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科学专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科学再深造方案规划环境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在我国的发展也仅仅只有几十年而已,但是由于工业文明带来的污染不断加剧,环境专业在国内的发展速度飞快,并且已经形成了环境工程、环境生物、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大气等多方向的一个综合性学科。由于需求市场巨大,专业要求较高,在国内有众多的高校设立了环境学专业,同时也不断有工作者从化学、物理、地理等其它专业转入环境行业。尽管各高校的环境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但市场对于环境科学专业仍有需求,特别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环境技术人员。而且由于其专业性较强,相应的职位一般都需要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能证书。但环境专业的技能证书考试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校学生一般不能去参加考试。因此,本文主要基于2011年“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三大招聘网站近一年的数据,结合上海市春秋季大型招聘会的信息,对现有的环境市场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开设环境学专业的学校提供一个课程设置和就业培训的参考,为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环境行业的工作者分析其自我发展的方向。
一、调查方法
跟踪调查2011年三大招聘网站2011年每个月前十天的招聘内容和上海市春秋季大型人才招聘会的信息,去除没有具体信息的职位和重复的职位后,将余下的信息进行人工筛选,对包括工作的类型,工作年限的要求,学历的要求以及工作经验背景等资料进行分类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环境科学专业工作类型的需求分布
如图1所示,从工作类型的需求情况来看,工程类的工作占了47%,有近半数左右,其次是管理类的需求占25%,但管理类之中的分类又比较多,由于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的发展,EHS占总需求数的9%,安全类的工作占4%。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等,而新能源与CDM的工作共占3%。传统意义上较为火热的市场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类需求仅分别占4%与3%,销售类的需求量占16%,而且有不少是需要销售主管等高级职务。而其他技术类的需求占13%,其中环境监测需求量仅占3%,而且需求一般都为层次较低的操作人员。其他的技术类需求约10%,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以及固体废弃物技术的处理等技术性的措施。
2.对于学历的要求
大部分单位的招聘都是面对大专和本科,中专及以下和硕士以上学历的需求量都较少,与招聘情况结合分析,招聘中专生的主要是销售与监测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管理类的工作普遍要求比较高,基本都在本科以上。而硕士及博士的招聘数量很少,这一方面,符合现有的学位比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许多面向硕士博士的招聘单位会在自己的公司网站上挂出需求信息或者并不进行公开招聘,如各个高校以及一些大型公司等。
3.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
从图2的统计可以看出,大部分工作对于年限的要求在3年以内,需要应届毕业生的工作仅占5%~10%,这一方面说明大部分的工作单位都希望有工作经验的新职员。但是8年的工作经验需求量仅占5%左右。经调查表明,在工作1~3年左右是一个跳槽的高峰时期,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般将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或者不太会通过网络的形式参与求职。因此,对于求职来说,在一两年之内通过岗位变换找到合适自己的就业方向,并通过两三年的积累取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将有助于在此行业内取得较好的发展。
4.对于工作背景的要求
表1是相关的一些环境类工作所要求的工作背景,可以看出,一般的职位至少要一至两样相关的技能特长,有些职业技能可以在学校学到,如CAD制图、仪器分析等。但有些技能必须在工作中学到,如安全员证书、环评师证书等。因此,掌握一门优秀的技能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5.招聘企业类型
在环境领域,民企占了绝大多数,外资和合资企业占了1/3左右,但从待遇上来说,外资和合资的企业待遇普遍较高,而民企的待遇差别较大。但外企对外语的要求较高,多数外资企业均直接英文招聘信息,且外企招聘集中在EHS、CDM等职位上。
三、结论
1.环境科学类的工作方向类型较多,且专业性较强,对于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来讲,很难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环境科学就业方向展开专业培养,因此学生更多地需要在学校中学习更多的基础,在工作中开展应用学习。
2.由于工作类型多种多样,环境专业学生也几乎不可能掌握环境学所有内容,因此找到合适自己的就业方向并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深造是必须的。
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学科目录
院(所)、学科代码、名称 学科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223 0801 力学 _ 01动力学与控制 _ 02固体力学 _ 03流体力学 _ 04工程力学 2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 080200 机械工程 _ 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_ 02精密数控加工与自动化装备 _ 03现代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装备 _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_ 05机构及机器人系统分析与控制 _ 06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 7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_ 01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_ 02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 _ 03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 _ 04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电子技术I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52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_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装备 _02现代机械系统设计 _03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_04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 _05高端装备强度与动态分析 9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9工程力学或813电工学 002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32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_ 01信号处理与电路 _ 02数字多媒体信息技术 _ 03信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 _ 0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_ 05电子器件、射频和功率集成电路及可靠性 5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或823半导体物理 1、01-02方向选822; 2、03-05方向选823。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_ 01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 _ 02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3信号处理理论与通信技术 _ 04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_ 02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系统 _ 03智能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 _ 04信息融合与自主导航 _ 05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6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_ 01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技术 _ 0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 _ 03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4无线通信技术 _ 05嵌入式系统技术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 _ 02系统工程(系统优化与决策) _ 03信息管理系统 _04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_ 05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_ 01集成电路设计 _02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 _03微电子器件检测与可靠性评价技术 1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3半导体物理 004 建筑工程学院 246 0814 土木工程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7建筑环境控制及能源利用技术 11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 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或843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 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5,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6,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道路与铁道工程 _ 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_ 0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0815 水利工程 _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_ 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_ 03水工结构工程 _ 04水利水电工程 _ 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或844水力学Ⅱ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工程项目管理及信息化 _07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8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 