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运行机制不顺,相关手续审批繁琐,并需要一定的费用,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难度。危桥数量大,安全状况差我市农村公路桥梁中30%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砖桥、圬工拱桥,年代久远,荷载标准和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加之大吨位车辆绕行,使农村公路上的危桥也快速增加。在安全设施方面,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期资金相对不足,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只注重主体质量,而忽视了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防护设施等)没有同步到位,尤其是遇到灾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公路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告标志,公路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有待完善虽然近几年来,各级交通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但是在“人员、资金、责任、考核、奖惩”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养护资金除税费改革后划转地方财政的补助外还没有其他稳定的来源,责任主体落实仍然不到位,监督、考核、奖惩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许多地方的乡管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建轻养、以建代养现象仍普遍存在;养护技术水平依旧较为落后,仅能达到清扫的要求。总体看,一个长效、高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仍未确立。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对策为了促进农村公路和谐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2011年10月份河北省财政厅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了《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认为,《办法》确定了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养护资金筹措及定额标准也得以确定和细化。
为了贯彻落实这个办法,真正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县级政府是农村公路的养护主体农村公路工作属地方事权,县级政府是责任主体。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县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将农村公路作为县政府日常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要严格按照《办法》中的有关标准要求,落实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将农村公路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我市部分县(市)政府已经将农村公路列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中,并按照占年度考核总分的5%的比例计入总分),组织验收考评,严格奖惩兑现和责任追究;四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标准,研究制定建设和养护规划,组织实施年度计划,确保目标完成。
加强农村公路发展的行业指导交通部门做好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拓展行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行业指导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省、市政府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增强行业管理的话语权。一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行为;二是切实加强对县级交通部门的行业指导,加大对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质量和资金落实、资金使用情况的督导检查,并作为考核依据。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工作的执行主体,协助政府落实好主体责任,主要职责包括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建议计划,执行上级下达的建设计划并做好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养护工程计划,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组织协调、检查考核乡(镇)政府管理养护工作及农村公路设施的保护工作。三是认真细致的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七公开“制度,加大协调力度,理顺资金拨付渠道,为又好又快的完成年度建设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农村公路防灾减灾能力结合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计划,注重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全面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条件。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桥梁隐患大排查工作,各县已经将排查情况上报了当地政府。接下来要加快桥梁改造的力度,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桥梁改造计划。一时难以改造的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巡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另外从项目的立项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将必要的安全设施考虑进去,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和防灾能力。加大农村公路路政工作力度现在我市的农村公路基本上都没有进行公路用地确权,虽说有的县(市)部分县级公路进行了确权,但沿线老百姓不认可。其主要原因是无农村公路占用公路用地确权经费,一方面要协调当地政府对农村公路进行确权。另一方面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源头治理,加强对公路桥梁上下游二百米范围内随意取土、挖沙、采石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遏制超限超载车辆上路,杜绝农村公路上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损害农村公路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有效维护了农村公路路产路权。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障国家建设资金有效使用,根据《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我市境内从事农村公路建设活动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以及自然村的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包括通乡(镇)、通村公路的新建、改建及公路改造。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农村公路质量,是指有关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和部、省有关文件以及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工程合同对建设农村公路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公路。
第五条农村公路建设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以改善和发展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宗旨,实行“政府监督、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
第六条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应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各地应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监督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工程质量事故、质量缺陷和违反有关质量法规的行为,均有权向交通主管部门或其质量监督机构举报。有关单位对质量举报应及时调查处理。
第七条凡抚州市行政区域内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及各种交通规费全额或部分投资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和通达、通畅等公路建设项目均应适用本办法。
村民自治组织采取“一事一议”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等自行筹资、投劳修建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交通主管部门质量管理职责
第八条抚州市交通管理局根据交通部、省交通厅有关规定制定本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政策,协调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中的重大事项,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确保全面优质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第九条各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情况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模式,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与监督,贯彻落实交通部、省交通厅及市交通管理局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相关政策,组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小组,并设专职人员承担质量监督工作。重点审查和规范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章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职责
第十条抚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在抚州市交通管理局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管理。各县(区)交通局质量监督小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具体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抚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在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负责履行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及指导县(区)交通局质量监督小组工作。
(三)协助有关单位组织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四)参与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抽查活动,收集整理工程质量信息,分析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状况,总结交流经验。
(五)监督检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转情况,制止和纠正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对农村公路实体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上级质量监督机构报告质量监督工作。
(六)组织、参与本市境内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七)组织本市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验收前的质量检测鉴定工作,并参与工程验收。
(八)参与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建设施工、监理招投标活动。
第十二条县(区)交通局质量监督小组在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负责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质量监督工作,制定监督工作要点。
(三)监督检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转情况,跟踪施工现场,制止和纠正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对农村公路实体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分析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状况,收集和工程质量信息,定期向抚州市质量监督站报告质量监督工作。
(四)协助、参与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工程验收工作。参加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施工、监理招投标工作。
