更加方便直观的对网络进行全局观察统筹,并作出合理的工程决策。依据有线电视设计规范,将GISl软件与工程设计思想有机融合,根据多种条件查询现有各种资料,根据给定条件、地理位置、网络资源现状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资料和路由信息,易于减轻设计和绘图人员劳动强度,提供行之有效的高效设计、规范制图、灵活修改、自动设计等手段。竣工验收后的图纸及网络设备直接纳入地理信息管理、使各部门真正做到数据共享、协同工作。

4.3 光网络资源管理

随着GIS光缆资料的完善,实现对每芯光纤的路由、熔接色谱进行有效管理;根据光端机编号查询该光端仙对应前端机房ODF加号;输入前端ODF号,查询从机房到光端机的路由,并显示光纤所在光缆及其经过的设备;查询光缆网的任意两点间的路由,对光缆结构、ODF架、熔接点、光端机情况进行查询。

4.4 地下管网资源管理

将有线电视城市管道资源全面精确地录入GIS信息库中,方便了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

4.5 电缆支干线资源管理

可以在GIS上显示一个光节点的范围,输入光节点编号可定位该光节点光机的具置,显示该光节点所属的延长放大器、野外分支器、楼栋放大器等有源、无源器件,点击具体器件可以查明器件的具体型号及相应的电平指标,并能在地图上显示整个光节点电缆支干线路由,用户信息资料以附件形式存放在用户所属的楼栋放大器属性里面。

4.6 网络运行维护工作

维修人员利用GIS可以快捷、方便地查出故障点,实施故障管理。故障管理包括:故障警告功能、时间报告功能、运行日志控制功能、测试管理功能等。

4.7 网络安全传输

传输内容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范对卫星的非法攻击,二是防范电缆分配网的非法插播。一旦发现非法信号,通过有线电视GIS可及时准确地定位非法信号插入点的位置,维护单位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排查与处理,以减小非法信号的影响。

5.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重要举措,能最大程度上满足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管理决策、资源维护、信息查询、工程设计、应急抢险等日常事务,对于提高有线电视行业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加强有线电视日常维护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保障网络安全,实现安全优质播出提供高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吴信才.地下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7篇: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1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意义

1.1电信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企业资源管理需要。目前的电信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管线资源,对管线资源的高效管理能够使电信企业对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为企业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同时,电信企业对管线资源的管理还能够使其对市场契机进行实时的掌握与了解,从而不断推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业务与新功能,以此增加企业的盈利。一般来说,电信资源除了其自身的人力资源以外,按照本地网络固定资源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杆路网、光缆网、公话亭、管道网、电缆网、信息化小区接入资源及无线接入基站资源等。对于这些资源的管理,电信企业一直都是依靠资料员与线路员进行管理的,而对于这些资源的实际情况,也只有他们及少数的几名管理人员才能知晓,这明显不利于电信资源的管理与共享,一旦这些人员退休或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企业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才能接手,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不仅难以找出故障位置,还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使故障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进而给电信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通过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利用GIS技术特点对电信企业的通信管线网络进行客观合理的规划设计,并对电信资源进行工程施工、图形辅助配线配号、维护等相关管理功能进行一体化的实现,从而极大提高了电信企业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损耗。由此可见,电信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满足电信企业对电信资源管理的需要。1.2电信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满足日益增多的新业务要求。近些年来,网络竞争市场的不断激烈化,使众多网络运营商纷纷根据客户的需求推出了新业务,电信企业也同样如此,这就使市面上的新业务越来越多,而在如此多的新业务中,谁能够准确把握住客户的需求,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得先机。而对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却离不开资源的管理,对资源的管理不仅能够使企业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建立能够符合自身的未来规划,还能使企业对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新趋势及新动向进行实时掌握,以此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并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来不断研发出新的业务与产品。而对电信资源的管理来说,建立电信资源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也是不可或缺的,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对图形进行管理与维护,还能对设施资源、原有的系统接口进行管理,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与参考。因此,利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来进行企业的资源管理,能够极大满足电信企业日益增多的新业务要求,对提升电信企业的服务质量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2电信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数据录入准确性较差。由于电信资源对电信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巨大,这也使电信企业对电信资源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并纷纷建立了电信资源管理系统,这也使电信行业的资源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不过,电信企业在进行电信资源管理工作中却仍旧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中以系统数据准确性较差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电信企业在对电信资源的原始数据进行录入时,仍旧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这种录入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由于原始数据的内容非常庞大,这就造成人工录入时难免会出现错误,从而造成了系统数据的准确性较差。2.2资源清查不及时,存在错报、虚报、漏报问题。众所周知,电信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也愈发复杂,众多新业务不断涌现,在相同类型的网络中很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电信设备,网络资源的类型更是多达154个,涉及到同步网、无线网、短彩信、GRPS、PON等15个专业,这就使网络资源的内容非常庞大,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变更也变得越来越快,这就使电信工作人员在进行网络资源管理时,很可能会出现对资源的清查不及时等问题,即使清查完毕,也很可能因为网络资源内容庞大而出现错报、漏报等现象,甚至由于工作人员的自身工作态度不端正而出现虚报问题,进而造成电信企业难以利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来对自身发展进行正确规划。2.3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与资源调度系统的功能不协调。电信企业在建立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由于依旧采用着传统的业务流程,特别是在资源调度方面的业务流程,而这种传统的业务流程不仅过程繁琐,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明显已经不能适用于电信企业对资源的管理与调度要求。而电信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纷纷建立与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相配套的资源调度系统,不断更新与优化业务流程,但在更新与优化过程中,便极有可能出现资源调度系统与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出现不协调问题。2.4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周期长、稳定性较差。电信企业在电信业务种类上非常丰富,主要类型包括带宽型、接入型、增值型及局内型,这也使电信业务中与之相匹配的电信资源种类非常多,从而造成电信企业难以对如此庞大的电信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此外,电信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对新业务与新资源进行开发,这就使电信资源管理的开发周期较长。此外,电信资源管理系统需要进行频繁的升级与更新才能不断兼容日益增多的新业务与新资源的管理工作,而这就造成了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3元数据技术的内涵