10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41结构力学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 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6,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8,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道路工程技术 _02交通规划与交通控制理论及方法 _03智能交通、仿真与可持续发展整合体系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1256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8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05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152 070304 物理化学 _01能源材料物理化学 _02催化化学 _03纳米材料物理化学 _04界面物理化学与分离技术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84物理化学I ④887无机化学II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_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2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②201英语一 · ③301数学一 ·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_ 01绿色化学与精细有机化工 _ 02工业催化与纳米科学 _ 03膜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 _ 04材料化学理论与应用 _ 05先进材料合成及催化应用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4物理化学Ⅲ或820有机化学I或878化工原理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_ 01环境规划与污染防治 _ 02污染控制化学 _ 03环境分析与监测 _ 04环境规划与管理 _ 05水污染控制工程 _ 0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只有05方向招日语考生; 2、01-04方向,选856; 3、05方向选857; 4、06方向选858。 085206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_01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先进环境能源技术 _02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及工程应用 _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节能环保技术 _04动力机械及车辆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3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_01水污染控制工程 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_03环境规划与管理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01方向选857; 2、02方向选858; 3、03方向选856。 006 应用数理学院 98 0701 数学 _ 01基础数学 _ 02应用数学 _ 03运筹学与控制论 _ 04科学计算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数学分析 ④865高等代数 0714 统计学 _ 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_ 02应用统计 _ 03生物统计 _ 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 _ 05经济统计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 数学分析 ④865 高等代数 0702 物理学 _ 01理论物理 _ 02凝聚态物理 _ 03光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 1、01方向选861; 2、02方向选861或863; 3、03方向选863。 0803 光学工程 _ 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 _ 02信息光学与应用 _ 03微纳光学 _ 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 0252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_01生物医学统计 _02精算统计 _03数量金融 _04质量管理统计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 15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 信息安全 6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计算机网络技术 _ 02计算机软件技术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信息安全技术 8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8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18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_ 01技术与项目管理 _ 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 _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_ 04城市管理 _ 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 _ 06金融工程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 应用经济学 _01金融学 _02国际贸易学 _03产业经济学 _04区域经济学 _05数量经济学 _06统计学 _07劳动经济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 工商管理 _ 01会计学 _ 02企业管理 _ 03旅游管理 _ 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99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125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0 0833 城乡规划学 _ 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_ 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_ 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 _ 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1 建筑学(专业学位) 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 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 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04建筑快速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13 激光工程研究院 66 0803 光学工程 _ 01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_ 02 非金属材料的激光加工技术 _ 03 先进光纤激光技术 _ 04 超短脉冲激光技术 _ 05 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 _ 06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 _ 07 微纳光学与微纳制造 _ 08 生物光子学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或812材料力学I或875材料科学基础或886生物化学 0702 物理学 _ 01 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 _ 02 激光光电子学 _ 03 强场与超快光子学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28激光原理或864光电子学或861量子力学 085202 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_ 01激光先进制造技术与工程 _ 02高功率激光技术与系统 _ 03激光3D打印技术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8激光原理或875材料科学基础或812材料力学I 014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30 0303 社会学 _ 01社会学 _ 02人口学 _ 03社会工作 _ 04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52社会学理论 ④877社会学方法 0352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_ 01社区工作与服务 _ 02社会服务管理 _ 03企业社会工作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31社会工作原理 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015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74 0710 生物学 _ 01细胞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_ 02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医学 _ 03天然产物与生物有机化学 _ 04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 _ 05分子检测与生物芯片 _ 06生物力学与生物电子学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1细胞生物学或683分析化学或662普通物理I ④854有机化学或886生物化学或806电子技术 1、01、05方向选621和886; 2、02-03方向选683和854或886; 3、04方向选662和854或886; 4、06方向选662和806。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_ 01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处理 _ 02生物力学及医学应用 _ 03化学生物学与分子检测 _ 04分子设计与生物信息学 _ 05药物合成工艺与新技术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电子技术或812材料力学1或886生物化学 1、01方向选806; 2、02方向选806或812; 3、03-05方向选886。 085230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物医学电子与医疗仪器 _ 02生物力学及医学应用 _ 03生物制药工程 _ 04分子医学工程 _ 05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6电子技术或854有机化学或886生物化学 1、01-02方向选806; 2、03-05方向选854或886。 