(五)参与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应本着人员精干、程序简化、高效务实的原则。坚持“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不留死角”的方针。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或交通规费投资的农村公路项目,监督覆盖面应达到100%。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期为自发出监督通知书之日始,至竣工验收质量鉴定之日止。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建设单位工程质量检测申请及时进行质量检测鉴定,质量检测鉴定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十五条实施农村公路质量监督要点:
(一)质量监督工作应着重把好工程“开工、施工、交工、验收”关。
(二)质量监督工作重点应放在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相关要素上。监督施工、监理的工作质量,监督检查工程参建各方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核查工程实体质量。
(三)开工前准备阶段。熟悉和了解工程开工建设准备工作情况,熟悉工程设计图纸和当地施工条件等,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审查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核监理工作计划的可行性,检查施工主要管理人员的资质和主要施工设备情况。
(四)施工阶段。监督人员应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到施工现场巡回监督检查,重点对隐蔽工程、重点部位、主要材料、各种配合比设计、关键工序、重大施工技术方案、质量通病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以下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
1、对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路用性能及匹配数量进行检查,对拌合设备的计量装置和所生产的混合料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2、对监理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随时抽查监理人员的到位情况、资质情况和履行职责情况等。
3、重点检查标准试验、验证试验、工艺试验,抽查常规试验的操作、数据处理和真实可靠性。
4、按质量监督工作计划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重点对原材料质量、混合料配合比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抽查,必要时进行抽样对比试验,对路基填筑厚度、压实度、弯沉、排水及防护工程断面尺寸等进行抽查,对路面面层、基层混合料质量、拌合、摊铺、碾压工艺进行抽查,对桥涵构造物所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对混凝土拌合工艺及质量进行检查。
第十六条质量监督机构(小组)及其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职责。对造成工程事故的相关责任人,按国家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章建设各方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
第十七条工程建设单位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一)建设单位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过程负责,制定与农村公路建设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办法,明确质量责任人。
(二)质量责任人应对工程设计图进行确定,对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实体质量进行检查。
(三)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按规定主动向抚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申请工程质量监督,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接受监督检查,支持社会和舆论监督。统一协调施工中质量、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社会公示,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在工地现场设置公示牌,标示工程项目名称、规模、投资额、各从业单位及联系人、质量监督人员及举报电话和通讯地址等。
(五)主动申请质量鉴定,配合鉴定、验收工作。未经质监站进行认定或鉴定的工程,不得进行交(竣)工验收。
(六)建设单位应重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都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建立详实的工程档案,并分别向档案管理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档案资料。
第十八条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一)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公路建设特点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明确各阶段的责任人,对设计质量负责。
(二)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设计。根据当地实际,按照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选择适宜的技术标准。农村公路可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原则上要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力求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合理用地,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改建工程应在现有公路基础上提高路面等级,设置必要的基层、垫层,完善防护、排水设施,保证农村公路合理使用年限。
(四)农村公路建设的设计服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安排,设计单位和设计负责人应提供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服务。
(五)设计单位应及时提交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加强现场服务,随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解决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一)施工单位必须依据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对施工的质量负责。
(二)必须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自检体系,制定明确的岗位质量责任制,切实做好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和关健工艺必须责任到人。并制定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自检和交接检工作。
(三)施工现场必须具有与施工工艺配套的压实、拌合、计量设备。施工工艺必须符合相应作业内容的质量要求。
(四)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建立符合工程要求的工地临时试验室。对不具备建立工地实验室条件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通过协议形式,委托有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承担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满足质量控制和检测评定的需要。
(五)施工单位严禁将中标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转包和违法分包。
(六)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施工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向监理和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及时报告,并保护现场接受调查。
(七)竣工的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必须符合有关公路工程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并按规定向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技术档案、试验成果及有关资料。
第二十条监理及其质量责任
(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按规定实行工程监理制。推行社会监理制度的项目应依法实行招标确定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项目可按区域采取项目捆绑方式招标社会监理或由当地交通主管部门抽调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项监理组,建设单位(业主)可采取适合项目特点的监理方式,报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备案。监理单位(人员)应按照《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的要求履行职责。项目监理组织情况应向抚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备案。
(二)实行社会监理的项目,应签订监理合同,监理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应满足合同要求。设立专项监理组的项目,其监理人员和设备必须满足需要,监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内容、工程量和工程难易程度合理配备,监理人员应取得监理资格。对于专项监理组中未取得监理资格的人员,应结合项目特点和监理工作需要进行监理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以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
(三)实行社会监理的项目,其监理单位应建立工地监时试验室,为节约资源,经建设单位同意并由合同约定,监理单位也可通过协议方式利用施工单位的试验室,但试验检测工作必须由监理单位独立完成。对设立专项监理组的项目,监理试验可通过协议合同方式就近期内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室完成。监理质量控制与检查的试验数据必须独立、准确。
(四)监理要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和重要施工工艺的质量检查与旁站,按路面、桥涵、支挡防护工程不低于10%的频率随机对主要材料、重要工序、关健部位进行抽检、抽查。
第二十一条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必须恪尽职守,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确保工程质量,对工程质量在设计使用期限内负终身责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出现质量事故,由交通主管部门依法依合同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施工必须认真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十三条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路堤填筑材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规范要求,最大粒径应小于层厚的2/3,且不得采用设计或规范规定的不适用的材料,路基填料内不得混有草皮、树根和超大粒径石块,确保填筑材料均匀。
(二)填方路堤施工前,对土质材料必须做液塑限试验,确定土类和塑性指数,确定其填筑性能,对不同填料必须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进行地表清理及压实。
(三)填方路基必须坚持全幅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格控制含水量,根据压实工艺合理确定摊铺厚度,并逐层检查压实度,确保路基压实度和压实均匀性,不同土质的填料不得混填。
(四)山区路基施工要确保上、下边坡稳定,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通畅。
(五)半填半挖、旧路加宽路段要做好台阶及填筑碾压,横坡陡于1:5的也应做好台阶,台阶宽度一般不小于1米,高宽比一般不大于1:2,且向内倾斜1%。
(六)桥涵等构造物台后回填处理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应使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砂砾石、碎石),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毫米,按每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分层回填碾压。涵洞填土应两侧对称分层压实,涵顶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具。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压实尽量使用小型压实设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回填时圬工强度的具体要求及回填时间,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外购原材料必须进行试验,质量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自采材料必须经试验验证,保证材料规格和质量符合标准。
