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活动目的
培养幼儿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环境氛围。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指导家长共同营造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二、活动主题: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让亲子共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开花!
三、活动口号: “我与孩子同读书、共成长”
四、活动时间:2013年4月——2013年5月
五、活动对象:全体教师、幼儿及家长。
六、活动准备
确定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起草“亲子阅读倡议书”;“流动小书包”:小书包、经典绘本、制作好导读手册、阅读记录表。
七、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上旬
程序:
1、制订“打开阅读之门”读书月活动方案。
3、各年级初步确定推荐书目。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1)创设“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宣传栏
(2)利用班级博客等宣传读书活动内容
(3)发放“亲子阅读倡议书”,宣读读书月活动方案。向家长推荐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让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关注并能参与活动。
(二)、实施操作阶段:4月中下旬
班级阅读活动的开展:
1、开展“好书分享”活动。
(1)丰富班级图书,发动家长,鼓励孩子把家里的好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分享。
(2)引导幼儿进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交流。
2、班级统一阅读时间:
(1)自由阅读:每天固定10—20分钟的幼儿阅读时间。
(2)经典小故事:教师每天午睡前十分钟给小朋友讲一个经典小故事。
(3)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
3、各班级在走廊墙壁创设“分享阅读”专栏:指导家长阅读的文章、亲子阅读的经验分享、展示“好书分享”“亲子阅读”的照片等
4、开展“流动小书包”活动。
(1)准备好“流动小书包”。每个班级准备5个“流动小书包”,每个书包里放有一本精彩图书,导读手册(帮助家长如何指导幼儿阅读该图书),阅读记录表(记录下阅读时的收获、感悟),并附有 “幼儿园推荐书目”“家长推荐书目”。
(2)5个“流动小书包”在班级的5个组同时开始流动,流动到哪个小朋友,该小朋友下午就可以将小书包带回家,家长在导读手册的指导下,进行亲子阅读,并可以填写阅读记录,还可以在“家长推荐书目”中推荐图书。看完后归还,小书包在本组继续流动。
(3)本小组流动完以后,与其他小组交换,本班级流动完后与同年龄段其他班交换。
5、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各项活动
小班开展换书活动,让幼儿将家里的书带到幼儿园和班级小朋友交换阅读,体验分享的快乐;
中班开展修书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浆糊、透明胶带修补有破损的书籍;
大班开展修书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浆糊、透明胶带修补有破损的书籍;教会幼儿用彩笔绘制图书,或将旧图书上的图案剪贴下来重新组合成“新书”。
家庭亲子共读活动:
向家长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家长积极投身到“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的活动中来,进行宣传发动。
1.建议家长带幼儿参观书店,到图书馆看书,到网上购书,以拓宽读书渠道,努力丰富自己的家庭藏书柜。倡导家长在幼儿过生日时以书为礼,过春节的时候,送好书压岁。
2.建议家长将每天睡前半小时时间定为“家庭读书时间”,开展每天晚上30分钟“亲子共读”,促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共同成长,撰写家长陪读感悟。
3.建议利用家园互动平台及班级网站、电子成长档案等平台开展家庭亲子阅读好书推荐,使读书真正成为家庭的温馨港湾。
《亲子共读一本书》系列活动:
小班:家长陪同幼儿共读绘本故事书
中班:家长陪同幼儿共读绘本故事书,亲子共同制作书签活动
大班:家长陪同幼儿共读绘本故事书,童话故事书,亲子共同制作一本图书活动。
(以上亲子制作在园内展示)
(三)总结汇报阶段(一月上旬可结合学期迎新年汇报活动)
形式:1、家长亲子阅读心得评比,亲子阅读经验分享;
2、小班开展“亲子诗歌朗诵会”
3、中班可“家庭故事表演赛”
4、大班:“故事大王”、“童谣”、“绕口令”比赛
一、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幼儿家长来自社会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具有丰富的职业优势、个性优势、家庭优势。家长是幼儿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将家长的职业优势、个性优势、家庭优势结合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能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使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产生倍增效应,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家长教育资源进课堂”活动的特点
“家长教育资源进课堂”活动具有内容丰富、生活性强、参与面广、操作性强、家长乐于参与、支持度高等特点。在活动中,如小班幼儿的“我会洗手了”“我会穿衣服”;中班幼儿的“我会刷牙了”“叠小毛毯”;大班幼儿的“包包面”“水果拼盘”等活动,就是通过为幼儿提供自然的、自由的学习环境、学习材料,让幼儿自主地在游戏中掌握一些生活小常识、小技能,培养动手、动脑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完成一种自我的教育。家长和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环境的创造者、支持者,信息平台的搭建者,教育活动的领舞者。
三、“家长教育资源进课堂”实施策略
1.把握好四个原则
(1)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家长来自不同行业,从事不同职业,不能熟练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在筛选活动课题、商定活动设计、编写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实施到活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始终发挥主导性作用,给予家长适时地指导和帮助。
(2)教师、家长、幼儿间的多向性原则。幼儿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一项多向互动活动。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在了解家长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了解活动目标、内容、过程的基础上;家长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建立在教师的指导、帮助,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对幼儿已有生活、学习经验的了解之上;幼儿的学习则是建立在对教师、家长的信任和已有生活、学习经验以及发展、认知水平上的。
(3)家长教育资源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的互补性原则。无论是高瞻课程还是瑞吉欧的项目教学,渗透式、多元式的课程设计才是相对完善的一种课程设计。家长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就是对幼儿园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课程的丰富和拓展。
(4)家长助教基本固定与适时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2.把握好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观摩学习。请家长来园观摩教师如何组织这一日活动。通过观摩,使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安排,了解教师是如何组织孩子们活动的。第二层次,家长助教。请个别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课堂,向幼儿展示自己的职业或者协助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第三层次,组织参与。家长进入课堂组织并参与亲子活动。待家长来园组织教育活动条件成熟后,再请其他家长前来观摩,互相学习,同时也激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3.把握好四个维度
(1)游戏活动:有童心的家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本体性游戏,以支持者的形象参与孩子的区角游戏。
(2)运动活动:性格活泼开朗,有很强运动能力的男性家长以伙伴和保护者的身份介入运动活动。
(3)生活活动:在生活技能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家长以支持者的身份介入生活活动,如种植、饲养等。
(4)学习活动: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家长根据学习活动内容的需要,在活动的过程中按需要适时介入。
四、“家长教育资源进课堂”教育效能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
德育教育在学生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德育教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学生自己的未来。而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更是各科教师和本班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间构成的互联网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本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当仁不让的重要责任。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呢?
