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第1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然而,校长是人,不是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高明的校长,都有思考不周全、方法不到位的时候。再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校长身在其位,难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而群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这时校长就不能封闭自我,需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正确性。特别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群众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校长更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全局的高度、开放的情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争取更大范围的支持。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听“杂音”,就会减少“知音”。

首先,要有倾听“杂音”的胸襟。校长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不怕听到对自己的批评,不怕在群众中丢“面子”、丢“官架子”,敢于承认工作中的失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氛围。

但是,时下不少中小学校长喜欢听恭维、奉承、褒扬的话,不愿意听不同意见和反对声音,从而导致学校召开的有关会议往往成了校长的“一言堂”、“独角戏”。会议上没有“杂音”,表面看上去很“和谐”。其实这种“和谐”的背后却可能蕴藏着种种不满甚至愤懑,时常暗流涌动。特别是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方面,校长如果不善于听取学校绝大多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人说了算”,更容易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政策的执行,还可能使校长本人陷入“孤家寡人”、“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对于不同意见甚至是批评、指责,校长要学会倾听,用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只有如此,才能知得失、眀利弊、定取舍、利决策,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其次,要畅通倾听“杂音”的渠道。走群众路线,对各项重要的决策都要多方征求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评价、决断。

教职员工处在服务第一线,他们能最早地发现问题,最快地反映问题,他们最有发言权。校长应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建立一个对话、“听话”的平台。校长要广开言路,容纳各方智慧。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了解学校现状和教师心声,充分发挥教代会集中教师智慧的民主管理优势。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学校工作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之更能体现教师的根本利益。同时,网络也是一种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因其独特的方式更易让群众将自己的想法、困难无所顾忌地表述在其上,只要校长稍有留意群众写的帖子,就可以知道大家的所需所求,形成的决策自然会满意率高。

如果校长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只是听取汇报,那真正的问题就很难发现。校长经常到各个处室、办公室走走,深入教室听听课,可以拉近与师生间的距离,及时了解第一手的信息。坐在校长室里,“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是怎么也发现不了问题的。只有深入师生中间,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学校各处室,深入班级、社区,通过观察和访谈,虚心听取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建议,甚至是“牢骚”、“怨言”,才能找到学校管理中的缺陷、漏洞。

最后,要有善于鉴别“杂音”的慧眼。“杂音”是一副清醒剂,能使人头脑保持清醒。校长要善于从“杂音”中汲取智慧,才能耳聪目明、博采众长,广纳谏言、廉洁自律,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善听“杂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杂音”和“噪音”。

第2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一、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品牌建设

品牌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其最明显、最核心的标识就是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文化。

在办学实践中,天成学校逐渐构建了“美好教育”办学思想体系。

办学宗旨:“天赋潜能,成人之美”。每个学生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育要顺其天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发现和实现个人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各美其美。

学校精神:遵循规律,求真务实的本真精神;弘扬仁爱,与人为善的向善精神;崇尚高雅,追求卓越的唯美精神

校训:至善至美。以善之过程,遵循教育规律,生命成长规律,以自然化、人文化、艺术化途径,达每个个体生命至美。

育人目标:做美好的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这样憧憬着美好的人——“在心灵里有内在的精神状态的美,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种的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的“兼美者”,并认为这种“兼美者”是最美的、最可爱的。

我们理想中的“美好的人”,是求真、求善、求美之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三会”:会友好相处、会智慧求知、会优雅生活。

发展愿景:办“让学生有美好记忆的学校”。人人学习,互相关怀,校园笑声朗朗、歌声朗朗、书生朗朗,每一个角落都弥漫花香味、书香味、人情味;教师秉承“厚德博学,敬业善教” 的教风,主动发展,追求卓越,用爱呵护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发展潜能,发现自己;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人的优点都能得到绽放,每一个人对未来都有美好的憧憬。

二、特色项目,丰富美好品牌内涵

学校品牌建设,必须要有独特、优势的项目支撑,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在办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探索形成了“三味”美好环境、“三高”美好管理、“三求”美好课程、“四维”美好德育等美好品牌项目。

1.“三味”美好环境

美好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有很强的凝聚、激励和熏陶功能。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三味”美好环境,旨在以优雅环境涵养师生优雅情怀。

学校首先进行了校园VI设计,确定学校的标准字和蓝色标准色,寓意校园像蓝天一样宽广,师生有蓝天一样博雅的情怀。同时,学校还开展了校园环境“12345”建设工程:“1”是以“美好”为主题,让师生在校园里能发现美好、欣赏美好;“2”是确定“清雅、精致”两大风格;“3”是营造“花香味、书香味、人情味”的三味校园,让淡淡花香、悠悠书香、脉脉情香浸满校园,情满天成;“4”是将学校教学楼命名为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至正楼,用“真善美”涵养师生美好文明品性;“5”是校园五廊——诗意飞扬的书廊、唐诗宋词的诗廊、仁义礼智信的礼廊、美妙音律灵动的乐廊、缤纷多彩的画廊,用文化点缀优美校园,让师生展示和体悟艺术人生。

花香味、书香味、人情味,谧静与优雅、和谐与关爱,在这样的美好校园中,人人学习、互相欣赏,分享美好,至善至美。

2.“三高”美好管理

管理是为激发人的潜能,体现每个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让每个人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在办学实践中,天成学校逐渐形成了 “三高” 美好管理特色:即高引领、高关怀、高参与。

“高引领”其本质是文化管理。一是内化“美好”。学校通过征集“员工宣言”、设定“美好密码” 、进行“八项修炼”、开展“让我们的教育更美好”大讨论、“月度人物”评选、系列校本培训等活动,将“本真、向善、唯美”的学校精神,至善至美的校训等学校核心价值观让老师们理解认同,内化成为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二是示范“美好”。“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 ,校长的宽容、仁爱、公平、智慧是一种无声但又强大的管理力量。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信仰美好、追求美好”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和感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是“激励”美好。学校通过月度人物评选、晒“我最喜欢的老师”、绩效考核等举措,激励老师们主动发展,自我超越。