(二)基层、底基层施工时必须保证计量准确、拌合均匀,保证厚度,并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碾压,使其达到最大密实度,有条件时基层施工提倡厂拌机铺,路拌法施工时必须保证拌和深度,不得留有夹层,基层完工后应及时养生,控制交通。
(三)路面面层施工应突出强调强度、均匀性及耐久性的质量管理。采用撒布法沥青表面处治时,应保证层间整洁、粒料干净、沥青撒布均匀、初期养护到位。采用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结构时,要严格按有关规范加强质量控制,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时,应加强配合比、水泥用量、拌和、养生、切缝、灌缝的质量控制。路面面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交通的疏导与管制。
第二十五条桥涵结构物工程控制要点
(一)结构物的设置位置必须正确,各部尺寸必须准确,确保结构安全、使用功能有效。
(二)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水泥、钢材、沥青、碎石、砂必须经过试验,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严格禁止质量指标不稳定的企业生产的水泥、钢材等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三)切实加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制备、运输、浇注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制备必须以重量法计量,保证振捣、养生质量。
结合我市历年创建成果和实际,我市农村公路至今年6月底需在巩固往年创建成果(见附件1、附件2)的基础上,巩固和创建示范乡镇34个(含巩固去年创建成果22个),养护文明示范路县道继续巩固去年创建成果255.11公里,乡村道在继续巩固去年创建成果388.622公里的基础上,新创建86.14公里示范乡村道(2014年新创建示范乡镇、示范路明细表详见附件3、附件4);按示范路标准完成区补大中修项目(最终项目以区厅下达计划为准),同时加快危桥改造、安保工程项目工作,并且达到以下指标:
(一)全面完成示范乡镇及示范路创建工作;
(二)路面优良等路率,县道不低于54%、乡道不低于40%、村道不低26%;
(三)路面中等路以上的比例,县道不低于87%、乡道不低于78%、村道不低于72%;
(四)列养率达到100%,经常性养护率,县道达100%、乡道不低于65%、村道不低于50%;
(五)绿化率,县道不低于97%、乡道不低于87%、村道不低于35%;
(六)路政案件查处率和结案率均达100%。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一)在切实贯彻执行《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案》精神的基础上,各县(区)应加快本县(区)《管理养护方案》出台的速度。进一步明确县(区)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的职责,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道管理养护责任主体的职责,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县、乡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同时,养护所需经费纳入县(区)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明确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及需地方筹集的养护工程不足部分的资金由地方财政负责,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足额到位。
(二)各县(区)应继续督促各乡镇政府成立交管站,负责乡、村道路的管理工作。积极着手开展2014年新创建的养护管理示范乡镇和巩固2013年即有示范乡镇的工作,从设立机构、确定人员、落实资金、制定制度并上墙公示、签订责任状、保证路况几个方面抓好落实,确保到今年6月底能全面完成我市管理养护年活动任务目标。
(三)各县(区)应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进行养护指导,加强对公路路肩、水沟的养护,及时清理路肩上的杂草,对破损的路肩及水沟应及时进行修复,确保路肩水沟的整齐、美观,提高路况水平,以确保需巩固的2013年示范路及2014年新创建示范路各项指标能达到或超过区局标准要求。
(四)鼓励各县(区)探索创建“中心养护站”管养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理清养护管理责任,细化工作分工,将工程项目、线路段的养护责任落实到人,探索一套操作性强的考核管理机制,促进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减少路面病害。同时,鼓励引入专业化养护队伍从事小修保养项目,规范施工工艺,严抓施工质量,提高机械化程度,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五)各县(区)应根据《关于将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纳入建设市场企业信用评价管理的通知》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总投资超过200万元的养护工程项目(路面大中修、安保工程、危桥改造等)从业企业的信用评价资料收集、初评,并配合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定期信用评价工作。
(六)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开展标准化镶边墙、标线、交叉路口处置、小桥危桥改造等标准化项目,打造我市农村公路标准化养护品牌,确保沿线群众安全出行的基础上,提升出行舒适度。各县(区)应按照《市农村公路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及《市农村公路镶边墙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市农村公路标线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市农村公路交叉路口整治工作方案》的标准对辖区内示范路进行标准化改造。
(七)评估活动成效,总结活动经验,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应系统的总结开展管理养护年活动三年以来的经验和做法,市局拟在7月份结合半年检查对全市管理养护年活动三年来的创建成果予以评估,把经验、做法、措施上升为制度和管理办法,研究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并对管理养护年活动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进行宣传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1.由于人员变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领导小组部分人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名单如下:
2.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制定本县(区)落实方案并具体实施,指导乡镇做好管理养护年活动的相关工作,认真组织,狠抓落实,以管理养护年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二)认真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行使农村公路行政职能及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所需经费纳入县(区)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切块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或作其他用途。专项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不含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头费用和管理费用)应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安排,并按财政增收比例逐年提高。要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公安、国土、水利、扶贫开发、农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多部门合力推进的发展局面,管好养好农村公路。
(三)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农村公路交通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案的通知》精神,市局将继续推行养护工程资金“以奖代补”机制,对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予以奖补,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常态化、规范化。
(四)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县(区)应对县道和乡道所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进行完善和版面更新工作,及时、规范的向社会公布路线的管理养护主管单位、承养公司名称或养护承包人姓名、社会监督员姓名和养护质量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鼓励各县(区)在村道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
关键词:公路养护 全景分析 指标体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highway maintenance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3 d vision panoramic view of the evaluation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the analysis, guided by the purpose, based on value-the goals-index-standard research thinking, constructed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is discussed conclusion b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projects, for road maintenanc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content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Shanghai province road surfa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analysis and testing,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panoramic analysis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较早期修建的公路尤其是普通干线公路(国省道)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破损情况,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和养护,以缓解由于路况较差而引起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降低,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一般性的养护维修外,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开始着手系统地对区域普通干线公路进行维修和养护,提高其服务品质,以适应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快速发展期普通干线公路功能的调整和定位。2006年,上海省开展了全省范围的“路面整治工程”,对普通国省道进行大规模的路面维修和整治,笔者结合参加上海省普通干线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研究,探讨公路养护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希望能够客观地分析评价公路养护项目的效果、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公路养护资金预算管理、完善资金使用效果、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从而为今后公路建设和养护提供建议或指导。
1 现行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并没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取得质的突破,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
(1)管养不分
养护生产单位名不正、言不顺,缺乏足够的臼,养护部门依附丁公路管理机构,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法人实体,没有成为养护市场的主体,导致公路所有者、行政管理者、生产经营者、质量监督者之间没有规范的责、权、利界限,养护部门集计划、实施、管理、监督于一身,难以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施的竞争性和彻底性、管理的严格性和规范性、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投资不合理
一是公路建设热潮的背后,大量的资金投入使本来有限的养护资金被挤占挪用;二是养护经费推行养路费以收定支、切块拨付的供给制,养护计划按定员按里程测算下达,养护成本核算较少甚至没有考虑车流量、使用年限和路况好坏等实际因素,没有根据线路养护的实际需要划拨经费,没有按公路养护市场的需要来配置养护资金,导致公路养护成本构成不合理和产出效益差。
(3)机械化水平低
由于养护资金多用于支付人头费,养护机械也多由上级调拨、交基层使用、分散管理,一方面导致需要的机械没钱买,不需要、不成熟的设备又盲目配置,浪费了有限的购置资金。另一方面使用单位不计成本,重用轻养,缺乏科技创新和扩张生产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
2 3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评判标准