1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高中班主任是高中开展德育的主要工作者,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德服人,用真挚的感情来关爱每一位同学。高中班主任通常情况下由任课老师兼任,除了要完成学科基本教学工作,还要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带领一个班级向共同的目标努力。如果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是无法带领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的。很多优秀班主任除了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还会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更重要的是班主任百忙之中仍然不忘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挤时间对更加需要关心的学生进行家访和电话沟通。要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班主任除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及开展德育工作的专业水平。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班主任需要充分掌握德育教学规律,运用政治学、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辅导,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在学习、开展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爱上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性。高中实施新课改后,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将学生视为主体,根据个人情况,找到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最佳方案,时刻研究学生在思考什么。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关注和关怀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教育。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很好的放松,同时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3培养良好的班风,引导正确的舆论
班风是一个班集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引领着班集的未来发展。引领班集形成正确的舆论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了正确的舆论就可明是非,支持正确的批评不正确的事物,使班级成员的思想、行为有正确的标准。良好班风一旦形成,对班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学习型班级,可从以下几方面做:
3.1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千变万化的,班主任应根据他们的不同点来拟定具针对性的方针策略,如:魏书生的故事里有一位学生期中考试只考了58分,他不敢把成绩单给父母看,便向魏老师借了2分,并保证期末考试还给魏老师,结果期末考试这位学生的成绩迅速提高。魏老师借给学生的不只是2分,而是借给他进取的动力,激发了他的学习欲望。3.2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高中的学习内容多而难,加上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会出现一段时期停滞不前,甚至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一些主观偏颇,往往是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的根源。因此,需要高中班主任向本班科任教师做好“如何正确看待、评价学生”的工作。
3.3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运用影响学习质量的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调节。帮助学生确立可行的学习目的,正确认识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为自己勾画一副勤奋上进积极的自我意象。
4家校结合,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可以说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性格培养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尤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难免娇生惯养,百般宠爱。然而,这种多分的溺爱往往会让学生养成自私、懒惰、孤僻等各种不良品质。尤其在高三,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生选择、压力集中在一起很容易导致精神紧张,因此,家校结合的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比如,作为高中班主任,我们要定期地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尤其是和那些情绪不稳定、在学习或者生活上存在一些问题的同学的家长,班主任要多向家长宣传学校对学生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反应学生在校的表现,并征得家长的全力配合,和家长一起帮助学生纠正自身的问题。只有这样,家校结合,相互配合,才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地落实到实处。
5结束语
高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主要途径,伴随着学生度过整个高中阶段。高中班主任应该顺应时展,了解当代高中生的发展现状,在德育工作方面不断突破,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的班级环境,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国滨.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J].求知导刊,2014(12).
