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

第1篇: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 就业指导课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80-02

研究生就业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关乎社会和谐、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高校就业指导是顺利完成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可以帮助研究生认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和能力优势,了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继而制定合理的硕士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有效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帮助研究生了解就业的政策和法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位;帮助研究生掌握求职就业的技巧和途径,成功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研究生的专业性质比较鲜明,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对就业指导课有不同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一 研究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陈旧、僵化,难以满足研究生的真正需求

就业指导课在本科生中已经较为普遍,而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还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面大体参照本科生,课程内容仍局限于就业政策解说、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手续办理和择业技巧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实用性的内容。以教材为纲,过分的形式化和理论化,与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人实际需要差距较大。研究生对此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就业指导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内容与实际求职中的需求相差较远,这样的指导缺乏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难以满足自身的真正需求。

2.授课方式单一,实际效果不佳

就业指导课本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在授课的时候大多使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对毕业生进行集中“灌输式”教学,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如求职心理、创业指导等内容,一般就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大班教学限制了教学手段的运用,多用讲授法、演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实践性和创新性,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严重削弱了教学效果。因此,很多研究生反映这样的就业指导课枯燥、浪费时间。

3.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领域,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就业指导技能。而目前高校中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都是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的,一般是由院系学生工作人员或行政人员兼职。缺少系统职业指导培训的老师,对学生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指导,就业指导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还满足不了就业指导的需要。部分研究生认为,向身边成功的师兄、师姐“取经”,是他们获得就业指导的现实途径。学生在学校得到的系统的就业指导大多来自于课堂和校园讲座。师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信任程度,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因此,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二 研究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1.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程吸引力

在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方面,应结合本校本学院特色,从学生入学后分年级分专业开设课程。如一年级重点培养其专业认知能力和科研意识,做好硕士生学业生涯规划;二年级侧重于就业指导的理论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着重抓好就业指导实践教育,进行职业定位教育和择业技巧训练。还可以针对就业意向不同的研究生,开设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如笔者所在的学院,有部分同学毕业后致力进入教师行业,那么,可以在研二阶段开设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等课程。这样按照模块化、阶段化,针对性进行教学设计,使就业指导课贯穿研究生三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生是相对高学历、高素质的学生人群,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使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达到良好的指导效果,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法、视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如可采用理论结合案例进行教学。邀请事业成功的校友、就业指导专家等到课堂作就业指导讲座。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校友更有说服力,他们以切身的经历,通过分析就业形势,深入解读各种典型就业案例,可有效地端正研究生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在教学课堂上,还可以举办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活动,将就业指导融于趣味活动中。学生更乐于接受不再枯燥乏味的就业指导,更能轻松理解、掌握面试技巧,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还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可由学院领导、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任课,相互弥补不足之处。

3.加强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目前,在研究生就业指导课中,缺少一支稳定、专业化、职业化、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这是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指导能力迫在眉睫。首先,要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就业指导课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还要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保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其次,针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这一情况,可以聘请知名校友、企业人士及校外的人力资源机构专家等作为就业指导培训专家,邀请他们到校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更直接地认识、了解用人单位,也让学生在就业指导课中学有所得。

总之,在当前研究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下,就业指导课在研究生的顺利实现就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需求,拓展思路,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校毕业研究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第2篇: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课 教学思考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更加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和需要,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这些课程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仅局限于讲解求职方法、面试技巧等片面内容,导致就业指导课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如何上好就业指导课,使学生真正受益其中,笔者通过多年接触就业指导课程累积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要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在就业问题方面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能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以及在选择职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正确就业、成功创业。另外,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规划职业,使得学生在择业的态度上更加实际,在方法上更加科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择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择业的竞争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目前高职院校中影响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效果的几点因素

虽然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进行着,但由于起步晚,开展时间不长,各院校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就业指导课程不受重视,这是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1.课程开设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考核不规范。

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课程,但都是作为一门辅助课程开设,授课时间和授课内容等往往是随意和盲目的,没有完整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也缺少对该门学科授课情况的规范监管和考核。

2.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专任教师凤毛麟角,任课教师多由辅导员、就业办工作人员等兼任,这些老师往往身负多职,工作压力大,很难有精力全心投入职业指导课的备课和授课中。另外,这部分教师的流动性很大,经常会有工作岗位上的调整,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能继续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工作。