元数据技术最早起源于数据仓库领域,它能够对数据进行最本质的抽象反映,在数据仓库领域的应用中,利用元数据技术能够有效辅助工作人员来根据用户信息来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并能够使系统依据元数据来对资源进行管理与维护,例如采用元数据技术能够使系统对数据进行有效访问等。在电信行业,通过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采用元数据技术,能够使其根据模式定义来对资源进行描述,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对元数据值的改变来对程序中的资源进行管理。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工作人员通过对不同值的元数据进行不同位置与不同值的配置,能够得出和原来相同的程序行为。并通够利用元数据技术来对数据实体、界面模型进行定义与保存,从而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效率。当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第三方元数据平台,这些平台能够使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得到极大扩展,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这些平台来对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资源配置、业务流程等进行集成化管理。不过,由于软件业务较为复杂,仅仅依靠业务框架是难以对所有的业务进行有效处理的,因此仍旧需要利用编程的方式来对业务功能进行设计与实现。目前,元数据技术虽然已经在软件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采用元数据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等,但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还尚未应用到元数据技术,因此,对于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应用元数据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元数据的应用策略

从电信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应用元数据技术能够极大提升电信行业对资源的全专业化灵活性管理,从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电信企业对资源的管理需求,适应了日益增多的新业务与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有效改善了电信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元数据技术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在业务模型的配置方面;(2)在业务规则的配置方面;(3)在用户界面动态生成方面;(4)接口配置方面。以下便对元数据技术在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讨。4.1在业务模型配置中的应用。在业务模型配置中,元数据技术能够对电信资源中的实体、组件、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真实反映,它通过构建实体与其他两个实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对该实体进行相应维护,以此完成对实体间关系的反映。例如对光纤进行熔接时,需要对光纤和接头这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记录,这时就需要对接头损耗进行考虑,通过构建出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损耗实体,能够使系统对损耗实体与光纤及接头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真实反映。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可以利用元数据技术来建立相应的管理平台,这样能够通过资源中的实体、组件、属性、字典值之间的配置情况来方便业务模型的建立。此外,利用ORMAPPING技术还能够对电信资源中的组件、实体和关系数据库进行真实映射,具体映射方式有四种,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灵活采用映射方式。采用元数据技术还能够在业务模型中采用Hibernate或SQL语法树来实现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对资源及数据库的持久化操作与实时查询。4.2在业务规则配置中的应用。在业务规则配置中,元数据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连接规则、码号规则及路由规则等相关领域规则进行定义与描述的,这样能够使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在资源的配置与存量方面形成高效的约束机制,进而实现对系统对业务规则的可配置化,大大提高了系统在新业务方面的适用能力。4.3在用户界面动态生成中的应用。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通过元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系统中的用户界面进行动态生成,采用元数据技术能够将系统中的窗口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面板、表单与域,面板能够对域进行装载,在表单中能够对实体进行对应,利用系统来对实体进行管理时,能够依靠多个表单来进行辅助完成,通过表单之间的不同组合能够使系统中的应用更加具体化,而采用元数据技术能够对这三个部分的具体信息进行正确描述。此外,采用元数据技术还能够通过对面板、表单、域的描述情况来对其变化进行字典值的动态调整,从而实现了对用户界面的动态更新。4.4在接口配置中的应用。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通过元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对资源目录与资源服务进行抽象反映,从而使系统能够根据资源服务与配置服务之间的关系来对接口进行统一的提供,从而使系统能够更加灵活的对资源服务进行引用,并能够根据资源目录来对资源服务返回结果进行相应的解析。此外,元数据技术还能够在对信息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EJB接口及链接地址相应记录,从而使系统在进行资源服务时,能够依据元数据技术的记录功能来进行接口的自动化提供。

