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科学管理的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管理的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管理的原理

第1篇: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浅析;泰勒;科学管理

1.引言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家在20世纪初开始面对一个矛盾的社会现状:一方面,大型工业企业迅速崛起,市场商品需求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受雇主和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及落后的经营管理方法的影响,使得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而效率和工资却过低,导致雇主和工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频繁和激烈[1]泰勒和一批工程师、企业家们开始对工厂、车间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工厂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发挥工人潜质和提高工人生产率的方法,逐步形成了科学管理原理。

2.科学管理的基础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开篇,泰勒阐述了科学管理的基础。笔者认为泰勒在开篇关于科学管理的基础的阐述,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来理解。

2.1管理的理论思想。泰勒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一致是科学管理的坚实基础,雇主财富最大化是建立在雇员财富最大化的基础之上的。基于以上,管理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实现雇主和官员的财富同时最大,管理者和工人应该发掘每个人的潜能,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创造出最大的劳动生产率。从管理实践来看,雇主和雇员的财富同时达到最大化是一种最理想的管理状态,此时不仅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雇员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如今不少企业都意识到了满足雇员的需求和利益,实现雇员的“财富”最大化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尽管现在关于雇员的“财富”有了更深的内涵,不仅仅是指金钱上的,更多的是包括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但是泰勒的管理哲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2.2磨洋工。泰勒在文中列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磨洋工”现象,在当时的英国和美国工人参加板球比赛,他们会竭尽全力赢球,如果没有尽力夺取胜利还会被认为是“懦夫”,但是同样一群人在工厂里的表现恰恰相反,他们每天只完成正常水平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工作量,如果有人竭尽全力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量,反而会遭到同事的排斥甚至辱骂,其所遭受到的伤害甚至要比得到“懦夫”的称号还要严重。可以看出“磨洋工”除了管理不善和缺乏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外,工人们的认识问题属于主动的磨洋工。当时泰勒在工厂工作的时候发现了磨洋工的现象,尽管自己认为可以做得更好,但是迫于工友们的压力,也只能完成部分的工作量。其实,这一种现象是工厂里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力量约束的,大家约定俗称一个工作量,尽管不合理,但是对组织内绝大多数人是有利的,如果有人在非正式组织内,并且不按组织的规则办事,私自提升工作量就会得到集体的排斥。这种“非正式组织”在后来的霍桑试验后形成理论并指导实践,其实,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中已经有理论的雏形。

2.3管理者与工人。泰勒在涉及管理者与工人的关系时认识到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有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勤劳的工人更需要上下的合作,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同时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借鉴的准则,为后来衍生出来的很多思想,例如民主,以人为本等等管理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科学管理的原理

3.1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了作业研究原理和时间研究原理。泰勒把工人操作的动作分解成每个动作要素。然后再分析每个动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去除那些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动作要素,对留下了的合理成分进行整合、改进,最后形成了标准的作业方法。其次,管理者计算出每一个动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然后去除一些不可避免的时间损耗,形成了标准的作业时间,最后,一次确定为工人的劳动定额。

虽然这极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产出,但是也严格约束了工人,工人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由。但是不得不承认通过这些原理制定的规则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2科学管理的内容

3.2.1作业管理。科学的工作方法。泰勒把传统的仅凭经验的工作方法与科学管理的原则结合起来,找出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将管理从经验上升到了科学并且指导了实践。科学的培训方法。泰勒认识到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人的潜能,提高生产力,就要求每项工作都要挑选合适的人员来担任并且要挖掘合适人员的最大潜能,这就有可能达到最高效率。科学的激励方法。泰勒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工作定额,工人是否完成定额成为衡量其工资水平的标准,以此形成了差别工资制度。激励制度的目的是克服“磨洋工”的现象,同时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干的多的人拿的工资也多,这对资方和劳方都是有利的。有学者认为,是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工人当作人来激励,而不是看作好像机器一样的工具;又是泰勒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开始关注人的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从而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人性化管理”与“人本管理”开了先河。[2]

3.2.2组织管理。在管理实践中,为了完成管理任务,泰勒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代替以往凭借经验的工作方法,将企业管理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并且在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细化执行职能工长制,成为特勒科学管理思想中重要的组织管理内容。另外泰勒还提出面对繁琐的公司事宜,管理者应该只保留对一些例外事项或者重要决策的控制权,而一些日常而繁琐的事物应该授权给下属去完成。这就是著名的“例外原则”,该原则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很好地调动了下级管理者的积极性。这种原则至今在管理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知道泰勒对组织管理的贡献是巨大的,其关于组织管理的主要理论,现如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是也有人认为泰勒制分工过细,工作枯燥乏味并且没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泰勒在组织管理思想方面起到了旗帜性的作用,给管理学指明了方向,但是具体应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管理还要因时因地而有所调整,例如岗位轮换制等等。

4.结语

虽然说泰勒的科学管理是管理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但是任何理论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泰勒的科学管理并不是完美的,它也具有其历史局限性,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程度的制约。例如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他的一系列管理方法都是针对生产现场的,而对于企业的其他活动,如供销、人事、财务等,基本上没有涉足。[3]我们在评价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就要看该理论运用到实际中,是否取得了效果,是否促进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是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最合适的理论。笔者认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还有很多能够指导我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思想,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赵志刚,黄小葵.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评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1).