另外,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老师普遍缺乏专业化培训,专业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老师自学或者照本宣科讲授一些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授课没有说服力,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除不够重视外,影响就业指导课程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授课形式过于单一,授课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不配合,等等。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操作并重的学科,在授课形式上,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班上课,并且授课内容要求与时俱进,紧贴社会发展实际,只有这样,就业指导课才能发挥出其应有效果。但目前的情况是,由于受硬、软件条件的限制,就业指导课多采用合堂上课的方式,学生数量众多,课堂秩序不易控制,师生之间很难互动,教师只能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照本宣科。这种枯燥的授课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失去兴趣,进而产生抵触心理,课堂上课不配合。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使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失去原有意义。

三、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观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职业素养等方面引导。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传授,而且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引导,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由学校就业指导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教务处等各职能部门、各系部就业部门、专业任课教师及校外合作企业等共同制订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统一规范教学内容。

3.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简单地传授就职方法、面试技巧等片面的内容,而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它的内容包括咨询与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实施帮助,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过专业化的培训才能掌握。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力度,制订完善的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的方案,通过在职业余学习、进修或短期脱产学习、经验交流、专业会议、专题讲座和理论探讨等多种形式,改善就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的就业指导水平,从而强化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效果。

4.就业指导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专业授课教师也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中。专业教师更加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前景,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学生认真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打好基础。同时,专业教师因为对本行业比较了解,能够将本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及时准确告诉学生,使学生可以根据变化动态调整就业思路,在就业过程中少走弯路。

5.重视校企合作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的作用。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早日适应企业的需求。但实际情况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往往与社会的用人需求存在“时滞”,导致就业指导课程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校企合作可使高职院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相应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更新专业培养内容。所以在就业指导中应多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多把企业请进来,利用校企合作提高高职就业指导的质量。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它对于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有很大帮助,但是如何强化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效果,这一问题仍然困扰着很多高职院校。只要我们能够改变传统观念,不断探索与实践,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建设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让每个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就业,实现高职教育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自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精神以及〔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均已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时至今日,已有近8年的历史了。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全国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为我国大学生近几年成功的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我们应当看到,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离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以及大学生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技能诉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反差。

一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等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以下简称该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培养其职业胜任能力,促使大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但纵观目前我国开设该课的情况,还存在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材编制及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的诉求脱节等问题。

1.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第一,教师指导就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齐。该课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内容的综合应用型学科,它的最大教学特点就在于体验式教学。而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体验式学习的流程式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但从目前高校讲授该课教师的专业结构来看,“半路出家”或“临时出家”者占到约80%的比例,甚至有不少高校把该课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待,启用大量的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和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人员兼职授课。不难想象这样一支教师队伍怎能获得大学生的认同。

因此,高等学校教师指导就业的专业化程度存在“不齐”现象,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该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违背了教育部对开设这门课“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技能”的初衷。

第二,授课教师社会经历和阅历“不齐”。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存在承担该课的教师年轻化现象,据调查该课有近65%的教师是年轻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他们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较广,但他们社会经历和阅历普遍偏少,大部分是分配或留校的研究生,或是从高校到高校,对社会招聘和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程序了解不多,对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指导大学生如何应对用人单位招聘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由于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数量少,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便成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兼职教师”①。在这样的师资构成背景下,对该课的实用性指导显然是不够的。

第三,高职称教师与就业指导理论水平不齐。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结构除了“年轻化”外,另一现象则是高职称的兼职教师。而这部分教师尽管在

其专业领域可谓高水平,但兼职教该课的理论水平却不强。根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8~2009年间联合12所高校随机抽样调查的5000名大学生对该课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41.8%的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系列课程教师的评价“十分满意”和“满意”,有27.4%的毕业生给予“一般”的评价,有30.8%的毕业生给出了“勉强及格”和“不满意”的评价。②可见目前还有部分大学生对高校开设该课的反映是比较消极的。

2.教材编制及课程设置不科学

由于该课教材无全国统编教材,各省市、各行业高校也无统编教材,导致各高校按各自所需而制定教材。

第一,教材实用性不高。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或由各省市、自治区统一的该课教材,因此,大多数高校是自编教材。但纵观各高校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独特现象:绝大多数是统领或管制学生工作的人员编写,教材给大学生带来真正实用的价值受到质疑。

第二,教材章节设置不科学。纵观各高校所编写的该课教材,以重庆市10所高等学校教材为例,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各高校在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不统一;第二,就业理论部分普遍偏重;第三,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技能章节部分,可操作性较差;第四,案例教学部分有的过时,同时,部分章节讲授与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脱节,甚至与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需求有背道而驰的现象等。