5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应用元数据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从而大幅度缩短了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周期,使系统不需要进行频繁的升级与更新就能够对新业务进行兼容,极大强化了系统的稳定性,使系统更加易于维护。不过,面对电信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单单依靠技术手段是难以进行有效解决的,电信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与资源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利用网管系统来对实时数据进行获取,通过加强电信资源的清查频度,实施严格的流程动态管控,形成健全高效的反馈机制,对网络进行不断的优化,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进一步推动电信行业的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作者:王小奇 王英 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商洛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邱志宏,黄力.电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市场,2005(32):112-113.

[2]韩跃军,唐伟文,张红雨,杨锐.电信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展望[J].四川通信技术,2001(01):2-4.

第8篇: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在线测试;远程切换;成效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系统的承载通信网,同时也是电网继电保护业务的专用承载通道,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近些年,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电力通信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电力通信系统管理运维已迈进了智能化管理模式。各级通信站点的光缆覆盖率已达到100%,而作为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缆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在原始的人工维护检修模式,其工作的烦碎,低效率,受制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已严重地影响了通信调度对通信网络快速,安全,简捷可靠的要求。

0 概况

传统的光缆跳接、性能参数的测试以及光配信息的收集方式,极大制约故障处理速度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光纤芯在线测试及远程交换的研究旨在解决当前光通信行业在运维过程中费时、费力的维护难题,解决光纤网络从纯人工维护的原始模式向光缆网络的远程运行维护、资源智能管理的转变。通过远程切换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1 光纤芯在线测试及远程切换系统需要实现功能

1.1 光缆纤芯远程资源管理

光缆纤芯的远程测试;通过光缆自配终端把光缆纤芯的损耗参数,跳接资料,业务用途等等实时的上传到服务器,建立光缆资源数据库,使光缆资源资料更精确,完善,方便调用。

1.2 光缆资源远程资源调配

通过光纤芯自动切换系统(OASS系统)对通信节点上的光缆自配终端的远程控制实现光纤芯的远程跳接,解链或者测试等,迅速实现光缆的远程运行维护。

2 光纤芯在线测试及远程纤芯切换系统的设计

光纤芯在线测试及远程切换系统是结合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光传输及测试技术。光纤芯自动切换系统OASS由子站交换系统和主站端网络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子站交换系统完成光纤芯的接入、纤芯交换动作执行、信息采集、指令实现等功能,光纤芯的测试由光测试模块完成。主站端网络控制系统完成光纤交换的指令发送、确认和告警处理,以及光缆路由信息的管理、配置、维护等功能。

2.1 系统构成

图1 子站交换系统结构图

远程切换系统由子站交换系统和主站端网络控制系统组成。

2.1.1 子站交换系统

子站交换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共由六个模块组成,主体为中央处理器和交换模块构成。在本端通信接口模块上可用PC登陆(受权限管制)控制纤芯交换和查看纤芯交换数据。通过通信接口模块和主站端进行数据交换以实现主站端的控制数据下传和本地端的实时数据上传。

通过通信模块的通信端口和相邻子站连接实现相邻子站间的数据交换,测试模块完成相邻子站间的光缆纤芯的测试功能,然后保存和上传主站数据库。

基于我们现有的ODF光纤配线架模式,ODF架能满足我们电力所需求的光缆矩阵和插入损耗等交换参数,但不能实现自动切换,远程切换和系统数据的实时更新和远程查询。理论上实现ODF在机械伺服下完成纤芯的跳接交换完全可行,而市面上由德福科技研发的光缆自配终端就是一种自动ODF终端。基于这种终端,提出应用需求,设计开发光缆自配终端。光缆自配终端是集合纤芯测试、机械伺服纤芯跳接、远程通信和控制为一体的光纤配线架,用于代替传统的配线架,实现更多的功能。其中完成纤芯测试功能的光测试模块可选择OTDR模式和光源光功率模式实现。

