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心理辅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发现心理辅导的理念、态度、方法几个方面的不适应。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应参与并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其次,辅导员需要针对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使辅导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加强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在此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方法进行如下阐述。
一、采用与中医理论有关的心理辅导方式,解决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
中医理念中强调“天人合一”,以使人达到身体的心理的和谐与健康,引进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对其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挖掘,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心理学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进一步达到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目前,采用中医七情理论进行辅导是引入中医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讲,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与家乡,开始独立的面对自己四年或五年的学习与生活,乃至毕业找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人群与情感,他们渴望得到更多人们的承认、理解与尊重,而现实并非如此,有些大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绽放自己的精彩,而有的学生,则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而产生了烦闷、苦恼、焦躁、恐惧情绪。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是我们每一个人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大学生的七情特点是大一的同学大部分的心理在七情范围中属喜、思、惊,大二、大三的同学则比较平和,而大四的同学大部分属怒、忧、思。大一的同学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和就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可一部分同学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和对专业的认识,及社会上对本专业的不良评价,美好的憧憬破灭,焦虑、惶恐油然而生。现今社会,医疗专业就业面窄,大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开始更多的担心前途,故七情中属忧,升入大四、大五,七情范围中表现为喜的更少,而紧张情绪占主导地位,思虑也再度出现。总之,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的七情表现是曲线波动的,各年级表现不同,与他们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就业前景密切相关。从其不同的情绪入手,是分析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的捷径,运用中医理念结合现代心理学可以较好地处理他们的问题,指导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根据医学院大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融入个别咨询的技术
了解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医学院校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素养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专业认识。
辅导员适时与部分学生单独谈心,深入把握其思想状况,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学生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其具体方法是:
(一)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入学后就对自己的专业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热爱自己的专业,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在对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到了临床才匆匆的翻阅课本,很多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把握牢固,所以,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在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在上临床之前,把牢固的基础知识打扎实,夯实了专业基础,才能在临床实习时游刃有余,这也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一步拓宽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医学院校不同于其他专业,很多学生会发现进入临床之后,所见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当初在书本上学到的差距很大,这是因为在书籍编辑和审核的过程中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医学知识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所以就存在了这其中的差距,所以就要求医学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平时学习之余,多翻阅最新的杂志、刊物,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最新的前言医学动态。
三、基于中医药专业学生价值观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渗透心理健康的理念
学中医的学生价值观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所学的中医学科渗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价值取向很容易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而忽视现代文化,不愿意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狭小、孤独的环境中,对人们封闭自己心灵的大门,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其人际交往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同时,学中医的学生独立性强,在与同专业同学交往中往往存在自我意识过重,各执己见,难以共享的情况。所以,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可以使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愿意与更多的人相识,使其融入更大的群体,并培养其团体意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学习方面,中医类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重,专业要求高,就业压力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要面对的生命,不容一点马虎与差错,固然使得他们在自信心和进取意识上高于其他高校的学生,不会轻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辅导员可在舒缓其压力方面做一定的工作,如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或文娱活动会很大程度上释放并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马英.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10).