双向联动的内容
(一)课程
1、学习适应方面
2、社会性适应方面
(二)环境
1、物质环境
2、软环境/人际环境(包括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作息制度)
(三)家园合作、家校合作
课程实现双向联动的方式方法
(一)课程对接
1、源自小一的教学目标
(1)分析小一的教材(重点看语文与数学,对应读写与数学适应困难)。总结读写与数学方面的核心学习经验。
(2)分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提炼出一般性的行为习惯与专门针对小学学习生活的核心习惯两大类,前者如独立意识、自我控制等,后者如按时完成作业等)
联动的方式方法
2、长期性一般性的对接
(1)学习方面
初步设想:角色游戏、早期阅读语文
建构游戏、美术活动数学
绘画活动 前书写
(2)社会性方面
初步设想:一般性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应该可具有连续性与性。这里可以谈一下终身教育的观点。收集中班与小班1-2个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联动的方式方法
3、大班阶段专门性的对接(入学准备期)
(1)学习方面
同课异构。读写与数学领域内,各呈现一个成功的例子。
(2)社会性方面
总结出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核心行为习惯。
4、小一初期专门性的对接(学习准备期)
(1)学习方面
设置学科课程。重点培养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2)社会性方面
设置综合活动课程。重点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与师生交往
七、具体的研究方案
(一)成立实验小组
组长:陈建民 (黄龙中心校 )副组长:肖小雀(黄龙中心校副校长)刘盛容 陈南珍
组员:小中班年级组长、大班全体保教人员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通过对小学教师以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了解新入学儿童存在的典型不适应方面;对大班教师的幼小衔接经验以及对教育行为与《指南》提出的实施要求相结合。
2.培训学习。在省、市、区教育部门贯彻《指南》实验工作培训学习中,特别是在园本培训中,专题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实验培训。
3.行动研究。以《指南》为依据,以《湖南省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体系(建议稿)》为基础,充分借鉴各地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经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在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持续开展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系列活动。
(二)研究方法
4.课题研究。在“幼小衔接”专题实验中,开展有关专题研究,主要选题是:①以幼儿园为主体的幼小衔接②以小学为主体的幼小衔接;③如何指导家长做好 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
5.园际交流。通过送教、送培、QQ群等方式与全省进行《指南》实验的部分幼儿园交流共享实验资源。
6.专家指导。邀请专家指导小组的成员,专家通过培训讲课、现场指导、网上答疑等方式对幼儿园实验进行指导。
(三)研究步骤与进度
1、2013年9月——10月,动员学习阶段。组织教师、家长认真学习《指南》,领会《指南》精神实质。防止幼小衔接工作中小学化倾向。
2、2013年9月——2014年2月,学习《湖南省幼小衔接活动体系要点(建议稿)》。找到幼小衔接的切合点。
(三)研究步骤与进度
3、2014年3月——2014年8月,小中班继续围绕长期性一般对接工作进行衔接教育,调整大班作息时间表,提早入园,延长教学活动时间,缩短午休时间等;大班则开展专题性对接活动,进行相对专门的衔接教育:我要升学了;参观小学(我心中的小学);我要毕业了;我是值日生;红领巾的作用。大班老师做好相关专题的设计、实施、记录,进行实录、教育叙事、经验总结等工作。
(四)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幼儿园将自筹经费,确保实验需要经费。
2、制度保障:建立“幼小衔接体系”专题实验的各种制度,推进实验计划在一日活动中的落实;落实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中的激励措施鼓励老师成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确保研究的持续进行。
对照《指南》寻找不足之处
以往,我们更多的工作关注孩子知识学习方面,跟上小学的步伐,忽视了孩子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忽视了幼儿人际关系的培养,《指南》关注孩子心理方面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挑战。还没有从幼儿身心全方位认识幼小衔接问题,尤其是孩子的心里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还有待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班际之间的交往活动太少);对孩子的观察、个别指导方面还做得太少,因人而异的指导工作还没有做好;而这一系类工作对于幼教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我们该怎么办?
对小学课程要求没有了解;对家长的指导还滞留于表皮,需要进一步深入;我们用什么好方法引领家长转变的家庭教育观念?
今后努力的方向
1 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指南》,领会指南的精神实质,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2 关注幼儿生活能力与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3 双向联动,制定科学合理的大班作息时间表等,多方面与小学慢慢靠近。
4 加强老师幼儿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加强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5 引领、转变家长观念,加强家园合作。
6 正确评价幼儿,引领幼儿正确自我教育。
(五)本学期已做好的幼小衔接工作
1 组织好教师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省级试验精神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社区资源;教师角色;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62-04
社区不仅是指儿童就读学校和家庭所在的地区,还指对儿童学习和发展有影响作用的邻近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社区教育,我国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区教育的法规政策,推动了幼儿园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的进程。在幼儿园教育与社区生活逐步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教师在运用社区资源的过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怎样才能更好地扮演这些角色?研究者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以期为推动教师从幼儿园型教师发展为社区型教师、建立幼儿园与社区的和谐关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一、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价值的认识者
社区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全面而又深刻地加以认识。《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与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加强与社区合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师的应尽职责。
深刻认识社区教育资源的价值,是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需要。幼儿园和社区的关系已成为衡量幼儿园办园水平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全教协会在《早期教育机构标准》中指出,优质早期教育机构必须符合10条标准,其中第8条标准就是与社区的关系。我国许多省(区、市)在评定幼儿园等级时,也把与社区的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例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标准(修订稿)》中指出,示范性幼儿园必须达到22条标准,其中涉及社区的有2条。可以说,社区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社区的支持是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的重要条件。深刻认识社区教育资源的价值,也是促进幼儿园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如果只依靠幼儿园,教育资源比较单一、有限。社区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弥补幼儿园资源的不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深刻认识社区教育资源的价值,也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幼儿的成长受到来自幼儿园、社区和家庭的影响。幼儿园要与社区、家庭互相协作,以提高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幼儿更好成长。
