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家乐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农家乐建设项目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家乐建设项目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家乐建设项目方案

第1篇:农家乐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关键词:金融服务 城镇化 原则 经验

宁夏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概述

(一)宁夏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的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开展“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必须结合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及其服务能力,在稳妥推进农户贷款的同时,重点满足县域市场具备还款能力的、与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相适应的规模化、商业性信贷需求,通过细分市场找准重点投放领域。

商业经营原则。商业化经营既是国家对农行服务“三农”的基本要求,也是农行在新时期服务“新三农”的根本特征。要通过分行在“三农”和县域市场的商业化经营,引导和促进“三农”和县域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行和“三农”的共同成长。坚持商业经营,必须要坚持收益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坚持资本约束信贷规模扩张,坚持横向平行制衡、纵向权限制约的信贷业务基本流程,坚持评级、授信、授权、担保、分类、拨备、核销等信贷基本管理手段。

差异管理原则。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三农”和县域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必须制定符合“三农”和县域信贷市场实际的信贷政策、管理制度和信贷产品。同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差异化的政策安排,细化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具体操作办法,实现在商业化经营基础上对“三农”和县域的有效服务。

(二)宁夏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

县域个人生产生活。以从事种养业农户为基本客户群体,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努力扩大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农户小额贷款覆盖面。重点支持订单农业和处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农户;支持有能力及信用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规模化经营农户;支持农机大户、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大户。大力拓展县域个人住房按揭和其他消费类贷款,稳步开展县域中高端个人客户的综合消费和综合授信贷款业务。

现代农业生产。大力支持有优势、特色、基础、前景、农户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级及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收储、加工、销售。加大农副产品加工类、农牧业生产类、轻工业类、医药工业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

农村特色资源开发。立足宁夏的资源优势,择优支持火电、风电、矿产等资源开发;围绕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主导产业,盯住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制种、牧草六个优势产业和羊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及其上下游资金链上的客户,发展优势特色经济,逐步深入扩大服务“三农”覆盖面;支持园艺业、民族工艺品制造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名胜风景区等特色产业。

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有选择地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建设的配套信贷服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的框架合作协议,以自治区级交通运输投资运营平台为借款主体,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支持力度。积极营销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项目,支持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建设。

农村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广“绿色家园”品牌,开展农村城镇化建设贷款业务,以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为载体,支持有产业支撑、具备城市化条件、财政基础稳固的县城和经济强镇水电路气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发展有市场需求、自有资金投入比例高的普通住宅开发项目;适度支持规划合理、入驻率高、产业集群明显的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

宁夏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历程

(一)大幅提高“三农”领域的货款

2008年以来,分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70亿元,截至2010年1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89.6亿元。累放县域贷款123.6亿元,县域贷款余额64.2亿元,较2008年初增加39.7亿元,年均增幅21.2%。

(二)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

支持枸杞产业链升级发展,创新推出了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款融资产品,累计发放贷款3.6亿元,重点支持一批枸杞名牌企业。2010年创新推出“公司担保+专业合作社+10%保证金”,累计发放贷款6300万元,支持了315户枸杞贩运和种植大户;累计发放近1亿元农户小额贷款支持7692户枸农稳定和扩大种植面积。

支持羊绒工业园产业集聚。近三年,累计向21家羊绒企业发放贷款24.2亿元,新增贷款9.3亿元,带动了同心地区羊绒集散地、灵武地区羊绒加工生产基地的进一步做大做强。2010年,针对羊绒企业“抢购”资金紧缺的问题,净增羊绒收购贷款4亿多元。在分行信贷资金的持续注入下,全区羊绒收购量较2007年前增加3000吨左右。

支持清真牛羊肉产业做大做强。从原种繁殖、基地育肥、加工销售等环节,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养殖户扩大规模。累计投入贷款6.3亿元,支持吴忠、西夏区、固原等地的肉牛养殖基地或养殖户,灵武、同心、盐池等地的滩羊养殖园区或养殖户,涉及肉牛存栏数43万头,滩羊65万只。

支持生物制药、饲料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城乡联动优势,大力支持以玉米、大豆等为原料的生物制药和饲料加工等涉农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累计发放7.5亿元贷款,支持泰瑞制药、启元药业、伊品生物、大北农饲料等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企业。