018 外国语学院 8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_ 01应用语言学 _ 02英美文学 _ 03商务外语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61二外日语或262二外法语 ③610基础英语 ④816高级英语 025 软件学院 107 0835 软件工程 _ 01软件工程理论、技术与应用 _ 02嵌入式计算与物联网 _ 03数字媒体技术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3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 085212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_ 01 物联网软件与系统 _ 02 软件工程技术与应用 _ 03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_ 04 嵌入式软件与系统 _ 05 软件工程服务与应用 9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2软件专业基础综合 026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 22 0702 物理学 _ 01研究及发展先进“显微学”表征技术、装置及设备 _ 02跨尺度先进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_ 03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及新应用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2固体物理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研究及发展先进“显微学”表征技术、装置及设备 _ 02跨尺度先进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_ 03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及新应用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28 高等教育研究所 16 0401 教育学 _ 01高等教育与大学管理 _ 02高等工程教育 _ 03学生事务管理 _ 04大学教学论 _ 05现代教育技术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045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_ 01教育管理 _ 02心理健康教育 _ 03现代教育技术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33教育综合 ④教育管理与教学论 或 教育技术综合 1、01-02方向选教育管理与教学论; 2、03方向选教育技术综合。 029 循环经济研究院 12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_ 01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 _ 02资源经济理论与应用 _ 03环境经济管理与评价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10资源经济学 0202J1 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 _ 01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 _ 02资源经济理论与应用 _ 03“城市矿产”理论与应用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15生态经济学 0805J2/0830J3 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 _ 01资源循环科学与技术 _ 02“城市矿产”开发与应用 _ 03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7环境材料基础 欢迎资源循环、材料、环境、生态类等相关理工科考生报考
036 学院 10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_ 01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_ 02工程伦理学 _ 03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科学技术史 ④825哲学 0305 理论 _ 01基本原理 _ 02中国化研究 _ 03思想政治教育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51基本原理 ④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035 艺术设计学院 22 1305 设计学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设计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505考试为6小时。 1351 艺术(专业学位)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_ 07 动画 _ 08 绘画 _ 09 雕塑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22设计史论 或 619美术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或 506专业创作 1、01-04方向选622和505。 2、05-09方向选619和506。 3、506和505考试时间为6小时。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_01 工业设计 _02 设计管理 _03 交互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报考02设计管理的考生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专业不限。 039 城市交通学院 8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法 _ 03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 _ 04智能交通控制与信息处理 _ 05路基路面结构与材料 _ 06道路养护与运营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4方向选849或832; 2、05-06方向选848。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交通规划技术 _02交通管理与工程设计 _03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 _04道路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 _05道路养护与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3方向选849或832; 2、04-05方向选84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2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智能交通系统控制 _ 02自主车辆与车路协同 _ 03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与分析 _ 04交通信息智能化处理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技术 _ 02智能车辆与车路协同控制技术 _ 03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与应用 _ 04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国家教育部1999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设专业,属地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该专业涵盖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区域与管理,城乡区域规划等多个专业领域。虽然专业开办时间短,但发展速度快,截止到目前已有162所院校开办此专业,涵盖院校主要涉及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地质矿产类院校和建筑工程类院校等[2]。虽然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专业的院校多,但是关于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确比较少,尤其对农林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比较与分析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拙文对我国主要农林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作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以期对农林高等院校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方法
目前,我国有17所农林高等院校开办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从地域分布上看,华北、东北、华南、华中、西北、西南都有分布[3]。由于院校分布地域广,故采用典型调查与网络查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8所农林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科背景、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农林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的共性、特点和差异,分析主干课程的设置内容和主要特色,探讨其存在问题和改进的途径等。
二、研究结果
(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成我国高校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总学分为145~180学分左右,其中普通教育的学分和专业教育的学分基本接近,综合素质教育学时少些。重点大学课内学时比例较低,而一般院校课内学时比例较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不同区域的学校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可以对学时设置做相应的选择,因此,各学校在统一的专业规范下,教学计划呈现出多样性[3]。我国农林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成主要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技能课三个模块组成(见表1)。8所农林院校该专业总学分平均值为171.63学分,其中内蒙古农业大学总学分最高(188学分),河北农业大学总学分最低(156.5学分),二者相差31.5学分。从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的比例构成看,8所农林院校该专业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57.14%,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4.82%,而实践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8.04%,基本符合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要求。但有些院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河北农业大学,必修课学分34.5,占总学分22.04%,选修课学分100,占总学分63.90%,必修课程设置学分过低,而选修课程设置过多。这虽然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但也会造成该专业学生专业基础和特色不突出。另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身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学分设置得高一些,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但目前一些高校实践学分设置相对过低。