[2] 达芳菊.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4(8).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辅导员 学生管理方法
1.引言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高等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必然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以跟上新形势的步伐,以适应新的要求,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效。
2.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目前,辅导员需解决的学生工作的新问题包括:
2.1大学生群体变化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较好的经济条件下,以及父母的各种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大多没有经历过苦难,在思想和行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尽管存在“成人感”,但是有时候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表现积极的背后往往显得急功近利;虽然渴望成功,但缺乏心理准备;虽然快乐和享受生活,但缺乏拼搏的精神;表现往往幼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薄弱,许多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并且比率逐渐增加。
当然,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越来越多地强调主体性、独立性、竞争性,自我意识、思维活跃、创新力和创造力也很强,更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实现的可能性,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日益认识到民主、公平、合理的重要性。
2.2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高校扩招的实行,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另外,扩招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单一校区逐渐被多个小区所代替,多样的校园性也造成学生的多样性。同时,扩招引起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相当严重,越来越多的大学城、学生社区的出现不得不改变传统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致使学生宿舍与学校的脱离进一步加剧。
2.3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强的求知欲望被激起,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互联网及手机的大量使用,及时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传播分散点多、交互性强、流量大、管理复杂都给高校学生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信息接收方式的转变。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利用其中积极的因素,而规避其中消极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如何从网络中吸取精华,而抛弃糟粕,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接班人的重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在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身上。
3.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
3.1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进步,出现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主能力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为了保证高校学生健康积极成长,辅导员经常呈现超负荷工作状态,由于学生众多而难以管理,往往辅导员承担多个管理和行政工作,忙于奔波学生的事务处理。
3.2管理手段应该符合新形势的发展。
正如上述分析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变得更为广阔,越来越凸显社会化,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这样就必须采取新的手段,以适应高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进行相应的及时有效的思想交流。这需要从以前的传统的单一的正面灌输和简单的行政管理手段向多样化多方面的立体思维转化,同时要求辅导员进一步开展关于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4.在新形势下工作的特色和新方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要在新形势下发扬传统,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这里我们介绍两个好的方法:一是小辅导员制度,二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4.1小辅导员制度。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小辅导员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色,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采用了小辅导员制,配合搞好新生入学教育。
由于学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多,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为适应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在高年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中招聘小辅导员,要制订一系列小辅导选拔、工作考核及评优办法。
小辅导员任期三个月(新生入学教育考察期),负责新生班级的入学教育工作。上任后,他们要认真配合新生年级辅导员的工作.切实开展好入学教育、积极引导新生专业学习、党团建设、文体活动、宿舍文化等活动,如接新生和新生的入学教育活动等。期末,学校根据各位小辅导员的工作表现情况,评选优秀辅导员。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更有利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供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具体问题,帮助新生培养良好的品质。这一举措发挥学生干部的助手作用,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才干、增长素质,同时又有利于促进新生班级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
4.2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体现出信息技术特点。
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惧进,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切实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影响力和管理效率。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
第一,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设开发学生网络管理系统,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减少琐碎事物对辅导员工作的困扰;建立思想教育的“红色网站”,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广泛开展网络活动,形成思想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加强网络管理,促进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加强对网民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
第二,着重发挥校园网络的辐射作用,做好主要阵地的正面宣传工作,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利用网上正面教育方式,积极引导网上舆论,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判断与识别能力,使校园网“主旋律高昂,格调高雅,正气抬头”,真正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校园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校园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以为学生办实事为校园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以探索新途径、新办法为加强校园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点。
第三,依托先进IT技术手段,建立信息交流、传递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我们申请了中国移动飞信,可以及时把最新的讯息直接发到某一学生群体的手机上,如:团干部群组、学生会群组、班长群组等,实现指定范围内的短信群发,保证各种工作布置、会议通知、活动等的及时上传下达。腾讯QQ是学生中最热中的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方式之一,因为我们建立了QQ群,针对不同群体创建了新生群、年级群、毕业生群,以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温馨提示、生活、学习指导等,以及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辅导、指点、沟通等,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工作交流、思想沟通、信息互通。我们还申请了百度贴吧,通过网络的专属论坛,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扬正气、树正声,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我们还建立了新浪UC,请专业任课教师直接对某个学生和某些学生进行语言沟通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外语学院的学生,通过这交流平台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学习探讨和交流。
5.结语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还应该科学地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方法,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利用好网络信息化发展迅速的特点,搞好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期赶上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在学生工作中做出成绩。
参考文献:
[1]刘礼明.21世纪高校学生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应答[J].高教探索,2005,(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
一、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
为了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国高校普遍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一级网络由班级心理卫生委员等学生干部组成,二级网络则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和院系党总支书记,主要起着跟踪辅导、早期预防的作用;三级网络则由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专职教师及聘请的专家教授组成,其职能主要是制定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计划,并给予一、二级网络一定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给予咨询。辅导员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光是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主力军之一,弥补现有心理辅导的师资不足,他们在大学生心理辅导方面还具备其他高校工作人员无法比拟的优势。
1. 与学生联系紧密,便于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规定》要求,我国高校应按照1:200的师生比设置专职辅导员配备专职辅导员。辅导员对学生情况最熟悉,也更容易发现学生心理状况的异常,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与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帮扶。学生们容易对辅导员产生信任感,遇到心理问题都喜欢向辅导员寻求帮助。心理问题通常都是越早干预效果越明显。许多因心理问题而发生极端行为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前期的征兆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干预而造成的。有了辅导员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和疏导,可以降低心理问题发生几率。对于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谈话、组织活动等形式进行干预消除,或避免不健康的心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交际等方面。
2. 具备双重身份优势,有利于推进心理辅导工作。《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具备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 这为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了便利。他们除了能够提供学生进行单独咨询外,还灵活利用不同场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部分高校辅导员有定期谈话机制,即辅导员定期约见学生个人或某一寝室的学生,了解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收获或其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利用这样的机会,能及时发现存在于学生中的心理隐患和心理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此外,辅导员利用周日例会、班会等场合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作为政工干部,辅导员还可以组织和开展系列活动,如心理健康月、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周、团队素拓日等活动来推动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
3. 与学生心理距离较近,有利于提高心理辅导效果。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比较年轻。大多为刚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读书期间都担任过不同层次的学生干部,能够较快地接受新兴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在校大学生的想法、感受及需求。因此,师生间代沟较小,沟通更方便。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普遍对辅导员比较信任。遇到学习、生活、就业甚至是个人感情方面的困惑往往都比较愿意主动像辅导员寻求支持与帮助。辅导员队伍作为研究生毕业的高学历政工队伍,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心理辅导时也能给与学生较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 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的困境
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高校辅导员履行心理辅导职能的情况并不理想。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规定》所列出的辅导员工作范围涉及的都是很细致琐屑的工作。而且当前许多高校的辅导员职责不明确, 学校各部门将各种涉及学生的事务,事无巨细都交由辅导员去落实完成。从思政教育、安全维稳、学生宿舍的卫生检查、欠费催缴、奖助学贷等。这使高校辅导员每天忙于应付各种事务, 很难静下心来关注、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实际履行心理辅导的职能很不乐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的几率增高,问题也趋多样,处理难度加大。疲于应付各种事物让辅导员难以深入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新特征,在处理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2. 辅导员缺乏开展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心理辅导要求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思想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各类心理发展问题的活动,不但要求辅导员有交叉、综合的学科知识, 还要具备相关的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 甚至心理辅导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国内有研究发现,73. 5 %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缺乏心理辅导的知识技能 [2]。尽管辅导员入职前都接受过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 但培训多以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为主,并没有心理辅导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这使许多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时, 将辅导变成了单纯的说教, 并不能向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3. 辅导员对开展心理辅导信心不足。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心理辅导是一项能够挽救心灵和完善学生心理发展的崇高事业, 但数据表明,大多数辅导员没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学业背景,而且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于上岗前的系统专业训练和上岗后的在职培训。这对于心理辅导这项不仅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扎实的技能训练,而且还需要辅导员有很高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工作,大多数辅导员坦言自己难以胜任。
三、 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培养
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她不同于专业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一般性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她带有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管理的特征。这在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强烈的背景下,对于辅导员而言,提高心理辅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选聘机制。《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搞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不难看出,与专业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相比,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特征不明显,职业岗位定位不高,没有特殊任职资格要求及专门任职条件,招聘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而心理辅导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能之一,对工作者在心理学基础、工作技能以及个人基本素 质方面都有较高要求。通过完善辅导员选聘机制,把握人才引进关,是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重要途径。心理辅导能力的提升方面容易通过培训而实现和改进的,引进自我认识较高、心理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辅导员尤为重要。