“高关怀”其本质是情感管理。一是尊重人、关心人。学校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满足其合理需求,关心帮助广大教职工,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二是发展人、成就人。学校提倡“以集体的方式诗意飞翔”,评价指向教师团队,设立雁阵奖;学校还通过“相约星期五”(每周五下午开展教师健身、读书活动、快乐科研轮换活动)、天成沙龙和论坛、青蓝工程等举措,为教师们创设合作、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发展平台,让学校成为老师家一样的幸福港湾、让工作成为老师们一种美好的人生历程。

“高参与”其本质是民主管理。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重大决策广泛征集师生建议,科学决策。二是变革组织结构。除原有的学科科组、学科备课组外的学科团队,还以自愿的方式组建课题研究组,如“小组合作组、教学策略组、微课程设计组、班级文化组”等研究团队,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以此积极推进团队每位成员的成长。三是把老师们推向前台。学校的会议和教研活动均由教师轮流主持。每月一次的学校例会不再仅仅是校长和行政的布置工作的形式,而是教师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微课程播放的是教师们自己制作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广,读书会分享的是教师们平日里最有体会和最有收获的好书,理论学习打开一扇知识之窗,让大家了解和学习到当今先进教育理论。

天成通过“三高”管理,让教育有情有梦,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和价值。

3.“三求”美好课程

课程是实施美好教育的载体,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在办学中逐渐建构了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三求”美好课程体系。一是明确课程功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知识之窗并促进学生主动求真、求善、求美;二是丰富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化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同时把体现最新科技成果、社会发展、人性美和艺术美的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三是构建“三求”美好校本课程体系。如“科学求真”类的数学导学系列,“人文求善”类的东方哲学,“艺术求美”的聆听音乐、影视世界等。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探索构建“四生”(生本、生动、生活、生成)课堂:“生动课堂”意即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原动力的课堂;“生本课堂”意即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儿童生长规律和主体性地位的课堂;“生活课堂”意即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生成课堂”意即注重师生对话,关注思维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四生”课堂让孩子们灵动飞扬,享受学习,收获成功的喜悦。

4.“四维”美好德育

“德者本也”、“本立而道生”,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为了达成“志向远、心向善、人向美”的德育目标,学校实施爱心育德,自主修德,活动悟德,文化润德“四维”美好德育”,培养学生高远的理想、高尚的情操、高贵的气质、高雅的情趣。

爱心育德。爱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一切美好的人生都是为爱所唤起,为爱所引导的。”学校在教师中提出了“3个主动”“和3个更多”要求:主动问候、主动了解、主动沟通;对学生更多微笑、更多尊重、更多倾听,制作了“赏识卡”,开展了师生“美好结对”、“心灵对对碰”等活动,让每一个学子在校园感受到尊重、信任、赏识和呵护,感受到爱与温情。

自主修德。“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注重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学生会、班干部均由民主选举;班名、班徽、班级公约、班训等均有学生共同命名和确定;学校还设立“机会榜”,校园书吧管理员、花草管理员等均让学生自主竞聘上岗。此外学校还实行班级管理包干制和量化考核制,由学生干部自行检查、监督、评比,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活动悟德。德育是活动,是生活。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德育才能内化,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天成学校每个月各有不同的活动主题,好戏连台,比如1月女孩节、2月男孩节、4月科技节、10月读书节、11月体育节、12月艺术节……每个节日都有代表的颜色、意象及价值观,如1月女孩节:白色,意象:雪 ,价值观:纯洁(冰雪聪明、冰清玉洁、优雅大方、宁静纯洁)通过多姿多彩的主题活动,仁慈、感恩、坚强、自信、包容等价值观和向往美好的情怀,点点滴滴渗入学生心田。多元化的学生社团也是天成学校开展美好活动的又一个载体,青竹文学社、清风汉乐团、闪电羽毛球社、炫动健美操队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参与活动,体验悟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

文化润德。书香沐浴校园,文化润泽心灵。文化的作用,不在于灌输,而在于熏陶与浸润。学校重视书香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书吧——听雨阁、梦墨轩、晨曦书吧……还有“快乐午读”、“悦读周报”、“ 好书我推荐” 、“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校园飘溢浓浓的书香墨韵。班级是学生温馨的土地、自由的家,学校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都有“班名诠释、班级公约、学生视角、个性空间、学生专利、思维导图等六个板块,每个板块由学生自主创造和发挥。每个班级班名的意蕴深远,如九(1)“常青藤”班是坚持、活力、向上的象征;八(6)“六毅竹”班是才华、毅力、团队的象征……这些班级精神潜移默化中融入到每个学生行为和血液中,成为一种最强大而悠远的教育力量。

三、果硕花香,彰显美好品牌魅力

第3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喻国明在多个场合都说过这样一种人生状态: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他以为,无论做学问还是做个新闻人,只要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就一定会有好的成果。这是他长期以来的深切体悟,也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就像一把锁钥,给我们深入了解喻国明,打开了一扇视角很好的门户。

慧者自清明

无论是听喻老师上课,还是和他交谈,他那种常有抽象思维的语句和时不时的幽默智慧,总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综观他的人生履历,把那些遍布于生活经历中的独特片段穿缀起来,更可以对他的这种魅力有深入的理解。

喻国明1957年9月生于上海,从小聪颖过人,记忆力极强。孩童时的喻国明象棋下得极好,每每使大人投子认输,而对弈,也常成为他与大人交往的一种特殊方式,早早地开发了他的智慧。

中小学时的喻国明,正好赶上“”。所以,在喻国明的人生经历中,干过许多现在的学生难以想象的事情,他站过柜台、卖过肉、当过手扶拖拉机司机和修理工、爬过电线杆、捡过中草药、做过农田水平测试、在北大老图书馆的建设工地做过电工。

在讲述这些色彩斑斓的过往时,喻国明始终带着一丝慧黠的微笑。他说,在五道口商场学习时,我曾经为那些师傅们编制了一个“速算表”,因为那时的物价都是固定的,对照使用起来很方便。后来好多年后去那里,他们还在使用我的那个“速算表”。

高中毕业后,喻国明当兵去了东北。

1979年,距离高考近3个月,22岁的喻国明满脸沧桑地回到母校插班备考。在一位学生记叙喻老师的文章中,这样描写当时的情况:

校长对大家介绍说:“你们现在不认识他,过半个月就认识他了!”果然,半个月后在海淀区的模拟考试中,喻国明的各科总分竟比原班级的第一名高出115分,让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认识他。

来:为什么当年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还能有如此好的成绩?