第2篇: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756-04

Research on Sports Colleges' Technology Resources

HOU Xiangqian

(Capital Construction Offic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data,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colleges' technology resources is deeply researche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oad of the further reform of sports colleges' resources and provide reasonable references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sports colleges; th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resources

体育院校的技术物资工作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训练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由于体育类院校所涉及的物资种类、数量繁杂,要做到有条不紊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作保证。因此若能专门针对体育院校,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将丰富技术物资研究领域,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全国体育类高等院校的物资管理工作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分析法 通过研读相关著作,查阅政策法规性文件,搜集与高校技术物资工作有关的统计材料以及体育院校的相关资料,翻阅各学术期刊的论文,掌握前人的研究水平和最前沿的理论状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调查法

1.2.2.1 专家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先后采访了部分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管理人员,获得各校在技术物资管理中最新的思路、观点和实践经验,集中了各方面的思想精华,为论文的研究内容和问卷设计打下了基础。

1.2.2.2 问卷调查法 在访谈的基础上,按相关原理设计问卷,问卷发放前进行了问卷的专家效度检验,符合问卷研究要求,后采用“再测法”向2所学校先后发送该问卷,两次问卷相关系数:Rxy=0.97,P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微机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Excel7.0电子表格进行处理,并对部分统计结果进行重复运算,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还采用了SPSS社会统计软件包的统计分析方法。1.2.4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管理体制 高校技术物资管理体制主要是指高校技术物资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高校整体教育工作总目标的组织保证。它具体表现为负责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的领导机构和组织。

2.1.1 机构与建制 为保证教学、训练、科研的物资供应,保障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在被调查的体育院校中都设有一个负责物资供应与管理职能的部门,但由于学校规模不同,机构设置分为科级建制和处级建制两种。

图1表明,各校物资工作隶属的处级单位各不相同。其中4所院校把物资设备科与场馆科放在一个职能处中,即把物资管理和场馆管理共同作为主要工作职能,如北京体育大学的资产管理处包括设备科、场馆科、房产科和后勤办公室。

由此说明,体育院校物资部门的隶属关系还比较混乱,表现为物资管理属性不清。

混乱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名称差异较大,同样是物资管理,各校处、科的名称五花八门(图2)。

总体来看,虽然名称、归属和建制不尽相同,但各体育院校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基本一致,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实验室器材设备管理、设备采购、行政办公设备、家具管理、场馆设施及体育器材管理及场馆维修保养维护等,后面将做具体分析。

2.1.2 现行体制及运行机制 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的现行体制及运行机制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公司型、一处两制型、承包型及管理服务型。通过全国143所高校调查表明,管理服务型占61.1%,一处两制型占27.8%。但体育院校的现行体制与全国相比有一定差距,即85.7%属于纯管理服务型,只有14.3%的学校拥有自己的经营公司,属一处两制型。

作为物资部门应该更多地引入经营机制,利用自身优势,尤其是体育院校应发挥其体育特色,利用国家政策创办公司,从而使学校、用户、物资部门三者均能得益,还能减轻学校负担。

统计表明,无公司的12所学校其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全部来自学校,而拥有自己公司的2所学校中,其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是部分自筹,部分划拨。可见采取一处两制有利于搞活经济,提高效益,为学校减轻负担。

2.1.3 管理职能范围 高校物资工作主要包括物资计划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仓库管理、在用物资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其中在用物资管理贯穿设备寿命期的全过程,包括使用、维修、调剂、报废等综合管理。表1反映出,体育院校物资部门的主要工作还是固定资产管理、设备采购供应和在用物资管理(包括维修、调剂、报废)等。

2.1.5 队伍建设 搞好物资供应与管理工作,还要建设一支思想稳定,业务素质高、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而体育院校人员素质、文化水平还跟不上客观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体育院校技术物资部门人员大专以上只占到23.7%(图3)。

另外,14所学校中,属于干部编制的人员仅占21.5%,大部分工作者都是工人待遇,占40.4%。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具备高文化素质的管理干部。雇佣大量的临时工也是物资部门的一个特色,在体育院校物资管理人员中,有38.1%的临时工成分。

14所院校的处、科人员编制差异也很大,物资工作归处级编制的体院中,现有人员从8到31人不等,科级建制的人员从2人到16人不等。这种差异与工作职能有很大关系,职能多者,相应编制也多。

在工资待遇日益与职务、职称或技术级别挂钩的今天,物资部门人员正因为工人多、学历差,所以福利待遇还比较低,平均分值只有2.36分(表3)。待遇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院校物资部门还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改革力度不够,经营开发意识还不强。

2.2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的科学管理

2.2.1 采购管理手段 首先,必须制定科学的物资计划,加强计划管理。调查表明,体育院校中能编制年度设备采购计划的学校不多,对于这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不到六成的学校采用。因此,要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体育院校的计划管理需要加强。

其次,要多采用集团采购。由于集团采购的批量大,可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更完美的质量和更好的售后服务。但调查表明,体育院校采用集团采购手段的学校并不多,只占42.9%。

再次,要签定订货合同,这是保证高等学校物资部门采购订货顺利进行的一种重要手段。体育院校经常签订合同的学校仅占71.4%,仍有28.6%的学校选择偶尔签或从不签,说明还有少部分学校没有掌握物资采购的经济方法。

2.2.2 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采取计算机管理手段的学校有85.7%(表4)。但这一比值并不高,毫无疑问,物资部门必须用计算机管理固定资产。目前各高校的固定资产少则一两千种,多则上万种,台件、金额都不是小数目,如果仅凭原始的手工记帐,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并且准确性和可靠性会大打折扣。而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能使帐务处理的差错率大大下降,从而使整体工作的质量向前迈了大大的一步。因此,对于还未采取计算机管理手段的体育院校应加紧改善。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是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客观要求。但在体育院校中,配备专项维修经费的学校只有429%,配备专职维修人员的学校也仅占28.6%,说明体育院校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还不够重视。所以有必要要建立一支维修队伍,承担起全校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以提高物资部门服务质量。

2.2.3 物资仓库管理手段 仓库是储存和保管物资的场所,仓储业务的组织管理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调查表明,有78.6%的体育院系设置了专门的物资仓库,但这一比值并不高。作为物资管理部门,设立物资仓库是必须的工作。在实际仓库管理中,只有28.6%的学校提供库存物品价目表,这种方式对提高服务水平很有帮助,但采取此方法的学校太少;同样,能采用计算机管理仓库物资的学校也很少,只有214%;能设置设备样品展示柜台的只有7.1%。从这些数字反映出,仓库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服务意识并不强。

另外,出租出借体育器材或服装的学校占35.7%,这项业务虽然比较繁琐,但具有为师生提供服务的特色,包括面向校外服务,既能获得部分经济效益,又可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可以说,体育院校拥有的体育器材和服装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物资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加强服务意识,丰富管理手段。

2.3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部门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前景