2.加强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心理辅导实践。理论学习是开展实践工作的基础。能够成功开展心理辅导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除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等。同时,还应学习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如《心理咨询理论流派与操作方法》等。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基本心理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如《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技能》等。此外就是了解心理治疗的相关理论,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区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正确对待不同心理辅导对象,工作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使心理辅导工作更有针对性。我们都知道,扎实的心理辅导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断深化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必须克服短期速成的急躁心理,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分享和提高。除了由辅导员自行探索积累工作经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学专家或心理咨询师深入辅导员心理辅导一线,通过结对督导和案例探讨等途径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实践技能, 切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学校可创建平台,组织辅导员群体或辅导员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探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或典型案例,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提高工作成效。虽然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统一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培养,但是二者在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最应避免心理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心理化,应从思想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 从以“教导”为主转变为以“引导”为主, 从单向劝说转变为双方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转变为帮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倾听,理解学生, 使他们抛开顾虑, 对辅导员产生信赖感,进而掌握学生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他们的想法更加合理, 对自身问题的理解更加准确, 从而达到其自助的目的。
4. 学会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主要通过语言交流、书本知识、网络传播等途径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认知和个体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识、情感、态度发生良性变化,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面的心里辅导工作对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生活中许多学生喜欢将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写在QQ空间、博客或者微博上,而不是第一时间与辅导员沟通,这降低了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辅导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平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抢占心理辅导的新阵地。辅导员可将自己的主页、空间地址、微博地址等信息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自由与老师交流。避免办公室约谈等太正式的交谈途径,有利于学生将其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利用网络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如组织同学们在主页进行名为“班级记事簿”的公开日记,开展“成长的痛”等公开留言请求匿名支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宣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另外,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健康心理知识普及活动,如减压方法、正确婚恋观、人际关系调整,甚至个人使用这些方法的切身体会和感受等。利用网络新媒体,增加师生之间的心灵暴露程度,这对辅导员而言,是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可以将心理辅导及思想教育充分融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同时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思考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方法中的一种,在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相对于个体咨询,往往具有许多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减少不良情绪,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勇气;容易让成员获得归属感,在团体活动的进行中,成员通过语言的沟通或是活动互动彼此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营造出安全、和谐、轻松的团体心理辅导氛围。在团体里,学生可体验社会上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交换意见、共拟计划等现实的经验,可促进学习,改进行为。
我校已开展了八期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取得了一定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但也有一定的不足。老师们对每期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团体心理辅导要有明确的主题与评价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成长中的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成长课题和困扰。我校心理咨询工作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或心理测量。针对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心理咨询老师会选择在不同学期分别开展以不同内容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根据主题的辅导目标制定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不容忽视,有效的评价能够发挥甄别、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而且u价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通过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作为效果评价,经过对心得体会的阅读与分析后发现,每期辅导后学生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例如在一期以“走进新生活,快乐共成长”为主题的新生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感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往,使我变得自信起来,同时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学会信任和包容。”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会对参加辅导的成员进行追踪调查,并结合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对该生参加辅导后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调查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亲子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确实有所提高和进步。
二、团体心理辅导开展途径的思考
中职学生面对来自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容易出现问题,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特点,应面向广大学生进行开展,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应用。
(一)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学生看成一个团体,以团体活动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体验、讨论、反思等,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支持和帮助,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二)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
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是与学生建立心理联系最多的人。因此,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专业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辅导员有计划地完成学生团体辅导计划,不仅能够缩短师生沟通的距离,同时提供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辅导员通过培训,将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中有效地实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
(三)对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成为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头等大事,其所带来的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中职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的认识困惑。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还可以让学生疏泄消极的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固定性
尽量选择自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或确实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团体中有个别非自愿者,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愿会降低,较少参与到辅导中去,不能保证每天的按时活动,或对活动表现出较少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团体效果。
(二)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进行长期追踪调查