要深入认识社区教育资源的价值,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1)深刻理解社区教育资源的优越性。与幼儿园教育资源相比,社区教育资源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可以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和探索体验。例如,在开展“车轮”主题教育活动时,教师如果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把儿童带到园外马路边上,让儿童去看一看马路上来往穿梭的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则能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车轮的形状、尺寸、材质、用途和功能等。(2)全面了解社区教育资源的独特性。不同的社区资源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逛社区中的超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分类技能,提高儿童的数学能力;去社区中的图书馆有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增强儿童的阅读能力。等等。
二、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类别的发现者
自从民政部《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日益改善,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日趋丰富,种类越来越多。比如,社区供儿童课外活动的设施和场所迅速增加,向儿童免费开放的公益活动场所也逐渐增多,社区服务儿童和教育儿童的功能日益增强。例如,大多数幼儿园附近都有超市、医院、车站、餐馆、书店、公园、银行、服装店等场所。教师要成为社区教育资源类别的发现者,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和发现社区里的各类教育资源,为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相关活动创造条件。
要成为社区教育资源类别的发现者,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1)耳听八方。教师可通过按时收听当地广播、与家长交谈等方式,及时了解社区的最新信息,比如近期是哪个街道由谁在举办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2)眼观六路。教师可通过每天阅读当地报纸、收看当地电视新闻、上社区网站浏览等方式,迅速了解社区发生的事情,比如附近哪所小学将要招收一年级新生,招生条件有哪些等。(3)始于足下。教师可走出园门,实地考察,以全面了解社区的活动安排,比如什么时候将在社区相关场所为儿童举办什么活动等。(4)整理分类。教师要把通过上述途径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加以整理、归纳,以全面把握社区的相关教育资源,为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作好充分准备。
三、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设计者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加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促进幼儿园的教学改革,教师应立足社区,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据此制订教育计划和设计活动方案。
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时,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1)合作性。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和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注意调动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献计献策。(2)全面性。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时,既要重视发挥常规课程的功能,也要注意彰显非常规的隐性课程的作用,使儿童在密切接触社区生活的同时,能受到社区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3)系统性。教师要深入思考教育计划,不论是在拟订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时,还是在拟订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时,都要把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考虑其中。(4)趣味性。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不仅要有教育意义,还要使儿童感兴趣,能激发儿童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邀请者
笔者在美国考察时发现:幼儿园天天都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幼儿园天天有家长志愿者在幼儿园协助工作;幼儿园每学期会安排1天时间向社区开放,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参观、做志愿者。这些做法有利于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发挥自身的聪明才干,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
教师要做好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邀请者,需注意以下几点:(1)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参观。教师要布置好班级环境,热情欢迎家长和社区居民来参观访问,定期向他们开放班级的各项活动,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萌发要参与其中的愿望。(2)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来参与。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家长、社区志愿者、商业伙伴、地方艺术家和当地居民的职业特征、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热心向他们介绍幼儿园所需的各种服务,鼓励他们投入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与儿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3)指导社会各界人士来奉
献。教师要广泛邀请家长和其他社区居民来做志愿者,向他们讲解班级的常规和作息制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向他们传授成为儿童良师益友的“锦囊妙计”,指导他们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不同的方式贡献力量。
五、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行动者
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虽然拥有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但是却未真正利用好这些资源。事实上,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现在欢迎幼儿园师生前往开展活动的社区机构和场馆越来越多,比如,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常常实行儿童团体优惠票价政策,鼓励幼儿园教师带领儿童前来参观。所以,教师要行动起来,切实提高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想办法。(1)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笔者在英国、美国等国家考察时发现,教师在组织儿童外出活动前,都会把相关事项告诉家长,要求家长签名同意,也鼓励有意愿的家长参与进来。这样既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又提高了外出活动的安全系数和质量。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学习。(2)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所在社区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区的利用率,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例如,社区中的文化场所主要有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组织儿童参观游览。比如,教师可带大班儿童到图书馆去参观学习,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可带中班儿童到博物馆去探索体验,以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等等。