2.3.1 面临的困境 问卷的最后请管理者评价本部门所面临的困境,对于物资管理工作难点,经费太少排在第一位(表5),成为物资部门普遍困境之一。因为没有资金的保证,一方面很难激励职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无法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无法通过学习、考察或交流获取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若想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资金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排位第二的难点是人际关系协调。物资部门尤其要重视与校内有关单位的协调,通过有效的措施,使自己的集体成员之间以及与其它部门之间做到相互配合、互相协作、互相支持和互相理解,形成一个密切的人群关系,从而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三个难点就是缺乏更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高校物资部门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在思想上必须重视管理,遵循科学规律,在物资管理中必须掌握了解管理理论、经济理论、商品流通及物资流通等经济知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贯穿整个管理工作当中。

在人员管理难点中,高居榜首的不是人员素质和待遇,反而是编制过少,这与机构精简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表6)。全国高校物资部门调查也反映出过分地精简人员会使繁重的技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在学校有名无实,管理工作将得不到正常开展。物资部门往往由于待遇不高、地位不高、学校不重视等因素,很难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够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开展工作。

2.4.2 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扩招以及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政府对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强,高校年度设备购置经费正在大幅增长。从近3年内设备购置经费情况表可看出,体育院校近3年的设备投资金额也在迅速增长,平均1999年比1998年上涨27.23%,2000年比1999年上涨78.33%(图4)。相信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今后体育院校的设备经费将进入高度增长时期。这些都对物资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的14所学校,有8所正在响应政府号召,进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但在问到设备部门是否应参加后勤社会化改革时,有78.6%的学校认为不应该(表7、表8)。这就更加说明物资工作绝不能等同于后勤工作,兼有教学、科研、服务、管理、开发等特性,与伙食、运输、财务、教务等工作有本质区别,不管把物资部门放入哪一类部门都不尽合理。只有建立处级建制的物资管理部门才更有利于搞好供应与管理工作,既发挥物资效益,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难怪许多老师在问卷最后大声疾呼,物资部门一定要统一管理学校国有资产,放入学校行政机构当中,与总务、后勤、财务、教务等工作脱离开,真正发挥物资管理主渠道作用。所以在体育院校物资工作还不甚完善的今天,物资统管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在物资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相信各体育院校的物资管理会更加完善,统一归口管理应是不争的发展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部门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机构与建制上比较混乱,表现为名称不统一,归属不统一,在运行机制上改革力度不大,基本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作职能范围则与其他高校基本一致,但体育院校特征并不明显,制度建设不够健全,队伍建设比较落后。2)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管理手段明显不足,采购、维修、仓储等科学管理手段欠缺,尤其是服务意识差,没有突出体育院校的优势与特色,未能很好地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部门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经费不足,人际关系协调困难,以及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另外,人员过分精简也非常不利于物资部门的发展。面临后勤社会化的新形势,物资部门更应把握住方向,对物资设备进行统一归口的管理。

3.2 建议

1) 体育院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物资供应和管理部门。2)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工作的管理体制应进一步改革。首先,在机构设置上,要有一个名称合适,机构健全,物资供应与管理职责全面的部门,代表学校面向市场及用户,协助主管校长统筹安排,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抓好技术物资的供应管理工作。其次,要坚持供管结合、服务为本的运行体制,既担负起管理职能的服务,又负责经济效益的服务。第三要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度内容要涉及到采购、管理、招标、验收、使用、效益、人员、职能等全方位。最后还要有一支团结战斗的管理队伍,在领导的指挥协调下建立一个结构合理、通晓政策、精通业务、技术完善、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班子。3) 体育院校必须树立科学管理的新观念,改革传统的管理方法,重视运用计算机、网络、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动态管理、价值工程等多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与手段,实现物资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4) 体育院校物资部门要切实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主动拓宽服务内容,全心全意为教学、训练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振道,等. 高校技术物资供应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和评价[J].高校物资,1995(1).

[2] 吴书祥,等. 简论高校技术物资归口供应管理的合理性[J].高校物资,1995(1).

[3] 张柳华,等. 高校物资供应与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2.

[4] 张保生,高等学校技术物资工作的内涵[D]. 北京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3.

[5] 邵勇,高校技术物资工作内涵的探讨[D]. 北京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3.

[6] 邵勇,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及原因[D].北京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3.

[7] 研究课题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效益评价标准的研究[J].高校物资,1998(8).

第3篇: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一、春季桑园的管理

春季是全年蚕桑生产的重点,是养蚕数量最多的一期,而加强春季桑园管理是提高叶质、叶量和蚕农增收的重要保障。

施足春肥。春肥又称“催芽肥”。在桑树发芽前20天施下,最迟在用叶前40天结束,以施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占全年施肥量的25%-30%。

灌溉和排水。春季是一年中雨水较多的季节,常常会遇到时而土壤水分过多,时而水分不足的现象,使桑树水分平衡失调,为确保桑树的正常生长,提高桑叶产量,必须及时清沟、理墒,使沟渠想通,做到旱季能灌水,雨季能排水。

春除过冬杂草。桑叶杂草的种类很多,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和桑树争肥、争水还影响桑树的通风透光。抑制桑树的生长,为病虫害提供有里的场所,因此,桑园杂草要及时除清。春除要做到:除小、除早、除了,克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相结合的方法。

夏季桑园的管理

夏季桑树生长量大、生长周期长,约占全年生长量的2/3,因此夏季桑园管理尤为重要。

桑园的翻土,春蚕期由于采伐治虫等人为的踩踏。是土壤板结。在夏伐后需要翻土,宜浅,一般在10~13厘米,可使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空气和水分状况。加强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为根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翻土后土壤应打碎耙平便于除草。

除草。夏季雨水较多时杂草繁殖的旺季,一般夏耕后每667平方米桑园可用乙草胺30~50ml兑水喷雾,杂草旺盛时可用农达进行定向喷雾,值得注意的是药液不能喷到桑叶上。

施肥。夏肥是春蚕用叶以后施入的费料,是一年中最主要的一次肥料,站全年施肥的50%~60%,也是数量最多的一次肥料,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入,667平方米桑园施肥50kg复合肥,第二次在7月中旬进行,667平方米桑园施肥50kg碳铵或25kg尿素,施用夏费的桑园,当年秋叶可增产25%~45%,第二年春叶可增产20%~35%。