第三,授课学时分布不合理。第一,部分高等学校把该课贯穿在整个大四学期,但作为大四毕业生为了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提早进入社会,多数已在社会用人单位实习,身心已不在课堂,因此,在大四开设该课并不现实。第二,部分高校把该课课时犹如蜻蜓点水般地平均分布在大学前三年的每一个学期。以重庆某财经高校为例,在总共36学时中,从大一到大三每学期分配6学时,而大四不开设。但大学生在大四上学期正处于就业面试的“黄金期”,而所学的就业技能早已忘记。

3.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的诉求脱节

讲授该课的教师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不得法,学生不愿接受,即闭门指导现象较为普遍,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第一,学院派气息较为严重。该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目前高等学校承担该课的教师绝大多数的是“生在高校,长在高校的”专家,老师自身就没有社会实践和找工作的经历,因此,所授就业指导课只是“照着一本教材念念”了事,实际指导意义缺失。“我国部分高校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③因此,大学生上该课乏味或跷课现象就成为必然,更不用说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有所提高了。

第二,教学方法不恰当。纵观目前高等学校所开该门课程的教学来看,往往习惯沿袭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方式,采用“干瘪”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职业发展和就业过程中要注意的那些事项等,由此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师生没法互动,大学生就业的能力缺乏等。由于教师讲授的手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因此,缺乏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其结果是“在与10所学校共60名学生的座谈中,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教学效果不满意,56.70%的学生对就业形势不了解,21.51%的学生未做过职业生涯规划,逃课率约在30%左右”④。

第三,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高等学校开设该课普遍存在“理论色彩过浓、内容枯燥空洞、实际用处不大,因而也被许多大学生戏称为‘太空课’”。因此,该课不被大学生所接受,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样上该课的学生出勤率低,学生逃课现象增多。

二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

1.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

根据教高厅〔2007〕7号文件精神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该课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师资授课有“门槛”。应该以“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书作为高等学校讲授该课教师的准入门槛,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该课教师的职业培训,并须取得职业化的资格证书才能上讲台。

第二,建立合作培训机制。高等学校应与当地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和中介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合作机制。(1)教师介入大型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的培训,直观了解企业对新员工应具备的技能要求。(2)大型企业职业指导师为高等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使高校教师吸取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训的技能技巧。(3)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就近原则聘请当地人才市场指导专家、知名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依靠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学生开设就业专题课。同时,要求把企业内部员工上岗的基础培训放到学校来做,一方面方便企业提前吸引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毕业生真正了解企业。(4)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挂职锻炼1~2个月,这样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授课水平。

第三,教师自我学习提高机制。教师授课水平除了外在培训提高外,自我的学习和提高讲授该课教学水平就尤其显得重要了。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2.教材统一及课程设置科学布局

第一,统编教材方案建议。(1)由于目前还没有该课的全国统编教材,建议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统编的教材。(2)各省市、自治区统编教材。在教育部还无法组织全国统编教材的前提下,建议由各省市、自治区教委组织专家根据地域、行业、专业等特性统一编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材。

第二,课程设置科学布局。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在大学开设就业指导课,按“不得少于38学时”计算,同时,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专业等特性,以及作者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建议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课时布局应按“弃四、重三、轻二、点一”的原则:(1)大一是大学生心理适应和调整期,就业指导重在专业教育、专业目标、学业规划、综合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储备指导上,因此课时安排要“点”,即点到为止即可(上下学期各安排2学时)。(2)大二是大学生生理、心理逐渐适应和成熟期,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学习任务繁重,为加强大学生对该课学习吸收的有效性,应该侧重在职业生涯设计、认识自我等方面指导。因此,课时安排应“轻”(上下学期安排各4学时)。(3)大三是大学生进入专业核心课和实验实践课的重要阶段,即进入准社会阶段,重在讲授大学生求职择业和自主创业的程序、途径、方法以及求职面试技巧、职业礼仪、职业适应等内容。因此,课时安排应“重”(上学期12学时,下学期14学时)。(4)大四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用人单位实习、见习阶段,加之大学生这阶段难以集中学习,因此,在此期间开始该课已失去指导的实际意义,建议“弃”之。