公路养护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包含内容众多,不同的内容涉及不同的指标,而指标的评价标准往往存在较大差别,有的指标越大越好(效益型指标)、有的指标越小越好(成本型指标)、有的指标介于一定范围内比较合适(适中型指标),并且即使对于同一类指标,其评价的标准亦有差异;另外,还有一些指标是定性指标,其评价往往还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往往不能直观地描述养护项目的实施效果,而基于有无对比或前后对比的单指标测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而畜,对资金管理,可以计划资金额、资金管理和使用规定等作为评价标准,对工程质量和效果,可以相关规范和质量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对决策和执行的一致性,可以项目计划、项目执行程序等作为评价标准,对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可以现状为基础,进行具体的效益测算、对比和分析。
3 应用实例
2006年,上海省交通厅在全面总结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实施干线公路路面专项整治的意见》,计划用2年的时间,集中精力抓好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整治。“公路路面整治工程”以实现公路的通畅、舒适、安全和美观为目标,以路面治理为中心,兼顾路肩硬化、挡墙加高、排水及安全设施、标志标线完善等内容。2007年底,国省道公路整治项目全部完成,共对2172 km公路路面进行了整治。“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的实施使国省道干线公路路况全面提升,路容路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道路条件的改善,进一步诱发了沿线影响区内潜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公路路面整治工程”在决策、工程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8年初,“公路路面整治工程”已全面完成,效益已经突显,有必要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养护管理工作。由此开展了上海省“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的绩效评价。
4 结论
该文结合公路养护项目的特点和绩效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公路养护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与方法,采用三维视域内的全景分析法对评价内容进行了分析,以目标为导向,结合价值――目标――指标――标准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公路养护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上海省“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书红.农村公路规划与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2008(01).
[2]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2007.
[3] 浙江省交通厅.长安大学浙江省"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报告.2008.
8月25日,记者从新疆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新疆社会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达30.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资金主要用于新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教育方面,新疆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6.87亿元,投入9个专项工程;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新疆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8.53亿元,涵盖13个方面;公共文化网络领域,新疆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78亿元,主要项目有广播电视村村通高山无线发射台站、自治区图书馆二期扩建工程等。此外,新疆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近2亿元来建设社会养老、社区服务、儿童福利机构、基层计划生育、县级公共体育场、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据新华社)
交通运输部加大对新疆交通运输发展支持力度
交通运输部日前研究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新疆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交通运输部将全额投资南疆四地州的农村公路和国省道建设的建安费(施工成本费),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补助标准按照建安费的70%执行。
按照《意见》要求,到2020年新疆将基本形成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服务优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5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达到60%,铁路营运里程达到8000公里,基本形成干支结合的民航机场布局;所有具备条件的县市和团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基本实现各县市具备二级及以上等级客运站、乡镇(营)有等级客运站、建制村有汽车停靠点,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重要口岸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铁路口岸通过能力显著增强,进出疆航线航班进一步加密。(据《新疆日报》)
自治区启动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计划
9月8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今年9月至12月,自治区将启动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计划,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此次专项行动计划对象为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类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公益性岗位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和2015年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
在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期间,对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好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并重点抓好“五个落实”,即对到企业就业的落实社保补贴;对自主创业的,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落实职业技能补贴;对参加就业见习的,落实基本生活补助;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困难人员,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据《新疆日报》)
自治区在校学生每学年将体检一次
从今年起,新疆在校中小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一次健康体检,同时确保为每一个中小学生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日前,自治区教育厅出台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根据规定,自治区将以县(市、区)级为单位,由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负责辖区内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的组织工作,每年9月开学后两周内,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协调落实本地体检医疗机构和对应参检学校及体检时间安排表,各体检医疗机构于每年12月20日前完成体检工作。
中小学生及家长可凭学生学籍号或身份证号码在新疆学生体质健康网()进行个人健康体检结果、营养发育及相关健康指导意见的查询。(据《新疆日报》)
乌鲁木齐站更名为乌鲁木齐南站
9月1日零时,乌鲁木齐站(火车站)正式更名为乌鲁木齐南站。
乌鲁木齐站自9月1日零时,对网络系统进行升级,此后乌鲁木齐南站将恢复正常售票,票面正式出现“乌鲁木齐南”字样。乌鲁木齐站更名后,受预售期影响,将不同程度存在旅客持有票面显示“乌鲁木齐”和“乌鲁木齐南”两种情况,9月1日至9月19日为过渡期,在此期间,旅客持两类车票均可正常进站乘车。(据《新疆日报》)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road transportation sector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t economy and society.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brought by roa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Resource bottleneck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have becom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for China's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道路运输;节能减排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oad transportation;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324-01
1我国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1.1 发展现状交通运输部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部门规章。节能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建立,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节能减排基础研究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引导效果明显。同时,一些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也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示范活动,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汽车排放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有效控制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虽然由于我国的国情所限,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总体水平并不高,但是我国汽车排放标准正在逐步完善。
1.2 主要问题资源瓶颈、环境压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而临的突出矛盾。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成为了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主要存在:路网的通过能力严重不足,运输效率不高;对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公路能源消耗统计等基础性工作薄弱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道路运输实载率和里程利用率低,运力和能源浪费严重;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不够,替代能源推广工作准备不足等几方面原因。
2我国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
2.1 加大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节能标准体系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是实行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及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路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同时也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道路运输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迫切需要研究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节能标准体系来规范来促进节能降耗工作,保障道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道路运输行业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我国交通行业在长期的道路运输节能工作中组织已经修订了一系列道路运输节能标准,如对车辆运输过程的燃油消耗量进行考核,汽车燃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标准,汽车节能产品使用技术条件标准,对在用汽车节油产品进行评定等,这些标准配合交通部有关管理规章的实施,促进了道路运输节能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2 加快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标准道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标准旨在建立科学、简便、操作性强的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统一方法与手段,使统计数据能较准确地反映行业内部能源消耗总量及能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数据的失真、错漏,为科学制定具体节能降耗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典型企业调查结合统计报表制度进行道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是一种比较经济及可操作的办法。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元,在各地选择确定管理规范、具有统计能力、具有该地区道路运输的代表性的道路运输企业,用其车辆作为典型车型的数据采集对象进行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数据采集。统计的基础数据采集项目要遵循最简化、最基础化、最底层、可操作化、精确化等原则。