心理辅导对个体性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是长期和潜移默化的,同样,团体心理辅导也应关注成员长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只衡量辅导后的即刻效果或短期成效。心理咨询教师应与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参加辅导后的学生,进行多方聚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三)团体心理辅导应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尽管团体心理辅导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由于时间的限制,单纯的团体辅导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个体的问题有时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如果某个成员的需求是团体辅导不能满足的,则应当鼓励这个成员转为个体辅导。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不断拓宽和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得到更好地开展与运用,能够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对于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引起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和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高云芹(1964-),女,北京人,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高讲,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关键词:大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新生入学教育
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转型转轨、思想意识多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生理疾病、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问题以及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与其发生问题再被动的解决问题,不如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在问题出现前就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发展性心理辅导。
1.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辅导的一种形式。通常是由一至两位心理辅导员(或称为团体指导者)主持,由一些来访者组成团体,在通过多次活动中,团体成员相互交往,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取得“和别人一样”的感觉,获得归属体验,联系新行为的机会,体会与真实生活场景的相似性以及遵守承诺的压力,达到成长的目的。
1.1团体心理辅导得以开展的原因
1.1.1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对团体支持的渴求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大学生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阶段,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1.1.2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更加经济有效
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受教育者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心理辅导员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别辅导的话,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Gladding,1996)。
1.1.3团体心理辅导使老师的工作更易于开展
在团体活动的场合认识老师,或者体验到与老师亦师亦友的愉快经验,过去的疑惑戒备可以消除,不再过分避开老师。学生与老师的接触,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改进自己的态度。同时,老师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问题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1.1.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心理素质作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部高层次素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其他素质不可能培养起来。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团体辅导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工具,在这方面它具有个体心理辅导所无可比拟的功能。
1.2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和方法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有多种:自我探索团体、人际关系团体、自我成长团体、生涯发展及规划团体等;方法也有多种: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团体游戏、各种习作与活动、演讲会、参观访问、影视观赏等。一般根据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参加对象情境的不同而不同,形式和方法可以是主题探讨、观看录像、座谈会、讲座等方式,也可以是各种形式方法相结合。
1.3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
团体心理辅导分为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两大类。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强调治疗效果,针对的成员一般在心理问题或异常。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则强调团体成员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成长和完善并发挥个体的潜能,其针对的成员是健康的个体。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治疗性模式逐渐转向发展性模式。
2.高校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践
2.1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开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大学生活从心开始”为主题,从心理学在生活中的现象,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进行活跃气氛、增强自信心的心理游戏,介绍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和热线电话,使学生们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也让“遇到问题找心理咨询”的理念走进学生的心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的主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如何协调宿舍关系、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应对挫折等等。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这样的讲座,对于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尤为明显。
2.2心理班会活动
在开学初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亲爱的朋友,让我认识你”主题班会活动。在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全班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会上,通过“生日排序”、“大风吹”、“滚雪球”等游戏的方式,使同学们更快的认识班上的同学,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有效的促进班级团队的建立。
2.3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
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是我国高校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面能够发挥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导方式(吴丽玫,2006)。心理剧是让大学生主动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自我教育的好方法,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与完善,达到自助的目的。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学校可采用心理剧展演的形式,使同学们根据自己周围的情况自编自演的短剧对更多同学有所启发,使新生学会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Raymond J.Corsini,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M].New York:Wiler & Sons.Inc,1984.
(一)班级心理辅导受众面广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可以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但在解决大学生实际心理问题方面效果不甚理想。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帮助的主要是那些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相对而言受众面较窄。团体心理辅导虽能利用团体动力在短期内产生较好的干预效果,但一般是6~12人,规模比较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就班级多数同学在某阶段遇到的问题为主题开展活动,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能更好地发挥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扩大受众面。
(二)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充分利用班级的团体资源
班级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积极的班级规范和舆论导向、融洽的班级心理气氛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全班学生一起参加的班级心理辅导有利于促进有凝聚力的成熟班级团体的形成,更好地发挥班级团体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班级氛围和人际关系能够直接改善大学生的支持系统,使其在遇到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得到班级内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可以在班级内形成民主、安全的班级环境。在温暖、接纳的班级团体中,大学生可以大胆尝试用新观念认识问题,用新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易于巩固和迁移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结束后,需要当事人自己理解内容、自我成长。而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团体是招募的,通常在辅导结束后就自行解散了。所以,这几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都不易巩固。而自然存在的班级不会因心理辅导结束而消失,学生能够继续在原来团体里实践新学会的良好行为,并且进一步交流新实践的心得体会,有利于辅导效果的长期巩固。而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辅导,班级不仅是辅导的团体,同时也是以后应用新技能的主要团体,学习的结果更容易迁移到日常与同学的互动中。