3.创新组合开放式教学方法及效果

该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讲授该课时须采用新型组合开放式教学方式和方法。

第一,创新组合开放式教学方法。(1)引入式教学法。所谓引入式教学法即指开放课堂教学空间,引入社会人力资源进课堂,对高等学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如在“招聘面试技巧”“企业对人才需求”等章节中引入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部指导专家进课堂现身说法,并在“职业适应与发展”等章节中引入社会发展成功的本校学长进课堂讲授成功经历。(2)互动式教学法。所谓互动式教学法即在该课程相关章节中,老师通过营造参与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如在“自我认识与职业生涯设计”“面试礼仪”等章节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3)视频分段式教学法。所谓视频分段式教学法即将所授教学内容相关的章节的课程选用一段相关的视频(央视网下载),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播放不超过10分钟即暂停,由教师设问,随机抽学生上讲台分析解答,由授课教师点评解析。接着再继续播放视频,再随机抽学生上台分析解答,时间控制在2学时,以期达到强化大学生的就业面试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效果。此种教学方法既是对就业指导课的一种丰富、完善和改革,又较好地让大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职业的角色体验,该教学法教学符合当代大学生普遍需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4)场景模拟式教法。所谓场景模拟式教学法即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指导下,要求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是在教师所设计的某一种场景中,进行就业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职场招聘环节,学生既扮演招聘者同时又扮演被招聘者,这样的模拟方式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场景模拟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逼真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同时,场景模拟式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实战技能。

第二,创新组合开放式教学方法效果。多年的实践证明,该课程采用组合开放式教学法贴近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也符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教学相长,优化教学效果,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1)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信息时代为大学生广泛吸收新知识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只要他们需要学习新知识,点击网络就会有收获,他们的思想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比较强烈。因此,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实战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单凭老师在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是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的。然而,自“采用组合开放式教学法”以来,通过多层面、多形式、多感官、多成员、多视觉的教学,使大学生置身社会职场空间,以主人公的角色体验到生存的危机感和现实感,不仅大大加强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大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实力的欲望,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听课欲望强烈。(2)符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特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抗拒,另一方面会“误人子弟”。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根据大学生个性需求并能使每个大学生满足个性需求而又有所收获,如“模拟招聘”“职场礼仪”示范等环节,以学生作为模拟对象,老师点评、示范,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实体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收效显著。(3)符合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求职要求。当代大学生接收新知识快,但实际社会见识少,他们普遍需要较为实际和可操作性强的社会知识和就业技能。因此,该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使课堂上多数的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又接近社会(如引入式教学法),普遍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同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成功率证明大学生通过该教学法的学习,竞争高质量就业职位普遍成功率较高,就业竞争能力明显得到增强。

注 释

①王培莲.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成摆设[N].中国青年报,2011.5.16

②郑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

第4篇: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一、就业指导课现状分析

就目前现状而言,就业指导课在很多高校成了“花瓶”,响应了教育部的号召,但实际的授课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很多学生反应,高校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指导不符合实际。很多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形式而已,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一些毕业生甚至总结出就业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要有信心。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通过分析,本人认为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时的设置不合理,没有形成体系化教学。目前医学类专科学校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对于就业指导课的学时往往设置不足。大多数院校是只在大学二年级才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应该遵循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即在大一的时候进行意识的培养,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二的时候进行择业面试技巧和创业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大三实习的时候开始接触社会,积累经验,修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显而易见这样的发展性的规划更利于学生的真正就业。

第二,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专业能力不够全面。一直以来,制约大学就业指导课发展的瓶颈因素应该说就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或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掌握最新的行业动向,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战经验。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性不足。目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缺乏系统的、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教材,有的高校采用部编教材,有的采用省编教材,还有的高校根本没有教材,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采取的也大多是讲授法、演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缺少实践性和创新性,课程显得枯燥、不切实际。因此,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的情况屡见不鲜。就业指导课形同虚设,学校开了课,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二、提高就业指导课效果的几点建议

就业指导起源于西方,所以西方的一些就业理念也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参考国外的一些理念,本文对我国医学类大专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在实习前也可以请一些医院的专家对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对于就业的形势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课程的讲述,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二,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近年来,一些高校从学生入学后分层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创业教育》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三,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增加课程的实用性。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教学方法不能单单采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应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性互动,比如进行模拟场景实战,团体活动增加团队合作精神等。必要时可由多位老师共同参与,弥补个人专业知识的不足。

第四,充分发挥职业测评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有其自己的个性特长及发展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发挥职业测评的功能,让每个学生操作起来,更好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

第五,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在就业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更加健康的迎接挑战。

总之,医学类大专院校的就业指导课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就业指导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积极汲取国外的经验,结合本国的国情,加强就业指导课的效果,真正的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能够自觉地去学习和要求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苏光鸿.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问题与对策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119-120.

[2]黄仕强.如何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教视野,2007(32):46.