喻:“”期间的教学,并没有对我们产生太大的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影响。这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周围的环境。我父母的单位当时属二机部九院,在我们家所在的院子里,有很多著名的大科学家,如周光召、邓稼先等人。我家住在四楼,周光召家住在三楼,我的一些同学都是科学家的子女,虽然“”期间的世界很嘈杂,但在我们那里都没有改变对学习科学知识的认识。第二点是来自自身的影响。我自小记忆力很好,比如(喻老师一边说着一边随手拿起一本书)像这样的一页书,我大概读上十五分钟,整页整页的书就会印在我的脑子里。考试时,只要是书本上出现过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抄答案一样。只要是老师讲课时讲过的内容,我就会清晰地记得他当时讲的方式、表情、写在什么位置等等。这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当年高考,喻国明以北京市文科前五名的成绩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此后,由本科而硕士、而博士,一直读了10年,并且,他有幸得以师从著名的甘惜分教授。1989年,喻国明获得博士学位,留校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一名老师。

慧者自清明。对于智慧,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曾写到:梦想+现实+幽默=智慧。我们无法准确给出智慧者一种生活的样态和标准,但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常有智慧,使污浊清雅,使混沌澄明。

喻国明认为,真正的大智慧是在一种沉静寂寞的环境中产生的。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大智慧。

据说,喻国明在读书期间曾经看完了人大图书馆中新闻类的所有书籍。有学生当面求证,喻老师说,是真的,那时候的书少,很有限。当然,现在读书一定要分情况,不一定什么书都要读。

知识分子有三重身份

喻国明讲话很流畅,即使是那些抽象的学术思辨性的话题,他也能保持着很快的语速;与他交流,无论日常事情还是学术问题,思维很快就能与你对接,让你感觉不到接缝;他做事情效率高,办事快;对学术前沿的变化很敏锐,文章常常起引领作用。作为一个处在我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最前沿的学者,每天都有大量的学术会议、课题、项目、资料、课程来处理,完全是一种“超负荷”的生活。

来:能不能简单描述您比较典型的一天的生活状况。

喻:我基本上每天早晨七点起床,有重要的事情时会更早一些,晚上一点半到两点左右开始休息。凌晨三四点到七点是我的睡眠黄金时期,如果这个阶段休息不好,第二天一天精神都不好。中午不休息,每天大概睡五个小时。

上午我一般不安排上课和其他事情,主要是自己看和写,更多的是看,搜集准备一些资料。下午除了上课,会安排各种会议和学术活动。晚上会通过QQ、MSN等进行一些交流,了解学生们的研究进行到了什么程度,给出一些指导、建议。一般写东西都在晚上十一点之后。其实,对我来说,到外地去,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一般只有讲课、开会等事情,可以腾出大块的时间看书、写东西。很多问题我都是在飞机上思考,落地后在网上再搜一些资料,完成写作。

在周围人的眼中,喻国明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生活情趣和学术高度的人。喻国明的丰富和多元,也正在于他绝不只是在学术上不断获得各种成就,而是有一个综合协调、蕴含深刻并有着悲悯情怀的生活境界的人。

喻:从每周来看,基本上会进行各三分之一的分配,即周一到周三在学校处理事情,周四周五完成一些社会活动,周六周日在家。一般情况下,每周游泳三四次,会坚持每天跑步或者快走,一定要到出汗才行。我喜欢小剧场的话剧,过去经常去看,现在没有时间,不怎么去了。

在其新作《传媒的话语革命》一书中,喻国明这样开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内容就是Web2.0时代带给我们的林妹妹。

如此轻松的语言,精彩的表达,正如同有人在看了他的博士论文之后所评价的:很有才气,非常精彩。喻国明不仅注重好的结果,他更强调到达的方式。

喻: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要通过不断的成功,进行成功激励,积累信心。积累要做到“积小善成大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对大目标进行分解,要做到“功夫在诗外”的积累,否则难以做到突破性的进展。

喻国明还说过一句话:知识分子有三重身份:第一,是社会的良心;第二,是人类智慧的传播者;第三,是神明的亵渎者。一位学生说:“我当初读喻老师的文章,看到这里,非常有感触,后来就一直记住了这句话。”

喻国明还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他周围的人,教诲着他的学生。在喻国明的课堂上,经常有很多慕名来听课的学生,将教室挤得满满当当,只在讲台一角给喻老师留出来活动的空间。而在课堂上,他常常中外古今、名家各派,并时不时幽苏格拉底一默、拿自己解解嘲,意趣横生,多姿多彩。学生所濡染到的,不仅是从他那里传递来的知识和思想,还有一位学者的人文情怀。

研究者要进得去,出得来

在同喻老师的交谈中,他花了许多时间介绍自己近些年的学术思路,从他所思考和注重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的一种责任感,一种超乎于术业之外的思考境界。

喻:这些年,我们前后做了大概一百六七十个项目,在业界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我们注重的是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有同世界接轨的问题。

如何同世界接轨呢?一方面是积累,另一方面是对现代工具、技术的运用。

现代世界学术的起点,是由西方世界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等等建立起来的,我们要同世界接轨,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一些世界通用的数学工具,再就是通过对一些现代科技仪器的使用。前一方面,比如,我们每年在做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通过对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央视、工商总局、调查公司等方面所得的数据,进行新的价值挖掘,从而对传媒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做出深刻地描述,增加对传媒业发展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当中结构性的落后或者先进的地方。

后一方面,我们注意对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比如眼动仪和脑电设备的使用,通过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方式,来确定人们在进行阅读时候的信息接收和反馈情况。再比如,我们目前正在使用方正的内容文本分析软件,实现文本搜索分析的人工智能化,通过这样的工具,我们可以对搜索文本进行高相似度的过滤,去除掉大量的垃圾信息。比如学者们在使用一些相同的词语时会有不同的概念内涵,通过这样的文本分析,可以获得一种直接的比较。进一步,我们可以发现之中的扩散路径,可以发现传播的规律。这就是通过对现代仪器的使用而达到传播学研究方式的进步。