2.1.2 主站端网络控制系统

主站端网络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其主体由主站服务器,主站端通信接口模块和主站端服务器组成。服务器操作系统通过利用SDH光传输网建立的2M网络通道和子站端通信模块连接,主站端的操作指令下传到相应子站来实现子站端的交换操作功能,并把子站端的操作完成数据保存到服务器。

图2 主站端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图

2.2 硬件结构

主站端服务器、光缆自配终端ASOD、2M协议转换器。以三个站点为例搭建平台进行测试,如图3硬件连接示意图所示。

2.3 系统功能实现

光纤芯在线测试及远程交换应用系统通过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有机结合,收集各种智能化模块实时采集的数据,下发相关指令来实现故障纤芯和备用纤芯之间的自动切换,并可实时监测纤芯的性能质量,上报各级网管中心,从而完成对光缆线路及接入配线部分的立体运行、管理和维护。

当光纤芯在线测试及远程交换应用系统发现光缆故障时迅速通过网管系统发出告警信息,同时可自动(或手动)启动纤芯备用切换预案,从而实现最短时间内恢复系统的运行,并提供精准的线缆故障信息,使维护人员准确排除光缆线路故障,从而有效地压缩了故障时间;同时,也可以预报传输系统物理线路的故障隐患,通过统计分析光缆性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开发的纤芯自动交换系统软件,实现各接入站点光纤拓扑查询,拓扑图编辑功能,光纤资源表在线监测功能,光纤断开和链接、测试功能,软件调试硬件设备和原点校准功能。

图3 硬件连接示意图

3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场景分析及应用实验

3.1 在电力通信中应用测试

选择四级电力通信网西宁城区的三个站点,西宁供电公司中心传输站,公园变,小桥变,三个站点之间光缆已成环,在其站点的原有的ODF架上对接安装上光缆自配终端,将三个站备用纤芯中的8芯接入光缆自配终端。在西宁供电公司传输中心站和公园变SDH设备上配置一条155M光路,纤芯是利用8芯备用芯中的2芯。

在西宁供电公司传输中心站安装管理服务器及其管理软件,通过现成的光通信通道组成专网,完成系统构架,进行本项目的系统测试和试验。重点对网络纤芯通道实现备用通道的切换,通过对测试数据分析,论证可行性和实用性。

图4 模拟测试截图

通过人为模拟不同的纤芯中断或光缆中断,在系统上进行远程切换操作。安装在3个通信站点的每套光纤芯远程交换设备累计操作百余次,每次操作均成功完成,设备未见任何故障。光纤芯远程交换链接速度快,一条光路无论经过几个节点,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链接。光缆性能参数测试灵活,可以在任何时候对接入光纤芯远程交换设备的光缆进行性能参数测试,且时间非常短,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对百公里外的光缆性能测试。同时设备还具备轮巡测试和实时上报功能,使通信运维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掌握到最新的光缆性能数据。具体纤芯切换见图5所示。

图5 纤芯切换流程图

3.2 测试结果

3.2.1 光缆纤芯远程资源管理

通过光缆自配终端队光缆纤芯的损耗进行测试,并通过已建成的通信网将光缆纤芯的损耗参数,跳接资料,业务用途等等实时的上传到服务器,使光缆资源资料更精确,完善,方便调用。

2.2.2 光缆资源远程资源调配

通过工作站对通信节点上的光缆自配终端的远程控制实现光纤芯的测试、远程切换,能迅速实现光缆故障情况下的的运行维护。

3.3 应用场景分析

根据光纤芯在线测试及远程切换系统可实现功能,确定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光缆路由受外力破坏严重段、重要光缆段、交通不畅的偏远光缆段均可应用。

第9篇:光纤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威信光纤;财务数字化管理;必要性;实现;成果

一、数字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数字化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对数字化的需求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高效化。网络技术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远程控制。系统模型与模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财务管理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的多重化,对财务管理的数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权资本所有者即全体股东。股东的财富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各大企业还应在财务管理目标中纳入员工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对于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集团如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者、政府、战略伙伴,满足这些集团的利益需要,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是以成本-效益为指导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或是为了获得营业许可证等,最终为企业取得高于投入的回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走向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多赢目标。

(三)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扩充,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新的管理理论的发展,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迫切要求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而这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数字化。