第5篇: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策略

199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职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建议在高等学校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该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作为选修课试行。”此后,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随着高校就业形势的发展和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就业指导课也无一例外的走进了独立学院的课堂。就业指导课有利于学生科学地自我定位。通过开设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教师可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力进行测评,帮助学生进行较为准确而客观的自我定位,为学生选择未来职业和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自我设计,避免学生在日后的求职路上盲目择业。鉴于高校就业工作的紧迫和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研究。

一、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独立学院是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就业教学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鲜明的特征。

1、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性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而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对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不足,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要进一步充实就业指导课内容,将职业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辅导、择业技巧训练、创业指导等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做知识和心理的储备。

2、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要让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具有实效,就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除介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外,还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的就业案例或数据分析,也可组织小组讨论,分配任务让学生课后查询。也可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用人单位的代表与学生在就业指导课上见面,通过讲座、交流、报告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职业动态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介绍择业经历,激励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市场竞争。就业指导也不仅限于课堂和学校,还要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可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增进学生对求职择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

3、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应具有互动性

要保证该课程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必须实现就业指导课上的师生互动和对学生产生激励。相比于专业课程,就业指导课与社会实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联系更为紧密,教师尤其不能纸上谈兵,而应让学生成为就业指导课的主角。教师要以学生的立场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环节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还应扮演引路人,引导被动的“教育对象”成为主动的“参与者”。

4、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应具有激励效果

相比于公办本科院校学生,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基础相对较弱,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使得一些独立院校学生对未来前途缺乏信心,对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待遇都有所担忧,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在就业指导课上,教师应情绪饱满,用具有鼓动性的语言给学生以信心。如果教师在就业指导课上无精打采,敷衍了事,不仅让学生厌倦排斥,还会打击学生对就业知识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师可以引用本校往界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和成功经历来激励学生,帮助其克服自卑感,树立就业信心。

二、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1、正确认识就业指导课

由于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目前一些人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人认为这门课程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算一门课程;有人认为就业指导课充其量就是无关痛痒的公共课。独立学院要深入理解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就业指导的指示。具体地讲,要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学院的整体教学系统,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保证学时,重视就业指导课的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要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学生发展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把这门课程提高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在条件成熟时,还要成立专门的教研室,积极开展课程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从而奠定就业指导课的地位。

2、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就业指导知识。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教师在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基础上学习并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授课水平,开阔视野,了解就业动态。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较丰富的信息和就业实践经验,对用人单位和人才的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学校也应积极为就业指导课教师提供相关进修或培训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全国职业咨询师等级考试,组织学工人员、政工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3、教师要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效果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不能采取理论化、学术化的方式来讲授知识,面对学生日益实际和直接的需求,就业指导课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要采用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同身受。

案例分析:关于就业的一些理论和政策规范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而关于就业择业的一些实例却是比较直观易懂的,贴近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在备课时选用近年来一些典型例子为素材并制成幻灯片以备使用。案例要具有时代意义,符合当前形势,有分析和思考的价值,对学生有所启发和触动。在实施案例分析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入话题,或播放幻灯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请学生举手发言。这样做,不仅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环境下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学生既受益匪浅又得到一定锻炼。

情景模拟:情景模拟就是通过对现场情景的模拟,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把自己放进这样一个环境中并在这个环境中去解决问题。就业指导课的情景模拟活动形式多样。既可以包括心理测试、公文书写等笔试中常见的项目,也可以包括角色扮演、模拟招聘会、小组讨论等接近于面试的情景。教师在情景模拟活动后要从学生的着装、举止、口头表达、肢体语言等方面对学生给予评价,使学生认识并改进自己的问题或不足,更有信心地面对未来真正职场的考验。情景模拟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职场知识,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胆量,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促进。

现场体验:现场体验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法,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就业压力,感受就业现状,增强就业紧迫感。例如,可组织大三学生观摩本校或本地的招聘会。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用人单位,尽早感知就业形势和行业发展情况,加深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提升忧患意识,并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能力。课堂不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亲自看到、听到,体验到。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就业指导课教师还可以组织简历制作比赛、竞聘演讲等活动,或与人才服务机构、校友、企业人士合作,用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指明就业的方向。

总之,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任重道远。高等院校及教育工作者应清楚认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结合这门特殊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拓展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推动高校就业的工作发展。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就业指导的活动中,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求职就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职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1995.