来:现在很多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正如李泽厚所讲,“术在突出,学在退步”,对于这样的情况,在新闻传播研究者中,或者在一些年轻的学生当中,似乎表现得多一些,以喻老师的经历,怎么样看待这样的状况。

喻:我以为,专业研究要有两个境界,一是进得去,二是出得来。进得去是讲要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这是基本的要求,大部分人都会做好这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出得来,只有出得来才能具有自觉和创新,能够审视。出得来实际上是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问题。进得去出不来会成为“故纸堆里的奴隶”,但出来不是简单的出来,是更有把握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实现,是以更高的东西来把握,话语权在更高点位上能够实现,你出来了,可以看清它的前前后后、左邻右舍,可以跟其他学科比。

来:这些年,喻老师面对传媒业的问题单子,开出了一系列的方子,做出了很多预测,如何对这些成果做出评价?

喻:应该说,过去这些年,我们的评价、预测等等还是比较准确的,这是建立在我们对传媒业发展长期的跟踪上,是对实际情况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是建立在学术逻辑的基础上的。比如对“必读性”概念的提出,对“影响力经济”的提出,对“拐点理论”的判断,对范围经济、发展路线等问题的提出和关注等等。在中国,实践界的创新是很活跃的,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东西,必须要有对学术背景的“了然于胸”,要有丰厚的滋养。

第4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统一观念明思路

共青团工作要发挥全体团员的整体力量,讲求团队精神,只有充分调动共青团中每一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出色的完成团的各项工作。校团委的青年干部们深知这一点。于是,他们把统一全体团员的思想观念,调动全体团员的工作热情作为团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着力建设一支具有强劲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体。

首先,团委统一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重点,将培养一批有能力的团员干部,推出一两个先进团支部,打造一支高效率的团员队伍作为工作主线,以点带面,用优秀团干部及优秀团员的示范力量激发全体团员的参与热情,调动他们追求先进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全员进步。同时,他们对团的各项工作做了具体分工,使团委工作达到了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的要求。

其次,团委把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着“大胆使用,严格要求”的原则,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引导他们积极工作。他们定期召开全体团干会议,统一团员干部们的思想,提高团员干部们对团的工作的认识,让他们明确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激励他们的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全体团员服务,出色完成团交给他们的各项任务。同时,团委还借此机会了解各支部的工作情况,解决各支部团员干部们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对如何管理团员,如何组织团员统一开展工作做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各支部团员干部之间也做了经验交流,提高了团员干部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建成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团干队伍,加强了学校团组织的战斗力。

再次,团委指导各级团干针对各支部具体情况对各支部团员作思想动员,让全体团员明确青年团员肩负的责任及自己应尽的义务,激起全体团员青年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增添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自身价值的勇气,振奋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士气。以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从而取得团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群策群力定方法

一位哲人说:如果我们一人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我们一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那么,我们每人将会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做共青团工作,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是众多有思想的人团结一心,在不断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才能使团的工作在不断求新中焕发异彩。

东中团委有三个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中三个人的智慧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们三人,心想一处,力使一方,所思所为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在东中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团员队伍。如何做好团员管理工作,他们共同商议;如何进行团干培训,提高团干素质,他们协商讨论;如何组织团队活动,充分高效地发挥团的号召力量,他们学习研讨。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他们没有丝毫懈怠。

同时,校团委还注重发挥团干们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团的工作的主动参与者,不能单是被动的依赖老师的指导,更应当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选择更适合自己及其他团员们的方式去完成各项任务,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和团的工作的特色。在工作中,校团委除定期要求团干们针对各阶段工作提出意见外,还倡导他们主动对团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工作设想。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积极采纳他们的建设性意见。校团委的肯定增强了团干部们搞好工作的信心,也提高了他们继续用心工作的兴趣。

此外,校团委还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班团支部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献计献策,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团队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向来是各支部全体团员共同活动,但有一个支部却率先打破了这种固定模式,通过全体团员及团干部的共同商讨,他们将全体团员分为了二十几个团小组,并任命了团小组长,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团队活动,既方便管理又提高了全体团员的参与积极性。这个支部的举措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他们的团队活动也从此开展的有声有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校团委及时将他们的做法推广到全校,很大程度的调动了全体团员参加团队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缤纷春意浓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共青团对青年团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最好形式,也是调动全体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增强团的凝聚力的最好时机。为此,校团委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并结合共青团活动的自身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三月,举办了东中“金思力”杯青年才艺大赛。张念、娄凤玲等同学脱颖而出,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情,在其他学生面前展示了他们的青春魅力。

2.四月,开展了评选东中“十佳青年”的活动。表彰了一批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优秀团员青年,宣传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全校学生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精神。

3.四月,配合团市委相关精神,举办了*中学英语演讲大赛。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涌现出了郑鸽翔、许岳玲等十二位优秀选手,极大的激发了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4.五月,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为让这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分别组织了征文活动和知识竞赛,对优秀学生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很好地贯彻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

5.九月,举办了东中第五届校园歌手大赛。这次活动历时一个月,来自全校的86名歌手经过两轮角逐,丁晓娜、董菁菁等十位同学被评为校园十佳歌手,丰富了青年团员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6.九至十月,应团市委和市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在校学生观看了话剧《游戏陷阱》,增强了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抵制社会不良习气的能力。而且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写了观后感,经校团委精心修改后参加了团市委的评奖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名次。王程程、宋丽妮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三等奖,我校也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7.十二月,积极配合学校“三个文化”建设,向全体团员青年发出了“谨言慎行,贡献一己之力”的倡议,向各支部下发了拟定关于“三个文化”建设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工作的通知,下达了征集“爱校护校”标语的任务,落实好了学校的有关要求,改善了校园环境。

8.十二月,举办了“庆元旦”书画作品展。各支部积极组织,选送了大量有特色、有个性的书法、绘画作品,经过认真评选,舒晓盼、杨少龙等同学的书画作品在元旦期间予以展出,展示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特长。

第5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关键词】 新时期 家校合作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2