疏芽。在春伐后新芽长到16.5~33cm,适当疏去部分新芽,使新稍分布均匀,通风透光良好,水分养分集中枝条分布均匀,长势健旺,从而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夏季高温多湿,是害虫和病菌最易繁殖的季节,必须做好防治工作,夏伐后可用80%的敌敌畏和50%的辛硫磷各1000倍混合液喷雾,同时667平方米桑园用3%的甲基异柳磷2.5kg拌干土撒入桑园防治桑瘿蚊。

防涝抗旱。疏通水系,使沟渠相通,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冬季桑园的管理

从冬季落叶到来年春季萌芽生长这段时间,称为桑树的休眠期。在休眠期桑树的光合作用机能虽然完全停止,但其它的生命活动仍在缓隧地进行,尚须积极认真按时地做好剪梢整株、冬耕她肥、补植缺株,防治病虫言拿客项管理工作,侠树形整齐、土质改善、肥力捷高、编次害减少、为次年桑树良好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叶、茧优质高产丰收,随着桑树的老龄化,近几年桑象虫、桑螟、桑毛虫、丧假明灯越冬种群多,且得不到有效控制,为确保桑园持续、优质、高产、稳产,桑园的冬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剪稍,剪枝。剪梢除能增多生长芽、促进叶大叶重外,还可把附有病虫的部分枝条剪除,降低病虫的发生与危害。在秋末冬初桑树落叶后,适当剪去枝条的稍端部分,不仅可以提高桑树的抗寒能力,还能消灭部分病虫害,并用桑锯或桑剪,修去桑树的死拳、枯桩、病虫枝和细小的无效枝,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增强树势,树形整齐,便于田间作业,把桑梢、枯拳、死桩集中并运到桑园外烧毁。

清理桑园。桑树落叶后应及时除去落叶、杂草,并运到桑园外集中烧毁,消灭潜伏在枯枝落叶上害虫。

束条诱虫。为了使入冬后桑园田间管理工作操作方便,剪梢后常用稻草将桑树的枝条束缚起来。束枝有校正枝条姿势,引诱病虫害进入束草,便于捕杀等作用,束枝要松紧适当,勿损伤冬芽。在早春发芽前解去束草,集中烧毁,以消灭害虫。解束不能太迟,否则会影响桑树发芽。

3.4 冬耕施肥。在桑树落叶后封冻前施入,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来年桑树生长,并为桑叶的优质高产创造条件。冬耕的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并结合冬耕施足有机肥料,冬耕可使部分土壤中虫蛹充分暴露外面,翻起的土块不要打碎,可冻死或哂死暴露在外的越冬虫蛹,以降低越冬存活基数。

3.5 虫治、防除病株。用草或布抹除桑壳虫,填堵树干缝隙,杀灭在树干内越冬的害虫也可用5度的石流合剂喷洒树干和枝条,防治牙枯病、拟干枯病等,发现萎缩和根结线虫病的病株及时除去,防治蔓延发生。

理墒、补植。请沟理墒,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渍害。由于树龄的老化及人为因素,桑园造成缺株现象,冬季必须进行补植,可选择壮苗补植,也可用压条补植,在需要补植的位置选择粗壮无病虫害的枝条,顶端留一个生长良好的新稍不采叶,在枝条要压的位置,先挖15cm的沟,挖的大而深,施足基肥,随挖随栽,把枝条压入沟底,加以固定,盖上泥土,把新梢露出地面,并加以肥培管理。

第4篇: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73-02

作为人文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案例教学最早被用于医学和法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0世纪初,哈佛大学首先将案例教学方法用于管理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将所研究的问题置于特定的环境中,采集相关信息、数据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说明问题的原因和过程,得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甚至是理论的创新。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挑选适当的案例,组织课堂和课后研究与讨论,并对学生针对案例做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与讲解,根据学生做出的解决方案质量给出平时成绩作为激励等。虽然案例教学已经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面临一些问题与障碍。本文针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进行分析,并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1.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尽管目前各大院校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均加大了案例教学的比例,但目前适合中国本科学生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寥寥无几。在此背景下,《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为了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需要自行挑选或者设计案例。由于教师本人精力和水平的局限,其挑选和设计的案例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不适用于本科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质量与案例教学的质量显著相关,管理学案例教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2.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与简单的课堂讨论不同,《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加复杂与多样,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在某些案例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部分软件、硬件的支持。但在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需要教师对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与演绎,学生不用动手实践,使得许多教学管理者认为《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理工科科目不同,没有必要安排实践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教师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课后自行分析并制作方案。学生课后学习极大地依赖自己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种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3.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高校教师往往是研究生毕业就进入高校执教,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严重不平衡,而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其主持分析的案例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由于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往往存在鸿沟,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高校教师难以充分把握、透彻理解所教的案例,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天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操作性不强。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由于教师对案例掌握上的不足,可能最终导致所教授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与现实脱节,最终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

4.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作为一门管理类基础课程,根据本科培养计划,《管理学原理》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一开设。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由高中升入大学,仍保持着高中时“重做题、轻实践”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缺乏主动实践、参与课堂讨论与分析的动力。学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学生较低的配合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与障碍,对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讨论。

1.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为了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有必要编制一套高质量的管理学案例教材。虽然组织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编撰工作离不开各大教育教学出版社的支持,但是在目前管理学案例教材缺乏的背景下,各高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原理》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师可以自行组织起来,编制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同时,组织全院多位经济、管理类教师共同编制管理学案例教材,能够有效地减少单个教师编制课程教学案例的个数,节约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参编教师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编制少量案例也有利于提高编制案例的质量,进而优化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2.增加教学资源投入。为了缓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学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宣传与呼吁,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知晓并理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争取教学管理部门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加大资源投入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也应当改变其“经管类学科仅需较少教学资源投入,只要教师站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即可”的传统思想,了解国际国内管理学相关学科教学实践的发展状况,对管理学相关学科的案例教学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以保障管理学相关学科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3.提升教师能力。主讲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以及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案例教学的质量举足轻重。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能力。首先,教师本人应当时刻注意自身能力的不足与缺陷。其次,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相关理论进展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将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同时,学校、学院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进而提升管理学相关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4.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如果学生自己难以主动提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主讲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案例分析所需知识储备和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采取鼓励的基本态度,为了保护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始终对学生保持鼓励与肯定的态度,支持学生的发散思维,表扬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做得好的部分,并艺术地提出学生未来需加强的方向,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批评与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其分析案例、讲解解决方案时表现的能力相联系,对做案例认真和做得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加分,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学习,进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应用于《管理学管理》等管理学相关的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与知识。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5(3):340-344.