(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分析与比较农林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农学和林学专业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主要突出农林资源利用和环境科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城乡规划与设计,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等。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依据课程性质,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方向课(见表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地学基础类和资源环境类课程,如“: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地质地貌”、“自然资源学”“、环境学原理”“、生态学”“、资源学导论”等,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所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专业技能课程主要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设置,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根据各学校的学科背景和专业发展方向开设[4-5]。比较农林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方向课可以看出(表2),8所大学该专业基础课基本都以地理学和环境科学课程为主,主要课程有“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经济地理学”、“环境学导论”、“生态学”等。这表明农林高等院校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与该专业的主干学科相一致,符合专业要求。然而,在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方向课设置上各校差异较大,各具特色。如:北京林业大学专业技能课程为“资源环境数据库技术”、“可视化编程语言”、“地理系统基础”、“计算机绘图”、“地理系统设计”和“遥感技术基础”;东北农业大学则以“土地利用规划学”、“环境管理与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小区规划”、“人居环境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为主;河北农业大学以“土地经济学”、“电子制图”、“国土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管理科学”、“土地评价”、“土地管理学”、“区域规划”、“地图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题”为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以“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镇规划”和“旅游规划”为主。比较主要农林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方向课的组成可以看出,农业院校该专业正在向多元化格局发展,这些与学校自身的专业背景和专业发展方向关系密切。
(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分析与比较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地理学专业,其实践技能培养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从8所农林高等院校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比较可以看出(表3),实践课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公共实践训练课程,如“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等,各农林院校间差异不大。其二为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分为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主要包括“测量学实习”、“自然地理实习”、“地质学实习”、“遥感实习”、“土地评价实习”或“土地规划实习”等,但在各个院校间实践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个别院校实践课程重点明确,能够较好地达到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
(四)农林院校专业特色分析高等院校专业特色主要由其设置的课程特色来体现的。从农林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上可以看出,8所大学在办学特色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为主,另一个是以城乡规划与管理为(见表2),这些与其依托的原有学科发展方向有紧密联系。虽然8所农林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能够体现各自的专业特色,但仍存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多为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类课程的简单叠加,过分追求细而全,专业特色不突出;地区优势不明显,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有些院校实践技能课程不能很好地体现其专业培养意图,实践技能特色不突出,这样也不能体现该专业的办学特色,更不能体现该专业的创新之处(见表3)。
一、全国财经院校资环专业办学情况
目前全国 10 所开设资环专业的财经院校总体情况是,有 2 所处于沿海发达地区,3 所处于中部地区,5 所处于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开办资环专业的时间比理工院校要晚,山西财大、江西财大和重庆工商大学都是 2002 年批准、2003 年才开始招生的,而浙江财院和兰州商学院都是2006年才开始招生。在招生类别上,除浙江财院、广东商学院、江西财大和贵州财院 4 所院校文理兼招外,其他 6 所院校都只招理科生,这反映了资环专业的理科属性。在年招生规模上,近年来,10 所财经类院校资环专业年招生在30~60 人之间的较少,如河南财大年招生110~120 人,浙江财院在 35 人左右,广东商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年计划招生 90 人,贵州财大 2011 年为 108 人,其他 5 所院校在 40~60 人之间。从办学条件分析,只有个别学校有明确的专业特色,如云南财大以“国土资源评价与管理”为专业方向。在主要专业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院校除按要求设置了资环专业的基本课程外,还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开设了一些特色课程,但将经济和资环结合的课程不多(见表 1)。在实践教学环节和条件方面,实践教学一般都包含实验课程、室外实习,有的还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实验条件主要有两大类,分别为针对单门课程的实验室和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综合实验室(见表 2),但一般都数量不多。
二、 财经院校和同区域其他高校资环专业办学情况对比
为了实施差异和错位竞争,进一步办好财经院校的资环专业,需要结合财经院校的地域特征,对比分析财经院校和所处同一地区其他类型高校资环专业办学的差异。限于篇幅,这里以甘肃省的相关高校为例。目前,开办资环专业的在甘高校有 6 所,其中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大专层次,陇东学院2010年才新增,故这两所学校不作对比。在考察的4 所在甘高校中,作为综合性院校的兰州大学开办时间最早,在 1998 年教育部第四次专业目录调整后就开办了;西北师大和甘肃农大先后在2001年、2003 年开办;兰州商学院较晚,2006 年才招生。从最近几年的招生规模看,兰州大学走精小化道路,年招生数在25~35 人之间,其他 3 院校基本都在 50 人左右。从招生种类看,除西北师大文理兼收外,其他都只招理科。从办学条件分析,在学科背景上,兰州大学和西北师大都以地学为背景,甘肃农大以农学为背景,兰州商学院以财经为背景。在学科门类的组成体系上,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地理科学类有三个,即地理科学、资环和 GIS。兰州大学和西北师大地理科学类三个专业都有,且开办了与资环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甘肃农大地理类的开办两个,另外开了一个相关的环境类专业,而兰州商学院只开办了一个。在专业方向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兰州商学院以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专业方向,其他三所高校该专业重点方向都放在“规划”上(见表 3)。其中,兰州大学在城乡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向基础上,拟增加“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并作为重点和特色方向[ 3 ]。在实践教学环节和条件方面,兰州商学院明显不足,在实验项目开设数、专业实习体系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尚待继续努力的空间(见表 4)。
三、财经院校资环专业办学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办学特色不明
从全国 10 所财经高校资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看,似乎囊括了资环专业涉及的资源、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人才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业人才,创业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等几大类上。这种情况下,难免出现“广而不精,宽而不专”的尴尬。在专业办学特色上,一些院校注重规划特别是城市规划,也有偏重旅游开发规划管理。例如,广东商学院设置了城乡规划与管理,减灾防灾与灾害经济两个专业方向;云南财经以空间信息,国土资源评价与管理为专业方向,实际执行后者;兰州商学院以环境治理与保护为方向。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院校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见表 5)。但是,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财经院校资环专业,与其他类型高校的资环专业相比,没有凸显地域性和财经性的大学科背景,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二)实践环节不强,竞争能力不高
据麦克斯 - 中国 2010 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资环专业就业对口率为44%,是就业对口率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之一,列倒数第八[4 ]。这一数据是从整体上反映各类学科背景资环专业的情况,财经院校资环专业就业情况没有专门的统计,不过,据行内初步了解,相比理工院校同类专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更不如人意。这与财经院校资环专业实践教学薄弱不无关系。资环专业作为理工专业,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理工院校相比,财经院校在实验条件和实践平台,实践环节所占总学分的比例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学校 实践教学环节和条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理财”结合不紧,专业优势不彰
从一些财经院校资环专业毕业生的去向看,从事与财经学科背景有关的销售、物流、会计和法律等行业的工作占有相当的比例。这说明财经院校的资环等理工专业,不能纯姓“理工”,要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比较其他类型院校的资环专业,综合性大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优势明显;师范类和地矿类院校的地学有较厚的学科基础,大多侧重规划本身也有比较优势;财经类院校的比较优势只能在经、管、文、法上,但目前一些财经院校的资环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构成等方面,作为理科的资环专业和财经院校的大学科背景的“理财”结合上不够紧密,以致专业优势不够明显。
四、财经院校资环专业的办学对策
(一)找准目标定位,优化培养方案
毫无疑问,财经院校的主要资源和重点以优势的经济、管理为主,资环作为理工专业处于边缘。如何将这种边缘专业办出特色和办出水平,关键在于找准目标定位。特色的内涵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财经院校理工专业尽管占据比例不大,但理工类专业在整个学校的学科体系中,具有配合优势学科、拓展学科增长点的作用。基于此,财经院校资环专业要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就要走“理财”结合的道路,依托学校的经济、管理优势学科,遵循该专业综合性和边缘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借鉴吸收同类财经院校的办学经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同一区域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以兰州商学院资环专业为例,笔者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如下(见表 6)。