教育是一项合作的事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只有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要素,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家校合作新模式,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不久前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谁建立了更好的家校合作模式,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家校合作要探索新的途径,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及家庭教育水平,以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笔者综合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家校合作研究理论,结合本校家校合作的建设,对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途径作如下思考与探索。

一、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更新家长育儿观念

当前基础教育中,家庭环境和学生群体均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家长大多为80后的父母,他们年轻、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但由于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了解不够深,缺乏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指导,单凭自己对孩子的爱而展开教育,过分溺爱容易导致孩子变得任性、自我。

二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数量大增,单亲父母面对孩子的心理阴影和自卑情绪,往往难以和孩子沟通,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面对新形势下父母们渴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得到专业的教育指导,而学校也需要整合家长资源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两大需求,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加大重视力度,健全组织保障

在教育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整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只有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才能充分利用丰富、无限的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并且,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建设好“家长学校”是一种重要方法,要使家长学校发挥其应有作用,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全力配合。要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制度以保障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营造家校通力合作的平等、自由、良好的育人氛围。

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组建了一支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校长亲自牵头挂帅,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学校德育组和各年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家长学校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各班主任担任辅导员,各司其职,认真授课,注意搜集学员意见和建议,做好课后反思。

(二)加强师资建设,发挥主力作用

要办好家长学校,使每一位家长都学有所获,能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家校沟通能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联系人,其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重塑教师新形象,使教师从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开放的社会、家庭,紧密联系学生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各方因素,使其一致,形成合力。教师与家长良好的沟通也是传授先进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校自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始终坚持在本校选拔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骨干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与全校教师交流分享与家长沟通的经验。还通过专家讲座及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与家长交流、沟通、合作的相关技巧,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育儿水平。同时,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其能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沟通方式,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始终以包容、理解的心态面对各种类型家长,因材施教、换位思考,培养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还利用家访、电话访谈、校讯通等途径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学习动态,保持双向交流,充分肯定家长所做的努力及其作用,赢得家长的好感和信任,从而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三)举办教育讲座,提高家教水平

面对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就必须针对相关家校合作的调查、分析、开展研究,开发家长培训特色课程,给家长更专业、更具体、更有效的指导,“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如果父母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没有足够的教育水平,那么教育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给学校教育带来种种制约因素和障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因此,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需要建立在家长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学校要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到校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就家长在平时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存在困惑进行互动实际交流,接受更多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指点迷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积极加强本校师资培训之外,我校还明确提出并大力贯彻落实“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教理念,定期邀请赏识教育专家、老师到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传授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为人父母、养儿育女的责任感。

二、积极组建家委会,密切家校合作关系

2010年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也强调:“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家委会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家长们可以通过家委会的形式关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监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家长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家校合作形式,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监督、建议和决策作用。为了有效落实家委会成员的责任,我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实行“一年一调整”制度。每学年初,各班自主构建班级“家委会”,再由班主任推荐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最后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为健全“家委会”的职能,为了规范“家委会”的有效运行,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

另外,校领导小组协同“家委会”成员结合每学年学校实际工作,制定每学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让家长们参与学校工作的决策中。同时,家长委员们能密切联系本校、本班家长,及时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学校,共同协调参与学校管理。

(二)专设场所,沙龙互动

学校为家长委员会设立网络群,让家委会代表到在网络群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商讨,并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及时改进。学校也推荐符合家长需求的有关家教类的专业书籍,通过阅读他人家教故事,给家长提供经验借鉴。为方便家长间的交流沟通,我们还成立了家长沙龙,开设家长开放日,以及通过定期会议、公共邮箱、电话等通讯形式,创设家校沟通平台。此外,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召开会议,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

(三)家长义工,拉近距离

要理解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的心理,同时,进一步挖掘、利用广大家长资源,家校合作要通过建立一支庞大的家长义工队伍,一方面给家长提供亲身参与教育的机会与平台,另一方面能建立家庭与学校密切联系的关系。每当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可召集家长义工协助学校顺利开展工作。家长义工在帮助学校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切身感受孩子学习环境、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拉近家长、教师和孩子的情感距离。

三、开展特色家校活动,提高家校合作实效

要切实拉近家长、学校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开展一系列的家校特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通过开展系列特色活动,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集家长智慧,改进学校工作,让“父母、教师、校长和子女都参与学校发展战略的确立中来,并共同合作确立了学校和学区核心价值观的结构。”可以通过家长流动日记、家访、电话、电子邮箱等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反映给家长,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夯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家长建立与孩子之间良性的亲子关系,我们学校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学校每年有特色活动,如“我与爸妈量相似笑脸”“亲子诵读”“中秋亲子同乐做月饼”“家庭植树乐融融”等,活动内容丰富。我们明确这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参与的节日。为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创设更多家长与学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加强孩子和父母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如在春游时举行低年级的亲子游、“大手拉小手”亲子阅读、“好家长”、“书香家庭”评选、重阳节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学校还创办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童话节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童话的世界里共享快乐。

我校善于挖掘家长资源,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课堂和活动中,利用家长职业特点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丰富学校教育元素,为学生成长提供更为良好的条件。如请擅长讲故事的“故事爸爸妈妈”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生动的故事,在愉快的氛围中给孩子心灵的启迪;请医生家长进教室为孩子上“防蛀牙”课;请消防警察家长进校为孩子们上“消防课”等。家长作为专业人士,其讲述增加了知识的科学性、趣味性,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科学之窗,而参与活动的家长也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增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

我校根据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新时期下家校合作的新方式。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还将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家校合作更为有效的新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

社,1984:398.