[2]王谊.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63-64

[3]贾红.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4-5.

[4]熊勇清.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4,(1):85-88.

[5]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5(3):7-8.

第5篇: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独立院校,专科学生;特点;科学管理;对策

独立学院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生点,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从1999年的试办学到2012年4月底,全国已出现303所独立院校,它们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以及41%的专科生教育。随着我国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科生的招生人数也随之增多。我国的专科生大部分存在于以本科教学为主的独立院校中,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势必会给教育管理者带来一些工作上的难题。因此,辅导员怎样加强对独立院校专科生的教育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独立学院专科学生的特点

1、学习基础薄弱,主动性不高,自律性较差

由于独立学院招生层次不同,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基础薄弱或是偏科严重,即使到课堂听课,也是抱着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应付考试的茫然心态,没有主动接受知识的欲望。也有不少学生纪律意识较弱,自律能力不强,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违反纪律的情况层出不穷,如经常迟到旷课,通宵上网,不按时作息和起床等。

2、学生优越感较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独立学院学费普遍比较昂贵,远高于公办高校,没有一定的家庭经济条件,很难完成学业。专科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优越,自理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入学初就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此外学生缺乏艰苦朴素作风,抗挫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学生在学业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在评优、入党等方面地竞选,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在家长的帮助下靠“走后门”得到解决,依赖思想严重,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歪风邪气。

3、自尊心强,但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

其实专科生大多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再加上父母的殷切希望,再次被迫选择大专类院校继续进行学业。现实和理想的差异,自身的懊悔苦闷,同龄人的优异使他们在思想上压力一般都比较大,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这种“等级”差异在他们心里面造成的阴影一时间很难消除。同时,高昂的学费和就业难使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对未来的迷茫,自尊心的作祟使他们在思想上轻视学校,对校规校纪不以为然,甚至有时还向老师挑衅;还有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认为学校“埋没了”他,整天埋怨却无力改变现状,从而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

4、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更易沉迷网络

专科学生大多来自于比较优越的家庭,父母的爱子心切和中国社会环境等造就了他们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等特点。所以,他们很少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容易忽视自身的义务,缺乏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学校的日常管理要求难以做到。此外,在他们身上又具有“90后”追求自由独立性格,个性化的特征。他们现实中满足于生活在自己的狭小世界中,扮演“宅男宅女”的角色,平时不愿过多地与人联系;相反,他们喜欢在虚拟的网络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寻找知音。“畸形的成就感”通过游戏得到满足,从此沉迷于“美好”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二、独立学院专科学生的科学管理对策

通过分析独立学院专科生的特点可知,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只有研究和探索与他们的思想特点、身心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1、在学习上辅导员应走进课堂,帮助同学营造学习的课堂氛围

因为大部分专科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有些课程可能存在听不懂,跟不上,怕吃苦等问题,久而久之就放弃不想学了。辅导员通过抽查学生上课、自习、考试等情况,走进学生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状态,并加强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任课老师,帮助他们的互动交流;通过查课督促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到教室学习,端正其学习态度,用“一好帮一懒”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或第二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适时加强诚信教育,从而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考风。

2、思想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专科生97%为“90后”,此群体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辅导员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爱好,摒弃以往的“高压政策”,转化角色,慈严并举,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辅导员应把握住“谈心”这个有利途径,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与之沟通交流,要以师者之睿智,父母之爱心,朋友之关心,同辈之尊重,去感化学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用美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帮助其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当今社会舆论的导向、价值观的变化,让许多家庭乃至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过多地停留在学习成绩上,却忽略了对孩子社会基本道德和人文感恩的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味只知道索取,不知回报,社会责任感流失。辅导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或是集体活动等契机,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重塑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创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增强自信心,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3、真心、真情、真诚帮助学生

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辅导员每天晚上至少有一个小时走进学生寝室。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归寝、寝室卫生、用电安全等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让一切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辅导员要多看,多听,多记,了解学生生活上的情况,特别是贫困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好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切实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卸下思想包袱,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作为教育工作一线者,辅导员更应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把自己摆在服务学生的位置上,真心关爱学生,真情打动学生,真诚帮助学生。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将来能够感恩社会,服务社会。抓好学生宿舍管理,有利于辅导员落实以人为本和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活及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独立院校专科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既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但同时他们在思想道德、人生追求、组织纪律和自身素质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于本科学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学生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突破创新,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独立学院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健,路萍.高校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思路探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

第6篇: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学科建设;指导

医院学科建设主要是指医院采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实现对学科的规划管理,更大地发挥学科在促进和加强医疗实践探索进步的积极作用,当前医院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学科管理、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以及开展新的技术以及新的设备软件等内容。在医院学科建设工作中,需要其根据医院管理的现状,展开对学科资源以及建设的相互交叉作用管理[1]。当前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发展,医院的学科建设情况也必然是同现有的管理制度相适应,达到“1+12”的医院管理的效果。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背景分析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建设发展的重点所在。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医院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若是无法实现对现有的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对医院管理活动的优化改善,则势必无法满足现代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准所在。第一,医院的发展管理活动具有双重性特点。医院是医疗服务的主体所在,其工作管理首先是具有福利性特点,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又要求医院管理活动能够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该性质影响下,医院的管理制度就要求能够实现优化升级,迎合时展的需求情况。第二,医院的诊疗人数不断增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医院的门诊人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需要为社会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而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如何实现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的提升成为当务之急。传统医院管理制度以及医院学科的划分情况已经不再满足当下的医院建设发展的需求,也严重制约着医院服务以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对此需要展开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优化建设[2-3]。