(二)进行分类指导,优化课程体系
鉴于资环类理工专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财经高校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要给出分类指导意见,不能笼统地把资环这类理工专业和经、管、文、法等专业简单地规定在一个框架里。在财经院校现有的培养方案框架下,经、管、文、法等专业和理工专业应有不同的框架体系和要求。借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学校的做法,理工类专业的总学分和总学时可比经、管、文、法类专业适当多点,同时实践环节比重适当增大;在公共基础课不变的前提下,应减少相关性不是很大的学科基础课,以增大各二级学院在专业课程安排上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便于增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比例,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留出适当空间,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整体的培养特色,也兼顾了不同专业的各自特点;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定位“因需设课”,防止“因人设课”,当然这需要对师资队伍和教师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在专业课程体系上,按课程群进行优化是适宜的选择[ 5 ],并做好课程群与现有培养方案框架的衔接工作;适当安排1~2 门的双语教学课程,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等。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240-0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上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一股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应用型本科”也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已进去转型发展时期,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业已成为我国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所普遍追求的办学目标。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逐步进行,而不是同一时间所有地方高校全部实现转型;具体到某一个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也应该是某些应用型较强,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专业率先转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根据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设置的新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基础理论并应用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专门人才,具有典型的“应用型”特征。本文以地方高校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近几年该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探讨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 “应用型专业”的转变。
1 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起:“7+3+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宽口径+应用型+方向分流+有专长”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目标。即,以校内基础理论教学夯实专业理论与知识结构,校外多模式实训锻造专业技能,高年级按专业方向分流,以专业技能培养(实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专业特长培养为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
即,第1~2学期重点完成大学通识课、科学基础素质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地理科学导论、可持续发展概论、环境科学、有机化学、工程数学)的教学;第3~4学期重点完成专业理论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课程群(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环境化学、人文地理学、资源科学概论、测量与制图、3S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的教学,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第5~7学期重点完成专业方向分流课程群,环境评价与管理方向主要包括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法学、环境地理学、环境规划、环境工程、清洁生产、生态修复等,土地整理与规划方向主要包括,综合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水文与水资源、经济地理学、土地保护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3”指,第1、2、3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通过校企、校地合作等多种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开展专业技能、方法实习实训课程教学,第1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以资源环境调查分析社会实践课为主,第2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重点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自然地理学实习、3S技术实习、环境监测见习等课程,第3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重点开展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按专业分流方向,环境评价与管理方向主要开展环境评价与管理实训课程,土地整理与规划方向主要开展土地管理与规划实训课程;0.5年指第8学期中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要求根据企事业合作单位指定的专业方向,在老师或者专业机构或者企业内部强化提高某一方面的专长。
2 专业教育模式创新
组建阶梯式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耦合型课程群,进行分阶段教学,搭建专业核心知识与能力架构,改革专业能力培养方式,专业课理论课程教学同时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实训,采取学校教学与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相结合、“双师”教学与导师制相结合等方式,确保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确保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性、强化性,确保基本学科方法、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渐进提高,确保专业理论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得到强化与升华,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该模式中是采取的阶梯式耦合型培养模式,关键点在于, 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教育相结合,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该模式在传统分层次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革,主要创新点在于一下几方面。
(1)通过耦合进阶式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方法技能训练结合,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受到专业方法和技能的训练。(2)实行导师制,学生自由选择指导教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学业规划及其实施,学生参与到导师相关科研课题中,促推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3)将课堂教育与校企(地)合作教育相结合,推动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提高,促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4)采取“双师”教学模式,专业老师主讲专业课,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工程师、一线管理者进课堂讲授部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5)压缩节约出半年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基于前期培养的基础上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培养特长,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开展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3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整合课程实验、专业技术方法、实习实训,将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企(地)教学相结合,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与专业方向分流实践教学相结合,确保能因材施教,充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个人专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对自然地理学、3S技术、基础化学实验等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实行校内集中教学;对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等生产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行校外实习实训。(2)学生早进课题,选择导师进入课题组,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3)实习过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由实习课程负责老师统一安排,并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由该专业专任教师或聘请的兼职教师组成)后,分配到本专业固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
4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基本举措