第6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谁建立了更好的家校合作模式,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家校合作要探索新的途径,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及家庭教育水平,以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综合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家校合作研究理论,结合本校家校合作的建设,本文试图探索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一、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更新家长育儿观念

当今小学教育中,家庭环境和学生群体均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大多为80后,他们年轻、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但由于对孩子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了解不够深,缺乏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指导,单凭自己对孩子的爱展开教育,过分溺爱容易导致孩子变得任性、自我;二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数量大增,单亲父母面对孩子的心理阴影和自卑情绪,往往难以和孩子沟通,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新形势下父母渴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而学校也需要整合家长资源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这两大需求,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加大重视力度,健全组织保障

在教育这项系统的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校合作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整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方式。只有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才能利用丰富、无限的家庭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并且,要使家庭和学校发挥其应有作用,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建立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以保障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营造家校通力合作的平等、自由、良好的育人氛围。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此,我们组建了一支工作作风扎实和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校长亲自牵头挂帅,担任家长学校校长;校德育组和各年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家长学校的管理和培训;各班主任担任辅导员,各司其职,认真授课,做好课后小结,注意搜集学员意见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映。

(二)加强师资建设,发挥主力作用

要办好家长学校,使每一位家长学有所获、积极投身学校教学活动,让家校沟通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联系人,其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重塑教师新形象,使教师从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开放的社会、家庭,紧密联系学生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各方因素,使其一致,形成合力。教师与家长良好的沟通也是传授先进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时候,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沟通技巧、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等。

我校自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始终坚持在本校选拔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骨干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与全校教师交流分享他们与家长沟通的经验,还通过专家讲座及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与家长交流、沟通、合作的相关技巧,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育儿水平。同时,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其能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沟通方式,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始终以包容、理解的心态面对各种类型的家长,因材施教、换位思考,培养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此外,我们还利用家访、电话访谈、校讯通等途径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学习动态,保持双向交流,充分肯定家长所做的努力与作用,赢得家长的好感和信任,从而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三)举办教育讲座,提高家教水平

面对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必须针对相关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及开展经验,开发特色家长培训校本课程,给家长更多更为专业、具体、实效的指导,“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如果父母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没有足够的教育水平,那么教育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给学校教育带来种种制约因素和障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因此,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需要建立在家长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到校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就家长在平时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存在的困惑进行实际指导,传授更多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指点迷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积极加强本校师资培训之外,我校还明确提出并大力贯彻落实“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教理念,定期邀请赏识教育专家大山老师到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传授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为人父母、养儿育女的责任感。

二、积极组建家委会,密切家校合作关系

2010年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近期,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也强调:“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由此可见,家委会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家长通过家委会关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监督学校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我校对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委会作用作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家长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家校合作形式,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监督、建议和决策作用。为有效落实家委会成员的责任,我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实行“一年一调整”制度。每学年初,各班自主构建班级家委会,再由班主任推荐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最后成立学校家委会。为健全家委会的职能,也为了规范家委会的运行,我们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骏威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

另外,校领导小组协同家委会成员结合每年学校实际工作,制定每学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让家长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学校的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们还需密切联系本校、本班家长,及时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学校,共同协调参与学校管理。

(二)专设场所,沙龙互动

学校为家长委员会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办公室,每周二的家代会开放日邀请家委会代表到校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商讨,收集家长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建议,及时改进。并在其中放置了一些符合家长需求的有关家教类的专业书籍,通过阅读他人教育故事,给家长提供经验借鉴。为方便家长间的交流沟通,我们还成立了家长沙龙,通过定期会议、公共邮箱、QQ群等通讯形式,创设家长沟通平台。此外,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召开会议,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

(三)家长义工,拉近距离

结合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心理,为进一步挖掘、利用广大家长资源,家校合作可通过建立一支庞大的家长义工队,给家长提供亲身参与教育的机会与平台,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每当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可召集家长义工协助学校顺利开展工作。家长义工在帮助学校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切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环境、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拉近家长、教师和孩子的情感距离。并且,家长身体力行,在教育活动中形成责任感、义务感的同时,亦给孩子无声息的身教胜于言传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义工作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了家校合力价值的最大化。

每年开学,我们学校会有秩序地组织大批家长义工到校,协助老师安排新生入学、住宿、用餐、维持归程队秩序等。家长们忙碌的身影成为我们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既减轻了学校的工作负担,也帮助家长树立了强烈的集体意识,更为学生所喜爱。

三、开展特色家校活动,提高家校合作实效

要切实拉近家长、学校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一系列的家校特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通过开展系列特色活动,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集家长智慧,改进学校工作,让“父母、教师、校长和子女都参与学校发展战略的确立,并共同合作确立了学校和学区核心价值观的结构” 。可以通过家长流动日记、家访、电话、电子邮箱等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反映给家长,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夯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家长建立与孩子之间良性的亲子关系,我们学校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学校每年有一个特色节日,历时一个学期,活动内容丰富。我们明确这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参与的节日。为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创设更多家长与学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加强孩子和父母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如在春游时举行低年级的新子游、“大手拉小手”亲子阅读、“好家长”、“书香家庭”评选、重阳节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并且,学校创办了自身特色童话节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童话的世界里共享快乐。为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有效意义的实现,我校始终坚持不懈地精心为父母和孩子搭建爱的桥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7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学校管理;信息化管理

1前言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雁,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的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思想也越来越活跃,学校管理的任务也随之增加。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方法,以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学校管理和学生健康成长。在工作实践中,青州市逄山初级中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管理工作,有效地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优化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取得较好效果。

2努力构建信息化学校

逄山学校是一所山区学校,当地经济相对困难。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任务,学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多方筹资,努力构建现代化、信息化学校。本着“长远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效使用”的原则,建成了“三通两平台”数字化校园网络。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办公、教务安排、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教学设备及实验仪器管理等信息化建设新格局。