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学科重要性

根据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现状可知,当前情况下,我国所构建的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的应用特点:①现代医院管理活动具有多主体参与的特点;②现代医院的管理工作覆盖的范围和传统的医院管理不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需要展开对医院的学科划分,医院的服务职能等的管理和建设;③现代医院管理重视对治理结构和框架的设计,其强调在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环境下完成对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使得医院能够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活力,提高管理能力。由此可知,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医院的医疗环境,医院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等体系都实现了变化。同时医院学科建设涉及到医疗、教学、学科队伍、科研研究、科研基地等多个要素内容的建设,其也会随着医院管理制度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如医院的科学研究需要医院的管理层能够重视科研研究,为其提供专项资金。展开医院的学科建设是提高医院发展的基础所在。具体来说,医院学科建设是医院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医院管理以及医院品牌打造的根本所在。实现医院学科的建设发展需要提高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加大医院的科研成果产出和高层次的精英人才队伍的培养,这一切举措都能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3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学科建设方向

3.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学科建设的基本特征

第一,医院学科建设的要素内容。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实现了人性化、专项化发展,其学科建设发展也同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相适应,通过重点培育某一学科的方式来带动整个医院的所有学科的优化发展。因此医院可以根据每一个科室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以及其他的资源情况,重点突出某一个专业的学科,提高对重难疾病的诊疗能力。第二,医院学科建设的主要规律。按照医院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建设发展情况可知,当前实现对医院学科建设的优化创新,其必须能够具有以下的规律特点,如此才能够确保医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性。首先是要求医院学科建设能够朝着专科化、综合中心化转变,确保医院的各学科都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其他资源;要求能够由专业技术特色朝着功能化的趋势拓展转变。对于大多数的医院学科建设而言,其都是以专业技术为发展的重要支撑的,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多样化、综合化发展,实现医院学科建设的功能化发展也至关重要;实现由依靠学科带头人向学科带头人与合理人才梯队并重发展的转变。医院管理制度的多主体化发展趋势下,为医院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的发展的动力支持。如,原本医院的科研项目是由医院的管理层也就是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所带领的,在如今可以实现学科带头人带领各学科下的技术人员进行创新。

3.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学科建设的思路和理念

现有的医院学科建设的特点和方向必须能够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互适应。当前在医院的学科建设中,其必须能够做到以下的几点,如此才能够确保所划分构建起来的医院学科是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的。第一,要求构建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学科管理体系。只有系统规范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医院学科建设工作的有序性和科学性。当下要求能够基于现代医院的管理模式,在医院的行政管理活动中,专门设置一个“学科建设工作管理委员会”,由医院书记、院长作为管理的主任,对医院学科建设工作进行双岗双责管理,要求医院的各科室主任任工作组小组成员,负责执行和落实医院学科建设的工作内容。并且根据医院的学科建设工作设置工作规章制度,展开对医院的各科室的科研、医疗等方面的考核评价,确保能够不断地对学科各项指标进行适宜调整,使其在总体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的学科的进一步优化[4-5]。第二,要求构建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的学科管理系统平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医学的管理以及诊疗当中的应用已经是趋势所在。对于医院学科建设而言,也要求其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起网络交流平台。如,构建起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平台,能够整合所有的医院的临床经验展开对医院的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的水平。如对建立起全国的远程卒中救治网络平台,通过整合所有医院资源优势的方式,探索出心血管疾病的联合救治模式,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整体的救治水平。与此同时,构建起交流平台,还能够提高医院的科学研究结果的转化效率。一方面是在医学学科建设中,展开科学研究成为重点所在,通过沟通结合各种资源实现对医院的相关工作的科学创新,之后还可以根据医院的临床资料进行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变。第三,要求能够实现学科建设的多重评价管理制度的建设。事实上,医院的学科建设需要拥有系统化的管理监督,如此才能够确保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以及建设模式是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的。这就需要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学科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学科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情况,充分调动学科内的各级别人员的工作探索的积极性,在医院学科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科文化氛围情况。另外还要求能够在院级层面上进行学科建设、发展与评估活动的推动和管理,如要求学科与学科之间能够加强沟通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学科之间的联动机制。当前众多的现代化医院构建了学科合作诊疗模式,其能够定时定期的展开某项疾病或是病人的临床多学科会诊,从而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实现医院管理发展工作的综合化系统化发展,对于缓解当下的医患矛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学科的构建划分是相对的,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挥以及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产生变化。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发展的趋势下,合理开展医院学科建设规划发展,使医院学科建设朝着信息化、综合化、科研创新化等新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新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的实践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4):97-98.

[2]高宇,闫文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两个基本问题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43-244.

[3]姚超,杨俊体,武新颖,等.基于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机制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7):99-101.

[4]宋林子,杨敬,赵国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学科建设初探[J].中国医院,2017,21(10):43-45.

第7篇: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TU242.3 文献标识码:A

1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内涵

中文的“学科馆员”一词来源于英文名称Subject Librarian。在国外,“学科馆员”还被称为学科专家馆员、学科咨询馆员、联络馆员、研究支持馆员、网络馆员等等。美国图书馆学会(ALA)将“学科馆员”定义为: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的组织。在国内,对“学科馆员”概念尚无一个明确、规范的定义。“学科馆员”就是一些特殊的图书馆员,他们不仅系统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还对其他某些学科领域的知识较为熟悉乃至精通,能够深入地从事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学科信息咨询和导航、读者咨询服务、用户培训和指导等工作,为学科专业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1]。

2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传统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是被动消极的,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信息提供者和用户的中介,图书馆若要在信息服务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乎观念的转变,将过去的“读者到图书馆中来”转变成现在的“图书馆走到读者中去”,使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2]。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多为高校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他们需要不断了解和掌握其各自专业领域中的最新论文、课题、成果等方面的情况。但是由于文献信息数量的增长突飞猛进,导致读者们在利用图书馆查找所需资料时无所适从。因此,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带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往更深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校图书馆需组织一批对本馆馆藏资源熟悉,且具有较强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图书馆员,承担起为学科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学科馆员制度不仅能够使馆员主动定期与用户进行沟通,对用户的需求信息进行全程跟踪,建立起一种对口服务,而且满足了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