第6篇: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重点总结了新疆师范大学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做法,探讨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新孤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情况

随着全国就业形势趋紧,尤其是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猛增,大学生就业的挑战大于机遇,大学生择业和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根据这一现实问题,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学校通过采取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指导和服务体系、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心下移等措施,加大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力度,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85%以上。

(一)校党委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就业指导的工作机制,充实就业指导队伍

学生就业情况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所大学知名度和社会认可程度的具体体现。校党委指出,做好就业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确立以乌鲁木齐为中心,面向全疆,以南、北疆基地建设带动人才交流,以人才市场促进就业的工作思路。逐步完善了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将毕业生就业与学校、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联系起来,建立“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领导小组”模式,各有侧重,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就业中心负责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与咨询等服务,院系则主要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咨询服务,形成了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加大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力度,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新疆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处级),成为学校直属单位。

(二)加速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为加快构建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小组”,聘请了10余名兼职教师,并把《就业指导课》列人教学计划,确定为限定课时的选修课。目标是将就业指导逐步由“方法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我校的毕业生群体就业指导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第一,加强就业工作规范化建设,每年编写《新疆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南》,使就业工作有章可循;第二,对毕业生就业心态和择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有关学院,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的教育和指导;第三,开设全校性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及讲座,让毕业生及时掌握最新的就业形势和动向,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四,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教授举办各种类型的就业指导报告会,开拓毕业生的思路和眼界;第五,坚持每周就业咨询活动,及时解答毕业生的困惑;第六,开展个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的建立,有效地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正确判断就业形势,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从而使我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保持在全疆高校前列,到基层、到艰苦地区的就业比例逐年上升。"

(三)广开门路,利用多渠道为民语言毕业生择业提供帮助

民语言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目前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校鼓励民语言毕业生树立“自强不息,愈挫愈坚”的精神,一是引导民语言毕业生在应聘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二是帮助民语言毕业生抛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我校在民语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积极鼓励引导民语言毕业生“三走”:“往高走”—鼓励引导部分成绩优秀、有继续升造愿望的本专科民语言毕业生直升本、考研、报考公务员和参加基层干部选拔录取考试;“往下走”—鼓励引导大多数民语言毕业生返回家乡、去基层、去艰苦地区就业;“往上走”—鼓励引导部分竞争能力较强的民语言毕业生去竞聘经济环境较好的城市中各企事业单位的岗位。

针对自治区近年给南疆四地州增加了万余名教师编制,每年面向全社会招考教师这一情况,为使我校毕业生在教师岗位招考中取得较好成绩,学校抓住这一大市场,2004和2005年,校领导亲自给学生做动员,学校安排相关学科有经验的教授,为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从2004年南疆四地州招录教师的情况看,我校民语言毕业生录取率比往年有较大提高,达到良好效果,自治区教育厅对我校的这种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2004年9月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

(四)规范日常的就业指导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模式

二、适应当前就业工作新形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不断转变自身观念,除了继续做好日常的工作外,也在不断尝试就业指导工作的新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建立辅导员就业联系会议制度

近年来,我校尝试建立了辅导员就业联系会议制度,每学期定期召集各院(系)的辅导员就毕业生就业指导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有关形势、政策,提高就业指导的技巧。通过这种制度及时掌握院系的就业动态,及时沟通有关信息。

(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我校就业工作出谋划策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就业指导中心在积极组织相关调研之余,还动员和召集社会各界的力量,为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献计献策:一是充分发挥新疆师范大学校友资源优势,有效建立起各地州、县市新疆师范大学“校友会”,定期进行联络,沟通有关信息,及时掌握各地州、县市人才需求状况,向我校校友所在的各教育系统、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信息,引起校友所在的用人单位关注;二是凭借我校的师范优势,组织普教系统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学校各类见面会、招聘会以及座谈会,就师范生的培养、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研究;三是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系列的“新疆师范大学人才精品推销”宣传教育活动。我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初步建立起新疆师范大学人才精品数据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学术活动,引进区内外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类新闻媒体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新疆师范大学人才精品推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氛围。"

(三)增强服务意识,以服务促进就业

“服务即教育,服务即管理”,我校就业指导部门一直从关心学生需要出发,在服务上狠下功夫,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毕业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了条件。