六、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展示的参与者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师应“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呼吁教师“为家长提供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些政策不但明确了幼儿园教师在家园、社区共育中的责任,也为其如何开展家园、社区共育指明了方向。(1)向社区居民传递科学育儿理念。幼儿园教师是受过专业培训的,有着较为丰富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和广大家长举办儿童家庭教育系列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而且可以为家长解答育儿困惑,以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2)鼓励儿童参加有益活动。随着社区建设的日趋完善,社区会越来越频繁地开展各类活动,教师可组织或鼓励家长带领儿童去参加这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比如,在社区举办庆祝“敬老节”活动时,教师可组织或鼓励家长带领儿童到敬老院或社区老年人活动室去参加相关活动,如给老年人送长寿糕,给老年人表演节目等。(3)指导家长参加亲子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家庭与社区互动中的桥梁作用,把对儿童的教育与为儿童及其家庭服务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如果儿童比较胆小,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带领儿童去参加社区周末举办的“全家献爱心”的拍卖、捐赠之类活动,以鼓励儿童在公众面前大胆表现,如说出自己带来了什么玩具,想拍卖什么样的价钱,把拍卖所得投入捐款箱等。
七、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效能的评价者
社区的教育资源多种多样。教师对社区教育资源作出正确评价,是其合理利用该资源的前提,也有利于幼儿园与社区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反映了幼儿园及其教师的专业水平。美国《早期教育机构标准》指出,“优质幼儿园应能和社区建立关系,并能运用社区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能与社区的各种机构建立并维持互惠的关系,以实现在课程、健康、衔接、融合和多样性等方面的目标:能帮助家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学习”。《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标准(修订稿)》指出,幼儿园的“办园成效”之一体现在“社区、家庭及同行对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学水平较为认可,在本市或本地区产生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家长、教工及同行对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满意率高”。
要正确评价社区教育资源的效能,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主体间的协作性。毫无疑问,教师应该是社区教育资源效能的主要评价者,但是,社区教育活动涉及儿童、家长和其他社区居民,因此,在评价社区教育资源效能时,儿童、家长等也有话语权,也是评价主体。理想的评价模式是,以教师自评为主,以其他人的参与评价为辅,强调评价主体间的协作。(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在对社区教育资源的效能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估幼儿园使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情况,还要评估幼儿园为社区服务的情况,以做到评价全面、客观、公正。(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评价社区教育资源效能时,应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评价客体的多元性。教师不仅要评价社区教育资源对儿童、家长、社区所产生的良好影响,而且要评价社区教育资源对自己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师要关注儿童喜欢哪些社区活动,这些社区活动是否开阔了儿童的眼界,丰富了儿童的经验,提高了儿童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注意家长参加社区活动的热度、广度、频度和深度。看家长是否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而提高了教养孩子的能力;教师要了解社区中有哪些场馆已经向儿童免费开放了,社区中有哪些人士已经参与到教育中来了,其参与的水平如何;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全面了解了社区的教育资源,是否充分利用了社区的教育资源,是否得到了社区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帮助,等等。
参考文献:
[1]EPSTEIN J L.School,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Your handbook for action[M],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2002:15
[2]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9
[3]GESTWICKI C,Home,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A guide to working with parents(M],Albany,NY:Delmar Publishers Inc,1992:296
幼儿园家长参与必要性具体实施《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在对幼儿园的管理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鼓励孩子的家长也参与到幼儿园管理的工作当中,充分利用好家长方面的有效作用,鼓励家长成为幼儿园管理层的一份子,作为主人,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决策之中,发挥好家园共育的作用,这不但是纲要中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在今后良好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现实工作中,其实也是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这一点,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中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措施。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就突出强调了让孩子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之中,要求幼儿老师都能积极、主动的利用好家长这方面的重要资源,以便形成家园配合默契、教育同步的和谐气氛。可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也有很多幼儿老师在对待这个问题上理解的还不够深入,认为所谓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工作中,就是指家长对老师的工作给予支持与理解;有的甚至认为一学期对家长开放一次或两次活动就算家长参与进来了。其实,这样的参与并不是纲要中所谓的参与,这样的参与只会感觉是一种应付,是蜻蜓点水而孩子家长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幼儿园管理之中,没有真正的成为幼儿园主人。大家都应该意识到在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趋势的逐渐变革,以及家长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家长在对孩子接受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幼儿园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也给幼儿园在对孩子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意义建议和措施。所以,让家长也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当中来,在学校为家长专门成立一个交流平台,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了今后幼儿园的发展方向的一种趋势。
二、家长参与管理的几点具体实施
1.在幼儿园的指导下参与管理
每位家长都对子女的成长抱有殷切的期望,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一种心态,但大多数家长却仅仅具备热情而缺乏思想,往往会会缺乏专业的知识与素养。因此,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园很有必要作出一些合理且恰当的指导方案,主动向家长宣传一些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开展一些家园相互沟通活动等等,比如现在湖南卫视比较火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按照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使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接受并主动参与进来。然而想把家长真正作为幼儿园的一位直接管理者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如在幼儿园的管理上实施一些开明的态度及乐于听取意见的方案,进而达到让孩子家长真正更多的参与进来,加强家长与学校双方的信任性。对此相关措施的制定会有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更为合理化,进而更有利于幼儿园的发展。