2.3 加强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保障机制首先,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国道主干线等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强管理养护,形成有效的通过能力;提高公路等级,增加高等级和等级公路比重;提高路面铺装率,减少等外路面比例;改进交通信号,建立单行线网络,拓宽交叉路口,平交路口改立交路口;加强城市道路以及高速公路监控,缩短车辆在路上的等待时间;改进路面结构及材料,减少道路养护中的能源消耗;加紧实施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面提高通达度,改善路况,提高路网使用效率;改变传统只把道路环境设施带、绿化带等作为美化环境的局部点缀的理念,要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高标准建设道路环境设施带、绿化带等缓冲区域,使之成为美化国土、保护自然、改良环境和抵御灾害的带状公路生态系统或区域交通生态系统。其次,要合理优化道路运输场站布局,遵循与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相协调、与道路交通规划和综合客运网络的发展相协调、利用改造和节约投资相结合等原则,建设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一般性汽车客货运站(点)为辅助,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与其它运输方式更为有效地衔接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以发展物流中心和快速货运、集装箱等货运站场为主,以发展与城市交通或其它运输方式站场共同构成的综合性运输枢纽为主,提升公用型道路运输的服务水平与效率。最后,要做好落实资金保障机制。实行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推进燃油税费改革力度。通过法律约定整合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基础设施开支。
3结语
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各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成为引起国际争端的政治问题。对我国来说,也是关系到人民生活、国家富强、“四化”建设的大事。道路运输行业作为一个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节能减排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青松.可持续发展简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市场不断壮大,综合拉动作用愈加突出。201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6.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国内旅游业收入为3.03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4%[1]。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2013年全国旅游收入比2012年增长约10%[2]。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旅游、休闲的需求还将不断扩大;高速交通网络的逐步建成以及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的实施,使得自驾车成为重要的旅游出行手段;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现有的“快餐式”、“节假日”旅游形式将被“深入式、体验式”所替代,自驾车游、自行车游、徒步游览已成为潮流。上述新的旅游出行方式,对传统公路提出了挑战,要求建设满足国内外游客综合需求的公路网络,尤其是旅游公路网络。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针对社会新形势对旅游业及与旅游业相关的各个行业提出进一步要求,其别对旅游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这说明旅游交通建设的重要性已上升至国家层面,将成为未来交通建设的重点之一。从国内外旅游公路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建设的中心理念从注重通行、美学等的道路景观逐渐转向对区域性旅游公路的规划与设计,在公路中强化和突出地域景观特征和旅游功能。随着汽车的兴起,欧美国家居民对户外游憩的兴趣增加,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旅游公路理论体系,甚至出台相关法案,如美国使旅游公路规划与设计进入了从国家到地方有序管理、规范化发展的时代,为我国旅游公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根据美国旅游公路发展实际,按照操作实施主体的区别,将其发展历程划分成3个阶段,并分析了美国旅游公路行业成熟之后产生的多种成效,作为我国旅游公路发展的借鉴。同时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与美国发展的各个阶段比较,认为我国基本处于发展中期,需从国家层面开始探讨旅游公路相关政策规范的建立。
1“旅游公路”解读
自20世纪90年代起,旅游公路在我国引发了交通与旅游等多角度的研究与讨论,也陆续进行了多种相关建设实践。目前旅游公路已不仅是一类单纯的公路交通线路,而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期待:即通过旅游公路在沿线一定范围内的延展,起到纵向上主动引导产业流向,横向上带动产业进步的作用。特别是在旅游资源禀赋相对较好但受基础设施条件严重制约的区域,准确定位的旅游公路建设得到积极推动与支持。根据对国外旅游公路情况的认知以及我国实际发展需求,定义旅游公路是具有满足旅游交通和旅游体验双重功能的廊道。从其自身构成来讲,旅游公路是一个由公路主体、慢行系统、服务设施、景观文化、解说系统有机结合的系统。
系统不以场地为局限,而以线路为骨架,将周边可实现功能、满足需求的空间均纳入于系统内部,故旅游公路系统附着于没有清晰界限的廊道之上,根据对其功能实现程度的要求来大致确定所属范围;其形象上呈树状结构,即包含主线、支线及合理分布其间的服务设施节点。公路旅游这种以人的交通行为为载体的旅游方式,包含有公共营运、自驾、骑行、徒步等多种方式,一个完善的旅游公路系统需根据需求研究,为上述方式创造有利条件,满足旅游过程中的生理、安全等低等级需求,如公路主体、慢行系统(自行车道与步道)以及服务设施中的部分补给功能是公路旅游行为中的必需物质构成;而服务设施(服务场所与服务内容)中提供的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内容、景观文化(视觉景观与体验景观)层面的创造、恰当及时的解说系统(指示、提示、解说设施)则尽可能贴近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等级需求。从其发挥的作用来讲,旅游公路是一类提供服务设施、促进产业诞生、打造旅游精品、具备宣传效应的公路旅游产品。旅游公路通过连接交通干线到旅游景区或景点、景区与景区间,引导游客便捷地到达旅游目的地,成为连接各个重要或潜在景区景点的纽带;同时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公路旅游产品,公路及其所经过的廊道在视觉、历史、娱乐、文化、自然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由于旅游公路自身及其廊道具有代表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典型性特征等,具备打造成为“线形公园”和特色旅游产品的特质,对于旅游来说,是一种最为经济、直观、深刻的体验方式,也是对点状、面状旅游开发模式的补充和完善[3]。
2美国旅游公路发展及成效
2.1美国旅游公路发展历程以公园道为代表的绿带式景观公路从18世纪开始在美国出现。它们把绿色引入城市,是具有游憩、生态、美学等多种意义的绿道,也是旅游公路的雏形。美国旅游公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
2.1.1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旅游公路自由发展阶段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经济增长迎来“黄金时代”。从1955—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4]。州际间的高速公路及配套的二级公路系统发展迅猛,使到达美国48个州及夏威夷地区的任何一个乡村地区变得非常容易。到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其中最具特色的汽车是家庭式旅行车(Sta?tionWagon)[5]。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稳定,带动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业、公路交通业的完善,和美国人对于自由、休闲和娱乐的精神需求自然形成了公路驾车旅游的热潮。于是,如弗吉尼亚州的弗农山纪念路、沿密西西比河的大河路、华盛顿纪念旅游公路、蓝岭旅游公路等一系列以旅游为导向的公路陆续兴建起来,成为这种类型公路的奠基者[5]。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旅游公路是社会经济、汽车及交通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恰当地满足了居民对于休闲娱乐等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也是地方政府用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主动作为。
2.1.2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旅游公路政策形成阶段1966年美国商务部(当时公共道路管理局隶属该部)撰写了第一份旅游公路和公园道发展建议报告,对相关建设进行了调查总结,并提出制定国家风景道计划的建议。这标志着旅游公路建设正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1973年,在美国国会要求下,联邦公路管理局完成《国家旅游公路系统可行性评估》报告;1990年完成《国家旅游公路研究分析总结》;1991年完成《国家旅游公路研究报告》并于同年依托该报告制定了“冰茶法案”(IntermodalSurfaceTransportationEfficiencyActof1991)下的“国家旅游公路计划”。1995年联邦公路局正式颁布了该法案,正式在国家层面立法。此后,逐步形成了旅游公路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路,包括:廊道保护手段、景观优化方法、补充沿线设施等,形成了综合全面的建设体系[6]。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作为正式法案的“国家旅游公路计划”,历经30年的研究与推动。在此期间,国家联邦公路管理局起主导作用,美国国会起决策作用,户外行动协会等研究机构起智囊作用,分工协作,目标一致,共同完成了计划的制定与政策的推行。
2.1.3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旅游公路立法推广阶段美国于1995年正式出台的“国家旅游公路计划”(NationalScenicBywayProgram)中明确了一套完整的旅游公路评估体系。为了帮助指导申报和评估,联邦公路行政处以及各州旅游公路计划管理部门或委员会陆续了指导材料,例如《申报指南》等。材料明确了美国旅游公路至上而下的3类级别:泛美旅游公路和国家旅游公路、州和联邦机构旅游公路、地方旅游公路。各类法案及规范还对每级别旅游公路的评估从技术指标和管理体系方面都进行了严格规定。根据该计划的规定和标准,分别于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等评选出目前共150条泛美旅游公路和国家旅游公路[5],结合后续“州旅游公路计划”,符合标准的旅游公路目前已遍布美国各州县和乡村。美国旅游公路现已成为美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也与国家公园体系共同形成美国旅游体系中的核心“点线面”组合,不仅独立成景,也是通往和游览国家公园的主要方式。美国旅游公路分布见图1。
2.2美国旅游公路发展成效
2.2.1产生交通行业新发展点,实践交通建设可持续理念自美国州际公路网络建成以来,其公路建设重点转为改扩建项目。旅游公路以其交通、游憩、教育和遗产保护等多功能综合的特征以及符合时展的创新理念成为该阶段的建设主流,带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美国旅游公路与国家公园密不可分,接近或穿越国家公园的线路往往是品质最高但生态环境脆弱的路段;且对于旅游公路的评选与道路技术等级无关,既包括高技术等级路段也包括低等级路段。由此,美国许多交通绿色可持续建设理念都在此类路段上践行和完善,不仅尽可能避免其对环境的负影响,还保证技术等级层面的安全水平,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体验,形成了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绿色和可持续建设技术及方法,对全国交通建设乃至世界交通建设都提供了经验借鉴。
2.2.2诞生旅游知名品牌,具备世界水平旅游吸引力早在20世纪上半叶,公路旅游就已成为美国人主要的旅游方式之一,并一直保持到今天;美国旅游公路也成为吸引世界旅游者前往的闪光点。如美国“母亲之路”——66号公路、“全美最孤独的公路”——50号公路、“美国最美丽的公路”——1号公路、“美洲的至爱大道”——蓝岭公路、佛罗里达A1A公路等都成为旅游者到该地必去的旅游目的地。其中66号公路斜贯美国西南东北,多个路段加入国家旅游公路计划。以这条路为背景的电影、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具有创意行销手法的商业从其中获得了无限商机也带来了更多人气。66号公路在我国也广为人知,百度搜索相关结果达2920000条之多。