第一,建立人才培养实习、见习和毕业生就业的基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使教学和实践以及择业就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不脱节;第二,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严把毕业生质量关。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学校声誉,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三,采取措施,实现毕业生分流。鼓励学生“考研”、“直升本”或“专升本”、报考公务员和参加基层干部选拔录取考试,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咨询服务,实现毕业生多种方式、多渠道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四)多证并重,多证并举,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的桥梁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我校逐步开始引导推行大学毕业证书和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就业制度。与自治区、乌市多家人才培训中心达成协议,建立起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基地。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参加了英语四六级(汉语过级)、计算机过级、导游证、律师证、驾驶证、文秘、会计证、商务营销、体育裁判员、酒店管理等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取得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提高了毕业生的“产品附加值”。我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信息的需要,及时推荐“一专多能”、“一专多证”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目前就业指导工作还只是停留在由校就业指导中心集中统一来做,学院的指导力度相对较弱,校院两级就业指导机制尚未完全确立。

二是目前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还停留在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利用网络求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如何签定就业协议和就业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方面,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指导相对比较少,力量比较薄弱。

三是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进行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和进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要求,也不能很好地给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提供帮助。

四是就业信息网目前只是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有关政策、通知和毕业生整体的信息进行,不能在网上进行咨询、指导,还不能通过网络与毕业生进行直接交流。

从长远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有以下措施及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避免结构性的就业困难;

第二,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工作;

第四,学校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拓宽渠道,开辟就业基地,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第五,学校应充分认识并确立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地位,从场地、经费、教师和待遇上予以保障,使全校师生对就业及就业指导给予重视;

第六,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条件,积极有序办理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的申报、审核、发放,尽快完成中学新课程培训上岗证申报和培训工作;

第七,就业工作网络化的进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八,社会、各新闻媒体要给予就业工作大力支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为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

第九,根据当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学力不足、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布局;

第十,大学生因专业选择、职业选择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必须引起关注;

第十一,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在新疆各地区、各行业的布局,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

第十二,建议统筹规划全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由自治区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引导社会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

第十三,建议结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落实自治区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以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减轻就业的压力;

第7篇: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有效开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毕业生人数的急剧上增,加之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不仅是个人问题,同时也是关系整个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作为高校,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提高就业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开设就业指导课则成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结合目前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具体内容,取得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对策,以推动就业指导课的开展。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意义和目的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是在以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全过程、多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其目的是使学生一入学就能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下,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二、三年级强化就业技能,毕业时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现状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展情况

高校要适应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就业制度改革、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和教育教学的必须转变观念,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培养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部分高校普遍采用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即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列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分四个阶段开始设置就业指导课。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模块化、实训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就业指导,目的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连贯性和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一年级,重点抓职业生涯规划,二年级重点抓素质拓展,三年级重点抓实践环节,四年级重点抓就业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教学到构建全程化的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功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发挥其作用,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明显得到提高。当然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与西方国家就业指导相比较,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当前我们在课程理论方面做了一定研究,构建了全程化的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能否它对所有学生产生影响,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但从实际了解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很多高校中都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重视不够,教学内容需规范化

目前只有少数学校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但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真正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来研究。在教学内容上狭义地理解为就业指导课就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而已。教材的使用也不近相同,有的高校使用省编教材,有的使用学校自编教材,有的甚至没有教材。因此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内容上随意性较大,教学内容深、浅也参差不齐。

2.教学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化人才

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类的知识。在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大学内处于中心地位,在人员配备方面,除了配备较多的专职人员外,还配备了讲授就业指导课的专职教师。而在我国许多高校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多是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因此形成了以学生工作人员为主体,兼职承担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的指导教师队伍。学生工作人员学识水平和学历水平参差不齐,绝大部分人员缺少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知识培训,缺乏对就业指导目标的深层思考,依靠自学和多年积累就业工作经验来完成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不能满足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浓厚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学还处于课堂讲授为主,而课堂讲授则局限于狭隘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介绍以及就业信息提供。整个教学呈现出灌输式的教育,形势单一,学生对此兴趣不浓厚。另外也存在院系对就业指导课重视不够,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理解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是抱着可听可不听的想法,因此造成就业指导课上学生缺课严重。即使部分学生来到课堂上,也是目的不明确,往往在就业指导课上完成其他专业课程作业。

4.缺少个性化指导

就业指导课到目前虽然已经形成全程化的课程体系,但全程化的体系下面却缺乏对大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大学生的心理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尤其是面对就业,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也各不相同。在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时,初涉人世的毕业生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需要具有就业指导专业研究的教师指点迷津。

三、提高就业指导课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题研究,首先起源于美国。国外高校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如何认识自己、树立择业观,到确定单位以及离开学校后如何得到帮助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辅导内容。我在借鉴国外就业指导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努力打造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帮助大学生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就业和创业能力,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有效地开展课程教学,真正将就业指导课打造成为一门实用性强的专业学科。