4.1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完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突出“宽口径+应用型+方向分流+有专长”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构建并完善专业有特色,形成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训练有素、个人专长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等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体系。三是强化素质培养,构建并完善成人与成才教育有机结合的素质拓展培养体系。
4.2 结合专业人才国家基准和产业人才培养规格需求,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参照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基准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规格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既适用,又简练、精干的课程体系。(2)不断更新和调整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适度基础、重应用和能力。(3)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适当减少学科性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4)围绕强化实践这一中心,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融入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5)教学方法上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创造性。
4.3 以专业方法技能训练为核心,调动多种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7+1+3”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加大校内专业基础实验内容,加强校内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用人单位的实际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建设、发展校企(地)实习实训基地,多平台综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校育才企业用才的有效对接。
4.4 加强、拓展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
按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校内补强、借力校外优秀专业人才,搭建有效的教师队伍。该专业将在现有教学队伍的基础上,借助学校加大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的政策,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在未来5年内,争取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使专业教师队伍的人数保持一定规模增长,教师队伍的科研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引进和鼓励年轻教师(特别是无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短期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质工程;学科定位;办学特色;华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08-02
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装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桂林理工大学地质类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地质类专业办学情况在国内高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地质类工科专业的地质工程专业在我校已具有多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而本科招生资格于2009年才获得。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学科归属、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上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现结合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国内外办学情况
目前,国内办有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大学有近30所院校,在一些重点院校还设立有地质工程硕士点、博士点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这些学校根据原行业的需要,保持部分行业特色,在地质工程专业名称下,具有不同的侧重面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从全国来看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的学科发展群体,具有比较强的办学能力。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的高校中,“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往往不加区分,这二者皆是同一个词“Geotechnical Engineering(英文)或Geotechnique(法文)”。他们将“岩土工程或地质工程”设置在土木工程大学科下,一些院校也在地球科学下设置“岩土工程或地质工程”专业[2]。
二、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
根据最新的国家教育部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地质工程专业已从原1998版的“引导”性专业(专业代码:080106Y),正式成为具有独立学科内涵和知识体系构架的地质类工科专业(专业代码:081401)。这一改变极其重要,它彻底理清了多年来对该专业的定位不清的问题。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作为引导性专业的地质工程专业包含了普通专业目录中的勘察技术与工程和资源勘察两个专业。但是,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地质工程专业与资源勘察或勘察技术与工程的定位和内涵差别很大,导致专业不规范,定位不规范,也给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选择和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不便。2004年教育部曾修改过地质工科本科专业目录,明确了地质工程专业为涵盖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工程地质部分以及勘察工程专业。2012年的改版则进一步巩固了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充分考虑了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从勘察、设计、施工等地质工程完整的专业链条,同时又与研究生的培养实现了接轨。这是地质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办学基础
早在1995年,我校的“地质工程”专业就被评为广西首批15个重点学科之一;2006年勘查技术与工程(含水工方向)和资源勘查工程两个专业被确定为广西首批优质专业。2005年,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被确定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007年,该中心被批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从2005年我校确定了“更名大学”的目标后,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新规划。在勘查技术与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两个专业教学条件基础上,原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提出了“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计划。到2009年,基本确定了“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并于2010年招生70人的教学准备。
四、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办学方向
桂林理工大学自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后,学校成立了地球科学学院,力图建立健全系统的地球科学专业体系,在三年内(2009—2011)完成建设,并制定了相应地球科学学院中长期规划,投入相应的资金,确保工作运行正常。“为地方服务”是我校办学指导思想之一。结合国内需求,特别是西南地区与广西区的需求,据地球科学体系自身优势和特点,我校将围绕“西南(广西)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演化及未来趋势”、“西南(广西)岩溶区工程基础稳定与应急处理技术”、“西南(广西)城市工程地质与地表地下工程协调发展”、“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环境与工程地质”等五个基本研究主题,为广西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从而提升地球科学解决西南地区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矿山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抓住我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点建设和“地质工程中心”广西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契机,实现我院“地质工程”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五、建设思路
地质工程包含的两个主要的专业方向是原“工程地质”专业和“探矿工程”专业,参考各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如下。
1.加强地质基础知识的灌输力度。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是工程稳定性与适用性的重要制约条件,尤其对于重大的工程项目,地质工程师如不能很好地把握地质条件,没有扎实的地质基础知识,将难以胜任今后的地质工程勘察与评价任务。因此,突出地质基础成为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思路。
2.结合广西地质灾害特征及经济发展要求,设置有关地质灾害知识的工程地质课程。广西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尤其以岩溶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为主,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和石漠化、岩溶塌陷、水资源短缺等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岩溶区岩土体的工程地质力学分析能力,才能够胜任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鉴于我校70%生源来自广西,学生一般不愿意到北方工作,广西本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决定了我们的办学方向必须具有地域特色,这样的学生更能获得广西的工勘单位欢迎,实现学生就业本地化。
3.突出实践及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和现场动手能力。以我校勘察院为主要依托的生产单位,另外与我校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各兄弟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辅助。尽量让学生参于到实际工程当中去。从师资、实习、实验、管理等方面,满足“地质工程”新专业实践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礼仪,黄润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5,(4):34-38.