2.2.3复兴沿线经济活力,形成遍布全国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国家旅游公路体系”评选,各具特色的旅游公路分布于美国各个地区,成为地方上开展旅游宣传的重点之一。某些经济衰退的地区受旅游公路的带动而重新发展起来。以66号公路为例,它曾是通往美国西部的主要通道,但因不再能胜任日益繁忙的州际交通而于1985年被州际高速取代。原有的兴盛繁荣迅速衰退,交通流量骤减,曾名盛一时的商家逐一关闭,沿途市镇甚至被废弃。自“国家旅游公路体系”开展立法进程,66号公路以象征美国精神的旅游公路面貌被重新纳入地图。“66号历史公路联盟”(NationalHistoricRoute66Federation)成立,发动了认养公路的活动,地方政府修缮路面和服务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制作旅游产品、采取媒体宣传手段,来保护沿线自然景观资源,留存、延续并宣传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在66号公路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表,吸引越来越多来“朝圣”的旅客“回顾过往、体验西部风情”。沿途城镇又重新以旅游景点的身份兴盛起来,拥有固定流量的游客,并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萧条景象一去不返[7]。美国66号公路景观见图2。
3我国旅游公路基本情况
3.1各地旅游公路发展情况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开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子,并成为增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的最活跃力量。交通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活动中的主要时间消耗、费用消耗以及效果因素。公路交通具有灵活、快速、方便、直达的优越性,随着自驾游等形式的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公路交通的运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公路交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公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包含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20余个省市均已投入开展与旅游公路、旅游交通相关的建设,并出台指导意见或文件,编制旅游公路规划及相关规范等。
3.2我国旅游公路发展建设遇到的问题我国旅游公路的兴起是在公路交通大发展之后伴随国内旅游业兴旺发展而开始的,尤其最近10年来是国内旅游公路的“爆炸式”发展时期,旅游公路已成为当前的公路研究和建设热点,以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最为活跃的市场,各种各样的旅游公路不断被规划、实施。伴随着建设数量和规模的增长,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3.2.1现有公路状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1)现有公路服务与旅游需求不吻合我国目前一般公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相应地点的通达性,行业内对于公路自身的服务性特征关注较少,导致公路服务设施特别是低等级公路服务设施不完备,服务功能不健全。而在长途、自驾旅行中,休憩、如厕、饮食、临时观景等是基本需求。以今年“十一”黄金周新疆地区为例,通往伊犁、奎屯等多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人车混行,信息不畅,旅游者无处休憩;通往景区的主要国省道难以寻觅休憩如厕之处。现有政策及趋势表明,未来公路交通的发展重点包括旅游服务功能,是目前公路亟待发展、也可及时发展的任务之一。(2)公路旅游交通安全问题突出,缺少建设保障近年来,如318国道“8?9”特大交通事故一类的旅游大巴公路交通事故频发。发生事故的此类公路往往通往景区,景色优美、引人入胜,但所处地形复杂、地质不良;旅游大巴等载乘人员众多,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此外,目前日益增长的骑行者也对公路建设提出了精细化划分的安全要求。由此,公路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对于山地、高海拔等特殊地区的旅游交通安全十分重要,而目前一般性安全考虑不足以与相应安全后果相匹配,应进一步强化对此类地区公路旅游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并反映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3)重点区域旅游交通容量不足,公路密度不够我国优质景区众多,但在人口基数巨大的条件下,造成集中出行时间中通往景区的车辆涌入量剧增。2014年“十一”期间1天内进入喀纳斯的游客超过景区容量的3倍之多,在唯一“可行之路”的G232国道上的车辆排队长达10km。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九寨沟、华山等等众多著名景区。在通向景区的公路修建中,往往出现断头路或“唯一”路,是造成后期交通拥堵或不畅的根本原因。通过先期合理规划,布局旅游公路环线,通过农村公路改造适度增加旅游公路密度,是从根本上解决后期可能产生的堵塞、停车场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3.2.2管理机制不明确,缺少统筹规划与资金保障现阶段,对我国旅游公路发展的认识虽然在逐步提升,相关理念方面有所更新,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旅游公路建设政策和规划,而缺少普适性和统一的理论体系和认定机制,各地区负责建设的部门级别不一,资源及力量投入不均衡,导致项目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公路建设资金能够达到的效果,也阻碍了旅游公路功能的全面发挥。同时,此类项目多属于低等级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少,用以进行旅游服务、生态环保等的资金缺乏,无法提升道路品质,达不到旅游公路国际标准的要求。以上问题导致我国旅游公路发展阻碍重重,制约着这个新兴行业在旅游业、地区经济等方面发挥其更为积极的作用。
3.3我国旅游公路与美国旅游公路发展阶段的比较
3.3.1发展时机类似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完成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以及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整体步入“汽车社会”[8]。从表1可知,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极大,总体人均经济水平以及汽车保有量尚与美国60年代有一定差距。但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水平及人口分布差异较大,东中部诸多城市已具备甚至超过美国60年代的经济水平,大量资源及需求集中在此类地区。目前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等8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我国高速公路及公路总里程也远超美国当年,为驾车出行提供了足够的基础条件。2013年5月由国家旅游局组织召开的2013全国自驾车旅游发展峰会了《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数据表明2008年后,自驾车旅游开始呈爆发式增长,据估算,自驾游和自由行游客从数量上已超越组团游人数,并领跑旅游市场。截止2012年底持有汽车驾照的人员首次突破2亿人,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庞大的持驾照群体,将成为中国自驾游的主要生力军[9]。从美国汽车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汽车社会”里人们对于出行以及通过出行满足精神需求的期望“势不可当”。由此可见,同美国一样,我国国民经济以及汽车业的发展为旅游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高速公路又与美国州际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其快速增长为出行和自驾游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通达条件和接待能力,成为交通业与旅游业之间相互促进的主要表现形式。
3.3.2发展环境类似早在美国的“国家旅游公路计划”提出以前,即20世纪10—30年代,以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团队即在各地兴建旅游公路,如纽约州西彻斯特公园路、德克萨斯上港卡多公路、弗吉尼亚州弗农纪念公路等,其建设理念成为后续旅游公路建设指南的主导思想和核心基础[10]。这些旅游公路与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共同构成了旅游者自驾出行必要的空间系统。我国以市县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十分支持旅游公路的建设,多地开展的建设虽然理念与水平参差不齐,但都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通过对示范项目建设理念和做法的总结,以及对国外成型技术的借鉴,为实现具有我国特色的旅游公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这也与美国当年的社会背景十分相似。
3.3.3建设价值类似我国与美国均属于地理范围跨度较大、景观类型丰富的国家。干线交通网络的建成,如我国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以及美国的州际高速,主要是为了解决地区之间快速通达的问题,根据表1数据,我国已经建成相当规模的快速交通网络。在满足经济需求的前提下,未来公路交通将更强调为使用者需求服务的服务性,并还将拓展多种服务功能。在美国这种成熟的汽车社会背景下,除快速通达的干线公路之外,联通干线(包括城市等交通枢纽)至景区,景区之间,景区内部的公路是拓展服务功能的主要领域,此类公路的使用者以旅游为主,通行为辅,对公路服务的需求与旅游需求结合紧密。公路成为交通、游憩、教育和遗产保护等多功能完美融合的产物,为使用者提供教育、生态、文化和游憩等多方面体验;促进地方政府与公众对景观公路建设的重视,促进各利益主体、地区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通过地区参与和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我国公路建设正面临上述发展的需求及可能。
4美国旅游公路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1我国旅游公路政策推行建议(1)时段性:通过与美国成熟旅游公路体系及其发展历史的比较,我国旅游公路现有发展水平处于自由发展至亟需通过政策约束和引导的初级阶段。在旅游公路相关的政策制定中应强调按时段发展,按社会进程发展,不鼓励与周边社会发展条件不相匹配的超前完成,造成资源浪费。(2)阶段性:确定旅游公路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与步骤。由粗及细,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支持地方政府搭建旅游公路管理机制,建立评估机制,最终形成完善的国家旅游公路体系。(3)地区性:根据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强调对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等发达区域,以及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等区域实行差别化指导,有针对性地鼓励前者、扶持后者。(4)层次性:应首先建立国家层面的旅游公路管理机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为各省行政区域、地方市县提供模板,逐级推动管理体制建立。
4.2我国旅游公路体系建立的具体建议
4.2.1建立旅游公路评估认定机制旅游公路包括已建和新建公路。分别针对已建与新建旅游公路进行评估认定研究,包括评估认定流程及评价方法研究。针对新建旅游公路的评估认定方法是指:在规划中需通过廊道旅游价值评价,确定拟建旅游公路价值水平,以进一步评估哪条廊道可纳入或者该廊道是否可纳入旅游公路建设,并确定该旅游公路以何种等级来进行建设。对已建旅游公路的评估认定流程基本一致,但已建公路线位明确,需研究采用相应评价方法对旅游公路价值水平进行认定。在旅游公路申报时,拟建旅游公路廊道或待改造公路也需经过上述评估。对旅游公路的评估认定研究,能够起到促进各地区旅游公路申报踊跃性、逐级提高建设质量的作用。
4.2.2推行区域旅游公路规划通过对国家、省、直辖市及地区等不同尺度要素的考虑,推行不同尺度旅游公路规划流程、方法与基本内容,并要求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国家级,省、直辖市级以及地区级旅游公路规划的相对规模、规划原则与审查要求。根据不同尺度旅游路的功能特点,提出适合旅游公路布局规划的理论与基本方法。
4.2.3建立旅游公路建设标准以打造“公路旅游产品”、“服务旅游产业发展”、“便利公众出行”为目标,研究提出旅游公路建设标准,对旅游公路内涵、总体设计、主体设计、安全防护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景观、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
4.2.4建立旅游公路管理机制通过对相应机构设置的了解,研究国家、省、直辖市、地区等各个层级旅游公路管理机构的设置方式,包括层属关系、负责内容、与其他部门的相关性等等,并提出落实措施。通过上述对管理机构的梳理,明确各层级管理机构的管理内容,包括旅游公路评估评定、布局规划、资金补助、建设审查等等;并明确详细的管理流程,包括评选时间、规划审批流程、补助资金发放方式、审查频次等等。
4.2.5研究旅游公路投融资政策研究以各级政府拨款成立旅游公路专项基金的可行性;并提出按一定比例,支持已评定旅游公路及提升项目的操作方式,进一步改造、提升项目品质,鼓励、保障并维护旅游公路项目的可持续运营。通过对公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等的分析,研究旅游公路产品经营的可行性;提出招商引资策略,鼓励产品开发,拓展投资类型,增加建设资金来源。
4.2.6构建我国旅游公路体系为有效、有序地建设、管理旅游公路,通过研究考虑如何建立健全国家政府层面自上而下的旅游公路管理独立机构,负责各级旅游公路体系构建和管理事宜。考虑采用符合目前交通管理体制的旅游公路管理机制,并通过实践、验证,将旅游公路建设管理纳入交通行业法律法规体系之中,进一步保障该新兴行业有序、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政策手段与宣传,扩大公众认知范围,引导公路建设行业按照规章制度、规范原则立项、设计、施工、维护。从而由小带大,以点带面地规范旅游公路建设市场。