二、班级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设想
(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
作为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核心要素和评价辅导效果的依据,辅导目标是对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结果的设想,辅导的内容与活动方式都应围绕目标来确定。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包括最终目标、一般目标和单元目标。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发挥潜能并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一般目标是指任何主题目标的班级心理辅导都需要包含的目标,主要包括帮助班级成员悦纳自己,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增强他们的自立意识,提高独立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帮助他们澄清并修正个人价值观等;单元目标即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几个相关的具体活动完成有关辅导内容,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实现预期的设想。在设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目标时,首先,要根据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和困惑确定年度目标,据此再确定各学期的每个单元目标;其次,可以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确定,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制定的目标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内容与方法的设计
就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而言,应依据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年级学生常见的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从总体上看,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适应性辅导、人格心理辅导、恋爱心理辅导、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适应性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入校开始,必须在陌生的环境下独立生活和学习,为帮助学生尽快地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可有针对性地从人际关系、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耐挫能力等方面开展班级心理辅导。人格心理辅导是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积极的心境,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及,恋爱心理辅导势在必行。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恋爱与友谊,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理智对待性问题,学会将恋爱关系规范在法律、道德、伦理等范畴内。职业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发展潜力并顺利就业。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将从事职业的特点及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端正求职观念和态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职业能力和兴趣等,努力达到从业者资格的要求;其次,要尽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给学生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各种心理技能,帮助他们在求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提高就业率。大学班级心理辅导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常用的有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讨论、价值澄清、心理剧、纸笔练习、幻想练习和音乐表达等形式。
(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评价
评价是大学班级心理辅导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自身复杂性的影响,应对辅导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辅导过程、辅导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评价,既要考察辅导目标是否达成,又要评价辅导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激励辅导者改进活动方案,并促进辅导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实施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建议
(一)加强对辅导者的培训
目前,大学班级心理辅导一般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其中后两类教师是班级心理辅导的主要组织者和辅导者,但班主任和辅导员一般由各个院系的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往往缺乏相关心理学知识及辅导技能。要保证班级心理辅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规范要求进行,而不是混同于一般的主题班会活动,需要对辅导者进行培训,只有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辅导者才能保证辅导活动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时一方面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辅导者了解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掌握班级心理辅导的作用和适用范围,能够独立设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另一方面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技能的训练,要求他们掌握常用的技能技巧,如倾听、复述、提问、具体化、自我表露、引导、共情、支持、保护和总结等,并能够灵活运用,特别要注意,这些技能要在实际应用中反复训练并接受培训者指导后才能真正掌握,保证辅导者能够独立实施班级心理辅导。
(二)注重活动后的交流和总结
虽然班级心理辅导多数采用结构化的活动方式,但班级心理辅导不是只由活动组成的,更不能把班级心理辅导等同于召集学生做游戏。因此,活动后的分享和总结是班级心理辅导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该环节中要让学生学会了解和概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学会合理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移情能力,促进他们认识并体会其他同学的情绪情感,学会聆听和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态度,通过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获得更客观的自我认识,最终通过对话和协商帮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掌握更多可行的解决办法。为确保该环节目标的实现,辅导者要创造和谐、平等的辅导气氛,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发表意见,主动与他人沟通。如果学生的发言出现明显错误或比较偏激,辅导者不能直接否定学生,而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来澄清错误认识。
(三)将班级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退缩、敷衍或自我封闭等各种消极情况。其中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没有做好开放与成长的准备或没有心理成长的意识,辅导者要通过持续地接纳、支持,充分热身,从而使其感染情绪,融入集体,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发展。还有个别学生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班级心理辅导是团体活动,这些学生出于害怕泄露隐私等原因,自我暴露不深刻,辅导者要善于发现并引导或鼓励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使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互为补充,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辅导
社会的进步、变革和科技的发展,职业精细化、技术更新和转换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到各种竞争当中去,这就必然会给人们带来种种心理障碍,造成各种心理疾病。同时,而这种状态也反映到青少年学生群体上,也必然会反映到高职院校的各类工作中。
按目前情况,学校心理辅导就其辅导的内容来说,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生修养辅导、性格修养辅导、择业辅导等方面。这些方面,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心理困扰和实际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他们内心的直接呼唤。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技巧,帮助当事人减轻他们由于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帮助他们学习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习面对困难、分析困难、排除困扰的能力,使他们在困惑中学会前进,促进他们自我完善,促进他们自我成长。