3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图书馆管理理念与模式落后

随着全球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也逐步转型:从以“物”为主到现代以“人”为本[3]。但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图书馆仍然停留在借还书的传统思路,极大限制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很多院校的图书馆并未对本馆的馆藏资源进行积极地探索与挖掘,从而导致学科馆员的作用不能体现出来。在管理模式上,国内多数高校图书馆都采用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即使设立学科馆员,也会隶属于图书馆中不同的部门,造成部门中工作与学科服务工作的交叉,为学科馆员的工作增加难度,致使学科馆员很难专心致力于学科服务工作。

3.2 学科馆员为学科建设提供服务的深度不够

高校学科馆员应为重点学科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进而对各院系的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深层次的服务。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作为沟通的纽带,学科馆员的作用只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学科馆员对学科用户的实际需求了解并不全面,缺少与用户、读者的深层沟通,较少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定题服务、跟踪服务,其服务的深度还存在较大扩展空间。

3.3 高素质人才匮乏

在国外,对学科馆员的学历要求至少为硕士,同时要求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及相关专业的知识。遗憾的是,国内大多数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且学科理论和专业修养偏低,其缺少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缺乏敬业精神,创新意识不足。面对高校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普遍缺乏的状况,若想在短时间内组建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是比较困难。

3.4 学科馆员地位不高,待遇偏低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虽然被称为高校硬件三大支柱之一,但是作为服务单位,图书馆长期被定位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辅助单位,受重视程度不高,学科馆员与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待遇相比,均处于劣势,其相应的社会地位与学术地位也较低。

4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的对策

4.1 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及有效管理机制

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降低了学科馆员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效率。因此,需建立全新的管理模式,实现馆员专业化和馆藏专业化相结合。同时,建立与学科馆员的服务相适应的文献资源管理模式,加强馆藏专业化建设,开办重点学科阅览室,配备专门学科馆员提供服务。此外,建立学科馆员工作规划的制度,学科馆员要明确岗位职责,提出工作规划,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充分了解所负责学科的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以及本校教学科研现状与需求等。

4.2 加强学科馆员与用户沟通,提供深度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若要更好地为重点学科提供信息服务,需加强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科馆员主动与对口院系的教师及用户进行沟通,定期地与其进行交流。实现网络及在线咨询业务,了解各用户的要求,积极收集反馈信息。从而为教师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途径,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参考及信息深度服务,更好地做到相关课题的专题文献检索,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

4.3 建设高素质学科馆员队伍

目前,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最大困难是缺乏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现有的高校图书馆馆员进行挑选和培训,加强图书情报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文献资源检索、信息服务的技能;鼓励学科馆员积极参与科研,出席学术会议,熟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二是引进图书情报专业或者某重点学科双学位的人才。在招聘馆员时,对本科攻读其他专业的图书情报学硕士,以及具有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双学位人才进行优先选择[4]。

4.4 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待遇

高校图书馆对高校教学和科研具有特殊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学科馆员从事的是一项深度服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其他普通馆员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科馆员的物质待遇及精神激励,要体现出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事到学科馆员这项工作中,进而扩大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才队伍,更好地为学校重点学科服务,为学校的科研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关继舜,查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4):158-159.

[2]陈英.论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发展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78-80.

第8篇: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堂管理;互联网

1基本理论概述

所谓课堂,是以班级为教学单位,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并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维持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把课堂当作无限探索文化的精神的家园,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

2民办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课堂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在民办高校中也有很多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非常迫切想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为此也没少付出心血,但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知识传授与课堂管理二者间的关系。主要是受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对课堂管理的内涵理解并不深刻,对待学生的态度属于严厉强硬型,并不是民主式。对课堂秩序的管理主要倾向于命令控制,认为维持好课堂纪律,不影响课堂教学,就是做好了课堂管理。在高校中还有很多教师滥用教师权威,在处理学生问题过程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在无形中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有些教师对学生过于苛刻,学生稍犯错便严厉批评;有些教师太过自命清高,面对学生一天到晚板着脸,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会考虑方式和场合;还有些教师居然对学生进行侮骂。这些恶劣行为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沟通任何管理都要依靠情感因素,课堂管理也不例外,高校教师必须培养这种意识。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狭义地认为自己的职责仅仅是传授知识,忽视了情感因素对课堂管理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备成熟的心理,没有必要像小学生那样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方法,认为在课堂管理上谈感情问题是浪费时间。很多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是自我陶醉,面无表情,和学生没有任何互动,仅仅是把书本知识枯燥地传授给学生,不注重人文知识和社会情感的培养,这给课堂教学管理带来很大障碍,不利于学生长期良好地发展。有些教师在讲课时仅仅把自己限制在三尺讲台上,从不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对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事情的学生,往往熟视无睹,下课后迅速离开教室,不注重学生课堂反馈,敷衍了事。这种教师主宰课堂、吝啬情感投入的行为,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长期良好的发展。无视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在民办高校中课堂问题繁多、成因复杂,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大学生旷课问题尤为突出。“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句流行语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不陌生。由于大学生日渐严重的旷课行为,近年来在高校中出现营利性质的“代课群体”,这不仅反映了当下大学生的思想过于功利,更加体现了高校课堂管理制度漏洞百出。除了这种“代课群体”,大学生为了不上课,又要保证出勤率,还会用各种招式来应对学校的考勤制度。