5结语
根据市总督查组统一部署,我们政协督查组在主席浦文海和督导员严世进的带领下,于6月底对全市上半年农业农村、全民创业及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九华、郭园、长江、石庄、下原等6个镇(区)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督查。在督查过程中,我们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到6个镇(区)实地进行了调查。从督查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双过半”情况良好,全民创业继续强势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农业农村、全民创业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镇党委、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和全市农村全面奔小康会议精神,把“三农”问题和全民创业摆上了重要位置,围绕实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推进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奋力冲刺“双过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利建设实效突显。
今年上半年,我市针对水利工程面临的新形势,从稳定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保障群众生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6月底全市完成总土方1714.7万方,其中完成中沟以上土方1047.98万方。1条一级河如海运河和3条二级河南凌河、丁堡河、龙游河工程均通过市级验收;焦港河薄湾段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三级河整治工程全部完成的37条,正在建的11条。四级河整治工程目前已完成534条,正在建的15条。如海灌区四期工程贯穿如皋南北受益范围11个镇,总面程417.9平方公里,该工程增加节水灌溉面程9628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推广灌溉量水设施4200亩,总投资125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天和桥车口、配套建筑物1050座、防渗渠42公里,干渠全部完成,支渠完成85,所有工程都已投入运行,完成投资额1027.87万元,占投资总额82.23。超额完成了农灌前的计划目标任务,后续工程农灌后组织实施。二案抽水闸维修工程于5月上旬全面完工,总投资额105万元,现已通过监理预验收。按照要求切实抓好防汛防旱工作的落实。由于河道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各项水利设施建设、维修的及时到位,今年5-6月份,在久旱未雨的情况下,较好地保障了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水利工程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林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可达19.10亿元,农业增加值10.4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7.52亿元和9.97亿元,分别增加9.05和5.1。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56元,增长25。
一是种植业稳中有增。夏粮增产增收。夏粮“四增一降”即面积、亩产、总产、产值增加,价格降低。夏粮面积69.76万亩,与去年的69.65亩持平,亩产275公斤,比去年245公斤增加30公斤,增12.25,总产19.18万吨,比去年17.09万吨增加2.09万吨,增12.40,价格预计每公斤1.25元,比去年1.33元,下降0.08-0.1元,产值2.40亿元,比去年2.27亿元,增加0.13亿元,增加5.73。油菜减产减收。油菜面积、单产、总产持平略减,油菜22.5万亩,减少0.46万亩,亩产170公斤,减少2公斤,总产3.825万吨,减少了0.11万吨,价格每公斤下降0.1元左右,产值1.03亿元,减少0.07亿元,同比下降5.7。蔬菜减产增收。全市蔬菜面积减少、亩产值、总产值增加。上半年蔬菜面积18万亩,同比减2万亩,外向果蔬6.5万亩,同比增1万亩,设施栽培3.2万亩,增加1.2万亩,总产32.4万吨,减少1.2万吨,但蔬菜价格上涨20,蔬菜产值4.21亿元,增加0.76亿元,增幅18.05。
二是畜牧养殖业规模与效益双增长。由于生猪收购价格稳定,市委、市政府政策导向明显,龙头企业拉动等因素,农民养殖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今年以来生猪收购价格稳定,农民的养殖效益与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上半年畜禽养殖业总产值达5.51亿元,同比增长9.8。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其中栏存68万头,同比增长12.7,上市肥猪42万头,同比增长5;家禽饲养量1980万羽,栏存930万羽,增长19.2,上市600万羽;山羊饲养量45万只,波杂羊栏存5.1万只,上市2.8万只。
三是花木林业稳中有减。受粮食直补,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影响,花木生产发展势头锐减。上半年花木价格下降20-30,花木面积增加约5000亩,上半年花木面积14.8比去年同期12万亩多2.8万亩,但花木产值3.7亿元,同比下降2.6。
四是蚕桑、渔业发展较快。蚕桑在林业中的贡献份额提升,茧价的回升和桑田的综合开发效益的提高,桑农扩桑积极性提高,上半年蚕桑全面增产增收。春蚕发种10.75万 张,同比增加2.42万张,总产达9万担,同比增加1.6万担,价格每公斤22元,每公斤提高3.6元,产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0.32亿元,增幅47。渔业产量、价格上升,淡水养殖面积9.05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水产品总量1.1万吨,同比增长9.4,上半年产值达1.23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2.51万亩,淡水养殖产量0.93万吨,淡水养殖产值达0.95亿元。
(三)项目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我市强势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园区规模和档次再次实现新突破,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农业园区135个,同比增29,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计划投入量2.94亿元,同比增35。其中投入量50-500万元的112个,投资量超过500万元达南通市级考评线的农业园区12个,12个规模园区总投资额高达8700万元。
今年着力创新园区建设的新模式。一是龙头企业领办园区。江苏长寿集团投入巨资建设优质生猪及优质肉鸭养殖基地。目前投资800万元的如皋港开发区生猪养殖基地已开工兴建,并在5个镇培育了200户肉鸭养殖户;坝新肠衣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万头养猪场也已进入前期准备;花木大世界的销售额突破4亿元,带动了228户规模大户的花木种植发展;长生集团带动9700户15000亩出口创汇蔬菜基地,有力地带动了基地农民的增产增收。二是招商引资兴办园区。桃元镇盘活原镇农科所60亩土地,引进上海民间资本200万元建设优质生猪养殖园区,目前土地已交割并进入“三通一平”。袁桥镇与无锡大型畜禽市场合作建设的优质家禽养殖、加工综合性园区项目已基本敲定,园区总投资将达到1000万元以上。市稻麦良种场引进浙商300万元资金建成280亩大棚草莓园区,一季亩产值达到6000万元以上;三是财政项目催生园区。九华镇利用1000万元农业资源开发项目资金重新整合配置现有优质瓜菜产业资源,新近建成西瓜园区三个,荷仁豆园区两个,市农科所在南通市农林局30万元项目资金的拉动下自筹60万元配套资金建成百亩设施农业园区,并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四是开发市场扩建园区。九鼎鲜切花菊基地依托日本市场的旺盛需求和去年搬经镇副书记林凤平等同志探索成功的钢架大棚生长经验,新建长江、桃元等十个大棚鲜切花菊生产基地,总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下原野生动物园今年新增投入7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增引珍惜动物,整个园区已初步达到对外开放水平。如城苏通农业观光园新增500万元资金建设的会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四)农村道路建设继续推进
今年,南通市下达我市镇村公路计划项目140个共计470.74万里,面对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资金需求量大,工程建设强度大,资金补偿到位率低,拖欠工程款严重,施工单位承接工程任务的积极性严重缺乏的严峻形势,不少镇党委、政府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认真研究对策。特别是白蒲、下原、磨头、桃园、丁堰、东陈等6个镇千方百计组织开工,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难中有进。实现上半年已完工项目97个,共计323.93公里,完成任务里程数的68.81;已招标及续年项目27个,共计94.42公里,其中已完成15公里;未开工项目16个,共计51.65公里。目前累计通过省验收606公里。其中今年6月通过省验收163公里。
(五)现代化示范村建设开局良好
按照“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现代化新农村总体目标,加强13个示范村的推进工作。一是规划的评审报批。目前,除如城镇顾庄村、如港开发区海坝村两个村外,其余11个村的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柴湾镇镇南村的规划在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镇人大主席团通过后,已将规划文本及有关材料上报,其余10个村正在组织镇村落实相关事宜。市现代化建设领导组已对13个现代化试点村规划逐村进行了评审。二是抓集中居住区的开工建设。东陈镇已在小区内实施中心路基础设施建设,如皋港开发区海坝村已在小区打桩动工,柴湾镇镇南村、经济开发区新王庄村也已奠基开工。
(六)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喜人
民营经济“双过半”目标要求:新增个体工商户11000户、私营企业1100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7亿元。目前,已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254户、新发展非公司制企业659家、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8.82亿元,已经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64.8、59.9、110.3,实现了“双过半”;新增公司制企业382家、注册资本4.42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2.6亿元,分别仅完成年度计划的34.7、20和19.7,冲刺“双过半”难度较大。
上半年,我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254户,完成全年计划64.8。新增个体工商户达到“双过半”目标的镇有16个:常青(100.9)、东陈(66.5)、林梓(64.5)、搬经(98.8)、高明(71.4)、江安(55.5)、长江(71.9)、石庄(82.9)、柴湾(74.8)、雪岸(56)、袁桥(58.8)、如城(70)、吴窑(58.7)、磨头(87.8)、下原(63.6)、桃园(54)。新发展私营企业1041家,占全年目标的47.3,其中公司制企业382家,占全年目标的35,非公司制企业659家,完成全年目标的60。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已经实现“双过半”的只有2个:经济开发区(97.6)、如城(61.5)。新增非公司制私营企业已经实现“双过半”目标的镇有14个:东陈(65.8)、林梓(55.5)、白蒲(59.2)、搬经(50)、高明(86.8)、常青(70.6)、长江(60.5)、石庄(55)、郭园(63.4)、雪岸(65.3)、吴窑(90.7)、磨头(105.8)、桃园(79.4)、下原(61.8)。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3.2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4.5,其中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4.4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20,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8.8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0.2。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2.6亿元,占全年目标的18.6。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过“双过半”目标是如皋港经济开发区(72),其他镇(区)难以实现。新增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除有如皋港、如皋经济开发区、九华镇未实现“双过半”目标,其余镇已实现“双过半”。