一、从心理角度认识、了解学生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辅导员习惯于从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去认识学生,很少从心理角度去分析了解学生。比如学生说谎、考试作弊的行为,辅导员一般认为是学生品德不好,不诚实;较少认识到这是学生心理上害怕惩罚、躲避痛苦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再比如,辅导员鼓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班长竞选,学生却说不想当班长。辅导员多半会认为这个学生骄傲自满,不愿意为大家服务,很少想到他可能在这方面缺乏自信心,害怕选不上,自尊心受伤害,才表现出不想当班长。辅导员认识学生的角度不同,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教育效果也不一样。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要求辅导员多从心理角度去认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辅导员工作更理性化、科学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就是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对发展较好的学生,采取措施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发展不好的学生,要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只是暂时发展不良,他们仍有积极的一面,仍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能把他们看死,应积极采取措施,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另外,高校辅导员强化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会增强信心,增加自我价值感,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采取心理辅导的方法教育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表现出特别强的个性特点,辅导员做起工作来感到很棘手。另外,学生表现出的问题,也不再单纯是思想品德问题,更多的是心理品质问题。因此,辅导员只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以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教育效果不会太理想。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要求辅导员更多的时候是以心理辅导员身份去面对学生,在教育方法上,也以心理辅导方法为主。心理辅导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原理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心理辅导方法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所采用的专业的心理学手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因此,效果十分明显。比如,对主体意识比较强、或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要他们接受某种意见,改变某种行为,如果只给他们讲道理、提要求,或奖惩,作用不大。但结合心理辅导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或参加实际活动,增强体验,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再比如,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辅导员除了找到其他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外,从心理辅导方面加强注意力集中训练也很重要。对打游戏、上网成瘾的学生,辅导员只讲厉害关系不行,必须从行为入手,采用心理辅导中的行为疗法,如厌恶疗法、代币法等,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辅导员加强心理辅导工作,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辅导,比如记忆方法的指导、思维能力的训练、意志力的训练等。总之,现代学生的特点与发展,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重视心理辅导方法的灵活运用,以保证实效。
四、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
辅导员的威信、与学生的关系,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根据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等特点,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中必须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加深了对人的了解,也更能理解、接受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心理学十分重视人文关怀,特别是心理辅导与咨询更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有这样的体会,觉得学心理学的、搞心理专业的人比一般人更能理解人、尊重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辅导员加强心理辅导能力,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人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去理解、尊重学生,放下教育者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做好辅导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积极尝试利用网络途径的心理辅导
传统的心理辅导模式,收到时间、空间、环境因素的限制,有些同学往往不能说出心里话,辅导效果不理想,而网络现在已经普遍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网络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传统的一对一心理咨询面谈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大大拓宽了心理咨询的时间和空间,无须预约,无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前往固定的谈话地点。它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提供了一个面向和接触学生的全新渠道,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网络心理咨询可以让辅导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发现并约谈出现心理危机的同学,是高校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途径;网上心理服务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是学生们的心灵氧吧。
总之,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浅析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J].华夏教育,2009,(9).
[2]王强,狄玉峰.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机器对策[J].职业时空,2007,(15).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大量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发现,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好的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提供认识自我、成长自我的心理环境,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即由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等,促进学生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自助的过程。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应用
所谓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辅导老师以同龄段学生成长需要为基础,在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共同参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及时鼓励,表达对学生的欣赏和肯定,以此来营造集体气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辅导活动中营造宽松、真诚、和谐的氛围。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重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探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心理成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教师一方面调节自身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心理教育融入到各科课堂教学中。
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一般任课教师相比,工作压力更大,情绪困扰更多,因此在对辅导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辅导目标的确立以及活动方案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到辅导员群体的特点。除了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形成团体、建立团体信任、学会团体合作、结束团体外,应重视情绪管理、爱心训练、班级管理、学生观等几个方面,比如可以利用循环沟通宣泄情绪并学会倾听,进而学习合理情绪理论;可以根据潜意识理论,在放松训练之后,输入爱心信念,并组织“信任之旅”,让成员体会和感悟爱心;可以利用脑力激荡或热座,发挥团体力量解决班主任在班级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可以利用积极赋义,给所谓的“差生”的缺点赋以积极的意义,使自己从感情上接纳他们,进而理性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为他们提供面对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发现了内隐的自我,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同时让辅导员更多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辅导员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更好的与班级德育工作相结合。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团体中的应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由于人数较多,辅导老师很难充分关注每一个成员,尤其是一些较为深层的问题,单靠班级辅导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的重要补充,必须重视发挥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范围很广,新生入学、消除自卑心理团体、消除考试焦虑团体、学生干部领导团体等,根据不同的团体,设定相应的辅导方案,都可以取得良好的辅导效果。 可以组织学生干部领导能力提升团体,形成团体后,通过活动,重点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等。
团体心理辅导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可以肯定团体心理辅导将会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1996.1-3,58-92.