因此,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会使很多家长从自己思想的小框框中跳出来而融合在整个大家庭当中,所以学校对于这些在孩子教育身上有心无力的家长们采取各种方案来加以引导,可以根据家长的时间安排,让孩子家长定期或者根据需要来参加孩子的一些教育过程,像协助孩子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在娱乐活动担任裁判,制定孩子的一日三餐等。像这样的活动安排既可达到家长参与其中的效果,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家长们宝贵的建议,实现了充分发挥家长这部分资源的良好效果,进而实现了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共同教育。
2.积极参加教育过程的管理
现如今《幼儿园课程》主要是强调活动性及探究性,及幼儿园要营造一种使孩子自发、主动的去探究活动的氛围,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们就要努力地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问题也正好是各位家长所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所以也实现了对家长们的吸引,使家长们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的管理中来,进而引导孩子的主动学习习惯。
3.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管理
幼儿园对家长实施开放性管理,当班级举行活动时积极邀请家长们参与进来,是一种提高家长参与效果的重要的途径。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有家长们的参与,不仅可以使家长对孩子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还可以是家长们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方法、理念有个更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可以减少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的一些担心,也可使家长从传统的家庭教育转移到学校来,形成家园共同教育。幼儿园可以多利用双休和节假日期间举办一些家园活动,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做个活动小分享等。如在中班举办的“我是小导游”活动中,每个孩子都作为自己爸妈的一个小导游,带领爸妈参观自己的幼儿园,向家长们介绍自己的老师和小伙伴、活动场所及平时的玩具等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向爸妈展示一下自己最近学校学到的一些本领,最后学校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在学校进餐,亲身体会孩子在学校的饮食。在这样的活动中使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了解到自己孩子比其他孩子的差异,从而更清楚的从哪方面对孩子加强培养,在最后通过家长座谈会就可以收集到家长们有针对性的宝贵建议了。
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走进孩子课堂”活动,邀请家长们直接走进孩子的学习课堂,通过在课堂上与孩子直接的互动,使家长们与孩子之间更加亲密了,与幼儿园之间也减少了许多的生疏感。
4.家长享有参与发展评价的权利
一个幼儿园怎么样及该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好不好,这需要谁来回答?既然家长们都参与了管理,那么家长就应该享有参与评价这种权利。所以,幼儿园有必要在每个学期给家长们发一份有关学校各个方面的调查表,让家长们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些评价,使各个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并采取一些措施如通过集体、小组或个别等活动的形式,因人而异,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教育,让孩子学得舒心。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在孩子的发展上做出正确的评价了,然而实际上,大部分家长在衡量孩子方面都是以成人的标准,“横向”比较是他们采用最多的方式。那么怎样才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呢?依据家长的具体情况,针对怎样对待孩子的发展问题举办一些座谈会,并且邀请一些幼儿专家与家长们进行交谈,这样的座谈会既改变了家长们的思想观念,也加强了家长们在学校的主人公的意识。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
一、班主任自身所需要做的工作
1.用自身行动来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从自我工作开始做起,要让自身的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在学校行为的一种榜样,学生在日常行为过程中都会受到教师对其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用自身的道德素养给学生带来影响,用自我所展现出来的素养来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班主任要求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需要对自身的道德素养进行提升。对于教师来说,其所要做的本职就是要做好教书育人,因此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需要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生活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班主任需要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思考自己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能否做到无愧于心,在对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是否体现出良好的修养、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另外班主任还需要多读一些书籍,实现自身修养的提升。
2.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
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是处于青春期,思维处在一个上升的过程中,这个时候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叛逆性。因此在做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心理问题做到有效的释放,并且因为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关怀,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感化,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想上与教师的思想产生一致性。
班主任在做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对各种学生做好一视同仁的对待,不能在好学生与差学生之间出现偏袒。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讲究相对应的方法。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闪光点,在对其教育的过程中,要在肯定他们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严厉地提出,要跟他们说清楚其中的严重性。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需要在教育批评的时候做到足够的严厉,但是在处理的时候应该适当地放宽,在对其惩罚及处分的时候,需要将其中的道理跟他们说明白,使其有一个承受的心理准备,不会因为处分与惩罚而出现叛逆心理。
因为生源质量的问题,笔者上届所带的学生中存在着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因为早恋而跟别的班的学生产生了矛盾,最后造成打假斗殴这种恶性事件的出现。但是笔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现,这位学生虽然非常调皮,但是其本性还是比较好的,并且头脑非常聪明,只是因为长期留守的缘故,缺乏关爱,使得他心理上产生了一些问题。笔者对他进行了分析了解,在处罚过后,给他在处理恋爱关系与学习之间提出了建议。最后这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了保证,事实证明他在此之后一直在努力地改变。
3.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对于学生来说,会受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个方面的影响,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其存在的教育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两种教育环境中保持平衡,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使得班主任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及各种生活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以便于在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做到有效地开展。
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做到的工作