3立足学校实际,有效应用

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立足实际,注重信息化设施有效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1)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为了促进教师们尽快熟悉和应用信息技术,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请电教站的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对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另一方面逐批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两条腿走路,使广大教师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实施“典型带动”策略,重点培养信息化教学的典型个人和典型团队,以促进全体教师从能用、会用转向创新应用。还建立激励制度,把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以此促进教师自主提高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经过努力,教师人人会用计算机技术教学,人人都能设计课件,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2)促进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学校地处偏僻山区,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沟通迟缓,制约了教师们的理论及业务水平的提高。“三通两平台”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建成以后,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学习教育理论,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①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如洋思、杜郎口等模式;②对那些认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和教学设计等,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形式储存起来,供工作中借鉴和使用;③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特点,鼓励教师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名师开展合作与交流,与同专业的教师开展相互评课。3)为教师搭建网络研修平台。为建构多元化的教师研修渠道,学校通过架设网络论坛,让每位教师畅所欲言,谈教学中的感想,分享教学心得,形成网络共享。①开展网络研讨。网上研讨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促进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迈进。如教导处把各年级的学科备课要求在网上以后,再由各级部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班的学生情况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遇到一些困惑。对这些问题通过研修平台进行,让大家交流、讨论和修订。在大家的交流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分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共同提高。②网上辩论。由于每位教师的认识和教学经历不同,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的看法。如如何正确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各抒己见,最后通过网上辩论,达成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的最优化共识。③网上反思。反思是教师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思路的重要过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的工作难免有些失误,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原因,寻求对策,及时纠正失误,使教学思想和方法逐渐走向正确的轨道。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效率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利用信息技术,可有效地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1)建立学生信息化档案和成长档案。班主任可把学生的基本信息,如身体情况、家庭情况、文化基础及个性特长等情况,都存入班级管理的数据库中,为学生建立信息化档案。将学生的上课、作业、纪律、劳动、卫生、考试成绩等情况整理存档,建立成长档案。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变更,实行动态管理,不仅能看到学生的缺点和进步,还提高了效率。2)丰富班级文化。班主任可在班级网站上设置班级特色模块,展示班级和学生的风采;也可以设立班级论坛模块,让学生发表对班级的意见和建议等,促进实现管理民主化。3)丰富主题班会。班主任可根据主题班会的需要,通过下载和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体会。如在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班会中,通过播放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孝子之一的当地居民褚玉国的事迹,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今日孝进课堂,明朝孝行天下”的主题思想,效果良好。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学生不愿与教师面对面地沟通,导致班主任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利用QQ、邮件等与学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此外,还可以根据有些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现实,利用QQ和微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到家校共育。促进校本教研的提升校本教研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何处入手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呢?经过网上征集广大教师的意见,最终确定了“以孝文化教育为突破口,以孝育促德育”的方针。为此,广泛发动师生,利用实地考察和网络搜索相结合的办法,搜集丰富的资料,然后删繁就简,整理成文字再到网上,征求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修正和完善,最终陆续出版校本教材《孝文化教育读本》和《大山孝子》,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还通过孝文化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孝亲敬老歌》《劝孝良言》《弟子规》歌咏比赛以及举行“小孝星”评选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对德育工作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信息化建设,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了通道。学校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各界及家长校务信息,让大家充分了解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并接受监督,实施“校务公开”,促进了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

4结语

第8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一、保教常规督导方面:

1、开展了常规教研。

从10月13日——10月25日,我园组织了为期两周的“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半日活动展示”活动,全体教师在不当班时间,分别观摩了曹进军、涂宏、金素芳、陈利娟、易琴莲、曹汉霞、王建玲、刘咏英、周华为、梅琴花、张健(以时间排序)十一位骨干教师组织的半日活动,乔建园长完整地参加了十一个半日活动,并邀请了教研室邬主任、张所长来园进行指导,当日张所长就所看到的两节集体活动作了精彩的点评,邬主任为我园全体教师作了“享受智慧和快乐”的专题讲座,为这次展示活动作了全面的总结、肯定、评价和指导,也为本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期间,宋埠小学学前班部分老师也赶往我园观摩,充分体现了两园之间的友好交流。

为使本次教研活动更深入有效,真正是“一研一得”,还认真总结反思:所有听课教师积极参与评课、反思、总结,写出了对半日活动观摩的感受和体会,并举办了教研园地专栏,以便学习和交流。

2、举行了教师职业形象讲座。

邀请吕泽文老师作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语言专题讲座”;派副园长汪先霞外出学习,开拓眼界,回来后从理论上向老师作了“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制定了新教师详细培训计划,安排她们跟班见习,师徒结对,“先培训、后上岗”:组织新教师学习了幼儿园保教人员一日工作程序及要求的学习,检查个人自学笔记,深入课堂对新教师进行半日活动指导等等;

3、加强秋季卫生保健。

秋季是肠道疾病、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幼儿传染病、流行病的高发时期。早教和本园分别发生一例手足口病,园领导十分重视,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实行及时隔离,并为此召开紧急专题会议,值得一提的是,本园大三的一例手足口病是老师通过晨间健康检查发现的,再一次说明了晨检的重要性。针对手足口病及秋季其他疾病,我园积极加强预防,开展了一系列的卫生保健活动,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通过各班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秋季;对各班保育员老师进行卫生保健相关知识培训;加大卫生消毒的检查督促力度;10月20日——10月24日连续一周,每天两次给幼儿饮用板蓝根中草药糖水;培养幼儿勤洗手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加强户外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对各班幼儿进行健康体检。

4、督导一日活动时间的执行情况。

对各班一日常规作出具体的检查和指导。特别强调了早餐、中餐、和餐前阅读时间的保证。

5、征集留守儿童课题论文。

我园是黄冈市“黄冈地区老城区城镇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分析”课题研究的实验单位之一,课题已进行三年,现准备结题。为此,进行了论文征集,有22位老师撰写了“留守幼儿论文”;各班填写了“麻城市幼儿园留守幼儿家庭情况调查表”。

6、推广新操:分年龄组编排并学习了新的幼儿早操。新编的早操,更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大大地提高了早操的参与率和运动率,深受老师和幼儿的喜欢。

7、自制体育活动器材:各班自制体育活动器材至少3样,并要求投放使用,保证户外活动的开展和多样化。

8、庆祝重阳节活动。(学前班小朋友制作礼物献给退休老教师,并表演节目)

9、安装广播系统;运用安装新广播系统,完善备课室,实行电脑使用、学习、安全管理制度。

10、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栏的建设,既开辟了宣传阵地,又美化了校园环境。

存在不足:

1、执行一日工作程序不到位。比如:时间随意,早餐推迟、中餐提前,餐前阅读时间没保证,户外锻炼时间未保证等等;

2、区域活动形式单调,材料不够丰富,没有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3、卫生消毒执行不到位,如,周五卫生大检查时,各班的卫生均做得很好,但平时的卫生则存在不彻底、不到位情况;很遗憾地发生了两例手足口病;

4、教师对新操不熟,新任教师带班的能力还须快速提高;