[2]王强,肖玲君,诸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策略[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6.27(2):67-69.
[3]马建青.大学生生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4]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关键词】高校教育 心理辅导 辅导员
高校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高校的生活中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学习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据统计,一半的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分为生理和心理,比如说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辅导员的参与。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是动态的,这种方式需要辅导员掌握一些工作的技巧和心理沟通的技巧,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对文献的研究,现对心理辅导的技巧进行总结,并结合自身的实例,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涯的几个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一 高校心理辅导技巧
1.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策略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学生以合乎情理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并向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心理教育的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性。新型的班级管理策略认为教育的起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将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是加强心理辅导意识的一个有效工具。
2.参照心理辅导关系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辅导员和学生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良好的辅导关系可以通过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关注、肯定、平等公平地对待、及时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等手段来实现,从而使辅导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3.团体辅导技术的运用
团体辅导是将班级作为一个辅导整体,让学生通过特定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的方式获得心理体验,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辅导。团体辅导的内容可以是开学动员、考前减压、职业规划等,通过和谐的团体环境,使学生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品质。
4.倾听技术的运用
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适当地运用倾听技术能够使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倾听能够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能够主动地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辅导员的倾听能够给学生直面自身缺点的机会和勇气,为其提供和谐的心理氛围。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举例
1.入学心理辅导
新生入学必然会产生新的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一些新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环境,产生了焦虑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了团体辅导的方式,通过开新生座谈会的方式,调节新生入学的紧张气氛。座谈会的地点在教室,我让学生们坐成一圈,大家互相畅谈大学以前的情况以及对于大学的憧憬,对于老师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整个气氛也轻松了不少,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增加了。还有一个同学因为家庭经济不好,妈妈又生病了,一直很孤僻,我对他进行了个体辅导,在我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下,这个同学逐渐变得开朗,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同时我还帮这个同学申请到助学金,解决了这个同学的经济问题。
2.学生考试的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平时准备不够充分的同学,在考试之前更容易出现焦虑。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因为考试的压力过大而患上了抑郁症,我找了一个有空的下午,约他出来,和他谈心。在我的开导下,这个学生终于说出,他之所以这样担心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很优秀,他觉得自己英语四级没有过给父母丢脸了,家里对他的要求也不高。了解这种情况后,我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一起讨论孩子要如何进行学习,鼓励小孩认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而是应以赞扬为主。最后这个学生心理负担减轻了,也成功地通过了四级考试。
3.求职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就业前都会面临心理问题。很多同学都对社会有恐惧和不安,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缺乏人生规划的情况。于是我们班上专门组织了一场求职面试模拟。我和一些同学通过商量,设计了不同的面试环境和不同的问题,对同学进行模拟面试,很多同学都通过这种方式,使自信心和胆量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互帮互助的练习,也加深了同学们的感情,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对于个别心理负荷过重的同学,我也进行了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心理辅导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加油鼓劲。
三 总结
高校辅导员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学校将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生的心理辅导任务交给辅导员,需要辅导员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中尽量多投入、多付出,在辅导工作中讲究策略和方法,拓展自身教育领先的地位,起到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虎、赵玉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发挥核心价值初探[J].内蒙古名族大学学报,2010(3):118~119
[2]蹇福利.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及努力方向[J].科技资讯,2010(18):217
[3]曾永辉、钟向阳、魏剑波.高校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初步探析[J].社会工作教育,2010(6):28~30
[4]王雅倩.高校主体班会的创新研究[J].校园心理,2010(3):201~203
[5]贾丽敏.加强高校辅导员对于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教育,2010(18):209
[6]路敏.论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科技资讯,2010(12):209
[7]蒋倾云、朱璐.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0(7):91
[8]张喜川.浅析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J].科技教育,2010(1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