[2]王家鼎.地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4,(3):29-32.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环保、城建、质检以及环工、石油、建筑、冶金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污染防治、污染物处理与处置相关的咨询、管理、设计、培训、教学、研发、研究等业务方向的工作.因此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全面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及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考虑到人才培养质量及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安徽科技学院十分重视特色专业建设,以特色显示活力,以特色标志水平,以特设证明质量.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要求,根据安徽科技学院自身的条件,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将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定位为:依托土壤学和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的基础优势,以城市规划专业和园林设计专业为两翼,依托生物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土壤精准施肥平台2个省级实验室,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污染控制实验室、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实验室等校内重点实验室,培养具有从事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生态环境规划等专业素质的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主体,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安徽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全面推行体现“强化理论基础、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实践创新、促进个性发展”的“2+2”分段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前2年先按学科大类完成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以强化理论基础、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基本素质为主.后2年完成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教学,以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充分体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稳固的联合办学关系,以职业和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等方面改革,吸收企业有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同时,着力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构建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联手打造体现行业企业特点、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国际校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一些办学质量高、信誉好的国外高校,在建立互相承认学分的合作办学关系基础上,举办“2+2”(两年国内、两年国外)或“3+1”(三年国内、一年国外)的国际校际合作班,建立“双学历证书+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另外,积极推行主辅修制.
3修订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专业培养计划是本科生教育的方向标,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会造就质量合格的毕业生.当然,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要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安徽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广泛参考了国内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及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修订了教学计划,其特点如下:
3.1新计划突破以学科为核心来设置课程体系的传统本科教育课程结构,实行“平+模块”的课程架构.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建设以能力为核心,以个性化专长为特色,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2+3”课程体系,即2“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3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在前2学年的课程安排中侧重通识课、基础课.除了环境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专业基础课外,重点强化了一些与环境专业密切相关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开设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开设了普通生物学课程,强化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第三学年突出专业课程教育,完成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加强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研究法、环境信息系统等主干专业课;完成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课程,包括室内环境监测、环境法规及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等课程.第四学年的计划,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个性化拓展模块的课程,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学习,安排实践性、创新型、研究型较强的课程.
3.2新计划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学分占总学分23%,并对相关课程进行优化,精选相关选修课.充分体现出了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精神和“以学生文本”的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新计划加大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学时,提升实践教学层次,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构建有利于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一是构建基础实验教学层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层次、科研创新实验教学层次等纵向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原则上要求实验教学课程单独设课.二是按照基础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型思路统筹规划实验项目,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是科学构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创新创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集中实践教学体系.四是科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得专业实践教学学时达到总学时的35%以上.通过以上措施,能够增强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操作技能、学习新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48-02
1 引言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新兴专业,从1977年成立之初全国仅有7所高等院校设有该专业,到2009年全国设立该专业的院校已达290所;有一半院校是近10年内设立的,其中36所农林院校中有23所设有该专业[1]。环境工程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不同学校设立该专业的基础条件不尽相同,一些是基于化学学科,一些是基于水利学科,一些成立于建筑学科,一些成立于机械学科,还有一些是在生物学科的基础上成立的。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大多是在生物生态学科的基础上成立的,1998年前专业名称为农林环境保护,之后由于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农林院校将农业环境保护专业调整为环境工程专业或环境科学专业。
目前,虽然专业名称都统一到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且教育部专门成立了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详细规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但由于各类院校设立该专业的基础条件的不同及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差异,决定了各类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色办学,为国家培养各种不同的环境工程类人才。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产生的背景及其特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本校”)早在1998就拥有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但筹建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始于2010年,开设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主要是基于日益凸显的农村及小城镇环境污染治理、农林废弃物处理等问题。随着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环境污染正在转型,农林污染日益突出,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不容乐观。而本校的环境工程学科在小城镇和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同时生态处理技术的发展,也使环境工程专业可与本校一些优势学科如土壤学、生态学等形成学科群,因此从学科角度讲,本校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开设较早,优势明显,而本校的环境工程尽管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方面,但与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相比,也有着自身突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 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往往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的教学和研究,而对资源重视不够。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农林院校将土壤、气象、植物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优势与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相结合,必将能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内涵,使其更加科学化。
2.2 在农林面源污染控制、生态治理技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与工科院校相比,本校在农林面源污染控制所涉及到的科学施肥、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生态处理技术利用了植物、动物等自然生长过程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净化,成为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治理技术。本校在植物学、生态学方面的学科基础使其能对生态治理技术有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
2.3 农药类污染物的防控技术。 农药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当前,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因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3]。本校在对农药的分析、提取及其在环境中或污染治理设施中的迁移转化研究方面,同样存在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本校无论从学科组成还是从服务对象上讲,在农村小城镇环境问题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处理上都具有突出的优势。如本校的环境工程在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上可联合畜牧学科,两个学科可在环境保护与动物健康养殖上达成统一,有利于提升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的技术理念;本校服务的对象为农村及农业,这也有利于推进农村污染控制及农林源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
因此,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是其与工科院校环境工程同时发展并且互补协调的基础,也是其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导向。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与规划