(二)丰富教学内容。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就业指导课程计划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组织人员编写就业指导教材,制定完备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研讨交流和实施教学检查测评等。在教学内容上要求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实践性相统一。整个教学内容在全程化的理论体系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置模块化、实训化的教学内容。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就业指导课中可以采取根据具体需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专家讲座和个体指导教学。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形式收到不同的效果。

(四)重视课程研究,完善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科学的、完整的学科,要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还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学校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是加强理论研究的重要载体。针对就业指导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相互探讨,并对其中的重要项目和课题进行重点研究,并组织人员到其他高校相互学习、交流,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本校大学生特点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萍.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 《江苏高教》,2002(5).

第8篇: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一、就业指导教育的意义

(1)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思考,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助于大学生克服求职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大学生重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2)从社会的角度思考,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合理配置,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适时就业,对社会稳定和高教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从高校的角度思考,就业指导课是高校“两课”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自身存在、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就业技能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链接的需要。

二、就业指导教育的课程设置

结合国外就业教育教学理念,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大纲,笔者有以下思考。(1)教学中既要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接受的不是一种固定的职业训练,而是多科性、综合性的教育,以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专业基础理论是技术革新的源泉,与其让学生获得某些具体技术知识,不如培养学生从无限的知识系统中汲取和提炼所需知识的能力。(3)专业技术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目的不是使学生学会某些具体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而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应用能力。

三、加强对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培训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大都来自学工处就业办及各系辅导员,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太合理。在笔者调查的70名专职人员中,只有12.9%的指导人员的专业背景与就业指导有关,且没有接受过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培训,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要求相距甚远。这些就业指导人员不是专职教师,根本无暇研究就业指导工作和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更别说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建设了。只有迅速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自身的素质,从理念上提高高职院校就业队伍的指导水平,才有可能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能力。(1)要建立师资队伍的选拔、培训、考评、淘汰机制,挑选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就业指导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2)要建立由辅导员组成的系(部)就业指导队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院系两级就业指导服务体系。(3)要给就业指导人员深入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和考察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市场,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4)要加大培训力度,如开展专职人员的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考试,并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其职业化水平,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第9篇:对就业指导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就业指导;教学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任何一个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接受有效的、系统的就业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帮助技工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这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责任。

一、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技工院校毕业生面向用人市场,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生就业观念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讲究实惠;二是不愿从事一线工作;三是期望能够按个人兴趣选择职业。扩大毕业生就业率,必须重视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对于技工院校毕业生来说,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从根本上说,就业指导课程,就是要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就业指导教师能够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讲解的一些求职要求,包括:展示自我真实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等,去有目的地锻炼自己。这不仅是对就业的具体指导,而且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长远指导。

二、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1.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来自行政岗位人员或者思政类教师,所学专业基本与就业指导无关。同时,这些教师大多刚毕业就直接到技工院校工作,缺乏企业对一线员工的需求了解,师资力量十分薄弱。

2.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技工院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纯理论课,仍然停留在灌输式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教学形式,就业指导案例较少,课堂教学缺乏互动,缺乏个性化指导等。因此,这样的就业指导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

3.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未形成全程化教学

绝大多数的技工院校没有形成从一年级到顶岗实习直至毕业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大多就业指导课开设时间在学生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另外,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时偏少,无法满足就业指导全程化教学的要求。

三、对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建议

1.提高师资力量,保证教学质量

技工院校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这是保证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涉及许多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科领域覆盖较宽,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就业指导教师还必须在职业生涯设计、就业心理调适、就业市场预测、人才素质培养、就业政策的解读和宣传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因此,技工院校应重视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培养,可通过在职进修、学习、考察等方式加强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还应熟悉国家就业政策并了解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就业市场情况,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交流能力、良好的社会交际协调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让任课教师能够得到系统性、科学性的培训,为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2.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互动

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应多样化。在现实中,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约而同地在课堂中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去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去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很大影响。就业指导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视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同时,要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有特色的、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以三年制技工教育为例,首先,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可采用讲座的形式向新生进行专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在进校之初就对所学专业就业形势有大致的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主要以“职业规划”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对于三年级学生,即毕业班学生,学生进入择业期,主要以“求职准备”为主要内容,着重讲解求职技巧。只有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教学,才能全面提升技工院校毕业生求职竞争力。

四、结语

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将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作为头等大事,指出:“要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来对待和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强调要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来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但关系到技工教育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技工学生个人的发展。因此,技工院校更应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积极上好就业指导课,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