1.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激励
对于整个学校来说,班级是其工作的一个单位组成,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对教育管理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对一切的激励来源做好充分的发掘,对于激励的情景不断地加以创造,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动力,对其学习进行有效的促进,这对班级建设工作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在对班级做到充分了解之后,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奋斗目标,并且还要制定相关的方案。然后在班级范围内来展开讨论,使其成为班级在奋斗过程中的集体目标。最后张贴到教室的一个明显的位置上,让学生可以做好及时的调整,对其动力做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这样也可以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2.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干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因此在班干部的选举过程中,一定要让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来担任。并且在班干部的工作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对其严格要求,使得他们能够对全班起到一个模范的作用,让其成为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个有力的助手。
很多学生认为成为班干部会对其学习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要让他们知道:从事班级工作,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与锻炼,并且在担任班干部的时候,还可以对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与鞭策。
3.在管理的过程中要规范要求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是存在着很多的技巧的,要是能够找出其中存在的方法,就可以将班级管理得很好;但是要是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就会使得很多问题产生。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一些制度来加以建立,使得学生在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三、总结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在对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学问。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做好了解,了解班级里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还要再管理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统一对待。只有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对自身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才能将教育管理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经过深思熟虑与多方调查,我们认为加强社会资源利用是开展教育活动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师可以时常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成长。我园毗邻山西榆次老城,在老城内组织幼儿进行社会体验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环境资源成为我园现成的教科书。同时,我们深思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上,要更加有效地组织幼儿的社会体验活动。因此,我们反思过去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制定方案三方面积极探寻教师、家长双组织主体下的新策略,推进了幼儿社会体验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推动社会体验活动的开展
多年来,我园以社会体验活动为特色,以增进幼儿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社会行为和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幼儿社会体验活动。我们深知环境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无形教育的力量影响到幼儿成长,因此,我园要求教师积极带领幼儿走进军营,学做;走进小学,体验小学生活;走进果园,感受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远足到太原动物园、科技馆,让幼儿亲近动物,感受科技的神奇和进步;参观北京天安门、登长城,萌发爱祖国的情感。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获得了体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这样一来,我园组织的各种幼儿社会体验活动一方面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让很多老师和家长产生了误区:认为只有教师将幼儿领出园门,走进社会才是社会体验活动。其实不然,幼儿生活的场所有两个,一个是家庭,另一个是幼儿园,自然,幼儿活动(包括社会体验活动)的组织也应该有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家长。
因此,我们必须走出误区,转变观念,整合现有可利用资源,充分调动家长与教师的积极性,使双方都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当中来。在设计实践活动中,就要让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家长参与组织,让家长懂得生活即教育,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实行良好的家园互动,并在和家长的沟通当中,要说明教育意图,达到教育体验目标。
如何有序开展“老城寻宝”活动呢?“双主体”携手不失为一项好方法。一是家长为组织主体,提前带孩子参观老城,熟悉老城景点;二是教师为组织主体,体验活动,家长负责一对一的安全监管。以下为我园“老城寻宝”活动实录:
沐浴着深秋的阳光,幼儿五人为一组,效仿唐僧团队进行了角色的自愿选择及任务的分工,活动中教师发挥观察者、引导者的作用,家长远离孩子不去替孩子做任何事但又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每队幼儿团结协作,动脑筋想办法分析地图、积极寻找每个景点及景点的指示条,认真倾听老师对每个景点的讲解,完成每个指示条上的任务,最终顺利找到了宝贝。整个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中,寓发展于体验中,既培养与检测了每个幼儿的综合能力,也增进了认知、增强了情感,活动不仅得到了幼儿、家长、老师们的认可,也成为了老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开拓思路,多途径开展幼儿社会体验活动
说到社会体验,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要把幼儿带出幼儿园,走进社会。的确,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是幼儿社会体验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并不意味着是唯一的途径。我们还可以把社会资源引入园内(或家庭),充分利用交警、消防员、医生等丰富的社会资源,现身说法,开展特定的教育活动。
如“感恩你我他”社会体验活动,我园以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与意义,使其萌发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情感为目标,给教师与家长分别“布置了任务”:家长为组织主体,进行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了解爷爷、奶奶一天忙碌的生活,体会老人们辛苦的付出;教师为组织主体,进行集体交流、分享活动,提升认识;家长为组织主体,进行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礼物或自制礼物准备在重阳节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教师为组织主体,进行集体活动――把幼儿对长辈的爱进行感情迁移,重阳节请老职工回园到班内现身说法,给幼儿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幼儿活动,接受每个幼儿爱意的表达。
爱是教育的基础。尊重长辈,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结合重阳节把离退休职工请回来进行爱心教育,幼儿用鲜花、礼物与拥抱簇拥爷爷奶奶的同时得到的是爱的升华,奏响的是爱的赞歌。
日常幼儿教育活动,如果纯粹依靠教师,往往使得教师压力负担过大,其后果往往是教育质量的下降。为减轻教师组织活动的压力,我园决定以家长为组织主体,通过亲子社会体验的形式完来成不同年龄段社会教育目标。
纵观幼儿自制的图书,真是各具特色:大班幼儿以10元超市购物为具体的活动内容,融合了数学中的组成、加减,体现了对购物合理性的体验,适当呈现了幼儿对图书的装饰及说明;中班幼儿以做计划书为特色,先计划后行动,不同的照片配以家长简单的文字说明,让读者便能一目了然;小班幼儿最是可爱,几人一组便组成了访友团,共同游戏、共同会餐,其乐无穷。