31. 人才培养目标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于2009年5月29日在南京农林大学召开,与会专家达成基本共识:农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在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规范的前提下,应充分体现其特色,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掌握所规定的必需的工科知识和能力,又在农林环境保护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4]。基于上述观点,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包涵以下两个方面。
3.1.1 加强工程教学、保证共性基础。 目前,环保产业尚属新兴产业,分类尚不细致,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企业,因此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要与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一起竞争工作岗位或升学机会;即便是从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工作,也是用工程手段处理污染问题,而农林院校环境工程学生在学校期间往往接受的是环境专业与农科的“边缘教育”,许多学生实际形成的仍是土壤、农化、农林资源环境等专业的知识体系,而没有真正建立起环境工程专业应有的工程概念,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必将影响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生源,进而影响该专业的持续发展。
本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刚刚起步,无论从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都相对落后于工科院校,尤其是在工程设计及应用方面的教学、科研方面更加薄弱。基于上述分析,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首先保证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设计基础与能力,使学生达到环境工程专业基本的共性要求。
3.1.2 突出特色,提升行业竞争力。 许多农林院校对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工科院校的区别并不明显,而实际上,农林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无论从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学科组成还是从行业特性上讲,都具有其特殊性。若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与工科院校无异,势必缺少竞争力,也没有体现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3.2 就业方向。 近年来生态处理技术、污染物的农林资源化技术已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的热门方向,因此具有环境工程基本专业基础和技能,又掌握一定农学、生态学知识的毕业生将日益受到青睐,这也为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结合本校的环境保护相关的学科体系,确立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方向,并设置相应课程内容,如土壤学、生态学、农林气象学、生态工程等,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鲜明的农林特色,提升其升学与就业的竞争力。
同时,应鼓励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到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为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小城镇及农村污染治理(分散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农林面源污染控制等一些特色课程,强化学生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及农林污染治理的概念与意识,引导其走入相关领域。
3.3 课程设置。 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前身是依托原来部分的农化专业、土壤专业和化学专业的师资组建的,使其在工程教学方面较为薄弱。要加强工程教学,首先应大力引进具有较强工科背景的环境工程相关专业人才以强化师资,在此基础上,完善课程体系,在保证流体力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水、气、固废污染控制工程等一般工科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逐渐增开水泵与泵站、工程概预算及电工电子等课程。
3.4 教学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于段。由于农林环境污染面广,污染源分散,污染机理复杂,仅依赖教科书中所介绍的一些传统污染防治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实际的污染问题,只有通过实际调研和测试,了解污染现状,再通过反复的试验,才能得出有效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要参与到多种实践教学环节,如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污染现状及污染类型;通过课程的教学实践深化相关的污染治理技术;通过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各实习环节了解和掌握一些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和横向合作项目来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不仅是从事农林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如工业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影响评价等工作同样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本校在教学计划制定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侧重实践教学环节。
4 结语
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产生具有其历史背景,也具有很多发展机遇,但面对众多强大的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竞争,必须对其学科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加强在就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环节方面的建设,才能有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并形成自己的特色领域。
参考文献
[1] 沈连峰,王婷,张发文,等.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 高等农业教育,2011,1(1):61-63.
[2] 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J]. 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5,7:23-26.
地球物理学是一个融地球物理、现代测绘于一体的新型地球物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属于交叉边缘学科。地球物理学可细分为固体地球物理学与空间地球物理学两大方向,前者研究地球本身,后者研究太空星体。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地震密切相关,主要是学习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掌握地球内部构造、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矿产资源勘察等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技能。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球物理观测、地质学、连续介质力学、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除此之外,一般还会安排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野外地质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创建于1956年,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历史最为悠久,注重夯实学生数学、物理基础,培养其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能力,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从事现代地球物理学研究的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求。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该专业需要学生怀有极大的热情与浓厚的兴趣,能够埋头研究历史数据,耐心观测和搜集新数据。因此,考生在报考前要慎重考虑,切忌随波逐流。此外,由于高度的专业化,学生未来的就业大都是从事与地震相关的工作,职业选择面相对较窄,也致使该专业拥有比较高的深造率。除了继续深造之外,本专业的毕业生其他主要去向是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部门、灾害预测预报部门、通讯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与业务管理等工作。
地质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看到地质工程专业,不少人往往容易望文生义,认为这个专业就是要去找矿藏、石油,跟石头打交道。实际上,地质工程属于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专业着眼点在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地质工程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和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比较有特色的院校有: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吉林大学等。主要课程为: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貌学及第四级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勘探、岩土工程勘察、钻掘工程学、基础工程施工、环境地质学、地质工程学等。这些都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而该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泛,如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就业前景是考生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据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中的“就业前景最看好的本科专业”调查显示,地质工程名列“绿牌”专业(绿牌专业是指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属于需求增长型专业)的榜首。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属于地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前身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专业。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该专业注重培养掌握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生态环境评价和规划、城乡区域建设规划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涵盖自然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经济学等。
由于这一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报考之前,考生还需要留意其开设院校是否有体检要求。如长安大学明确提出该专业色盲、一眼矫正视力大于800度者慎报。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较高,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高校与科研单位、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部门。考生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报考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和自然地理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测绘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测绘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行业,从总体上来说属于服务行业,专业技术含量较高。而测绘工程,主要是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是国家基础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技术,属于当今世界非常具有发展前途的三大高新技术之一。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空间定位、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知识,并研究利用这些技术测定地球与其他星体形状、建筑物(构筑物)的三维特征及其与指定参考系的关系、地球重力场及其内部物理特征、运动物体的特征及其多维参数,研究这些技术在工程、工业和人类生活中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掌握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的高级测绘科技人才。
地球化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