二、六个镇(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九华、郭园、长江、石庄、下原等6个镇(区)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努力化解发展中的难题,着力组织推进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全民创业等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啃住目标抓落实,全力冲刺“双过半”,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对照全市目标任务,一些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实现全部工业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6.1,完成年计划的20.3;全部工业销售5.4亿元,同比增长35.2;规模工业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年计划的20.5;规模工业4.1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年计划的23.1;实现规模工业利润700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年计划的12.5;新培育定报企业2家。九华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5000万元,同比增长65.1,完成年计划的50。规模工业产值27820万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年计划的45.2;规模工业销售27183万元,同比增长109,完成年计划的45.2。规模工业实现利润20xx万元,同比增长496,完成年计划74.2;新培育规模企业2家。郭园镇实现全部工业产值3.6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4,同比增长54.6;完成销售3.6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6,同比增长52.5。实现利润104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1.5,同比增长51.2。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6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5,同比增长51;实现销售75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4,同比增长48;实现利润10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6,同比增长410;新增定报企业数2家。长江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84072万元,同比增长43.33,完成年计划的100.08;规模工业产值56154万元,同比增长54.9,完成年计划105.94;规模工业销售52249万元,同比增长41.63,完成年计划100.18,实现规模工业利润481万元,完成年计划34.36。新增规模企业数1家。石庄镇完成全部工业产值78103万元,同比增长39.7,占年计划的50.7;完成销售收入65800万元,同比增长44.5;占年计划的46.3,实现利润1052万元,同比增长51.1。规模工业产值25383万元,同比增长55.8,占年计划的46.1;完成销售收入24516万元,同比增长56.3,占年计划的46.3;完成利润835万元,同比增长49.4,占年计划的46.4;上半年规模企业上缴税金967.7万元,占年计划的65.2。新培育规模企业1家。下原镇实现全部工业产值4.89亿元,占年计划的55.57,同比增长56.23;销售收入4.86亿元,占年计划55.80,同比增长73.57;规模企业产值7866万元,占年计划的35.75,同比增长141.51。规模企业销售收入7790万元,占年计划的40.15,同比增长152.76;实现利润272万元,占年计划的52.3,同比增长318.46;新培育规模企业2家。
(二)招商引资情况
上半年,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合同外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0,完成年计划55;实现到帐外资3309万美元,同比增长159.6,完成年计划的41.36;完成南通市外资金2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年计划的76.90。九华镇完成合同外资19.6万美元,完成到帐外资29.6万美元,完成南通市外资金350万元,均不能达到序时进度。郭园镇完成合同外资108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8;完成到帐外资1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3.3;完成南通市外民资328万元,完成年计划21.9。长江镇完成合同外资363.7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48.50;完成到帐外资143.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35.9;完成南通市外资民资699万元,完成年计划23.30。石庄镇完成合外资138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69;上半年完成到帐外资50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50;完成南通市外民资185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7。下原镇完成合同外资1530万美元,占年计划76.5,完成到帐外资855万美元,占年计划的85.50;完成南通市外民资92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9。
(三)项目投入情况
上半年,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项目投入5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年计划50,其中规模项目有10个,总投资5亿元。九华镇完成项目投入16860万元,同比增长130.3,完成年计划的45.1;其中规模项目有17个,总投资15077万元。郭园镇完成项目投入935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其中规模项目1个,总投资3000万元。长江镇完成项目投入17816万元,同比增长86.65,完成年计划的87.33。其中规模项目有6个,总投资10900万元。石庄镇完成项目投入16660万元,同比增长62.8,完成年计划的41.7;规模项目有10个,总投资8660万元。下原镇完成项目投入13800万元,同比增长123.16,完成年计划的60,其中规模项目有4个,总投资78070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督查中,我们看到了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全面创业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但对照“双过半”目标要求,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经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重点工作快速推进与资金不足的矛盾。
我市镇财政原来基础就比较薄弱,在近年来的跨越发展中,各镇财政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经济发展反哺财政又跟不上财政支出的速度,使各镇财政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各镇用于兴办工业园区搞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的财政支出较大;二是用于教育现代化财政支出。三是通达工程省市补贴难以到位。省计划要求5年实施,南通市要求3年实施。而我市要求省计划2年完成。由于我市建设速度较快,目前已有323.93公里超前省计划进度,今年6月报验了163公里,补贴尚需两个月后方能到位。其余160.93公里省暂不作验收,且不予提前补贴。这样一方面造成镇垫付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镇政府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造成拖欠工程款数额巨大,政府信用程度明显下降,不少镇面临着招标无人投标的窘境。今年来,虽然对照南通市和省下达计划任务完工率已达72和89.4,但大多是去年完成的,上半年仅东陈、丁堰、白蒲、磨头、下原、桃元等镇有新增完工里程。施工队对乡镇“道路建设”的态度转变由前年抢着做去年政府骗着做演变为今年没人做的现状。今年各镇合计虽有50多公里省计划项目进行了招投标,但除东陈蒲陶线施工单位进场外,其它均因资金原因未与施工方签定合同进场施工。四是基金会清收工作效果不明显,有少数镇基金兑付时只能从有限的镇财政中挤出一部分,使镇财政压力加大。村级债务也是越积越重,超过了可承担的负荷,根据估算全市各个村居的平均负债在50万元以上。还要清醒的看到,镇村债务呈现有增无减之势,因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为农民办实事的工程,无一不是要投入资金,迫于各项工作考核的压力,镇村干部唯有举债实施工程建设,必将进一步加剧资金收支矛盾,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着力突破资金的瓶颈约束。为解决农村各项工作资金需求量大的现实矛盾,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对已出台的政策要严格执行,领导或部门表过的态,下面做了事就要算数。对工程补贴的方式要改进,可以1/3用于启动资金,1/3用于过程支出,1/3用于验收结帐,以缓解下面的资金矛盾。二是进一步加大统筹发展力度,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要正视对区域投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调整财政收入分配结构,适当加大对困难地区交通建设的投入,改善环境条件,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对少数问题突出,明显制约发展,群众呼声很高的地方不妨挤出有限的财力,给予优先解决。三是高度重视镇村两级债务的化解。要认真研究村级债务的基本状况与特点,积极寻求化解的方法。要加强对镇债务情况、财政收支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建立镇财政收支监控与预警机制。在千方百计扩大财源增加收入的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育的投入等既要鼓励奋发有为,也要坚持量力而行,尽量降低财政风险,确保社会稳定。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管。特别是要重视农村通达工程施工监管,克服个别镇重进度轻质量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省规定标准,顺利通过验收,按时拿到资金补贴。
(二)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力度,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
对照“双过半”目标要求,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仍存在着利用外资进展不快的问题。我们督查的6个镇(区),上半年合同利用外资实现“双个半”是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石庄镇、下原镇,其余3个镇未实现“双过半”;到帐外资实现“双过半”的有石庄镇、下原镇,其余4个镇(区)未能实现“双过半”目标。针对上述状况,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继续发动全员招商、驻点招商,全面收集信息;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广泛宣传造势,形成强烈的招商氛围。二是进一步加强跟踪督查力度,健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倒轧时点,跟踪推进,重大项目实行日报制。三是强化服务。对大的招商项目和建设项目要建立指挥小组,统一协调,整体联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三)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推动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镇主要领导对大力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思想认识有偏差,没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分管领导精力不集中,导致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上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处于消极应付和观望状态。二是组织力度不到位。发展民营经济的潜力在民间,活力在民间,一些镇在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打造创业平台上组织力度不大,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因而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工作措施不到位。发展民营经济既要激发本地民资也要吸引市外民资。不少镇(区)没有把引进市外民资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没能正确摆正引进民资与利用外资的关系,严重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我们督查的6个镇(区)引进南通市外资金仅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双过半”,其余5个镇均未实现“双过半”。据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强化对广大干部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必要性认识,进一步确立想发展、求发展、大发展的理念,形成全民创业的浓烈氛围。二是深入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和发现各镇、开发区在推进工作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典型,认真研究并提出对面上工作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工作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三是突出4个重点,抓好5个结合。突出深入推动“六个一批”,把抓好动员、激励快创业、创大业与规范挖潜结合起来;突出着力打造创业平台,把抓好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与搞好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建设结合起来,把抓好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与镇区改造、搞好小城镇建设、居民集中区建设结合起来;突出发挥产业集聚辐射效应,把抓好骨干企业带动与放大板块经济结合起来;突出掀起招商引资,把抓好引进更好的市外民资拉动与充分激发本地民资创业结合起来。四是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增强各级组织和人员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考核奖励要及时认真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