类似这样的亲子社会体验活动成为我园的一个常态活动,它的实施有效减轻了教师的组织压力,促进了许多社会教育目标的完成,并极大地丰富了区域材料。
三、制定方案,有力保障幼儿社会体验活动顺利开展
活动的开展,需要前期详细严密的方案规划,因此,我园要求制定方案时要尽力考虑到每个环节和细节,目的是对活动内容进行预设。而且,方案越详细,组织越严密,越能保障幼儿社会体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方案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紧密结合各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具体的方案制定内容可包括活动意图、活动目标、活动主题、活动准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活动流程、活动小结、活动拓展等。活动意图是活动设计的依据,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主题目标、季节特点等内容相关。活动目标在整个社会体验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体验活动行为。不仅是体验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属点,同时还是活动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因此活动目标的制订极其重要,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要兼顾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活动主题、准备、时间、地点、形式、流程明确制定是为了便于教师和家长及早作相关的准备。活动准备包括教师(熟悉方案、了解分析幼儿、设计体验记录表等)、幼儿(自身的知识与外出经验与物品储备)、家长(了解方案、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与协助单位提前联系,做好接待准备等。
每次活动过后,需要做及时的总结反思,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家长为组织主体,家长和幼儿共同回忆社会体验的过程,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感兴趣的事情,梳理体验的经验;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社会体验记录表”,可以用绘画的形式,也可以是照片,小班幼儿可以是家长将幼儿说的记下来;家长写出自己的亲子社会体验心得体会;二是以教师为组织主体,组织幼儿分享交流,帮助孩子梳理在活动中的体验认知,提升活动经验,提高活动的能力;三是教师对活动的适宜性、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小结。
立足于社会体验活动,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活动拓展。活动拓展可以利用幼儿在本次社会体验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拓展活动内容,挖掘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组织五大领域的相关活动。
参与人、地点、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并从工作人员(行政、后勤辅助配班人员,每组负责领导)、车辆安排、物品、安全措施(活动前对家长、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中随时清点幼儿人数,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后如何返园)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准备,并安排了详尽的活动进程。方案越详细,组织幼儿践行活动越容易,因为心中有数,灵活实施方案,创新方案也就成为可能。本次采摘活动便成功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积极心理;体育游戏
幼儿有特殊心理特征,教师要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思考,针对幼儿心理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引入体育游戏活动时,要注意观照幼儿积极心理启发,发掘幼儿心智潜能,在塑造健康体魄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成长。教师精选体育游戏,提升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热情,培养幼儿积极向上心理。
一、精选游戏,激发幼儿积极心理动能
(一)选择适合体育游戏
幼儿游戏丰富多彩,介入体育性游戏,也是幼儿教学的普遍选择。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对体育游戏进行适时筛选,根据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精心选择,以提升游戏匹配度。幼儿年龄太小,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兴趣取向、运动能力、审美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学情调查,根据幼儿实际需要展开教学设计。小班体育运动水平较低,直观性思维较强,体育游戏运动性不可太高,单独游戏比较适合;中班幼儿兴趣广泛,对互动性游戏比较青睐;大班幼儿运动能力更强一些,喜欢复杂多样,有对抗性的体育游戏。
(二)介入多元引导意识
幼儿展开游戏时,教师要跟进引导,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先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给幼儿讲解清楚游戏操作步骤和方法,布设好游戏场地,并对幼儿身心情况展开深入调研活动,根据幼儿身体、心理状况展开教学引导。教师要做好游戏示范,对游戏过程、游戏运用器材、游戏场地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让幼儿明确游戏基本规则,也可以让表现突出的幼儿展开示范性操作,帮助幼儿建立运动信心。幼儿体育游戏引导方式众多,教师要根据游戏形式给出具体的要求和提醒。如,大班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教师给幼儿讲述游戏规则: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让几位小朋友蹲在圈中央作为“荷花”,幼儿边念儿歌边围着“荷花”走动,当念到“六月荷花朵朵开”的时候,圈内作为“荷花”的幼儿向外奔跑,去抓的幼儿,幼儿也要快速散开,不让其抓住,如果在三秒钟之内被抓住,对方就算获胜。为让幼儿有更为直观认识,教师还在游戏前进行现场示范。幼儿介入游戏热情很高,都急不可耐地进入指定位置。游戏开始后,场面非常热烈,幼儿玩得特别开心。教师将游戏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幼儿以示范展示。幼儿对游戏有了清晰了解,并且参与积极性被成功激活。幼儿心理诉求强烈,参与活动的效率大大提升,也为游戏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一)优化游戏情境创设
幼儿大多有浓厚的好奇心,教师在体育游戏介入时,不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给幼儿带来丰富信息冲击。教师除了亲自展示游戏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游戏动画视频,给幼儿以生动立体性的解读,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增加体育游戏竞赛性,特别是中班、大班幼儿,大都有争胜之心,如果教师能够成功激活幼儿竞争意识,其心理状况自然呈现积极态势,对提升运动锻炼效果有特殊促进作用。
(二)强化幼儿体验感知
体育游戏带有趣味性、运动性、体验性等特质属性,教师在具体设计引导时,不仅要从激趣角度展开,还要关注幼儿体验性成长。所谓体验性特征,是指幼儿在具体参与运动中获得的亲身感受和认知。体育游戏具有多重锻炼功能,教师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时,要给幼儿创造适宜运动环境,不仅要确保幼儿人身安全,还要让幼儿有充分的运动感知体验,收获更多的快乐认知。大班体育游戏“玩沙包”,教师先进行游戏讲解:每一个小朋友拿到一个沙包,用脚背托着沙包走,看谁最快、最稳;幼儿用头托住沙包,平稳快捷运输到指定位置;用两只脚的前部夹住沙包,用力起跳,将沙包抛出,看谁将沙包抛得最远。为让幼儿对游戏内容和程序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游戏内容。幼儿观看特别认真,对沙包游戏充满期待。游戏开始后,幼儿根据自己喜欢选择沙包玩法,课堂内场面相当热烈。教师跟进指导幼儿活动,及时解决幼儿游戏遇到的问题。沙包游戏是传统幼儿游戏,过去是“丢沙包”对抗性很强,但危险性也很大,教师对传统游戏进行改进,让幼儿展开多种形式的沙包游戏,幼儿参与热情很高,这说明有些选择是比较正确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游戏过程,给幼儿带来更多直观感知机会,幼儿对此特别欢迎。
三、关注差异,尊重幼儿个性健康成长
(一)发动差异性评价
幼儿群体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幼儿身体素质基础、运动习惯、家庭教育环境、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在体育游戏行动中,不同幼儿有不同运动表现。教师要正视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针对幼儿个性差异展开教学评价。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性评价,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多从精神方面给予关注激励,可以促生重要运动兴趣。体育游戏需要一定身体素质条件,如果幼儿难以承受游戏运动量,教师要随时作出调整,确保每一个幼儿都始终处于健康状态。如果运动设计不合理,幼儿体能出现问题,幼儿积极心理自然难以保持。
(二)关注个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