二、后勤服务工作常规督导方面:

1、统筹兼顾,合理规划

一是做好使用各项经费的计划,并合理使用;二是良好发挥园产物资的作用:资料保管人员对幼儿园的教具、玩具、保教用品,能按幼儿园的计划、规定进行登记、分发、回收、清点、统计损耗等的管理,维修人员对园内的设施设备认真做好检查和维修。

2、严格膳食管理

(1)伙委会成员在保健医生的带领下共同探讨膳食管理问题,认真制订每周营养食谱,听取教师、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更改食谱,并及时从网上、公示栏向家长公示。

第9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强校;人事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09-03

“人才强校”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稳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离不开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作为人才信息缩影的人事档案,是人才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人事档案管理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人才选拔与使用、人才预测和培养即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干部管理队伍具有重要价值与作用。科学管理人事档案有助于从人事档案中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更好地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往往被忽略。笔者试图探寻人事档案管理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以引起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及广大教职工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才强校”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做好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意义

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人才的基本情况、学识水平、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情况,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也是针对人才个人特点进行“量体裁衣”,帮助人才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建功立业的重要工具。

1.做好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优势。高职院校是发展全民教育、培育社会各类技术型人才的集中地,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是院校兴旺发达的生命线。特别是近几年各院校逐步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充实师资和管理队伍,这些人才有着不凡的奋斗经历和突出的业绩。他们的人事档案如果记载清楚、内容齐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会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能有效作用于“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同时,鉴于个人的优劣表现均有可能被记入档案,影响长远,因此教职员工会时刻警示自我,本着对自己、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智慧。

2.做好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有利于对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使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完成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与利用的基础上,应该对档案材料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报告,在学院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养培训计划以及教职工的职称晋升、干部选拔等方面,提供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数据支撑。在学院整体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可以根据人事档案所反应的材料,从人才岗位设置、人员调配以及后备人才选拔等方面,向人事部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招聘计划、教学名师培养、双师素质提升等人才培养项目和评优推优等工作中,人事档案可以在项目和人选确定、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等环节发挥积极和权威性作用。在职称晋升与学历提升等方面,可以通过对人事档案分析,查找出教师真正需要填补的是外语培训、专业进修,还是科研成果,并在材料组织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变“死档案”为“活档案”,在“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使人才能真正“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做好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有利于引进优秀的人才。高职院校所引进的人才,应该是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年龄结构中最紧缺的,又不能在内部调剂补充的人才。人事档案反映着人才专业、学历、职称、特长、研究方向、教育背景、工作及进修经历等第一手最真实、最新、最全面的材料。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在对档案材料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学院所制定的人才引进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对前来应聘人才的档案进行专业分析,辨别真伪、预测人才的价值,协助人事部门对所引进的人才进行把关,确保所引进的人才各方面符合实际需要,促进人才合理梯队的构建。

二、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才兴校”战略过程中,往往把精力直接地集中在“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科研项目”等具体的工作中。而这些工作,绝大部分是建立在“根据惯例”、“参考兄弟院校的做法”的基础上,却忽略了源于人事档案的有关数据分析和前瞻预测。这主要是因为人事档案在自身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人事档案就是收集、整理、保管等事务性工作,与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直接联系,也不能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那一堆材料,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人事任免、劳资等日常工作及查档工作就行。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得默默无闻,很少有人过问;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也习以为常,不主动拓展工作内容,不主动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特别是人才建设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谋作用。

2.高职院校人事档案材料不齐全、补充不及时。目前,人事档案都是套用干部档案的模式管理,进档材料大多侧重于反映“政治历史”,专业、科研、诚信等方面材料缺乏。加之重视不够,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体现在人事档案归档工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被动等待送材料上门而不主动索取和补充,更不会根据工作的需要调整和增加归档的项目,一些人事档案长年得不到填充和更新,无法全面体现人才的现状,对人才建设工作没有参考价值。

3.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很多人事档案往往停留在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而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一些人事档案室的电脑仅仅局限用于档案目录的打印,还无法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才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及汇总。由此导致很多人事统计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人事数据对决策的参考作用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而且作用十分有限。

4.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有待加强。由于重视不够,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室很少设置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兼职人员也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导致人事档案建设滞后,问题不少。即使有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往往是半路改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档案管理只能在低水平的层面上按“想当然”的办法进行,这对于人事档案建设本身以及人事档案对人才管理的贡献方面,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是学院教育教学、科研、职称评定、人才选拔、干部聘任等工作的重要信息依据,是人事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是确保学院顺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学院领导要提高认识,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交任务、压担子,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对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同时,在人员、设备、库房以及人员培训方面,对人事档案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加强。人事档案部门不要缩在幕后,要主动出击加大宣传力度,让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认识到人事档案对学院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个人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领会和掌握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和利用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规定,人人主动支持人事档案部门的建设,及时将教学、科研工作中产生的符合人事档案归档要求的材料交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2.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人事档案部门应该落实有专人负责,根据档案册数的增长配备足够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建档、归档、整理及开发利用。应该挑选在政治上可靠、保密意识高、工作责任心强且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担任人事档案管理员。同时注意配备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应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来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落实有关政策和待遇,使档案管理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有希望,待遇上有保障,确保优秀的人才安心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人事档案业务培训,支持和鼓励档案管理员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和各种有关人事档案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

3.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开发人事档案多方面的功能。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归档、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制度,扩大人事档案原有的内涵,丰富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要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把有关人事档案的制度和规定上墙报和校园网,使各部门和个人都能把符合归案要求的材料按规定送交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全面、准确。在此基础上,明确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关于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的职责,实现人事档案查询、检索、分类、汇总及分析等功能的常规运行,主动形成针对性的报告,为学院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4.增加人事档案的个性特点管理。加强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诚信等信息纪录,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有利于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养、人才的使用、人才的流动及人才的竞争。提高高职院校对人才专业能力、诚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定,提高对人才的有效利用。

总之,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主动适应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主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拓展自身的功能,提高自身利用价值,努力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兴校”战略中最重要的一支推进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玉媛,周耀林.人事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钟桂珍.浅谈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3).

[3]谭巧燕.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