(三)促进农村就业并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上、下游资金结算往来密切的种植户、养殖户、贩运大户、订单农业户金融需求,出台政策,创新推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担保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生产经营的需求。三年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近30亿元。在不到三年时间里,累计发行惠农卡42万张,为9.6万农户提供20.2亿元的授信额度,农民通过惠农卡自助可循环实现贷款13.1亿元,有效解决了生产、生活的资金困难。

(四)有效扩大服务“三农”的覆盖面

累计支持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法人单位组织270多个,累计发放涉农法人贷款147 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52.3亿元,余额达到17亿元,对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覆盖面分别达到76%和47%。累计发行惠农卡42.5万张,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54亿元。与七个县市签订了新农保协议,发放新农保惠农卡10.78万张,办理代付基础养老金4.2万人、金额682万元;养老金保险22万人、金额2419.8万元。

加强宁夏农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一)加强农行与政府的协作机制,促进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

为了加强农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应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支持农行落实组织机构、资金和人员,切实把城镇化建设列入信贷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政府部门要制定符合经济原则的项目方案,加强项目包装和落实,可以通过搭桥贷款等多种方式满足融资需求。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大诚信建设,维护农行债权,增强农行的放贷信心。此外,政府应该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城镇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证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政府、农业银行和城镇建设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力度,支持“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工作

制定“县域”业务发展规划,加强对县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调查研究,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禀赋、客户分布、网点布局和同业竞争态势,建立覆盖13家县支行的金融生态图谱,作为服务三农的“行动路线图”和细分农村金融市场的“作战地图”;优化业务结构,增加市场份额,巩固竞争优势,提高“三农”和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实施“1327”县域支行推进计划,加大对1家总行示范县域支行、3家分行重点推进县支行、2家西部百强县支行、7家国定扶贫重点县支行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力度,激发县域支行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加强考核,资源配置向县级支行倾斜,鼓励县级支行加快发展;稳步推进三农事业部的改革。

(三)明确目标,提升农村产业金融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

加强县域中高端业务的营销,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县域工业化和城乡社会一体化中寻找机会,对当地效益好、风险低、信用优的客户,量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支持模式,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抢占市场竞争高地。开辟县域对公业务新市场,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兴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县域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遇,积极探索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物流产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殖基地、特色园区等新兴业态的服务方式,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三农”对公业务的综合营销能力,对“三农”和县域对公客户实施精细化管理。

(四)开拓创新,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对已出台“三农”政策制度的运用,逐步规范和完善“三农”制度体系;完善服务“三农”渠道建设。推进县域网点转型,加强自助服务区建设,充分挖掘现有网点服务潜能。做好网点辐射范围内的各项“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县域行营销服务能力。配套加大县域服务渠道建设投入。积极开展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三农”延伸服务工作。总结、完善流动客户经理组工作机制,推广流动客户经理组服务方式,加强对经济较发达、居住人口集中、生产季节性强等农行网点未覆盖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

(五)加强监管,防控“三农”业务风险

加强“三农”对公客户的风险管理。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热点业务的风险研究。履行信贷资金支付分级审核制度,加强对信用企业资金流的监管,掌握企业对外担保情况,认真核查、准确录入相关信息,监督企业按真实用途使用信贷资金,确保授信额度理论值真实合理,避免企业挪用信贷资金,防止客户现金流链条不畅诱发的到期贷款还款违约风险。追加风险补偿,降低贷款风险;管控农户贷款风险。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创新多种风险补偿和转移机制,有效缓释贷款风险。加强风险监测工作,落实“三农”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做实三农对公客户贷后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三农”贷款自律监管工作。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及人员培训,夯实三农金融部基础工作

抓好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依托系统支持,加强对县域贷款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三农”和县域经营数据监测,调整规范涉农贷款社会效益统计制度口径,及时准确反映农行服务“三农”成果。加强培训,增强业务开拓精神。加大对县域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加强宣传沟通,提升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马青,蒋录升.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铜仁地区个案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1(1)

2.朱建华,周彦伶,刘卫柏.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