(四)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交叉化,复杂性

财务管理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甚至行业之间,财务管理边界是“可以渗透”或“半渗透”的,财务管理已不仅是专属财务部门的事,他需要以企业整体为单位,而不是以简单的财务部门为单位,这种整体跨越原来的职能单位,它的构成可以是横向职能部门的财务组合,也可以是纵向的职能部门的财务小团体组合,并得到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财务管理的对象甚至考虑到客户、供应商以及其他与企业保持利益关系的人才,交叉化管理不但能充分挖掘本企业财务潜能,同时也能充分利用与自己的相关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弱势。但是这种交叉大大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是肯定无法实现的。

(五)数控设备、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化时代,数控设备、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均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并且全部实现联网;设备实现网络化管理。财务管理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能够对相关设备实现管理。并且公司设备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柔性的特点,便于升级换代。这也要求财务管理具有相应的特征。

二、公司采用PTS和K3相结合的软件技术实现公司财务管理的全面智能化、数字化

(一)PTS系统优势

PTS英文全称为ProductionTrackingSystem,简称PTS,即产品质量跟踪系统。是利用现有计算机技术针对光纤生产专门开发的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销售管理,仓库管理,预处理管理,拉丝管理,筛选管理,质量管理,氘气管理,PDA接口,生产设备接口,测试设备接口等业务模块。通过对光纤生产检测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生产管理各环节操作员的现场输入,实时采集和输入各种数据,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中信息的共享,以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PTS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对于光纤产品的全程质量跟踪;实现对生产各环节各工序实施系统流程控制及测试数据资源管理;使公司实现大规模、高效率、流水化生产作业;并且可以对光纤厂的物流、生产、质量控制、仓储等活动进一步精心策划,把实际业务流程中重复性的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自动化。PTS系统使用比较友好的界面,方便操作管理,所有生成的报表、报告与实际完全一致,信息准确安全,保证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准确的报表信息,为公司光纤生产业务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PTS系统专为光纤生产而生,能够充分适应、满足光纤生产过程的需要;PTS系统专注质量全过程管理、关注生产过程管理,基本实现了ERP系统生产、库存、销售模块的功能;同时PTS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与企业ERP系统进行相关数据接口,实现系统数据共享功能。

(二)K3优势

金蝶K3是为中小型企业量身定制的企业管理软件,是国内使用率最高的财务软件之一。金蝶K3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绩效、移动商务、集成引擎及行业插件等业务管理组件为一体,以成本管理为目标,计划与流程控制为主线,通过对目标责任的明确落实、有效的执行过程管理和激励,帮助企业建立人、财、物、产、供、销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模块子系统: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销售与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这些子系统可以灵活选择、组合。经测试,界面友好,能够在后期实现与PTS的无缝对接。结合PTS系统,由PTS系统实现生产管理、仓库管理、销售发货管理,而由K3实现其余功能,实现ERP的完整闭环。

(三)整体实施过程

1.PTS需求分析:(1)物流:对原、辅材料的追溯管理;成品光纤入库、出库并打印出装箱单;安全库存管理、发运跟踪管理、为财务提供必要的信息等。(2)生产:在光棒预处理、拉丝、筛选(复绕)、测试、特气处理、原材料及成品等工序记录、转换、计算、传递各种必要的生产过程信息,实现产品的全过程管理。(3)检测:对原材料进行不同的检验和试验流程、对产品的检验结果自动判定分级和打印并对结果作自动判定和统计分析。(4)销售:跟踪每个订单的各种最新信息,查找各种光纤的实际库存和虚拟库存,控制订单的下达状态、汇总各个客户不同阶段业务情况等。还需要满足统计分析、数据查询、安全管理、与Office无缝结合、自动备份、财务管理、与其它管理系统的数据源数据共享等各方面需要。上述可见,PTS可以满足生产过程管理、检测数据管理、销售订单管理、物流发货管理;则K3需要为企业提供采购订单管理、设备档案管理、仓库物流管理、销售出库管理、生产领料管理。2.K3需求分析(四)如何衔接K3、PTS使用同一个服务器,各自划区,互不干涉。建立一个虚拟数据库,PTS随时将K3需要的数据抛到数据库中,月底K3从数据库中抓取需要的数据,形成K3能够接受的单据,使K3的ERP系统形成闭环。

三、数字化的实施实现了全过程管理

1.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设计开发与生产联动协同;产品规划、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全过程数字化,实现实际开发与生产之间的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2.物流配送过程自动化。公司实现条形码+扫描仪+PTS的管理模式,同时实现PTS和K3的无缝对接。3.生产过程、质量信息、车间环境、资源能源实现智能化管理。原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实时记录产品信息,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检测环节实现在线检测、报警和分析诊断;车间环境实现智能检测、调节、处理。

四、数字化的实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