2)课堂秩序问题层出不穷。在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中,学生无视课堂纪律,主要有以下表现。①迟到,上课铃响了半天,学生断断续续进来。②在课堂上随意说话,“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讲”,完全忽略教师在上面讲课。③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如果不点名具体到某个学生身上,根本不会有人回答问题、和教师互动,大部分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在大学课堂中还经常出现一种状况:教室的前三排经常是空着的。学生在上课前会争先恐后去抢座,生怕后边的位置被抢没了。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完全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④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有些学生来上课,完全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出勤率,取得一个好的平时成绩,有甚者会在教师点名后,趁着中间休息而直接逃课。有些学生简单地认为学习只是为了顺利毕业,还有些学生根本不学习,但在考试中违纪作弊行为越来越猖獗。移动互联网大面积“入侵”高校课堂伴随着手机等通信设备的普及,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机,更由于网络的强大覆盖,增加了上网的随意性,加大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由于手机上网方便隐蔽,把教师上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手机一搜索,答案应有尽有,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就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不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惰性就会表现出来。手机成为学生上课的必需品,随着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先进,如今在课堂上做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少。当教师提到某个知识点在考试中会出现时,学生立刻不约而同地打开手机相机,对着投影仪一阵拍,这样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

3解决高校课堂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创建人本式课堂管理模式,树立科学的课堂管理理念学生是教学主体,归根到底,课堂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一个充满人性的课堂才可称为好的课堂。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管理者,要具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服务理念。在现代管理理念影响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职责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不断进取,形成良好的教风,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并有效地依靠班集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课堂上存在的消极因素,从而保证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注重情感因素的投入在课堂管理模式中,教师感情的投入也尤为重要。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都离不开感情的支配。感情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对学生及课堂投入自己的情感,师生关系不仅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减少隔阂,还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教师真挚的情感,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发自内心地同教师交往。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一定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管人,让学生和教师在有限的课堂里达到最大程度上的情感共鸣,实现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构建和谐课堂。变他律为自律,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双边活动过程构成课堂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并培养学生产生自律行为。自律是指个体的人依靠理性、信念和伦理,靠内心的自省和自慎、自觉和自为来调节自己,以及丰富、发展和圆满自己的言行举止。高校教师要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逐渐启发他们的内在自觉性,尽可能在和学生谈话时以关爱为切入点。教师应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关系成败。如果想让学生有自律意识,就要改变学生以往的错误学习观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大学是更深层次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观念。对于移动互联网“入侵”应采取理性的态度移动互联网的“入侵”给教学管理带来严重困扰。但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制止方式,这样只会治标不治本,浪费很多精力;应理性对待,有策略地对其进行引导。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识别网络信息,合理使用互联网,给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屏蔽互联网;其次,教师要严查“出勤率”,在讲课过程中经常观察学生的“抬头率”。要把学生从虚拟网络拉回到现实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要花更多的精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上来。

作者:莫亚辉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科学管理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科学;人力资源;薪酬分配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09302

0前言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过去人们只强调对人的管理,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素质决定了效率。人不仅要管理,还必须不断开发,挖掘其潜能,提高其素质。因此,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人力资源开发,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组织或企业组织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与使用,以及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和教育培训等一系列环节,系统的开发和发展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是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则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

1吉林省煤业集团公司概况

吉林煤业集团公司现有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杉松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蛟河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东北煤炭工业环保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煤炭企业组建而成。吉林省内现有煤炭工业储量21亿吨,域外煤田开发分布在内蒙古、云南、贵州等省区。

吉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煤集团),是2009年1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出资组建的综合性大型产煤集团,现有职工5万人。公司的发展速度很快,在如今人力资源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人的素质决定生产效率,如何提高员工的素质,如何让职工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这些都是公司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该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企业提倡以人为本,随着公司的日益发展对人力资源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

2各项制度的完善

2.1薪资制度

公司薪资分为试用期职工和正式职工薪资两种。试用期职工薪资按不同学历制定基本工资,原则上不给予奖金和津贴,试用期满转为正式职工后根据职工的劳动熟练程度、工作表现、工作技能及工作绩效进行工资调整,分为基本工资、超时津贴、夜班补贴、奖金与岗位(职务)津贴。试用期的职工工资在600-900元/月,试用期三个月,过了试用期,生产职工一般是计件,一般就是几分钱,对工资产生的影响不大,工资的区别在于岗位津贴。

2.2福利制度

使用期满者签订劳动合同即可享受、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2.3培训制度

新进职工办理手续的同时应在一个月内接受岗前培训。年度培训安排由培训专人收集各个部门的培训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安排培训,主要是以公司的多媒体培训为主。

2.4用人制度

公司的职工大多是招聘的,公司用人考虑的是该人的忠诚度,及该人是否胜任本职工作,还有就是工作时间是否够长。被招聘的职工通过合同方式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劳动)关系,签定聘用合同,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公司招入的生产工绝大部分是初中学历,而管理人员主要以大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占少部分,新职工的试用期是三个月,转正后签定5年的合同,合同到期,公司看该员工的表现决定是否续聘。

2.5考核制度

公司实行指纹打卡的考勤制度,如有迟到、旷工和未打卡的现象出现,公司将进行罚款处理,比如迟到一次罚5元,两次罚10元,达5次罚50元加上旷工费50元一共计100元;未打卡的一次罚30元,旷工一天罚50元(8小时计),连续15天旷工者视为自动辞职。

2.6激励制度

每季度开展屋个明星竞赛,即明星井区、段队、班组、班组长、职工。即对集体和职工超额完成任务者进行奖励。

(1)公司举行各种比赛,如五十佳竞赛现场操作比赛、生产基本常识抢答比赛等,获胜者将得到奖励和优先旅游待遇。

(2)年底评优,公司每年评选出优秀职工和单位一次性表彰奖励。

(3)公司奖励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给予奖励。

3公司在人事管理及劳动力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用人机制不尽合理。

在人才结构上,初、中级人才多而高级人才少,通用人才多而专业人才少,特别是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比较紧缺。很大的影响。

①职工有一定的战斗力,公司的绝大部分一线职工是是农民转正的合同工,当地村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对国家而言“国无法则亡,对企业而言“制度不立则不存”。

②管理层主要以中专学历为主,而公司管理人员与生产工的比例显高,这就说明一方面公司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偏低,还没有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这种不协调的比例会提高人力的成本。

(2)缺乏识人和用人的有效机制。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大公司之所以腾飞,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善于利用人才,因为人是生产力所有因素中最主动的因素,作企业必须先作人,“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公司不能只顾安全生产,而忽视了重才、惜才、爱才,企业应从关心自身利益的角度密切关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应把人才的流失视为财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